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如何提高平面设计水平

时间:2023-05-24 15:52:58

导语:在如何提高平面设计水平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如何提高平面设计水平

第1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效果;计算机绘图;任务驱动;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07-02

平面设计课程在中职学校中开设较为普遍,是一门与专业相结合的软件使用类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中起着基础工具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平面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兼顾学习对象的专业需要,还要符合软件学习的科学规律。笔者曾先后讲授过机械制造专业、电子电器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等专业的平面设计课程,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断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要提高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遵循教学规律和教育方法,提升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择贴近学生兼顾实用性的课题,教学过程及内容联系未来工作岗位需要等。

制定定位准确的大纲,合理选取设计软件

在开设平面设计课程前应作充分调研,慎重制定课程大纲,保证大纲定位准确。目前,平面设计课程在机械制造、市政建设、计算机应用、广告设计等多个专业都有开设。在制定平面设计课程大纲的时候需要深入了解专业特点,根据专业需求选择平面设计软件,制定课程大纲,从而对整个课程体系起到引导作用。

在大纲的制定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则。首先,研究专业特点,根据专业需要,确定平面课程的内容定位。例如,机械制造专业,其平面设计课程主要涉及用计算机绘制机械零件加工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平面设计课程主要涉及平面绘图、照片处理、网站美工等。其次,研究学生特点,根据学生掌握和接受能力,确定课程目标。例如,数控专业中职学生学习平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绘图效率,规范绘图,学生学习后要能绘制简单零件图,基本达到中级绘图员水平。而数控专业高职学生学习平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熟练绘制复杂零件图、装配图,绘制简单三维实体零件图,要基本达到高级绘图员水平。虽然都是数控专业,但由于学生不同,在大纲制定过程中课时安排、内容确定、软件选择也就有所不同。再次,整合安排,分析确定授课软件,指导课程教学。例如,笔者前面提到的数控专业学生,无论是高职或中职类,学生学习的主要是机械加工零件图的绘制,因此,在大纲设定时要充分考虑机械制图课程的需要,选择适合机械加工零件绘制的软件,从简单的零件图入手,引导学生掌握绘图软件的菜单、工具栏的使用方法,结合机械制图知识设定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复杂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方法。同时,应遵循机械加工专业学习特点,把机械类平面设计课程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之上。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中职学生授课时可以选择Caxa软件。该软件用于绘制机械图,使用方便,容易掌握,但3D造型功能欠缺,比较适合中职学生。考虑到中职学生未来专业发展,也可选择功能更为强大的AutoCAD软件,但在大纲制定时不能涉及3D造型等复杂功能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由于要掌握3D造型的基本功能,在选择软件时功能齐全、三维造型能力更强大的AutoCAD软件显然更为适合。又如,由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不同,在选择学习软件时也有所不同。目前,平面设计软件较多,但侧重略有不同。最常用的软件应数Photoshop,而如果学生将来就业方向是室内装潢设计,则应加入3D MAX软件的学习,广告设计通常还需Corel DRAW,网页制作则还要学习Adobe Illustrator等。可见,对于计算机及设计专业的学生,平面设计课程的基础是学习Photoshop软件,再根据不同方向适当加入其他软件的学习,以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及就业的需要,这样的课程设计更为科学。

遵循以上原则来设计制定平面课程的教学大纲就可以做到定位准确、有的放矢地开设平面设计课程,提高课堂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与专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工具软件。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

利用信息资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平面设计课程作为一门计算机软件学习课程,有其固有的授课模式。传统的模式是机房授课,教师先介绍软件界面,保存、打开、退出等操作,再介绍简单图形如圆形、矩形等的绘制方法,进而一步步带领学生学习软件的各个功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学习虽然比较系统,但职业院校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困难,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高。笔者的经验表明,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充分调动起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每一节课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清晰地了解学习所应达到的实际效果。通过任务的完成、教师的指导,达到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取得成果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能清晰地建立课程对未来就业的现实意义。完成任务后学生有了成就感,树立了学习信心,也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是每堂课的任务设定十分重要,既要联系专业需要,又要让学生感兴趣,任务也要讲求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二是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作为任务指导者和课程的组织者,教师应采取高效的指导方法,避免传统的步步讲解,又要预防完全的放任自学。基于以上两点,在课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平面设计课程——AutoCAD的教学中,每堂课设计一至两个任务,结合任务学习绘图软件的各项功能,最终达到规范绘图、熟练掌握的目的。

在最初几节课,为了让学生熟悉界面和常用的编辑功能,笔者通常设计一些按要求修改零件图形的任务,并在布置任务的同时利用网络教室向学生发放任务指导软件或指导书,介绍所要用到的相关功能的操作方法。学生接到任务后,根据任务指导书和指导课件,按照任务大小独立或分组执行任务,教师不做讲解而是巡回指导。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点评,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利用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改学生无目的被动学习为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又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Photoshop课程中,设计制作个性相框任务,可以先让学生上网搜集个性相框的相关资料,教师将学生搜集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料进行展示,明确个性相框应用范围广,流行于影集制作、照片特效、购物网站贴图、个人微博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应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任务设计要贴近专业和学生,同时使用分组讨论、分层教学、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工具、视频课件等信息化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感觉到学习的乐趣,以积极的学习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避免课程设计花哨,杜绝任务过大过难

为提高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适当设计教学过程,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十分必要。但在课程设计中应避免过于复杂,更不能一味追求新鲜有趣,应适当选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资料进行介绍,引起学生兴趣。布置任务,学生执行任务、完成任务,最后进行总结,过程应尽量简单,着重于学生全部参与,达到任务教学的目的。在任务设计时要杜绝任务过大过难,避免使学生丧失信心。尤其是课程初期,要用简单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软件各项功能的操作方法,积少成多,从一个个小的任务入手,逐渐扩大任务规模。例如,中职数控专业AutoCAD课程的任务初期多为修改、编辑图形,逐渐过渡到绘制法兰盘主视图、轴类零件图、零件三视图,最后绘制较复杂零件三视图。这样的任务安排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学生在学习初期可以很快树立信心,激起学习兴趣,使学习目标的达成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高铁刚,吴祥恩,马小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周仲文,陈宇.Photoshop平面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耿国强.AutoCAD2010中文版入门与提高[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5]姚文锋.中文版 Adobe Illustrator CS2经典实例[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6.

[6]杨学俊.社区教育体系的职教特点、功能和体制创新[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12):3.

[7]庄佩芳.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教学管理的改革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11):34.

