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学数学教育学概论

时间:2023-05-19 16:05:00

导语:在中学数学教育学概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数学教育学概论

第1篇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一旦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理解了所学内容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就会油然而生.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是为学生就业而进行的定向教育,学生职业兴趣定向较早,他们一进校门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兴趣集中于固定的专业.由于这种心理特征,不少学生在学习中,重专业轻基础,对数学课的基础作用认识不足,甚至产生学不学无所谓,只要能混过去就行的心理,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的意义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调动学生的求知需要。

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般说,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这种学习效果的满足感又进一步强化了学习的兴趣。相反,缺乏学习兴趣必然减弱学习的动机,影响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产生较差的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效果的不满足恰恰又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并抑制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景,恰当地设置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引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时,首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一个大富翁和一个年轻人订立了一个合同,一个月内年轻人每天需给富翁10万元,而富翁第一天需付给年轻人1分钱,第二天2分钱,第三天4分钱……以后每天富翁付给年轻人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期满,请问这合同对谁有利?

这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他们很急切地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效果就像章回小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分解”那样吸引着学生。

三、让学生在成功中重塑自我

相对普高生,中职生多数存在“升学无望,升学失败”的心理,他们的自卑感较重,总摆脱不了中考“失败”的心理阴影,总认为自己是“落榜生”,一进了职业学校的大门,就成了“二等公民”,就断了上正规大学的希望,总觉得前途渺茫,因而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这种不良的情绪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常多采用应付、消极的,另外加上以往学业上的失败和学业上的困难,也产生了不少的学习障碍,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在学习中极易陷入非良性循环的轨道。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特别是在以往数学学习中屡屡碰壁的中职生更需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竞争和取胜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教师不能只关注好学生,而应把更多的注意力偏向差生。对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不强求统一。教学要求上要克服“平均主义”,切忌“一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例题、课堂练习题、课后整理作业的布置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采取不同的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注意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能力;对差生则着力基础知识的过关,做到“段段清”,因材施教,既让“尖子生”更加拔尖,又能让差生“正常发育”,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教学上,教师可以从让学生取得成绩入手(哪怕是微小的成绩),促使他们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动力,随着成绩不断提高,学习动力会越来越大,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特别是教授难点教材,教师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顺应学生思路,因势利导,一步一步地质疑,解疑,使学生学习的新知识都能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一天天浓厚,其认知结构也会不断得到完善。通常新学期刚开始时,可适当放慢速度,讲课不必片面追求快进度,进度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在传授新知识时,要注意提示新旧知识的内部联系,以便巩固已有的知识。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把一些过于繁杂的证明、计算可适当删除或简单处理,改编一些难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以适应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获得克服困难后的成功喜悦。

四、及时反馈

反馈就是将学习结果提供给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对调节、保持和强化学习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包括学习进度的快慢、运用知识的成败、解答问题的正误及考试成绩的好坏等。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一位考试专家认为,没有评分,学生的学习就缺乏引导,而且也丧失了一定的学习动力。

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有关的实验表明,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显著的,尤其是每天反馈,较之每周反馈效果更佳。

及时反馈原则是一条重要的学习原则.贯彻及时反馈原则需注意两点: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策略

初中数学还处在数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许多人的印象当中,数学就是一些枯燥乏味的定理证明和复杂运算,学了以后如果不从事相关行业,也感觉没多大用处,因此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去改进。本文中笔者提出了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策略:

一、学生的低迷学习状态和改善策略

数学中繁琐的计算和枯燥的教材,让一些学生早已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长期处于一种低迷的学习状态,这是目前数学教学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那么如何改善目前的这种局面呢,首先要求教师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面对枯燥的教材,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完全没有办法将其看下去,更不用说从中提炼知识点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照搬教材内容,甚至通篇连读,而应自己提炼教材重点知识,配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讲授出来,让学生们消化理解。理论上讲,学生们因为喜欢上一位老师而喜欢上这门课的几率是相当大的。其次,将数学定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这个事例来讲解,经常看到许多人放着平坦的大路不走,非要走崎岖的小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所采用的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因为不想绕大圈,宁可走崎岖的小路,也要少走那几步,这说明什么呢,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最后,要适时给予学生们表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尤其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起步阶段中,由于学生们知识储备还不够完善,所做的题目往往含金量很低,但是教师们还是应当挑出他们的亮点,给予鼓励,绝不能一味地打击指责,只有当他们受到表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时,才会有信心继续向前,所以教师们应该试着去了解每位同学的解题思想,试着去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二、多媒体设施使用误区和改善策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来,但是这项技术的使用对课堂教学是不是有副作用呢?

多媒体的到来,让教科书可有可无。在以往的课堂上,老师讲解的东西,我们都要对应课本找出来,做下标记,但是,现在的PPT教案做的很详细,老师讲解的一切东西,都可以展示出来,学生们只要看它即可,但是当课堂结束的时候,会发现学生的课本上什么标记也没有,至于他们的记忆力有没有那么好,可以将一堂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多媒体的PPT教案要合理利用好,这样的课堂减少了教师的板书,节省了课堂的时间,但是要提高课堂的效率,还需要老师和学生做更进一步的交流,教师应该将课堂重点内容在教案上面做标记,提醒同学们做笔记,或者重新在黑板上书写一遍,加强学生们的记忆,多媒体作为一种视觉媒体,可以提供给我们的课堂更多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但它只是一种工具,我们要懂得合理利用。

