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的税务管理

时间:2023-05-22 16:18:00

导语:在企业的税务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的税务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企业 税务筹划 管理

一、引言

税务筹划是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必然的产物,在现代的企业中,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了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企业现在作为市场发展的主体,在经营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筹划意识以及制定合理科学的筹划方案,来借以实现减轻收税负担的目的,并且能够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在现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企业是一种自主经营在经营期间自负盈亏的一个最重要的独立经济体。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谋求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且现代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占据了企业的核心管理地位,而税务的筹划问题已经成为了财务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并且现在也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方面。

一、企业税务筹划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一)企业税务筹划的概念

企业的税务筹划,指的是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一些不违法的手段及其对于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安排,使得其减轻财务税务负担的行为。当然,也不排除在企业的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利用了一些税务法律上的漏洞或者是某一些含糊不清楚的地方来进行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以减少所承担的纳税数额的方式。但是,由于企业内在的追求利益本身的特征的驱使,也就使得企业本身必须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一定的经营结构和交易活动的安排对税收的具体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特别是在税收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存在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纳税方案的时候,纳税人就必须选择对企业本身有利的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纳税的负担,从而取得了正当的税收的利益。所以说,税务筹划的本质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的行为。

企业的税务筹划本身又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

首先,企业的税务筹划受制于企业的税收环境,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税收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对于企业的内外条件的统称,在一定的程度上,税务筹划受到的税收环境的制约,只能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超越了法律之外的税务负担的筹划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

其次,企业的税务筹划是一种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的一种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决策,应该紧紧地围绕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展开具体的活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统筹安排以及合理选择合适的税收方案,优化企业的配置资源,防治筹划的片面性以及短期性,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二)企业税务筹划的主要特征

企业的税务筹划具体来讲有以下特点:

首先,企业的税务筹划在根本上具有合法性。合法性是企业税务筹划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所谓的合法性就是指企业的税务筹划的过程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筹划只能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指的是企业的税务筹划的过程不但不能够违法,还需要符合国家的立法意图。合法性的特点就要求企业的纳税人对税务法律系统有正当全面的了解,当存在的可选择方案比较多的时候,企业可以在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的方案。国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运用税务的手段进行经济调节,引导纳税人的行为的重要作用也在这方面得出了比较好的体现。

其次,企业的税务筹划有很强的超前性。企业的税务筹划是在特定的经济行为发生之前所进行的统筹安排,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方案进行行动才能够在最后实现预期的目的。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之中,企业的纳税义务发生在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后才能够进行。相对于纳税的行为来说,企业的税务筹划的行为有很强的超前性。但是企业的税务筹划的工作必须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才会有意义,如果经济行为已经发生了再进行筹划的话,那就是法律规定的偷税漏税的行为,这个时候必须在纳税义务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税务的具体交纳工作,必须按照法律所规定的纳税税额进行税务的缴纳。

第三,企业的税务筹划有很强的目的性。税务的筹划是一项重要的理财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策划活动,但是其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得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能够减轻,获取节省税收的收益。由于各种各样的税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在制定税务筹划方案的时候会难免发生税种之间的此消彼长的现象,所以税务筹划应该将纳税人的收益最大化,并且还要考察税务筹划的长期稳定性。

最后,企业的税务筹划有很强的时效性。对于国家的税收政策来讲,会因不同的国家政治以及经济形式的不同变化而产生不断的变化。所以,纳税人在进行税务的筹划的过程中,必须要随时关注税务的政策变化,适时地做出相对应的政策和方法上的调整,注重税收的政策时效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其时效性的特点,并且这就决定了企业的税务筹划的方案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成不变地分析企业的税务筹划政策。

二、企业税务筹划的主要方式

对于企业的税务筹划的方式来讲,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企业的节税筹划

企业的节税筹划指的就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税务法律中的起征点以及减免税等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纳税的筹资活动以及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巧妙的安排,达到交税或者是不交税的目的。节税筹划中具有很强的合法性以及政策的导向性和策划性等特点,这是顺应立法精神和提升节省的行为。节税筹划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以及企业的经营水平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节税筹划就是利用国家的税收相关的优惠政策以实现宏观调整的载体。

(二)避税的筹划

避税的筹划主要指的是纳税人在对现行的纳税法律和纳税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会计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在不触犯法律的条件下,对于经济活动中的筹资以及投资和经营等活动作出一定的安排,这样的安排手段在合法与不合法之间,属于一个灰色的地带,达到的是避免或者是减轻税收的目的。避税在逃税与节税之间,不是违法的行为,是在遵守税法以及用户税法的前提下,利用法律的相关规定的缺陷以及漏洞进行的税负减轻以及少纳税的实践活动,监管是纳税人的主观的意图,但是在形式上还是遵守法律的。避税想取得成功的话,就必须要纳税人对于税务的法律有比较好的了解。掌握好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界限,在总体上确保经营活动以及相关行为的合法性。

(三)转嫁的筹划问题

纳税人为了能够达到减税的最终目的,采取的是最纯粹的经济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价格的变动和调整,将税务的负担嫁接给他人承担的经济行为。转嫁筹划的方式对国家的总的税务收入没有任何的影响,它只是税收在纳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之间的转移,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对价格的调整的方式来实现的。

三、税务筹划对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意义

税务筹划在现代的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正在受到比较多的关注,从根本上来讲,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是由企业的财务的管理目标以及企业的最大化利益来决定的。企业的税务筹划是企业的一项长期的财务战略方式。制定的时候需要兼顾到长期的利益以及当前的利益,在充分考虑到了现实的企业财务环境以及企业的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要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最终要获得的是税务利益与财务收益的最大化。

税务筹划就是需要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追求税后的利润就是能够产生这种效益的一个关键所在。通过一定的合理的税务筹划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从而达到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目的,这样才有利于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

