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5:34:05
导语:在妇产科护理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妇产科门诊作为医疗机构的一个窗口,主要负责女性病人的就医工作,为快速开展检查、诊断以及治疗工作,并保证病人全方位以及全过程满意,优质护理服务就显得异常关键。现将我院妇产科门诊2013年1至12月收治的600例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200例,均为我院妇产科门诊2013年1~12月收治的患者,年龄20~44岁,平均30.2±2.3岁。290例人工流产,280例患有阴道炎,540例孕妇,60例患有盆腔炎,30例属于其他情况。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0例(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600例(给予常规护理),两组间在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让病人根据医嘱服药,并按时做产前检查;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1)面带微笑,用语应文明礼貌:用笑脸迎接病人,微笑着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用和蔼可亲的态度、诚恳亲切以及文明礼貌的话语,主动找病人谈心,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由于妇产科门诊病人在接受治疗时话题主要以女性生殖器以及性为主,部分病人觉得难以启齿,不想详谈甚至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不少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态度非常敏感,不管哪种不良刺激均有使病人情绪发生变化的可能。所以应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做到对其人格的尊重以及维护,不泄露其隐私,以防护患冲突,要珍爱每位病人,将其视为亲人,以使其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
(2)开展各项检查、治疗开始前应认真告知病人需要注意的问题:妇产科病人都有难以开口的隐私,女人细腻的天性,使其极易感到焦虑、紧张以及恐惧,因此在病人开展各种检查前,应先和病人做面对面交谈,让其清楚检查目的以及治疗过程,以消除思想顾虑,进而积极配合医师开展治疗。
(3)给予孕妇正确的保健指导:向孕妇讲解保健知识并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对其早、中以及晚孕期应做的检查并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并让其定期到医院接受产前检查。指导孕妇自数胎动,当妊娠晚期时应尽可能取左侧卧位,以利于胎盘循环。若感不适(头痛眼花、阴道出血以及胸闷气促等),应第一时间到医院治疗。
(4)编制并且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针对妇科常见以及多发病进行健康教育处方的编制,并发给有关患者,如LEEP刀手术、宫颈炎健康教育处方以及女性性卫生、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处方等,同时大力宣传病人所患疾病及其相关疾病常识以及妇女保健知识。可让病人将这些书面宣教材料带回家学习,抑或传授他人。
(5)准备所需物品同时协助医生开展手术:准备门诊需要用到的物品(扩阴器、一次性中单、手术器械包以及手套等)。应确保检查床以及诊察台的清洁,与此同时使用一次性臀垫,做检查并在开展手术的过程中使用一次性扩阴器以及乳胶手套、不锈钢器械所有病人用后均应给予高压灭菌,每日用紫外线对室内做长达1小时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出现。协助医生开展手术例如LEEP刀手术、无痛人流以及安。取节育环手术等。同时完成门诊开展的检查以及治疗工作例如阴道冲洗上药以及阴道镜检查等。对待病人应言语温和,动作利落轻柔,最为重要的是要保护其隐私。医护之间应该及时沟通,彼此尊重、帮助以及学习,力争创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2 结果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观察组很满意患者为480例(80.0%)、满意患者为100例(16.7%),对照组很满意患者为250例(41.7%)、满意患者为160例(26.7%),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门诊是医院以及科室的一个窗口,不仅是医院医德医风的体现,而且是医院精神面貌的展示,同时还是医疗护理技术的展现。优质护理要求护士认真对待每件事,用情和真诚对待每位病人。妇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降低了门诊医生的工作量,保证了较高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确保了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处理了门诊医生一方面要维持秩序,一方面要向病人交代检查需要注意问题以及解答疑问等难题,与此同时还减少了由于工作分心而引发的误诊以及漏诊等问题和医患矛盾,这样医生就能集中精力,最大限度发挥诊断水平。此外由此带来的投诉也大大减少,病人满意度得到极大提高,且医护患关系和谐,因此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极其关键的。
由本组资料可知,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观察组很满意患者为480例(80.0%)、满意患者为100例(16.7%),对照组很满意患者为250例(41.7%)、满意患者为160例(26.7%),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纠纷;防范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96-02
妇产科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事故发生率高,到目前为止我国妇产科医疗护理纠纷仍居医疗纠纷第一位。一旦发生纠纷,医护人员不能集中精力投入临床工作,影响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更易发生其他医疗纠纷,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加强妇产科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势在必行。
1 妇产科护理纠纷常见原因分析
1.1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 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差,易致侵权行为与犯罪。侵权行为是指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权利进行侵害导致病人利益受损的行为,主要涉及侵犯自由权,侵犯生命健康权,侵犯隐私权,情节严重者要承担刑事责任[1]。在常规工作中容易无意识的发生侵权行为或纠纷隐患,如对有生机儿的处理是否得当,对引产后仍存活新生儿的处理是否得当,孕妇外出未归导致无法按常规监测胎心音或做胎监,导致胎儿死亡等。
1.2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差,护士在工作中不使用服务用语,不注意谈话的方式和语气,回答问题冷漠简单,不能感受产妇的痛苦,表现十分不耐烦,大声呵斥致产妇紧张、恐惧或难以承受而发生异常情况,引起纠纷。
1.3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由于妇产科病人的特殊性以及孕产妇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等各不相同,医院在提供服务时很难满足,如果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或沟通的方式不当,都是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1.4护理文件记录不规范.病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它反映了患者和治疗的全过程,是临床工作的原始文字记录,对护理记录书写简单、不全、语言不严谨或记录不认真,对抢救记录未及时在6小时内补记,对抢救医嘱执行后未及时补记,医护记录不一致等都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
