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07:48:35
导语:在实习单位意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xx同学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记者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xx同学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新闻采访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上级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xx同学待人诚恳,作风朴实。该学生严格遵守报社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单位同事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队合作。
带队教师评语
xx同学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人员 市场策略
一、新兴市场对传统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所提出的新要求
1、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传统职业的转变
在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主要担负着会计核算工作,侧重于向领导、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组织提供数据信息和绩效的基础数据的任务。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性产业经营的多元化发展,规模化和注重风险管理的变化,传统意义的会计人员在完成基础财务工作的前提下将要担负起更多的管理责任。会计人员应当提供与组织实际运作和产业发展有关的基础数据并向引导并控制产业营运的负责人提供市场经营数据分析等信息。
2、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多种职能
对于一般事业单位而言,普通的管理会计更加注重的是战术管理,存在追求短期效益的问题。比如传统的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但是当现有的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单位就存在需求缩小或者没有需求的风险,继续坚持原有的市场策略就很难为单位带来长期的放益。对于事业单位会计而言,应该把单位长期发展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在充分了解政府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单位产业经营计划,充分利用自有资金,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单位的资本投资,并随长期发展战略的改变而改变。
3、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不在于降低单位财务成本而是获取成本优势和取得社会效益
对一般企业而言如果提高成本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就可以牺牲短期的利润以追求竞争优势。但是作为国有体制的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必须立足于单位长远发展,结合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经营管理要求,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大量提供诸如服务质量、社会需求量、社会影响力、公益效果等非财务信息,借以帮助单位领导在进行战略思考时能从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为单位洞察先机、改善经营和竞争能力、保持和发展长期的竞争优势创造有利条件。
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参与市场分析的问题和挑战
1、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持续更新,传统会计的具体核算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作好本职财务工作的同时依然面临各种技术上的挑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普遍受会计制度的影响,多年来已习惯于按照国家统一事业单位各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亦步亦趋地处理会计业务,业务面窄,业务单一,形成了离开具体、详细的会计制度就难以处理会计事项的依赖心理。面对产业经营多元化、业务复杂性加大,面对新型的复合型会计人员要求,面对需要规范确认和计量、表达比较抽象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短时间内难以转变自身的工作习惯。
2、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缺乏市场分析的经验。国内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大部分都持有会计专业文凭,其专业技能水平能够胜任日常工作需求。但是几乎所有的会计从业人员都没有市场经营管理的工作经验,特别是事业单位中,财务部门和产业经营部门通常分属于不同的领导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很难有交叉协同工作的机会。财务部门仅是发挥核算功能,进行事后分析,被动参与产业经营。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而言,如何将复杂的财务分析数据转化为直观有效的材料提供给经营管理人员并进行事前计划是一个困难而漫长的挑战。
3、会计人员参与市场分析会面临更多的道德挑战。由于教育条件和工作经验的限制,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难以在新兴的市场条件下全面正确理解和应用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处理新的事项时出现大量的技术性差错,或者仍沿用旧的处理方法,以至于发生某些违法、违反科学的行为,难免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的低劣,从而影响到市场策略的分析判断。当会计人员参与到市场策略的分析当中后,将要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团队工作平台,如何遵守新的工作准则避免错误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重点。
三、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应对策略
1、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当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加强业务能力
对大部分事业单位而言,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主流要求和评判标准。但是,现代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这一特征又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好比一座宝塔,塔尖部分是专业学科知识,塔的中间部分是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塔的下半部是应用专业性知识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如数学、外语、逻辑学、心理学等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文化素质和修养。具体而言,财务人员不仅要自如运用财务的基本概念,还要通晓财务通则、会计准则、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等财务规范性、法律性的知识,加以熟练运用服务于单位的经营中。只有具备了这些多层次结构的知识,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的运行规律,才能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2、会计人员理应加强意志力的锻炼
复合型会计人才同时也意味着工作强度和难度的增加,一般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长期在财务部门培养的工作习惯可能会因为工作职能的转变而转变。这无形中给会计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只有增强意志力的锻炼才能自觉的组织自己的行为并鼓励自己克服种种困难。会计工作的原则性要求会计人员本身不出差错,而在具体的市场经济互动中,又将会遇到各种不良现象的干扰,这又会给会计人员增加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坚韧的意志是复合型会计人员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不畏工作中的困难,也不会为各种分外的引诱而犯错。
3、会计人员应当学习现有的成功的市场分析策略来加强业务能力
