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6 15:46:40
导语:在比尾巴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资料与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ASA Ⅰ~Ⅱ级,年龄28~62岁,性别不限,体重波动范围不超过标准体重20%,心、肺、肝、肾功能及神经肌肉功能未见异常,近期未服用干扰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药物。按完全随机法分两组(n20):静脉输注组(Ⅳ组)和TCI组。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常规监测ECG、BP和SpO2。静脉滴注东莨菪碱0.3mg。采用HXD-Ⅰ型多功能监测仪监测拇内收肌颤搐情况,待病人意识消失后启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以TOF(电流60mA,频率2Hz,波宽0.2毫秒,间隔14秒)刺激尺神经,记录拇内收肌的肌松程度。
麻醉诱导:两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和芬太尼3μg/kg,采用TCI-Ⅰ型注射泵,靶控输注异丙酚,Ce 3.0μg/ml,TCI组采用TCI-Ⅰ型注射泵TCI顺阿曲库铵,Ce 0.5μg/ml,Ⅳ组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5mg/kg,两组于T1 5%时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0.05~0.10mg,TCI异丙酚,Ce 2.0~3.0μg/ml,Ⅳ组采用TCI-Ⅰ型注射泵静脉输注顺阿曲库铵1~2μg/(kg•分);TCI组TCI顺阿曲库铵,Ce 0.15~0.2μg/ml,两组维持T1<10%;开始缝合腹膜时停止给予顺阿曲库铵,开始缝皮时停止给予异丙酚,手术结束前1小时停止给予芬太尼。记录用量、顺阿曲库铵给药调节次数、手术时间、T1恢复25%时间(从停止给予顺阿曲库铵到T1恢复25%时间)和拔管时间(从停止给予顺阿曲库铵到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管指征:病人能听从指令,抬臂和抬头可持续5秒,呼吸空气5分钟时SpO2>94%。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各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IV组比较,TCI组异丙酚用量和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阿曲库铵用量和给药调节次数减少,T1恢复25%时间和拔管时间缩短(P<0.05),见表2。
讨 论
本资料分别参照文献选择顺阿曲库铵的输注速率和Ce[2]。术中维持T1<10%可满足腹部手术的肌松要求。两组病人术中丙酚用量和芬太尼用量无差异,与IV组比较,TCI组顺阿曲库铵用量和给药调节次数减少,T1恢复25%时间和拔管时间缩短,提示TCI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可减少麻醉科医生的工作量,切可减少顺阿曲库铵的用量,从而有利于术后肌松恢复。TCI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3],从而产生稳定肌松效果,因此顺阿曲库铵用量较少且给药调节次数教少,顺阿曲库铵用量少因此清除时间较短,导致术后肌松恢复较快;而以恒定速率静脉给药时血药浓度逐渐升高,因此顺阿曲库铵用量及给药调节次数较多,顺阿曲库铵用量多因此清除时间较长,导致术后肌松恢复延迟。
综上所述,与静脉输注比较,TCI顺阿曲库铵可减少工作量,术后肌松恢复较快,建议临床上采用靶控输注顺阿曲库铵。
参考文献
1 Botman JM,Arps H,Westenskon DR.A bolus plus continuous infusion protocol for controlling neuromuscular blockade during anesthesia.Int J Clin Monit Comput,1995,12(2):89-95.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72,1912.
3 王若松.静脉麻醉与药物输注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各指标的比较(n20)
由于唱游具有音乐性、动态性、趣味性,因而最符合幼儿年龄、身体、心理的特点,能及时满足幼儿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接受知识信息的愿望。幼师学生在实习教学中较好地运用了唱游形式,她们不仅将唱游融于音乐、舞蹈、体育、游戏等学科教学中,而且在进行幼儿语言、计算、常识、科学、美术等在常人眼里被认为与唱游并无多大关系的学科教学时,她们也尝试地借用唱游这一形式开展教学,惊喜地发现教学效果是意想不到的好。比如:2006级幼师班的一位同学在上小班美工课——《折哈巴狗》,教学目的是教幼儿简单的折纸技能和彩色笔涂画眼、鼻、嘴。这位同学按照《幼儿美术教学法》认真备课,做教学设计,结果在课堂上无论她怎样教折法,凭口讲解、示范,幼儿读枯燥的折纸毫无兴趣。讲解、示范数遍,幼儿仍无法完成作业。这时她无意中想到了唱游的律动,编成了一首歌曲:“一只哈巴狗,蹲在大门口;两眼黑黝黝,想吃肉骨头”。教幼儿们边常边跳。时而两手举在头上做狗耳朵状蹲下,时而两手圈着眼睛作舔舌状,音乐节奏、动作、吐词协调有致。这样一下子幼儿的情绪高涨,哈巴狗的形象在幼儿心中顿变可爱,然后再教幼儿折纸,兴趣倍增,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幼儿们做完了作业,又一次边唱边跳:“一只哈巴狗,蹲在大门口”。自由下课。这节课上下来幼儿们感受了音乐,又学会了折纸和涂画。
在中班上计算课——《点数1——10》也是如此。她运用唱游中的歌舞表演《十个朋友出来走》,使幼儿们对抽象的1——10数字概念有了形象的认识。幼儿们边唱边跳,精力集中,然后以好奇的目光观察小黑板上的三只兔子,很快找到了每只兔子欠缺部分,并踊跃上台给兔子添上尾巴、添上耳朵、添上眼睛,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标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像这样巧用唱游于幼儿每一学科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对这个幼师班14位同学在铜仁市实验幼儿园实习教学中进行抽样调查,从统计表可见:唱游不仅是幼儿音乐教学的最有效的形式,在幼儿综合教学中,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程序中或是用于开始部分,诱导幼儿;或是用于基本内容部分让学生接受信息;或是调节课堂气氛;或是用于结束部分,巩固和复习一课学习的内容;或是贯穿一节课的始终等等,已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每门学科的教学效果。这一结论只是在一种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也许有人认为有些偏激。认为幼儿每一门学科,每一课时选用教学方法都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广泛运用唱游形式会有使幼儿精力分散、教学重点偏离的嫌疑。其实不然,人的大脑并不是单一地接受信息,它的存储系统非常复杂,潜力很大。它是靠联系皮层,按照不同的记忆库相似的信息连接起来,每一部位能够以综合方式共同协作。比如唱游中的歌表演,用于计算机教学时,幼儿们的左半脑在理解歌词,右半脑在感受旋律。歌词理解的过程与教学信息相联系,将与旋律一道进入大脑存储系统。这一教学方式不但比单一的只用左半脑或右半脑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增加知识量,而且记得更牢,印象深刻。因为唱游是幼儿音乐、舞蹈艺术的综合体现,是感情最集中、最激动的表现形式。它融入幼儿每一学科的教学,是调动幼儿大脑的情感中心,大脑感情中心是很紧密地与长期记忆存储系统相连。这样带有高密度情感因素的知识信息,最容易记住。纵观现在使用的每一门类的教材,多是为了幼儿容易接受而采用儿歌、游戏等简单易学的形式编写的。从内容上看与幼师生学习的《新编唱游辅导教材》有着密切联系,这正是唱游的教学形式融入幼儿每一门学科可行性的前提。
2、唱游突出表现了幼师的教学个性
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的成果体现在受教育者的工作质量上。幼师生走向工作岗位,面临的是幼儿教学。而唱游在开展幼儿综合素质教学中的运用,最能体现幼师生的各方面素质。那么,幼师生唱游教学就要围绕唱游的实用功能而改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从实习教学这一实践活动,可以看到唱游与幼师教学的其它科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较实用的一门学科。如果说其它文化学科是在于强化幼师生内在文化课素质,那么唱游作为一门技能,在于表现得实用的素质。所以按照幼师唱游教材中谈到的教学方法,单一的灌输唱游中的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儿童舞蹈等内容显然不妥。更重要的是讲解、示范唱游如何结合幼儿特点开展教学,也就是说要传授给幼师生唱游教法、运用方法、幼儿学习唱游的方法。这一教学目的,教学重点转变的原因还在于幼师生在接受唱游这门学科学习时,是在三年制师范教育的第三个学年开始的。她们在师范一、二年级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音乐、舞蹈,具有了相当地音乐、舞蹈基础。如果单一地灌输唱游内容,等同于教幼儿,而不是教幼师生,反而抑制了幼师生在唱游学科的创造意识。现行师范唱游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为了培养幼儿,儿童的音乐感而编写的。教学对象改变了,教学目的也随之改变。否则就抓不住幼师生唱游教学的特性。
3、唱游教学要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展开
根据幼师生现有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拓宽、强化唱游技能素质的教学模式表现在:
3.1发挥幼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做唱游试讲教学。教师在进行唱游教学前依据唱游教材备课,写出有关唱游内容的规范教案。同时要求每个幼师生预习并设计教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选择一、两个学生按照预习设计教案的程度,大胆表演、试讲。然后,老师及时讲评,并按照教材内容做准确的唱游示范表演,让学生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并反复训练,再出示唱游的规范教案,供学生学习。
我们习惯把目光聚焦在执教者身上,以前比板书和教态,现在是比口齿和应答。诚如《破译教育的密码》所言:当我们或为教师的一个有预谋的应变喝彩,或为教师以普通话背诵全文而鼓掌的时候,我们早已经忘记了我们坐在这里的目的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而不是观看演出。即使我们偶尔把目光投射到学生的身上时,我们所作的评价,也只是学生表演的绝对值的大小。也就是说,学生发言积极,热烈互动,这就是好课;反之,学生磕磕绊绊,静思默想,那自然就不是我们期待良久的“优质课”。
一、无意义表演费时又无效
前不久,听了一节公开课――《乌鸦和狐狸》,看着教师夸张的面部表情,听着教师嗲声嗲气地学着狐狸的腔调,我就猜想:这节课,表演肯定少不了。且不说教师本身就给人以演员之感,单看孩子们一个个不安分地瞅着桌肚子,小手在里面来回鼓捣的样子,就能窥出几份端倪来。果不其然,上课时,教师对表演的重视程度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她不只是准备了一套头饰,而且是人手一套。
