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7:28:02
导语:在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优质高产 水稻栽培 技术要点 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81-01
前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发挥关键的作用。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革,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稻生产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革新,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然而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发展现状并不理想,亟需进行改进。我们通过研究水稻栽培技术,积极探索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掌握技术要点,保证水稻的高效生产。
1 分析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现状
1.1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概况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是指借助一定的手段对水稻栽培条件加以控制从而优化水稻栽培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的规范性方法技巧。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基地选择、培育壮秧、合理移植、施肥灌溉、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在栽培过程中通过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的重点把握提高水稻栽培的效率与质量,为水稻的优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缺陷
目前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着缺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现行的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偏重于优良品种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实用性技术的应用发展,使得水稻栽培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停滞不前。同时,相关部门及人员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有所懈怠,导致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作为,其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效果不明显,使得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陷入困境。
2 把握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
2.1 加强品种选择和播种处理
积极加强水稻品种选择,提高播种处理水平,是保证优质高产水稻栽培质量的前提条件,能够促进优质高产水稻栽培工作。在优质高产水稻栽培前期,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合理选择水稻品种,根据栽培基地的气候条件、水分条件等筛选适合的水稻种子,尽可能挑选抗寒、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并进行有效的试验检测,淘汰质量不合格的种子。同时加强种子的播种处理,逐一进行晒种、浸泡、消毒、检查等多项程序,保证水稻种子的高品质。
2.2 适时播种育秧及合理移植
适时播种育秧及合理移植是提高优质高产水稻栽培质量的重要举措,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科学把握播种育秧的时间,充分考虑水稻种植时的气温条件和天气条件,避免栽培基地的低温时段,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积温、水分条件,并合理利用天气优势促进水稻的生产。在水稻秧苗的合理移植方面,科学分析种植密度,保证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为水稻种子供给充足的营养素及水分,有利于阳光的均匀照射,加快水稻的生长速度,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灾害的蔓延,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2.3 完善水稻栽培的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水稻栽培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田间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其加以积极完善。在肥料管理方面,应当注重肥料的品质,减少化学肥料的比重,选择有机肥料,在提供养分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保持栽培基地的持续性发展。而在病虫害管理方面,应加大病虫害防治的力度,合理采用抑制病虫害的手段,利用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减少药物防治,避免对水稻造成污染。同时,不断优化栽培基地的环境条件,及时清除杂草污垢,抑制细菌病毒的滋生,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发挥出田间管理的实际价值。
2.4 创新应用水稻的栽培技术
重点突出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创新应用水稻栽培技术,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努力健全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将育种技术、育秧技术、种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等置于系统化的框架内,并对其加以积极的推广,使得各项栽培技术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不断成熟发展,掌握其应用的要点问题,提高水稻的成活率,保证水稻的优良品质,并为日后的优质高产水稻栽培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促进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长远发展。
