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

时间:2023-05-17 15:34:22

导语:在青年教师课题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

第1篇

关键词:师范院校;青年教师;课程力

一、课程力的重要性

课程力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的专业素养,青年教师是院校中重要的教育资源,青年教师的课程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课程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资源,但课程价值的实现需要从静态课程转化为动态模式,转化的关键不在于课程的设置,而在于教师的课程力。因此,课程力是教师非常关键的专业素养。课程力不仅包含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取舍,教师对已有课程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有效理解,对师生双方定位的思考和观念,超越固态课程文本的课程资源开发;还包括将预设的课程进行科学、艺术的呈现的执行能力和技术。从教师的成长特点和规律来看,还应包括对课程教学不确定情境的课程教学智慧和情感投入。总之,课程力是贯穿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综合教育教学素养。

二、师范院校青年教师课程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诸多高等学校在青年教师资源的选择和引进方面都比较重视青年教师的毕业院校和学历层次,较轻视青年教师在课程教学方面的潜质。虽然对于许多高校来讲,这种人才引进的模式有迫于顶层教育评价压力的无奈,但不难看到,由于对学历过于看重,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入职后得不到真正有效的促进;另一方面,无意中也造成了高学历青年教师在心理上的学历优越感。从目前的相关调查来看,青年教师课程力这一综合素养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总体情况并不乐观。1.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在师范院校中部分青年教师只是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而个人的实际研究成果以及一些具有个性特征的授课内容非常少,这与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科研投入较低以及教学任务比较繁忙等因素有直接关系。通过对青年教师的调查发现,师范院校中大部分的教学任务需要依靠青年教师完成,这样就会导致青年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过程中。但高校并没有给予科研足够的重视,导致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比较低。2.教学认知能力相对匮乏。(1)很多青年教师并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以及教学理论知识的专业训练,这样就会导致他们走上教学岗位后缺乏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理论知识,再加上他们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主要靠自己去摸索和领悟,花费的时间较长。(2)缺乏对课程以及专业目标的理解。因为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再加上很少有专业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这样就导致青年教师对专业目标以及课程理解不够到位,无法将教育目标与专业目标进行有效的融合。另外还有一些青年教师仅仅依靠具体学科对课程目标进行理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将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标表达出来。(3)对学生缺乏了解。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有近一半的青年教师认为学生状态不好会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生状态不好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各项特征缺乏全面的了解,就无法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三、有效提升师范院校青年教师课程力的建议

1.根据成长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青年教师在师范院校的成长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入校后1~2年是青年教师的适应期,入校后的2~5年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期,入校后6~10年是青年教师的成熟期,因此需要根据青年教师所处的不同阶段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适应期,要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基本操作能力给予相应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节奏,顺利度过适应期。在成长期阶段,要对青年教师其他各项能力进行培养,使青年教师的学术基本功以及教学基本功都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成为一个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成熟期,则需要重点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对于已经任教1~2年的青年教师,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从而使岗前培训的效率得到提升。要实施助课制,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让青年教师学习如何更好地授课,使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得到提升,从而准确把握课程的关键点,同时不断提升师生互动、多媒体使用、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以及理清脉络等技能。对于不懂的问题,青年教师可以向老教师询问;同时老教师可以旁听青年教师讲课,对青年教师授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对于已经在师范院校任教超过2年的青年教师,要经常组织他们交流教学经验,开展研讨交流,组织观摩教学活动,使青年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同时院校需要加大奖励力度,对学生评选出的优秀青年教师给予奖励,使青年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对于任教超过5年的青年教师,需鼓励他们参加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的教研课题,设置青年教师专项奖。2.提升青年教师的技能。(1)岗前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思想以及教学基本知识教育,使青年教师对课程目标及专业目标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同时鼓励教师重视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编制,通过有效的评价保证教学效率。(2)师德建设。要对青年教师开展德育教育,使青年教师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真正关心并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授课,对待学生松严结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3)科研水平及能力。对于在师范院校任职超过5年的青年教师,院校需要积极引导并鼓励其参加各项科学研究。首先,需要对学术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激发青年教师投身科研的热情。其次,学校需要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形成全体教师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3.出台相关政策,搭建青年教师进修研究平台。师范院校需要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学历水平,使其具备更加渊博的专业知识。例如,可以拿出经费让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使拥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四、结语

青年教师是师范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的课程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范学院的整体办学质量。各院校要充分意识到提升教师课程力的重要性,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的提升。

作者:贾玉霞 张勇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黄琪,席广涛,苏玫,等.某市免费师范教育毕业的青年教师生活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179-183.

[2]李儒银,李佳幸.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转型升级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74-76.

第2篇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青年教师 教学绩效考核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33

Abstract The main force of young teache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otential shares, is engaged in the mainstay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in the future work.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teacher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more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stablishe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ir own development, 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s lack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teachers 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blems, put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performance assess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青年教师是指年龄在35岁及以下,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教师。他们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潜力股,承担着地方本科院校未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重任。如何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热情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当前高校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所谓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是指针对青年教师制定的,是对其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种价值判断,也是对其教学工作过程和结果的考核和评估。①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保证高校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了解和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从而进一步完善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

1 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是高校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与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群体中最年轻的群体,有着自身的个性特点和群体特性,因此,能否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体系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虽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但针对于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制定有所欠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

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目标应该与各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各地方本科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目标与教学绩效考核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各高校仅仅把教学绩效考核作为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指挥棒”,比较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中教师的排名,追求一种量化的结果,这就导致教学绩效考核失去了方向,致使青年教师进入一种误区,把注意力放在打分排名上,一味地追求名次,无法潜下心来教学。②最终不仅造成各地方本科院校重科研、轻教学风气的滋生,而且导致各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目标与教学绩效考核的目标相背离、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相背离,不利于高校的长久发展。