表演环节到了,学生们拿着花花绿绿的头饰兴高采烈,教室里热闹非凡。教师提出要求:将头饰戴在头上,与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扮演狐狸,另一个同学扮演乌鸦,有感情地将课文中狐狸和乌鸦的对话读出来。
学生两人一组,开始角色对话,但我却观察到了“不和谐”的音符。
现象一: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角色不满意,于是要跟同桌换头饰,但是同桌不同意,于是两人就在座位上“悄悄”争抢起来,把读课文的事抛在了脑后。
现象二:我身边有一位学生与同桌商量起头饰的“所有权”问题来――你说这节课上完了,老师会不会将头饰收回去?
现象三:远处有一对同桌并没有进行“表演”,而是在“修理”头饰。细细看,原来有一个头饰后边的夹子松了,不修一下戴不住。两个小家伙修理头饰还挺“专业”,桌面上有小刀,还有胶水。
静观课堂表演,就会发现许多与语文无关的个案时刻发生着,这样的表演对语文学习造成了干扰和伤害。如此角色扮演、内容演示、情境创设等,虽然形式上很热闹,但无法掩盖空洞的实质,是当下课堂上费时又无效的花样。
二、标签式表演画蛇又添足
我有幸观摩了某教师的展示课《晏子使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品晏子的语言,小结出晏子是一个机智的、应对巧妙得体的人。之后,教师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提问:晏子说的话哪些人听到了?他们分别会怎么想?选其中一个人,把他们想说的话和同桌交流,演一演。
学生们配合默契,十分熟练,完全不似两分钟左右的排练效果。要知道这两分钟,他们得先想有哪些角色,每个角色会怎么想、怎么说,再分角色排练。一句话,这样的表演完全是课前排练好的“过场”。这样的“过场”,看似精彩,可意义不大。
其一,是否有必要。表演是为实现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安排表演,教师必须首先考虑它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为理解还是为运用?划不划算?本案例中,学生的表演只是把前面品悟环节中的口述训练的语言重新复述了一遍,而这些,教师早就通过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换位思考、推理补白、感情朗读等方式,细致而又贴切地揣摩了人物的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教学目标早已实现,此时安排表演只是画蛇添足,毫无实效。
其二,是否要指导。课堂表演的主体大多是学生,他们不是演员,受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临时表演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走向相反的效果。而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这时的教师指导尤为重要。在本案例中,教师走马观花似的巡视了一遍,就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表演时,教师也只是一个纯粹的观众,课堂上完全看不出教师的参与和指导,看不到学生提高的过程,以至有观课者发出“要听真实的课”的感叹。像这样走过场式的表演,语言表达收效甚微,实属得不偿失的“花架子”。
三、从表演到表现,我们究竟还要走多远
1、学生由于考试焦虑而产生的失眠可采用( )来治疗。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2、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4、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及审题方法会影响化学、物理等的学习审题态度及审题方法,这种学习迁移叫( )。
A.具体迁移
B.顺应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迁移
5、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
B.研究者
C.建设者
D.开发者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应当缩小学校之问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学校( )。
A.跨越发展
B.优先发展
C.均衡发展
D.差异发展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 )。
A.育人为本
B.提高质量
C.促进公平
D.改革创新
8、下列不属于教师上课前的“三备”内容的是( )。
A.备教案
B.备教材
C.备学生
D.备教法
9、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暗示教学法
B.发现教学法
C.探究一研讨法
D.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观是( )。
A.主体性评价观
B.专业性评价观
C.发展性评价观
D.生成性评价观 11、 智力超常儿童指的是智商在( )以上的儿童。
A.110
B.120
C.150
D.140
12、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用简单粗暴、讽刺挖苦的做法来处理问题就违反了( )原则。
A.知行统一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正面教育.积极疏导
D.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3、 下列特点不属于发散思维的是(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4、 戴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验时获得的分数为什么与上一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内容?(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5、 ( )是衡量个体道德修养水平的外在标志,它在品德结构中发挥关键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感情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A.教书育人
B.师德为先
C.尊重规律
D.为人师表
17、 附属内驱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是( )。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18、 课程标准是( )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19、 有位历史老师教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指导学生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这种方法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自由联想策略
20、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21、 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
A.学习动
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22、 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 )。
A.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B.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
C.练习律、思考律、迁移律
D.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
23、 研究表明,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这是(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起伏
24、 在本行政区实施有效的教育法规,属于(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行政章程
25、 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同化性迁移与顺应性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6、 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过程,就属于(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27、 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 )。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8、 班级管理中制定的班干部轮换制度属于( )管理模式。
A.常规
B.平行
C.民主
D.目标
29、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30、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 )级管理。
A.三
B.四
C.一
D.二 31、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
A.外化
B.内化
C.行为
D.从众
3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程标准
33、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
34、 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35、 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 )。
A.生活老师
B.任课老师
C.班主任
D.学校管理干部
36、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
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37、 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型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38、 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叫( )。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39、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B.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
C.使学生更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
D.对传统教育课程的改革
40、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
A.望梅止渴
B.
