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社会调研的方式

时间:2023-05-17 15:34:11

导语:在社会调研的方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会调研的方式

第1篇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深化对于管理学的了解和认识、掌握有关公共事业组织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手段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涉及知识点比较多、比较宽泛,很多学生缺乏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直观认识,单纯的课堂讲授比较枯燥,也缺乏说服力。因而,要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合适的实践性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强化知识、培养能力。

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方法选择分析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强化和拓展,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参与和体验为基本方式,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的实践教学系统。本课程所采取的实践教学方法较多,有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管理游戏、网络冲浪等方法。其中,案例分析教学法是采用较多,又是课堂实践教学方法,是整个公共管理学科教学的特色形式。案例教学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对其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社会调查方法却是要通过深入社会,搜集直观感性的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材料,并形成一定的调查结论,是知识从感性向理性深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参与社会实践的特征。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调查主题、调查准备、社会实地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等。在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中引入社会调查法来展开实践性教学,特别是要带着特定的管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各类公共机构与组织,以及社区,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专门搜集和整理课堂学习知识的相关信息,通过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可以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实现学会认、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二、社会调查法在“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社会调查法在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引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青海省公共事业组织状况调研”为例,对社会调查方法在“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确定调查主题

根据《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什么内容或问题作为社会调查主题时,主要考虑调查主题的有价值性、可行性等因素,因而选择“青海省公共事业组织状况”作为调查主题。这主要是由于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本课程学习对象为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需要从实践中认识社会,加强专业和课程的认知度。其次,课程学习的60%以上的学生来自青海各基层地区,调研地点以就近为主,分布于西宁市及海东地区,还有玉树州,充分的体现了地域性、民族性等特征,而且,调研地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为中心进行辐射式取点,能够保证调查的质量,而且调研成本低。

(二)调查准备

调查准备主要包括了调查方法的选取和组织安排两方面的内容。

1、调查方法的选取:调查方法主要有抽样调查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调查法等,其常用调查方法为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进行交谈,讨论而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法中最重要的是设计问卷,问卷的设计一定要紧密围绕调查主题,本着全面、科学、可操作性来设计调查问题和构建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当前公共事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基金会)的现状、公共事业管理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以了解公共事业组织运行的状况及存在的困境为主要内容,以访谈法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考察所选公共事业组织的状况及这些组织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等相关情况,能使学生对公共事业组织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来深入而直观地认识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

2、前期组织安排

由于关于公共事业组织的内容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安排为第二章,因此,在学期初,也就是在调查前1个月布置具体的社会调查事宜。主要是介绍社会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的选定、调查数据可靠性的把握、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本次社会调查的要求等,督促学生做相关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访谈法及调查问卷要做详细的解释,保证学生理解调查问题及调查目的,减少调查者因对问题的不理解造成的数据错误。考虑到被调查的公共事业组织的多样性及学生的自主性,由学生自由组合为4至5人为一组的小组,并且自主联系调研对象,同时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实际参与调研工作,各小组自主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调查活动的开展及督促和与教师的联系,调查分工等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

(三)调查与资料收集

在调查准备阶段,各调查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调查对象。各小组优先选择家庭所在地、亲戚所在地、同学朋友所在地的公共事业组织为调查对象,或以兴趣因素选择教育、卫生、慈善、环保等领域开展工作的公共事业组织,有选择地发放问卷或面对面地调查与访谈。本次调查的对象有:“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金巴慈善基金会” “雪域慈善救助会” “青海义工联” “青海省康乐医院” “大通县小星星幼儿园” “西宁市小花朵幼儿园”等七个公共事业组织。在调查过程中,以调查组织存在的困境和问题为研究的主题及分析的重点。学生在调查总结交流中往往对这个环节的感受最深,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参与性及亲身体验性,从而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良好的培养、访谈技巧及沟通能力也有提升。

转贴于

(四)调查资料整理分析与撰写报告

将调查得来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撰写调查报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础。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根据调研主题,分析调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撰写调研报告。由于各调查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各组选择的数据分析方法及最终的定性结论也不同。由于本次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及学生本身的客观原因,多数小组以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导致获取的数据资料较少,未能实现本课程与统计分析课程的结合。但通过组员多次访谈及有些组员的亲身体会,收集的资料较多,对其分析,实现了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以致用,使分析结果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加强了课程内容的学习。由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差异又影响着各组最终的调研报告的水平,因此多次指导,反复修改后最终定稿。

(五)调查的总结、交流

调查的总结与交流是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践性教学成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调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各组的调查情况、调查结论等,就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调查体会与经验,并且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实现知识的启发、碰撞、提升。同时对调查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组织安排、问题设计、调查难点等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社会调查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施和提高调查效果。从学生对调查交流、总结的情况反映来看,有些小组事先组织安排有所欠缺,导致调查时间延长、访谈目的未达到、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积极等等。更多的学生反映经过社会调查后对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很多知识有了直观和更深入的认识,而且还在调查中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比如被调查的慈善组织所涉及的公益问题时,很多学生认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激发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调查对沟通能力的提高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交流总结中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六)社会调查的评价考核

