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社会实践的实践方式

时间:2023-05-24 15:53:22

导语:在社会实践的实践方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会实践的实践方式

第1篇

一、自信就是力量,在社会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盲目的“黄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找出自己有什么特长。在多次的面试中,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最紧要的是当面试人员问你有什么特长,相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这项工作时。你一定要一一予以肯定的回答

二、待人要真诚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三、要主动出击

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的“杂活”。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底,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做“ 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要善于沟通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五.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是拓展大学生素质的有效形式和渠道。在实践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服务活动,磨练了广大学生意志,锻炼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参加实践有这样的好处:

磨练了意志,奉献了爱心,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拓展了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了学生干部队伍。

了解了民情及社会发展状况,明确了努力方向。

服务回报了社会,实现了大学生自身的价值。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思想。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生力军。实践“三个代表”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更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长的需要。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我们要结合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把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2篇

[关键词]生活世界;新农村;社会建设;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9-0058-02

新农村建设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领域。一般说来,社会建设侧重于村民的社会交往层面,文化建设侧重于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领域。本文将借助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框架,通过梳理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脉络,在社会理论层面上诠释新农村社会、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其发展方向。

一、生活世界

世界,按哈贝马斯的观点,大致可以划分为生产与生活两块领域。其中,生产领域(又称为系统)负责提供物质再生产,主要由生产方式及政治―法律二子系统来承担。生产方式承担提供物质功能,主要由货币作为互动媒介。政治―法律系统负责承担提供物质分配与秩序,主要由权力作为媒介。可见,货币与权力构成系统世界的主要媒介。社会学研究表明,系统世界的发展表现为复杂性的增长。对于社会个体来说,系统世界是一种外在的存在,是社会成员各种微观行为的总体性宏观结果。

生活世界则是社会主体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日常生活空间。依德国学者赫勒的观点,亦即一种不断在重复着的日常生活方式。生活世界恒久存在于人类社会,并不是哈贝马斯的发明,却由哈贝马斯系统阐述。在《交往行为理论》卷一中,哈贝马斯提出,生活世界是主体间认可的共同世界。在卷二中,他更进一步将其解释为某种文化式传递的、借助语言组构起来的诠释模式储库。互动双方凭借此类储库,形成对主体内心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理解。生活世界由文化、社会及个性三部分构成。文化作为解释体系的知识库,为交往过程中的参与者提供理解世界的工具。社会作为合法秩序的知识库,调整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关系,达到社会的团结。个性则使行为主体能够有意义地言说与行动,将自身置于正常的交往过程中,并促成其自身的同一性。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及文化建设。其中,经济、政治建设的领域,正是哈贝马斯所说的系统世界。社会、文化建设,着眼于为人们提供社会交往规范与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正对应哈贝马斯所提及的生活世界。因此,按哈贝马斯的理论逻辑,我们可以说,村民的生活世界,正是新农村社会、文化建设的施力点。

二、重建村民生活世界的必要性

生活世界是一种特定的不断被塑造的社会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剧烈的社会变迁,会带来生活世界的强烈反应。按哈贝马斯的观点,这种演进表现为生活世界各个组成部分的不断再生产。具体言之,文化再生产,表现为文化知识的积累,保证了文化传统的持续性,也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日常生活实践的知识储备。社会再生产表现为向社会提供有效的规范,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达致社会的团结与稳定,亦即社会一体化。个性再生产,则完成社会成员的自我认同、社会归属与代际传递,亦即个性社会化。如果生活世界的再生产进程扰、打乱,其组成部分则会出现混乱与反向发展:文化领域内,生活的意义丧失。社会领域内,反常、失范现象出现。个性领域内,人们饱受精神疾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出现了剧烈的社会变迁。在经济领域,国家取消集体生产的公社制度,允许家庭自主经营,集体经济萎缩,市场成为配置经济要素的核心机制。政治领域内,国家权力大幅退让,退让出来的政治空间由村民自治予以补充。随之,社会领域内,村民的相互交往出现了“去政治化”特征,回复到日常生活范式。村民的文化生活领域内,随着公共生活的衰落,在国家政权日益退让、大众文化浪涌而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诸神狂欢,呈现出社区文化碎片化特征。阎云翔所说的无公德个人大量出现,孝道不行,温良不再,村庄出现伦理性危机。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经由多年的市场化进程,也呈现出生活世界殖民化的某些态势,亦即生活世界再生产过程扰,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协调,甚至断裂。

1.货币为媒介的市场化原则通行于村庄日常生活世界。主要体现有二:一是在经济交换领域,使用价值慢慢转化为需求偏好,村民成为经济领域的被主宰者,沿着消费社会既定的逻辑,在商品生产者、销售者,甚至国家有意识地导向下,成为对商品永不满足的追逐者。二是村民的交往过程日益卷入市场化原则。金钱成为衡量社会行动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以传统的社区互助为例,帮工现象日益被换工、雇工取代。邻里之间的帮忙会被简化为日工。[1]更令人震憾的是,获取金钱正在成为衡量个人能力及社会地位的优先的评价标准。赚钱这一目的,取代其不过是保障及改善生活水平的手段的定位,成为村民关注的首要目标。一些在村庄外从事易或黑社会行为的人,并没有成为村民心目中的公害人物,反倒引起相当多数村民的羡慕与敬佩。

2.权力为媒介的不平等机制贯彻于村庄生活世界。一般说来,社会不平等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经济、政治与文化。农村经济层面上的纺锤型结构,决定了村庄成员在较低收入基础上的“中产化”趋势。在文化层面上,农村社区的教师群体保持着相对优势,其经济收入也相对可观,但对于村民来说,这种维度上的不平等很难对村民日常生活产生“外部性”影响,不会给村民带来压抑感。因此,村庄社区结构中的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为政治精英与村民之间的交往。

