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19 16:05:01

导语:在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 风险管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

按照风险管理的视角对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进行透视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明确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对医院档案安全管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风险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对医院档案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分析,针对结论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确保档案资料作用的充分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

风险管理与档案安全之间的关系

“安全”的基本内涵是没有危险、没有损失、没有威胁。“风险”主要内涵为危险、伤害以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二者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但是,风险并非意味着不安全。“风险”重点强调“可能性”,其具体含义为可能引起或者不会引起安全问题,风险不是绝对的。“风险”同时具有威胁与机会的双重含义,其中的威胁是消极的,而机会则是积极的。此处的威胁不同于传统含义的威胁,其关键点在于如何平衡安全、成本和效率,如何将威胁转换为机会。在医院的档案管理中,尽管电子档案更加便捷、易于管理,但其所存在的风险远远大于纸质档案的风险,可是,不能由于这种风险的存在就不再采纳电子档案。

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为对可能遇到的风险情况全过程进行计划、识别、评估、应对、监控等。对风险大小的正确识别,必须依靠准确的风险评估。进行评估后,再采取对应而适当的控制方式,对目标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信息安全管理方式,才可以确保将安全风险发生率降低到可控水平范围内。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始终。风险管理具有双重意义,既可指导安全管理,又能应用于安全工作实践。只有在正确地了解和认识到存在的安全、风险后,才可以更加全面地、准确地理解风险管理,才可以从安全风险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合理而完善的决策,正确开展安全体系建设以及安全管理投资等。以风险管理的视角对安全管理进行透视,必须始终坚持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安全管理体系。建成的风险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并不表示可以完全消除安全风险,但这种体系的完全实施,将可以确保安全风险尽量减少到最低水平,最终实现安全风险、安全成本与安全效率之间的有效平衡。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和作用

医院的档案管理与其他行业领域的档案管理工作一样,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问题,这些安全隐患成为诱发档案安全事故的潜在威胁。加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业务素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认识上表现为不一致性。①不少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尚未形成风险管理意识。工作人员期望实现档案的绝对安全,但实际上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对隐患进行认真排查或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都只能实现档案的相对安全,随着环境的变化,其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和档案资料安全的相对性相比,档案资料的风险却表现为绝对性,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控制预防,风险始终一直存在。正是由于上述关系,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对档案安全以及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正确意识,始终紧绷安全这根弦,一直致力于档案安全管理。②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其麻痹思想严重。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自己认为不会出问题。③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档案资料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实用性以及真实性,其业务内容相对复杂。因此,要始终坚持形成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且努力将这一机制认真贯彻实施。

开展档案安全风险评估,能够帮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及时的排查,排查后,才能确保对安全隐患进行排除。及时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虽然不能彻底避免安全事故,但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有助于档案工作人员在提升档案资料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熟悉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能够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根据相应的规定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档案管理评估标准,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

第2篇

一年来,各单位对安全工作都非常重视,从加强领导,到队伍建设;从健全制度,到落实责任;从安全检查,到隐患整改;从安全投入,到安全教育;从档案建设,到完善工作机制,安全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在人员密集场所多、经营易燃易爆商品多、设施老化隐患多、安全生产责任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单位按照提出的“安全之时抓安全,稳定之时抓稳定”的安全理念,坚持技防不足人防补,物防不足管理补,加强制度建设,实行24小时值班,定期进行检查,重视宣传教育,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艰苦的努力,克服了许多困难,巩固和保持了省社直属单位安全生产形势的大局稳定,确保了直属单位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为供销社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在安全档案建设上,从去年开展第一次安全档案评比以来,各单位对安全档案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档案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安全档案从无到有,各单位已普遍建立起了安全管理档案;二是档案内容日益丰富,基本包括了按照有关规定应纳入档案管理的所有内容;三是档案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初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但是,安全档案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还有少数单位没有建立起安全档案;二是部分单位的安全档案内容简单,涵盖不全。三是档案建设的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要高度重视安全档案管理工作

安全档案管理工作是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业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安全档案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对此项工作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切忌漠不关心,敷衍应付。它的重要性、必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法律的规定。关于安全档案建设工作,《安全生产法》、《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都有明确要求,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而是必须做又必须做好的工作,否则,就是违反了法律法规,各单位要把此项工作提高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二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安全工作牵涉面广,责任重大。从一定意义上说,安全档案就是从事安全工作人员的“生命线”。在日常安全工作中,有大量重要的文件材料、法律文书、检查记录、消防设施记录、照片等资料,这些“原始档案”构成了安全工作的基础信息,是执行政策、了解事实、掌握情况、明确责任的重要依据。确保这些原始资料完整、齐全地归档保管,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三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安全档案记载着单位的概况和有关消防资料,记载着安全管理的工作情况,便于及时为领导提供决策信息,有助于全面掌握单位消防工作情况,有利于改变企业安全管理"无据可查"的混乱现象,有利于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0*年省社直属单位的安全档案建设工作,总的要求是普及、提高,规范、完善。目前还没有建立安全档案的单位要按照要求,全部建立起安全档案,并参加检查评比;已建立安全档案的单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档案项目和内容,对照检查,充实完善,做到完整齐全;各直属单位都要按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认真梳理,科学分类,全面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

