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

时间:2023-05-24 15:53:17

导语:在对初中孩子的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

第1篇

一、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

农村初中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到位。很多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缺乏有限监管,导致学生对学习不上心,整天想着去哪里玩耍。还有一些家长教育方法不对,导致一些学生无视学校纪律,想逃课就逃课,想旷课就旷课,甚至出入网吧等娱乐场所,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学生没有和父母住在一块,所以他们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许多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会发生转变,因抵挡不住外面的诱惑而贪图享乐,或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道路的选择都是不利的,无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教师应该加强对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不断改善目前的状况,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扫清障碍。

二、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形成的家庭因素

1.父母教育水平较低

父母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些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把教育直接归咎于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管不顾,一味地赚取生活资本,与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价值观念的养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对他们的性格、人生观念、价值观等的形成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父母不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会使他们产生许多不良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留守学生自身的问题

一些学生家长为了生计要外出打工,孩子的抚养就推给了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首先,老人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不容易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合时宜,使得问题学生的学习没人监管,学生自制力差,无法管住自己,进而放纵自己,从而产生一些问题。其次,老人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容易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容易使他们养成一些坏毛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最后,留守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一些问题,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可以跟父母在一起,享受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自己会产生落差,进而产生怀疑,导致自卑孤僻心理的产生,对他们以后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3.家长与学校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

家长是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发现孩子的一些问题苗头时,要及时跟学校教师联系,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帮助孩子把问题解决掉,不能任其发展。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跟教师保持沟通和交流,真正解决初中学生的问题。

第2篇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初中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1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孩子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学到基本的社会规范,还可以从父母、长辈那里学到基本的生活技能。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未来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初中生面临中考及其他各种考试的压力,每天的任务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几乎为零,他们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增强,对外界事物敏感,存在要求独立与不能完全独立的矛盾。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及个体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家庭教育中的误区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意义深远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要素。然而当前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

1、家长重智育轻德育

家长很舍得教育投资。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除了正常在校学习之外,家长还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以后就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自己为人父母的任务就完成了。在他们看来,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智力教育。而这样做完全忽视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使孩子觉得学习不快乐,生活没意思,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和对父母的逆反心理,甚至逃离家庭,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家长多言传少身教

有些家长对孩子说教不断,整天对孩子唠叨做人的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不厌其烦。而他们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按不同的原则处理问题。如此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经常使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人做事和立足社会。

3、家长重物质轻精神

家长普遍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家长大都有求必应。如果孩子学习进步,成绩提高了,家长更乐于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当孩子情绪低落时,家长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负面情绪,多表现平淡,只一味督促孩子不要胡思乱想,好好学习,否则会影响成绩。虽然丰衣足食,但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理解、关心和爱护,觉得孤独无助。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有效交流很少,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情商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长期以来,家长只重视青少年身体的健康、知识的进步,严重忽视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忽视了要教给孩子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合作,如何为人处世……而这些才是让青少年受益终生的。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关系的研究及解决途径

家庭教育是家长在与子女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利用家庭的环境氛围,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子女施以影响的活动。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的个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和睦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主要指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气氛。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这里只讨论夫妻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夫妻感情是否和睦时刻感染着孩子,夫妻关系是否融洽对孩子成长有重大意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乐园。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2、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家长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关键作用。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做过攻击反应试验,结果发现孩子倾向于模仿成人动作。这一实验向人们证明了榜样行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品德修养,一言一行,甚至神态表情,动作细节,无不对青少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示范行为会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

3、父母应该和初中生一起成长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教学;人文关怀;学生管理;人格

一、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1.人文关怀是形成完整人格的必需元素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三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是祖国的栋梁,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具有完整和独立人格的人,家长、社会乃至老师承担着巨大责任。

目前的初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像住在温室里一样,见不得任何风雨,受不了任何挫折,父母也过度地溺爱孩子,然而孩子正处于叛逆时期,他们意志薄弱,自我、任性又自大,总喜欢和家长唱反调,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疯狂、不计后果的行为。为了不让这种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家长、学校和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的培养形成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对学校教育事业的贡献,更是对孩子的家庭和整个社会的贡献。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对于家庭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最开心、最幸福的事,会让家庭更加美满。对于社会来说,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塑造一个个栋梁之才的良好开端。

2.培养一个健康乐观的初中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教师,对于一个学生未来的性格养成、人生观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人类的文化传承就是在这样一代一代的教育中延续下去的。所以,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名教师缺失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那么在教育的工作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人生观和性格养成。

二、初中教学人文关怀缺失的分析

初中教学中,出现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在如今的社会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复杂的。(1)出现这种现象,与老师的个人素质和性格分不开。对于广大的人民教师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方法,对于有部分教师,只注重于学生成绩的高低,而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部分人民教师在教学中缺失人文关怀的重要原因。这种原因造成的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是最广泛存在的。(2)学校的原因,与教师的原因类似,部分学校过于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这种原因所造成的教学中缺失人文关怀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而且,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后果也比教师个人原因造成的后果要严重。(3)社会上存在的过度依赖成绩来评判一个孩子的好坏的标准的不正风气,也是造成初中教学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的重要原因。社会中这股风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评判标准,从而影响到家长,家长又只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老师的标准,而忽略老师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所做出的努力。然后一环一环地又影响到学校,再反馈到社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初中教学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初中管理中对加强人文关怀的对策

加强初中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对策主要从三个方面。(1)对于学校的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政策,学校的政策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绝大部分教师都会按照学校的政策来进行自己的教学。所以学校的教学政策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单一地偏向学生的成绩,只注重学校的升学率,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更注重学校层面的人文关怀。(2)要从教师的个人观念和素质中,加强人文关怀的观念,教师在教学一线,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所以要让教师改变自己的观念,摒弃成绩是最主要的目标的不正确的观念,让教师认识到人文关怀对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加强初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3)学校应组织家长会,仔细而耐心地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改变固有成绩评判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引导正确的社会风气,从而使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使学校能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初中教学管理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原因复杂,不仅需要教育界的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夏雅.拉萨初中英语教学的人文精神研究[D].大学,2015.

