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6:50:55
导语:在课堂教学优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学;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利于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引进课堂,是目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而实用的手段之一。学生只有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求这门学科的欲望,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思考和探究历史知识的奥秘。如教学《两种命运的决战》时,我把搜集到的去重庆、和合影的照片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创设了历史情景,强化学生学习“”的印象。提高记忆效果,改进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提高了课堂效率;为了拓展思维,我还展示了一张连战与握手的照片,使学生的思维跨越五十年,在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科学习兴趣基础上使他们对历史学习充满求知欲,还能把历史与现实结合。
二、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过分强调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历史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由教材呈现或由教师讲授,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接受和掌握知识,忽视和冷落了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探究;过分强调历史教师的“教”,而轻视学生历史学习主体的“学”;过分强调学生个体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过分强调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而忽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内心情感体验,使其历史学习仅仅成为直接被动地接受与记忆书本知识与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在被动的灌输下,逐渐养成了不爱问、不想问、不敢问的习惯,形成了盲目崇拜书本和迷信教师的倾向。以至许多学生不会学、不愿学或带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痛苦地学。这不仅仅使教学效果受损,而且造成教师辛苦困惑、学生压抑痛苦的尴尬局面。这种历史学习方式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灵感,摧残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熄灭了学生情感的火花。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潜能
历史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后,教师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因特网上的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运用形式多样的新媒体、新手段,制作精良的网页和CAI课件,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址、文章、素材等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展示自己的网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由于媒体感染力强,形象思维的材料多,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注意力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得到强化,充分发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增强了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等智力因素。同时利用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灵活自由的人机交互、生动民主的在线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表述独到的见解,展现独特的思维,使学生思维变得异常活跃,从而激发创造动机,开发创造情感,发挥创造潜能。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有利于探究式学习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学生有了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结合。以学生差异发展为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使每个学生都尽其发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奇思异想,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如《蒙古的统一与元朝的建立》一节课里,教师先设计一些问题,如: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及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主探究,从而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方式重点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
通过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能够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媒介,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上升为情感,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以学为主的学习过程,对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自主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五、多媒体教学应该避免的误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阶段,教学系统非常注意四个因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但在多媒体中教师们很容易走进这样的误区:
1、片面重视设计技巧,忽视师生互动作用。
传统教学方法中有面对面交流,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但网络教学、网上课堂出现,许多课的内容都是在虚拟世界里进行的。授课、听课、交流、评价、作业都在虚拟世界里。没有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讨论、咨询。部分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的次要内容上。这样便在课堂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努力睁着眼睛瞪着前面的屏幕,老师的作用只是切换那些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历史图片,播放那些高亢的音响与唯美的动画,如此师者的自身作用就隐蔽了,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学生也不再是课堂思考的主体,历史课堂的主角由人变成了机器,这就严重违背了新课改条件下历史教学的宗旨。
2、片面追求音响、动画效果,忽视历史学科的内在特点与熏陶。
多媒体教学中有很多教师片面追求课件中的听觉与视觉效果,在一个课件里设置了大量的、无关紧要的音响与动画。想通过这种求新、求异、求奇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如有的老师在一些超级链接处设置怪异的“咔,嚓”等声音,引得学生一片哄笑,还纷纷跟着学腔拿调。对中学生来讲,这种设计,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极不利于课堂教学。有的老师用flash或director等制作课件。学生们爱听的和注意的是好听的歌、潺潺的流水等,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从中并不能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和感受到历史情感的熏陶。所以这种脱离历史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是亟须纠正的。
3、片面罗列知识,忽视课堂信息质量反馈。
从历史学科本身而言,它是一门严肃的社会科学,具有内在的规律和理论,通过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基本史实、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和思维能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正常人在45分钟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和理解的知识和要培养的能力都有个限度,我们既要最大可能的利用这个限度,又不能超越这个限度。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粘贴给学生,将大量素材资源罗列在一起,而缺乏对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和必要的剪切,对于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工作也没有进行编辑,实际上这样的资源就是披着计算机外套的厚本教科书,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既无法达到学科教学目的,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总之,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在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有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才真正发挥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大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家华.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J].学科教育.2003,(10).
