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5:52:55
导语:在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营造积极良观的班级氛围
积极、开放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对于学习氛围也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而消极闭塞的班级环境会导致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下降,甚至会因此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这是不可取的.为此,我们应营造积极乐观的班级氛围,从而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营造积极乐观的班级氛围,首要任务就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实现平衡化教学
学生由于心理状态、成长环境、遗传因素和教学背景的不同,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是新时代新社会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例如,有的学生擅长空间思维,具备较好的空间想象力,对于一些空间感要求较强的推论(如“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及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的证明题,有的学生往往能够“事半功倍”,而有的学生则是“困难重重”;而当面对逻辑性要求较强的知识学习时[如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的运用],这些有困难的学生往往能超水平发挥,这就是学生个体差异的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深层次的沟通,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势利导、因材实教,真正实现平衡化教学.
三、平衡学生心理需求,实现多模式化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往往是领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中占有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难免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模式之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在无时无刻不发生着改变,学生需要的不再是单纯地接受,而是作为一个合作者来参与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去平衡和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真正做到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
例如,在学习定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时,学生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记忆和背诵,而没有实质地了解和实验,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掌握这条定理的意义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室两端指定两个点(A和B),然后鼓励学生找出最短的那个路线,并根据实际测出来的数据进行对比和总结.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中就会真正理解“有且只有”这个含义,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和对待数学这门课程.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学生难免好动且好奇心重,这时若将学生的好奇心加以利用,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总结出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一些方法,如“角色互换法”:角色互换,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进行互换,让学生来带动课堂,教师只需要对课堂进行宏观把握,这对于现代社会比较开放、外向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现以平方差公式“a2-b2=(a+b)(a-b)”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教师在这节课上,可以刻意“犯错”,向学生提出疑问,故意利用这条公式来提出“2=1”的结论并给出自己的证明过程:设a=b,则a2=ab,a2-b2=ab-b2,即(a+b)(a-b)=b(a-b),a+b=b,由a=b,得2b=b,2=1.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很大程度上被激发出来,促使他们去证明和解答,向教师证明两角和公式的正确性.学生在证明的过程中往往会掌握和发掘一些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数学教学因逻辑性和规律性较强,很容易落入模式化教学的循环之中,这是极不可取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这种程序化的备课方式,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心理状态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课堂设计工作.例如上文提到的“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是实验式教学,而公式类则是“角色互换式”教学.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会获得不同的知识体验,从而将课堂教学发挥到最高水平.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在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打造高效的课堂成为了教学的必然趋势,许多学校都开始探索新的方法,为打造高效的课堂不断地创新。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打造高效的课堂,首先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适当地改革。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数学效率的主要手段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使教学满足学生需求,就必须在打造高效的课堂。所以,改革成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满足学生的要求
为了保证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要积极地打造高效的课堂,改革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地创新就势在必行,成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种主要的方法。
3.数学课堂改革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一直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为了使整个初中课堂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断提高。
二、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制定预习方案,提高预习的效果
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在传统的预习中,学生多数是比较盲目的,没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要想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则需要对预习的方案进行合理地制定。首先,预习方案中要包含学习目标、课前导学以及学后检测三个方面。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方向,课前及时了解导学可以让学生对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学后检测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教师要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教学。在制定预习方案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作深入地了解,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不同的问题研究。在进行预习检测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进步。最后,预习方案要及时地给学生,以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习,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也要及时了解,并针对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案,为高效的课堂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2.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民主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方案都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从以前高高在上的演讲者的身份中脱离出来,把学生当作朋友来看待,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教师尊重学生,适时地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打造高效课堂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它受到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只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地位,这样教师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所以,教师要把民主教学观念深入其中。
3.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5-02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针对教师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保证学生深入理解各项知识点,保证学习效率,破解学习难题。它通常涉及学生的高效学习和教师的高效讲授两个方面。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激发学习热情,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1.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限制因素
