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合规内控建设

时间:2023-05-16 16:50:52

导语:在合规内控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合规内控建设

第1篇

显而易见的是民办学校的制度有些并不在适用于学校目前的需求,特别是缺乏真正适合内部管理的制度。不久前教育部门对民办教育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需要学校对自身的管理制度,财政,等方面有了清晰的要求,并将民办学校归入教育监督的范围之内。

一、为何要提出建设民办学校内部控制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是每个社会组成的单位中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办高等学校也不例外,这对学校目前的稳定和将来长远的发展都是重中之重。在经济的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办学质量也在日益上升,不仅仅只是单一的专、本教育,还通过各种渠道开设多种教育模式,例如:短时间的教育,与国外学校合作,学校创立公司等等复合型模式,这些渠道大大拓宽了办学的范围和收入来源,在新的形势下,民办学校更加需要建立一个清晰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来保证学校财务,建设,管理,发展的有序进行,这样学校才能在众多的民办教育中脱颖而出,提升整体实力。

(二)内部控制管理积极推动管理水平的提升

建设内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学校内部对外界影响做出的提前布置应对的措施,这项举措保证学校财务的正常流通运转,预测风险,各部门互相交流相通,是学校提升综合实力的有效管理方法。学校的制度合理明确化有利于学校高效的教育培育人才。而目前民办学校还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政策措施,这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民办学校存在的内部控制管理的不足

(一)学校高层对内部控制管理的不重视

现在,很多民办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学校内部控制管理的还不能较强的认知,对这部分的建设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自身的认识也不深刻,所以导致阻碍了民办学校对内部管理的建设,没有形成建设内部控制的精神环境,仅仅让财务部门管理学校的资金管理工作,而不重视内部制约,所以,内部控制的职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耽误了建设的时机。

(二)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管理的氛围

内部控制管理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建筑,仅靠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学校管理对全体员工的素质和精神建设都很高,如果不形成共同的目标,则很难达成完整的一套体系。各部门,各个员工都要进行互相的沟通和交流,对产生的问题积极进行探讨,加强联系,这样有利于营造出内部控制管理的氛围。有利于建设学校内部管理,各司其职。

(三)缺乏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的条约规定

学校虽然初具内部控制管理的雏形,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制度的建立也是模糊不清,漏点重重,只为应付检查,空设虚位。根本没有起到促进学校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

(四)人员职务不清,技能不达标

目前,很多民办学校由于人力资源紧缺,不能满足职位不相干涉的原则,人情职位等的现象还是频频出现,导致职能无法实施,责任不明,严重阻碍了学校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

三、如何建立完善的学校内部控制管理

究竟怎样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学校内部控制管理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作为出发点,以助于对建设的有利措施。

(一)加强高层领导对学校内部管理建设的重视

高层领导是做出重大决定的关键所在,要想顺利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就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高层应先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从自身的观念改变,带动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投入,这样各层职员都能够理解和关注这方面的实行,积极的配合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

(二)合理建立内控的规章制度是重要举措

任何制度的实行都需要依照相关的规定才能进行,内控更是需要制定一份合理可依照的规章制度来支撑起内控的建设。如此一来,在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矛盾之处便能依照相关规定解决。同时,制度的制定不仅要吸取其他民办学校的好的方面,更要对本校的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制度的践行需要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三)相互制约是内控的奠基石

内控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监督学校职员工作的职能进行。对各部门进行自我监督,检查,管理等等方面的工作,对不足要整改,对好的方面也要奖励,强化制度的建设。

第2篇

一、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夯实内控工作基础

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是做好内控工作的基础,是有效防止银行发生金融风险的关键。作为一名派驻风险合规经理,我首先协助支行对现有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细致梳理,在此基础上加以健全完善,明确信贷管理、资金管理、会计管理、安全管理等各岗位职责,强化会计、出纳、计算机系统等岗位和印章、密押、空白凭证交接保管的自身监管,使各岗位职责明确,各项内控制度得到贯彻落实,从而夯实内控工作基础。

二、加强内控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能力

加强银行内控队伍建设,提高内控人员素质和能力,是搞好内控工作的基础。我在这方面着重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要求支行内控人员加强学习。学习内控法规政策和各项制度,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内控工作的基本内涵、原则要求和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二是要求支行内控人员提高工作能力。要认清形势,关注热点,把握重点,协调关系,提高内控工作能力,真正做好内控工作,服务于支行业务管理与经济发展。三是要求支行调动内控人员工作积极性。在个人努力工作的同时,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发挥集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内控工作的作用。四是要求支行加强内控人员党风廉政建设,贯彻执行委派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统一部署,按照“责任到位、监督到位、追究到位”的要求,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做到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不能发生任何违规现象。

三、加强内控信息收集,掌握内控工作开展情况

内控信息是做好内控工作的基础与关键。我指导、督促支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内控信息体系,扩大信息系统的覆盖面,保证信息充分流动,在此基础上加强内控信息收集,运用好内控信息,及时掌握各机构和各条线内控工作开展情况,为内控的设计、执行、反馈提供信息保障。建立与委派行及其风险管理部和风险主管信息联结和定期联系机制,及时、真实、完整地传递监管意图、交流信息、沟通问题。建立支行差错信息记录平台,记录各类差错信息,加大对业务差错整改落实的监督和相关责任人的处罚。

四、围绕内控目标,做好排风险防案件工作

我紧紧围绕内控目标,指导、督促支行做好排风险、防案件工作,切实提高内控监督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着重抓好四项工作:

1.加强授信业务管理,防止不良贷款反弹

加强对重点行业和大额贷款的监测,提高对信贷风险的预判能力。积极稳妥应对大额信贷风险,切实降低损失和负面影响。密切关注个人经营性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的操作风险。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业务的风险管理,做好保证金来源等真实性的调查,完善业务风险控制标准。加强贷记卡发卡审批管理,落实调查、审查和审批等岗位职责。