三、要认真做好春节期间的安全工作

一是搞好节前安全检查。各单位要重点对人员密集场所、各类物资仓库、物业出租、承包经营场地等重点场所、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查消防,重点是查消防设施、隐患整改、安全人员值班等,防止发生火灾事故;查治安,重点是仓库、财务及机要、档案等重要部门的防范措施,防止发生被盗事故;查车辆,重点是加强车辆管理、司机安全教育,严格要求,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查卫生,重点是学校食堂、宾馆、饭店,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二是狠抓整改措施的落实。各单位要将隐患整改放在突出位置,坚持边检查边整改,以检查促整改,狠抓整改措施的落实,彻底消除各类隐患。对省社检查和自查中发现的隐患,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重大隐患,要明确专人看守,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坚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做好节日值班工作。各单位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的值班制度,坚持重点部位24小时值班和定时巡查制度,确保安全生产信息渠道畅通,及时发现和报告各类重大事故和险情。对值班脱岗、漏岗、酒后上岗等行为,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对漏报、瞒报或拖延报告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广大干部职工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第3篇

1.1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指导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解决如何确切掌握信息及其依赖信息系统的安全程度、分析安全威胁来自何方、安全风险有多大,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投入多少人力、财力和物力,确定已采取的信息安全措施是否有效以及提出按照相应信息安全等级进行安全建设和管理的依据等一系列具体问题的重要指导理论和方法。从这个视角来看文档工作我们会发现,一直以来,文件、档案安全管理工作都是沿袭传统档案载体保护工作来开展,以此形成的相关理论也是以传统档案载体研究为基础的,随着电子文件的出现,传统以档案载体保护为核心的档案安全管理理论就很难适用于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虽然档案部门也对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做过很多理论探讨,提出“前端控制思想”、“全程管理思想”、“文件连续体理论”、“后保管时代”、“文件运动理论模型”等理论来强化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理论并不是专门的安全管理理论,很难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上取得实质性效果。

1.2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1.2.1追求绝对的安全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事业对安全风险的重视度不足,只是一味的采取各种绝对安全的防护措施来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可是,站在风险管理视角来看,风险是绝对存在的,而安全却是无法保障的,安全风险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而安全只是暂时的。其实,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就是风险管理工作,每一个电子档案都有着专属于自身的保护级别,想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起到绝对安全的作用,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此外,安全风险是一种随机发生的风险,很难做到绝对安全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浪费了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还使得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2风险意识薄弱

一些安全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信息安全知识不足,却津津乐道“太平盛世”,双耳不闻“盛世危言”,甚至认为,谈风险是“杞人忧天”,说安全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根本没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度量电子文件的安全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正确认识安全形势和树立科学的电子文件安全风险观。

1.2.3忽视了对“资产”评估鉴定

从目前情况看,文件、档案管理部门虽都认识到电子文件的重要性,但绝大多数部门只是将电子文件作为日常办公的一种辅助帮助,并没有将电子文件提升到“资产”高度来管理,就更谈不上对“资产”进行评估鉴定。然而,从安全管理角度讲,一个组织系统内的资产在没有被评估鉴定前,是不可能成功实施安全管理并进行维护的。

1.3管理环节不完善

首先,安全管理计划缺乏依据。现有的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计划的制订,绝大多数是凭借个人经验或者参照其他管理部门计划来制定的,而不是依据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实际情况来制订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其次,缺乏关键的风险评估环节。风险评估是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没有风险评估,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决策行动的依据与方向,由此而引发的安全管理措施就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2结束语

第4篇

一、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与一般意义上的资源利用形式不同的是,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现代资源,其利用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整体稳定运行,相应的档案信息管理也要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才能够发挥其内在的作用和价值。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中,在这种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形成高效合理的管理利用模式。

实践发展已经充分证明在多样化的现代市场体系条件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其内在的作用和发展潜力,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已经很难适应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应的优化创新是必然趋势,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可以实现节省档案管理储存空间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档案信息管理质量,例如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通过网络传输与共享机制,更快更广泛地为公众所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转变档案人员的角色扮演,档案人员不再是单纯的保管者,档案工作由边缘走向中心,这种建设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相应的市场供应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信息建设已经全面开展,各级政府以及企业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安全建设工作中去,从而形成了高质量的现代档案管理方式,例如通过网站一些档案信息,有效地发展档案部门的工作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手段之一,但是从社会整体运行的角度来看,也存在着一些风险性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

