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5:34:12
导语:在会计人才培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国内外有关法务会计的争议聚焦迄今为止,国外有关专家学者对法务会计的定义众说纷纭,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关于法务会计的界定也是争议颇多,法务会计到底应归属于会计学科还是法学科?亦或是归并到审计学科?仔细分析诸多观点,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交叉重合,也有部分差异,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以会计为重心,还是以法律为落脚点,或者说可划分为广义的法务会计和狭义的法务会计,要视具体目标而定,国外的主流观点分析归纳有如下特征表现:第一,法务会计的内涵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即从单纯的会计(舞弊)调查向会计鉴定、诉讼支持等司法纵深方向延伸扩展,这体现了多学科交叉渗透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第二,现阶段,法务会计的定义进入了“林立”状态,各种说法不断涌现,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呈现百家争鸣、不断创新的景象。第三,理论研究专家与社会实践专家对法务会计的界定具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源自视角不同,研究领域及价值观存在差异。从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是侧重于对法务会计实务的探讨,又受到案例的推动,较多关注热点问题和技术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执行舞弊审计、财务调查时的应用,至今已形成一套有效的、系统的舞弊调查方案以及在收集证据过程中所用到的先进技术方法,但对法务会计的理论渊源和理论框架的探索则非常少。国外学者对法务会计概念的定义趋于完善,但都未涉及到法务会计主体,有所欠缺。而研究方法方面,主要是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和历史的概括总结以及案例研究,实证分析很罕见。由此不难发现实用主义原则在法务会计理论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案例对法务会计理论的推动,这种实用主义原则现在仍起很大作用。从国内学者对法务会计概念的界定观察,有的是从处理经济纠纷中法律问题的视角进行界定;有的则是从学科和实务双重角度予以界定;还有的是从现行司法会计体制的角度对法务会计进行诠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二)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想要对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应先明确法务会计的一般涵义。综合各家观点,总结我国法务会计的社会实践,笔者认为,所谓法务会计,是指由独立执业的法务会计师,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综合运用会计、审计及法律等多学科交叉知识和专业技能,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纠纷及欺诈行为等进行调查、审核、估算、分析和鉴定等,据以提出鉴定意见或为法庭审理作证的特定专业服务活动。它是以法学和会计学理论为基础,集会计学、审计学和法学于一身的综合叉学科。要理解上述法务会计的基本涵义必须把握住以下五个要素:
二、法务会计的目标
(一)法务会计的技术方法。法务会计的技术方法是在执行法务会计业务时需要综合运用的调查、审核、估算、分析、判定与鉴别等技术方法,以取得合乎法律要求的各类证据。法务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最大区别在于:法务会计所执行的业务职能及出具的专业报告都是直接为法律服务的。法务会计经常涉及舞弊调查,并为公、检、法等职能部门和纪检、监察、律师辩护、经济调查及审计等专业活动服务。法务会计师执业有助于社会各界了解和解决诸如经济损失,特别是金额方面的损失。另外,法务会计师还经常帮助内部管理部门强化公司内部控制,以减少内部舞弊的发生。可见,法务会计师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经济纠纷、经济过失和经济犯罪等,其基本职能是向法庭等职能机构提供专家性意见,作为法庭客观、公正地裁决经济案件的专业依据。在法学科的法务会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确定的法学(法务会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法学、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审计的技术方法,熟知证据规则和法定程序,熟悉国内外会计财务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际惯例,能够综合运用法律、会计审计知识、方法和技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技术或区域分析、解决法务会计问题能力,具备会计、税务、审计、鉴证等法务会计职业技能,适应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社会中介组织及企事业单位等需求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这一目标定位的鲜明特点是:具体详尽、面面俱到、学科交叉,涉及面广,出发点是适应性强,无论市场变化有多大,似乎都会有好的就业去向。但是,目前的就业竞争压力大,人心浮躁,学生一般只注重眼前,价值取向以实惠为主。经过几年来的培养实践,笔者以为,设置法务会计专业或专业特色方向,不论是在法学科下的,还是在会计学科下设的特色方向,都应该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源于实践需求,又高于实践要求,应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原则,既要简明扼要,又具有专署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保持预留发展空间,要可持续下去。培养学生的周期较长,市场瞬息万变,可能招生时形势一片大好,可到毕业时,市场风向标变了,所以,还是要有缜密的顶层设计。基于上述情况,分层次的法务会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本科可定位为: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信息化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德、智、体、美协调发展,具有法学应用基础与财务会计学功底,能够综合运用法律规则调查各类经济纠纷与财务舞弊案件证据,并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岗位需求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法务会计专业(方向)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可定位为:本研究方向培养适应信息化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德、智、体、美协调发展,具有较深厚的法学应用基础与财务会计学功底,能够综合运用法律规则调查取证各类经济纠纷与财务舞弊案件,具有创新精神,并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岗位需求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法务会计专业(方向)博士人才培养的目标可定位为:本研究方向培养跟踪信息化国际市场竞争变化,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与财务会计学理论功底,能够综合运用法律程序调查研究各类复杂的经济纠纷与高端舞弊案件,具有创新精神,并胜任跨国集团、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研究与实践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美国高校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视培养模式和路径不同而有所区别。许多美国高校目前对法务会计人才培养仅停留在研究生在职教育阶段,加之社会上法务会计人才稀缺程度较高,各高校确定的法务会计培养目标以“能够胜任法务会计、舞弊调查等相关工作”为主。
(二)各类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设计一般复合型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计较普通专业的课程设计复杂且目标要求高,搞不好就会出现“两张皮”或“拼盘式”的局面,全凭学生自己去消化融合。在学分有统一规定、不能突破的前提下,需要课程设计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法学院的法务会计专业(方向)通常偏重开设较为系统的法学科类课程,因为法学科的一级学科门类较多,国家统一规定的法学科基础和主干课程就有十六门课,加入各部门法、专业法规,令人眼花缭乱,再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大学必修课、通开课、通识课,跨学科选修课等,剩下极其有限的学分分到复合的会计学科、审计学科,达不到需求。学生就业时常常出现会计学功底不扎实,法学又难就业。为改变这一局面,只能再尽力压缩法学类课程,增加一些经管类会计课程,但交叉融合又是难题,还是改变不了“拼凑”的色彩,改革创新就要冒风险。所以需要每年微调课程开设计划,按照“通、识、精、活”原则构建课程体系,逐年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样道理,在会计学院下设置法务会计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正好相反,通常偏重开设较为系统的经管类会计学科课程,在国家统一规定的经管类学科基础课程就有十到十二门课,加上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大学必修课、通开课、通识课,专业主干课以及跨学科选修课等,剩下的要想置入法学科一系列课程不大可能,只能选择性嵌入部分主要的课程。学生就业经常是会计学具备一定的功底,但是法学知识不系统,法学思维跟不上。无论在哪个学院下面设置法务会计专业(方向),最关键的是看学生的兴趣和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根据获取哪个学士学位来定它的主要知识结构取向,然后实施课程再造系统工程。我们通过三年的努力,尝试性地进行课程再造,打破“拼盘式”局面,为有效地节省学分、提升专业交叉和学科融合度、扩大复合效果、增强实战能力,组队实施了课程开发计划,目前已经完成五门课程的改造和教材出版任务,正在试用阶段,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进一步深加工使之完善。目前,在我国,为适应社会对复合型法务会计人才需要,缓解单一专业的就业压力,除了积极申办本科层次的法务会计专业以外,可以尝试多元化培养模式,如在财经类院校的会计学或法学专业开设法务会计第二学位;为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可以像国外一样,实施本硕连读制度,在本科阶段主修会计学三年专业,在硕士阶段主攻法学科和实践应用三年;实施硕博连读制度,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偏重法学和交叉融合性研究,培养出真正的法务会计高端人才。
三、探索我国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国外职业资格考试与专业教育结合培养模式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应拓宽思路,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借鉴ACCA/CGA等在国内高校的办学成功经验,尝试探索学历教育与ACFE(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模式。本科阶段学习的第一要务是厚基础、宽口径、重思想、强能力,以专业素养教育为主,有的专业课直接对接ACFE的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抢占先机,凸显法务会计专业特色,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需求脱节问题,以适应市场变化对特殊人才的需要。
(二)探索国内与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目前,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国际化,国外大学积极抢滩中国的教育阵地,为了充分体现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教育的“国际化”并不断扩大队伍,我们应具有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发展战略眼光,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与国外有专长的大学合作,联合培养法务会计高层次人才。具体可以推行国际化“2+2”、“3+1+1”、“4+1”等培养模式以及“国(境)外高校交换生”等人才培养模式等。