此外,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成效与资源利用率不成正比。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如果单纯的使用多媒体放映,那么收效显然不是很好,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只用看的就能把数学学好。数学课如果不是有太多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比普通的备课花费更多的精力。此外,有可能使用了多媒体,教师还是需要要通过在黑板上讲解才能让学生理解。还必须考虑到设备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此,我建议数学课上除非是必须使用动画演示的模型,否则应尽量减少多媒体的使用,数学课堂更多需要的是一种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多媒体对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障碍。

三、教师认知水平低下和改善策略

一些教师,在新课改之下,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教学中,仍然只给学生讲解一些考试的题型,而对学生思维模式的改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丝毫不在乎,这是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对此,笔者认为学校相关部门应适时地对一些教师的课进行旁听,了解教师们的讲课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争取实施正确的教学措施,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案,争取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教师们通常不善于更新自己的知识,时代在进步,知识也在更新,作为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教育的前沿,以免被时代淘汰。现代教育给了教师们更多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但一些教师通常会因为一些家庭的原因,而放弃这些机会,那么我提出的改善策略就是尽可能地在不影响家庭生活的基础上,抓住这些学习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当然也应利用其它各种资源,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可能还是比较偏爱优等生,而对差生总是不闻不问,这是现代教育所不提倡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应让学生也对老师实行监督,要求老师对每位同学都一视同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的一些行为,可能对他们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可能因为老师的批评,让一些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没有自信,各种不顺,所以老师们应注重自己的言行,树立为人师表所应有责任感。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做好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工作,只有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拥有强硬的教学水平时,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提高,缺少了任何一方的努力,都是徒劳。虽然多媒体教学在信息时代,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但个人觉得对于数学这门课不是很适用,做到合理使用即可。

参考文献:

1.韦光对. 浅谈初中数学教育生活化.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8.

第3篇

关键词:概率统计;探究性学习;应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军事和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适应时展需求,需对概率统计课程的教育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现代大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可达到以上教育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将来能在社会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常常表现为学生以独立、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提高学习能力。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主要特点如下:

1.自主性。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实践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3.过程性。探究性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注重学习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

4.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灵活的,在学习内容和结果的要求上是开放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大胆地怀疑,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的功能

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大学课堂教学从接受模式向对话教学转变,使知识学习过程适合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有其特有的功能。

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从“做中学”,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能动的实践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2.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建筑在学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渴望探究的学习欲望基础之上,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实践,提供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情景具有真实性特征,所以它能够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具有充分的自,有着表现自我的机会,能够充分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人感、自我价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探究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发展。

3.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实施

1.创设探究情境。创设实际生活中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究以问题为导向,问题的提出源于仔细的观察,可以是学生课外随意的观察,也可以是对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的观察。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应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或是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具有指向性和探究的可能性,激起学生的认知心理冲突,激发求知欲,增强学习动机。例如在讲解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时,学生常将条件概率与交事件的概率混淆,这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引入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探究相应事件的概率,弄清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达到掌握概念,构建知识的目的。同时更能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和能力。

2.开展探究活动。概率统计课程可选的探究性课题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例如数学期望与方差、中心极限定理、假设检验等问题均可作为探究性课题。学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或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并预期成果、实验证实或证伪、归纳总结形成结论,得出所探究问题的概念、规律和方法。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搜集信息、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分析、整合信息(包括信息的归类、比较、对现实中的有用价值等),让学生在积累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合作,解决问题。合作探究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最后要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运用演绎、类比、归纳等方法探索问题,形成科学结论。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现象和发现问题,鼓励提出多种假设。即使是相同的问题,不同学生提出的假设可能是不同的,即使是看似荒谬的假设,只要有独到的理由就应当鼓励,让学生在论证的过程中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新的、深层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指导释疑。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教师要就学生的探究方案是否切实可行,能否保证有科学性加以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困惑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释疑。例如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定理,利用它可以解决形形的各种实际问题。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深刻理解、掌握和应用中心极限定理,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指导和点拨。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切忌过多地参与或干预学生的探究活动,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4.总结与交流。在探究活动中要强调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这使得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而交流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活动,通过交流、研讨,学生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的碰撞,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也存在有的学生不主动参与,或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无法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等等。教师作为学生交流的引导者,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必要的点拨、设疑、答疑,既要调控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保持良好的状态,又要调控进程,保证交流活动的有效性,还要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同时,根据交流的进展情况随时对问题做出必要的调整,对探究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学习内容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为有效培养学生反思习惯与能力,可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让学生们在反思中暴露出其问题,发现其思维障碍,引导他们探究新的、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探究性学习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方案。探究情景的设定应以问题为导向,来自于实际生活,旨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挑战,比较容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中,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主动参与概念的形成、原理的建立、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结构的构建等知识发生及形成过程。好的情景方案能使学生体会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能力得到提升。

2.探究方式与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借助于分组探究、争辩或其它形式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在思维智慧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并促进每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和科学,充分发挥团队智慧的作用。因此在探究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必须关注其个体的差异,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参与到探究问题当中去,促进自身的发展。

3.合理安排时间。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探究活动中,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因为对于探究性学习来说,探究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由于大学生课外时间较多,一些探究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在课外进行,在课堂上教师只需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和交流。

五、探究性学习的考核评价

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通过评价还可以使学生及时、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精神。该课程的评价着重考核学生概率统计的应用能力,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采取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相结合;书面实习报告的评价和学生课堂讲演报告的评价相结合。从而改变了静态的一次性考试形式的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成绩,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既注重实践能力又注重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与情感,体现考核评价的公平性,又能通过评价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总之,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你教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主动参与、善于合作、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实施探究性学习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做通才,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组织能力、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以应对学生随机性的质疑问难,教师还要有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做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6:23.

