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5:34:06
导语:在学科素养与课堂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责任教育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核心要素
常言道,“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担当是做好做优做实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基础。进入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实施和推进,以培养高度责任精神和意识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学指出责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主体高度责任感和强烈责任意识为宗旨,引导和培养学生群体高尚品质和优秀人格的教育教学理念。《青少年责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指出,责任教育根据其愿景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核心要义是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树立自主选择、自主管理的先进观念,形成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与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一致。鉴于此,我简要论述责任教育下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在责任意识培育中,增强主动学习情感
责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和培育学习对象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就是责任心,使学生主体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主动向他人学习并对他人负责。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和科学施教,更需要学生主体的深入参与和积极配合,始终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能动情感进入其中,展现主体地位和风采。在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系统工程中,能动、自觉的学习情感培养是重要内容。积极的学习情感是高中生课堂主体特性的有效展现。因此,在责任教育进程中,教师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特点,切实增强高中生自觉、主动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学场景的布置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等手段,充分点燃他们的内在能动意识,提振他们的主动积极情感,让高中生将学好数学作为内在自觉行为,有效培育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实现主体能动特性的有效激发。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学科现实应用特性设置了“某冶炼厂为节省采购经费,根据新工艺采购金属矿产原料”教学场景呈现给高中生,让高中生在视觉、听觉及认知上受到“冲击”,深度感知数学学科的现实特征和深远意义,一方面切实增强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识,使自觉学习内化为自主行动。另一方面充分贴合高中生认知实际,挖掘出高中生深入学习、探析的内生潜能,自觉担负起学习探知数学知识的责任和要求。
二、在责任行为教育中,锤炼勇于探究素养
责任意识的增强需要具体行为和实际行动予以展现。不少高中生在数学学科学习探求进程中面对出现的问题、疑惑、困难等险阻,经常表现出“畏惧心理”,缩手缩脚,不敢、不想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导致数学学习活动戛然而止、无功而返。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未能树立勇于探究、勇于克难的素养。在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教学纲要中,将培养高中生勇于探究、克难求进等素养作为学习情操培养的核心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责任教育进程中将责任行为教育与勇于探究素养合二为一、有机整合、同步发力,利用数学学科问题案例及数学实验等资源组织高中生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实践、探究、选择和推导等操作思维活动,有序引导高中生进行解题或验证的操作实践、评判反思、调控学习等,从而逐步培养高中生责任行为,以此获得探究实践的时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有效解决数学难题的技能和信心,锤炼和提升勇于探究的数学素养。
问题:已知有一个函数解析式为f(x)=2 cosxsin(x+ )。求函数f(x)最小正周期及图像的对称轴方程;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解题任务和要求,以此增强高中生完成解题任务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高中生通过自主解题及合作探析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问题解析活动,高中生在探求解析过程中产生“如何获得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单调性”认知解析的“疑惑”。教师向高中生指出:“要运用转化思想,借助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探知”。此时高中生经过深刻思考和综合研析,得到解题过程为:“要求函数f(x)最小正周期及图像对称轴方程,可以通过问题条件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图像的对称性等求得;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的单调性特征求出。”教师进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周期及图像的对称性等内容,运用转化思想是关键。”高中生在亲自参与探究、合作探究分析、及时调整思路等责任行为下,得到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路径,进一步积淀战胜困难、解决难题的探究实践信念。
三、在责任能力教育中,培树尽职履责情怀
能力体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学好数学,不仅需要积极的学习情感作为思想保障,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技能作为方法指导。责任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履行和完成责任、任务、活动的本领,它是责任意识得到深化、学习情感得以深厚、责任行为得到落实的关键。责任能力应体现在学习实践进程中,应展现在尽职履责实践活动中。高中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和践行者,完成自己的学业尽到学好数学的职责。而这些是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性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培树学生主体履职尽责良好品质时,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开展探索性验证、集体性合作、探究性实践、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意在强化责任能力教育的课堂教学,以此培养高中生对自己学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及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尽职尽责的品质。
总之,学科教学之中责任教育的实施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课程体系。高中数学教师应巧借责任教育这一新型理念,利用数学教学资源,挖掘先进教学理念,对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及生成机制梳理,有效施教,促进高中生掌握丰富数学知识、形成有效数学技能、生成良好数学情感。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一堂课要收到好的效果,需要教师具有高涨的教育热情、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功底,其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习惯;需要教师具有教学智慧,具有独特的教学设计能力;需要教师具有合作的品质,善于沟通,乐于包容,并能接受不同的意见;需要教师具有研究、反思的自觉和能力,努力使自己的劳动收到最优化的效果。