各小组完成社会调查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要求上交调查报告,同时还要附带调查问卷、小组成员的分工说明等材料。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由调查报告成绩、ppt的制作成绩、交流汇报成绩和学生评分四部分组成。调查报告成绩、ppt制作成绩、交流汇报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成绩分别按照50%、10%、20%和20%的比例加权得出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每个学生的成绩以小组成绩的85%为基数,15%按照每个学生在小组社会调查中的分工和表现等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借助评价考核来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情况,有助于完善实践性教学的各个方面。

第2篇

关键词:实践;应用;社会调查法

一、社会调查法的含义及特征

1.社会调查法的含义

社会调查法是一种采用实证方式获取社会信息的手段,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它通过直接实际调查,收集实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推论出结果。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是什么(弄清社会问题),为什么(寻找问题原因)和怎么办(寻找解决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收集充分的一手数据以解决研究的问题。

2.社会调查法的特征

首先,社会调查法的社会目的性。任何社会调查都有一定的社会目的性,调查的目的必须在调查前明确,其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一是服务于政府,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二是服务于企事业单位,为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三是服务于社会,为社会提供社会生活及个人行为准则之参考;四是服务于科学的理论,成为科学理论的佐证。

其次,社会调查法的多样性。由于现代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社会调查方法也各有差异,如有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网上调查等多种方式,以及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现代科技计算机的应用。

第三,社会调查法的系统性。人类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在社会调查的实施中,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具有系统性,同时其采用调查方法也具系统性。

第四,社会调查法的研究性。社会调查不单单是一项收集资料的工作,包括资料收集和资料的加工、分析研究等环节,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资料分析阶段具有研究性,资料的收集过程也具研究性,在实践中必须把调查与研究二者统一起来。

二、社会调查法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人员的态度问题

社会调查实践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实践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就要求实践人员具备良好的态度、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提前做好相关调查准备。实践人员的态度问题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实践调查展开过程中,调查实践者未在进行调查研究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结果数据只是按照实践者个人意图而空想的粗略结果,完全失去了数据的真实性;另一种情况是,主要设计者可能由于时间紧迫或者调查范围较广,需要协助人员,而协助人员因为不熟悉程序或粗心大意,在实践过程中,做的数据粗糙或者不全面,最终无法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时由于调查人员素质不高、不负责或大意妄为,调查统计不细心或者凭自己猜想得出数据用于报告中,结果违背了实际事实,最终会导致存在的问题往往没得到解决,而使得整个调查变得毫无价值。

2.方法误用问题

在实践调查中,常常出现方法误用问题,所采用的理论方法与实际情况的脱节,在调查方法的使用上普遍情况是陈旧而单一、缺乏科学性。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虽然在19世纪才传入我国,我国社会学者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开始独立运用该方法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民意测验,但是它的影响不大。我党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典型调查,其中由所奠定的社会调查方法论基础,依然是主流。这种社会调查方法还处在感性直观层次,而面对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单纯依靠典型调查和实地调查很难反映事件的全貌,往往所做的调查停留在浅显的表面层次。再加上目前调查、分析手段缺乏科学性,手工作坊式的调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一般的问卷调查,基本上是依靠人工方式完成,而电话调查、网上等新调查工具未得到合理而充分的应用,致使调查流于表面,材料也无说服力。

调查方法出现的陈旧简单而缺乏科学性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以下几点:一是理论的贫乏。对所要调查的问题在理论上认识了解不足或者缺乏了解和研究,使得调查变得漫无目的,而在问卷设计方面也不尽合理,故在实践访谈过程中也缺少了针对性。例如:对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对道德教育如果概念不清、模糊,对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所有影响因素没有全面地把握,那么所进行的调查只能停留在人云亦云的程度。大学者先生在总结40年代调查实践时,深有体会地指出:在实地调查没有理论做导线,所有材料都是零星的,没有意义的。二是被理论框得太死,形成固定套式,没有创新性。有些调查者没有把社会调查之前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理论作为参照体系,而是以之为万能模式,在调查中用这个模式去硬套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始终在固定的范式里循环。

三、提高社会调查法实践应用效率的对策

社会调查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社区警务课程教学、战略管理及网络应用等,它的实践应用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观,同时也提高了工作运行的效率,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但是如何提高社会调查法的实践应用效率?首先,需要明确社会调查法的应用程序或步骤,然后根据上述问题及其特点提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调查实践策略。明确社会调查法的程序或步骤,简单来说就是明确:调查什么,谁去调查,向谁调查和怎样调查等。具体有三个阶段:第一,前期准备阶段,主导者应做好社会调查前的辅导。了解和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明确社会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对象和调查过程,初步掌握如何搜集资料、筛选资料、分析资料以及撰写调查报告。第二,实际调研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由实践调查人员自主完成,进行实地调查,这时应注意方法的权变性。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情况的不同,在具体过程中应该适当地调整原先所设定的方法,并且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做出周密详细的调查计划书,计划书内容应体现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时间和地点、进程安排等。设计问卷,根据调研主题的要求,集思广益,按照科学、合理、简洁的原则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调研,根据计划,采用实地走访、电话访问或网络调查等方式,搜集第一手资料。第三,总结阶段。主要包括:整理资料,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和综合,并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将统计结果直观表现出来,还要对统计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此外,还包括对于完成的社会调查报告结论,进行相应的交流和继续跟踪调查。

