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3-05-23 17:28:15

导语:在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1篇

GIS技术不断增强得对空间分布及其有关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分析。GIS 技术可以将属性数据与相应的图形数据相连接,可以方便地进行属性数据、图形的拓扑查询,可以方便地调取图库中任一种类、形式的图形,还可以快速地制成专题地图等。GIS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应用研究不断加深。GIS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地理、教育、文化、军事等方面。GIS应用的重点也不仅局限在制图和空间数据管理上,而且开始加强制图、模拟等功能,如地图再分类、叠加和简单缓冲区的建立等,侧重应用模型的分析和模拟等。GIS 应用社会化、网络化、集成化由于重视对GIS人才的培养,GIS 的用户数量以每年2-6倍的速度增长,而各部门、企业越来越重视GIS 的应用,而WEBGIS的发展更使GIS的应用普及化,而不仅局限在专业技术人员中。许多专业的GIS网站都提供用户在线服务,如查询、最佳路径选择、模拟现实等应用。我国也已经建成了一比一万国家基础地图库和一比二万五地形数据库,这些多为我国GIS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GMIS是一种空间管理信息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并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可视化技术等,建立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库等,在此基础上对地籍信息的管理、查询和维护,提供一个良好的决策支持系统。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是实用性比较强的应用系统,直接为地籍管理工作服务;。系统的最终用户是国土管理部门的各级领导与工作人员,得到他们的认可是衡量系统实用性的重要标准。因此,系统的建设应当紧紧围绕着日常的地籍管理业务,针对不同的业务特点和业务流程,设计操作简便、结构合理、运转流畅、适应性强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考虑到地籍管理工作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依赖性,系统设计应当考虑将图形与属性的操作、浏览、查询、分析等复杂的功能操作起来简便化,要求能够融汇在办公自动化的流程之中,基本做到鼠标点到,事务办好。

在系统的总体架构上,要采用国际上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网络环境、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应选用主流的先进产品;系统设计、软件开发需要遵照软件工程标准与管理规范,采用面向对象的理论,组件式开发技术,并吸纳软件构造的最新方法,保障系统建 设的高起点,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只有实用先进的系统,才是用户需要的,才能受到用户的欢迎与认可,同时,也会进一步促进地籍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提高。

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了WT0,客观上要求政府管理机构必须提高工作效率。国土管理部门所承担工作量大、任务重、情况复杂,利用现代化技术使工作人员从繁忙的手工作业中解脱出来,是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目标;因此,系统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系统的运行效率与速度,确保系统投入运行之后,与传统的工作模式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是衡量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其一,要求系统在提交使用前,需要严格的按照系统开发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严格的测试,力争将系统的不稳定因素和系统缺陷减少到最低程度,保障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转;其二,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在发生不可预见故障的情况下,首先要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其次系统能够具备良好的恢复运行机制;其三,对操作过程中的错误,系统可能出现的软、硬件故障,系统能够给出错报告及处理的方法。

由于地籍管理工作涉及到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合法拥有的土地权益一经注册登记,其数据便具有法律效力,数据变更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因此,系统的安全性是系统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数据的分布式管理、分级权限设定、数据保密措施、数据备份功能、系统操作日志、病毒防范手段、恶意破坏追查及系统自身的安全机制等方面,都是系统安全性所要考虑的问题。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到一系列的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国土管理部门与软件开发单位的有机配合,管理人员与开发人员的有效沟通,项目的组织管理与进程的控制手段,程序的开发过程与软件的测试集成,系统的操作使用与系统的维护升级等方面,需要制定系统工程管理、开发、文档编写、验收规范, 目的是保障系统按照设定的目标、计划实现系统的设计思想。

地籍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法规、政策与规范、标准相对滞后,在实践中需要不断的完善。系统的建设也需要适应地籍管理业务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尽可能的提供可定制的流程、表单及数据库的修改功能,先进的程序编写机制与规范化接口定义方式,良好的二次开发工具与多种数据交换格式,满足系统的上接下联、横向沟通、业务流程自定义的需要。

表现优良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当采用人性化的界面设计,赋予电脑虚拟的情感,把紧张繁忙的工作转化成轻松休闲的人机对话,逐步提高人对电脑控制性和依赖性,使操作人员对电脑爱不释手,真正把电脑作为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和伙伴。

第2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 问题 对策

2010年4月,我国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主要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规范,这其中就包含合同管理。合同是现代企业之间用于规范各方权利、义务的协议,是现代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主要形式。合同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一、合同管理的内涵

合同管理主要是指与合同的订立、合同的转让、合同的变更、合同的履行以及合同的终止有关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合同管理是企业之间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合同管理对于保护合同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的意义,防止企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舞弊等行为的发生。因此,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现阶段,我国理论界对于合同管理的过程进行了阶段式的划分。第一个阶段为合同谈判与签订阶段的管理。由于我国的法律赋予合同相应的法律效应,因此,做好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合同一旦签订,公司将必须按照约定履行其责任,否则将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第二个阶段为合同履行阶段的管理。通过内部的监督等措施,促使合同约定的义务按时履行。第三个阶段为合同归档阶段。即在合同责任与义务履行完毕之后,对合同进行整理,并按照归档程序保存,以备查阅。