第2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美学意识已经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装饰画作为一门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被应用于平面设计之中,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装饰画色彩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好装饰画色彩的作用,提高平面设计的水平。

色彩在装饰画中作用分析

装饰画不强调很高的艺术性,但讲究与室内环境的协调和环境的烘托效果。装饰画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备抽象化以及象征性两大特征。在色彩运用方面通常不会受到客观自然色彩的限制,将色彩抽象成文化概念。我们国家的传统绘画长期以来注重五色说,也就是红、自、青、黑、黄,它涵盖了哲学的主观的象征含义,并且也产生了比较稳定的传统的色彩美学体系。五色涵盖了色彩元素中的色相以及明度的对比,最关键的是黑白之间的对比,能够提升人们的视觉冲击力。传统装饰画充分利用五色来体现色彩浓重以及对比鲜明的效果。传统装饰画的色彩中涵盖了古老的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在现代设计过程中被充分参考、借鉴以及吸收,从而使得色彩的情调与深层的文化理念融为一体,以充分体现现代设计的时代美感。

装饰画色彩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1.装饰画与包装设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商品注入感彩已经成为诸多企业打造品牌,将产品推向市场的一项重要手段。就包装设计来讲,其色彩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一些传统色彩的案例就非常多,如靳棣强先生为“荣华饼家”所做的一系列包装设计,就以传统色彩与图案作为基本设计元素,展现了企业背后的文化层次。同时,从包装设计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包装设计与标志设计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包装设计不需要标志设计那样深邃、含蓄,它更需要使用大面积的传统色彩进行烘托,这样才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吸引顾客的眼球。设计大师陈幼坚先生也非常善于将传统色彩融入其设计之中,而且能够将传统色彩与西方美学完美的结果在一起,如此之设计既饱含东方神韵,又不失西方的时尚现代。比如在为某品牌的茶叶包装进行设计时,其色彩选择了黑、黄、红为主色调,在大面积的黑色之中点缀着黄、红两色,使作品带有浓重的中国风,让人观其产品就马上联想到了名人雅士品茶的情景。

2. 装饰画色彩与标志设计

传统装饰画,有着风格简约、色彩单一的特性,这与平面设计目前所追求的简洁、纯粹、醒目的设计理念是一致的。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之中,有许多优秀作品都运用了装饰画色彩,从而使产品增色不少。下面笔者就以2008 的申奥标志为例,论述一下装饰画是怎样提高平面设计水平的。红色一直都中国人所喜爱,它象征着吉祥、如意、喜庆、兴旺。我国一直有尚红色、贵黄色的习俗,因此申奥标志选择红色来作为主体底色,印章则选择了以传统的太极图案,而印章这种形式带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它和奥运五环结合在一起,象征着中华民族对奥运、对世界的一种承诺,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奥运吉祥物的设计也大量应用了装饰画的色彩,多角度的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仅仅从色彩设计层面来看,福娃的颜色是按照中国五行来选择的,这是对传统色彩美学的一种表达,同样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将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与奥运五环相结合,更能够向世界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悠久与灿烂。

装饰画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分析

前面我们便指出,平面艺术设计包括了海报设计,包装设计,样本设计。而这三种设计和装饰画设计是否有相似之处呢?其实这个不难理解。我们把一个合适的海报设计成一个具体大小的画,然后装进一个画框中便可以形成一个装饰画。因为现代装饰画设计的理念和平面设计的理念的遥相呼应离不开的。但是,严格的来说。手工装饰画的制作工艺不比工艺品装饰画,手工装饰画相当繁琐而且时间需求比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品装饰画要多得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精力来完成。而工艺装饰画所花费的时间少,金钱少,制作工艺快,价格低廉。但是不管如何说,制作装饰画的过程中,不管是哪种装饰画,都需要用到平面设计中的色彩理念和应用,图面的构成空间,文字数字抽象理解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我认为,装饰画再怎么衍变下去都和平面艺术设计是分不开的关系。说到这里估计有人说了,平面设计是不包括装饰画设计的,而说装饰画是属于绘画专业的,而这又回到了我们前面说所的,现代装饰画有很多是由电脑制作而成,然后用生产的方式所制造出来然后销往世界各地。就算不算上这一层关系,绘画出一幅完整的装饰画所用的东西。谁能说和平面设计完全没有关系?所以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随着时代进化的脚步越来越快,装饰画和平面设计的关系也会随着时间而越来越密切不可分离。

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色彩语言;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思想与审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平面设计的欣赏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计算机平面设计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其涉及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延伸与拓展。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过程中,色彩运用尤为重要,良好的色彩环境在设计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合理运用色彩语言,制作出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平面设计作品。

1色彩语言与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关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计算机平面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对获取信息多样性的追求,它能使人们更加准确地获取商品信息,帮助消费者进行商品选择,满足人们对信息多样化的需求。但是,在当前信息环境中,也存在着不少劣质平面设计,这些劣质的平面设计为人们传播了较多虚假信息,使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平面设计的宣传效果。所以,如何利用好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获取更高的利益,成为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者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时,将色彩语言运用到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能更好地完善计算机平面设计。色彩语言主要通过一定的色彩语言特征来表达事物的外观、品质及其他方面的特征,把色彩语言合理运用到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能改善平面设计的视觉效果,符合人们对高标准审美的需求,这对商品的展示和帮助消费者选择都极为有利。色彩语言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与视频、图像和文字相结合,众多视觉元素在色彩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引人注目。借助色彩语言可以从审美与实用两个方面来完善计算机平面设计,这样的作品也更能为大众所接受。通过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也可以对色彩的变化进行调整,使色彩表现得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只有将色彩语言与计算机平面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他们各自的作用,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对平面设计作品的审美需求。

2色彩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色彩语言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最原始的色彩主要包括红色与储石色两种,随着社会的发展,色彩的种类不断增多,更多的流行色开始在社会中出现;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设计手段与设计方式也不断创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开始在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色彩本身具有十分强烈的个性,人们对色彩的不同偏好表现了不同的性格及心理特征,也能反映出深刻的时代内涵。在运用色彩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视觉功能与美感形式。平面设计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它受材料、工艺、科技和经济的影响较大,在利用色彩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设计出一个较为完整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作品。平面设计可以通过特定的信息传播环境传达出更多的设计之外的东西,基于色彩作用下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些设计大多以文字、图形和图像为主要传播载体。现代社会,富有个性的色彩组合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色彩以平面设计作为宣传场地,慢慢向其他社会空间渗透,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实用功能。