结语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化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一定的机遇与挑战。目前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发展尚未成熟,在应用上存在较多的漏洞,阻碍水稻生产的发展进程。如何加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成为社会关注的新课题,针对现行的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问题,我们进行深度的研究,分析解决对策,创新发展思路,着重突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水稻栽培的技术手段,推动优质高产水稻的稳定生产。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稻;强化;施肥技术;栽培技术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对我国的水稻种植和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我们积极推行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使该项栽培技术在我国水稻种植和生产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2006年,我们开始引进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结合地区各方面的特点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研究出符合当地特点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并对其进行大力的推广,提高了全镇的水稻产量。
一、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定义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促进水稻生产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水稻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所提出的新的关于水稻栽培的理念,由马达加斯与美国康乃尔大学水稻栽培的专家研究而成。众所周知,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致力于水稻等粮食的种植和生产,虽然传统的栽培技术能够使我们有所收获,但是却达不到超高产的要求,也无法为我们创造更高的价值。然而,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作为新型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例如稀植壮株、嫩秧早栽、控苗壮秆、湿强根和足肥高产等。在所有的强化栽培技术中,这些显著特点在三围立体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三围立体栽培方式是指在进行水稻的移栽时,每窝水稻栽3苗,使之呈现三角形分布的状态,其苗距为6cm至10cm,并且使其行间错窝,尽可能地实现水稻栽培密中有稀、稀中有密和促进分蘖的效果,使水稻的有效穗数增加,最终使水稻的产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分析
由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定义可知,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例如稀植壮株、嫩秧早栽、控苗壮秆、湿润强根和足肥高产等,这使得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有了许多优势。在水稻种植和水稻生产的过程中,采用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水稻育秧的成本,主要表现在相同种植面积条件下的水稻用种量的减少以及用工量的减少。此外,其嫩秧早栽技术的使用有利于秧苗的早生快发,使秧苗低节位分蘖的发生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充分地体现并且发挥了水稻分蘖的巨大优势,使水稻的足穗和大穗等情况得到进一步改善,进而促进水稻的超高产。
栽秧时灌水方法也很重要,要以干湿交换为主。应采用浅水、湿润、晾田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对秧苗灌溉,这样方便稻苗的插入站立,而且有助于水稻高产的生态和生理需求,达到合理灌溉对水稻生长十分有利。干湿交换也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与科学技术来衡量,干湿的时间长短要根据科学依据有规律的掌握,有利于秧苗的成长。
三、实现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有效措施
1、做好水稻品种的选择工作
要想实现和提高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使用效果,同时还要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水稻优良品种,目前水稻的品种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但选择水稻品种时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情况做出选择。地区的不同温度差异就不同,干旱地区就要选择耐旱、耐痔、感温性强的品种。低温地区也要选择适合当地气温的水稻品种。严格地按照抗病性强、分蘖力强、生长力旺盛、耐肥力高而且穗型偏大的标准来对高产杂交稻进行选择,对此,市、县的相关农业主管部门有所推介,例如川优6203、川香优37、蓉18优198、健优388和内5优828等品种都比较适宜。
2、做好水稻育秧栽培方式的选择工作
做好水稻育秧栽培方式的选择工作对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选择湿润保温育秧的栽培方式来对适龄的壮秧进行培育,根据水稻秧龄的长短来确定和选择适宜的水稻播种量,并且加强对其肥水管理,使适龄的壮秧得到更好的培育。
3、做好水稻栽种时间的确定工作
对水稻进行适时早栽是实现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对水稻进行适时早栽可以促进水稻秧苗分蘖和早生快发,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目的。
4、做好水稻的稀植强化栽培工作
我们要采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三围立体的栽培方式来对水稻进行栽培,将水稻栽培成每窝水稻栽3苗和三角形分布的形式,将其苗距控制在6cm至10cm之间,并且使其行间错窝,使水稻栽培密中有稀、稀中有密,促进水稻的分蘖,尽可能地做好水稻的稀植强化栽培工作。
5、坚持平衡施肥的原则
施肥量的平衡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很关键,施肥量的不均匀不适当对水稻的秧苗有很强的破坏力,施肥量过高的稻田区域,会因为量大产生肥害,稻苗慢慢的变黄,死掉,而施肥量过低的稻苗区域的秧苗成长会很慢,就像人的身体一样,营养补充不足,导致虚弱,因此产量会大量减少,甚至稻子不成熟。所以在施肥过程中要综合实际情况制定水稻施肥量。而且要根据科学技术对水稻进行分期追肥。从灌溉用水量来看,传统技术习惯漫灌,而强化栽培技术移栽则强调以湿润灌溉为主,两者相比,强化栽培技术用水量大幅减少;从施肥量来看,强化栽培技术以有机肥与化肥并重的方式,视稻田肥力而定;从营养生长方式来看,强化栽培技术更加强调中期晒田,促进水稻有效生长,实现产量大增成果。
6、除虫草防虫草措施
水稻生长时难免会遇到有虫害现象或者生长杂草等现象,水稻强化栽培在水田种植时不可以用水压草,这样杂草会继续生长出来,影响水稻的生长。在抛栽后一般要用化学防治,将出虫草剂均拌在化肥中,撒进稻田里。我们还可以通过节水灌溉的方式灌溉农田,采用综合防控的技术措施来对水稻进行除虫和除草。
综上所述可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农作物发展迅速的当下,我国对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加强,为提高水稻产业的发展,更应该加强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的更进。不断地更新、创新水稻作业的技术水平,为我国的水稻产业再进新一阶段的生产高峰。
参考文献:
[1] 易树坚.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J].吉林农业月刊,2015(3);56-58.