第4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优势;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彰显了极大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更直观,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主要优势更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环境大为的改观。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图象和影视资料并以图文声像并发的形式向受众者提供,使受众者的直观感受更接近现实,获得的资料更加多维化,更加真实化,使学生接受的信息更加多姿多彩。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信息媒体多维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特征,极大的丰富了其表现力。缩短学习时间,增强学习效果。

(二)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共享资源等优势特征使课程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在寻找资料时,不再像过去只能通过图书或一些传统手段收集一些微不足道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也比较有限。在网络系统发达的今日,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得到取之不尽的资源信息,使教师在资料、图像等方面的搜集更便捷,更及时。通过网络还可以把个人资源上传到网络共享,其它教师在需要类似资料时便可很容易的获得。这样,大家的资源相互支持和共享,使个人有限的资源共有化,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最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

(三)师生交流更加便捷、迅速。传统教学教师大量的时间浪费到板书和讲解上,而现代多媒体技术使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件,这样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获得教师的大量信息,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很便捷的向教师提问,即使教师不在现场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视频等方式以最及时、最便捷的方法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可以选择任意一个学习者或学习组与其进行研究讨论,可以指导每一个学习者进行操作,可以将某个学习者的屏幕内容传播给其他学习者观看。学习者之间也可以进行网上交流,展开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现代教育技术推行的必要性

(一)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大大加强。但近些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却造成了对环境的极大破坏,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气候变暖、地震频繁等都表现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不满,人们无限制的开发社会资源受到了自然界的疯狂惩罚。人类越来越面临着人炸、资源衰竭的崩溃边缘。因此,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如此庞大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如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进而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可持发展,已成为当代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有效的应对当前知识经济竞争的挑战。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间的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我国是人口大国,如何使人口大国蜕变成人才强国,主要依靠教育。而提高教育水平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现代技术教育。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识记能力强,但知识结构单一,知识体系古板,在国际人才竞争中缺乏创新能力的弊端已经凸显无遗,如何克服这种弊端,提高我国人才的创新水平和创造意识,是我国在国际知识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中之重。只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把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创新思维模式等我们可以利用的东西归整过来,为我所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从而提高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转接过程中,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这种经济飞速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的不科学性使这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尴尬和无奈,学校培养大批管理和研究型人才无法研究、创新出企业所需要的东西。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却受到这些大学生的蔑视,因为他们在接受的大学教育时,没有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掌握必要的技能,还自认为应该从事高尚的职业。这种深层次的矛盾不仅需要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革,更迫切要求学校要面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加快教育思想、教学模式、课程模式的变革,以适应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创新中的作用

(一)深化教学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是矛盾的。传统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是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被动接受教育的过程。这种填压式教学使学生死记硬背,缺乏活力,更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而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为手段,以课件制作和讲解过程使教学方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更直观,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教师也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因材施教,更好的适应学生差异的特点,使教育教学方式不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为教学联系实际提供条件。因此,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合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以及推进实践教学的开展,都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学习环境比传统教育教学更有吸引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更能接近于现实生活,使学生更能亲身体会现实社会,不像传统教学只注重间接经验的获得。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课件,学习软件。可以通过网络、网络订购等以最快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并可以通过共享资源共享大家积累的经验和劳动果实;3、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更多元,教学技术更丰富多彩,教学手段更有效更针对,例如3D教学,可能通过电脑使3D技术更直观更有效的让学生接受。而3D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表现出来的。

(三)教育教学创新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基于意义建构理论的教学活动包括:提供学习资源,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协作活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会话,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述思想;指导学生建造有意义的知识结构。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探究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或综合、讲解说明过程变为通过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现代教育技术使图、音、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虚拟手段更加接近真实,更有利于开发人的右脑,使人自身更协调发展。

(四)现代教育技术更有利于中、长期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形成。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显得非常重要。终身学习成为现代学习的主流。传统教育技术是单一的,单向的,不变的。而且知识结构老化,更新换代比较慢,教材易于陈旧。而现代教育技术使学习者学习形式更加多元,学习方式更加多维,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卫星转换、计算机网络等途径传送教育信息,这样信息的接收和互动就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接收信息者省去了固定学校的教育时间和花费。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体制中,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有目的地自由选择和变更学校以及所学的学科内容。突破了年龄、空间、时间的限制。从个人自身发展来讲,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年龄段进行无限制的学习。从学校和政府角度来讲,可以根据自身资源和学校设施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对公民和学生进行教育,有效的节省了教育资源和成本,提高了教育效益。

参考文献:

[1]杜绍奎.浅析高校中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模式[J].科学咨询,2008,(17).

第5篇

【论文摘要】教师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大社会、大生活融于课堂,为学生的成长、教学服务。本文从新课改视角下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生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一、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之源

1.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而引出数学问题。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卡通人物——丁当猫的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接着提问:“你们组在丁当猫的哪面?”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生活化的问题,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索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这样,创造开放式、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更能使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2.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统计”后,我设计“到校园里统计”的开放式活动课:我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校园里任意地统计某种物体的数量,再把统计结果与同学交流、分享。 学生的眼界真是开阔,有的统计香樟树的棵数,有的统计石凳的数量,有的统计花坛的个数……同时,我及时给予他们评价鼓励,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到熟悉、亲切、真实,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同时,学生有了更多讲、练、议的机会,从而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发展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3.练习设计生活化。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从而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一课,面对数字和计算,学生感到乏味、提不起精神。 于是,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推出“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如果要在我们教室铺上地砖,(提供几种型号及价格)你能设计出一个装修方案吗?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算出教室的面积是多少。(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地砖的型号,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和总的钱数。

这样的练习,改变了单调而枯燥的计算,题型比较新颖有趣,并赋予数学以生命,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学习,而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之本