例如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设计发明的市场战略定位分析即BCG矩阵。该方法不是市场战略管理的特有方法,而是管理会计根据对战略管理信息支持的需要将其引用进来的。因为该矩阵与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有关,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之一,其作用是通过确定产品的定位从而为企业的资金运作或利润平衡提供支持。BCG 矩阵按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情况,将企业的各种产品分成四个单元,即明星业务(现金生产者),幼童业务(现金吸收者),现金牛业务(大量现金生成者),瘦狗业务(少量现在生成者)。根据BCG 矩阵,应该对不同单元的产品采取不同的战略。在国家对大量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设施的事业单位投入巨资并免费开放的当今,事业单位自身也在从事多种产业经营。虽然事业单位更为看重社会效益,但是正确的市场战略定位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使国家财政投入资金充分发挥其功效并得到相应的回报,保证产业经营正确定位和资金回收。
参考文献:
[1]彼得C布鲁尔.管理会计导论,2009,(01)
[2]李晓婧,李霞.战略管理会计方法简介,2008,(04)
[3]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2009,(0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建议
预算会计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加强财政监督职能与财政资金管理,降低违规违法操作,提升财务资金利用率,从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与工作效率。可见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加强对预算会计管理,对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单位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现状
(一)预算报告体系不完善
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管理来看,虽然部分单位已制定财政年度预算收支报告与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但是还未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预算报告体系,各部门管理责权不明确,管理缺乏规范化、标准化,一旦出现问题,部门与人员之间相互推诿,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不利于预算会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二)预算会计监管力度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会计管理活动时,对于预算会计目标定位设计过低,只是简单记录公共资金流动,加上在实际管理时,预算会计监管力度不足,有关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管理人员在进行预算会计管理工作中无据可查。此外,部分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受利益驱使,利用职务便利篡改财务信息,以获取相应利益,导致财务数据失真[1]。
(三)预算会计核算内容不合理
在预算会计管理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内容不合理,不利于预算会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具体体现为会计科目设置过于单一,没有将基本建设资金与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到会计核算内容中,完善核算内容,加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模式滞后,难以适应现代化财务部门会计预算改革的需求。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预算报告体系
预算报告直接反馈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活动的效果与财务活动开展情况,因此在进行预算会计管理过程中,必须结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有关制度,完善预算报告体系,将各项财务收入与支出的预测内容纳入到预算报告中,详细分析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款项的发生原因、收到效果。此外,为了强化预算报告,还需成立专门的群众代表监管与内部监管部门,加强单位规定支出、对外负债与净资产的监督管理,确保财务活动的透明度。
(二)加强预算会计监管力度
为了实现预算会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预算会计监督,提高预算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具体体现为在进行预算会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预算执行监管,通过跟踪审计方式监督财政部门预算会计执行过程,加强对资金项目规模与资金投入大的项目,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并落实会计集中核算,实施收支两条线,由会计中心负责本单位的会计台账登记工作,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力度,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例如为了避免回扣现象的发生,某市规划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有关法规,在《会计法》和《预算法》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与单位会计监督相配套的法规制度,将单位会计监督融入到法制化轨道中,成立财政稽查部门,建立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的职责,负责监督各部分财政经费支出具体情况,找出引起财政经费支出的异常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在会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给予相应处罚,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决不容许“下不为例”的侥幸行为,从而提高财政监督能力[2]。
(三)合理规划预算会计核算内容
为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必须完善已有预算会计可算内容,对预算会计核算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全面准确的反馈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与收入情况。具体体现为完善预算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严格按照部门设置一级预算、二级预算与三级预算会计科目,对预算会计核算思想进行细化,延伸预算会计核算范畴,确保能够真实反馈单位预算实际情况。此外,还应对预算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创新,重新规划收支类账户明细核算内容,将基建工程项目放入到预算会计核算内容中,反馈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内容与方向。例如某市环保局财务处按照财政部门要求与国家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有关规定,将工资福利支出、商品与服务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以及其他资本性支出纳入到支出预算中,编制固定资产、“应缴预算款”与“应缴财政专户款”账户的核算方案,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预算会计管理机制,全面准确的反馈单位收支活动,从而促进行政单位的稳步发展[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加强对预算会计管理,有利于规范日常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但是要想做好预算会计管理工作,实现财务资金管理的透明化,必须从科学多方面入手,合理规划预算会计核算内容,建立完善预算报告体系,加强预算会计监管力度,从而确保预算会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娟.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加强途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256.
[2]董隆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思考[J].会计师,2013,No.178(19):76-77.