[2]王耘. 对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CAI的认识与思考[J].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3)
【关键词】有效问题;课堂教学;案例;电能教学
问题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走向物理知识再回到实际生活,本节课摒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采用了用问题引导学生“教”教师“学”的方法;目的是希望给学生建立信心,激发对电功率这一部分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电功率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次课堂教学,虽然只用了十个问题,但题题递进,既不繁琐,有紧密相连,让学生自己把整节知识掌握到位。
本节是第七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教材没有给出电能明确的定义,而是从社会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获得电能和使用电能的例子来引出电能和学习电能的,突出了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教材从电能的来龙去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电能。教材举了大量的例子,用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图片来说明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深刻地体味到物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现代化中起着的重要作用。然后从不同家庭使用电能多少的不同,电能有多少,来引入电能的单位,从而介绍单位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电能的测量工具──电能表。介绍电能表的时候先说明怎样读数,再给出电能表铭牌上的一些参数及其意义,给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以一种途径和方法上的指导。然后紧跟时代步伐,介绍新型、现代化的电能表,把现代新技术及时地引进教科书。教材最后从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的角度给出功的概念。还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或消耗了多少电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结果很自然的得出功的单位和能的单位一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应用;
②知道电能的单位;
③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收集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知识,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②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课堂踊跃发言,了解电能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从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各种应用来学习电能。
难点:电能表的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利用各种条件收集整理有关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资料,收集家中电费通知单
五、教学流程
课前调查情景引入图片展示引导阅读自学讨论发言交流设疑、引发思考、讨论交流引入电能表观察交流认识电能表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料,教材、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收集以下信息:1.电能有哪些来源?2.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3.收集家中电费通知单。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会学些什么内容,和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会产生联系。在布置这个作业的时候,学生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谈起了高压电网、发电站、电费通知单,说到家里要用好多电,什么时候用得最多……已经明显的对和生活相关的“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活动
播放关于电能的多媒体资料,引入新课教学。
师: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电能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
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结合你们收集到的资料,能否说出这是什么发电,并说出它们分别是把什么能转换成什么能?
(此问题一是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二是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的建构是否到位。学生在看完视频后就热烈的讨论起了这两个问题)
学生回答,风力发电把风能转换成电能
师:风力发电是利用风的动能,不是风能,来发电的。
水力发电是把水的位能转换成电能的。
火力发电是把燃料燃烧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对第四个感到疑惑)
师:第四个是地热发电,它把地下的地热能转换成的电能。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发电呢?(学生交流后回答)
还有核能发电,潮汐能发电,海水温差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师:电能的来源只有发电机吗?还有什么?
生:还有电池,比如: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纽扣电池
【教师总结】1.电能的来源:发电机和电池;
2.电源的本质:把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
3.电能的优点:来源广泛,容易输送,使用方便
师:发电厂每天都发那么多电,这些电都到哪儿去了呀?(学生在下面回答,用电器消耗量)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适时让学生展现自己的风采,增强自信心。在这个环节中,明显感觉到学生自信起来,回答问题积极了许多)
生:电灯把电能转换成了热能和光能,电饭煲把电能转换成了热能,电风扇把电能转换成了动能。
师:4.用电器的实质:把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1.电能的单位是什么?2.电能的不同单位间怎样换算?(学生阅读教材)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学生能力进一步得到老师肯定)
生:电能的单位有度,千瓦时,焦耳,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师:千瓦时是度的学名,是常用单位,而焦耳是国际单位。请同学们看一看大屏幕,了解一下一焦耳的电能和一度电能有些什么作用,并计算一下,一度电能让微波炉工作多久。(学生动手动脑)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抄下的你家的电能表铭牌上的信息,结合教材电能表的内容弄清:
1.电能表的作用和怎样读数?
2.你家的电能表的铭牌上各项内容的意思。
(生分组阅读、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电能表的作用和怎样读数。
生:电能表用来测量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生:电能表读数时的单位是度,也就是千瓦时,读数时要注意,上面所显示出来的数字的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生:电能表并不能直接显示消耗的电能,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这一段时间前后两次电能表的读数的差。比如一个月消耗的电能,应该用这个月末电能表的读数减去这个月初的读数。
测量工具──电能表。
读数方法:一段时间内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去的电能。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再讨论电能表铭牌上各数据的含义。
(学生踊跃发言,师强调指出“600r/(kw·h)”的含义)
(请学生介绍新型的电能表,师尽可能鼓励、表扬、肯定学生的发言)
三、课堂小测(用投影)
1.小明家中的电能表月末的示数是3706,月初的示数是3646,这个月他家用去了多少电能?如果电费为0.45元/度。这个月他家应交多少电费?