2.牢固树立全员排风险、防案件思想意识

要求每个员工努力学习,掌握金融风险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把警惕风险、正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深入自己的心中,在任何岗位,任何工作中,思想上崩紧安全一根弦,时刻不忘金融风险。要求每个员工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际,处处留心,事事关心,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存在的金融风险,通过合规守法,保证支行资产平安,实现最大效益。

3.强化合规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

组织支行员工认真学习有关防范金融风险、做到合法合规的文件精神,建立符合支行实际的内控文化。要求每个员工认同支行内控文化,把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自己的思想深处,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形成事事都符合守法合规的工作标准,筑起一道防范金融风险的坚固长城。

4.认真落实防案工作制度,排风险,防案件

要求支行坚持案件形势分析会制度,做到全员参加案件形势分析会,提高排风险,防案件意识。对经营机构负责人和重要岗位员工实行轮岗、交流。定期对岗位交流、强制休假等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和督促。加强对支行负责人、重要岗位员工“八小时之外”及其社交圈的监督,掌握异常行为表现,及时消除风险隐患,防范案件发生。在此基础上,及时向行长反映案防工作情况,引起行长的高度重视,按月深入企业、农户实地调查,分析客户经营潜在风险,到营业网点检查操作风险,增强营业网点安全保卫工作。

五、落实内控整改机制,加强对内控问题监控分析

我按照委派行的工作要求,指导督促支行开展业务操作性风险大检查,规避操作性风险和监管风险。一是检查存款、柜台操作、会计结算、信贷业务、票据承兑及贴现、银行卡、利率管理、安全保卫及金库管理等各方面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全部整改到位。二是每个季度检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及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和帮助其落实整改,强化内控管理工作。三是进行内控问题监控分析,提出整改意见与要求,帮助督促整改,不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六、完善内控激励和问责机制,强化案防高压态势

第3篇

一、充分认识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的重要意义

我行高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银监和总行关于“合规建设回头看”主题活动的精神和要求,充分认识开展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的重要意义,其目的是要通过查找合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进一步强化合规文化,树立“合规经营、协调发展”的经营理念,为把我行“建设成为一家具有核心竞争优势、能够提供一流金融服务的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保证。为此,每个高级管理人员增强了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切实按照银监和总行的精神与要求,认真做好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确保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取得实际成效。

二、努力按照“合规建设回头看”主题活动精神认真做好自查自纠活动

我行高级管理人员在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中,努力按照“合规建设回头看”主题活动精神与要求,在合规履职及推动合规组织架构完善、合规资源配备、合规管理制度、合规风险识别和管理流程与合规文化建设等方面,认真扎实开展自查自纠。一是要切实负起工作责任,务必做好自查自纠工作,经得起上级领导部门的检查,经得起干部群众的监督;二是自查自纠工作要认真细致,防止出现自查自纠工作存在“留死角”和“走过场”,没有达到上级要求及自查自纠不深不透的问题;三是自查问题必须纠正,要建立起合规建设的的长效机制,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有具体操作的方法,确保今后各项工作合规合法,切实提高我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避免产生各类金融案件。

三、合规建设自查自纠的基本情况

总的说,我行高级管理人员合规建设情况较好,具有良好的合规合法意识,切实按照合规合法的要求,做好各项银行工作,使得我行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营业网点增多,经营规模扩大,产品日益丰富的情况下,没有发生大的金融风险与金融案件,确保了银行的平安与快速发展。但是,我行高级管理人员在合规建设自查自纠中,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不足与问题,主要有四方面问题:一是银行内控文化还不够坚强,信仰理念还不够坚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存在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容易产生违规违法行为。二是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体系还不健全完善,具体表现为个别高级管理人员在合规建设上说得多,落实少,没有真正把合规建设作为银行的头等工作来抓。三是对基层管理人员的约束力不够,造成风险高度集中,离合规建设存在较大差距。四是对员工合法合规的学习教育不够,使得员工合法合规意识不强,没有从内心深处认知制度既约束人又保护人的真正意义,使人这一内控主体能自觉地维护制度的权威,服从于制度的约束,让合规操作成为一种自觉的日常行为。对于自查出来的问题,我行高级管理人员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存在的危害性,采取各类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已取得实际成效。

四、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取得的成效

通过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我行高级管理人员增强了合规意识,在加强银行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合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产生良好效果。

1、牢固树立全员排风险、防案件思想意识。要求银行每个员工努力学习,掌握金融风险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把警惕风险、正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深入自己的心中,在任何岗位,任何工作中,思想上崩紧安全一根弦,时刻不忘金融风险。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员工做到洁身自好,正确对待名利和金钱,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夯实精神支柱,筑牢思想防线,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作风上高境界,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与腐朽作风,通过合规守法,保证银行资产平安,实现最大效益。

2、强化合规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组织全行员工认真学习银监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等系列文件,加强《岗位合规手册》等规章制度和各项业务操作规程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建立起符合我行实际的内控文化。要求每个员工认同我行内控文化,把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自己的思想深处,成为自觉行为,深化对合规操作的认识,学习和理解规章制度,增强执行制度的能力和自觉性,形成事事都符合守法合规的工作标准,在心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道德长城。

第4篇

摘 要 在建设期间会发生大量的工程建设行为,而在现实工作中往往这一阶段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薄弱环节。内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对于投资大、周期长、工艺流程复杂的项目投资而言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何解决项目建设进度、质量等与内控制度体系合规性要求,规避建设风险,本文从项目建设的特点、项目建设与内控制度体系不同步的表现,提出了围绕项目业务发展,从顶层设计同步建立健全项目建设期内控体系建设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项目建设 内控制度体系 顶层设计 业务权限手册