同时,企业的税务筹划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同时,企业的税收法规还具有强制性以及变化性。企业要想达到合理的节税目的,必须依靠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筹划方案顺利的进行,筹划的目标才能够得到最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逊玲.浅谈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和税务筹划[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第2篇

关键词: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措施

引言:

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就大企业风险管理的制度与目标、税务风险管理组织、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和改进等问题进行了明确。2010年,2011年国家税务总局先后明确提出“信息管税:就是树立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实施税务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改革直指“痛点”。其中,加强纳税服务、促进诚信纳税是方案的一大重点;在“转变征收管理方式”中明确提出了“深化税务稽查改革”“增强稽查的精准性、震慑力。”随着国家税制改革的深入与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如何有效防范税务风险,建立诚信纳税机制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一、企业税务风险理论

狭义的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正确遵守税法的规定而导致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失;其主要表现在少缴税款而导致税务机关的罚款等。广义上的税务风险还包括企业经济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而导致未足够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导致多缴税款。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以及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管理者的经营理念、风险意识,对税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管理者的纳税意识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在遇到棘手的税务问题,往往是通过托关系、找路子解决问题,通过关系与税务机关领导协调,达成减免部分税收的意向。但是随着税务局交叉稽核、纳税评估、定期轮岗等措施,通过关系来解决税务问题,必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税务成本和风险。其次“营改增”以来,增值税贯穿了企业每个经营环节,合同的签订、票据的接收与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密不可分;票据报销、发票的管理、会计档案、税务申报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密切相关。企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法律意识都影响着企业的税收成本。浩瀚繁杂的税收条款,企业人员如果没有相应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也是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

(二)企业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制度薄弱

部分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建立制度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把内控制度要求传达到每个员工;加之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操作性欠缺,执行力差。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税务风险控制不力,最终给公司经营造成名誉上和经济上的损失。

(三)税务环境的复杂多变

企业所面临的税务环境不仅仅包括国家税务变革期间政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还包括当地税务机关公务员素质、税企关系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供应商的社会环境等等。税制改革中各种政策出台的复杂性与不完善性是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例如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营改增试点扩大至8省市;2013年8月1日,将广播影视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2014年1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016年5月1日起,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的一次最深刻的变革,各项制度规定也在变革中不断修订与完善。从营业税到增值税前后纷繁复杂的变革时间短,覆盖面广,涉及行业众多。复杂多变的税务改革期间容易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

三、税务风险应对措施

(一)夯实会计核算基础,加强培训,树立全员风险意识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的会计核算办法,电算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是完善税务管理的基本保障。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责任心则是税务风险防控的基本要求。浩瀚繁杂的税收法律法规,财务人员很难准确而系统地把控税务风险。企业应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培训,特别是在税制变革期,及时将最新的税讯知识传达到全体员工,树立全员税务风险意识。涉税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财务人员的能力,还应广泛借助中介和专家的智慧与力量,正确解决税务问题。

(二)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

1 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制衡机制和税务管风险管理的岗位职责。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不相容职位分离、制约和监督。2 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税务风险的识别是指识别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潜在事件,并分别确定是否会对企业实现目标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税务风险的识别应充分考虑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从而进一步分析相关事件并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要侧重对高风险和重要业务单位、重要事件进行评估。重点关注企业在收入确认与税法上的区别,优惠政策的使用与备案等等,这些都需要企业在风险的识别上做进一步评估。3 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定期开展税务自查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点监控发生频率较高的税务风险,把控其重要性和全面性原则,定期自检,避免在税务大检查前被税务稽查机关要求企业被动进行自查。根据自查的结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分析,及时修正和完善内控管理办法。

(三)加强内、外部信息沟通,建立诚信互动的税务环境

企业应从经营环节的源头上抓起,加强供应商的管理,严格管理供应商信用评估,从合同签订、票据收取等方面控制税务风险,建立诚信的合作关系,杜绝虚开增值税发票等行为。同时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与沟通,对于新业务新问题主动请教税务专家。重视税务稽查,给予积极的协助与配合,并与税务稽查人员进行充分地沟通,加强内、外部信息与沟通,建立诚信互动的税务环境。

参考文献:

[1]蔡昌.《税务风险揭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D].2011-07-01

[2]栾庆忠.《企业税务风险自查与防范》,中国市场出版社[D].2012-12-01

第3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税务成本;税务筹划;筹划

税务筹划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因其在企业实践当中的有效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受到各国企业的青睐。税务筹划不同于偷税、逃税、欠税以及抗税,因为他从本质上来说是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所进行的节税行为,它是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鼓励与保护。从根本上说,企业之所以要进行税务筹划,是由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所决定的。但是企业是否能够实现税后的成本效益最大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企业经营纳税情况的制约。就目前现状来讲,纳税筹划是一种事前行为,它是组成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而工业企业税务筹划的战略性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相关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并制作出一套完整有效的纳税操作方案,进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一、工业企业税务筹划战略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工业企业税务筹划的现状分析

随着工业行业的飞速发展,大部分工业企业都意识到了企业税务筹划的必要性,开始进行税务筹划,但整体而言,我国的工业企业税务筹划现在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具体的纳税实践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第一就是工业企业对税务筹划的认识不够,进行税收筹划的意识不强。第二是工业企业税务筹划整体水平不高,且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税务筹划。第三是工业企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税务筹划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第四则是工业企业缺乏税务筹划风险意识,忽视了税务筹划的风险管理。

(二)工业企业税务筹划的原因

在现代社会注意经济条件下,税收已经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纳税问题是每个企业都要面对而且为之头疼的问题。工业企业也不例外。然而,任何一个企业最终的目的都是盈利,所以税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寻求利益最大化的进程。怎样得到最大的利润,如何在法律范围内使税务降到最低便成为了主要目标。偷税是一种违法行为,不可取。节税只能依靠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虽然安全有效,但是影响个人和企业的主观能动性。而税务筹划则可以弥补节税的不足,它能在不违反现行税制的前提下,对现有税法和自身企业进行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纳税方案,调节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进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三)工业企业税务筹划的重要性