1.1学生因素
初中生由于受到不同个人理解能力和小学学习基础的影响,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学习速度较慢,学习基础不牢固,因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出现厌学等消极情绪。同时,不同的学生家长对于其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差异。若学生家长对于学习重视程度不足,则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和监督力度也相对较小,导致学生本身对于学习的态度出现偏差,这就会影响其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不利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1.2 教师因素
一方面是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具有主导性的作用,甚至会牵着学生走,完全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进程。而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重点也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因而课堂教学过程设置也会缺乏科学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安排不符合学生实际,喜欢照本宣科。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课和备课时,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进而仅仅是讲授课本上的结论定理和定义,并没有告知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也是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和学习能力的,因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
2.1 学生方面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对于即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基本的了解,主动探索学习中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的过程, 对于自身存疑的部分主动进行咨询和请教,直至其完全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在课堂上要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开展积极的自主探索和学习,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后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积极吸收和消化所学知识。
2.2 教师方面
第一,做好备课工作,深刻理解教材。数学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而教师课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为了应对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要在常规备课方法的同时,从不同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出发,对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准确区分,从而较好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保证教学的效果,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教学实践。
第二,巧妙运用课堂提问策略。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使其更加深刻准确地把握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后进行适当点评。对于回答积极准确的同学,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而对于回答结果不太满意的学生,教师也不能直接地批评,而是引导学生探索正确的答案,对于回答中的亮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关注课堂板书的重要性。有效的板书有助于教师较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板书的应用也有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循序渐进地掌握,工整的板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其加以区分。
第四,课后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复习和学习。课后作业的设置不应该单纯关注“量”,而更应该提高“质”,若课后作业过多,则会占用学生课余休息时间,增加学生的精神压力,进而降低其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科学的设置,使其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让课后作业真正起到作用。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深化,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也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念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配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共同努力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苏德梅.探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J].现代交际,2013,09:148.
[2]王冠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15:107-108.
[3]郑银萍.应用“慧学云”平台开展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8:30-32.
(一)没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不能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创建
创建高效数学课堂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这是基础也是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创建高效熟悉课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传统的就教学观念是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在学校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应试教育为总指导方向,完全不能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不能顺利科学地发挥。
(二)教学手段特别单一,教学模式不能及时创新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起着关键作用,它是决定创造高效课堂的另一关键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创造高效课堂将大受影响。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或者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却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行充分训练和讲解,整个课堂显得枯燥无味。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死板,一般就是以题海战术为主要方式,以单纯的知识点讲解为课堂主要授课方式,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呆闷,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特别高的参与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
初中数学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上的有关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而一直以来,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数学知识点的罗列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清解题思路,进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自己不能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自如地运用,这样会极大地阻碍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学生课题主体地位
要想创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时代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如果我们再用以前的方法和眼光看待学生,无疑不会取得好的结果。我们只能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支点,来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彻底改变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数学教学方法,还学生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重自己在数学中的教学方向,要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当成是教学的重点。教师上课之前需要详细掌握学生的基础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此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训练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考虑问题的方式,从而能够创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堂标准要钻研透彻,知道需要让学生达到怎样的知识高度;其次,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对教学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要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可以向有经验的老教师或者权威教授学者进行咨询;再次,教师在进行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要真正地去做这个事情,不要走过场和作形式,要让教研活动真正的发挥作用,群力群策,对教学难点共同出主意想办法来加以解决,要真正让集体备课能够落在实处。最后,对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全盘否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讲授法、讲练结合法要穿插在现代教学过程中。
