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产品开发的策略

时间:2023-05-16 16:50:56

导语:在产品开发的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产品开发的策略

第1篇

关键词:电影产业 后产品市场

中国电影走过它的百年历程,从最初的探索时代走到今天的产业时代,已经不仅仅是艺术的单一成就,后工业时代文化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已经让电影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日趋成熟。然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越来越高的欣赏水平以及现代科技在电影中的运用使得电影产品的成本造价一路攀升,少则百万元,多则上亿甚至是几十亿的投入。如此高的电影制作成本使得仅仅靠票房的收入来回收成本甚至盈利已经变得不可能。即使是在电影中植入软广告等也远远不能满足电影回收投资的需要,因此,电影的后产品的开发成了电影工业触角的最前端。据有关统计,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超过42亿元,占据国内电影产业的绝大部分收入。美国早在2002年有70亿美元的电影院票房收入,如此大的数额却仅占美国电影产业的27%,而“票房外收入”却占到了73%。 由此不难看出,要想使中国的电影产业真正的成熟有能力参与世界电影市场的竞争,仅仅靠电影票房的收入是不足取的。因此,开发并且发展中国电影后产品在发展我国的电影产业之路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电影产业,已经没有必要再去重复先进电影产业所走过的道路。但是要进行有益的借鉴和学习。我们要从好莱坞的席卷全球的电影产业风暴中找到自己发展后电影开发的风向标,既不能悲观无力对抗更不能因为个别案例的成功而陷入盲目乐观主义的泥沼。要针对我国后电影产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挖掘电影品牌价值,增强后电影产品核心竞争力。后电影产品是电影产品的衍生产品,因此,要做好衍生产品首先要做好电影本身。前文在分析好莱坞后电影产品开发时得出,好莱坞强劲的后产品开发依赖的是其电影本身强大的品牌优势。只有电影本身能引起观众足够的兴趣才能为电影后产品的开发打开足够可以开发的空间。中国电影制片本身要做强,要在电影产品第一环节做到能抵抗好莱坞电影产品才能为以后的衍生品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纵观好莱坞的电影,几乎每一部成功的电影都会给观众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让观众对电影中一切元素深深迷恋:无论是《海底总动员》里面的小丑鱼还是《指环王》里那正义与邪恶殊死较量、神魔共舞的环境都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所以一旦其他产品贴上他们的标签就会拥有丰厚的附加值,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反观我国电影的品牌营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败笔就是电影《无极》的惨败。由于电影《无极》本身故事的凌乱和创意的苍白使其后面的营销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从营销策划的角度来讲《无极》的策划是按照好莱坞的模式来进行的,但是《无极》品牌的惨败使其以后由人气作家郭敬明的同名小说《无极》和网络游戏几近双双夭折。我们仅从普通观众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就会发现“整个电影真是又散又长又教条。好不容易有点想法了,马上借演员的嘴说出来。演员在哭,台下都在笑。一个商业的片子,肤浅一些可以,但连样子都没有,就太不像样子了。” 因此,一定要在电影制片上下足功夫,树立过硬的电影品牌,塑造在观众心中具有号召力的特色形象,从而实现持久的消费驱动力,为后电影产品的开发留有足够的开拓空间。

二、推动电影产业整体的发展,完善健全电影产业链条。“目前,中国的电影产业各个环节和机构,由于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行政级别不同,往往市场待遇和市场地位不同,缺乏自由进出、公平竞争的条件”。 这一情况导致的就是我国电影产业链条非常薄弱,而后电影产品又是这一薄弱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因此,要更好的开拓国内的后电影产品市场就需要完善整个电影产业链条,后电影产品只有放在这一链条中才能有意义。在这一链条中,制片方和开发商的合作沟通非常重要。要在电影拍摄之前就要前瞻性的看到足可以进行后产品开发的元素,“影视产品的生产过程应当从筹划开始,到宣传销售为止,这期间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影视制片的生产过程” 。在其后的宣传中要尽一切手段拉动消费者的期待和好奇心,使后电影产品的销售有市场需求的拉动,再加上前期宣传的推动,让后电影产品的销售充满动力。开发商电影前期市场调查为其后有目的的影片策划提供依据,从而使制片方在后期的制作中能为开发上提供可以后电影产品的元素,形成链条的完整性。这样开发商在进行开发产品时可以更多的考虑到电影带给产品的附加值,以达到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成熟。在这一方面,电影《英雄》、《手机》都做了有益的尝试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案例深刻说明完善电影产业链条对电影业的推动时巨大的,而且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英雄》成功后,张艺谋能够再次融资完成《十面埋伏》的拍摄并获得成功就是很好的证明。产业链的形成需要每一环节的完善,不能忽略其中每一环节。《无极》的失败恰好是这一论断的有力证明。因此,形成完善健全的电影产业链对于推动我国后电影产品的开发无疑有着莫大的意义。

三、打击盗版,保护电影的知识产权;加大宣传,形成正确消费观念。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打击盗版力度的不够使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中不断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在此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对盗版者采取惩罚性处罚,对不法分子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此外人们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普遍漠视,使得盗版产品能够形成消费市场。要积极对后电影产品消费者进行舆论引导,树立购买盗版产品可耻的观念,从市场终端遏制盗版的猖獗。此外还要加强对后电影产品的宣传,在国内市场营造消费后电影产品的氛围。有了正确的消费理念和良好的消费氛围,有助于电影产业链终端的形成,从而为后电影产品的开发打消后顾之忧。