第4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古至今都是每个中国父母的最大心愿,而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是每位家长必须认真对待、慎重考虑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重症”就是农村的家庭教育。本文以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问题的种类,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提出解决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初中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若有人问:是成人重要还是成才重要?如果二选一的话,大部分家长会说成才重要,许多家长只关注“我的孩子成绩排到全班第几”,平时只和语数外老师联系。2.忽视心理健康。当前人们已形成一个共识: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而且后者在某种意义上更重要。初中学生这个群体也不例外。不良的家庭氛围、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最初原因。许多事例可以让我们作出这样一个推断:任何一个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任何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家庭原因。3.缺少情感交流。记得在一次班会上,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记忆里最快乐的生活片断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说与父母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或娱乐时感到最温馨、最快乐,他们把亲情间的交流看得很重。也有一个学生回答说,他没有这样的回忆,因为从小到现在,他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有管过他,是爷爷奶奶照顾他,他最快乐的事情是放假回家,拿到钱就出去玩。可见在学生们眼里父母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条件并不十分重要,而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亲子间的交流是否温馨更重要。有研究证明,缺少亲子交流的孩子往往显得孤僻、自卑、焦躁、易怒。这样的孩子最容易患上情感缺失症,当他们感到在情感和亲情上找不到寄托时,他们就会去寻找其它寄托:如有可能结交不良的朋友、早恋、网络成瘾等。4.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而言,真诚的鼓励比不当的批评更为重要。有些家长不懂得学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懂得只有通过体验小的成功,才能追求更大的成功这些道理。

二、针对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

第5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时代的变迁在青少年这一代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留守初中生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深刻地反映着时代的烙印。留守学生在一些地方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大,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也值得广大教育者和家长深思。

        一、信仰的迷乱与缺失

        留守初中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享受着丰富的家庭物质条件,感受到的是优越的社会环境,但他们缺少了劳动,缺少了艰苦的磨炼,在他们当中许多人也缺少了正确、科学、高尚信仰的支持,存在着信仰的迷乱与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仰的多元化。调查显示,他们的信仰选择,既有高尚的信仰,又有低俗的信仰,既有科学的信仰,又有非科学的信仰,既有理性信仰,又有非理性信仰等等。

        2.信仰的非理性化。非理性主义对留守初中生的影响虽不大,但还是存在的。在他们的信仰世界里,部分学生还存在着迷信、盲从、盲目信仰的倾向,他们对一些现实问题,不会加以理性思考,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3.信仰的非科学化。部分初中生对激烈的升学竞争难以适应,因而对现实感到失望,甚至厌学,转而向神灵求庇护,使神秘主义和有神论在他们心中蔓延,他们对星相学、预测学很有兴趣,荒废了学业。

        4.信仰的世俗化。在当前的教育中,由于有些教师思想教育的世俗化、功利化,甚至有个别教师信仰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留守初中生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不愿为伟大理想而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遇危不扶,有难不帮。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功利化的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把金钱和利益看得至高无上,高尚信仰趋于淡化。

        在有些留守初中生的思想境界中,由于没有正确、科学、高尚信仰的支持,使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一些不良影响没有一个强大的对抗精神力量,所以他们很容易被不良影响所感染,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心理问题,出现了厌学、早恋、网恋等行为问题。

        二、理想的迷茫与低俗

        理想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按性质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别;按内容分: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我们通常所说的“青年人应当有理想”,主要是指有科学的、崇高的社会理想。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初中生理想的迷茫与低俗化很明显。

        在对留守初中生进行“我的理想”的问卷调查和谈话中,四分之一的学生对理想认识模糊或根本没有理想,他们的理想肤浅,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总说:“我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只想自由自在地过日子。”“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还不清楚。”“想这么多干什么,长大再说。”也有许多留守初中生对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的进行了思考,他们好像是通过透视远处父母的所作所为,懂得了生活的艰苦和人生的不容易,这些人比非留守初中生更早、更多、更踏实地思考未来,但他们常常很苦恼,不知将来做什么好,自己没能给自己一个肯定的、清晰的答案,心理很是迷茫,如一个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写道:“我们的父母都在远处打工,有的挣钱多有的挣钱少,我不知道我会成为他们的哪一种,难道象他们那样一辈子都去打工吗?不去又能做什么呢?我不知道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生活消极,学习没有动力。”约五分之一的留守初中生存在理想迷茫的苦恼。

        留守初中生理想的低俗化很明显。留守初中生中狂热的追星族很普遍,他们对于明星的身价百倍,日进斗金,所到之处灯光、闪光灯、狂热fans的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非常崇拜,这表象辉煌的一切无不深深吸引着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在他们眼里,处于人们视线金字塔尖的明星几乎成了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社会的熏陶,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在大多数留守初中生认为拥有财富和权力就是意味着拥有了一切,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成功人士驾乘名车,出入豪宅,在留守初中生的眼中充满了无比的诱惑,虽然机会和风险双生双栖,盈亏都由自己承担,但是,他们则更容易被繁华的表象所吸引,他们的注意点更侧重于物质的追求与享受。

        理想是中学生腾飞的翅膀。一名胸怀远大理想的中学生,他一定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他的生活一定非常充实,他会按照自己确定的人生目标,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没有理想,就没有行动的方向,没有奋斗的动力。留守初中生中理想的迷茫与低俗化,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缺少推动的原动力,即使有外部力量推动,他们的学习也缺少坚强和长久的努力,如果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或有一些困难,逃避的思想便很容易产生,也很容易产生厌学、逃学、上网、早恋的行为了。

        人生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日常事务,衣食住行、各种应酬等;第二个层次是事业,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业;第三个层次是审美,也可以说是思想和认识的境界;这三个层次一个比一个高级,一个比一个更接近人的精神内核。一个人如果缺少信仰和理想,就只能在第一个层次中生活,他的精神内核就得不到补充和发展,他就处于不思进取的停滞状态。

