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学生文学常识

时间:2023-05-23 17:28:11

导语:在中学生文学常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生文学常识

第1篇

一、深延教材,创新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和目标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就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教法上要寻求创新的突破点,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空间更大。如现在低年级的教材,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充满趣味性。如何将趣味性贯穿至课堂教学中,就是我们需要寻找的突破点。在讲《找春天》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一次情景教学,带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孩子们兴趣很高,天天看的这些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小嫩芽在他们眼里突然变得那么多姿多彩。再理解、朗读课文时,融进他们自己的情感在里面,自然是非常轻松和容易。

二、依托教学媒体,创设直观情景

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很普及了,其优势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适当的运用不仅能解决教师在课堂中无法用语言描述来给学生讲述知识的难题,还有助于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为学习课文创设了一个直观的场景。(举一例子说明媒体对乌鸦喝水课文的教学效果)

三、学法灵活、新颖、增趣、增效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现在提倡“探究式”的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如讲《颐和园》第二段长廊时,我设计了“读——思——议——读——说”的学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自读后思考,再相互讨论找出答案,感情朗读,最后出示介绍长廊的课件,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这样一来,学生兴趣很高,尤其是当导游的同学,除了书上的内容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介绍相当生动。由此可见,灵活多样的学法给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有利于学生的创新。

四、开阔思维,激发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缺乏想象力就缺乏创造力。小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像《乌鸦喝水》一课,在讨论乌鸦喝水的方法时就会发现,原来学生的想象是多么让人惊讶。他们为乌鸦找出许多种方法来:拿吸管喝;在地上刨个坑,把瓶子放到坑里倾斜一下;去田里找根麦秆来插到瓶子里吸水;甚至有的学生还说用翅膀抱着瓶子喝等等。

五、拓展教学,培养技能

第2篇

1.鼓励质疑,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和服务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必须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鼓励学生提出批判性质疑,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存在着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教师如果能抓这些矛盾点,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势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还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好奇往往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教师应该加倍爱护和引导。

2.鼓励交流,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小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在独立思考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改变“灌输”式教学格局,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更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至发散,再由发散而集中,这一交替过程,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使个人的创新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相互弥补、借鉴、启发,形成立体交叉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寻找机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

3.鼓励想象,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

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扩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同时又超越了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培养他们不受制约、多向思考的习惯。

第3篇

1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培养。传统教学收不到好效果的原因,主要是过去繁琐的直观教学过多的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无法把思想集中到所学的问题上,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培养,那么要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个人的想法是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创设新颖的的环境导入课文,提出有趣的疑问,讲做事,做游戏等,通过这些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会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才有动力。例如: 在教学巴金先生写的《鸟的天堂》以课时,新课一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穿了一身运动装,脚蹬一双旅游鞋,头戴一顶太阳帽,手拿一幅中国地图,一进教室,就引起学生的骚动,还传来窃窃私语:“老师今天怎么了?”“是呀,怎么这身打扮”这一身打扮首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我接着说:"今天我不当老师了,我当以次导游""导游?导什麽游?"此言一出,立即有学生发问。"游《鸟的天堂》呀".我说,"鸟的天堂就是一棵大榕树,它是全国的旅游胜地……"课文讲完后,我还让学生当导游来解说。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

2 引导探究,品味作品的精髓,培养创新意识

引导探究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探究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并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获得新知、增长能力、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通过引导,想像出这样的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通过教师的引导探究,让学生透过文字想象课文情景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理解课文作者的意图,品味作品的精髓,引导创新意识,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让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给学生铺上了创新之路。

新的教材设置很多主题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再现生活情景。这种活动情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智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多加运用。

3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质疑的情境,将学生置于“问题”的环境中,启发、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与探索。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4 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应组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丰厚的原料。语文教学中的活动完全可以组织得丰富多彩,如课前演讲、时事报告、社会热点,课堂中的辩论会、放映一些专题音像资料,课后撰写小论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通过这些活动能有效地解放他们的思维空间,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搜集、利用信息和解剖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我们可以把一些教学内容改编成独幕剧、小品和相声等等,让学生担任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担任角色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领悟教材。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后,笔者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让学生亲手制作演出的道具、设计演出的服装。结果收效颇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课本剧也演得有声有色。学生的表演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一个提高的过程。

