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3-05-17 15:34:13

导语:在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

第1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 PICC置管;深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52-02

近年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在肿瘤的化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避免了患者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提高了病人治疗的耐受性。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在许多PICC置管护理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许多关于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相关的内容,但关于老年人深静脉血栓的报道还很少。我科自2009年11月至此2010年月12月期间共置管5例,材料选择为美国ARROW公司PICC穿刺包5例,型号为18Fr导管,长度50cm。观察到2 例患者因年龄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历1:女,67岁,十二指肠腺癌术后。入院第三天行PICC置管,选择右肘正中静脉。化疗方案为GF方案,1个疗程,置管后3天,出现肢体肿胀疼痛、上臂肌肉酸胀、紫绀、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肱静脉静脉血栓形成。

病历2:女,73岁,乳腺癌左下肺周围型肺癌化疗。化疗前行PICC置管,选择右上肢贵要静脉,化疗方案B-CEO方案,1个疗程后出院,置管后56天,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肘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血栓形成。

1.2 治疗

1.2.1 一般治疗 抬高患肢及患侧肢体适当的运动,如有节律的肌肉收缩。

1.2.2 药物治疗 抗凝、应用低分子肝素钙、。

1.2.3 物理疗法:多功能疗法

1.3 护理

2例患者确诊后,其PICC导管均以拔除。

1.3.1 心理支持护理

老年病人患有恶性肿瘤后,再出现并发症,导致思想负担加重,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应主动与老人交流,讲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过程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对治疗心里有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2 急性期患肢的护理

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20-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室温保持在25℃ 左右,不得按摩或做剧烈运动,以免栓子脱落[1]。患肢制动,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每日测量患肢、健肢同一水平臂围,观察对比患肢消肿情况,并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作好记录及时判断效果。严禁冷热敷。由于热敷促进组织代谢,增加氧耗量,对患者无益,冷敷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疼痛和建立侧肢循环[2]。同时避免患肢输液和静脉注射。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再加上制动,容易引起褥疮,故应保持床单的整洁,防止患肢褥疮的发生。

1.4 结果

2例患者经拔出导管及祛聚和抗凝治疗后7天后,症状逐渐缓解。B超检查提示血栓消失。2例患者经过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没有发生肺栓塞和出血,情况稳定。

2 病因分析

1946年,Virchow提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要素。

2.1 血栓形成与留置PICC管有关

PICC管虽然是医用高等级硅胶管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较好,但对于静脉陈也是异物。由于留置PICC管,在其周围形成纤维蛋白遂道,成为血栓形成的原因,还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纤维蛋白遂道和少量的血栓形成,可无症状。导管置入后,体表创面被血浆、组织蛋白包裹,纤维蛋白在导管内面沉积。细菌可以附着其上,并迅速被生物膜包裹,免受机体吞噬,由此形成血栓[3]。

2.2 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恶性肿瘤病人体内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4]。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转移倾向越明显,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能力越强,血栓形成的机率越高。二例病例中一例血小板286×109/L在正常范围内偏高,是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因胃肠道反应重和疲乏无力等原因,大部分时间卧床,自主活动较少,同时担心导管会滑出,置管侧手臂随意性的自主活动受限制,使血液流动缓慢,致血液淤滞。基于以上原因,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

2.3 血栓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抗癌药物多为化学制剂或生物碱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DNA和蛋白的合成,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6],二例患者采用的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阿霉素类、环磷酰胺、顺铂、5-FU等均可引起血管纤维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栓形成。

3 预防措施

3.1 护士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严格掌握PICC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乳腺癌患者手术侧的肢体、上腔静脉综合症及上腔静脉有静脉血栓的患者忌行PICC,尤其要注意后两者的隐匿性。

3.2 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规程

操作时使用无粉手套,如是滑石粉的手套,一定要冲净滑石粉,操作中动作轻柔,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管壁。

3.3 PICC置管前的评估

护士对血管解剖要有很深的了解,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置管,因贵要静脉管径粗,静脉瓣少;不宜选择头静脉,因头静脉走向凹凸不平,容易出现导管送入困难,致导管不到位而引起并发症[7]。