3加强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中的应用措施

3.1色彩的情感特征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融入色彩元素对作品的情感表达是非常有利的,它能较为明显地表现出平面设计作品的效果。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融入色彩语言,可以更好地体现平面设计的主题与它要传达的思想,这样人们在欣赏平面设计作品时,就能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其对作品的认可度与赞赏度。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时,要充分认识到色彩的重要性,为作品融入更多色彩语言,促进平面设计作品情感的表达。比如,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时,可以加入一些橙色元素,从而使整幅作品看起来更加甜美;适当加入一些红色元素,使作品看起来更富有热情与朝气;适当加入一些蓝色元素,使作品看起来更加大气磅礴。不同的色彩搭配也代表不同的设计理念,在平面设计中具体要如何进行色彩搭配,还要根据作品的使用目的来进行调整,合理的色彩搭配能使计算机平面设计变得更加新颖,让作品变得更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色彩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构成元素,其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它的存在只是一种客观的物理现象。色彩情感指的是色彩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和人们的视觉体验息息相关。在运用色彩进行平面设计时,要紧紧结合人们对色彩情感的表达,将画面更好地呈献给受众。不同的色彩会有不同程度的收缩与膨胀效果,这能提高画面设计的视觉效果,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此外,还可以在计算机平面作品中加入一些富有沉静感的色彩,使人们在欣赏这些平面设计作品时内心变得更加愉快。由于不同的色彩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所以色彩语言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提升设计作品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自然界中,不同色彩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其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正是因为这样,才使色彩具有较强的真实性与感染力。色彩虽然没有灵魂,但其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却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掌握色彩语言应是每个设计师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3.2加强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中的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能发挥重要作用,能帮助平面设计作品更好地表现出实用性与审美性,也能够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为了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实用性,必须加强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首先,可以利用色彩的收缩与膨胀效果,在平面设计中进行调试与运用,使平面设计作品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避免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其次,采用在平面设计作品中融入沉静色彩的方式使人们在欣赏作品时内心变得欢愉,从而更好地接受平面设计作品传达的理念。我们不仅可以从色彩语言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效果入手,而且可以从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者入手。由于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者是平面设计的主体,所以其要有色彩运用意识,在设计过程中,把色彩语言与平面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制作出好的平面设计作品。此外,平面设计人员还要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设计水平,明确色彩语言所表达的内涵,了解色彩语言对计算机平面设计的重要性,创新设计理念与设计方式,将色彩语言融入到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好作品,使计算机平面设计发挥更大价值。

4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发展,如何在平面设计中使用色彩语言,使平面设计摆脱枯燥、单调,更好地满足市场及大众的需求,是计算机平面设计者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与社会形势下,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创作也受到技术、色彩、成本等各方面的制约,导致设计出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作品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而将色彩语言恰当地运用到计算机平面设计中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问题。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对创新平面设计理念、提高平面设计质量、增加商品销量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孙莎莎.探析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色彩语言的应用[J].企业文化旬刊,2016(1).

[2]蔡劲.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色彩语言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

[3]吴迪,孔庆煜,孙琛.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色彩语言的应用分析[J].大科技,2016(15).

第4篇

1.1课程结构单一,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大部分设计院校中的平面设计专业目前采取的是块状的课程模式,即每个学期中每门专业课各占几周时间,相互分开。由于课程时间较短,学生往往才进入主题时间不久,课程就将结束,需要抓紧时间完成作业。这种课程周期的设置显然不利于学生深入地探讨和研究课题,对课程本身往往也是没有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然而,相比之下国外的设计院校的课程设置则显得相对科学。以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设计系为例,其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通常采取的是线性的方式,即每门课程都贯穿于整个学期之中,同时进行。这种长跨度课程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充分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循序渐进并且比较深入完整地完成课题。同时,各门课程还可以相互交叉和影响,相辅相承。

1.2教学方式僵化,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院校中的平面设计专业依旧采用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鲜有设计院校能够在这方面上独辟蹊径。平构、色构、立构俗称“三大构成”,这几乎是每所设计高校的基本通用课程。然而有的教师却把“三大构成”精细化、公式化,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有的理论课程例如《中外美术史》,学习时间跨度为一个学期,台上老师照着书本读,不和当下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相结合,授课方式枯燥无味,台下学生倒成一大片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有些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多同学也是颇有微词。“有些老师心不在焉,对学生的指点只是简单的三言两语。还有一些老师教得很认真,但是只是教技法,对于如何进行创作,如何激发灵感,则很少谈及,这样让我在创作的时候非常迷茫。”将这样的方式用到教学实践,对学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1.3雷同现象严重,设计作品缺乏创新意识学生的生活经验单一、缺乏动手能力,所阅书籍和涉猎面狭窄,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了在创作过程中造成创意撞车的比比皆是。以海报招贴为例,在FRF“时尚拒绝皮草”的公益海报设计大赛中,通过猎杀动物获取皮毛来表现主题的作品不在少数;说到安全生产,学生在作品中表现最多的就是“安全帽”……每年6月份的毕业季,毕业汇报展成为各大设计院校推出的重头戏,然而近几年的毕业设计作品更是频频爆出“抄袭门”:中国美术学院08级多媒体网页设计专业一学生毕业创作涉嫌抄袭设计师李小阳视频作品;华南师范大学08级一学生毕业创作涉嫌抄袭日本久米田康治的作品《再见,绝望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一学生毕业创作涉嫌抄袭德国艺术家汉斯•哈克的作品……学生设计作品缺乏创新意识,出现的雷同甚至是明显的抄袭痕迹,这一切表明他们的思维被禁锢了。

1.4教学脱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平面设计这门学科不仅仅是简单地教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和实践相结合。但是,从目前的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平面设计教学还是单纯以讲授理论为主,缺乏与工作实践的联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院校都会设置相应的设计软件课程,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平面设计应用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等,但是由于和实践脱离,往往会造成老师在课上讲的操作方法课后学生不知所云。在完成相应的作业之后这些软件更是没有了“用武之地”。现在大部分设计院校在大三暑期都设有“实践周”,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间能够早日和社会接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校监管有疏漏,有些学生靠走门路、拉关系弄到一纸“实习证明”后就可堂而皇之的高枕无忧了,这让好的初衷得不到贯彻执行,让相关规定变成了一纸空文,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工作脱节,动手能力差。

二、对提高平面设计教育的创新思考

2.1线面结合,优化课程设置针对目前我国平面设计课程设置不合理暴露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线面结合的方式。即重要的专业课程(例如书籍设计、VI设计)或大型的设计课题应当实行较长的授课周期,缓慢而深入,能够留给学生更多讨论和思考的空间;技术类课程(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小型的设计项目可以采取短期、集中的授课方式,快速并且有强度,能够使学生的设计水平在短时间内有所提高。两种课程正好形成点与线的结合,相互补充,有张有弛。