决定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因素很多,而税收是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国现在实施多税种、多次征的税收政策,在这样的税收环境下,流转税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经营成本大小,所得税的大小直接影响工业企业投资成本的高低因此,税收是影响企业利润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企业利润而言,对其有着重要的经济平衡作用。税负的高低也直接关系企业经营成果的大小,而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则意味着企业资金的净流出,从这一方面看,企业通过税务筹划来减少税款支出是直接提高企业净收益的有效途径,所以,企业对税务筹划应当有正确的认识,并投入到实践。其二,工业企业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合理的进行税务筹划的战略性管理,可以较好地保证工业行业的稳定高效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相应增加,使得国家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更好的进行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好的保持我国社会的稳定。

二、工业企业税务筹划的特点和可行性分析

(一)工业企业税务筹划的特点

1、超前性。企业的税务筹划不是发生在纳税义务之后,而是在纳税行为之前对充分了解我国现行的税法和财务知识,并且结合企业的全方位经济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规划和设计以寻求企业的最低赋税,并且选出相对最好的决策方案。这是一种事前行为,具有超前性特点。

2、时效性。每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都是伴随着国家整体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尤其是在工业行业,由于发展比较迅速,因此较大程度受到国家关注。所以,纳税人在进行企业税务筹划管理的时候,一定要随时关注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3、全面性。工业企业的税务筹划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之中,每一各需要纳税的环节都要纳入筹划范围。

4、合法性。工业企业的税收筹划体现了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而税法则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工业企业税务筹划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工业企业作为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要想实现生存和发展并达到获利目标,能够自主地尝试税务筹划措施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使得税务筹划在工业企业具备了实施的主观可行性。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法律环境和我国现行税制等原因,都使得工业企业税务筹划的实施具备客观的可行性。

三、工业企业税务筹划战略性管理的具体操作

(一)进行税务筹划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第4篇

关键词:企业;财税改革;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企业没有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纳税工作,存在偷税漏税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将面临补税、罚款、缴纳税收滞纳金、甚至于接受刑事处罚等情况;二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计算税款方法不正确;不明确缴税制度,承担了企业不必承担的税务负担。因此,企业一定要做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一、财税改革背景下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

由于我国正在进行财税改革工作,基于此,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我国目前正在不断完善企业的税收体系、税收制度以及税收的征管制度与税法相关法律。在进行纳税工作时,如果企业没有应用新的税收制度,仍然根据传统税收方法进行纳税工作,那么很有可能做出违法操作,增加企业税收风险出现的可能。

(二)我国社会市场的主体是企业,由于目前企业市场的交易方式日益增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有更多的项目涉及税收工作,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工作时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在不断增加,增加企业税收风险出现的可能。

(三)虽然企业在进行税收工作时会根据税收法律去计算税款,但是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应缴纳的所得税、增值税都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如果按照计算数值去缴纳税款,那么企业需要时刻准备好承担企业税收风险。

二、财税改革简介

我国财税改革分为三个方面,即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征管制度改革与税收系统改革。每个方面的整改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

(一)税收制度改革我国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是2007年开始的,到目前都没有结束。具体改革措施有这几点:2007年相关部门宣布合并内外企业所得税政策的;2009年相关部门对增值税暂行条例进行修改;2012年建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016年全面推行,至此使用了66年的营业税彻底废除,成为了历史;在2017年至2019年,我国财政相关部门对增税税率进行调整,推出加计抵减、增量留抵与税额退还等政策,同时完善了个人所得税、车船税、资源税等相关税收政策,将房地产税政策也加入改革制度中。

(二)税收征管制度改革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发展历史比较短,具体发展历史如下:2015年颁布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也正是这一税法的颁布,使得我国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拉开序幕;2018年我国相关部门颁布并开始实施《改革方案》,其中指出,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应从县乡开始开展,合并其国税、地税等税收工作,然后在逐渐完成省市国税、地税等税收工作的合并任务。

(三)税收系统改革截至目前,我国税收系统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具体如下:第一阶段:2016年金税三期建设工作竣工,使得税收系统的运行更为稳定,并且其中包含了所有税收种类与各个环节。第二阶段:自2017年开始至2018年结束,各乡、县、市完成了税收征管制度省集中化任务,完成了自然人征管系统的建设,使得民众可以通过系统查看个人收入与财产信息需要进行的纳税工作。

三、税务风险的类型

企业需要面临的税务风险有很多,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根据税务风险产生方式进行划分,即企业没有按照相关要求缴纳税款,导致税收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工作,如果确实存在问题,那么还会要求企业进行税款补交以及缴纳税收滞纳金;企业出现税款缴纳过多的情况,降低企业受益[1]。

(二)根据税收方式进行划分,即税收种类以及纳税方式都存在税收风险,如基于增值税以及附加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税收种类产生的税收风险;再如由于企业在登记申请表格时出现信息填写错误,属于因为纳税方式产生的税收风险。

(三)根据税收过失程度进行划分,即企业在税收方面存在过失但影响较小的税务风险,或企业故意做出偷税漏税举动所产生的税务风险。

四、财税改革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新制度与旧制度更替带来的税务风险由于财税改革工作正在进行中,因此很多企业目前还无法适应新的财税政策,在工作中经常出现问题。比如企业在进行“营改增”工作时对未完成的项目可以选择继续使用旧制度,也可以选择新制度。而且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新制度与旧制度之间存在很多交叉部分,税收工作比较混乱,很容易出现缴纳税款不及时的情况。

