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妇产科护理病例

时间:2023-05-23 17:28:22

导语:在妇产科护理病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妇产科护理病例

第1篇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7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94-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产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临床上通过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后进行心理干预和指导患者做适当的活动,仔细观察患者皮肤的变化,结合药物外敷,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

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我科开展妇产科手术3000多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均行经腹手术,其中剖宫产手术4例、子宫肌瘤切除术2例,宫颈癌手术3例、卵巢癌3例、子宫内膜癌1例,年龄25―54岁,其中年龄大于40岁者占9例,临床症状为下肢麻木、肿痛,运动障碍。其中左下肢栓塞11例,双下肢栓塞2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因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出现患肢肿胀疼痛,误认为手术不成功而出现情绪变化。主管护士应主动介绍自己,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治愈成功的病例,缓解其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鼓励病员积极配合治疗。

2.2 常规护理。注重病员的主诉,仔细观察其下肢皮肤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认真评估,早期诊断,为病员争取最佳治疗时间。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4~5天,对于长期卧床和制动的病人应同时指导其家属,加强病人床上的运动,协助定时翻身以及四肢的主动或被动的锻炼,避免小腿垫枕。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肢体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浅静脉内的压力,使疼痛减轻。注意肢体保暖,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测量患肢周径及皮肤颜色的变化[1],如果周径不断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受阻,颜色加深,温度升高说明出现感染,应积极处理。给予患者低盐低脂肪,高热量高纤维素清淡饮食,每日饮水1500―2000ml。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及增加腹压的动作而致血栓的脱落,造成其他部位的栓塞。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尤其对老年病人更要仔细观察。告诫病人要绝对戒烟,可少量饮酒,促进血液循环。

2.3 用药期间的观察。①严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牙龈出血、皮下淤血、血尿、黑便等,防止用药量过大而引起出血。②观察病人有无咳嗽、胸闷、胸痛情况,警惕肺栓塞的发生。③观察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脑出血的症状。④定时复查大便,尿潜血,凝血酶原时间,以便医生准确用药。

2.4 硫酸镁外敷的护理。硫酸镁热敷能达到消肿及减轻疼痛的功效作用,临床上外敷效果显著。方法:首先清洁皮肤,然后将清洁毛巾浸入50%硫酸镁溶液中,再将将毛巾包绕患肢,外用尼龙薄膜包扎保温,每日3次,每次10~20分钟,温度30~50℃[2]。

3 结果

13例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护理治疗,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塞。

4 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较多,其主要机制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所致。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病员在手术前禁饮食,在手术中又大量缺水失血,在术后补液不及时或补液量较少导致患者血液粘稠,处于高凝状态;②术中和术后静脉血管的损伤,体内凝血、抗凝及溶栓系发异常从而形成血栓;③手术时制动时间长,术后又长时间的使用镇痛泵及卧床休息,血流缓慢,长期瘀滞形成血栓;④剖宫产术产妇,由于在妊娠期间雌激素分泌增加,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多[3],手术造成血管损伤,产后的子宫收缩以及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引发血栓;⑤在术中和术后大量用止血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引发血栓。⑥老年病员血液中凝血因子较高,小腿肌肉泵作用减弱,发生率较高。

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措施:①手术前增加下肢活动的训练,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②术后多饮水,及时补液,尽可能不用止血药物。③多作深呼吸运动,协助病员咳嗽排痰。④避免卧床时单侧长时间压迫,勤翻身,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避免碰撞患肢。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褥疮的发生,早日下床活动,防止外伤。⑤休息时将床尾抬高20度,经常主动或被动屈趾、踝、关节和股四头肌的收缩。⑥尽量避免在患肢静脉穿刺或注射刺激性药物。⑦恢复期病人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下肢肌肉的活动,促进静脉回流,以免再次发生血栓。

综上所述,妇产科术后对病员实施早期功能锻炼,有效的预防措施,细致的整体护理,适当的用药是预防和治疗静脉栓塞的关键,将有效解除和缓解静脉栓塞,在临床当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照然英.12例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135

第2篇

【关键词】 优质护理; 产科病房; 实践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1世纪的医疗护理优质服务,不仅仅是要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素质管理,护理技术管理、护理环境管理、护理文化管理和护理制度管理等,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以整体护理为根本的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要。这是新时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护理服务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卫生部在2010年初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随后出台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旨在通过加强相关配置,改善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达到提升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笔者所在医院为积极响应卫生部提出的号召,落实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提高笔者所在县偏远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积极性,切实保障最广大妇女儿童的生命安全,将产科作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科室,开展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活动,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认真落实基础护理,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1 统一认识,转变思想观念

由护理部组织妇产科核心人员,包括科主任、支部书记和护士长认真学习创建文件精神,学习护理部制订的创建目标和步骤,并制作活动传单及宣传册等资料,集中每个试点病房的主要涉及人员包括科主任、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代表等召开坐谈会,另外,利用晨会交班、工休座谈、业务学习会等广泛宣传,全员动员,倾听医护患的心声,及时反馈信息,不断改进;组织妇产科5名护士各自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有选择性地到省、市各大医院观摩学习,将学习经验整理成书面资料和讲课课件在全科进行汇报交流,以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护理部及科护士长广泛征询各级护土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创新思路,同时引导护士从传统护理观念中解脱出来,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共识和观念的更新,上下一心,共同参与此次改革;护理部利用每2周护士长例会,反馈2周创建工作进展,交流工作经验和困难,集思广益,相互促进;按照要求合理配备护士人数,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以满足患者的需要,结合优质护理工作,新增护士充实一线护理人员,床护比达到1∶ 0.5,加强对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的力度。