乙方:
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根据《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暂行办法》(市人才发【XXXX】1号),甲方批准设立乙方为西安市就业见习基地(单位),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共建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单位)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协议期限:本协议期限为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甲方权利与义务:
1、负责对乙方申报条件进行核准,考察乙方所能提供见习的专业、岗位、见习环境等条件;
2、负责对就业见习基地(单位)的建设进行政策指导,为乙方提供相关服务支持,协助乙方处理毕业生就业见习中的有关问题;
3、负责收取就业见习人员信息,按照岗位需求向乙方推荐就业见习人员;
4、定期对乙方的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征求乙方提出的各种建议及意见,对优秀的见习基地(单位)给予公开表彰,对出现虚假申报见习人员信息、克扣见习人员生活补贴、变相收取见习人员见习费用等违规情况的见习基地(单位),甲方有权撤销其见习基地(单位)资格,并在全市通报,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5、负责就业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补贴的发放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办理。
三、乙方权利与义务:
1、负责与就业见习人员签订《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
2、根据西安市就业见习的相关政策及《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明确对就业见习人员的具体要求,指定培训师,为就业见习人员提供有一定管理或技术含量的见习岗位;
3、负责就业见习人员的岗位培训、上岗实践及日常考核、思想教育等,在见习期间负责对就业见习人员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并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劳动防护用品,防止见习期间出现事故;如因乙方未能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条件或强令见习人员在危险岗位上进行见习而出现事故者,乙方应承担相应责任;
4、乙方须根据见习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按时申报见习人员信息资料、人身意外保险信息表、月度考核信息表等;对于未能按时申报见习人员信息而导致见习人员不能享受人身意外保险者,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5、见习结束后,对就业见习人员进行见习期满考核,并出具《西安市高校毕业生见习考核表》。
本协议一式两份,协议内容的修订或变更须经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并履行签字手续,未尽事宜双方协商友好解决。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负责人:负责人: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99-0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化在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内部审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位的财务和会计问题,其工作范围已经延伸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地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它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地向前发展。但在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1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审计规范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现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立、改、废滞后于事业单位形势发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是内部审计业内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执行依据是国家审计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规章制度。另外,审计制度要有前瞻性、保持稳定性,但也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予以修订或补充,因其针对建设期间的项目管理带有局限性,已不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工程相关审计实务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此类审计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保留成功经验部分、去除不适用内容、增加审计管理新理念。及时对现行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修订、增补的工作应引起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
(2)事业单位内审机构设置随意性较大,审计业务管理无统一规范。内部审计规范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也是内部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事业单位应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审计业务规范,并按照规范的规定标准评价和判断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实现审计目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内部审计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从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来看,与国家法规的规定差距较大,内审在单位内部的地位也普遍不高,权威性不大,加上内审只有建议权,无处置权,在领导不是十分重视和支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只能流于形式。
(3)内审机构隶属关系不明确。调查发现,在内部审计的领导体制上,大部分事业单位主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不是单位的法人或最高领导机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客观性。按照《国际注册内部审计职责规范》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分别要从业务上职责权限、行政上职责权限分别隶属于不同委托主体。从委托理论角度分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独立办公部门,直接对事业单位法人负责。而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和检查力度也相对不足,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2 规范及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促进内审规范化建设。内部审计机构在制定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时,可以参照国家审计署所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为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2)明确界定内部审计机构在事业中治理位置。确定纪委、监察处、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分配、工作隶属部门。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内审工作计划审批、审计业务范围、审计报告审核等具体审计工作事项;行政内容主要包括内审人员配备、内审人员选拔考核、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等。业务、行政上职责分别由监察、纪委进行分管。通过将审计工作内容和审计人员自身利益分属不同部门负责,尽可能保证审计工作独立、客观、公正,保障了内审人员切身利益。