画饼充饥 C.谈虎色变
D.叶公好龙 二、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41、 我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 )
42、 所谓需要的满足是指绝对的满足,一般说来,低级需要只有充分满足后,较高的需要才有可能出现,人的动机才有可能受新的需要支配。( )
43、 相同要素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
44、 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收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45、 慎独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指的是教师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剖析。( )
46、 教师尊重家长,有利于教书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
4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
48、 《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公办学校校内可以适当设置民办校或民办班。( )
49、 创造性思维就是力求获得创造性成果的思维。( )
50、 在文艺创作和科学发明中出现的“灵感”属于思维类型中的直觉思维。( )
51、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并完全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这反映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思想。( )
52、 个体道德认知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完全对应。( )
53、 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 )
54、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55、“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气质。(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56、 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应用要求。
57、 简述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
[:请记住我站域名/] 58、 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59、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60、 简述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的教育意义。
61、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的共同点。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62题12分。第63题11分,第64题12分,共35分)
6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某班,甲同学受父母离异的影响,由一个自觉学习的好孩子变得上课容易走神、不按时完成作业。乙同学因教师的公开辱骂而厌恶上课、经常逃学玩游戏。甲乙两同学的学习成绩都下降了。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甲、乙同学的学习成绩下降分别是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
(3)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如何满足甲、乙的需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63、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片段并回答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小壁虎三次借尾巴时说的话,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话。(学生七嘴八舌地读)
师:谁愿意给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朗读?(生读小壁虎说的话)
师:读得很流利,但似乎少了一点儿什么味道。什么叫“行吗?”
生(依次回答):“行吗?”就是“好不好”“好吗”“可以吗”……
师:对了,这说明小壁虎讲话时怎么样?
生(依次回答):和气,小心翼翼,谨慎,礼貌……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小壁虎讲话时很有礼貌的?
生:小鱼比小壁虎大。小壁虎叫她小鱼姐姐;老黄牛年纪大,小壁虎就称他伯伯;燕子比妈妈小.小壁虎就称她燕子阿姨。
生:小壁虎走了之后都跟他们一一告别,说:“再见,再见。”
生:小壁虎每次说话都用“您”很有礼貌。
生:小壁虎每次借尾巴都要问别人“行吗?”
师:对,小壁虎每次说话都很和气,都是用商量的口气跟人借尾巴的,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谁能够用很有礼貌的语气试着朗读小壁虎三次借尾巴时说的话呢?(生读)
师:读得有点味道了,朗读的时候还要注意……(教师指导朗读)
师:请大家用有礼貌的语气再读一读。(学生品读小壁虎说的话)
师:读得更好了,请同学们回家后再读给爸爸妈妈听,注意读出礼貌的语气……
(1)教师在该教学片段中贯穿了哪些教学原则?(要求写出三条原则)
(2)结合材料分析其中两条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92-01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也于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推动联想,最终实现创新。
第一部:坐下来――课前研读教材,精心预设
数学基本思想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得以显化,教材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媒介。作为教师,要成功地站在讲台上,首要的任务是深入地研读教材文本,从整体上认识教材的编排体系,把编者的意图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外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数学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
在执教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猜数游戏》时,课本呈现了“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情景,袋子破了,土豆已掉了3个。一年级孩子们的思维会被这3个简单的土豆所限制。这一教材的呈现不能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怎样既能有效地复习所学的知识,又能让孩子驰“思”遐“想”呢?深入研读教材之后,我对教材的呈现进行合理的“改造”――小老鼠背袋子奔跑,袋子破了,一个土豆露出了一半,快掉下来了。让孩子们猜一猜,当小老鼠回到家,它的口袋里会剩几个土豆,并根据自己的猜想列算式。
生1:还剩1个土豆, 7-6=1
生2:还剩2个土豆, 7-5=2 2+5=7
生3:还剩0个土豆, 7-7=0 ……
大家都说完了,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和他们说的都不一样!缺耳朵(他给小老鼠取的名字)的土豆一个也没丢。因为当一个土豆掉下来的时候,被缺耳朵发现了,正好一阵风从后面吹来,卷起缺耳朵的尾巴,尾巴卷起土豆塞回袋子里,然后缺耳朵停下来,用路边的小草扎紧袋子回家了,所以土豆一个也没丢,算式是:7-0=7。”这个数学童话故事是一个一年级孩子美好的想象,我不禁用掌声表扬他,并鼓励他:“**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是个数学童话小作家。”其他的孩子也跟着鼓掌,眼里流露出羡慕的眼神,而发言的孩子则洋洋自得地坐下来了,成功、喜悦洋溢在他还充满稚气的脸上。
一个简简单单的细节改动,给孩子的奇思妙想搭设平台,一切的结果孩子可以预料、可以想象、可以发挥。孩子们不唯教材、不唯教师,独出心裁,这恰恰就是创新的萌芽。在课堂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收获的是知识,是成功,是数学思想潜移默化的渗透。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教材按照原有的编排结构,让孩子们寻找3的倍数,引导学生观察,猜测,验证,从而得出结论“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而孩子们的学习由于受到“2、5的倍数的特征”思维定势的影响,自主探索很容易陷入僵局;如果照本宣科,孩子们也仅仅是注重于结论的记忆,忽视了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数学的学习索然无味。众所周知: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它所有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这么简单的一个知识点,要想演绎得浅显易懂并不简单。其实“位值制”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但是由于知识和思维特点的限制,小学生还不可能从“位值制”这样的高度去建构与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研读教材的文本时要站在成人的高度,对于知识发生的过程成竹在胸;对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以及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了若指掌。
