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启蒙文学

时间:2023-05-23 17:28:04

导语:在启蒙文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启蒙文学

第1篇

    (一)启蒙运动直接促成启蒙文学的产生

    启蒙运动的核心内涵是理性主义,理性的基本内涵是通过人们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进行对事物的认知。理性主义认为应当通过人们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进行对事物的认识。理性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是欧洲在从中世纪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当中,从事工商业的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壮大。商品经济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处于受压制的地位;商业活动受到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严重限制的现实状况,使得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改变自身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被压制的地位;资产阶级反抗封建王权的需要形成了启蒙运动产生的阶级、社会基础。启蒙运动的主导力量是一部分追求理性精神的知识分子。他们成为启蒙运动主导力量的根本原因是在欧洲逐步异化并偏离基本基督教信仰精神的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中世纪的天主教会由于受到世俗贵族势力的渗透而逐步腐化。因此,启蒙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直接促成了启蒙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使得启蒙文学带有思想政治倾向

    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进行激烈的斗争的年代。因此启蒙文学从产生开始就带有十分明显的思想倾向性并同政治理论主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众多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学形式宣传自己的思想政治主张,这给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艺术带来了鲜明的政论性特征。为资本主义制度鸣锣开道,向封建制度本身进行猛烈攻击是启蒙运动时期文学艺术的重要时代使命和历史特征。

    二、启蒙运动的精神主张对文学的影响

    (一)启蒙运动的精神主张促成以思想主张为主流的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突出理性精神。在牛顿等人的推动下,对世界的认识本身甚至上升到了对上帝进行思考的深度和高度。这些大胆的思想主张为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一时间,倡导怀疑、思辨的理性精神成为了文学创作的主流。在文学作品当中,将普通的个人作为直接的描写对象并号召人们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和生活,成为当时的启蒙作家普遍反映出来的思想主张。

    (二)启蒙运动的精神主张使得文学成为政治理论载体

    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形式在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中,通过作家本身的思想观点和文字描写显现出鲜明的政论性特征。这一时间内,很多思想家本身就承担起了启蒙作家的功能。卢梭、洛克、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着名的启蒙思想家将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应用于社会政治领域形成了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这些政治理论主要通过当时的文学形式表达出来。

    1.形成以民主思想为主的文学

    卢梭是民主思想的集大成者。卢梭通过文学形式折射了他的这些主张。《忏悔录》《新爱洛绮丝》是他的两篇着名的文学作品。《忏悔录》与以往的启蒙主义文学作品不同的是,该书注重平民的思想品质、感情和性格特点。卢梭在《忏悔录》中以诚恳直率的态度完整地记述了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内心动态的各个方面。他的另一部作品《社会契约论》,将这些文学作品中折射出的政治主张集中总结和反映了出来。在政治主张中,他主要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国家和社会的形成是个体为满足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所形成的总体。国家中每一个个体的目的是通过集体的存在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基于这样的分析,国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在政治地位上保持平等。没有任何一个公民在国家当中应当具有比其他人更高的甚至能够奴役其他人的权利。当国家不能保证自身利益时,个体可以选择离开国家。国家政治权利的形成是公民为实现个人利益将公共权力提交给一些具有决策能力的管理者的过程的结果。由于公民推举政府的初衷是实现个人利益,因此公共权力的持有者具有保障公民利益的职责和义务。

    2.自由平等思想的文学体现

    启蒙运动中的重要思想主张是自由平等思想。这一思想在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作品当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在政治思想理论当中英国政治学家洛克旗帜鲜明地主张自由的观点。洛克以基督教神学作为依据,提出“天赋人权”的主张。天赋人权中主要包括的权利有追求个人幸福权、生命权和财产权。洛克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向上帝赎罪,上帝赋予人们自由意志。人应当具有自由的思考能力。洛克的自由思想主要集中于人们思想的自由和政治自由。但自由具有一定限度,不能伤及其他人的自由,危害其他人的利益。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关于国家应当保障个人利益的观点也包括个人追求合法权利的观点,因此也蕴涵一定的行为的自由主张。在基督教神学的视野下,人类具有原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向上帝赎罪的过程,因此人的本质是相同的,人的地位应当是平等的,这一神学观点也为平等观念奠定了基础。在理性主义得以广泛传播的背景下,这一观念也逐渐被人们发掘出来。

    3.法治思想和分权制衡思想形成的政治文学

    启蒙文学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是同样身兼文学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是法制和分权制衡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着名的文学作品是《波斯人信札》。在作品当中,他通过小说的形式将自己的法治思想逐渐描述开来。在《论法的精神》当中,孟德斯鸠提出了社会政治的基础应当是公正的法律制度。在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当中,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具有相应的规律,上帝在创造世界与规律之后就让世界按照规律进行运转,而人类社会应当具有的规律就是社会的法律,社会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才可以正常运转。在基督教神学当中,由于人类本身具有原罪,因此人们在面临一定的特殊环境时就会产生犯罪的可能。政府组成人员同样也有可能违背公共利益而以权谋私,因此应当进行分权制衡以对政府进行约束和监督来保障公民的利益。

    三、启蒙运动对欧美当今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2篇

通过几年的研究,我发现对学生进行文学启蒙教育,基础与关键都在低年级。只有在低年级采用各种手段,精选适合农村小学生阅读的文学读物,通过大量的阅读,把学生引进多彩的文学殿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用文学作品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才能逐步提升农村孩子的文学素养。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的兴趣,进行文学启蒙教育