1.2 绩效考核机构不健全

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机构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当前,各地本科院校在进行青年教师绩效考核前并没有把配套的考核机构建设完善。一方面,教学绩效考核培训机构建设不完善。培训机构的不健全,不仅会导致绩效考核主体不能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教学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考核指标、考核方法等,而且容易造成教学考核主体不了解教学考核的真实价值和真正目的,在进行教学绩效考核时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学绩效考核监督机构不健全。公平、公正、有效的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需要监督机构来进行全程监督,以保证教学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绩效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教学考核过程和教学考核结果出现失真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教学热情。

1.3 绩效考核指标不科学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并没有针对青年教师这一教师群体的特性给予特别的设计。首先,考核对象和层次划分不清。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普遍采用大一统的教学考核指标来考核教师教学工作,忽略了不同年龄层教师有不同的特性。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中最年轻的群体,他们具有入职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不高、专业知识不足等特点,因此,我们不能采取大一统的指标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考核,应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考核指标。其次,考核较重视定量指标忽视定性指标的重要性。各地方本科院校长期以来都以数量来考核教师教学工作,较为关注课堂教学课时数、指导毕业论文数、指导毕业实习数等定量指标的考核,忽略了教师基本素质、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团队协作意识等定性指标的考核。最后,考核指标缺乏系统性和适用性。有的院校教师教学考核指标设计的比较简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青年教师教学的综合绩效;有的院校教师教学考核指标设计的比较繁杂,考核方向不明确,不利于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③

1.4 绩效考核方法不合理

地方本科院校在对青年教师实施教学绩效考核时方法使用不恰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对青年教师教学考核的过程中,使用的考核方法比较单一,并没有把专家考核、同行考核、同事考核等有机结合,近几年流于考核形式,考核的表面,不注重考核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所付出的努力。第二,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比较注重定量考核,忽视定性考核的重要性。重量轻质的考核方法不仅不能真正考核出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真正价值,而且会造成各地方本科院校重科研、轻教学风气的滋生,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第三,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比较注重奖惩性考核,忽视发展性考核,注重对结果的考核,忽视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的考核,容易导致青年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工作结果,不注重教学过程,使青年教师形成急功近利的心理,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第四,对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周期较长。各地方本科院校对教学工作只进行年底考核。考核周期较长,容易导致教学考核工作繁杂,难度加大,不利于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1.5 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不理想

绩效结果的及时、准确反馈和使用是达到绩效考核目标的关键。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在使用绩效考核结果时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准确、及时反馈。这就导致青年教师无法及时、准确、全面了解自身的绩效水平,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及时寻求解决办法,提高教学质量。第二,青年教师教学绩效结果使用不合理。各高校进行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而不是为了给青年教师制定工资细则或者是为难青年教师而制定的,这种理解具有片面性,导致绩效考核结果的不合理使用。第三,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和沟通渠道不畅通。当前,部分高校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和沟通渠比较缺乏。一方面,反馈和沟通渠道的不畅通导致青年教师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上级不能及时给予青年教师改进意见,青年教师也不能及时获取考核结果,改进工作;另一方面,这种不畅通也会导致青年教师有苦难言,不能及时有效地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上级,达到双向沟通的效果。

2 改进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对策

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群体有着自身的特性,各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教学绩效考核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各高校应因校制宜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目标以及符合本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绩效考核体系。具体措施包括:

2.1 明确绩效考核目的

各地方本科院校在对青年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一定要明确绩效考核目的。青年教师教学考核的目的不仅不是为了对青年教师进行奖励,也不是为了帮助各地方本科院校更好地进行行政管理,而是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发现教学工作的问题,分析教学不足之处,进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④一方面,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未来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和潜力股,各地方本科院校在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考核时要保证高校发展战略目标与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快速成长,促进高校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各地方本科院校的领导、教师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目标的认识和宣传,全校上下团结协作,统一思想,为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营造良好的氛围,切实保障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目的。

2.2 健全绩效考核机构

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机构的建立健全,不仅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对青年教师教学情况的全面、准确考核,而且更加有利于各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获得公平、公正、有效的考核,从而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一方面,健全教学考核培训机构。各地方本科院校在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考核前,应加强对考核主体的培训,使各考核主体全面了解考核对象特点、考核具体内容、考核指标、考核分配权重、考核进度、考核目的等等,全面、有效地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核。⑤另一方面,健全考核监督机构。各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对监督机构的建立,组成专门的教学考核监督小组,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以保证教学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3 科学制定绩效考核指标

各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指标时,可以利用全视觉考核方法,来制定考核指标,它主要以定性评估为主,是一种全方位的、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⑥分别由上级、同级、下级、相关客户和本人按各个维度标准,进行评估。如表1所示,各地本科院校在设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指标时,首先,设计一级指标,包括教学基本素质考核指标、教学内容考核指标、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工作量考核指标等。其次,在一级指标下面分别设计出二级指标。教学基本素质考核指标下设有师德品质、知识水平、教学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二级指标;教学内容考核指标下设有内容的全面性、前瞻性、丰富性、易懂性等二级指标;教学实施过程考核指标下设有教学进度的合理性、教学过程的衔接性、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学生态度等二级指标;教学工作量考核指标下设有理论教学课时数、实验教学课时数、课堂教学实习数、监考门次、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数、指导专科(高职)生毕业实习报告数、指导本科论文答辩数等二级指标。这样设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指标有助于全面考核青年教师教学工作,协助青年教师改进工作,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表1 教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览表