政治精英与村民之间的交往,普遍存在非对等现象。本是礼尚往来的礼物流动,在政治精英与普通村民之间,表现为礼物链断裂,或是单向流动,等等。请工,这一东北移民农村常见的社会互助行为,目前基本由农村社区政治精英独享。作为政治组织的村委会,仍是村民心目中的官僚机构。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委会表现出明显的行政化特征来。村委会日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村组法》规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但在受访过程中,村委成员很少提到村委会的自治功能及其运作,相反,他们多次提到“上级”及其任务安排。二是甚至村委会内部,也表现出明显的科层化特征。村务实行村委会主任负责制。此制类似行政部门的首脑负责制。主任负责制要求村委会主任实行文官式管理,以强化村委会成员的责任意识。村委会成员实行明确的分工。副主任之设,强化了主任与副职之间的差别。主任与村委会成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在2000年之前,当村委会成员的待遇尚在每年1000-2000元之间时,村委会成员对这份职业并不十分看重。在2002年之后,村委会成员待遇明显好转,村委会成员的职业就相当有吸引力了。这就强化了村委会主任在村庄生活中的权威。[2]

3.社会规范的失范趋势。迪尔凯姆很早就注意到,剧烈的社会变迁会导致传统的社会规范失势,而新的社会规范又迟迟不至,在这种状态下,社会成员会无所适从,从而引发社会问题。当代中国农村高度弥散,山高皇帝远,处在政治权力的末梢,甚至成为公共权力的盲点。国家权力不断向上收缩,社区公共权力孱弱无力,一些地方混混儿成为地方权力真空的补充者,亦即社区秩序的维护者。如,在东北农村调查时,我们发现,破坏他人财物(如点燃柴禾堆、稻草堆,毁损庄稼等)的非道德、非法行为,以暴力垄断地方贸易的黑社会行为,在村民们看来,国家管不了也不愿意管,因此,就出现了成王败寇式的“能做出这事儿的都是有能力的”社区舆论。不孝乃至虐待老人之举,几至司空见惯。

4.文化生活的荒芜。村中少见主动的(读书看报)阅读习惯,亦难见村民们的集体活动。自白到黑,人们蜗居在自家宅院,看电视成为村民最重要的休闲方式。打麻将、聊天,仍是村中常见的公共休闲。虽然村民收入近年来有明显提高,如笔者在东北某村调查,人均4000元收入左右。村民生活中的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却未带来相应的生活方式的转型。生理及感官需求的满足仍是村民生活的重心。

5.现代公民个性的缺失。主要表现为自立的现代公民性格缺失。尽管制度设计提供了参与渠道,广大农村总体上仍表现为顺民型的政治文化。公众意见仍停留在街头巷尾,人们懒于或不习惯于参与政治活动,政治组织用政治决策换取了民众的忠诚。在村庄公共用品的提供方面,村庄缺少建设性的生成机制,几乎全靠外部输入。村民群体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失语者及缺位者,被动地接收,消极地投入,形成新时期的“等、靠、要”心理。

三、通过新农村社会、文化建设,构建生活世界

既然生活世界由文化、社会及个性三部分构成,那么,新农村社会、文化建设似乎也可沿此路径予以展开,即可分化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与个性建设。

社会建设,意在达致在社会规范认同基础上的社会高度整合,亦即社会一体化。依柯尔伯格的道德意识发展理论,哈贝马斯也将社会规范的发展路径设定为三阶段,前习惯水平,习惯水平与后习惯水平。对于文明社会来说,习惯水平由政治―法律所确立的秩序观所决定。其特征是,“倾向于固定化规则的权威及对社会秩序的维持。正确的行为乃由恪尽职守、表现对权威的尊重以及为社会之缘故而对既定社会秩序的维护所构成。”后习惯水平则是普遍伦理原则倾向,具体说来,人们行为的正确性的判定标准,不再系于具体的道德规则,而是存在着普遍性的关于正义、人类权利的交互性与平等性、人的尊严之尊重等普遍化原则。[3]可见,社会建设的要旨,乃是确立政治―法律所型构的权威与秩序。当代中国农村出现的治理危机,其端正在于传统权威的解体、国家权威的撤退、地方权威尚未形成。只有在确立了习惯水平的平台之后,才能谈及普遍伦理。

文化建设,意在向社区成员提供认知社会的框架与体系。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教育成就巨大,但与城市相比,客观上仍存在较大差距。新世纪以来,农村教育政策屡出新措,在笔者看来,若着眼于文化建设,还需要贯彻终身教育理念,加强成人教育;推进社会化教育,尤其是电视媒介的教育功能;文化下乡。

个性建设,意在培育与社会价值观念相符的现代人格。在当代中国二元社会特征仍很明晰的前提下,新农村社会、文化建设之个性建设的意义尤为重要。在笔者看来,此域建设需要,一是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尤其在社会保障领域内,通过二次分配领域内的“去商品化”手段,弥补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平等。推进“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夯实公民人格尊严的物质基础。二是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树立公民意识。三是发展社区公共物品的共生机制(如公共池塘型),培育自主、自力的社区行动者。

要之,新农村社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旨在提供一种符号化的社会结构及相关的日常生活方式,亦即,通过协调生活世界各个组成部分的运行机制与步调,平衡生活世界的再生产进程。

参考文献:

第3篇

保障性住房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建设规划、集中分配,提供给社会中低收入阶层和住房困难的弱势群体的一项制度。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房建设中具有特殊性的一类住宅,对其住房的建造面积、租金标准、销售价格、分配对象等给予限定。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政府制定宏观政策干预住房市场,借助国家和社会力量,运用行政手段,实现人人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望。