一个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有效教学的要求,做一个优熬的教师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实现教师师德高尚、教艺精湛、乐思善研、业绩显著的远大目标,就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一、具有高昂的教育热情
没有一项工作是不需要充满热情的,教育工作尤其如此。教育热情可以点燃教师人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正是怀着对教育的一腔热情,全身心地投人教育事业,点亮了她的教育人生。她执教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完全沉浸在诗歌所创设的氛围中,也把学生完全带进了诗歌的意境,听了她的课,人们惊叹她的教艺,更叹服由这种教艺所折射出的教育热情。
二、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能
技高一筹方能出奇制胜,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上出高效益的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教学技能比较突出。所以,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教学技能的训练。首先是本学科的教学技能。如理解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运用教具的能力、演示试验的能力等。特别是开发教育资源、拓宽教育内涵的能力。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地域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身边一切都是课程资源。二是综合教学能力。做教师的必须有一个最基本的技能,那就是“三字一话”,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进行专题的训练,要确保人人过关。
三、认真设计每一节课
我们可以这样去想,如果每个人每天都有半个创意,那我们该有多少创造发明呀,教学水平的高低一般反映教学者设计水平的高低。好老师善于设计,而一般的老师则懒得动脑筋,结果就出现了差距。因此,老师首先必须强化设计意思,备课时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教学流程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每如果一节课都以“最佳”的标准去设计,就容易产生好的效果。要优化流程设计。课堂教学流程肯定有优劣之分,好的流程学生容易投人,师生融洽度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智能水平会悄然提高。正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流程,并不断完善设计,以期取得最佳效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因情因境,不断地调整和修改设计。同时,要不断吸收别人的设计,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设计,这样才能确保以最优的设计实施教学,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多在“磨”字上下功夫
精彩的课总是经过不断的打磨,锻造出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作为教师,必须练就磨课的功夫。
这里,首先要养成磨练的习惯。无论上课还是安排作业、考试考查,凡是指向学生的活动,我们都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一切从学习效果出发,“磨”字当头,不经磨砺的东西,决不轻易面向学生。
要努力达到这样的境界:一要做到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最优化的,课堂每一个提问都是很精致的,给学生做的每一道题都是精心挑选的,评讲时的每一点解说都是很精当的;二要畅通磨练通道。磨课、磨题主要有两个通道,一是自己反复磨练,二是参加研究活动。自己磨练要求教师每一堂课、每一道题都要反复推敲,几经取舍,力求精致完美。参加研究活动则要求学校要精心设计,积极开展优化课堂教学,虚心向他人请教,请他人参与打磨伙参与他人课堂设计的打磨。三要注重成果积累推广。磨出的好课、好题要善于积累,要建设课库、题库,以此为基础,可以形成一些好课、好题的范式,使优秀的成果能够推广,能够为大家所分享。
五、切实做好“三清”工作
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这是洋思初中的成功经验。我们上的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每天的教学任务、每周的教学内容都必须扎扎实实地完成,不能打折扣。缺陷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就会变成大的漏洞。要做好“三清”,首先要确定“三清”标准。三清要求有些是显性的,当堂可以见效,有些是隐性的,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所有这些,必须十分明确,易于操作。其次要加强“三清”管理。学校有关部门,如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等要进行管理,要探讨如何使“三清”要求落到实处。第三要搞好“三清”检查。“三清”要求有没有到位,必须通过检查来督促。检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考试考查,可以是问卷调查,可以是听课评课,也可以是专题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三清”工作。
六、善于诊断反思
“课堂诊断”是指通过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看、听、问等手段,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探究与发现教学经验与特色,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的一种方法。“教学反思”是课堂诊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教师站在诊断者的角度,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自我反省或诊断。教师通过诊断反思,可以发现自己或他人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加以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因此,这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
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首先必须养成诊断反思的习惯,听好课后用心诊断,上好课后及时反思,在此基础上及时改进,不断优化;其次要提供反思诊断的载体,积极创造机会,比如提供研究课来一起诊断,搞教学反思评比等;三是要转化诊断反思成果,不仅是教师个体要在诊断反思中提高,更要注意群体的优化。
【关键词】课堂 教学 语文 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落实到课堂之中
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没有独立的过程,而是结合听、说、读、写,一点一滴逐步加深和提高的,重在感染、渗透,潜移默化。教师应将语文教学任务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训练的全部活动中。如在词语的教学上,可以从词语具有的形象化特点入手。人们在交际、交流思想时,对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等不同的概念,通常就有一定的、相应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和抓住它的感彩,把它放到句甚至段、篇中去辨析,这个辨析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和教育的过程。
其次,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语文的情感教学是建立在对字、词、句、段的钻研分析把握之上的,各种情感的交织、汇总、升华,也只可能源于对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理解、掌握。在教学教程中,我们应对字、词、句、段等进行仔细推敲。如汉字的音、形、义其内涵就是很丰富的。而句段则有的能直接表现中心思想,有的能代表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构思特点,因而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其对于表达思想内容的作用,甚至作为思想教育的突破口。