(二)税款缴纳过多带来的税务风险企业在财税改革过程中,“营改增”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这项工作在改革过程中涉及很多的财税优惠政策,比如包括退税政策、免收增值税政策以及其他具有特殊要求的税收政策。这一情况也在侧面表达了在财税改革过程中会出现新的税收政策。因此,企业一定要及时调整税收工作方面的工作计划。

(三)抵扣进项税收带来的税务风险开展财税改革工作之后,企业需要处理更多的进项税抵扣工作,财会人员要熟悉部分进项税不能抵扣的有关政策,比如企业用于简易征收项目的投入不能进行抵扣,如果企业取得的进项税发票既涉及增值税一般纳税征收项目,又涉及到简易征收项目,则这部分项目的进项税款首先要将简易征收项目的进项税按比例拆分出去,然后再进行税款抵扣工作。而且此项目实施进项税抵扣操作会提高企业税务风险,在后期企业需要进行补救措施,补缴税款并缴纳滞纳金,更严重者可能会影响企业声誉[2]。

(四)未全面掌握税收政策带来的税务风险在财税改革工作开始之后我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由传统的批准制改为了备案制,这就提高了企业需要承担的税务风险。因此如果企业税务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在进行税收工作时未按照最新的减免政策进行实施,受备案制度影响,企业无法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在发现后需要缴纳滞纳金,同时承担这种情况给企业到来的后果。

五、企业面对税务风险管理制定的政策

(一)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以便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税务问题时可以有处理依据。企业财会部门人员在处理税收工作时要学会识别,识别项目需要承担的税务风险有什么,发生风险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然后根据分析内容制定应急措施,尽可能减少企业损失。因此企业需要制定相关制度,比如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发票管理制度,税收预算制度与税务风险自查制度等。企业通过这些规定降低出现税务风险的可能性,以便于企业的未来发展[3]。

(二)企业财会人员要主动学习税务知识企业要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帮助财会人员掌握税收知识,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以下两点。1.通过培训,让企业财会人员掌握最新的税收制度,提高各位财会人员的税收风险意识。2.避免企业财会人员在进行税收工作时,因不了解相关税收政策,而导致企业承担税务风险的可能性。

(三)提高企业员工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如果企业员工有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那么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将更容易开展。因此,企业管理者在提高自身防范税务风险意识的同时,应该向企业员工普及防范税务风险的必要性,帮助企业员工了解税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可以通过宣传或者培训的方式来完成此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在此项工作开展期间,企业管理人员要带头参加,通过自身实际行动来向企业员工表达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第5篇

关键词:大企业; 税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8-0145-01

1 概述

所谓的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总的来说当前大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应当缴纳的税务而没有缴纳或是少缴纳的行为,以至于大企业可能面临着补税、罚款以及接受相关法律处罚的后果;而另一方面是大企业没有了解相关的税务政策,没有了解相关的优惠政策,出现多缴纳税款的现象而使大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 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和健全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中明确指出“公司应设置税务部门”的条例,而对于大企业自身的管理而言建立相应的税务管理机制将对企业自身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建立和健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可以促进管理部门与高层的沟通协调工作,国家应该支持和鼓励大企业成立税务管理部门,帮助企业建立相关的沟通机制,积极地引导大企业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2.2 完善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体系

加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应该根据大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服务体系。税务管理部门应该为大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资源,不断优化税收服务的内容以及不断地健全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来适应大企业的发展需求,税务管理部门与大企业之应当构建和谐的合作关系,做到相互支持,实现税企之间间合作共赢的征纳关系。

2.3 强化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税务风险已成为制约大企业整体发展的一大因素,对于大企业的税务管理而言,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要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深化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和健全税务风险防控机制,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税源监控意识、组织风险评估小组、定期开展纳税评估等工作来确保监管的效益,各大企业要积极地发现和总结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涉税风险并且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估,根据税务风险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另一方面,大企业要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企业要有效地利用现有税收信息系统建立相关的税收信息平台,各大企业可以借助多种渠道收集税收的相关信息,并对所采信息进行具体分析和有效利用。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大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当今的大企业经济发展却面临着税务风险的问题,一度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制约了企业的整体发展,也因此,大企业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前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的方法在于三个方面,即建立健全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体系以及强化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的税务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要求,加大税务管理宣传、全面贯彻和落实大企业税收的风险管理,全面保证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从而促进我国税收事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爱珍.加大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应用经济学评论,2011.

第6篇

1、电力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电力企业税务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中处理税务相关问题时,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实际缴税额与应该缴税额有偏差。电力企业的建设、运行、融资等活动中均存在有税务风险,这些都是影响电力企业长远发展的隐患。电力企业想要在市场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明确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哪些地方存在有税务风险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1.1、纳税行为不合法带来的风险

电力企业的运行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电力企业的建设融资、基本生产设施建设、电力生产活动的进行、电力在市场上的销售这些环节中都有税务风险问题。这些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纳税行为不合法带来的。造成企业纳税行为不合法的原因有以下两个:

(1)外部不可控的环境变动

这里所说的不可控的环境变动一般指的是国家为了民鼓励民间资产发展而在在税务相关政策上做出了更改。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是市场的控制者,其手段之一就是财政税收。国家财政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税务收入,但为了适应新时期形势的需要,政府往往会根据形势对于税法作出相应的修改。企业不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新税收政策,就会在纳税时出现少纳税的情况,有被罚款或加收滞纳金的风险。

(2)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一个好的企业对于税务有较高的关注度和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保证了企业在税务相关问题上有着准确把握。但电力企业的运行事关国计民生,因而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安全生产是企业首要关注的问题,税务问题远不及安全问题的关注度高。再者电力企业属于国企,在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这导致了企业不需要考虑产品的销售,只用考虑生产,电力企业管理经营压力较小,对于税务风险认识不足。以上两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企业在税务方面的管理机制不够全面,税收相关人员一个小错误就会导致电力企业纳税不合法。

