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音乐课堂

时间:2023-05-17 15:34:08

导语: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音乐课堂

第1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音乐可以愉悦心灵,可以提升品位。初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聆听音乐,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审美品格。纵观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大多数的音乐教师只会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即不断地传授音乐知识,营造出传统课堂的严肃气氛,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讲解音乐知识,强迫性地注入学生的头脑;有的教师的方法虽然会精细一些,采用一对一的,口口相传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人想起民间艺人授徒;有的教师像专业音乐学校的教学,只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还有的教师在课上只是为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只要音调大体不错就算过关。如今,作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初中学校对音乐课堂的重视近年来有一定的提升,初中音乐教学需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新型课堂教学思考,打造全新初中音乐课堂。

1 构建全新音乐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讲解三种唱法,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以往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师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是从概念人手,欣赏为辅,所有的学生整堂课都在被动接受灌输式的音乐教育。这种传统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毕竟单一的音乐理论对于初中学生的接受力而言,过于枯燥,何况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全新音乐教育理念,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水平和效果迫在眉睫。

对于初中的音乐教师而言,首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演唱的能力和音乐素养,教会学生懂得如何驾驭自己的声音,如何能更好地展现声音的流畅和美妙;其次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乐曲中表达的内涵,再教以正确的唱腔和呼吸方法;最后要学会中西结合,借鉴西方音乐的经验,要明确虽然中西方语言和音乐风格不同,但是对音乐美的探寻,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建立科学发声教学体系

事实上,人的嗓音就是天然的乐器,这件乐器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超越国界和语言的界限,完美融合成优美的乐曲。科学、正确的发声是保证歌唱者完美展现音乐的基础,同样也是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重点。我们一般讲到的发声原理是说声带在气的冲击下发生振动,声带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经过人体的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因而发生共鸣,最后发出响亮而和谐的声音。长期的音乐教学,都是以传统意义上的三种唱法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学生限定在某种唱法之内,将教学引入误区。其实,正确的发声要依照科学,摒弃传统意义上教学的主观性。

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嗓音条件和发声特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去修饰学生的声音,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在学习的过程中,千万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更加不可刻意模仿。在学唱的过程中,要以听人家如何运用嗓音,如何演绎作品,如何使用技巧为主,切不可单纯刻板地一味还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有灵敏的耳朵,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且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3 运用有效合理训练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最难的环节莫过于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教师想要对学生进行培养,就一定要有“伯乐”之能,全面了解学生声音能力、特点、发声习惯、发声特点、存在的问题等,整合之后制定出系统的教学方案。音乐的学习需要持续的训练,不能追求一蹴而就,初中音乐课堂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基础。一是要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乐理知识,培养正确的声乐审美和音乐感觉,这种感觉既是听觉上的,又是心灵上的。二是要发现学生唱的最好的那个音,从那个音人手,学细学精,然后再拓展学习其它音,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三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要着重提升音乐的实际掌握能力,可以是感觉上的,也可以是歌唱方面的,更加可以是有关音乐的其他方面的。

课堂之上,教师还是要以课本为主,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往初中音乐课堂不活跃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将音乐课当成了“学歌课”,如今的音乐课堂主要是以音乐鉴赏为主,开发学生音乐潜力为辅,教会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教学实践,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让音乐的课堂变成情感式的课堂,让学生接受并且热爱音乐,将音乐课当成拓展知识,互动交流的载体。

第2篇

关键词: 小组活动 初中音乐 应用策略

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乐理的学习,更是情感的交流与艺术的熏陶,中学期间开设音乐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在新的课改要求下,小组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保证教师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教师必须抓住音乐教学的重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高效进行重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音乐课程的积极性。教师还要科学分析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长期的创新教学的实践,打造初中音乐高效课堂。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初中生一般开始接触音乐课程时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发现学生的这个特点,忽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依然用传统的刻板教学方式,例如用录音机播放几首歌曲,然后进行简单描述,就草草结束了一节课的内容。这样的教学的方式直接阻碍了学生对音乐课堂兴趣的延续,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也没有体现新课改要求对学生教学主体性的强调,以及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音乐课堂教学失去意义和价值。