(三)校内跨学科基地班培养模式现在许多院校都按大类招生,可以在本校的会计学专业与法学专业搭建一个“2+2跨学科专业平台”,由学生自主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可以组建“创新法务会计人才基地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实验班,推行全新教学法,设置综合性较强的特色系列课程。此外,有条件时不妨借鉴重点大学的办学经验,采取本硕连读或硕博连读模式,即本科阶段完成会计学教育,法学科放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完成。美国高校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表现为:要么仅限于开设舞弊调查与白领犯罪调查一门或几门法务会计相关的课程,涉及有关诉讼支持的培养计划较少。据调查,已有17所高校开设了法务会计课程,向学生系统、全面传授法务会计知识,其中有5所高校开展了法务会计本科教育的尝试,还有两所高校同时开展法务会计本科和硕士学位教育,其他高校多数只开展法务会计硕士学位教育。而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入学门槛,如工作经历、相关预备知识和学历要求等,主要教育对象为在职或在校生,主要教育形式为远程教育和全日制教育。开出法务会计课程的绝大多数是经济学院和会计学院,少数高校由法学院承担。
四、法务会计专业方向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法务会计专业(方向)就业遇到的尴尬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需求巨增,新兴行业越来越多,学科划分也日渐细致,科学研究及各领域拓展急需一些有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市场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显示,法务会计人才大有可为,如各级财政、税务、物价部门,公检法、纪检审、银行、企业等都需要既懂法律,又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目前,法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总体上很受欢迎,但在就业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尴尬。有些单位在招聘时,要么招纯法学的,要么招纯会计学的。从每年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专业要求看,要么是延续多年以前的专业类别要求,要么有新类别出现,但并没有单独设置法务会计这一类别,对专业要求也没有添加到新增加的目录中,学生如果选择要报考公务员,只能走法学系列,要去企业单位就只能选择会计学,可实际毕业时不可能同时拿两个学位,所以学生往往很纠结,到底要拿哪个专业的学位。笔者认为,国家人事部门公务员招录过程中,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与时俱进,根据有效需求,及时地更新招录专业目录和进行岗位设置更新。政府部门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发挥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也有责任千方百计扩大宣传和影响,有效推介复合型人才深入各行业基层,利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机会和招聘会及网络舆论宣传阵地,做好信息沟通工作,借助政府和社会舆论宣传和网络信息强力推进法务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和行业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法务会计与舞弊审计的辨析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的企业财务造假、会计舞弊以及高级管理层犯罪案件此起彼伏,由此对舞弊审计和法务会计的需求日益兴盛,刺激国外的舞弊审计研究迅速升级。而在特别复杂的经济案件中,单凭舞弊审计和法务会计唯一手段是无法完成的,经常是双方交叉并联合作战,优势互补才能顺利结案。法务会计的产生和具体内容与舞弊审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许多著作和学者经常将两个词交叉使用,或者混为一谈,事实上,舞弊审计和法务会计虽然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详细了解两者的异同,合理安排,使两者相互配合协作,有利于在调查舞弊案件时使两者的优势最大化,促进反舞弊事业的发展。例如,美国“世通”公司董事会在知道发生财务舞弊欺诈案后,立即成立了包括前联邦总检察长、审计人员、律师等专业人员在内的“特别委员会”展开独立调查,聘请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执行部门前首脑提供咨询,共同解决财务欺诈导致财产被非法侵占案件中的财务、法律、会计等问题。在这之中,审计人员对账务进行舞弊审计,而前检察长、律师、证券与交易委员会前首脑则相当于法务会计人员,对于账务资料提供法律方面的专家意见,支持诉讼,两者相互配合,共同解决财务欺诈案中的会计、法律问题。
(三)法务会计专业方向的课堂教学案例建设法学科与会计学科的最大共同点在于实践性强,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应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可聘请校外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如聘请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法务会计专家授课。以往单纯的法学或会计学课堂教学也有许多案例可以穿插学习示范,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案例素材获取都较为便利,也好编制成案例库。但是法务会计的课堂教学,包括教材编写却比较困难,成型的案例几乎没有完整的,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实际去发现挖掘,并组织课程组员抓住办案机会,团队式合作,不断反复实践探索法务会计调查与诉讼,再凝练提升编制成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资料,供学生熟悉操练学习之用。
Chang Yingzheng
(Xi'an Aerotechnical College,Xi'an 710077,China)
摘要: 当前的会计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从当前的学生就业来看,会计类专业已成为就业市场存量最大的专业之一;另一方面,会计继续教育市场上良莠不齐,未能达到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实战能力的初衷。本文立足于高校,面向整个会计人才培养的市场,借鉴市场营销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应用SWOT分析方法,认为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应该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中心,抓住在校生培养和会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两条主线。希冀为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 accounting personnel training: On one h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ent students employment, accounting specialty employment market has become one of the biggest professional stock; On the other hand, the good and bad are intermingled in the accountant continue education market, which fail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work and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actual combat ability. Based o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d the whole accounting personnel training market and drew on the thinking way of marketing and sale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nalysis method of using SWOT in accounting personnel training, though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accomplish the teaching task as center, grasp the two mainlines that is undergraduate train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accounting continue education in personnel training to hope to provide a new thought for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train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 SWOT 高校 会计人才培养 继续教育
Key words: SWO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ccounting personnel training;continue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243-02
0引言
近年来,高校会计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成果多集中于以下几方面:会计教育的教学观念,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考试制度的改革。本文认为由于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只针对在校生的培养,系统相对封闭,造成这些研究多偏于高校本位、教师本位,是基于高校来解决高校人才培养问题。而人才的市场评价才是最有实践意义的评价,相关的会计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应围绕企业需求展开,将在校生的培养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本文以高校为中心,从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角度,提出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思路。
1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对象界定
本文中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面对整个会计人才培养市场,主要指面临企业招聘的会计类专业在校生、毕业生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在职会计人员两个市场。高校把由此形成的整个会计人才培养市场作为目标市场,首先能从根本上增强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市场意识;其次能解决校企合作的瓶颈问题――企业动力不足;再次高校教师的参与能够更新专业知识、增强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其教学水平。
2SWOT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角色定位
2.1 SWOT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企业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形成会计人才市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以企业的需求为核心展开,SWOT分析是将对组织内外部条件各要素进行概括和分析的基础上,找到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一种方法。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视角,首先要识别高校自身资源的优势与劣势,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找到机会、发现威胁,结合高校内部资源和外部企业需求的评价,进行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定位和会计人才市场细分,进而确定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引入SWOT分析可以帮助高校把资源和行动聚焦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寻求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合理匹配。