二、档案信息安全体系构建

档案信息安全体系构建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风险控制机制下对国内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是一种必然性要求,风险性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与进程,其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极大地阻碍与影响了信息档案的保管与利用,对档案信息安全进行完善是时展的要求。

(一)确保档案信息完整。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潜在性风险就是信息保存的不完整,这是很难在实际中有效完全避免的,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风险性控制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重视档案信息采集的完整性。从众多的档案管理中可以看出,由于缺少标准指导,原生电子文件元数据采集不完整的问题相当普遍,对于文件生命周期内的背景信息、流转过程等关键性元数据采集不足,不能切实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有效性。完整的档案信息管理可以在实际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是规范档案信息管理的必要手段这一,在不规范、不完整的档案信息利用中很难发挥其内在的作用和价值,对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也是难以估量的,借助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对现阶段的档案信息安全体系进行完善,在风险意识的控制下可以全面高效地进行现代化构建,形成高效合理的现代档案信息风险控制意识和控制能力。

(二)明确档案信息可控性。风险控制理念下,档案信息的建立和完善要在灵活多样化的环境中才能够发挥其内在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的可控性,可控性主要是指在档案信息控制过程中相应的信息是处于受控制状态的,对各个构成环节进行适当的控制,以确保访问档案信息的主体、内容、方式和过程的合理性。现代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类型的信息控制都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的,各项档案信息管理也要从社会整体运行的角度才能发挥其内在的作用和外在价值,例如系统需要能够控制谁能够访问系统或网络上的数据,以及如何访问,即是否可以修改数据还是只能读取数据,系统性的信息控制对降低外来风险干扰是非常有利的。

(三)建立风险控制制度。档案信息的重要性决定了在社会发展中要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以此来规范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作用和目的,档案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开放性及其面临威胁的多面性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现代档案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从计算机系统的每个元素出发,全面、认真、细致地考察安全问题,提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法,同时建立相关的人员控制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充分预估可能存在的潜在性风险问题,这也是提升国内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

第5篇

【摘要】随着社会形势不断深入变化和档案部门、档案室功能定位的转变,档案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档案保管机构作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载体,必然要寻求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型与突破。

关键词 安全管理;实施路径;发展趋势

笔者拟通过对安全管理的应用与方式进行研究,结合档案室安全管理特性,分析档案机构的安全管理模式,探索新兴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机构安全体系建设运用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实施路径,达到保护档案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一、现代安全管理的内涵

现代安全管理是一门技术科学,它是介于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综合性科学。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重视科学与技术的全面发展。现代安全管理的特点是把人、物、环境三者进行有机联系,试图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解决人、物、环境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排除影响工作效益的人和物质的阻碍事件。从科学性和技术性这两方面,给现代安全管理下定义:现代安全管理是研究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对安全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在法律制度、组织管理、技术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物、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实现安全生产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安全管理在解决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上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借助于法律制度、组织管理和教育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借助于技术措施和管理控制物的不安全因素,改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人、物、环境的系统管理。

二、现代安全管理在档案机构管理中的应用

档案室的安全管理作为档案安全的组成部分之一,既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又有其特殊的原理。档案室的安全管理逐步由原来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在的隐患管理,凸出强化超前和预防管理,从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科学管理,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使档案室在安全管理上有质的飞跃。同时,档案室还需通过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法规及标准和较为严谨的安全管理体系,如: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管理信息体系、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等,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通过建立健全档案部门、档案室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对促进档案安全管理起重要作用。下面以企业单位档案部门、室为例来谈谈档案安全管理。

现今,各大企业单位档案室也是我国档案管理体系和网络中不可忽视的分支,它既丰富了档案资源、又便于收集、保管和利用,是公共档案馆外的补充与延伸。它不但是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关系企业的传承与创新。目前企业档案部门、档案室的安全管理防火、防盗、防灾害事故工作均由企业安全职能部门负责指导。由于多数企业档案库房由办公室改建而成,往往因资金问题修建不达标,造成线路老化、消防设施缺损等安全隐患。虽制定了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但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使制度多流于形式,沦为表面文章。此外,档案交接时手续不严格,易造成档案损坏和散失。档案部门、档案室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漠,责任心不强,也是企业档案的安全问题之一。目前,企业档案部门已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基本加强了防盗设施建设,安装了防盗门窗,有些档案室在重点部位加设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及防盗视频监控系统。企业安全职能部门也加大了夜间值班巡逻,对库房管理严格实行双人制,对电气设备和电线电路进行统一管理,加大了检查力度,强化了安全管理。如:我公司在档案安全管理上做得比较好,在档案室进出的门上设有专职人员的门禁卡及红外线报警装置系统,并在主要通道上装有探测点,8 小时以外有公司保安人员每隔1 小时定点刷卡,做好巡视检查记录。档案室的安全要素不仅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选址安全、室库建筑、门禁系统、消防系统、防盗监控系统、温湿度监测调控系统、给排水设施、电源电器、档案装具、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安全、机构人员、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等,还应增添突发应急防范预案、安防技术革新运用等关键要素。在结合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打造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确保档案安全与社会稳定。构建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档案部门、室的安全建设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保障安全、防范风险是实践之所需的各项工作之前提。