现在很多初中音乐教师不能系统地理解新的课程标准,把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理解为加强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很多音乐教师在实施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乐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把对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讲授停留在一个没有深度的教学层次上,导致学生不能体会到音乐课程的乐趣,失去对音乐知识学习的热情。音乐课程和语文、数学等课程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教师不能以语文、数学等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课堂教学。

二、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小组分层教学贯彻“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是一种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小组活动教学方式,其具体的要求是:教师在音乐授课的过程中要多注重细节,使分层教学法有效实施。老师要在课堂教学、练习和课后任务的实施中注重每个层次学生的分层教育实施,让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要求。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在分层的时候,教师不能以优、差分组,可以换一种方式,例如甲组、乙组、丙组等。在音乐课堂中,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让每一个分层小组的学生都接受。例如有的分组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好,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对该组学生提出一些基础性的容易完成的任务,帮助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巩固基本音乐常识。对于基础性知识扎实的分层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提高对音乐的悟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

(二)注重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小组活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音乐小组活动教学的过程中,要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的形式,我国很多初中音乐教师不注重教学的方式,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具体的发展方向,依然不能改变教师在活动教学中以知识灌输或教师以自己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在音乐活动教学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以自主小组活动的方式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变革,是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融入音乐情境,提升乐感。

(三)创设音乐情境,渲染小组活动气氛。

学生的思维情绪非常容易受到气氛的影响,教师在音乐小组活动教学时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渲染课堂气氛,学习什么样的音乐,就营造什么样的课堂气氛,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例如《青春舞曲》是一首著名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曲调欢快,有着浓烈的民族色彩,教师可以在课前先播放几首大家熟悉的新疆民歌来带动气氛,比如《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等,让学生在听歌的同时感触新有的民族气息。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学习《青春舞曲》能更深层次体会歌曲中的韵味,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任务分配,让小组成员承担一定任务进行舞曲的表演,例如有的学生唱歌,有的学生伴舞等。最后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客观的评价,引导该小组或小组的成员认识到自己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综上所述,小组活动是一种的新的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小组活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保证音乐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薛薇薇.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2(11).

第3篇

一,问题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颖独特的事物充满兴趣,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愉悦而又充满趣味性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兴味盎然地投身其中。另外,问题本身要成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原动力,唤起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如《温馨家园》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两个音乐片段。(多媒体课件播放凯丽金的萨克斯曲《回家》。接着,老师充满感情地演唱潘美辰的歌《我想有个家》。)师:你能说出这两首曲子的曲名吗?生:凯丽金的萨克斯曲《回家》和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师:回答得很好,这两个曲名中拥有一个共同的字——生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家。(大屏幕突出显示课题“家”。)师:这两首曲子让你对“家”有何理解?生:略。

师:家是我们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感到疲乏时的避风港,是包容我们所有喜怒哀乐的温暖的小巢,是催发我们不断积极进取,努力奋发的动力源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组有关“家”的音乐作品。

在新课教学之始,通过教师设计出这种贴近学生心灵的提问,导入新课,学生感觉轻松自然,问题问得更契合学生的情感,从而为优化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教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通俗音乐入手,简短的提问,巧妙的比较,不仅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家”,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人入胜。

二、问题设计要关注学生主体,具有一定的递进性

课堂提问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歌曲《故乡的云》这首歌时,笔者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设计问题时根据学生的水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在所设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在初步体验音乐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得到升华。下面是《故乡的云》的教学片断:

师:听了这首歌,谁能告诉大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运用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对回答精彩的同学给予鼓励。师:你能否从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来分析这首歌曲?生:旋律委婉深情,节奏舒缓自然,把对大自然的描绘与主人公的思乡之情紧紧联系在一起,抒发了海外游子对祖辈生息繁衍之地的思念之情。

师:你觉得哪几句最能表达思乡之情?唱一唱,表达一下你的感受(可以加上表情动作)。生:略。

师:老师已听到你们想念家乡的心声了。今天,我请了一位真正的海外游子,让我们听听他是怎样倾诉思乡之情的。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费翔首次在祖国的舞台上含着热泪演唱《故乡的云》的情景,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费翔作为一名海外游子炙热的爱国热情。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一起和着乐曲演唱起来,使课堂气氛达到了。

三、提问设计要针对关键,具有一定的探究引导功能

问题设计只有针对关键,切中肯綮,有的放矢,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握住课堂教学的关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使学生由这一问题而产生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课内到课外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在教学中,可以用一组问题将所学的内容进行前后迁移,纵横联系,达到整体把握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温馨家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欣赏演唱了一组“家”的音乐作品。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三首歌表现了什么情感内容?