一、项目建设的特点

(一)项目前期时间长、前期费用大

本文项目是指按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需要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从项目筹备、立项、取得“路条”、最后被核准需要较长的时间,短则二、三年长则六、七年,或者项目没有被核准取消了。项目核准需要各种需要独立、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出具相应合格的报告,如环境评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选址意见书、资金落实情况等,出具相关报告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二)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

项目建设工艺流程复杂、设计施工要求高,往往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规模大。由于建设项目一般规模大、技术复杂、涉及多个专业,投资额大,这就要求项目建设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

(三)项目建设意义重大、涉及面广

项目投资建设一般具有较大的经济利益或战略目标,同时受到各级政府的机关部门的监管,对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税收缴纳、解决就业等各个方面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企业自身商誉和整体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四)具有一次性和单向性

表现为投资建设地点一次性固定,建成后不可移动。项目投资额大、影响大、涉及面广,一旦开工后就朝着目标单向进行,不可逆转,不能重头再来。工程项目建设一旦开工建设并完成,不可能重新施工设计、改变用途。

(五)组织机构不太健全

项目建设从筹建期到建设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前期可能机构单一、人员少、业务量小,一旦项目被国家机关主管部门核准,项目建设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大量专业性人才。

二、项目建设与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不同步的表现

(一)项目业务发展先于内控制度建设

在项目建设阶段,可能受进度计划、上下游产业链统筹、各级部门对重大项目的要求等各种原因需要加快进度安排,在实际项目业务发展建设过程中,按照有利于加快项目建设、简化各种手续开展业务,事后再建立内控制度加以规范,或者只是在某个节点上凭以往经验开展项目建设最终也没有形成一种制度。内控制度建设落后于项目业务发展,有人认为建设期在某些环节上建立内控制度是对项目业务发展的阻碍,在本来项目建设工期紧张的情况下复杂、拖延项目建设。

(二)重项目建设轻内控制度建设

在项目建设阶段,以如何实现安全施工、高质量完工、如期建成投产为目标,重视项目安全、质量、进度、费用的控制和管理。事事以项目建设为出发点,轻视内控制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没有固定或专业的人员或机构开展内控制度体系化的建立。

(三)各种管理规定相对独立、分散

在项目建设接受不同上级部门或地方政府的监管,建设期也有如《项目管理手册》、《项目执行计划》、《HSE体系》等不同侧重点的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其实也就是内控制度体系的一部分,只是侧重点不同,分散在不同制度体系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全面的内控制度体系。

(四)建设期内控制度体系不全面、不系统

建设期由于组织机构不太健全,人员不可能完全到岗,部门之间职责没有清晰界定,在内控制度体系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同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范围在国家法规或上级企业的要求建立了内控制度,但不全面、不系统,最后造成内控制度形式多样、不同制度间冲突或矛盾点多。

(五)项目建设管理与内控制度建立的灵活衔接

企业在建期间往往处于事务繁杂、工程、进度、费用、安全齐抓的情况,各单项工程交叉作业,业务界面很难划分清楚且制度不健全。没有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岗位、人员及各流转环节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内控很难有效开展。使项目建设在赶进度保质量的情况下能够建立符合相关法规监管的内控制度体系,需要灵活衔接。显然,现在二者的衔接还是不够的。

三、项目建设期建立内控制度体系顶层设计的几点看法

(一)高管层高度重视

从建设期开始顶层设计内控制度体系,应从“顶层开始”。建设期内控制度体系建立和有效实施,需要高管层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在项目建设开始,将高管层关注的重点制度化,规范化并有效的执行下去。首先要建立一套能够推动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组织机构,在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能自上而下贯彻管理层的意图。2006年财政部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促进内部控制的统一和规范,引导企业提高认识,建立和健全内控制度体系,从而有利于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这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依据。

(二)围绕项目业务发展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统筹全局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要按照严格、详细、具体的原则,以不同行业、不同业务板块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操作实施细则。由于项目建设期的特点,必须进行深入的按业务板块、项目业务发展周期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做好内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有重点、有目的的专项调研工作,及时总结、提炼和推广内控管理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内控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工作思路,上下结合,合理有效地制定制度。从项目业务发展为始点,项目业务发展中的关键点为控制点,以项目业务发展需要为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在顶层设计时上下互动,才能有效的解决项目建设期实际业务与内控的矛盾。

(三)建设期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应具备模板化、周期化特点

建设期具有期间性,经历了筹备期、建设期后到运营期,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建设期时间紧、任务重。对项目建设的筹备期和建设而言,能够获得模板化和具有建设周期性的内控制度体系,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避免建设期多走弯路,能够资源共享、也有适用于不同的监管需要。在项目建设初期具有模板化的内控制度,对于项目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性和可执行性。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应该以项目业务发展的周期性,建立不同阶段的内控制度体系模板,在大原则相同的情况下允许不同项目有差异化的内控。

(四)建立业务权限手册作为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深入落实

2006年6月6日,国资委公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一时间,风险管理成为央企及地方国企关注的重点,内控体系建设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着力点。国有大型企业陆续都建立了一套适合本项目业务发展和特点,又符合国家法规的内控制度体系。内控制度体系一般由基本制度、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配套流程图和关键控制点组成,但比较“文字”化,不利于执行者和审计人员查阅。建立业务权限手册,要以项目业务发展全过程为闭环的理念开展内控制度体系建设,项目业务发展为需求引导内控制度建立,解决建设期项目业务发展先于内控制度建设的问题。建立业务权限手册,是在内控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再一次优化和整合,是真正落实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的真正体现。

(五)树立全体员工对内控制度体系的遵从意识,形成一种企业文化

把内控制度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础,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真正“落地”的保障。不管建设期在项目建设阶段在进度、投资或其他各种关系上多么具有特殊性,都应该自上而下培养全体员工的对内控制度的遵从意识,在日常操作上具有“红线”文化的理念,有制度的按制度办,制度规定不行的就一定不能逾越。建设期内控制度应在全面性、系统性、可执行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建立。内控制度体系建立不仅需要管理层参与,更应该全员参与,须由每一位员工自觉地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因此要着力培养全体员工的内控制度遵从意识,特别是管理层,不能出现凌驾于制度之上的任何人。