1.5业务技术不熟练,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业务不熟练表现为观察病情时护理知识欠缺,查对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工作经验不足,对患者出现的某些症状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延误诊断治疗,对常用的诊疗设备和仪器性能不熟悉,应急处理能力差,在忙乱中出现差错而引发纠纷。
1.6带习带教管理力度差: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护理活动中不具备独立操作的资格,必须在执业护士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为病人实施护理操作,如执业护士擅自让学生独立操作,未做到放手不放眼,造成严重违规行为,易引起严重的医疗纠纷。
2加强妇产科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2.1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护士法律意识,尊重与维护患者的权利,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选择权等权利,建立健全护理工作制度,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妇产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
2.2加强优质服务的管理,强化主动服务意识,规范护士行为,护士礼仪,护士服务用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2.3 加强护士沟通能力的培训,提高护士沟通水平,消除沟通隐患。要求每个护士都应熟练掌握沟通技巧,通过有效的沟通给患者更多的关爱,因此,护理人员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经常换位思考,提高其内在修养,不仅具备同情心,还应具备同理心。
2.4 加强护理文件书写的学习与技巧的训练,对年轻护士做好传、帮、带 ,加强对护士书写能力的培训及护理文书的质量控制,护理记录是护士针对护理对象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护士长应定期进行质量监测及加强对护理文书书写的基础教育、形成过程、终末质量多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大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做到有计划、有评价、有记录,建立健全科内质控管理体系,质控小组人员监督把关,护士长每日检查。
2.5注重在职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产科工作专业性强,要求妇产科护士业务素质高,应急能力强,因此,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势在必行。狠抓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业务知识应常抓不懈,护理人员从上岗开始,就要强化安全意识,定期组织讲课,对于复杂手术、疑难病症、特殊护理及时组织讨论,不断更新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中对于难度较大、重要的护理操作,护士长应在场,一旦出现问题,可及时处理,护理质量水平高低决定着医院的生命和效益。良好的医疗护理效果出自精湛的技术,精湛的技术又来自过硬的基本功,护理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防范差错事故,避兔护理缺陷的基本保证。
2.6加强带习带教的管理,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带习带教水平。提高学生对妇产科实习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从事专业早期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有利于她们尽快适应临床环境,加速从学生到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有利于她们的专业成长与发展[2]。
3小结
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行医、以德行医。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要不断的自我完善,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这是防范护理纠纷的根本。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技术培训,加强交流与沟通,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十分重要,总之,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以法行医是防范医疗护理纠纷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妇产科;术后疼痛;评估;护理;措施研究
妇产科患者术后的疼痛可使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烦躁不安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术后健康的恢复,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质量。但对患者实施手术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的研究,是提升妇产科患者术后身体健康恢复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升手术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70例病例是从医院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中选取出来的,她们的年龄在20-40岁之间。随机将这70例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3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有16例患者进行剖腹产手术,有6例患者进行附件切除术,有10例患者进行子宫次全切术,有3例患者进行子宫全切术。而观察组中有15例患者进行剖腹产手术,有8例患者进行附件切除手术,有4患者进行子宫全切手术,有8例患者进行子宫次全切手术。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需要采用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在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要运用止痛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与护理。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疗效标准包括:一是无效,患者在手术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依然疼痛不止,同时伴有声;二是有效,患者在手术一段时间内仍伴有轻微的疼痛与动作;三是显效,患者在手术一段时间内有轻微的疼痛感。
2 结 果
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70例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措施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中有22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患者无效,而对照组中有15例显效,12例有效,有8例患者无效。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利用疼痛干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并进行疼痛指数评估,得出以下结论如下表所示:
3 讨 论
在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干预护理的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疼痛干预护理包括以下五项内容:一是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即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开始之前将手术的过程、目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之后的注意事项,或者术中用药的副作用以及等一系列问题对患者进行教育,从而打消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与紧张心理;二是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即在妇产科手术结束之后的第八到三十六个小时内,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地心理疏导与心理诱导,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恐惧与紧张心理;三是要对患者进行手术伤口的护理,即时观察患者的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以及感染问题的出现,并及时地为患者替换伤口上的敷料,当患者腹部的伤口出现感染的时候,要对患者进行拆线与扩床引流的手术治疗;四是要对患者使用应用镇痛药,即在患者手术开始之前为患者提供阿片类的镇痛药,在患者手术后疼痛感强烈的时候,要为患者提供肌肉注射哌替啶或者硬膜外的自控镇痛泵治疗;五是对患者进行镇痛方面的护理,即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姿势进行休息与咳嗽,在咳嗽的时候患者需要用双手慢慢地压住自身的伤口再进行咳嗽的动作,在进行休息的时候患者需要选择侧卧或则半卧位,从而减轻自身腹部肌肉的张力给伤口带来的压力而导致疼痛,在上下床的时候,患者需要先屈膝从右侧卧位的位置下床,然后在右侧卧位屈膝在上床。
护理人员在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科学合理地使用镇痛药,预防性的镇痛药的剂量与患者的疼痛感有着直接的联系,小手术引起的疼痛,可以运用普通的镇痛药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对于大手术所引起的疼痛,需要运用具有中枢镇痛效果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二是护理人员要在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方面的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三是可以采取补充疗法、替代疗法以及冷疗法等一些非传统的疼痛护理方法来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与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史岩.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21):213-214.
[2] 冯金娥,ANNE BERIT PERTERSON.术后疼痛护理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8(08):324-325.
[3] 解红珍,崔俐.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与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5):124-125.
[4] 张爽.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4):342-345.
[5] 何丽敏,付爱凤,兰秀丽,邓忆红,李小容,吴广平,唐雅莉.护理干预在减轻妇科腹部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1):521-523.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疼痛;护理
妇产科有许多疾病需要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是一种有创性操作,术后切口疼痛造成患者烦躁、易怒情绪,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而且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由于妇产科手术中的患者均为女性,对疼痛的耐受能力较差,因此加强术后对患者疼痛护理,对减轻患者疼痛有积极的意义[1]。因此,本实验探讨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措施,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妇产科收治的手术患者96例进行研究,与患者均已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且已取得医院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将9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48例患者,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为(42.5±5.62)岁,其中子宫切除患者12例,输卵管再通患者10例,卵巢切除患者15例,剖宫产患者8例,其他3例;实验组48例患者,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为(45.5±6.42)岁,其中子宫切除患者8例,输卵管再通患者10例,卵巢切除患者10例,剖宫产患者15例,其他5例;所有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且凝血功能正常。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意义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
患者术后安返病房后密切观察患者一般生命体征,术后常规吸氧,检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情况。
1.2.2实验组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1)术前宣教 术前主刀医师可向患者讲述手术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责任护士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咳嗽方式等,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2)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妇产科手术对患者身体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尤其是女性器官切除手术,患者术前常担心术后会对其及生育功能造成影响而产生不安、紧张、恐惧等心理,从而导致部分患者不配合手术实施[2]。(3)术后疼痛的护理 术后前3天切口疼痛最明显,此段时期的护理较为重要。护士应注意患者患者的面部表情,判断其疼痛程度,可采用聊天、引导患者讲述其幸福的事情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保证病房环境干净、温馨舒适可使患者心情愉悦,减轻疼痛。(4)护理 护理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以便在减轻疼痛的同时,使手术切口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回复[3]。妇产科患者手术切口多位于腹部,术后6小时内患者应取半卧位,这样可保持腹部肌肉松弛,减轻疼痛感。患者在手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责任护士必须要从旁协助,以纠正其错误的动作,指导其正确的上下床动作以减少患者因腹肌紧张造成的疼痛。(5)镇痛药物 护士应该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为镇痛药种类及剂量的选择提供依据。护士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镇痛药,但必须严格掌握预防性用药原则,避免出现患者私自多吃药、乱吃药现象,以保证护理工作对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