后电影产品已经成为我国电影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使我国的后电影工业能真正成为推动电影工业发展成熟的巨大动力就必须采取积极的手段来进行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全球化语境下的电影产业和后电影产业不仅是相依存的,也是交互影响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我们与好莱坞的差距也要看到中国后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更要积极的弥补我国在后电影产品开发上的不足,努力缩小差距,是我国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民族文化角度能够双重收益。

参考文献:

1、尹鸿:《跨越百年--全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石柱县;生态林产品;开发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73-01

一、石柱县开发生态林产品的现状分析

(一)石柱县开发生态林产品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基层政府对开发林产品重视程度不够。表现为:在林业产业发展中投入的资金少,科技贡献率低,不能使传统林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还滞留在较原始的阶段。二是林产品附加值较低,不能吸引林农的兴趣。由于缺少有实力的林产品龙头企业带动,经营管理不能跟上。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是原生态的或者初步加工的林产品,显得非常粗糙,售出的价格当然就非常低。林农除了成本,赚的钱很少,对投资林业兴趣不大。虽然已经有四大支柱林业产业,但普遍量小、势弱,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对地方财政贡献小。三是林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不规范,执法不严格,黑市交易是一种常态。四是林产品开发的专业人才欠缺。首先,林产品开发专业技术人员奇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很少进行,对林农的技术指导跟不上,基本都靠“土专家”进行临时指导和经验交流。其二,林产品经纪人凤毛麟角。从当前来看,这支队伍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因为农村中的精英基本上随着打工潮流走了。这些人受知识水平和视野的局限,要准确预见和应对高风险的市场变化,其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多半是见子打子,小打小敲,不能有效拓展林产品市场。

(二)石柱县生态林产品开发具有一些自身的优势。

一是交通优势。2013年底,该县火车开通,彻底结束闭关自守的历史,渝东枢纽门户的作用日益显现。今年7月1日,沪汉渝蓉铁路实现动车组全线贯通,石柱与华中华东大城市的距离被大大拉近,坐拥绝佳的地理优势,外地商人进入该县的可能性更大,石柱人的思维空间将会得到拓展,为生态林产品的开发带来新机遇。二是政策优势。首先,准确的战略定位。2013年,石柱县提出“立足生态保护、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建成绿色生态经济强县”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从战略高度大力倡导绿色经济。其二,有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其保驾护航。2009年,该县聘请重庆林业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了《石柱县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年),对石柱林业产业中长期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2010年,石柱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编制了《石柱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为林业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三是产业优势。首先,该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占比为51.34%,位居重庆市首位。据统计,至2013年底,全县林业用地300万亩,占幅员面积的66.6%,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90万亩,地方一般公益林110万亩,商品林100万亩。拥有森林面积215.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1000万立方米,是全市森林资源大县之一。其二,林产品原料种类繁多。其中,有以马尾松、柳杉、桤木、红椿、杨树、日本落叶松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以银杏、板栗、竹笋等为主的食品工业原料林;以黄连、杜仲、黄柏、厚朴、佛手、山茱萸等为主的木本中药材等等。其三,林业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各类林业产业基地105.8万亩,初步形成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四大林业支柱产业。

二、石柱县开发生态林产品的策略

(一)提高开发林产品的认识。

一是基层政府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把它纳入经济发展的正常轨道,作为林农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林农转变观念。各地政府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广告、传单等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认识,使广大林民能够放下包袱,投身到林产品开发的行业中来,实现他们致富的梦想。

(二)实现规模经营,保证原材料供应。

一是加快林地流转进度,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林地流转模式,特别是那些因打工举家外迁而林地荒芜的,应主动与他们联系,按合理的方式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盘活林地资源,实行订单生产,有效降低市场风险。二是加强基地建设。认真总结林产品基地建设经验,推广并全面带动传统林下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品种,打造林产品示范片,以点带面,实现林业产业规模化,保证有足够的原材料。

(三)多渠道融资,解决林产品开发的资金瓶颈问题。

首先,各级地方财政应建立林产品开发专项基金或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其二,农村信用社应当积极支持林产品开发项目。对林产品开发项目,要经过严格考证,如果可行性较高,就可以发放贷款,重点向基地或专业合作组织倾斜。其三,积极探索林农联户担保贷款机制。可以引导林农以家庭为单位,组建家庭合作林场。以林场所有农户联合担保的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风险共担,以此解决林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其四,有效吸纳社会资本。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社会上的融资机构参与进来,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化零为整,用于林产品开发。

(四)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品牌战略。

一是实施科技兴林战略,推动林业产业大发展。地方林业科技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深度合作,“借鸡下蛋”,弥补专业人才不足的缺憾。大力引进和推广林业产业新技术,提高产出率,推动林业产业化。采用先进的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二是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首先,加强对乡镇林业员的技术培训。对现有的林业产业队伍,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安心在本行业工作,为本行业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其二,加大对林产品经纪人培训。让他们学习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三是向林产品研发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培育林产品开发的龙头企业,让他们起示范带头作用。优化其产业结构布局,为林业产品研发形成强大动力。引进国外和国内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加强经济林产品化学成份的分析研究,深度开发和合成高附加值产品。学习外国对林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先进经验,向科研和生产的广度迈进,实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四是实施品牌战略。依托本地林业资源优势,可以重点打造几个品牌,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增加文化底蕴。比如,“鑫源”牌黄连、“毕兹卡”竹纤维系列、“万寿山”牌金银花、“西沱”牌佛手、“长源牌”银杏等等,加大营销力度,拓展市场范围。