陶行知先生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生活化”数学教学之“源”应建立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画面,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融合,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1.回归生活,赋数学以灵性。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能活学、活用知识,赋予数学知识以生命的灵性。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我注重引导学生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并使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体现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我创设“1元能买哪些东西”的活动,并在课前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拿1元钱到商店中购物的情境,然后让学生介绍他们的购物情况。在这个模拟购物活动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真实地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和作用,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2.用于生活,显数学之价值。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归宿,也是数学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有用的。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想想做做”第3题,教材展示出一个小小玩具店的场景,柜台上摆放了许多玩具,并标出了相应的价格。图中的3个小朋友分别要买两件不同的玩具,要求的是他们各应付多少钱?小朋友对玩具店很感兴趣,兴致很高。这时,我不急着让他们解决书上的问题,而是利用这个场景,问学生:“如果你去这家商店,你想买哪两件玩具? 要付多少钱?”问题一提出,学生顿时精神百倍,马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并迅速地算出所需钱数。通过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课堂教学过程富有生活气息,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运用数学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经常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设置创新氛围,以此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创新。

1.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重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氛围中,快快乐乐学习知识,在玩玩做做长才干,获得创新的成功经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关键在于“学习问题”的设置,因为“学习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启示点,是抽象的数学教学能否转化为活的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重要制约因素。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让学生听“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8个桃分给4个小猴子,小猴都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说:我这儿只有80个桃子,全部分给40个小猴吧。小猴一听,全都欢天喜地说好!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与学生讨论商不变的性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很快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动脑。如在第五册、第六册中学习“口算乘、除法”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小棒,把分小棒的方法说给同方同学听,在分、说过程中探索口算方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智慧的花朵开放在手指上。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思维与活动的联系,在教学中,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以及好动的心理特点,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探索知识,进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最好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

2.数学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动手摸一摸,

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再想一想,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用山芋切取若干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很多同学是先切一个,其余的再一个一个对照着切;也有同学先切一个长方体,然后把较小的面以较短的棱为标准切成正方体,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他们找到了长方体切割成若干小正方体的简便方法,既完成了任务,又探索出新知。这样的认识过程,远比老师的费力讲解深刻得多,久而久之,学生由操作兴趣培养出操作习惯,从而达到启迪思维的效果,这种效果将推动创新能力向深层次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从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上,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起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设想、大胆求异、大胆创新,这才能引导学生在探求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好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焕凤.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生活教学化[J].

第6篇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0-02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传统的肯定性数学已经不能合乎要求地解决所遇到的各类理论问题及应用问题,因而在这个过程中随机性数学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长期以来,随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理论上不断成熟与完善,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农业生产、工程技术等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当今许多新兴学科诸如信息论、控制论、可靠性理论、人工智能等都以它为基础;它与基础学科相结合已发展出许多边缘学科,如生物统计、统计物理、数理经济等。基于上述实际应用背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已成为理工科各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目前全国研究生入学数学统考试题中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学习与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与应用,不仅是将来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继续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与个人深造的需要,也是高度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对现代化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研究和探索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一门数学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理工科学生灵活地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处理和解决客观世界中实际随机现象问题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模式过于侧重理论推导和计算技巧训练,忽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上述传统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听众,并没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成为从事此类教学工作的教师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许多高校都提出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教学法[2-4,6-9],而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成为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内容。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传统教学法存在的不足,笔者就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古典概型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地应用案例教学法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和见解。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优势

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初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用于管理学教育以来,已被许多国家的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并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5]。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采用引导、启发、参与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深入分析、讨论和交流的教学互动过程,以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前精心设计的案例所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提出见解并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理解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教学目的明确、引用案例客观真实、对学生有深刻的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实践性等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6],具体包括: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④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意识;⑤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同时,大量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教”和“学”的互动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助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的形成。

三、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步骤。根据案例教学法的上述内涵可知,案例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引入某一基本概念或理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实例推理、求解,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应用案例教学法时,通常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所讲授的知识点内容,精选案例。案例与一般的例题不同,必须有产生问题的实际背景,并能够为学生所理解,任何理想化的、脱离实际的例子都会误导学生,从而失去教学的意义,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选出的案例要求主题突出、有理论深度,而且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和时代性,是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总体而言,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选择与相应专业比较贴近的案例,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挑选出的案例进行问题设计,做好案例的讨论、分析。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对案例进行讨论的目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可以从自身角度出发来剖析案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掌握讨论的进程,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体,同时把握好案例讨论的重点和方向,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在组织案例教学时要辅以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意见,提出观点,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科研兴趣,使案例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7]。

(3)对所选的案例所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进行归纳总结。案例总结是保证和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必备环节。对案例的总结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对于一个案例,让学生提出各种观点及其案例所包含的概率统计原理,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案例,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的思路与方法[2,7];二是教师对案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补充或提高性的阐述,指出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2,7];三是教师自身在课后进行总结分析,所选取的教学案例是否恰当,与课堂知识点的结合是否良好,案例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加以改进[7]。

2.案例教学法应用实例。在教授古典概型时,可以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案例教学。

(1)案例引入。引入掷骰子实验,提出的问题是:①实验的可能结果是什么,是否是有限的?②每一个实验结果是否是等可能出现的,概率为多少?③掷骰子掷出偶数点的概率是多少?