生:《让爱住我家》表现了家的温馨、甜蜜。《家》表现了对家乡的眷念和热爱。《月之故乡》表现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思念和盼望祖国统一之情。师:你觉得哪首歌在情感表达上范围更大一些?生:《月之故乡》。

师:为什么?学生在短暂的讨论后纷纷发言:生1:因为第一首歌表现了家的温馨,第二首歌是对家乡的思念热爱,到了第三首歌已经上升到祖国的范围了,升华了歌曲的主题。生2:《让爱住我家》和《家》是“小家”的角度出发,而《月之故乡》已经是从“大家”的角度出发了。师:“家”团团圆圆才是最幸福的,大家来说说今天我们这个“大家”还缺了谁吗?生:台湾。师:好,就我们这个“大家”的现状,你能否为《月之故乡》创作一段歌词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

在本环节中,笔者选择了三首“家”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围绕作品欣赏演唱的同时,步步设疑,层层递进,不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开展比较,让学生在学会挖掘作品人文内涵的同时,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发挥其创造性,从而使他们在体验小家的温馨、吟唱大“家”的温暖的同时,不断升华情感,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4篇

【关键词】音乐 艺术 教学 师生互动

初中音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法宝,掌握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既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又可以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切自然。最重要的是可以使初中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增强学习的氛围。那么,如何进行音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呢?

一、创设互动

要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同学们尽快的融入到这个情境中去。创设师生之间的互动需要注意到哪些事情呢?初中生的年龄不大,贪玩率性,总是会在课堂上想一些与课堂没有关系的事情,因此,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师生之间活跃互动的音乐课堂,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创设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能一味的实行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实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创新,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之一。如何创设师生之间的互动呢,方法有很多种,在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之前,我们要明白师生互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要让同学们明白,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同学们从被动学转换到主动学。师生之间的互动,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提问,提问时会涉及到师生双方,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这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互动方法。除了提问之外,老师还可以多举行一些趣味小活动,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增强同学们的积极性。有些同学对音乐不感兴趣,要想使这些学生感兴趣,就需要老师一点点去引导,组织好课堂教学。音乐老师要合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吸引同学们主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歌唱祖国》这一节课时,老师可以提前给同学们布置一些任务,查阅相关的信息,比如说这个歌曲的发行时间,背后有什么意义等等。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先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在进行提问。当这节课结束之后,老师可以举办一个小的比赛,将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歌唱比赛,并且为获胜的小组准备一份小礼物当做鼓励。

二、人人互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这一环节总是由教师领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学生往往是教会后句忘前句。所以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教学的方法是否符合这些初中生们,适当的改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一种。人人互动,是指教师要将互动实时性的进行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忽略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感受。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全班同学都能参加的活动,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歌唱比赛,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比如说让同学们一人唱一句歌词,谁没有唱对就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这样既可以调节课堂氛围,又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

在上器乐课时,除了必要的音乐理论指导,老师可以帮着同学们一起伴奏,跟随着老师的节奏,学生们也会渐入佳境。除此之外,老师可以自己设计一段伴奏,让同学们挑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演奏,一番演奏下来,大家共同交流心得体会,说说这段音乐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效果最好。

三、环节互动

环节互动在师生互动之中属于相对较为轻松的互动方式。与前面所提到的互动相比,它们的共同点就是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参与师生之间的互动,确定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目的的初中音乐课堂。但是手段是不同的,环节互动的手段更多的在于设计环节,让学生参与互动。环节的设定有很多种,除了比赛和游戏之外,还可以举办一些音乐专栏,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些有趣的音乐节,给同学们观赏适合其年龄的音乐剧等等。环节互动是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手段,希望可以引起老师的重视。

比方说在教初一年级音乐时,可以引导同学们进行想象,想象火车从远到近声音的变化,想清楚之后,用乐器将这种声音的变化演奏出来,在同学们遇到瓶颈时,老师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在同学们将这种声音演奏出来之后,老师可以给同学们播放真正的火车的声音,让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所想象的音乐与实际生活中的音乐有什么异同点。