(五)规范林产品市场。

一是设置石柱林产品正规交易市场。建立林产业资源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森林资源保护联防机制、定期会商机制等,在政策支持、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使之成为集木(竹)材仓储、交易、加工、发运、检疫等为一体,功能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林产品交易市场。二是开展林产品黑市专项治理。规范林产品要素市场,严惩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林产品市场秩序井然。

第3篇

【关键词】产品战略决策理论;企业产品开发战略;作用;成果

产品的战略决策起着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是战略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战略决策依据战略分析阶段所提供的竞争格局、行业机会、企业能力等决策信息,综合各项信息确定企业战略及相关方案。

一、产品战略决策理论简介

(1)SWOT分析法概念。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SWOT是一种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的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对象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术与战略两个层面对企业战略进行调整,保证企业能够达到自己期冀的目标。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

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已逐渐被许多企业运用到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产品研发等各个方面。

(2)运用SWOT分析法的主要步骤。首先是分析环境因素,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根据分析所得出的数据进行SWOT矩阵的构建,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在完成这两项之后,便可以按照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原则制订行动计划,得出企业的战略决策。

二、产品战略决策理论在企业产品开发战略中的作用

(1)使复杂信息清晰化。在进行企业产品的开发战略中,决策者不仅需要涉及有关自我和环境的信息,还要仔细衡量各种可供选择的信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过SWOT分析法等产品战略决策理论进行企业开发战略的制定,可以列出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使企业决策者能够清楚地认识企业所处的情况并加以分析,提高了决策准确性。(2)使人力资源规划更具战略性。人力资源是企业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力量,产品战略决策理论的运用可以使人力资源规划更具战略性,充分发挥其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企业根据人力资源SWOT分析,从社会上吸引竞争对手没有或比对手的关键人才更优秀的人才,或者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保持自己最优秀的人才,防止其流入到竞争对手公司。(3)使企业的人事决策科学化。SWOT分析法运用于人力资源规划中,根据当时当地的人才市场情况和企业具体情况,用数量化的方式把企业优势、机会结合起来与劣势、威胁相比较,才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选择战略是否比他人具有优势。把人员任免的话语权不是交给某一个或几个人,而交给一套人事决策模型,这必然将大大提高人事决策的科学性。

三、产品战略决策理论在企业产品开发战略中的成果

从理论来看,SWOT分析法等产品战略决策理论在企业的产品开发战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实践角度来说,很多企业也的确从中获益,产品战略决策理论在企业产品开发战略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产品战略决策理论的模型有很多,各有利弊,企业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产品战略决策模型,并且依照数据的分析进行产品战略的制定,则会取得预期的作用和成果。总之,产品战略决策理论在企业产品开发战略中的作用明显,成果显著。

第4篇

目前,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和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办的第12届全国纺织新产品开发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国际权威趋势机构的研究人员、品牌采购与设计总监、科研院校的学者及中国优秀企业的实战研发专家,从国际色彩风尚趋势、产品创新思路、国际采购与营销模式、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与品牌建设经验等方面解读色彩与面料运用信息、分析市场和采购需求的变化,剖析产品创新策略,探讨未来纺织品的新发展与新需求,为与会人员提供具有前瞻性、专业眭和可操作性的产品开发实战经验的同时,为企业提升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附加值等核心问题寻求新突破,注入新动力。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在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化产品开发”的主题报告中深入分析了当前的贸易环境、品牌定位与运作对产品开发的影响,指出了产品开发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从消费、设计、质量、品牌及营销等方面分析了企业应如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化产品开发体系。

在“新产品开发策略”专题论坛上,来自法国巴黎PS工作室项目主管黄晶传达了2011/2012国际色彩风尚趋势,从价主题方向解读了来来季节的消费、设计、色彩信息,为新产品开发方向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总后勤部军需设备研究所的博导施楣梧及东华大学的博导蔡再生,采用原理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高新技术材料和功能性纺织产品的市场需求及发展空间,明确了此领域的技术关注点,并从科学的角度指出了目前行业在技术研究领域中的一些误区和差距。

在“新材料应用”专题论坛上,上海安诺其技术应用中心副总监汤晓飞结合行业现状和实际案例,分享了锦纶超高牢度染色新技术的市场需求、应用工艺及染色陛能的优势,为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提供更具实际价值意义的参考。诺维信中国区纺织部门销售总监周文叶分享了诺维信生物技术与可持续解决方案,企业的生物创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策略。太仓金辉化纤的董事长谈辉讲解了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及应用方向,侧重从功能性纤维的原理和技术领域进行分析,并配合相应检测标准和产品,提供更直观、令人信服的纤维应用方向。同时,来自东华大学的博导王华平、天津大学的博导郭秉臣、苏州大学的博导陈宇岳分别从国际新型原料、再生纤维及天然纤维等方面讲解了此类纤维的开发新进展及应用方向,提出了比较前沿的纤维研究技术及创新理念。

本届研讨会为上下游企业、产学研结合及流通渠道之间提供了面对面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使信息、设计、技术、营销与品牌等各领域有机衔接,进而推动企业产品的创新,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品牌价值。