2.我家的电能表铭牌上标有“3000r/(kw·h)”的字样,在一段时间里我观察到它的表盘转过了75r,问我家这段时间用了多少电能?
(培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
一、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例如教学《月光曲》这一课时,教学设想是:这课的重点是感受贝多芬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感受贝多芬深厚的同情心。为了突出这个重点,首先指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巧用多媒体课件逐幅出示四幅图,让学生想像、感受贝多芬内心情感的变化,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课文中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皮鞋匠为什么会联想到月亮升起、月亮升高及波涛汹涌的画面,面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变化是随着乐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播放《月光曲》的乐曲片断和皮鞋匠联想到的“月升、月高、波涛汹涌”动画,让学生感受乐曲的变化,并指出这种乐曲的变化以是随贝多芬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从而让学生领略到一个由画面、音乐、情感所组成的完美意境,最后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皮鞋匠联想部分的语言文字,这样既让学生感受至了贝多芬卓越的创造才能,又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感觉了语言文字之美。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1)播放《月光曲》导入新课:刚才大家听到的乐曲好听吗?这就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为一们热爱音乐的盲姑娘即兴创作并演奏的《月光曲》。(板书:贝多芬 盲姑娘)大家想了解贝多芬吗?这里教师有贝多芬的一份资料,请一位同学把贝多芬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出示多媒体课件(2):贝多芬简介。
这样导入新课,自然流畅,不但学生兴趣盎然,而且直奔重点,学习目标非常明确。
二、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生动的画面,突出重点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受年龄、知识的限制,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教学中,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中,老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这时,就要求老师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活跃的“思维场”,使难以觉察的事件能清晰地在学生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便可为学生实现由具体的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一座桥梁。例如,教学《月光曲》时,学生朗读课文2-7自然段,初步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逐幅出示多媒体课件(3图像,并附有思考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一)出示多媒体课件: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时,心情怎样?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体会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轻松,理解“断断续续”)。(二)出示多媒体课件(4):听兄妹谈话,思考题:贝多芬走近茅屋时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此时心情怎样?指导朗读。学生体会到贝多芬听到兄妹谈话后深受感动。(三)出示多媒体课件(5):茅屋里烛光下的兄妹,思考题:贝多芬走进茅屋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此时心情怎样?指导朗读。学生体会到贝多芬看到兄妹俩产生了同情之心。(四)出示多媒体课件(6):妹赞美,思考题:贝多芬弹完一曲后,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此时心情怎么? 理解“纯熟”,了解两个感叹号的作用及“您”字重重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盲姑娘赞美的语句,学生体会到贝多芬听到赞美后的激动心情。小结:贝多芬被幽静的景色所陶醉,被兄妹俩的兄妹之情所感染,看到了茅屋里贫穷凄凉的景象,对穷兄妹俩产生了同情怜爱之心,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听到了盲姑娘深情的赞美,贝多芬心情无比激动、兴奋,为了回报知音,贝多芬再弹一曲,此情此景,深深地拨运着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心弦,一股创作的激情在胸中激荡。这样处理教材,突出了本文的重点。
一 优化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课堂教学要体现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指出:“科学越是依赖于感官的知觉,就越可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演示实验、模型、板画、图表、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把要学习的知识形象地表示出来,由丰富的感性认识出发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才能获得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认识。直观教具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得恰到好处,如果滥用,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阻碍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从生动具体的内容出发,上升到抽象结论以后,还需进一步得到更加丰富的具体内容。这里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直观、具体、抽象与概括在整个教学中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共同进行的活动,教师是这个活动中的主导方面。因为只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培养能力,这项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下去。从学的方面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的讲解必须与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效益。若教师单纯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那么教学效率就低,而且学习质量不高。
第三,体现巩固性原则,把时间还给学生。由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要学量知识,就造成了新知识在头脑中的“暂时联系”很不稳固的情况。所以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新知识,更重要的是牢固掌握和运用。有些教师生怕问题讲不清、讲不透,一节课讲了四十分钟还余兴未尽,结果事与愿违。岂不知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每个教师把消化吸收这一过程留在课下,还谈什么减轻学生负担,况且学生能吃得消吗?我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支配,发现问题,教师解答,实践证明效果显著。但这并不是说教师该讲的问题不讲,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下工夫,研究教法、学法,掌握重点、难点,分清主次,力求做到言简意赅。
