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效记忆训练法

时间:2023-05-26 15:29:19

导语:在高效记忆训练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效记忆训练法

第1篇

关键词:七比特原理;记忆;日语教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闪烁着中国人的哲理,智慧的中国人早就知道工具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语言是一门工具,是拿来用的。这里的“用”,外语W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单词、语法的理解和记忆上,还应具备所学语言的应用能力。本文从外语教学的这一最终目标出发,凭借教学经验,应用心理学的领域的“七比特原理”的理论并将其运用之外语教学,希望能为外语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提高外语教学效果提出有益帮助。

一、记忆的特点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外语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 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二、外语学习中的记忆特点

说到外语学习,相信很多学习者会自然的联想到两个字“记忆”。但对其记忆类型的了解以及解读并不多。但是,对记忆类型以其关联的研究将对提升外语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有的人学习了好多年的外语,就是没能学成,也不知原因所在,更不知道是记忆方法的使用错误。原因就在于外语的记忆属于运动记忆范畴,大脑有记忆功能,也有遗忘功能,用大脑记忆是暂存记忆,而用嘴记住的东西,才会不忘的。举例来说,我们小的时候用嘴记的歌谣、诗歌等,有的现在还能背诵,而我们高考时用大脑死记硬背的考题却不记得。这就是用嘴记忆属运动记忆,运动记忆能产生终生不忘的效果,就好比像我们学习打球、学游泳一样,一但学会就不会忘记。七比特原理应用于教学的核心之一就是运动记忆训练法。

三、七比特短时记忆原则

七比特短时记忆原则是指:人的短期记忆每次最容易吸收的信息量是七个单位。据专家实验表明,通过短时记忆后,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词,无论是单音节还是双音节词,都不超过七个。因此,在设计日语教学内容时,尽量设计成较短的句子,这样,学生在听和跟读的过程中,既不感觉费劲,又容易记住。

四、七比特原理对日语教学的启示

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母语来为初级阶段的学习提供帮助。学习日语的人借助自身所具备的丰富的母语知识和理解能力,可以更快地理解日语的内涵和规律。这样的理解能力就为较短时间内学好日语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在实际演练中,我们可以利用中文背景设置带出日语短句。用母语来说出背景,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语言应用环境,将母语思维与日语学习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日语。

在此基础上,要使学习者尽量先动口练,后动笔写。语音是学习日语的第一关。不掌握正确的发音,就不敢大声朗读和对话,句子不能上口,后续的训练就难以进行。要仔细听教科书中的发音和音频,大胆实践,反复模仿,对比纠正。

此外,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创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实用的内容,并且在与他人交流时派上用场。这势必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而这种自信是顺利进入更高阶段学习的前提。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这方面的信心。

五、七比特原理的教学应用

在教学中运用七比特短时记忆原则的优点在于:将学习者设置成背景的主角,激发学习者说的欲望。汉语场景后多个句子的高频训练,使学生完全掌握句型、单词,为口语表达做好深厚的积累。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当现实生活中也遇到与背景相同的场景时,学生就会条件反射地说出纯正的日语。因此,这种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听说能力,使学生自如地应对各种生活场景。这种方法对于初学日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具体示例如下:

关键词:おねがい

①おねがい[おい](名词):请求,拜托。

② おねがいします[おいします](动词):请求,拜托。

1.你今天第一天来公司上班,按照日本人的习惯,你客气地对大家说了一句:よろしくおねがいします(请多关照)。

2.你拜托同学帮忙打印一份资料,你客气地说:これをおねがいします(这就麻烦啦)。

3.有人打电话找室友,可室友不在,你让他把号码留下说:お番号、おねがいします(麻烦您留一下电话号码)。

4.你想让同学帮自己忙,于是对同学说:おねがいがあるんです(我想拜托你一件事)。

5.这周是你值日。下周将是室友,于是你对他说:来Lおねがいします。(下周就拜托了)。

6.静子正在忙着做作业,你想请她帮个忙,就说:おねがいできますか(我能麻烦你一下吗)?

7.你要外出办事,安排堂妹照看宠物,你说:ペットをおねがいします(请你帮我看一下家)。

六、结语

综上所述,外语只靠教师讲解是学不会的,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员自己反复不断的操练来习得,但操练也要讲究科学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并应用心理学领域关于高效记忆的理论,在教学中尝试使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利用“七比特原理”中的短时记忆原则,通过关键词选定与合理的场景设置,激发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日语听说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运动记忆训练法进行反复训练,从而达到永久记忆,以最终实现遇景能说、见词能读、听文能写语言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日语专业学生口语技能培养的基础性平台建设[J].牛立保.新课程(中旬)2013(08).

第2篇

关键词:目的论;本科院校;口译训练方法;创新

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珠三角地区与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各方深入交往的同时,英语口译人才方面的需求愈多,对其专业素质方面的要求也是愈高。而目前珠三角地区高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英语口译的兴趣不高,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导致英语口译教学难以推陈出新。英语口译能力的提升,英语口译员必须不断实践,不断训练提升自身口译能力,而教师应根据市场及学生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英语口译学生尽量争取实践机会,利用教师及学校提供的资源与机会,踊跃参与英语口译实践活动以完善自身口译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珠三角地区本科院校英语口译教学与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基于此,本研究以功能目的论为基础,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操作中,系统分析了三种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

一、理论基础―功能目的论

赖斯是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or Scopos Theory)的创始人,首次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1]功能目的论包括三大法则: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强调所有翻译首先要遵循“目的法则”: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由于目的论是以预期目的来判断译文是否成功,预期目的又反映读者的要求,而读者的要求又不尽相同,因此,“目的论”推崇翻译标准多元化。当要求译文的交际功能与原文有同样的交际功能时,相当就成为翻译过程的标准。

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交际行为,且不同目的的口译活动有不同的口译策略与方法。从增加口译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口译的兴趣角度,通过创新性英语口译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译技能、口译心理素质与临场应变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功能目的论的指导,创新英语口译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且提出了应用型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二、珠三角地区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