深圳市福强小学刘全祥老师的案例,让我豁然开朗――老师围绕“位值制”这一课点,用孩子们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的算珠拨数进行知识的建构,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三个数学活动,为孩子们的驰“思”遐“想”创造机会:(1)用4颗算珠拨数;学生经历拨数――验证,发现拨不出3的倍数,自然想到用多少颗算珠才能拨出3的倍数?(2)任选一颗数拨数;学生在一次经历拨数,验证,交流,发现只要算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拨出来的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否则就不是。(3)这一猜想是否正确,自由报(或拨)数,验证规律。这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互为补充,为学生深度思考预留空间和时间。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数学学习活动,并通过几颗小小的算珠,隐隐约约触摸到了3的倍数特征的实质,可谓是“独具匠心”。在不断的探索、感悟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数学思想的渗透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慢下来――课中关注生成,雕琢细节
老师们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周密详尽的教学环节,上课时按部就班地执行着教学设计,所呈现的课堂就是一条高速运行的“流水线”,学生的思维与活动完全被“执行教案”所束缚。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近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是鲜活的个体,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意外的生成常常是一个“天外飞星”式的提问,一个出其不意的想法,挑战着教师的教育机智,考量着教师的教育底蕴。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按照原先的教学设计,我指导学生认识了1/4后,让孩子们自己创造一个几分之一,并用学具表示出来。大部分孩子都模仿黑板上的例子,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学具表示出了几分之一。正当我准备带领学生进入我精心预设的下一个环节的时候,一个学生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创造的是2/6……”,这是一节赛课,借班上课,面对黑压压的听课老师和严肃的评委们,我的心跳没了规律,是表扬孩子的与众不同还是演示处理呢?最终,我顺着孩子创造的2/6,引导全班孩子一起寻找其中的1/6。
“我看见了2/6里面有2个1/6。”
“2/6旁边有4个六分之一”
“一共有6个1/6”……
我继续追问:“你们创造的分数里也有这样的秘密吗?”
因为这一环节内容的干预,让课堂的节奏放慢了,导致了我后面预设的环节并没有如期完成,但是我依然兴奋,孩子们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充盈着课堂,让我邂逅了未曾预约的生成。在对生成有意识的引导中,孩子们探索的欲望高涨。
应该说,精心的预设,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更重要的是要将有形的预设演绎在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及时捕捉课堂上生成的亮点和切入点,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从而实现数学思想潜移默化的渗透。
第三部:静下来――课后反思学习,促进成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教然后而知困”,困惑会在不断的反思中出现;教学机智会在反思中激活;教材文本的崭新表达方式会在反思中生成;教师的成长就在不断的反思中实现。
著名的华应龙老师执教《莫比乌斯圈》,让所有的听课教师啧啧称赞。课堂的精彩让我如痴如醉,真恨不得就把自己变成华老师的学生。课堂上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动手做莫比乌斯圈,然后沿着莫比乌斯圈的中线把莫比乌斯圈剪开。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剪出了一个2倍的长、1/2宽的双侧曲面。但有一个男生直接从边上剪,剪出了一根长长的纸条。华老师抓住这个错例,想提醒其他的孩子。出乎意料的是,男生站了起来,拎起长长的纸条,大声地说:“华老师,我会变个魔术!”对于孩子的答非所问,华老师纠结了,但还是请他上台表演。孩子煞有介事地用一支铅笔和一只圆珠笔玩起了纸带套笔的魔术。原先纸带套住的是铅笔,他将纸带拧紧后,又一圈一圈地松开,最后竟然套住了圆珠笔。同学们和听课的教师一起鼓掌。华老师由衷地夸奖:“真不简单,佩服佩服!”“谢谢这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我们继续研究剪出的纸圈……”
(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苏州,215008)
【摘要】研究者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和访谈法,对6名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常常不能观察到幼儿的典型行为事件,记录和分析观察事件的能力较薄弱。可能的原因是,幼儿园班级规模过大、师幼比较低,幼儿园教师在职前教育中未接受过关于观察的指导,幼儿园鲜有对教师观察能力的培训等。据此,研究者认为,可以通过适当缩减班级规模、职前教育课程中增设观察指导类课程、开展对教师观察能力的职后培训等途径加以改进。
关键词 观察能力;幼儿园教师;幼儿;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1/02-0046-05
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在园一日学习和生活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并据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适宜性和有效性的前提。国内外有关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都将“观察幼儿”作为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我国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也要求教师“能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全教协会(NAEYC)颁布的《早期教育专业人员准备标准》则要求教师“了解系统观察、记录以及其他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在实践中使用这些方法”。〔1〕本研究试图对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对策。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者采取“最大差异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一级一类幼儿园小、中、大班各1个,每班选取两名在学历、教龄、职称、专业等基本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二)研究方法
首先,研究者采用事件取样法,运用国内外有关儿童发展的观察评估工具,〔2-6〕对小中大班幼儿进行观察,并用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记录能反映个体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与个性方面发展水平与特点的典型事件,共172件。
其次,研究者以描述、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分别向3个班级6名教师呈现在其带班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询问教师是否观察到并记录和分析过该事件,如教师有过观察记录,则分析其观察记录文本。
最后,研究者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7-14〕结合观察到的事件和访谈结果,自编《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评分标准》(见表2),从记录的完整性、细致性、客观性和分析的深入性、准确性、客观性六个维度对教师的观察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分为不适宜(1分)、一般(2分)、优秀(3分)。为验证评分表的信度,所有观察事件均由两名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根据评分标准(见表2)单独评分,评分的内在一致性为84.2%。
二、研究结果
(一)教师未观察到大量典型事件
结果发现,6名教师平均有77.7%的典型事件没有观察到,其中区域游戏中未被观察到的事件所占比例最高。访谈中,教师普遍认为,“区域游戏就是孩子自由活动,就是让他们自己玩,只要不出安全问题,教师就不要去管。而且那些玩具孩子都会玩,也不要老师去教的”。所以,区域游戏时段教师通常不去观察幼儿,而是在活动室一角写教案、做手工或休息。有些教师也会“看”幼儿,但这个“看”不是以了解幼儿为目的的“看”,而是出于维持纪律和保障幼儿安全的“看”。教师“看”到的只是幼儿有没有遵守纪律,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认知、语言、情感、社会性与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则“视而不见”。