关键词:水稻栽培;农业技术推广;建议
当前时代,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对于我国的各行各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其农作物种植技术也是有了全新的发展。水稻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经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水稻栽培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指出当前水稻栽培技术推广的建议,进一步维护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1农业技术推广概述
1.1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
所谓农业技术推广,根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的定义,是指通过实验、师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等服务,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全过程的活动。根据该定义,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推广的技术是经过试验、示范过,获得了当前结果验证的技术,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上改善当前的农业技术。
1.2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维护我国国家的稳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不仅是能够改变当前的农业生产模式,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先进的科学技术深入到农业种植技术中,实现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高效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目标。总之,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国家的稳定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需要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推行新技术。
2水稻栽培技术的重点和难点
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之前,需要对水稻栽培技术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因此,本文针对于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分析,旨在能够全面的进行技术推广。
2.1育苗阶段
在水稻育苗的阶段,要重点的进行品种选择,只有选择了较好的品种,才能够满足产量增加的可能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水稻的品种应该和本地区的土壤、气候相适应。不仅如此,在水稻壮苗的时期,需要借助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知识,尽可能的将床土压得比较平实,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能够促进水稻稻苗根系的发展。
2.2播种阶段
在育苗完成之后,需要将培育好的幼苗进行播种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是,测试水稻的发芽情况,浸泡水稻种子之前要进行相应的晒种操作。前一步的操作是为了确保种子的发芽率,这对于后期的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后者主要是为了保证种子内部酶的活性,避免种子发芽效率较低,或者是产生酶的活性较低的问题。
2.3整地阶段
在稻田耕作开始之前,要将土地进行相应的平整操作,为了确保其操作的准确性,一般是要求将翻土的深度控制在0.2m左右,在具体翻土的过程中,多是采用旋转翻土的方式,这种操作能够保证整地的顺利进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水整地的完成时,需要对其泥浆的状况进行分析,要确保泥浆质软、泥不外漏才可以进行后期施肥操作。
2.4田间管理阶段
在水稻种植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其基本操作主要是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行肥水操作,另一方面是避免水稻遭受病虫害操作。这两个方面的操作都是属于基本的水稻种植的范畴,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赘述,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水稻的病虫害监测需要及早进行,尽可能的采用预防的措施,避免发现病虫害的时间较晚,影响水稻的正常产量,不仅如此,一旦发现病虫害,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最为有效的手段解决已出现的病虫害问题。结束语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品种之一,在我国农业改革不断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对水稻栽培技术进一步的推广,尽可能的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改善现有的水稻种植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为我国的安全与稳定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稻栽培;现状;高产栽培技术
1我国水稻栽培现状