以上三点就是本人对于创建师生之间互动所提出的小小建议,从上述的一些问题来看,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体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们要开始重视师生之间的关系,多和同学们进行生活、学习乃至娱乐上的交流,放下老师的架子,让同学们体会到,老师,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朋友,这样一来,对于同学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学习是一件贵在坚持的事情,无论利用怎样的手段,坚持都是必须的,师生之间的互动也需要靠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坚持。

【参考文献】

[1]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英]罗宾・丹尼尔斯记. 梅纽因谈话录[M].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3] [美]贝内特・雷默. 音乐教育的哲学[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第5篇

【关键词】实践研究;导入设计;实践音乐课堂

新颖、别致音乐课堂导入设计是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关键,如何编制一个精彩的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是音乐课程任课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音乐课堂导入环节在实践方式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外在表现,但在具体实践中则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分布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一、初中音乐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一)实际性原则

音乐课堂导入要求导入内容与导入方式符合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在编排设计上要选择与课堂教学特定曲目密切相关的内容,尽量做得到每一个曲目都有一个新的情境导入环节,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二)高效性

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充分、不可动摇的主体性地位,课堂导入环节不可以占用正式音乐课堂教学过多的时间。要充分发挥导入环节自身的铺垫性作用,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引出课堂教学题目,为接下来的曲目讲解奠定基础。遵循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原则,任课教师一定要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精简,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将学生引入音乐教学的情境中来。

(三)兴趣性

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任课教师一定要编排出符合初中生学习需求的导入环节,才能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以精彩的故事导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需要任课教师创造一个新颖奇特的课堂空间氛围,其中利用故事导入音乐情景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任课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创作有关的传说、典故以及知名音乐家的轶事来引入课题,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好奇心。故事导入法的运用要注意故事与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充分体现出音乐故事的趣味性、启发性以及教育性。音乐故事在编排上还要包含曲目内容、艺术价值以及创作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增加学生们对于音乐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起到课题引入的效果。

三、以精彩的多媒体导入,吸引学生眼球

多媒体教学法是当前最受初中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丰富多彩的影音内容来调动学生们的视听感受,获得耳目一新的教学效果。身临其境般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开拓思维、感受音乐的有利条件之一。在进行正式的授课环节之前,播放视频动画,能够使学生对艺术形象有一个直观且深入的认识,对曲目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向往与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各项课堂实践环节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能够体现出更大的快捷性。然而,任课教师也要深入了解多媒体教学的有关理论,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环境下使用多媒体设备,避免造成课堂教学在内容以及形式上出现较大的偏差,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以精彩的律动表演参与导入,抓住学生注意力

律动教学是以创造性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灵感。将学生们置于音乐律动的环境之中,充分感受音乐情趣。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给学生们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受到音乐环境的感染,进而产生共鸣,利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们对音乐艺术表达出最直观的感受。通过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方法来发挥表演律动课堂导入方法的积极作用,在学生们完成情感体验之后,进入正式的音乐课堂教学环节。律动参与法在创造律动环境以及音乐艺术氛围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唤醒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在短时间内拉近学生与作者心理以及作品内容之间的距离。

五、以精彩的流行音乐导入,拉近学生距离

音乐课堂导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拉近音乐艺术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而实现这种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学生们日常生活当中所经常接触的音乐曲目来唤醒学生们对于音乐美的感性认识。当前我国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遍都是流行音乐的爱好者,部分学生有着较好的音乐基础以及歌唱天赋,他们往往比较喜欢新颖、有激情的音乐作品,对于音乐教材中所教授的教材曲目体现出了比较大的排斥心理。他们虽然喜爱音乐,但年纪尚幼的初中生普遍无法理解教材曲目中深入且复杂的艺术内含。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耐心加以引导,以流行音乐为课堂导入的出发点,逐渐引入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来。虽然流行音乐与主流的音乐课堂教材之间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但任课教师也不需要避讳流行音乐,而是要充分认识到流行音乐普遍存在的艺术价值,找到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艺术之间的联系。另外,任课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进入音乐教学情境,音乐游戏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紧张感。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接力游戏,或给出一个特定的创作主题,让学生即兴发挥表演创作能力,充分做好课堂热身活动。

结束语:

精彩的导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充满期待。音乐任课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比较深入且全面的认识,对教材导入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了解不同导入方式的特点,合理、科学地制定导入方案,让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有一个聆听的态度,深入体会到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充分感受到音乐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初中音乐优质课教学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4,04(17):15-16.