        三、亲情关怀的缺少

        亲情是指亲人之间的感情。亲情是人世间最真至纯的情感,它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最能激发进取,因此,亲情是教育最好的源泉和支持,亲情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成长、生活有着丰富的滋润和营养作用。亲情教育是不可以,也不可能取代的,孩子渴望亲情,也最需要亲情的温暖。但留守孩子的亲情教育刚好是最缺少的,也是最不能得到满足的,也是他们感到最委屈的地方。在对留守孩子“什么是家”的调查中,回答最多的是“父母就是家”,即使家里建有很好的房子,大部分的留守孩子还是认为父母才是家。可见,父母是孩子最无私的帮助和依靠,父母的亲情关怀是最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留守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在身边的陪伴,缺少父母温馨的亲情关怀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不足。留守孩子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亲情关怀缺少有关。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好坏、对错、是非等判断力较弱,正处在一个生理急速变化,心理发育不稳定的阶段,如果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就可能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就可能会致使有些留守学生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教师同学甚至亲人生了隔膜感。

 四、父母教育的失当

        家长爱孩子是人之常情,孩子得到爱的满足是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但是有些外出打工的家长,一般一年回家一次、二次,在家时,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给孩子,甚至把变味的爱也撒向孩子,对他们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甚至是溺爱放纵;不在家时,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孩子要钱给钱,要物买物,他们要干什么就同意干什么,使一部分“留守学生”形成了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惯。有些外出务工者在长期的打工生涯中慢慢形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如有父母认为“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极易助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些外出打工的家长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学校缺少配合,他们工作地点经常变更,居无定所,学校、学生与他们沟通交流非常困难,不要说平时,就是遇上急事,也往往是束手无策。有的打工家长,思想狭窄,教育水平低下,只是一味地强调,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在外务工供养孩子生活、学习很不容易,对孩子一味地强调考试分数,即使孩子考了99分,也还是不行的,要求高,加大了留守孩子的心理压力。

       

; 五、隔代教育能力不足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祖辈大多是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隔代管教、监护工作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溺爱,一是粗放管教。爷爷、奶奶年纪大,孙辈是个宝,小孩要钱给钱,要吃给吃,对小辈往往过于溺爱放纵,对小孩的一些不合理愿意、行为不加予反对、否定、约束,使失去约束的留守孩子特别顽皮任性。有一些老人,一生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儿女拉扯长大成人,现在他们又要照看孙子、孙女,身心已经疲惫,能力已经不足,因此,他们对留守孩子只能是粗放管教,教育方法简单,每天上学就行,至于在外面干什么,就不管了,想管也管不了。这样就使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约束、引导处于一种松懈状态,留守孩子的思想、行为就很容易出现偏差。

        六、管教出现真空地带

        留守孩子由于父母不在家,隔代教育往往又力不从心,缺乏家庭管护,加之节假日又是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样造成了留守孩子在校有教师管,在家少人管、节假日无人管的恶性循环,出现了管教上的真空地带。他们年纪尚幼,思想单纯,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节假日他们在水塘中游泳,在鱼塘边垂钓,在国道上飞车,在网吧中沉迷……在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的同时,他们的思想也失去了约束和引导,随意、散慢、任性得以助长。

        七、学校教育的不足

        一是以往学校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相应的对策。二是学校管理留守孩子力不从心,教师编制紧,教学任务重,造成教师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很难及时发现留守孩子存在的问题。三是教师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单调。

        八、社会环境的影响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高消费等各种消极没落的生活方式的影响,赌博、贪污、暴富等各种社会弊端的存在以及生存空间的制约等等,使有的留守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只讲个人,不讲集体,只讲利己,不讲社会责任,只讲自由,不讲纪律;有的心理素质较差,意志薄弱,对生活缺乏足够的认识,战胜挫折缺乏勇气;有的不爱劳动,传统美德水准下降,是非观念不强,个别甚至出现偷盗、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留守初中生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所难免,但愿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能解开他们的心结,能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和呵护。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特别是理想教育的几点建议[eb/ol].

hefei.gov.cn/n1105/n32932/n193134/n193510/16117188.html 

[2] 罗晓燕.理想是中学生腾飞的翅膀[eb/ol]. 

第6篇

二,班级的学习和其他

这些各位家长完全可以去问您的孩子,他们可以给您很好的答复.

三,关于班级管理问题

在座的各位家长,按年龄可以称兄道弟,姐妹相称,我也曾给学生说过,我会像尊敬我的父母一样尊重您.但是说到管理,我是比较坚持原则的.可能您会说老师打孩子就行如果他不听话,您都理解.但我决不会.但是对孩子的惩罚,必须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对学生的学习我这样要求他们,对于班级管理我也同样恳求您的支持.

最后,把最宝贵的时间留给您和我们的任课老师,希望你们多交流,为我们孩子的更加出色,更加优秀共同努力.

初中生家庭教育随说随想之二

第一讲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中小学过度

题记你的孩子进入初中后的考试成绩是不是明显下降了,你忧心忡忡是吗这的确是个需要家长认真对待的问题.进但是你也不必惊慌失措:这不一定是你的孩子确实落后了,而是需要你帮助他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但是,如果你不予以关注,也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进入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后,是家长热线电话最多的时候,这里有一个电话代表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问:我孩子在小学是双A生,进入初中以后,也很努力,但这次考试成绩数学70分,外语60多分.我感到很吃惊.原来指望他能考大学的,现在看样子是没什么希望了.我很难过,希望校长帮帮我们.这位家长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上中学后考分上出现的差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是学习目标引起的差异

为了让孩子在宽松环境中轻松愉快的成长.近年来小学实行等级评价制度,大多数城市取消了小学升初中考试.所以小学的孩子是在没有竞争的学习环境中长大的.

拿我们小学部来说,一个班中的双A生达到70,也就是说部分学习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也能达到双A生水平.这些举措确实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还他们一个天真无忧的童年.

但是进入初中以后家长和孩子的神经都高度紧张起来,因为三年以后他们将面临对他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中招考试.中招将按学生的考分把学生分配到省重点,市重点,非重点,职业中专等几类学校.这种考试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强烈利害关系,家长与学校不得特别看重它.