我国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对我国近代水稻种植进行分析,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自改革开放以后,水稻种植由高秆变矮秆,从常规稻到杂交稻,无论从产量还是从品质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第二,从育苗角度分析,由水育秧、湿润育秧再到旱育秧,直到今天的塑料软盘育秧,秧苗的质量显著提高,特别是抛秧盘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人工劳动量;第三,从施肥技术角度分析,由单一的有机肥、化肥联用,再到今天的化肥单用就可以满足水稻生长要求,在水稻施肥技术发展的今天,通过对肥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可以为水稻实现高产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第四,从灌溉技术角度分析,长时间以来我国灌溉主要采用水管灌溉、浅水灌溉方式,这种粗放式的灌溉形式一方面造成成穗率低,另一方面对穗粒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应用背景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灌溉对水稻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第五,从耕种技术角度分析,在过去主要以中耕方式进行除草,而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今天,除草剂的使用有效提高了除草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量,另外在农业生产大量应用机械的今天,水稻种植所需的人工劳动越来越少,上述这些都为水稻种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意见
2.1科学选择水稻品种
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与品种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其他作物一样,水稻种植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水稻品种选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所选择的种植品种必须同地方气候条件等相适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不适性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另外对水稻生长过程中抗病和抗旱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2.2保证播种育苗质量
从种植实践经验方面分析,播种育苗质量对水稻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应当科学确定播种和育苗时间,切记不可出现过早播种或者过晚播种的问题。其次在确定播种时间时,还应当对水稻生长关键期的天气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避免高温天气对秧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再次,育苗栽种之前应当了解和熟悉水稻的生长特点,综合地方气候条件合理确定具体的播种时间。最后,在育苗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育苗新技术,以水稻产量、地方特点和种植过程为基础,制定有效的科学管理措施,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尤其是先进育苗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水稻根部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对水稻后期生长管理水平及水稻结实率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大田栽培与管理
2.3.1整地
通常情况下,水稻种植若选择在免耕栽培田块上进行,则可以不用进行整地处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秧苗移栽之前应当使用除草剂完成除草,之后再灌水、施肥。若选择的不是免耕栽培田块,则必须进行翻耕处理,同时在翻耕之前应当使用农家肥和化肥的混合肥料均匀地洒在田块中。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混合肥料的用量应当以田块的具体营养情况为参考。通常情况下,每667m2田块需要农家肥1~1.5t、三元复合肥30kg以及锌肥1kg。
2.3.2移栽
水稻产量高低同种植密度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秧苗种植密度过大,可能会降低成穗率和穗粒总数,因此插苗具体栽植密度应当以所选择水稻的品种来确定。在移栽过程中,应当保证移栽动作浅、稳、匀、直,一气呵成,切记不可移栽过夜秧与深水秧。若选择抛秧式移栽法,则应当保证天气晴朗,同时水深应当控制在1~2cm,另外抛秧方式应当选择后退式,待大部分秧苗抛完之后,应当间隔3~4cm设置一条30cm左右的工作行。
2.3.3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分粟阶段应当保证浅水;第二,分粟结束后应当及时排水晒田;第三,孕穗阶段将水深控制在3cm左右;第四,生长后期应当使田块保持干湿交替。
2.4湿润间歇灌溉,促根长蘖争大
穗传统淹水不烤田的排灌方式对水稻的生长是十分不利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水稻生长过程中水分供给充足,应当改变这种排灌方式。其中针对排灌方便的田块应当使用浅水勤灌的方式,同时做好烤田。从实践种植经验分析,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应当主要使用无水层或湿润灌溉方式,这种方式在水分敏感期和施肥用药阶段是不使用的,这两个时期通常以使用浅水灌溉为主。例如插秧时保持浅水;首次追肥分蘖阶段保持田面无水;插秧后的4~5d内不进行灌水;插秧后5~6d施肥时灌水深度小于3.3cm。
2.5适时有效综合防治病、虫、鼠、草害
第一,在秧田阶段,对于早稻而言,应当注意稻叶蝉、稻飞虱和稻瘟病;对于晚稻而言,应当注意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瘟病。第二,在大田阶段,应当重点注意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细条病等。在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过程中,应当注意用药时间、种类以及方法和具体用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水稻病害和稻纵卷叶螟防治过程中,应当将药喷洒在叶面处,因为只有稻株吸收药物后才会发挥防治作用。鉴于此,在喷施农药过程中最好采用喷雾形式,雾点越细,效果越好。
3结论