[2]薛银梅.南京地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调查与研究[D].扬州大学,2009,03(19):26-27.

第6篇

关键词:改变;音乐;课堂;无序

课堂教学的和谐有序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而影响初中音乐课堂嘈杂无序的因素有很多,有间接的来自家长、社会、学校的,也有直接的来自教师、学生的,本文主要从改变教师现状出发,研究对策,促使音乐课堂有序、和谐,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1.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目前,杭州地区的初中学校上音乐课一般都有专用音乐教室了。作为音乐教学的主阵地,教室环境布置、室内环境卫生管理、设施设备摆放非常重要。如果教室墙上张贴凌乱、地上纸屑果壳随处可见、课桌设备摆放杂乱无章、学生进教室没有规章制度,这样的状态等于在告诉学生,这里的地方乱得很,你也可以乱来。笔者的做法是,在开学前对教室环境进行精心布置,力求做到既简洁、统一、和谐,又体现音乐性;在开学第一堂课对学生进音乐教室讲明要求,并在布告栏张贴,内容上能使大家感觉到是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而不是在故意刁难他们,而且既然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去做的,就先征求同学们的同意。定下规矩后,每堂课都认真执行,有零食和课外书带进教室的一律先有老师保管,走出教室时哪个座位下有纸屑或椅子不整齐了,马上督促做好。只要开始一段时间细心一点,一发现问题马上督促改正,就不会有二次、三次了。教室内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促使学生安静、有序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⑴热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感到:要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热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并要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上。我们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爱是尊重的基础,如果离开了对学生的真爱,尊重只能是虚假的形式,唯有发自肺腑的爱,才能产生真正的尊重。尊重不是顺从放纵,也不是简单地给学生面子。例如: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单独演唱学过的歌曲,如果学生演唱比较完美,全班会送上热烈的掌声;但如果有学生唱得不好时,学生往往会哄堂大笑,这时如果教师也随学生一起笑,那这位学生和其他乐感不太好的学生就再也不敢在课堂上单独唱歌了。遇到这种情况,我首先是善意的批评这些哄堂大笑的学生,虽然不是故意的,但是对同学产生了伤害。然后尽量找出一些优点来加以肯定,比如从演唱态度、演唱姿势、演唱方法、情绪表达、音色等方面上找,实在不行,哪怕从平时的学习态度或别的特长上讲也可以,只要能给这位同学带来信心。同时也要指出他哪些地方没有唱好。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分析原因:有可能平时自己唱得很好,但在全班同学面前一紧张就唱不好,有可能平时锻炼的机会太少,有可能是已进入变声期但音调起太高唱不上去,也有可能平时听音乐的机会不够多等等。从此以后,同学们消除了在课堂上唱不好会被笑话的顾虑,都想来试一试了。

⑵热爱、尊重和理解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特别关爱一些歌唱得好,乐理知识掌握得牢固,又爱表现自我的“特长生”。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是“特长生”,上台表演的是“特长生”,大部分学生则成为“特长生”的“陪读生”,结果这些“特长生”因为常常被老师关注而特别喜欢上音乐课,对自己也充满信心。其实,对于那些音乐基础弱一些的学生,他们也有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但他们由于音乐经验相对缺乏,在平时的音乐实践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相对也少,导致他们胆小、怕羞、性格内向、不爱表露自己等现象。如果教师在让这些学生回答问题或歌唱表现等时候,学生回答或唱得不太好,教师不是针对实际情况加以启发或降低要求,而是作“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或“这么简单的歌都唱不好!”之类的评价,那么,你就把这些学生给一棍子打死了。他们以后在你的音乐课上不再有信心学习,同时还会对你恨之入骨,在课堂上还会想出一些坏点子来捣乱你,影响你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与之相反,如果我们也能把无私的爱留给他们,更多地给他们以启发、帮助与鼓励,让他们也从心理上得到某些成功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增加信心,从而热爱音乐。让自信的光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

⑶热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要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威严姿态去面对学生。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娓娓道来,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感,增强其信心。也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老师更容易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更喜欢上音乐课。