(三)不断深挖教学策略,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创建高效课堂必须关注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学数学教师需要通过日常培训、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来不断深挖教学策略,不断研究教学手段,能够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要注重课堂教学和生活元素的相关联系,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是用于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数学新知时的陌生感,逐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创设科学合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建立教学情境,是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不会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改革相违背。初中数学课的教学不能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和课内教学,要让更多的生活元素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能够使数学课堂不断拓展、延伸,充实数学课堂。在丰富的数学课堂内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吸收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灵活运用小组教学,善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当前小组教学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实现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且在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探究式教学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合理引导、适时点拨,因此,教师在课下备课的时候更需要用心,需要将课本内容仔细梳理,找到和预计到课本中的重难点,设计教学方式和找到难点的突破口,能够有效组织课堂活动使得探究式教学能够顺利科学地进行。在课下教师也可以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来逐层的剖析一节课中的重难点,来探究课中的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假如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能够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时机;数学疑难问题;教学高效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8-01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人类思维的基础。中学基础学科的教学均有基本,明确的教学要求,初中数学的学科教学性质尤为明显。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心智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初中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亲身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就是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去理解知识,解除疑惑,形成三维目标的思维过程,初中数学教师要懂得创造使数学问题解决得到积极高效进行的课堂环境,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掌握数学知识的解疑方法和进行教学解疑实践。在师生共同探寻初中数学教学解疑的高效作用中以积极探索的态度,综合应用那些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造性地解决来自课堂或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新问题,以期实现获得自觉养成的数学解疑能力,创新能力和参与活动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趋势的大力推动下,初中数学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现已有明显转变,自觉地由题型教学逐渐转向对问题情境的创建,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策略的关注,把单纯的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刺激反应转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疑的道路上来。如果说过去的教学行为是循规蹈矩,相应的教师与学生课堂行为上的变化是不明显,那么现在有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的认知和评价,就能够使教学行为向更理性和更高的水平上发展,实现高效作用。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索思考,认为教会学生解疑是学习初中数学的核心价值所在,需要明确和运用以下这些教学问题与策略。
一、明确“教什么”,用好教材,创建问题情境,着眼于学生的知识框架和思维规律,把握好数学问题,把数学问题作为教学指挥中心。我们知道,初中数学教学要解决的不是那些尚未解决的难度大的数学问题,而是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去再发现。透过从学生实际数学知识出发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学习心理,思维障碍的显现与成因的考虑,结合学生数学思考的即时状态,让学生明确产生问题的情境去引导学生走入研究存疑问题的气氛之中,积极调动其知识储备,思维特征,迁移能力和学习态度及方式,产生探求解疑的欲望和动机,进行有思维目的地思考活动。由此,学生把特定的数学问题确定为自己努力思考并攻克的方向,实现教学活动以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解疑情境中进行,从而激发学生的解疑和创造热情。不断冲击往常中已有认知结构,不断构建出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例:1、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解析:(1)剪一个三角形,记为ABC
(2)分别取AB、AC中点D、E,连接DE
(3)沿DE将ABC剪成两部分,并将ADE绕点E旋转180°,得四边形BCFD.
2、思考: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吗?
3、探索新结论: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那么DE与BC有什么位置和数量关系呢?
通过一个有趣的动手操作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设置一连串的递进问题,启发学生逆向类比猜想:DE∥BC,DE= BC.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此时,师生从共有的解疑体验出发,联系运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在阐述、解析数学知识过程中,通过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适时解疑,勾通学生的认知冲突,积极地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解疑的内驱力,师生共同成为数学问题探究者 ,一起走入初中数学教与学的高效活动中。这种解疑高效作用的第一步就是使学生有了数学解疑的极大热情和对数学探索与导向作用,为他们备齐解疑的方向及数学知识迁移的方法,激发数学课堂的创造和进取精神。
二、选择与找准合适的时机进行解疑活动,使数学解疑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高效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可以一味地给学生制造疑难问题,教学过程中的数学疑难问题要能够提供合适的时机给学生,尝试建立数学解疑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尝试运用合适地数学思想以及常见地归纳、类比的方法探寻解疑方向,再进行问题高效解决。在这样数学的解疑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在一堂精彩的初中数学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把知识和数学疑惑水到渠成地在合适的时机架起领悟的桥梁,仅靠例题解析是不够的,要找准时机积极地拓展数学思维,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和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恰如珍珠落玉盘,玲珑剔透,一目了然。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述,寻找这种合适的时机关键在于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学生的理解范围和能力范围,要从学情出发,考虑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例:解方程:
解析过程:
师:解这个方程,能不能也像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去分母?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能否通过类比的方法在方程两边同乘以什么样的整式(或数),可以去掉分母?
生:乘以分式方程中所有分母的公分母。
师:这个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
生:
师生共析:方程两边同乘 得:
生:解方程得
师: 是上式整式方程的解吗?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吗?为什么?