1.3观察指标
(1)疼痛的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分为 0-10 个等级,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大。0 表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中度疼痛[2]。(2)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为满意、一般、不满意4项,满意度为(满意+较为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96例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x2检验,当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比较,具体见表1。实验组患者术后轻中度疼痛占93.75%,VAS评分为( 2.45±1.63)分,对照组患者术后轻中度疼痛占66.67%,VAS评分为(4.56±2.56)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比较(x±s)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具体见表2。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89.58%,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52.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x2=22.765,P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手术不可避免的一种术后并发症,它不仅可使患者感觉疼痛不适,还可引起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代谢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等一系列不良反应[3]。术后疼痛可使患者术后切口恢复速度减慢,给护理工作带来难度,影响患者 身心健康。因此,有效护理对减轻妇产科术后疼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术后疼痛是患者机体对手术操作所作出的一种应激性反应,并由此造成一系列生理及病理的变化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对于术后疼痛患者,护士首先需具备关于疼痛的相关知识,能对疼痛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担心心理,增强其信心,鼓励其配合医生的治疗。采取护理,避免患者因、活动不当造成腹肌紧张性增加导致疼痛加剧。护士需严格掌握预防性使用疼痛药物的原则,防止出现疼痛药依赖性现象。应用疼痛药物时应从药效轻的药物小剂量开始使用,争取达到小剂量药物发挥最大程度止痛效果。预防性用药是目前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有效的方法,通过预防性用药除了能达到防治的目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紧张心理,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有利于减少患者焦虑心理的产生,从而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较轻,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说明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妇产科术后疼痛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宏颖,徐琳.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21-22.
[2]陈巧玉高亦佳.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6):457-458.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665.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12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健全、医学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妇产科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此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频率高居各科室首位,究其原因与妇产科护理工作特点有直接关系。提高妇产科护士的风险意识,采取积极、主动而且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减产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关键。
一、分析原因
1.态度冷漠,缺乏沟通,妇产科工作面对的多是焦虑的产妇和家属。孕妇临产后心情难免急躁、恐惧、孤独,她们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呵护。此时如果助产士言语生硬,极易给孕妇心理上造成不安全感,产后一旦母婴病情有变,则引发纠纷;其次入院宣教不到位。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待产妇一般入院后就想赶快顺利生产,特别是过期妊娠的孕妇更是着急。如果护士不主动听取病人主诉,与病人沟通并给其精神心里安慰,病人会因为没得到充分重视而产生不满情绪,从而诱发纠纷。
2.病情观察不细致,工作主动性差责任心不强。忽视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因素。这四要素当中任何一个因素异常都可能造成难产。产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助产士需要严密观察孕妇的产程进展及各项情况。特别是静滴催产素引产及有妊娠并发症的产妇如不及时发现汇报医生或告知家属。很容易使产妇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发护理纠纷。
3.妇产科技术操作不熟练 妇产科技术操作有其特殊性,绝大部分为有创性操作,且很多操作需要手法和经验灵活运用。有些操作技术根本无法在直视下进行,只有心领神会用“心”来操作,稍有闪失就会影响母婴安危。如产时确诊性的阴道检查、保护会阴的技巧、产时会阴侧切的角度、会阴缝合技术、臀位接生等,是妇产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有失误则会伤及母婴. 而当前临床助产士又趋于年轻化。这使得护理风险大大增加。年轻助产士由于临床经验欠缺,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尤其遇到紧急事件或抢救患者时表现慌乱,工作无条理,这些都容易诱发护理纠纷。
4.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由于妇产科病情变化快,护理文书记录较多,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笔误。加之医护在治疗护理上缺乏沟通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的现象。尤其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不能做到及时准确详细。一旦母婴病情有变。这些都容易作为法律依据而发生护理纠纷。