二、优化课堂环境 、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课文,使每一遍都有明确的目的:第一遍略读,让学生疏通字词,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第二遍精读,让学生体会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详略安排:第三遍细读,让学生体会、领悟写作背景、思想内涵,可采用点拨、讲解、归纳等形式进行。只有通过反复的读课文,让学生成为语文的主人,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否则会将课堂变成“一言堂”,学生成为“听话筒”。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师培训手册》)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培养语文素养。这是学科标准的核心概念。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不讲方法,不留余地,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不营造思考问题的情境,怎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呢?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课程不能不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能不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事实以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注重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所决定的。培养发展思维能力是中学各科的教学目标之一。而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或凭借,通过对本学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实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课文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诱导,激励思维的原t,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经验、事实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四、课堂评价语言共优化,提升语文素养的高度
《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在课程理念上,体现以学生为本,即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不再是“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而是“蹲”下身子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在学习评价上,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如我在教学朗读时,自由选一个同学作为竞争对手练习,然后上台比赛,平时读书不流利的学生,只要他感于挑战优秀的学生,就应该给予肯定,进步的给予表扬,优秀的学生需经过自己的努力,表现更优秀才能得到表扬。课堂上,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积极举手发言的就要进行肯定,差生的努力尤其要给予鼓励,不要因为答案的不够标准或错误就冷落他。如当学生说错时,我们可以宽容的说:“说错了也表扬你,因为没有你的错误,就没有我们的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使学生在受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人,在受到鼓励的同时学会鼓励人,被宽容的同时学会善待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人文素养。
说到底,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语文和人的关系,注重熏陶感染,使学生的精神受到滋养。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深刻内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当我们的语文教学 真正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会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改革才会有光明的前景。但愿语文学习成为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快乐和轻松的事情,因为学 生有了坚实的语文素养和自由宽广的语文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对于中学时期的学生来说,在这一时期加强对语文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会给它们以后的学习提供很多的帮助。语文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是一个非常有趣而且可以陶冶情操的课程,它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有很大的帮助。中学教育中语文素质包含很多方面,其中有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对汉字的认知和书写能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还有写作方面的能力等等。良好的语文素质会对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使学生做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好学生。而如何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关键。
一、现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语文素质低下的原因
1. 教师不重视语文,导致学生语文素质提不上去。语文是我们国家教育中很重要的学科,而且这也是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一门课程。我们每天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就会用到语文,所以它与我们的生活交流很紧密。但是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一些教师对语文的教学放松了要求。教师只是简单认为语文就是读读书写写字这么简单,不重视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素质也就提升不上去。
2. 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处于中学时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很强的自制力,对自己也会有一个很好的约束能力。在我们国家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把所有的知识都教授给学生,不给学生自己感悟和理解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很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学,使中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半点兴趣,他们上课不听课,教师讲的方法他们也学不会。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只是纸上谈兵。
3. 教师和学生家长没有积极的沟通,上课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我们教师能教给学生的东西也是有限的,语文教育还需要家长的配合。现在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家长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陪孩子,即使是已经上了初中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自理的生活能力,他们也会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家长要和教师多进行交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然后回到家后为孩子制定一些好的学习策略。培养语文素质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养成的过程,语文素质的培养是长期反复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在课下要多和家长进行交流,一起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素质。