而在社会调查中要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使得整个调查研究具体科学性具有现实意义,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调查实践者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其基本要求和具体操作方法做到胸有成竹,对调查的目的、对象、过程及意义有明确的认识。这是进行社会调查的前期工作,同时,要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应根据具体情况,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调查计划日程或更换调查方法。比如进行实地调查进行访谈,应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分别采取结构性访谈、半结构性访谈,以及开放性访谈,由于被访谈者个体特征的差异性(如口头表达能力等),在具体访谈过程中也应该适当地调整原先所设定的方法,并且由于原先设计过程中的遗漏和失误,有可能还要对访谈问卷进行修改。

第二,在实践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资源,调查人员自身特点应与所任工作相适应,防止因为粗心而造成数据失真的情况发生。调查人员在实践中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集中精神,认真负责的落实好所担任的工作。其次,实施调查的人员应加强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进而保证和提高工作运行的效率,在调查过程中,应培养高级数据统计分析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第三,面对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单纯依靠典型调查和实地调查已很难反映事件的全貌,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理应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调查新工具在不断出现,如电话调查方式,网上调查方式等,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特点,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应大量投入到调查工作中。在分析手段方面,由于较少使用电子计算机及其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分析水平普遍较低,这就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普及网络计算机,推广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使之服务于社会调查工作,提高社会调查的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调查工作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陈依元.系统方法与社会调查[J].哲学研究, 1985(07).

[2]张俊亮.社会调查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02).

第3篇

2011年,根据教育部、团中央社会实践等相关文件要求,经共青团陕西省委员会 和陕西师范大学党委统一部署,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按照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各项要求,积极申报立项,自组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了专业实习、义务支教、社会调查、爱心环保、参观走访等实践活动。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如既往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师生结合学科专业特色,赴陕西宝鸡眉县开展了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建设与传播战略调研”为主题,以“社会调研、资料查阅、交流座谈、项目考察、采访报道”为方式的特色实践活动。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书记朱尉老师带队指导,学生干部姜开元、艾伊、杨珂馨等10余人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深入村镇、深入农户,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团队师生不仅对传统文化的现状进行调研,对发展及规划进行分析,同时还结合当地特殊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特色显著的实践调研。

调研团队师生紧扣调研主题,围绕“丝绸之路文化建设”的大方向展开调研活动。结合活动前期在互联网和图书馆搜集的资料信息,活动按步骤有条不紊进行。调研小组前往眉县西汤峪镇调研考察、开展座谈、实地走访,重点调研当地特色的文化遗产“关学张载”及其相关文物建设,特别了解有关农家村落对于农耕历史文物和农家特色产品的规划保护等相关问题。通过实践调研,获取了大量宝贵的资料。调研团队将实践材料整理汇集,形成十余篇新闻稿与手记,还将利用所采集到的素材制作专题视频、成果杂志。调研成果最终以论文的形式体现,团队成员结合调研资料撰写了论文,在2014年9月完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学经典传承新思路探究》《传统文化传播新形式与发展新变化》《大众传播下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方向》等7篇论文。

此次实践调研活动领导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书记、讲师朱尉,调研活动及科研成果的主要成员有沈伍合、丁艳霞、姜开元、沈伍体、艾伊、杨珂馨、勋、冯育超、秦文攀、陈思。

本期“新视野专栏展台”特刊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色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意在为优秀学子搭建展示与交流平台,促进专业人才成长与进步,研究成果供读者学习讨论。

第4篇

[关键词]项目化;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6.24.268

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意见指出高等教育改革要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着力点,坚持“整体设计、分类管理、重点建设、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原则。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等方式提升学生社会服务的技能,要求每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翻转课堂、强化高等教育的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力。在这方面,我们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探讨项目化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和启发。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以实务性、操作性为取向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除了具备一般社会科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之外,还应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技能。为此,近几年来我们社会工作专业一直在探索和践行“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社会工作实验课程的项目化设计和实习的项目化。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当代中国,对社会工作的研究是很有限的,可以说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三化”,即本土化、职业化和专业化,对项目化的研究少之又少。即使是对社会工作项目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实际项目入手,阐述项目的具体运作和管理实务,而缺乏对社会工作项目运作与管理的深度研究和发展模式的归纳,可以说存在相当大的研究缺口。

而在西方,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人类服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管理主义的挑战和管制,换而言之即专业主义与管理主义的争论。管理主义和专业主义针对社会工作的争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知识和技巧层面的争论;二是在权力和利益层面的争执。尽管专业主义和管理主义的争论看似激烈,其实也并非不可调和,那么在具体的实务中,什么才是支持着中国社会工作,从专业主义和管理主义的“碰撞”中走出来的现实途径呢?联系到近年来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理出一条脉络轨迹,那就是社会工作项目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总是相生相伴的,[1]项目作为实务的单元,而机构作为管理的单元,两者的共同发展统一于项目化管理这一新的工作方法之上。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工作机构下的项目化运作就是一条解决管理主义和专业主义争论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能发展出一种新型的社会工作模式。

项目化教学模式已经在许多课程中得以运用,对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也比较多。但纵观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本文立足于项目化教学实践,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对社会工作专业项目化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2 项目化教学的内涵及其解决的问题

2.1 项目化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凯兹(Lilian G.Katz)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Sylvia C Chard)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2]具体来说,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带动教与学,将学生置于真实的项目任务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程内容整合优化为一个个项目,通过完成项目和任务学习课程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于项目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都是以完成和评估项目任务为终点,本文认为项目化教学的终点绝不应停留在完成项目这一环节上,还应将继续向外延伸。“以项目报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另一目的和试金石。简单来说,就是以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方案来申报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主题意识和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并通过申报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来检验项目化教学的成果。