2 营造优质服务环境氛围,积极展开对内对外宣传

在妇产科大厅及各病房制作创建专栏,介绍创建活动的宗旨及妇产科的服务特色,有创建口号,公示服务照片;病房护士通过宣讲、工休会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广为宣传,以营造优质服务的环境氛围,进一步端正医护患三方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认知;强化细节管理,改善就诊环境,各病房进行环境布置,制作各类标识,如“按时服药”、“预防跌倒”等;制作护患沟通园地、病房意见箱,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科内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规范服务用语,深入推进创建工作,如开展护患沟通竞赛,将临床各种场景进行模拟演练,如床边交班、静脉输液时的沟通、记录出入量、通知特检等场景,增强护士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突出人文关怀;还举办“我爱动脑筋”护士发明创造运动会,开展“患者无小事,我为患者想”的主题实践活动,鼓励护士大胆创新,从工作不便中入手,解决临床中的难题,方便工作,服务于患者。

3 大胆改革,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各患者采取小组责任包干制,在对护士进行充分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分层级管理。根据妇产科特点及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不断探索科学的排班模式。护士长本着力求保证高峰时间段的值班力量,减少交接班环节,既体现责任护士工作连续性,又体现对护士人性化关怀的排班宗旨,护士长根据妇产科的工作性质、患者需求、病房分级护理情况弹性排班,原则上符合每周的工作时间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征求护士们的意见机动排班;重点加强晨、晚间的护理工作,加强重危患者的基础护理;在术后护理≥20%重危患者≥15%的病房,由护理部协调增加1名机动护士,协助完成基础护理工作;病房各房间内公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护士长、当班护士照片,为新患者、老患者、流动家属及探视人员提供方便,随时能与对应的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取得联系;开展人性化服务, 即患者住院有人接,看病有人带,手续有人管,检查有人陪,教育有人讲,出院有人送;清楚用药,清楚分管医师和护士的详细信息,清楚治疗流程,清楚治疗过程,清楚治疗费用;依据妇产科的特点,开展一些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在孕妇中进行宣教,教他们有关怎样在怀孕过程中以及在怀孕后进行身体健康的维护、如何使用新生儿用品、如何对腕带标志进行识别等[1-2];开展护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心理上抚慰孕妇的心灵,因为在住院的孕妇中有一些是经过剖腹产手术的,流血过多,身体较为虚弱,而且又担心孩子的情况,因此,要加强与孕妇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她们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才会让孩子生活得更好,护理人员陪附其左右,与之在心灵上进行沟通,尽量让她们心情愉悦。通过活动,护士能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对患者病情开展有效护理工作,牢记安全和生活护理同等重要,把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也渗透在对患者无微不至关怀和照料中,不断改进落后服务流程,提倡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不断推出新的护理服务设施,近期新购置了产科气垫球、新生儿洗浴游泳设备、床上洗头用具、产后康复治疗仪、胎监、输液泵、新生儿蓝光治疗仪,不断为患者提供安全、创新、人性化服务;规范责任护士工作语言、行为基本要求,如每天进病房与患者问候及介绍相关治疗、特检、药物及饮食宣教,下班及倒班前的行踪告知等,强化自身角色,突出联系[3]。

4 公示并认真落实服务项目,把“夯实基础护理”落到实处

落实对患者的等级护理并向患者公示加强对病危、病重、一级护理患者的基础护理,按照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执行单上面的要求为患者落实基础护理,将实行一级护理的患者和二级护理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基础护理执行单悬挂于患者床头,便于监督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护士在护理执行单上签字,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对照患者检查,及时向患者询问护士落实的情况,及时统计工作量,与当月绩效奖挂钩,使“夯实基础护理”工作落到实处[4]。

5 护理行为规范

针对专科特点为不同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产妇分娩的随机性大,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量大,探视陪伴人员较多,而产妇及家属依赖性强,应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下专科特色护理服务工作:(1)开展导乐陪伴分娩,孕妇在进入临产期时,在待产室待产期间,由助产士对孕妇提供全程的健康宣教、心理支持、生活服务,消除孕妇的紧张感,增强孕妇分娩的信心。(2)为孕妇提供住院期间的产前、产时、产后的全方位健康教育指导,制定8种健康教育处方,以图文、模型示范等多重形式,协助和指导产妇母乳喂养和新生儿的护理,受到广大产妇及家属的好评。(3)积极开展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洗澡等服务项目,鼓励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增进了母子感情和医患和谐。(4)积极开办孕妇学校,定期在门诊开办产前孕妇班,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5)进行出院指导,开展产后访视,开办热线咨询电话及电话随访,及时与患者沟通联系,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5]。

6 医患关系和谐,为患者提供安静有序休养环境

住院陪护率明显下降,护士能够做到及时巡视病房,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护士的工作由患者来监督,需要得到患者的签字才能执行;入院时责任护士会向孕妇及家属介绍住院管理规定,在病房规定了探视时间,在妇科病房二级三级护理患者杜绝了陪护,产科病房只留陪一人,陪护率由原来的11%降到了6%。