2.2以赛代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国内平面设计教育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设计赛事不胜枚举。例如,台湾时报金犊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靳埭强设计奖等。而像德国红点设计奖、iF设计大奖等一些具有国际知名影响力的大型比赛同样开设了学生组,向国内在校的大学生抛出了橄榄枝。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外各种赛事,让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结组,针对每个学生的特征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接触设计前沿,关注设计动向,逐步形成看待问题的敏锐力、举一反三的洞察力。同时,通过参加比赛认识到自身作品和获奖作品之间的差距,查漏补缺,良性竞争,从而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与之前单一授课、布置作业相比,在教学效果上“以赛代练”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设计的前提之一就是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积累大量的职业经验,才能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设计。对于平面设计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纸上谈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对于毕业生的严厉要求。平面设计教育必须以激发能力为主,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知识。通过建立校外工作室、校企合作等方式,一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实习工作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学与练”中不断进步。同时,学校相关部门还要针对一些学生无法完成“实习周”的原因进行实际调研,听取其原因,规范相关制度,最终能够使学生切实、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

三、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

当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高技能人才短缺是现在面临的紧迫问题。所以,实施一体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时代与社会的需要。因此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在平面设计专业中开展一体化教学实践,笔者就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教法与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为培养出适应时展,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较高实践水平的技能人才而不断探索。

一、一体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需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

二、平面设计专业示意图

平面设计专业就如同一棵大树一般,美术基础就像树根一般是树存活的根本;而设计基础就好比树干,它的作用是连接和传输;最枝繁叶茂的树冠就是平面设计的核心课程所在。

三、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一体化教学实践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平面设计专业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为重要。平面设计人才不应该只学会书上的理论知识而不懂实际设计制作,也不能只掌握后期制作而忽略理论知识对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所以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知识作支撑,用实际设计去验证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如同我们人类要依靠两条腿配合行走一般。一条腿好比是理论,而另一条腿好比是实践,两条腿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走好路。例如:在平面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中,纸盒结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包装纸盒成型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一件包装设计成品的最终效果。如果盒型制作不完善就无法加工成为一件合格的成品。如何使学生通过包装纸盒成型这一技术难关呢?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对包装纸盒结构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各部分结构的名称、成型工艺、设计制作时的注意事项等)。对后期制作、工艺流程和安全知识学生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开始,以为只要稍作讲解就可以,但是没想到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制作纸盒成品时,怎么也折叠不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纸盒。所以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讲解和现场演示制作。让学生清楚知道包装纸盒结构的位置、角度、尺寸、比例、裁切制作方法,让学生逐个对各个部位进行折叠实践操作,结合理论指导,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制作完成一件合格的包装纸盒成品。不难看出平面设计课程是门实用艺术,实践性较强,但理论仍然是基础,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设计创意的理论先于设计实践存在思想中,而后才能指导设计实践行为。

2.运用多媒体教学。平面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便于实施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加容易,记忆也更牢固,同时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笔者所在的学校计算机机房装有多媒体教学设施,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将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演示给学生们看,学生可以一边听教师讲授,同时使用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实现学练结合。大大增强了学习效率,充分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加上与一体化教学的紧密结合,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要性。由于采用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自由,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运用直观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合一,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直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由于平面设计专业的自身特点,要求设计者具备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美学素养,所以需要在日常中对感性认识有一定的积累,教师应善于营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创设情境学习。如在学校中开辟优秀的作品展示窗;开辟学习交流专栏;带学生到企业中去观摩。教师在学校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新的设计成品作为实例进行教学引导;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实践。直观教学应注意:一是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二是,直观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要求适时恰当,例如在讲设计草图识图时,过早或过多出示直观成稿例图,不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要边讲边展示分步图,易于教学目的的到达。三是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数字化教学技术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面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思维,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师都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设计基础课时可借助实物、图片、模型与多媒体教学进行具体形象地教学方法,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既符合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讲授每门核心专业课时,总是运用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小故事轻松的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所要讲的课题上来。例如,包装设计导入第一课时,为引起学生们对包装课程的兴趣笔者借用了一个《买椟还珠》的故事:有一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卖珍珠,郑国人因为非常喜欢盛放着珍珠精美的盒子,于是花重金买下了珍珠,而只留下了装饰精美的盒子却把珍珠归还给了楚国商人。学生们听的很认真,借此时机强调包装的作用,引出包装设计的概念。为了提高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对课程进行重新编排、整合,突出实用性。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加强内容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关联,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消除厌学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5.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技工院校的大部分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无美术基础、缺乏设计意识、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要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技工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一是高尚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三是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包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研究创新的能力等。四是敏锐的时代意识,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

6.知识结构的创新。知识结构是指我们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的联系和结合,也就是一个人知识层面的构成情况。任何知识只有当它们处于一个相互联系之时,才能发挥其功能。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就要求教师的知识体系进行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构建立体化的知识框架。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突出一体化教学,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目前,平面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由于教材具有相对地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发展,且新的设计方法与风格的不断涌现。所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了解平面设计的最新动态,并且能在第一时间将这些新知识的讯息及时传递给学生们。那么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应注意给学生介绍国内外平面设计界的最新动态,使学生及时了解设计界的前沿信息,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指导作用。②应该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制度和市场需求,将新内容及时贯穿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③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在教案中及时补充专业的最新动态。

7.加强实训教学指导。职业教育包括了教育和技能两部分。职业教育的双重性决定了实训教学在教育中不容忽视,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实训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安排实习教学时,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巩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企业的需求来实施教学,既保证实训课题的顺利进行,又使学生了解到企业职工应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使学生适应今后在企业的工作,为学生将来顺利进入企业就职搭建平台。笔者学校为了跟踪反馈实训教学效果,创建专业实训微信交流平台。既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指导教师能够及时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要求,便于更好的帮助学生们解决一些实训中的困难和问题。所以从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企业要求等方面,都要求实训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校学习与实训工作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8.顶岗实习教学。顶岗实习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们的协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企业环境里,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让他们获得在书本上不易了解和不易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总之,在平面设计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构建技工院校教育的必经之路。一体化教学为今后的职业技能发展与提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太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第6篇