第7篇

1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1.1功能价值。教学最注重的就是课堂有效性,高效的课堂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音乐本身就是艺术类、人文类的科目,从创作到被欣赏都与情感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有情感丰富的学生才能够体会到歌曲之中表达的内涵,也只有情感的融入,作品才能打动人。可见情感在音乐创作和鉴赏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上使用情感教学,促进师生、生生、音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整个课堂变得活力又满含感情。将情感作为课程连接的纽带,将课堂中所有的组成元素:教师、学生、内容都联系在一起,这才能够创造出一个高效的音乐课堂。因此,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价值,利用情感教学的优势和特点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课堂,更加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的音乐素养与艺术素养,利用音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1.2教学价值。学科教学的课堂不管怎么教学,学生始终还是会感到有学业的压力,但是音乐教学不同,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放松心境,不过也有的学生因此不重视音乐的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感教学让学生不自觉地将注意力放在音乐课堂教学上。在音乐课堂上,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随着音乐,以及老师创造的课堂,在乐曲之中释放情绪、表达情绪,正好满足当下他们对于情感宣泄的需求。且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中,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一起互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见,情感教学还具有教学价值,可以帮助师生建立良好、友爱、互相欣赏、互相信赖的稳定关系。

2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2.1营造良好氛围,构建情感关系。初中音乐课堂中应用情感教学时构建融洽的情感关系是基础,因此,应采取针对性举措通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完成情感关系的构建。首先,注重提升自身修养。教师不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榜样作用,往往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言谈举止应大方得体、有礼貌,可以为构建良好的情感关系做好铺垫。其次,注重关爱学生。平时多与学生谈话,了解其音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的帮助,使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与温暖,逐渐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后,尊重学生个性。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情感等,音乐教学中应认识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能够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与个性,在课堂上给予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的个性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张扬。在进行《同一首歌》演唱教学时,认真收集关于该首歌的资料,包括该首歌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情感、相关的影视作品等,做好充分的授课准备。在课堂上为学生详细的介绍,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加对教师以及该首歌曲的好感,即,该首歌由陈哲作词,孟卫东作曲。这首歌曲创作于1990年,由歌手刘畅首唱,作为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的片头曲,之后被多名著名歌手演唱,如蔡国庆、毛阿敏等。这首歌曲被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演唱,在中央三台设置有“同一首歌”的栏目,并且将此作为栏目的主题歌。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首歌曲的歌唱技巧,先播放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而后逐句的演唱要求学生跟唱。让学生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让学生对其中的“角落”和“渴望”进行理解,感受歌曲的主旨和内涵。在A、B两段的演唱中,其节奏和音区有着一定的差异,需要做出不同的处理,于是主动的给予学生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掌握不同的歌唱音调,最终帮助学生更好的克服了歌唱的难点。教师可以这样点拨:A段的节奏较为舒缓,起音在5,旋律起伏不大,是使用叙述的口吻进行演唱,B段的节奏较为紧凑,旋律起音在1,并且有几处位置是八度、九度的大跳,是用呼唤的口吻进行演唱。通过指导让学生跟随伴奏演唱,从中感受不同的情感,如教师的谆谆教诲,同学的款款深情,温暖如阳光的母爱等等,歌词中没有“爱”,却能够感受其中的深情。另外,歌唱过程中一些学生表现的较为活泼,邀请其中一位学生进行领唱,使其更好的发挥个性。如此在教学中构建和谐的情感关系,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变得非常融洽,顺利的完成了该首歌的教学任务。2.2注重授课引导,做好情感培养。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开展情感教学时,应通过授课引导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刻体会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情感,感受音乐之美,接受音乐情感的洗礼,并能使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一方面,做好充分的授课准备。课前做好教学材料的收集,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课堂上先播放音乐作品,要求学生认真聆听,体会伴奏、歌词的特点,而后引导其思考听完音乐作品的感受,并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谈谈音乐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给学生留下初步印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鉴赏知识对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鼓励其思考音乐作品是怎样通过歌词、节奏快慢、音调高低等表达情感的,并在课堂上留下一些空白时间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体会,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认识与理解。在进行《歌唱祖国》歌唱教学中,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课前利用网络分别下载了该首歌的音频、视频信息材料。教学之前在黑板或多媒体屏幕上向学生展示歌词,要求学生分析歌词的构成。而后进行播放,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分析歌词表达的情感。根据所学音乐知识可知该首歌的歌词由主歌与副歌构成,其中主歌包括三段歌词,在雄壮有力的音调中融入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副歌从弱拍开始由分解主和弦构成铿锵有力的节奏,雄壮豪迈,催人奋进。整体上来看,该首歌的曲调为色彩鲜明的D大调,2/4拍,坚定有力,展现了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以及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与赞颂。当学生对该首歌的情感有个进一步的把握后,再进行歌唱教学变得顺利成章。同时,在歌唱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可适当附加一些肢体动作。