二、当前我国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加大对其管理的力度。但是我国合同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多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理论的基础上得来的。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如:

1.合同管理认识上的误区。合同管理工作在企业中不能良好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于合同管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合同管理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合同管理属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包含五要素,分别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监督。高管人员对于内控的态度奠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调,如果高级管理人员都不能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要想其在企业顺利推行,恐怕存在困难。

2.合同管理运行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独立性较差。企业中的合同管理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存在一些利益冲突。只有保持合同管理的运行及监管部门独立于合同的执行部门,才能保证管理的效率。但是,当前一些企业中,合同管理运行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不具有独立性,甚至一些企业根本没有合同管理的部门或者专职人员,这都将会造成合同管理的漏洞,使得企业合同风险加大。这是合同管理现存的问题之一。

3.合同管理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企业合同管理往往针对其自身的管理,完善合同签订前的审批、准备,完善合同变更的相应手续和审查、完善合同后续的归档工作等等,这无疑是为企业管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并不乐意实施这项额外的工作。同时,对于自己监督自己,高管人员往往都是排斥的。这些因素均造成了合同管理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

4.合同管理模式存在缺陷。现代企业往往将合同管理归责于法律事务,大型的公司一般设立有法务部,中小型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往往是外聘法律人士为其提供咨询,这就是法务模式的合同管理,也是当前最流行的一种合同管理模式。但是,深入分析后发现,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法务部门往往关注的只是合同内容的法律风险。对于合同管理的其他方面的关注较少。同时,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一些现象比如一个法律咨询员一天要签上百份合同,往往粗略的浏览下即签字报出。这都是合同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

三、针对当前我国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文分析的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我国的合同管理更加的规范,真正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体的对策有如下几点:

1.推进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阶段企业均已经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合同管理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模块引入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中,对企业来说并不需要增加许多成本,但却可以发挥信息化技术带来的管理效率的提高。一方面,信息化的合同管理可以有效规避人为舞弊、人为的错误等,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经过授权后,只有相关人员才能进行操作,防止合同内容丢失。计算机的操作往往会留下痕迹,因此,一旦出现问题,事后问责时也能快速找到相关的责任人。

2.建立合同管理的培训机制。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对合同管理认识上的误区以及合同管理的动力不足问题,企业可通过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予以解决,之所以存在误区、不予支持,是因为高级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合同管理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培训无疑是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培训的内容应当主要关注合同管理的流程讲解、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合同管理的案例分析等方面。

3.建立合同管理的机制。机制是企业的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因此,要想合同管理在企业中顺利实施,必须建立相关的合同管理机制,将合同管理各方面的内容制度化。使得员工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据可依,也方便事后追究或奖励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4.建立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的流程的建立可以使得合同管理工作更加有序进行。企业应就调查与谈判、审核与批准、合同文本拟定、合同文本的会审、签署、盖章、履行、补充与变更、结算与解除、后续评估等环节的具体内容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这样以来,合同管理变得有据可依、有法可循,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嵇成能,唐玉根.企业合同管理及法律风险防范研究[J].现代商业.2013(01):121-122.

[2]傅京华.浅论企业合同管理[J]. 中国外资.2012(12):20-21.

[3]李倩.论现代合同管理的重点及新举措[J].经管视线.2012(12):85-86.

第3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 合同管理 防范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范围的逐步扩展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以石油为主的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作为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能够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保证下,最大限度地保护石油企业的利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我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一些西方国家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制约,企业合同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风险,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石油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2.1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

企业相关合同是维护企业利益,明确双方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企业通过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于石油企业而言,通常合同涉及金额多、范围广,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合同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正规化,避免出现相关的贸易风险和合同风险。

2.2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

加强合同管理,使合同从签约立项,到合同签订以及履行能够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规范,能够进一步明确合同双方的职责和权益,督促其按照合同约定履职尽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提高企业信誉,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2.3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减少经济纠纷

导致经济合同纠纷的因素有多种,而其中有些原因是由于合同签订过程中相关条款不完备、不明确、表述不清楚权利义务不对等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掌握合同法规的基本知识,提高执行合同的自觉性,增强法制观念,做到防患于未然。

3.当前石油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

3.1企业法制意识不健全

受到市场竞争激励和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的影响,一些石油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存在着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差的问题。一是在合同签订时,缺乏对对方情况的了解,有的甚至没有对对方基本资质进行调查,更有一些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致使合同原件丢失,一旦自身权益受到损害,难以主张权利。二是在合同履行阶段,缺乏对企业自身和对方的监管,难以有效对合同履行进程进行监督,而对于在合同履约中突发问题没有很好进行协调处理,导致合同风险的发生。三是在对人员的管理中,有的企业没有明确人员的授权制度,有的员工未经授权就对外签订合同,导致合同风险的发生,影响企业的发展。