1、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实施现状

1.1、保障性住房的实施阶段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央推动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加速跑”阶段。

1.1.1、中央推动阶段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从2008年底开始实施的,国务院在《国务院办公厅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

1.1.2、稳定发展阶段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初步形成了住房保障体系。国家通过各种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满足了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了8%。

1.1.3、“加速跑”阶段

在“十二五”建设的第一年,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2011年全国就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旧房改造住房1000万套。通过大规模的建设,截至到“十二五”末,我国的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提高到20%以上,基本满足了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1.2、新建保障性住房分析

1.2.1、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房是指享受政府或单位在建房用地和税费政策上的优惠条件,具有经济性、适用性和社会保障性的微利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应由政府专门的非赢利性机构负责建设与管理,适应的范围是大约占居民总数30%的中等偏低收入阶层。

1.2.2、廉租房

为了保证保障住房体系的正常运行,每年由政府投资,有计划地建造一定数量、适合最低收入家庭居住的廉租住房是十分必要的。廉租房应由政府专门机构建设,针对最低收入家庭。

1.2.3、平价房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的分配制度,中低收入者要占到居民的80%以上,政府很难有这样雄厚的财力,为如此众多的人建造经济适用房,因此在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同时,应推出私人开发商建设平价房计划,目的是籍着社会开发商的资源和专业知识,辅助政府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实施。平价房由私人或赢利性开发商开发建设,作为经济适用房的有益组成部分,适合的群体主要是中等收入阶层。

2、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措施

2.1、优化保障性住房设计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政府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比较完善的功能,相对合理的结构,比较适宜的造价,相对优美的环境等,这些都需要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设计。首先,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人均居住面积。第一,可以借用空间,包括借用交通通道和各空间相互借用。另外,各空间也要注意相互借用,如门厅和餐厅,客厅和通道,相互借用后不仅能公用面积,还能够增加空间的气势。第二,集中功能,不要过于细分。比如,冰箱尽量与厨房设置在一起,衣柜尽量与床设置在一起。一居室居住人口有限,卫生间尽量不做干湿分离,节约面积。第三,要合理摆放家具。比如,床要平行窗户摆放并能两侧上下,沙发与电视的距离要在2500毫米以上,餐桌要选用4人以上的,以保证家庭的正常使用等。其次,完善保障性住房功能。第一,加大对中小套型保障性住房设计的研究。保障性住房虽然是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但不能因为“低收入”这个字眼就降低住房标准。因此,保障性住房需要保证居住质量,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人文关怀。第二,通过精细化设计提高居住品质。除了卧室、餐饮、厨卫等功能空间的设计布局不可或缺外,细化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小面积的套型设计,往往可以通过细节满足多功能需求,对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完善保障房申请机制

2.2.1、完善信息公开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度,使得政府的政策不仅与民生现状相一致,而且还要保证人民的知情权。这就要求政府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不仅要利用网络媒体资源,还要通过张贴布告,信息反馈,定期政策宣传讲座,听证制度以及上门服务等方式实现和保障民众对政府政策的了解。

2.2.2、加大惩罚力度

我们应当建立严厉的惩罚机制,对保障房申请者隐瞒或虚报人口、户籍、财产、住房和收入等状况进行罚款,并且驳回申请,限制其再次申请的权利等。

2.2.3、鼓励公众参与

政府要健全民主法律机制,鼓励民众参与保障房分配。只有公众积极的参与,主动地维权,才能推动我国保障房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前行。只有加强公众参与才能防止保障房分配环节中滋生分配不实现象,消除人们的怀疑和加强对政府工作部门工作的信任,从而促进保障房申请环节的公平。

2.3、完善保障性住房的财政制度

一是明确政府财政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住房保障首先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同时由于不同地区住宅的价格、供应等差别很大,因此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当对本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负主要责任。二是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资金来源。首先虑发行国债筹集住房保障资金;其次考虑通过彩票发行筹集住房保障资金;再次可以考虑通过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拓宽住房补贴资金来源。三是建立可持续性的住房补贴形式。所谓可持续性发展的住房补贴形式是指补贴资金有可循环回流途径,补贴形式在刺激供需的同时,能与整个住房市场、住房金融市场相互协调、互相促进。例如,政府或企业贴息贷款帮助中等收入家庭支付购房首付款;一优惠的补贴政策引导私营企业参与建造公共住房,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出租经营,并在一定年限后,优先出售给承租家庭等。四是调整城镇住房保障的相关税收政策。第一对中低收入家庭购房实行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二是对商品房交易过程中的营业税、契税等进行适当调整;三是针对房地产持有过程开征新的房地产税种。第四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公共租赁住房税收优惠政策。

2.4、完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立法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根基,住房保障需要法制的依托。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是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国家与公民之间、国家和政府之间、公民和政府之间、公民相互之间关系的变化,是维系整个社会关系的纽带,重视法制建设有利于缓解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我国的住房改革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在逐步发展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成果需要立法加以保护,它可以规范政府和公民个人的行为,而这种保护需要上升到一定高度,唯有如此,保护才有力度、执行才能强制。人民的居住权保护的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整体发展,借鉴国外一些值得学习的做法,通过立法,正确表达人民的意志,充分保障每个人所享有的平等公平的居住权,完善法律体系,创新法学研究,并从立法高度不断深入推进保障住房的建设管理,衔接现有法律,最大限度的解决人们的住房难题。

