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低风险项目投资

时间:2023-05-22 16:17:58

导语:在低风险项目投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低风险项目投资

第1篇

房地产投资是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基础,在这个投资活动过程中,收益与风险是同时存在的。这些风险严重的制约着房地产的发展,本文对我国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做一个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同时给出相关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风险分析

1房地产的概念

房地产业,是指进行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和风险性的产业。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将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行业称为房地产业。

2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内涵

房地产投资是以房地产为对象,为获得预期效益而对土地和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以及购置房地产等进行的投资。广义上说,房地产投资的预期效益因投资主体不同而有所不同,政府投资注重宏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企业投资注重于利润指标; 购置自用的房地产,则注重它的使用功能的发挥。追求的效益虽然有所不同,但各种效益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从狭义上说,房地产投资主要是指企业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投资。房地产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以上。它需要动员大量的社会资源 (包括资金、土地、物质材料、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资源),才可能使投资效益得到实现。

3我国房地产风险分析

我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经济发达的城市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城市区域的面积也不断的拓展。我国土地政策实行的影响下,不论是拆迁、土地征用还是土地开发等多个方面都限制了土地供给,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行业资源也逐渐减少。首先,土地供给量的减少,在2014年,土地购置的增长速度同比降低2.8%,且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土地供给指标存在又一次的减低,这就表示在以后的发展阶段中,房地产投资水平也会有所下降,从而提升了房地产企业的产品价格;其次,土地供给减少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土地成本,而且土地价格依然处在增长趋势中。在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管理方面,土地的发展会越来越市场化,政府单位为了加强土地的管理和控制,会不断严格土地的开发控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同样也表现在房地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上。在我国,相对来说,东部区域的经济水平的发展较为良好,这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时间较长,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中部地区的发展呈现出领先发展水平,并且明显比我国经济水平更高。我国东部区域的土地资源比较紧张,房地产价格的提升加剧了该市场的竞争现象,部分房地产企业将发展逐渐发展到中部和西部,且区域结构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在中部区域的经济水平的发展中,不同指标的提升更高。我国城市化发展是旧区创新和基础设施重新建设作为主要发展内容,因此,我国城市不论是在规模和发展品质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提升,城市的土地使用和土地需求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在这样的需求影响下,我国在土地使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容积率提升的情况下,无论是政府、房地产开发商还是规划师都非常注重容积率,对近些年房屋价格的逐渐增长,我国政府在发行了相应的调控政策,但是监督与管理机制缺乏完善性,造成在实行政策的过程中,各个地方的政府执行起来并不严格,而且商业银行为了确保自身的经济效益也会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合理实行,以及房地产行业的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施。

4房地产投资机会与建议

正像股市一样,投资者很难把握到房地产市场的动向。很多人希望房价能下降,但是如果降了大家就会买吗?出于囚徒困境的心理,人们大多是丧失投资良机或者过早进入。在市场行情热涨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把握投资机会,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   

4.1关于投资区域,如何选择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房地产发展前景,所以投资房地产实质上是投资该区域的发展前景。所以需要分析区域投资环境,选择好的投资区位,寻找投资机会。良好的投资区位包括:交通、学校、医院、菜市场、商贸、良好发展前景等因素。      

4.2面对拿地热潮,抢还是不抢    

从往年的一些成交价来看,土地市场有呈现泡沫化的趋势。而品牌开发商加大囤地力度,他们更看重的是未来两年的房地产市场行情,而中小开发商,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战略,政策的波动性依然是高地价的最大风险,因此在市场环境狂热的情况下需要理性拿地,在市场环境低迷的时候应储备土地。   

4.3强调项目可行性分析和市场监测    

可行性研究是对拟建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当今火热市场行情下,企业需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做好项目开发成本和财务分析。房地产开发中既涉及土地、税费、工程、开发、营销、财务等费用,也包括不可预测费用。财务费用主要分析成本与收益,一般以动态分析为主,以静态分析为辅,对项目进行现金流量分析、动态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盈利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估。这些费用和预测充满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可行性分析正确如否对项目利润和风险防范影响较大。    

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监测,对供求变化做出良好的反应。须委托专业咨询公司对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调研,获取详细的信息资料,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和城市建设规划来调整投资项目,避免供需失衡的风险。

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风险;管理

1.房地产投资风险概述

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管理理念,在对投资风险的识别以后再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再进行有效的管理,以降低投资风险造成的影响,起到以最小的投资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目前我国很少有企业建立自己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社会上暂时也缺少专门从事企业风险管理的咨询机构,从而加大了房地产行业的高风险性。房地产具有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样性等特性,使得房地产开发投资活动面临众多的风险,其实际收益可能在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低于预期收益的现象,使投资者蒙受损失。因此,建立积极的风险管理策略在我国房地产项目投资中是非常必要的。

2.房地产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在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其中宏观环境所包含的有金融风险、资源风险、政策风险等,是受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而改变的;微观环境所包含的影响因素有地价风险、决策风险、技术风险和组织风险等,它们的产生是基于投资的具体项目所处的位置区域以内,如过于单一的融资方式和片面追求高收益而导致的非理性开发等都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甚至投资失败。此外,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客观因素主要包括房地产企业间的同行业竞争,新产品问市;银行贷款利率变化,投资风险增大等。主观因素主要包含房地产企业信息滞后,缺乏创新不能满足客户,或只是本地区先进,这样就失去了设计上的优势。