(2)案例分析与讨论。首先,分析掷骰子的实验结果即样本空间?赘={1,2,3,4,5,6},从而得到实验的结果是有限个;其次,讨论每一个实验结果是否等可能的发生,经过讨论得出在骰子质量均匀分布情况下,每个实验研究结果都是等可能发生的,从而得出每个实验结果出现的概率为■;然后,在第二个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偶数点的出现概率为出现点数为2、4、6的概率之和,即■+■+■=■=■。

(3)归纳总结。

(a)经过归纳可知,掷骰子实验有两个特点:①实验的结果是有限的;②实验的每个结果是等可能发生的。凡是满足上述两个特点的实验,都属于古典概型的范畴,从而引入了古典概型的概念。为了加深学生对古典概型的认识,也可以对抛硬币、抽取产品、买彩票等实验进行分析,以判断它们是否为古典概型。

(b)授课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与分析,总结出古典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计算公式,即

P(A)=■

(4)实例应用。在公园门口,一个摆地摊的赌主将8个白色的、8个红色的乒乓球放在袋子里。赌主规定:自愿摸彩者在交1元钱的“手续费”后,可一次性从袋子中摸出5个球;在摸出的5个乒乓球中,有5个红球奖励20元,有4个红球奖励2元,有3个红球奖励价值5角的纪念品,而仅有1个或2个红球则无任何奖励。由于本钱较少,许多围观者都跃跃欲试,有的竟连摸数十次,结果许多人“乘兴而摸,败兴而归”,获奖者寥寥无几,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计算能获得20元和2元奖励的概率分别是多少?假如每天按摸球1000次计算,赌主一天可挣多少钱?

分析:由题意分析可得,从袋子中取球属于古典概型,因此摸到红球的概率计算可采用上述古典概型事件概率计算公式。从袋子中摸出5个球的情况共有C■■种,摸到5个红球的情况有种C■■,摸到4个红球的情况有种C■■C■■,摸到3个红球的情况有种C■■C■■。因此,摸奖者获得20元奖金的概率为C■■/C■■=0.0128,获得2元奖金的概率为C■■C■■/C■■=

0.128,获得纪念品的概率为C■■C■■/C■■=0.359。由此可以看出,摸奖者获得20元和2元奖金的概率都比较低,所以许多人都“乘兴而摸,败兴而归”。假定一天摸球1000次,按照上述计算得到的概率值,获得20元奖金的次数为13次,获得2元奖金的次数为128次,获得纪念奖的次数为359次,因此赌主支付的奖金总额为13×20+128×2+359×0.5=695.5元,而赌主收到的摸彩手续费为1000元,则赌主一天可挣1000-695.5=304.5元。

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摸彩是一种欺诈行为,赌主保赢不输。通过上述案例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还增强了自身对社会诈骗行为的防范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学互动的优点,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使原本枯燥刻板的数学概念、数学理论变得直观易懂。教师结合案例的应用,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将这些理论讲细、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从而降低专业课的理论难度;案例教学法的讨论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模拟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分析与研讨还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合作共事与交流协作的能力[8,9]。

与其他教学法相比,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时凌,魏代俊,吴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45-147.

[2]刘丹,陈仲堂,孙平,艾瑛.在《概率统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60-61.

[3]徐荣聪,游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2):145-147.

[4]毕淑娟,张俊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54-156.

[5]杨光富,张宏菊.案例教学:从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学发展历史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6):1-5.

[6]傅文.案例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2-74.

[7]谢振中.案例教学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2,(2):94-95.

[8]李春丽.案例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7(14):83-84.

[9]王利超,吕丹,刘婷.“案例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与咨询,2009,(1):42-43.

[10]于兰,杨颖.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3,753(5):110-111.

第7篇

论文摘要: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教育创新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河南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采取文献资料法等对近几年河南省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河南省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艺术教育,通常是指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艺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人文教育,包括文化认知、文化传承、性情陶冶、审美能力培养、志趣形成、人格完善等。

(2)艺术教育是培养人的情感交流、信息传播、跨文化交流的手段。

(3)艺术教育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激发人的创新能力。

切实加强艺术教育,不仅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河南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现状

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对目前河南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状况有一个基本的掌握,我们查阅了《河南教育年鉴》(2001-2008年卷)和《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2001—2008年卷),并采用集中调查法和分散调查法进行调查,选取几个主要影响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河南省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河南省中小学音美师资的基本情况

2008年河南省中小学音乐、美术专任教师总数为3.2293万人,比上年增加了0.1159万人。其中中学音美专任教师1.5818万人,比上年增加0.0307万人,增长比例为1.9%;小学音美专任教师1.6475万人,比上年增加0.0852万人,增长比例为5.17%。由图l可以看出,全省普通中小学音美专任教师成逐年增加趋势,说明全省音美教师在逐渐得到补充。

2008年河南省普通中学音美专任教师为1.5818万人,其中城市普通中学音美专任教师为3619人,县镇普通中学音美专任教师为5487人;农村普通中学音美专任教师为6775人。县镇以下农村中学的专任教师人数占到77.96%。由此可知,河南省的中学音美专任教师队伍中人数最多的还在农村,所以我们仍要高度关注农村中学音美教师的建设问题。

2008年全省中学专任教师为37.8891万人,其中中学音美教师占到全省中学教师人数的4.17%;小学专任教师为48.5288万人,其中音美专任教师为1.6475万人,占全省小学教师人数的3.39%。这表明全省中小学音美教师在数量上和其他科目教师相比较少。可想而知,音乐或美术单科教师的比率会更低。所以,全省音美教师数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农村音美教师更需要重视。