2.2 项目化教学所解决的问题

项目化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脱节、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不充足、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而提出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项目化主要通过解决如下问题。

第一,解决教师的传统观念和教法的问题。“项目化”教学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借助一个个项目来完成教学任务,并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拓展、在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

第二,解决教材问题。以“项目”来组织教材和教学,要求我们加强项目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的部分教材的实用性与社会工作实践相脱节,缺乏系统性和对实践工作中案例的开发。项目化教学能够针对不同的项目将不同课程的知识进行系统化运用,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锻炼,同时能够将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类似案例引入到课程中,对课程进行补充和整合。

第三,解决师资问题,由“学院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双师型”教师是对专业化教学、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和指导实践的过程中采取边实验、边检测、边总结、边调整的方案,整体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第四,解决实训基地问题。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做到有场地、有器材,校内实训设施、设备应有足够的,使所有实训项目正常开展,这是“项目教学法”的物质基础。

第五,解决评价机制问题。变传统的以一张试卷定成绩,为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的评价机制。采用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创新方法的培养。让学生摆脱“一卷定音”的枷锁,真正找到学习和实践的乐趣,并通过学生的表现完善测评机制。

3 社会工作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实践

“项目教学法”引入了现代培训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职业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程项目化改造的过程中采用“双线制”训练方式。

3.1 建立四大课程模块

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社会工作实际工作内容和社会工作实务工作取向不同,我们在培养方案中将课程分为四个模块,根据这四个模块来确定项目,即技术取向模块、服务人群取向模块、问题或需求取向模块和社会工作综合实训模块。

3.1.1 技术取向模块

这一模块侧重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理念、价值与方法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技能与手法。具体分为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应用和社会网络分析七个方面。

3.1.2 服务人群取向模块

这一模块侧重于社会工作的服务人群面向,即社会弱势群体。分为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流动人口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六个方面。

3.1.3 问题或需求取向模块

这一模块侧重于社会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特别是在处理民政事务方面的作用。分为失业救助、社区矫正、法律援助、计生服务、纠纷调解、危机干预、贫困救助、企业员工援助八个项目。

3.1.4 社会工作综合实训模块

该模块要求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包括: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少年管教所、青少年成长训练营、校内同辈群体辅导站、企业、医院等)开展活动。结合实习单位的工作要求,制定项目计划书,并在实习期间付诸实施,真正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要求。

3.2 项目化教学实践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课程实习,具体包括个案工作课程实习和小组工作课程实习;另一方面是在实习基地进行的综合实习。所有实习的基本流程都采取项目化的形式进行。

3.2.1 对学生进行分组

对于每一级学生,我们都会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学生证号码进行编码,然后利用抓阄或随机数表将学生按照5为一组,分到不同的小组中,然后在每一小组中再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出1位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的整个项目活动。这样做:一是能够保证每个组中男女同学性别的平衡,同时也能保证不同宿舍的同学的平衡,避免了关系好的同学和一个宿舍的同学扎堆的情况;二是之所以将5人分为一组,有利于发挥每个同学的作用,也便于监督与合作;三是现在的很多项目申报时对团队人数都有明确的规定,即要求团队人数不能多于5人,如南风窗、调研山东、中国青年行、益暖中华等项目;四是从现有实习单位的接收能力和实习效果来看,5个人为一组是较有效率的一种组合。

3.2.2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整个项目,以此为过程考核的重要指标

在项目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到实习任务的完成与验收,我们都采用项目化的方式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论证、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总结报告,并积极申报各类项目。

(1)课堂教学以项目的过程实践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为例,本课程共分为8个单元,成绩考核以项目考核为主,采取3-3-4制。具体分为三点。

第一,平时实践占总成绩的30%。整个实践分为五个环节。实践课之一:选择社会调查课题实践。具体内容:学生分组;选题指导;确定选题。实践课之二:抽样实践。具体内容:确定抽样框;确定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实践课之三:测量实践。具体内容:确定变量;概念操作化;确定研究维度、发展研究指标。实践课之四:问卷设计实践,具体内容:问卷设计雏形;问卷设计自行讨论;问卷设计指导;问卷设计成形。实践课之五:资料处理与分析实践。具体内容:整理审核;编写编码手册;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每个环节结束后学生都要以小组为单位将小组的作业提交到网络平台,五个环节作为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0%。

第二,期中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中举行社会调查综合演习,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成问卷设计组、抽样设计组、测量操作组、问卷管理组、实地调查组、问卷数据管理组等几个小组,要求学生在演习中扮演参与调查者的角色、调查组织者角色等角色。通过演习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理论储备提升为实践能力;将学生零散、分割的实践技能整合为系统化、流程化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个体间的合作能力与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行动能力;培养现代分工合作制下的职业适应能力。占总成绩的30%;

第三,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占总成绩的40%。

(2)校内外实践以项目计划书为考核标准

校内实验室的课程实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社会工作的理论、理念和方法,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分别采取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手法设计项目计划书。已进行的实习项目主要有:大学生健康养生、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交往情况、“我是谁”“友谊地久天长”、大学生职业规划、饮食文化等。