孩子刚入学,首先要学会拼音,当学生掌握了拼音这个识字和阅读的工具时,阅读的大门就为他们敞开了。此后我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想方设法营造阅读的氛围,进行文学启蒙教育。其中活动识字就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形式。如可以利用学生的姓名设计以“请来认识我”为主题的识字活动课,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名片”互相介绍,名字中的生字大家很快就记住了。当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识字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会更有兴趣地去阅读各种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了。

我还利用各种时机为学生树立榜样,进一步营造阅读的氛围,因为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我平时就有意识地多讲名人读书的故事,这样学生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名人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由平时点滴读书,积累而成的。于是,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呼之欲出,他们都希望自己与文学作品为伴。

二、内外结合,指导阅读的方法,进行文学启蒙教育

学生的阅读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我从教材中精选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古诗等,带领学生认真精读,学生阅读中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课堂上气氛宽松,探讨热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师尽情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让孩子在阅读上分享成果。如《种苹果树》这一课的主题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这一主题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困难的。在课文讲解以后,教师说:“老师今天再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中也有一位跟这位种草植树的老爷爷一样了不起的人。”接着便讲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个故事。果然,讲了这个故事后再回到课文中来,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了课文的中心,同时又掌握了一则谚语故事,真是一举两得。此外,课堂上我还适当地把教材中或补充阅读中与之相仿的文章作为一组文章指导阅读,学生易理解,乐于读,也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文学素养。

在课外阅读方面,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阅读的方法灵活和自由,既可以信马由缰,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歇;也可以蜻蜓点水,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浅尝辄止;还可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突出阅读的量;或可以改弦易辙,一册书读来无味,绝不强求,马上换书。同时,我利用自习课对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例如,低年级学生很喜欢阅读图画书,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时,我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封面,猜猜两只兔子对话的内容,从而引出故事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然后介绍这本漫画的作者,接着深情并茂地读这个故事,再让学生回顾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对话,一边读对话,一边用动作进行表演,从而使孩子们明白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颗爱的种子,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是很让人快乐的,让我们把心里的爱说出来吧!就这样,孩子们倘佯在文学的殿堂里,不仅思维得到了发展,知道了阅读文章可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进行,而且心灵受到了美的熏陶,达到了以文学养人的目的。课后,学生就可以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更有效地去阅读图画书了,文学启蒙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

三、积累运用,巩固阅读的成果,进行文学启蒙教育

阅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表达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让学生把阅读与表达结合起来,一方面教师可以检验学生阅读的成效,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阅读文学作品以后的收获,从而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而编童话故事就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例如,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以它为主人公,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每天编一段小故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比一比谁讲得精彩,每一周评出来的故事大王可以得到奖励。就这样,阅读、表达、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启蒙教学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0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启蒙作文教学是指小学三年级的作文写作教学,而这也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语文教师对基础性语文知识的教学较为重视,却忽略了写作方面的教学,以至于当小学生开始学习写作后,部分学生将写作看作是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进而导致该部分学生对作文学习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教学方法开展启蒙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升启蒙作文教学的水平,确保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得到增强。本文从写作兴趣、文本模仿、作文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小学启蒙作文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为小学启蒙作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对兴趣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的体现,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在小学启蒙作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自觉地练习写作,这样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写作能力才能得到增强。观察是作文写作的基础,若学生对事物缺乏细致观察,则其也无法描述、评论这一事件或事物。在小学启蒙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使学生积累到一定的写作资料,也能够使学生写出的作文更加生动、形象,而这也体现了观察在写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文的写作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在小学启蒙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设置一些激发想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以便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创新作文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还不够成熟,正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小学启蒙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需要对启蒙作文教学应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对作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或改良。传统作文教学背景下,小学启蒙作文教学的重心是写作框架教学,但对写作内容及精髓的教学却不够重视,进而导致学生对学习写作缺乏兴趣,无法把握到写作的主题与核心,致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偏题、跑题等问题。对作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或改良,在启蒙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予以全方位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掌握写作框架的基础上,也能够使学生了解一些写作手法以及内容,而这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利于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小学启蒙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每周可以预留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给学生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自拟题目进行独立写作,以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朋友”这种主题,朋友不仅是指人,也可能是物,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行引导,使其从多个角度思考这一主题,发散自身思维和想象力,从不同角度诠释“朋友”这一主题。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也可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以便让学生能够互相吸取优势,取长补短。利用这种方法开展启蒙教学,对学生的写作手法及写作框架予以指导,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身感悟,将自身代入写作情境中,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升极为有利。

三、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作文教学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启蒙作文教学,代表着学生已经迈入写作门槛。事实上,写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写作素材积累非常重要,只有平时重视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写作思路才能更加清晰。日记是学生对生活中发生的有意思事件的记录,而这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写日记的时候,将所掌握的好词佳句、精彩语句等运用到日记写作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够使学生对语句的使用更加准确。学生写日记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写作,内容可以是写实、联想,可以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虚构内容。日记的内容与字数一般没有限制,但要想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应每天坚持写日记,重要的是持之以恒,而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写日记习惯,只有形成一种习惯,才能坚持完成。

由于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还比较匮乏,对一些生字、生词不会写,所以在写日记的时候经常会使用拼音代替。例如:“今天在家帮妈妈做家务,被妈妈biaoyang了。”在写日记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受自身语文知识储备量的限制,用拼音代替一些生字、生词,也有可能出现大量的错别字,会导致整篇日记读起来很吃力,但仍然不妨碍学生通过日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亦或是描述自己所见到的真人真事。