(二)河南省中小学的学生数与音美教师比情况

2001~2008年河南省中小学学生、教师数量相对较为稳定。2008年河南省普通中学的学生与音美教师比为288.8:1;小学的学生与音美教师比为629.2:1,而河南省小学生师比为11.27:1。与平均的生师比相比,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的学生数与音美教师生师比远远高于平均水平,小学的学生数与音美教师比是平均数的9.1倍。按照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评价方法,生师比是用以考察一个国家教师配置和使用效益的重要指标。从一般的情况束苞,越足经济发达国家,生师比越低;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生帅比越高。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过高的生帅比反映了某个地区教育资源的短缺,过低的生帅比则反映了某个地区敦何的低下下面表1、2、3、4显示,河南省音美教师师资力量普遍比较薄弱,教师少、任务重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与河南省受教育人口基数大有关。由于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由地方政府财政解决,有些地方为减少财政乐力就紧缩教师编制,也是中小学生与音美教师的生师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三)河南省r}1小学肯美师资学历结构情况

到2008年,河南省普通中学的音美专任教师有15818人,其叶1研究生毕业的有49人,本科毕业的有5675人,专科毕业的有9507人,高巾阶段毕业的有570人,离中阶段以下毕业的有17人。河南省小学有音荚专任教师16475人,其中研究生毕业的有25人,本科毕业的有2147人,专科毕业的有9873人,高中阶段毕业的有4371人,高中阶段以下毕业的有59人。

如上面图2、3显示,河南省普通中学音美专任教帅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95.98%;河南省普通小学音美专任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73.11%。在新增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成为主体,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逐年提升。

图4显示,2001~2008年河南省小学音美教师学历合格率明显低于巾学音美教师学历合格率。2008年小学音美教师学历合格率73.11%,而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4%,小学青荚教师学历合格率比小学平均教师合格率低26.29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普通中学的音美教师学历合格率比较接近中学平均教师学历合格率。总体来说,图4显示出自2001~2008年以来,河南省巾小学音美教师学历合格率在逐年增高,且近两年增高幅度比往年要大。

就目前情况而青,所谓艺术教师的合格学历,是指不管所学专业是艺术还是非艺术,小学、中学教师只要分别获得中师、专科以上毕业文凭,便算是具有了合格学历。图5显示:

第一,农村艺术教师合格率明显低于城市艺术教师合格率。无论是小学、中学,城市艺术教师合格率均高出农村艺术教师合格率十几个百分点。这说明,农村艺术教师的素质总体上要低于城市艺术教师。

第二,就小学和中学来看,小学音乐美术教师的平均合格率只有73.11%,中学音乐美术教师的合格率高达96.29%,差距达23.18个百分点。

由于不管是何种专业文凭,只要达到了小学教师中师毕业,中学教师专科以上毕业,艺术教师便算是具有了合格学历。因此,上面所统计的结果严格说来还不是完全真正的合格学历,恐怕从中师艺术专业班毕业的小学教师数目,以及获得艺术专业专科以上文凭的中学教师数目,要比以上我们所统计出的数字少许多。可见,如何提高现有艺术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艺术教师的素质,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目前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好的艺术教师,便难有真正的艺术教育。

(四)河南省中小学音美教师配备情况

表5、表6的统计结果表明:

第一,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校音美教师的配备情况远远落后于城市中小学校音美教师的配备情况。

表5、表6显示,河南省农村小学平均每校只有音乐教师0.1人,美术教师0.96人,农村中学平均每校只有音乐教师1.1人,美术教师1人。当然,平均每校艺术教师数之差距并不能完全表明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艺术教师配备情况之差距,因为相比之下,城市学校的规模普遍要比农村学校大,因而相应的城市学校每校所配备的艺术教师数应该要比农村学校多。但即使我们按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规模之比为5:1计算,目前农村小学艺术教师的配备情况也还是远不如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平均每校艺术教师数如此之低,说明其中有一部分学校还没有开设艺术课程。值得说明的是,一些规模很小的农村小学,艺术教师多为兼职,而我们统计的是专职艺术教师数。因此,其实际开课情况要比我们调查的教师配备情况稍好一点。但总体来说,目前河南省学校艺术教师配备的主要薄弱环节是在农村。

第二,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小学还是中学,相比之下,音乐教师配备情况普遍要稍好于美术教师的配备情况。

就农村学校而言,上述平均每所小学有音乐教师0.1人、美术教师0.96人,每所中学有音乐教师1.1人、美术教师1人;就城市学校而言,平均每所小学有音乐教师2.5人、美术教师2.3人,每所中学有音乐教师2人、美术教师2人,音乐教师均多于美术教师,有的地市二者差距还比较大。与小学相比较,中学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配备情况相差不大,即每校平均有音乐教师1.4人,美术教师1.3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1994年国家教委才决定在高中开设音乐、美术欣赏课,高中艺术师资的配备从零开始,没有从前的包袱之缘故。另一种情况是,近年来艺术师范教育培养的美术专业毕业生并不比音乐专业毕业生少,但目前小学中学美术教师的配备情况依然比不上音乐教师,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美术课程更不受重视,美术教师流失更为严重。

第三,小学、中学相比较,中学音美教师的配备情况稍好于小学音美教师的配备情况。如果我们把农村和城市学校艺术教师的配备情况平均起来,那么,小学平均每校有艺术教师(包括音乐和美术教师)0.51人,中学平均每校有艺术教师2.6人。也就是说,若按平均每校的艺术教师人数来看,中学艺术教师配备情况最好,小学比较差。但由于小学、中学的学校规模大小不一,上述两个数字严格说来还难以精确反映小学、初中、高中三者之间艺术师资配备情况的差距。如果以教学班为单位而不仅是以学校为单位来计算,那么,艺术师资的配备情况将会反映得更准确。

二、河南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感到,这些年特别是近年来河南省的艺术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艺术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和专门管理人员从无到有,高中、中学、小学艺术课开课率一步步提高,艺术师资缺额逐步缩小,艺术教师合格率逐年提高,等等。但是,这次调查也反映出河南省艺术教育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全省艺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