(3)内部审计要独立履行其职能,实现其目标,必须充分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持独立性是国际内部审计行业的一贯要求,它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维护内部审计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目标:一是查错纠弊;二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履行职责;三是增加价值和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经营目标。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通过监督和评价活动,在为经济单位增加价值和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内部制约、防护、评价、参谋等建设性作用。内部审计要实现其目标和职能,发挥其作用,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审计活动来体现。这就涉及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因此,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4)运用自查互查质量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使审计过程、审计行为、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以提高工作质量的活动。不论是全面质量管理,还是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考核、检查的都是审计准则和规范的落实。内部审计小组可以运用自查法、互查法、质量法提高内审质量。自查法,就是审计人员分别根据自己所担负的审计任务,对自己所进行的审计工作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互查法,是指由审计组中担负不同审计任务的审计人员相互之间对审计业务过程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应努力避免使自查、互查审计质量的行为流于形式。特别需注意的是,在自查中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查,受习惯性思维和惯性的影响可能使自查流于形式。互查法虽有助于克服上述局限,但也可能存在审计人员碍于情面,使复查难以深入;或因审计人员不熟悉情况,影响工作效率等弊端。
(5)实现审计现代化,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否可行,该技术是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的主要手段。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扩展至其他媒介;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可见,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的分析。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失真 原因 建议
人类步入现代文明后,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行政单位信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有利于社会准确地了解政府资金使用情况,从而对其政绩作出客观的评价。但是,政府会计方面的原因,导致部分政府信息严重失真,给政府合法性、政府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政策能力等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一、行政单位信息失真的原因
1.部分地方单位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缺乏职业素养。部分地方单位用人制度不规范,导致其会计人员学历水平较低,甚至初中未毕业,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更少之又少。地方单位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缺乏,导致其提供的会计信息错误和纰漏较多,难以准确反映政府部门相关信息。同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受眼前利益诱惑,或接受领导违规指挥,而出现做假账以美化政绩、抽逃资金等违法行为,使得行政单位信息与实际严重脱离,现象滋生,给群众获得准确、客观的行政单位信息造成了障碍。加上这些会计人员获得后续教育及培训机会较少甚至没有,使得这些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2.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目前,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是指对于单位的一切收入和支出都要以款项的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确定,这使得行政单位的资产、负债、收入与支出难以得到全面、完整的反映。
一方面,行政单位只有在实际支付现金时才能确认支出,而实际已发生却未支付现金的支出却未确认为负债,这导致了政府的“隐性负债”。我国行政单位的债务构成除了国债外,还包括向国际组织及我国的金融机构介入的款项,在收付实现制下,行政单位信息只反映了当期本金数,却没有反映应由本期负担而由以后期间支付的利息。潜在债务在收付实现制下未能反映在行政单位的财务报表中,掩盖了可能的债务危机,可能导致行政单位作出错误的决策,影响群众对相关信息的准确理解。另一方面,收付实现制导致行政单位的资产确认时间延迟。收付实现制下,如果材料采购跨年度发生,在本期已经收到材料而款项尚未支付的话,那么材料就不能确认。在总预算会计中,由于实行收付实现制,政府只有在实际收到拨款单据时才能够按照拨款金额确认和计量购入的资产和财政支出。而收到拨款单据的时间往往与资产、财政支出应该确认的时间有差异,因此导致了资产确认时间的延误或提前。
3.会计计量属性采用历史成本。对于资产的计量,《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十九条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各项资产的价值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完全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无法确切反映资产现时价值。关于固定资产折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二十四条规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导致政府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虚增了资产价值。
4.内部控制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目前,部分政府还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各部门人员之间权责不明确,例如会计、出纳集于一人,将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合并致使内部监督部门不独立等,混乱的内部控制引发了诸多问题:业务审批流程不完善,容易导致领导滥用权限;资产管理不完善,对政府资产处置缺少控制,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预算缺少控制程序,内部预算与上报财政预算不一致,造成预算、决算“两张皮”的问题;对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缺少控制活动,出现信息被篡改、不能及时更新等问题。缺失的内部控制引起政府信息的混乱,与实际逐渐脱节。
二、解决行政单位信息失真的建议
1.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首先,行政单位应改进用人制度,通过公务员考试等途径招聘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会计人员,或由上级部门定向分配,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从而保证政府信息质量。其次,行政单位应充分重视会计人员的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使得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时俱进,职业素养、法律意识不断强化,确保行政单位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
2.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并最终过渡到权责发生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采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循序渐进引入权责发生制将成为必然趋势。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在此前提下,政府的资源存量和未来责任将得到客观反映,资产、负债的变化得到如实反映,有利于行政单位加强对资产和负债的管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降低财务风险。权责发生之下的行政单位信息与决策的相关性更大。
3.历史成本与其他会计计量属性相结合。政府会计在采用历史成本的同时,应结合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使资产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以客观反映资产价值,降低由于信息失真或延误而带来的损失。
4.强化内部控制。政府各部门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严格执行内部牵制制度,建立合理的业务审批流程、资产管理制度和预算制定、执行机制等,确保政府信息的客观、公正。
5.定期披露政府信息,加强群众监督。定期披露政府信息,增加行政单位信息的透明度,通过群众监督发现行政单位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及疏漏,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行政单位信息,使政府信息逐渐符合实际,真实地反映政府资源存量和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1] 黄鑫,郝向华,王红霞. 谈我国政府会计核算的会计基础[J]. 山东经济,2006(4).