2.4 合理使用绩效考核方法

合理使用教学绩效考核方法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对青年教师实施教学绩效考核。针对当前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方法使用的不当之处,主要由以下措施加以解决:第一,在对青年教师教学考核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改进专家考核、同行考核、同事考核等考核方式,合理分配各种考核所占的比重,注重考核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所付出的努力。第二,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注重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只有同时注重量和质的考核才能全面、真实考核出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价值,而且会避免高校重量轻质风气的滋生。第三,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应该同时注重奖惩性考核和发展性考核,注重青年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考核,避免青年教师形成急功近利的心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四,对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周期不宜过长。针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各高校可以实行定期与非定期的教学绩效考核,这样既避免了考核周期过长带来的工作繁杂,工作难度大等问题,又避免了工作简单,考核不全面的问题。

2.5 准确反馈绩效考核结果

及时、准确、全面反馈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结果是绩效考核的关键。青年教师绩效考核结果不是用来存档的,更不是仅仅用来评优评先的,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成长。一方面,各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大扩宽教学绩效考核反馈渠道,保证教学绩效考核主体和青年教师能够就教学考核结果达到双向或者多向沟通,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困惑,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热情。另一方面,各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绩效考核主体在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考核时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端正思想,并能正确利用沟通渠道及时、有效、全面地反馈教学考核结果,协助青年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制定教学改进计划,使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实现正强化作用。

总而言之,各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建立是一个长久且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有效的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更加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各地方本科院校应因校制宜,实事求是,不断探索,以求不断改进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考核,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注释

① 潘洪冰.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设计[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② 靳晓熙.基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5(8):160-161.

③ 陈佳.高校教师年终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合作,2015(9):48-49.

④ 杨良玖,金宏.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33):44-45.

第3篇

关键词 新教师;教学成长

近几年,青年教师在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中比例越来越高,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力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教师队伍中最有生气、最活跃的力量,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基础好,富有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保证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的时间不长,教育教学经验相对较少,教学技能水平不高,要实现从新手阶段尽快走向适应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是每个青年教师要考虑的问题。

一、追求终身学习,在读书中获得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青年教师的继续学习对于自己的教学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青年教师读书,要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方面的学科资料与书籍,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是教师教学成长的基础,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带动学生读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青年教师读书,要读专业学科书籍,读名家经典作品、最新前沿的研究成果,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学成长的核心条件,只有扩展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水平。青年教师读书,要读教育科学书籍,读教学论、课程论书籍,教育学科知识是广大青年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使教师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的运用原来知识、经验开展教学。

我们可以发现,名师们都有着儒雅的风度、广博的素养,造成这样一个共同特点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提高修养,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工作累了,捧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读上一段,在喧嚣中寻得一份悠然。总之,青年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终身读书的习惯与信念,在读书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给自己以更深的激励和启迪。

二、探寻名师足迹,在模仿中学习

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对工作怀有满腔的热情和激情,希望自己能够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功底。但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对教育过程与教育对象以及教育环境的深入了解,缺乏将理论结合实践的驾驭能力。这时就需要从其他名师的教学过程中吸取经验,多观摩,多模仿。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谈到自己的经历时说到:“我的教学功底是在一堂堂模仿课中练就的。移植别人优秀的、成功的科学成果,虽然是一路简单的验证性的实验研究,但对刚刚踏入教学和科研大门的青年教师来说,依然不失为一条捷径――既能体验教育科研的过程,又可以夯实自己的科研基本功,还能缩短从教之初的适应期,取得明显教学效果。” 首先要学习。青年教师在优选经验基础上参考优秀教师的教学教案材料,观看优秀课例录像,参加名师公开课,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教学设计方法、教学实施技巧和教学评价策略,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模仿。就是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照搬照做,模仿的初级阶段是再造性模仿,“这是一种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模仿,是一种完全的不加改变的模仿。”青年教师可以整体模仿,“依葫芦画瓢”整节课整节课的将名师的教学模式转移到自己的课堂上,也可以局部模仿,在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环节模仿名师的教学思路和指导方法。最后是创造。当青年教师的再造性模仿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教学技能日渐提高,能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应对,举一反三。“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从而达到模仿的高级阶段――创造性模仿。”

三、利用网络资源,在交流中成长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是信息爆炸时代,网络飞速发展,我们越来越多的感受到其对教育的巨大影响及作用。网络信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可以作为青年教师补充专业知识、扩大专业视野的大平台,青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中良好的教学资源,如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课件等等,学习名师经验,改进教学策略。网络资源更新快,青年教师对于新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强,可以不断受到新理念的熏陶,发生新思维的碰撞,从而更新教育观念。

近年来,由于具有“开放、合作、共享”的特性,网络新生事物――QQ群组、论坛和博客,得到了广大青年教师的青睐。QQ群组、论坛和博客最主要的特点在于为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给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塑造了一个平等、互助的交流氛围。在班级QQ群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讨论,倾听学生最真实的声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逐渐改变自身,改变课堂,改变学生,师生间的情感也会更加融洽。在教育论坛中,信息共享可以发展到资源共享,思维共享,生命体验共享,为群组教师创设了一个即时学习、即时互动的新环境。使青年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在群体教师的帮助交流下,得到更多意外收获。在博客上,青年教师利用日志的形式将自己的教学经历、心得体会、生活感悟等写成文章,形成属于自己个人的资源积累库,让别人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同时推广自己的学术观点。通过长年累月的记录,青年教师在开放交流中得到启迪,在教师同仁的激励下学习和进步。因此可以说网络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四、挑战小课题,在研究中积淀

教师的教学成长需要在实践中提高,实践只有在理论支撑的基础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非常值得青年教师们采用。小课题研究是青年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实际问题进行观测、调查、分析和思考,从而找出日常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的活动。具有“小”、“近”、“实”等特点,适合正在从事一线教学、科研方法能力尚不全面的青年教师进行研究。小课题的“小”要求青年教师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进行学习研究;“近”就是要求小课题贴近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实”就是实在,要求小课题实实在在,研究效果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小课题研究小、近、实的特点符合青年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际,是青年教师教学成长的有效途径。小课题研究在准备阶段,根据教学成长的需要,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制定研究方案。在收集资料阶段,要广泛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实施问卷调查、访谈等获得相关材料。在整理分析阶段,对资料进行系统的思考,得出初步结论。在完善结论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小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青年教师正是通过一个个小课题研究的锻炼,积累了经验,为他们以后参与大课题研究夯实了基础,能有效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

总之,青年教师在教学成长的道路上,要通过模仿名师提升专业思想,通过读书来扩充专业知识、利用网络扩展视野,通过研究小课题提高专业能力。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专业化发展目标,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中坚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7).