3. 房地产投资风险发展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经济风险降低的同时,政府调控政策带来的风险有所上升。(2)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各地区房地产政策的逐步完善,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区域性差异正在缩小。(3)整体经济环境的改善使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风险预警机制逐步健全,投资环境日臻成熟。

4.房地产投资风险对策

4.1 了解市场行情,理性投资房地产市场投资

要实现收益是以市场需求为前提。投资于房地产的资金将建造出需要人们购买的房屋,只有房地产市场中存在对房屋的需求,可以实现房屋的出售,开发商的投资才能顺利实现。所以投资于房地产市场首先要深入了解市场现状、预估市场前景,找准投资点。了解市场现状要从市场调研、细分市场和其他外生变量对房地产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一,市场调研需要充分了解当前市场需要但目前还很欠缺的房地产项目类型是什么,需求量有多大,市场是否饱和,市场的支付能力如何,企业面临的同业竞争如何,市场未来的走向又是什么。

第二,市场细分是为了在此基础上确定房地产项目的目标群体。房地产开发投资需要对目标人群的消费特点、消费心理、偏好、收入状况和文化背景等等全面分析,制定相关营销策略、确定价格标准以及在项目设计中的项目功能设计符合目标人群偏好。

第三,充分考虑全面分析其他外生变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如消费观念、我国的住宅方式、国外住宅发展和最新动态、行业内的最新技术和设计、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和使用状况等等。充分了解市场,是企业预估风险、理性预期、降低成本的基础,企业应当根据市场理性决策,寻找最佳投资点。

第四、加强投资调研及决策分析

一般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量较大、筹备建设的时间相对较长,在管理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要想防范和有效控制住这些风险的发生,就需要在项目投资前做好充分的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计算,对项目上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经济、财务、社会效益等风险,是否能够得以合理的规避和控制,做出科学综合的论证和评价,最终确定项目操作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提供准确、合理的依据。同时要完善决策风险管理,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判断体系,提高决策的风险管理意识,根据自身需要安排专门员工开展决策风险管理工作。

4.2 加强工程监管

投资项目资金的消耗主要在工程建设方面,由于房地产项目投资主体和建设主体相分离,在这一过程中节约资金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增加投资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进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项目是投资者需要应对的又一难题。健全对投资项目的监管体制,首先要把好施工队伍关口,通过项目招标制选择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实力强、管理经验丰富、价格合理、效率高以及有良好信誉的施工队伍; 其次要签订施工合同,以法律文件来保障合同双方的经济利益,防范道德风险,施工合同要注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施工工期,工程质量,开发商应付账款,关于风险分担责任的条款,施工中发生变更时的索赔责任以及相关特殊条款; 最后,聘请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工程监理对项目施工全面监督和管理,督促施工队严格履行合同,对工期、质量、资金成本严格监控,协调施工方与开发商的关系,及时化解矛盾,防止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

4.3 分散投资风险

4.3.1 转嫁投资风险

房地产投资者的有意识地将损失转嫁给与之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成为转嫁投资风险,主要有通过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将风险向施工转移、购买商业保险把风险转向保险工商、证券化项目资金、投资获利期权、契约型转移等等。其中,商业投保是企业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实现的风险转移策略,包括房屋保险、产权保险、房屋抵押保险和房地产委托保险等业务,针对房屋设计、营建、销售、消费和服务等环节投保,投保的房产时能是房屋及其附属设备和室内专修材料等财产,保期一般是一年,可以续保,保费由双方协商规定。

对房地产投保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商品是不动产这一特性,不动产不可移动,从而容易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毁损,一旦发生,则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因此有必要购买房地产保险进行风险转移,实现项目资金循环,促进房地产经营活动开展。项目投资资金证券化,是房地产企业利用金融工具把项目开发资金转化为有价证券,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开发商和项目之间的关系也同时发生变化,从直接的物权关系向以金融工具为媒介的债权关系转变,从而实现风险转移。

4.3.2 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房地产开发商的组合投资策略是指对开发结构进行组合投资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说包括投资区域划分、投资区域选择、投资时间分散、组合多种类型项目进行投资等手段。投资区域划分是指企业将资金投向的项目所属地区按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划分; 投资区域选择则是在划分了投资区域的基础上,开发商在不同区域选择投资项目进行投资,避免特定地区经济不景气波及整个企业投资; 投资时间分散是开发商要选择合理的投资时间间隔,合理分配投资资金,而不是一口气全部投进去,增加了企业的风险还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企业投资的跨时期决策有利于资金的合理配置,保证企业在长期的投资的持续性,避免出现后劲不足,工程烂尾现象出现; 投资项目多类型组合是从证券业和保险业发展出来的一种投资理论在房地产业投资的运用,是指房地产开发商根据投资项目的各自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程度,按照一定的投资原则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进行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投资策略对于房地产投资避险方面效果显著。

5.结语

房地产业的繁荣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房地产市场中供给方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合理制定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房地产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且随机变化的,但是企业还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房地产投资的风险管理,要摸清市场,理性决策,运用适宜的房地产投资风险转移和组合策略,降低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艳丹. 房地产投资风险对策研究[J]. 创业经济,2010,09.