而今,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由传统数值领域发展到现在的非数值领域,现代视觉艺术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设计的构思和表现,开辟出了崭新的设计实践天地。当今,整个世界同处数字信息化时代,电脑和互联网早已不再是奢侈和前卫的东西了,种类繁多的软件已经在生产、设计和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和发展。而计算机平面辅助设计作为数码技术革命的重点之一,自然而然体现出数码技术的代表性和先进性。反之,数码技术以其先进性成为推进计算机平面辅助设计发展的动力。在数字信息竞争激烈的今天,高效准确地传播信息便成了企业发展获胜的最重要因素,视觉信息传播是平面设计最重要的目的,而运用数字媒体传播已成为主流,数字技术时代的到来,使现代设计包括整体的排版、大批量的印务以及互联网交流,都变得快捷和人性化。

一、 二维平面软件综合应用的现状与研究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已经逐渐广泛地被技术革命所改变。农业生产革命、工业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革命,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对人们生存质量的提高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农业和工业的革命为我们解决了生活的基本需求,使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生活进入了空前繁荣和可利用阶段。随着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日益突出,成为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社会动力。此外,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出现为也工业革命后期信息技术准备了条件,因此,出现了计算机技术革命,即第三次技术革命。在计算机技术革命之后,我们再也不是只有农业和能源经济了,我们还掌握和推动了更为重要的信息经济。如今,我们正处于科技信息化时代,又称为“信息化时代”或“数码时代”,这是一个不同于从前的崭新的时代形态。在这样的时代形态下,信息技术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动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尖端技术和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不断开发,信息的高速流动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教育、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和时空观念,信息的处理、采集和传播也渐渐支配了经济生活,现今社会是一个由信息主宰着时展的社会。在这个时代中,数字化信息技术(也称IT技术)已经影响到商业环境和日常社会生活的每一处。而数码技术的日益强大为艺术设计创造了一个庞大而又系统的新天地,它包含了丰富的图形动画、文字图书及资料,而平面版式设计也成为了数码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平台和很好的实验场所。①

二维平面设计作品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承担着知识交流、传播信息的重任,高品质的设计作品不仅能为人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改变和提高生活品质,而优秀设计作品的诞生不仅需要设计师们的智慧,更需要强大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以其人性化的界面、强大的绘图功能,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平面设计领域也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常用的软件主要有Photoshop、Illustrator、In Design、CorelDraw等,它们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如平面设计领域,设计方案往往涉及矢量图、点阵图、位图等众多形式,单靠一个软件来完成是很吃力的,无疑多个软件综合运用是最明智的选择。如何把视觉效果包括信息传播更为准确、快速、大量、诱人,并且美观和有针对性地传播给人们,这时就需要数码技术和功能强大的软件支持。②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电脑的帮助,更离不开数码技术,一切都要求高效、准确。因此,我们更深刻地感觉到,软件在设计过程中的使用不应该是独立独行,而应该合理地选择并综合运用,取长补短,这样,设计的品质和效率才能够得到保证。

所以说,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二维平面设计软件的综合使用可以从本质上提高平面艺术设计的品质和效率。

二、 国内外对平面软件综合应用的研究现状

20世纪末,当代西方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技术革命,多媒体数码技术应用的不断革新使得图形、文字、影像、音响和动画实现数字化并融合为一体,高速生产、复制和储存,真正实现了网络化的交互式高速传送。数字化出版印刷、影视前后期特技、商业实时仿真、网络交互、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等,令人耳目一新、应接不暇。特别是在21世纪初,“数字技术革命”的浪潮不断冲击着视觉艺术领域,文化、商业和设计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密切,对于数字技术的把握和软件技术的应用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欧洲和北美地区,许多的数字化平面设计中心、虚拟现实工作室、多媒体制作工厂、三维动画制作基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数码艺术设计将逐渐走向多元化的时代。③

20世纪80年代,电脑及电脑软件技术开始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在二维平面设计上,电子设备、数字化信息处理系统已逐步成为新技术的核心,数码化革命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一个最主要的实验点,最新的电脑硬件和软件都首先选择在平面设计领域使用,之后才逐步推广到其他领域。这样一来,二维平面设计就走在了数码化革命和信息化、新技术的最前沿,数码应用技术使二维平面设计从编辑、排版、图形图像处理、插图创作一直到制版印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软件技术的改变,设计效率和形式也与以往完全不同。如今电脑硬件价格越来越低,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速度快,配合其他多媒体设备,比如数码照相机、扫描仪、打印机、刻录机、数字光盘处理设备、互联网等等,使二维平面设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然而,现代设计师们也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我们的二维平面设计教育体制必须在新的技术压力之下进行改革,以便更快适应新的设计需求。④

由于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二维平面设计也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创作和想象空间,现在许多设计构思是从前根本就无法想象的。在电脑刚刚引入设计制作时,很多人都认为电脑技术还不够成熟,不可能取代手工。又有一些人却认为电脑技术虽然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但还是缺乏传统手工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因此,导致很多设计师在数码时代到来的时候拒绝电子技术手段,还称尝试用电脑辅助设计的人是“新原始主义者”。后期在电脑应用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还有一些人仍然坚持用手工来设计,但时间都不长。因为电脑技术的发展实在是太迅速了,并且普及的速度也很快,趋于数码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大潮迫使这些人不得不迅速采用新的数码技术。在不断地全面了解和掌握数码技术之后,平面设计师们发现这是一个广阔的新天地,设计师们深深感受到数码技术是设计的未来手段,不仅可以大大节约设计的时间,还可以提供更多新设计实现的可能性,通过电脑辅助设计能够迅速做出设计方案,并且可以很快根据需求对原稿进行改正,图形、图像、色彩、肌理、字体、布局都可以根据需要很快地进行处理,在强大的软件技术支持下,设计师们会产生许多新的设计构思。所以说电脑数码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使二维平面设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代。⑤