[2][英]弗兰西斯・培根.培根随笔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4).

[3]薛法根.人生三堂课―我的成长故事[EB/OL].http:///book/Con-tents.Asp・ID=270,2012-03-12.

[4]夏立新.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怎么走[N].北京:中国教师报.

第4篇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小课题研究是与校本教研相辅相承的一种教研形式。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都可以成为小课题研究的对象,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对策,又在教学、在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又开始另一个小课题研究。基于小课题与校本教研这样互利互促的关系,我校开展了走小课题研究之路 探索出了一条校本教研的新模式。

1 加强培训,转变观念

首先结合市教育局、进修学校的培训讲座,以理论学习为主,从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科研、课改等内容,更新完善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其次,提倡自学辅导,既可以弥补集中专题讲座的不足,更是教师进一步理解专题讲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的主要措施。教师根据各自的小课题,通过上网,读书等方式,学习理论知识,并记录体会与收获、使自己的知识得到更新。并把教师根据学科、学年分为四个研讨小组,以研讨组为单位开展研讨活动。每次专题讲座、自学辅导之后的研讨活动教师们都认真对待。网上下载、查阅资料已经成为各研讨小组必不可少的工作。积累了很多的文字材料,如教师自学笔记、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小论文、课题方案、计划等。同时每位教师都建立了电子档案。

2 抓好“青蓝工程”

结合我校近期调入的新任教师较多的现状,我们实行了青蓝工程即聘请学校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通过指导老师的传、帮、带、手把手地传授给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尽快成为教学骨干、能手,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活动采用“一带一”的形式。在备课、上课、作业、命题、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指导,具体做法是:

(1)被指导的青年教师应按新课标要求,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结构、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案,虚心请指导老师审阅教案。指导老师严格要求被指导青年教师,认真审阅教案,给出评价意见或改进建议。签订双方责任书。每月底上交一份活动情况记录。

(2)被指导青年教师经常听指导老师的课,并写好听课心得,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认真上好入门课、过关课、汇报课。指导教师要耐心指导青年教师上课,及时提出评价意见并写好评课意见,做到初期有落实、中期有检查、期终有验收。

(3)指导教师应通过听课(节数不限)、说课等方式跟踪、了解被指导教师的教学情况,认真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研、课改、和课题申报等工作,使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选题工作,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 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

我们在研讨中以小课题为纽带,以案例为载体,以常态课堂教学情景为资源,以理论为支撑,创新形式,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3.1 改变校本研讨课方式:把研讨课分为2部分,其一是学校日常教学研讨课:即一直以来坚持的每双周由每个年段所推出语文、数学各一节,科任组每学期每人推出1节。二是新教师的成长课。对新教师(参加工作不足五年)采用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不打乱其教学进度,集中与单个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课前备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等重要环节,进行实践指导。通过推门听课、随堂听课等“现场培训”,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不管是学校的日常研讨课还是新教师的成长课,改变单一的评课方式为评课加“问课”的方式,即通过对课例的问和答讨论,促进教师的反思和改进。通过小课题的问和答讨论,促进教师的研究意识。以问促思,完成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以问促学,实现倡导的新理念与教师教学实践的相融。以问促改,实现所倡导的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2 重新组建年段备课组: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要继续以年组为单位兴研究之风,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每年段设置备课组长,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学校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小课题研究汇报交流活动,开展自诊、会诊活动,加强同伴互助,发挥团队力量,力促研究的有效性和成果的共享性。在备课会上,通过相互探讨,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创新教学思路,帮助教师调整思路,制订策略,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高效解决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的困难,开展真正有效的小课题教研。

3.3 推行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同课异构”要突出听课、评课后的反思和“二度教学设计” 。利于教师开展集体教学研讨,尤其是同年级备课组教师之间的研讨,体现教师集体智慧,体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缩短了活动开展的时间。我校计划同课异构不仅是同一课同年段的不同老师、也可以是不同年段的老师、甚至是不同校的老师。

3.4 积极举办各种教学活动: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积极参加、承办、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观摩活动,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更为校本教研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通过碰撞与交流,不断交融智慧,深入思考,互动互补,逐渐形成集体认同的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育理性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5篇

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研促教研,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坚持自学,并做好3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撰写课题研究案例、教学反思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参加省、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科研论文征集工作课题研究培训活动,拓宽自己的研究研究思路。

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中。

“科研兴校”一直是我们办学指导思想,为使课题的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计划性,着重要求教师们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1)我校组织教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课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4)每位课题组成员每月上交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反思等。

(5)、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青蓝杯”青年教师课题课教学大赛活动,青年教师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大赛,相互交流学习,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2、我校将“小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当中,已开展多年,以学年组为单位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老师香胡交流和提高。

3、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构筑有效生命课堂。有效的教育、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也是我们教育科研的最终目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是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围绕“有效生命性”这一主题开展教科研研究。我们精心研究备课教案;要求各教研组能结合理想课堂的构建,针对教学中的困惑、难点确定教研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研讨活动。

三、抓好过程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健全课题管理档案。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就科研工作制度而言,本校从XX年起开始制订有关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并逐年修订、补充、完善。确保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参加学校“十一五”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每位课题成员都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按时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学校及时总结并将过成材料归档。