[2] 章羽. 以知识管理解决政府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与建议[J]. 兰州学刊.2008(5).
关键词:数字档案 档案信息 信息资源 资源建设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数字资源增长迅速。使整个社会信息基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也使事业单位所处的信息环境有了根本改变,建立起配置合理、特色突出、利用方便的数字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地实现数字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满足公众的需求,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以下对事业单位图书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数字图书档案信息的资源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事业单位图书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数字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有着传统档案信息资源难以比拟的优势,逐渐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主体。数字档案的开发将使用户高度灵活地获取和使用档案信息,使图书馆突破了原来服务区域的局限,使图书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时效性、广泛性更加突出,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然而,当前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建设滞后,致使图书档案工作没有与时代同步,与数字化同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档案信息现代化前进的步伐。图书管理员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图书馆内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图书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图书档案网络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图书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数字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方面
1.图书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图书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系统中的基础部分,没有图书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其信息化建设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改变传统的馆藏建设思想,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在信息网络环境下,事业单位图书管理部门要加强规划,统筹协调,必须打破“大而全”的传统馆藏思想,要根据本馆的特点,加强虚拟图书档案的建设,以此来不断延伸自己的馆藏资源。这样,既可为用户提供广而全图书资源,又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对事业单位而言, 图书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图书内容,包括附带资料如光盘、磁带等资料的数字化,以及档案文件的数字化,加快信息资源电子化进程,进而开发有特色的数据库。随着图书档案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开发有特色的数据库并将其送上网,把各事业单位的馆藏推向世界,不仅提高事业单位自身在网络中的影响,同时又可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全球化。
2.图书档案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具体说来就是图书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
图书档案目录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相互关联的按一定次序排列的目录数据的集合。图书档案目录数据库作为馆藏的概要反映,能够为利用者提供快速检索、查询的需求,是利用者利用图书档案的指南。它不仅仅是实现图书档案自动化管理的主要工具,也是图书档案进入实际应用领域、发挥作用的主要桥梁,因此它不仅是图书馆馆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档案数字资源建设的基础性数据。开展事业单位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加工和整理,深化信息服务内容。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根据图书档案的特征,结合用户的需求,对网上特定领域内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挖掘,并进行有序加工和整理,是为用户提供有效利用的保障。
3.专题全文数据库建设
对事业单位图书档案进行数字化,并根据不同利用者的需求,在图书档案信息数字化和开展编研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专题全文数据库,结合本馆的馆藏特色和资源优势,自行开发特色专题档案数据库。这些都有效促进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价值的提高,并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发挥自身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大图书档案编研的力度,促进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再生。
4.加强现行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
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是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重点,也是事业单位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重点。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电子政务的大力推行,电子文件将成为事业单位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积极探索档案管理系统与事业单位OA的无缝衔接机制,确保在安全和保密的基础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自动归档。同时还要注重及时采集有关本单位重要的新闻,不断充实档案信息资源储备。
三、影响事业单位数字图书档案资源建设的因素
1.数字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程度低
标准化和规章制度建设, 直接关系到数字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劣成败。在网络环境下, 标准化建设尤其重要,它关系到图书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衔接和整个系统的有效运作。新型载体的应用和计算机智能化管理, 必然要求其处理的信息规范、标准。档案信息的质量取决于数据的质量, 要求设立数据格式标准。随着新型载体广泛出现,完善数图书档案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已刻不容缓。
2.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资金的投入不足