(六)建立内控制度信息管理及沟通机制

一个良好的内控制度体系应确保企业内每一个员工都能清楚地知道其所拥有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树立每一个员工都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负有责任的观念,促使他们团结合作,主动实施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为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能够充分的反映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实施的成效沟通渠道。

(七)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监督和考评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建设期内控制度体系是内外部监管的需要,也是有效控制项目建设投资成本、正确反映项目建设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对项目建设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和考评,是克服“两张皮“的强有力手段,是检验内控制度体系是否“行”的重要部分。

四、结语

同步建立和健全建设期内控制度、理顺项目建设与内控制度体系的关系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项目建设期,建立和健全内控制度建设应达到顶层设计的效果,在整体关联性和具体可操作性方面规范项目投资建设、投产运营,为竣工审计、验收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合规文化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什么是合规文化

1.合规及合规文化

合规简单的说就是合乎规范。合规的英文原词为compliance,原意为“遵从、依从、遵守”。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层次,合规指要有一个合格的规,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等;第二层次是指银行及银行从业人员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应主动遵守上述规范,使自己的行为主动合规。

合规文化是组织为实现内控目标,在内控活动过程中孕育和培养起来的以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为了保证一个单位、一个团队里的所有成员都能够自觉做到依法合规,而在单位内、团队里确立合规的理念、倡导合规的风气,加强合规的管理、营造合规的氛围,形成一种良好的软环境。将“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道德观,贯穿日常业务的始终,是作为打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二、合规文化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案例表明:银行内控体系缺陷,员工队伍合规文化缺失导致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是案件发生的根源,所以合规文化在企业的正常运营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下面归纳一下合规文化的五大作用。

1.凝聚作用:合规文化像一根纽带,把参与者与要实现的目标和目的紧密联系起来,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团队感,在员工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时,合规文化最能显示出凝聚作用。

2.约束作用:合规文化注重研究人的因素,提倡培养科学的发展观和工作作风,树立以人为本,形成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和谐统一。

3.协调作用:合规文化的形成使参与者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事物和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相互协作,使各项工作和活动更加协调有序。

4.形象作用:优秀的合规文化向社会展示着卓越的内控理念和管理能力,能够树立信誉、扩大影响、赢得信赖,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有利于各项业务的开拓发展。

5.价值作用:合规风险管理本身虽然不能直接为银行增加利润,却能通过一系列的合规活动增加银行的盈利空间和机会,所以合规能创造价值。

三、合规文化建设的执行力和影响力

1.商业银行合规文化的现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各种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都是比较完善的,重点在于执行。从道理上讲,各岗位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相应的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指出、纠正出现的问题,以此保证全流程的正常运行。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从流程的起点就存在,但仍能一路畅通,带“病”走完了全流程。这种现象的存在,就说明我们必须注重商业银行的合规文化建设,来不断地强化人们的合规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最终落到实处。

2.合规文化建设的执行力

合规文化在执行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的渗透到现代管理者和操作者的灵魂深处,能不断提高人们对内部控制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的程度,因此通过不断完善内控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构建合规文化,形成员工行为规范的软约束,这种软约束就是一种无形的执行力,它不仅是树立社会形象的责任需要,更是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实力,谋求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内部需要。

3.合规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合规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继承发扬、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借鉴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使参与者不断提高认识,得到激励和持续改进,塑造具有先进的合规文化价值理念、合规文化氛围和合规文化行为,实现人性化管理,这本身就是合规文化影响力的神奇作用。

四、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的执行力和影响力的对策

1.突出重点,确立合规从管理层做起

从管理层做起是合规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领导干部是合规管理的“关键少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示范作用是一种导向,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2.及时进行制度梳理,配合专题活动循序渐进

按照“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台阶”的步骤,在全行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及内容扎实的专业管理活动,分清主次,梳理制度规定,编制合规手册,包括各项禁止性、约束性、限制性规定,定期开展制度梳理评估,及时查看制度是否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是否与业务操作流程相匹配,按要求进行修订和废止,保持和维护制度的遵从性、合规性、健全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

3.注重合规文化的养成教育

一是用身边的案例和事实来向员工宣传、阐述合规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更要结合经营管理活动,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合规培训,要让员工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违”,什么“严禁为”。二是利用培训教育,使员工真正明白,违规行为不仅仅会造成银行有形资产的损失,还会造成无形资产的损失,合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三是通过开展“合规巡讲”、专题培训、合规网络学习、合规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完善并落实合规养成教育长效机制,使广大干部员工知晓、认同内控合规文化核心价值理念,进一步增强员工合规意识,增强员工自觉抵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自觉性。

4.建立健全合规监督检查的闭环管理机制,保证合规文化的落地执行

监督检查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是加强内部管理和预防各类风险的有力措施。闭环,就是“监督-反馈-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纠正业务运营及经营环节中产生的不规范行为,保证合规文化的落地执行。

第6篇

近几年城商行的增资扩股正吸引着包括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外资公司在内的众多资金的关注。例如自去年以来的浙江龙胜参股锦州银行、联想控股入股汉口银行、青岛海尔增资青岛银行、中原高速入股新乡银行等。

资本金不足可以增资,但城商行的管理能力却非“一日之功”。在城市商业银行快速扩张的背景下,频频暴露出的金融案件,尤其是齐鲁银行高额骗贷一案的曝光,让原本积极扩张中的城商行遭遇到了信任危机,也更凸显了城商行在风险内控方面的“短板”。监管机构也表示出了担忧,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告诫城商行不要一味地追求资产规模扩张,“挑不起100斤的担子,不妨挑50斤的,过了会高处不胜寒。”