第6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校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086-02

优化青年教师成长,是深入实施新课程的迫切需要,也是每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举措,进一步促使教师转变角色、更新理念、改变行为方式、重视自我发展,进而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我发展、学生个体发展、学校持续发展的“三赢”举措。新时期大部分学校已经普遍认识到青年教师成长的意义,也普遍重视青年教师成长。但认真审视目前青年教师成长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及对自身工作的错误定位,在认识上还存在认为“青年教师成长只是个人成长”“要成长就要靠教师自己”“教师成长发展了,人也走掉了”的个体论,在举措上还存在着“随意组织学习”“注重大范围课题研究”等现象。因而如何优化青年教师成长,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我想发展”,并将自发行为内化成一种自觉的需要,以达到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的校本培养,也需要自身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本文将从校本的角度谈谈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理论学习,挖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潜质

理论学习是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理论学习也可以使教师产生研究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的策略,便于教师明确问题;通过理论学习,教师可加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能转变一些旧观念,树立适应新课改、形势的新观念。

那么如何加强理论学习,挖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潜质呢?从校本培养的角度看,学校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深化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动自觉地学习教育书报刊等有关文献资料,参加校内外、本地外地的教研活动,学习参观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加强重视专业成长的专题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或介绍教育改革的信息,引导教师克服教育科研工作神秘的思想认识,明确教育改革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从而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在实践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分析比较新、旧两种教育思想和方法,给教师以新的启迪,使之更快走上新课改之路。

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真正起促进作用的理论学习应具备以下特点:(1)学习制度实。学校确定的科研学习时间应雷打不动,以学习时间量的保障凸现实效质的飞跃。(2)学习材料精。学校应根据青年教师特点与有关教学研究特点,组织教师认真阅读相关学习材料,有选择地从名目繁多的教育理论书籍中精选教师必读书篇。学校相关科室还可定期印发《教科研信息》及新课程学习资料,精选国内外教育科研信息供教师学习。(3)学习方法活。学校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个人主要是自学,而集中学主要是作教科理论知识辅导讲座。学校可邀请课改专家教授、本地教科所专家学者来校作科研讲座。学校也可组织校长、市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作定期专题讲座等,都能较好地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缩短教师的成长进程,使教师经历一个由机械传递到理论升华的过程。

二、创设科研氛围,激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潜能

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氛围,学校应创设一定的科研氛围,激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潜能。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巨大历史惯性,仅仅通过给教师灌输和行政手段是很难使青年教师主动成长的。所以,学校将教科研工作渗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教研活动、进修学习中,并创设科研氛围,以期转变教师观念。具体可通过以下策略:

一是创设教改实验氛围,激发青年教师参与。实践表明,投入教改实验活动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师参加教改实验活动,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方案,并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去实施、修正、完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会对教育现象进行一次新的认识。因此,教改过程既是实现教师自身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也对教师教科研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指导科学遴选课题,促使青年教师参与。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教科研的起点,选题决定了教科研的方向与水平,决定了能否较顺利地完成研究工作。为确保教科研的可行性、现实性,学校在青年教师课题申报过程中均要求教师根据校情,合理定位,找准视角,认真选题、申报、尽量使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进行课题的论证和在理论与实践上加以指导,增加教科研工作的科学性,使研究不走歪路,并能迅速取得实效,这对保护青年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是特色课题引路,引领青年教师参与。如某校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活动、有系统地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和“面向新形势学校环境教育运行机制”的实践研究。在绿色学校创建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清醒地认识到,要使创建活动能持续深入地发展,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队伍作保障,这就要求学校应以特色课题引路,引领青年教师参与。为此,学校多次组织“关于绿色教育”的集中理论学习活动,印发了多期《绿色校园》作为教研组培训与学习资料,并多次举办主题为“绿色理念渗透课堂”的教师论坛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校本教研上,学校要求加强学科渗透绿色教育理念的研讨与反思,每学期要有三个单位时间学习学校绿色教育理念,有三次关于学科渗透绿色教育理念的研讨与反思,每个教师每学期要有三堂真正体现学科渗透绿色教育理念的课堂。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得青年教师不仅用绿色教育理念武装,而且还将绿色教育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青年教师们尝试开展了新课程下学科渗透绿色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探索,成效明显。

三、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教师专业成长是无条件的,只要不生活在“真空”之中,教师专业就在成长着。在教师身上同样存在着一种“类似于种子对于植物萌生那样的内在的生长的‘动力因’的作用”,它时刻在推动着教师专业前进。青年教师成长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得以提升,而开展校本研究活动则能更有效地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内涵,具体可通过以下策略:

一是在案例评析中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组内教师抓住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背景情况,进行分析研讨,通过实践思路,效果反馈,原因分析等方面加以阐述评析。其操作的主要步骤为:收集和确定案例――教科组长或成员展示或介绍案例――教科组成员围绕案例发表各自的看法――教科组长收集有关观点,进行总结。

二是在反思交流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学校加强信息交流,促进思维碰撞。课题组是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基本单位。学校规定了课题成员定时例会制度,展开各种科研研究课的评议、专题讨论会、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课题中分出的问题进行述评和论证、做实验笔记、读书摘记的交流活动等,使课题组成员之间信息相互交流,思维相互碰撞,以活跃学校教科研论坛,创设出教科研的良好氛围。这都对教师教科研意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教师在阅读教学研究文章时,往往会觉得这些体会我也有,但要其将类似的认识记录下来,并及时分析总结就难了,这无疑将影响着教师教科研意识的培养。所以,为了使教师能主动关心教育教学活动,做个有心人,就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自定几个小专题,收集资料、摘录卡片、提出问题、归纳方法,把教育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加以记录和思考,以写促科研。