资金的投入是数字图书档案资源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而目前的现状是财务投入跟不上网络资源建设需要资金投入。事业单位的图书档案管理大多处于经费紧缺窘境,财力不足,数字化建设所需经费就更没有保障。由于缺乏资金,数字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缓慢,经常使用的、大量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极具保存价值的图书档案文献,得不到数字化,而不能够快速为利用者使用;因图书档案目录数据建设库得不到加强,而不能满足快速检索、查询的需求;一些有悠久历史,载体老化或其他原因,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对这些具有保存价值珍贵图书档案,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因此难以提高事业单位图书档案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
3.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档案管理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以现代化办公设备为依托的知识密集型工作模式,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与新知识、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密不可分,所以人才队伍是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目前事业单位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现状:一是管理人员计算机水平有限, 制约工作数字化发展。二是业务基础不扎实,随着人员流动不断加快,图书档案管理者更换频繁,有的同志刚刚掌握了图书档案业务, 还没有来得急熟悉运用, 就被调到了其它岗位。也有的同志在图书档案工作岗位上伏案十年如一日,对业务知识非常熟悉,但在灵活使用计算机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其习惯于传统的思维过程, 满足于手工操作的档管理方式,接受新生事物不够快,不能全面开发图书档案信息资源, 严重影响档案数字信息化的进一步实施。三是培训力度不够,在职图书档案人员几乎没有培训过与信息化相关的系统开发与维护、数字化加工与管理、标准化建设、数据库运行管理等方面内容,不重视引进计算机等相关的专业人才,难以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化建设的需要。
总之, 事业单位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逐步加快和实施的过程,要整体布局、全面发展。在图书档案数字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分工负责, 避免走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之路。应该从实际出发, 采取适合各事业单位情况的建设方案,必须制定图书档案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战略和目标。不仅要加大数字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同时还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注重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 为网络化建设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清飞.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策略探讨.江西图书馆学刊[J],2008/ 3
经济快速发展之下,高等教育事业也不断地快速发展,软实力的发展必须跟上。奥巴马曾经说过,高等教育问题,就是时代的经济问题。的确,面对新的经济环境,高等学校的会计环境也发生变化,应认真研究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努力提高教育的质量。
(一)目前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日前,随着高校新生注册工作相继结束,生源危机再次暴露。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内高校本科生的平均规模是美国的两到三倍。生源减少本来是高校调整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契机。但近十几年来,由于有一些大学拼命扩招,要让其缩小规模谈何容易。虽然高校生源下降是不可逆之势,但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比上年增加了54所;而2009年,也比上年增加42所。大学倒闭,除了学生利益受损、教职员工安置难等问题外,更重要的是社会资源损失与经济风险。同时,高校一旦破产,买单的必将是政府。因此,分析我国高校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目前高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不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会计信息。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但对于生产经营性的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但事实上,面对复杂的经济活动,高校财务核算的内容的不断扩展,收付实现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
1.收付实现制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负债
高校在采购设备、维修材料等发生的应付账款。由于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因此,此项业务所涉及的金额不能够及时记账。当一项债务到期,由于企业未在账上进行相关会计信息的揭示,并且当遇到在现金准备不足、费用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财务危机。不仅影响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益,还会产生信用风险。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2.收付实现制不能如实反映高校经济业务的收支与结余业务
由于对非生产经营性业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期的收与支的结余,从而使得各种权利和义务失去信息的有效性。例如高校按照规定按收付实现制原则核算高校收入,在账面上反映的是已收到的学费、住宿费等,而对于应收而缴纳的学费、住宿费等并没有在账务上反映。另外,本会计年度收到以前年度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等作为本会计年度的收入,这样的会计处理方式与当前要求核算学生的相关成本不协调。再者,应收账款也不能真实反映学校的已收学费和住宿费、应收学费和住宿费、欠缴学费和住宿费等。这些现象导致高校收入业务的不真实性。另外,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支出,不能全面反映高校的运行支出。因此,导致结余也存在着不真实。
二、高等院校会计科目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类核算科目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核算问题
无形资产核算有以下弊端:一是无形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备。目前,无形资产核算中缺乏严密的体系,主要表现为不能及时入账;其次,对无形资产的成本管理不重视;最后,其核算方法、核算程序等严重弱化,难以适应无形资产较为复杂的确认、计量、核算等要求。二是无形资产转化利用率低。
2.负债类核算科目存在的问题