7 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制定适合的满意度调查表,每2周开展满意度调查,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以来患者满意度平均达到95%,在科室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建立医患联系本,及时与患者沟通,不断改进服务方式。通过优质护理工作开展以来护士多次收到患者及家属的表扬。

8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工效挂钩

统一修订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的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并纳入常规三级质量控制检查。制订各级护理人员工作目标及要求,注重工作流程的优化改革,并重点强调将责任制包干体现在各岗位工作职责及要求中,同时强化护士的安全及质量管理,将质量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让护理人员主动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护理常规,注重环节质量的良好保持及持续改进。每天的护士工作质量情况与护士长的“3次查房”结合起来,建立责任组长跟医查房本,并通过责任组长对下级人员的查房记录,了解各级人员工作情况。在病房已经建立有责任护士工作量统计的前提下,只对工作效果不到位情况及特别表扬情况进行评价记录。笔者所在医院现实行的是科主任负责制,因此,改进工效挂钩方案要得到科主任的支持。科护士长充分与科主任沟通,按照三级分配原则,将奖金分配与护士的职称、工作年资、岗位、工作量与工作表现紧密联系起来。对调整后奖金有所下降的护士群体进行群体及个体的交谈,使其理解工效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身份制分配方式,带来的将是护理队伍的协调和促进,护士们均表示理解和接受,能正确填写工作量表。护士长对护士工作进行质量考评,每月对患者、医生发放护士工作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各级责任护士对工作的熟悉程度、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协助、困难帮助、巡视关心、专业水平、总体评价等。根据护士自评,护士长、患者、医生评价结果,每月评选出“优质护理服务星”,配挂胸徽上岗,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绩效考评予以加分。对于工作中反映出问题的护士,以批评教育为主。从目前已按工效挂钩实行奖金分配的状况看,妇产科护理人员士气高涨,皆希望通过优质服务带来更多的绩效。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笔者所在医院产科通过临床实践,认为要更好地实践优质护理服务,必须从落实基础护理开始,只有认真落实基础护理,才能更好地把优质服务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个护理人员心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长期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施亲情护理,提高护理操作技术,创建温馨病房,加强基础护理等措施,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在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休养环境的同时,还带给患者全新的健康理念和被尊重、被关注的良好感受,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优质的护理。

参 考 文 献

[1] 李红玉,朱立娟,刘玉兰.临床护士对优质护理体验的研究[J].护士进修,2010,12(6):1052.

[2] 叶琼,李晓华,王兴星.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0,19(18):2469.

[3] 王建荣,刘红英,马燕兰,等. 新形势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J].护理,2010,27(6):1211-1214。

第3篇

【关键词】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问题;对策

在临床患者个人疾病的康复进程中,完善、科学的基础护理必不可少,这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后续恢复存在极为明显的意义。从某一个角度来讲,基础护理的具体质量是可以反映出医院内部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的,因此,基础护理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1]。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中,基础护理是最为基础且与患者距离最近的一种护理方式,透过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可以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等情况,护患双方也会达成较好的沟通,且此种护理方法可以及时将护理精神表现出来[2]。妇产科患者是医院内的特殊群体,因此,基础护理的整体质量与患者的个人健康存在密切联系。在此背景下,探讨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的问题与对策也就具有了重要意义。

1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护患沟通不到位

在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工作中,很多护理人员不重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单纯认为护理工作的开展就是遵医嘱实施必要的护理手段。护理人员如果忽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就无法倾听患者个人主诉,当患者出现不适等不良反应的时候,护理人员也无法第一时间发现,以致延误了护理工作进程。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2学习能力不够强

很多护理人员自身的情况不够特别优秀,在学校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的护理技巧及专业知识,自身也不是特别聪明,未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很多护理人员就不具备牢固的理论基础,自身实践能力也不够强,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这就导致很多护理人员无法在工作中解决存在的问题,造成护理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1.3医院培训不到位

在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中,医院培训不到位也是其中一项主要的方面。目前,很多医院缺少护理人员,导致新来的护理人员刚走上工作岗位就需要独立顶班,却未能接受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培训。部分医院没有在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中加强相关技能的培训,或者是单纯侧重工作能力培训,而不重视护理人员道德观、责任心等的培训[3]。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护理人员未能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责任观念,导致护理工作的质量出现明显下降,患者需求无法被有效满足。

2如何切实做好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工作

2.1加强护患沟通并做好宣教

在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工作中,医院若想保证基础护理的具体质量,首先就需要加强护患双方的沟通,并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要不断转变个人观念,在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程序之外,还应当多与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等,并且倾听患者的个人主诉。护理人员在实施基础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安慰患者,避免患者出现明显的紧张、焦虑等心理,以免患者心理压力过大而给护理工作带来难度。护理人员一旦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就会更信任护理人员,进而配合护理工作。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开展健康宣教。在健康宣教中,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所患疾病的发病原因、具体的防治措施、治疗方法、护理方案等告知患者,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所患疾病。这样一来,患者就会消除对疾病的错误认识,这对于患者基础护理的开展十分重要。