第3篇

首先,开发区域风险。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各个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各异,这使得不同地域的房地产开发面临不同的风险因素,同一风险因素在各地的影响程度也相差悬殊,即风险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不可逆性和地理位置固定性,使得开发区域风险对于房地产投资决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中,开发区域风险来源于开发区域的政治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风险。政治环境风险包括战争、工潮及社会动荡等,无论某种现象发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给房地产价格及市场活动造成负面影响,限制投资。政策环境风险是指由于政策的潜在变化可能给房地产开发经营者带来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损失。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的控制,对房地产业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不同的产业政策、土地管理政策、住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城市规划、环保政策等影响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各个层面,而在市场经济环境还未完善的条件下,政策风险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尤为突出。

例如,产业政策的变化影响着房地产商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并且决定着房地产业的兴衰;土地政策风险来源于土地产权制度的变更、不确定,不同的土地取得方式、土地调控制度,以及不同的土地政策执行力度;国家推行建设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等住房政策,会使开发商建设的完全市场化的商品房受到市场需求低的压力,导致销售不畅进而蒙受经济损失;对于房地产业而言的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信贷政策这三大金融政策的调整都可使房地产商品的开发者和经营者赚取额外利润或遭受额外损失等等。

社会环境风险包括社会安定和风俗习惯,良好的社会治安状况是人们安家置业、投资经营、购物消费的前提,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也一定程度的影响房地产发展。经济环境风险可从经济形势、市场供求、通货膨胀等方面体现其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区域经济形势是影响房地产开发风险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则房地产市场繁荣,反之则萧条;市场供求风险是整个房地产市场中最重要、最直接的风险之一,因此要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作出客观的、准确的判断,进行科学预测,把握房地产供求关系的规律以减少市场供求的风险;正常的经济环境下,通货膨胀率的下降或上升会抑制或刺激房地产商品的需求,当膨胀幅度过大时,会使开发费用和管理费增多,当房地产价格增长幅度低于通货膨胀增大幅度时,房地产开发的风险加大。

其次,开发物业类型与风险。房地产各类开发项目具有不同的功能、用途及技术经济特性,因此风险也不同,选择不同的物业类型对开发活动的成功与否和盈亏都有极大的影响,例如商业物业对位置的敏感程度大,其对顾客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距市中心商业区的距离、交通便捷程度以及临街状况等,即使是同一条街相差仅几十米的两幢商业物业,其收益可能相差甚远。因此有必要在开发前做好市场调查及可行性分析,从而确定最佳的开发类型。

第4篇

一、电力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一)风险来源

一般情况下,电力项目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电力项目自身情况。一般而言,在电力项目建设中,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与完善的设备,同时要具有一定的物力、财力、人力,所以致使电力项目投资风险无法有效掌控。(2)外部环境。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逐步调整,均会对电力项目投资产生影响。(3)电力项目设计人员及管理运营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无法保证电力项目顺利建设,以此增加了投资风险。

(二)风险种类

通常而言,电力项目投资风险主要包括三种:(1)技术风险。其指的就是电力工程的技术风险。因为电力项目对技术与设备的要求非常高,使得技术因素严重影响着电力项目投资,并且技术因素还会受到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技术因素不断变化,进一步影响了电力项目投资。(2)市场风险。电力项目投资金额非常大,加之电力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导致电力项目投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在电力项目投资途径越来越多的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极大促进了投资市场竞争的发展,增加了投资的市场风险。(3)管理风险。通常而言,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盈利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很大风险。若管理制度不合理,就会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增大了电力项目投资风险。

二、电力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策略

(一)开发阶段风险管理

在电力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发阶段风险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风险诊断小组,全面分析电力项目投资风险,并且全程参与风险管理。(2)在风险诊断小组指导下,预测电力项目投资风险,找出项目设计、施工、经营等方面的不足。(3)基于诊断技术、环境风险,全面分析诊断结果,根据风险小组建议,召开全体会议,并邀请有关技术专家,全面分析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与问题。(4)在明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此减少投资,并且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风险。

(二)建设阶段风险管理

在电力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阶段风险管理策略主要为:(1)重视风险防范及控制。加强对项目技术可行性的分析,保证设计方案合理、科学,并且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有效弥补与调整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根据施工要求与进度做好材料、设备、资金的供应,确保电力项目质量达标。为了最大限度的完善风险防范与控制,必须对项目调试可能性予以及时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评价及处理。(2)强化风险转移。通常而言,风险转移就是在项目建设中,对活动风险予以分解、分散,以此削弱投资主体风险。其主要包括以下途径:①风险投保:即向保险公司交纳一些保险费,通过投保的方式转移风险。②进行项目组合:在电力项目投资中,可以在同一电网中进行火电、水电组合,以此对市场风险予以分散。项目组合风险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的组合方式包括六种:A组合:2个“低风险、高利润”;B组合:1个“高风险、高利润”与1个“低风险、高利润”;C组合:2个“高风险、高利润”;D组合:1个“高风险、高利润”与不少于1个“低风险、高利润”;E组合:不少于2个“低风险、高利润”;F组合:1个“低风险、高利润”与不少于1个“低风险、低利润”。

第5篇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博弈论

一、基于博弈论的“道德风险”理解

银企信息不对称是当前企业融资的最主要问题之一,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贷款前的信息不对称和贷款后的信息不对称,贷款以前的银企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现象,即银行不了解借款企业的投资风险时,随着贷款企业贷款成本的提高低风险的借款企业退出银行信贷市场的现象;贷款以后的银企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现象,即借款企业取得贷款后,银行难以了解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企业可能改变贷款投向,将贷款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项目。

本文主要针对企业融资中“道德风险”问题,利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企业融资中的银企关系,得出双方均衡的行为结果。通过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分析各种现实因素如何影响企业与银行间的信贷行为,银企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分析结果更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本质:即强调个体理性,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

本文的博弈模型设定为动态博弈。此模型中主要是考虑借款企业借款后,是按照合同规定投资低风险项目还是不按照合同规定去投资高风险项目,在整个博弈过程中,双方均是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博弈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不完全的,企业知道自己是否按照合同进行投资而银行不知道。