3.4 PICC置管后对患者的指导

①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置管侧肢体做提重、过度外展、上举、旋转运动,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置管后3-4天每天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进行湿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②在输液及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液流动缓慢[8]。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3.5 PICC置管后的观察

①观察沿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疼痛等静脉炎的症状,如有上述症状给予肝素钠软膏外涂。②仔细观察置管侧上肢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的症状。尤其要注意静脉血栓的隐匿症状,如患者主观感觉置管侧肢体、腋窝、肩臂部酸胀疼痛时,应给予高度重视[9]。

3.6防止导管堵塞的护理

肿瘤患者化疗常是联合用药,在输液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防止发生药物浑浊,沉淀致导管栓塞。每次输液前后用25U/ML肝素液正压封管,接头选用可来福无针FL-05A5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4 体会

通过2例老年患者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对于肿瘤化疗老年患者PICC置管,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置管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静脉血栓的警惕性。国外研究发现,初次PICC置管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3%,多次PICC置管的发生率为38.0%[10]与本文报道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别,一方面与我们对导管的选择,积极恰当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关;另一面可能与我们对置管后出现一些隐匿症状的患者未及时行血管彩超检查有关。使PICC置管术能更好的应用于老年肿瘤病人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梁添玉,张振香,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护理研究,2005,19(1):165-166.

[2] 辛兰芬,武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增刊):73.

[3] 杨宏宇,中央静脉导管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3):103.

[4] 潘月龙。恶性肿瘤病人凝血功能的研究,齐鲁肿瘤杂志,1997,4(2:98.

[5] 贾玉琼,沈利,张芹,秦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致上腔静脉血栓1例,职业卫生与病伤,2002,17(4):319.

[6] 曹亚红,魏娟,刘素平等,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肿瘤化疗的观察和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9-10.

第2篇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住院精神病人跌倒的原因调查分析,探索有效防范住院病人意外跌倒的对策。结论:应加强精神病住院病人跌倒高危因素的评估,加大护理安全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率;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是减少跌倒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病人跌倒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精神病人;跌倒;对策

精神病人由于其疾病本身的原因而表现出不同于其他疾病的特殊症状,在住院期间因受疾病控制及其他因素影响而易跌倒,导致机体损伤,功能状态衰退,自信心下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易引起医疗纠纷,不但影响医院的信誉度,也为病人及家属造成负担。因此,预防精神病人跌倒已逐渐成为评价精神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1 结果与分析

1.1 跌倒地点:病人在床周围跌倒者;如厕跌倒者;走廊跌倒者洗浴室跌倒者

1.2 跌倒发生的时间:夜班跌倒者;白班跌倒者。

1.3 病人跌倒情形:有变化跌倒如厕及洗漱跌倒者行走时跌倒者服用氯氮平、氟哌啶醇、氯硝西泮等药物跌倒,精神活动紊乱发生跌倒者。

1.4 跌倒跌伤情况:无不良后果;皮外伤缝合;皮下血肿;发生骨折。

2 讨论

目前,因住院病人意外跌倒发生跌伤而引起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而导致精神病人跌倒的最主要的因素有环境、疾病、药物、心理、护理、下床方式等[1]。 跌倒病人中以老年住院者居多,既往研究表明:住院精神病病人跌倒的危险人群为60岁以上老人、反复住院、病程较长、住院时间较长、有较多躯体合并症者以及首次住院、入院20 d以内的病人。因此,精神病病人跌倒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老年病人。

病人跌倒在床周围、走廊、卫生间居多,药物的副反应造成头晕、反应迟钝、步态不稳,极易造成病人跌倒,坠床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当夜间、清晨病人频繁如厕时更易发生跌倒。主要是护理人员配备不够,无人陪护。

夜班是跌倒发生的高峰时段,跌倒发生在夜班多,此时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护理工作较集中,同时精神科病人晚间用药相对较多,而夜间又是病人起床如厕最频繁的时候,清晨病人从睡眠状态到起床活动、如厕等变化极易造成病人跌倒,加之抗精神病药物多数具有镇静作用,傍晚及夜间由于灯光亮度不足、缺乏夜灯等易引起跌倒。