第4篇

【关键词】 结核病;防治;社会效益

结核病是常见呼吸道传染疾病, 对人类健康又严重威胁。目前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结核病的卷土重来, 这一疾病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及公共卫生问题。结核病不仅可导致患者个人蒙受经济损失, 同时还可向其他人传播, 导致健康人群受到感染, 给社会带来额外生产力损失。因此对肺结核加以预防并对患者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可有效降低社会医疗费用支出, 同时可挽回结核病传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1]。我国在这一社会利益诉求基础上, 在过去10年中加大投入开展结核病防治, 对传染性结核病患者予以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 取得了重大社会效益, 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3年~2013年)(简称规划)终期评报告中获取肺结核患者相关资料, 包括患者的发现、登记和治疗结果,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抽取人口数和GDP。

1. 2 方法 采用社会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结核病防治社会效益进行估算, 主要测量内容包括社会效果、社会效益。①社会效果测量:在全社会范围内, 通过开展《规划》对结核病加以控制, 可促使更多传染性结核病患者获得有效治疗, 降低肺结核向健康人群传播的几率, 从而可实现积极社会效果。然而如何对免于受到结核病传染的健康者数目进行测定, 需从结核病传播机制入手。已有调查显示, 1名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自症状出现开始的2年内可传播给10~15位健康人, 然而患者经过治疗后结核病传播时间会明显改变, 传染期会大大缩短, 故而健康人受传播的几率会大大降低。若患者在症状出现后立即接受治疗, 则可彻底避免该疾病的传播, 即可保证10~15位健康者免收传播[2]。然而在实际中这一理想状态很难实现, 故而对患者出现症状到治疗前这段时间传染的人数, 目前还无公认数据。本次研究借鉴中国CDC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0年的调研究结果, 推算在实施DOTS区域和非实施区域内, 1例患者分别可感染9名健康人与15名健康健康人, 即该项目的开展可使6人免收传染。根据这一计算方法, 结核病防治可避免传染的健康人数为因规划成功治疗患者和治疗成功后各传染患者避免传染的人数的乘机。②社会效益测定:效益主要通过货币表现, 有直接、间接与无形效益三种形式。其中直接效益指规划实施后避免新发患者所节省医疗费用, 计算方法为:直接效益为实施规划所避免的新发患者人数与各例避免新发患者所以节省医疗费用。间接效益是患者健康恢复后避免的生产力损失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这一效益因关系到人的价值等问题, 目前还没有科学计算方法, 根据社会生产角度, 规划实施带来的间接效益为所挽救劳动力DALY损失与人均GDP的乘积[3]。无形效益是因降低疼痛、防止社会歧视等给患者的益处, 通常无法量化, 故而可忽略。

2 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结核病防治的实施有效避免了337万健康者变成肺结核者, 节约医疗费用24.9亿元, 同时通过对结核病患者展开治疗, 促使劳动者中肺结核患者恢复健康, 促使社会生产力缺损大幅降低, 挽回社会经济损失3970亿元。

3 讨论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所致人与多种动物的慢性传染病, 致病机理是动物机体中的部分器官出现结节性肉芽肿, 在逐渐发展下结节中心出现化脓、干酪状钙化或坏死后成为空洞。结核分枝杆菌分布十分广泛且可普遍流行, 在诸多动物之间有较高传染率, 对人类与动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均有重大威胁。有关调查显示, 我国目前有500万名结核病患者, 在全世界范围内居于第二位, 是全球范围内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且我国结核病患者中有80%位于农村。最近几年来, 我国政府不断加大防治结核病工作的投入力度, 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 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得到了明显控制。

为探讨结核病防治可取得的社会效益, 本次研究对《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3年~2013年)实施后的社会效果与社会效益进行估算。估算结核病防治社会效果时主要是对因实施结核病防治而避免传染健康人群进行估算。通常情况下, 实施《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可提高肺结核患者治愈率, 降低患者死亡率, 而对实施后社会效果进行估算时可对肺结核所致死亡人数下降率进行考虑。然而在《规划》实施中所登记的死亡数据反映的仅是在治疗6~8个月时患者死亡人数, 并未追踪完成治疗后患者死亡人数, 故而无法对规划实施后患者死亡率进行全面统计, 因此本次研究并未估算实施规划后患者死亡人数下降率。另外, 在对避免传染健康人数进行统计时, 本次研究只是对一次传染避免人数加以统计, 而并未对二次传染的可能性进行估算, 故而估算结果可能会比实际效果稍低[4, 5]。

在对实施规划后所取得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时, 直接效益估算的是避免新发患者所节省的医疗费用支出。在规划实施中获得规范化治疗患者中, 因不必要服务减少和疗程缩短, 患者医疗费用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然而由于各地的结核病防控中心管理力度各有差异, 不必要服务减少程度和减少量还缺少确切数据加以反映, 故而本次研究并未对这一部分节约费用加以估算[6]。另外, 诊疗费用也并未对患者误工费、交通费及伙食费等加以计算, 因此直接效益估算值相较于实际直接效益略低。间接效益主要是劳动力患者健康恢复之后挽回的经济价值, 而并非对非劳动力患者展开相应估算。经济学认为非劳动力患者对社会财富而言是负向增加而非正向增加, 故而可忽略不计。另外, 按劳动力患者对实施结核病防治的社会经济价值进行计算时, 所用人均GDP应该用当年的、分母为劳动力人口的数值。然而由于本次研究并不要求非常精确, 因此并未对人均GDP加以调整, 这可能会导致间接效益计算结果略低于实际。

本次研究揭示, 结核病防治的实施有效避免了337万健康者变成肺结核者, 节约医疗费用24.9亿元, 同时通过对结核病患者展开治疗, 促使劳动者中肺结核患者恢复健康, 促使社会生产力缺损大幅降低, 挽回社会经济损失3970亿元。由此可见, 通过结核病防治可收获巨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各级政府应逐渐加大防治结核病的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 许力,徐勇,高卫珍.2005-2010年吴江市结核病防治现状及其对策.中外医疗, 2013(21):137-139.