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要求学生根据所进入的不同实习环境、场景在与实习基地充分交流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出针对不同人群的项目计划书。例如:针对山东淄博高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普遍存在的压力过大问题,我们设计了“企业职工心理压力疏导”项目;针对华侨城小学生下午放学后孩子存在的无人陪伴等问题,我们设计了“向日葵青少年成长坊”和“新市民子女城市融入与适应的彩虹桥项目”;在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办事处辛东社区,开展了“移网情深、放飞梦想――社区青少年网瘾矫治计划”和“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机构的服务需求调查”;在淄博市福利院开展了“老人需求情况的个案访谈”和“快乐老人:关爱老人,从陪伴做起”等项目。

3.3 分段、多元、校内外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采用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能力考核贯穿教学始终。以对完成项目的过程考核为主的方式,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工作态度、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公开、公正、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

真正打破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考核方式,按项目进程采取量化与定性、校外与校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第一,采取量化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第二,考核内容包括:任务书完成情况;小组中成员的工作态度、协调沟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督导共同参与考核。

3.4 以项目化成果申报其他社会调研活动

“以项目报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果展示和检验的重要途径。在项目化教学和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已能掌握项目申报、筹备、实施和总结与展示的能力,这就为申报其他社会调研项目做好了准备,同时也提高了申报的成功率。在社会工作项目化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以项目报项目”的模式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在“青年中国行”“调研山东”“挑战杯”“齐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康师傅创新挑战赛”“好丽友”“大学生公益梦想实践大赛”等大型调研活动中成功突围,并获得了较好的名次。这些成绩的取得也证明社会工作项目化和过程化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和项目化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在其他兄弟院校中有着一定的推广意义。

4 结 论

项目化的实践和实习模式能够保证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完整和层次的深入,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将“能力本位”真正落实到实处;能够把学生与案主、学校与社工机构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两者形成相互依赖、互利共生的关系;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项目的能力、调查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等),使其更早地接触、投入到专业社会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王瑞鸿.社会工作项目精选[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3]徐锋.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第5篇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展开探究式学习,地理教师应挖掘教材本身的探究价值,渗透有关的探究思想和理念,其中关键一环就是引导学生把教材当作学习研究的对象。

如: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推理、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变化规律和成因。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课本图,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1.同一季节,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分布有什么规律?2.同一地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什么规律?3.通过对比分析三幅图中任意两条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和纬度差,你们发现什么规律?通过这一规律你们能推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吗?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我要求学生按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相互讨论,大胆发言,敢于创新,力争提出独到的见解。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了很多独特、新颖的见解,总结出许多课本上没有但又很实用的规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学生发现“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多少纬度就差多少;直射点移动了多少纬度,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变化多少度”。这一探究教学活动的实施,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相关原理和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地图、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课外的研究性学习

课外以地理专题研究性学习实施可从地理实验或观测、社会调查等方面入手:

(一)地理实验或观测模式

该模式程序如下:确定课题――设计实验观测方案――开展实验或观测――结果汇总撰写论文。例如,在上完宇宙环境这一单元后,我引导学生设计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活动,过程如下:

1.了解当地每天月亮出没的大致时间 (也可由老师提供),在不影响正常作息的前提下,逐日制订观察计划。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每日观察次数、时间及观察项目和必备用具等。

2.选择住所附近便于观察的场地。

3.逐日逐次观察并记录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地平高度和亮面凸出方向,绘出观察时的月相草图,并记下每次观察的农历日期、时间及其他情况。

4.将你的观察记录整理成表格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表格应包括以下项目:①每天月亮出没的大致时间;②一天中所观察到的月相、在天空中的方位、地平高度、亮面凸出方向以及观察时间。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并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5.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在活动中你感到最容易和最困难的地方,以及你的惊奇发现。如果要在另外一个月里观察月相,你的观察方法将做哪些改进?为什么?

运用此类模式,主要是通过地理实验或地理观测来获得数据进行探究式学习。它一般可运用于注重定量研究的课题,其关键要控制好内外有关条件,真实及时地记录变量,以及确保有一定数量的数据,使探究式学习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二)地理社会调查研究模式

为了把课本知识的学习引向深入,教师可以引入背景介绍、时事资料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联系高中地理知识,运用社会调查和资料分析来进行研究性学习。该模式程序如下:确定课题――制定调查、研究的方案――活动准备――开展调查――资料的统计、得出调研结论――撰写论文。例如,我市举办了“笋竹节”,我组织学生去参观了笋竹节展馆,回来后,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针对以上疑问,同学们决定对永安的笋竹业做一个全面的调查,过程如下:

1.定调查、研究的方案(包括确定调研内容、调研方法、活动分工)。

2.活动准备(设计采访的问题)。

3.开始调研(用相机记录活动过程)。

(1)到图书馆查阅报刊、书籍,上网查阅有关笋竹的生长习性、分类、用途、竹开发的新领域及各地的加工情况。

(2)采访林业局副局长,了解永安种植笋竹的有利条件(从气候、土壤、地形几方面了解)和竹子种植情况(包括种植面积、分布、种类、市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