四、作文评价

无论是好作文还是相对较差的作文,都会有它独特的闪光点,也许是几句精美的句子,亦或是一些绝好的词汇。因此,在对学生的作文作出评价的时候,教师应对小学生的作文给予积极性评价,挖掘出作文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以便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的开展写作练习。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评价标准也应有所不同,对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应提出更加严格的写作要求;而对于作文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对对学生的作文多予以鼓励,以便促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第4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启蒙 亲子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116-02

一、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现状

重视儿童阅读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犹太民族的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英国从2003年开始推行“儿童阅读计划”,我国台湾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可喜的是我国大陆也认识到了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在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然而,进入21世纪后,小学阅读的现状却仍不容乐观。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突出表现为:阅读量少,阅读习惯差;阅读时间少,阅读能力差;阅读消费少,阅读兴趣低。概括起来就是阅读没有搞活,之所以如此,与阅读意识、阅读习惯以及对策不力分不开。本文结合杭州Y小学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将课外阅读搞活。

二、阅读意识与阅读习惯培养

首先只有从意识上认识到阅读能力培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否则,只会流于形式。要具备阅读意识,需要社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我国教育方针已经重视起来,但有待改进之处是在考评机制方面尽可能弱化业绩,这样才能减少应试教育重考分带来的负面影响。

负责教学的老师一定也要重视起来,虽然老师们已经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老师们自身是在阅读并不受重视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成长在以阅读课外书为耻的岁月,导致现为人师者普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先天不足”,如果没有热爱阅读之心,又没有发自内心地重视阅读,很难真正引导学生重视阅读。老师要真正做到重视,不妨设身处地替学生考虑如何才能提高阅读能力、需要读哪些书等问题,且教师自身也要对阅读书目和内容有所了解。

家长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也是调动难度较大的一环。学生的教育与家庭密切相关,家长的关爱是学校无法替代的。在现在家庭里,家长们普遍地忙于自己的工作从而不自觉地缺乏对孩子的关爱,最终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家长这一环节不仅是搞好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疏导家长关爱学生的一个良好途径。为此,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应让家长参与到阅读培养过程中来,如Y小学实施的“家校心桥”、“亲子阅读”等活动。

学生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主体,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的最终效果由学生体现出来。课外教学工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重视阅读,渐渐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在生活中坚持阅读,有意识地与网络电游、电视等声像媒介保持距离,在学生时代,以阅读为主导趣味。这在“读图时代”为显著的特征,但在当代社会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惟其不易,启蒙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三、作品方案制定

梅子涵的阅读教学经验值得借鉴,他在《阅读儿童文学》一书中推荐了77本有意思的书,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他为孩子们点亮了阅读的灯,事实上他还点亮了孩子们理想之灯。梅子涵在该书的序言里提到一首诗《点灯的人》(The Lamplighter),这是英国作家斯蒂文森写的一首儿童诗,这首诗以儿童的视角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每天太阳落山后,孩子都能趴在窗前,看见点灯人李利拿着提灯和梯子,走到大街上把每一盏街灯点亮。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由此,一个孩子的心也被点亮了,他萌生了长大后要当点灯人的人生理想。梅子涵对这首诗情有独钟,因为他自己正是一个“点灯的人”。

为师者要具有点灯的理想,并且懂得如何将这种理想付诸实践。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得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阅读书目。需要考虑书目类别、年龄段、个味等因素。书目分类要尽可能全面,因为孩童阶段的全面发展程度直接影响今后人生的幸福程度,在此基础上,才能鼓励个人的阅读趣味,对于不同年龄段应有不同的阅读书目,做到循序渐进。有资料显示,儿童读书兴趣的发展有五个时期:4~6岁,神话传说期;6~8岁,寓言故事期;8~10岁,童话故事期;10~13岁的儿童对传记、传奇故事、侦探小说、探险故事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列出与这些内容有关的书目名称,张贴出来,让各年龄段的学生自主选择几本来看,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更多还原。如今书目的查找很方便,可以利用所在学校图书馆的现有资料,也可以参考网络上的推荐书目,需要老师针对情况仔细甄别。

以笔者带的班级为例,因为是启蒙阶段,第一个月的书籍尽可能以绘本为主,书目主要有:《小房子》、《谢谢您养育我》、《谢谢您生下我》、《家夫去旅行》、《月亮朋友》、《小黑鱼》、《你爱谁多一些》、《一只想当爸爸的熊》、《鼠小弟的生日》、《月光男孩》、《最棒的蔬菜》、《小阿力的大学校》、《好饿的毛毛虫》、《你很特别》、《双胞胎兄弟》、《你睡不着吗》、《风到哪里去了》、《打瞌睡的房子》、《丝瓜电话》、《真正的朋友》、《祝你生日快乐》、《999个青蛙兄弟》、《活了100万次的猫》、《月亮狗》、《月亮的味道》、《月下看猫头鹰》、《圆圆的月亮》等27本。