[2] 曹德君,陈颖钰,晋丛,等.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国奶牛, 2013(16):22-23.

[3] 李丹.锦州市2003-2012年肺结核病疫情监测分析.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3,34(5):65-67.

[4] 陈莲英.健康教育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开展及作用探讨.中国卫生产业, 2013(8):256-257.

第5篇

房地产开发建设,是我国经济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房产测绘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采集和表述房屋及房屋用地的相关信息,为房地产管理,尤其是为房屋的产权、产籍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果资料,为房地产开发、征收契税、城镇规划建设等提供准确数据和技术资料。作为服务单位的沈阳房产测绘中心,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今天,在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大量增加建设时刻,就如何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房地产开发建设,加强自身强化修养,做到测绘前置,为房地产开发建设提供准确数据基础资料。

1 “测管分离”,建设一流的房产测绘团队

1.1 完善机构设置,实现测管分离

十几年来,房产测绘队伍随着我市房地产市场的不但发展而壮大,特别是沈阳市房产测绘中心成立后,在人员结构调整、信息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准,与沈阳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相适应。中心深入探索研究全国先进的房产测绘管理模式,最终选择了全国领先的“测管分离”管理模式,按预测、实测和质量检查设置机构,实行“预测”与“实测”分离;“测算”与“质检”分离,改变了传统测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机构设置,实现了“测管分离”。

1.2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建立房产测绘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设一流的房产测绘队伍,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引进高科技技术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主要标志。先后增加全球卫星定位(GPS)系统,建立了沈阳市房产测绘基准站(CORS站)、全站仪、测距仪等仪器设备;采用全站仪连接掌上机利用电子平板测图软件,进行全野外数字化房产分幅图测绘,现场检测房屋实际尺寸与提供的施工图纸较差,将外业实测数据实时回传至中心数据管理站,统一进行管理和应用,有效避免主观错误,确保房屋实测尺寸的准确性,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沈阳市房产测绘信息系统是集测绘业务管理、业务流程和建筑面积计算软件于一体独立的信息系统,主要包含房产测绘工程管理、房产信息采集、房产图形绘制、房屋面积分摊计算及相关统计查询和报表制作等功能于一体,同时,对房产测绘业务计算软件、业务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及各类数据进行了优化与整合,从而提高房产测绘工作效率,加强测绘成果质量管理,强化风险监控的目的;同时还有窗口扫描功能、自动派件功能、实时跟踪监控、功能、统计绩效、档案管理等辅助功能,为服务房地产发展提供信息化保证。

1.3 实行绩效考核,调动员工积极性

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做到人尽其才,调动员工积极性,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规定,保证了测绘技术的优质高效。实行按劳分配的绩效考核制度,按工作量、工作质量、难度系数和工作时限综合因素进行考核,大大提高了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提高了技术水平的同时,更增强了员工素质。目前,我们以不足同规模城市二分之一的技术人员完成了相同的工作量,创造了国内工作时限最短的佳绩。

1.4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测绘持续发展

为不断的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新技术新思想的产生,房产测绘队伍的建设应是与时代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建设、管理制度补充和计算规范的前提下,更要注重测绘人才培养计划。按不同知识结构和年龄,有目的将技术人员培养成专家型、骨干型、能手型人才,并根据各类人才不同的需求进行培养。不断提高职工基础理论知识,切实提高中心职工整体水平。。

2 科学严谨,完善房产测绘作业依据

我国现有的房屋面积计算的主要依据为《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和《关于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与房屋权属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住房[2002]74号),及地方性的细则及规定。随着房地产的发展,新型的建筑设计不断出现,特别是综合性建筑设计,现有的计算依据已不能满足要求。如规范中明确房屋面积计算基本单位为“幢”,分摊计算按住宅、商住和多功能综合楼分别处理,但并没有对“幢”给出界定标准,共有建筑面积如何划分没有明确的规定,即如何界定幢共有建筑面积、功能区共有建筑面积、层共有建筑面积等。加之我国南北建筑差异巨大,理解不尽相同,同一建筑物的分摊方法不同,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新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形式不断涌现,原有的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我市房屋面积测算的需要,为统一测绘技术人员对面积计算规定的理解,统一计算标准,保证测绘成果质量。我们总结多年来测绘技术工作经验,结合工作实际,编写并出台了《房屋面积计算案例》,以对房产测绘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以案例形式对沈阳市的各种房屋类型的分摊和计算作出规定,是一个非常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好办法。同时我们还编写了《房产测绘质量管理手册》,按测绘业务种类和测绘岗位,明确了操作规程和步骤,为房产测绘成果质量打下了理论基础,同时减少了职业风险因素。

3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房产测绘上岗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名合格的房产测绘从业人员不但应具备测量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房地产知识,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房产测量规范》和有关法规开展房产测量工作。做好房产测量各项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上岗人员专业素质;加强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房产测绘的科技含量。建议做好两个“建立”,即建立房产测绘人员上岗考核制度及定期培训制度,尽快实施“注册测量师”制度;