美国著名的苹果电脑公司在1984年推出了能够从事平面设计的第一代唛克拓什电脑(Macintosh),它包含了专门为二维平面设计定制的软件,无论是版式设计还是文字编排,都为平面设计提供了空前的方便和快捷。⑥很多平面设计师立即放弃了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转而使用苹果电脑作为设计的辅助。之后以兼容个人电脑的IBM电脑后来居上,并在强大的集成电路板设计、全新适用的软件设计上都全力以赴,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把电脑应用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使电脑的能力和软件的方便性、广泛性发生了质的变化。字体库的不断完善、方便快捷的版式编排设计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文字编排处理软件,再加上周边一系列配套设备的发展,比如激光扫描机、数字制版设备、各类彩色打印机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完全改变了以往的平面设计方式,形成了二维设计崭新阶段的开始。电脑在二维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刚开始时主要集中在缩短传统手工设计所耗费的时间上,比如编排文字、插入插图、字体选择和字体更换等方面,由于配套软件发展迅速,便出现了一系列具备非常强大功能的新平面设计软件。比如,电脑操作系统“桌面”作为设计师的工作平台,以“桌面”作为操作平台进行平面设计,节约了大量时间,视觉效果也更为直观和精确。版面设计、字体编排、图片输出这些操作程序,绝大部分在电脑桌面界面上就可以方便地完成,并能达到非常高的准确性,是以往平面设计无法想象和实现的。而“图像处理工作室”(Photoshop)、“图形制作插图家”(CorelDraw 、Illustrator)、“文字编排”(PageMaker)、“版式排版”(In Design)等,这些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完善能够大大缩短平面设计的时间周期,也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利用电脑技术作为辅助从事创意设计的天地。其中,平面编排软件In Design 作为PageMaker的后续替代产品,它最初主要适用于定期出版物、海报和其他印刷媒体。⑦它已经成为报刊和其他出版环境中的重要软件,在应用上可以任意改变字体尺寸,也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字体,栏目大小、长宽都可以很轻松地调整和改变,加上图画输入、标题、提头、花边等功能,基本把版面编排所需要的所有功能都包括了。在图像处理方面,阿多比(Adobe)公司研制出的“图像处理工作室”(Adobe Photoshop)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综合图像处理软件,任何图像都可以通过它进行调整、修改,处理效果惊人,并且操作方便、简单易用。

总之,国内外众多数码辅助设计软件的不断研发,为二维平面设计向数字化发展起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注释:

①张哲.论数码艺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10:12-13。

②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北京青年出版社,2003.3:71-73.

③王国泉.数字 设计 媒体[Z].霍新民,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0:106-108.

④李雁.将计算机广告引入中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J].设计新潮,1992(1):12-14.

⑤陈志良,明德.知识爆炸――高科技与知识经济[R].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4:24-26.

⑥谢跃.数字革命:迈向21世纪的电脑设计[J].设计新潮,1998(1):67-69.

第7篇

关键词:公路;互通;设计方案

一、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和形式

互通立交位置的确定,应根据公路网规划、相关公路状况、地形和地质条件、社会与环境因素等综合考虑。互通立交的形式应根据相关公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及其分布、收费制式等,并综合考虑用地条件、经济与环境因素等确定。

互通立交的形式首先取决于拟建道路和相交道路的性质和远景交通量,所拟定的互通形式必须满足车流安全通畅的需要,以及能够满足相应的服务水平。由于社会经济和交通量发展较快,互通形式的选择,还需考虑远期改扩建的可能性,预留未来改扩建的条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互通立交形式的选择,应与地形条件相适应,避免生搬硬套,应在满通需求的前提下,顺应地形布设方案,根据地形和主线纵坡,合理选择匝道上跨或者下穿主线,注重与环境的协调。远景交通量直接影响到互通形式和方案设计,而区域经济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对交通量预测影响较大。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出现互通立交被封闭闲置,或者高速公路投入使用不久需要增设互通立交的情况就是证明。这也反映了前期工作不够深入细致、资料收集不够详细、预测指标取值不够合理、互通指标取值不切实际等情况客观存在。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或者业主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倾向性互通形式,设计人员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选择安全、经济、合理的互通形型式。

二、规模、造价和行车安全

互通规模与互通造价、交通流运行状况均有直接关系且互为矛盾。互通规模大,则工程量大、占地多、造价高,但较有利于行车安全;反之亦然。互通规模反映在占地、匝道长度、桥梁长度、土石方量、拆迁数量等方面,所有这些方面都与互通指标密切相关。如何结合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综合考虑行车安全、工程造价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互通形式和平面、纵面指标,是互通方案设计时应首先确定的关键因素。

互通立交形式对其规模有直接影响。由于枢纽互通一般联接高速公路或者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需要提供高速、安全、流畅的行驶条件,要求枢纽互通立交匝道应具有良好自由流的线形,其指标选取必然相对较高,因此互通规模通常较大。即使是枢纽互通立交,也可以通过调整转弯匝道的不同形式以及各匝道间平面和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等设计手段,达到减少占地、缩小规模、降低造价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含三个内环匝道的不完全苜蓿叶形枢纽互通,在规模、造价、平纵指标、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均不及采用两个对称性内环匝道的不完全苜蓿叶形枢纽互通,当然,具体采用何种互通立交形式尚需视项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在一般互通立交中,内环匝道半径对互通占地规模影响较大,而在枢纽互通立交中,影响互通占地主要因素为定向匝道半径,内环匝道半径对整个占地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因内环匝道半径的增加而增加的工程造价占互通立交总造价的比重很小,因此在枢纽互通立交设计时,可将内环匝道半径适当增大,以提高互通立交的整体使用性能。

三、变速车道

1.减速车道

互通立交减速车道一般采用直接式。直接式减速车道车辆流出轨迹顺直,符合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但由于三角渐变段较长,出口往往不明显。由于互通范围内主线平纵指标均较高,车辆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的驾驶心理和驾驶惰性,往往使车辆驶过三角渐变段才开始减速,所以我国相关规范、标准规定的减速车道长度越来越长。但减速车道长度并不能保证车辆行驶至鼻端时能够减至设计者理想的匝道设计速度,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驾驶员驾驶技术、心理素质和个人修养。如果在距离鼻端适当位置(如90~20 m 段) 分别设置凸起型震荡标线,并使标线设置距离逐渐减小,使驾驶员感觉行车速度逐渐加快而下意识减速,对行车安全更为有利,也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减速车道设计中应避免将分流点曲率半径和匝道圆曲线半径混淆,设计者应予足够重视。曲率半径主要描述曲线上某处曲线弯曲变化的程度,其值由减速车道起点至匝道圆曲线逐渐减小,直至圆曲线处( H Y点) 与圆曲线半径相同。减速车道设计时,缓和曲线长度除满足上述曲率半径要求外,还应保证分流点至匝道圆曲线段的缓和曲线长度满足匝道超高和加宽的需求;另外,考虑到匝道线形匀称美观的要求,缓和曲线参数一般宜取R~ R/ 3 之间。

由于楔形端附近车速较高,考虑到安全原因,楔形端附近应采用较高平纵线形指标,以驾驶员能看清楚前方匝道平纵线形为设计原则。单喇叭互通立交减速车道终段一般连接收费广场,其行车速度较低,此时缓和曲线参数可取较低值,同时,匝道超高值也应适当减小。如果匝道与收费广场连接段出现反超高,应注意超高平坡段尽量位于或者接近于收费广场宽度渐变段,主要是因为此时车辆行驶速度很低,在雨雪等不良天气条件下车辆行驶较安全。