(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学生们的想法)
合作交流报告:在解分式方程时,我们在分式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才得到整式方程,如果整式方程的根使最简公分母的值为0,那么它就相当于分式方程的两边都乘以0,不符合等式变形的两个基本性质,得到整式方程的解,必然使分式方程中有的分母为0,也就不适应原方程了,所以X=2不是原方程的根。
师生共析:产生增根的原因。
得出结论,为什么分式方程需要验根。
本例是在学生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基本上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在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教师在结合学生的理解情况下给予指导补充,揭开解分式方程需要验根的原因,使问题最终得到有效的解决。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因此,我们在解疑的活动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又要考虑教学时机的产生,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索精神,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力,这对培养学生形成全面的独立人格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这个关键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树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自觉习惯。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长久性。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我用了这样一道情境题引入新课:(2009年山东济宁中考题)请你阅读下面的诗句“栖树一群鸦,鸦树不知数,三只栖一树,五只没去处,五只栖一树,闲了一棵树,请你仔细数,鸦树各多少?”学生看到是一道诗句的应用题,觉得很新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这样就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个可以宽容的、民主的、支持性的数学课堂情境中,学生才会放飞思考、潜心思考、愉悦攻克困难。在这当中,教师要细致科学地钻研把握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提出的数学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在其学习阶段力所能及的,数学教师要学会把握时机走在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前面,注意适时、适度地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解疑方向和能力。
(2)明确建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尺度空间。数学教学过程因采用问题化的形式,教师要科学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建合适的问题情境,寻找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可持续的机会。在这寻找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教学过程的渐近性和情境化,我们知道,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近过程,因此学生在解决数学疑难时,以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堂讨论、问答、操作、演示等精彩的角色活动来夯实教学解疑过程。让学生在自我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合适的解疑时机,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发展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3)明确落实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发展。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解疑其实质是进行数学知识教学,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主动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从折纸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作了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的平分线,能够证明出“等边对等角”。个别学生提出是否也能通过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来证明?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了质疑,质疑点在于之前学习全等的时候知道没有“SSA”这个定理。这时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分析,最终学生惊奇地发现“SSA”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是可能的,这为探究“HL”做铺垫。这样的探究、质疑尽管不够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但其中蕴含许多创新的火花。在数学疑难问题的设置和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独特见解、方法;学会总结思考,敢于分析自身学习的不足、得失,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
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有问题、有疑惑,这是师生共有的创造性活动。只有在师生共同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以良好的问题情境寻找合适的解疑时机,养成数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品质,感受数学美和快乐。让学生有真正的数学眼光,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不断地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解疑活动是师生共有的创造性活动。讲求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对数学疑难问题做出分析:分析问题背景,找出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关联;分析问题的步骤,需要师生共同的力量和智慧。学生自主分析疑难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分析数学问题,教师在合适的时机给以必要的指导和点拨,用来控制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和进度,提高解疑的效率,在数学教学解疑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生用数学思维与思想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把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组合成思维桥梁。
在初中数学教学解疑过程中,是师生共同的一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这一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过程,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相铺相成。其高效作用就是使学生形成优质的数学思维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际解决能力,通过解疑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入地,结构化的理解,养成个人的、可以迁移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严谨、敏锐的科学精神和敢于拼搏的坚强信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王成营,陈佑清. 试论符号意义获得能力及其培养--以数学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 2012(7)
[3]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 何 锋.有效的教学技能--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寻求进步
走在校园,我们也会经常听到有些学生抱怨说道:“刚刚那节课听了好像没听一样,都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东西。”由此可知,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是很迷惘的,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导致一节课下来,一点收获都没有,反而增加了许多疑问!不可否认,这是我们教师教学的失败。那么,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抱怨呢?不知道我们的教师有没有进行过具体的反思。其实在新课标的要求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第一,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素质观。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第一点便是要教师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在新课改的要求中,要求初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再一个就是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了解自己班级里的学生的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掌握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不论学生成绩的好坏,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并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第二,教师要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什么是良好的心理环境呢?