(3)采访中国竹子研究中心永安分中心负责人,了解永安的竹制品加工企业种类、分布、加工水平、竹产业发展的方向。

(4)采访永安市竹子推广中心负责人,了解竹子种植、经营发展的方向。

(5)到洪田、小陶、贡川、西洋走访竹子种植大户,了解种植面积、收益情况、面临的问题。

(6)走访兴国人造板厂、吉通竹业有限公司等市主要竹子加工企业,了解市场的竹制品种类、销售情况、存在问题。

每个活动过程做好记录。老师及时了解到同学碰到的问题,适时进行指导。

4.资料统计,得出调研结论:各位同学根据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得出调研结论(永安笋竹业在种植、加工、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由同学制作成演示文稿,在校内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做好指导工作。

5.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永安笋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寄发给政府相关部门领导。

第6篇

与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类型相比,精确新闻报道有着精确性的数据表达和独特的数字呈现方式,可信度较高。在确保统计学和社会学上意义上精确性的基础上,媒体对于数据的呈现也必须做到准确和客观才能确保精确新闻的精确。而在实际工作中,记者与受众均对调查研究的结论性数据更为关注。而结论性数据生成的过程,对精确新闻报道的写作内容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交代清楚这些必要的过程,除使报道本身显得科学严谨,另外,也有利于受众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解读,以对调查结果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分析”。这一过程包含了研究设计、抽样、问卷设计、访问、资料分析等环节,其中抽样环节决定了所抽取的样本对所研究对象总体是否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从目前的情况看,以一系列抽样指标为基础的样本代表性问题是受众对结论性数据进行解读时最为重要的参考。

精确新闻报道数据呈现所需的抽样指标,主要包括抽样总体、抽样框、抽样方法、样本结构、样本量、有效样本量、抽样误差、置信度等。在这里面,受众关注的核心是精确新闻报道所需数据的有效样本量,也即实际有多少样本纳入了数据分析。而这么多的抽样指标,在新闻报道中不可能一一呈现。这就要求记者在进行精确新闻报道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选取和应用。一般来讲,精确新闻报道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记者自己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获得的数据;第二种是新闻机构或者记者委托社会调研机构就某一新闻选题进行调研所获得的数据;第三种是直接利用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精确新闻报道所需数据来自于专家或社会调研机构,而以这一类数据及其研究成果为基础直接形成新闻,或者进行数据解释后形成新闻,成为当前大众媒体进行精确新闻报道最常使用的方式。而无论采用哪一种数据获取方式,记者都会获得大量的相关或无关的的数据,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数据来源方式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最为常用的第三种方式则有赖于提供方的公布及记者采访时的进一步了解。这便有了一个数据的选择问题,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新闻机构不可能将所有数据在报道中全部呈现,记者们也主要将报道的重点集聚在阐释调研结论的数据上,对于阐释调查过程的数据则显得不够重视了。

国际上一般在精确新闻报道中对抽样指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对这些数据也会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但不会忽视抽样指标等调查过程数据的阐释。以美联社执行编辑协会(TheAssociated Press Managing Editors Association,APME)、美国民意调查研究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w Public Opinion Research,AAPO~)和美国全国民意测验评议会(The National Council 0n PublicPolls,NCPP)建议或规定的民意调查精确新闻报道原则(ThePrinciplss of Disclosure)为例,如下页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个机构建议的调查的公布原则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牵涉到的抽样指标在数量上超过了三分之一,由此也可看出抽样指标在精确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综合来看,涉及的抽样指标包括了四个:抽样总体、样本量、有效样本量、抽样误差。也有学者建议公布原则应加上抽样方法和样本结构

国内学者也有人提出过精确新闻报道中的七个必要内容:调查委托机构和目的、调查执行机构、样本量与有效样本量、抽样方法、抽样误差、访问方式、调查时间等。与国外对此问题的认识也基本相同,在七项内容中,关于抽样的指标占了三项,同样也包含了四个指标,所不同的是不含抽样总体,而加入了抽样方法。

第7篇

[关键词]多角度;多类型

在新形势下,到底采取何种有效的手段,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笔者认为:开展“多角度、多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较好地提高其实效。

从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殊矛盾的角度出发,开展“知识验证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我们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的原理、观点及其他社会知识,能否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行为,“信”是纽带和关键。为解决这一特殊矛盾,教学实践中,我们较多地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疑虑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知识,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确立正确的信仰、信念。例如有的高一学生认为:“先富帮后进,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条件下帮助是幌子,实际上是利用帮助在后进地区乘机捞一把。”针对这一实际思想认识,我们组织学生调查访问了省扶贫先进单应――宁波慈兴集团。该企业近几年中,分别以资金、技术、产品业务和管理人员、工人业务培训等形式,先后扶持了6个“老少边”贫困地区的工厂,其中一个还成为丽水地区十大明星企业。学生在活动后说:“现在我们懂了,人间不尽是金钱关系。先富帮后进:实现共同富裕,我们信!”