2.2提高护理人员能力

在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中,医院还需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能力。医院首先需要积极引导护理人员科学认识护理工作的基本核心与理念,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较强的服务观念。医院需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让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进行中更好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医院需要针对护理人员的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工作开展必要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在培训中学习完善的专业知识与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等,并且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完善的操作技法。这样一来,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会得到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也会更高,这对于妇产科病区患者的基础护理存在积极意义。除此之外,医院还需要在护理人员素质提高工作中不断加强道德观念及工作作风的相关教育,帮助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护理人员能够面对工作中存在的任何困难,进而保证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4]。

2.3加强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每日为患者进行床单位的整理,并且帮助患者清洁面部与口腔,护理人员需要每日对患者的外阴进行清洗,可以选择温水进行擦拭,以免患者的外阴出现炎症等导致预后效果较差。每隔2—3日,护理人员还需要用温水擦拭患者的身体,保持患者身体的整洁。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护理人员需要定时为患者翻身,以免患者出现压疮,护理人员还需要针对咳嗽患者实施科学指导,告诉患者如何正确的咳嗽及排痰等。如果患者接受尿管留置,护理人员就需要严格观察尿管的状态,看尿管是否顺畅等,以免尿管堵塞或出现脱管情况。对于患者所处环境而言,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所处环境的干净、整洁,每日在病区内进行开窗换气,保证病区空气的清新,以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等。更为重要的是,护理人员需要保证病区地面的干燥,不得存在污渍、水渍等,并且在患者的床边等安装报警装置等,以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2.4对护理组织构成进行完善

医院内部需要对妇产科病区护理组织的构成进行完善处理,成立相应的质量改进小组,对相关护理人员的个人职责等进行分工处理,并且实施完善的质量控制活动,确保各项管理活动都可以被落到实处。在具体工作中,医院需要制定必要的质量改进计划方案,并且收集相关的患者资料等,让患者为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评分等,并且及时收集可以反映基础护理工作的相关数据等,对相关资料及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及时找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当之处等,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处理[5]。与此同时,医院还需要对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监督,一旦发现护理人员工作出现不到位情况,就需要及时处理。

3结语:

伴随临床护理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于护理要求的逐渐变高,妇产科病区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意义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妇产科病区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常存在不到位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患者接受护理工作的舒适程度,更会给患者的临床治疗等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医院及护理人员需要重视妇产科病区患者的基础护理,并且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妇产科病区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才会得到显著提高,进而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这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未来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桂莲.病区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04):104+107.

[2]王晓莉,冀敏.产后病区基础护理质量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02):31-32.

[3]杜金明.基层医院妇产科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1):161+163.

[4]刘爱玲.妇产科护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8):2414-2416.

第4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成效

作者单位:521000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2011年1月至今我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护理部的业务指导下,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认真落实了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实现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等为一体的连续、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收到了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提高认识提高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组织科内全体护士学习有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文件[1],改变护理人员观念,调动护士积极性,把加强和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作为工作重点。

1.2制定计划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计划。通过分析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存在的隐患,同时结合科室患者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式、方法与内容以及活动时间进度表,并按计划逐步实施。

1.3实施方式、方法全员参与、分组负责、责任到人。实行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同时实行床边工作制和床边记录制。

1.4实施内容

1.4.1健全制度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和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制定和落实病房安全制度,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了辅助护士岗位、责任护士岗位、责任组长岗位职责。制定并落实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质量标准,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2]。

1.4.2优化服务流程结合本科收治疾病范围和专科特点制定了分级护理服务项目、临床基础护理服务规范流程、临床基础护理技术规范流程、修订和完善了护理人员各岗位工作流程、环节工作流程。加强了沟通告知,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流程、将健康教育纳入护理流程、将沟通交流贯穿于护理流程,各项流程间对接无缝隙,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1.4.3加强人员培训落实服务理念、服务流程的培训。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相关文件内容,增强以患者为中心全程无缝隙的服务理念,将流程内容打印发给护士,逐项学习,以期扎实落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认真学习十一项护理核心制度,确保护理安全。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和出院后随访流程,让护士知晓满意度调查和出院后随访内容,通过调查和随访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1.4.4切实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将基础护理服务融入到分级护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岗位工作流程之中。同时配置必要护理用具。

1.4.5开展人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即患者住院有人接,手续有人管,检查有人陪,教育有人讲,出院有人送;清楚用药,清楚分管医师和护士的详细信息,清楚治疗流程,清楚治疗过程,清楚治疗费用。产科依据自身的特点,开展一些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在孕妇中进行宣教,加强与产妇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她们保持良好的心情,确保母婴健康。

1.4.6加强护理质量监控管理为了提高优质护理质量,护士长与2名年资较高的护士组成质控小组,检查基础护理及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并协助指导;低年资的护士也可向高年资护士请教,取长补短。既保证了基础护理的落实,又增加了各级护理人员的协作精神。同时,科室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

2成效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护士的责任感增强,综合素质提高;提高了住院孕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安全隐患的管理不断加强,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减少了铃声次数,降低了病员呼叫率;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能力得到提升,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各项质控检查平均分由实施前的95.5 分提高到实施后的98.5分。

3体会

综上所述可知,医院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护患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提升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患者感受到医院全新的高水平服务。同时更是一个提高患者和家属期望值、实现满意服务、感动服务的有效途径,这是优质护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护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第5篇