第6篇

今天,集团公司召开经济适用房建设推进会议,主要是对照年度计划安排,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加快推进经房项目建设,真正把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刚才,蔡局长就今年集团公司经房建设、小区改造等有关工作作了详细安排,讲得很具体,也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希望各单位各部门按照会议的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共同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加快经房建设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紧紧依靠职工、努力使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切身利益,是和谐矿区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集团公司党政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要加快经房项目建设,改善职工住房条件,让“居者有屋”、“安居乐业”。如果职工长时间没有相对稳定、舒适的居住条件,基本的生活和休息无法得到保障,容易产生厌倦、懈怠、烦躁、压抑等思想情绪,轻则会使个体对工作缺乏热情、对未来丧失信心,重则会产生矛盾激化,引发各类影响矿区稳定的问题,不利于和谐矿区建设。近几年,集团公司利用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的时机,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弥补职工生活历史欠账。特别是在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上,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提高职工购房能力,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构建职工住房保障体系。应该看到,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工作的推进速度和结果与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去年,集团公司排出房补计划6000万元,全年仅实施了3000多万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少数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还不细。根据调查统计来看,目前,全集团现有在岗无房职工3034人,危旧房64万平方米,近90%的职工住房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供水、供电、旱改水及小区环境治理、矿区道路建设等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改造项目因细节问题未处理好,给职工生活带到诸多不便,职工群众意见很大,改善职工住房条件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加快推进“两个转移”,加快经房项目建设实施进度,着力改善职工住房条件,让居者有其屋、住好屋是集团公司推进和谐矿区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各单位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从建设和谐矿区的高度出发,紧紧抓住“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核心,树立大局观念,增强责任意识,摒弃片面和小团体利益思想,切实把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从职工最关心、最急需、最渴望的要求入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真心实意把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经房建设等各个事情办好、办实、办出成效。通过实施经房建设,尽快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亲和力,努力为企业营造一个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健康和谐的发展新环境。

二、统筹抓好规划和组织,加快推进经房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经房建设是今年集团公司继续改善职工住房条件的重点工作,也是集团公司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单位多、项目多,工程量和工作量都很大,任何环节的失误和闪失,都将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实施进度。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半年时间已过,列入计划的5个单位的经房建设项目进展不快,责任不明确,计划不落实,给全年计划任务的完成增加了较大压力。能否圆满完成经房建设任务,关系职工住房条件改善、关系矿区和谐稳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单位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时间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尽快统一思想,统筹规划,抓紧时间,抓住重点,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绝不能失信于职工。要认真做好项目的规划和设计。经房项目及与之配套的中心小区、危旧房改造等项目规划是统一的有机整体,要按照现代化、标准化、美化亮化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规划,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组织实施。要根据项目工程量,科学编制项目预算,做到资金投放与项目规模相匹配,保证经房项目建设健康有序实施。经房项目建设等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工作是集团公司一项长期的任务,政策性强、要求标准高,能否做到让广大职工满意,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既是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的体现,也是执行力和诚信度的充分展示。要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全面推行项目负责制。这里重申,经房建设项目工程的责任主体是各基层单位,单位的行政负责人是第一责任者,务必要消除“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是集团公司的事、是机关部门的事”等模糊认识,从大局着想、从细节着手,切实把项目申报、招标设计、资金安排、组织实施等责任落到实处。今年经房建设工程量为历年来最大的一年,点多面广,加之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要按照集团公司下达的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人。职能部门和责任主体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稳步推进。对于项目前期规划、审批、拆迁、临时安置等工作,要统筹考虑,同步推进,既要保证搬迁职工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又要努力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对于已开工建设的项目,集团公司机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协调、督促、指导和考核职责,加快工作进度,配合基层单位共同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尚未开工的项目,相关责任主体和职能部门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完备相关手续,争取尽快开工建设。要抓住经房建设有利时机,积极探索住宅小区与乡镇建设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企地联动发展。要把危旧房改造与经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决走出治标不治本、年年修缮年年修的误区,消除循环反复的根源,从源头上杜绝重复投资、重复劳动、重复建设的现象。东部大黄山、贾汪地区经房建设涉及拆迁问题,相关部门要超前做好政策宣传和发动工作,加强与职工、地方政府、周边农村的协调,防止干扰的事件发生。

三、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确保高质量完成排定的各项任务

一要加强经房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要在科学做好项目预算基础上,实行经房建设项目费用总额包干制,把责任落实到项目实施主体单位,落实项目人员工资和经费,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无特殊原因不得增补或调整计划,确保总费用不超标。节约超支与项目单位奖罚挂钩,确保质量,降低成本。严格执行经房建设资金审批制度,做到专人负责,专款专用,确保投放到位。集团公司规划部、财务部、房管处等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的审查,规范审批程序,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厉查处各类违规行为,真正把服务职工、有利于职工的事情办好。经房项目不是效益工程,各单位一定要顾全大局,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二要全面推进问责制。加强工作进度、工程质量的检查考核,定期通报各单位经房建设工程进展情况,对主体责任不明、工作态度敷衍、工作质量低劣、工程进展缓慢等损害职工利益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刚才,会上还宣读了集团公司关于加强经房建设管理办法,对相关工作目标、要求和责任、奖罚都作了明确规定,希望各单位认真遵照执行,同时按照所签订的责任状和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落实,确保建设进度。项目单位要尽快组织人员,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集团公司将按月考核,完成好的单位,对领导班子给予奖励。

三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市场化运作。新建经房原则上按成本价格,全部面向集团公司内部符合条件的职工****,凡是购买经房的职工,符合规定的可享受集团

公司一次性货币化补贴。对于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租住或其它方式解决。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全面推进小区物业社会化管理。新建经房全部实行物业管理,对于已投入大量资金实施改造的旱厕、供水、供电及汽、暖等工程,要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落实责任,规范管理,高效运作,保证投有所用、投有所益,真正把好事办好,服务职工群众,实现预期目标。对于已具备移交条件的小区供水、供电及物业管理,要超前考虑,制定方案,尽快移交社会,实现生活小区物业管理社会化。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 纺织专业 师资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055-03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育形式。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在提倡素质教育体制的大潮下,社会实践在其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突破,但师资队伍的指导力度不够,以致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纺织专业由于其特有的技能性与操作性,更需要社会实践辅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将师资构建与社会实践价值高效整合,向社会输送更多栋梁之才成为目前面临的严峻考验。