2.2 SWOT分析法的角色定位高校作为会计人才的主要“生产者”,首先需要了解高校自身具有的优势资源,如何能够扬长避短;其次需要了解市场,了解作为会计人才的“消费者”的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再次了解竞争者(本文中把市场上同样提供会计教育及培训的高校以外的培训机构作为竞争者),分析竞争者能够为有会计教育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什么样的特色服务,希望藉此发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的盲点和不足。
3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高校是企业会计人才的主要提供者最庞大的会计职业教育市场“产品”(会计专业在校学生)由高校生产,另外高校还拥有数目惊人的潜在需求者(对于相关会计继续教育有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信息资源优势。
3.1.2 高校具有最强大的教学资源和教师团队高校的层次性使得高校拥有各层次的专业教师队伍,另外高校还拥有会计以外不同领域和类别的专业教师,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多方面系统性要求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软硬件资源优势。
3.1.3 各大高校越来越意识到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在具体培养要求中都越来越关注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如近年来,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进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索,在教学中提出了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法、工作过程导向法等基于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3.1.4 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从“智能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发展已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中,能够考虑结合会计需求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3.2 劣势分析
3.2.1 在校生培养中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多问题会计教育作为传统学科课程设计,通常采取三段式(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中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即使在实践课程中也主要是会计模拟实习、电算化上机,案例教学。实习只是模拟案例,这些实践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岗位工作无法深入。另外各个行业的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处理具有一定差别,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初级会计岗位行业针对性都比较强,而长期以来本科教学上是以工业会计为基础进行的,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岗位特征,也是造成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差,难以马上胜任工作的现状。
3.2.2 教学社会参与程度不够高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一般是理论研究界的专家、知名企业财务主管、财政部门等政府官员。专家们所处的角色和面临的工作与院校刚毕业的学生实在没有可比性,他们的意见指导教学效果可想而之了。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普遍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在教学中还会受到原本的研究型教育形成的研究型知识架构的影响。来自企业的教师基于各方面原因难以真正有效承担实践环节教学任务。
3.2.3 培训机构市场上的培训机构林立,一类会计专业培训机构,有的为了针对某方面的资格证书、等级认证培训,有的是担任会计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一般都是短期教学,针对性强;另一类是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和礼仪等培训,主要针对面临毕业的学生,培训目标明确、内容新颖,理论和实践的衔接较好。
3.3 机会分析
3.3.1 市场对高校毕业生会计人才需求趋向系统性近年来我国会计实务部门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项目要求明显增多,对会计实务操作层面的能力需求有所下降,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高校一般具备多学科多专业的全方位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师团队,有能力按照不同市场需求,设置相应的能力模块,进行培养方案的设计,符合这一市场变化。
3.3.2 相关政策鼓励、支持高校开展和参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第五章第十七条规定“鼓励、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办学单位参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1]上述规定无疑是对高校以参与社会培训为切入点,提升在校学生培养水平的支持和鼓励。
3.3.3 会计人才培养市场巨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作了如下规定:“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持证会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2]会计是个终身教育的职业,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不光要着眼于在校生的专业常规教育,同时应逐渐将毕业生的继续教育培训和会计人员准入和资格认定等培训工作纳入考虑范围。
3.3.4 财政部对公布持证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安排财政部负责制定并公布持证人员继续教育大纲,体现了对于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最新要求,不同行业企业对于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具有不同的要求,形成了统一规范要求下的众多会计继续教育细分市场。对高校教师来说,参与其中对于自身更新知识,了解和把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会计处理的差异,提高业务水平是个难得可贵的机会。
3.4 威胁分析
3.4.1 高校在会计培训市场上长期以来份额不高,对于培训工作经验欠缺主要表现高校对市场需求变化不敏感,在实务操作能力的欠缺上和市场需求把握的欠缺上。
3.4.2 竞争者长期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熟悉市场和操作流程
竞争者对未被满足的培训需求者的需求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在招生中更能把握住需求者的需求心理,促销推广方式多样,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注重培训的短期效果。
3.4.3 高校缺乏相应机构和机制现阶段高校还难以直接与会计人才培养需求者有效对接,未能有效占有这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培训市场;现有教师评价体系难以针对满足该类型市场需求的专业教师,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4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思考
会计类专业在校生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在职会计人员分别形成两个细分市场。在校生市场人才培养中,高校缺乏的是与企业的合作和对相关行业岗位的了解,导致企业的招聘难和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会计继续教育市场上,高校具有广泛、综合和规范的教学资源,未能与继续教育共享,形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高校有必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两个市场结合起来,两者各有重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4.1 在校生的培养思路
4.1.1 引入“整体产品概念”思路本文认为把市场营销中“整体产品概念”引入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计划中,培养的学生也应该具有这三重特征:①核心产品: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②形式产品:具备一定人文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专业知识能得以更好发挥;具备组织行为和管理知识,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和信息知识,为会计从业提供深厚的技术背景和提升空间。③延伸产品:对于毕业生从学生身份到职业身份的转换,学校应“扶上马,送一程”,毕业后应与毕业生和企业做互动沟通,帮助做好身份转换的磨合工作和后续教育工作。
4.1.2 岗位人才培养思路在高校教师参与会计在职人员培训中,掌握企业不同岗位对会计专业学生要求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不同行业会计处理的差异性,在毕业生签订就业合同后,做有针对性的专业岗位辅导;在了解行业企业岗位要求和毕业生就业辅导中,进一步完善在校生人才培养方案,在项目教学和实训环节中更贴切的模拟实务场景,提高教学水平。
4.2 在职人员人才培养思路
4.2.1 从人才需求来看,不同层级的会计人员具有不同的人员能力框架要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根据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分为高级会计人员、中级会计人员和初级会计人员三个层次。不同层次会计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都必须要不断更新能力要素,随着职业层级的升高,大多数能力要素的等级都会随之而有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层级的升高,还可能淘汰某些仅适用于基层职位的能力要素,而增加某些新的要素,去除某些不需要的要素。高校在对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中,需注重不同层级人员的能力框架要求和培训的层次性。
4.2.2 不同层次高校各有优势,发挥高校教师团队的人力资源优势以高级会计人员为例,作为企业团队合作者、全局管理者,对于宽厚的职业知识、广泛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而高校的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教师队伍都能提供相应的知识供给。同时,这样的培训也能促进高校教师开阔视野、提高层次。
总之,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应该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中心,抓住在校生培养和会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两条主线,解决当前会计人才的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面临的不同问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会[2006]19号2006年11月.
[2]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26号2005年1月.