在医院妇产科门诊的病人主要是以女性家属、女干部职工和农民工为主,这些病人相对固定,且生活的居住环境比较集中。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

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妇产科门诊500妇产科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并对她们的患病情况、职业和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了一定的分析。500例患者中干部职工106例,农民工328例,女性家属66例,对于不同职业的病人来说她们都存在不同的患病情况和不良心理。

2妇产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

2.1挑选医生,以求高明初诊病人出于对自己的疾病知之甚少,因而希望有经验、技术高的年长医生诊治。复诊病人愿意找熟悉的医生继续治疗。临床上常见到女性患者不让男性医生诊治,甚至个别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人一次看病要更换几个医生。

2.2焦虑不安心理我国民族传统观念和社会道德对女性未婚先孕是一种禁忌,因此表现出羞耻心理,害怕遇到熟人,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有研究表示,未婚早孕妇女敏感偏执,焦虑因子高于已婚早孕妇女。有些初诊患者,由于环境改变,人生地疏,担心得不到一视同仁的诊治,心存顾虑。中年患者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完成自己的事业,无法顾及子女的生活,因而感到焦虑不安。

2.3自卑、自责、不敢融入社会具有这种心态的病人多为性病患者。早期症状轻时因羞愧而讳疾忌医,症状加重时猜到医院就诊,怕受到医务人员歧视,又担心家人、朋友知道后冷落自己,也担心日后生育、结婚问题等。她们常认为性病如同艾滋病一样不可治,故有情绪低落、悲观、自卑自责、无地自容的心理。

2.4恐惧、惊慌失措:常见于一些急、重症患者他们是由正常的社会角色意外地进入危重患者角色且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病势迅猛凶险。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受病痛和死亡的威胁,以及未安排工作和家庭生活出现极度的恐惧、惊慌失措,迫切渴望得到有经验的医师治疗。

2.5孕期的心理特点孕早期孕妇常有喜悦、自豪、积极的情感流露,孕中晚期的孕妇担心胎儿畸形或智力低下,高龄孕妇害怕难产,惧怕分娩疼痛而焦虑不安。由于部分人重男轻女,加上孕妇的文化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状况的多方面原因易出现烦躁、激动、心情不愉快。

3护理措施

3.1心理评估通过直接与病人交谈,了解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及对疾病的认识,了解患者目前需求,通过对患者的情绪、情感、行为的细心观察,判断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表情获得相关信息。

3.2基本原则①提供舒适的诊疗环境。医院的环境、布局,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改善环境,在诊室、治疗室及手术室门口设有温馨提示、各类专科医师介绍、指引及检查、手术、治疗需知和健康教育宣传并派人在病人候诊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妇科检查室内应保持整洁,物品放置整齐,室内定期消毒,坚持实用一次性坐垫、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扩阴器,避免交叉感染,这样可给病人安全感,获得病人信赖取得病人的配合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实施。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就诊患者的共同心理是迫切希望自己候诊时间短,接受检查的时间长,希望得到认真详细的检查及准确的诊断。护理工作中,应及时了解患者的个性和生理需要,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老人优先的原则,给予适当的照顾,并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③排除患者忧虑、恐惧心理。手术患者可根据其病情、职业、文化程度等选择人流方式,保护隐私,以关切的话语安慰她们,以娴熟的技术,热情的服务,让患者感到安全、信任,愿意倾诉心理不适,消除顾虑。未婚先孕的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而且还要承受心理上的痛苦,此时她们最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④妇科检查中的人性化关怀。妇科检查是医护人员诊治疾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很多病人,尤其是未婚青年病人,面对妇科检查,都不能像其他检查那样自然,常常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安抚与尊重。在协助妇科检查时,护士要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教会病人配合检查的方法。在特殊的检查、治疗、护理过程中,向病人提供人性化隔离治疗环境,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各种器械尽量不要外露,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检查时尽量不谈论与诊治无关的话题,避免病人因紧张或配合不当而造成不适,于细微之处体现护理人性化的关怀。对因手术或检查而精神高度紧张的病人,护士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要用体贴的话语让病人的精神放松,情绪稳定下来,使病人感到温暖和鼓舞,从而减轻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3个性护理根据不同患者对象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已知患癌症的患者,主要介绍病症的特点、化疗作用、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等列举同类患者成功治愈实例,使其认识到积极情绪可增强化疗效果,利于疾病治愈。对更年期患者,首先要帮助她们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此外更年期也是妇科肿瘤的多发年龄,告诉病人每半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并进行健康指导。孕妇大多身体活动不便,在检查时上、下床应扶一把。老人走路不便时用手搀扶。对急诊患者,要多安慰和鼓励患者,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疾病的性质、程度、治疗和预后等有关情况,需保密的要向家属讲清楚,通过家属向患者传达有关治疗的信息,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对性病患者以热情、保密的态度来接待,不讥讽嘲笑,介绍病情的可治性和预防的必要性。讲明疾病的传播途径及不正常的性行为引起的性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痛苦和危害性,说明禁止不正当的性行为和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必要性。对未婚先孕者,防止在言行方面给她们造成心理伤害,从道义上帮助她们,使她们从内心痛苦中解脱出来。