二、在我们国家中学中培养语文素质的方法
1. 在课堂中加大学生的语言文字练习。学生学习语文除了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更多以外,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素质。学生的语文素质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能力表达出来的。词汇在学习语文中很重要,是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平常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习词汇的重要性。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词汇延伸到句子再到整篇文章,只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写作方面才会觉得更加简单,避免出现不知道怎么写作文的情况。
2. 在课堂中教学时,多注意在教材中寻找更多有用的知识。在我们国家中学的教材中也有很多好的文章,还有一些很好的句子。这些文章和语句能够帮助学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课本教材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的,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看课外的书,要引导学生在教材读透教材,发现教材中的美。然后让学生把这些好的东西都记下来,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 适当地减少课后作业,让自己的学生少一点压力。我们国家的竞争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很多,因此,在中学我们教师和家长都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如果学生每天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业上面,那么他们就会没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素质。语文素质的培养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养成的一个过程,它还需要学生有时间去总结和反思。因此,我们教师要适当地减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让学生有很多的时间去自我反思和进步。
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心理素质。优秀的人才不仅有高的智商,掌握足够多的知识,还需要有很多良好的习惯和心理素质。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多帮助学生养成很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样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文素质。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有一个目标,这样学生的成绩就会提上来。
小学语文学科,由于其基础性、工具性特质,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同于其它学科来得明显,它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立足课堂,从语文启蒙教育的基础抓起,切实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熏陶母语情感,为他们的人生奠基。立身课改前沿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
一、灵敏的专业感觉
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上,能让祖国的语言文字润泽学生的心田,首要的条件是语文教师要有灵敏的专业感觉。
1、专业价值感 “桃李满天下”是每一个教师的价值感。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能读写生字、生词,会流利朗读课文,会练习口语训练,会写作文……那么简单,老师们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振兴着祖国的母语事业,让更多的未来建设者,真正领悟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捧起教科书,就是肩负着沉甸甸的历史的重任。当我们向孩子们演讲着教科书中的人文精神,用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着学生时,为的是培养未来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当我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工整地书写汉字,一边是在传承着祖国的古老文化,一边又是在教孩子们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引导孩子们边读边想,读中思、读中悟,是在把孩子们引进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学会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们带领孩子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在把学生带入明天的“试验场”,培养他们适应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
走进平凡的课堂,每位教师应有“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自豪感。有了这一荣誉感,就能够怀揣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着无悔的信念,爱岗敬业,甘守清贫,乐此不疲地奋斗一生。
2、专业激情感 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能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你的课,除了教学技艺高超外,还要有对语文课堂有饱满的情感和旺盛的精力。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偶像”,一个手势,一颦、一笑,都浸透着教者对课堂的感情,对学生的深情。“一句深情的表白”会使孩子们动情地随教者进入喜怒哀乐的情境中。试想一个没有感情的老师,怎么可能将冰心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那种博爱传递给孩子们。就不能将《爱如茉莉》的那份浓浓的亲情在课堂中绚染。诚然,教师并非生活在真空中,来自工作、生活、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自然会影响着他们的情感,但走进课堂,面对几十双渴求的目光,此时的我们已属于这神圣的课堂。专业激情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自身职业的情怀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体现。
3、专业气质感 一个有志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他们的气质主要表现为:有高尚的师德,有热爱语文教学的情感,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有渊博的知识,有熟练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博爱的情怀,能善于培养学生倾听、说话、朗读、写作、观察和文化拓展等方面能力,爱好广泛,举止大方,有亲和感。
二、智慧的专业设计
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高效课堂”的专业设计它应建筑在减负增效,让学生在主体地位中学会学习,学会运用的基础之上,无疑它设计的内容、形式,体现着新一轮课改的理念。体现着“高效课堂”的特色。要让课堂高效体现在教学的每个流程中,要在“精”、“简”、“新”、“实”、“活”上下功夫。
1、钻研教材求“精” 高效语文课堂应抓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放,通过能力渗透人文性。怎样有机地将文本中的能力要求转化成实际的达成目标,首要的条件是教师要真正吃透教材,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力求做到:(1)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需求、学习情感等具体特点,教师要心中有数;(2)研读教材,教者要熟悉小学语文课标中的总目标,各年级的教学目标,教材中的各单元教学目标,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它们之间的的联系,疏理出清晰的知识体系,便于目标定位准确;(3)研读文本。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升语文能力的凭借,教者要努力探寻科学、合理的语文学习的切入点,真正把握文本的能力要求,把握课内知识点与课外链接知识点间关系。(4)要研读教法,做到教法为学法服务,首要的是掌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备好“导案”和“学案”,在掌握学生“课前预习”完成的情况后,根据学生的需求,探讨因地制宜的教法与学法,力求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不给学生煮“夹生饭”。