二、妇产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1.改善服务态度,防范护理纠纷。产妇从入院到出院每个环节都关系着母婴的安危。从细微处做起。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以热情、亲切、温暖的话语,理解、同情孕产妇的痛苦,使孕产妇感到亲切、自然,用住院须知的形式,介绍医院的环境、各种规章制度、病人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加强与病人的沟通,通俗易懂地解释分娩过程,详细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医嘱用药的注意事项,仔细观察胎心及宫缩的变化,使病人产生一种安全感、满意感。从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2.提高责任心强化法律意识 组织、引导助产士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法制观念,提高防范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妇产科工作性质的特殊,既要学法、知法、懂法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优秀的道德品质,精湛的专科技能。能够从法律的角度认识到自己和病人的权利和义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妇产科专业操作能力。根据妇产科专业特点,妇产科护理纠纷的发生往往与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理论和过硬操作技术有关。在助产技术上,让有经验的助产士介绍助产技巧,并采取新老助产士配对带教的形式,传授助产技术,让年轻助产士尽快提高助产水平为新上岗助产士制定妇产科规范化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学习和考核。护理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能力的培训,制定相应的应急急救流程,严格操作规范,重视护理风险的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时杜绝和预防不安全因素,确保母婴安全和自身权益。
4.加强护理文书的质控与管理。护理文书要求及时、客观、真实、准确的记录,在护患纠纷中具有法律效应,因此,护士应加强护理文件的书写与管理,不得有涂改、黏贴刮痕或医护治疗记录不一致现象。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公民的法律观念日益增强,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妇产科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风险大、事故发生率高,是医院医疗、护理纠纷高发科室之一。一旦发生纠纷,医院、科室领导也不得不拿出大部分精力处理纠纷。医护人员不能集中精力投入临床工作,影响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因此应提高妇产科医疗、护理质量,及时查找分析各种隐患,并采取相应对策,杜绝纠纷发生。本文将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总结并进行论述。
【关键词】:医疗护理;护理质量;相应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公民的法律观念日益增强,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妇产科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风险大、事故发生率高,是医院医疗、护理纠纷高发科室之一。一旦发生纠纷,医院、科室领导也不得不拿出大部分精力处理纠纷。医护人员不能集中精力投入临床工作,影响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因此应提高妇产科医疗、护理质量,及时查找分析各种隐患,并采取相应对策,杜绝纠纷发生。本文将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总结。
1. 产生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
1.1 医护人员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忽视患者权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产妇权利、护理人员义务了解少,缺乏证据意识,对具有法律效应的护理证据重视不够,陈述不正确,法律责任模糊,主要书写字迹不清,随意涂改护理记录内容,与医生病程记录相矛盾,不了解患者享受的知情权,未能履行详尽告知义务,说话随便,从而引起纠纷。
1.2 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差。护士在工作中不使用服务用语,不注意谈话的方式和语气,回答问题冷漠简单,不能感受产妇的痛苦,表现十分不耐烦,大声呵斥致产妇紧张、恐惧或难以承受而发生异常情况,引起纠纷。
1.3 缺乏责任心。工作粗心大意,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查对制度不严,甚至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产科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具有难预料的特点,要求护士严格按照操作常规进行观察,有些护士工作不专心,观察不细致,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失去处理时机,如胎盘检查不仔细、残留、填塞官腔纱布忘记取出。产后不认真观察官缩及膀胱充盈情况,造成产后大出血,增加产妇痛苦,使家属和产妇不满引发纠纷。
1.4 业务技术不熟练。现在的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业务不熟练表现为观察病情时护理知识欠缺,工作经验不足,对患者出现的某些症状缺乏认识以致延误诊断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因操作技能不熟练,给患者增加痛苦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引发纠纷,对常用的诊疗设备和仪器性能不熟悉,操作生疏,出现紧急情况应急能力差。在忙乱中出现差错而引发纠纷。如产钳助产操作中,技术不熟练造成产伤,严重的引起新生儿窒息或切口不愈合,给患者增加痛苦,患者家属不满,引起纠纷。
1.5 管理缺陷。护理人员的编制不足,夜班频繁,工作繁重,夜班护士一人要照顾整个病区的患者、产妇、新生儿,往往顾此失彼。这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客观因素。
1.6 护患沟通不到位。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及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护患沟通不到位,有时护士做的并没有错,但患者是不知情的,就不能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患者和家属缺乏医学知识及对医院规章制度的了解,单方面强调理由而引发纠纷。
1.7 护理记录书写不严谨。护理记录书写是住院患者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护士在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护理记录书写简单、不全、语言不严谨或记录不认真,从而造成纠纷。
1.8 患者和社会方面的原因。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知识不了解,对医疗措施知之甚少,对医务人员误解而产生纠纷。患者预后不佳、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将自身疾病潜在风险转嫁给医务人员,引发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强化护理人员法律观念,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在实际中充分认识患者享有的权利,并从患者的角度和利益方面去努力,维护好患者的权利,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应尽快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依靠法律维护正当权利。
2.2 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理念,一切让患者满意是我们的服务宗旨,规范护士的服务行为,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