(二)教师记录观察事件的能力不足
研究者使用自编评分标准对教师记录观察事件的能力进行等级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记录较完整
对于被观察到的典型事件,教师基本能写清楚事件发生的背景信息,如班级、姓名、性别、活动区名称、观察时间、记录人等。这其中,70.9%的观察记录能够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完整描述,如中班Z老师对幼儿彤彤和浩浩参与活动区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开始时的选区、活动进行中的看书、活动结束时的收书行为都作了记录。29.1%的观察记录对事件叙述得不完整,忽略了事件的重要情节或后续进展。如小班X老师对阿仁与同伴玩“搭宝塔”游戏的观察记录描述了他们遇到的困难,但对他们如何解决困难的情节却没有加以追踪。
2.记录不够细致
在被观察到的典型事件中,60.4%的观察记录描述都不够细致,主要表现为:只作了流水账式记录,笼统描述了幼儿先后干了什么,对体现幼儿发展水平的细节和活动的主要情节没有加以描述。如中班A老师记录了幼儿在美工区的剪纸活动,但只记下幼儿剪了哪些东西,并没有细致描述幼儿是如何使用剪刀的(是直线剪、曲线剪还是镂空剪)、剪的轮廓是否光滑、涂色是否均匀、活动的坚持性如何以及同伴交往情况如何等。只有37.5%的观察记录能详细记录游戏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关于幼儿发展水平和个体特征的细节。如,大班Y老师在对幼儿然然在数学区的排序行为的观察记录中,以画图的形式记下其三次不同的排序结果,对其排序依据的回答也作了简要文字记录。
3.记录不够客观
在被观察到的典型事件中,18.6%的观察记录中使用了大量主观性词汇,并对幼儿的想法、意愿等进行了猜测。如,大班C老师对幼儿玩多米诺骨牌游戏的描述中,出现了“配合得还不错”“玩的比较起劲”“很不乐意”等主观性词汇,还夹杂着猜测幼儿想法的表述,如“来回两次,觉得很好玩,不亦乐乎”。41.6%的观察记录使用到一两个主观性词汇。39.8%的观察记录没有使用主观性词汇或对幼儿的想法、意愿进行猜测。如,小班X老师对幼儿饰演“大灰狼”的动作、语言、表情等进行了客观描述:“等到‘大灰狼’登场的时候,安安模仿‘大灰狼’的样子,一步一步慢慢走到门口,用手捏住鼻子,用低沉的声音唱起歌来。当他的‘尾巴’穿过门缝时,‘小兔子们’用门夹住了‘尾巴’,安安露出痛苦的表情,大喊‘啊!疼死我了’,说完就将‘尾巴’丢在地上逃走了。”
(三)分析观察事件的能力较弱
“观察”不仅要“观”,更要“察”,也即要用大脑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分析观察事件就是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判断或解释的过程。研究者用自编评分标准对教师分析观察事件的文本进行评定,结果见表3。
1.分析表面化
在分析所观察到的典型事件时,仅有8.7%的事件分析关注到了幼儿行为或作品所反映的幼儿心理与行为特征及其原因。有59.0%的事件分析停留在描述层次,或笼统的概括、总结层次,未进行深入的分析。如,D老师对思思的撕纸粘贴活动的分析是“幼儿喜欢操作材料,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她在教师指导下,在作品空白处加上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装饰,作品饱满了很多。之后又给小动物涂色,使它更好看”。33.3%的事件分析关注到了幼儿行为或作品所反映出的操作技能的发展水平或特点,但没有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案例简析如表4所示。
2.分析不准确
在教师对所观察到的典型事件的分析中,仅有4.3%是准确的。32.6%的事件分析不准确。63.1%的事件分析能部分指出事件所反映的幼儿特点,但存在一些错误。以Z老师对两幅幼儿作品的分析为例,见表5。
3.分析带有主观色彩
在教师对所观察到的典型事件的分析中,仅有4.4%是客观的。70.6%的教师能够围绕观察事件本身进行分析,但会使用少量主观词汇进行描述。25%的教师会根据个人经验和对幼儿的刻板印象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给幼儿“贴标签”,对幼儿有偏见,分析脱离了事件本身,主观词汇太多。案例简析如表6所示。
三、讨论
从研究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的观察能力较弱,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班级规模过大,师幼比较低
已有研究发现,随着师幼比由低到高的变化,教师关注到的个体数量逐渐增加,开始关注到具体的个别幼儿,而不是模糊的“整体”幼儿。教师能够详细描述其学习和生活情况的个体数量明显增加。〔16〕本研究所调查的三个班级规模都较大(小班29人、中班39人、大班42人),均超出了我国《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中的规定。虽然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两教一保人员,但因幼儿园实行的是教师轮班工作制度,在实际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往往是一个老师面对所有幼儿。访谈中,园长和教师们也普遍认为班级人数太多是制约教师观察幼儿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大班额集体教学活动中很难关注到每位幼儿。另外,因幼儿人数多、活动空间较为零散且开放度较高,教师首先考虑的往往是幼儿的安全问题,他们忙于“巡视”安全情况而无法细致、连续地观察幼儿。
(二)职前教育中缺乏对师范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研究者访谈的6名教师中,有3名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她们在入职前未学习过任何有关幼儿行为观察的课程;有2名毕业于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只在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中学过一点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知识;有1名毕业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本科,在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教育评价中学习过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以及观察儿童的方法。然而,这些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幼儿行为观察课程。另外,目前高校授课仍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师范生只在短暂的见习、实习期和幼儿有过接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千差万别的幼儿时,他们难以通过观察、分析幼儿来把握其个体发展水平。
(三)幼儿园缺乏对教师观察能力的培训
幼儿园要求教师写观察记录,但很少对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培训。园长会给教师布置观察任务,并将《观察记录表》发给教师。但因《观察记录表》操作性不强,教师拿到以后也不知道该怎么记录和分析。《观察记录表》完成、上交后,园长和教研主任也并没有认真加以阅读,更没有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和培训。
四、对策建议
(一)缩小班级规模,提高师幼比
幼儿园班级规模应符合《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规定:小班20~25人,中班25~30人,大班30~35人。在执行轮班工作制度的工作时段内,要确保有一教一保人员在场。区域游戏时段最好两名教师都在场,合理分工,尽量保证观察到每位幼儿,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以提高观察效果。
(二)职前教育课程中增设观察类课程
职前教育课程中除应开设学前心理学之类课程外,还宜独立开设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等课程。教师的授课要将理论讲授与幼儿园实践相结合,尽可能让师范生去幼儿园观察幼儿并写观察记录,然后在课堂上分析有关幼儿行为表现的录像和照片之类。
(三)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观察能力的培训
幼儿园要组织教师反复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教师了解幼儿在五个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特点。幼儿园可为教师提供简便易行且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并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或指导,如,Samuel Meisels教授的作品取样系统就是了解幼儿个体特点的有效工具,它在我国大陆地区的部分幼儿园以及台湾地区幼儿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经研究发现确实能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NAEYC.Standards for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programs〔EB/OL〕.〔2013-10-15〕.naeyc.org.