5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第4篇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摘高处的葡萄时,我踮起脚尖伸直胳膊左手轻轻地捏住葡萄的茎,右手用剪刀"咔嚓"一剪,又一串葡萄落入了我的袋中。我忍不住拿起一个葡萄珠,剥去皮,放到嘴里,啊!真是汁多味甜,甜在嘴里,甜在心里。"

"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地,花生的叶子很茂盛,花生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个个都藏到了地底下。我双手握住花生的茎叶,身子微微向后倾斜,稍稍用力一拔,一个个带着泥土芳香、嫩黄色的花生便欢快地蹦了出来。像一群淘气、顽皮的孩子,顾不上身上沾着的点点泥土,争先恐后地跑到我的眼前,向我述说着地下迷宫中的趣事。"

"珍妮娃娃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美丽的外表,就是它的四肢可以转动。它有许多种不同式样的服装,我可以任意搭配。它那头美丽的长发可以随意编出不同的小辫。珍妮娃娃不仅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还使我变得更加有爱心了。"

"我坐在船头,凉爽的海风迎面吹来,感到全身非常舒服。望着浩翰的大海和广阔无际的天空,它们在远处好像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翻滚的浪花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真美啊!"

……

可见,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教育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二、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内容的限制,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其结果是,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棒!请看:

"去年暑假,爸爸从树上捉来了两只蝉,放在家里的沙窗上,炎热的夏季使得纱窗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这叫声吸引了我,于是我伸手拿过蝉,发现它们的嘴象根针,又细又长。咦?别的动物和鸟类都是张开嘴巴鸣叫的可是它这针一样的嘴好像根本就张不开,可还叫得那么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噢!这针一样的嘴大概是它们的"竖笛"吧,声音一定是它们吹出来的。我拿来剪刀,把这"竖笛"齐根剪下,心想:这回你们该安静下来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蝉又大声叫了起来。顿时一个大大的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蝉到底是靠什么发出叫声来的呢?于是我带着十分的好奇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咦?怎么好象只有一只蝉在叫,另一只蝉好像总在睡大觉,从未叫过一声。我侧耳倾听,果真只有一只蝉在叫,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它是从哪发出的声音呢?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又去仔细观察它们,它们的背面完全相同,我又跑到屋外沙窗的另一面去看,发现会叫的那只蝉腹部有两个小圆片,另一只不叫的蝉没有小圆片。而且蝉叫的时候那两个小圆片还不停地颤动,这两个小圆片启发了我,莫非它是用腹部的两个小圆片来发声的?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我请教了不会说话的老师--书。原来蝉肚皮上的两个小圆片叫音盖,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这层膜叫瓣膜,其时是瓣膜发出的声音,人们用扩音器来扩大自己的声音,音盖就相当于蝉的扩音器一样来回收缩扩大声音,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会叫的是雄蝉,雌蝉的肚皮上没有音盖和瓣膜,所以雌蝉不会叫。

哈哈,我终于发现了蝉鸣叫的秘密。"

"

一天放学路上,我看见几只蚂蚁正围在一个死去的蝉的四周,我很好奇,便蹲下身仔细观察。

只见一只蚂蚁在指挥其他蚁搬蝉的尸体,我想那么小的几只小蚂蚁能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搬走吗?我疑惑不解。忽然,我想起我的一本书中介绍蚂蚁是个大力士。虽然,它的身长只有几毫米左右,但是却能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的重物,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大力士竟然没有骨头,只有一层坚硬的外壳保护层。但是,它有强劲的大鳄,可用来切割和粉碎树木、木块、泥土、种子,乃至动物的肌肉和骨骼┄

┄用来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重物的"手"也正是它们的大颚。想到这儿,我便一直蹲在那里,看看它们是不是能举起那个庞然大物。过了一会儿,蚂蚁们终于开始行动了。只见那个蚂蚁头仍然在指挥着其他几只蚂蚁,忽然,那个蚂蚁头仿佛向其他蚂蚁喊:"1、2、3……"其他的蚂蚁就用它们那强劲有力的大颚咬住蝉的四周把它举了起来。它们刚走几步,忽然刮来一阵风,把蝉的尸体吹到了地上,但是它们不气馁,又继续地搬了起来。这时看到一个蚂蚁爬回洞里,不一会儿,那只蚂蚁又带着另外几只蚂蚁帮助一起搬蝉的尸体。最后,它们终于把蝉的尸体拖回到洞穴边。:"哦,蚂蚁的力气真大!"我高兴地喊了起来。……