2.3 增强责任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要天天讲,经常学,每月查找问题并制订防范措施,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促进护士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2.4 注重在职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因产科工作专业性强,要求妇产科护士业务素质高,应急能力强,因此,应定期对护士进行岗位练兵、业务学习、考试、操作技术考核等,不合格者不上岗。
2.5 完善管理,合理安排班次,互相协作,避免超负荷1=作,从管理上防范纠纷,加快医院建设步伐,设立各种职能部门,为临床一线服务,一方面减轻护士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避免由此而产生的护患纠纷。
2.6 提高护士沟通水平,消除沟通隐患。没有沟通,护理人员就无法评估患者,收集有效的资料和信息,无法发现潜在的护患矛盾,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每个护士都应熟练掌握沟通技巧,通过有效的沟通给患者更多的关爱,了解其心理活动,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7 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化,加强管理。护理文书书写要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客观、完整。严格控制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即质控护士监督把关,护士长每天检查。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引言
妇科作为重点科室工作日需接待大量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大量住院患者。妇科病房医护人员工作中受到各类因素影响,造成一些风险事件的发生,比如用药错误、患者冲突等,影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严重时引发护患冲突。护理领域近年来快速发展,延伸出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其主要管理目的通过归纳总结与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降低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本文中以我院妇科收治的患者为对象展开分析,就此展开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妇科2015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患者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0.1±4.7)岁;以次年2016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患者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37.2±5.6)岁。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病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同?r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均在我院妇科工作的30名医务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培训,为期一月。培训开始前进行护理风险知识调查,将个人评分记录,培训完成成再次进行调查。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观察,按照医嘱给予患者各项治疗与药物,同时做好基本宣教。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措施要:(1)针对性培训,提高妇科医护人员对本科室疾病病例尝试,基本了解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康复流程,熟悉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掌握风险防控措施。同时全面了解与掌握护理基础知识与操作注意事项,最大程度降低护理风险发生概率;(2)强化风险管理。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都需要接受输液或注射治疗,治疗中联合使用多种药物,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和操作的同时,还应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首先,在医护人员配药时为避免发生因为交流而产生的操作失误,应严格杜绝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在进行输液操作前,医护人员应以委婉可亲的态度提醒患者,并告知患者具体操作流程;其次,医护人员日常护理操作中可以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放缓治疗节奏。出现意外情况时保持镇静,按照工作流程或培训步骤应对;因为医院的特殊性,因此在工作场所要禁止跑动、做到合理避让,以免经过拐角或病房时冲撞到患者或患者家属;交接班时合理安排,将病患情况详细告知换班人员,并强调需要注意的事项。保证医护人员有充足休息时间,避免长期疲劳工作影响出现注意力分散、走神及频繁事物情况等;交接班时应对患者的详细情况做好详细记录,禁止口头交接;(3)加强警示标语的设立。为增强医护人员对于风险的和管理意识的警示作用,规范其工作流程,可在走廊、大厅、妇科病产房以及医护人员工作场所设立一些规范病人家属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流程一类的护理风险警示标语。比如,在走廊或大厅等人员流动较大或较密集的地方,设置一些禁止喧哗和禁止吸烟类的文明警示语;在妇科病房内可设置一些关于医护人员输液操作流程管理和信息核对类的警示语;而在医护人员的工作场所内,可以设置一些在配药前医护人员应认真核对患者和药品信息,杜绝医护人员配药期间相互交流的警示语。在增强医护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医患纠纷与争吵,促进医院正常工作秩序有序进行。
1.3 统计学检查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8.0软件(±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技术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检验结果。P
2.结果
2.1 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投诉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对比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投诉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个性化;产科;优质护理措施;满意度
医疗护理服务模式的改变,让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护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加强医院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科积极响应卫生部、医院的号召,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根据产科特点,于今年初制定了“用心服务女性,用爱呵护姐妹”的服务理念,为母婴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体会如下:
1资料
1.1病员资料 2013年1月----6月,接受过个性化服务的产科孕产妇及其家属300人次。
1.2个性化服务内容 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覆盖母亲、婴儿。
1.2.1发放护士名片,并考核调查其的及时性、有效性。护士名片切实解决病员的需求,提升我科护理形象,增进护患友谊增加孕产妇对护士的信任感。
1.2.2加强护士的基础护理,夯实专科护理知识技能。让病员切实感受到优质护理。
1.2.3免费为产妇行按摩、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水疗等,并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一对一培训产妇及其家属护理婴儿的能力。