2.加速车道

加速车道在满足纵面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匝道长度往往足以让车辆行至合流端时达到与减速至鼻端时相同的速度,约为主线计算速度的60 %~70 %左右,因此,合流端的平、纵面指标应不低于分流端,尤其是凸型竖曲线半径和长度,应满足视距要求,并尽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如60 m) 与主线保持基本一致,以使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交通状况,有足够的判断和采取相应措施时间,安全汇入主线。

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设计,平行式加速车道可以获得足够长的加速车道长度,在交通量

较大时可以使车辆有足够的时间寻找汇入主线的机会,但车辆由加速车道汇入主线时的行驶轨迹为“S”形,而不是简捷的直接式流入,这和驾驶员驾驶习惯和心理期望相悖;如果交通量不大,车辆不需要在加速车道全长范围内就可以安全汇入主线时,也可以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但必须以保证安全为前提。

加速车道起点段通常连接收费广场,车辆交费后行驶至加速车道分流点处速度通常较低,因此,此处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当车辆经过加速车道加速后行驶至合流点处时, 速度已经达到主线计算速度的70 %左右,因此需要提供与速度相适应的平纵指标,所以在进行加速车道平面设计时可将平曲线设计成非对称曲线,即A1 、A2 取值可不相同。

四、平交口设计

平交口设计在互通立交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平交口甚至会影响到互通立交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所以互通立交平交口设计应给予充分重视,对平交口进行渠化设计,以减少冲突或明确分开冲突、控制交通流、调整冲突角度、减少不必要的路面铺装等,合理的渠化设计,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及其安全性。

平交口设计应以预测交通量为依据,综合考虑相交道路等级、功能、直行和转弯交通量、交通管理和交通组成等因素选择平交形式。

对互通立交内的平面交叉,无论被交叉路道路等级及交通量大小,为安全考虑,一般情况下都应在连接匝道设置分隔岛,并确保各种视距满足规范要求。

如果被交叉公路直行交通量较大、直行车辆速度较快时,出入互通立交的车辆将对被交道上直行车辆产生干扰,此时应在被交道上设置分隔岛及必要的等待车道。如果被交道等级较高、直行车辆速度较快、出入互通立交交通量较大时,此时应根据左、右转弯交通量大小及平衡情况,设置单侧或双侧导流岛,以提供车辆行驶安全性和交通流的平稳运行。

由于互通立交建成后相当长时期内会作为永久性建筑物使用,只有当高速公路改扩建时才可能对互通立交进行改造,而且这种改造一般仅限于与主线相关联部分,对连接道路一般不会改造,所以对平交范围内连接道路的标准应适度超前,通常情况下不应低于一般二级公路标准。如果连接道路等级较低,应对平交范围内的连接道路标准提高至二级公路,并设置宽度渐变段与原连接道路衔接。

五、互通绿化及坡面修饰

1.互通绿化

互通立交绿化是互通立交设计比较重要而又比较容易忽视的设计环节。高速公路随着高速公路设计理念不断深化提升,互通立交绿化设计在互通立交设计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成功的互通绿化,可起到美化互通、诱导视线、防眩、降噪、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通过绿化可尽可能减小互通立交人工痕迹,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城市道路不同,不具有供行人观赏、休闲的功能,因此,其绿化应简捷明快,以大色块、粗线条为宜,切忌色彩丰富、线条细腻。现在的绿化设计常常将园林绿化手法用于互通,线条复杂,花色品种繁多,造型多样,这样的绿化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高速行驶的驾乘人员来说是无法欣赏的。

为了保证绿化植被生长良好,避免动植物病虫害发生,应选择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植物绿化互通。进行绿化设计方案时,应结合互通周围自然环境,选择与环境风格一致或者近似的绿化方案,以使互通立交更好地融入环境。在保证视距要求的前提下,可将纯粹的大面积植草绿化、花卉点缀模式改为与互通立交所在区域环境植被协调的草灌混植,并间植乔木,也可结合修坡、排水、取土需要,在互通区内开挖池塘。

现在互通绿化设计很少采用乔木,其实在互通区域适当位置种植乔木,不仅可以作为互通特征标志,而且还可以起到减速提示、视线诱导及防眩目作用。如果采用与周围自然环境风格相近的绿化方式,则更将互通立交充分融入自然环境,使互通与环境和谐自然。绿化设计不仅仅是种树、植草,更应注重社会人文景观的融汇应用,亦即所谓“地域文化”,如果互通立交绿化与互通立交所在区域的自然特色、民俗民居、文物古迹、历史文化等元素有机结合,将不仅提高互通立交品味,更会丰富互通立交甚至整条高速公路的文化特色,赋予互通立交和高速公路鲜明个性。

2.坡面修饰

(1) 完善排水系统。互通立交的建设不可避免地改变互通处原有地形地貌,使原有排水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互通区内排水也可能与原排水系统不一致,如果互通区内地形比较复杂,这种可能性更大,这时就可以利用坡面修饰,根据排水需要改变互通区内水流方向,使得互通区排水顺畅。通常情况下,设置涵洞及通道等构造物的匝道,坡面修饰时边坡较陡。

(2) 可使土石方利用更趋合理。丘陵区尤其是山岭重丘区修建高速公路,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很难做到土石方填挖平衡,这时可借助互通区坡修饰来进一步完善。根据互通所在标段土方利用情况,结合排水需要,确定坡面修饰高程和坡率大小,以尽量消化弃方或者减少填方,使土方利用更合理。如果需要消化互通区内多余土方,可以将坡面修饰边坡设缓,以尽量利用多余土方;反之,可设较陡边坡,以节省土方、减少借方。

(3) 减小互通立交突兀感。进行坡面修饰时,应结合互通区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在满足排水要求前提下,尽量使进行坡面修饰“再造”的地形地貌与周围自然环境一致,结合互通绿化,可以减小互通立交突兀感,使互通立交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

第8篇

关键词: 数字媒体专业 实践类课程 考试改革

随着社会发展,面对社会数字媒体人才紧缺的现状,我国各高校纷纷增设数字媒体专业,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教育产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数字媒体专业也暴露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数字媒体专业要着力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相关的基本理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数字媒体专业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目前数字媒体专业大多是为了学校或专业的生存而开设的新专业,这就造成学科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教师缺乏、使用教材混乱、教学模式与考试体制从旧等现象。为了促进我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应以考试改革为切入口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数字媒体专业实践类课程考试在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进一步加快考试改革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现状分析

数字媒体专业是新兴专业,但多数实践类课程考试只重知识测试不重技能测试,与数字媒体专业培养学生目标的实现极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落后