"

三、 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合为时而作","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坚持的传统。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

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

"我们走进兰花凤梨及食虫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红宝石蝴蝶兰映入了我的眼帘。一朵朵红宝石一般的花朵嵌在绿色的枝叶上,它们好像在冲我们招手,向我们表示欢迎。一棵棵猪笼草也不甘示弱,它摇动着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绍:"我叫猪笼草,是食虫类植物,我会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来吸引虫子,虫子只要爬进我的大桶里,我的桶就会合上盖子,然后流出一种液体可以把虫子溶化、吸收。你可千万别小看我哟!我是你们人类消灭害虫的好帮手呢。"

还有"十一世纪的城市"、"二十年后的我"、"奥运会在北京召开"……

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将来的景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

总之,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的机会和参与的时间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第5篇

一、“家庭生活”中找米

家庭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往往是熟视无睹,不能从日常家庭生活中找到细节。因此,我经常性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洗衣服、整理房间、购物、烧饭……劳动难度由易到难,我还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录下来。如刚上一年级一个多月的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影子写道:晚上我在台灯下写作业的时候,影子就偷偷地溜出来,安静地看我写作业。但是,我动他也动,我停它也停,它不停地学着我的动作。写完作业,我来到小区的路灯下,我发现影子现在变成了一个小矮人,离路灯远一点,它又变成了大高个,非常神奇有趣。我招招手,它也招招手。我踢踢腿,它也踢踢腿,我跳绳,它和我跳得一样高……我做什么,它也做什么。我发现,我跟它说话,它就是不理我。

观察得多细致呀,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就像小诗人!

二、“大千世界”中找米

四季更替,大自然也在不停地变化。花开花谢,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世界,认真留意大自然,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交融,触感再生。

三、“社会生活熔炉”中找米

社会是个大熔炉。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后,就应该让他们走向社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如生活调查,参观访问,收集资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如:在基地的五天中让我深受感触的是拓展活动。比赛有6关,只有最后一关让我感受到我们六连的团结。

胜利墙,只有我们男女生配合才能过。当前两名同学过完前五关时,冲到胜利墙下,邹锐和李环宇两人毫不犹豫地搭成人梯,把我们女生送上去。当我向上攀登时犹豫了,怕自己重踩疼他俩,怕他俩会坚持不住,到底该不该上,自己心里很矛盾。过了一会,看见他俩坚定的样子好像在说:“上吧,没关系。”我用最快的速度爬上墙。只剩最后一人了,我们的榜样――李环宇。他为了给我们搭梯子自己已经没力气了。我心急如焚:他现在上不来,我是女生,是应该帮他一把,还是坐视不管……不管了,还是捞他一把,我拽着他的裤腿把他拉上来。“耶……”当我们知道我们六连得了第一时,大喊“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胜利时我们不骄傲。我们的胜利离不开教官的指导,也离不开我们平时的努力及男女生的团结一致。

在这次比赛中,我看到男生团结、坚强的一面。比赛中我也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四、“校园活动”中找米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地创造和利用多种条件,带领学生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想象、体会。如跳绳比赛,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让他们参与其中,说快乐,谈感受,悟体会。请看我班韩思诺同学的《失败的感受》――

我上了场,被子一掉,手忙脚乱的我心急如焚,我又看见以前是朋友现在是对手的张开,已经叠了一半了,我心想没希望了,我三下五除二地一折叠就下了场,不管不顾冲下场地,向学校的水管旁飞去,灰心失望抛在脑后。没有人看见我在掉泪,我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了下来,我一下子感觉自己失败了,但我没有让任何人看到。

回到座位上,璀璨明珠、杨博雅……她们几个劝我说:“韩思诺,你应该好好叠呀!你还能拿个名次,可你心急地一叠,你想想你还会有成绩吗?”这时我感到了同学的爱,泪水又哗哗地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在这里我想对她们说一声:“谢谢,我非常感谢你们!”