一是提高技术防范手段,加强安全管理。门禁系统、消防系统、防盗监控系统为档案室筑起了三道安全防护屏障,构成了档案室技防的坚实基础。然而档案室由于室藏数量大、类目繁多、齐全,进出人员频繁等特点,对三大系统的安全指数又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现行的门禁按识别方式可分为感应ID/IC 卡门禁;生物识别门禁如:指纹识别门禁、人脸(面相)识别门禁、掌纹(掌形)识别门禁和虹膜识别门禁等;磁卡识别门禁和密码识别门禁。门禁按数据的处理方式可分为独立式门禁(无门禁数据存储和智能控制管理功能)和联网式门禁(具有门禁数据存储功能,配备管理软件,可进行智能控制管理),联网式门禁主机又分为门禁一体机和门禁分体控制器。由于计算机处理指纹时,只是涉及了指纹的一些有限信息,而且比对算法并不是精确匹配,其结果也不能保证100% 准确。但其安全性比相同可靠性级别的“用户ID+密码”方案的安全性高得多。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较多采用一个有效的办法是比对两个或更多的指纹,从而在不损失易用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安全性。目前档案室内较多采用双指纹门禁系统和独立式门禁。如:人脸识别是门禁管理系统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它具有获取信息直接、隐蔽、安全性高等特点,是一种易被人们接受的非侵犯人权识别方法,将其使用于门禁系统,能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人脸识别的引入,能规范外来人员出入,做好员工进出办公楼及库房记录、甚至可以完善考勤功能。门禁系统的技术革新,不仅能有效预防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现象,更能使安全级别上升,提高员工遵章守纪意识,大大提升工作效能。目前档案馆的防盗监控系统多以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为主,采用硬盘录像机为核心的第二代准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利用视频探测技术、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它主要包含前端设备、传输设备、处理/ 控制设备和记录/ 显示设备四部分。与传统的模拟监控模式相比,基于数字硬盘录像机的准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不亚于一次飞跃,摆脱了传统模拟监控必须敷设光缆的局限性,使系统结构大为简化。但是,由于其本身技术架构的局限性,数字硬盘录像机始终无法解决基于网络的远程集中监控应用中的图像传输延时过长、无法实现多路同时监控、集成性差等问题。

二是在消防系统方面,严格按标准要求办事。按照档案室建筑性质、面积和高度,设置室内外消防栓系统、水喷淋系统及重要部位的气体灭火系统,按设置要求配备消防水箱、消防泵、消火栓、报警阀组、喷头、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及烟雾报警系统等。在2014 年2 月,美国数据安全企业铁山公司(Iron Mountain) 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档案资料仓库于当地时间5 日上午起火坍塌,致9 人遇难、6 人重伤。2014 年,藏有大量英国官方历史文献的英国国家档案馆附近发生火灾,该档案馆随后宣布暂时停止对公众开放,以进一步处理善后工作。所以档案部门、档案室消防设置时,应充分结合科技强消,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强化防范和监督管理措施的技术含量,确保档案室消防标准有一定的前瞻性;并结合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的建设,在强化档案部门、档案工作人员自身消防安全能力上下功夫,从人防、技防,硬件、软件等方面制定管用的措施,切实增强标准的有效性。

三是构建各类规章制度,落实责任。档案工作的收集准确性与完整性也和企业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企业生产的盈利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也许很多人会不甚理解,档案工作不就是保管一下文件资料吗?显然,这个观点已不合时宜。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广大民众,他们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依赖查阅档案的真实记录。因此,档案工作的职能不仅仅局限于保管,更重要的是将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将“死档案”变成“活档案”,让有限的档案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我作为一名企业基层档案工作人员,不仅是保管档案资料,更重要的是如何准确地、完整地提供档案的信息,为广大利用者服务。也是鉴定我平时档案工作中收集质量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提供正确的信息,直接影响档案的内在利用效果,档案资料收集后必须安全保管,制订详细的计划,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明确责任主体,来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不断加强档案工作软件和硬件建设。面对办公条件有限、经费有限等状况,因地制宜,想方设法,把档案部门、室建设得小而精、功能全,小中见大,小中透雅,服务于广大利用者。同时必须提前规划重要档案重要区域的安全防护体系,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合一。在资源可控、经费允许的前提下,适时引用新技术,超前布防,消除隐患、降低灾祸,达到守护档案万无一失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档案;因素;对策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运用