传统的实践类课程考试模式存在着重评价、轻导向的认识误区。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学完一门课程就以考试的形式给出结论,取得学分,获得毕业证。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教师往往既是任课教师,又是出题者。对于期末课程考试,有的教师担心题目太难会导致大部分学生不及格,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评教结果,在学生中间赚一个“好老师”的名声,在考试之前给学生划出重点并且降低试题的难度;有的教师在评阅试卷过程中,如果存在学生差几分就能及格的情况,教师就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印象,提高平时成绩使其及格;有的教师为了出题快速,将往年的考试试题稍加修改即成为当年的试题,比如选择题换成判断题、判断题改成选择题,总之换汤不换药,这样的考试也就没有意义了;有的任课教师不认真分析考试结果,认为阅完卷给学生得出分数,课程就结束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很少主动根据考试的结果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价,并根据考试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形式单一

虽然数字媒体专业是新兴专业,但是考试方式仍然沿用已有学科的传统考试方式。比如,我校教务规定无期中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如有期中考试,则期中考试占20%,平时占20%,期末占60%。考试形式虽然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即知识覆盖面窄,考查点代表性差。此外,仅凭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也难以涵盖全部教学内容,尤其是数字媒体实践类课程,传统的课程考试形式完全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传统的实践类课程考试一是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二是笔试方式多,口试答辩方式少;三是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四是一次定结论多,数次考试综合考评少。总之,用传统的课程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是不公正的。

(三)考试内容片面化

数字媒体专业的传统的课程考试一直受其它学科的影响,只注重对认知目标领域的前三个层次即知识、领会和运用的测查,忽视了对后三个层次即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测查。考试内容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性,且考试内容大多是知识导向性的,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现行考试内容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成为目前许多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形成接受复制性思维,不能形成创造发散性思维。近年来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教师在考虑出题、制定答案和阅卷方便等因素的基础上,主观题的类型越来越简单化,考试类型中客观题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从而出现简述、理解和应用题型逐渐减少的现象。在这种考试类型变化的误导下,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方法呆板,考前习惯死记硬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比较欠缺。

(四)考试管理制度落后

数字媒体专业的传统课程考试的管理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有效的制度。由于是新专业,课程建设方面不是很完善,有时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安排,考试科目与考查科目随意调换,致使教师在教学评价上有一定的困难。即使制定了一定的制度也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从而导致有制度也难以得到贯彻和实施。很多课程的教学大纲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制定。学期结束考什么内容教师自己定,从头到尾大包干,没人过问,更不用说考教分离,考改分离。专业课程的监考工作通常由本院系的教师负责,在监考过程中,部分教师充当老好人,不能做到严格考场纪律,怕抓到学生作弊会遭到议论,对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作弊的风气。阅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主观题无法进行流水阅卷,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这样,阅卷教师根据印象给人情分的几率大大增加。

二、改革实践

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传统的实践类课程考试对于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已具有明显的负作用,考试改革势在必行。为了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学校的教学实践改革,根据对传统课程考试模式的现状分析,考试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考试内容上力求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数字媒体专业应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实践性、应用性,构建重素质、多方向、强能力、助就业的培养模式。考试内容是改革的重点,考试内容要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改革后的考试内容应宽泛一些,应考虑到知识和技能的并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继承和创新的并举,因此要求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应重视对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还应注重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中只需要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便能作答的题目应尽量减少,大量的试题应该需要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才能作答,实验中的考查内容应体现操作技能等。此外,还应考查学生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如讨论、实验、实习、小论文及设计里所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这样的综合考查和科学评价,无疑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二)探索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推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1.开卷考试方式。将原来闭卷考试方式改为开卷考试,试卷内容多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这种考试方式能够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摄像基础理论、摄影基础理论等理论课程均可采用这一方式。

2.实践技能考查方式。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设计等课程可以改为操作考试,学生现场抽题,现场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过程及结果评分,这种考试方式能够考查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所有实训课程均可以采用实践技能考查方式,由实践成绩和平时成绩决定综合成绩。

3.课程论文方式。这种方式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一种方式,能够考查学生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资料查询,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调查、分析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比如对广告创意与策划考试,要求学生交一份关于广告创意与策划的论文,教师通过课程答辩方式定该课程的成绩。

4.大作业方式。这种考试主要侧重于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课程,如图像处理、影视画面编辑、网页设计等。这些课程学习的好坏,是否达到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很难用正常的笔试或上机考试来测试学生的水平。所以这类课程应该强调过程考查。在教与学的整个阶段,教师从一开始到课程终结,分阶段进行测评,课程结束由学生提交本课程的综合作业。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这三门课程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项目化考试方式。这种考试方式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个大的项目设计,学生按特长搭配组合,分工协作。比如对多媒体出版物制作课程的考试,我们将一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每一组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对每一组学生来讲,项目又分为几个小部分,该组成员自己分配自己完成的项目,互相讨论如何更好地完成改项目。项目成绩的好坏与每一个成员联系到一起,这种考试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与人协作的能力。

6.技能认证考试方式。在教学中以行业标准作为学生的技能考核标准,并将专业技能认证融合到教学计划中,通过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开发,掌握行业开发技术规范,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2002年起,我们就将专业技能认证引入教学中,学生学习课程结束,参加Macromedia公司Flash、Dreamweaver国际认证资格考试、Adobe公司Photoshop平面设计师认证资格考试、洪恩教育集团的硬件维护工程师认证。拥有双证或多证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专业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认可。

(三)建立完善的考试管理与评价制度

考试分为考前工作、考试工作和考后工作三个阶段。考前要提高试卷命题的水平,完善试卷命题质量的评价制度。考试工作应完善考试过程的检查制度,促进考风、学风建设。课程考试过程中,学院要组织考风、考纪检查组对各院的考场进行检查。一个学校学风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风的优劣,考风和学风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考后阅卷工作是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规范考试评卷工作,确保阅卷质量,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评卷工作细则及要求,加强阅卷教师的责任制和试卷复核人的责任连带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完善阅卷质量标准和抽查制度,确保考试成绩的公平性和合法性。建立和完善课程考试工作的奖惩制度,促进课程考试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要加强学院对课程考试的宏观管理,确保课程考试管理和运行的良性循环,切实达到以考促教的作用。

总之,考试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必须在教学上大胆改革,在考试上引导、注重实践考核,真正实现知能并重,教学并举。但是,数字媒体专业课程的考试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考试真正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丹丹.高校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以电视教材编制》课程考试改革为例[J].教育技术导刊,2005,(8).

[2]翟爱良等.把考试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口[J].高等农业教育,2005,(10).

[3]黄玲芳等.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与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