于是学生之间的竞争,校际之间的竞争或明或暗就产生了.原本在小学70的双A生,进入中学第二个月的期中考试以后,就分成了三个类别:A,智力能力强,学习习惯好,基础扎实的进入了班里尖子生行列.B,智力良好,学习踏实的进入了中流水平.C,智力一般,学习习惯差的孩子进入中下行列.

家长的目标100的在省,市重点高中上.但是,孩子们不可能都上省市重点高中的.达不到家长目标的孩子,就让家长焦急了.

二是课程难度引起的差异

小学教学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中学各学科知识进入了科学领域边缘.例如:几何主要就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在西方发达国家属选修课程.在我国大约有60的学生感到几何学习困难.同时外语,教学也成了某些学生学习的老大难.特别是内地城市,学生学习外语时间已经超过了最佳语言学习阶段.近年来,外语教材在"减负"声中逐步加深,加难,加重,这就苦了那些天生记忆力较差的孩子.这些孩子每天付出了许多,收效却甚微.往往晚上好不容易记住的单词,第二天早上忘得干干净净.

我这里有一组某市20__年各科中考平均分比较:平均分311分(满分580分).其中:数学52分,语文72分,外语61分,(以上每门为100分满分);物理28分(60分满分);化学22分(40分满分).

这就是说,小学自以为很优秀的一部分双A生,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就成为只能考到60多分的一般学生了.这本来是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事.

然而,我们的家长却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他们或者把这种现象归结于孩子不努力了,或者归结为中学的老师没有小学老师管的"严"了……等等.于是,就自己给孩子请家庭教师,不顾孩子的身体,心理承受力和情绪如何地加班加点地"灌".但是,由于他们违反了教育规律,所以往往适得其反.

孩子经过那么艰苦的努力,仍然没有考出家长理想的分数,于是,泄气了.一次,两次……这些孩子的自信心就是在努力——失败——再努力——再失败的痛苦中慢慢消失的.

三是人的遗传基因引起差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决定人成才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遗传基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其中遗传基因是排在第一位的.

实际上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与他人不同的特长.有的人空间概念能力强,他可以是好的画家;有的人肢体能力强,他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家;有的语言中枢神经特别发达,他可以从事宣传,新闻,文化等方面的人才;有的思维敏捷,又富于钻研精神,他可以成为一个科学研究人员……这其实仅仅是孩子的智力发展趋向的不同罢了.并不是优劣问题.家长的任务是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扬长避短.

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看不到孩子的长 处,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数,语,外分数上.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智力发展方向不同的孩子.不承认孩子在接受知识能力上的差异,一味地追求孩子根本无法达到的高分.让一些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较弱的孩子"头悬梁,锥刺骨"考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孩子就是再殚精竭虑,也无法达到家长的满意.

四是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学习成绩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指人的性格,意志力,对事物的动机及兴趣等的总和.科学家研究证实非智力因素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大大超过智力因素.有些孩子智商一般,但由于孩子能吃苦,有较强的毅力,有远大学习目标,所以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例如:原来普遍认为女孩到初中不行了,后来发现初中女生尖子不少.有人又说她们到高中,大学不行了,结果中国高考中的"女状元"越来越多,女生在大学的考试成绩也越来越好.

南京某大学理科系出现了前几名都是女生的现象.为什么独生子女形成后,女孩转变了从属地位的角色,社会与家庭赋于她们神圣的使命,加上女孩在学习方面比男孩有韧性,兴趣专一,用非智力因素弥补了智力因素的差异.所以不论初中,高中,大学都出现了"女状元",包括各重点大学理工类系,也由男生一统天下变成男女各占"半边"的局面.相反,有些男孩由于从小在家备受宠爱,尽管智商不低,大学学习情况及考研情况并不比女生好.

孩子进入初中学习出现差异,这对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家长都希望孩子有闪光的名牌学历,以求将来借以走向人生辉煌.所以孩子的成绩表成了家庭生活气氛的"睛雨表".家庭的一切都为孩子学习让路.面对就这类问题前来咨询的家长我非常为难,因为我无法帮所有的家长圆望子成龙之梦.

但是,只要我们自己的心理健康,积极,客观,一样可以让孩子成为快乐学习,幸福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为此家长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智力趋向,扬长避短,不放弃,不苛求,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

在我们中国的每一个城市,不论是周末还是周日,无论刮风下雨总可以看到本来应该一家人轻轻松松过周末,团团圆圆享天伦的时光,一些家长却带着孩子去参加什么"培训班".有些家长给孩子报的不止一个班.

一整天,孩子当然包括他们的父母没有一会消停.被家长逼得走投无路的孩子,有的愤怒地砸坏了家里的钢琴;有的故意弄伤自己的手指;更有甚者无奈的用极端的手段杀死父母.

然而,我们的家长依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是自己家教的失误造成的恶果,仍然不反思自己给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仍然不懂拥有一个自由,快乐,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对孩子多么重要,无视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过度开发孩子的潜质,甚至透支孩子的生命力,到底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这还是爱吗

其次,要改变人才观.作为家长来说,儿女千好万好,做一个好人才是最关键,最基本的教育目标.成才先成人,对父母而言有一份孝心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群体形成以后,孝顺,懂事的孩子越来越少.

我曾见过一对人人羡慕的老俩口,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到美国GRE奖学金留学.读完博士,留在了美国.这老俩口便成了大家议论的中心.这位博士成了所有家

长教育孩子的典型.但是,我发现,多年来,这位博士很少回家.老俩口也从未到过美国.新年元旦,大年除夕,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看着家家团圆,户户热闹,两位老人还会有教子成才的欣慰吗恐怕他们此时的心境还不如那小桥流水人家,阖家欢乐把酒话桑麻的农家翁妪开心.

第三,要懂得顺其自然的教育规律.

《庄子》中有一个故事:惠施和庄子比谁种的葫芦大.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施肥,除草.而庄子每天只是去地里转转,从不施肥,除草,见没什么异常现象就做别的事.不久之后惠施的葫芦相继死去,庄子的却长得格外好.