〔2〕麦索尔斯,等.作品取样系统:教室里的真实性表现评价〔M〕.廖凤瑞,陈兰姿,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格朗伦·英吉尔.聚焦式幼儿成长档案:幼儿完全评估手册〔M〕.季云飞,高晓妹,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ELIZABETH F SHORES,CATHY GRACE.幼儿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幼儿学习的历程〔M〕.何厘琦,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白爱宝.幼儿发展评价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7〕BEATY JANICE J.Observing development of the young child〔M〕.London:Pearson Education,2010.
〔8〕PATRICIA CLARK,GAYLE MC DOWEL.The developing child observation guidebook〔M〕.New York:The Mc Graw-hill Companies,2006.
〔9〕SHEPARD L,KAGAN S L,WURTZ E.Principl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early childhood assessments〔M〕.Washington: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1998.
〔10〕黄意舒.儿童行为观察及省思〔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
〔11〕沙曼,等.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M〕.单敏月,王晓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WARREN R BENTZEN.Seeing young children:A guide to observing and recording behavior〔M〕.Belmont:Delmar Cengage Learning,2009.
〔13〕王烨芳.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14〕蔡春美,等.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为高等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一名具有多年实习教学指导经历的教师,通过对实习教学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教学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授课模式僵化,教育理念陈旧
在持续多年的实习教学指导工作中,感受最为强烈的是“90后”大学生和即将退休的“60后”老教师授课几乎无区别。虽然教改、课改不断在改,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却依然固化。虽然学生、课标不断在变,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授课模式依然僵化。例如,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96%的授课学生依旧按照传统固定模式进行讲授。基本授课“格式”不外乎三类:之一是教师先领读一遍课文,然后让一个学生读第一段,另一个学生读第二段……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二是按座位分读,按性别分读,按小组分读,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三是把课文内容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一个或一列或一组或男女分读课文,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这三种教学形式看似有所不同,但教学理念、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无质性变化。只有不足4%的实习学生在“教语文”的同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小学生思考小蝌蚪为何有尾巴、小蝌蚪为何长的和妈妈不一样、小蝌蚪为何先长后腿不是前腿、小蝌蚪为何要找妈妈等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灌输式”教学盛行,课堂启发诱导不足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理念在不断变革,原本“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广受诟病,取而代之大为提倡的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反对“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倡导“师生互动”,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是当前教改的主旋律。诸如大力推广的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就是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典型代表。令人困惑的是,教育专业学生自己反对甚至反感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学中却频繁出现在其身上。调查结果显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90%的学生反对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93%的学生赞同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互动、讨论和探究;9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失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95%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8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满堂灌”或者“变相满堂灌”。
(三)教学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学科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人人必备之物,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上网浏览信息、收集资料或者学习,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便利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或者直接可拿来用的资料。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共存体。不可否认,便利的网络资源也让今天的大学生养成了过度网络依赖症。教学资源“拿来主义”盛行,甚至已严重到无网络不能授课的程度。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学生实习教学授课用的教案或者教学课件多是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照单全收,不做任何改动。因此,导致很多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授课过程中高度依赖多媒体,一旦多媒体出现故障问题,便手足无措不知或者不会讲课,或者不得不中途中断授课。实习教学授课成为网络资源的“代言人”,缺失本人的思想观点和教学特色的教学普遍存在。当前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由原来20世纪90年代中等师范学历到高等师范专科学历,再到今天高等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较短时间经历了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虽然大学生学历提高了,但是学科专业素养仍然不容乐观。例如,高师院校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实习学生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95%的实习学生不知道宙斯为何不让普罗米修斯把火给人类?宙斯为何不希望人类更好地生活?讲不清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为何会受到宙斯的惩罚?97%的实习学生照本宣科讲解。95%的小学生听老师讲完该课后一头雾水,仍然不知为何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会受到严酷的惩罚,有的甚至误认为做好事要慎重,因为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背离了本篇课文的本意,甚至对小学生构成严重误导。
(四)课堂秩序失控,管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没有良好有序的课堂秩序做前提,再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作为实习教学指导教师,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当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小学生的课堂管理问题,管不住、管不好、管不了呈现普遍态势。有的实习学生甚至必须请班主任老师坐镇课堂,才能顺利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调查结果证实上述观点,实习学生中92%的认为其在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对小学生的管理;89%的认为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感到束手无策;85%的学生认为在小学生管理方面,自己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无明显优势;35%的学生实习教学中请过小学班主任教师辅助维护课堂秩序。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问题成因与建议
(一)问题成因
通过对高校教师、实习学生、和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三类人群的调查,发现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计比例失当,部分课程缺失,教师教育理念僵化
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部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与当前教改课改相脱节。课改和教改的理念、内容未能及时充实到高校的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内容比重过大,重教育理论学习,轻实习教学实践问题依旧存在。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缺失,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方式仍然保守僵化。75%的实习学生认为,高校教师教育理念需更新;78%的实习学生认为,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80%的实习学生认为,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的缺失是导致其课堂教学秩序失控的主要原因。