第二个月的书单:《神奇校车》、《都陵村168号》、《时间的故事》、《蜘蛛和糖果店》、《真正的魔法师》、《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面包公主三姐妹》、《我的一天》、《家庭作业》、《犟龟》、《小老鼠的漫长一夜》、《驴小弟变石头》、《一只好狼的故事》、《绿雨伞》、《鸟儿鸟儿飞进来》、《迟到大王》、《7号梦工厂》、《我妈妈》、《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呢?》、《奶奶的红裙子》、《风中的树叶》、《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睡美人》、《子儿,吐吐》、《小皮斯凯的第一个朋友》、《你看起来很好吃》、《我爱你们,孩子们》、《大卫,不可以》、《永远永远爱你》、《插岘岭》、《猜猜看——谁做了什么》、《你真好》、《成为好爸爸》、《穿鞋子的猫》、《小老鼠忙碌的一天》、《妈妈,我为什么存在》、《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

接下来,每个月都会有相应的书单,制定书单时要意识到使用绘本与影像资料只是辅助手段,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渐淡化图画与影像资料,注意引导孩子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尽量引导学生回归印刷时代的传统阅读方式。

四、实施、评估与提高

在阅读计划实施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测和评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再制定相应措施,并加以巩固和提高。例如第一个月结束后,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予以统计,在这27本绘本里,孩子们利用两周时间读完全部绘本的有8人,有15人还有几本没有读完,其他孩子由于识字量不多或阅读兴趣不高故读得少一点,他们需要老师的陪伴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为了配合孩子们阅读,笔者腾出语文课的时间给孩子读一些绘本,为孩子们读了《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爱心树》、《我不知道我是谁》、《你爱谁多一些》、《驴小弟变石头》。同时,每天利用孩子们吃点心、喝牛奶的时间给他们阅读一些课外书,用两周时间读完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并把电影版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和《长袜子皮皮》上传到班级论坛中,供孩子们阅读。

课外阅读虽然主要在课堂之外完成,但是为了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班级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会。读书会上,要注意趣味性,以便激发同学们读书的兴趣。例如,一次班级读书会,读《月亮,生日快乐》这本书,课件PPT准备得较丰富,还插入了轻柔的音乐,课堂上,孩子们个个都听得很投入,在设想环节上,宝贝们都积极举手发言,许多孩子竟然能猜对下面的故事情节,表明这些孩子还是认真去读了这本书。也有一部分孩子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想小熊去找月亮的好办法。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老师把故事一一读下去,结束时,孩子们都还沉浸其中!读完故事,老师依次问了三个问题:①“你们喜欢这个小熊吗?”②“你准备把这个小故事讲给谁听?”③“阅读有趣吗?为什么?”孩子们都做了很好地回答。最后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本拼音读物,并告诉他们,“从今天起这本书就属于你一个人看的!”大多数孩子非常开心,30个宝贝一起拿起书本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老师开始播放轻音乐,并把声音调至最小!老师轻轻走到每个孩子身边,听着他读,接下来便侧下身来专注地陪着孩子一起读,并及时给予鼓励!此时孩子们阅读的劲儿更足了!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沉浸其中,老师欣喜万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只有相信他能读好,才能期待他读得更好!

为了充分发挥家长在阅读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实施“亲子阅读”方案,就是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来。有好的开头和重在坚持这两点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两点,有必要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阅读的重要性,并切实制定阅读的时间表,最后落实到行动。这两个环节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只要家长认真地开始尝试,就会慢慢体会到亲子阅读的好处。有部分家长做得很好,在开始亲子阅读之前,每日为工作和家务劳碌,只是在业余时候和心情好的时候陪孩子读书,学校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后,定了一个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做孩子阅读的榜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习惯成自然,他们感觉到其实陪孩子阅读也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有的利用,家庭作业完成后的时间,每晚阅读20~30分钟,双休日每天早晚共同阅读一小时左右。有的还经常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讲出来,然后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发表看法,对孩子进行教育。通过亲子阅读,这些家长明显感觉到孩子的阅读兴趣变得浓厚了,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原来对写作没有自信的孩子,也常常能写出较通顺的小作文,并且,家长在亲子阅读过程中与孩子也有了更深的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性格发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反过来也有助于父母与孩子建立更为温馨、和睦、积极向上的亲子关系。

学期结束之后,需要对学生的阅读加以学期评估。评估的手段可以多样,除了考试中的作文外,还可以在家访中,注意拍摄他们的书柜。评估的结果显示,一个学期后,班里30位孩子的阅读情况出现了分化,有些孩子在阅读没有拼音的儿童文学读物;有些孩子正在一本一本阅读着有章节的拼音读物;有些孩子只是喜欢阅读一些有趣的图画书;还有的孩子要靠“阅读磁场”去感染……

面对分化的情况,需要做出分析。从教这些年,笔者常常体会到教育的最大阻力往往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家校的不一致。有的家长往往会埋怨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我家的孩子就是喜欢看电视而不喜欢看书呢?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像某某小朋友那么爱阅读呢?埋怨者往往缺乏反思: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多少呢?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尽量再提醒,以期制定出补救方案。当然,现实情况是总会有部分家长不会很好地完成亲子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学校适当地对后进学生予以辅导。

五、结束语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启蒙阶段的阅读培养更是至关重要。要培养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落实新大纲的教育方针,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此前提下,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体;家长这一环节,是最容易忽视和最难的环节,“亲子阅读”是一种有益而且可行的措施。教师是贯穿各环节的纽带,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科学的阅读方案,分阶段开具阅读书目,并不断对阅读效果加以评估,进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巩固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依芸.浅谈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7)