3.2合同文本格式不规范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在合同文本方面还存在不规范、不清楚的地方。如在一些产品的表述方面,片面使用口语,而对其具体型号、规格等方面没有进行明确的表述,导致在履约时出现争议,有的企业在与外企合作时,在语言表述方面由于相关专业人员素质以及对西方习惯理解的偏差,导致对合同理解的偏差。

3.3电子商务应用不熟练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新兴的商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但在我国一些石油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依然固步自封,对电子商务的优势视而不见,在双方合同履行中难以有效应用电子商务的优势;有的企业则片面的依赖电子商务模式,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往往导致问题的发生,影响了合同管理的质量。

3.4对国际业务了解不透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进入了国际市场。因此能够正确、全面的对国际贸易规则进行掌握,对于实现合同管理高质量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一些石油企业对国际贸易中的相关制度了解不透彻,对国际法的有关规定掌握不全面,往往导致合同管理中存在着隐患。

4.石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防范的措施

提高石油企业合同管理质量,必须要从企业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在制度建设、人员管理、观念意识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有效提高管理质量。

4.1增强企业的法制观念

增强企业法制观念必须要从多方面做好工作。一是企业管理者要增强法制意识,逐步适应市场发展正规化的趋势,加强风险预测、风险管理的观念。树立全过程风险管理意识,从签订前对方资质的了解,到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等阶段做好过程控制工作。二是加强合同管理者的法律观念。时刻牢记法律法规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三是加强合同文本的规范,在文字表示、条款约定等方面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合同条款清晰,不发生因文字表述带来的合同纠纷。

4.2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

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认清其优势和弊端,扬长避短,真正让电子商务为我所用。要建立符合本行业、企业特点的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合同管理流程。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功能,对合同管理中人工实现的比较复杂的环节进行优化。加强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威胁,黑客攻击、网络病毒泛滥等等使合同信息化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合同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计算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安全的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

4.3加强合同管理者素质

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企业要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特别要针对近年来国际合作频繁的趋势,对国际贸易法规、西方风俗文化的了解,提高与国外贸易中经验,适应国际贸易需要;二是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合同管理者要加强对企业自身情况的了解,从而在合同签订以及履行中能够针对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处理,以满足企业自身的要求:三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企业要重视对合同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其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

第4篇

从目前展会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来看,展会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项目的前期调研与启动

在展会项目管理中,项目的前期调研与启动是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通过对展会项目的前期调研,明确展会项目管理的目标,并根据展会的实际需要,将项目管理工作有效启动起来,使展会项目管理工作能够开始并进入运转程序。因此,项目的前期调研与启动,是展会项目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展会项目管理工作的开端。

1.2项目组织管理

所谓项目组织管理,主要是根据展会的实际需要,在准备工作中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并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使项目组织机构高效运转并提高项目管理的实效性,使项目组织机构成为指导项目管理有效进行的核心组织,满足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为项目组织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1.3项目财务管理

在展会筹备过程中,对展会的整体资金需求进行预算,并合理规划展会的资金需求及资金利用方案,对展会的准备和召开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财务管理成为了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保证了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4项目的实施控制

展会项目管理启动之后,项目管理的多项措施得到了有效开展,其中各项准备工作也得到了有效实施。为了保证展会的准备工作和整体进度满足实际需要,在项目管理中加强实施控制,是确保展会项目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对展会项目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项目的实施控制,是展会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5项目合同管理

在展会项目管理中,有些准备工作需要与其他专业公司配合,为了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合作效果,在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的关键,对展会项目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正确开展合同管理,是提高展会项目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关键,我们应将合同管理作为展会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1.6项目危机管理

在展会项目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展会准备工作能够有序进行,降低意外风险的发生,在项目管理中应包含危机管理内容,其重点应放在项目风险的前期调研和控制上,保证展会项目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并满足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展会准备工作能够做到万无一失,提高展会的准备工作水平。

2展会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

基于展会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及实际需要,要想提高项目管理的实效性,除了要对项目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还要根据项目管理内容采取具体的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2.1做好展会项目的前期调研与启动工作

万事开头难。在展会项目的管理中,前期调研与启动工作是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只有做好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才能对展会准备工作内容有正确认识,并掌握展会准备工作原则,为展会项目管理工作的启动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做好项目的前期调研与启动工作,是保证项目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的关键,对展会项目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2.2加强展会项目的组织管理

在展会项目管理中,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提高组织管理效果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展会项目管理应根据展会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确立科学的组织机构,并优化组织管理流程,使项目组织机构能够高效运转,满足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达到提高项目管理实效性的目的。因此,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十分重要。

2.3做好展会项目财务管理

在展会准备工作中,展会所需资金及财务活动,需要有专门的财务管理手段作为支持。为了保证展会项目管理能够取得实效,在展会项目管理中应做好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为项目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所以,在项目财务管理中,应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强化财务管理行为。

2.4加强展会项目的实施控制

项目的实施控制是关系到展会项目管理实效性的关键。基于展会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及展会项目管理的必然需求,加强项目的实施控制,可以确保展会项目管理措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最终达到提高项目执行力的目的。因此,加强项目的实施控制,对展会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5做好展会项目的合同管理