第5篇

[关键词]市场调查;新产品开发;营销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6.35.0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消费者需求呈现出个性化、人性化和动态化的发展趋势。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使企业竞争的焦点转向对市场的快速响应和产品创新。新产品开发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焦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更快响应市场需求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是企业响应市场需求和产品创新能力的体现,新产品开发能力和适应能力已逐渐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新产品开发维系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较高的新产品失败率又警示我们新产品开发并非一项轻而易举的经营活动,而是带有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因此,只有识别、探索和分析影响企业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关键性因素,才能保证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顺利进行,达到既定目标,并取得最后的成功。

1 企业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因素分析

美国全国工业会议统计分析资料,认为造成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原因有:①市场分析不恰当的占32%;②成本超出预算的占14%;③产品本身不过关的占25%;④投放时机不当的占10%;⑤销售方面阻碍的占8%;⑥销售力量、分销和促销组织不利的占13%。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其中①、④、⑤和⑥完全属于营销所涉及的范畴,占总失败原因的63%,可见新产品开发的成功并非是一个仅仅涉及纯技术的问题。正相反,大部分的原因是那些看似细微的隐形决策问题。

影响新产品开发战略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开发决策失误;二是市场开发决策失误。从这个层面上说,市场开发决策的失误引发开发失败的概率显然要高于技术开发决策失误。因此要开发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提高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企业首先应能迅速捕捉复杂多变的市场动态信息,并及时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以决定新产品的市场定位和上市时间。

2 提升新产品开发有效性的营销管理策略

2.1 重视市场调查工作

市场调查为决策者提供原始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持,是企业决策的工具。重视确定新产品开发目标过程中的市场调查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定性调查来确定市场的发展态势与市场发展的性质,把定性的调查作为市场调查和分析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定量的调查来得到新产品开发目标的各个评价尺度的量的认识。从而得到有利于企业决策的准确的信息。

(2)多渠道的收集信息。在进行市场调查中,应当尽量通过多种方式来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些渠道包括客户、行业会议、国内外展会、行业期刊和互联网资源等。

(3)坚持用户要求作为产品开发的导向。确定新产品开发目标时,要重视用户的要求。为收集用户信息,企业应该设立市场部,派得力人员深入市场,走访用户,与用户保持经常联系,建立用户档案。可通过问卷调查,在较大范围内收集用户对企业产品的意见,以开发出更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

2.2 打造新产品开发组合优势,满足细分市场需求

平台就是为了达到某种技术功能要求而设立的工作环境。产品平台,就是基于某种技术水平的生产产品的资源或工作环境。产品平台是新产品开发的战略性基础,包括相关产品所共用的技术部分。利用产品平台,企业能够有效开发和生产出一系列的衍生产品,以满足每一个独特的细分市场的需求。使用产品平台和开发衍生产品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新产品开发存在“第一件成本”效应,由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需要在研发方面的大量投资,生产第一件单位产品的成本比以后再生产的单位产品的成本要高出许多,在通用产品平台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开发衍生产品,有利于研发产出最大化;其次,当企业生产一种新产品时,在客户由旧技术向新技术转变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产生一些市场需求空隙,企业开发出衍生产品来填平这些空隙,可以有效防止竞争对手通过填补空隙的策略参与竞争。

2.3 新产品销售渠道策略

对于新产品的渠道选择,不少企业直接采用原有老产品的渠道方式。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新产品,所适用的渠道方式应有所选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策略。

(1)全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的新产品渠道决策。进入新市场的新产品可供选择的渠道策略有两种:直接销售和间接渠道。直销的最大优点就是节约流通成本,不受中介渠道限制。通常较适合采用直接渠道的产品应具有以下四个特征:技术的复杂性导致对信息的要求很高;产品的客户化程度很重要;质量的担保很重要;运输和储运复杂。如果新产品的售后服务很重要,或者消费者往往将此新产品与其他产品共同购买,则采取间接渠道销售比较科学。

(2)改进型和模仿型新产品的销售渠道。这类新产品的出现意味着产品步入成长期,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如果要突出差异化,则可以在渠道的建设中采用一些新元素。例如,恒基伟业将获得的第一桶金重投市场,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分销渠道;小区域独家制,实现了渠道创新,效果非常好。

(3)系列型或降低成本型新产品的渠道决策。如果推出新产品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利用企业原有品牌、销售渠道而以较小的边际成本取得最大利润,则直接采用原有的营销网络与渠道资源。

2.4 实施有效地新产品定价策略

现代市场的竞争不同于传统市场的竞争,影响新产品价格的因素是各种各样,且强有力的。研发投入,短而易变的产品生命周期,变化的快速、竞争、第一件成本效应、客户对技术的成本、效益的感受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定价策略。成本决定了价格的下限,价格太低就不能产生利润,竞争给出了估计价格的基准。竞争来自于技术先行者,也可能来自于客户对传统技术市场的选择,企业必须根据自己在市场中的状况设定低于、等于或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而客户提供了价格的上限,这个上限建立在客户对新产品的感觉价值的基础之上,企业要确切了解客户对新产品的认识,关注客户使用新产品的成本以及获得的收益。