2、目标设计求“简” 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协调发展。但就每一堂课而言,要针对本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实际,设计切实的课时目标,让学生一课一得。直接地说,就是要让学生获得一个知识,掌握一种方法,培养一种情感。将课本中的教学要求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力求教学目标简单、明了,不含糊其词,不求大而全,力求步步到位。课前向同学们公布教学目标,课堂结束前检查目标达成度。
3、教学过程求“新” 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否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必须时刻遵循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一训练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小学语文课堂创新的主要途径有:(1)从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中创新,由老师“包”堂,变为老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2)从其他学科教学方法中创新,选择并整合小学社会学科、自然学科、艺体学科,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浙江有位教师将江苏邱学华老师的数学“尝试教学法”。移植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尝试学习法”。 (3)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创新。陶行知有过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的嘱咐。我们要改进并创造出新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如高年级小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往往采用“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来进行,这种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改进后使用。(4)从各种教学实验中创新。在大量的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发展乃至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学习、移植、改造与创新。我市正在实施的“预学导航”就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由课前“放羊式” 的预习,变为 “导学目标式”预习,给足预习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自学,在预习中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引领全体同学去讨论,去学习,去练习。(5)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创新。在音、像、图立体交叉的视、听觉中增强教学效果。(6)从国外的教学方法中创新。新课程将布卢姆的情感、认知和技能三领域的教学目标,改造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教学法”,是中国画的改造与创新。
4、巩固训练求“实” 高效课堂实施的目标就是务实。巩固训练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必要形式,为了在单位时间内提高课堂的最大效率,巩固训练就要在实实在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字词教学,力求新授一个,会识写一个,会灵活运用一个;朗读训练,要求学生用心去读,读得眉飞色舞,读得真情切切,重点精彩部分可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阅读感悟能让同学们用心去悟,抒发他们心底深处的真实情感;课堂练笔,能让学生们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5、教学方法求“活” (1)根据课文的人文性选择教学方法:语文学科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间接地将品德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优美的语言、美好的形象、真挚的感情、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潜移默化地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为体现语文学科的这一性质和特点,教学时要适当地采用朗读法、讲读法、情境法等。 (2)根据课文的题材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文体也众多,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童话、寓言等。选择教学方法就要考虑教材的内容、体裁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3)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选用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思维的具体性较强,理解能力弱,缺少感性经验。我们就多选用直观、谈话等教学方法,并且要不断更新变换,保持运用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选用“导读法”、“谈话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使用教学方法:一般说来,教师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年轻教师多采用实验讲读法,较少使用谈话法。一个教师对教学方法掌握得越多,他就越能找出最能适应特定教学情景下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取决于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师本身的特性允许他可以着重运用某些方法。如李吉林的情境法等。
总之,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要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得到发展,要以能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学生为目的,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
三、永恒的专业追求
在此指导意见下,专家们提出了中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方面: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所以围绕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和教学理念。下面就本人在核心素养体系下的4个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进行探讨:
1.初一教学目标 “如何介绍一个人” 。This is Tom . He is my father. He is a driver. 根据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学会this is的句型或者he和she的语法区分,而是介绍一个人时的思维框架序列――这个人的名字、与我的关系以及社会形象。如果延伸到文化角度,在中国介绍一个人时思维框架序列一般是相反的――先介绍社会形象、 再是与我的关系, 最后才是姓名。 这个过程便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社会常识。 因此, 教师应该建立思维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一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包括语言应用的生活场景。二是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三是具备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即培养教师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维技能的敏锐度。