为了规范展会项目管理行为,使展会项目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在展会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对合同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合同管理,提高合同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合同管理能够得到有效开展,使合同管理能够更好的为项目管理服务,规范项目管理中的合作行为,提高项目合作质量。

2.6做好展会项目危机管理

展会在准备和召开过程中,为了避免意外因素对展会项目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做好项目危机管理,是提高展会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因此,展会项目管理应做好项目

危机管理工作,并做到正确前期调研项目危机和项目风险,通过有效的措施控制项目风险,保证展会项目危机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3展会项目管理应把握正确的原则

基于展会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及特点,展会项目管理要想高质量顺利进行,不但要制定具体的项目管理措施,还要把握正确的项目管理原则,使展会项目管理工作能够在规定的框架之内得到有效开展,提高项目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展会项目管理实际,在展会项目管理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3.1展会项目管理应把握全面性原则

项目管理作为展会筹备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工作方式和工作原则对展会的筹备工作效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展会项目管理实际,以及展会筹备工作的特点,在展会项目管理中只有把握全面性原则,重视项目管理目标的确定、管理措施的制定以及管理内容的研究和覆盖,才能提高展会项目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进而满足展会筹备工作需要。因此,展会项目管理应把握全面性原则,应从展会筹备的角度出发,务必在项目管理中覆盖所有的准备内容,使项目管理工作能够满足展会筹备的实际需要,提高展会筹备的整体质量。

3.2展会项目管理应把握针对性原则

考虑到展会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展会项目管理工作中,不但要明确项目管理的所有内容,还要根据展会筹备工作需要找出关键事件,并将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着力点,使展会项目管理能够抓住关键事件,并提高项目管理关键节点的管理质量,满足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达到提高项目管理质量的目的。因此,在展会项目管理中,应把握针对性原则,并根据展会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展会项目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保证展会项目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最终提高展会筹备工作水平。

3.3展会项目管理应把握实效性原则

在展会项目管理中,项目管理作为具体的管理和执行手段,对展会的筹备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采取必要的项目管理手段,展会筹备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无论是财务管理、合同管理还是危机管理等工作都得到了有效的开展。因此,项目管理的实效性对展会的筹备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只有把握实效性原则,并保证展会项目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才能提高展会项目管理质量,提高展会筹备水平。

4结语

第5篇

合同管理计量支付的主要作用在于真实反映出工程建设现状,帮助实现预期的质量、进度与投资目标[1]。对于高速公路工程而言,只依靠承建单位给出的工程量清单并不能完全代表实际的工程量,因此实际工程量需要采用计量方法进行获取与表达。通过计量支付的合理施行,可为工程合同管理实现科学化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条件,因为计量是了解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手段,对帮助工程建设方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等有重要作用与意义,而且还能使工程的承建方更为准确、深入地了解工程进展,从而为各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对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与进度同样有重要意义。从计量支付自身角度讲,它具有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等特征,可以提高工程建设方面的操作规范性与管理有效性,还能起到降低施工成本的作用,在成本控制投资回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计量支付意义重大,并非局限于处理工程建设方和承建单位之间关系这一方面,而是从工程整体的角度确保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因此必须对计量支付予以高度重视。

2计量支付内容及作用分析

2.1工程预付款。高速公路工程的合同管理计量支付预付款可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开工预付款和施工机具设备、材料预付款。其中,开工预付款是指由业主或工程建设方向承建单位提供用于开工建设的费用,在大多高速公路工程中,开工预付款的数额占总合同价的10%左右,承建单位与工程建设方达成协议并签署合同后,需向建设方提供获取开工预付款的保函,而工程监理则需在此时向承建单位提供不少于70%的开工预付款,余下部分在承建单位的合同指定施工机具设备进场以后再予以支付。当实际开工预付款超出总合同价10%且低于30%时,需按照进度比例在每月中期支付证书当中予以扣回[3]。施工机具设备材料预付款同样是由业主或工程建设方向承建单位提供的无息贷款,主要用于施工机具设备材料的购置和租赁,该款项支付需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规定进行,同时施工机具设备材料预付款对应的预付条件需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并要求承建单位提供购置与租赁机具设备材料的单据,同时保存好已进场的施工机具设备材料,避免损坏。2.2建立工程计量支付台账。考虑到高速公路工程的计量和支付实际工程量较大,为对工程量进行准确统计,需建立一个工程计量支付台账,台账的建立需要借助各项计量资料和计量支付凭证,在使用这些资料前应通过业主审批[4]。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为例,工程设有施工部18个、咨询单位6个,项目开工前,各部门需对其建立变更和施工图台账,以此保证变更处理有效性。变更经有效处理之后,各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合同清单和施工图清单之间存在的差异,为计量支付提供正确指导,很好地防止了重复计量等问题的发生。后续通过对施工资料的深入分析了解到,采用以上处理方法后,可对项目投资进行有效控制,说明建立工程计量支付台账十分必要。然而,台账种类有很多,如清单计量台账、变更计量台账与计量支付台账等,对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工程清单主要内容进行明确,以此确保台账中填写的内容准确无误。而在对台账进行编制的过程中,还需重点考虑格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台账内容简洁扼要,从而更好地帮助工作人员控制工程质量和进度。2.3工程清单计量支付。按照现行技术规范要求,计算承建单位已经完成且满足建设标准的实际工程数量,同时要求在进入施工现场以前由承建单位对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实施审核,若通过审核发现存在问题,应以变更形式制定补充合同,最后调整清单中的实际工程量。工程清单计量支付时若发生未能填入单价等情况,则此类单价及细目的费用应视作已经包含在总价当中,并向工程监理提出全面审核工程量清单的要求,避免产生重复计量,从而确保计量支付的可靠性与准确性[5]。2.4变更计量支付。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政府部门都在不断强化高速公路工程等重点项目的项目管理,提出工程设计变更方面的变更程序及变更要求,促使工程承建单位必须根据明确的变更程序实施上报审批,而政府等其他部门在审批制度要求下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的审批,同时确定变更所需金额[6]。工程承建单位与建设方需要根据由政府给出的变更所需金额再次制定并签署补充合同,在原合同与工程量清单中纳入需要进行变更的项目,最后由工程监理按照新制定的合同及工程量清单要求向承建单位计量支付。2.5保证金抵扣与返还。保证金是指由工程监理根据合同要求,从承建单位应得款项中暂扣一部分作为特殊款项,在承建单位履行工程合同所有条款后即可返还此特殊款项[7]。保证金标准一般为总合同价5%左右,保证金抽取多是在中期支付证书的已完毕价款当中进行,在保证金数额达到要求后完成扣款,保证金主要支付因存在质量问题而支付的额外费用,这些费用只由承建单位一方承担[8]。比如,某工程项目施工时承建单位未能按照监理要求进行,导致产生质量问题或缺陷,对此建设方有权雇佣其他单位完成余下工作,而因此产生的费用需由该承建单位承担,即从保证金中扣除。