总而言之,在耕地资源日渐紧张的今天,如何提升水稻栽培技术应用水平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问题。这就要求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品种的选择,做好播种和育秧工作,同时保证后期栽培与管理工作到位,以切实保证稻田产量。除此之外,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当加大对水稻根系生理、光合作用及营养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机械化设备,为实现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水稻高产栽培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朱国兴.杂交水稻新品种中浙优8号高产栽培技术探究[J].农技服务,2016(13).
关键词:水稻;栽培
中图分类号:S1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98
1 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形式与优点
当前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形式主要有:旱育小苗抛栽技术(一般应用于翻耕整地抛栽或者免耕直接抛栽)、水稻直播技术(有翻耕直播和免耕直播2种形式),还有旱育抛栽配套再生稻等形式。东北地区常见的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形式是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和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本文就这2种方式做了详细介绍。
1.1 旱育小苗技术要点
1.1.1 育秧盘的选择
生产上育秧盘的选择标准是早稻选561孔,中、晚稻选434孔。秧盘的数量可按“每平方米计划抛栽穴数×大田面积÷每盘孔穴数”推算,实际过程中应在此基础上多选择一些以保证低成活率的标准秧苗数量。
1.1.2 秧床准备
秧床的位置与条件直接决定着育秧的成败和秧苗素质,在拜访育秧盘之前应及时进行施肥、耕整、分厢。盘土的选择也至关重要,要求质地疏松、养分齐全、透气通气和较好的结块保水能力。盘土在应用前一定要做好捣细过筛,最好在盘土里面混加壮秧剂培肥。
1.1.3 精细播种
疫秧床上播种前先将装好营养土育秧盘在秧床上摆好,摆盘的前一天,秒床要彻底浇一次透水。将秧盘穴用处理好的营养体装到深度的2/3处,整齐地摆放在秧床上等待播种。种子播种前一定要进行催芽,当破胸露白时即可播种。不同的水稻品种播种密度都会有差距,一般杂交稻每穴可播1~2粒种子,常规稻4~5粒,播后再在表层覆盖一层营养土,育秧盘可以用木板等平实的物体压入秧床土中,一定要避免育秧盘悬空,会由此产生“吊气”而导致死苗。
1.2 加强田间管理
水稻后期长势和产量与前期抛秧质量有关,只有把好抛秧质量关,才能取得水稻栽培的高产优质,抛秧密度、大田土壤状况、抛秧技术与秧苗的长势尤其重要;抛秧后5d一定要对大田进行一次彻底的化学除草作业;抛秧后的水肥管理十分重要,做好此项工作可以有效促进水稻植株的分蘖,抛秧后2~3d内应对大田的土壤进行湿润管理来促进发根,但同时一定要防止田间积水而导致的漂苗。分蘖期应当主要采取浅水管理,促进低位分蘖;在分蘖期应比常规栽培提前7~10d晒田,且程度要适加重,从而促进低位分蘖;应针对性地抓好有关环节,特别应注重施好钾肥和防好纹枯病,从而防止水稻植株倒伏。
2 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直播栽培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减少育秧、移栽等环节,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且减少了生产成本。但此种方法对播种技术要求很高,如果技术掌握不好很难实现水稻的高产。
2.1 直播稻特点
直接播种的水稻秧苗由于没有经历移栽和缓苗的阶段,所以分蘖出现的比较早且分蘖节位也比较低;由于种子属于直播,植株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相对比较浅,后期生长植株相对于传统栽培方法早衰,遭遇大风或连续阴雨天气容易倒伏;由于直播稻是直接将种子播入大田,由于受种子发芽率、土壤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很难做到一次拿全苗。
2.2 直播稻播种技术要点
应选择成熟期对口、抗倒伏、分蘖适中的优良杂交水稻品种;掌握好直播稻田间种植密度,一般是早稻、晚稻4~5万苗/667m2,中稻3~3.5万苗/667m2;做好种子的处理与催芽工作,大田播种要均匀,为后期植株整齐奠定基础,把握好播种质量,播种前做好大田土壤的处理,要求畦面平整从而确保苗全苗匀。
2.3 稻田管理
【关键词】 北方 寒地 水稻栽培 技术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oints of the north cold ric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前言
北方寒地昼夜温差大,水稻一生受低温等因素影响,形成了适应北方寒地自然特点的特殊稻作体系。其关键技术的核心是:选用耐寒品种为前提,以旱育壮秧为基础,以足肥、早发、定穗为原则,确保有效穗数,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增产途径。本文就我国北方寒地水稻栽培技术要点谈几点粗浅认识。
北方寒地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耐低温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北方寒地种稻必须采用耐寒性强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在低温条件下出苗良好,苗期生长健壮、迅速。在苗床内可耐1—2℃低温,当外界温度降至-1℃时,该品种在棚内几昼夜不出现冻害。在孕穗期遇到17℃的低温空壳率不到10%。从出苗到幼穗分化始期为55天左右,并完成一定数量的有效分蘖转入生殖生长。水稻生育期仅110—120天,主茎叶数8—9片,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型,且抽穗早而集中,结实率高。这种品种一般具有耐寒性强、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的特点。
2.实行计划栽培
根据北方寒地的种稻环境和品种特点,在栽培技术上要严格掌握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充分利用当地有限生育期间热量资源,实行计划栽培,防御低温和早霜危害,实现稳产高产。寒地水稻保温旱育苗,在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秧田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从出苗算起),在气温稳定通过13℃时开始插秧,最好5月下旬插完。保证6月份有足够的分蘖期,并在6月末进入生育转换期,开始幼穗分化。再经30天的长穗期,7月末抽穗,8月末安全成熟。由此可知,北方寒地水稻生长期短,不同生育阶段衔接紧凑,在栽培上误农时对正常生育进程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南部地区。因此,北方寒地高产栽培对农时的要求非常严格,计划栽培性很强,要认真掌握当地种稻的生态条件,严格掌握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实行计划栽培,在保证群体生长量的同时促进个体的健壮发育,确保适时抽穗,安全成熟,从而获得高产。