风险控制能力提升节奏跟不上规模扩张速度时,城商行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扩张病。提升风险内控水平以匹配快速扩张的规模的警钟早已为城商行敲响。

风险不在别处

银行的一次内控“失足”很可能导致万劫不复,巴林银行便是最鲜活的案例。法国兴业银行由于交易员违规操作导致银行巨亏的事件至今还没有被遗忘。大量事实表明,很多严重的风险损失往往是由于内部疏漏而造成的。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曾表示,在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银行都习惯于把目光向外看,重视外部风险,而往往疏忽了内部风险的防范。

随着城商行规模的快速扩张,加上监管部门对其资本监管的加强,如今城商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本压力,而通过增资扩股这一方式已成为城商行资本补充的主渠道。遗憾的是,城商行的内控水平提升却未能与其规模增速相匹配。骗贷、福利房贷、违规操作、金融诈骗等问题一次次敲响了银行内控的警钟。

毕博管理咨询董事总经理石明华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城商行对内控重视程度不够。他介绍,城市商业银行是从城市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在过去几年里,城商行的发展以业务为主导。“当业务和内控在一定程度上有冲突的情况下,大多数银行会选择业务优先。这也是导致城商行内控体系较弱的最直接原因。”另外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环境较好,整个信贷组合中违约相对较低,银行的收益较好,所以城商行在改革目前的风险管理,包括内控在内的具体管理方式上显得并不迫切。

石明华认为当前城商行内控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首先,内控机制尚不健全,控制不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仍以信贷规模扩张为主,受不良贷款的现实制约,内控机制建设主要围绕着信用风险而展开,相对而言,合规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誉风险等尚未引起国内银行的足够重视,导致出现了风险控制的一些真空地带;第二,内控执行力不足,控制失效;第三是对分支、基层机构的控制不足;第四,科技对内控缺乏有力的支持;最后,内控文化尚未真正落地。

不可否认,城商行在内控方面还有很多课需要补。毕博管理咨询高级经理张挺强调,补课的内容首先是风险管理方面,包括风险管理流程、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不过这些往往会触动银行的固有文化和组织,是银行内控建设过程中阻力最大的环节。

银监会监管二部副主任陈刚明指出,从2009年的指标看,城商行的整体风险水平有所下降,各项监管指标都有很大的改进。不过他同时强调,由于城商行基础还不牢固,在人员素质、IT系统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还是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张挺对此表示赞同,“城商行信用风险更多暴露了银行在整个审批人制度建设方面的盲点。”国内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已经建立了专职审批人制度,但国内很多城市商业银行还并没有建立这一制度。而在当前流动性缺乏的情况下,受前几年爆发式房贷的影响,这些贷款在一两年可能出现违约高峰期。此外他还强调,由于小银行议价能力较弱,随着利率自由化的逐步推行,城商行利差会变得更窄。

事实上,受规模、地域、客户群等多方面的影响,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不尽相同。盛京银行董事长张玉坤认为,银行的第一风险是流动性风险,他将其比喻为脑溢血、心脏病等当做生命性风险来防控。张玉坤介绍,控制流动性风险最基础的就是控制存贷比,盛京银行长达八年时间没有超过60%。“我们当前在防范流动性风险上,采取的是月度分析,并进一步进行评估论证,全年进行资产结构分散化、无风险化、回收化、周围化评估等。”

谈到银行风险就不得不提“巴塞尔Ⅲ”。德勤金融企业咨询服务合伙人吴松汉认为,“巴塞尔Ⅲ”产生的新变化将会对全球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国内银行更加传统的运营模式、更加简单的资本构成以及较少的衍生工具等原因,新框架对于国内银行的影响明显小于西方银行。但从长期来看,新的监管标准对中国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管理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资产快速扩张,这大大增加了资本补充压力和流动性压力。强化后的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将约束稳定状态下的银行信贷供给能力和信贷成本控制。

同时吴松汉指出,银行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考虑风险并相应控制风险,以达到实现企业长远利益最大化的文化。为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各银行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1、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存放央行款项中利率较低的超额准备金比重;2、确保在任何时点都有充足的流动性资金用于满足对外支付的需要;3、建立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保持分散而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持有一定比例的信用等级高、变现能力强的资产组合作为储备;4、集中管理、统一运用流动性资金,构建流动性风险内控指标体系,及时调整流动性管理策略;5、合理安排贷款投放节奏,适时调整内部资金价格,充分发挥同业存款、票据对流动性的调节作用;6、开发历史数据模拟模型和现金流量管理行为模式,为流动性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7、改进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方法,提升测试水平等。

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对银行存在的风险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作为一家小银行,宁波银行主要考虑三个风险:首当其冲的就是生存风险。“虽然我们不差钱,但我们得考虑什么时候可能被兼并,什么时候在这个行业里面已没有存在价值。”第二是业务结构里面有没有系统性风险。“当前银行业务中做按揭要亏损,做信用卡不赚钱,关键是我们怎么对资产布局、对业务进行结构调整。”第三是操作风险。“比如年轻人要结婚买房,如何支付几百万元的房贷,会不会铤而走险?这些都是我们特别关心的风险。”石明华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操作风险包括欺诈、违规操作、流程设计不合理、系统故障等。

穆迪分析全球董事总经理黄艳玲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很多城商行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如何控制风险,而是银行并不

清楚自身风险所在。

黄艳玲并不否认内控对风险管理的作用。以申请信用卡为例,她认为银行有很好的风险管理工具,比如给客户做一张评分卡。这个评分卡能够准确的预测未来的风险,但由于个人喜好,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个条例来做。即使有很好的风险管理工具,但没有好的内控机制予以保证,也不能做到很好的管理风险。此外银行风险管理本身也要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可能也会分成设计风险计量工具和设计相应的流程规范两部分。