[关键词] 管理型 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迫切需要会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日常管理和战略管理中去。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由传统的“操作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向“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一、社会呼唤“管理型”会计人才
当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走向人才市场时,用人单位往往提出需有实践经验的要求,这里所谈的实验经验,即懂经营管理并能协助企业领导进行决策筹划,这听起来好象有点不可思议,学生没有参加社会工作,哪来工作经验?其实这是人才市场给高校发出的一个信号,就是社会目前需要的会计人才是“管理型”会计人才。而目前的现实又是什么样呢,虽然培养会计人才的院校很多,每年毕业生数量众多,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庞大需求而言,普遍存在的是结构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不能获取理想的、具有职业前景的职位,另一方面,众多用人单位却又找不到理想的专业人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才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已发生变化:如今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业务处理基本都由电子计算机来完成,“操作型”会计人员已经基本饱和,社会需求量呈下降趋势。但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一般性会计人才供大于求,“管理型”会计人才却供不应求,导致了会计人才的供需矛盾。
二、“管理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培养要求
“管理型”会计人才是掌握系统的会计理论和丰富的管理知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分析判断能力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财会专门人才,具有未来成为企业管理团队中会计专家的潜力。“管理型”会计人才除应具备每一个高级管理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外,还应该具备如下职业能力: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制度设计能力。战略执行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规避能力。随时捕捉危机信号,及时采取对策的能力;会计工作组织协调能力等。
三、“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措施
根据“管理型”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需要,构建大学本科专业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采用顶层设计和系统整合的思路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由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构成的人才培养基本框架,整体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基础理论,淡化传统的核算课程,开设“会计与管理结合”的学科交叉性课程,增设创新学分,强化竞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教育。现针对目前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谈几点改进措施。
1.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增设“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科交叉课程。大学生毕业分配时,许多用人单位强调的是“要有实践经历”。虽然,用人单位这种要求并不完全恰当,但他毕竟是一种客观的需求。我们应该改变原来“产品供应型”脱离市场需求的培养模式,调整我们的培养计划,整体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如加强学生对宏观经济形势判断能力的经济学知识;谙熟金融市场的金融学知识;拓展企业疆界的社交知识;提高素质、增强人才魅力的人文知识等。
因此,要在压缩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会计核算类专业课程课时的基础上,加大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课时,逐步增设案例研究、ERP沙盘模拟实验、税务筹划、管理咨询、财务分析、风险管理、资本运作、成本管理等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结合的选修课程或课程讲座,进行学科交叉性课程的知识整合。
2.创造一切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1)会计实训多样化。过去我们让学生做会计实验,仅仅是填填凭证、登登账。在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时,我们不能仅仅让学生会进行会计的基本操作,还要让学生既懂得会计流程,又能进行会计流程再造。因此,我们需要开设会计系列实验,逐步打破完全以课程设置实验的做法,构建“操作型”、“综合型”和“设计型”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特别是要加大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使学生所学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专业实习角色化。专业实习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是将“专业实习”移到校内实验室进行。即购置现场全套会计资料,让学生在室内完成指定的实习任务,或设立“虚拟公司”,让学生“进入”公司任职,采用“实岗”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任职”操作。二是建立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的“毕业实习”到企业单位“实战”。同时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促使学生经常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懂得社会的各项需求。
3.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普遍开展案例式教学。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预先进行精心设计与组织,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变成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实现非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实行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专家共同订制课程体系,企业高层参与教学过程。聘请大中型企业或跨国公司的财务总监、企业家现身说法。就企业会计、财务与管理热点问题和成功经验进行讲座,激发学生关心企业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极大地丰富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大批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董事长等成功人士与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高校的“兼职教授”,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特色会计人才 质量优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 培养策略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要素资源的全球化竞争,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日趋复杂,企业唯有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加强内部管理,理顺企业的物流、现金流和信息流,才可立于不败之地。由于会计可以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物流和现金流,会计信息成为企业信息流的核心部分,对企业管理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功能。故此当下会计工作对企业的作用日益增强,会计的职业角色也从传统的核算,拓展到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进行投融资决策和企业并购等管理领域。随之而来的是,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信息加工及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为宽泛的要求。在新时期大学会计教育尤其是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必须能让所培养的会计人才适应社会需要,于是提升高等会计教育质量,突出办学特色,便成为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特色会计人才的内涵
特,有突出、独具的意味;色,有品类、表征的涵义。因此,所谓“特色”,就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特殊性或展现的独特风格,具体而言,是指事物拥有某种突出的表征,即“人有我优”;或指事物独具某种品类,即“人无我有”。
人才特色是由若干基本要素确定的集合概念,是一所学校价值取向的集中反映。人才特色的构成可分解为两层,底色和本色。“底色”是指所培养人才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相关知识的积累程度,是人才参与竞争的显性核心要素,也是人才释放生产力的源泉;“本色”是指所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人才的隐性核心竞争要素,是人才的生命力之所在。
特色会计人才,是指一所高等学校培养的既有显性竞争力,又有隐性竞争力的会计专业学生。一方面,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较高,知识有广度,知识结构合理,具有显著特色且优于其他院校的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在专业实践能力、职业判断力、职业修养和道德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精神面貌优于或区别于其他院校的学生。这种会计人才往往能很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被社会重用,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二、特色会计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实施质量优先战略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大背景,每一所高校的发展都在这背景下进行,随之而来的是高校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全方位的竞争。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可以说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更是学生就业、职业发展的基石,所以高校教育发展的战略目光,首先要放在人才培养质量上。
就会计人才培养而言,我国设置会计专业的高校多,培养规模大。截至2012年,全国有608所普通高校开设有会计学本科专业,在校生规模达575 261人。可预见,不久的将来会计人才市场将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将发挥主导作用,这是今后会计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面对这样形势,高校要想在人才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和求得发展,必须保证所培养的会计人才质量优良,只有高质量的会计人才才受社会的欢迎,才有竞争能力。如果没有培养质量做保证,毕业生将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无法就业,最终被社会淘汰。所以,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竞争的基本标准和特色的源泉,是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通行证”,也是促进其职业发展的关键武器。
(二)实施差异化战略
目前,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趋于同化,可谓“千校一面,万人同语”。无论是办学目标还是教育理念,学校与学校之间基本雷同,缺少差异。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基本一致,而个性特色日益模糊。显然,标准化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所以高校教育发展的战略目光,也要投放到人才培养的差异化上,走向特色之路。
会计人才培养的差异化,其核心在于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具有某种独特性,且这种独特性对用人单位而言具有价值。一方面,可以通过研究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他们认为重要、有价值的是什么,然后使培养的人才具有用人单位想要的属性,并与其他院校提供的属性有明显的差别。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培养的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细分的会计人才市场,以服务于特定地方经济或特殊行业为目标,来培养会计人才。
三、特色会计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确立合理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恰当定位,这是特色会计人才培养的基点。要培养和造就具有竞争比较优势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目标定位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应定位于会计人才能满足、适应社会需要。大学是通过培养人才,将知识应用、转化为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是一个基本要求。在充分考虑国家与地方、社会与经济、企业与学生等各利益相关方需要的基础上,确定适合的会计办学目标。当然,社会需求是多元化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于社会某些方面的需要,并与其他院校区别开来,施行差异定位,突出特色。其次,特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办学定位。就本科院校而言,有学术型和应用型高校,有综合性、多科性与单科性大学,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目标和定位。所以特色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还要根据其所在学校的办学类型与办学定位来确定,体现学校的价值取向,进而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特色化、个性化发展。
(二)选择多样化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部分高校要转向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培养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必须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想方设法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为一体,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富有特色的会计人才。所以,不必局限于某种或某些培养模式,而应该探索建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能力为主线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首先,应继承和改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历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等传统培养模式;其次,可以推广课内、课外教育相结合,知识积累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学校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等培养模式;第三,还可探索分类、分流教育,国内院校、中外院校合作培养等新型模式。
(三)设计科学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特色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的、富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这是会计特色人才培养的主要落脚点。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富有特色的内容决定着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将来的社会竞争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课程体系要体现专业特色,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外,其余的课程要围绕特色进行规划设计,并且注意各课程的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中,要考虑宽口径,构建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一体的“金字塔”知识结构。所谓“金字塔”知识结构,就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人文学、法学和信息科学课程为塔基,以会计专业基础课程为塔身,以会计方向特色课程为塔尖。通过塔基和塔身筑培养质量,以塔尖凸特色,将培养质量和差异化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提升和强化,会计人才必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四)改进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
古人云“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所以教学方法是影响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会计教学把会计看成是一门纯粹的技术,认为教会学生做账就可以了,所以教学方法往往是先讲准则,然后再实践操作一遍。但是,会计的技术性仅是其外表,实则会计具有浓厚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属性,会计工作会产生强烈的微观经济效应和严肃的社会后果。所以,会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从管理学、经济学的角度审视会计,理解会计,培养其面对复杂社会经济环境的职业判断力,强调对终身学习所需的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可以在传统会计教学方法上增加一些有效的新型方法,开展情景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项目驱动教学等等,教学导向由传授学生知识和方法转向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五)构建两栖型会计教师队伍
教师个人的学识修养、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教学团队的师资构成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会计人才培养的效果。培养特色应用型会计人才要求教师既要懂理论,懂教育,同时又要有实践经验。而这正是许多高校面临的一个难题,专任教师精通会计理论,具有教学经验但会计实践欠缺;社会兼职教师会计实践经验充足而理论体系较薄弱,教学能力偏低。专任教师需要充分积累实务经验,企业兼职教师则要积累教育经验、夯实专业理论体系,所以构建教师校企两栖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所谓“校企两栖”,是指教师处于经常性的“学校―企业”的两栖工作状态。即专任教师以学校为本位,同时到企业兼任独立董事或财务顾问等职务,直接参与企业财务运作,积累实务经验;社会会计工作者以企业为本位,同时受聘到学校承担实操课程,开设专题讲座和指导毕业论文,积累教学经验。教师发挥自己的“双栖”特长,就能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生动的操作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学与做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六)建立发展性会计教育考评体系
教育考评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及能力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活动。当前许多学校对会计学生的评价是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评价过程,以考分论高低,严重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于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功能。为适应社会要求,必须改革对会计学生的考评方式,构建形成“知识、技能、能力、品德”四位一体的考评体系。要聚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采取考核与考试、单项与综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式考核。按照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组织实施笔试、口试和毕业设计,并结合主题研讨、案例辨析、情景模拟等,汇总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改变评价的单纯甄别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促进功能,培养出高素质、能力强、有特色的会计人才。Z
参考文献:
1.杨政等.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25-35.