一般口译训练方法有听力理解训练、记忆训练、笔记训练、视译训练、交替传译训练和同声传译训练,本校根据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口译课程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针对性地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反思和创新,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口译训练方法。

1. 笔记模仿训练法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课堂上教师会事先给学生几十秒时间预习一些较难的单词,接下来会播放相关的音频。为增加难度,教师会让音频一次性播放完毕,播放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口译速记符号和技巧迅速做好笔记,如利用线条回指重复出现的信息,使用各种缩写、实用符号以及最少的汉字笔画来表达完整的意义。音频播放完毕后,学生有三十秒的时间做整理,时间完毕立即翻译并由电脑录音记录存档。之后教师会随机播放某位同学的录音,并以专业口译人员的现场笔记为模板进行评讲。学生在边听边记的过程中本身就很容易分心。根据学生反馈,如果不进行笔记模仿的方法训练,单凭自己学习的口译笔记速记符号和技巧以及个人笔记的偏好来记录信息,往往会出现为了记录上一句的信息漏听了下一句的情况。而大部分学生表示在没有学习笔记模仿训练方法前,更喜欢使用母语汉语来记录关键信息。然而,笔记模仿训练法给学生的笔记训练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学生能在比较自己的口译笔记中和专业口译人员的笔记中,学习专业口译笔记的优点,找到自身笔记训练存在的缺点,从而通过课堂以及课外的反复训练,使自己的口译笔记更加优化,提高自身的笔记速度。

2.团队合作训练法

为了提高学生口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增加口译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本校的部分教师采用团队合作训练法,从课堂和课后两方面改进学生们的口译学习方式。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们在轻松交流的环境下进行小组互助互帮式的学习。在课上,各小组会在教师播完录音或视频后,通过讨论,各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口译。在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开口练习口译机会的前提下,每次口译的人必须不同。这一要求的提出,也尽量避免学生存在的侥幸心理。由于有讨论,学生胆怯、缺乏信心、害怕出错羞于发言这一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当然,课堂上单一的口译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寓教于乐,把口译训练过程变得有趣而有意义则是团队合作训练法的另一大优势。据了解,有老师曾在班上进行一个名叫“滚雪球”的接龙游戏,该游戏一般由5到6人为一组,第一人自己说一句较长的英文句子,接下来的人在前一个人的基础上复述上一人说的英文句子并且再加多一句,最后一人则把前面所有人的话进行复述并且口译出来。在训练演讲能力时,采用两人小组“讲故事法”,一人负责讲故事,一人负责现场翻译成目标语。这些游戏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短时记忆、演讲能力和临场口译的能力也能得到快速高效的锻炼。

而课后,教师一般会根据讲解的内容布置相应的口译作业并且提前通知下节课的口译主题,要求学生自主事先就教师给出的主题进行查找相关资料,作出相应准备,让学生了解并养成习惯,在进行具体的口译工作前,必须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查找。不过,这样的团队合作也有一定的弊端,小组成员间会产生依赖性,甚至推诿现象也时有发生。学生们录制的音频,由于不是一次性到位,私下里可以多次练习,也会大大降低口译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现场模拟训练法

现场模拟训练法通过还原大型的新闻会或是进行小型的一对一口译练习,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目的是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体验英语口译,既能感受真实的新闻会流程,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译技巧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新闻提问环节也能展现出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及整个过程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大型的新闻会为全体同时参与,确定并分配好主持人及其配备口译员、发言人及其配备口译员、担任新闻记者及其配备的口译员。如选用航天员记者会发言稿进行口译练习,其所有稿件均由学生自主提前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进行查找相关资料,作出相应准备。一对一口译练习,一般选用总理记者招待会或新闻会材料进行口译练习,其中一个学生扮演发言人,另一个学生扮演口译员进行口译。在一对一的口译练习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口译,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现场模拟训练法弥补了团队合作训练法的依赖性和口译的延误性等弊端,因此,有时一对一口译也作为考核学生口译能力的新型方式。

四、总结

以上分析表明,南国商学院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时展的趋势所需,也是要求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的创新,对学生的口译训练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一) 对学生的意义

学生可以全面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译表达的能力和信心。在原本单一乏味的口译训练中发现乐趣,如“滚雪球”“讲故事”这样的简单游戏。而现场模拟训练法,不仅能将口译技巧在现实环境下充分运用,还能及时将口译效果反馈到授课环节,不断促进口译课程的改进和完善。[2]而团队合作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还能创造积极、团结的学习氛围。和传统式的教师上课讲理论,学生被动学理论,课后缺乏训练的模式相比,创新口译训练法着重挖掘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根据不同的口译环境下,随机应变。多变的训练方法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双语表达能力,强大心理素质,快速反应能力的高素质口译人才。

(二)对教育工作者的意义

创新口译训练法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桎梏,让学生了解口译的重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口译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出学生们的口译水平,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训练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传统的训练法着重点在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与训练,学生们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地去接收,真正的实际操作相对较少,教师对学生口译学习状况了解甚少,而创新训练法及时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口译技能以及实际操作等能力,创造师生互动、共同研究的良好学习氛围;也为学校日后申请及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做好前期铺垫。

[参考文献]

[1]厦康明、范先明.旅游文化汉英翻译概论――基于功能目的论的视角下的跨文化旅游翻译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37.

[2]林晶、周丽军、赵颖、邹旭. 大学生口译社课外实践活动创新模式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2(18):241.