2.5 通过品牌培育和建设,塑造企业整体形象

菲利普・科特勒将品牌所表达的意义分为六层: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使用者。一个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确定了品牌的基础,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1)为新产品准确定位,制定相应的营销组合策略。企业为其新产品确定市场地位,并通过营销组合把企业的定位信息准确地传递给潜在的购买者,有助于塑造在目标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将其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有所区别,满足一定顾客的需要和偏好,获得有力的认知和普遍的认同,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2)充分利用规模大的展交会是扩大企业知名度、树立产品形象、结识大宗客户的有效手段。产品投入市场初期,应有选择地参评一些奖,以利宣传和建立名牌效应。通过全国及地方的有关展交会宣传展示企业及新产品是一种很有效的营销手段。

(3)塑造企业整体形象,有利于品牌的建立。由于新产品的复杂性,了解新产品比了解公司困难得多,所以客户往往以心目中最信赖的企业为标准来选择产品;另外,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品牌化不仅费用高,而且也难以培育客户对产品品牌的忠诚度。通过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获得差别化的竞争优势,在与竞争对手展开同一产品竞争时,更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新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技术和营销管理相结合的视角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营销策略为新产品的商业化提供支持和保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巧桥.浅谈新产品开发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

[2]刘岩.市场调研在企业营销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8).

第6篇

在当今社会,为了应对各方面的挑战与机遇,企业要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来占据有利的地位。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而不断地创造出能够带来高额利润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应对问题,能有效避免临时性、盲目性、随意性的开发和投入一些没有市场价值或者不符合企业资源的产品而忽视了真正的能提高竞争力的产品。

1 新产品开发增值策略的基本理解

新产品是能进入市场给消费者提供新利益或者效用而被消费者所认可的产品。新产品的开发一方面是基于客户的需求,通过需求、营售、生产再到设计的过程,满足客户的需求进行开发,以客户为关注焦点,来分析、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因此企业应注重客户的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主动地创造市场。而新产品开发的另一方面是基于产品的需求,从设计到生产到营售再到使用的过程,以自我为中心,一代代的换新,分析现有产品的缺陷与不足,挖掘新的功能与用途等方面,改进新的产品,提高新产品的竞争力。企业同产品一样,也存在着生命周期。如果企业不开发新产品,则当产品走向衰退时,企业也同样走到了生命周期的终点。相反,企业如能不断开发新产品。就可以在原有产品退出市场舞台利用新产品占领市场。一般而言,当一种产品投放市场时,企业就应当着手设计新产品,使企业在任何时期都有不同的产品处在周期的各个阶段,从而保证企业盈利和稳定增长。另外消费需求的变化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方便、健康、轻巧、快捷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消费结构的变化加快,消费选择更加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

2 “斯沃琪”手表新产品开发案例分析

如今,swatch手表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青少年的腕上宠物,它早已不再是简单地发挥计时作用,而是代表了一种观念、一种时尚、一种艺术和一种文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占据着全球爱好者的心,并不仅仅是提高了企业自身的利润,使企业能够在世界上处于屹立不倒的地位,而且改变了消费者对手表的认知观念,更有利于产品的开发,使得消费者会产生期待。从它新产品的开发成功实现中同样可以看到,一个企业要善于感受消费者对于潜在的和未来的消费需求,预先估计即将出现的潮流从而开发新产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来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

3 对新产品开发增值策略的总结分析

对于一个企业新产品开发是从产生新产品设想到最终上市这整个过程。创新是企业生命之所在,如果企业不致力于发展新产品,就有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危险。努力开发新产品,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往往体现在其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及其I先性上。特别是现代市场上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科研投入,注重新产品的开发,以新产品占领市场,巩固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成功的新产品开发具有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加强战略优势,增强企业形象,保持企业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的各方面资源,提高品牌的影响力,也会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变化。但是新产品开发也会出现失败的结果,因为投资大、时间长、各种不定因素的频繁变化导致风险的存在,为了降低甚至是避免新产品开发的失败,提高成功率,在新产品开发时应多分析原因,对产品的开发有预知性和先见性,找到克服障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黎.家具新产品开发战略的探析[J].家具,2010(04).

[2] 李凤军,郑春子,邵雅清.新产品开发策略浅析[J].工业技术经济,1997(01).

第7篇

[关键词] 产品开发; IT项目; 研发; 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46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091- 01

1 产品开发过程流程

总体上说,产品开发的基本流程包括启动、计划、执行、监控和收尾。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产品的选取、设计和评估,只有充分了解产品开发的过程,才能将IT项目研发管理措施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用到位。

产品开发的首要过程是产品的定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根据IT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进行一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确立产品的设计目的和市场目标,并对产品进行初步的构思。同时,要根据产品的可开发性对该产品进行评估并进行调研。

产品开发的第二个步骤是产品的计划,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主要针对产品本身来进行,其中包括:对产品本身的定义和功能加以确定、制订一个项目完成计划,完成商业研究,提供预算和产品质量以及产品设计的总方案。这一步骤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因此需要进行团队合作,这一团队也是该项目开发过程的核心成员。

产品开发的中间步骤是产品的设计与调研,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按照既定的方案来进行产品的实体开发,因此可以说,此阶段是将产品的理论计划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这一阶段可以省略对于产品可行性的研究,但是需要着手对产品的开发计划进行实际的操作,并进行生产、市场调查以及产品准备,同时需要建立一个客户服务体系。

产品开发的下一个步骤则是产品在市场的投放,此阶段的特点在于为产品的市场投放做充分的准备并加以实施,包括小批量生产产品和市场的预投放措施。在采取了前述的措施之后需要对调查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产品还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策略。