“内控和风险管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内控实质上是保证按照已有的法律法规来做事,更多强调的是合规;风险管理则是指风险掌控和管理的能力。”在黄艳玲看来,遵循法规并不意味着银行对风险有很高的控制能力。在很多情况下,突发风险并不能通过流程和规范就可以解决,更多的是需要银行准确的应变能力。

合规创造价值

中国银监会合规指引要求银行的经营活动与外部法律、法规、规章等保持一致。《商业银行内控指引》则明确具体地提出了商业银行在主要业务活动中,包括存款和柜面业务、授信业务、计算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控制要求。

从监督要求看,银行的确需要一项机制将内控管理落地,内控合规应运而生。从银行内在风险管理的角度,鉴于合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内控合规就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之一。

通常情况下,“组织、控制、激励”被比喻成银行管理的“三驾马车”,这三大因素在大连银行的合规工作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大连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邵丁介绍,大连银行合规部门对新产品、新业务需要进行合规审核;组织实施全行的内控制度清理规范;下发业务合规性风险提示;将内控评价纳入分行年度绩效考核;积极建立内控文化等。“我们内控合规工作的管理定位在角色上与先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整体上是趋同的。”

邵丁谈到,大连银行自2008年就开始试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目前已纳入全行的绩效考核系统。在每年的内控评价实施过程中,大连银行会把评价结果由高到低整体排名和风险等级分类(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经过三年的内控评价,各个分行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和风险暴露正在日益清晰化。

“评价不是目的,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评价结果,达到风险管理与提高管理效率的双重目的,才是我们更为关注的。”在评价结果形成后就需要总行一线业务部门、各分行在此基础上主动履职,针对各自的重点高风险领域和重点高风险支行,有效匹配合规管理资源。对评级为D级以下的支行加强监管,要求其必须达到C级以上水平,否则暂停开办新业务或新设机构。许多分支行也陆续将评价结果纳入分行内部绩效考核中,从而有利于促进分行各部门和业务线条自查自纠,主动合规。在有限的合规资源下,充分发挥分行防范风险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大连银行已将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

从大连银行2010年的内控评价情况来看,整体有所提升,但个别分行有退步。“是意识层面的问题,如果一个分行能充分认识到评价工作的价值,领导层的推动力就很强,任何人对于改变都会有本能的抗拒,要克服这种心态,需要领导出来亲自组织。”邵丁认为,内部控制关键不在技术,而在于人。为此大连银行特别注重合规文化宣传。

大连银行每年都会举办行级高管带队的合规文化宣讲活动,到目前已坚持了三年。事实证明,凡是较早接触合规文化理念的支行都受益良多,并在近一年来的合规文化建设中卓有成效,无论是网点建设、人才规划及自身的监督与纠正等方面都走在了前面。

合规文化说到底是对内控制度和规范的执行力。在邵丁看来,合规文化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形中产生影响。她还认为,合规意识应当常耕常新,始终保持与外部合规监管的一致性。为此大连银行今年安排了以“内控先行,主动合规”的主题宣讲活动,请先进支行做合规经验介绍,以形成经验接力。

中国银监会一直倡导“合规创造价值”。邵丁认为,管理风险本身就是对业务最好的管理,它可以变成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性竞争优势。邵丁坚信,未来几年内控水平是决定城商行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今年整体金融形势,包括整个的宏观经济形势整体趋紧的状态下,城商行的业务空间正在逐渐收窄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内控合规管理更显得尤为重要。

邵丁介绍,大连银行在未来时间内会引入新的管理工具、先进的管理手段、科学的检查方法等,进行基础数据平台的搭建,使之与合规风险点和控制要点融会贯通。未来的合规评价管理工作要更加细化与细分,总行在每次合规评价前要结合对分支机构的了解,进行前期的合规问卷调查,掌握之前检查所暴露的问题,了解其近一年的合规管理情况变化、查看分行法律合规线条的履职情况、着重对分支行各种报表的分析,结合实际业务对分支行进行点对点的分析,责任到人,并将信息与其他评价人员共享。目前大连银行正在试图通过建立风险矩阵图的方式进行风险管理,以便进一步勾勒出全行所辖各个分支机构、各个业务条线的各类业务风险及其分布情况。

监管趋紧

中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除了会由货币汇率等宏观因素或突发事件引发,再就是金融机构经营不佳与监管缺失。

国务院副总理曾明确指出,城商行发展的“三不”倾向,即不平衡、不持久、不匹配。而在今年年初,山东齐鲁银行的票据诈骗案以及此前不断暴露出来的城商行内控问题让监管层开始认真审慎城商行的高速扩张。

阎庆民在今年4月召开的城商行发展论坛上明确要求城商行“严守风险底线”,即确保单家城商行不发生重大风险;确保城商行群体不发生重大风险;如果银行业发生系统性或区域性风险,确保风险因子不是来自于城商行。

另外,阎庆民还表示,今后将审慎推进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把城商行内控机制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对于内控不健全的城商行的新设网点申请,将暂停审批。郭田勇认为,部分城商行内控制度不健全,无力对跨区域的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监管层此举的主要原因。

在今年跨区域经营的审批将更为严格的背景下,开设村镇银行和拓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业务成为很多城商行考虑的“曲线战略”。

20lO年,银监会颁布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成为城商行内控和风险管理的最新依据。

在城商行之间、城商行与大中型银行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青岛银监局局长陈育林谈到,新规在监管上的“齐步走”给城商行带来机遇。吉林银监局局长高飞则认为,新规出台一是对加强流动性贷款风险管理提供一个很好的机遇;二是对于城商行改变原有的贷

款管理模式、重新再造流程管理、树立新的信贷文化,转变发展的方式进行特色式经营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三是贷款新规指导城商行不单对借款人员的风险要有足够的评估和认识,对于其交易对象或者是整个交易链条也要高度重视,使银行从源头上开始控制信贷风险,实行实贷实付制。