这个指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心里认可程度。如果数学教师具备良好的品质,做到言传身教,使学生能够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班级里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同学他们心里也不愿意这样,如果成绩不好拖了整个班级的后腿而被老师责骂的话,他们会更加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教师对待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要多多关心,关注他们的点滴的进步,要及时鼓励,真诚对待,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喜欢这个数学老师,他们就会认真的听好这个老师的每一节数学课!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平等,友好,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引发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向往感和信任感,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总的来说,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指挥者,要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每一节课都能学到具体的有用的知识,不会再说一节课下来什么都没学到!教师要有一种使命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在新课标的要求里,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可以尝试一下几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在会讲课的时候,要想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必须通过提问的方式,要善于提问,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有时候,老师的课堂提问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师该如何去提问呢,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呢?在这里就有一个提问的艺术了。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将自己的态度变得更谦和,鼓励学生大胆地毫不犹豫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观点有错误也没关系!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听明白在问什么。同时也要多多观察学生的表情,有些学生会比较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有些学生确实不想发言,那么这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了,要多多理解学生,是使学生融入课堂。这是提问的艺术,还有一个便是教师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艺术!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学会倾听,认真倾听学生是怎样回答的,分析学生的思路是否正确。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能轻易地去否定学生的回答,因为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不一样,学生考虑问题可能会没有老师那么周全,但是也是他们的思考成果!有时候学生的想法会比较独特新颖。在倾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再做点评,然后把正确的解题方式讲给学生听,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的世界,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多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例如在讲到几何图形的时候,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绘画几何图形,实地感受每个图形的异同点,感受它们的不同性质!这样的实际操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的进行!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效率;高效性
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严密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课堂。数学教师是数学课堂的策划、组织者,要引导学主动参与课堂,要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必然就要做好课前准备、课中组织、课后练习巩固等三个环节。下面就从以下环节出发,谈谈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是高效数学课堂的前提条件
1.备好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课前的预设,精心的课堂预设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先导,也是有效生成的前提保证。”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计划教案。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三维目标要统一,同时也要兼顾学生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1,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2.备好教学对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好课前预设。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所在。学生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3.备好课堂组织方法。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
只有通过课堂有效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创的舞台,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实践的主体、参与的主体,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1.设计独特的教学情境引入课题。数学问题有既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特性,因此,教师应设计独特的情境以引出教学内容。例如:在“有理数的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让学生口算有理数的加法练习入手,然后自然地过渡到乘法的运算。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需要,举例说明加法算式实际存在的意义,教师在引导和总结的同时,再提出生活中一些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
2.教师应精心设计与现实相符的模型,使数学概念和法则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都能得到事实的说明。现代课程标准更突出强调有效教学,其指向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学生对这种数学学习的意义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主观意愿的基础之上的,教师通过模型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然,只是做好这些还不够,因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既要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教”,更应该掌握当今学生的心理特征,知道该让学生如何去“学”。作为一个示范者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演示一道数学题规范的、简单的、正确的解题过程,同时也要向学生演示错误的、不合逻辑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在对与错的比较中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
三、精心有效的练习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
1.重视课堂练习。当堂训练是最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的重要保障。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假象,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也很好,学生也能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结果大出所料,作业质量较差。归根结底在于课堂上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吲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呢?我们可以采用测评卷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的练习反馈环节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切不可把学生必须掌握的训练内容布置成课外作业,一定要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当堂完成。