二 利用课堂提问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课堂提问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课堂简单易行,涉及面广。教师可以依据设置的问题面向每一个学生,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指导教师的调整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提问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联系。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一个科学、恰当的评价,能大大增强师生感情。良好的师生感情是教师教好学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常听学生说喜欢某一学科,而不喜欢某某学科,排除兴趣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感情。学生喜欢学某某科,归根到底是喜欢这一学科的教师。第三,课堂提问能激发学习兴趣。因为课堂提问能使同学们获得成就感,能自发地在学生中展开学习竞赛。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老师能注意自己,给自己一次课堂表现的机会,以满足自己对学习成就感的渴求,而学习成就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泉。即使答错了,若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也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学习动力。经常实施课堂提问的教师能控制每一个同学的每一分钟,使其认真听讲,跟着教师的思路思索,避免了学生开小差,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第四,课堂提问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每答对教师的一次提问就会增强一份自信,而自信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基础。只要学生没有丧失学习的自信,在学习上就不会落伍。
三 有效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需掌握正确的方法
第一,课堂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这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师的每一个提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并且对学生的回答尽量估计全面,避免造成教师的被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本着什么层次的问题让什么水平的同学回答,避免有意为难学生,力求让每一个同学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当然,有时为了教学的需要,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有意让学生答错或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产生一种“跳一跳能摘下果子”的意识,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开展学习竞赛。一言以蔽之,提问必须为提问的目的服务。
第二,课堂提问必须做科学、恰当的评价。课堂提问不管学生答对或答错,甚至是非常荒谬的错误,教师也必须做出科学恰当的评价。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一个不恰当的评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信心,甚至起到估计不到的负作用。每一位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地想到每一个同学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而学生的自尊是绝对不允许教师伤害的。
第三,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若有意注重优生就会让学生认为老师偏爱优生,从而产生自卑感。而过分偏移差生,又容易让差生产生老师有意为难的逆反心理。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在实施课堂提问时必须把握科学的方法。
四 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
随着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推进,更多的一线教师思考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能学有所成?这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最近,听了同事的公开课《知识改变命运》,想法颇多。在本人看来,同事的公开课达成教学目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课堂中学生心理需要的满足。
一、从初中生喜爱游戏的心理需要考虑
《学习改变命运》是这样导入的:先请同学看一则材料:肖琴五年级,妹妹肖燕二年级。要开学了,两个土家族小姑娘却在妈妈手里攥着的两根稻草前呆住了——“家里只供得起你们中的一个上学,这两根草一长一短,抽到长的去上学,短的留在家里做事……”结果,妹妹抓了长的去上学,并经过刻苦学习,考入了吉首大学;而成绩一向优异的姐姐肖琴只能辍学回家,从此放牛打草,当农民。两姐妹的不同命运,真的是由稻草决定的吗?生:(略。)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老师采取其中一种说法——学习改变命运,作为我们今天的讨论话题。这种新课导入法是从初中生喜爱游戏的心理需要考虑的,使教学活动具有娱乐性。对大多数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寻求乐趣是他们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课堂教学宜多采用富有情趣、使学生感到兴奋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使游戏、娱乐和教学内容融合,在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如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实验演示、动手操作等,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满足学生游戏娱乐的心理需要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动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从初中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心理需要考虑
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仅是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从提出问题:“他们是怎样改变命运的?”到分析解决问题:“坚持学习,知识改变命运。”这个教学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有效获取了新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而且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由此体现,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能力很匹配,凸显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希望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都需要有最大系数的安全感。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种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课堂的起始、发展、和结局,使教学循序渐进,不大起大落。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对学生进行过难的和过多的测验,否则易导致学生窘迫、怨恨,失去心理安全感。