1.2、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有误的风险

我国现行的税务管理办法很多,虽然较为全面,但是条目繁多,而电力企业对于税务的关注度低,容易选择不适用本企业的税务处理方法。不恰当的税务政策会让电力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多缴纳税金。举个例子:我国税法规定沿海经济特区的生产性企业缴税是按24%的税率,而内地一般纳税人缴税是按17%的税率。对于新建的电力企业,每100万收入应缴纳税收额为100×17%=17万元,如果没有搞清楚税法,很可能在缴税时按照24%的税率,这样企业缴纳的就是100×24%=24万元,企业多缴纳7万元税款。

2、电力企业税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2.1、企业重生产,轻管理

电力企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保障生产是其第一要务,现代社会没有了电力,一切后果都是不可想象的,只有保障生产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而电力企业的特殊地位让企业制关注生产不关注经营,电力企业长期重生产轻管理。对于税务的轻视让企业在内部控制和岗位设置上较为片面,很容易导致税务风险。

2.2、人员素质不高

虽然如今很多企业都在机制上有着很大的改善,但是电力企业录用的大多是理工科本科生、高职生,这些员工都是在生产岗位,企业对于税务的轻视让企业很少录用管理方面的职员,高层次高学历的职工更不会分配到税务相关的岗位,税务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企业税务风险自然就高了。

3、加强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意识

作为国企,电力企业在社会上的示范作用明显,电力企业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意识,不仅有助于帮助企业规避税务风险,还有助于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电力企业应该改变只重生产不重经营的习惯,建立科学而全面的企业管理体系。这样企业才能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3.2、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要明确划分关于税务的各个岗位,将责任划分到每一个人,确保各司其职,在税务风险发生时能够追责到个人。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避免人浮于事,人为税务漏洞的出现。健全的制度能够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行。

第7篇

【关键词】财政税务制度 企业 财务管理

财政税务是国家收入的其中一个项目,由于其所占比重较大,已经成为了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税务是国家依靠自身的力量强制从社会财富中获得一部分收入,是通过对国民经济活动的运行而收取部分费用,以应对公共开支,保障国家机器有序运行。财政税务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将财政税务的收取、分配、支出进行制度化的管理,从而使得财政税务的运行变得合理高效,有利于国家管理财政税务的方方面面。

财政税务不仅仅扮演着国家收入的主要部分,还承担着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职能。财政税务的收支作为财政政策的主要部分,通过税收制度的政策调整,达到控制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效果。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必然会对市场参与主体造成重要的影响,而企业作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

一、财政税务制度改革的概述

所谓的财政税务制度,就是将财政税务的一系列发挥作用的过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种法律约束力,从而要求被约束者无条件遵守,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和谐。财政税务制度包括了税收征收的管理规定、课税标准以及各种与税务有关的法律法规等,这一制度集中反映了纳税人与国家税收机关之间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由于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所以需要充分保障税收制度的稳定性和有序性,从而避免了各种可能引发问题的情况出现。同时,财政税务的收支也是作为国家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的手段,通过对财政税务的收支调整能够对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造成影响,从而成为国家稳定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具体的经济运行情况出现了很多的新模式,在新情况出现的背景下,需要不断调整我国的各种财政政策以适应我国出现的宏观经济新变化的情况。同时,国家的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会影响市场参与主体――企业的变化,在国家调整财政税务制度的过程中企业也会调整内部财务制度,以适应这些国家政策的变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作出合理的税务规划,从而达到合理降低企业纳税支出,进而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的目的。所以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也会对国家的经济状况造成影响。

二、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在考量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时,需要充分分析财政税务制度改革所涉及到的影响主体,然后再依据影响主体考量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容易引起的问题。财政税务制度作为一种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力的制度,不仅涉及到财政税务制度的规划主体政府,还会深刻影响到财政税务制度的服务主体企业。财政税务制度作为调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会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还会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税收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成本,是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状况的。税务制度的变化,意味着相应的课税方法和课税数目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会使得企业依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不断调整企业的经济活动行为,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降低税收等的经营成本,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获得更大的利润。

同时,在国家财政税务制度发生改革之后,会对市场形成一种政策导向,使得企业内部的相关制度发生变化,比如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等。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活动,影响着企业高层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的变革,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从宏观经济运行,一直到微观主体的内部制度建设,形成了一整套的影响机制,而这种一整套政策传导机制会形成双刃剑的效果。如果政策所引起的问题不能很好的估计,将会引发系统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2.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容易引起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

财政税务制度改革作为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由于存在着政策传导的机制,对于政策的影响拥有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这就使得政策的传导存在着时滞性。这种政策传导存在的时滞性就会对企业的成本构成上涨的风险,由于国家改动了原本的财政税务制度,而企业存在着一种行为滞后,使得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由于没有对国家政策的变动做出充分的了解,从而存在着违反财政税务政策的风险,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由国家财政税务政策改动引起的滞后性,导致了企业在从事相关经济活动时,付出了额外的经营成本,当然这种成本包括对内和对外的成本。

当然,企业成本的增长还来自企业管理成本的增长。由于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通过政策传导机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内部制度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会对财政税务制度的变革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这种调整,需要依据国家财政税务制度变革的程度进行,由于财务管理活动本身的严谨性,所以在调整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将很多的具体操作细则进行调整,同时一些财务管理的机构或者人员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这些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在短期内增加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造成了短期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如果遇到宏观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则很容易造成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更严重的将会导致企I破产倒闭等状况出现。

3.财政税务制度改革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人员的培训成本

国家财政税务制度改革过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或机构将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调整下影响最为直接的企业部门。税务活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最为重要的一项,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都会对税务活动给予重视,投入一定比例的人力和物力对企业的税务活动进行合理有序的管理,从而形成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正面的影响。而且企业的财务管理危机主要来源于税务活动的管理不规范,导致了企业内部出现了财务方面的危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导致企业需要支付额外的经营费用,并且承担着企业信誉损失的风险,无形损失也会影响企业的今后发展。