本文的博弈模型分为三步。第一步:借款企业在借款后有按照合同规定投资项目与不按照合同规定投资项目两种选择;第二步:借款企业投资项目后是否能成功;第三步:借款企业投资失败后银行是否进行审核。

二、企业贷款后银企的动态博弈分析

(一)动态博弈假设

1.企业与银行签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A,投资某项目,企业交给银行固定抵押物为c(c

2.借款企业选择自己的风险状态,既可能投资低风险项目,也可能投资高风险项目。企业按贷款合同的规定投资低风险项目的概率为t,投资高风险项目概率为1-t(0

3.借款企业投资低风险项目时,投资成功的概率为PL,失败的概率为1-PL,成功得益s,失败得益s';投资高风险项目时,投资成功的概率为PH,失败概率为1-PH,成功得益u,失败得益u'。PL>PH,投资低风险项目成功的概率大于投资高风险项目成功的概率。

4.当借款企业不能按照合同规定还清贷款时,银行以q和1-q的概率选择是否审核(0

(二)动态博弈分析

首先,通过上面的假设,我们可以计算企业的总期望收益

Eπf=tPL[s-A(r+1)]+t(1-PL)q(s'-c)+t(1-PL)(1-q)(s'-c)+(1-t)PH[u-A(1+r)]+(1-t)(1-PH)q(u'-c-F)+(1-t)(1-PH)(1-q)(u'-c)

三、关于均衡解的总结

假设当企业的履约概率t>t*,银行如果意识到企业的履约概率t>t*,银行为了使自己的期望收益最大就要使q=0,当银行的审核概率为0,企业的履约概率就要减小;当企业的履约概率t<t*,银行如果意识到企业的履约概率t<t*,银行为了使自己的期望收益最大就要使q=1,当银行的审核概率为1,企业的履约概率就要增大。所以只有当t=t*才是企业履约概率的均衡状态,t=t*是使得混合决策达到均衡的企业的履约概率。

当银行的审核概率q>q*,企业如果意识到银行的审核概率q>q*,企业为了使自己的期望收益最大就要使t=1,当企业的履约概率为1,银行的审核概率就要减小;当银行的审核概率q<q*,企业如果意识到银行的审核概率q<q*,企业为了使自己的期望收益最大就要使t=0,当企业的履约概率为0,银行的审核概率就要增大。所以只有当q=q*才是银行审核概率的均衡状态,q=q*是使得混合决策达到均衡的银行的审核概率。

综上所述,在企业借款以后的银企博弈中,他们的混合决策的最优策略是两个条件:第一,企业投资失败时使银行审核的期望收益与银行不审核的期望无差异时的策略;第二,借款企业投资低风险项目与投资高风险项目无差别时的策略。在这两个条件情况下得到的q*和t*是企业与银行的违约与监督的博弈过程中混合均衡解。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 罗发友,俞健.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银企信贷行为动态博弈[J].统计与决策,2006(4).

[3] 宋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6).

[4] 侯定王.博弈论导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第6篇

【关键词】内陆地区 风电行业 发展现状 信贷风险管控

一、引言

按照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我国风能资源区被划分为四类,其中,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中部省份均位于第四类风资源区,即低风速地区。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业界普遍认为该类地区的风资源较差,山地众多,运输困难,开发难度高于前三类地区。但是从目前来看,受国家政策支持、风电设备性能提高等因素影响,低风速地区风力发电行业发展趋势向好。

二、内陆低风速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第一,国家鼓励充分开发和利用内陆低风速风能资源。2011年,国家能源局通知,提出了分散式风能资源开发的主要思路。由于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位于用电负荷中心附近,所产生的电力就近接入电网并在当地消纳,无需大规模远距离输送,从而使得低风速地区成为了分散式风电开发的主要区域。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要以南方和中东部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鼓励充分开发和利用内陆风能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风电场,提升清洁能源在当地电力消费中的比重。2014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了陆上风电上网电价调整结果,将前三类风能资源区的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降低2分钱,调整后的标杆上网电价分别为0.49元、0.52元和0.56元,而第四类资源区(低风速地区)标杆上网电价维持现行每千瓦时0.61元不变,电价优势明显。

第二,风电设备性能的不断改进为低风速地区的风力发电提供了技术保障。从技术层面看,目前国内大叶片机组发展非常快,技术已较成熟,风轮直径增大后,风机能在更低的风速下运行,风电利用效能也将相应提高。大叶片机组的成功投产,使得三、四类风能资源区的风电开发成为可能,低风速分散式开发已成为风电行业新一轮投资重点。从湖北省风力发电实际情况来看,境内低风速风电场建设近几年发展迅速,风电设备装机容量从2010年开始大幅提升,2013、2014年得到跨越式发展,2015、2016年更是得到飞跃式增长。

三、主要信贷风险特征

从目前来看,内陆低风速地区电价高、发电设备技术成熟、享有限电保护政策,如能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发电量,该类地区的风电项目是可以保持盈利的。其主要信贷风险有:

第一,国家政策风险。风电行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如实施上网电价保护、强制并网和购电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显著提升了风电项目建设的经济可行性。需持续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导致的系统性风险。

第二,项目建成风险。风电项目建设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约占总投资的85%,资金投入量较大。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不到位或到位不及时,投资超支时无追加投资能力等可能造成项目无法建成或无法按期完工风险。