一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求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十分必要。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身心素质等。这五种素质是大学生在当今社会的立足之本,也是他们将肩负的“将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使命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必然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

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素质教育应进行正确的定位,逐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切实做到思想道德与政治鉴别力的提高。

2.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的培养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不仅由其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还与其是否具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关,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文学修养、音乐修养、艺术修养和审美修养等。一般来说,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其社会适应性较强,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不断提高自己,以谋求自身发展。

3.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需要从实践中获得,它是从事业务的人员在完成业务活动的过程中所具备的综合能力,是客户对业务员的主客观认知与认可,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其对外活动能力的总体评价。业务素质能反映出大学生的交际能力、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处理事务的协调能力。良好的业务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认可,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增加社会财富。

4.创新(创业)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具体措施,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方向,是我国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创新(创业)素质是指大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并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能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和追求创新型人才的社会,它是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5.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

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是将其他素质加以充分利用的保障。良好的身心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不良的身心素质可能导致大学生在情感、认知、行为方面出现与正常情况的偏差。因此,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载体。

二 科学认识纺织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高校普遍实行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纺织专业知识广泛涉及机械设计原理和项目技术指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1.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纺织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条件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高校培养纺织专业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只学书本知识或单靠理论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自身学好专业的紧迫感、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作贡献的使命感。纺织专业学生只有在实践操作中才能深入理解各项机械运转指标,深化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纺织专业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夯专业基础,补查专业知识漏洞,为大学生成为高技能专业人才提供了基础保障。

2.社会实践活动是纺织专业学生肯定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第8篇

关键词:社会调查方法;实践环节;教学设计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程是为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学生开设的重要必修课程,但在某些学校中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偏差。“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但在一定程度上实践教学环节更是该门学科教学的关键,实践教学环节的开设目标是为了增强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文科专业学生实现人文教育与应用能力的有效统一,可以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完成工作,还可以促进学生实现创新思维的增强。

1.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

(1)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同于理工科学生完备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实践课程还没有制订出较为成熟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学科内容纳入到学生专业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去。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内容为范例,结合该门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效对接,与社会就业创业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相结合,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2)构建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提高“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相关教学人员就必须构建出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实验教学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统一的规划,对每课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安排相应的研究实验,同时根据课程中连贯的知识安排重点实验,并需要保证该门学科至少有4~6个重点实验项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中的“量表制作和问卷设计”就可以作为重点实验进行安排,在课程实验的安排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实验中的各项内容做好统一的规划安排。

2.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思路方法

(1)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思路方法。“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该重点突出其专业性,这是其有别于一般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在相关教师进行实践安排时需要将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进行广泛的联系,严格贯彻学科的教学目标安排,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认真仔细的调研,并在完成后写出完整的社会调研报告,并由教师进行检查和批改。在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教师还可以在课程规划中安排专业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设置一定学时的专业实践课,并要求学生上交具有质量的实践调查报告。另外,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作为一门系统性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完善的案例为学生进行剖析讲解,常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包括引导性教学案例、分析式教学案例等。在讲授课程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应督促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调研,其中包括校内调研、社会调研、企业调研或假期调研等。

(2)构建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实验教学体系思路方法。对于“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实验的安排,需要教师对学校及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考量后安排,对于实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也需要认真敲定。如,在课程总课时的安排上,要对实验课时的比重进行合理搭配,在保证理论教学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尽量增加课程实验教学的学时,一般情况上实验课时以整体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到二分之一之间为宜。另外对于一般实验和重点实验的安排也需要进行差别处理,对于每一个实验的设计,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理论知识安排实验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等,另外教师也可编订适合“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实验手册来指导学生规范化进行实验。

第9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服务地方;启示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也必然成为独立学院的一项重要的任务。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学习、借鉴和研究。目前,对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理论研究很少、经验总结的也不多。因此,对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提高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必将成为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拓展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也是独立学院肩负的神圣使命和推动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

一、独立学院服务社会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是在原来民办专科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间较短,在服务社会方面还只是刚刚起步,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和突出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独立学院自身存在的问题。

1. 社会服务意识淡薄。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独立学院的董事会或独立学院的投资方,在投资教育之前都是企业家。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他们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认识不是很深刻。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由于投资较大,急于收回成本乃至盈利,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关注不够。

2. 组织协调不力。

独立学院成立的时间短,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在所难免。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独立学院没有服务社会相应的管理机构,没有专人负责;有些独立学院在服务地方上有口号无行动;有些独立学院虽有自己的专门机构,但组织散乱,单兵作战多,集体攻关少。

3. 专业设置不科学。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一般都紧随市场,本身无可厚非。但存在“一窝蜂”的现象,专业结构不合理,培养规格单一,低水平重复比较普遍,不能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4. 科研实力总体较差。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不合理:教师非老即少,中年教师甚少,老教师基本都是原高校的退休教师,知识结构相对老化,科研积极性也不高;年轻教师大多是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缺乏科研能力,更缺乏与社会进行沟通的能力;中年教师有一定科研能力,但数量较少,难以形成梯队建设。这导致独立学院的教师科研实力总体较差。

(二)社会方面的问题。

独立学院在社会服务方面相当滞后,除了独立学院自身的原因外,社会各方面的因素也严重影响独立学院社会服务的发挥。

1. 宏观政策方面的原因。

独立学院要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要求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教育部在公立院校,特别是在重点院校给予了较大的专业设置的自主权。而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一般要求与母体学校相一致,否则,学生毕业时的学位授予就成问题。这导致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往往在母体学校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妨碍独立学院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灵活地办学和进行社会服务。

