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5:53:14
导语:在地质档案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煤田地质档案是记载地质勘探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对煤田勘探工作进行的日常记录,因此,无论从国家亦或是地区层面而言,完整、详细、准确的煤田地质档案能起到过去的勘测工作进行总结的作用,并充当重要的信息源头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有力参考,对工业发展规划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煤田地质的生产和涉及等工作都依赖于详细、准确的档案,而且地质档案还是煤田地质单位的经济建设成果,因此有利于保障煤田地质单位的合法权益以及煤田地质研究成果的传承。地质档案不仅要求有记载的原本,还应有复制本。加强地质档案管理不仅对煤田事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还对进行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当其认识到只有对野外勘探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完整的收集、整理、分类、编号、归档等才能确保地质资料的完整以及可溯性,才能为前线的实地勘探人员提供后备支持,由此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会有所提升。同时,由于煤田地质的勘探工作和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因此煤田地质档案还可作为宝贵的资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技术交流、总结经验教训等提供参考。
二、煤田地质档案的分类及特点
依据记载内容,煤田地质档案可分为三类:第一,文书档案,即由政府单位,院校和公司等在党群工作和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如行政管理档案,党群工作档案,生产技术档案,经营管理档案等;第二,科技档案,即相关单位在进行自然科学研究、建设和生产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如水文档案,地质档案,生产技术档案,科研档案,测绘档案等;第三,专业档案,指在专项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如人事档案,医疗档案,会计档案,诉讼档案等。从其分类中便可看出,煤田地质档案的项目繁多,而且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数量大,保管期较长,尤其是其中的测绘图纸的纸质资料,具有极高的价值。一般情况下,地质勘探项目投资总额会高达上千万。
三、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现存问题
现阶段煤田地质档案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而言有档案资料具有封闭性、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手段和设备落后等问题。首先,由于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的脚步正在不断加快,地质工作对于地质档案的需求剧增,但由于地质档案中多隐含企业甚至国家的机密资料,因此地质档案的管理具有一定封闭性,外界人员不可随意查阅,这也有个别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而进行档案封锁所导致地质档案使用价值的浪费。再者,我国的地质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水平有待提升,其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较差,因此管理水平有限,加之欠缺管理经验,易因疏漏等问题而造成资料缺失和损坏,不利于地质档案的封存。
与此同时,我国地质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这与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对地质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因此直接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投入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化的辅助设备配置,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易造成地质档案的缺失和损害,严重时会出现丢失。而且,地质档案资料还包括声音和图像资料,但我国声像地质档案保存效果差,导致声像设备管理无据可依,无制度可参考。[1]
四、加强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煤田地质档案管理体系和制度
通过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中与具体实际相适应的管理原则,辅之下级单位制定的具体的管理制度,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做到标准化与规范化,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申请归档或者转移相关档案的时限进行严格要求,以此来敦促相关单位的项目团队能在项目结束之后及时的收集整理资料并予以提交,同时档案的接收单位也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化的统一归档,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再者,对有效资料借阅类别精心划分。如调阅非涉密文件,可以在档案室直接借阅使用,但是若是涉密文件,则必须出示相关借阅手续方可办理;同时,应保证文件在日常的管理的出入方式的规范性。如果需要对外界信息,那么档案室应根据需要统一,保证数据的管理者和相关技术施工单位处于统一节奏,便于管理,切实做到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性。[2]
(二)加强地质档案的收集和鉴定工作的管理
就档案收集工作而言,煤田地质档案的原始资料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为基础性的工作,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地质档案的收藏价值。为了提高煤田地质档案的收集和鉴定工作过程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相关工作人员应首先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对档案管理工作加强重视,同时注意协调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督促其及时进行档案的收集和移交工作,避免地质档案的材料出现遗失,确保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档案收集部门也可将此工作纳入考核制度中,以提升原始资料管理水平。同时,应注重对勘探项目进行跟踪式的管理,即从最初的立项至地质勘探竣工,期间的所有原始资料都应完整地收集,为便于长期储存,适宜用电子版储存方式。
地质档案的鉴定较为复杂,其工作涉及两个方面,即对档案的保存期限进行鉴定和复查。地质档案的鉴定应严格遵从“审查从细、留存从宽”原则,结合考虑历史发展状况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同时又要考虑勘探单位和社会服务的需要。从事档案鉴定的工作人员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如钻探知识和档案管理方法。
(三)加强地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队伍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其中,领导层应首先做到以身作则,重视人才培养,而不能有档案管理是“任何人都能做的工作”错误思想。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勘探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责任感和认真严谨的处世态度。
(四)推行地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实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即利用数字信息对档案资源进行整理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检索,管理人员再依据管理载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利用,现在传统档案管理也在时展的要求下进行了创新,向着信息化这一领域迈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应从建立在合理的准规范标准的基础上。首先,资料的征收环境应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手段,使隐藏文件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凸显。同时,档案信息管理应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地质文件基本上都主要是以纸张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密集型的管理使得其访问也很困难,并且占用了很多的仓库空间以及增加了很多管理成本。数字文件能够克服传统档案馆的缺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受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3]
(五)增强档案管理保密工作