惠施不解前去请教,庄子说:"我是用心去管理,看到它们都在快乐的生长,我当然不去管它了.而你不管他们需要不需要拼命的施肥,除草,哪有不死之理."

而我们许多家长的做法不就和惠施一样,不顾"葫芦苗"的感受拼命地去施肥.孩子活泼的天性一日日地被消磨掉,本来的长处优势在逐渐的丢失.快乐成长是孩子最大权力,自由可以让孩子充满灵气和童心,充满个性,在不知不觉中快乐的结出"大葫芦".我们每个家长要做"庄子"而不要当"惠施".

家长的认识正确了,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的过度:一,千万不要因为第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对孩子采取"恶补"措施,要明白这是正常的情况.二,正确认识和发现孩子的潜力,对孩子已经努力了,达到的学习水准,予以肯定和鼓励;千万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三,认准孩子的智力发展趋向,支持孩子选择,不可揠苗助长,不可舍长就短.四,不灰心,不放弃.不能因为孩子第一次中学考试分数比小学下降了,就认为孩子"没有希望"了,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那么,你的孩子可能连本来具有的潜力也被你弄丢了.

案例之一:欣欣从一所城郊小学升入了市热点初中.第一次月考,数学考了58分.其他各科成绩也不"理想".至少欣欣做农村小学教师的妈妈是这样认为的.

于是,第一次家长会上,欣欣的妈妈把女儿在小学的"三好学生证书","优秀少先队员奖状","数学竞赛获奖证书","作文大赛获奖证书"……全带到了班主任面前.

会后,班主任老师认真接待欣欣妈.给欣欣的妈妈分析孩子的情况,指出:

一,孩子家离学校太远,骑车往返体力的消耗,使孩子上课精力受到了影响——课任老师反映欣欣上课有时疲劳,打瞌睡;冬季的下午,为了孩子的安全,老师照顾欣欣提前放学,比同班少上了一节自习.

二,农村小学教学水平和城市小学教学水平的差异,导致了欣欣听课的吃力.而农村孩子的腼腆让欣欣不能及时向老师提问.

三,离家远,不能和同学们一起做值日,参加班级课外活动少,没有和同学接触,玩乐的机会,情绪压抑,影响了接受力和自信心.

欣欣的妈妈说:"欣欣小学学习一点不吃力,我从来没有单独辅导过她.每天她都是一早都做完了作业了."

班主任老师说:"小学几门功课啊那些时间或许够用的.而且,孩子不需要跑许多路,耗费体力.孩子各方面的优秀,精神愉快,没有压抑感,都是她学习成功的因素."

因此,班主任建议欣欣转寄宿部学习试试,同时,千万不要因这次考试不好就否定她的小学荣誉.

欣欣的母亲接受了老师的建议.欣欣是个聪明要强的孩子.

住宿后,欣欣有了充足的时间复习,做作业,向老师提问,和同学们接触,变的开朗起来.由于休息时间有保证,欣欣上课不打瞌睡了.

农村孩子的刻苦,勤奋让欣欣很快摆脱了学习的落后的状况.期中考试,欣欣的数学考了93分(满分100),其他各科成绩均明显提高.

二年级,欣欣的英语期中考试得了满分.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敬佩和掌声.下期被选为学习委员.自信心,乐观的情绪,农村孩子的淳朴,勤奋的共同作用,使欣欣在经历了过度失败后,在家长,老师,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终于踏上了快乐,成功的初中学习之路.并顺利升入了省重点高中.

评点:欣欣的妈妈本身是教师,使得她和学校的配合比较默契.但是,她也不明白孩子初中过度应该注意的问题.但是,她很真诚,虚心地听了班主任的分析,接受了班主任的建议,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是个家 长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及时和学校联系,交流,有的放矢地解决孩子过度中存在的问题,过度应该不是大问题.

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能如欣欣那样取得好的成绩.欣欣的成功还在于她有潜力.仅仅是个发掘方法问题.孩子的先天因素的作用在初中已经很明显地突现出来.家长需要事实求实地认识自己孩子的智力潜能,确定符合孩子实际的努力目标,切不可向孩子提过高的要求.所谓"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菜根谭》语)即使此意.

下面仅以《在孩子心里中种下责任的种子》这个专题的家长会,谈谈自己的体会.

1,问题的提出.

这个班我从一年级带到三年级,可以说对学生相当熟悉,让我最恼火的是孩子们没有责任心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孩子们不负责任的事情.如:忘了带学习用具,作业没做完就玩去了;做清洁,扫把,帚帕扔一地就不见人影了;笔,书本摊一桌子,抽屉垃圾塞得连书包,字典都放不下等.有一次上美术课我班有37人没带画具,还有一次上自然课25人没带书,劳动课常常是半数人不带工具,就连语,数课也常有人忘了带书带笔.每当老师帮助教育时,孩子们都是一个理由"忘了".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孩子记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得了健忘症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没有被培养起责任心.

有一天我正上语文课,教室的门开了,一个学生满脸泪痕地被推了进来,不知所措地站在门口,紧接着一位家长伸进头来大声解释迟到不能怪孩子,是家长睡过了头.类似情况,有的家长不能来,就让孩子带纸条,解释迟到的原因,承担迟到的责任.我真想问问这些家长,上学究竟是谁的事迟到了应该由谁负责现在许多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家务活根本不让孩子插手,如果孩子想帮大人干点什么,大人便会说把你的学习抓好,考试上去了比什么都强,家里的活不用你管.说实在话,我们替孩子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孩子就越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

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成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一切责任都有人为他承担.而有些家长也非常乐意承担责任,孩子成绩没考好,家长说我不知道要考试,没给他复习,孩子的学习用具没带,家长又说忘了给孩子准备.其实承担责任是很累的.有的家长三天两头请假给孩子送东西,怕孩子爱委屈,有的家长就干脆叫孩子把画笔,水桶等,长期放在教室里,省得孩子记不住,更放纵了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基于孩子不负责任和家长过分承担责任的表现,这就决定这次家长会要讲一讲培养责任心的问题,帮助家长认识培养责任心的重要和怎样培养责任心的问题.