产品开发的最后一个步骤则是量产。在完成了产品的市场调研之后就可以对产品进行批量生产了,批量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产量。要通过对客户和市场需求的调研结果确定产量。

2 产品开发过程在IT项目研发管理中的应用

2.1 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

根据产品开发的基本流程,可以构建IT项目管理体系。总体上说,每个阶段都需要有一个验收该阶段工作成果的管理体系,并制定一个相应的验收标准,并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的始终。产品开发的核心团队和扩展团队都要对该产品的开发过程进行分析,并列出相关的审核标准与流程。另外,还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对产品的变更、风险因素、售后服务进行管理。产品开发公司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项目开发管理团队,对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审计,并对产品变更和风险进行记录,以保证流程管理的实施。

在构建过程管理体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开发的产品必须基于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产品开发的唯一动力,基于市场需求和产品竞争的IT产品更加具有创新力。因此,需要强调产品开发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2)产品的开发过程需要协调其他部门或系统。产品开发与项目管理是一个跨部门的流程,必须有一个跨部门的小组对最终结果负责,协调各项活动,确保沟通、协调和决策的高效。(3)产品开发中的质量控制。质量是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的关键要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于质量的监控管理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4)产品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在开发产品时,开发的最终产品、平台、子系统以及技术分解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每次层次上都应当设定一个管理方式,有利于具有竞争力产品的推出。(5)产品的开发需要在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新产品的开发包括成千上万个微小项目的开发,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如何将复杂的活动进行整合的问题,因此产品的开发过程必须是一个结构合理、定义清楚的过程,并根据其特点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管理系统还需要跨公司进行合作,设立共同的检查点来保证项目能够符合研发标准和市场需求。

2.2 开发环境的构建

大型的IT项目产品开发企业往往具有多个合作伙伴,由于产品开发过程的特殊性和地域性,对于产品的开发最好建立起一个全球的统一规划系统,以避免产品开发模式的不可控化,并且这一规划体系应当以产业界具有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为标杆。利用企业间的合作也更加有利于对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管理,在IT产品开发企业内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并将每一个标准都细化到产品开发的各个步骤和过程。此外,各个企业联合形成的管理系统也有利于各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互相监督,这种监督机制有利于产品质量的监控和产品开发效率的提高。还可以在行业内设立一个专门的市场调研小组,针对每年的IT产品需求量和需求方式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以及IT产品的透明度,对于产品的开发具有积极作用。

第8篇

那么我们在开发新产品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来降低风险呢?首先是优质策略。即开发起点高、质量高的优质产品。采用这种策略不能一味的追求技术先进、质量好,必须注意适合国情、适合顾客需要;注意市场潜力,才能有助于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次是低成本策略。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大力降低成本。主要从研制的技术路线、产品结构、使用材料、工艺改革等方面挖掘潜力,以低廉的成本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迅速形成大批量生产,提高利润。再次是配套策略。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主动为支柱企业和大型企业开发生产所需的配套产品,为其配套服务。如一些中小型企业为大型汽车厂配套生产电动刮水器、新型电灯等。一般说,为主导企业提供配套的产品若能达到其需求时,新产品的销路即不成问题。最后是拾遗补缺策略。即积极开发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或短线缺门的新产品。这种策略有利于企业填补空白,在市场上抢占优势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为使新产品开发减少风险获得成功,企业还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首先必须以满足社会为出发点。满足社会需要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经营活动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需要又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贯彻满足社会需要的原则,应优先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满足消费者和用户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发新产品之前对市场做出调查研究,了解国家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的情况。使企业的决策保证按照满足社会需要原则开发新产品。其次新产品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不发达,人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办事想问题必须从国情出发。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必须要适应我国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和消费习惯;适应我国资源供应和配套能力。脱离国情而去开发新产品,必然招致重大损失。再次新产品开发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新产品的科技水平不能与科技发展趋势差距过大。以免新产品投放市场时,在科学技术上已是老化产品而很快进入衰退期。当今新产品的发展,在式样方面趋向于多样化、系列化、小型化、微型化;在质量方面趋向于多功能、高性能、节能源、省资源、防污染、防噪音、兼容性强;在操作使用方面,趋向于轻便化、安全化、自动化、半自动化、易操作、易维修等。此外新产品要符合国家政策,适应国内外目标市场的国情习惯、社会心理、产品价值观等。这样才能加速产品的推广使用。有利于新产品在市场上扩散。还有新产品必须采用国际标准。产品的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公认和通用的标准。开发新产品采用国际标准,能使我国工业产品在短期内赶上甚至超过国际水平。同时也为我国工业产品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最后,开发新产品应考虑结构相似,工艺相近的原则。开发新产品要求在时间上争取一个“快”字。为保证质量,企业可考虑开发与原产品的原理、结构相似,制造工艺相近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不必使用专用设备,零部件与原产品通用,工人熟练程度高,研制开发费用和生产成本低,可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新产品投放市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有不少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缺乏科学管理,往往不调研、不预测、不论证,看到市场上某种产品热销,就一哄而起,蜂拥而上。大量的重复生产,势必造成积压。据报载去年我国78%的商品供过于求,全国目前库存积压商品总量在5万亿元以上。另外,大批重复引进的生产线绝大部分开工不足;与此同时,我国消费者的若干需要却得不到满足,许多空白点无人开发。究其原因,除体制方面的问题外,就是许多企业管理者(决策者)还没有认识到,新产品开发也是一门科学。没有意识到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永葆青春”的秘方,但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的深入,随着人民需求的不断提高,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也会成为企业的一个亮点!