1.地质资料档案是地质工作者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地质工作优先于其他行业,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和先行者。伴随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依靠矿物原料。在社会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人们常常通过地质找矿。而地质工作者工作的最终成果便是地质资料。因此,对地质资料的收集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地质工作的依赖说到底就是对其成果的依赖,地质资料具有重大的使用价值。
2.地质资料档案的使用价值。首先,地质资料具有三个鲜明特点:其一,地质资料是上游产品。地质资料是上游产品主要体现在其价值伴随经济增长而增长。若社会发展进步快,则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从而使得对地质资料信息的需求量就越大;反正,则其使用价值变小。其次,地质资料是多环节产品。地质资料档案是多环节产品的原因有几点:(1)形成周期长;(2)投入成本高;(3)专业技术强。无论哪一个矿床的地质资料形成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技术环节都是极其复杂的,其都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三是潜在价值大。通过在原有的地质资料档案上的探究,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便能得到地质成果。综上所述,地质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质资料的需求决定了其社会地位和价值。
二、地质资料档案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全国各行业中的应用,“数字国土”正被逐渐推广。《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项目改变了地质资料的存储方式,人们可以更为方便的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颁布后,国土部门首先对涉密资料进行逐步清理。建立、建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等一系列的配套文件,为开展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依据、技术标准和规范。
三、地质资料档案社会化服务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1.地质资料档案社会化服务存在问题。(1)资料管理与服务跟不上时代步伐。我国现今的地质资料管理分为国家和省级管理。即国土资源部对全国的地质资料进行统一的管理,各省国土资源厅对基层的地质资料进行统一管理。由于管理重点及职责分工上的差别,使得资料管理的责任不明确,交叉管理的现象存在。(2)资料汇交不及时。资料汇交不及时主要体现在地质成果资料汇交一次验收合格率过低;管理体制不顺,地质资料管理部门长期以来隶属政、企不分的地矿部门管理,从而使部分汇交人担心自身利益受损而拒交资料;法制观念不强,对汇交的地质资料的有关规定不了解法律制度不完善,汇交人担心资料汇交后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汇交管理手段不硬,缺乏有效制约拒交、欠交的办法。(3)落后的社会化服务方式。
关键词:地质资料 档案管理 信息化 标准化
地质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基础数据也就是档案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地质找矿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就结合着地勘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收集数据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数据文件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地勘项目指标条款,在单位规章制度体系中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保质保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
2. 建立制度,编制方案,完善规则
长期以来,地勘工作执行和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和对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意识。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始地质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数据文件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数据文件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等。 首先,数据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档、设计档、项目管理档、施工竣工验收档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归档工作。其次,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数据文件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数据文件工作与项目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项目组卷,使档案数据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 加强培训依法制档
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工作远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地勘形势的要求。一个单位数据文件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数据的组织者对档案数据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数据文件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今天,有利于未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素材。要结合地勘单位的特点,加强对数据文件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该组织其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根据现存在情况,应将档案法宣传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并认真制订宣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不同媒体进行宣传,不断强化监督指导功能,特别是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既要做好执法检查和业务指导,又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做到点面结合、跟踪督办。结合正在实施的保密协议签定工作,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局面,推动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强化岗前培训。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把档案提升一个新台阶。
4. 档案信息电子化, 纸质档案数字化
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不同,信息化管理模式也不同。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地勘单位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的挑战。为提高地勘单位的整体素质,推动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这个武器,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路。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数据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件信息电子文文件数据供利用的过程,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adobereader8.0软件并应运好它。把地质科技资料数据文件归档电子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存储查找和利用,既是地质工作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必然取向。因此地勘单位必须快速更新观念,迅速实现地质科技档案工作网络化,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一、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的特点
(一)专业性。工程勘察工作具有多学科及多专业的特点,这也使工程勘察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技术文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充分的体现出了技术文件的专业性。这也使在工程勘察档案在分类、检索及编号过程中都需要对技术资料的专业性进行考虑,通常情况下不同专业的技术文件资料不能混淆在一起。因此作为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勘察各专业的基础知识及业务范围进行了解,并能够有效识别各专业的图纸文件,从而正确对文件材料进行分类。
(二)成套性。勘察工作通常都是以独立的工程项目作为工作对象,勘察程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在勘察工作中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联系性,针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的勘察会所形成的全部勘察技术文件和资料则会组成一套完整的档案,档案中任何资料都具有不可或缺性。这也充分的说明了工程地质勘察档案具有成套性的特点,这也为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多的便利。