从这一瞬间,我知道,我输了,真的输了,回过头来想想我以前在宿舍的时候,每天起床我是老大,可这次得了个倒数“老大”,我太恨自己了。我想对自己说:“韩思诺,坚强,你是男人,你永远是最棒的,把你以前争强好胜的性格找回来吧!”

顺便对支持我的同学说一声:“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请相信我吧。我是在失误中失败的,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五、“课堂教学瞬间”中找米

课堂上,飞来的一只燕子或小鸟总会吸引学生的目光,此时再按常规教学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写日记;新来的教师或更换老师了,不同的风格也是日记素材,读后感或书评等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不是生活中没有素材,而是孩子们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及时引导,不要时过境迁再去追忆,作文的时效性、情景场都要兼顾到。

六、“活用教材”中找米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又是最好的习作例文。向课本学作文,也会妙趣横生的。开发教材,以教材为依托,达到活学活用,会运用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第6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 健康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97-01

当今社会,由于经济发展,独生政策等综合因素,造就了孩子少吃苦的现象发生,他们往往缺乏抗压能力,而且普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比如打架斗殴、弑杀父母老师同学、早恋网恋赌博吸毒等,并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每当看到这样的案例发生时,我们都有一种莫大的悲痛!姑且抛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只站在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对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的心理阳光健康!让他们能够成为社会中和谐的一份子,积极乐观地生活学习!

学生特别是中学生的生理年龄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正处于形成之中,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各种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与班级文化的熏陶、导向、选择、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学校、班主任、教师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学习。

班文化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它的形态包括以集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为核心的班风、教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文化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能为形成一个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优化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并使它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你走进一间整洁干净、环境优美的教室时,你会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能在教室追跑,大声喧哗随便吵闹吗?毋庸置疑,我们谁偶不忍心做这种有损环境的事,这些不良现象都会悄悄消失,而这其实这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魅力,这得靠我们去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而对教室的布置不可忽视。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环境布置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我们仅给学生提一些建议。布置时让全体学生一起动手,构思的构思,书写的书写,设计的设计,贴的贴。在大家一起努力下, "图书角"、 "荣誉栏"、班级标语、班训等都一一美化,这成了教室里最亮丽的风景线。这些设计和布置的劳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去体验审美的情趣,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多了。同时积极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一举多得,可谓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

班级是全班师生共同的"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我们可以从学习、生活、文明、自律等方面来提出要求,通过全班同学集思广益,约定形成班级公约,这样制定出来的公约"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学生会从内心接纳。

制度一经制定,就必须下功夫落实。落实是一本难念的经,我们首先从自己做起,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要一视同仁,怀着同样的感情去严格要求他们,用广阔无私的胸怀去爱所有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班级整体进步中得到发展。只要有谁违反了班规,我们都会进行教育批评。相信班级会在制度的保证落实下,发展很好。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提升班级精神文化可以首先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用理解和宽容、欣赏和赞许的心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也愿意在学习和生活中说真话、露真情,并能自觉、积极、主动地把事情做好。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全面提升班级精神文化。可以开展各种主题的班会活动,如"学会感恩""立志成才""成为有修养的文明人"等等,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比赛等。利用各种集体比赛的契机,充分提高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增强班级荣誉感,使他们真正地感到以班为家,班荣我荣,班耻我耻。让他们在良好班级氛围的熏陶中健康快乐成长!这也为未来输送健康阳光的社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既关系到我们当前的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更关系到祖国下一代的健康阳光成长,意义十分重大。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学校也要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一切有利的条件,创建班级文化的各种模式,并鼓励形成班级文化的多样化局面。只要每位班主任、科任教师都能做个有心人,共同来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我相信班级文化一定能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为学营造安全自由的思考与表达的课堂氛围