第三,自然条件风险。风电行业对天气条件存在较大的依性,气候变化导致的风力资源波动,以及自然灾害等极端天气对风机设备、风场设施的破坏,会严重削弱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和运营能力,对借款人的经营业绩和还款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第四,市场风险。随着行业的发展,风电行业市场风险主要是高速发展的风电装机和发电能力与电力送出和消纳能力的矛盾,即项目并网风险。当市场用电需求小于发电供应能力时,风电企业可能遭遇“限电”风险,同时,由于风能资源不能存储,风电企业还会因风能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弃风”。

第五,信贷准入风险。内陆第四类风能资源区,多为风速6~8米/秒之间的低风速风场,风力密度多为2级,风资源相对欠缺;风电场规模不大,单机容量多为2000千瓦左右,年发电1800小时左右,难以与“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大型风电场相比。如不采取差别化的信贷政策,该区域的大部分项目可能不符合既有的信贷准入标准。

四、信贷风险管控措施

鉴于国家行业政策变化以及内陆低风速地区风电行业特点,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行业信贷政策,在适当降低低风速地区客户(项目)的准入底线的同时,加强对优质客户(项目)的选择,完善贷款担保措施,以达到强化风险管控的目的。

(一)行业信贷政策可选用的主要标准

1.客户准入底线。借款人或投资人以电力生产为主业;资产总额不低于5亿元,净资产不低于1.5亿元;具有一个及以上已完工并网运行的5万千万及以上发电站,且在安装调试运行中未出现过较大工程质量问题,具备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能力。

2.项目准入底线。项目距离接入电网现有变电站较近;项目电压接入等级在110千伏以下的配电变压器;使用第四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所在省份上年度弃风率不超过8%;风力密度等级不低于2级(以上条件需同时满足)。

(二)风险管控措施

1.在客户选择上,优先选择资金实力强,具有风电行业投资经验的中央和省级国有大型电力生产企业、国内五大电力集团控股的风电企业。同时,落实项目资产和权益抵(质)押手续,完备电网公司上网承诺、发电合同或协议等资料,强化账户监管和资金回笼,切实加强风险缓释措施,落实好第二还款来源。

2.在项目选择上,优先选择电网接入条件好、靠近电力负荷中心的风电场。项目所在区域内应有多个风电场资源,能够共用进场道路、升压站等设施;项目所在省份上年度弃风率低于1%,有风电上网电价财政补贴政策;以及与电网企业签订了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的风电项目。

五、结语

目前中部内陆低风速地区已经成为我国风电开发的重点区域,风电项目属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支持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也符合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发展方向。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政府对低风速地区风电上网电价及行业其他相关政策的变化,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能新能【2011】374号).

第7篇

【关键词】PPP项目;风险分摊;投资决策;收益分配

1前言

现在国内外投资建设领域正在出现一种新的合作形式,即PPP建设模式。PPP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有利于进行风险的分担和收益分配,运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我国的相关文献利用定性法来分析合作项目的融资方式和风险风担。本文采用的是综合评价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PPP项目如何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分摊。

2PPP项目合作投资规模上限和投资风险效果

投资者的投资总资本为一个单位,对公共项目的投资需求为I,单位风险资本期望和报酬假设为W。如果投资资金用于无风险投资项目,期望报酬=(公共项目投资)2×方差2。一般投资越大,则投资者的期望回报值越大,同时风险也会随着投资额的增大而增大。如果项目进行公私投资,假设公共部门的投资为Ig,私人部门的投资为Is,合作投资的期望收益会大大降低。从投资的效用函数=期望报酬-风险投资成本,公共部门和私人公司达成投资决策的意向,必须符合投资效用函数大于等于无风险报酬率的前提条件,公私方根据测算得到的期望报酬以及方差,可以将风险报酬率/绝对风险规避系数×方差2做为对风险项目进行投资的规模上限。如果投资需求大于这个上限,则公私双方对风险的规避成本会下降;如果投资需求超过风险投资上限,实行PPP公私合作投资的效用会较好,会高于政府单独投资的效用。但同时公私合作投资的风险会大大降低。一般来说风险项目的投资越大,投资风险就会越大。项目边际投资对应的风险具有递减性,如果投资为零,毫无疑问风险也为零。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采用PPP公私合作模式,公私双方可以在关键环节上面进行互补,通过协作进行投资建设,项目的风险水平也会明显降低。公共部门的优势在于政策风险,私人公司的优越是降低工程造价、减少交易费用和运行成本,通过合作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从而有效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

3PPP项目投资比例决策的层次分析

模型在进行风险分担与收益分配之间,要厘清公共部门与私人公司的投资比例。投资比例不同,决策机制就会不同,决策机制包括方案的策划、建设管理方式、收费定价以及收益分配比例,也会影响项目的风险分摊机制。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具有不同的投资目标,各自考虑的风险因素也不同,双方考虑的风险层次主要有:子目标包括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政府风险低、经济风险和质量环境效益等方面,其中改善基础设施子目标包括服务能力提高、效率高两个层次;促进经济发展包括社会作业降低和效益好两个层次;政府风险低包括生产有序和社会物价稳定两个层次;经济风险包括投资省、经营成本低、效益好三个层次;质量环境效益包括污染可控和质量可靠两个层次。可以用层次分析法首先来构建重要性的评价矩阵,再确定各个层次的重要性向量(包括子目标权重和指标权重)。要先构造子目标层相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指标层相对于子目标层的判断矩阵,用层次分析法来获得评价结果。公共部门和私人公司的投资比例不同,如果双方都小于各自的投资效用函数,就要考虑选择其他的合作投资对象。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双方在确定投资比例时要坚持互利的原则,如果是能源和电力等重大基础建设项目,一般会首选国家控股,如果是一些环境保护项目如污水处理工程、公路建设工程,可以允许一些私人公司参股。