(三)阶段性。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只有一个阶段的勘察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勘察工作,而且各阶段的勘察活动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在勘察工作的各个不同阶段会形成勘察技术资料,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各个阶段勘察技术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并注意不同阶段档案资料之间的联系。
(四)利用的时效性。工程地质勘察档案主要服务于该项工程,因此在该项工程实施阶段对档案的使用和利用也十分频繁,但当工程项目完成后,对该项工程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信息的查阅率也会随之降低,这充分的说明了工程地质勘察档案在利用上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特点,因此需要在其活跃期充分的发挥档案的价值。
二、做好工程勘察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在工程勘察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做好组织机构建设工作,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建立档案管理领导机构,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对于较大的工程,还应设立兼职档案人员,负责项目前期以及施工过程中文件、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等工作。作为工程项目经济,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意识,并在工程勘察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做到奖罚分明,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管理水平,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对档案进行收集,保证技术档案的完整性。另外,根据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档案管理的“四同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项目完成时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系统的将工程资料转交到项目主管部门,为形成工程勘察档案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各单位要根据相关的规定、规范,制定和完善工程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及办法,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事先制作好相关规范的表格、验收单等资料,这是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的实施,使档案工作人员、技术和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树立责任心和法制意识,才能从管理制度上保证工程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系统,做到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把好竣工验收中档案资料的质量关。工程竣工验收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一起,按照建筑工程档案归档范围的要求,逐条对工程施工建设中形成的全部文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审核,发现竣工验收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保证竣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确保档案资料归档范围与相关的规范要求相符,把工程竣工档案的验收、移交作为整个工程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做到工程的竣工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进行,使工程竣工验收档案充分发挥其凭证作用。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在当前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全面推进,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数据库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档案检索系统,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实现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的电子化和数字化。各勘察单位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硬件投入,并对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做好档案的存储工作。对于工程地质勘察档案在传输、存储及运用操作过程中需要确保其安全性,为档案信息的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地质档案的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档案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档案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在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开始将档案资料数字化处理后将其保存在磁带、磁盘及光盘中,由于这些存储载体具有存储量大、体积小及易于携带等诸多优点,所以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便利。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下,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方法的运用更为重视。地质档案异地备份在1999年开始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制度开始不断完善,这对于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重视不够。在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工作中,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觉得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抱有侥幸的心理。同时也担心在备份管理过程中会给馆藏档案的保密性带来影响,所以在实践管理工作中不会主动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
其次,资金投入不够。在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工作中,每一步操作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在当前地质行业中,各单位和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中自身的经费就较少,再加之政府投入不够,这就导致地质档案异质异地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所以此项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最后,备份选址困难。尽管我国地域辽阔,可以更便于地质档案备份管理工作的选址。但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没有规律性可言,这就需要在备份管理选址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这个城市的各个方面因素,从而给备份管理选址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二、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的必要性
(一)保障地质档案的安全性
地质档案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尤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它一些档案资源丢失后还可以恢复。但是,地质档案不同,地质档案一旦丢失或者遭到毁坏便将无法恢复,所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因此,地质档案的安全管理始终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对地质档案实施异质各份、异地备份,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地质档案的安全。
(二)应对地质档案管理风险的必然选择
地质档案的资料是比较脆弱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可能会给地质档案造成极大的损失。但是,地质档案管理面临各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火灾、洪灾等,人为因素包括战争、恐怖活动、计算机病毒、操作失误等,这些都会对档案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管理是应对档案管理风险的必然选择。