2.胡伟等.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3):148-152.
关键词:卓越本科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 国际化 专业化 个性化
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P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重大改革项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从而对卓越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广泛。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足,远不能满足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因此需以国际化、专业化和个性化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协调为一体,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
一、卓越本科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
国际化、专业化、个性化导向下的卓越本科会计人才具备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独立的思维能力和独特的创新意识。
体现在个人素质方面,就要求综合素质高,具备国际视野、高尚的人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别具一格的特征和独特的优势。
体现在专业知识方面,就要求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宽广学科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国内国际会计前沿,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和实务处理;具备会计理论知识,能够用理论解释实务、分析实务,对新出现的会计业务如何处理有一定的职业分析与判断;了解企事业单位所采用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如ERP、财务共享、内部控制体系等,对企事业单位的运营、人力资源、市场等流程和管理有一定的认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税务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体现在执业技能方面,就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发展潜力;具有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具有优秀的数学应用能力、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熟悉常用的财务会计及管理软件,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具有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现行人才培养与卓越会计人才要求的差异
现行人才培养与卓越会计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首先注重知识讲授,轻知识创造。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授,主要精力用于记笔记应付考试,没有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教学内容过时,与企业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会计专业相关的教材更新慢,不能及时反映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及相关准则。而且所用的教材大部分以理论为主,与实际的经济情况联系较少,学生也缺乏对企业实际的了解,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再次,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目前会计课程教学多数还是以讲授为主,习惯于灌输教育,很少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好。
最后,不重视实验实践。目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一方面不太重视实验实践环节,实验相关课程较少,实验内容与社会脱节;另一方面实习实践环节一般是安排在学期末,实习时间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实习实践的方式比较单一,也没有综合实习。
三、国际化、专业化、个性化导向下卓越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对外交流,国际化培养。随着企业国外收购兼并、国际合作项目的日益增多,越来越需要会计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需要从对外交流和双语课程交流入手。
开展广泛的对外交流,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即一方面聘请国外的专家学者到校为本科生授课,开拓国际视野,提高英语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合作办学平台,促进学生对外交流。此外,需加大双语课程比例,增加专业英语交流机会。如可开设会计学(英文版)及财务管理(英文版)等课程,具备专业英语知识,了解国际准则动态。
(二)校企合作,专业化培养。通过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加深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如通过与大型企业、事务所的合作,采取聘请专业人士授课、订单式培养和实习实践等多种形式,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会计实务前沿,另外一方面实现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通过校企合作,也可以让教师接触到会计前沿实务问题,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更新,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的无缝对接,从而让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完善,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更前沿和专业。
(三)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为进一步将学生培养成卓越会计人才,发挥各自的特长,人尽其能,就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培养。首先,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体系。然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接着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兴趣,选修相应的课程。
四、国际化、专业化、个性化导向下卓越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的重构。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胜任能力为本位、核心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校内校外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注重对经济、管理、法律基础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培养。专业选修课程进行个性化分类培养,如开设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理论专题、审计理论专题、会计职业道德、内部控制、会计实务前沿、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多种类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实践课程则采用课程实验、综合实验、社会调查、社会实习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课内实验包括会计学原理手工实验、模拟实验;中级会计、财务分析、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模拟实验;证券投资模拟炒股大赛;会计软件演练;会计综合实训。社会调查和社会实习实践包括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合作单位实习等。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核心课程方面,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内容随会计准则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增加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补充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等内容;在成本会计课程中详细讲解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教学内容;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补充期权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审计学课程中,增加审计前沿案例,如IT审计、互联网企业审计等案例。
在选修课程方面,紧跟会计理论、实务前沿,将实务领域的政府会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营改增”涉及到会计实务变化等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将理论研究前沿如IASB与FASB联合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相关课程。
(三)教学方法的丰富。在知识学习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广泛开展互动式、参与式、启发式、研讨式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如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高校的教学中,教师以提问为主导,企业高管与学生同堂上课互动参与进行;教师进行横向科研研究,形成教学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式学习;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完成课程设计案例,并在课堂讨论。采用案例教学,也可以将理论知识、热点经济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并且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课下对案例相关背景资料的搜集、整理、理解以及课堂上对案例的讨论和总结,更深层次地理解教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完成投资分析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内部控制意见,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避免知识的死记硬背,锻炼创新思维。
在知识运用方面,一是可将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内部控制设计、会计制度设计等日常会计问题,设置成会计大赛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从而一方面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参与,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二是组织模拟公司运作。利用中国创业实习网或者学校组织模拟公司大赛,建立模拟公司,模拟公司运作。模拟公司需拟定公司章程和企业发展规划书、在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取得验证报告、在模拟工商局注册、到模拟财务公司进行财务咨询、到模拟银行获得贷款、在模拟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在模拟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或投资,并根据自我设计的经济业务进行手工模拟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
(四)多领域、多层次、多学科的教师队伍。卓越本科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多领域、多层次、多学科的教师队伍。在专职教师方面,注意吸收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和理论指导。在兼职教师方面,采用聘任制方式,面向社会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会计学专家、学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高级专业人才,组建一支跨越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多个行业、多个学历或职称层次以及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让这些兼职教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以及共同讲授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 培养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
毋庸置疑,经济越发展,管理越需加强,会计越重要。会计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国际化程度日趋加深,会计国际化趋势凸显。因此,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型,会计教育任重而道远。
会计发展趋势
会计发展史告诉我们,会计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既是社会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等现代化技术的普遍应用,新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会计业的发展进程。
会计语言国际化趋势日趋加深。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现如今,中国经济也已融入世界贸易经济体系之中。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经济交流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我国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会计语言问题,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更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并不断融入国际资本市场,实现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会计业务更加复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空前繁荣:各地高新产业开发园区争奇斗艳,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户;企业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现代化的网络管理、仓储管理、物流技术等在企业生产与管理中不断创新;资本市场空前发展;新兴融资手段不断涌现……企业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才能适应市场的主被动地位转换。这使得会计业务和会计业务处理规则在适应经济发展时处于变动和更新之中,,从而带来了会计工作的复杂多变。
现代化会计手段应用普遍。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已普遍应用。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企业众多的业务活动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完成。交易、结算、报税等均实现了现代化、信息化,一改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实时披露已成为必然。