2,内容的安排.

首先我让本班学生家长进行经验交流.让两个学生家长分别就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两方面发言.然后,由我向家长进行《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专题发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

阐述》.⑴责任感对国家,对家庭,对孩子本人都是极为重要的的.⑵孩子不负责现象堪忧.⑶不负责任原因探索.⑷培养责任感宜早不宜迟.⑸如何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还查阅资料以全国第四届"十佳"少先队员黄思路为例,深入浅出地告诉家长,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狠心",要有韧劲,长期坚持.责任的种子才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开花.最后建议每个家庭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工作",让它们每天坚持完成.

3,信息的反馈.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家庭教育;原因;后果;建议

我校是广西西部山区的一所农村初中,学生当中,有的父母平时不注意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尽量满足子女在物质方面的各种要求,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的父母为了生计而进城务工,把对孩子的教育任务交给自己的父母或者亲戚朋友,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这样的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在我们学校已经是一种普遍的问题了,严重影响了我们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而现在的家长们都忙于工作赚钱,却忽略了他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教育孩子。

一、我校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现状

1.大多数家长由于生计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以我校2016年春季学期家长会情况统计为例:全校650名学生当中,家长亲自到会211人,家长到会109人,参会率49.24%。经了解,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无法参加家长会,一部分由家中爷爷、奶奶或亲戚,少部分家长生意忙或家庭事务无法参加,甚至个别家长因孩子成绩不好干脆不参加家长会。2.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孩子进了学校学习,教育就完全是老师的责任了”已经是大部分家长的共识。与学生家长交流,话语中表达最多都是“靠老师多多费心,多多教育”这样的观念。3.家长教育手法简单、粗暴,甚至出现暴力行为。一些家长平时不懂得如何对子女进行鼓励和惩罚。子女听话学习好,就过度宠爱,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样样顺从和包庇,帮孩子推脱责任。一旦学习不好,就只会责骂子女,而不懂得鼓励他们,帮他们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如果出现违纪行为,就觉得孩子给自己丢脸,而对他们大打出手,不懂得教育他们反思自己的过错,如何改正。4.日常生活中不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给孩子起反面榜样作用。农村生活比较随意,日常生活中不拘小节,家长的一些不良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比如我校学生讲粗话、不讲究卫生、乱扔垃圾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和学生从小到大受到家长的影响分不开的。5.留守儿童比例大,隔代教育现象普遍。我们这里地处边远山区,与务工城市来往路途遥远,很多家长为了节约车费,一般只在10天左右的春节假期在家与子女相聚。一年当中,这些留守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寄宿学校,双休日假期的教育责任就落在留守的老人身上,在家独立生活的学生更是无人看管教育。2016年春季学期开学统计,全校508名学生当中,留守儿童381名(其中双亲留守214名,单亲留守167名);2016秋季学期全校708名学生当中,留守儿童有464名(其中双亲留守320名,单亲留守144名)。6.家长普遍存在金钱至上的观念和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每次跟学生家长交流,无论是当面交流或者是电话交流,教师听得最多的都是含有“我小孩读书不行,学得好不好无所谓。让他到学校读书,是由于年纪还小,在家管教辛苦,外出打工年龄还不够,只能送到学校让老师管教,还可以享受国家寄宿生生活补助和营养餐补助,孩子长大了,初中不读完也可以,只要他们能够外出打工挣钱……”等之类意思的话题。在一些家长的观念当中,子女进学校读书可以长身体,领取国家补助,学校帮助看管、教育,何乐而不为,读书没有用,长大能够打工挣钱就是真理。