4PPP项目风险分摊方式

合作项目进行风险分担,要坚持能力原则,哪一方有有控制风险能力或者是可以更好的进行风险控制,这一方就可以承担主要的风险。PPP项目由公共部门和社会投资公司进行合约安排和风险分摊。PPP项目风险识别与分摊方式主要包括:(1)项目的选择与设计,风险识别因素主要是选址、设计缺陷以及建筑技术,要由双方进行共同的风险承担;(2)建设风险,风险识别因素主要是建设费用、时间是否延误、设计变更以及质量风险和分包机机制,主要由私人公司进行承担;(3)运行风险,风险识别因素是运行成本、收入是否低于预算、运行效率以及维修费用,主要由私人公司进行承担;(4)市场风险,风险识别因素是需求风险、竞争风险以及上游市场的变化,主要由私人公司进行承担;(5)政治和政策风险,风险识别因素是政局是否稳定、是否有不良政策,主要由公共部门承担风险;(6)财务风险,风险识别因素是财政市场、物价的波动、经济事件的影响以及项目的财政吸引力,主要由私人部门承担风险;(7)社会风险,风险识别因素是公众对项目的反对水平以及是否影响生产,要由双方共同承担风险;(8)合作风险,风险识别因素是组织协调、PPP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风险责任分配以及权力分配等,要由双方共同承担风险。

5PPP项目风险分摊数数和确定收益分配

5.1收益分配原则

公私进行投资合作,PPP项目成败的关键是利益分配方法和比例以及设计风险分摊比例。根本的设计原则是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私人公司和公共部门分配收益时,要考虑双方承担的风险水平和投资大小。确定收益分配时要考虑以下因素:①要遵循双赢原则,进行收益分配时要考虑私人公司期望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形成合作和信任关系;②要建立激励机制,双方的职责、风险、投资不同,收益分配也不尽相同,一般有一方的收益增大,肯定是投资增加了;③收益随着承担的风险增大而递增,如果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收益小于预期收益的话,合作合同中要规定政府给予投资者一定的补贴。

5.2收益分配比例的计算方法

如果项目的最终收益为B,则公共部门的B=投资×公方的风险系数/(公方的投资×公方的风险系数+投资×私方的风险系数),私方的收益=私方的投资×私方的风险系数/(公方的投资×公方的风险系数+私方的投资×私方的风险系数)。最终收益=公方的收益+私方的收益。投资包括项目的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建设管理费、融资成本等。双方的投资比例根据PPP项目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赢利能力、收费定价机制以及政治经济风险等来确定。

5.3公私双方如何确定风险分摊系数

私人公司主要承担经济与技术风险,政策和政治风险则主要由公共部门来承担,可以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计算风险分担,对各个因素赋以不同的权重,如果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的需求不足需要政府进行补贴时,权重可以取小值。公共部门风险的模糊评价结果为不同的权重与投资的乘积,公共部门的经济风险确定之后,私人公司经济风险=1-公共经济风险。公共部门和私人公司承担的技术和经济风险不同,对经济风险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要对经济风险系数进行修正。假设公共部门对经济风险的影响程度为Dg,私人公司对经济风险的影响程度为Ds,修正后的经济风险为:公共部门的经济风险=经济风险×影响程度(经济风险×公方的影响程度+私方的经济风险×私方的影响程度)私人公司的经济风险=经济风险×影响程度(公方的经济风险×私方的影响程度+私方的经济风险×私方的影响程度)同理可以求得双方的技术风险系数、政策风险系数等,可以用层次分析法求得经济、技术、政策风险的重要程度,双方的风险数数即为各自的重要程度与经济风险的乘积。

参考文献

[1]李秀辉.PPP一种新的项目融资方式[J].中国软科学,2012(2).

第8篇

【关键词】投资 投资风险 融资渠道 资金利用率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势在必行,而投资是一个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必要手段,但是有投资就有风险。本文重点论述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产生、识别、分析、评估、对策和管理,并为中小企业寻求一条生存与发展之路。

二、投资风险的含义

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使投资遭受收益损失的风险,或为获得不确定的预期投资效益而承担的风险。以投资项目而言,风险就是导致投资项目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三、投资风险主要来源

(一)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因技术成功的不确定性、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和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如电子产品技术差不多每5年就更新换代一次,如果不能在技术寿命周期内实现产业化,必将招受巨大损失。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所面临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主要包括难以确定市场容量、难以确定市场接受时间、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市场战略有效性和针对性等四个方面。

(三)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投资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引起的管理效果的不确定性,包括管理者的素质、决策的正确性与及时性、组织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四)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一项产品创新活动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政策、法律环境变化或意外灾害而造成创新失败的可能性。

四、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投资项目不恰当

投资项目不恰当主要是指投资者所选择的投资项目,对于自己来说属于跨行业的比较陌生的新型行业,或因自身原因根本就不适合或无能力投资该项目。

(二)投资决策失误

投资决策失误是投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调查研究或调查研究不深入、不准确;对投资项目的投资规模估计不足、测算失准;对投资项目投入的时间拿捏不准,以致错过最佳投入期或投入过早;对投资回报期望过高;对投资风险和市场前景估计不足;对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估计分析不足;过高看重了自己的实力、能力或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决策体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对形势的变化缺乏敏感性和应对力导致决策失误等。