第3篇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

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所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快速高效阅读训练过程中,由于有老师为训练准确计时,然后按统一答案和评分标准给每人判分,这样即可根据阅读的量(字数或段数)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这三个数据。根据这三个数据,把阅读训练搞成了竞赛的形式,从而大大激发了阅读的积极性。

由于这种训练的时间以分秒计算,一开始,学生的心情就是兴奋的、紧张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许有拖拉疲沓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的作风,增强时间观念。同时由于在阅读中要加强记忆,思维活动空前活跃,久而久之,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并提高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上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不要吝惜时间。要以学生的读为本,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阅读者、思索者、探究者。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读得尽兴、读得忘我。还可以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比如:默读、精读、泛读、略读和浏览等,全班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倾听文本本身发出的声音,尽可能走进作者创作时的心声,读出作者的情感,并教会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不同文章的读法,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比如:节奏、语速、停顿、轻重音、感情基调等。同时鼓励学生有自己创造性的读。做到这些,学生课内阅读的习惯慢慢就培养起来了,阅读的能力也会提高。

三、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

所谓规律化,实际就是条理化、系统化。我们的知识结构越是归纳为定理法则、定义公式,有条理,有系统,有规则,就越好学,越容易理解,其适用性就越普通,越有用,越能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越能无师自通。

根据教育学上的定势原理,让学生把这些规律在脑海里强化记忆,形成固定的阅读程序,当然就会使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加快。比如,根据定势理论可知,当某一事物在脑子中形成定势之后,如果经过多次反复出现,就会使不断变动的状态变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形象,人们所形成的这种习惯性的固定概念,在以后就可以轻易地、自动地、不加思索地加以利用。根据定势理论,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的过程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或称七个步骤(①标题;②作者;③出处及发表时间;④基本内容;⑤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⑥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⑦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每次阅读时,基本上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只要看出,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由于这七项内容包括了一般读书内容,又由于这七项内容中不单要有一般记忆,还需要有思考,要边读边思索,取其有用的信息、资料,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率、阅读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

四、借鉴相关学科原理,克服影响速度与效率的弊病

1.关于朗读与默读。人们的阅读过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朗读,即看到文字,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唤起意思,达到理解;另一种是默读,就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中唤起意思,直接由文字来认识意义,所以默读速度要比朗读速度快得多。这里借鉴了语言学的有关原理。

2.阅读时是否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我们在阅读时,眼睛要顺着字行做一系列的短暂而急促的运动。每看一定间距的材料,眼睛就会短暂地停顿一下(据心理学研究者的研究发现,人们眼睛停顿的间隙是相当固定的,大约是五分之一秒)。在阅读中只有眼停时才能感知字句。阅读的大部分时间属于眼停,眼动只占全部阅读时间的百分之五六。这样一来,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增加眼停时所读的材料的数量了。也就是说,在同一眼停时间内,你所读的材料多,你的阅读速度就快;反之速度就慢。实验证明,每次眼停,视觉广度大的可见六七个字,视觉广度小的则只能看见一两个字。如果老是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次眼停最多也不过能看一两个字,当然会大大影响阅读速度。

总之,阅读教学的高效策略是一项综合的工程,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从整体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意识,既继承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又能够吸收创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应用写作》月刊1997年第1期《广告与悬念小议》

[2]《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3期《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有效教学》)

[3]《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4]《百度百科:阅读方法》

[5]《中国学生学习法(高中生版)》丁晓山主编2009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第4篇

关键词: 自主学习;策略与方法;实验对比;学习效能

中图分类号: 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107-02

一、实验研究背景

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齐莫曼教授(1980)认为,自主学习强调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策略的运用。强调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定向的反馈循环过程,认为自主学习者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效果,并根据这些反馈反复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强调自主学习者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学习策略,或者作出合适的反应。

自从西方心理学家布鲁纳(1956)提出“认识策略”以来,学术界至今对“学习策略”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丹佛(1982)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琼斯(1983)、艾米伦(1984)、凯蒂姆斯(1984)则认为“学习策略是被用于编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或思维步骤”,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技能,是“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已内部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加涅语)。

多年来,我国在前苏联教学理论的影响下,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课堂教学理论系统,这对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正是由于这一规范和导向作用,使得“以教为主,以学为辅;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配角”的英语教学模式一度成为主流,使丰富和充满活力的英语教学走向僵化。

2004年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开始转向强调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种观点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方法和技巧。史耀芳(1991)研究指出,“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标,有意识地调控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是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习方法和技巧”。另一种观点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的调控过程。魏声汉(1992)指出,学习策略就是“在元认知的作用下,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动,调控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的学习方式或过程”。综合二者观点,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技巧及其整个学习活动的心理调控过程,以期达到高效的学习效能。

二、 实验调查与研究

(一)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的对象是参加2007年秋季英语培训班的湖北经济学院学生,总人数为80人,其中2006级68人,2007级12人,本科生47人,专科生43人,平均年龄为20岁。受试学生培训前的平均语言水平为一级,培训后的平均语言水平超过三级,学生语言水平的评估来源于两次调查考试的成绩。

(二)实验方法

调查考试,前后两次调考均为100道题,试卷难度为四级,涉及到听说、词汇、阅读和写作四个方面,其中听说(1-30题)、词汇(31-60题)、阅读(61-80题)、写作(81-82题),调查答卷的反应方式从“优秀”到“差”五个等级,学习者根据自己参加英语自主学习策略与方法培训前后的考试成绩进行选项。

(三)实验调查和数据收集

本项研究的调查方式是考试,参加调考的学生人数为80人,回收的有效问卷均为80份。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效能由培训前后的自身对比,基本能直观地反映学习者的实际情况。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学习者在听说方面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比分析统计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参加培训的学生英语基础非常差,在听说方面的合格率只有5%,高达95%的学生不合格,其中得分低于45%者占55%。但经过短短15课时的培训后,这些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听说自主学习策略与方法,在课外进行大量的自我练习,最后在听说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在结业考试中合格率上升为81.8%,其中良好以上达36.3%,只有18.8%的学生不及格,并且没有学生的得分低于45%。

2、学习者在词汇记忆方面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比分析统计结果

根据第一份试卷卷面统计,被测试的学生平均得分不到本部分的40%,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的词汇量非常小,合格率只有30%,不合格率高达70%,其中差生(得分低于45%者)占40%。经过25课时的词汇记忆策略与方法的培训后,这些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策略与方法,加上大量的自我练习,在词汇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最后在结业考试中合格率猛增到95%,其中良好以上达60%,不及格的学生只占5%,并且消灭了差生现象。