艺术教育课程改革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人的问题,在全省范围内艺术教师短缺。发展艺术教育,离不开艺术教师的辛勤耕耘;夯实艺术教育的基础,必须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作保证。然而现中小学科班出身的艺术教师相对短缺,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更是少得可怜。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的高投入导致绝大多数艺术类毕业生不愿到农村、特别是到贫困落后的农村学校工作。有些学校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有让那些相对于其他教师而言还有一些艺术天分,但对艺术知识、尤其是艺术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的教师去滥竽充数。而对有的学校来说,就连这样的教师也没有。

(二)艺术教育师资学历合格率亟待提高

从以上结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艺术教师学历合格率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小学音美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明显低于中学音美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而中小学艺术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又明显低于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

三、提高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对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认识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小学艺术教育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艺术教育作为学生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艺术教育作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也就是说,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它以提高全体学生审美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标,它关乎国民的综合素质问题,而非培养艺术专业人才。我们必须站在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高度认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切实地把艺术教育落到实处。

(二)提高教师素质,切实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艺术教育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优良、专业技能精湛、专业思想巩固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巾小学,教师不配套,艺术师资紧缺,而要建好这支队伍,一是要教育行政部门按需要分配和选调教师,有计划地配备专职艺术教师;二是选派教师到教育院校或艺术院校进修学习、专业深造,或到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观摩考察,开阔眼界,提高能力;三是搞好校本培训与教研,让教师通过“自学提高,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尤其要注重发挥本校艺术骨干教师或艺术教育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师师结对,合作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四是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教学常规,检查考核,从而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主动学习和研究,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以科研为先导,推动艺术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为推动教育科研,学校教科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以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中小学艺术教育本身就薄弱,加之我们又处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际,其中面临的问题很多,我们应从中选择一些最有价值、最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研究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个人独立研究,也可以与同事或专家合作;可开展文献研究,也可以开展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或实验研究,等等。总的要求是“以校为本”,解决自己学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应拨去教育科研“神秘的面纱”,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主动投身教育科研,通过科研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以促进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第8篇

摘要:俄罗斯当代高师美术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文章通过比较中俄两国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对我国高师美术教学改革进行了设想,以期能给我国高师美术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受苏联教育模式影响,契斯恰科夫造型体系一直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师美术教育适应时代需要,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大部分高师院校的美术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仍因循守旧,学生依然在进行写实的技术训练,很少去关注、思考什么是艺术。本该鲜活、生动的美术教育,有渐趋僵化之势。通过对俄罗斯主要高师院校的考察,笔者对其美术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试图通过中俄两国高师美术教育现状的比较,为我国高师美术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俄罗斯高师美术教育现状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和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两所师范院校,它们的美术系代表了俄罗斯师范美术教育的最高水平,它们都面向全国招生,每年暑假组织入学考试,教学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主要开设素描、色彩、装饰艺术、金属工艺、陶艺、雕塑、造型艺术教学法、电脑绘画、俄罗斯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俄罗斯历史、哲学、儿童心理学等课程。

在教学安排上,素描和油画是主课,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一般是早上9点至11点画素描,中午11点半至下午2点半画油画,下午3点至5点又是画素描。素描以灯光为主,因为在冬日的彼得堡,早上11点天才亮,下午3点多天又黑了,俄国素描的灯光效果是自然环境造成的。解剖课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安排在一张纸上画同一个人头部的正面、侧面和3/4面,或者在一张头像边上画骨骼和肌肉。学校有一个专门的解剖教室,陈列着人体骨骼的各个部分以及一部分动物骨骼,学生可以随时来此写生,有专门的教师指导,素描作业一般都用“缩思”做底子,做成各种深度的灰调子,人像与环境融为一体,空间感极强,这也是为了与油画课程进行很好的衔接。美术教学对构图课极为重视,构图要符合美的规范,反复权衡修改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创作课从大一开始设置,方式是课上辅导、课下画构图、期末总评,手法要求用现实主义方法,题材范围是现实生活、个人生存体验、普希金诗歌、卫国战争、俄罗斯历史与宗教,绝对不允许进行现代艺术尝试。

教学大纲是高师美术教学的“宪法”,教学中出现偏差,马上就由教学大纲来纠正,学生学习也有矩可循,老老实实按教学大纲学就是了,可叹的是这种大纲几十年不变。

学校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美术系设有工业造型、陶艺、雕塑、木工等实习车间,从图纸设计到制作完成都一丝不苟,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学生严谨、扎实的学风,这种对学生严肃认真作风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制作一两件作品,更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品质与生活品质。

美术学院的目标是培养艺术家,而师范院校美术系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培养美的传播者,所以除了对学生的绘画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外,非常注重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1~5年级都开设艺术史课程,课堂不局限于教室,经常去博物馆直接面对大师原作讲解。美术史课程的教学力量非常强,像莫斯科国立师大的美术史教授薇拉博士,就是卓有成就的艺术理论家,她同时还是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研究员,与众多知名艺术家保持着密切联系,这样学生不但了解熟悉艺术史上的大师,还有机会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当代艺术家,对艺术、艺术家能够得到切身的体会和了解。一名美术师范生不一定要画得非常好,但他要能真正了解什么是好的艺术,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不会误导孩子。

每年6月,是毕业生的答辩时间,学生作品分成两部分:一是自己的毕业创作;二是在教学实习中收集的中小学生完成的作业。这是对创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

国立师大还与各地中小学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中小学的教学需求,反馈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和调整。

二、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现状

我国的高师院校从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师范大学到省属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美术课程的设置基本类似,主要开设美术概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外美术史、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装潢设计、环艺设计、广告设计、计算机设计软件应用等课程。