(三)防灾减灾的必要措施
保障地质档案安全,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既要防止较小灾害对地质档案的损害,更要防止较大灾害对地质档案的损害,比如火灾、地震、洪灾、海啸等等。各种灾害具有不确定因素,它们随时可能会爆发,会对地质档案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管理,是防灾和减灾的必要措施。
三、做好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的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识
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地质档案的异质异地的备份管理工作,要善于分析和总结各种灾害给地质档案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尽快制定本单位的备份计划,采取备份措施,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备份工作的指导。
(二)加大资金投入
要加大对各份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保证科学研究、设施建设等的顺利进行。要重视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加强对地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丰富地质档案资源,为做好数字档案备份管理做好准备。
(三)科学选择备份地址
对备份地址所在地的各项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选择最佳的地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异质异地备份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落实备份制度
地质档案管理部订要制订完善的备份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备份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切实加强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工作。
[摘要]目前地勘单位的档案数据管理,存在职责不明、保存不妥的现象,造成了不良后果和严重损失,因此,加强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地勘人员质量意识和建立地质档案数据管理体系。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
[关键词]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化
地质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基础数据也就是档案是密不可分。地质档案数据是在地质勘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它既是野外勘测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地勘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也是单位维权的凭证和依据。基础的地质数据文件具有内容的单一性、载体的多样性、形式的特殊性等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地勘单位数据文件的内容、形式、载体等属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地质找矿项目为中心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具有全面化、精确化、系统化的成套性和现实性、专业性要求,而一个完整的地质项目要经过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要经过主管局等上级部门的审批和验收,因此收集整理符合标准的数据文件本身就有很多工作要做,那么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地质找矿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就结合着地勘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收集数据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主管部门、设计、施工等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案卷数据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数据文件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地勘项目指标条款,在单位规章制度体系中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保质保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另外,还要与外购、有关单位进行交换、复制索取以及标准化的网络收集等。形成完整有效的地质数据文件。
2建立制度,编制方案,完善规则
长期以来,地勘工作执行和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和对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意识。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始地质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范围、规范性引用档、术语与定义、归档范围与分类、编号与编目、立卷归档要求等,还包括地质项目的设计档案、设施工档案和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数据文件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数据文件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等。
数据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档、设计档、项目管理档、施工竣工验收及档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归档工作。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数据文件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数据文件工作与项目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项目组卷,使档案数据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培训依法制档
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工作远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地勘形势的要求。一个单位数据文件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数据的组织者对档案数据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数据文件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今天,有利于未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素材,针对某些领导和技术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差的现状,一是要结合地勘单位的特点,加强对数据文件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该组织其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文规定,一个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但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缺乏有力的档案执法机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档案未形成时,就有档案资料散落在工程技术人员及合同管理人员或是一些领导者个人手中的现象,根据现存在情况,应档案法宣传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并认真制订宣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不同媒体进行宣传,不断强化监督指导功能,特别是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既要做好执法检查和业务指导,又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做到点面结合、跟踪督办。结合正在实施的保密协议签定工作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局面,推动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强化岗前培训。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科技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加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准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难以实现档案信息化了。因此,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把档案提升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服务;勘探