3结语

计量支付是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它能体现出建设方、承包方与监理方三方职责,并通过对计量支付、工程变更、工程索赔与违约处罚等相关数据的分析,反映工程建设及资金使用情况,为项目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因此,计量支付对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实现预期成本控制目标等均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实行制度化与规范化合同管理的有效举措。

作者:郝青 单位:石家庄市西柏坡高速公路管理处

参考文献:

[1]詹友.讨论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的计量支付工作[J].中国建材科技,2014(5):324-326.

[2]张婧.高速公路合同管理中计量与支付台账的建立和工程变更的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5(10):182-183.

[3]陈婧.浅析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的计量支付[J].江西建材,2015(14):164-165.

[4]罗柱,张文涛.论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的计量支付工作[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9):168.

[5]刘鑫.浅谈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的计量支付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6(1):321.

[6]何丹.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的计量支付探讨[J].江西建材,2016(10):242.

第6篇

关键字:施工合同;合同管理;注意点

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强,施工合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漏洞,影响到施工双方的利益,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施工合同管理涉及到有关工程的所有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相关事项,所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公司的利益以及工程的质量来说都非常的重要,如果不认真对待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对建设行业施工合同进行高效合理的管理,是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实力的必要手段。

1、施工合同的特点及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施工合同的特点

施工合同的特点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而得到的。一般来说,建设项目工程是固定的,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施工的周期比较长,耗费往往比较大的。根据建设项目工程的相关特点,不难总结出建设项目施工合同具有履行时间长、易受影响、易变更、条款复杂、涉及面广等相关特点。建设施工本身就是一项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容易受到影响的工程,因此施工合同会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和其他一些变化情况来进行相关的修改,以满足工程的需要,保障工程的质量。

1.2施工合同管理的意义

对施工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施工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施工合同是建设施工单位在经营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而订立的,对于维护施工单位应有的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这个市场经济体制中,对施工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建设企业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提高企业的施工合同管理,不仅能使得企业在建设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对于我国建设施工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解决我国当前建设行业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当前施工合同管理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我国的建设施工行业虽然发展的比较迅速,但是建设施工合同的管理水平没能够跟上国外先进的水平,在一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要使得施工合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就要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进行充分的研究,找到提升的方法。

2.1 要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特点及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我国的施工企业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合同的特点和合同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了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注意运用合同来维护自己相应的合法权益,一出现问题总是本着委屈求全的态度,完全不知道利用合同来进行维权。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强对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视,认识到施工合同的重要性。在制定合同的时候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制定,要将工程施工合同所涉及的各方面的标准和权益分清,加强合同的严密性,避免存在不严谨的地方被人利用。对施工合同的特点及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企业才能够做好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维护企业具有的合法权益。

2.2 要加强施工合同的规范性

由于建设施工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所涉及的面非常广的工程,在合同的制定时一定要考虑到施工所涉及到的所有方面,要加强施工合同定制的规范性,避免制定过程中所表述的内容模糊不清,从而被人钻空子。一般情况下,合同当事人对于合同的签订不怎么重视,所签订的合同条款不怎么完善,规范性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施工单位为了能够得到业务,往往都会迁就业主的要求,在合同的定制上经常会出现一些表意不清的情况,使得合同的规范性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合同时一定要吸取先进的合同管理经验,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施工合同的示范文本,规范合同所涉及的大致内容。在制定合同的内容时一定要认真严谨的对待,每一句话都需要认真的推敲,不能存在表意不清或者有歧义的现象,给别人留下空子可钻。为了防治在制定施工合同的时候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在制定施工合同时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合同条款:

2.3要健全和完善企业施工合同管理机制

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工程施工的质量都与企业合同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企业施工合同管理机制对于建设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健全和完善的施工合同管理机制的制定要求企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在具有良好的工程技术素养的同时,还要精通相应的法律法规,要能够在与合同相关的事情上独挡一面,要能够熟悉合同制定和履行的相关程序。企业拥有了综合素质如此强的人才,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施工合同的管理,才能够完善和健全企业施工合同的管理机制。

2.4要实现施工合同的信息化管理

建设项目具有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工期长等特点,施工合同的制定比较繁琐,并且欠缺规范。而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取得了骄人成果的时代,实现施工合同信息化的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建设企业的合同管理效率,使得工程的施工进度得到保障。施工合同的信息化管理,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合同档案库,建设健全的合同分析系统和合同监督和索赔系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时的对合同的订立、履行等进行管理。

2.5要加强施工合同的风险分析和管理

在施工合同中我们要注意有关合同风险的回避和转移,要做好合同风险的防范工作,搞好事故索赔的管理工作。在制定施工合同时要注意写进一些保护自身的条款,明确付款方式和时间,明确违约的责任,考虑到一切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做到提前预防,将风险降到最低,尽可能减少企业可能会面临的损失。

2.6要在施工合同管理中加入创新的元素

创新是一切事物动力的来源,是一个国家、一个名族不断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助力。随着时代的进步,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可能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只有在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入创新的元素,注入新鲜的血液,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才能够很好的迎合时展的要求,企业才能够在日益增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总结

在当代社会,企业要想在日益增强的行业竞争面前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在提升自己综合实力的同时,加强对企业施工合同的管理。对企业施工合同进行高效的管理,需要我们对施工合同的特点有足够的了解,要认识到施工合同的重要性,要增强施工合同的规范性,完善和健全企业施工合同的的管理机制,要实现施工合同的信息化管理,要在施工管理合同中加入一些创新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增强企业施工合同管理的效率,才能够提升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贾晓刚;公路工程国际承包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丁国红;;关于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和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01期

第7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合同管理;管理模式

现阶段,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在不断加快,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其中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成为建筑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作为造价控制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保障,加强合同管理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合同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建筑企业、施工单位的行为,进而实现对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如今,通过对合同的具体性分析,实现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做好合同管理具有必要性。

一、 工程合同管理概述

造价管理工作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内容,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方向,做好造价的管理工作具有必要性。合同管理是项目造价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会涉及到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关乎着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质量和进度,是指相关工商、行管与金融部门、业主、施工单位等利用同法律法规来对工程合同进行管理与监督,以保护签订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借助法律手段来解决合同纠纷,以更好的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避免违法现象的出现。合同管理工作应从订立前就要予以着手,此行为直到合同履行完毕,利用合同的法律效力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更具高效性与实效性[1]。

二、 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由于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性的工程,贯穿在工程的各个环节,同样合同也在工程项目中具有相同的价值。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等整体内容都被写入了项目合同书中,通过合同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是控制与管理造价的重要途径[2]。一般情况下,工程造价合同主要以总价、单价和成本加酬金的合同模式,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合同类型,都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合同是造价控制的有效凭证,是解决合同双方纠纷、矛盾的有效依据,对施工阶段具有明确的规定。由此可知,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造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合同管理来管理造价是正确选择。

三、 工程造价合同管理的有效对策

1、 做好前期的合同管理工作

合同的签订与形成是以是施工合同内容为核心,强化对施工阶段相关事宜的规定,在合同订立前,做好前期的合同管理工作具有必要性。合同订立前,应对诸多合同条款进行整合,紧紧抓住合同中的重要条款,与承包商订立合同的时机、合同条款的全面性等都是发包方亟待考虑的问题,由于造价是对双方都是相对敏感的话题,言辞酌句必须明确、清晰,不可模棱两可,涉及到造价管理内容的相关条例应邀请专业的法律人士进行制定,为合同的订立做好全面的准备。例如,部分企业人员对合同的订立不够重视,措施"订金"写成"定金",导致企业会蒙受巨大损失,也是合同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2、 加强施工合同的全面管理

施工合同的确立,是对施工单位的行为、质量、进度和造价进行全面的控制与管理。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所持续的时间较长,工程项目工期长,甚至历史几年,会让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制约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和材料因素等的影响,而致使工程造价得到全面的提升,会让整个工程项目陷入困境,对企业也是一项不小的打击。为了更好的控制施工阶段,必须依靠施工合同来予以约束,对工程质量、进度、工期、工程款、工程变更、材料等的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的掌控,同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变更、返工或索赔等问题,都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在工程施工开展之时,应加强对合同的全面管理,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招投标阶段,投资方应与信誉良好的咨询方建立合作关系,并针对项目制定咨询合同[3]。同时,应对投资进行估算和预测,做好设计概算,以达到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的目的。