精神症状的因素也是导致跌倒的原因之一精神病人是以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兴奋、冲动、易激惹。常因动作过大、过激、过快、过多、对周围环境失去正确判断,造成跌伤、碰伤。3 对策

3.1 掌握病情:对有跌倒史及被评估为高危跌倒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在其病室、床头做标记,提醒工作人员引起警惕。熟悉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将意识欠清、年老体弱、有躯体并发症、药物副反应、有行为紊乱者视为跌倒的高危人群,将其作为重点护理防范对象。病人一切活动在视线下进行,协助生活料理。

3.2 加强安全护理:对卧床病人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睡姿不稳、有安全隐患的状态,以免翻身坠床;对嗜睡、半闭目而行的病人说“小心慢走”,给予搀扶;对起床急骤者说“慢一点,别心急”;对保护约束病人及时检查保护带,随时调整位置,调整松紧度,确保病人处在“保护状态”;对步态不稳、年老体弱者,给予搀扶行走。

3.3 环境设施利于病人活动方便: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光线充足,地面干燥。拖地应尽量放在病人休息或集中管理时进行;厕所安置坐式马桶和抓杆,在洗漱室醒目之处贴上防滑警示语;沿走廊、厕所设置扶栏,保证夜间照明;老年人及小儿应选择低矮的病床,穿防滑平底鞋,上卫生间及沐浴时应有人陪伴,必要时协助如厕。

3.4 治疗过程对病人的指导:在治疗过程中应关心病人的主诉,有头晕、反应迟钝、步态不稳、无力、嗜睡等症状,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起床时动作要缓慢,如厕时应有人陪伴,防止发生意外跌倒。在入院时及住院期间,特别是在使用药物之前告知家属和病人服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告知家属造成病人意外跌倒的常见原因、发生时间及预防措施。

3.5 应加强健康教育:跌倒最常发生于病人上下床、起立或坐下时。因此,应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房和病区的环境,将使用频率高的生活用品放置在易取的地方,避免因卧床时伸手取物发生坠床。服药后及时上床休息,便器放于床旁,以免药物引起头晕、步态不稳而跌倒损伤[2]。

3.6 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管理:对于年龄大的病人,护士应做好病人的入院宣教,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向老年病人讲明住院期间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要求及生活习惯,减轻病人住院期间的心理负担,使其安心治疗,较好地解决住院期间病人出现的负性情绪及心理反应。在平时与病人交流时,关心其有无生活协助方面的需要,尤其在人员少的时段要主动询问病人所需,并及时解决,避免因病人怕麻烦他人而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3]。

3.7 加强病房管理:夜班是病人跌倒发生的高峰期,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做好人力的合理安排,加强岗位责任制度的检查和落实。对重点病人加强巡视及安全防护。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应加强药理知识的学习,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用药情况并加强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4]。

通过对精神病人跌倒原因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首先应充分认识到病人跌倒的危害性,重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法律问题,要减少精神病人跌倒的发生,预防精神病人跌倒。预防措施不是仅注重某一种方法,而是采取多种方法,调整护理工作行为,尽可能减少精神病人跌倒的发生,以避免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安凤荣.精神病病人住院期间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4A):973

[2] 周咏,蒋林珍.老年病人跌倒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12):93

第3篇

从事精神科工作十年有余,带教已成为我护理工作的主要部分,也是我感悟最深的一部分,带教工作不仅因人而异且已被带教者工作时间长短及各阶段有着较大的关系,带教工作要取得长足进展,尚需要带教者对各阶段护士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给以正确的指导,现将我的带教体会阐述如下:

第一阶段:正确认识新护士。目前,我院招聘的新护士,大多是大专生,甚至是大学本科,尽管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设及精神科方面的知识少之又少,这期的护士有以下特点:①工作兴趣强,爱好广泛,精力旺盛,学习主动性强。②责任心差,依赖性强,护理操作系统性乱,对老年精神病人认识不够高,沟通能力差,认识了以上几点后,带教工作应从以下开展:

(1)充分认识老年精神病人,从躯体方面和精神疾病方面进行认识,针对目前聘任的新护士情况,加强后者知识的灌输尤为重要,故在带教中,应加强老年精神病知识及精神科护理的讲解,最好而且有效的方法是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边操作边讲解,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讲解相应的精神科理论远远比单独的干巴巴的讲解理论知识有效得多,而且容易记住。

(2)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新护士往往对老年精神病人涉及的问题感到不可理喻,这仍是缺乏精神疾病知识所致的,故只有充分的掌握这些知识及其相应的临床表现,新护士才能正确的被指导,才能与病人有效的沟通,也才能正确的处理和预防沟通中的突发事件,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新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观察,还有助于病去人对护士的责任感。

(3)培养其工作的独立性。新参加工作的护士依赖性比较强,在各项护理操作中,要边操作边讲解,让其独立操作后给以指导。加强责任心的培养,老年精神病人是精神病患者中的特殊群体,独立生活能力差,这就需要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预见性,如防跌伤,压疮等,还应给以相应的心理护理。

(4)正确书写护理记录。护理记录应准确及时,客观的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抛开自己的主观感受,不宜将自己的主观加强给别人。

第二阶段:独立值班阶段。这期护士更容易出错,工作中易有疏忽的地方,工作系统性差,带教重点: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合理的将统筹方法应有于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对病房的应急事件进行前期预测,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如三查八对,医嘱执行制度,无菌操作等。

第三阶段:加强交流,经过全面两个阶段后,护士将成熟起来,这时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是很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以后的带教工作,还为新护士以后的带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住院病人,骨折的原因,护理对策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均为我医院1990年---2005年间住院的精神病人,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为诊断标准,共26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5例,躁狂症3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例,癫痫性精神障碍4例,情感性精神障碍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7-75岁,平均(43.5 ±3.2)岁,26例骨折病人经过X线摄片确诊。

1.2 方法 对26例精神病人骨折的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骨折部位 以股骨颈与粗隆间、前臂多见,并且前者多发生于年龄偏大者(50-75岁)。其中股骨颈与粗隆间骨折13例(占50%),前臂骨折3例(占11.53%),肱骨骨折6例(占23.1%),胫腓骨4例(占15.3%)

2.2 易发时间及地点见下表

表1 26例患者骨折发生时间分布情况

时 间 例数 百分比(%)

0:00--3:30 3 11.54

4:00--7:30 5 19.23

8:00--11:30 3 11.54

12:00--15:30 9 34.61

16:00—19:30 4 15.38

20:00—23:30 2 7.69

表2 骨折发生的地点

发生地点 例 百分比(%)

卫生间 9 34.62

饭厅 5 19.23

走廊 3 11.54

病房 4 15.38

娱疗活动室 3 11.54

不详 2 7.69

3 讨论

3.1 骨折的原因 在活动室,澡堂或是卫生间等场所地面湿滑而跌到受伤19例(73.1%),病人之间发生斗欧受伤5例(占19.23%),癫痫发作受伤2例(占7.69%)。老年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单一,对钙的吸收减少,容易产生骨质疏松,易骨折。

3.2 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如行动呆板、震颤、视力模糊、反应迟钝或是行走不稳等是精神病患者发生骨折的一个重要因素。

3.3 护理干预对策

3.3.1 加强病情观察,及早控制精神症状 患者入院初期对自己病情多无判断能力,病情较重,症状复杂多变,常常出现冲动、自伤等暴力行为。我们一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患于未然。对兴奋、躁动、易激怒的患者要及时隔离,分开管理,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妥善处理患者之间的矛盾。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预防工作。

3.3.2 加强巡视,及时清除地面上的积水、污垢、垃圾,保证地面清洁。病房地面使用防滑地板,卫生间有扶手,卫生间无障碍设施,设有做便器,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

3.3.3 加强对一些特殊患者的护理 对老年病人活动、上卫生间时要搀扶,帮助料理生活。加强营养,饮食结构要多元化,常常晒晒太阳等。一些药物不良反映的患者,严格观察,积极治疗,多给以照顾,加强看护,防止意外的发生。

3.3.4 改善病区环境,转变管理模式 良好的修养环境是精神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环境是必要的。首先病房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拖地尽量选择患者上床休息或是集中管理时进行。卫生间铺防滑胶垫。设立活动室、探视室,组织患者进行娱乐活动等等,更好管理,降低患者的伤害程度。