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规定,高校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立借入科目来核算各种借款。但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在资产负债表中合并列报,这样会使高校潜在的财务风险不易分析,不利于银行机构分析高校的财务状况。近年来,高校出现攀比风,几乎所有将主要精力投放于基础建设,加重了财务负担。根据国际审计署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负债达2634.98亿元,平均每家地方高校负债答2.26亿元,且这些债务大部分是长期贷款。高债务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也是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二)高等学校支出核算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支出核算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欠缺成本核算。准确核算高等教育培养成本,有利于高校内部管理,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对各高校的管理与监督。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体系还不够完善。这对于监管有很大的障碍。但是目前的会计制度在对高等教育成本概念、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范围以及成本项目使用的会计科目以及成本核算所包括的范围等方面,并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目前,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制度所反映的支出是学校的总支出,而不是培养学生的成本费用耗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不能向信息需求各方提供教育成本的个体信息。
三、高校会计主体存在的问题
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有关的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照有关规定,不执行本制度。”这就会使得高校内部出现两个会计主体,一个核算教学科研经费,一个核算基本建设投资。其中任何一个会计主体都只能反映高校经济活动的部分,不能反映会计主体的整体经济活动,高等学校事业经费会计报表不反映基建经济业务运营的会计信息,违背了会计制度要求会计主体反映的整体经济活动这一基本前提。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等学校重视基建投资,各高校出现新校区的,而其中很大部分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的基建与学校财务核算体系分开,对学校财务状况的了解以及风险防范产生更多不利影响。
(一)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与使用脱节
由于建造的项目价值以及成本不能在学校财务反映,只有到竣工验收时办理结算手续后,才能将此项目建设费用转为固定基金并且该项目成为一项固定资产。但是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由于该项资产未登记,或者已经使用的资产,但学校财务账上没有记录的,或者是好多年不入账的,也可能使高校的固定资产账目不真实。而基建的资金一般非常巨大,如果核算结账不及时,对学校资产的影响是巨大的,造成严重资产不实。这种不真实是由于制度的原因所造成的。
(二)增加了核算成本,加大了工作量
由于分开核算的原因,在机构设置和岗位配置上增加了人员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自筹基建资金等形成学校财务和基建账户之间往来账目也增加了核算成本,加大了工作量。
四、如何完善高校会计制度的建议
(一)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弥补收付实现制的弊端
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要求各会计分期经济利益与所消耗的经济资源进行配比,不仅仅关注现金的实际收付,更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发生。高校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收应该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逐步转换,可以准确地核算高校的经济活动,以便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地核算高校活动的日常耗费情况。
首先,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拖欠工人工资、购买办公用品或者未付的工程建设款项,尚未支付银行的贷款和利息,这些都是高校的负债,但是在财务报告中却反映,也就会使债务风险得到了隐藏,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债务情况,不利于高校债务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应该在“应付及暂存款”科目下设置“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其他应付款”、“ 应付工程款”以及“应付利息”。对于贷款方面应该设置“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对不同还款期的借款分别进行核算。其次,对学生的缴费情况进行相关的记录,对于已收学生的学费应该在“应收及暂付款”科目下的“应收学费”等二级科目来核算。
(二)改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
1.健全无形资产核算体系。首先,要分门别类地对无形资产进行计提折旧,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以保证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受益期内得到补偿。对于高校来说,无形资产主要是科研成果。其次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关键在于成本的确定。因此完善无形资产的核算体系,协调科研科技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关系,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2.充分利用无形资产。加强对无形资产的运营,建立无形资产的中介机构,负责无形资产价值的实现,有利于促进无形资产产业化的实现。
(三)改进负债类科目的核算体系
在负债类方面,应该取消“借入款”,单独设置”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分别核算不同时期的负债,并且在报表中,增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这样在原来的基础上,能够清晰地反映学校潜在的债务,既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同时能够及时地掌握财务信息,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也有利于债权人了解财务状况。
(四)建立高校成本核算制度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日益多元化,核算培养学生成本也成了一种趋势。核算培养学生的成本属于成本核算的范围,但是并不是高校所有的支出都可以列入学生培养成本,只有与培养学生有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才能列入。因此,应该要把高校事业支出的现有一级科目,更改为“学生培养直接费用”、“学生培养间接费用”、“科研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其他费用”五个一级科目。每个一级科目下,根据现行的一般预算支出科目设置明细科目。推动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准确核算。实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可以为高校制定收费标准,国家、社会补偿教育投资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习;调查