3、 严格执行合同签订的内容

合同是由双方协定的,必须对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认真阅读,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承诺和约定,在施工合同签订时,要经过要约、再要约、反复要约的过程,最终达成意见,与国际贸易雷同,要经过反复的询盘、发盘,最终达成协议,合同签订之时即刻生效。合同所涉及的内容相对宽泛,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都有所涉及,将工程款项的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明确合同中关于价格款项的相关约定。由于工程项目持续时间长,在建设的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情况与合同估算的差异较大,必须对合同条例进行补充,完善合同内容,及时调整与修改合同条款,以规范合同中对价格条款的要求,增强合同的法律效力,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

4、 强化实施阶段的合同管理

合同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工程进度、造价,制约着工程的顺利实施。合同纠纷是合同管理中的主要滋生问题,与纠纷有关的事项大都与经济,费用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合同索赔、反索赔是合同纠纷的主要内容,其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施工阶段的变更,原本的合同已经确立,相关的价款、方案已经确定,后期的变更却并未添加到合同管理中,相关人员对合同变更认识不足,导致最终结算时承包商私抬价格向发包商索要更多的变更款,导致出现合同纠纷。为此,应加强对项目承包商增调价格索赔条款的控制,解决工程合同管理中的纠纷,降低额外经济支出[4]。另外,应加强对现场签证的控制,杜绝施工现场签证混乱、管理不彻底的现象。签证是工程相关价格条款的基础和条件,慎重对待签证问题,是保障合同质量、加强合同管理的基本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项目开展的重要法律依据,借助合同来管理造价定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加强建筑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应从合同管理的基础抓起,注重对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强化对合同实施阶段与后期的管理,体现合同的存在价值,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供保证。合同管理人员应严格审核合同内容,应保证招投标、造价控制相关文件与合同内容一致,以避免合同纠纷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姚玉坤.探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关系[J].低碳世界,2014,21:231-232.

[2] 白万里.浅谈建筑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J].四川水泥,2015,01:62.

第8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提高;效益

0 前言

项目是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源头,也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几年来,项目管理在理论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有效的推进施工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施工企业中的项目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企业不加强管理是没有出路的。因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搞好项目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项目承包问题

前几年,施工企业把“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利分成”作为项目承包的主要内容。不可否认,它对个别项目的管理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总的来看,这种项目承包方式弊大于利。如抢资源、拼设备、短期行为、项目管理部固化、利润中心下移等,皆因项目承包造成的。

(二)关于项目合同管理问题

合同是用经济手段管理项目的主要形式,也是明确甲乙双方责权利关系的重要依据。只有强化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才能落到实处。但是,目前有的企业和项目对合同管理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内部合同管理很不重视。有的项目虽与企业法人签订了合同,但对合同内容不甚清楚;有的项目已开工,但合同还未签订;有的合同内容过于简单,只有几项经济指标,没有明确的约束条款;有的即使签订了合同,也不按合同办事。

2 加强项目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强化项目管理,努力避免施工风险,追求经济效应最大变化

1)解决项目承包问题,必须进一步明确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强调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特点,企业与项目不是单纯经营承包关系,而是经济责任监督与执行的关系,不存在与企业利润成分和项目留利问题。根据这个思路,某公司改变了原来的项目承包方式,探索了项目目标责任成本管理考核办法,逐步取消了企业与项目的承包关系。即每揽到一个项目后,机关职能部门组成项目目标责任成本测算小组,根据投标报价、各种自然条件以及当地各种材料的价格水平,由测算小组逐项测算,按高进平出、低进平出的原则,结合企业定额,预测盈亏平衡点,确定项目目标责任成本。而后,将目标成本纵横分解,责任到人、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偏。这样,不但克服了项目承包带来的弊端,也为项目之间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创造了条件。

2)针对项目合同管理问题,在项目管理中一定要强化合同管理,提高全员对合同管理的意识。首先,在项目开工前就要把合同签订好,合同内容尽量完善,明确项目成果性目标、成本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目标和违约责任,合同一经签订,就要按合同规定办,凡是合同规定的内容就不要用行政手段干预,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其次是合同监督。合同签订以后,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监督合同实施情况,帮助项目完成合同规定的内容,防止“以包代管”。再次是严格合同兑现,建立年终兑现制度。当年竣工的工程及时兑现,跨年度工程年末盘点,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及合同规定的安全、质量、效益情况进行兑现。第四是大中型施工企业要成立内部合同仲裁机构,负责合同条款的审查监督,督促甲乙双方执行落实合同,出现合同纠纷协调处理。

(二)建立有效机制,多途径降低施工成本

工程项目是企业的成本中心,经济效益的源头。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如何使低价中标的项目保本盈利,是施工企业追求的共同目标。建立健全项目成本管理制度,是节资降耗,实现盈利的根本保障。