2.实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专业素养低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和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功利心态和浮躁之风客观存在。“90后”大学生浸溺其中难以独善其身。80%的高校教师认为,当前在读大学生学习态度较以往大学生更加浮躁、功利和现实;83%的小学实习指导教师认为,其指导的学生知识面窄;86%的实习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薄弱、知识面过窄是导致实习学生教学照本宣科,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的重要原因;90%的实习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3.基地学校实习制度不健全,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认定,指导随意性大
据笔者观察发现,当前大多数实习基地学校没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和安排随意性大,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多数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学任务、内容及考核标准不明确,致使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学生时随意性增大,以致出现同一所小学同一批实习学生实习教学情形大相径庭之怪现状。96%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教学能否授课及授课时数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9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成绩的给定主要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与自己关系的和谐程度;8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其教学的指导主要依据自身教学经验,指导效果差异性大。
(二)建议
1.调整和修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致力于课程
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的改进。增设小学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增设课改和教改内容;加大实习教学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强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热点、焦点及改革发展动态的关注度;设法降低教师教学的惰性和惯性;加快高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2.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应
加大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力度,拓宽在读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和考试的管理,努力营造和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浮躁和功利心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干扰。
3.实习学校制定和出台
在十二月,我们送走了快乐的圣诞节,月底迎来了元旦游艺节目,在笑声和歌声中我们一起送走了十二月,准备迎接崭新的一月,现将十二月份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开展了《运动身体》和《高高兴兴》两大主题教学活动。在《运动身体》中,幼儿对人体运动、动物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音乐活动“伸伸转转”使幼儿感受到了歌曲的活泼和欢快的情绪,小手也跟着运动了起来。美术活动“小脚丫旅行”通过孩子们的小手印画,变出了一只只可爱的小脚丫。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还用火柴棒拼成了一个个运动的小人,有跑步的,有做操,还有滑滑板的,一个个活灵活现。在《高高兴兴》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听故事、玩玩具、迎新年、做贺卡等活动,充分感受到了快乐和欢笑,他们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主动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分辨自己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从小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本月我们中班参加了一年一度冬季运动会的呼啦圈比赛,幼儿们通过平时的努力练习,在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2位小朋友并列第一名,5位小朋友获得第二名,另外5位小朋友获得第三名。
为了迎接元旦的到来,我们利用孩子们制作的彩链、红灯笼等把教室打扮一新。还开展了迎“元旦”游艺活动,在“捉尾巴”和“高楼运球”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充分感受了过元旦的快乐气氛。还举行了 “迎新年画展”,我班幼儿的优秀作品被贴在走廊上,吸引了不少人赞叹的目光。
本月又开展了角色游戏环境评比和角色游戏观摩研讨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角色游戏更加完善,使教师的组织、指导角色游戏更进一步,也最终使孩子们得到受益。
二、卫生保育工作
在卫生保健方面,本月随着气温的下降,我们更多的是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在晨间活动中,提醒孩子们注意运动量,尽量不让孩子们出大量的汗,并且提醒孩子们衣服频穿频脱,小心着凉。冬季气候干燥,在课间活动后,我们经常提醒一些不爱喝水的孩子多喝水,让身体保持充足的水分。午餐时,我们两位老师合作分饭分菜,保证每位孩子都能在第一时间来用餐,并提醒个别孩子不说话,趁热把饭菜吃完。在午睡过程中,为了防止孩子着凉,值班老师还做到多巡视,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睡姿,让每个孩子都有高质量的睡眠。
三、家长工作
我们能及时更新家长园地的内容,充分利用家园路路通、电话通讯等途径与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学最新进展情况。根据主题教学内容需要请家长协助收集了很多材料,如:在《运动身体》主题活动中请家长帮助我们收集了一些关于人、动物运动的图片,在游艺活动前请家长为我们准备了牛奶罐头,因角色游戏需要还帮助收集糖果盒子等等,在此对各位家长的协助表示感谢!
忙碌而充实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更加努力,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在我们班里学习和生活!
范文二:幼儿保育教师十二月工作总结
一、行政事务方面
1.为了能更好的促进教师对班级自然角环境的创设能力
12月22日,我园在全园范围内开展了班级自然角评比活动,副园长顾艳及各班班主任担任了此次活动的评委。评比组在顾园长的带领下,轮流到各班观摩评比。评比组采用听——看——学——交流的方式,观摩了各班自然角创设情况,由各班班主任轮流向各位评委老师介绍班级自然角中区域的设置操作情况及各区的教育功能,评委点评打分。评比组在观摩后一致认为自然角经过老师巧手布置之后,可谓是班班有特色,区区有亮点。各班自然角里摆满着各种盆栽,还饲养了各种小动物,以及创设了各种实验区,有将种子种植在不同生长环境中观察植物生长状况的实验、有将植物放置在不同颜色的水中观察茎叶发生变化的实验等等,各具特色。通过举行自然角评比活动,让全园姐妹班之间发现了各自在自然角环境创设中的优势与不足,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提升的教研目的。同时,通过活动也让大家看到了时思
幼儿园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老师、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2.本月,我园全体教师在幼儿园顾园长的带领下参加了教师师德培训活动。
本次师德培训结合幼儿园实际,以现场讲座的形式展开,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教师的爱心、责任心。通过师德培训,教师们对教育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人和学习生活。致力于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为儿童的发展学习奠定基础”。认识到幼儿教师是生活在“镜子”里的,时时刻刻都有孩子在注视并模仿着我们,我们是每个孩子的榜样,应该做一个有理有节的人。作为幼儿园集体中的一分子,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职业规律,具有团队意识,维护幼儿园集体的荣誉。幼儿教师的执教能力不仅需要先进的理念,高超的技术,还需要对孩子全身心地热爱,无私的关怀。我们会更积极地去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迅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借鉴优秀教师经验,积极反思,使自己的各方面都有所进步!
3. 开展了小中大年级组家长半日活动。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家长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念,增进幼儿园、教师、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更好地达到家园共育目的。本月中,我园小中大三个年级组分别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各项活动。本次活动,教师们以早操律动、教学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状况。活动中,教师们以各种形式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主动的在活动中探索、合作、学习,并将活动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孩子的参与性。同时把尊重、相信孩子、充分给予孩子操作探索的机会等宝贵经验和教育观念传递给了家长。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更好的了解了孩子再远的情况。活动结束后,每一位家长认真填写了“家园半日活动意见反馈表”,请家长做评委评价教师的工作及对幼儿园的意见,以便更好的提高我园的教学质量。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圆满的落幕了,不仅使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园的表现,更拉近了家园的距离,为家园共育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二、教育教学方面
1.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努力提升我园师资水平。本月利用太仓市评优课、市百节好课、中心七彩艺社培训、学习的机会,合理安排园内教师参加学习,人员外出学习能兼顾到公办和民办的教师。在太仓市幼儿园评优课活动中,我园推荐青年教师徐婧参加赛课,在园、中心同事们的帮助下,徐老师组织的中班音乐活动《小兔子的菜园》在市级评优课活动中一展风采,获得了在场同行们的肯定。通过这次比赛,徐老师在业务能力和水平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开展了师徒结对听课帮带活动,师傅推门听徒弟的随堂课,课堂师徒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围绕徒弟对集体教学目标的把握、环节的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师幼互动等展开交流,师傅能耐心的帮助徒弟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徒弟能虚心学习并记录下师傅的指导建议,在集体教学反思中进行小结,重新梳理教案,完成三备。通过听课帮带活动,促进了师徒间的互助关系,也提升了我园3位新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