创造力的发展,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对学生的独特想法,不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受批评的顾虑,获得创意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评价对营造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气氛至关重要。在一堂基础训练练习课上,学生正在做一道口头练习填空题,在做“ 节日”的练习时,发现同学们的答案大多是“快乐的节日”、“欢乐的节日”、“热闹的节日”之类。“悲伤的节日!”一声与众不同的回答使教师和其他同学一愣,教师赶紧抓住学生的回答提问:“什么节日使你悲伤呢?”那位同学显然有所准备,回答很流利:“八一建军节这一天,当我想到许多叔叔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英勇牺牲,我就会感到悲伤。”笔者乘机说:“你想得与别人不同,说明你很爱动脑筋,值得表扬。”此后.爱问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多,其中许多是平时不敢发言的同学。可见,包容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用心体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善待“插嘴”学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把学生在授课者讲课时情不自禁的发言叫做“插嘴”。在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上,这些插嘴的学生总是被老师以破坏课堂秩序、影响他人学习、不尊重教师等“罪名”加以否定,轻则置之不理或者提醒阻止,重则罚其站立听课或者面壁思过,这样做的后果是:多数同学为了得到教师的青睐,在教室里争做“守纪”的好学生……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想发言必须得到老师的许可或者是老师提问,否则就是“多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生由于没有说话的机会和权利,其思维也就迟钝了,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实,“插嘴”的学生, 听课专心,思维活跃,参与意识、求知欲望强烈,创新意识主动释放。因此,教师要学会用肯定的语言,亲切的目光善待学生“插嘴”。另外,在学生的“插嘴”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奇思异想,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正确引导。也许正是这些近乎风马牛不相及或异想天开的插嘴中,埋藏着一颗颗创新的种子,而老师的欣赏和赞许,哪怕是一抹淡淡的微笑,都有可能使这颗创新的种子在泥土中生根发芽。

三、创造性读写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训练的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重点要抓好读写训练。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老师不能用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品读感兴趣的文段或句子。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要注重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四、质疑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相互对课文内容质疑提问。我在教《我的战友》时,学生问:“战士隐蔽在桔黄的草丛中,身上着火了,‘我’和其他战友为什么没有着火呢?”“排炮在我们附近爆炸,战士们为什么没有受伤呢?……“距敌人那么近,那浓浓的棉布味儿,敌人怎么没闻到?”问题一提出,学生的眼睛亮了,于是学生和教师一起毫无顾忌地辩论。这些问题有可能脱离了学习目标,但能激发学生难得的创新活力。

爱思考、善质疑、敢批评,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对书上、或带有权威性的说法总想如何领会它,记住它.不敢另作新解原说。正因为如此,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的优势,在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用审视的眼光大胆质疑,敢于批判,不盲从,不迷信,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第8篇

长期以来,受学生心理变化及思想认识误区、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教师教学理念及自身语言素养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口语表达出现不敢大声对别人说话、言不达意、语言空洞、缺乏逻辑、用语不规范等现象。如此种种,难以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认真研究学生心理,为学生口语表达创造条件。

初中学生在生理上处于青春期前期,渐渐失去了儿童期的童趣和率真,自尊心日益增强,感情日趋内隐,心理在得不到及时疏导的情况下,逐渐处于闭锁状态。处于此时期的初中学生敏感多变,自我意识加强,注重自我形象,不愿、不敢在人前轻易发表见解。

同时,受语言素材、口语表达思维零乱和疏漏的影响,也增加了学生的恐慌及胆怯心理。另外,学生受“没有读书的人也能说话。”“升学考试,只考读写,不考听说,没必要练”“说错了,遭人笑话”等认识的影响,对口语表达训练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更有学生错误地认为网络时代并不需要口语表达能力,只要懂电脑、会QQ聊天就可以交流、生存。因为长期不开口,不交流,所以出现许多学生有口说不出、想说却又不知道如何用合适的话语表达等现象。

对此,语文教师应做到:借助“1504年,第四次远航的哥伦布利用天文学知识,用‘若继续为敌,围困船队,晚上将不给你们月光’一句妙语征服了南美洲的土著居民,制止了一场恶战,使船队转危为安”、现实生活中靠语言技巧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等事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口语表达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口语表达与自己成长成才的关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另外一个方面需要尊重语言基础不扎实、语言反应迟钝、性格内向、紧张怯场学生的话语权,通过师生订正、补充的方式帮助他们把话说完整、说明白,对他们不可求、不指责,及时表扬他们口语表达方面的优点,鼓励他们增强表达的信心。语文老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文本内容,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且自相矛盾的情境,引发学生争论,让学生养成大胆表达的习惯;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指出各自口语表达中的优点与不足,让学生在养成倾听的习惯中,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技能。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学生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其中“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外化”或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外化”。

加强朗读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并积累语言材料,更能让学生形成以下口语表达能力:说话声音响亮,语言流畅,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处理得当,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详实,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以下途径强化朗读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技能,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进行朗读指导,列举实例向学生讲解发音、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第二、教师要为学生朗读进行示范