第5篇

一、启蒙作文教学及其教学困惑

什么是启蒙作文教学呢?启蒙作文教学就是小学生初始作文阶段。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阶段,准确地说启蒙作文就是起步作文。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生没有成熟的思想,对事物没有准确的认识,有一定的感情世界,但是词汇贫乏、表达能力差,笔下难以尽叙胸中之意,生活素材缺乏,对生活素材更是缺乏加工处理的能力,没有留心生活,观察不细致,生活印记在脑中痕迹模糊。另外,作文体裁知识缺乏,文章要交代哪些写作因素一概不知,就算交代了,也残缺不全,逻辑顺序紊乱,不知从何写起,不知何时结束,笔力重点不分,谋篇布局缺乏合理性。这些就构成了启蒙作文教学的一道道障碍。

二、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个发明,最原始的动力就是他对事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兴趣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潜能。兴趣是一种宝贵的非智力教学因素,它可以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长期集中注意力,排除各种干扰,潜心于所感兴趣的项目。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学习,开发自己的情感,活跃自己的思维,越过一道道思维障碍,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主动收集、整理、加工写作素材,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生活真谛。小学生启蒙作文时都有一种畏惧心理,不克服这种心理,学生的思维就会被禁锢,走不出思维的传统约束,对作文将失去信心和写作的勇气。兴趣的开发会扬起学生作文的信心,勇气就会心中起,笔下思想如泉来,所以兴趣的开发是启蒙作文十分关键的环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发学生兴趣:

1. 播放精短美文。小学生喜欢形象思维,喜欢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渠道进入大脑的信息比单方面进入大脑的信息记忆深刻得多。为了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让学生视听。学生眼观画面和文字,耳听音频朗读,产生了无尽的美感。例如:江北大桥是巴中交通史上的一个亮点,我去拍了照片,撰写了一段文字:“江北大桥地处巴中城北郊,横跨巴河,长虹卧波,紧锁嘉陵水。桥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奔车如云;桥下河水泛起清波,绿水泛舟歌舞欢,船桨荡起涟漪潋。巴河共长天一色,落霞与江桥齐飞……”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特别值得一提是,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激发了学生对美文的追求和向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 把学生的作文制作成视频音频资料。学生作文一开始写得肯定不尽完美,我给学生改了后,再在网上找到与学生写的作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附在学生作文的文字下面,给学生制作成音频视频资料,在全班播放。这招很管用,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在电脑上播放出来,一种全新的感觉,图文并茂,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孩子天生就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赞赏,感悟到了成功的自豪,学生兴趣犹如放开闸门的江水,一泻千里,浪卷波飞。学生看到画面对比文字在表达方面有不满意的地方,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表达能力,这是难能可贵的地方。

三、启蒙作文的教学方法

启蒙作文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对写作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来决定。首先我们命题作文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感知,让学生的思想在笔下流淌,就是让学生觉得作文有话可写、有情可述、有理可辨。让学生自由写作,这是启蒙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我在启蒙作文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第6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已念了七、八年书,阅读似乎不成问题,其实不然。初三学生只可以说能读书,还远远达不到会读书。因为化学学科一是有它独特的阅读重点和方法,二是还有阅读的速度和效果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老师悉心指导。如初三化学第一课绪言,共有3500多字,若让学生自己泛泛地读,不会抓重点,花时间多且收效甚微。因为教材中一般包括有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但多半是常识性的,约占75%或更多些,假若把这些知识比喻为“绿叶”,那么学生理解好这些“绿叶”后,无疑对于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朵“红花”是有利的。但“绿叶”毕竟是起衬托作用的,可以粗读、略读、领会意思就行。对于基础知识则要求细读、精读、反复推敲、思索而达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重点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如初三课本绪言中属基础知识的内容是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共有110个字,约占3%,这堂课教师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让学生观察实验,共同得出两种变化的不同,推广到两种性质,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点的地方让学生画线标记下来理解和记忆。这样做,学生可集中精力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这比教师按照课本摘要板书,然后要求学生记下来效果会更好些。

二、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是使知识生动活泼的再现,常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忆,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青少年们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如先观察镁条的形状、颜色等性质,点燃时要注意看发出耀眼的强光(不要正视,防止伤眼),放热等,把点燃后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和反应前的镁带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产生了新物质,(氧化镁)等等。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点燃、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火焰的外焰加热等等。对不同的实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观察项目也逐渐增加,要求也逐步提高,只有不断地使用感官,才能促进青少年感官的发展和见微知著的思维能力。

除培养观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能达到1-2人一套仪器最好)让学生独立自己动手去做实验。这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好形式。只有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才能达到熟练的掌握。对基本操作要高度重视,严格训练,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务必使操作规范化。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这是受益终身的技巧。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幼儿启蒙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研究

多元文化教育是21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与实践活动,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的音乐”以及“音乐中的文化”同样影响了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即“教会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社会中懂得音乐,也包含民族音乐及其他的文化内容”等[1],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当前许多国家已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列入幼儿园音乐教育课程中,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在世界音乐研讨会上明确指出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指导纲要。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因此,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开展幼儿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师既引导幼儿学习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又适当学习其他民族以及世界民族音乐文化,让幼儿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健康快乐成长。

一、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理念

多元文化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幼儿启蒙的音乐教育中渗透多元文化的思想,幼儿通过接触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的音乐,开阔孩子的视野,认识到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独具特色。通过感受世界各区域的音乐,增强自身的鉴赏能力,达到更好地发挥多元潜能,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帮助幼儿在多元文化中达到开发多元智能的目的。