2.初二的Unit4,讨论after-school activities时,由于课外负担太重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减压,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然后再进一步讨论,如果不能及时减压,压力过大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3.初三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谈到学生在走廊上不能跑,除了要学生学会be allowed to do sth.的句型结构,同时还应讨论为什么不能跑以及撞到人以后怎么做,这样就把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
4.教课外阅读文章Just One of Those Things, an Accident时,让学生提前阅读最近一周的报纸,找出类似的关于意外事件的报道,课堂上用英语向其他同学作简要地介绍。这培养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学完文章后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警方、Timmy的邻居或老师,询问他们对此事件的感想。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通过交谈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会对学生的行为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就文章中出现的或未出现的人物,确定谁最应对Timmy的不幸身亡负责,并说明理由。这个环节把学生置于社会大背景中,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非常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然后合理地改变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28
创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现阶段教学改革力图达到的目标。高效课堂是基于长期以来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低落、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应付的低效甚至无效课堂而提出的。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换言之,高效课堂就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为实现课堂高效的目标,全国各地的中学都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与尝试,有很多学校已形成了符合本地学情、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再比如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还有其他一些学校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等等。这些课堂模式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还课堂于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进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而不再只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这些有益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教师包办课堂,满堂灌,唱独角戏;学生如同观众,无动于衷,期盼下课,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吸收其他学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情况,又进一步进行了探索研究。教师发现,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仅靠限制教师讲课时间与规定学生活动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师生双方真正明白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并摆正自己的位置,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才能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高度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实现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愿学,我乐学”。那么,作为教师,我们究竟应该具有那些素养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问卷结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下以几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格。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道德标准的形成和其人格的塑造。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品行的优劣,或多或少都会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教师的师范效应可见一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一个心理阴暗、道德败坏的教师是绝对培养不出具有人格魅力、情操高尚的学生的。
其次,教师应具有容纳百川的胸怀和一颗仁爱之心。高中阶段是世界观、价值观逐步确立的关键阶段,可以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学生处于性格叛逆期,不加以引导极易误入歧途。教师要能包容学生无意识所犯的错误,能原谅学生,在原谅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以及给别人造成的伤害,从而自觉去改正。但不可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与学生斤斤计较,草率下结论,将其一棍子打死或是对学生冷嘲热讽。这些做法不仅不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反而易使学生走极端。因此,教师应有一颗仁爱之心,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作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会愿意走进你,敞开心扉,在课堂上才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课堂效果才会事半功倍。“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教师还应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调查问卷中,笔者发现:学生特别喜欢知识渊博,谈吐幽默风趣的教师。笔者认为,现在的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取材广泛,涉及到各个学科,遍及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这样在课堂上才不会因黔驴技穷而贻笑大方。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而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要想不被淘汰,只有终身学习,活到老亦学到老。
另外,教师还要具有勇于承认错误,甘当学生的勇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课堂教学和对学生的常规管理中,教师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作为教师该怎样去面对呢?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发现:很多教师怕丢面子往往极力掩饰,有的甚至将自己的错误转嫁到学生身上,这样看似保住了面子,实际上却失去了学生的信任,课堂上学生也很难和教师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会一落千丈。现在的学生有诸多获取知识的渠道,极易接受新鲜事物,在很多方面,学生走在了教师的前列,与其不懂装懂,不如虚心请教,甘当学生。既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真诚的自己,又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那么学生应该具有哪些必要的素养呢?