三是通过专题研讨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专题研讨是教科组教科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指对某一专题作组内参与式的探讨。就其形式分,又有以下表现形式:(1)学术沙龙式:如某校以“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为主题举行学术沙龙,教师围绕“探究式学习作为理科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语文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在语文课中可以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教学模式如何?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自然加深了对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还可形成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案,经过进一步的比较筛选,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2)对比教学式:对比教学式专题研讨是指针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对比来加深认识,寻求教学的具体对策。(3)课例分析式:课例分析式专题研讨是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运用一定观察与诊断技术,对于某一堂课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作出较科学的评价,寻求更有效对策的一种教科活动形式。(4)课题研究式:课题研究式专题研讨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科活动形式。它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较复杂的问题内容为研究对象,制订分步骤研究计划,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问题。参与研究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反复地进行课堂实践、分析讨论,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了认识,找到了策略,积累了经验。

四、加强典型示范,强化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成效

成长是事物对自身存在缺陷的扬弃,是对“旧我”的遗忘,是向理想生存方式的迈进。只要事物存身于环境中,它就会产生成长的需要与行动,要么他被环境“拖着走”,要么环境被他“牵着走”。教师也是如此。通过专业成长,教师实现了专业自我面貌的更新,改变了惯常的专业行动方式,生成了应对教育环境的新图式,获得了解读教育事件的新眼光,最终实现了在教育环境中的有力生存。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加强典型示范,可强化教师专业成长成效。学校可通过成果报告会、现场观摩会、成果展示会等方法和途径,将教科研成果进行展示,这无形中也为教师教科研意识培养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如某校定期开展的“优秀科研成果展示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分别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这对全面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另外,学校还应重视科研骨干力量的形成,发现和培养科研积极分子。在课题研究中,要加强成果意识,提高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学校建立激励机制,肯定教师在科研中付出的艰辛劳动,对优秀的研究成果(包括在有关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研究中形成的技术成果)进行表彰,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还可每学年度把在学校以上的各类科研成果评奖中获奖的情况记入学校和教师的业务档案,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校本角度出发优化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能使教师真正地认识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科研、交流等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工”的磨刀石,并逐步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我想发展”的转变,从“不动”到“欲动”与“行动”的转变,青年教师的素质也由此实现了“以点带面、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郑慧珍,胡兴宏.教师成为研究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郭东歧.教师的适应与发展[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1.

[3]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李法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2.

第7篇

师的专业发展,是我校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探索出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开办“骨干教师谈课改论坛”

我们充分利用我校省级、市级骨干教师相对集中的优势,让骨干教师利用课改论坛这一平台结合新课改理论,结

合自己的实践探索,为全体教师作新课程专题讲座。这样一方面促进了骨干教师的再提高、再发展,力争使他们成为本校、本地区、全省乃至全国的名师;另一方面,以骨干带全体,让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上发挥专业引领、骨干带动、榜样示范的作用。开展“欣赏名师课例,聆听名师上课”的教研活动。“名师是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教育发展的探路者”。名师是一座桥,一座连接普通教师和专家的桥。名师是大树,他们根叶粗壮、枝繁叶茂,可以影响环境,影响千千万万的教师。我们带领老师们走进名师的课堂,写下自己的观课感言,交流自己的教学反思,感受名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享受名师精湛的、高超的教学艺术,感受名师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智慧唤醒智慧的精彩瞬间,领悟名师渗透在片段、细节中的理念,从而达到提升自我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激活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最突出的做法一是充分利用过关课、达标课、推门课、新课程探索课、评优课五课结合和“三字两话(画)”“一机六项技能”及研读课标、解读教材、设计教学、上课、说课、议课、评课七项基本功培训作为切入点,促使青年教师健康成长。二是学校启动了青蓝帮扶工程,为教龄在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举行了隆重的拜师结对仪式。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既要提升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的素养和能力,还要提升撰写教学案例、课后反思、教学论文,参与教科研的能力,导师要定期不定期地坚持听徒弟的课,并上好示范课。徒弟听导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徒弟每学期要向全体教师上一节汇报课。这些制度措施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1年至2008年的8年内,我校2名青年教师获全国课堂教学一等奖,11名青年教师获省级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5名青年教师获省级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20名教师在全市送教下乡、教师培训、新课程研讨会以及示范性公开课上获奖,80多篇青年教师的论文在市、省、国家级刊物发表或获奖,8名青年教师成长为市级以上教学骨干,4名青年教师被评为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目前,这部分青年教师已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主力军。

三、抓课题研究,促校本培训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关键。为此,我校借“课题研究”的东风,扎实抓好校本教研,紧紧围绕“课题研究”这个中心,搭建了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一是做好“引导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方法与导学模式研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两项省级获奖课题和“生活中体验,快乐中成长――作文教学研究”这一市级一等奖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二是开展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非正式评价的模式研究”这项省级鉴定课题的总结推广工作。三是认真组织课题组做好《小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拓展性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两项新立项的省级课题的开题和实验前期工作。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研究自己、自己研究”为主导,以“以研促训,以训促发展”为指导思想,带领广大教师向教科研要质量,在参与教科研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请专家进学校,开展校本培训