一、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数学多年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重视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便能顺利地建立数学概念,把握数学定义、定理和规律。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教师的教学在于能够“授人以业”、“授人以法”、“授人以道”。从所授知识要求的角度来看,“授人以业”要求所授知识“准确”,“授人以法”要求所授知识“深刻”,而“授人以道”则更多地要求所授知识“本质”。显然,一堂高效的数学课教学必须呈现“数学本质”。对于“数学本质”本身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视角,我们在课堂中要追求的“数学本质”,一般其内涵包括: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精神(依靠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以形成概念、判断或推理,这种认识为理性认识。重视理性认识活动,以寻找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内部联系)的体验等方面。
二、教师要深透领悟教材内容
首先,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必须有自己的眼光,目光要深邃,看到的不能只是文字、图表和各种数学公式定理,而应是书中跳跃着的真实而鲜活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这种思想就是“不在书里,就在书里”,这种思想能让所有教材内容融入到教师的思维中,成为教学的能力源泉。“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
其次,数学实验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的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动手认真的去做,去尝试。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实验,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的条件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
例如,将一三角形的硬纸片剪拼成一个矩形,使这个矩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硬纸片的面积相等,学生运用硬纸片剪剪、拼拼,充分地进行动手、合作,发现有多种剪拼的方法,由此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抛一枚硬币的实验研究概率时就需要学生合作,一个学生反复抛一枚硬币,另一个学生记下每次抛硬币的结果,在大量实验下,得到一组数据,利用这组数据定性的去分析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通过实验可以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
“万丈高楼起于平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能接受新知识是建立在其原有的基础水平之上的。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达到对新知识的相应理解和主动建构。
一、初中课堂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分析
1. 教师方面的原因
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限制如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原因.有的教师仍受限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单纯的学习,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课下用题海战术,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知识过于片面的学习,不能与实践结合对知识进行立体的感知,限制了学习的效率.部分教师不能改变教学观念,仍遵循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看做教学的受体,进行填鸭式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2. 学生方面的原因
由于数学教学内容多数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容易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必需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这也是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二、初中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及实例分析
1. 与实际相结合
对知识的学习是理论的学习,理论的学习最终是用来指导实践活动的,数学的教学和学习也是如此.如果老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将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借此告诉同学们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在实际中有很广泛的用途,就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爱学数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在初中数学几何的教学中,某老师讲到平行线时,让学生联想柏油路的边线,如果平行线有交点,那柏油路就要被封口了,无法通行.讲到数学“有理数乘方”时,给同学们出设情境问题:一张纸厚0.1毫米,将这张纸对折5次、10次、20次后,会变成多厚?之后告知同学们这张纸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样同学们就会乐于探知纸对折后的厚度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巩固对乘方概念的理解.
2. 鼓励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
课堂教学并不一定是老师一直在讲课,可以适当地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交流和相互的学习.这个期间老师则可以流动发现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由于学生在听讲时可能会产生部分知识点没有听懂,或者因漏掉某一步骤而困惑,因此老师在对某一知识点讲解完毕后要给学生一点交流的时间让他们互相答疑解惑.这样提问的同学可以弄明白问题的原因,讲解的同学可以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某些学生出于对老师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向老师提问,放开时间让他们去问同学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学习的办法,适当的放开课堂时间,给学生留一些交流的空当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当堂知识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3. 善于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一定要改变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发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探索的能力,让他们在自我学习中收获知识.这样的课堂学习,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的内容也更加深刻、效果更好.
比如在讲解“完全平方式”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几个算式:
(1)(4 + 3)(4 + 3) = ?
(2)42 + 2 × 4 × 3 + 32 = ?
(3)(b + c)(b + c) = ?
通过这几个算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完全平方式的整体结构和概念,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奇妙,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三、高效课堂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这个自主学习的效果和执行方式紧密相连.如果过分的强调自主,不采用合适的手段去加以引导和指挥,那么自主学习很可能流于形式,弱化教师的教学职能,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
对于课堂交流,教师要合理控制时间,并规范课堂交流的纪律.不然容易使课堂交流成为学生互相探讨与学习无关话题的闲散时间,影响课堂学习效果.首先交流应该是紧接着教师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进行,这样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的思维没有散漫的时候进行交流.另外,教师应该在交流之前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学习中去,再给时间进行交流,并控制交流时间,适时地停止交流,继续进行课堂授课.
四、总 结
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可以在教学方法和过程上加以改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问题的讲解可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讲解中间可以穿插小的时间段,供给学生互相交流,巩固学习内容和效果.另外,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但是在进行一系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法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善于引导,合理控制,让这些手段正确地应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因措施采取失当而影响课堂效率.总之,加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和应用,在实践中形成标准并总结经验,对我国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亚男.初中高效数学课堂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院报,2012(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