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打破了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由档案实体管理向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这一创新举措大大提高了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但数字化管理中的安全问题亦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强化数字化档案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档案安全工作保障体系,才能真正确保数字化档案的安全。

1问题及影响因素

首先,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缺少顶层设计。目前安徽省高校档案管理软件多种类型并存,彼此孤立,有网络版的也有单机版的,横向之间不联,上下之间不通,各自为政,追求小而全,未能形成网络大平台上的协调沟通运行机制,既影响了网络功能的发挥,又造成了重复建设,浪费了人力、物力。其根本原因在于顶层设计滞后,缺乏统一的功能和具体执行标准。其次,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按照国家保密局《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审批管理规定》,现在大部分高校信息利用安全无法保证。具体表现为:一是没有统一的利用平台,其利用环境的安全完全依赖于自身网络建设;二是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的内容界定不规范,在协调处理多方关系上存在着随意性;三是档案馆(室)在外包安全协议中没有明确注明保密的形式和内容,当事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缺少相应的监管标准和奖惩措施,这些毋庸置疑将对档案信息利用安全造成威胁。然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建立相配套的系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1-2]。最后,对系统功能的安全监管不到位。据调查表明,目前我省高校大部分电子档案系统的权限设置,身份认证识别鉴定功能、CA认证以及数字签名等技术功能均达不到相关要求,随时可能发生文件丢失、泄密的危险。在信息采集、硬件防护等方面,相关技术部门之间未能及时有效地沟通与协调,管理措施的制定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如此等等[3-4],都是因缺乏严格的监存管机制,从而导致安全建设存在诸多隐患和漏洞。

2档案数字化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责任规范原则。安全责任规范是档案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实现、运行的必然要求,各档案馆(室)应根据安全标准化规定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安全政策,不能无依据、无标准、随意开发、盲目设计、违规操作、无人监管,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正确的安全功能和设备。预防原则。将预防为主的意识贯穿整个安全系统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规划、采购、安装、设计等各个环节。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人文环境,各馆(室)藏对安全设施的配备及安全功能的实现程度也迥异,应因地制宜,将安全防范意识摆在首位,加强薄弱环节的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和自然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实效原则。目标的制定和规划应与安全功能的实现程度相匹配,不应盲目追求高目标或投资过大的项目,要实事求是,使投入与需要的安全功能相适应,才能真正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分权制约原则。分散重要环节的管理权限,使其各部门之间的权利相互制约,避免全线崩溃,提高安全性。对数字化服务机构的相关资质、业绩、人员、设备和加工软件等进行考察,并了解是否存在违约行为、安全事故等不良记录。应急原则。安全防护要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遇到突发事件及时采用应急预案,多方联动,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灾难恢复原则。全盘优化灾难恢复策略,合理划分容灾等级,严格执行数据恢复流程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恢复手段,保持原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数据的一致性。

3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设备层的安全管理。设备层的安全管理包含软硬件系统的管理,是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硬件系统的安全又称为物理安全。由于应用软件自身存在弊端,使其很容易受到攻击,各种各样的防黑客技术、软件恢复技术以及安全操作系统的实现将是软件系统安全管理的重点。采用先进的病毒防范技术定期对服务器和客户端查毒、杀毒,对防毒软件适时升级,档案管理人员要依据病毒类型构建病毒防范机制,充分了解病毒知识,做好主动防范工作,增强杀毒的敏感性,以全面提高网络防范能力。网络层的安全管理。网络层的安全管理主要针对网络协议和结构及其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告警,内部流量和活动模型分析,网络入侵恢复,网络结构数据保护,内部加密与密钥管理等。各个子网的出入口设备的安全管理是其管理的关键点,由于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网络安全管理的核心技术比通用的操作系统更易实现,因而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应用层的安全管理。采取数据加密等技术确保安全,使用签名芯片及时实现加密技术的有效应用。严格控制访问权限,通过设置口令、密钥、指纹、声音等方式进行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并防止越权操作。对数字化设备、存储介质应进行安全保密技术处理,数字化加工设备不得外送维修,对系统中各种操作实现严格的监控并加以记录。做好日常的系统维护工作,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转移和备份恢复。