第6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妇产科;手术病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15-02在护理实践中,我们运用人性化护理理念,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展开一系列护理活动,把人性化护理真正落实到妇产科手术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概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年1月至6月,妇产科手术病人共425例,年龄:17-67岁。其中子宫、卵巢疾患开腹手术65例,腹腔镜手术10例,剖宫产手术330例,其它手术20例。

1.2护理方法将人性化护理分为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护理个三阶段。根据患者治疗不同阶段的需求特点,不同年龄、职业及手术种类,运用相应的人性化护理方法。

1.2.1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前的应用

1.2.1.1手术前要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让病人有一个良好的感觉与心态衣、食、住、行适宜是人的基本需要,病人住院后基本需要所占比例与排序发生了变化,加之治疗需要的压力,对舒适度体验格外敏感,如房间的卫生、温湿度、光照情况等都是病人很在意的。护士应根据医院客观条件与病人需要尽可能地设置住院单元,以满足病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宾馆式住院模式、家居式住院模式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病人欢迎。

1.2.1.2在接诊首住院病人的护理程序中融入关爱体贴的行为艺术病人入院后,护士应热情接待,以流畅的程序办理各种手续,尽量不要支使病人或其家属做医生、护士应该做的事宜,譬如搬行李、取药品等。要以规范的语言浅显易懂地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及经治医生与护士,告诉病人如有需求可随时呼叫护士,不要有顾虑。

1.2.1.3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修养,通过文明规范的言行及态度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知,改善患者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帮助她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可以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做好病人的术前疾病护理与心理护理。

1.2.1.4按医生与护士分工的不同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及术后转归,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配合治疗与护理。介绍手术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医院核心制度要求做到程序合理、严谨,记录清晰、明确,避免使用言过其实等不科学的言语。

1.2.2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中的应用良好的人性化护理可以减轻病人手术过程中的痛苦。护士在接诊病人入手术室时,应以关切的语言询问病人感觉怎样,有无不适,病情与治疗情况。要尊重患者,接诊床干净整洁,注意遮盖保护患者身体。手术进行时,医护人员态度要严谨,动作要轻柔,技术要熟练,减少或避免病人痛苦。麻醉医生与护士要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安慰病人以平和的心态配合手术。人性化护理与人性化治疗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术中发现手术治疗疾病之外的其他疾病,如宫外孕病人伴卵巢肿物,要及时报告上级医生,确定告知病人的方法与进一步治疗方案。为病人减轻痛苦,祛除疾患,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是人性化护理的关键。

1.2.3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后的应用手术后护送病人入病房,检查是否为病人准备符合术后要求的“铺床”,使病人按术后要求正确卧位。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测量记录生命体征与出入量,保持引流通畅。病人清醒后,要及时指导病人术后注意事项,包括:不要用力咳嗽,不要抓挠术口,可轻度活动肢体、翻身,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肠蠕动及康复。要指导病人术后禁食水6小时,待排气后改为半流食,以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果蔬为主,如米粥、鸡汤、鱼汤、蛋、奶及蔬菜、水果。条件好的医院,由专职营养师负责为病人进行多种膳食的设计、制备与供应,以保证提供良好的食物质量与营养质量。指导病人腹部按摩利于防止腹胀与便秘,肢体按摩有利于病人解除疲惫与不适,物理治疗有利于机体各部位功能恢复。有些病人迷信地认为,妇产科术后的患者不能洗脚,病室不能通风,是不科学的。经常足浴、擦试,保持身体清洁卫生,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术口愈合及机体康复。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有利于病人休养。指导病人在术后两个月内避免激烈运动,三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坐浴,以免引起感染,如有不适及时随诊。2结果

经过人性化护理的425例妇产科手术病人均顺利地通过了手术治疗,康复情况良好,心理状态健康,对医务人员信任并给予好评,住院满意度评价指数95分以上。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妇产科手术病人的应用,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指导下,护理人员换位思考,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推动了医院“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医院整体工作质量。3讨论

妇产科病人均为女性,面临手术,在心理方面会产生较男性更为强烈的压力,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需求与情绪反应。在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理念,对护士职业素质要求提高。护士不仅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护理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并能运用基本的心理学方法理解病人,帮助病人。护士在对妇产科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践行文明规范的行业服务行为,有助于营造温馨和谐的就医氛围,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使病人感受到专业护理的文明,家庭式的温暖,亲情般的照顾,值得医院其他科室在护理工作中借鉴。参考文献

[1]叶志弘.以人为本提供超期望服务.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315.

[2]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2.

[3]戴晓阳.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9-110.

第7篇

【关键词】 产科护理人员;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65-01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食物,具有营养防病功能。通过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婴关系,同时对母体的健康有着极大作用。然而部分产妇在哺乳期合并有其他疾病,而医务人员做断奶处理,增加了新生儿患病的危险。医护人员的指导对母亲有着较大的影响。我国在母乳喂养方面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出现上述情况,一些护理人员的失误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较大影响,笔者对我院90例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提出解决对策,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在产科工作的106例护理人员。其中女96例,男10例,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2.9岁。其中中专学历34例,大专学历39例,本科学历33例。5年以下护理人员共49例,工龄5-10年护理人员32例,工龄在10年以上护理人员25例。所有参与研究调查对象均在产科工作2年以上。