一、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例如教学《月光曲》这一课时,教学设想是:这课的重点是感受贝多芬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感受贝多芬深厚的同情心。为了突出这个重点,首先指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巧用多媒体课件逐幅出示四幅图,让学生想像、感受贝多芬内心情感的变化,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课文中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皮鞋匠为什么会联想到月亮升起、月亮升高及波涛汹涌的画面,面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变化是随着乐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播放《月光曲》的乐曲片断和皮鞋匠联想到的“月升、月高、波涛汹涌”动画,让学生感受乐曲的变化,并指出这种乐曲的变化以是随贝多芬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从而让学生领略到一个由画面、音乐、情感所组成的完美意境,最后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皮鞋匠联想部分的语言文字,这样既让学生感受至了贝多芬卓越的创造才能,又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感觉了语言文字之美。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1)播放《月光曲》导入新课:刚才大家听到的乐曲好听吗?这就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为一们热爱音乐的盲姑娘即兴创作并演奏的《月光曲》。(板书:贝多芬 盲姑娘)大家想了解贝多芬吗?这里教师有贝多芬的一份资料,请一位同学把贝多芬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出示多媒体课件(2):贝多芬简介。
这样导入新课,自然流畅,不但学生兴趣盎然,而且直奔重点,学习目标非常明确。
二、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生动的画面,突出重点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受年龄、知识的限制,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教学中,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中,老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这时,就要求老师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活跃的“思维场”,使难以觉察的事件能清晰地在学生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便可为学生实现由具体的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一座桥梁。例如,教学《月光曲》时,学生朗读课文2-7自然段,初步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逐幅出示多媒体课件(3图像,并附有思考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一)出示多媒体课件: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时,心情怎样?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体会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轻松,理解“断断续续”)。(二)出示多媒体课件(4):听兄妹谈话,思考题:贝多芬走近茅屋时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此时心情怎样?指导朗读。学生体会到贝多芬听到兄妹谈话后深受感动。(三)出示多媒体课件(5):茅屋里烛光下的兄妹,思考题:贝多芬走进茅屋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此时心情怎样?指导朗读。学生体会到贝多芬看到兄妹俩产生了同情之心。(四)出示多媒体课件(6):妹赞美,思考题:贝多芬弹完一曲后,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此时心情怎么? 理解“纯熟”,了解两个感叹号的作用及“您”字重重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盲姑娘赞美的语句,学生体会到贝多芬听到赞美后的激动心情。小结:贝多芬被幽静的景色所陶醉,被兄妹俩的兄妹之情所感染,看到了茅屋里贫穷凄凉的景象,对穷兄妹俩产生了同情怜爱之心,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听到了盲姑娘深情的赞美,贝多芬心情无比激动、兴奋,为了回报知音,贝多芬再弹一曲,此情此景,深深地拨运着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心弦,一股创作的激情在胸中激荡。这样处理教材,突出了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 电子专业课 激发兴趣 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教学有效性
对于不太熟悉的电子专业课程,初学的学生不敢轻易动手,如果对它没有感情,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课程的学习和实习训练的效果。正如俄罗斯一句谚语所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马喝水。”学习也同样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电子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方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法,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激发兴趣
由于多种因素,职业中学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重文轻技”思想严重,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一个电子专业指导老师,设法让学生对电子专业的理论和实践产生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前提条件。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结合课程特点,进行立志成才教育,激发兴趣。
专业课绪论部分,向学生介绍本专业、本学科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电子专业的发展简史及我国电子专业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指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大量引进和购置各种电子专业生产设备,我国电信产业巨子,如华为、中兴、东方、大唐和巨龙等公司称雄当地,大大促进了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电子产业大国。加入WTO后经济建设步伐加快,电子制造业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以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在以后各章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介绍专业领域的现状、发展动态,以及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或者列举往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所做出的成绩和爱岗敬业的感人事迹,激励他们热爱自己所学专业,使他们懂得只有学好各科知识、做到德才兼备,将来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为国家繁荣昌盛作出贡献,也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以产品应用实例激起学习兴趣。
电子产品几乎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电子技术在所有的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中都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投资类电子产品、军事装备领域、计算机、通信设备、彩电调谐器、录像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袖珍式高档多波段收音机、MP3、传呼机和手机,等等。了解到电子专业具有的优点,我们的教学会更贴近生活。通过讲解,许多学生对电子专业不仅有了感性认识,而且产生了好奇心。