第9篇

摘要:本文将服装新产品分为全新产品、换代产品、改进产品、仿制产品四类,根据我国服企业与消费市场的现状探讨了服装企业新产品研发策略与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服装;新产品;改进;模仿

一、服装新产品的厘定

服装新产品是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见过或者较少见到的新服装产品,是指在结构、功能或形态上发生变化,并推向了市场的产品。服装新产品包括四种类型:

1.全新服装产品

指应用新的技术、新的材料研制出的具有全新功能的产品,它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发明。

2.换代服装产品

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采用或部分采川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制出来的新服装产品。

3.改进服装产品

指对老产品的工艺、结构、性能加以改进,使其与老产品形成差别的一类新服装产品。

4.仿制服装产品

指对国际或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产品进行引进或模仿而开发出的服装产品。

上述四类服装新产品当中,不同类型新产品的创新程度有所不同,其研制、开发难度差别很大,研制开发者面临的风险也随着创新程度和开发难度而变化。

全新服装产品是一种开辟新领域的绝对创造,其创新程度最高,开发难度最大,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依赖程度很高,开发失败的风险极大;换代服装产品创新程度低于全新产品,但同样能够形成对市场的巨大冲击,甚至能颠覆原有的市场格局;改进服装产品的创新程度和难度远低于前两类新产品,风险也极大降低,是持续推出新品并不断丰富产品系列的有效选择。仿制服装产品的开发难度在四种类型当中成本最低,风险最小,见效最快。由于可以省略开发新产品前期的大笔基础性费用,也就获得了巨大的成本与价格优势,从而使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当整个市场的大多数企业以仿制作为主要开发手段时,产品将必然陷入高度同质化的境地,从而使得产品竞争从开发创新重新回到价格、品质与响应速度的竞争。

二、服装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的现实选择

对于企业而言,合理的投入与产出比是产品开发工作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没有任何一家竞争型企业能够承担近似无穷大的开发风险。所以,企业也只能依据自己的资源条件和面对的外部环境,选择自身能够控制的开发策略和开发模式。

全新产品的发明创造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长期的技术和资源积累或者是在非常偶然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全新的产品类型。但企业的生存法则是必须保持持续稳定经营,这与全新产品的高度不确定性格格不入,因此不会有任何一家竞争性企业把开发全新产品作为自己的主要开发策略。

换代产品的出现能够给市场格局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拥有并能有效控制换代产品的企业能够获得无与伦比的市场回报,但成功研发出换代产品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往往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而研发成功后,要有效地将换代产品尽快推向市场同样要求企业拥有相当强大的市场实力。所以,除了极少数行业领导型企业之外,绝大多数企业都不会参与到换代产品的研发当中。

因此,改进产品和仿制产品在现实中更加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竟争性企业,“模仿+改进”也成为新产品开发模式的现实选择。此时的核心问题有三个:一是如何在仿制过程中尽快吸收掌握新产品异,制造的工艺技术,消除企业生产新产品的技术瓶颈;二是在一享有产品仿制所带来的成本优势的前提下,如何进行有效的产品改进以保证产品新颖性,从而尽量避免落入同质竞争的境地当中;三是如何在仿制与改进的过程中保持尽可能快的响应速度,以实现创新、品质、快速反应三种武器的合而为一,最终凝聚成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当下,对于中国的服装企业而言,既然还不能做国际时装界的规则制定者,单个企业理性的策略选择是遵循时装界的规则(国际级时装展的流行趋势),尽力做好第一步,即反应快速地制造丰富多样、品质精良、持续稳定的产品,并逐步迈向第二步,力争亮出自己的品牌。

因此,在产品开发方面采取跟随战略,紧跟服装流行趋势,然后对已有产品予以仿制,或者对流行元素进行改进和再创造,按照“仿制+改进”的思路推出针对企业(品牌)目标市场的尽可能丰富的新产品,这样的开发方式也就成为国内服装制造厂商的理性选择。

从宏观来看,全球化进程使得世界市场逐步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各国的时尚流行趋势也因此趋同;从局部来看,不同地区因为历史文化、生活习性的差别形成不同的需求,产生特定的差异,从而构成市场区隔,各个区隔对于市场整体流行趋势的影响力又是不同的;市场区隔的现实存在和各个区隔市场影响力的差别导致了流行风尚的传递。流行风尚传递的过程遵循“向上看齐,向下传递”的准则。各个市场区隔由于影响力大小差别的缘故,在时尚传递链条当中所处的层次是不同的,例如:国际时尚最前沿是以意大利米兰和法国巴黎为代表的欧洲市场,第二个层次是香港、东京、纽约,再然后才是中国大陆、俄罗斯等市场;而仅以中国市场的时装而论,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时尚最前沿是香港,然后是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再然后是具他一级城市,通常而言,时尚的末端是乡镇市场。时尚的风行有一个逐步传递的过程,具流行路径大体上正是按照上述层次从时尚最前沿向末端蔓延;某一种流行趋势传递到末端时,通常已经被时尚的最前沿所抛弃,而新的流行趋势也已经在时尚前沿发起时尚还有社会群体的划分。比如蹦极这种运动作为新时尚从国外传递到国内时,接受的群体基本上都是具有休闲条件的年轻一族,我们不太可能奢望某个经济拮据的中年人群体以此为时尚。