1.2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我院产科106例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34各项目,包括护士的一般情况及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妊娠并发症。除去特殊情况,各项目均有“可哺乳”、“不可哺乳”、“不知是否可哺乳”、“其他”四选项,护士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符合情况的栏目内打钩。由专人进行指导,保证调查者亲自填表完成。本次发放调查表106例,收回106例,均有效。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2.1 不同职称产科护理人员认识妊娠并发症产妇哺乳知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

2.2 不同职称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能否母乳喂养的知识认识,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P

3 讨论基础认识

3.1 母乳优点认识,母乳所含营养丰富,与婴幼儿所需营养配比有着很高的重合性,生物利用率较高。母乳中含有多种抗感染物质及抗体,母乳喂养,婴幼儿的免疫力较强,抗病能力较高,有效地降低了儿童患病的可能性,是婴幼儿健康成长的保障。通过母乳可以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一些年轻初产妇社会角色发生转变,会出现紧张、烦躁等情绪,甚至对婴幼儿产生排斥情绪,通过母乳喂养,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情况,保证了新生儿身心的正常发育。而早期母乳喂养促进了母体子宫收缩,术后出血的症状减少,同时降低了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助于母体健康。

3.2 专业培训,产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直接影响着产科护理的效果 对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并提高专业技能及临床经验,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专业技术。对护理人员进行母婴知识的讲解与培训,使医护人员掌握母乳喂养的正确知识及观点,对常见的并发症知识进行掌握并在护理时灵活运用。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导致护理人员知识的掌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而护理人员接受知识的途径较少,知识内容也不同,导致产科护理人员对于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认识及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

3.3 加强护患沟通是健康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 护患沟通主要是以治疗性沟通为主,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照顾,并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掌握,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及治疗的指导,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帮助患者克服压力,适应治疗,克服心理障碍。孕妇孕期超过22周后,要定期到孕妇学校进行培训,学习妊娠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学习母乳喂养知识,了解产前的护理,使孕妇了解母乳喂养对患儿的好处,使孕妇学习正确母乳喂养的技巧,保证产后哺乳的充分准备。

3.4 妊娠合并症患者容易对母乳喂养缺乏信心,从而导致母乳分泌量降低,母乳缺乏,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而缺乳又会造成孕妇信心不足。妊娠合并症孕妇由于对自身及婴儿的担忧,出现焦虑、恐慌等心理,而医护人员不正确的引导又会使产妇彻底放弃母乳喂养。是正常母乳喂养的重要工具,平坦、凹陷、皲裂,乳腺炎、乳腺管阻塞等均会影响母乳的正常喂养。

3.5 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护理干预,产妇分娩后24小时内活动较少,宜食汤面、粥等食物,避免加重产妇消化道负担。而产妇体力逐渐恢复后,鼓励产妇进食水果、肉、鸡、鱼等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饮食要合理搭配,多喝汤水,如排骨汤、鸡汤、猪蹄汤等食物,促进乳汁分泌。

3.6 对妊娠合并症产妇的进行正确引导,在哺乳时产妇侧卧,上半身抬高20°-30°,用软垫支撑腰背部,减轻产妇的紧张、疲劳感,同时避免了平卧时,由于重力作用,肉头、周围乳晕不易凸起等引起的婴儿含接困难问题。

护理人员的意见对患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科学的护理及心理关怀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显著作用。因此,医院应该加大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护理人员应该鼓励孕妇母乳喂养,同时在孕妇孕期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及讲解,帮助孕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共同保证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俊华,欧淑琼.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认识[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54-1055.

[2] 胡云霞.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60-261.

[3] 杨俊华,闵丽华.不同职称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并发症产妇哺乳的认识[J].现代护理,2006,12(15):1439-1440.

第8篇

妇产科手术需麻醉镇痛,常见方式有如下两种:一是在硬膜外行以自控镇痛麻醉,二是肌注哌替啶并进行安慰镇痛。前者由于在控制性上以及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度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而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然而,自控镇痛麻醉同样会在术后发生并发症,但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可以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本文试对此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这三年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过手术的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为22-41岁,平均(30.48±1.85)岁。妇科受术者354例,251例剥除卵巢囊肿、103切除全部子宫;产科受术者246例,全部行以剖宫取胎手术。按照不同麻醉方式随机分为300例在硬膜外行以自控镇痛麻醉的自控组与300例行以肌注哌替啶进行安慰镇痛的对照组。全部患者无麻醉禁忌。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禁忌症上无明显不同,P>0.05,可比。

1.2 方法

为自控组在硬膜外行以自控镇痛麻醉,于患者L3和L4两根棘骨间隙借助电子镇痛泵进行硬膜外穿刺与持续性麻醉。术后将导管保留,以便进行麻醉剂导入。麻醉剂为4ml的0.2%罗哌卡因。注入后观察患者实时反应,若无不良反应,则继续使用镇痛剂,即“90ml的0.9%氯化钠生理盐水注射液+0.1mg芬太尼+10ml的0.2%罗哌卡因”,给药速率为每小时2ml[1]。若有明显疼痛感受,则需加注0.5ml。加注间隔为0.25小时。保证全部患者所花费的平均镇痛时间达到(39.20±0.29)小时。而对照组患者则在术后立刻撤去导管,不继续行以麻醉,仅进行肌注哌替啶并给予安慰镇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所发生的具体术后并发症以及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对并发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全部计数以采用(n,%)表示、卡方检验。