教师示范朗读,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可持续提高。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强,善于模仿,记忆力好,教师通过范读帮助学生正音、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品中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精典段落反复朗读,读出重音、节奏、韵律、感情意境,会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和作者及教师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学生自然会喜欢朗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语表达技能。

第三、开展多形式的朗读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投入,加快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运用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单独朗读、小组比赛朗读、朗读接龙等办法,反复训练;通过师生评价、校正、补充等方式,优化朗读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热情,让学生养成朗读习惯。

三、强化课外诵读,让学生积累并丰富语言材料。

良好的口语表达,离不开丰富的语言,丰富的语言材料来源于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与把握,来源于长期坚持课外诵读经典、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国学经典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册册书卷积淀了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语言文字优美,内容丰富;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内进行经典诵读,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当其今后遇到相类似的情境或感悟时便能做到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朗读也能够在语觉的作用下感受语法规则与书面语言的表达方法,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魅力的形成提供前进动力。

另外一个方面,学生们需要博览。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

第9篇

关键词:家庭 沟通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78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家庭关系从简单的维系生存变得越来越复杂,处在家庭关系中的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家庭沟通在维系家庭中的作用。亲子沟通主要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1]。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许多成功的妈妈也证明了这一点[2]。因此教育孩子要从良好的沟通做起。父母对子女的沟通不重视,或者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不合适,很有可能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一道隔膜,如果不及时找到合理的沟通方式去穿破这层隔膜,那么这种隔膜会慢慢的增厚,而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大量的精力和金钱花在孩子的学习上,却单单忽略了对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视,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越拉越远[1]。论文以海南省文昌市不同家庭为调研对象,从子女和父母的角度就现今亲子沟通状况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分析统计后的数据并且进行讨论,为我们了解现今农村普通家庭亲子沟通的现状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也为相关专业人员对于亲子沟通的提升提供了一些可借鉴意见。

1 调查对象

以海南省文昌市173个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2 调查方法

以发放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分别设计父母和子女不同两份调查问卷。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进行χ2检验。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调查家庭亲子沟通现状

4.1.1 大多数父母与子女普遍相处的不错,沟通感受不错,少数父母与子女之间了解甚少

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父母(59%)和子女(53.20%)相互的了解程度比较好,子女超过一半的数目知晓父母的生日,而且父母也清楚子女知道他们的生日。父母与子女聊天后感受温馨的同样占有大多数,所以父母与子女普遍相处的不错,沟通感受很温馨。

4.1.2 大部分父母没有自行决断子女选择的权利,极少部分父母仍然保留传统的父母掌大权的传统观念

大多数父母在子女抉择的时候具有发言权,但部分父母掌握着子女的抉择权。调查显示92.31%的父母会与子女共同商议,并尽量听取子女的意见,而仍有7.69%的父母恰恰相反,把子女的抉择当成自己的抉择,子女的意见只是听听而已,最终决定权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4.1.3 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次数与他们相处的时间相关,相处时间越多沟通次数越多

调查中发现走读的子女与父母的相处时间是最多的,且根据百分数的对比,相处时间长的家庭,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时间也是比较多的,相比住校的子女或者在外打工的父母而言,走读的子女家庭亲子沟通条件更加优越。

4.1.4 父母绝大多数都认为很有必要与孩子沟通,而相比较而言,子女认为很有必要与父母沟通的比例较少

92.31%的父母认为很有必要和孩子沟通,而子女仅仅只有69.40%,其他的都觉得一般般,说明父母非常想和子女进行沟通,但是部分家庭中子女却不太喜欢和父母沟通。而父母和子女两方都会在聚在一起的时候相互交流,这一点比较好。

4.1.5 父母对子女沟通的主动性明显高于子女对父母沟通的主动性

49.65%的父母经常会主动找孩子谈心,仅仅只有15.4%的子女主动找父母谈心,17.9%的子女只有在父母叫时才和父母谈心。这就说明子女是处在一种被动的沟通环境,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子女会产生一种反感,不利于亲子沟通的良性发展和长久性。