地质资料属于地质勘探工作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同时它也是在地质科研等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一种极具重要意义的信息资源;地质档案资料不仅能够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进行直接的利用,同时借助现有的地质档案资源还能够促使地质工作程度得以有效地提高,并实现对我国丰富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总之,地质档案资源对于地质工作及国民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伴随着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难度的不断加大,如何充分地利用现有地质档案资源,并实现对其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也就成为现代地质勘探事业中的一项迫切课题。
一、地质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意义
(一)促使档案工作得以良性发展、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我国而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地质矿产资源都是由相应的地质档案管理部门掌握的,但在其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却一直都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单纯地只是为了能够给相关利用者提供简单的查询服务,严重缺乏一种主动服务意识。而地质档案资料加工及信息开发等相应工作的实施,不仅能够形成一套对地勘单位和社会全面开放的同时又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地质矿产资源信息,而且也促使相应服务工作更具主动性,这对于更好地实现地质档案资源的自身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是帮助档案工作走向市场的有效途径。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地质档案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也具备了现代信息产业的基本特性,并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促使社会信息的市场化得以有效地实现。另外,也正是通过地质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才促使相应的数据信息处理与加工等成功地转化为相应的信息产品,进而在市场上得以流通。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是:地质档案信息的市场化进程要严格遵循相应的矿权及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法规,而且还要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其目的也是为了有效地避免一系列麻烦和纠纷事件的发生。
(三)是实现我国档案工作国家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档案工作中,通过对一些比较分散的地质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则形成了一套形式丰富、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另外,通过对矿产资源与相关矿业信息的开发、搜集与整理,也为政府对于相关矿业政策的制定及修改等工作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依据,同时也给找矿工作以及产品的出品及市场的导向等各项工作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支撑。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也就迫切需要相关管理者能够进一步深化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积极地学习国外先进的地质档案管理经验与技术,实现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从而促使我国地质档案工作能够尽早同国际接轨。
二、地质档案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长期的发展,虽然我国地质档案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就对其中的几点突出问题进行分析。
(一)落后的思想观念。在地质档案工作实践中,部分管理工作者思想观念的落后,市场经济意识严重缺乏,其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依然放置在如何“管好档案“,对于地质档案资源所潜在的一些巨大作用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由此导致出现了明显的地质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与现代经济建设工作的不协调问题。
(二)现行的地质档案管理统计不利于进行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现代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尚未存在一套有效的信息利用反馈机制,只是存在一种简单的针对地质档案资源利用情况的数据统计制度,而对于地质档案资源利用之后的实际效益情况的分析工作没有足够的关注。比如,只是单纯地注重档案资源的增减情况、件次、份次等信息,并没有重视对于档案资源利用之后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问题。
(三)现行编制工作过度强调保密阻碍了对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由于档案编制工作的滞后性,使得相关利用单位及个人无法准确地了解地质档案资源的全面情况,因此对于哪些是可利用资源、哪些是不可利用资源、可用资源的利用程度又有多高、可用价值有多大等多方面问题也就无法弄清楚。其次,因为受到传统保密观念的长期影响,在现代地质档案工作中还依然普遍存在着一种一成不变看待地质档案秘密性的现象,对于地质档案资源秘密性的时效及范围没有足够的重视,单纯地重视保密工作,而严重地忽视对其的利用与开发,由此所导致的就是档案资源无法得到高效、全面的利用。
三、加强地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与服务的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地质档案工作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更好的地实现对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也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大力引导地质档案管理部门推行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服务形式。主动服务与当前各档案工作部门所实施的被动化服务两者之间所存在的不同就是:首先,主动服务有效地突破了传统滞后服务理念的束缚,并彻底摒弃了传统落后的服务模式。其次,主动服务要求人们能够以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对地质信息进行了解和利用,并及时地完成对所需信息的搜集。再次,主动服务属于一种超前的服务形式,它能够促使人们从以前单纯地进行日常接待和借阅等服务状态转变为一种主动超前的服务形式,更好地体现了档案服务工作的开放性与主动性。
(二)转变传统服务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地质档案工作都沿用着传统陈旧落后的服务方法,即按照借用者的具体需求来为其提供所需矿产资源信息的手工借阅服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的服务形式已逐渐地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缺陷及不足,因此也无法更好地适应时展需求。近年来,我国地质档案工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相应地对于地质档案利用需求也就更为多样化,并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基于这样一种形式,也就迫切需要档案服务能够做出及时的调整转变传统服务方式,更好地适应当代网络与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因此,新时期,我们所需做的就是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地利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影像扫描技术等),以此来有效地推动我国地质档案服务的信息化发展,进而促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展需求,为广大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进一步强化对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其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不仅是实现地质档案资源内在价值的重要形式,而且还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建设的客观需求。虽然我国地质档案工作历经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逐渐地呈现出了一定的缺陷及不足,由此在后期也就需要针对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去努力改善。相信随着国家及相关部门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各项有效措施的落实,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必将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曼.国土资源档案开发利用与创新服务工作浅思[J]. 办公室业务,2014(03):52+54.