1.2.4开展导乐分娩、助产士全程陪产、气囊仿生助产术、无痛分娩分娩,减轻准妈妈分娩时的痛苦
1.2.5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针线,老花镜,吹风等便民设施,让患者及家属感觉家的温暖,贴心服务。
1.2.6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我照顾能力,根据孕产妇的特点及疾病特点,提供专业指导,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让患者减少焦虑,更好的回归社会充分认识生活提供生活质量。
2效果评价
个性化专业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在我科实施期间成果显著。经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出院满意度调查,无一投诉护理人员的发生,满意率100%,真正感受到产科护士对她们的爱护、关心,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均有了显著提高,增强了孕产妇对我科的信赖程度,由于病员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对自己职业认同感得到加强,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取得了社会满意、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人性化;护理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与水平的不断进步,妇科疾病的治疗方式与手段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临床妇产科的护理意识也随之提升。在临床妇产科中,正确的护理理念,良好的护理方法,对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大的意义。鉴于此,为了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56例妇产科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所收治的妇产科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5.8±5.7)岁,病程为4d~12个月。疾病类型:33例为月经失调,29例为盆腔炎,21例为宫颈炎,16例为子宫肌瘤,13例为其他。按随机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临床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即依据患者的病症选择相对应的护理对策,与此同时,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对干预组患者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具体为:
1.2.1心理的人性化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以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倘若患者出现紧张、不安、焦虑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加以疏导,多讲一些成功治疗的案例,以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1]。
1.2.2生理的人性化护理 在进行护理措施时,护理人员的动作应当轻柔、快速,以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应当注意对患者隐私部位的遮盖,以满足患者自尊心的需要。在饮食方面,应指导患者多食用一些粗纤维、高蛋白的食物,降低高热量、高脂肪的摄入,且禁止食用一些刺激性的食物[2]。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所提出的合理要求,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的满足。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告知患者作息规律的重要性,避免白天的睡眠时间过长。
1.2.3环境的人性化护理 在患者刚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当热情的接待,用轻柔的语言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病房设备和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并且在询问患者的意见之后,为患者安排病房与床位。病房内应当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且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与湿度。用布帘将每一个床位隔开,以使每一个患者都能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在病房中布置一些鲜花,以去除病房中的异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心理[3]。病房内应全天候供应热水,在病区走廊上应当提供各种便民设施,例如一次性纸杯、纸笔等。
1.3评价方式 本次研究采取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其总分为100分;依据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进行检测,其中14分焦虑[4]。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通过护理治疗,干预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5.3±1.9)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1.3±1.2)分,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些年来,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人数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尤其是月经方面、炎症、内分泌失调以及妇科肿瘤等疾病。这些妇产科疾病不但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在经济上、心理上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提高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妇产科医务工作人员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由于在妇产科中采取了多种护理模式,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其中人性化护理模式就是一种不错的护理方式。人性化护理模式由以往的生物模式转化成生物-社会-心理的模式,这一转变不但表现出对疾病本身的护理,同时还展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5]。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干预组患者采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在护理质量评分与HAMA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可见,在临床妇产科中采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汪建琴.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9):199.
[2]李霞,齐庆花.妇产科护理中人性化服务之我见[J].中国医药指南 ,2013,(24):710-710,711.
[3]杨文.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2):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