4.1.6 子女和父母沟通在讲述困难方面存在不同

少数的家长会将所有遇到的困难向子女倾诉,父母不想让子女担心和给子女压力;37%子女每次遇到困难都会向父母讲述,大部分子女选择埋在心里或者与他人交流。但是子女在遭遇较大困难的时候多数会选择向父母倾诉。

4.1.7 大多数父母选择“学习”话题与子女交流,子女多数会选择 “学习”和“兴趣爱好”话题与父母交流

74.42%的家长与孩子交流的话题最多是学习,孩子主动与父母聊学习的只有42.20%,找父母聊的更多的是兴趣爱好的有31.80%。只有非常少数的父母和孩子会聊经济政治或将来。

4.1.8 父母对子女有很大期望

大多数的家长最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希望他们学习能有所提高,其次是希望孩子能听话,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希望孩子品德提高,强调做人重要的只有极少数。从家长最想对孩子说的一句话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的家长最希望的是孩子能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学校,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希望。尤其是在初三这个阶段,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任务。而且学习成绩关系到高中阶段的学校,关系到大学,工作等等。所以家长最多希望的是孩子能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其次是希望孩子能与家长多沟通,可能是受了这张问卷的启发,多沟通才能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问题得以解决,能使家庭更和谐。还有一些父母希望子女能理解他们,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希望孩子能体会,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也有很多父母相信孩子是最棒的,给孩子加油打气,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也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不要让家长和老师操心。

4.1.9 男性和女性子女与父母沟通中无明显差异

调查的子女共173人,其中男性79人,女性94人;年龄12~17岁,平均年龄(14.790.88)岁。我们通过χ2检验对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如下: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假如父母没有要求你,你会主动帮助他们吗(比如:做家务等等)?”的调查中,P=0.001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说明在主动帮助父母方面男性和女性子女存在差异。其余的调查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其他的调查问题中男性和女性子女无明显差异。

表1 不同性别主动性劳动分析表

[[性别\&A.会,并且经常主动\&B.会,但不经常\&C.会,但只是偶尔\&D.从不\&男\&18(22.8)\&54(68.4)\&4(5.1)\&3(3.8)\&女\&19(20.2)\&45(47.9)\&29(30.9)\&1(1.1)\&合计\&37(21.4)\&99(57.2)\&33(19.1)\&4(2.3)\&]]

χ2=19.632, P=0.001

4.2 调查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国内的相关研究表明:初中生的亲子沟通没有年纪差异;初中生在与父亲的沟通内容上、与母亲的沟通时间和态度上存在差异[3]。而家庭沟通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3]。所以,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方式直接影响子女的发展。海南正处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好时期,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让父母安心建设,同时让子女用心读书,进一步储备人才。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海南文昌的家庭在亲子沟通中有乐观的方面,也有不乐观的方面。

4.2.1 亲子沟通中表现乐观的方面

第一,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认为相处的不错,沟通感受温馨。

第二,父母希望与子女经常沟通,父母经常主动与子女沟通,子女也常与父母沟通。

第三,父母会为自己子女的抉择提供自己的看法。

第四,子女遇到困难时,会主动找父母聊天解决。

第五,父母希望子女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4.2.2 亲子沟通中表现不乐观的方面及其对策分析

第一,父母认为和子女相处得不错,但仍有许多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是很好。

这就需要父母和子女之间沟通的协调性要做到位,互相理解,互相谦让。

第二,父母很希望与子女沟通,主动性明显高于子女,而子女却没有那么主动地去与父母沟通,认为与父母沟通无所谓。

这一点可以说是具有共性的,父母很乐意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这样可以了解孩子最近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来说呢,一想到和父母聊天,父母就会提到学习成绩,如果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会受到父母的批评。从这一点来说,子女对父母就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子女自然就不会太主动的去和父母沟通了。

要怎么解决呢,父母和子女聊天的时候呢,不要一开始就问子女的考试成绩怎么样、排多少名,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2]。而且多让子女找话题聊天,如果子女提到自己在哪方面有进步,或者做了一件好事,要对子女提出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这样一方面不会让子女担惊受怕,不会让子女觉得每次谈话都和审问似的,另一方面自然地延长了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时间,一举多得。

第三,有些父母仍然掌握着决定权,剥夺了子女自身的选择权利,那么子女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子女是听从父母的决定呢还是会有别的想法?