3.水稻育秧技术要点
3.1选地做床与床土处理
选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偏酸、杂草少、离水源近的岗地做床,规格据地膜宽度而定,一般采用1.2米宽地膜,应做1米宽、15米长的床。将床翻深10~15厘米、除净残杂物,打碎土块搂平,做好床后每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猪粪10公斤、硝铵35克、二铵85克和硫酸钾54克,然后将这些肥料反复均匀地拌在10厘米床土中,否则烧根死苗。施肥整平床苗后用喷壶浇足浇匀底水,出现坑洼渍水,用有机细土填平以防酸和消毒的药害。调酸时首先用试纸测试床土的PH值,如果PH值为6,每平方米苗床用工业硫酸375毫升,注入37.5公斤水中,喷洒于床面上可以调一个PH值,按此用量直至调到PH值为6以下为止。如用床土增肥调酸剂每平方米苗床约用9.5公斤,同肥料一起混拌进床土中,效果也很好,用敌克松消毒时每平方米用2.5克稀释成600倍液喷洒于床面上。消毒后如床土水分未饱和还要再浇一次水,填平坑洼。
3.2种子处理
选择熟期适当、高产抗病的品种先在背阴通风处晾2天后,用盐水选种清除空秕、杂草和其它杂物。消毒时把种子放入千分之四浓度的恶苗灵药液或千分之五的多菌灵药液中,在10~15℃条件下5昼夜,每天早晚倒动一次。消毒后用清水洗两遍种子放于15℃的水中浸种5天左右,看种子透明为止。放于28~32℃条件下破胸,大约有70%裂嘴时,降温至25℃催芽,芽长2毫米时,晾芽待播种。
3.3播种覆膜及秧田管理
当外界气温稳定通过6℃时,每平方米播芽种子0.35公斤,均匀压平使种子三面入土,播后覆1厘米厚的有机细土,细土上再盖一层谷壳灰、绿肥等隔离物,以防止地膜紧贴泥面,防碍出苗。然后覆膜拉线固定。阴雨天如膜上有积水,应及时抹去,以免压坏秧苗。当秧苗长到2叶期时,要揭膜炼苗,上午10点揭开两头使其通风,下午2点盖上,过2~3天如果气温稳定,可揭开地膜一半,如果缺水可灌浅水上床面。阴雨天温度低,膜内增温效果小,要注意密封一段时间后抢中午高温时刻揭两头通风,同时灌水洗苗。2.5叶以后可全揭掉地膜,一般盖膜时间是15天左右,揭膜后要进行追肥,每平方米苗床施尿素5.2~6克。
3.4节水灌溉
水层管理应满足“壮根、增温、通气、节水”等促进生育的要求。插秧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扶苗返青,返青后,水层保持3.3cm,可以增加水温促进多分蘖。10叶期后,采用干干湿湿的湿润灌溉法,就是浇一次水后停水,等水干了再放水。到抽穗前40d为止;当田间茎数达到想要茎数的八成时,要对长势过旺、较早出现郁闭、叶黑、叶下披、不出现拔节黄的地块,撤水晒田7~10d,相反则不晒,改为深水淹。晒田程度为地面发白、有小裂纹、池面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控上促下,促进壮杆;当天气预报有17℃以下低温时,灌15~20公分深水,护胎。其余时间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使其绿杆成熟。每次灌水4~5公分,自然落干后再灌水。黄熟期停水。
4.病虫害防治要点
主要以预防稻瘟病为主。预防于6月末7月初,公顷用30%新克瘟散100ml或40%稻瘟灵1.5kg,对水300倍喷雾。对发病地块,要做到早喷药,看叶片得病了马上就喷药。及时喷富士一号、比艳等药剂,喷药10d后病情仍有发展,应再次用药。
4.1防潜叶蝇
每公顷用40%氧化乐果乳油750斤,对水450公斤喷雾。施药前将水撤至5公分,1天后灌正常水;
4.2防负泥虫
每公顷用2.5%敌杀死乳油225~300毫升,兑水225~300公斤喷雾或用2.5%敌百虫粉30公斤喷粉;
4.3防二化螟
可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200毫升或亩用95%的杀虫单粉剂35克或亩用5%的锐劲特;北方寒地防治二化螟采取7、8月分中、上旬发现白穗和虫咬过的植株时及时拔掉烧了或埋了。在7月初开始打药防治,到7月中旬—8月初进行二次打药。如果虫害不严重,不用全田喷药,可以在受害株及周围2米范围内施药。
4.4防稻瘟病
选用25%使百克乳油,每亩30-40毫升;或40%克瘟散,每亩100-133毫升;或40%富士一号可湿性粉剂,每亩70-100克;或75%三环唑,亩用水量30—40公斤,细喷雾。
结束语
北方寒地水稻栽培宜采用大棚秧盘育苗,适宜早布、均布,培育多蘖状苗;适期移栽,宽行稀植,延长营养生长期,协调群体与个体关系;应用肥料深施、控制分蘖肥的施肥方法和湿润控水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性和抗逆性,确保北方寒地水稻高产增收。
参考文献:
[1]杨忠生.寒地水稻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与生活.2010.19.
[2]孙秀杰.北方寒地壮苗培育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09.
1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支持,农业技术的运用保证了粮食供应的来源,提高了农作物质量。目前,中国已根据农产品种类、种植方式等形成了一整套的推广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向多样性、专业性、简便性方向发展。现阶段,需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在此过程中需要科学技术的催化和推动。只有将科学技术切实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农业良性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中国的农业竞争力[1]。
2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状
2.1农民新技术运用程度较低
对于水稻种植户而言,农业推广技术属于新兴生产技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比较困难。随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持续开展,农业推广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城市化现象明显,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大部分为儿童和老人,农村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另外,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稻农知识水平有限,对新技术和新理论的接纳能力比较弱,无法将其运用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农业增产效果较差。水稻种植体系不完善、推广工作不细致、稻农对新技术缺乏领悟能力,导致在实际工作当中稻农仍然沿用传统方式来种植水稻,阻碍了水稻产业的发展。