3.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力的重要因素。电子专业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境,无论是概念的引入,还是对一些客观的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计算,都需要一系列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一过程对职高生来讲是枯燥乏味的,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载体,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对许多电子的元器件、电路板的外观,加工工艺过程及全自动的生产过程加以呈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电子的元器件的封装方式时,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很清晰地将不同封装方式展现出来,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有趣,产生强烈的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思考几种不同集成器件各自的优越性,了解其发展过程。所以选择适合的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能使电子教学课堂教学气氛更加生动活泼。
4.成果展示以保持兴趣。
实训就是按照教学要求,在真实或仿真模拟的现场操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对于贴片收音机的组装这样一个实训项目,有的学生拿到元件清单时,看着手中像芝麻绿豆大小的片状元器件时,一时不知从何下手,甚至失去信心。我们及时抓住这一苗头,因势利导,列举我们生活中使用的一些电子产品如掌上游戏机、小型收音机、MP3等,都是由小型贴片元件组装起来的,如果同学们也能自己亲手做出这样一个小型收音机送给家人和同学,那该多好。通过这些情绪的感染,在实训过程中不断进行指导教学,贯穿理论的教学,同学们在实训过程中会积极地完成实训内容,学生看到自己组装好的收音机发出悦扬的歌声,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学习电子课程的劲头就更足了。
5.重竞赛以激活兴趣。
青年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我们组织了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竞赛。在竞赛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学校每年都组织一些电子产品小制作,同时评出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若干名,通过这一活动,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增强了实习效果。实践证明,在实习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要讲究教学艺术。
二、讲究教法
在技能教学中,一般都是将实验、实习安排在新授课后进行,作为对课本有关内容的验证、实习。这样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打破常规教学方法,采取两个结合,即一是将实验、实习与讲授相结合;二是将单纯操作与纸上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实验、实习与讲授相结合。
电子实验课程中元器件的识别、检测是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理论课的学习中也要学习。在教学中,把课堂搬进了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例如对贴片元件先进行原理讲解,首先要对外观和质量进行识别和检测,区分哪些是电阻、电容、电感,哪些是集成元件,其次还要利用万用表对元器件进行测量。对于线路不复杂的电路,让学生先分析电路中用到的元器件的类型,再找出这些元器件进行识别、检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
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在头脑中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这样把技能教学自然而然地渗透于理论教学之中,学生也融入了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实验室、实习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阵地,上好实验课不但可以验证书本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单纯操作与纸上练习相结合。
对一些元器件较多、线路安装较复杂的贴片电路,我们常采用“纸上练兵”法。所谓“纸上练兵”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的基础上,在作业纸上划分区域和次序,对所有贴片元件根据其种类不同,做焊接顺序规划,先焊接哪些元件,后焊接哪些元件。通过这种练习,逐步熟悉贴片焊接的全过程,对焊接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降低了错焊漏焊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贴片收音机安装实习中,过去需要求4小时才基本完成的焊接组装,而现在采用“纸上练兵”后,仅需要不到2小时就可以完成,大大缩短了焊接组装的时间。
然而,仅仅在实验室通过实验方式操作练习,还达不到课程规定的实训要求。为此,在后续实训实习中,学生还需进行集中强化训练,狠抓基本功,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并要求趋于合理,定时定量进行考核.这样才能逐步掌握专业技术和技能。
三、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实习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我们对电子的实习课提出了三个阶段目标:一年级第二学期的目标为初涉阶段,内容是对电子专业的基础知识及理论的学习和实验。二年级第一学期和二年级第二学期目标分别为电子专业基础课的进一步学习,以及进行一些实验实训的训练,掌握焊接要领和焊接组装技能。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目标是综合提高,内容是生产适应性实习。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所确定的三个目标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从教案的准备,实物准备,示范指导,巡视指导,到结束指导等环节,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两种做法。
1.基本操作练习和反复练习相结合。
学生练习的初期,我们先讲要求,然后按演示让学生模仿练习,强调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的准确性。一开始,大部分学生只能局部做1―2个动作,而不能连续完成。有极少数的同学在练习过程中能连续完成。有极少数的同学在练习过程中把工具丢在一旁,徒手去干,甚至有的只能集中于个别上,不能控制动作细节。为了不使学生在操作时养成坏习惯,我们就启发学生分析原因,反复演练,直到同学了解到个别动作对整体技术的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逐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将这些动作连续起来,协调得比较合理自如。这时,紧张情绪有所松弛,动作的相互干扰也有所减少,最终掌握这一单项操作技能。
2.专题操作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相结合。
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实习课分解成若干个小课所进行的实习,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创造性练习则是学生熟练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练习。这种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进行焊接训练时,要求学生首先要熟悉五步法或三步法贴片焊接步骤,练习每步骤的焊接技巧和焊接时间,学生对焊接技巧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实际的元器件类型,选择不同的焊接手法。通过专题训练,学生在焊接时,基本上都能准确、快捷、高质量地完成焊接任务。在创造性练习过程中,我们结合以前的基础,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练习元器件安装电路时,只给出原理图。学生根据原理图,设计元器件安装图,同时自行选择元件进行检测,完成焊接。要求学生本着经济合理、规范的要求自行设计电路的安装图。这一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出了学生的创造力。
以上是我在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体会,不足之处,敬请同行指教。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亚平.电工技能与实训(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8.