我们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甘肃分会副会长、甘肃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副理事长马钧带领兰州市专家名师来我校举办“参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操作”的教师培训活动,同时作为承办方我们邀请市教科所、凉州区教研室参与指导,联合城区十一所小学部分教师共同参加培训。这样的培训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以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以内化式培训为主。平时老师们参加的一些培训大多是一些外化式培训,即由培训方提供环境,提供资料,然后请专家作报告。以往的培训你讲你的,我听我的,没有参与,没有互动,而这次的参与式培训是一种重参与、重行动、重操作的内化式培训。教师们在专家的引领下紧紧围绕“质疑解惑”“反馈交流”“自主设计”“活动激发”“查阅资料”“分层激励”“学科渗透”七种参与研究型课堂教学的模式,自主参与、自主合作、自主解读教材、自主设计教学结构图、自主汇报交流、自主评价。老师们在培训中不断吸收、消化、反刍、再消化、再吸收,然后产生能量、现场交流、传播、共享。空泛的教学理论在这里变成了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在这里转变为可供操作的方法与技能。二是将短、平、快和头脑风暴的方式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自我为主。在培训中教师们经历着认识自我,找准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重塑自我的这样一个逐渐“化蝶”的过程。两百多名教师在两天的培训中,在互动中与专家进行思想碰撞,在自主解读教材后观摩典型课例,在内化理解七种教学模式后尝试微格教学,在反思后开展现场互动议课、评课。两天的培训,参训教师紧张、兴奋的情绪状态达到极致,思维发展达到极致,创造力也达到极致。培训带给老师们的共同感受是“痛并快乐着,苦却幸福着,累却收获着”。

第8篇

能竞赛;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4―0020―0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首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发展,以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要发展,学生要发展,教师必须首先要发展。因此,我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唱响教师第一的主旋律,把教师专业成长放到了优先发展的位置。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实施“集体备课+磨课”为模式的研究课,规范青年教师教学行为

“集体备课+磨课”为模式的研究课是我校语文教研组2011年通过省级验收的题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和模式的实践研究》的省级“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成果。该成果是对我校公开课进一步改革,把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任务变为年级组内同伴互助共同完成。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集体备课+磨课”的研究课为模式,其流程为“年级组共同备课说课议课――课堂教学同组听课――反思改进――再度教学全校听课――全校评课――反思手记”,在整个流程中,自我反思是基础,同伴互助是核心,专业引领为保证。

试讲方案由年级组成员根据教材共同研究制订,集思广益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使参与者都有收获。尤其是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独立备课有困难的青年教师,使他们在把握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环节、分析学生接受状况等方面,都是一次直观学习,有利于他们独立备课能力的提高。在年级组内进行试讲,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让教师有了课堂的再加工意识,使他们逐渐养成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青年教师通过听课,虚心取经,勤勉思考,也会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执教者自我反思,反思成功、反思不足、反思学生等,通过自我反思,教师积累了教学经验,加快了成长的步伐。

二、技能竞赛助推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同伴互助,共同参与,共同反思,共同提高”的研究课的基础上,教师技能竞赛犹如一个助推器,能最直接最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也为青年教师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专业素质,展示才华提供了重要平台。我校每学年都要组织普通话、说课等教师技能大赛和年级组优质教研课的评选活动,并将其常态化、制度化。每次的竞赛活动,学校都高度重视,高标准、严要求,重奖励。说课竞赛按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五大块进行,全程开放,鼓励教师们去观摩学习。在比赛结束后,各学科优胜者集中进行一次公开展示,让大家再进行对比学习。最后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学校按不同等次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将这些优胜者推荐到校外参加各类竞赛。

通过说课和优秀课的评选,青年教师很容易发现自己知识的结构缺失,问题设计不科学,教学安排的层次性不强,运用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不够,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不到位等诸方面问题。有了这些清醒的认识,他们就会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更加主动地更新知识结构,主动交流专业技能,主动提高教学水平,为今后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课题带动,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是教师从教育新手、教育能手向科研型教师转化的根本途径,是沟通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我校以小课题为主,争取大课题。为了打破课题研究的神秘化,我们以“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的理念,以发现问题――学习研究――商讨对策――课堂实践――反思重建”的模式展开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将教师们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提交给教研组长,经大家认真筛选后,将最具代表性、共性的问题定为年级组内的小课题,然后年级组教师针对这一课题分别查找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利用教研时间将所学内容进行相互交流。

第9篇

本文以省级科研课题《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实践研究》为例,总结和分析了幼儿园实施课题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课题研究可有效地提高教师整体教育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论文结合实际归纳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即依靠专家引领。

关键词:

幼儿教师课题研究专业化专业成长

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当今幼教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从事幼教工作近30年,走上行政管理岗位有26个年头的幼教工作者,笔者认为当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并非一蹴而就。实践证明,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笔者所在幼儿园通过省级科研课题《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实践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外援条件

镜湖幼儿园2005年承担了省教科所重点课题《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实践研究》。立项后,我们积极争取外援,聘请安徽师范大学束从敏老师担任科研副园长,对全园教师进行教科研方法培训,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专题讲座,同时解答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同时还邀请中学物理教师来园为教师们做“教师科学素养讲座”,深入浅出地将新课改理念贯穿其中,使教师们受益非浅,科学素养大大提高。

任何课题的研究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课题组成员广泛查阅资料,收集文献,共同讨论学习。我园购买了大量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搜集与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每次教研活动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科学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理论。同时,鼓励教师平时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查找资料,在教研活动中设立主讲人,担任主讲的老师向大家介绍自己搜集的理论文章,互相学习、借鉴、提高。

我园教科研活动的开展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系统深入地学习《纲要》,结合课题对科学领域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理解,深刻领会科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依据。同时,坚持开展课题研讨会,积极上好科学活动教研公开课,和专家共同探讨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我们还通过问题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三种形式,让教师们在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开放对话,分享认识和体会。问题式学习是就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研讨学习,如教师在科学活动课题研究中,产生了“科学活动材料如何投放?”“怎样运用记录方式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精神?”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教师们积极查找资料,学习先进经验,并以这些问题为内容开展系列研讨课,在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分析梳理失败案例的过程中,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发表见解,深入讨论,提出解决策略。及时的经验交流和实践研讨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互动式学习是把我们在互联网或幼教专业杂志上搜集到的最新优秀活动方案拿来,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然后上公开课,课后集体研讨,拓展思维。体验式学习是转变角色意识,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幼儿的“学”,从幼儿的发展出发展开实践研讨。