3、学习者在阅读方面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比分析统计结果

根据表3可以看出,培训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绝大部分没有达到了四级要求,合格率仅有15%,高达85%的人不合格,其中差生占50%,说明这批学员阅读能力处于三级以下。经过15课时的阅读技巧的培训,这些学生利用所掌握的阅读策略与方法,课后经过大量的自我训练,在培训结束后的第二次考试中合格率攀升到90%,其中良好以上达65%,不及格的学生只占10%,并且没有差生等次。

4、学习者在写作方面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比分析统计结果

上表表明,参加培训的学生英语写作基础普遍差,合格率只有30% ,70%的学生不合格,其中得分低于45%者占近30%。但经过短短5课时的写作培训后,这些学生根据项目组总结的写作方法进行自我练习,在英语作文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合格率上升到90%,其中良好以上达75%,只有10%的学生不及格,但这8位同学的写作水平较培训前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 实验结论与启示

(一) 听说策略与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表1数据充分说明,本项目组所推行的听说自主学习策略与方法非常成功。在听说方面,英语学习者要想能听会说、练就一口纯正地道的英语,首先必须纠正发音。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指导下,学习者学了多年的英语后,能听懂英语新闻、欣赏原声电影了,但总开不了口。究其原因,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发音太难听,于是就少说甚至不说为妙,久而久之,学成了聋哑英语。众所周知,汉语发音是通过口腔和鼻腔来完成的,而英语发音是从腹腔开始,再经过胸腔、喉腔、鼻腔和口腔发出,五腔共鸣,声音圆润,“英语味”十足,如果我们用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来说英语,就如老外用说英语的方法来说汉语,听起来一样别扭。本项目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了“一口气训练法”、“三最法”、“五大发音秘诀”和“自说自话练口语”的自主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练习听说。这些受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练习后,已然能讲出一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纯正地道的英语了,因而兴趣大增,按照此法天天坚持练习,于是听说方面突飞猛进,从而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聋哑英语。

(二)词汇记忆策略与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表2数据充分说明,项目组提倡的词汇记忆策略与方法非常有效。词汇是听说读写译的基础,学习者在受训之前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花在背单词上,结果单词是背了忘、忘了再记,反反复复记单词,到头来还是忘记了绝大多数,等于把大量的时间浪费掉了。项目组成员根据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创造性地发明、总结了拆分法、顺口溜、故事法、谐音法、形象趣味记忆法等多种适合大学生自主记单词的方法,经过短期培训后,这些学生大部分能在一小时内记住100个以上的单词。幽默风趣、快速高效、自主创新、过目不忘、一劳永逸是这些方法的特点,学生在自娱自乐的过程中轻轻松松记住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大纲内的单词,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增添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阅读策略与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根据表3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培训前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明这些学生已经掌握了项目组总结的阅读策略与方法。

据统计资料显示,说英语的本土居民正常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为二、三百字,我们中国学习者的速度只有几十字左右。而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眼脑直映潜力无限,其中最熟悉的例证就是我们看电影、电视时,眼脑直映速度达到每秒24祯图片。其实,早在三国时代就有这方面的文献记载,张松翻阅曹操新著的《孟德新书》后,就能记忆且背诵无误,这种能力真叫人叹为观止。宋朝有一位叫刘元高的,其阅读能力惊人,读书能一目十行,人皆称奇。在《北齐书》中(河南王孝瑜传)也有这样的记载:“读书十行俱下”,可见其速度之快,“一目十行”这个成语就是出于此处。通过研究发现,事实上,速读这种能力并非不可能,通过有效、持续的科学练习,一般人也能做到。就英语而言,其快速阅读的技巧须逐步训练,没有经过训练的阅读者一次眼停只能阅读一个单词,本项目组提出了系统的训练方法,分以下几步进行:首先,开始训练时每次盯着中间的一个,用余光顾及左右各一个,每三个单词为一组,这样一眼就能看三个单词,阅读速度也就是原来的三倍了;接着是纵向训练,将竖着排列的三个单词看成一组,每次盯着中间的一个,用余光顾及上下各一个;后面接下来就是五个、七个、九个、十一个、十三个、十五个单词为一组,依次增加。当你一眼终于能横向看十五个单词、纵向看十五列时 ,意味着一目能看一面的文字了,这个速度每分钟能看汉字五万余字,英语则高达十三万字――这也是目前快速阅读的最高记录。这批受训的学生按照本项目组的阅读训练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训练,都能达到初级目标,即每分钟阅读英文1000字、汉字5000字以上。

(四) 写作策略与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表4数据充分说明,项目组所总结的写作策略与方法是有的放矢。在英语写作方面,英语文章的风格与汉语不尽相同,这与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密切相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式的,体现在说话上,先转弯抹角,再言及正题,正如常言所道的“听话要听后半句”;表现在写文章上,讲究“先抑后扬”,所以老外称我们的思维方式为“mooning thinking”。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直来直去,所以他们自称为“lineal thinking”。

英语文章从结构而言,项目组总结为“三股文”,大到整篇文章,小到每一自然段,一般由三部分组成:topic sentence(主题句)、supporting sentences(论据)和evaluation sentence(评估句)。学生们了解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英语文章的结构特点,也就掌握了写作方法和要领,经过一定量的自我写作训练,因此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也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

语教学与研究,2001,(2).