[2]朱国兴主编.电子技能与训练(电子电器专业)(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3]杨建春.试论对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学生进行入门教育研究.新课程研究,2011.7.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生本课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in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YE Weibing
(Anhui Susong Chengguan Middle School, Anqing, Anhui 246500)
Abstract Promote quality in education reform today, in order to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people-oriented values of the times and the constant pursuit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to coincide with the correction in my bid for the municipal school students in this specialty. On the occasion, I was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students in thi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made some new learning, practice and thinking, and explore some of the plain understanding,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junior physics teaching;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初中物理教学与初中其它学科的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一学科的实验性强,涉及的物理现象多,许多的实验结论都要求学生自已得出,许多的物理现象都要求学生自我去观察和认识。而初中阶段又是学生从懵懂走向成熟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特殊而关键的时期,让初中学生系统地接触这一学科的初步知识,认识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积极性开始一般都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难度的增加,以及老师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陈旧等一连串问题的出现,势必引发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学习压力逐渐增大,久而久之,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出现,课堂上学生主动不起来。生本教育的链条在教学过程中渐渐断开,生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生成。那么我们如何实现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1 转变认识,更新生本教育理念
1.1 要转变对初中学生的认识
现在的初中学生因受媒体、网络、电视等方面的影响,对社会和科学的初步认识比以往的孩子多,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这些自然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优势,对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是好事。然而,因现在的学生有的娇生惯养,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挑战困难的勇气不足,有的学习自控力弱,有的学习耐力不够,有的缺少父爱或母爱,有的自小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在学习中没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等等。这一系列因素会导致我们的物理课堂有时难以驾驭,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是情绪高涨,实质却乱作一团,看似生本的好课堂却既无目标,又无效果;而有的课堂是根本不生本,部分学生胆小不敢表达,不敢吱声,部分学生不爱思考,部分学生没合作伙伴……这样的课堂没有学习的合力,一般是死气沉沉。当教学陷入困境后,老师因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引导自然就会朝过宽的方向发展,原本该学生充分探究才得出的结论,结果被老师基本说了个明白,这就又走上了老师一言堂的教学之路。结果是老师累得可怜,学生感到乏味听不进,这种劳而无功的事谁都不情愿,但我们又在无奈地做着。
为此,我们要改变这种种不利的教学局面,就必须正确地审视我们的教学对象,挖掘和发挥他们的优点,增进对他们的认识,增进对他们的爱。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大胆去表白,才会放手去做,才会积极有序地参与教学合作,我们的生本课堂才会有互动合作的主体。
1.2 我们要改变对自我的认识
要改变对自我的认识。一方面,要改变对自身教学角色的认识。现在的教师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更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另一方面,要改变对自身教学的认识,现在的教学,不仅仅是对人的教育和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人的价值的塑造。现代社会,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多少上,而更多地体现在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上,体现在延伸自我的价值能力和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上。
2 寻找对策,提高生本课堂的有效性
2.1 老师也要懂得主动学习与主动合作
生本课堂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而学习中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尽相同,且学生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因此只有针对不同的个体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以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学习和探究环境,才能让学生们在快乐中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成长。
因此,一方面,我们的老师在课前课后要积极参与教研合作与探究。因为老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与老师之间无论是在学识水平、教学方法或是教学技巧等方面都是有差异的,老师们各有各的优势。为此,在实施生本教育的有效性的征途上,我们的老师要懂得合理地利用他人生本教学的经验,积极主动地与物理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及学科专家和同事们开展广泛而又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吸取他们教学的优点,避开他们教学的不足,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有效创新,和他们一起将学科资源进行不断的积累和整合,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一整套的有推广价值的学科教学资料,让大家来共享合作的成果。为我们的教学出现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局面提供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的老师还要懂得加强与学生的合作。而老师与学生的合作,首先是与学生要交心,没有心与心的呼应,学生是不会主动与你合作的。要做好这一点,笔者认为,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个个体是前提,了解和认识个体的特征是心与心交应的关键,知识火花的碰撞是合作的焦点,更是心与心呼应的目标。
2.2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有效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能让我们的生本课堂更具有活力和效力。然而如何及时有效地评价学生呢?