从结合教学改革实际的角度出发,开展“兴趣爱好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执行新的教学计划,实施“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三板块”操作方法,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改善形象,吸引学生,改进方法,提高实效”,“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说教式为实践式”,成了我们教师的最新观念和工作方式。为此,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我们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开设了“焦点与热点”、“新闻采编”等选修课和以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调研”兴趣活动小组。前者主要采取课堂集中讲解,课后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分散实践;后者则在教师的直接带领下,集中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上学期,我们组织学生走访市公安局,了解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状况、原因及预防,组织参观“万亩渔塘”,了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状况。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选修课、活动课的兴趣,也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第8篇

一、关于青工工作

1、青年就业创业行动

要以构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服务体系为突破,提高共青团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贡献率。创业的核心精神是创新,自主创新的社会基础之一是自主创业。因此,共青团组织扶持青年创业就是要在更广泛、更基层的社会基础上传播创新理念,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创新实践,而成功的青年创业者在为社会创造价值、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真正体现了创新的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扶持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组织贯彻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有效方式,也是贯彻“”规划中提出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要求。

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应体现三个特征,即针对各类青年就业创业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差异化服务;抓住确定服务对象、提高创业能力、选准创业领域、制定创业计划、筹措创业资金、进行跟踪扶持等环节,为青年创业提供全过程服务;注重服务体系的可操作性,纳入体系的各方资源应能很好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服务体系应能自主运转,青年在服务体系的各个环节可得到相应的服务。

2、青工技能振兴行动

要以推行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建设为突破,探索构建新时期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体系。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是未来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尤其是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个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因此,青工技能振兴行动要按照“”规划中提出的对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根据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符合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青年技能人才的体系化建设。

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体系应体现两个特征:首先是围绕职业发展教育培训这条主线,实现培训、竞赛、创新与职业资格鉴定有效衔接,打破职业资格鉴定的工龄年限、户籍限制,进一步畅通和拓宽青工提高职业等级和职业素养的成长通道,推动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快速发展。其次是形成技能人才的综合评价模式,改变传统的用单一指标和简单方式来评价技能人才的方式,充分体现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工作业绩、职业素养,从而更为全面客观地评价青年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

3、青工岗位建功行动

要以创新为核心,以全面提升传统青工主体工作的内涵为突破,深入实施青工岗位建功行动。要以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共青团号(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立功竞赛活动等传统青工主体工作作为青工自主创新的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大力提高广大青工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以创新为核心的岗位建功行动也应体现三方面的特点:首先创新是所有传统青工工作提升内涵的核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使传统的工作项目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其次是改造“号、队”等各类创建活动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要以信息化为依托,构建共青团号(青年文明号)、青年立功竞赛等活动的网上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水平。第三是要全面提升传统青工传统工作项目的品牌效应,对传统的项目和品牌要进行研究和梳理,通过创新的实践,不断总结和提炼,形成新时期青工主体工作的崭新内涵。

二、关于信息化工作

1、加强快速动员和响应机制的理论研究

构建基于网络、覆盖广泛、使用便捷、互动性强、与传统组织动员方式互为补充的快速动员和响应机制,是共青团体现作为的一项全新尝试,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更是对共青团未来工作手段、工作方式、工作载体和工作理念等的一次变革,从组织管理的角度也将会有新的变化。因此,在机制和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理论研究将是很重要的基础。

2、电子邮局系统

要依托城市青年网,建成一个能够基本覆盖全市专(兼)职团干部的电子邮局系统。电子邮局目前已经有8000左右的专(兼)职团干部用户,今年目标一方面是扩大用户范围,另一方面则是尽可能平衡各单位的用户范围,避免出现部分单位能到团支部一级,而部分单位却只停留在局一级团委层面。今后,团市委将把这个系统作为与各级团干部及时沟通信息的重要渠道,及时工作信息,同时经常性地提供报告讲座等各类服务信息。

3、手机短信群发系统

该系统目前已覆盖300个左右的基层团委书记、400多名社工和100名左右的机关干部,今年的目标是首先将该系统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市的专职团干部,然后进一步将覆盖范围向兼职团干部队伍延伸,力争使该系统覆盖范围与电子邮局的覆盖范围基本同步,从而形成有效的手机短信与电子邮件的互动。同时,将进一步拓展手机短信群发系统的用途,使服务能进一步通过短信系统向基层延伸。

4、视频会议系统

今年,要将基于互联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向条件具备的团市委直属一级团组织推广使用,目标是先争取在工作交流和条线工作会议上使用,然后逐步推广。同时,团市委将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探索与其他机构合作开设网络电台和电视台的可行性。

5、E建站系统

为了解决基层团组织网站(网页)建设的困难,团市委推出了功能多样、实用性强、价格低廉、维护方便的基层团组织网站(页)菜单式自我建站方案。目前链接在共青团网站上的基层单位已经有169家,今年,E建站方案将优先向全市基层团组织开放,为基层上网工程切实提供服务,进一步推动基层团组织的信息化工作。

6、团友录系统

考虑到团干部分布广泛、联系密切、流动性较大等特点,借鉴校友录的成功经验,团市委依托城市青年网推出了团友录系统。今后,各级团干部可根据需求,在其中自主建立相应的群组,交流信息,讨论工作,密切联系。

此外,还要进一步做好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工作,加强对各类新情况、新现象和新问题的研究,提高网络舆情采集的及时性、分析的准确性、引导的有效性。

三、关于信息调研工作

1、以信息工作奖的设立和信息上传网络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信息报送的有关工作

从过去的工作情况来看,信息报送主要是一个从下到上的过程,缺少一个从上到下的反馈环节,这不利于调动基层团组织报送信息的积极性。因此,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团市委去年制定了《共青团信息工作奖评选办法(试行)》,并决定从今年开始正式实施。