在国家财政税务制度调整之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作出及时的调整,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自然需要调整,同时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也需要重新调整。由于我国企业现今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有限,总体上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而且存在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不够重视导致企业招收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符合专业需求,在后期严重影响正常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对这些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适应国家财政税务政策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加大投入在人员招聘或现有员工的培训上,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内部人员培训成本,同时还需要承担企业在培训之后员工跳槽的预期沉没成本。

4.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影响了企业内部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

财政税务制度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制度规定下对从事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活动的长期规范,进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在国家财政税务制度发生改变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会对这种国家层面的政策变化作出反应,而这种反应会促使企业的决策层调整原本的财务管理制度,以适应国家层面的政策调整,达到基层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相适应的目的,以减小由于这两种制度冲突而带来的企业的成本增加。

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变化之后,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这种制度的变化,已达到所需达到的政策指导效果。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交替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难免会存在思维转换的困难,从而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人员正常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制度调整的过程中需要设立一个缓冲期,以让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有一个时间段的缓冲,适应这些政策的变化。

三、财政税务制度改革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措施

1.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充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首要任务。企业在涉及财务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带来的冲击。这就要求企业决策机构在审议财务管理制度规划时,需要确保财务管理制度具有政策弹性,能够依据现实经济政策的变动及时调整,以充分适应现实经济状况的变化,使企业的政策成本降到最低。企业要想制定具有政策弹性的制度,需要企业决策者具有能够掌握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能力,通过这种了解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的能力,及时对国家政策的调整做出有效的政策预期,从而能够降低政策滞后性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影响。

现实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虽然呈现出不可预测的性质,但其基本的运行机制是存在的,也就是存在着宏观经济情况的基本运行规律,只要能够认识到这种规律性的存在,就能够存在着对国家政策总体方向的判断,从而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层面及时的做出调整。同时,完整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还需要有管理财务风险的能力,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在财务风险产生的源头和运行环节进行层层把关,及早发现风险因子,及时有效的处理风险,降低企业的不必要损失。尤其是在这种国家政策变革的时期内,由于企业内部需要调整相关政策,导致出现风险的机率上升,企业内部需要充分做好危机应对的准备,以防危机出现。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

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在财务方面的职业训练,在理顺财务管理范围和部门关系之后,财务管理技能的提高也是重要的方面。在之前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成本分析时,提到了企业总体上不能够足够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从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而专业化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方面,所以企业需要充分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力,才能在观念上和行动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可以建立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通过定期定点的技能培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同时,调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相当重要,只有在企业员工感觉自己受到重视的情况下,企业员工才会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努力完成好自身的工作。而财务管理工作由于其本身的重要性,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严谨性要求较高,只有员工能够保持好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完成。

3.建立企业内部完整的财务管理机构,增强对财务管理的掌控力

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在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之后,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执行机构来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高效有执行力的财务管理机构能够很好的促进企业内部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企业在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之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行机构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提供良好的执行环境,而@种管理机构的存在能够从财务管理的方面统筹协调整个企业的运行,确保企业内部有效有序的运转。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能够统一将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的制度落实到地,也能扮演财务信息转运的角色,将各种财务信息提供给各个部门决策使用,可以充分提高财务信息的价值,也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进行,有效防止企业的财务风险。

4.更新企业内部员工的观念,从而适应改革变化

在国家财政税务制度改革之下,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首先需要在管理观念上就给予财务管理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及作用。企业要在日常管理中重视财务管理,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以机制的约束力对常规的财务活动规范秩序,同时能够规避不必要的财务开支。在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合理进行财务开支,要建立费用开支的审查机制,对于各项费用开支进行合理的评估。同时,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观念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从而能够适应制度变化,使得制度变化不会影响企业内部正常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晓昀.试析营改增税务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3:124+175.

[2]聂亦慧,郭世超.营改增税务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5:133-134.

[3]王红敏.浅谈“营改增”税务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J].财政监督,2014,26:71-72.

第8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税务管理 目标 优化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

(一)降低企业纳税成本

企业在其税务管理中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对于其税费的降低。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而对于税务的降低就是对于成本的降低,能够使得其利润增加。所以,企业必须要利用各种手段,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合理避税,从而减少其运营的成本。

(二)控制企业税务风险

税务在发展中的国家与地区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税务的复杂特性,很多企业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着很多的税费需要交纳。并且税费在各个地区各个环节中都有着不同的制度。企业往往需要承担未按时缴税的风险。同时企业在其所在的环境差异中也会有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提高其税务风险。企业所面临的最高税务风险是税务的处罚。在我国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税务制度的情况下,政府对于税务系统的管理能力越来越强,所以企业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对于企业的税务成本进行规避,也要通过对于市场和政府部门的不断了解,来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规避。

二、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少报销售收入

当下,房地产企业有着非常多样化的房产开发方式,而国家在对于每一种方式的税务管理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就使得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其中的漏洞来对于税务进行偷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将商品房冠以经济适用房的名义,从而减少税务的缴纳;通过虚假的项目确立造成假象,使得其企业名下房产委托进行开发,在销售的过程中产生的税务就会免于承担;开发自建房产进行销售,并且不对于建安税务进行申报;安置房按照其他的房产项目进行销售税费的缴纳。在其实际的销售过程中,也有些房地产企业通过转让房产的方式来进行税款的偷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合作建房,以房换地,从而透漏税款;给投资人以部分房产,从而不申报缴税;通过房产赠与的方式来逃避税务;以房产抵偿劳务款,从而透漏税费;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转移以及企业内部优购的方式来进行税款的偷漏。