3.2创新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全面提高防范意识

制度层的安全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为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为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高校档案馆(室)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在面临突发灾害时,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形成联动机制,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影响档案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对档案要强化监督和管理,认真进行档案密级鉴定,做好档案数字化的各项安全保密工作,对密级档案严格审核,做出是否变更或解除的决定,对控制知悉、使用范围的档案进行划控,密级档案以及控制知悉、使用范围的档案,须在安全保密的场所由其单位工作人员负责人加工处理;对特殊载体档案采取特殊保护,对珍贵、频繁利用的纸质档案优先保护、定期消毒。其次要制定数字化档案安全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将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建设作为日常工作运行的重点,实行领导责任制,明确在信息安全建设中各个环节的责任程序和责任人,科学界定工作职责,完善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规范细化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强化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格按照任务清单要求,全面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不断加大问责力度,建立健全安全问题通报制度,确保安全权利清单制度落地见效。不仅如此,高校档案馆(室)也应加强数字化加工场所和设备实施的安全监管。加工场所应设置在符合保密要求且相对独立的区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施全程监控,严格核查出入人员身份,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场所。工作人员不得在场所内吸烟、饮水、进食,严禁携带照相机、摄像机、手机等信息设备及其他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入场,禁止以拍摄方式获取档案信息或携带实体档案及电子档案外出。用于档案数字化的设备系统必须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禁止安装使用无线网卡等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硬件和设备,对设备输入、输出接口进行封闭处理,并进行检查登记。此外,若采取数字化委托加工方式,应设有专人负责安全保密工作,无安全事故、泄密事件等违法记录。数字化加工单位应与受委托的专业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确保数字化加工场地的安全管理。以制度有效运行作保障,积极为档案信息安全铸造坚固的防护体系。组织层的安全管理。各高校要因地制宜,把数字化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制定适合本学校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将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纳入单位(部门)年度考核、目标管理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定期听取档案安全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年度工作计划,领导要亲自过问,在经费投入、技术保障、处室配合、人员使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高校档案(馆)室要加快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充分调动专职档案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根据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充实领导组成员,明确各部门分管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逐步细化完善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岗位职责,做到档案信息安全工作人员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确保档案安全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3.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复合型数字化安全管理专业人才

高校档案馆(室)要加大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和数字化安全岗前教育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规划,数字化档案安全的核心在于人,人是保证数字化档案安全的关键,一切安全技术的实施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既通晓档案网络技术知识又能熟练掌握安全管理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不断探索培养优秀档案信息化人才的新途径。

3.4加快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进程,营造良好的依法治档环境和氛围

建立健全数字化档案安全法律法规,真正落实依法治档。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档案安全法规和保密规定,采取综合防范策略,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规范,积极防御,不断提升防护水平,净化网络安全环境。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严加惩处盗取、篡改信息的机构和个人,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重视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利用校园网,宣传安全知识以及学校关于档案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通过档案网站,及时国家颁布实施的档案安全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上级档案主管部门关于档案安全管理的文件精神,让广大师生不断强化安全和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学校档案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4结论

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涉及技术、法律、制度、意识、人员等方方面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影响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也日益繁多,高校档案安全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各高校档案馆(室)应高度重视,通力合作,使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逐步迈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为档案的永久安全保管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种金成,何祖华.高校馆藏档案数字化实施方案及安全策略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4(1):44-45.

[2]赵鹏.从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角度看档案保护[J].中国档案,2010(6):25-27.

[3]杨冬权.建立完善的档案安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J].兰台世界,2010(6):1-2.

第7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 安全技术 档案管理 安全生产 维护 生命财产安全 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346-01

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是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及时掌握特种设备的质量、运行状况和维护保养情况,使得建档和管理相结合,有利于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和正常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维护使用单位经济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每台特种设备在生产运行活动过程的全部历史记录。本文就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重要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略抒己见。

一、加强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

法律法规要求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

1、《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2、《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3、《档案法》第十条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第十四条规定:“企业新购重要设备仪器和引进项目的文件材料到货时,有关专业部门应会同档案部门检查验收文件材料;并及时归档。”

(二)有助于准确反映特种设备的来龙去脉

档案记录着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从需求、论证、计划、审批、购置、安装、监检、验收、交付、使用、维修、检验、报废等;人员培训、人员任命、安全检查、巡查;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等的全过程,随时随地掌握和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的相关信息。

(三)有助于使用单位安全决策的制定

特种设备事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安全,事关平安,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单位领导在安全方面做出决策、制定方案,往往要依据历史数据,依靠特种设备档案进行分析对比,做安全决策离不开档案资料。

二、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的内容

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内容包括特种设备购进、安装、检验、维修等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影视资料、电子档案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所有历史记录。它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安全制度档案

(1)特种设备岗位责任制。特种设备岗位责任制要把特种设备安全第一责任人――法人或管理者代表、直接责任人――管理人员、相关责任人员――操作工、档案管理员等的岗位职责描述清楚。特种设备安全负责人要以书面形式任命,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人任命书除存档外,还要张贴或悬挂在办公室显著的地方;