2.2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缺乏实际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需深入到基层群众中,确保农业技术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真正发挥出农业推广技术的巨大价值。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不全面,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很难顺利完成,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失去了实际价值和作用。针对深入基层推广的技术人员,由于技术参差不齐,农业技术推广时间不统一等导致农业生产与农业技术需求之间相脱节。在实际推广工作中,推广形式单一且效率慢。在新时期,需加大推广新型农业信息推广技术,可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质量。
3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3.1提高农民的自我投入意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需要技术人员指引,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如果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很难顺利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应带动农民积极性,让稻农积极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积极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农业生产,激发农民的自我投入意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
3.2科普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可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普及农业技术推广知识,积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技术人员需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技术推广工作进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推广对策;其次,建立问责机制及推广保障机制,保证推广过程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改进传统推广模式,了解农民需求,加大各类新媒体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4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4.1育苗
育苗前需科学选择种子,挑选出质量好的种子,结合农业生产地区的经济情况和气候条件等,选择土壤与湿度最适宜的地区育苗,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育苗时,需根据水稻长势及生长环境科学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保证育苗质量及幼苗存活率。在正式播种前,需测试种子发芽率,将水稻种子在温水中浸泡,之后将泡好的种子放到专门的器皿中观察发芽率,通常发芽率应高达90%以上。在壮苗期间内要将苗床压实,保证幼苗可以吸收到充足的水分,但土壤不宜过于板实,避免出现板结的现象。育苗期间需做好水肥管理工作,合理控制水肥比例,保证土壤酸碱度[2]。
4.2播种准备工作
第一,将苗床地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稍高且水源方便的地区,且上一茬作物没有残留除草剂,提前5~7d扣棚;第二,水稻浸种前选择晴天晒种2~3d,通过晾晒可以提高种子酶活性及促进杀菌,晾晒过的种子干燥均匀,吸水速度一致,发芽整齐;第三,浸种消毒。需提前调查水稻种植地的气温条件,当水温30℃时应浸泡种子12h,当水温20℃时应浸泡种子20h。当种壳透明且谷粒断面中间无白心,种子胚乳和胚界限明确,无清脆声时可结束浸种。根据实际情况翻动种子,避免上下药量不均匀出现恶苗病。第四,催芽。催芽与未催芽的出苗时间需相差3~4d,催芽不仅可以保证出苗整齐,还可以缩短出苗时间。催芽时,将种子放置在60℃的水中搅拌,当水温为30℃、浸泡3~5h后捞出直接催芽。这种方式更适合机械插秧。第五,配置营养土。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无病害、无农药残留的田地,向田床上撒施草炭土或腐熟的农家肥,可提高土壤通透性;第六,当连续5d内日平均气温高达15℃以上才可以播种,播种时间不宜太早[3]。
4.3整地
育苗完成后平整土地,采取机耕方式,整地深度为20cm,水层深约3cm,平整土地可保证水稻充分吸收土壤水分。
4.4移栽
当秧苗生长到3~4叶时需及时移栽,插秧深度为2cm,密度控制在20~22株/hm2较为适宜。
4.5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可保证水稻高产,田间管理工作包括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若出现苗木短缺的情况,需及时补充苗木,避免浪费土地资源;除草时需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药物残留影响秧苗质量。防治病虫害时,需合理选择药剂并控制好用量,避免害虫产生抗体,防治时可综合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手段,减少农药对水稻生长的不良影响[4]。
参考文献
[1]谭惠康.试论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科学实验,2019(17):43.
[2]符驹.试析徐闻县农业技术推广与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农家科技,2019(1):13.
[3]李海燕.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2019,151(2):12.
1名特水稻栽培特点