结果学生均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一些动作,将内心对祖国的热情、歌颂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此学生不仅很快的学会了该首歌曲,而且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情感。2.3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情感。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法,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情感。一方面,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音频、视频播放功能,教学中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可给学生带来听觉与视觉上的双重刺激,更好的加深其印象,尤其视频中展示各种情境、画面与音乐表达的情感联系紧密,学生观看的同时更容易激发其内心情感,使其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创设问题教学情境。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有助于其更好的把握与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在课堂上,教师可围绕音乐内容设计问题串,逐渐的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情感,掌握用音乐抒感的相关方法等。在进行《爱的奉献》歌曲教学中,为激活学生情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即,收集或动手制作人们无私奉献感人故事的多媒体课件,边为学生播放歌曲边展示如下画面:为学生治病全班捐款、为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爱心人士捐款、为救死扶伤医护人员自发献血等,激活学生情感,给其心灵带来触动。如此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演唱时的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该首歌曲分为两个情绪不同的乐段。其中第一乐段包含16个小节为叙述性的,歌曲优美而深情。第二约段包含10个小结为呼唤性的,处在较高的音区,是激动的倾诉,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体来看,因借助多媒体技术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学习中更容易掌握演唱的技巧,即,演唱第一乐段时语气不要太压,太低沉,应包含深情。演唱第二乐段时音色应明亮而柔和不能太直、太喊。最终学生当堂掌握了所学,顺利的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2.4寻求学生喜好,激发学生共情。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初中学生投入音乐课教学的效率较低,主要也是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与学生形成共情。学生不能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不能和自身产生联系,因此,学生很难能够在音乐中投入自己的感情,这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什么样的音乐课程可以与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呢?必定是需要和学生所处的环境有关、与学生内心情感相关、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关等等,只有在学生生活上去寻找。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先对学生进行统计和了解,利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普遍喜欢的音乐类型,也可以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学生深系,了解当下在学生之间流行的歌曲,从学生普遍喜欢的歌曲入手,通过歌曲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共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专业性,会根据课本要求选择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曲目,大部分都是以前的经典曲目。但学生自身收到专业素养的限制,对一些过于专业的曲目了解不充分,自然会减少对课程的兴趣;学生本身与曲目所在年份的时代相距甚远,不太能够欣赏和理解这样的曲目也十分正常。因此,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喜欢的曲目建立起共情,让学生了解情感的表达对曲目演奏的意义,这是学习音乐的灵魂所在。比如,教师引导学生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时,教师可以先列举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选择几首情感表达不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也相关的曲目。通过播放流行歌曲,有的学生还会跟着哼唱,很快就能够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之中,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这几首歌里,最喜欢哪首歌?为什么?”学生可能会从音乐节奏性、情感表达性等方面去评选,教师开始引导学生理解节奏和歌词分别会给大家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再引导大家从歌曲音调、节奏上重新体会歌曲的情感。促使学生明白节奏和音调才是引领歌曲基调的重点,从一首歌的前奏就可以判断这首歌的基调大概是悲伤还是喜悦的。这样利用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慢慢进入到课堂学习的良好状态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专业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再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首音乐,让大家来检测自己学习的效果,体现每个人对每首曲目的理解还存在不同,不同的心境会促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让学生明白一首歌的整体表达就是通过不同的情感串联起来的,作者的情感——倾听者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白情感体验对学习音乐的有效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从而使用学生的共情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总结

第8篇

关键词:师生互动初中音乐教育改革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教学是音乐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的交往,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也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觉得学习音乐没有兴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音乐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也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使学生在获得音乐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时时闪现生命的灵性和活力,形成良好的态度价值观。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怎样做到互动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创设互动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师生间的互动,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1.探究学习法

音乐课堂,教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学。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只做引导评定补充更正。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学习效果就明显不同。