如前所述,写实的技术训练依然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安排上,前两个学年主要是基础课,以素描、色彩为主,同时开设国画、油画、设计普修,意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后两个学年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一般分为国画、油画、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能力自主选择。

创作课设有系统安排,只是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搞毕业创作,日常教学活动很少进行创作练习,创作形式完全自由。古典、现代、抽象、具象乃至装置、影像可以自由运用,这种创作方式优点是灵活多样、自由自在,不足之处是缺乏明确的审美规范。

在课程设置上,高师院校的美术课程主要是绘画课和计算机设计课,基本没有手工制作课,所以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等美术理论课程普遍开设,但时间过短,一般每门课程只开一个学期,学生浅尝辄止,仅仅记住一些艺术家和作品的名字,对艺术品的美学内涵和文化脉络缺乏明确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深刻领会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所以面对艺术作品常常感到茫然。再加上国内缺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艺术品原作。缺乏文化内涵与缺失艺术标准是美术理论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实习是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前几年实行分散实习,流于形式,形同放羊,实习失去了意义。近年有关部门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重新安排集中实习,但由于师范院校与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沟通不畅,实习学校很少,实习学生过多,很多实习生没有机会上课,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高师美术教学改革设想

了解俄罗斯高师美术教育现状,目的在于为我国高师美术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完善我们自己的高师美术教育。针对当前高师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思想史、文化史,尤其是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让学生对人类各种视觉艺术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仅是记住一些画家和作品的名字,而是深入了解它的社会背景,分析它的构图特点、造型特点,分析画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懂得这些造型语言在表达现代人的精神感受上的潜在价值。应该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修养,经常阅读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理解并欣赏音乐。画什么”不是指具体的题材、内容,而是指画面所应达到的精神高度,人类艺术从诞生发展到现在,风格手法层出不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根本的东西没变,那就是质朴、大方、纯正的品格,这种品格在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形式得以体现,每一种形式都烙刻着深深的时代印迹。

2.美术基础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把视觉艺术史上的一切经验和创造全部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看到造型艺术的多元性。现行的考试制度,使学生过早地陷入单一的教学规范中,他们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但常常是封闭的,视野过于狭窄。写实造型训练依然是今日大学美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这种严格的规范性教学是必要的,通过写实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控制造型语言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今天应该用更宽泛的眼光审视油画基础教学,把注意力从准确地再现转移到现代造型语言的认识和掌握上去。就素描而言,就是构图、体积、空间、结构、黑白灰处理以及线面关系;就色彩来说,就是色彩的对比、调和、空间、层次和色彩的心理与情感表现;就材料和媒介来说,是肌理、色层和各种材质的精神表达。这些应该是在大学低年级反复强化训练的东西,抛开很具象的形,训练造型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基本功训练不仅仅是能够准确地再现物象,还应包括结构画面、结构色彩、经营材料的能力,这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当然,作为油画专业的学生,坦培拉技法、古典油画技法、直接画法等专业语言更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自由开放的造型训练,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逐步摸索适合个人精神表达的语言手段,把学生潜在的艺术想象力诱发出来。

总的来说,学生应该掌握以下三种能力:(1)一般具象造型能力,这是指有价值的具象——真正能反映当代生活的鲜活性。(2)对绘画中的抽象规律的掌握,严谨、准确地抽出最基本的绘画语言规律。(3)认识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学习艺术史了解艺术家如何认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表现那个时代的生活的,并把这种规律运用到认识当代生活中去。

3.应把手工制作列入必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生产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4.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使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了解中小学的教学需求,相应调整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教学受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关注。初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学生英语综合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必然。

1 加强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准备阶段的整合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起写作教学的准备阶段,引导学生做好英语写作准备工作。现在的大部分初中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英语写作,是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可写,面对一个写作题目,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加强对英语写作准备环境的重视,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在英语写作教学之前,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各种英语写作素材的收集,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展示。并将英语写作素材的搜集方法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素材收集方法。例如,在讲解How was your weekend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我的周末”为主题进行写作。教师可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人的周末生活,如白领人员在加班,学生在复习,教师在批改作业等。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周末,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找到英语写作的切入点与内容。在这样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完善了学生的写作准备思维,这对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2 加强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的整合

充足的准备对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在充足准备的基础上,学生要开始写作,还需要对写作题目进行丰富。学生的英语写作素材积累是没有指向性的,需要面对所有的主题进行素材的收集与积累。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所要分析的作文题目是具有指向性的。在写作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写作题目进行分析,更要掌握一些正确的语言技术与基本句型。在写作中,学生还需要对文章结构进行设计,在一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写作。在写作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例如,在以“我的周末”为主题进行写作时,在拥有充足的写作素材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写作的思路,让学生在写作时参考,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教师可以将写作的顺序进行排列,对不同内容进行随机展示,让学生在思路受阻之时可以找到一点点灵感。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轻音乐,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促进情感的融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3 加强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修改阶段的整合

作文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文的修改工作。教师要引导初中学生对写过的作文进行修改,使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发现自己出现的错误,加强学生对于写作错误的认识。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英语写作批改阶段进行丰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文分配给作者之外的学生,让学生通过修改他人的作文发现自己的不良写作习惯。在个人批改之后,教师要将学生的写作错误进行总结,进行整理。在简单的整理之后,教师利用计算机将这些错误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共同关注他们的错误。使错误的制造者对自己进行反省,而其他学生也会加强重视,杜绝在写作中出现这种错误。

4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写作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信息技术的应用服务于学生写作学习体验的升级,使学生在英语写作学习中找到乐趣。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初中英语写作学习中,促进其英语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桂芬.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整合[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8):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