[2]丁开银.浅析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J].黑龙江史志,2014(15):120.
[3]李红. 增强青年责任感,服务地质档案的开发利用[A]. 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学会.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广西卷)[C].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学会,2010:10.
[4]王恩德.油气田测井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A].行与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档案工作[C].2012:5.
【关键词】档案管理;规范化;二级医院档案
医院档案管理对医院的发展和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医院档案涉及到医院的基本建设、行政管理、科研论文、医疗管理、护理管理、药品管理及财务管理等诸多内容。其中不乏了许多具有保存和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书、声像、实物等不同载体种类的档案,真实地记录着医院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管理各项管理工作信息,对医院的现实建设与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当前二级医院档案管理现状
(一)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1.在二级医院人才培养中,一般比较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特别是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和继续教育则十分缺乏,职能部门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几乎都是从医疗临床工作岗位选派来的,从未参加过档案的专业化培训,档案管理的工作经验少,工作水平低,甚至跳槽率高,难留人,直接影响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2.在二级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重医疗、轻档案”的思想,对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导致规范化管理医院档案难以落实到位。
这些情况反映了当前二级医院的档案管理在医院整体管理工作中地位的低下,这种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会直接导致档案的信息资料、原始凭证的缺失,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档案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利用。
(二)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但实施起来非常困难,是影响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因素。具体来说就是医院有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但档案管理同医院其它管理工作相比较,往往在重视程度上不够,使得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对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也难以重视起来,以至一些有价值的公文资料、数据不能按档案制度和时间规定加以保存,资料管理分散,收集不完整,失去了档案工作的完整性,制约了医院整体工作的开展。
二、规范化管理二级医院档案的重要环节
1.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是确保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二级医院档案管理对医院的发展和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是促进医院全面发展的关键。二级医院领导应当把档案管理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不断强化全体职工的档案管理意识,深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发展的历史缩影,是检验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情况的真实依据。
2.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依照医院的《规章制度汇编》中制定的关于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责任制,作为日常指导、管理医院档案工作的依据,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为了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健全和完善档案的规章制度,医院的《规章制度汇编》中制定《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的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安全保密制度》,与此同时还制定了医院文书档案管理流程,并将这些制度及流程公布上墙,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对照执行。
在对二级医院档案实施规范化管理过程中,《档案的立卷归档制度》尤为重要。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是公文转化为档案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档案的立卷归档制度》要求,医院档案的归档工作一般应在次年的3月份完成,最迟也不能超过6月份。完成了归档工作,文件材料就正式转化为档案。这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首要工作。
为了有效地利用档案,开发二级医院档案信息资源,依托《档案借阅制度》,严格执行借阅人填写查阅登记手续。对于查阅重要内容的档案材料须经档案形成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及院长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办理查阅手续,更好地为医院的各项工作提供服务,这是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管理手段。
3.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是二级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档案法》及有关保密管理规定,增强保密观念,遵守保密制度,尽职尽责地做好档案的安全和保密工作。严格执行《档案借阅制度》和《档案保密制度》,确保档案资料的不散失、不泄密。医院《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明确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档案查阅制度,履行借阅登记手续和借阅审批手续。未得到主管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借阅。来人查阅档案要在档案人员的指导下查阅,不得个人自行查找,归还档案要检查是否完整无损。这是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行为准则和重要保障。