[2]段莉.运用多媒体立体化模式促进自主学习[J].中北大学学报

第5篇

关键词 英语;培训;影视

当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全力以赴迎奥运。在迎奥运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相关人员的英语语言培训。现在,某些英语培训机构由于教学条件不完备,英语学习环境不佳,英语学习资料不尽如人意,所以英语语言的培训效率不高。那么,如何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些不足,较快地提高每位学员的英语交流能力,是值得我们每位英语培训工作者深入探讨的大问题。如果还运用传统的单一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枯燥的教学材料就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学员的交流能力。要想高效率地搞好英语培训。我们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一、高度重视发挥原声英语影视片在英语培训中的作用

英语在所有培训的语言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搞好英语培训,确保奥运会语言交流无障碍,应充分运用传统与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相结合,把合适的精美的英语语言材料引进培训课堂。就英语培训材料而言,英语影视片依然是目前英语培训中十分重要的材料之一。它具有高度的反馈性,而且是一种能直观形象地呈现感性材料,对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具有独特的功效,但目前有些培训人员对英语影视材料在英语培训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运作不到位。因此,非常有必要呼吁广大英语培训人员重视英语影视材料在奥运培训中的应用。

我们有不少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了十几年英语,但却不会说英语,有的学生能说出来,但英美人却听不懂。而中国大学生甚至小学生一旦到了母语是英语的国家后,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基本上学会了日常的交流话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国内的英语学习中,没有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在有些场合不知说什么。比如,当中国学生听到英国人赞誉他们漂亮时,他们不少人会回答说:No,No,I am not beautiful,这些学生虽能听懂英语,又能回答对方,但答语却不恰当,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句中虽没有句法错误,但英国,人却会对此回答感到不可思议。可这样的表述对在英国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却是很少见的,因为在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和与英国人的交往中,他们已经十分熟悉了听到别人对自己赞誉时应该表述自己的谢意。上海新东方学校听力口语培训部主任邱政政认为,看外文原版电影才能把外国人的思维、文化和语言一起“泡”来吃。的确,学习外语,需要大量真实的外语材料来增强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感性认识。因为我们要想学好外语,不但需要学其语言还要学其文化。这样才能运用得当。所以,恰当的运用原文英语版影视片辅助英语培训,既可以作为我们为学员提供的良好的学习材料,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提供语言模仿实践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可以灌输英美文化知识,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地道的外语。由于利用它可以从听、说、读、写、译多方面刺激学习者的大脑功能,可以唤起学习者大脑皮层多个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可以多通道输入教学信息。可以增加学习者对教学信息的关注与理解,可以延长知识信息在学习者神经中枢中的保留时间。可以使学习者在自然而轻松的状态下提高自己记忆与学习的成效。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ericher)做了有关知识保持和记忆持久的实验,结果是:人们一般能持久记忆所阅读的材料的10%,所听到的材料的20%,所看到情景的3%,但对于那些同时既能听到又能看到的学习材料能够保持持久记忆的50%,这也就是说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如果既能听到又能同时看到,而后再能将其所学进行很好的练习,知识的保持就大大优于传统的教学效果。这说明在英语教学中很好的应用原声英语影片,不但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并且还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原声英语影视片辅助迎奥运英语培训。

二、选择合适的英语影视片作为英语培训材料

众所周知,原声英语影视片是属于视觉直观教材,所以对于影片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1)影视片中英语语言的含量要适中,语言水平应和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相协调,要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对其精美语言的模仿训练。(2)影视片的内容要贴近生活,尤其应将一些和奥运相关的影视材料作为首选。让学生在观看影视片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学会日常会话,并应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在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3)影视片的语言和画面要达到一定的清晰度,这样可避免产生过多的听觉和视觉错误。(4)影视片的语言速度与其长短要适中。这样有益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并有益于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总之影视片的选择应着眼于激发学员兴趣,开发学员智力。应以启动学员的观察力与记忆力为契机,应把提高学员的交流作为选择材料的基本出发点,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原则,按照注意规律来精心选择。

三、灵活运用英语影视片进行英语培训

英语影视片作为一种视觉媒体,在培训中要着重引导学习者观察影片的语言和画面中传递的教学信息,最大限度地理解画面内容的内涵。在放映过程中,为避免信息量过大,导致刺激过多,强度过大,引起学习者的疲劳,影响有效学习,教师要灵活机动,运用多种影视教学法。在采用影视材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时,我们应针对英语教学目标和影片中不同片段的语言及内容采用不同的影视片教学法。比如再对影视片的导人时,我们可根据影视片的内容选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背景叙述法、简述布局法、文化对照法、影片概述法、启迪思考法等。而在播放影片的过程中,以下几种是可常用的影视教学法。

1.画面讲授法。

在播放英语原声影片时,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于某些画面的含义学生往往难于理解。此时,在播放影片时,教师应针对此画面进行某些要点的讲解,与相关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分析特征,寻找规律,加深理解。另外,对画面的放映时间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加以调控,并要让教鞭在画面讲解中配合使用,使学生的观察点和思考点与教师的讲解同步进行。

2.启迪判断法。

运用原声英语影片教学时,在影片的某一要点内容或某一转折点将要出现时,可暂停播放,让学生进行问答、讨论、判断或猜测后,再继续播放续后的内容,这种方法大大有益于学生对电影重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并且可以避免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的疲劳感。使其更轻松愉快地欣赏和学习西方语言和文化。

3.文化差异讲解法。

在放映一些地域文化色彩较浓的影片时,其内容往往涉及某地域文化或俚语,他们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电影主要内容的理解,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非常必要给学生讲解相关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或在播放中增加必要的解说词,总之,灵活地播放讲解英语教学影视片,对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努力获取和转化教学信息并在转化过程中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4.视、听、说、写、译综合训练法。

第6篇

一、吃透教材,深钻大纲

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形”在教材外,而“神”却在教材内,教材的重难点是什么,大纲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是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教学或复习才会有指向性。同时,要预先制订一个周密、系统的复习计划,切忌“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杜绝随意性。比如,什么时间结束新课,分为几轮复习,每轮复习的内容、难点、方式以及达到的预期目的等都要一一列出来。

二、变换复习方式,增加新鲜感

进一步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一味地重复某种方式,势必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若采用新鲜、有趣的方式,可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比如,可采取讨论法、提问法、新旧知识穿插滚动法、单项专题限时训练法、相对集中法、自我解剖法、情景表演法、观察法等。另外,在列举例句时,也要适时引用最新、最时髦、最有趣的词语与表达法等。以增强趣味性。