3.3.5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护士修养 精神医学是一个特殊的专业,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有精制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人爱之心。对每位患者要做到细心、耐心,同时,还有一双洞察秋毫的眼睛,善于观察,有预见性,让一切隐患消失在未发生之前。另外,有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4 小结

从本文26例精神疾病患者跌到致骨折的病历调查资料中发现,预防患者跌到致骨折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是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论是何种原因跌到致骨折的都直接影响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另外,精神病人跌到跌到致骨折后需要花费的人力、财力、时间较多。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不断提高预见性,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对患者和职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善于发现不安全因素,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动手、勤督促,有效地防止跌到致骨折的不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俞东山,高政忠。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J].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5-100.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J]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M eaneyAM, Sm ith S, H owe s OD, et al Effects of long tenm prolactin raing antipsychotic m ed ication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patient s w ith sch izophren ia[J]. BrPsych iatry, 2004,184(6):503-508.

第5篇

**月22日,在我们市第三人民医院温馨的精神三科病房里,一位白衣天使仍在忙碌着,她叫**,是一名护师,一直在“三院”精神科护理一线工作,从青春年少一直到中年,用满腔热情的爱来修复精神病人破碎的心灵,努力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霾。

由于精神病人受幻觉和妄想等症状的支配而缺乏自控能力,经常失去理智,以暴力对待护理人员,每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以极大的耐心去抚慰病人受伤的心灵。小岑(化名),一位22岁的妙龄女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刚来的时候,**每次给她打针服药时,她都会理由多多,大骂不止。一天早饭时,她拒绝进食,将菜打翻,并将一口唾沫吐在**的脸上,嘴里不停地喊道:“快放我回家!”此时**没有恼怒,而是忍着委屈的泪水,耐心地劝道:“你父母今天没有时间来,你好好吃饭,等明天叫你爸爸妈妈来。”小岑根本不听劝说,并把杯子里的水往**身上泼去。同事们连忙赶过来,**却说:“小岑是爸妈的小女儿,没这么快适应的!”第二天,小岑便乖乖的吃饭了。另外,小岑存有幻听,经常有把纸巾塞耳朵的习惯,而且纸塞得很深,**发现后立刻报告医生,并尝试用镊子把纸巾取出.但是纸巾塞得太深了,需用专门医疗器械来取。小岑父母年纪大,出远门不方便,于是由医护人员把小岑带到市人民医院,把耳朵里的纸巾取出来。并嘱咐小岑不要再把纸巾塞到耳朵,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精神病人常常被社会冷落,很多人住在医院里,常年没有亲人来探望,他们也渴望着亲情和友情。每天,**微笑着走进病房,把每一位病人都当作亲人和朋友。经常为她们买水果,生活用品,而且还是我科名副其实的理发师呢!一有空就帮有需要的病员修剪头发。病房里有一位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风烛之年身患多种疾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吃喝拉撒全在病房,老人的子女象征性探视一两次,而**像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

第6篇

为了解住院精神病人死亡的原因及特点,提高医疗水平,降低住院病人的死亡率,对本院精神科病房16例住院死亡病人死亡及相关因素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6例死亡病例来自本院1993~2006年13年间的住院精神病病人,对其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2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

2.1死亡原因:躯体疾病导致死亡10例,占62.5%。其中肺心病3例,心肌梗死1例,高血压脑溢血1例,脑挫裂伤1例,慢性酒精中毒脑病1例,肺癌1例,糖尿病醛症酸中毒1例,胃大出血1例;自杀死亡6例,占37.5%。其中自缢3例(在住院病房使用床单自缢2例,使用毛巾自缢1例);请假出院期间服药自杀2例;跳楼自杀1例。

2.2性别、年龄与死亡关系:男12例,女4例。男性死亡率较高,这与住院男性病人较多且住院时间较长,家人关心程度相对较低有关;死亡时年龄23~74岁,平均42.5岁。40岁以下自杀死亡的居多,40岁以上死于躯体疾病的居多。