(二)计税营业额申报不真实、不准确

还有很多人对于其销售的营业额进行有意的缩减,从而对于税款进行偷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销售过程中,对于房产以外的其他费用不进行收录,如有线电视安装费用,管理费用,物业费用等的一些其他费用。也就是在其房产的销售过程中,使得其营业额只收录房产的成本费用,对于其他的费用不计入在内,从而使得营业额得到减少,对于税款进行偷逃;以房换地,以房抵债,其费用就可以不对于营业额进行记录,例如以商品房冲抵银行的借贷本息,从而对于房产开发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费用不计入其销售环节的营业额内,进行税款的偷逃;将房产的预售房款计入其他的应付款账目中,对于其所进行的销售不进行税款的申报,从而偷逃税费。更有甚者将房产销售款项放置在企业的销售部门中,从而对于款项进行随意的挪用,对于销售业绩进行虚假报账。

(三)挂靠开发项目税收流失严重

某些社会关系极广的个人(个体户)开发项目立项后挂靠正规房地产开发企业,按开发项目的一定比例向房地产开发企业交纳管理费和营业税及附加。而往往很多被挂靠企业收取了管理费和营业 税及附加之后并没有将该开发项目纳入本单位的财务核算,而这些挂靠包工头也没有建账。等开发项目交付后就溜之大吉,造成所得税流失严重。而当稽查局查处时,房地产开发企业(被挂靠方)和个人(挂靠方)为逃避法律惩罚,相互推诿,混淆是非,人为地增加办案难度。

三、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做好按项目结算检查工作,督促企业及时申报纳税

房地产在项目已经完成并且进入销售环节之后,税务部门应该对于其房产项目进行检查,以监督企业的销售的申报情况。税务部门在对于企业进行检查时,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来对于企业的销售环节进行深入勘察,对于其销售过程中的业绩和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的审核。在特殊情况下,要对于企业所上报的销售情况和税务部门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比对,对于企业账目进行严格审查,以使得企业能够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对于发票进行开具,及时申报其销售情况和缴税情况。

(二)监控评估和稽查有机结合,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在开发初期,做好基础工作,加强日常监管;项目竣工后,要求企业及时上报成本费用分摊办法,同时要求企业按季度上报《季度存量房产盘点表》,以便税务机关对其销售情况实施过程监控。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检查调整,对应缴未缴的税款进行补征;依托计算机技术,根据房地产行业纳税情况的历史数据,进行数据指标分析,搞好纳税评估;通过日常评估,对账证健全、核算规范的企业实行查账征收,对账务不健全企业,实行核定征收管理办法。

(三)改进稽查方法,加大处罚力度

对于房地产项目的审核以年度为其检查时限是不能够对于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情况进行有效的勘察和监督的,其检查往往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和单方面因素。税务部门应该对于其检查的力度和措施进行改善,将其年度为时限的检查方法与房地产的项目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才能够对于房地产项目进行有效的把握和衡量,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调整和纠正。同时,税务部门应该和监督部门进行有效的协作,提高其税务检查的力度和能力。对于检查的力度的扩大能够对于税款偷逃的问题有效解决。对于重大的偷逃税款的问题,可以根据其事件的发展程度,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加大力度进行执法。对于偷逃税款数目较大,并且情节非常严重的,要及时予以处罚,并且要利用法律的手段来对其进行制裁。同时,监督部门要将此类事件通过社会发起的舆论来达到对于企业震慑的目的,并且应该提高纳税人的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使得纳税人可以做到依法,诚信经营,最终使得企业可以积极纳税,达到税务按时缴纳,按量缴纳的最终目的。

四、结束语

房地产企业对于其税务管理的工作的加强,是有利于其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其社会声誉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企业长期目标的最终实现的。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税务管理可以使得其经营的成本降低,最终实现其经济效益;也可以使得企业的税务风险降低,对于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房地产企业都有着非常严重的透漏税款的行为存在,在国家和政府对于此事重视以来,变本加厉的税收管理和监督的政策也越来越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最终使得企业的税务风险提高,降低了企业的效益。通过税务管理,能够使得企业依法,诚信进行缴税,并且能够按照法律的约束范围进行有效的合理避税,能够让企业的税务风险得到降低,使得企业在社会中有着更高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赵秋立.关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问题与对策[J].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1,(12)

[2]庞丽群.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研究[J].时代经贸,2011,(29)

第9篇

   关键词:生产性企业、税收筹划、节税

abstract: production enterprise's purchase link is the tax revenue cost succeeding in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link, if performs the science the preparation, the tax revenue cost is may control. 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production enterprise to purchase link's case, how discusses shallowly using the tax affairs knowledge, for enterprise tax saving.

   key word: production enterprise, tax revenue preparation, tax saving

前言

   生产性企业,就是从事商品实际生产的企业,主要包括:机械制造、电子工业;能源工业(不含开采石油、天然气);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不含客运)等。而采购,就是企业根据需求提出采购计划、审核计划、选好供应商、经过商务谈判确定价格、交货及相关条件,最终签订合同并按要求收货付款的过程。在像机械制造业这样的传统制造业中,采购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50%~70%。有统计表明,采购环节每节约1%,企业利润将增加5%~10%,采购环节管理的好坏,已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生产性企业的采购环节进行税收筹划是很有必要的。 [1]

采购环节的税收筹划

一、企业进货渠道的税收筹划

企业采购物品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二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我国增值税法规定:小规模纳税人自身不得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为其代开专用发票。许多企业武断地认为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的材料不能作为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掉。于是对于许多可以选择进货渠道的企业,在购货单位筹划中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即总是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作为购货单位。然而一些不能随意选择进货渠道的企业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为他们在经营过程中十分必要的要接触很多小公司或者个体户,和这些小规模纳税人的合作是长期的而且是重要的,而要求每一个小规模纳税人都开具专用发票是比较困难的。在与这些小企业往来的过程中,大企业往往因为拿不到一般发票或专用发票,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徒增了税务成本。

针对这两类企业,笔者认为:

1、第一类企业的做法是一个筹划的误区。增值税是一个中性的税种,如果是管理科学、核算精确的小规模纳税人,其专用发票可由税务机关核准后代开。而且盲目的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购货单位不一定能节税。

案例1:企业向一般纳税人采购价值2000元的物品,进项税额应为340元(2000×17%=340),若不含税销售价为2200元,则销项税额为374元(2200×17%=374);企业向小规模纳税人采购时,价格浮动可能更大一些,如采购价为1700元,则进项税额为102元(1700×6%=102),若同样以2200元的销售价出售,销项税额为374元。比较两套方案,会发现从小规模纳税人(2200-1700-374+102=228)处采购的产品税后利润比向一般纳税人(2200-2000-374+340=166)采购多62元(228-166=62)。

2、第二类企业只要进行科学的筹划,其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笔者认为,既然经常要和小规模纳税人合作,大企业不妨在企业以外再开设一个单位作为小规模纳税人。这样,当需向大企业采购时,就用自己一般纳税人的身份;当需要向小企业采购时,就用自己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因为作为小规模纳税人:

⑴ 可以不建立帐簿(零散繁杂的业务对建账的企业来说是一项麻烦的工作);

⑵ 定期定额征收税款(不用精确的算出收入支出,税务管理简单)

⑶ 无须收取专用发票(可以与各种客户往来)

二、企业购货规模与结构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会非常重视其产销规模与结构,而对其采购时的购货规模与结构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同产销规模与结构一样,购货规模与结构存在一个大小与合理与否的问题。市场需求决定了企业的产销规模和结构;而产销规模与结构又制约着企业的采购规模与结构。一方面,企业不能花钱购进利用率低下甚至闲置的产品,存货管理的要求便是以最少的资本控制最大的资产。另一方面,我国是属于生产型增值税国家,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是需要计征增值税的,所以为了减轻税负,为了有效利用资产,企业应该依据市场需求及自身的生产营运能力确定一个适当的采购规模和合理的采购结构。

三、 企业签订经济合同时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采购环节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签订经济合同,合同一旦签订,就必须按照上面的条款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也正是因为其重要性,签订经济合同时的陷阱也很多。这里,我们就与税务相关的两点问题作简要地分析

1、分清含税价格与不含税价格的税负

签订合同时,要明确价格里面是否包含增值税,因为含税与不含税的价格将直接影响企业缴纳税额或抵扣额的大小。许多不懂得税务管理与筹划的采购人员只注意合同中写明的价钱的高低,却没有看清楚合同里面的价格是不是含增值税。

案例2:一种原材料,售价100元的与售价102元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含税价格,后者不含税。生产型企业作为买家,按100元的含税价格购买,支出100元,可以抵扣14.53元的进项税,实际成本是85.47元;按102元的不含税价格购买,直接支出102元,可以抵扣17.34元的进项税,实际成本84.66元,显然卖价高的原材料划算,所以采购时一定要注意分清卖方提供的价格是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

其实,通过对以上的案例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样的价格条件下,价格含税对卖家有利,对买家不利;价格不含税对买家有利,对卖家不利。

2、分清税法与合同法

采购固定资产是生产性企业采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金额大,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十分谨慎,当合同中有关税收的约定与税法相冲突时,要以税法为准。

案例3:企业为销售建材而购买了一间临街旺铺,价值150万元,开发商承诺买商铺,送契税和手续费。在签订合同时也约定,铺面的契税、印花税及买卖手续费均由开发商承担。按合同规定,企业付清了所有房款。但不久后,企业去办理房产证时,税务机关要求企业补缴契税6万元,印花税0.45万元,滞纳金5000多元。企业以合同中约定由开发商包税为由拒绝缴纳税款。但最后企业被从银行强行划缴了税款和滞纳金,并被税务机关罚款。

税法与合同法是各自独立的法律,税务机关在征收税款时是按照税法来执行的,在我国境内转让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在上面的案例中,买房的企业就是契税和印花税的纳税人,是缴纳这些税款的法律主体,而企业与开发商所签订的包税合同并不能转移企业的法律责任。

开发商承诺的契税等税费,意思只是由开发商代企业缴纳,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当开发商没有帮企业缴纳税款的时候,税务机关要找的是买房的企业而不是开发商。所以在签订经济合同时,不要以为对方包了税款就同时也包了法律责任,对方不缴税,偷税漏税的责任要由卖方承担。 四、收取发票时的税收筹划

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在经济活动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采购时要注意,一定要索取发票并且一定要取得正规发票。

案例4:企业采购部为了为公司节省2万元的材料费,没有向采购单位索取发票,只拿了一张收据。结果财务部一算,不但没有节省成本,还让公司实际上亏损了3万元。这包括价值10元材料本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1.7万元和缴纳企业所得税时,由于没有合法凭证的成本10万元,企业要多交所得税3.3万元。原来以为是节省了2万元,实际上损失了3万元。

由案例可知,若企业要缴纳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用来抵扣所采购原材料的进项税额;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有发票也可以使这部分材料的成本在税前扣除;况且发票是消费的合法凭证,有什么消费纷争可以发票为凭据。

案例5:某建材公司在年度税务检查中被查出有价值1000万元的进货发票不符合要求,这些发票存在同一个问题:销售方名称与发票章公司名称不一致。据建材公司交待,这些发票出自同一供应商,但该供应商经常更换名字,并开具其他公司名称的发票来偷逃税款,但建材公司认为发票不是假的并可以获得一定“好处”,于是发票照收不误。结果税务机关作出决定:建材公司取得的该部分货物的发票全部不再税前作为成本。

其实生活中这种案例有很多,有些企业平时规规矩矩,认真纳税,结果因为做生意交往的供应商偷税而多缴许多冤枉税。其实,主要问题在于对方提供的发票可能违背税务法规,企业取得的发票不符合规定,不能抵扣增值税,不能在税前作为成本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