(2)特种设备规章制度。包括特种设备购置制度、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特种设备约检制度、定期自查制度、维护保养管理制度、隐患整改制度、特种设备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应急救援专项制度等;

(3)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要与设备种类相对应,既要张贴在墙上或设备的显著位置,又要以书面形式存档于相关制度档案盒内;

(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竣工后,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三十日内将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移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要形成安全检查记录并存档。

(三)特种设备台帐档案

按照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统一台帐形式,填写登记使用全部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并建议有电子文本备份。

设备台帐档案部分要求目录编排为:(1)特种设备平面分布图;(2)所有的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统一台帐;(3)特种设备使用变更记录;(4)在用设备数量如果较多,并且分布在多个车间,应按照车间由车间制定出其特种设备及相应的安全附件台帐,提交一份存入公司的设备台帐档案盒,如果使用单位数量少则不需按车间再制定台帐。

(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档案

1、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教育技能培训档案。《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三条规定: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对此,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将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结果实施档案管理。

2、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资质档案。第十四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安全。

(五)持续改进档案

从各种渠道取得的有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资料等书籍,培训教育记录,应急演练方案和记录(含文本和影像资料等)应集中存档管理。

安全教育档案部分目录编排为:(1)特种设备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2)各类特种设备的相关技术性书籍,如起重机操作实务、叉车维修指南等;(3)最近两年内的历次特种设备培训教育记录。培训教育记录指包含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内容在内的记录,记录内容可以不限于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有三级安全教育的单位,应将公司、车间和班组的安全节能培训教育记录定期汇总(最低要求一月一次);在用设备总数少、管理层次少的单位应将公司或公司和车间的安全节能培训教育记录全部归总。还应包括公司的其它安全培训教育活动记录,如特种设备操作技能比赛方案和奖励通知、宣传栏特种设备相关内容留底等;(4)近两年内的应急救援演练方案、演练签到表、演练记录(照片、书面记录)、讲评等。

(六)巡查检查档案

第8篇

车辆安全管理能够确保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和避免事故发生。车辆的有效安全管理,能够提高车辆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在对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介绍的基础上,对车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车辆安全管理的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

车辆;安全管理;重要性;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车辆的流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同时,车辆的安全管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车辆管理企业必须建立车辆的安全管理体制以及加强车辆安全监督组检查,加大宣传车辆的安全意识,进而才能确保人民与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1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车辆是交通运输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车辆的安全管理是车辆行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的行驶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与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车辆企业要对安全管理建立规范的体制,必须确保规范安全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以避免发生车辆事故。因此,车辆的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车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一些车辆驾驶人员的素质不高

车辆驾驶员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源头,其素质高低决定了行驶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在车辆企业对驾驶员的管理过程中,虽然也很重视安全培训,但是一些驾驶人员由于文化素质、道德品质等存在差异,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安全行车的重要性,在行车过程中仍然我行我素,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现场仍然存在,给车辆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另外一些驾驶人员除了个人文化素质不高以外,在车辆驾驶中老思想、老观念根深蒂固,安全意识不强。因此,在实际行车中遇到突然情况就处置不当,这样的情况也会增加了车辆安全管理的难度。

2.2车辆驾驶过程监督难度大

在驾驶过程中行车安全与否全在于驾驶员,且整个行车过程,车辆一直处于动态的环境中,驾驶员的精神状态,道路路况、天气情况与道路周围情况,都是车辆行驶过程中应注意的重要问题,如果在行驶过程中车速过快,天气恶劣、道路环境欠佳、交通拥堵等都是车辆行驶安全存在的隐患。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精神出现松懈,将导致危险因素增加。遇见问题,应急处理能力下降,都可能造成不可预估的危险情况,这些都会导致车辆在驾驶过程监督难度加大。

2.3驾驶员的技术有待提高

车辆企业招聘驾驶员,主要依据驾驶员所持的驾驶证与驾驶经验,车辆企业并未定期组织驾驶员驾驶培训与考核,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往往依靠自身的累积,企业很少组织正规的技术培训,使得部分驾驶员缺乏熟练的驾驶技术与丰富的路况处理经验。

3车辆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建立车辆的安全管理体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有效落实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消除车辆的安全隐患,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安全无事故。首先应建立健全车辆管理体制。车辆的管理人员,要研究掌握车辆的管理法规政策,车辆简单的维修保养技能,发挥好车辆安全管理的作用,确保车辆处于安全良好的状态。车辆管理人员要建立车辆档案,并逐车建立安全管理档案,准确反映车辆的车质与车况等。车辆管理人员要在每季度,对全体的驾驶员进行车辆行驶的安全教育,严禁驾驶人员疲劳驾驶,并对车辆行驶人员进行交通法规,简单的车辆养护技能与交通事故的典型防范进行培训与分析等,从中促进驾驶人员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车辆驾驶人员与用车行驶的安全。车辆驾驶人员在出车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对车辆提前进行安全检查,即对轮胎、仪表、机油等进行检查,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向车辆管理人员反映,杜绝行驶带病车,从而杜绝车辆的安全隐患。