2.3精神疾病分类与死亡关系:16例死亡病例中,精神分裂症14例,死于伴发躯体疾病9例(56.2%),死于自杀5例(31.3%),1例因长期饮酒导致慢性酒精中毒脑病死亡(6.3%),1例抑郁症自杀死亡(6.3%)。

2.4住院时间与死亡:16例死亡病人中,住院时间3天~9年,平均2年零3个月;住院时间小于2个月者死亡8例,其中自杀5例,死于躯体疾病3例。住院时间大于2个月者死亡8例,躯体疾病死亡7例,自杀1例。

2.5族别与死亡:16例死亡病例中,4例为彝族,占死亡的25%。

3讨论

我院13年来住院精神病人死亡16例,占住院精神病人总人数的1.2%,高于文献报道的0.52%[1],特别是自杀死亡占37.5%,明显高于文献报道[2]。我院建院时间较短,医务人员缺乏相应的医疗和管理经验,提示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其中死于躯体性疾病10例,占62.5%,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9例为精神分裂症,并且住院时间较长,我们认为这与精神分裂症病人所患精神疾病有一定关系,主要是病人长期患病,生活处理能力明显下降,机体抵抗能力差有关,这就要求我们精神科医务人员必须提高内科、神经科等其他临床综合科知识和诊疗护理技术水平;精神病人住院时间较长,许多老年病人又都患有各类躯体疾病,精神衰退使他们缺少主诉,这需要医务人员定期的经常性的给住院病人作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坚持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方可降低精神病人因躯体疾病所致死亡率。

有报道精神病人的自杀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正常人群自杀率在1%左右,国内尤晓莉等报道[3]精神病人自杀率为5.87%,大多与精神症状有关。本组自杀死亡6例中,院内3例皆为自缢,而且均是住院不足1个月的病人。急性期病人是自伤自杀的高危人群,病人在幻觉、妄想、抑郁情绪的支配下,极易发生危险。这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时刻有防范意识,医治上应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病人的精神症状,缩短自伤自杀的高危期。另外3例病人在请假出院期间自杀死亡,请假出院的病人必须是精神症状得到控制,疾病基本康复,不能盲目轻信病人的虚假康复呈诉和家属的不恰当和不合理要求,在假出院期间应有专人妥善保管药物。

本组住院精神病人死亡中有4例为彝族,占同期住院彝族病人的2%,这与我们医护人员不懂彝族语言,交流不畅,不能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以及所谓亚东方文化有一定的关系。我院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彝族同胞病人相对较多,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相应的民族语言、民族习俗方面的知识,才有利于搞好病人的康复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志平. 55例住院精神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1993, 6(2):132.

[2]黄玉仙,陆明康,刘义兰,等. 住院精神病患者死因分析[J]. 中国神 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4(3):169.

[3]尤晓莉,纪芳,张立亮,等.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分 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4,17(2):120.

第7篇

1996年12月,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区卫生局领导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将*区精神卫生保健所合并到了*医院,建立精神科病房,解决我区精神病人住院难的问题,同时缓解精防所资金不足、无法开设病床、*医院床位使用率为零的窘迫局面。开辟了一条“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之路。当时,*医院房屋老化,设备陈旧,办公、诊室条件简陋、门窗破旧不堪。因此,首先需在原房屋布局的基础上装修、改建精神科病房,为了节约资金,医院决定不请施工队,发扬*医院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用全体职工的双手创造奇迹。虽然他们大部分是女同志,但抡起大镐就象年轻小伙儿,温雁美、刘喜俊年近50岁,和大家一样拆墙搬砖,每天晚上回到家都是腰酸腿疼;栾淑珍感冒发烧坚持缝制被褥……全院上下,同心协力,没有休息日、没有加班费,谱写了一曲“领导率先垂范,党员吃苦在前,群众奋勇争先的奋斗者之歌,提前完成了开设病房的前期准备工作。

从*年2月收治第一名病人开始,医院便感觉到了肩上的重担和道路的艰辛,因为我们主要面对的是特殊的患病群体——精神病人,他们思维障碍,行为异常,甚至自伤或冲动伤人,严重者将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安定。因此,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强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倡导“爱心、热心、耐心、责任心”四心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温馨、舒适的诊疗环境。