三、夯实基础,稳中求胜

能力必须在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能培养,知识的简单堆积并不等于能力,可以说基础的扎实本身就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是系统的基础知识的来源,掌握好课本知识是学习课外知识的资本。学习中时常回顾,以《考试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及时进行复习、整理,在复习和整理中可以罗列相关的词汇和语法,利用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操练,熟能生巧,巧能开花。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要让知识形成一个综合体,多角度、多层次训练自己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能力及在不同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增强自己运用语言的熟练性,提高自己对语言的反应能力,从而增加有限时间内的语言信息处理量。如:在复习单词时,既要把一个词的词形变化、意义、用法掌握住,又要对该词构成的短语加以强化记忆和使用,像词形变化就包括了词的前缀、后缀,变化后的意义等,内容复杂,学习量大。这些知识的掌握要以句子为最小单位,靠一定量的专项和综合实践过程,结合实际,把知识学活,要学以致用。平时要多归纳,举一反三,创设语境,活跃思维,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培养应用语言的能力。

四、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整体推进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习惯用法等方面总体复习;重点突破是分章节、专题的复习,中间可以交叉通览基础知识,或集中时间做一套综合试题。专题复习可以按照高考题型从以下方面进行。

(1)单项填空。单项填空是在注重语言实用性的基础上,测试词汇、语法、习惯用语、词组搭配、情景交际等项目。知识覆盖面广,干扰因素多,迷惑性大,灵活多变,题干简易明了,充分体现了语言测试的交际性原则。多将语法点放入一定的语言环境,寓语法知识于语境之中,在考查语法的同时,考查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勤于思考,不仅要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而且还要抓住语言环境。同时要求我们了解英、美人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这样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采取“练――学――练”的原则,以练为主,以练促学,学练结合。找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力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完成单项选择时,要先理解句意,然后从命题特点、测试方向以及测试角度来思考问题,排除障碍,找到正确答案。

(2)完形填空。完形填空是考查阅读理解、分析、推理、判断及运用等方面综合能力的题目。测试重点在于词语的辨析和上下文语境。词语辨析实质上是词义的选择,重点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另外还考查从属连词、介词、指示代词、数词、转折连词、疑问代词等。上下文语境也不可忽视,完形填空注重整体性,多考查上下文语境,因此不能边做边填,表面看这样做似乎节省时间,实际上,由于对上下文语境不了解,没有一个正确的整体思路,结果错误百出,事倍功半。

(3)阅读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阅读者的概念能力、加工技巧(语言知识与阅读技巧)与背景知识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测试语言知识阅读技能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同学们综合运用各种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同学们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合理推测概要。阅读要先阅读文题,文后练习、插图等作为导读,并进行合理预测。②快速把握文意。应用意群阅读方法快读全文,把握整体大意,跳过生词,有时可略去无用信息。③理解难词、难句。应用猜词技巧推断难词、难句的含意,充分应用上下文分析理解难句。④把握情节细节。细读全文,找出文中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人物或数量、重量、距离等的词,或默记于心,或记于纸上。另外要把握事情的经过、发展过程、先后顺序等。⑤归纳文章中心。主要是参考文中主题句,通常是文中首句或尾句等。⑥合理概括推测。要善于按文中提供的知识或情节线索和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推测。考生还应注意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关注国际时事,扩大知识面,学习最新的科技动态,这将为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4)短文改错。短文改错就是审与校的阅读,其目的是测试发现、判断、纠正错误的能力。错误的设置集中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差异较大和学生在写作中易出错的地方,即词汇的正确使用、短语的固定搭配、句法、语法、惯用法及语篇中的行文逻辑等。因此,要做好短文改错,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语法知识,还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训练有一定的契合点,两者结合练习效果会更明显。

第7篇

听力训练要有选择地进行

进入大学后,学生接触到听力课,大多数感到不知所措。情绪产生急躁。越听越听不懂。一段时间内感觉不到进步,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英语信息主要来自课堂,所接触的外教只是少数几位,所以很难适应多数外籍人士的语音、语调,即使简单的词语和句篇也很难听懂。由于声音的特点是转瞬即逝,学生因语音语调的障碍,尤其是单词,语流中的连读、失爆、弱化、重音、语气等变化所产生的听力障碍,无法对听到的内容及提出的问题迅速作出应答。如何上好听力课,普遍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已成为主要教学课题之一。要上好听力课,保证听力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作到充分备课,掌握和正确使用好所用的听力教材,在选择听力材料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语速和难度适中的材料,并适当增加背景知识的介绍,以便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材料的内容。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此外,教师首先应向学生阐明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方法。使学生明了听力学习的艰巨性和渐进性,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指导学生做听前的准备工作。就是做语言学习方面的积累准备。初始阶段,可以做以句型为主的训练,使词汇,语法与句型三项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于学习资料的选取,像“新英语900句”(New English 900),“情景对话”(Situational Dialogues),“英语听力入门2000”(Step by Step 2000),“生活英语”(Survive in English)等等。这些资料编写的比较科学合理。语言生动活泼,情景引人入胜,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涉及的都是生活常用词语和句型。反复出现,经久耐用。可以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些音频、频资料往往配有正常语速和慢读功能。跟读和重复练习非常方便。听浅显易懂的小故事也是听力训练的重要一步。此类资料很多,如:“希腊神话故事”,“侦探故事”,“动物故事”等等。听故事旨在听懂大意,但是对提高听力效果很好,原因是英语的书面符号同声音结合起来了。听的方法原则是先听后读或写。从声音入手,反复熟悉听力资料,听的水平提高的同时,说和写的能力也促进了,而且它们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语言技能是综合性的,听力理解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语言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选择听力资料,像浅显易懂的英美历史、地理概况、风土人情介绍、英美人士的讲话等既可提高听力水平又扩展知识面。随着听力的进步,学生可选听对外广播英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内容。好处是语言规范,语音、语调又是楷模,因此听英语广播是学习英语的极好途径。所以,要利用好各种媒体,而且内容新,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可以作为长期的听力材料。比较好的英语广播还有VOA、BBC等,但是对其内容和词汇要有一定的准备,可以通过阅读有关英美文化的文章来积累大量词汇,又可享受异域文化的乐趣,这样听起来就会容易些。又如:要想听雅思的听力,至少要掌握类似英语四、六级的词汇量。要听懂美国之音的新闻广播,即VOA提供的2000单词,总要事先浏览一遍,不会的挑出来,熟悉一下。如果语法功底比较扎实,即英语时态、语态、语气、句子结构、常用句型的习惯表达法掌握的比较好,就能够根据上下文的大意揣度词汇,判断句型,那么这些准备是有益的。如果要想达到一听就懂的目标,就需在听上下功夫。要多听,多听就能多注意发音,能达到自然辨音的效果,一听即可辨出发的哪个词。多听可使你听上句就可知下句的大体意思,因为有“量”的铺垫。多听既要有精听,也包括泛听,二者都不可缺少。语言的学习不是一日之功,很显然,听懂几篇文章是不够的。由于是缺少语言环境的非母语学习,“量”的铺垫是听力能否过关的关键。离开这些训练,想通过速成突破听力绝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些都是基于教师从宏观的确定目标到具体的选材之上的。语音室的使用和训练方案的实施都需经过深思和准备。教师要明确目标,落实备课,做到师生心中都有数,安排还要合理。所选音、视频资料内容一定要由易到难,体裁多样,内容范围涉及要广泛。对一些音、视频资料的背景知识依据教学大纲要给予必要介绍。辅助资料的使用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