市场的现实是每一种具有品牌效力的产品都有白己明确的市场定位,一可以是针一对国内时尚前沿的白领阶层,可以是针一对二级城市市场,也可以是针对某个特定功能,当然还可以直接针对乡镇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有老牌的品牌产品、时尚产品逐渐衰退,另一方面有定位于中档市场甚至是低端市场的品牌或企业在不断壮大。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服装对于时尚的追求并非越新潮越高档越好,只有符合目标市场时尚诉求的定位才是最恰当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某个企业直接从意大利引进一款时装产品,予以仿制或者改进以后,直接推向国内的乡镇市场,这样的市场策略引起的后果恐怕将是灾难性的;而如果将这款产品推向国内的前沿市场,产品成功的概率却会大幅度提升;同样,将国内一线、二线城市的产品通过仿制或者改进引入乡镇市场,并将产品价格控制在该类市场可以承受的水平,也有可能获得成功。当然,开发策略还必须服从于整体的产品策略,否则产品成功的概率就会很低。

当上述前提明确以后,企业层面合理的服装新产品开发策略也就变得清晰:根据目标市场目标群体的时尚诉求,结合价格定位、客户群体偏好、工艺技术需要等因素,从其上一个或两个时尚层次的区隔市场引进产品予以仿制和改进从而满足该群体追求新颖的心理诉求,并将其尽可能快速、广泛、密集地推向目标市场。具体来说,向国内的一级市场推出服装新产品时,可以从意大利(时尚传递链条币影响目标市场的“上级”市场区隔)引进产品,仿制、改进、举一反三(丰富化),形成产品系列并以合理的价格尽快推向市场;向国内乡镇市场推出产品时,可以从广州、深圳引进产品(仿制与改进以后),用目标群体可以接受的价格进行推广。

上述策略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落实在以下四点:一是引进的相对于目标市场的时尚产品(或者说流行趋势)是否恰当;二是仿制是否成功;三是改进是否合理;四是产品开发和推广过程是否足够迅速以跑赢目标市场流行趋势的传递速度。

三、服装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模式

企业能够投入到开发当中的资金、人力条件有多寡之别,开发人员技能、索养、学识有高下之分,升发过程是否做到了思路明确化、程序合理化、分工结构化、工作简单化将导致相同资源投入获得的开发效率千差万别。在采取跟随策略,以“仿制+改进”为主要开发手段的前提下,这些变数的存在使得企业的产品开发形成了不同的工作模式。

1.以仿制为主的开发模式

当白主开发的新产品达不到市场(客户)要求或者独立创新成本高昂、效率较低时,企业通常会选择以仿制为主的开发模式。在开发实践中,这种模式的工作重心在于信息资讯和工程技术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怎样获取原样服装、怎样获得有价值的产品照片或手稿、如何快速准确地将原版服装及照片与手稿转化为新样品,对开发人员的技能要求主要包括资讯获取能力、图形表达能力、物料开发能力、样板开发能力、样品制作能力。

2.以创新为主的开发模式

同样采取跟随策略,如果说仿制为主的开发模式可以概括为“情报资讯一产品再现”的话,创新为主的开发模式则可描述为“信息资讯一产品再现一开发方向确定一元素收集、元素加工一产品组合一系列扩展、依据信息甄别并挑选产品”,整个链条中强调对于资讯的消化、素材的整理与加工,最终在素材加工的基础上实现对元素的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符合流行趋势的产品来。这种开发模式已经摆脱了“以人为主,紧紧跟随”的初级阶段,逐步转向“资讯为我所用,元素加工整合,创新以我为主”的层面。

采取以创新为主的开发模式,同时要保持产品成本和开发效率方面的竞争力,一是要求开发团队的整体工作思路清晰、开发人员基本技能到位,二是元素收集、加工和产品组合均要有合理而相对成熟的方法。

3.虚拟企业的开发模式

对于企业或品牌而言,开发的最终目标是推出符合流行趋势的新产品,自我开发、新产品营销权限买断、组织开发联盟实现成果共享都可能成为行之有效的开发手段,当然,约束条件是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当采取买断其他企业新产品营销权限或者通过组织开发联盟实现成果共享时,开发活动已经打破企业组织形式的界限而将组织外部的核心能力与优质资源整合到企业的开发活动当中来。管理学上将这种为达到某个共同目标而实现跨企业资源共享,所形成的动态的、临时性的组织形态称为虚拟企业。

在产业分工深化的背景下,专业的资讯中心、开发中心在服装界早已出现,品牌或企业向资讯中心、开发中心买断新产品营销权限的行为也不鲜见。虚拟组织的开发模式优势在于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取长补短,从而将开发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专业化,但由于利益博弈相对复杂、信息不充分亦不对称导致协调沟通成本较高,实施这种开发模式,要保持品牌与企业的持续稳定,需要组织实施的企业具有较好的基本素质、较强的情报资讯能力与较高的管理柔性。

结语

服装企业的研发策略与模式应与其现状与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恰当的新产品研发策略与模式使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发出满足顾客需求的新产品,保证企业获得最大利益,提高竞争能力。(作者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工程系)

本论文为2013年度邢台市科学技术局科技发展计划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河北省服装企业研发能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3ZC119)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