(三)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渠道是指融资对象的选择性和融资方式的多样性。融资渠道的狭窄主要表现在融资对象单一和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的最终结果多数表现在融资中断,而融资中断就意味着企业投资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出现一系列的次生风险,使投资企业雪上加霜。

(四)资金利用率低下

资金利用率是指资金使用流转频率的大小和使用价值的高低,资金利用率低下主要表现在资金使用的流转频率低和资金的使用价值低。

(五)投资风险管理薄弱

投资风险管理是指对投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控制以及对不确定风险和不可避免风险拟采取的对策进行规划的系统性活动。风险管理薄弱主要体现风险意识淡薄、缺乏行之有效的多方案的应对风险的措施和缺乏风险控制机制及应急预案三方面。

五、投资风险管理对策

有投资就有风险,为了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制定和规划下列对策对投资风险进行控制、分散和弱化:

(一)建立健全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是指选择投资机会、拟定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投资风险评估决策等四个部分。

(二)建立高效的投资风险决策体制

投资风险决策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成败,因此建立高效的风险投资决策体制十分必要,否则很有可能出现投资决策失误。

(三)加强投资项目成本控制

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企业的成本构成中首要的是投资成本,其次才是运营成本。很多建设项目都是预算超概算,投资刚开始就已经输了,因此加强成本控制是空制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风险投资者主要应从资源成本、融资成本、管理成本等几方面去发掘和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措施。

(四)利用投资组合,分散和降低投资风险

企业进行投资时,各投资类型的风险不同。一般中小企业为减少投资风险,宜将资金分别投资在不同的项目上,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由于每个投资项目的风险不同、收益不同,这样,多个项目的组合结果,就有可能在盈亏相抵后还有一定的利润。从当前投资市场来看,投资的形式多种多样,企业可通过联营、重组、兼并等方式进行投资,在整体上可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

(五)加强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培养

投资项目的融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的个人魅力。如果是一个天生就具有高风险的投资,其高收益的特征,要求投资主体具有很强的抗风险意识,所以投资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是懂技术、管理、金融、财务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得具备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精神。所以在以后的风险投资发展中,要注重和加强对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

(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欲解决投资资金短缺难题,必须广开投资渠道,做到争取政府投资。即政府有计划地将用于技术创新的资助金转变为投资主体的股本,然后由风险投资主体利用这笔资金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实际投资;争取商业银行的风险性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以筹集社会游资;组件合伙项目公司,集纳多个股东进行合伙投资等。

(七)制定风险应对预案

风险应对预案是针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及其副作用而制定的风险应对措施。风险应对预案必须与风险性质、严重程度和成功实现目标的有效性相适应,否则,一旦风险来临,投资者就可能束手无策,任其摆布,其最终结果是导致风险损失。

(八)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监控

风险投资是长期投资,在漫长的运作过程中会面对很多不确定因素,投资公司须通过参与项目管理并监控项目进展情况来减少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这也是风险投资区别于其他投资的特征之一。实践证明,风险投资公司对企业的监控有助于投资公司获得有关企业的实际信息,并且当企业出现危机时可通过撤换企业管理层,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风险项目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降低风险损失。

第9篇

我国以往主要采用外商直接投资、国际金融机构与外国官方贷款和在国际市场上发行债券等方式,解决建设资金问题。这些方式无疑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的债务不断增加,利率和汇率风险加大。因此积极寻找不引起债务负担的融资方式,为业内人士广泛关注。随着英法海底隧道等BOT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兴建,我国于1995年8月由国家计委、电力部、交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将采用BOT方式试办外商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广西来宾电厂就成为我国第一个经国家批准采用BOT投资方式建设的国际招标试点项目。随着近年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投资的重点和经济的助推器,而BOT融资项目建设也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其实质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政府对该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可以有所限制,但保证私人资本具有获取利润的机会。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当特许经营期限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

一、BOT投资项目风险的典型特征

BOT项目的风险除了具有客观性、潜在性、可测性、相对性和随机性等一般风险的特征以外,还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一)BOT项目的风险针对不同的参与者,其风险与收益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BOT项目的参与者包括项目发起人、项目公司、贷款银行、建设商、营运商和政府等,他们的利益预期各不相同。

对项目投资者而言,BOT项目的预期结果主要是在项目上的投资能得到足够的回报。投资者参与项目的时间最长,承担的风险最多,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项目进行中政策和法规发生变化,使成本提高,收入降低;不能取得满意的投资回报;由于所在国金融环境的变化,造成对货币供应、外汇交易及汇款程序的不利影响等。

对于提供贷款的银行而言,其预期就是要收回全部贷款,并且获得贷款利息,所以这种预期结果的风险包含了项目的所有不确定因素。

对政府而言,其预期是通过BOT模式,能够在不需要直接投资,或只需投入很少资金的情况下,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并在BOT特许期结束时,无偿获得一份可继续使用的资产。而可能承担的风险有:由于投资人选择不善,造成基础设施在融资过程中延误或失败;政府有可能在接受项目的同时,也承接了项目公司的经济亏损;BOT项目运作过程需要的高额费用;在特许经营期结束资产移交时,因基础设施经过长期使用或其他原因,达不到质量标准,必须付出一笔数量不定的额外维修费用。