(一)空间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理念

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理念在空间上不仅包括我国的民族音乐,同时还包括其他国家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群体,每个区域以及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地域性音乐文化,让幼儿在启蒙阶段了解我国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以多元文化视野开发幼儿多元化潜能。此外,空间上的多元文化还应让幼儿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当前世界音乐文化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幼儿对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接触比较多,对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了解甚少,受到传播渠道的限制。在幼儿启蒙阶段教育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能够使幼儿以尊重、接纳的态度适应不同的文化,避免偏执理念。

(二)时间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理念

音乐是人类起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21世纪多元文化的兴起,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幼儿启蒙阶段进行多元音乐文化教学不仅是教会孩子们认知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各民族音乐文化,而是包括从古到今的所有时期的音乐。当前的幼儿启蒙音乐教育中大多还停留在经典的古典音乐和几首耳熟能详的儿歌上,对于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匮乏。随着时代的改革,音乐文化也有着飞速的发展,所谓音乐是不分时间和国界的,对于各个时期音乐都应介绍。在幼儿启蒙阶段中探索时间上多元音乐文化理念,能够使幼儿在多元音乐文化中懂得音乐。

(三)形式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理念

多元音乐文化不仅包括优秀的传统音乐,还包括时下流行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随着多元文化理念的不断渗透,人们开始关注原生态的音乐形式,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被广泛地挖掘出来。社会的转变势必影响教育的改革,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把“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列入总目标,指出“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2]。同样,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了多元的形式要多样,教师在挖掘多元化时不应仅仅停留在几个熟知的少数民族音乐上,每一种音乐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音乐教学的形式上应将我国以及外国的原生态音乐文化都纳入教学基本理念中。

二、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途径

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喜爱各种趣味游戏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活动大多在游戏中获得。在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中,幼儿能初步的感知多样的世界,通过多元的音乐体验发展幼儿认知、情感等多元潜能,初步形成多元思维,为今后的学习和认知打下基础。

(一)丰富的多元文化主题音乐活动

在幼儿启蒙阶段的教育中,教师在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时,不能单一地让幼儿感知作品的节奏、强弱、速度、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而应从幼儿的情感、生活入手体验音乐。多元文化下的主题音乐活动并不局限于音乐学科的知识技能,而是涉及与音乐相关更广泛的内容领域。例:音乐活动设计《认识世界各民族的乐器》的有关片段:1.播放有关大自然的音乐,如:流水声、鸟叫声,让幼儿感受大自然万物的美妙,然后让幼儿说出音乐中出现的自然声;2.教师告诉幼儿,在远古时代,世界各民族的人们都靠采集大自然的物品来制作乐器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每个区域民族的音乐文化和这些原始乐器都有密切的关系;3.教师可出示搜集的典型的民族乐器图片资料,如:中国的笛子、欧洲的风笛、非洲的马林巴琴和鼓等;4.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这些独特乐器代表着各个民族的音乐特点。如:听到风笛就想到了苏格兰音乐文化等;5.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这些乐器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等;6.教师引导幼儿组建乐队,用不同民族的乐器尝试表演,感受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韵味。上述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音乐主题活动,其目的是使幼儿了解世界各地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音乐文化,各民族相互之间用各自独特的音乐文化进行情感的交流。在幼儿启蒙阶段开展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使幼儿开阔视野的同时,对于发掘幼儿的多元潜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来强化幼儿的多重能力的培养,在理解音乐的同时了解世界,了解世界的文化,使得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创设多元文化的音乐情境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需要通过多元文化开发其自身的潜能,在《多彩光谱》项目的教室里,儿童每天都接触大量用于启发其运用多元智能的素材,还有其他十几个各式各样的活动“角”,有时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儿童置身于某种日常情境之中,这种模拟情境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3]。创设多元文化的情境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和探索音乐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开展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教师根据音乐的故事及情感,提供有关的素材进行角色的扮演,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体验感悟音乐。教师在创设多元的音乐情境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幼儿的情感体验与多元文化的理解结合起来,使幼儿通过情境的创设达到了解背景文化,同时理解和接纳不同的音乐文化。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情境创设,综合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学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感知音乐与文化的关系。在选择授课手段时,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去关注幼儿的兴趣,充分使幼儿自主学习,获得充分的体验。例如:在非洲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教师就可以举行一个“非洲之旅”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从语言、服饰、食物、风土人情等入手,探究非洲与我国不同的文化民俗,在了解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教师将幼儿的兴趣引导到感受音乐上,请幼儿欣赏世界杯足球赛主题曲《哇卡哇卡》,思考与我国歌曲的风格是否相同,然后欣赏非洲黑人手拿非洲鼓,载歌载舞的音乐。最后,教师创设情境给幼儿提供相应的非洲服饰,乐器引导幼儿边歌边舞,进一步通过创设的情境感受非洲的音乐文化特色。