1)搞好预算,建立施工核算评估。一是工程开工前,要依据工程中标或工程预算和施工计划,先组织工程计划、预算、财务、材料设备等专业人员对人、机、材、管理费等支出进行核算评估,测算各项支出后,能够盈利多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按照各作业层,将工程价款合理分割后在组织施工。二是在工程费用支出前,进行经济运行的可行性研究。

2)严格控制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建立竞争制约机制。为确保项目成本不超,实现盈利,必须全方位建立竞争约束机制。一是建立管理人员和劳务工竞争上岗制度。二是建立劳务动态管理制度。三是建立材料、设备招标采购制和材料管理制。四是建立管理费控制制度。

3)创新分配机制,实行新的定岗工资制度。

4)搞好成本核算,建立成本管理定期检查制度。

5)堵死成本流失漏洞,建立决算制度。一是在施工过程中,按月盘足工程进度,定期做好预结算工作,使工程款及时回收。二是施工中要及时办理变更签证,及时做出补充预算报批,监督业主履行变更合同。三是完工一项清算一项。

(三)强化施工过程管理,严格控制竣工结算

竣工结算是以货币量和实物量全面反映竣工项目的实际造价和建设效果的总结性文件。长期以来,我国基本建设投资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三超”现象,其中竣工决算超施工图预算直接和施工阶段有关,究其原因除了前期工程粗糙,设计深度不够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搞好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例如:在进行土石方工程施工时,由于设计的变更,施工单位不顾实际情况,随意确定运输路线,任意进行土石方的调配,造成工程造价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项目。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土石方量达10007.9万方,填筑量达4149.2万方,如果每方能节约0.1元,则不是一个小数目。

(四)实行项目风险经营

项目风险经营主要以项目制造成本为依据,核定上交指标,实行高额风险抵押,优化配置,增加风险收入的比重,来体现责、权、利的统一。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是总价包死的模式,一般适用于小型项目,盈利部分归项目,亏损用项目交纳的风险抵押金弥补。二是项目责任成本降低率的模式,一般适用于大中型项目,项目完工后,责任成本降低率要达到标底数,若超额完成降低率,效益分成;若达不到标底要求,用风险抵押金弥补。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项目管理是企业的最基础的经济循环过程,也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基础,所以只有搞好企业的项目管理才能使企业不论是在经济效益和生存发展上有所提高,才能站稳市场,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建国.项目管理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施工企业管理,2002

第9篇

一、当前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分析

1.合同签订前的风险

首先,在合同谈判的过程中存在透漏信息的风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对方企业可能采取各种竞争手段来获得合同签订资格,这就可能为了获得对方的资金规模、人员状况等重要信息,假装和己方进行谈判,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就造成了信息泄露风险。

其次,是对方合同主体资格和信誉缺失风险。在实际的合同签订之前,对方为了获得合同,往往隐藏自己的相关主体资格和信誉,导致合同签订后,对方无力履行合同,造成企业的损失。

2.合同签订时的风险

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风险,合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合同中的相应条款看,或者合同的形式违法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使得合同无效。例如,如果A企业想要投资建设一个项目,但是这个项目必须通过招标的法律程序选择承包商,但是A企业并没有经过相应的招标程序就与B公司签订了合同,这种合同形式在法律上是没有效力的。合同形式上的风险主要是指合同的形式不健全,存在隐藏的法律风险,例如合同中约定的产品质量并且规定单独制作合同福建,但是双方在签约时并没有附质量标准附件。

3.合同履行时的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履行合同时,因为对方违反合同约定或者遇到不可抗力影响使得合同不能正常履行,给己方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各个方面:一是企业对合同日常管理疏忽,没有及时的发现对方合同的变化,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企业对于合同违约的反应之后,没有及时的追究对方责任,例如结算延误、催债不力以及错过诉讼时效等,这些都会使企业蒙受损失。

二、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和风险防范的措施

1.合同签订前行为管理

因为合同一旦签订成功就代表合同已经生效,因此,在合同签订之前,必须加强合同风险识别和防范,认真的做好合同签订的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市场的调研和订单计划确定,根据企业订单计划选择客户,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等个方面利益之后,选择最为科学的合同订立方案。在合同的签订之前,企业应该对需要签订的合同内容、形式,签约的对象和签约流程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对方的额工商登记事项、资信状况和经营状况等进行科学调查分析,确保对方的合同主体资格。如果对方前来签订合同的是受委托人,那么企业还应该对授权书等事项进行鉴别,此外,企业还应该对合同的条款进行审查,对合同中涉及的专业属于、关键字等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法律相关规定严格审核,最大程度的规避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风险。

2.提高法律顾问履行监督

企业的法律顾问是合同管理的专家,企业应该聘用高素质的法律顾问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监督,帮助管理者深入细致的了解企业各种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的发现对方可能存在的违约行为,并随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采取有效手段防止违约的发生,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降低企业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程度。

3.加强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和教育

企业合同管理的质量高低与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教育和培训,首先,应该加强企业领导层的法律意识,将法律观念深入人心,从思想上加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其次,企业应该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爱合同管理知识和技巧,掌握合同签约和履行过程中的具体知识,同时,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考核和监督,对于素质不达标的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再培训,直到达标后再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