二、我校出现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及后果

1.大多家长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欲望,而忽略子女的思想教育。有的家长进城务工工作任劳任怨,收入也比较可观。“自己吃苦不要紧,不能苦了孩子”的思想,使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小的是购买好的吃穿,大的可以购买贵重的手机。他们认为满足子女的物质欲望,一味纵容才能让子女们认真学习,而忽略勤劳朴素的思想教育。导致我校的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物质攀比的现象,炫富的心理,养成了贪图享乐、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产生了欺凌弱小等现象。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同学当中觉得自己不如人,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自然而然产生自卑的心理,最终厌学而失学。2.家庭经济负担,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力不从心。我校所在的敬德镇属于石山地区,耕地面积少,每年家庭农业收入不多,并且大多家长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正是肩负赡养父母和抚养孩子的双重任务的一代人。他们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有的在家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或做生意赚钱,一天下来根本就没有时间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大多家长只能加入进城务工的队伍,一年来与子女的相处就是春节那几天时间,应酬、走亲戚已经累坏身体,哪有时间过问子女的在校各种情况。因此,与子女交流就越来越少,相处就形同陌路,子女也就不会愿意跟他们谈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3.读书花费太大,大学毕业不一定能马上找到工作,家长认为打工赚钱比读书更合算。上个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读书致贫现象,在我们农村经常出现,家里砸锅卖铁供子女读完大学后,自主就业使一些大学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收入比不上当时辍学后外出打工的同龄人,甚至有些大学生也走上外出打工的老路。大多学生家长正好跟这些大学生同龄,这些使他们感受到读书并不一定是致富的路子,而打工却是农村子弟致富的捷径,在他们的观念中读书对农村子弟是无用的,早早挣钱糊口才是硬道理。所以,子女读不读书对他们来说已经无所谓,长身体有力气就是好事。虽然现在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已经加大,读大学也不至于让一个家庭贫困,但让家长们改变思想观念确实很难。现在我校的学生当中,这种思想影响特别大。672位学生当中,有150人愿意学习就不错了,近几年来,每年春节过后的春季学期,20人左右的学生外出打工已经是平常现象。4.子女跟随父母到打工城市上学,教育收费高,家长只能无奈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家监管,或者亲戚朋友帮助监管。(1)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家监管,这种隔代的家庭教育,问题较多:首先是他们中间隔着一代人,祖辈的少年生活时代与孙辈们不同,看问题角度也就不同,所以孙辈们有些想说的心里话就不愿和他们交流,甚至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思想守旧,跟不上时代。孙辈们面对着自己看不起的人教育自己,哪有什么效果,结果可能会更加叛逆。其次是祖辈们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儿孙们再次受苦,物质上尽量满足孙辈们的要求,他们认为只要给孙辈们吃得好、穿得好、没生病就是最好的监管。其实这种方法只能宠坏孙辈们,使他们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变得越来越贪婪、任性、霸道。孙辈们一旦到学校与同学相处,往往斤斤计较,会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产生矛盾,甚至是校园暴力。再次是祖辈们的溺爱,当今家庭子女不比以前多,有一个男孩是大多家庭的普遍现象。一般祖辈们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男孩意味着家族之后,所以他们对男孩的孙辈十分溺爱,生怕在日常生活中受委屈,一味地纵容包庇,即使自己孙子有错,不是对他批评教育指出错误,督促改正,而是指责对方,帮助孙子打架。这些受到过分溺爱的孩子,一般都会蛮横无理、无法无天,在学校里简直就是“混世魔王”,不光自己一事无成,还会捣乱课堂,谩骂威胁同学老师,有时还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2)外出务工家长之所以请求亲戚朋友帮助监管,是因为家里无长辈监管孩子。一般这些家长会要求在家的兄弟姐妹、邻居或朋友在孩子周末回家时,帮助孩子安排日常起居,照顾孩子的生活。其实亲戚朋友也都是成家立业的人,他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已经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对于这些留守的学生的监管只是在于生活方面,而思想教育就很少谈得上了。有时候在亲戚朋友中有一些思想不正的人,趁着家长不在家,做出伤害孩子的事,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殴打、、盗窃财物……5.由于自己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成绩跟不上,家长觉得在老师和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所以很少主动和别的家长交流,极少跟孩子的老师交流,甚至看到老师的电话就拒绝接听,更不用说能够亲自到学校跟老师谈心了。其实,问题出来了,家长应该勇敢面对自己孩子的缺点,跟老师诚恳交换教育意见,才能使孩子转变。虽然有些老师讲话过于刻薄,但家长如果一味逃避,一味自卑,最终孩子也会像家长一样只会逃避、自卑,永远没有进步。孩子可能会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孤僻、自卑、抑郁、敏感、情绪消极等。6.一些学生父母由于长时间不能一起共同生活,抵挡不住外面世界的种种诱惑,移情别恋而导致家庭破裂。孩子亲眼目睹父母之间的各种纠纷,会留下心理阴影,对父母产生怨恨。不管是跟随哪方,很难消除其心中的怨气,家庭教育就很难谈得上有效果了。以上我校出现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及后果,其实可能在一些农村中也存在,也可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引起重视,思考对策。

三、对家长和同行的几点建议

1.对家长们的建议:(1)在孩子面前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事要讲诚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明确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2)做一名积极上进、勇于担当、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家长,日趋完善自己,成为孩子的楷模。(3)多找时间陪孩子,放下架子做孩子的朋友,主动联系学校,交流对子女的教育方法。(4)摒弃“读书无用”的思想,要多了解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5)对家庭负责,对家人忠贞。2.对从事教育工作的同行们的建议:(1)结合目前下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时机,向家长们宣传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助政策,消除家长对子女学习经费的后顾之忧。(2)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关注留守儿童,主动靠近他们,以父母般的情怀关爱他们。(3)热情主动联系家长,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家长交流,少指责多赞扬,争取家长主动担当教育孩子的责任,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出谋划策。

四、结语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多、效果差。这就要求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把家庭教育搞好,并且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教育本身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成才.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以崇左市天等县为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杨梅菊.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07,(1).

[3]赵宝社.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3期.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14-02

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农村发展还比较落后,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学生多被隔代抚养。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引导,这些学生在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叛逆、偏激、孤僻、自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可以说,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对策措施,以期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初中学生管理有所借鉴帮助。

二、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学生们缺乏父爱、母爱,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尤其是近年来,“90后”甚至“00后”的学生成为初中生主体,这些孩子有的叛逆、放纵,有的孤僻、生涩,还有的个性张扬、我行我素,这无形中给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难度。特别是在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多发,而这些孩子又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冲动,无法像成年人一样清晰地辨别是非曲直,个别学生做事容易极端化,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同时,现阶段的农村初中生有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子女,任何事情都为其考虑、安排得十分周到,家长不注重孩子自立、自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自私懒惰、怕苦怕累。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无形之中给孩子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消极影响,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造成了很大障碍,也大大加剧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所以,只有广大农村初中班主任认清问题、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这些学生的管理工作,从而为他们成长、成才进而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对策措施

1.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可以说,初中是孩子由儿童转变为少年的发展关键期,孩子的心理不再过分依赖家长、教师,而是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初中学生一般都比较好动、好模仿,喜欢成功,渴望赞许认可,好胜心比较强。特别是农村的初中学生,由于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其教育理念比较滞后,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再加上家长们外出务工,孩子由其上一代老人照顾,这些孩子可能会更加自私、孤僻,心理愈发不健康。基于这些情况,农村初中班主任要切实加强对孩子们的了解,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真分析孩子的喜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同时,在工作中要更加细致、耐心,讲求方法策略,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2.真正关心关爱学生。首先,农村初中班主任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过分偏爱某个学生,其他学生便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所以,不管学生的成绩好坏、性格优劣,班主任都要平等待,真正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构建更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农村初中班主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关爱,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当前,农村初中的学生大部分是住校生,加之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学生们想家、想父母的思想较重,教师只有在各个方面爱护、照顾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增强管理工作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再次,农村初中班主任要多激励表扬学生,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保障。要切实树立“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的理念,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赞赏,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悦。