2. 地方政府方面的问题。

地方政府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地方政府对独立学院的认识不清,把独立学院的发展与兴起当作地方的民办企业看待,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科研水平、专业设置等问题要么无权管理,要么怠于过问。二是地方政府利用独立学院智力支持的能力不足。地方政府对于如何利用独立学院的人才、技术、信息和思想来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一重要问题考虑不多。三是地方政府缺乏充当“红娘”的意识。地方政府往往怠于“插手”独立学院的发展,缺乏充当独立学院与地方企业沟通与结合的“红娘”的意识。

3. 企业方面的问题。

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最直接的对象就是地方的企业。由于地方企业与独立学院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地方企业对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大多持怀疑态度。在有需求时,往往舍近求远,寻找重点院校、公立院校提供服务。

二、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实践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始建于2000年9月,属广州大学的二级学院。2004年4月,由广州大学申请,经教育部批准为独

立学院。学院校园占地540亩,建筑面积20万多平方米;目前设有8系3部, 21个本科专业。

(一)举办者高度重视。

松田学院董事长马云珍先生历来重视学院服务增城经济社会发展。马云珍是增城民营企业家、民办教育家,2004年,被中国教育家协会评为“全国优秀民办教育家”,在办学之初提出了“立足珠三角,服务广东省、放眼全中国”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松田学院被批准为独立学院之后聘

请了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原宁波大学校长张钧澄担任学院执行院长,之后聘请的历任院长都十分重视科研与社会联动工作的发展。

(二)学院领导大力扶持。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的历任院领导均具有多年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深谙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具有清醒的认识。在服务地方的问题上,精心组织,大力扶持,为学院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遗余力。

1.成立科研联动发展处,全面负责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松田学院在2006年专门成立科研联动发展处,作为学院的处级单位,负责学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全面工作,下辖独立学院研究所,专门立项研究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是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2.制定一系列支持教师和学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一是资金支持,凡获得立项各级各类课题,均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二是教师进行科研联动工作均折抵一定工作量;三是积极支持校级、院级科研立项;四是积极打造科研团队。

3.大量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不断提高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院为进修的教师提供资金支持,报销学费,设立专项资金引进高端人才。

4.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门人才。如学院结合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实际和产业情况,成立了广东省独立学院中唯一的社会体育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结合增城打造广州物流基地的现实,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

(三)加强师资建设。

在学院一系列政策的鼓励下,教师队伍建设渐趋合理、科研积极性高涨、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科研工作团队基本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意识显著增强。

(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取得成效。

1.培养合格人才是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根本。松田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凝成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扬长避短,力创特色;远近结合,立足长远;加强内涵,质量立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学院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发展思路。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院工作的中心,努力实现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松田。每年学院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高达95%,高质量完成了人才培养的任务。

2.主动出击,在“学院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方面成效显著。2007年增城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复了学院上报的《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关于服务增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学院向增城市政府推荐专家学者参政议政,与增城市法院、检察院、教育局、体育局、邮政局等多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学院还主动与企业联系,建立实习基地,送服务上门。

3.成立科研院所,加强科研研究,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学院先后成立了岭南营销管理研究所、独立学院研究所、松田艺术研究所、汽车与摩托车市场营销研究所和珠江经济研究所,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研究。

  4.全院共同参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形式多种多样。各系部根据专业特色,设立了特色社会服务项目,增强了师生的服务意识。如法政系师生为社会提供司法援助、法律咨询服务;管理系师生为增城市邮政局提供策划、宣传服务;艺术系师生为豪进摩托车进行衍生产品进行设计服务;外语系师生为“广交会”提供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三、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启示

(一)举办者的办学指导思想是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关键。

独立学院一般都适用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独立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往往取决于董事会,甚至是董事长个人。松田学院董事长马云珍先生实施专家治校的思想直接推动了松田学院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

(二)苦练“内功”是提升独立学院服务地方能力和水平的基点。

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取决于教师、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松田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切实提高办学水平才获得社会认可的。

(三)主动出击是目前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唯一出路。

独立学院相对“年轻”,服务地方的能力有限,“等靠要”是没有出路的,要有一股闯的劲头。松田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主动联系政府、企业,以点带面、由弱到强,靠的就是一股闯劲儿。

四、关于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形式的思考

尽管独立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地方院校、重点大学相比,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因此,研究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实现形式,借鉴著名大学和国外的高校服

务社会的形式就相当必要。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实现形式上,独立学院还存在形式单一,内涵有限等方面的问题。而一些著名大学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经验、模式都值得独立学院学习和借鉴。如有的学校加强了图书馆、物业、后勤、实验室等一系列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功能的开发,这些都是独立学院可以做,应该做,也能做好的方面,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大力挖掘这些方面的服务功能。

(二)广修栈道,打通“关节”。

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主要障碍是中间环节受阻。这要求独立学院要多渠道地联系社会。学院可充分利用中介组织,通过中介组织把学院服务的能力介绍给社会,弥补教师与社会打交道能力不足的缺陷。如可把学生动员起来,特别是一些企业家子女,让这些学生充当学院与企业之间的“红娘”,必将大大缩小学院与企业的距离,节约学院开展服务的成本。

(三)广结善缘,请佛诵经。

在服务社会方面,独立学院的起步较晚,经验有限。广结善缘,就是要求独立学院要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保持良好的关系,积极寻求支持。请佛诵经,就是要聘请政府、企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中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增进政府、企业对学院的了解、认同,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院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中间开花,服务“零距离”。

中间开花,就是在企业集中区域建立服务公司,让企业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资讯服务,实现服务“零距离”。

总之,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尚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只要增强意识、苦练内功、坚定方向,独立学院服务社会的功能一定可以厚积薄发、大有作为。

[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课题编号:10y84)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吕祖善.高校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 实现良性互动与合作共赢——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1).

[2]李源潮.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j].求是,2008,(4).

[3]徐铜文.区域大学的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