我院近年来逐步建立了全区精神卫生三级防治体系,完善了社区管理制度,规范了社区建卡、随访,开展社区讲座、普查、流调等工作,社区科的同志全部是女同志,不畏严寒酷暑,穿行于大街小巷,走访于病人和居委会之中,但由于面对的是失去理智的精神病人,故工作难度很大,有时被病人拒之门外,有时被病人大打出手,特别是当有社区病人发病时,我们承诺接送病人到医院治疗,这就意味着医护人员处于极度的危险之中,有时被病人抓的满脸和脖子都是血迹;有的病人要跳楼,她们做工作诱导几个小时;有的病人在街头奔跑,他们在后面紧追不舍;特别是有的病人手拿钢钎、锤子的都有。一次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接病人,门刚刚打开,只见一把磨的铮亮的菜刀出现在眼前,后面是一双瞪得发直的双眼,接着便是一声高喊:“谁敢上就砍谁”,怎么办,回去吗?那么病人这种状态极有可能伤及他人,同期而至的公安人员也束手无策,而此时,一步步接近病人,走向危险的就是我们医务人员,他们采取各种方式与病人交流、聊天,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乘其放松警惕、犹豫之时,迅速抓住病人手腕,夺下菜刀,将其约束保护,才将病人顺利送入病房。

精神科病房内78%是女同志,其勇敢而又温柔的特性在这特殊的岗位上发挥着巾帼女杰的作用,她们治疗护理的病人难度更大。如一患有强迫联想症的病人,因患皮肤病给其使用外用乳膏涂抹患处而联想到女人,其疾病复发,躁狂兴奋,打骂护工,科护士长杨广秀马上指挥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约束保护,遭到病人拒绝反抗,情绪持续亢奋,由于杨护士长冲在最前面,病人顺手勒住杨广秀的喉咙,万分危急,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之下,她才被解救出来,又继续投入到病人的治疗护理之中。可以说,精神科的医务人员遭到病人的打骂已不是鲜为人知,然而,她们以伟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理解了病人,她们忍住委曲的眼泪,用金子般的心关爱每一位病人,住院医师喂饭、清洗内衣裤、大小便护理更是每天的生活护理内容,由于病人定向力障碍、思维紊乱,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有的病人故意在床上大小便,甚至到处乱抹,向护士脸上喷饭等,护理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甚至有些女病人的经期都需要护士料理。一名躁狂病人每日兜装一把菜刀,扬言要杀人,被家属送入病房后话多,指着护士骂,向医务人员挑衅,故意尿床,并将大便抹在墙上,医生、护士没有嫌弃他,而是更加关心照顾他,医生每天为他做心理治疗,护士每天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尿床后马上为他换上舒适的新床单,20余天后,精心的治疗和人文的护理使他的病情明显好转,为了感激医务人员,他主动协助护理工作,照顾病房中年老体弱的病人,如喂饭、接尿、搀扶行走等,家属深有感触的说:“他这是第5次住院,在你们这儿是第一次,但却是恢复最好的一次”。

病房中有部分“三无”病人,举目无亲,长期以院为家,生活非常困难,院党支部和工会每年号召职工集中为病人捐献衣物和生活用品,如毛衣裤、秋衣裤、衬衣、鞋袜等。精神科的同志们随时将自己家中的衣物捐给病人,我区卫生局、红十字会也为病人捐赠衣物和生活用品,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之情。

第8篇

【关键词】骨折;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11-0047-01

本文对我院1997年到2007年期间40例发生骨折的住院精神病人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1988年至2008年间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共12644例,其中老年精神病患者3680例,其中40例发生骨折,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为诊断标准,40例患者中,精神分裂症28例,躁狂症6例,抑郁症4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5例,年龄 60~78(平均66)岁。

1.2 方法 调查4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骨折的病历资料,重点调查患者发生骨折的原因,探讨治疗体会。