三、加强二级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兼职档案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是规范化管理档案的必要条件
要对二级医院的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兼职档案人员素质,就要对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进行档案专业知识的培训。根据医院对各部门档案的归档要求,在每年年初对兼职档案员进行档案基础知识的规范化培训。提高兼职档案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使档案管理意识得到提升,促进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
在二级医院人才培养方面,将档案人员特别是兼职档案人员的素质培训和继续教育纳入医院的人才培养计划,使档案人员不断获取更多的档案专业知识,提高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减少兼职档案人员的流动性。掌握了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就能够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规范化地开展。
2.加强二级医院档案制度的落实,是规范化管理档案的要素
医院的《规章制度汇编》中制定的关于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责任制,是作为日常指导、管理医院档案工作的依据。有了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和落实,比没有制度更加可怕。所以要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狠抓科学有效的制度落实。医院必须建立和完善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教育、引导机制;必须制定对违反规则的处罚措施,并严格落实。正所谓无威不足以立规,不惩无人守规。所以,对于那些无视制度、不守规范的人要严惩不贷。
首先二级医院领导及兼职档案员要统一思想、周密部署。为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开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同时要定期对相关文件进行了梳理,并以医院档案领导小组的名义开展档案督查活动。其次要深入督查、查找问题。医院档案领导小组成员和兼职档案员要认真学习相关的制度规定,切实从工作中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第三要让问题科室及负责人按照医院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问题科室及负责人进行相关的惩罚,督促其整改落实。第四要建章立制、巩固提高。针对督查整改活动中发现的漏洞,医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抓制度落实的长效机制,确保制度落实到实处,为医院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规范化管理二级医院档案,促进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医院综合建设的不断进步和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已由过去的不被重视、管理薄弱,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目前已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局限于档案的被动利用,不注重档案利用价值的信息反馈和档案价值的时效性,反映不了我院工作的全貌,不能主动提供利用档案。
然而,我们仍然要看到,档案管理作为医院基础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基础性、服务性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我们要善于利用档案的为医院服务,绝不是走形式、做样子,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挖掘档案潜力,用实际工作证明开展档案工作的必要性,编写单位的发展史,宣传单位职工的先进事迹,弘扬医院文化精神,当好领导的决策咨询参谋,积极为单位科学决策服务。
4.规范化管理二级医院档案,促进医院发展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以医疗为中心的医院管理中,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医疗改革的要求,有效服务于医院管理及各项工作,我院档案工作部门不断从医院工作性质入手,以服务于我院全面工作,为提高整体水平,促进医院的自身发展,让档案信息资源在深化医院改革、建设文明行业、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姬瑞环.文档管理规范化云南省干部在线学课件[Z].
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市场监管和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的历史记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城建档案在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秩序、维护城市安全、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等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到“为事业而为”,“有为才有位”,才能充分展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位置和作用。
坚持“依法治档”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在法律法规保证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省市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为我们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在实际工作中,一是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建设、施工、监理部门明了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按质按量及时移交城建档案是应尽的法定义务,改变建设单位“一重、一轻”(即重视抓工程项目的建设,轻城建档案归档报送)的现象。二是要推行档案管理从业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资质认证制度,不断提高基础档案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纠正建设单位对档案人员安排的随意性,确保从业人员相对稳定。三是积极推进城建档案的执法检查。城建档案执法工作不仅是贯彻执行城建档案法律法规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城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形式,同时又是促进各单位依法管档、确保档案安全与完整,为国家积累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城建档案执法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建档案执法工作落到实处,常抓不懈。
明确“身份”,确定性质