一、教师要努力开发各种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差异性。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非一日之功,教师必须积极整合各种学习资源,不断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步扩大知识面,才会对各种人文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的人文素养才会得到提高。
语文是一门大学科,涵盖很多内容,综合性比较强,和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开发利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经过漫长的学习过程,学生自然会有深厚的人文知识积累。语文学习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既有课内资料也有课外资料,包括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而课内资料主要以教材为主,课外资源主要包括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历史资料、期刊杂志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讲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会对人文性的教学内容产生更多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鲁迅先生的《社戏》这一课时,就可以将绍兴地方戏的特点及鲁迅的生活经历作一个全面的讲述,再联系学生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一些生活细节,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要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为了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教师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增加阅读量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包括一些社会调查,这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多进行人格方面的教育,注意渗透育人理念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人格方面的教育。健康的品性和人格是学生人文素养最基本的表现,教师应努力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品格的熏陶。对学生进行人格方面的教育是表现在很多方面的,比如说学生要有同情心、爱心,要学会宽容、能包容别人的不足,要懂得友善、懂得尊重别人等。
比如,教师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与环境”这一章节时,要让学生充分明白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要强化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去净化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从自我做起,不随便丢弃废弃物,不随便破坏花草植被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爱护环境的活动,走进生活宣传环保的重要性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懂得人类是自然界的成员,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再比如,教师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关于道德修养这一章节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伟大人物的高尚品德,从古今中外一些品格高尚的人的身上得到启发。如教学《纪念白求恩》,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白求恩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启发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学《多一些宽容》一文,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做一个懂得宽容的人,如何去体谅别人;教学《陋室铭》一文,启发学生如何洁身自好,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这些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绝好素材,应用恰当,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素质
我认为,要科学地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必须革除上述弊端,要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前提是增强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的指南,对施教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发挥教学目标的真正作用,同时又要求教师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了解课标和教材要求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学什么,要学到什么水平,然后确定全面、合理、明确、具体而又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还要让学生知道,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依据,才能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的教学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教学时,把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出示给学生,既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内化学习动机,又有利于学生自我矫正,还有利于教师在了解各类学生掌握目标的认识前提下,调节课堂教学深浅度,实施目标有效控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明确后,教师再认真去研究实现目标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明白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所以,制定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乃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的前提。
2. 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唯书”、“唯上”,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遇到实际问题不能独立思考,束手无策,这样的人才是不能适应时展需要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要有所发现,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不合常理”的思维要加以指导和鼓励。就拿课堂阅读教学来说,不仅要让学生看到“雪”联想到“冬天”,还要联想到“春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比如。在讲授《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说到愚公精神,我们常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像愚公那样子子孙孙搬山不止,这样算不算智呢?就此,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果真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吗?不妨启发学生联想到,与其搬山,何不搬屋呢?又拿作文教学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设法引导他们在立意选材到语言表棕方面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拓展发散求异思维。如:说到“诚信”这一话题,学生往往都从“诚信不可丢或做人要诚信”这个角度来立意;说到“贫穷”这一话题,学生往往从“战胜贫穷或远离贫穷”这个角度来立意,而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掉过头来谈:“不诚不信不为过”,“贫穷也是一笔财富”这样立意更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只要有理有据,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
3.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创设素质教育氛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因此,要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善于思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使学生瞄准未知点,确定自己的思维方向,展开积极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向确定后,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他们就能抓住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展思维的“催化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想问题,探索未知。启发学生动脑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目的,创设素质教育氛围。
4. 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来进行的。我们要使学生乐学,就必须努力营造一种师生共享的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要鼓励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着眼于是否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要有目的针对性地采用商量口吻与学生交流。教师只有把学生置于平等地位,尊重学生的选择,才能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情景。其次,课堂上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情绪。再者,要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氛围,教师还需一些鼓励语言,如有“你说得真好,连老师都没想到”“你的理解有不同之处,让人耳目一新”、“没关系,你动了脑筋,相信你下次说得更好”等。
构建合作探究学习行为评价机制。构建合作探究行为评价机制,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积极性,指示方向,且可以控制、反馈和调节教学活动和鉴定教学效果,使师生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课程标准设计激励性评价机制,要让学生体会成功喜悦。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对探究学习中有不同见解,有创见的学生进行表扬,从而调动评价中的积极因素,激励自觉有意识有目的参与教学活动。
加强语文学法指导。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须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很有指导意义:教是为了不教。显然这样的“教”就得教到点子上,也就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摸到门径,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境界。加强语文学法指导,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选好例子,搞好演示;其次是抓好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去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才能有效地形成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