(三)开发多元文化的音乐环境

在幼儿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多元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以提高幼儿感受音乐文化的审美能力。教师可设立音乐专用教室,放置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乐器,也可选择制作一些乐器模型或者提供一些实物图片等方法扩大幼儿的视野。此外,教师还可搜集有关音像资料,如电影、纪录片等让幼儿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在教室的音乐角放置不同肤色的玩具娃娃,陈列不同民族的表演服装,以便幼儿从视觉上产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环境相互结合,丰富情感体验,产生对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音乐的感受力。教师还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播放各种风格的歌曲,包括不同民族的民歌的播放以供幼儿欣赏,创设一种多元音乐文化萦绕的环境,丰富幼儿的听觉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幼儿多元音乐文化的感受力、想象力以及表现力。教师也可通过举办“音乐会”以及节日晚会,搜集编排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幼儿去表现音乐,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探究能力。在此环境下,幼儿能潜移默化地接纳不同地区、不同区域的多元音乐文化,由此发挥幼儿的多元潜能。除了幼儿园环境可利用开发外,还可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家长方面,可带幼儿多参加一些音乐会演出,感受直接的现场音乐氛围,也可利用互联网信息,引导幼儿接触多元音乐文化。有的家庭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旅游时,家长也可搜集异国他乡的风俗文化,给孩子进行讲解,这无疑是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在欣赏异国风情的美景的同时,也了解了其特色的本土民俗音乐文化,让孩子们有兴趣去欣赏多元的音乐作品。如果有的家长恰好是其他民族,教师可邀请这些家长来幼儿园介绍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这样能极大地激起幼儿对多元文化了解的兴趣。社会资源方面,当前互联网的发达,社会交流的日益频繁,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如:社会中经常有世界各地民族音乐专题音乐会或讲座,教师可鼓励家长带孩子去观看欣赏,让幼儿感知各民族各区域音乐的特点,了解其乐器的外形特征、音色、代表曲目以及演奏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接纳多元音乐文化,家长和教师还可邀请音乐爱好者到幼儿园进行讲解演示,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现场演奏曲目,激发幼儿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好奇与兴趣。此外,教师还可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民族乐器,并指挥幼儿用这些乐器进行演奏,充分调动幼儿对于多元音乐文化学习的主动性。

三、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评价

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评价制定应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健康发展为目的,评价内容应多元化,评价与幼儿的学习密切联系。教师应把握以下几个评价环节:

(一)立足本土音乐文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随着社会的飞速开展,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立足世界之本,民族音乐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评价体系上,我们应紧扣本土音乐文化,通过接触不同区域的音乐文化,扩宽听赏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审美意识,达到对祖国的热爱,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热爱。

(二)传承中西合璧的音乐文化

优秀的音乐文化不仅是本民族的,在评价幼儿启蒙音乐教育中,更应该立足世界,中西合璧汲取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精华。在意识上要培养幼儿认识到世界各地区的音乐文化和本民族、本地区的一样优秀,通过感受全世界、各民族的音乐,增强幼儿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音乐文化风格和特点,反映其生活的内涵,在评价幼儿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中,对幼儿多元文化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如非洲音乐的介绍中,其民族特有的节奏特点表现出了民族精神,节奏是民族的灵魂,在其背后表现出了民族的坚强与不屈的精神,这正是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音乐教学中寻找的内容。

(三)定位多元的音乐文化

在评价幼儿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中,幼儿面对的世界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定位多元必不可少。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长期让幼儿接触单调的音乐形式,必然会产生厌倦情绪。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应时刻把握多元文化的标准,考核教师是否选取各种不同的音乐文化,包括歌曲、舞曲、器乐曲等多种类的介绍,感受并体验不同音乐文化所特有的内涵,体会其中的差别,用对比与比较的眼光提高幼儿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审美标准。对于一些健康的流行音乐,我们也应不排斥,在多元音乐教学中给幼儿以介绍和讲授,充分在教学中体现多元这一标准。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幼儿能很快地融入整个多元音乐中,发挥幼儿的多元潜能,在这一标准下进行评价,教师也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幼儿的真实感受和审美体现。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多元音乐文化教学,在让幼儿感知多元音乐多姿多彩的同时,幼儿认知、情感以及能力多元潜能也得到了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培养幼儿的音乐才能上,也体现在促进幼儿个性自由和谐发展,发展多项思维,启迪智慧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等方面。世界是多元的,音乐文化也是多元的,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有的风格,幼儿在认知多元音乐文化,积极参与了解不同音乐文化所特有的音乐形象和情感,表达自己对多元音乐文化的感受与体验。只有深入了解感知才能弘扬多元音乐文化,才能为全人类保护和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做出贡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区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特色,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教师既引导幼儿认识了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也引导幼儿了解了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为幼儿创造一个多元文化的音乐世界。

作者:李笑珂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特里斯.M.沃里克.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M].田林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第8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 启蒙教学

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文的启蒙教学呢?

一、什么是作文启蒙教学?

“作文启蒙教学”,也就是写话,是让学生在正式接触作文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关于写作的知识,掌握写话的技巧,激发写话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写话动力,丰富学生的写话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写话过程中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丰富自己的生活,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淡化“作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进行写话的作文教学法。

二、做好小学语文作文启蒙教学的策略

1、热情鼓励,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内驱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进行口语交际,自由写作。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作文的全过程,采取了不同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要创设轻松愉悦的写作情境,把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有趣的游戏、活生生的小动物搬入课堂,让学生亲身参与,在活动中获得写作素材,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要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每月出一期手抄报,每学期出一期班刊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行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勤练笔,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写作习惯,使得学生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作文。