3.2加强车辆驾驶员的培训

车辆能够实现安全行驶,驾驶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企业车辆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对驾驶人员的培训,这样就会大大地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在对驾驶员培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新进入驾驶员岗位的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对其职业道德和驾驶技能进行考核,只要考试合格人员才能允许他们从事所准驾的车辆。其次,加强驾驶技术培训,通过以老带新、定期培训等多种形式,丰富驾驶员的车辆保养知识,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与综合素质,使得其掌握防范交通事故的必备技能。最后,车辆出车前,车辆企业的管理人员要观察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如果发现驾驶员有身体不适,则应更换驾驶员,减少安全事故隐患。

3.3加强车辆安全监督检查

车辆企业应加强车辆的安全检查与监督,端正驾驶员的行车意识,提高企业车辆安全管理水平。首先,车辆企业应在车辆上装置GPS安全行车记录仪、电子眼等先进设备,对车辆行驶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降低行车安全风险,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检查管理体制是否落实到位,检查车辆是否带病行驶,检查驾驶员是否存在疲劳驾驶等。车辆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每月登陆交警违章查询系统,查询车辆是否存在违章情情况,并追究相关驾驶员的责任。

4结语

车辆企业应加强力度完善车辆的安全管理,必须提高驾驶员的全面综合素质,预防和减少车辆事故的发生,从而保护人民群众与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永强.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汽车运用,2012,8:20-20.

第9篇

1 献血者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

1.1 血液质量安全的保障

血液工作性质和血站工作流程环环相扣的特点决定了血站在血液质量安全方面不容出现任何问题。献血者档案作为血站整个大质量系统中的最起始阶段,是关系血液全面质量管理成败的基础环节。

1.2 献血信息的真实记录

血站是一个对法制性要求较高的单位,随着人们法律知识不断充实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纠纷和法律诉讼中举证倒置的实施,献血者档案必将成为分辨涉血各方责任的依据之一。献血者档案中各项纪录的原始真实、完备可查作为一个历史的记载与见证具有长期甚至永久性的保存价值。

1.3 兑现献血优惠政策时的依据

根据《献血法》对献血者奖励的有关规定,我市中心血站和市献血办执行“本人自献血之日起,5年内5倍量免费用血,5年后等量用血;直系亲属自献血30日之后等量免费用血。”的优惠政策。用血时以献血证、身份证及献血档案信息为凭据。

2 献血者档案材料归档范围

无偿献血的整个流程包括血源科、采血科、成分科、检验科、供血科5个科室。应归档的献血者档案材料包括:无偿献血健康征询表(包括献血者姓名、地点、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采血记录、检验记录、成分制备记录、出入库记录,用血记录、各环节质控等。

3 安全管理献血者档案的主要方面

3.1 数据信息形成的安全管理

血液数据的正确采集是保障献血者档案安全的前提。血站档案信息具有环环相扣、分散处理、信息共享的特点,这就要求血站工作人员必须首先要在本部门形成的档案资料上签字,以示负责;同时,各部门(环节)间做好交接,下一部门(环节)必须对上一部门(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核对,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字交接。分层把关,相互约束,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

3.2 数据信息录入查询的安全管理

加强对信息录入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使其熟练信息数据的录入。利用条形码读出速度快、准确可靠的特点,用条形码技术进行管理。实行“谁操作、谁录入、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坚持核对制度,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性数据,要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录入两次,且坚持对姓名、对条码、对原始登记的“三对原则”,并经计算机系统对两次结果自行核对。

由计算机网络系统专职管理人员设定各部门用户终端的使用权限,并实行用户密码管理,各部门用户终端不得越权登录、修改或查询,以确保数据录入和查询的准确、安全。

3.3 档案保存的安全管理

3.3.1 纸质档管管理

把好收集关,抓好整理立卷质量。原则上由档案形成部门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并由立卷人在每卷档案后签字,以便日后的责任追溯。其中,《献血者健康征询表》以400张为一卷,其它资料以月为单位立卷归档,按要求编目、装订后于每年的一定时间内交站综合档案室,签字办理交接。综合档案室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按档案“八防”的要求负责对案卷的管理。

3.3.2 电子档案管理

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定期将各部门用户终端的数据保存到服务器管理机上,并进行光盘和硬盘备份。以防计算机病毒侵袭及系统故障时造成大量数据丢失。

3.3.3 档案资料的保密管理

对一些记录有个人隐私的文档或含保密信息的资料要进行特别管理,纸类档案要专职负责,责任到人,计算机文档要进行加密处理。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