(二)BOT项目的风险具有阶段性,可分为相对高风险的项目准备阶段、建设阶段和相对低风险的项目运营阶段

在项目建设阶段,购买工程用地、工程设备、支付工程施工费用等资金投入量大,并伴随着贷款和抵押等财务风险,在项目建设完工时项目的风险也达到或接近了最高点。在项目的运营阶段,项目进入正常的运转,只要能保证内部生产条件正常和外部环境稳定,就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支付生产经营费用,偿还债务,并为投资者提供预期的收益和利润,项目的风险就会随着债务的偿还逐步降低。

(三)BOT项目投资是一种有限或无追索权投资结构,项目投资规模大,投资成本高,经营周期长,面临风险多

BOT项目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无追索权贷款。偿还仅以项目公司的资产及收益为限,项目发起人及公司股东不承担贷款的偿还责任,项目公司也不应以项目以外的资产、权益和收入进行抵押、质押或偿债。

二、我国BOT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在项目建设期内,政府各项政策引起的工程成本波动是我国BOT项目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与大规模工程建设和技术进步相配套的政策制度改革不可避免,BOT项目的建设期通常几年以上,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经营期更是在二十年以上,银行贷款政策、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政策、税收政策等的变化都会给项目投资建设期乃至运营期的成本带来无法克服的变化。

(二)BOT项目风险管理的法律依据不完善,缺乏统一适用的法律

BOT项目投资要求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和金融市场作为保证。外国投资者往往关心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是否健全、外币兑换和资本项目的流通、产品和服务价格的确定机制,这些是外国投资者所看重的投资环境的具体体现,也是BOT项目赖以成功的基础。倘若这些方面条件较差,势必给投资带来不确定性风险,外商投资者也会因此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从而加大了我国BOT项目的投资成本。BOT项目从立项到移交的整个寿命周期中要签署大量的合约,需要完备的法律环境,因此国际上通常都是对其单独立法,而我国只是由某些部门出台了一些规章,如原外经贸部《关于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原国家计委、交通部等出台的《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口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很多原出台政策的机构已撤销或整合,原来政策的执行和监管存在隐患,且出自不同部门的政策之间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导致风险管理的法律依据混乱,使BOT项目的规范实施带来困难。

(三)确定投资回报率的高低是政府与投资者的风险博弈,也是我国BOT项目普遍难以解决的问题

通常BOT 项目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者总希望通过得到高额利润,在短期内收回投资,将大部分风险由项目所在国承担,这样便会加大项目所在国外汇平衡和偿还外债的压力。而项目所在国则往往把投资回报率定得很低以规避自身风险。因此,回报率的确定能否使双方达到合理的利益平衡点,就是双方能否友好协作、共同努力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

(四)BOT项目投资在地区间分布不均衡,一些基础设施亟待发展而资金缺口大的地方融资方式也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缺乏对BOT 项目进行全国范围内集中管理的统一机构,对BOT 项目的引进缺乏总体规划。从目前分布来看,我国BOT项目仍然集中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而在一些基础设施亟待发展而经济较落后地区,却没有BOT项目投资的意识以及相关的渠道与政策,这样势必加剧基础设施建设在地区间的不平衡,不利于资金的有效配置。

(五)BOT项目特许经营后期,外商可能过度使用资源,造成项目移交后效益低下,缺乏发展的可持续性

缺乏对营运和产权转移的有效监管,外商可能在工程运营的后期,过度使用资源,致使某些设施缩短使用寿命,给项目所在地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一些基础设施项目的过度使用,也可能给周围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对我国加强BOT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推行以商业保险为主,官方多边机构参与的风险保障机制,分散政治法律风险

在BOT项目投资过程中引入多边机构的参与,可由政府出口信贷机构出具的书面证明,也可由政府直接出面为项目参与各方特别是海外投资者提供一些政治上的保护,打消其投资顾虑。亦可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或其它官方多边发展机构承保政治保险,用市场化手段规避政策变化给某个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积极推动BOT项目运作的市场化

采用BOT方式建设的往往都是投资规模大、经营周期长且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在项目实施前进行技术、经济及法律上的可行性研究是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运作机制,应使回报率的高低由市场竞争决定,不应该担保固定的投资回报率。否则,将使外商投资者失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三)健全BOT项目法律体系,保障项目投资和建设运营移交的规范进行

建立全国范围内BOT项目统一执行的法律规范,提供涉及经营许可、产权转移、运营中税收管理、外汇平衡、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及争议解决等方面的法律依据,保证投资活动的公正、公平,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确立监督部门,依法对各环节进行监督,降低BOT融资项目的法律风险。

(四)采取分阶段分层次的灵活移交方式,防范投资者在项目特许经营后期对资源的过度使用

改革以往BOT项目在特许经营期满时一次性移交的方式,当地项目接受部门分阶段参与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可在与外商投资者的共同运营中,既吸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同时监督保障产权转移后项目资产的预定残值和可持续经营的能力,为工程在技术上、管理方面的平稳移交奠定基础。

(五)成立全国性集中管理机构,科学规划BOT 项目的引进、设立工程风险管理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制定项目风险管理的人才培养计划

此全国性机构的职能,应能组织有专业经验的咨询机构对BOT 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合理划分风险,制定外汇管理计划等宏观决策管理。另外,还要建立项目所在地的协调、监督机制,监督保证地方管理机构与投资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和行为规范。未来统一的管理机构对BOT市场环境的建设和对行业人才的资质认定和管理,将有助于全国各地区BOT项目的协调发展,使BOT项目投资的风险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娟娟.国际BOT项目风险管理初探[J].山西建筑,2010(1).

[2]郑杰锋,舒杨,马宏.论BOT国际项目融资中的政府承诺[J].法制与社会,2009(21).

[3]韩春生.我国高速公路BOT融资问题与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