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的重要培训阶段,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检验学到的理论知识,锻炼工作能力,对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了解工作内容和学习相关职业标准有重要意义[1]。医学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理论联系实际机会较少,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专业实习对其尤为重要。专业实习帮助学生充实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端正工作态度,积累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课堂教学深化和延续的关键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也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基础[2-3]。为了解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实习认知与实习单位选择情况,改善学校和医院实习教学管理,提高实习质量,本研究以166名广东医学院2014届5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习情况的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广东医学院2014届5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生170人。调查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回收率97.65%。问卷为选择题形式,统计时在问卷星调查系统上录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实习的认知
2.1.1 对实习重要性的评价
93.37%的学生认为实习很重要,必须要;5.42%的学生认为实习重要性一般,可有可无;1.2%的学生认为实习不重要,不需要。可见大多数同学态度端正,重视实习。实习是一种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政治思想、专业技术、医德医风、作风纪律等方面得到综合锻炼,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
2.1.2 实习期长短
希望实习期长为3个月的学生占4.22%,为6个月的占18.07%,为9个月的占50%,为12个月的占27.71%。一般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的实习期为3-6个月,医学类学生因为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多,实习尤为重视经验积累,实习期就比较长。目前多数医学检验本科生的实习期为9-12个月,广东医学院规定的5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生的实习时间为12个月。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足三成的学生选择实习期为12个月,其余学生均主张缩短实习期,希望实习期为9个月的学生占一半。这主要是学生认为9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已可以完成实习任务,过长的实习期对提高工作能力并无意义。实习期间,学生基本没有报酬且花销较大,给他们造成了经济上的负担,而在实习后期,学生也面临着准备毕业论文和找工作的压力,这让他们在面对大量重复性实习工作时更容易失去热情,出现倦怠和不满情绪。在保证实习质量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缩短实习期,将会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
2.2 实习单位的选取
2.2.1 影响实习单位选取的因素
影响实习单位选取的因素(选择最重要的三个)调查结果:选择实习单位学习环境占59.04%,实习单位等级占39.76%,能否在该实习单位留用和个人发展机会均占34.34%,实习单位口碑、实习单位住宿价格和环境、离家远近分别占28.92%、26.51%、25.9%,实习地繁华程度较之影响较小,占12.05%。自身学习成绩对实习单位选取的影响所占比例最小,为1.81%。选择实习单位补贴及福利、老师及师兄姐推荐、实习单位名额的多少、自身家庭经济情况、与恋人同地、考研因素分别占7.23%、6.63%、6.02%、4.82%、4.82%、3.61%。影响实习单位选取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因素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影响。从调查数据可以知道学生非常看重实习单位的质量,包括实习单位等级、是否提供就业机会、有无发展机会、口碑、环境等,尤其看重实习单位的学习环境。实习的首要目的是学习,医院学习环境包括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医院实习安排、医院仪器设备等,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中之重,对学生吸引力最大,当然这也离不开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实习后学生将面临择业的问题,如果可以在实习中就解决工作问题,在实习单位就得到发展机会,实属一举两得;在求职时,用人单位一般会问学生实习单位是哪里,在一个等级高、口碑好的医院实习会给面试加分,对找工作有一定帮助。其次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不仅仅看医院的情况,也结合自身的情况来权衡选择实习单位。主要是离家远近的影响,实习单位同等情况下学生一般都选择离家近的医院,因为在家乡的医院实习不仅便于往来,而且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较为熟悉,较容易有发展机会。实习单位所在地越繁华,往往学生见识和学习机会也会越多,当然实习花销也会较大。对广东地区而言,招聘会一般在广州举行,在珠三角地区实习会较方便奔赴招聘会。学生们了解实习单位,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询问高年级学生或毕业生,他们由于亲身经历过实习,对实习单位的评价会更真切地反映出实习单位的情况,所以师兄姐推荐的实习单位往往会比较热门。本调查显示学生选择实习单位与自身的成绩关联很小,学校采取电脑抽签的方式公平选取实习单位,所以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对成绩的考虑甚微。由于实习名额的限制,一些热门实习单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一小部分学生害怕没有入选热门单位会被调剂到特别不满意的单位,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相对入选机会大且条件还可以接受的实习单位。当前大学生拍拖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了不想在实习期间经历异地恋或分手,有恋人关系的学生大多数会考虑选择同一个地点的实习单位。对要考研的学生而言,所选的实习单位工作量,批假难易程度对他们有重要影响。实习单位补贴及福利、自身家庭经济情况是影响实习单位选取中的经济因素,消费水平低、有补贴和福利好的医院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实际,但其所占比例不算高,因为经济问题大多数时候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的,实习的质量和找工作才是实习的核心问题。
2.2.2 最终实习单位与理想单位是否相符
39.16%的学生最终实习单位与理想单位相符,很满意;51.2%的学生最终的实习单位和理想单位不相符,但可以接受;9.64%的学生最终的实习单位与理想单位严重不符,不满意。约四成的学生选到自己的理想单位,一半的学生虽然没有选到自己的理想单位,但对调剂结果表示满意,这与实习医院本身条件比较好有关系,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生实习单位大多数是各市区的三级医院,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较容易被学生接受。约一成学生对最终实习单位不满意,这部分学生是在电脑抽签的第一轮和接下的几轮都没有抽到自己的理想单位,他们一般被调剂到偏远地区,心理落差较大,对这部分学生,学校是否可以考虑其他解决办法,例如更灵活多变的进行抽签,寻求更多条件较好的实习单位进行合作等。
【参考文献】
[1]姚越峰,李宝英,王华好.提高医学实习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