了解教学对象,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大学听力可以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即使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本科生,听力部分能真正听懂的实在为数不多。为什么?就是没能循序渐进,没能持之以恒,也没有足够“量”的积累。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对象的语言水平,由浅入深,有选择地安排听的内容,教授学生相关的技能技巧是必要的,比如:1. 在听的过程中,如果有没明白的地方,不要放弃,讲话者可能后面还会说一些相关的事帮助你明白主要内容。2. 抓住关键词去听,关键词读的响亮,发音长,语调高,用以强调说话者的意图。3. 思考一下具体情景,问自己一些问题:谁在讲话?讲话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们交谈的内容是什么?他们所处的地点在哪?4. 注意肢体语言的表达:手势、面部表情等可能对他们在谈什么能予一些启发。5. 有目的用心听。问自己在听什么?是一般地听一些会话,还是一个演讲,还是为某些特定的信息,集中精力听那些你想记忆的重要信息。6.思考讲演者的态度和感情。讲演者是肯定还是否定;高兴还是生气;认真还是玩笑。语调能帮助你明白有关听力资料中人物的情感。7. 写下听到的生词和短语,检测听的效果,但不必太担心拼写,然后可查字典或是教师予解释。8. 注意口语与书面语是有区别的。像动词短语、成语常使用在口语表达中。9. 不必担心没听清每个词。有些词因连读或缩短,而不能听清,比如wanna代替want to ,wait a sec代替wait a second, c'mon代替come on 等。10. 听讲话者的语调可帮助听得更明白。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连接词的使用。比如:first, next, after that, later on, finally。这些词告诉你讲话的人正在按顺序说明一些事情。11. 听英语歌曲能帮助我们培养对英语语言的节奏感,很重要。12. 当观看音、视频资料进行听力训练时,关闭字幕,首先用听和跟读的方法,再听时可用心听而不必读的方法。13. 培养听力理解中的预测技能。预测能力是听力理解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预测指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已获得的信息线索,包括主题句、关联词、语言环境等,预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或说话人下一步要讲述的内容。如果预测被证实,则说明说话人叙述的方式与听话人相同;如果预测与听力内容不相符,则可能是听话人的预测出现偏差,这样听话人便可以及时作出调整。听短文时,要从第一句就开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短文进行预测。预测的内容包括讲话或谈话的主题、说话人的意图、目的、态度等。这些预测会影响听话人对这段话的理解。预测从第一句开始是因为这句话往往是主题句,对下文的内容有概括作用。因此,抓住第一句话对听懂全文至关重要。听力理解的预测方法大略有以下几种:1. 根据主题句进行预测。每段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该段主题句,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每段的段落主题句往往紧扣主题,故可以根据各段的主题句概括该段内容和全文内容。2. 逐句预测。这是听的过程中最自然的过程。逐句预测,逐句验证,这样积累起来,就可以把握全貌。3. 根据关联词进行预测。在说话时,有相当一部分词语是用来表示转折、过渡、开头、结尾、因果、概括、总结等含义,如:but,even though,at the beginning,at last, because,in a word等,这些词可以为听话人的预测指明方向。只要多听,反复练习,英语听力将不再是难题。正确的听懂英语,就容易再现英语,口语水平也随之得以提升。反复听,听十遍,二十遍。再者,随着听的“量”大了,“耳力”就逐渐练出来了。以上训练的要点是培养对所听信息的快速捕捉、短时记忆和理解消化的能力,训练大脑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信息的反馈和处理。

泛听与精听相结合的原则

在听力教学中,要使学生既能准确无误地听出句篇中的重要信息,像时间,地点,人物及事实,又要兼顾掌控材料内容大意的训练。这就需要将精听的“质”与泛听的“量”结合起来。精听最好是选用教学用音、视频资料和有故事情节的短文或科普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或语音室放录像、VCD(DVD)或专门为听力课或视听课编制的教学片,用专门训练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适时讲解、归纳,让学生反复模仿,即把经过收集,筛选来的资料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在音和词的辨认、短语和句篇的理解上加强训练的力度。泛听则可选用一些口语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对于泛听的内容着眼“量”大,题材广博,内容丰富,只要求掌握大意,教师掌控相对应少,主要为扩展语言的输出量,要量大而面广。泛听的遍数可自由,材料的难度可依自己的程度来决定,但也不要超过三遍,否则就失去泛听的意义了。教师要让学生多听多练,要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精听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功,要做到精、细、准,听的遍数可不限,直到完全听懂。在课余时间练习听力,应给学生留课外听力任务并定期检查完成情况是必要的。泛听的优势还在于加强了语音知识,也加强了各种不同的发音习惯,精听与泛听两种训练都不可缺失,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电教设备,如开放性听力室、微机室、有听音设备的自修室等,使学生逐步练出理解听力材料的“耳力”。