2 结果

表1为两组患者在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自控组的300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6.33%;对照组的300例患者中有1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几率为40.68%。对比显著,P

表1  并发症发生率(n,%)

注:*自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t=43.59,P=0.00

3 讨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在临床上会使用芬太尼等麻醉剂,这些药剂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常见并发症及对应护理措施如下:

(1) 头晕目眩:出现率较高但程度普遍较轻,一般通过充足的休息与通畅的呼吸可以缓解。护理时可以令患者卧床休息,并保持病房的通风,保证空气畅通。

(2)皮肤瘙痒:多因麻醉剂――吗啡引起的,患者容易因抓痒导致皮肤破损,从而造成感染。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告知患者注意,为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于严重瘙痒者可以为其服用抗组胺药物,减轻其瘙痒感[2]。

(3)腹痛腹胀:出现率较低,一般是由于镇痛剂刺激胃肠导致胃肠蠕动过慢而造成的,这种并发症可轻可重,对于重症者需要进行灌肠或者服药进行胃肠减压。

(4)尿潴留:此并发症极为常见。患者排尿困难而感到下腹肿胀,强烈不适感会使患者产生焦虑心理,护理时需要从心理角度进行引导,并安排患者排尿。

(5)恶心呕吐:芬太尼与吗啡等麻醉剂会引起恶心呕吐现象,这是因为这类镇痛药物具有催吐作用。若患者呕吐则要进行病房卫生的清扫,如换床单、擦地,使病房保持洁净,通风排除异味。

(6)低血压: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时,血容可能会降低,血压也会随之降低。这类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是:时刻关注患者血压变化,通过输液速率的调整以及增压药的给予来实现血压的上升。

(7)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一种,血氧饱和度与呼吸频率的变化是该并发症的直接反映[3]。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这两项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必须即刻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于临床麻醉来说具有极为显著的效果,与对照组(40.68%)相比,不易出现并发症(16.33%)。即使出现并发症,程度也比较轻微(表2中呼吸困难为自控组0例、对照组4例),因此,临床上多选择这种方法进行麻醉。

第9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妇产科护理;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及相关医护人员对特定的患者群体制定同类型的服务计划,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科学有序地执行[1]。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临床护理路径可合理配置人员,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服务效果,在临床推广后得到广大患者的广泛认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妊娠期妇女,在就诊和护理过程中,要求得到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对140例妇产科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4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分布为19-41岁,平均年龄为(28.7±1.3)岁;其中18例子宫肌瘤患者;52例孕产妇,孕龄为18-38周,依据分娩方式可分为剖宫产30例,自然分娩2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为20-42岁,平均年龄为(28.4±1.5)岁;其中19例子宫肌瘤患者;51例孕产妇,孕龄为19-37周,依据分娩方式可分为剖宫产28例,自然分娩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护理路径表由本院妇产科医务人员及护理人员骨干组成的研究小组制定,同时,研究小组负责观察和评价护理效果,将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经验及体会进行汇总,保证后续同种护理方式取得明显效果。临床护理路径表需依照临床护理路径的专业性知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需符合我院妇产科特点[2]。本研究临床护理路径表分别以时间及护理内容作为横轴和纵轴,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入院指导、入院检查、饮食护理、婴儿护理、出院指导等。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主要由责任护士负责,责任护士需对已完成的护理措施及未完成的护理措施分别采用不同的标注符号进行标注,根据实施护理的项目对患者的反应进行观察,再根据具体情况对护理路径表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患者的具体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对门诊流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三类,总满意病例=满意病例+一般满意病例。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均通过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实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进行检验, P

2.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对门诊流程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病例显著多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n(%)

组别 了解门诊流程n(%) 掌握相关知识n(%) 总满意率n(%)

观察组 70(100.00) 68(97.14) 68(97.14)

对照组 45(64.29) 42(60.00) 44(62.86)

χ2值 30.4348 28.6788 25.7143

P值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进行的科学护理模式,与普通护理模式相比,更具有针对性,更精细,可呈现出更佳的护理效果[3]。护理路径表将护理内容明确化、系统化,有力保证了护理内容的全面性。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有效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及随意性。另外,护理路径表建立在对患者具体情况的调查上,并结合医院妇产科具体实际制定出的,使得护理更具方向性,可有效节约费用,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具备人性化特点。相关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内容比较全面,对产妇考虑周全,可保证护理内容科学、有效的开展,使得妇产科患者对门诊流程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增加[4]。

临床护理路径充分体现了关心患者、尊重患者的护理服务态度,患者由被动接受服务转变为主动接受,由于服务内容不再由护理人员单方面决定,而是在患者的参与下,共同制定出的护理内容项目,使得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中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的角色;同时,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路径表的内容进行护理,使得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逐步增强,并逐渐形成自觉的高标准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护理服务,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5-6]。患者的主动参与及护理人员的主动护理形成了一种高效、新型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使得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7]。本组研究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门诊流程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对门诊流程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满意度显著上升。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护理模式,值得在妇产科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司娥,徐姗.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8(02):215-216.

[2]饶志明.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04):2034-2034.

[3]王宗芳.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14):176-176.

[4]郭娟.急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4(12):7-8.

[5]邢孟琴.探讨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措施和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4(07):248-249.

[6]何之秀.浅谈妇产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02):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