3. 本月中,各组围绕进一步丰富晨间锻炼器械这个主题展开小组研讨,针对我园各年龄段幼儿在晨锻中与现投放的的器材间的互动情况,商议如何进一步丰富晨锻器械,罗列出各年龄段幼儿晨锻器材添置内容、数量,一部分由园部购买,另一部分由教师、家长制作,如跳花杆、小竹扁等,在下月中各组将分头落实,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晨锻器械。
4. 本月中各教研组继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研讨主题皆定位在某领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组长能引领教师围绕研讨主题展开教学研讨活动,并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活动中,组员也对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5. 本月课题活动开展了礼仪教学研讨课活动。我园小班组以及全员的空班教师,共同观摩了闻晴洁老师执教的小班社会活动《请》。本次活动中,闻晴洁老师引用了多媒体给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礼仪课,孩子们在情境中学说礼貌的话,分享着课堂中收获的快乐。课后听课的教师认真的进行了评课,对这次的执教活动提出了建议,并希望在执教老师在修改教案后能进行二教活动,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增加了老师之间的交流经验机会,同时也给与了年轻教师一个很好的发展、提高平台。
6. 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礼仪课题研究理论学习,针对“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学习和探讨。通过学习和研讨,老师们了解到礼仪教育除了要在校园中充分发挥作用,让幼儿在日常活动和教学活动、游戏中感受礼仪、学习礼仪,而且要依靠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借助家庭、幼儿园等多方力量,让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和体验,在情境中切实感受礼仪的真实内涵和重要性,进而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
7. 大班组的远足活动是在“七彩世界”主题情境下展开的,教师在活动前以提问的形式和孩子们探讨了本次冬游的目的,最后在孩子们的讨论声中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即为“寻找身边的色彩”。冬游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孩子们背着家长为他们准备的干粮兴高采烈的出发了。本次远足的目的地是距离幼儿园大概2千米的太仓市实践基地,这段距离对孩子是一次考验。在远足过程中,大班组教师不仅关注孩子的安全,更关注孩子“坚持,不放弃”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整个活动中在孩子们的嬉笑中开始,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拉下帷幕。冬游不仅仅给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身边色彩提供了机会,更是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了分享、互相照顾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在向目的地奔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发展了孩子的耐心及毅力。
为了让小班宝宝们能更生动、直观地了解、认识落叶,丰富幼儿园生活,拓宽视野、亲近大自然,体验集体同游的快乐,12月3日上午,时思幼儿园小班组全体师幼前往时思鹿新小区进行了“寻找落叶”的活动。宝宝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唱着欢快的歌曲、闻着花儿的香味、踏着落叶的足迹,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投身大自然,感悟着大自然的美,领略着小区的别样风光,孩子们一个个乐在其中。大自然是个活课堂,大自然中蕴涵着丰富的宝藏与知识,这次的活动,让孩子们回归大自然,不仅使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更愉快,更充实,更丰富,而且扩展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了孩子们的社会经验。通过亲身体验,寻找、探索落叶的秘密,亲身体验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感知真实的生活,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录、去表达,使其获得丰富的体验。
三、后勤保育方面
1.本月,天气也渐渐转凉了,小朋友们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但温度还是忽冷忽热,好多小朋友都感冒了,最近缺勤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保健室以短信的方式提醒各位家长做好自己小孩的保暖工作,以防感冒。吃药的小朋友,我们告知家长们一定要家长来园签字,我们要了解好情况,问好服药剂量,以免搞错。后来都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晨检时我们还发现小朋友自己的卫生工作稍有松懈,提醒之后都注意起来。
2.创建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我们的保育工作仍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育员们在经历创建之后整体的业务素质都得到了提高,让我们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有了提升。这个月的15号我们全体保健人员做了一次《保健知识小测试》。老师们和保育员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为了孩子的安全和成长,都交了一张满意的答卷。食品安全也是时思幼儿园工作的重点,本月21号保健老师给食堂的工作人员开了一次食堂管理的会议,会议上重点讲解了一下什么是5S管理,如何更好的、更卫生安全高效率的完成食堂工作。食堂的工作人员认真的学习并讨论,我们相信以后会有一定效果。
3.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为了加强幼儿园师生的安全意识,其高教师的防范能力,做到发生地震时能临危不惧,能有序,快速的按照逃生路线安全疏散,确保生命安全。11月26日下午三点,时思幼儿园举行了“消防安全逃生演练”,全园幼儿、老师及工作人员在一阵急促的警报声中进入了警备状态。各班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以最快的速度迅速、有序地分别从三个安全通道紧急疏散到操场上。各班老师及时清点幼儿人数,确认幼儿无伤情并向园长汇报各自班级幼儿撤离情况。在各方面人员共同努力下,整个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本次消防安全逃生演练增强了时思幼儿园老师及幼儿的防震意识,提高了师幼们对突发地震的应急应变能力。幼儿园也借此次演练,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的安全责任制度,提高了幼儿园安全工作强烈的责任意识。
时思幼儿园在创建之后各项保健工作都得到了提高,让我们为了孩子们一起努力把保健工作做得更好,让孩子们健康快来的成长。
范文三:幼儿保育教师十二月工作总结
伴随着孩子们的天真笑脸,我陪伴着小二班的孩子度过了十二月,看着他们的长大,我们做老师的非常欣慰。我爱孩子,更爱这份工作。记得刚开学,面对这些初次离开父母呵护、哭哭啼啼的孩子们,我和杨老师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爱心、耐心和热心,对所有的孩子关爱有加。半年过去了,孩子们在一天天成长,不断进步,让我们更能感觉到自己是最幸福的老师,而幼教事业是最阳光的事业。
一、教育教学方面:
在教学上我一直是以“玩中学,学中玩”的宗旨进行教学设计的。日常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教育教学活动。根据《纲要》的要求,分析本班孩子情况,认真制定了学期计划,备好每一个活动。先后完成了各科的教学计划,这些活动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帮助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了教学活动的同时,我们也注意了家园配合,细致、耐心地做好家长工作,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如果希望孩子在各种学习生活习惯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幼儿园与家长的配合教育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本学期中,我力求以自己的热情、细致的工作态度赢得对我们工作的认同和信任。本学期利用每天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把幼儿在园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对于那些生病幼儿也及时进行电话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家园共育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在这种良好的教育环境里健康成长。
二、常规方面:
我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幼儿要关心,爱护同伴,并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见人问好,主动帮助他人,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学做事情,从生活方面对幼儿进行指导,让幼儿学会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也让幼儿懂得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好的常规并非是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虽说我觉得我们的常规比开学时是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需继续努力。有些方面还是做得不够到位细致。
三、家长方面:
平时,我总是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家长的到来,和他们聊聊天,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在平实的语言中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听取家长提出的要求和宝贵意见,充分与家长做好同步教育工作,并在亲切的交谈中增进家园的感情。下学期我希望家长和我继续共同努力,共同配合,转变教育观念,以便较好地为我们的孩子所服务。
四、保育方面:
对待他们我觉得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生活细节开始着手,一视同仁。天气变化时,及时为幼儿添减衣服,提高幼儿喝水量,及有关家长宣传资料提供家长参考,午睡时为幼儿盖好被子,进餐时,提醒幼儿多吃饭菜,并培养幼儿不偏食、不挑食。
五、安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