一、教师应将电子白板与传统教学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要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种书写功能在时空上进行最大限度的拓展。教师须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灵活发挥白板在书写、绘画、擦除、任意选择颜色这些功能方面的功能,在交互白板的计算机工作界面灵活调用计算机及网络原有的各类资源(包括各类计算机和网络软件课件,播放各类多媒体光盘和视频音频材料等),以及交互白板内置的多种资源库,主要有活动挂图资源库、注释库、超链接库、动画库等,从时间、空间、色彩、声音、动感方面始终让课堂处在高效、快捷的状态之下--快节奏、大容量。以符合学生学情的环节设计,牢牢牵引学生的思维动向,以新鲜的手段、素材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大脑始终紧密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二、课堂要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在实处
利用电子白板展开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白板所带有的交互能力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主要做好围绕学生展开课堂互动的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学设计上。
1、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是核心
鉴于电子白板白板易学易用和现在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本身就有的较强的参与意识,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自主开放式互帮互助的尝试,对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教师还快。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不妨大胆地鼓励学生结合他们在信息技术课程(或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协助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资源,如: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Flash动画、各种图形、仪器设备图等。
这样,白板不再只属于教师,同时也属于学生了。此时的学生,期待展示的机会、渴望表现的心理会格外浓厚。可以说,在没有上课之前,学生自己已经开始了对知识的探讨和研究了,而不只是泛泛的自主预习这个层次了。笔者不止一次在课上看到学生跃跃欲试、成功展示、参与实践的情形。我想,这也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这也许是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去实践和探索的。
2、课件设计要便于引领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过程中
实践中,白板替代了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无须严格的专业训练,易学易用,成了学生的另一位老师和朋友;而且,交互白板便于演示计算机软件和上网的操作过程并呈现教学材料的动态和细节,在必要时可以回放和重现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过程和细节,这对激励学生参与和互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我在进行初三物理《电压》教学时,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建立电压的概念、学会用电压表测电压,弄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各自的电压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研究的能力。(这部分知识由"电压概念的形成、电压表的使用、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组成)。我基本设计是:由水压形成水流的演示实验自然引出电流形成的原因、电压的概念;口头介绍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要求学生学会用电压表测电压以后,分组用电压表分析串、并联电路各自的电压关系。
虽然本节课给学生设计的活动量和思维量大、内容多,但教师在整堂课当中只是起组织、参与者和引导的作用,如果以往老师们上这节课同时,向学生介绍电压的概念及电压表的使用,结合串并联电压关系的实验到得出结论,一般需要两节课的时间;但是借助电子白板后,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可以在一节课内完成。
三、怎样使电子白板很好的应用与物理课堂教学中。
1、应适时记录和保存教学痕迹,建立教学、学生复习的资源库
教师要充分利用交互白板可以及时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的功能。由于白板软件提供了一个脱离白板环境可以阅读白板特殊文件格式的小程序,教师就要以最通用的格式,如:PPT、HTML格式记录下来白板上发生的所有课堂教与学的过程,让这一功能为自己引领学生复习、为学生整理笔记、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反复服务;让这一纪录为学生用来更多的参与到集体学习或交流反馈中反复服务;为教师的自我再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以往没有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所无法实现的。
2、要充分发挥电子白板与现场试验的互补作用
电子白板的模拟作用可以与物理实验形成互补。如:初中电学部分,有许多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去动手操作实验,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电子白板,在动手操作实验之前进行模拟连接实物,用感应笔直接在白板上以画线代替导线,如果学生连接错误当然可以马上用橡皮擦擦除、后退,进行修改。这样比用粉笔在黑板上画要节省更多时间,而且它在模拟电路连接跟实物连接能起到很好的互补过渡的作用。
3、教学设计要把效率放在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