2 结 果

2.1 骨折部位 掌、指骨骨折3例,足跖骨骨折2例,前臂双骨折2例,肱骨骨折1例,双胫腓骨骨折1例,膑骨骨折3例,股骨干骨折26例,腰椎骨折2例。

2.2 骨折原因 滑倒跌伤者36例,跳楼摔伤3例,与他人斗殴1例。

3 易患因素分析

3.1 从骨折部位看,股骨近端骨折最多见,这些患者X线检查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情况。这与患者骨质疏松、骨钙含量下降有关,故骨质疏松、低钙是老年精神患者发生骨折的易患因素。

3.2 从骨折原因情况看,滑倒跌伤者36例占90%。表明滑倒跌伤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的重要原因。

3.3 精神病患者因受病情支配常会对其他的人或物进行暴力攻击,本组研究发现精神症状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骨折的促发因素。

3.4 近年来,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引起的骨折机会增多。老慢支及糖尿病是大多老年精神患者长期卧床,与外界接触少,活动少,骨质脆弱,较长时间的室内活动和卧床,减少了光照时间而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吸收。

4 治疗体会

4.1 本组4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临床愈合,患肢功能优25例,良10例,差5例。

4.2 老年精神病患者骨折采用内固定的意义 老年精神病患者骨质疏松,尤其是股骨近端骨折均为不稳定性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弊大于利。且老年精神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老慢支、糖尿病等疾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脑卒中、心衰等疾病,一方面患者死亡率高,另一方面也给临床及家庭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难题。由于早日离减少合并症和恢复功能的重要手段,故行手术治疗,可缩短卧床时间,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9篇

【摘要】食物残渣在肠内运行缓慢,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坚硬,排便困难,超过48小时无粪便排除者,称为便秘 [1] 。便秘,在精神科临床较为常见,便秘给病人造成情绪烦躁焦虑,不利精神病病情恢复;若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导致麻痹性肠梗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在临床上对便秘要有足够的重视。本文对160例住院病人出现便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便秘危害及其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病人 便秘原因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住院治疗的160名精神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39岁。

1.2 研究方法 由病区护士每日询问病人大便情况,并做好记录。凡超过三天不排便,自觉排便困难,需要用导泻药通便者,列入记录。

1.3 结果 便秘发生率:160例住院病人出现便秘74例,发生率为46.25%。

2 便秘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和麻痹性肠梗阻 [2]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药源性便秘在临床上最为多见。

2.2活动量减少易引起便秘 住院期间活动区域小和户外活动少,慢性精神病患者意志减退,反应迟钝,活动量减少,也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

2.3饮食结构中膳食纤维及水分摄入少导致便秘医院伙食蔬菜种类少,病人少主动饮水,少吃水果导致肠蠕动减慢也是重要原因..

2.4老年人较青年人更易发生便秘 老年人的肠道功能减弱,常使肠蠕动变缓而发生便秘。随着年龄的增长,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3便秘的护理措施

3.1 解除便秘痛苦

首先对病人表示关心,并给予安慰指导以消除不良情绪,及时汇报医生,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有便意着用开塞露肛注后能很快排出大便,及时缓解病人的痛苦,使用方便且少副作用。果导临时用药起效缓慢,适宜三天未大便但无便意着。

3.2加强健康教育,减少便秘发生

3.2.1指导病人进行有益活动教导病人进行腹部按摩: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日2―3次,每次10―20回,以增加腹肌张力促进肠蠕动;指导病人做提肛运动锻炼提肛肌收缩能力;鼓励病人参加工娱活动,并采取有利排便的姿势做排便动作。

3.2.2指导保持正常的排便规律 两次排便间隔时间不宜过长,每天定时蹲厕所,每次10―30min,以免大便过多积聚和水份被肠道吸收过多而导致大便干燥。

3.2.3指导合理饮食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清晨起床后饮一杯白开水,上下午再各饮一杯白开水,促进正常的肠蠕动,摄入适量水份以提供机体需要和保持软便性质。

3.2.4使用精神药物剂量较大者 慢性精神病患者,尤其是精神衰退,生活能力低下者,应加强用药后的观察,每日询问大便情况,督促、提醒其排便,使之养成排便习惯。

4 结论

通过给与及时的处理和专业的健康教育指导,病人无一因为便秘问题影响病情或发生肠梗阻等,有效减少便秘的危害性及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