信息报送工作要注重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信息要分类报送。不同的信息载体对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有不同的要求,共青团网站的信息和简报信息要分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分类、加工,提高信息的质量。二是信息要准确及时。信息的全部价值首先基于其真实性和时效性,信息只有准确及时,才对决策有用。因此在信息收集、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谨细致的态度。在信息报送渠道方面,我们已经依托网络建立了便捷快速的信息上传系统,希望基层团组织能充分用好这个平台。三是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信息工作靠制度,更靠队伍。由于团干部流动比较快,信息员队伍也处在不断变动之中,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初登记的120余名信息员,现在有近四分之一已不再从事信息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抓好信息员的登记和培训就非常重要。各基层团组织在调整信息员后要及时办理登记,要注重对信息员的培养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团市委今年将继续开办信息员培训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员队伍。

2、以“聚焦凝聚力”为主题,着力推动年度青年工作课题研究

在这次全会上,我们明确了共青团“四三二一”的发展思路,其中,“努力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共青团”既是核心目标,更是现实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在理论上提高认识,在实践上积极推进。全市各级团组织都要紧扣这一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尤其是要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方法论来开展研究的能力。要把研究的侧重点放在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上,做到既有对实践的总结,又有理论上的分析;既有详实的数据支持,又有鲜明的结论统领;既有调查发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又有思考得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充分体现出调查研究对现实工作发展的指导意义。

对于基层优秀的调研成果,我们将继续通过授予“共青团调研奖”进行表彰。在上午的全会上,表彰了2005年度“共青团调研奖”,它与以往相比有几个变化,一是分设了一二三等奖;二是获奖文章中,既有以集体名义申报的,也有以个人名义申报的,既有区县、局、高校这个层面的团组织申报的,也有更基层的团组织申报的。这些调整都是为了更广泛地调动各级团组织开展调研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在全团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3、以构建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为抓手,积极规划、建设青少年社会调查系统

作为市“”专项规划之一,《青少年“”发展规划》将于今年开始正式实施。《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统计监测和定性评估对青少年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

首先,构建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是实施监测评估工作的基本保证。指标体系着重是解决“监测内容”的问题。有了科学的指标体系为依托,监测评估工作才有据可循,监测数据才能全面反映青少年发展各要素的现状、相互关系、所处环境和发展趋势。今年,团市委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等联合开展专项研究,力争在年内建立这一指标体系。

第9篇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实践环节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以会计专业为主线,针对已经毕业的02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和走访工作。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个月,时间比以往仓促一些。参加调研的同学走访了我校157名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通过基本的问卷了解外,还同时运用了走访和平信的方式进行联络。运用第一手的真实数据分析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共四个方面的问题。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评价中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帮助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轴上1表示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实践操作能力非常有帮助,2表示有所帮助,3表示说不清,4表示帮助不大,5表示毫无帮助。很明显,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还是有所帮助的。在学校每学期期末进行的校内外实习,让同学们能够对整个会计环节了解并且进行操作,对整个知识系统进行梳理,能够对书本知识有所巩固。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我校的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工作岗位之时,能够比较好地、比较容易地进入岗位。实践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会计这个专业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单单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我校学生通过在校内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可见,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学生就业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帮助的,通过实践能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同学在个人竞争力方面有了很大优势。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组成

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是由各个教学环节要素组成的,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可知,实践教学环节要素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一)实验课

会计实验课是在讲授会计专业主课程以后,按照会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会计实验教学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根据账簿资料和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资料装订和归档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进行手工操作,又要进行计算机操作。

(二)校内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或学习结束后,到学校的校办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进行实地操作练习。会计实习是对会计教学的总结和检验。会计实习可分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根据学校的条件,选择校内实习或校外实习。选择校内会计实习时,因校内实习单位对学校会计教学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比较熟悉,有利于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能够较好地完成会计实习任务。应该指出,在学校进行会计实习,不是在学校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实验,这是两种实践形式,不能混为一谈。

(三)校外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学校外部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操作练习。在学校有校外会计实习的条件下,一般在会计专业课(如会计原理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的课堂学习结束后,按照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实习,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业和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习与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从中进一步学习会计理论与方法。

(四)社会实践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服务和社会兼职的实践活动。如:在假期,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或部门进行宣传、咨询服务,或协助工作;或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兼职工作,如兼职记账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会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社会调查

这是根据教学与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采用一定形式对社会进行调查的实践活动。调查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有关会计教学和会计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主要形式,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让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采访、蹲点、座谈、参观等形式。深入实际进行专项调查。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实地观察,了解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人员配备与素质、工作环境、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了解社会经济改革、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揭示本质,加深对理论与方法的再认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增长实践知识,锻炼社交活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会调查内容单一、时间较短、方式简便、联系面广、耗费较少和收获较大等优点,是会计实践教学中一种较好的形式。

(六)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根据会计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为综合检查知识水平和考核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由学生按照专业选题而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要事前选好与专业相关的论题,题目要有实践性(与现实相关)、理论性(与综合认识相关)和创新性(与探讨新问题相关)。撰写毕业论文要拟定写作步骤,包括:选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大纲、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毕业论文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如何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

在以上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各个实践环节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稳定性、保证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内实践环节;而在校内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实验课环节。在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时,要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发挥各个实践环节应有的作用。

(一)校内会计实验与校外会计实习的关系

在已建立会计实验室,可以组织校内会计实验的条件下,校外会计学习是不是就不需要了?答案是否定的。校外会计实习仍有其重要作用。在新的环境下,为克服会计实习的困难,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稳定的符合条件的会计实习基地,或根据实习内容选择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组织校外会计实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