专家引领,全面系统、形式各异的理论学习,指导了教师的教育实践,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反思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任何课题的研究都有其预期目标。为取得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以教学为主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叙事研究、活动设计、案例分析、中期论文等方式,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园非常注重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用内省和自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反思能力、实施教育的手段、引导幼儿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幼儿成长的分析评价等非常重要。当教师这些方面能力增强时,其教育技能也会随之提高,这也是幼儿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有需要才会主动。教师们的反思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以我园开展上述课题为例,课题研究工作开始后,我们要求教师作观察记录。起初对教师来说,这只是一个被动的行为,但通过一次次的记录,有的教师开始发现了问题——在记录过程中有不妥当且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正是进行科研工作的目的所在,是她们反思内化的结果,是帮助教师成长的契机。于是我们与教师进行及时地沟通交流,改进记录方法,保护教师“发现问题”的智慧火花,此时教师已处于主动观察幼儿的状态,有的甚至忘记下班。科研工作对教师分析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比赛和教学研讨

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代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突飞猛进。如,每学年开展全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参赛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达到教学最优化。赛后,被评为一等奖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开阔大家的眼界。此外,开展“教师现场教案设计比赛”“多媒体软件制作比赛”“教玩具制作比赛”“环境创设评比”等活动。在这样的岗位练兵过程中,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开展上述课题研究时,针对材料的投放、提问的设计、记录的运用等问题教师们进行“一课三研”。如大班科学活动“小小笔帽浮起来”,上了几轮公开课。其中对“笔帽浮起来”方法的记录、统计环节,前后进行了两次研讨课的教学,对第一节课在集体记录表上记录存在的问题深入研讨,达成共识后又进行改进后的教学,改进后的教学环节幼儿积极参与,极大地锻炼了幼儿的分析统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中教师认真总结宝贵经验,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其中,活动方案《小小笔帽浮起来》和论文《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记录卡的运用》在第二届全国幼儿科学教育研讨会上获奖并刊登在《全国幼儿科学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和活动方案集》上。

促进理念向行为的转化,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目标。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预设计划的能力、观察反思的能力、捕捉回应的能力等。而提高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反思与实践,在真实活动情景中交流对话,不断促使教师的视角和思维变得敏锐和客观,学会质疑,学会分析,学会选择与运用。

三、骨干带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载体来推进,我们首先通过园本培训的平台,要求每位教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个人短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教师就有了发展的动力。幼儿园制定了“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等,利用外出培训、专家讲座、学历进修、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让发展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动。

其次,充分发挥园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开设“园骨干教师讲坛”,请园骨干教师给大家作教学经验讲座,启迪开拓青年教师的思维。创设“师徒结对”的方法,请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配对,互相听课、讨论,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策略,共同成长。通过师徒结对,互帮互学,互相听课探讨交流备课,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养成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教学、去总结、去提高的良好研究习惯,使他们成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自觉运用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实践的研究型教师。年轻教师在上公开课前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们针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耐心细致地提出改进意见,手把手地传授经验,青年教师进步成长得很快。在上述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课前研讨、上教研公开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专家点评、一课三研、同一主题大家反思实践交流等多种形式,扎实地进行研究活动。在课题研究的三个阶段,共计开展研讨活动22轮,公开实验教学达70余节,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近百篇,使教师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大大提升。在省市级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下,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长为市、区级骨干教师。

四、完善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保障

(一)规范开展教研活动

每周三下午语言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周四下午计算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们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根据每个不同的主题创设班级环境,开展区角游戏,提前准备教具,高质量地完成每个教学活动。对承担上述课题的成员,要求她们:1.听课前先备课——让教师有话说。要求课题组成员针对在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在备课中做到“行动前反思”,要求教师们一起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共同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努力做到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形成更深层次的实践问题。在交替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对自己经历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形成理性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园行政领导随堂听课,帮助教师进行反思,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业务水平。2. 专家引领——让教师敢于说。课题组教师在教研时,抓住时机大胆说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并与课题组其他教师讨论。研讨时专家现场点评,答疑解难,使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3. 课后研讨交流——让教师愿意说。每一学期结束时,课题组开展以“我成长、我收获”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共同分享取得成绩的快乐。

(二)做好活动记录与资料整理工作

参加研讨活动时,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每学期教师要参照教研组的计划制定教学计划,活动设计中要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注重幼儿的发展;每次开展教学活动之后必须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平时注意及时总结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幼儿园把这些要求的落实情况与教师的考核和奖罚制度联系起来,提高了教师教研工作开展的自觉性。

(三)制定相应激励制度

为了激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园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制度。如 “优秀论文奖励制度”“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公开观摩活动奖励制度”“教学大奖赛优胜奖励制度”、“环境创设评比奖励制度”等,对《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每月给予一定实验津贴,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思考与提高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几年的课题实践研究,我园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近年来教师们有关幼儿科学活动策略的论文和科学活动方案在区、市、省、乃至全国不断获奖或发表。形成了十几万字的资料还获得大量研究课的录像及光盘。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带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使幼儿园的办学水平步入一个新台阶。

回顾几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促进了教师从工匠型向专业型的转变,由过去只重教书、不重教研变为既重教书育人又重教育科研,园内教研气氛日益浓厚,教师的课堂行为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家已经改变了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模糊认识,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提高、成长。

当今的幼教改革在尊重幼儿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了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新型发展观。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幼教改革必然需要教师的专业理论与技能作支撑。开展课题研究不仅是教师学习、领会最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平台,更是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包建国.教研培训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4(6).

[3] 郝凤翎.幼儿园科研管理四步法[j].山东教育,2005(27).

[4] 乔梁.幼儿教师园本成长支持体系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