城建档案馆是各级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2000年我馆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天津市城建档案管理处”,与城建档案馆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从形式上赋予了城建档案事业机构以管理职能,履行市政府管理城建档案工作专门机构的职能,但由于“身份”问题,其行政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当前国家正在启动新一轮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其中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可按“参公”管理,城建档案馆虽归口城市建设、规划行政部门管理,但并不是一个部门的档案馆,而是国家专业馆。城建档案工作是面向全市的,城建档案不仅产生于某一个系统,而且涉及到许多系统的专业领域,这就使得城建档案的范围极为广泛。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新的公共市政事业的兴起,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内容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有物质文明建设,还有精神文明建设等,而且这些内容都是互相关联的,城市建设各方面的问题关系到各行各业,而各行各业的问题反过来又影响到城市建设的不同方面。这就决定了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建设具有内容庞杂,广泛性强的特点,管理的是城市规划、建设、勘察、设计、地下管线等重要工程档案,如果没有其赋予城建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必然会影响到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在这一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国家层面,省市层面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主动向各级编制部门反映城建档案馆的工作职能,力争纳入“参公”管理。这样,一是有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二是有利于吸引人才,三是解决了单位的经费列支渠道,四是有利于有效实施行政管理职能。
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作用
城建档案作为社会共享的信息资源,是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城建档案工作不仅是收集管理,关键在于利用,把“死档”变成“活档”,更好地发挥城建档案信息服务城市建设发展,服务于政府决策,服务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广大人民,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公共管理的地位。
要充分利用行政措施和法律法规手段加大接收力度,由于城建档案产生于不同的行业各部门,特别是地下管线档案,涉及单位多,执行标准也不尽相同,资料保管各自为政,很难形成共享的社会资源。仅凭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为建设单位提供业务指导服务来取得建设单位理解和支持是不够的,要辅以相应的措施配套,把工程建档服务放在首位,采用提前介入,现场指导,跟踪管理等多种方式,从工程建设的源头抓起,做到工程建档与工程开工同步,档案整编与工程进展同步,档案验收与工程竣工验收同步,使建档的指导、检查、监督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才能扭转城建档案接收难的局面,确保城建档案最大限度地接收进馆。同时,广泛征集、收集具有保存价值和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进馆,不断丰富优化馆藏,提高其利用价值。
1、合理制定归档范围,精简接收内容
全国的城建档案馆在开展城建档案特别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时,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进馆范围和归档内容,作为工作的依据和标准。建设部2002年颁发的《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也对建设工程的归档内容作出详细的规定,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图、竣工验收文件六个部分共计200多项,信息量巨大。但是通过工作实践证明了一点,有些归档文件中包含的信息大量重复,比如,天津城建档案馆接收的工程档案里,大多数工程准备阶段文件和规划审批管理档案中的文件重复;通过对档案利用情况的统计对比分析,相当数量的施工文件,比如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文件的利用率几乎为零。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重复归档,多套保管。另外,施工文件里包含的各类信息的结果在监理、竣工验收等文件和竣工图中有所反映,产生了信息交叉。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认为: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建档案工作者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制定新的建设工程进馆范围和建设工程文件的归档内容,提高工程进馆的标准,大量减少接收进馆工程的数量;精简建设工程文件的归档内容,减少接收档案的数量。双管齐下,并且形成一个长效机制,长期坚持下来,就有助于改变库房容量紧张的局面和现象,让城建档案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永久保管城建档案的基地。
2、档案接收工作与利用工作接轨
丰富馆藏是利用工作的基础,而档案的接收是丰富和优化馆藏的唯一途径。所以要注重强化档案接收,抓住重点,超前控制,围绕馆藏档案的利用热点来指导和进行档案接收工作,才能逐步完善馆藏档案的结构。城建档案馆作为一个地方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使命在于服务这个地区、这座城市,通过服务来发展、壮大自身,所以其发展动力也来源该地区、该城市。为此,要优化馆藏,就必须面对和置身于能丰富自身的这座城市,吸收其能全面、生动反映地方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各种信息资源。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城建档案馆在摸清自身家底的同时,必须着手制定接收规划,强化接收工作,抓住馆藏档案的服务热点来制定接收城建档案的重点,并确定超前控制的工作思路,严格把好进馆关。
3、加快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市利用手段
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使城建档案呈几何数增长,其拥有的信息量急剧膨胀。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传播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互相渗透和融合,为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可能。城建档案只有通过这一现代化手段,促进城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保存和传递,使社会更广泛的了解城建档案,更方便的使用城建档案,更加深刻认识城建档案的作用,使城建档案工作从“默默无闻”中走出来,使城建档案信息从“静态”、“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下“动”起来,我们的工作只有在社会上有了知名度,才能有地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