这一点在前面已经提到平等问题,这种父母掌握决定权的现象是绝对不可取的,每个人的选择权利都是赋予给其个人的,别人无从干涉,即使是父母也只能以一种关心的态度去建议或者推荐,而不能进行绝对的干涉。这些父母的传统观念比较严重。他们可能会这样想,孩子是我们生的,就要听我们的。显然,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第四,父母希望子女好好学习,却忽视了某些品德方面的提高,关注子女只关注子女学习这一方面,那么是不是有利于子女的全面发展呢?

这可能是父母的一个通病,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了子女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其他种种问题,而对于子女来说,既然父母只看重自己的学习,那么我把学习搞好了就行了,其他的他们又不管。这样的话,子女本身也会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做出不正确的选择。

希望父母能够关心孩子的全方面发展,学习仅仅是其中之一,不要老是要求孩子做尖子生,这样孩子也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如果孩子只有学习好,品德,交际,心理都不好的话,那孩子的将来父母可想而知。

第五,对于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换位思考。子女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父母也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想想他们现在的想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对方应该怎么做,要理解对方。而且亲子间沟通要相互信任[2]。良好的信任可以说是任何事情的前提,只有信任,才会真心的去对待,亲子之间必须要有绝对的信任。那么如果做到这两点,那么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5 讨论

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更加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各方面还不够成熟,思想处在一个过渡时期,自我感觉成熟了,所以很多事情不需要父母干涉,也不想让父母干涉,总是认为父母的呵护阻碍了他们的成长,因此,许多子女出现了典型的叛逆心理。但是在父母的眼中,子女永远都是个需要细心呵护的孩子,两方面的相互矛盾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提出了一个难题,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我们的调查家庭中,有的父母在家里务农,有的在镇上工作,有的却要外出打工,他们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家务农的父母辛苦劳作了一天了,看到孩子回家的身影,感到无比的欣慰,而外出打工的父母一星期甚至一个月都见不到自己的孩子,孩子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都有共同的期望,那就是孩子好好学习。我们在问卷最后的问题是“父母最想对子女说的一句话”及“子女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多数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出人头地。有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女儿是这样说的:“女儿,现在的社会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是一只井中之蛙,要想遨游天空,一定要努力学习,你是个聪明听话的孩子,可你学习不太用功,妈妈希望你在学习方面多用功”。有的父母这样说:“要学会倾听,多听听父母的话,但是不一定父母说的都是对的,对于对的话要听,错的话就要摒弃”。从父母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用心良苦。

相比之下,子女最想对父母说的话中,我们也了解到多数的子女都知道父母的辛苦,都希望父母能够健康平安,而这背后却是子女对于父母过多的干涉而产生反感。许多子女的话敲醒了我们的警钟“我希望父母有些事情让我自己做决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能有多一点的自由空间”,“ 爸妈,我长大了,不要把我当成小孩子那样管,我会厌烦的”、“希望你尊重我的选择,我知道你们说我都是为了我好”和“爸爸妈妈,你们根本不了解我,我的内心感受、爱好兴趣、理想、困难等,你们都太不在乎。只是按照自己觉得好的,但并不适合我的主意去解决我的一些问题!这样的我根本没有自由,有时我会自己寻找一些自由,但你们却认为我的做法是错误的,就又说我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对”等。这样的话语说明亲子沟通正处在一个不合理的状态,父母处于对子女学习的过分关心,导致了子女对于学习的厌恶,甚至对父母的话的反感。长期下去,子女就会感觉到与父母无法去沟通了。不过其他话语中我们发现很多子女还是可以理解父母的。

6 结语

良好的亲子沟通非常重要,而要使沟通变得轻松而和谐,家长们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 [2]。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让家庭和睦,让孩子开心,让父母放心;可以有效提高子女的学习动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可以让父母安心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情,增强其为家庭付出和奉献的决心和毅力。

参考文献:

[1]孙五俊,魏俊彪.河南省大学生家庭沟通模式与应对方式和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34-136.

[2]刘惠音.加强交流与沟通是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J].学理论,2009,(24):126-127.

[3]雷雳,王争艳.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8(1):14-20.

作者简介:杨晓君,女,硕士,讲师,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兼就业指导办公室副主任,海南海口 571199

陈锦龙,男,硕士,讲师,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团委书记,海南海口 57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