财务、会计职能进一步分离。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的内容、职能,会计的核算范围、内容都发生了改变。由于资本市场的投资结构、融资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复杂化、多样化,监督、控制、预测、参与决策这些后来属于会计的“附属职能”、“第二职能”也逐渐得到重视,发展成为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相互独立,体现出了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管理职能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会计手段的现代化,财务与会计职能的进一步分离,凸显会计工作任务已发生了变化。按照统一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生成和提供以财务报告为主要形式的会计信息,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管理中心用于决策和决策方案设计的资料。会计人员就不再是只进行繁琐的账务处理,而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中来,投入到为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等创造性工作中来。会计将成为企业名副其实的管理者。这样,就需要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数据及相关数据基础之上进行成本计算、收益计算及其比较,将原有会计职能进一步扩展,将会计的管理内容更新、发展、深化,为相关利益相关者服务,促进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会计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发展空间最大化,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增强公司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这一切均不在口袋里,而在脑袋里,即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转换公司管理模式,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同样不仅仅局限于会计知识本身,而是同时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职业判断、驾驭信息技术能力、创新意识、职业技术能力和岗位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企业资源是有限的,做好资源的合理调配对于企业整体能力的发挥十分重要,而人力资源的调配对于企业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在体力、财力、脑力这三种力量中,脑力始终是统驭体力和财力的最高力量。企业用人管理具有一定阶段性,在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所需的人才是不一样的;而且,正像火箭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燃料并抛弃前一阶段的废弃物一样,不同岗位选用的人才也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应该在不同阶段使用适合该阶段的人才,在不同岗位使用不同类的人才。会计人才应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技能,完善知识体系与结构,适应企业发展变化,使自己成为应用型复合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多元化。教育部2006年工作要点指出:“加大素质教育力度,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企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有高超的职业技能,具备娴熟的网络技术和灵敏的信息流反应能力、驾驭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意识增强。“摸着石头过河”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的总结,是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创新之举。循规蹈矩,必将导致停滞不前。因此,必须寻求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创新型会计人才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勇气,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不断探究的能力,在会计核算中具有大胆探索、破解难题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岗位型人才。从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目标和过程看,现代人力资源需要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求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包括工程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企业生产和科研两者需要互相促进,而要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离不开企业高级技能型人才。高级技能型人才是转化科研生产力的动力,会计是对企业生产的过去进行核算并为未来发展提供决策信息的人才,其岗位操作同样需要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培养会计领域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会计高素质劳动者的较强适应能力,可以顺利实现技能操作岗位向生产管理岗位的转换。
基于岗位工作的会计人才培养
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为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我国目前各个层次的会计教学均遵循一个教学模式,均强调了理论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很难推进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很难跳出考试的怪圈。无论是《会计原理》,还是《财务会计》课程,均不能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学生学完后茫然不知所措,无法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岗位分析着手,通过研究各岗位的工作任务,探究各岗位的学习领域,构建并创设学习情境,进一
步转换课堂主体,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模式,形成专业系统体系。按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教学,转换课堂教师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留有自己去体验和品味的时间、空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增强创新意识、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突破教材限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英国伦敦工商考试局是一个提供国际认可的职业教育资格证书的机构,其会计教材完全打破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性的思路,而是按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借鉴其经验,教师应突破现有教材的限制,自主创设情境,因材施教。“行动学习法”(Action Leaming)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育学习方法。通过行动组织教学,将各个知识点、各种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自己通过实例体会和消化各个知识点。这种方法适合职业教育,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行动中吐故纳新,充实提高。
近几年,教育部也对专业建设、办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增加了力度,陆续了《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6)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017)。对高校的专业引进退出机制,对专业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专业,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发展优势学科。在新的形势下,独立学院的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特别是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大环境的需求。
1人才培养模式所包含的要素
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涉及三方面,分别是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人;怎样培养人。那么总结下来,有三个要素是重点。一是培养目标和特色,是全部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和核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结果的依据。二是课程设置,课程是围绕培养目标和特色的展开,是教育内容,为实现教育目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总体。三是培养方式,培养方式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掌握教育内容而采用的程序、方式和手段的总和。培养方式既包括教育活动的方法,也包括教育活动的程序。
2国外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本文主要选择了美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其中数据收集的方式主要通过文献的整理,对留学生的采访来获取,一共研究了16所来自美国和澳洲的公立和私立学校。
21美国会计的培养目标
1989 年,美国会计学会组建了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了:“会计专业教育应该为学生成为职业会计师做好准备,而不是在进入职业界的时候成为职业会计师。” 会计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打好终生学习的基础。二是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既注重基本知识的教育,更注重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美国高校的会计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培养学生未来在会计职业上需要的能力,并不是单单培养专业技术能力。
211课程设置
学校的会计课程都基本为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会计类专业课程三大类。大部分学校对通识教育的学分都有规定,不能在教学中占的比重过小,以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学院为例,通识教育的学分不得低于全部课程一半的学分,而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不得多于全部课程一半的学分。会计的专业必修课程一半设置在6门左右,学分在30分左右,这些课程分别是财务会计Ⅰ,财务会计Ⅱ,成本会计学,财务会计 Ⅲ,审计学原理以及联邦税制。另外,学校为了鼓励学生从事科研和实践,也会安排科研项目和实习计划的学分,一般在12学分左右。
212教学方式
在专业核心课程上也引入案例研究,项目研究,专题讲座和文献总结等形式,例如,芝加哥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的会计专业很早采用了“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师扮演引路人和点拨者,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在上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准备资料做展示,做媒体资料和在课堂上进行演讲说明,还要和同学们进行讨论。考试不再是成绩判定的最后结果,平时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反而占的分数达60%~80%。特别是在审计、成本会计、财务与管理会计等课程上,都用了企业案例和项目研究等教学手法。另外,教材选用上也更灵活,老师并不是按照书上的章节顺序进行讲解,而是自己准备讲课的内容,或者把财经类的媒体,如《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等也成为教学材料的部分。
22澳大利亚会计的培养目标
澳大利亚会计师公会和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职业要求是“让学生渴望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发展与创造;愿意开始并参与变革:重视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活中的事实、正确、诚实与道德的标准;承担责任、义务并主张权利;欣赏自己及其他的文化与风俗。具备继续学习、增长知识、严谨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拥有完整的、广阔的学历和知识;清晰地交流与流畅地写作;拥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拥有解决问题与做出决策的能力;自信并能够清楚地陈述自己的意见;逻辑地推论和从观点中辨别事实。”这也是澳洲很多大学的制定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遵从的方向。
关于课程设置方面,澳大利亚大学??计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每个大学都不太一样,以莫纳什大学会计专业为例,一般设置基础商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培养、专业选修课四个模块;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为例,其会计专业本科只有两门必修课,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他课程,例如财务报表分析、高阶管理会计学、审计学、公司治理、公司法等都是属于专业选修课,主要学生能达到学分要求,课程选择上的限制是很少的。会计本科的教学方式以课程学习为主,其教学活动内容一般由四个部分共同组成,包括授课、小组讨论与辅导、课堂练习与辅导、计算机实验室练习。这四个方面相互补充、互为作用。
本科阶段的学位教育采用学分制,莫纳什大学的会计专业需要完成144学分左右即可拿到学士学位,其中选修课程在48个学分,专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程占96个学分,本科全日制学习时间为3年,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每门课程每周上课三个学时,修完一门课程并及格可获得25个学分,即在本科两年半的时间内学习18门课程即可获得会计学本科学位或双学位。
3中国独立学院会计人才的培养情况
本次研究选取了四川省的三所独立院校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和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这三所独立院校是搜狐网在2016年评选出的中国独立院校综合排名前20强,具有代表性。
31培养目标