1.1品质质量要求高名特水稻米质各项指标要求比一般优质米更高些。否则,不可打出驰名品牌,所以对于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的要求也就高。一是生态区域的选择性,要求具有很好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例如宁夏地区处西北高原,光照极为充足,水稻灌浆期昼夜温差大,对灌浆极为有利;辽宁桓仁地处辽宁东部山区,水质、气候适于特优稻米的形成。由此可见,良好的气候生态,包括无污染环境,对培育名特优水稻生产创造了必要条件。二是名特水稻栽培措施要求的严格性,不仅以优质米所要求的环保、安全、健康为目标,而且要从绿色食品标准上升到有机食品标准,达到纯而又纯的程度,其栽培措施如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应控制在最低量标准指标,而且一定不能超过这个标准。为了满足名特水稻对特殊条件的需求,必须提供相应的措施,使名特水稻的稻米品质含有的营养成分得到保证。
1.2经营管理体系健全对于名特水稻栽培的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健全一套更加完善的组织体系,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否则,就很难实现名特水稻的质量标准。包括栽培地块的选定、种子的纯度、生产措施、脱谷加工以及包装和贮藏等。
2名特水稻栽培技术要求
名特水稻稻米品质能否获取名符其实的驰名和特优品牌,绝不能只靠过去的盛产地和特优品种,而是在绿色食品的标准基础上升位到有机食品米的标准。
2.1土质条件的要求首先,进行名特水稻种植地块的选择和培养。在尚未开发种植水稻地区前茬应该是无大量施用化肥和使用农药的地块,更不是被污水污染的地方;对于已经种植过多年水稻地地块,要经3年左右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并没有污染的灌溉水进行灌溉的地块,才可以作为名特水稻的种植基地。也就是达到有机食品基地的要求标准。其次,对名特水稻种植土壤的养分和有毒物质的全面测定。如果发现超过规定的指标,就不能作为名特水稻种植基地,要经过逐步培养达到要求标准。
关键词:早稻—再生稻;品种选择;培育壮苗;适时移栽;田间管理
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来水稻耕作技术的一项创新,它是抛秧技术、种子包衣技术与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作用,推广前景十分广阔。柳城县马山乡目前实行双季稻、一季稻栽培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双季稻种植面积占90%,近年来双季稻逐年下降。其原因是灌溉条件、寒露风影响、投资增多等不利因素造成农民改双季稻为早稻单季稻,从而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克服上述不利因素,寻找一条适合农民的栽培制度,2009年笔者在马山乡马山屯试种了1.67 hm2早稻—再生稻。经实割验收,收获面积达100%,头季稻平均产量为8 352 kg/hm2,再生稻平均产量为3 054 kg/hm2,合计11 406 kg/hm2,比2008年马山屯双季稻增产1 068 kg/hm2。同时,再生稻节约资金约1 050元/hm2,节约人工75个工时/hm2,约300元/hm2,该项技术已在马山乡双季稻种植推广,发展势头较好。现将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种植再生稻要从整个年度来考虑,宜选择再生能力强、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米质优的迟熟品种[1]。经过多年的筛选和示范种植,柳城县马山乡马山屯宜采用早稻生育期为135 d的准两优527、中浙优1号、特优航1号等水稻品种。
2培育壮苗
头季稻适时早播,采用旱育秧技术,头季稻安排在3月10日前播种,并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浸种消毒催芽、统一播种量、统一播种时期、统一喷施多效唑、统一秧苗追肥和防病。播种前15 d选择菜地做苗床并进行翻犁、调酸至pH值5左右,播种前精整苗床,施足底肥,一般施三元复合肥225 kg/hm2,稀释后浇入苗床,并使苗床湿透5 cm以上,同时用敌克松5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大田用种量22.5 kg/hm2,浸种催芽至部分稻谷露白后拌旱育保姆撒播,播种密度控制在芽谷120谷/m2,播种要均匀。播后用细土盖种1 cm,再用50%丁草胺800倍液细喷雾除草(注意只能喷1遍,切忌来回多喷,防药液伤稻芽),然后低拱膜覆盖。当苗长到1叶1心时,遇晴天中午进行通风炼苗,并喷施300 mg/kg多效唑促矮壮分蘖,二叶一心期喷施断乳肥,施腐熟人尿750 kg/hm2对水7.50~11.25 t浇施,三叶期后再用三元复合肥3 045 kg/hm2对水7 500 kg浇施,并进行炼苗,培育多蘖壮苗。秧苗长至4~5叶时进行移栽,移栽前再施1次送嫁肥及喷药防病。
3适时移栽
据田间观察,手插大田田间通风透光性比抛秧好,病虫害相对发生轻,其后期禾秆清秀,再生稻的腋芽生长旺盛,有效穗数多,宜采用手插。为了确保再生稻的密度,必须插足210万~240万丛/hm2。从对示范片验收情况看,头季稻有效穗数需达240万~270万穗/hm2,再生稻有效穗数525万~570万穗/hm2,能使两季产量表现最高。
4早稻田间管理
插秧前进行全层施肥,施水稻专用肥375 kg/hm2、碳铵225 kg/hm2。插后5~7 d追肥,用水稻专用肥600 kg/hm2,结合施用50%的丁草胺1.5 kg/hm2除草;第2次追肥用尿素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严格连续间歇烤田,烤到脚踩有印泥不发白,此时灌跑马水后再烤田,如此反复至主穗幼穗分化2期时正常湿润封行。严格低指标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发现纹枯病发病3株/丛即用井冈霉素防治,稻飞虱8头/丛即用扑虱灵、大功臣防治。头季稻收割前6 d施尿素112.5 kg/hm2、钾肥150 kg/hm2,施肥时田面应有水,并让其自然落干。 头季稻收割时留桩的高低对腋芽的生长数量有很大的影响,留桩高度以倒2芽为原则,以倒2芽以上留5 cm保护为宜。过早收割不利于再生芽萌发,且影响头季稻产量;过迟收割则会割掉再生苗的剑叶,必须掌握好时间,要求在晴天收割,收割时要平割、齐割,不踩踏稻桩。
5再生稻田间管理
头季稻收获后,及时搬出稻草,尽快扶正稻桩,消除杂草,防止畜禽践踏稻桩,同时及时捶护田埂,做好蓄水保水工作。重点施好壮苗肥、根外肥及喷九二〇[2]。头季稻收割后第2天施壮芽肥,施尿素75 kg/hm2,结合撒施10%盖舒宝颗粒剂15 kg/hm2防第4代稻瘿蚊危害。再生季发苗至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每次2.25~3.00 kg/hm2。在再生稻始穗期,用九二〇 15~30 g/hm2雾水干后对水喷施,促进早抽穗早开花,以避过低温对再生稻开花受精的影响,促进抽穗整齐一致。此外,还要加强再生稻田螟虫、飞虱、叶蝉、稻纵卷叶螟等虫害的防治,注意防止畜禽鼠等危害[3-4]。
6参考文献
[1] 许贤中,许福武.再生稻新品种——盐籼203[J].江苏农业科学,1980(4):58.
[2] 张景国.九二〇处理再生稻[J].四川农业科技,198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