2.模仿教学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反复播放歌曲、音乐、舞蹈、演奏等片段,极大激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热情的积极主动地模仿学习,以达到表演和模仿的能力。

3.艺术整合法

让学生一边唱歌,一边把自己感受到的情景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达到音乐美术的整合。

4.综合表演法

在学生能有感情地熟练地歌唱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思维用综合表演的形式,把对歌曲的内容、特点、乡土风情用艺术的语言、动作表达出来,使歌唱与表演统一起来,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根据学生好奇、好学、善于模仿、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及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心态下,心情舒畅,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创设互动。

二、积极互动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舒适、平等、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合作、分享的合作平台。对于教材中的乐理知识、新歌学习、音乐欣赏、器乐演奏等教学内容,教师不要直接的单一的向学生传授,而是通过学习氛围和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互动”学习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在学习《唱脸谱》这首戏歌时,课前先让学生搜集了解了中国京剧的各种脸谱,以及所代表的人物类型及反映的内心世界。通过自己制作的京胡教具学生争先恐后地和我一起演出各种脸谱下人物的情感。演奏结束后,师生之间互动起来,交流学习。这样使音乐课就有了生活的真实性。在没有教师一味主宰的情景下,学生们就积极与教师互动起来。因此,互动学习方法,既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还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互动,积极互动。

三、人人互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音乐活动,为学生搭建音乐表现的舞台,同时对不同群体的学生,要分别指导学习进行活动,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技能。通过演出活动,使学生的音乐经验和表演水平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人人互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单方面向学生传递信息旧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各种知识层次的学生创设了不同的学习平台,使个体有差异的学生都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享受音乐带给的欢乐。同时,也化解了音乐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全体学生人人接近音乐、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应用音乐。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真正使学生人人互动,得到各自的发展。

四、环节互动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形成了新的教材体系,进而又开拓了新的教学领域。在新的教学领域中,各个教学环节必须有新的学习方式与之适应,这就要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真正互动起来。

1.教与学环节互动

教与学是教育的主要特征。教师用新的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引导、点拨、感染,对学生的学起到催化作用。而学生的探究学习对教师教的效果的需求产生积极的能动反馈作用。此环节对教学质量提高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2.平等参与环节互动

学生有着丰富的个性特征和思维见解,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但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环节,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他们交朋友,建立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自己学习的知心朋友,这样师生平等互动参与学习,学习效果比较好。

3.情感信息环节互动

师生情感信息互动交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创造性的利用音乐课程资源与多媒体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中的信息畅通进行调控和疏导,引导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效果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要激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存储信息的能力。

4.评价环节互动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创新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音乐的“即兴”创造,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

“即兴”创作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对音乐充满创造性的愉悦,在教师正确的启蒙指导下,对较简单的乐谱,初一年级的学生可逐步地进行“口头”性的创作,初二年级以上可逐步地进行一些即兴填词、填写节奏、谱写旋律,并做一些即兴表演、演奏,个别同学可用较为完整的一首乐曲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的。

二、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培养

“求异”是寻求不同的方法,“求”主要来源于思维的活跃,是思维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所以,在上音乐课时,就要用求异的方法进行授课。比如,教授歌曲《给未来留下一片绿色》,可通过教师准备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的看法,抒发人与自然和谐的情怀以及我们在美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的幸福生活感受,并通过同学们对乐曲的讨论,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然后再反复播放歌曲演唱录音,进一步探索怎样唱好这首歌,怎样有效地表现这首歌曲的内涵,再由同学们用各自不同的理解去变化演唱形式,或用其他表演形式表现歌曲。通过这样求异的思维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巴尔扎克说:“打开发掘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反映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将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后说:“中国留学生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10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因此,我们在学音乐课时,可采用一些新的上课形式:用先不点歌曲的名称,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听一首乐曲,并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该曲的情绪和特点;同时,也让学生对歌曲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将课堂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中获得知识。这样,学生可把自己对音乐的看法、理解及相应的独创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

四、讲究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 “魔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会使对方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美好的语言使人高兴,心情舒畅。单调、呆板甚至粗劣的语言使人心情沉重、烦恼、急躁。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蝗和动听。”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教学的语文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叹息、嗯啊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在教课时,动用伴随语言一定要紧密结合课堂内容和口头语言,做到自然贴切。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