总体上,三个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以下内容,第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人文修养。第二,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方面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第三,都点明了毕业生未来可从事的岗位和所具备的技能,例如,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从事会计、审计、税务等工作,也可以在大型跨国企业、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就业或考研、出国深造。三所学校都意识到了,培养会计人才最终培养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加大了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安排,同时也增加了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也凸显了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走国际化的路线。第二,增加了学生计算机技能、外语技能、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职业判断力的培养。
32课程设置
三个学校的会计学专业开设情况如下,每个学校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自身的资源都设置了不同的会计学方向,见下表。
会计学(公司会计方向、金融会计方向、税务会计方向、内外部审计方向)、会计学(CPA方向)、会计学(ACCA方向)
在课程体系上,三个学校都兼顾了以下的教学体系见下图。
三所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总结图
其中以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为例,会计专业毕业的学分大约是166学分左右,其中课程体系包含了五个主要部分,分别是通识教育课程占35%,58个学分;系级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占15%学分;专业核心课26个学分,占16%;实践教学环节占24个学分,约14%;专业和其他选修课占20%的学分比例。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会计专业的总体学分约172学分,课程体系包含了四个主要部分,其中通识教育约70个学分,大约40%,比例在三个学校中比较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大约占60个学分,约35%;实践实习环节占42个学分,占25%。
不难看出,四川省的独立院校在课程配置上,越来越向国外高校靠拢,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识教育课程都达到了35%以上的设置,另外,在实践环节上也增加了学分比重,三个学校平均达到了20%左右的水平,并且学校和校外的企业建立了多家产学研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打下基础。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为例,在实践学分里加入了“创业创新”的模块,把创业创新的培训和课程也纳入了学分的一部分。同时院校们都加强了“以?促教、以赛促学”的模式,积极地带领学生参与到一些省级和国家级的比赛,同时把相关的参赛软件和会计实战流程,引入到课堂中来,比如引入了网中网财务软件,用友ERP沙盘以及金蝶软件等,为学生搭建了针对会计专业课程(如,成本会计,会计基础,审计,纳税申报,企业经营模拟实战,ERP沙盘等)实训课平台,这些财务软件平台都实现了企业运营,整体决策,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账目等综合管理能力的考察。同时,学校开设了“云教学”手段,实现了网络上老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老师在网络平台上授课答疑,学生在网络上参与讨论,完成教学作业。各个学校近几年都加大了商科或者是会计实验室的投入,其中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商科实验教学中心和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会计实验教学中心拟被列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3教学方式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在课堂教学上推行“雅典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模式,已经向国内外的知名高校学习,摒弃了“填鸭式”教学,上课老师们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展示,研究报告和专题研究等多样化的形式鼓励学生们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三所学校都有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可达50%~60%),降低期末考试的分值比例的趋势,更加关注同学们的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避免了一考定成绩。另外,美国和澳洲流行的导师制,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学分制的学习形式,也在这三所高校中实行。教师们都设置有课后答疑和辅导的Office Hours,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还设置了两个半天的教师坐班时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另外,英语教学和计算机教育的重视,也展现了学校紧跟时代的变化,让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师资方面,学校积极引进海归教师,双师型导师,聘任与拓展兼职教师,如聘请国外相关合作院校教师担任兼职教师; 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大型企业集团老总、相关行业组织精英担任兼职教师。
在国际化方面,学校都积极寻求对外合作,和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学校合作开展了游学,留学等多项合作。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也是西南地区高校中,首先推行“双语教学”课程的首家学校,早在2002年开始,就引进了国外的教材和外教,开始试点在学校的商科专业开始国际化教学,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授课,锻炼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现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也开设了部分会计专业课程为“双语教学”,三个学校平均聘用约20名左右的外教师资队伍和60人左右的海归队伍,主要从事双语教学和国际课程的教学工作。专业下面开设方向等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可以看到有两所学校已经引进了国籍证书接轨的相关课程,实现了“课证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比如ACCA、AICPA方向班等,同时学校还开设有国内CPA证书专业,以及开设国内会计资格证书等相关会计类培训课程。 对于中文专业课程,各个院校也积极地开发了自编教材,适合独立院校的学生使用。
对于考核方式,独立院校也逐渐引入了多种考核形式,开卷,闭卷,提交论文,免考资格获取,上机操作,课堂测验等形式,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了在期末积压性考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4结论
比较了国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到近几年,四川的这三所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了改进并且加强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已经在方方面面缩短了和外国优质高校的差距,甚至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更加贴合中国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教学理念也逐渐和国际接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第一, 国际化模式授课,学生会有一个“磨合”期。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和大学的“翻转课堂”授课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课知识,在实施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展示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和接受期,从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老师们还需要多多支持和鼓励学生勇于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管理。
第二, 国际证书方向的课程需要用双语教学,同时本部分独立院校也陆续开设了双语教学的课程,但是学习效果受学生的英文水平以及自主学习的情况影响。关于双语课程怎么学好,老师和学生要多沟通,对于消极对待英语教学的同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加引导。
第三, 课堂管理和学生考核的管理要加强。采用了案例分析、小组作业、作业展示、课题研究等形式上课,教学过程难免会出现松散的情况,老师们要加强课堂的监管以及学生课业表现的考核,只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要求,才能够真正体现“翻转课堂”的价值,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学到东西。其实这种互动式教学形式,老师不是更?p松,反而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准备上课内容,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成绩进行考核,加强课后辅导和教学引导等。
关键词:实践教学;会计教学;应用人才
实践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传统书本教育的基础上,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具象的学习途径,为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提升理论概念、创造了极为有效的途径。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普遍性不断提高, 实践教学在各教育机构的具体实施中显现出很多问题。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会计专业实验环境现状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发展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财经类院校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会计模拟实验实训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会计理论教学的缺陷。但是大部分的会计专业实训室缺少与社会会计实际操作相近的实验环境,缺少统一标准和系统性,普遍存在手工记账和电算化记账相分离、自己筹划操作流程、自己筹划实验指导手册、各流程整合度低等问题。
各院校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科学规划实验室建设工程,联合企业和各兄弟院校的资源统一实验教材,为学生提供更为实用有效的会计模拟实训场地。例如,在流程方面,可以设置出纳、制单、审核、记账等不同的职能岗位,各职能岗位形成一个小组,多循环教学实行会计轮岗,让学生对不同岗位都有所了解。在配套材料方面,可以按照不同的岗位配备仿真支票、验钞机、仿真钞票等,纸质和电算化记账材料,以及各岗位职能说明、业务详述、科目明细和实训流程图。通过营造更为真实的会计操作环境,学生不仅能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业务能力,还能培养集体意识,树立合作意识,深刻认识会计的操作主要流程。
2.会计专业实验教师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会计电算化日益普遍,会计实务中也出现了无纸化、数据库等新的操作形式,这些对一直深处于校园以及老一辈会计教师带来了挑战。由于会计实践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时间、系统地认识,年轻一辈的教师实际去企业实践的时间不足矣使其完全掌握多变的会计实践技能,即使专业教师之前在企业任职过,但会计种类之多、会计操作变化之大、熟练程度等都有待考验这一类教师。
各院校应该在夯实自身理论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丰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经验,加强校企合作与专业研究和调研,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专业度、适时度。例如,定期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财务部门任职保持会计操作能力,安排会计专业教师与实务经验丰富的人员交流了解会计实务变化,会计实践教学组成员定期总结讨论教学经验等,从而为会计实践教学呈现更为贴合实际的直观教学。
3.会计专业实验教材现状
社会会计包含企事业单位会计、银行会计等不同种类的会计行业,其操作流程、理念各有不同,然而各财经类院校目前大多采用传统工业类型企业的会计操作模式,其业务内容相对理论化、机械化。相对于现在企业多元化、业务复杂化的变化趋势,难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不同需求。
各院校应该研究开发不同的会计实验教材以供学生选择,可以采用选修课的模式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求选择课程,也可以采用综合教材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接触不同类型的会计实务。另外,大部分院校采用用友、金蝶这两大类软件进行电算化教学,也可以就目前普遍使用的SAP等热门软件进行入门教学等,从而为学生创造更为宽广的就业途径。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加强会计实训教师的培养
一方面安排负责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积极接触社会,了解现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保持与企业的适当沟通,搞高自身的实务能力,更新观念。另一方面院校要考虑提供教师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可以国内进修,向国内知名大学的重点会计学专业学习所教授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所教授课程的内容和教材使用情况等;也可以国外访问,进行学术交流,使教师及时掌握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成果,便于开展合作研究。通过以上的后续培训来增强教师知识的更新,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处理好理论讲授与实务操作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去引导与培养学生。
2.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实践教学环节应包含单个项目的实训、单个模块的实训和整体综合性实训三个层次的教学。对于会计实践难点安排单项实,对于技能应用教学采用单个模块实训,对于课程考核采用整体综合性实训。这三个方面的实训应逐步递进,突出重点,相互联系补充。解决学生的理论知识盲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实用的技能。在完成整个会计专业课程后,还应结合会计实务监督、预算、决策的职能,组织学生全面、融通地进行会计综合性实训。
其次,增加实践课程中的课时量,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随着会计的变革与发展,相关会计学科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复杂了,这就要求各财经类院校不仅要增添相应的理论课程,还应增添一定量的实践教学课程,并针对这一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更为科学的考核,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要求与学习目标。例如,在手工记账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将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转化为每个细化环节的单项评价和整个课程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对学生实际操作中的分录编制、票据开具、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环节予以分项评价,从而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践环节,保证学生对整个流程的真正理解。再比如,将传统的单一只以期末考试论成败转变为多种考核形式,重点加大平时实训课堂学生表现分数的比例,以课堂表现成绩、出勤成绩、期中期末成绩全部作为衡量学生总成绩的依据。另外,还可以考虑将会计实践教学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配以一定的学分,来强化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创造优良的会计实践技能培养途径。