3.充分发挥班委作用。良好的班委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们的一举一动,而且可以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针对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的实际情况,班委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具体活动,使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相互扶持、相互关爱,消除学生自私自利的自我观念,真正把自己融入班集体,成为班集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村初中班主任要着力树立班干部的威信,要引导班干部以身作则,对班干部犯错误的,要严厉、公开批评。要及时发现班干部的思想波动,通过一定的思想工作,保证其情绪和工作的稳定。要善于在公开场合给予班干部一定的职权,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同时,要定期召开班委会,通过座谈交流,发现班集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广大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形成一个敢于担当、认真负责的班干部团体。

4.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由于当前多数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文化层次较低,教育意识比较淡薄,再加上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部分家长便产生了孩子上学没意义、不合算的错误思想,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对教育的投资几乎为零。有的家长虽然迫切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绩,但对教育方法不了解,在孩子的学习出现一些问题时,对孩子打骂,让孩子产生严重的焦虑感,甚至出现辍学、逃学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初中班主任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对家长的错误思想和不妥当的教育方式给予纠正,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电话沟通、家长会座谈、开展家访等形式各样的活动,了解学生们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把学生们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们,使家长教育和教师教育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大大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领航者,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可以说,做好农村初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笔者相信,只要广大班主任能够充分认清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真正关心关爱学生,同时充分发挥班委作用,加强家长沟通联系,就一定能从根本上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

参考文献:

第9篇

他们后来怎么样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在上完了初中、高中之后就没有继续上学了。

一个个优秀的孩子就这样荒废了学业。

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三十年,这种在幼儿时期表现出天赋极高、智力超群的孩子并不多见、屈指可数。按照“从小看大,三岁看老”的说法,他们应该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人才。

为什么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荒废了学业呢?

通过对这些孩子的成长经历的分析总结,他们未能成才的原因有两个:

一、家庭因素

我所观察的孩子都是曾经在我们幼儿园就读过的孩子。根据我的统计,这些天赋极高、智力超群的孩子的父母文化都不高。作为教师,我懂得: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对孩子的教育有影响,但是并不绝对。准确地说,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观念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更大,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更大。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没有文化而孩子能够成才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什么他们能够成才而我身边的这些孩子不能成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孩子的父母缺乏自己应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观念,他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太低。

在这些孩子受教育的黄金时期,他们的父母也知道自己的孩子聪明,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但是他们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自己的孩子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天赋,更没有想过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朝着他天赋的方向去发展。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读书不成问题,他们把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了学校、完全依赖于学校,基本上不管孩子的教育。一个个优秀的孩子就在父母的放任自流下荒废了学业。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天才儿童都比较好动、好奇、好学、调皮,所以很多家长就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聪明的孩子都好动、调皮,认为不好动、不调皮就不聪明,所以他们对孩子因好动、调皮而影响学习甚至惹出祸端的情况没有警觉,导致孩子逃学、打架、抽烟、喝酒、赌博、进酒吧、进网吧、早恋等情况的发生,荒废了学业,浪费了天赋,直到有一天,大学未考上、高中未考上,家长才如梦初醒、悔之晚矣。

案例一:

任海翔,男。4岁能读报,5岁时能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能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我们按照书中的问题对他进行提问,他的回答与书中答案基本一致。学习其他学科接受能力很强。其能力表现与幼儿园的所有孩子相比非常突出。比较调皮,性格比较倔强。上小学之后,更加调皮,父母经常被老师请到学校。初中毕业后未再上学。

如果说这些父母不了解自己孩子有什么特点,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按照他的特点去发展是一种失职,那么那种只顾自己玩乐、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而导致孩子荒废学业的父母就是一种犯罪,他们输掉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金钱、自己的时间,他们还输掉了自己孩子的未来。看着这些孩子一个个地被他们的父母荒废掉,我感到自己应该承担一项义务,我们设计了一项活动,我们给每一个孩子的家长一份儿童成长规划意见书,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阶段观察,根据观察找到孩子的特点,写出家庭教育规划,定期进行总结。通过这项工作,家长们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懂得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学龄前负责,我们还应该为孩子的一生着想。

二、社会因素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对儿童成长影响最大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社会因素。孩子在家庭之外所接触的环境就是社会环境,学校、同学、其他环境、其他人员。由于儿童具有接受力强、分辨力差的特点,儿童在与社会、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是见什么学什么,其中必然有对孩子生理、心理、健康、教育不利的东西,这就需要父母仔细观察、仔细了解才能发现,发现问题之后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有益的疏导,在问题的萌芽阶段、在孩子还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进行纠正。家长对孩子的观察、了解、引导、纠正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为人父母需要有对孩子、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教子必须有方。

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当他关注某种事物之后,如果没有其他事物来转移他的注意力,那么他就会对原来的事物继续关注,直到他对这一事物失去兴趣。孩子尤其如此。如:孩子对网吧产生了兴趣,他每天放学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网吧,上课的时候也想着网吧。如果没有其他东西来转移他的兴趣,那么在一段时间内,他会继续保持对网吧的兴趣,直到有一天他对网吧失去兴趣,而这一天的来到可能是几年、十几年以后了,这个孩子的一生就被网吧耽误了、他的聪明才智和黄金时光就被网吧浪费了。

生活中,由于受社会环境影响而荒废一生的例子俯拾皆是。作为父母,怎样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有益的方面来,这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孩子都喜欢玩,要转移他的注意力,用一种玩法取代另一种玩法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如:旅游、下棋、唱歌等方法潜移默化地转移他的注意力,然后再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业余时间也要让孩子放松一下,让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逐渐融洽、密切,便于父母了解孩子的情况,便于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

案例二:

周瑾,女。幼儿时期语言表达能力极强,主持节目能够自编台词,学习能力极强、反应力极强。上初中之后学习开始不专注,开始追求时尚,并且早恋。高中毕业之后考上三本。

生活中,不乏父母不管孩子教育而孩子照样成才的例子,但这是极少数现象。更多的现象是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孩子是否成才。

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成长环境,父母可以不教孩子知识,但是不能不教孩子品行;父母可以不懂科学,但是不能不懂自己孩子的特点。

多一个有责任心的父母,就多让一个孩子成才,就多一个幸福的家庭。

如果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如果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果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有对孩子和社会强烈的责任心,就不会再有一个孩子被荒废了。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