对城商行而言,新规出台对其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宁夏银行董事长李建华表示,银行未来会在风险管控和流程方面要进行一些大的变革和改进,以规避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上海银行行长瞿秋平认为,新规带来的不单单是贷款流程的变化,还包括对项目融资和流动资金管理,以及对个人贷款实施跟踪考核管理的问题,实际上需要对整个贷款系统进行调整。

此外,有中国版“巴赛尔Ⅲ”之称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今年5月3日正式,确立了我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政策框架,明确了对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这将使城商行内控和风险管理监管更加严格。

引资更要“引智”

普华永道在2010年5月的报告中称,超过3/4的外资银行三年内有并购打算,而目标就是剩余的城商行、农商行以及金融混业经营公司。近两年,城商行增资扩股的需求毫无疑问为外资银行在华新一轮资本扩张提供了机遇。目前中国市场并不乏外资入股的城商行,如汇丰入股上海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入股齐鲁银行、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入股成都银行、德资机构入股南充市商业银行等。这些城商行在“引资”的同时也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引智”。

齐鲁银行董事长邱云章认为先进的理念、技能和制度对银行内控和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南充市商业银行董事长黄光伟对此表示赞同,他还补充到,防范风险一定要为持续发展服务,此外还要将资产质量视为银行的生命线。

南京银行的案例也许更为突出,国际金融公司(IFC)在南京银行的上市征程中功不可没。IFC的加盟给南京银行建立了与国际金融机构交流、合作的平台,并在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支持。如2002年IFC安排南京银行信贷人员分批参加了花旗银行主办的中国银行业信贷业务培训班,吸收了解了国际银行较为成熟的信贷业务模式;2003年在IFC的协调下,从意大利政府获得了35万美元的专项资金,由意大利联合商业银行专家无偿向南京银行分别就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以及审计等方面的内容提供历时一年多的技术培训;2005年聘请麦肯锡咨询公司开发了一个针对银行董事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提升董事会的决策水平等。

黄艳玲介绍,外资银行,尤其注意合规风险的控制。一方面是外资银行高管层非常重视合规风险,在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一旦出现合规风险,由董事会和高管承担首要责任;另一方面,不断调整和完善合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保证了合规部门的相对独立,荷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都采取独立的合规部门,渣打银行则是将合规和法律职能合并;此外外资银行一般都十分明确合规部门的职责,能处理好合规与内审的关系,尽管都以防范风险为目标,但合规部门更关注“事前”和“事中”的风险控制,内审部门则关注“事后”的稽核审计。据此外资银行形成了第一道防线是业务部门,第二道防线是合规部门,第三个防线是内审部门的三层合规风险体系。在有效的组织结构基础中建立合规风险管理框架,与其他部门合作,不断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和优化流程,将合规风险管理与业务流程优化相结合,减少风险发生。以东亚银行为例,针对在中国区的业务范围和产品种类,中国区总部统一制定业务操作手册,渗透法律法规的各项要求,详尽描述各业务的操作流程;最后,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和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也非常重要。

第7篇

一、目前邮储银行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管理基础薄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在邮政储蓄的基础上组建的,主要沿用的是原邮政储蓄网点、设施、人员配制及组织管理结构,部门设置还不完备,部门之间还存在重叠和交叉。缺乏必要的数据、技术手段和专业人才,这些都不利于推进合规管理机制建设。

风险管理理念尚未确立。邮储银行的员工由原邮政储蓄的员工,社会招聘的新员工及一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组成,多数员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合规风险管理就是经营效益的理念认识不够,漠视风险的粗放经营观念和行为依然存在,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没有贯穿到业务拓展、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内控制度不完善。邮储银行缺少一套统一完整的内控制度,且内控制度没有形成检查、评价与改进的良性循环,直接影响了内控的运行效力。邮储银行在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业务时,没有相应地制定新制度,或是新制度滞后于现实发生的风险,导致操作性不强。

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

建立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运行机制,才能确保银行安全稳健运行。结合邮储银行的实际,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以下几点:

建立合规风险组织体系。组建独立的合规部门,在基层邮储银行配备合规风险审查人员。积极推行合规部门(岗位)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制度及资格评定制度,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择具备专业技能,熟悉银行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合规岗位人员,完善风险合规管理队伍。建立起合规责任体系。明确合规部门是银行专门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董事会和高管层对银行合规经营负最终责任,业务部门对合规风险负直接责任,员工对其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负责。此外,业务部门应支持合规部门实施合规风险监测与评估,主动地进行动态合规自我评估。

创建科学的合规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合规制度。坚持“先订制度再运作”的原则,加快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并按照合规要求,对现行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进行梳理完善。 二是要切实建立扁平化、流程管理、岗责体系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确立清晰的报告路线和问责制、举报制等,体现合规风险管理在整个银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合规问责机制。严格对违规行为责任进行认定与追究,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将合规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加强合规管理,降低违规机率。

第8篇

虽然按照《会计法》、《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等规定,各地的社保经力机构大多已逐步建立了相应的控制办法。但由于这些控制办法的视角相对单一,并且这些静态的制度还难以构成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持续改进体系,因此建设一个完善的社保内控系统是一件意义非常重大的工作。

本文将结合国际上目前比较成熟的COSO及COBIT内部控制理论来探讨社保内控系统的建设方案。

内部控制的内涵与COSO

对于什么是内部控制。不同人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把内部控制理解为组织为了减少决策失误和王作缺陷而实施的控制,这些控制可能是内部监督、也可能是管理手册、规章制度等。这种理解没有错,但不全面。按照现代的内控理论,这些仅仅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美国审计权威机构COSO(1994)的定义是:内控是一个受某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影响的过程,而设计这一过程是为了实现下述三大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会报告的可靠性,对现行法规的遵守。

COSO对内部控制的观念强调如下四点:

1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达成组织目标的方法,本身不是结果。

2 内部控制受到“人”的因素的影响,它并不仅仅是政策手册和表格,这里的“人”包括组织内各个层级的人,

3 内部控制只能提供合理,而非绝对的确保目标的达成,

4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达成经营的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三个目标,并且这三类目标可能会存在重叠。

COSO内部控制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内控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它们取决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融入管理过程本身,其相互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社保内控系统

无论是COSO还是COBIT都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COBIT,对于内部控制基础及经验都相对比较薄弱的社会保险行业来说,如何应用这两个理论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本文在参考COSO及COBIT框架并结合社保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组织与环境,执行与监督、内控信息系统三个方面来进行社保内控系统的建设,具体如图2所示。

其中,组织与环境包括内控组织机构的建设,人员的培养,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执行与监督包括内控制度流程的建立与执行及执行情况的监督。前面这两部分与环境及“人”的主观意识关系比较大,本文不作进一步的分析,而是重点阐述一下社保内控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

在分析社保内控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社保信息系统的构成情况。社保信息系统可以分为经办、服务、监管、决策四个层次,由10多个系统构成,具体如图3所示。

社保内控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希望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辅助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会报告的可靠性、对现行法规的遵守这三大目标的达成。社保内控信息系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而是社保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的内控功能都是分布在图3所列举的各子系统中。

社保内控信息系统的建设以风险管理为中心,针对环境、风险、信息、活动、监督等五个要素进行建设,具体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以得知,整个社保内控信息系统将主要由IT资源监控系统、内控稽核系统、外部稽核系统、绩效考核系统及分布在其他系统中的授权管理等功能构成,社保内控信息系统的功能构成图参见图4。

社保内控信息系统建设关键点分析

社保内控信息系统的建设关键点是风险管理、信息管理、抽样审计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等,是整个社保内控系统建设的基础。社保系统的风险可以分为5类。

风险的识别是要找出各种风险点,风险的识别更多的是对环境、业务等的分析获得,内控系统将提供风险点信息的管理功能。针对不同的风险,应该有具体的应对措施,并需要对这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信息管理

内控系统建设的基础是各种信息,包括人员信息、环境信息、数据资料、操作痕迹等等。内控系统正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来预防和识别各种可能的风险。社保内控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信息的管理:

1)内部信息的共享。包括业务系统与内控稽核系统间、财务系统与内控稽核系统间、影像档案系统与内控稽核系统间的数据共享等等。

2)外部信息的交换与接收。通过接收外部单位如公安、工商、地税等的数据,用于与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对碰和分析。

3)数据的挖掘与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来及时预防和发现各类风险。

抽样审计

第9篇

[关键词]管理体系 环境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建设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国家和企业也对内部控制的建设的现状和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我国的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国际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还需不断的研究学习。

内部控制,简言而知就是指一个单位内部的为了保证单位正常运行与达到运行目标而进行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其包括: 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的建设。

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是颁布了部分可行并且完善的规范, 这些规范建设主要是由政府、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机构等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指引。根据制定部门以及适用范围,比如说: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等具体会计控制规范性文件,包括了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基础性规范,上市公司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则各行业监管机构的内部控制规范方面的文件以及针对中央企业颁布的内部控制框架指引这四大四方面。虽然国家的政策法规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成熟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相比较,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具体表现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不完善,忽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制度亟待整合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内涵认识不清这四大方面,针对这四方面我们分别可以采取一下措施。

对于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不完善上,经济实践,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暂时还没有内部控制规范尚未成完整的系统。

对于忽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这个问题上,包括董事会的关注和指导力度, 人力资源的组织与开发,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企业员工的道德价值观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当局的授权和职责分工方法等。它的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所以对于各个部门之间明确职责,加强员工职业综合水平的教育变得十分的重要, 要使内部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得到完善,并发挥内部控制环境应有的作用,还需从创新管理层经营理念、等新方面着手。 严格内审,强化内部监督的执行力 也是我们在内部环境管理中忽视的一面。 任何一种制度都要与具体的环境相适应,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必须培养适合制度生存的沃土,培养一种适用于本企业实际情况、健康向上尤其是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制度,一次来影响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的文化氛围。

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制度亟待整合与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内涵认识不清这两方面我们具体结合企业来理解。

在内部控制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往往认为职责划分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完成有关部门或主管单位所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工作,就是实施了企业内部控制,因此缺乏对内部控制实际执行效果的考核与评价。而按照内部控制的定义它应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要真正做到围绕五要素来构建内部控制框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制度亟待整合。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有关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或机构,造成这些规范形式多样、标准不一,对内部控制概念的界定、控制目标的确立、应遵循的控制原则、内部控制要素的构成等重要内容均有不同的解释和规定。这既增大了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成本,又增大了各内部控制规范之间的协调成本。而且,由于没有统一负责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已经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也无法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而有效地推进,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针对企业具体而言,要做到除了国家制定一些有利的政策以外的其他三项,可以有以下措施

1. 创造内部控制的有利环境;2.进行风险评估;3.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和管理体系;4.做好组织规划;5.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来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风险意识差,内控制度建设的方向迷失,组织机构不完善的一般问题。

企业的独自的内控的发展并不是最好的,如果行业内可以做到内控的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是比较好的,看大企业的内控报告也是调节自身企业内控建设的好方法,比如说科华恒盛,关于《公司2009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独立意见,公司遵循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基本原则,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特点,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基本齐全。根据公司证监会、深交所有关规定,内控制度建设合法合规, 可以保证公司经营管理活动顺利开展和经营风险的有效控制,同时保证公司资产完整、安全。

公司内部控制组织机构齐备。专门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配备已经到位,基本保证内审独立性,对公司内部重点控制活动的监督是有效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全面、真实、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实际运作的有关情况。

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国家的大的方针政策的领导下,发挥企业本身资源实现内控建设,做到,在内控建设上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差,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实现我国内控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会计网校.强化内部控制有效性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