2、加强积累,搜集素材

语文教学中,我们一直重视阅读这条主线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典型课文和学生的优秀习作,引导学生在写作的特点及方法上,加以理解和吸收。对于典型课文、精彩片段、形象贴切的比喻句、生动逼真的拟人句,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尤其对同龄学生的优秀习作,老师范读或者学生自读后进行互评,评后吸收有用的写作方法和借鉴有价值的观点。为了指导学生逐步扩大阅读面,我就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这两个主要阵地提供学生喜欢读的图书,有时带学生去书店帮他们挑选一些小学生必读书,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好的词、句、片段、格言警句、名人名言、歇后语等及时收集到“采蜜集”(作文素材收集本)中,作文时可随时借鉴和运用。多读多记,不断积累,就能丰富作文材料。“记住旧句子,写出新文章”就是这个理。

3、写好片段,以点带面

习作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重点部分不能写具体。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老师的指导出现了问题――巴不得把所有的作文技巧一次都教给学生,结果适得其反。因此,作文启蒙先要给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比如指导学生写人,可以分步进行:先用一个时间段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写好人物外貌的片段,一次可以练习写一到两个人;再用一个时间段指导学生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的特点,构段方式可以是概括地写――具体地写――概括地写,也可以是具体地写――概括地写。学生写好了作文的每一个片段,就一定能写出完整的作文来。班上大部分学生会写作文了,也就能带动极少数学生。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减缓坡度,分解难点,学生也就不会畏惧作文了。

4、注重口语训练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言时,要求学生用完整准确的语言来表达,随时纠正不完整、有语病的句子。并注意认真上好每节口语交际课,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让每个孩子都开口说话。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孩子们轮流当小组长,组织学习小伙伴积极发言。长期的坚持下来,孩子们的说话能力普遍提高。与此同时让学生把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下来,让学生感觉作文很容易,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过程。

5、优化指导过程是作文启蒙训练的关键。

传统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往往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按教师的思路把内容面面俱到的灌注给学生,让学生按教师所注入的现成知识进行短时记忆,再写下来。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一种简单的信息流系统:信息输入贮存输入反馈。这就严重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为了发挥学生潜能,立足于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采用了“启发点拨尝试习作个别导评针对讲评学生修改”的方法,这是一个较复杂的信息流系统:信息输入筛选组合加工贮存输出反馈

在这个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稍稍点拨后,让学生独立观察,独立组织言语表达,进行尝试写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学习的地位,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被动局面,学生按各自的观察和感受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而教师在巡回过程中,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调控教学,把“教会学生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从教学的对象转变为教学的中心。

第9篇

1.有不少孩子由于不良的家庭习染,鄙视普通劳动者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总用“现在你不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就去扫马路、掏大粪、当工人”之类的话教训孩子,于是,这些普通体力劳动就成了孩子心目中“下贱”的代名词,干这些活的人在他们心里缺乏了应有的地位,躲避、鄙视劳动成了一种必然。

2.有的父母无意间挫伤了孩子的劳动兴趣当孩子对劳动表现出好奇和兴趣时,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更有甚者对孩子说:“一边去,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你插手!”也有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干不好,不如自己干,排斥孩子参与。这样,挫伤了孩子的劳动兴趣,让劳动慢慢远离了孩子。

3.有的家长把劳动当成了影响孩子学习的负担,怕一旦让孩子参与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其实学习要劳逸结合,适当的劳动是学习的调节和放松,也是孩子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检验,同时也是对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炼。其实,学习并不是孩子的唯一任务,也不是成长、成才、成功的唯一条件。

4.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没必要让孩子劳动”有了劳动自己干,或者干脆花点钱雇人干。这种意识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劳动体验,让孩子丧失了获得劳动技能、检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技能的机会。这些年出现的大学生不会洗衣服、离开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孩子一升学父母必去当“搬运工”的现象,就是教训。

5.有的家长在管理孩子时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一种手段有的家长,孩子一旦犯错,就用劳动来惩罚,这使得孩子从小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阴影,时间长了,即使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也很难调动起孩子的劳动热情。鉴于此,我们学校、家庭都应重视这一问题,形成联动机制,应从培养孩子的全面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出发,积极引导。

二、正确树立家庭劳动启蒙教育观念

1.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一切。我们的历史与现实有着丰富博大的素材,足以让孩子感受劳动的无穷魅力。关键是家长要有正确的劳动观,才能引导、教育孩子放弃对劳动的鄙视和厌弃,从而正视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把劳动看做是创造现实与未来的力量源泉,看作是一种生命运动的艺术。生命离不开劳动,生活离不开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不仅是生存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劳动

劳动和学习是不矛盾的,二者相辅相成。况且孩子的劳动毕竟在量上和强度上都是极其有限的。劳动可以增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和丰富创新能力,学习可以促进劳动技能的改进和提高。同时,劳动有利于学习疲劳的缓解,有利于健康体魄的培养,可以为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学习强度很大,更需要适度的劳动活动调适孩子的学习生活。

3.劳动体验有利于良好品质的养成

无忧无虑的幸福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通过必要的劳动体验和磨炼可以让他们体味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财富的创造凝聚着许多人的汗水。这样,就可以逐渐养成他们节约、朴素、勤快、吃苦的人格品质,对于全面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人格、意志品质大有益处。

4.劳动可以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

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人才竞争异常激烈,许多经济、教育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加强学生的生存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适当施加劣性刺激,给以必要的挫折教育等作为培养现代人才的必要途径。我国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加强学生的生存教育、挫折教育,不少学校也增加了以磨炼意志、培养坚强性格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学生在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培养了不怕吃苦、敢于挑战的品质,增长了解决问题、勇于创造的才干,提升了生活、生存的能力。

5.通过劳动可以增强创造的快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