最后,强化会计实践教学创新改革,增加课程建设研究力度。构建会计实践课程的成果很难以量化指标体现出来,这造成教师对这方面的研究热度不高,但是创新是必需的。各院校应该改变传统的 “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方式,走出课堂,贴合社会实际需求,运用多案例进行教学、参与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实践教学开展得更生动、活泼、有效。案例教学是指将一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若干案例来进行讲授,让学生在实务中理解并掌握该门课的内容。参与教学主要针对特定课程,可采用灵活的讲授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让学生走上讲台讲授一门课程的一个知识点,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借助教学团队优势,打造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将精品课程资料上传至院校网络平台,供学生进行学习与交流。通过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好地结合实践学习,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
3.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及管理
会计师服务于企业等单位财务管理需求的岗位,是各单位的重要核心部门,其业务处理过程中涉及较多敏感数据文件,业务处理需要对单位本身有一定了解的人员进行细致谨慎处理,另外各单位所以需要的会计人员人数有限,因此给科学地安排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在选择合作企业方面,各院校应发动各方面的力量,既可以通过学校层面与相关企业建立固定合作关系,也可以组织企业来校招聘实习人员,更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
在实践学习反馈方面,各院校可以制定相关的教学大纲和学习计划,向学生发放细致的学习日志、计划书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实践学习的重点,以便学校掌握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的实时情况。
在教学环节控制方面,各院校应安排相关的指导教师、联系人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控制和约束,保证实习的安全性和沟通的畅通。在管理学生的实习过程,并进行考核,约束实习学生自我管理,保证校外实习效果。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够弥补学生理论学习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高素质专职教师所带领的会计实践教学能够培养一系列高技能人才,而高级技能人才的增加满足了处于高速发展的现在社会的高层次需求,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会计院校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翟佳宁.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4(10).
[2]杨启浩.浅谈高职会计实训教学的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1).
[3]施爱云.关于中职会计实训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J].职业,2010(32).
[4]王晶.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方法的应用体会[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2).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培养困境;解决措施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跟管理学有关,又称为“企业内部报告会计”。管理会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适当的方法,会计人员利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和企业内部的其他资料进行合并整理、分类归纳、总结报告,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日常的各项活动、资金进出有相应的了解,对一些重要事项进行规划,对突发事件进行控制。管理会计还要帮助上层高管对项目做出相应的决定或者对策,是企业内部的一个会计分支。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是根据企业上层高管的需求对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采用一系列专业办法,对企业内部的当下经济效益、未来的一些项目活动提供有效、合理的规划、分析、控制与措施,对企业的上层高管提供企业经营方面的规划、管理、决策以及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对项目的初期跟进的会计。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企业的未来发展。财务会计则是按照传统会计的准则和相关制度,对企业过去发生的一些经济支出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等,向企业高层提供企业的财务情况、经济效益、资金变动等信息。财务会计更加注重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为企业上层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财务数据。管理会计同财务会计最本质的区别是,管理会计是针对企业内部而设置的部门,其目的是为企业内部提供相应的服务,财务会计则是针对企业外部,对企业过往的经济效益服务。
三、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困境
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管理会计理论体制的不完善,造成人们对管理会计认知不足,对于会计的思想和认知还停留于财务会计。我国对于会计人才培养一般都是在高校培养和以社会辅导班授课的方式进行会计方面的人才培养,对会计专业认知不足,人才培养途径单一,我国会计人才培养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笔者结合我国会计现状,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困境进行总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管理理论基本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来的,对于管理理论都只是效仿,照搬西方国家已经成形的管理理论,运用到我国的企业当中,虽然在使用初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总结,导致至今我国都没有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管理理论体系。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比较晚,自然起步比较晚。由于缺乏专业领域的人才,理论研究队伍相对比较薄弱。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会计著作,导致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狭窄,相应信息停滞不前,专业技术较差,操作性差。总之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致使管理会计无法适应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自然导致人才培养的停滞不前。
(二)管理会计缺乏专业队伍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我国现阶段的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操作水平普遍偏低。造成这种现象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认知不足,不能够合理应用管理会计人才,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就是在管理会计队伍中,存在一些专业知识水平低、职业道德差的人员,例如,台儿庄区农业银行储蓄所原会计陈某某挪用公款案,陈某某在担任储蓄所会计期间,通过吸收客户存款,采取“大头小尾”的方式入账,截留客户资金90余万元。正是因为这些、贪赃枉法的会计存在,才导致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望而却步。
(三)管理会计制度不完善
管理会计系统的一大优点是能够提供企业的全面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定。然而,管理会计制度在企业中不具有完善的制度,工作呈现出大量资金重复核算的现象,将管理会计当做财务会计使用。管理会计只针对企业财务进行核算、信息收集、提品成本、产品销售额、产品利润额,没有同企业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配合,导致管理会计无法发挥有效的管理功效,无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的解决措施
(一)借鉴国外的管理会计培养方式
英、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注重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于管理会计具备一套完善的模式和证书体系。英国在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算是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管理会计专业人只要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考试通过后才能取得证书,并且英国管理会计的考试试题都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进行试题更新,让专业知识同实际作用结合在一起。因此,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可以借鉴英国的培养方式。
(二)提高管理会计师资力量水平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想要得到有效的解决,首先必须提高的是管理会计师资力量水平,实现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相互结合的教育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思想。目前,很多的会计专业学生注重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同会计相关各种证书考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报考注册会计师,这是同管理会计最相关的一个证书考试。管理会计教师应该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学校也要定期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知识讲座,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三)丰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据统计,我国目前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学校有500多所,大力推进了会计人才的培养。但是,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知识核心都是以财务会计为主,不利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该丰富高校会计专业教材,利用会计的分类,将管理会计分为初级管理会计、中级管理会计、高级管理会计,并且按照不同等级发放不同的管理会计教材,进行不同的讲解。
(四)将管理会计纳入资格考试
我国比较权威的会计考试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注册会计师则服务于账目审核,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真实的财务信息。在会计资格考试中加入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有利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五)企业重视管理会计人才
由于管理会计体系的不足,很多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做不到因才适用,浪费了管理会计人才。学校的职责是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企业的职责就是深造管理会计人才。企业应该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促进管理会计人员同其他部门的交流,让会计人员到企业生产一线,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内部信息和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对于人才企业应该做到一才多用。
(六)政府加强完善管理会计政策
要做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供相关政策理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理论体系。政府还应该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学校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例如,给学生发放专业补助金,促进学校企业之间的人才输送,保证管理会计专业学生就业。
五、结语
在现代会计管理中,管理会计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管理会计方面人才缺乏现象严重,管理会计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既不能纸上谈兵、凭空想想,又不能盲目效仿,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根据我国的市场现状、经济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在此之前,还必须完善管理会计相关体制,让社会认识管理会计这一专业,能够明确认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我国在大力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要点,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会计推广。各行业要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我国当下国情,又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会计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罗杨.“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周慧.基于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商场现代化,2015,(18):218-219.
[3]唐婧妮.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三个核心问题及解决措施[J].高教论坛,2013,(6):109-111+114.
[4]崔淑芬.新经济下产教融合的高校会计智慧教育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分会.中国会计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