第8篇

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之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创建学本课堂。学本课堂的内涵是,师生共同以问题学习为主线,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习目标。课堂中师生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不是“上对下”的关系,而是合作、对话、协商、发展的和谐关系。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有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展示对话法、问题发现法、思维训练法;问题导学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团队学习,而不是”一对多“的舞台式教学了。这样设计课堂活动,对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发挥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师引人入胜地精讲、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师生热烈有序地讨论三者结合。师生平等,师生互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全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在历史课堂,全体学生始终参与其中,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高效课堂重在准备

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关键在于课前准备。只有准备充分了,课堂才会高质高效。课前的准备既包括学生方面的准备,也包括教师方面的准备。

课前学生要做的准备就是预习,把课本上的新知识拿过来预习几遍,让他们自己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记着内容读,写着感想读,练着习题读,想着问题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运用“4w”法检查自己预习的情况,即含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学会了什么,发现的是什么,这样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弄不懂的问题。

教师课前要备的不仅有教材,还有学生。在教材方面,要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几个关键问题,然后围绕问题的解决,设计学习流程和活动,并在学习流程中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上起课来才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备学生是要十分透彻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生活、家庭、爱好与习惯。而在每次上课前,还要有学生的“问题生成单”,使教师在课上能有的放矢。

二、高效课堂重在学法的革命

记忆的金字塔理论表明:讲授的方法学生获得知识的保持率在24小时后只有5%。也就是说,以往的教学让学生只知道1+1=2,而不知道为什么1+1=2。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缺少的是一种体验,一种知识的建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把传统灌输式教学学生只是“闻苹果味”转变为学生自己“吃苹果、嚼苹果”的教学。虽然“吃苹果”的过程可能耽误一些时间,但是学生的收获却是不可小觑。在“吃”的过程中,学生亲口尝到了“苹果”的味是酸的还是甜的,亲眼看到了“苹果”的颜色是红的还是绿的,还亲手摸了“苹果”是圆的还是方的。“吃”完了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体会,这样学生就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起“苹果”这一概念。这种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在24小时内的保持率是75%。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带着问题学习,吃着这个“苹果”。而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定出时间、任务、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在几分钟内自学完这一课的内容,并解决教师给出的几个问题。

三、高效课堂重在合作学习

第9篇

关键词:注意力 飞碟射击 比赛

1.注意力集中的概述 

    飞碟比赛中,水平发挥的好坏与运动员瞬间注意力集中的持续稳定性有较直接的关系,往往优秀的运动员能较好的做到注意与放松之间的快速转换,能准确地做到在瞬间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去完成技术动作。如何提高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并提高比赛成绩是需要总结和研究的。

  注意力集中是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为其他内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更是飞碟射手实现巅峰表现的最关键的状态之一,几乎所有的射击运动员都不会否认“专注”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

    比赛前:美国奥运会冠军克里斯的一段谈话很好诠释了注意力在比赛中的重要性:“我在参加比赛的胜负有百分之九十取决于心理状态的好坏。因此,为了使自己的注意力能够专注于比赛,我基本在比赛当天不与任何人联系,唯恐分散了注意力,我不容许任何外界因素干扰我的比赛。”

    比赛中:男子400米奥运会冠军约翰逊这样描述他在比赛中的单一思维和注意力集中:“在赛场上我已经学会了如何斩断所有无关的思绪,我只是简单地专注于比赛,我把注意力集中在跑道,奔跑以及我必须要做的事情上,现场的观众和其他的对手在我眼前似乎都不存在,赛场上只有我和跑道。

    比赛后:美国射击冠军安捷尔松在东京奥运会射击比赛中获得胜利后,几分钟内都没有丝毫表现出为自己获胜而高兴的表情,甚至没有明白大家为什么都向他祝贺。他心不在焉,脸上表情好像一无所知,过了一段时间才逐渐恢复正常。由此看见,注意力越集中,越能摆脱各种干扰。

2.1 影响注意力集中的因素

2.1.1飞碟比赛与其他射击比赛相比赛程较长(男子比赛125靶,要两天时间完成),技术要求复杂,且比赛在室外进行。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刺激,都给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比赛带来较大的困难,以双向飞碟为例:比赛中男子需射击5组,每组25靶。比赛通常是6个人一组,依次顺序射击,耗时大约30分钟,但每名运动员的实际射击时间并不多,从准备报好到三秒出靶击发,也就是十秒钟左右。8个靶位实际射击时间加在一起,用时不会超过两分钟,多数时间是在等待别的射手进行射击。这个期间较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干扰分散注意力,影响比赛发挥

2.1.2 内部干扰

  内部干扰来自于运动员自身的干扰,赛前过多地关注比赛的结果,以及对手过多的信息,对比赛的预期超过了对自己能力的控制,面对比赛,缺乏应有的计划和充分的思想准备,缺乏应对方案。比赛中,因注意力集中方式的不合理,会使运动员的注意力分散并形成不恰当的注意指向。

2.1.3 外部干扰

  比赛当中各种外部因素和场地的改变,对手表现,观众以及裁判的判罚等等,飞碟比赛中,经常会看到年轻运动员在连续出现碎靶后,注意力分散而导致脱靶,面对裁判的警告,误判等等会使一些运动员因缺乏应对方法而导致注意力分散,出现失误。此外,在比赛中,还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会影响运动员的集中注意产生或多或少的干扰。

2.2注意力集中的分类

如图:

注意力专注的分类

 

通过以上四种基本的注意力类型我们看到,运动员在比赛前后注意力集中的不同类型,赛前准备阶段需要的是:宽阔—内部注意力,进入比赛需要:宽阔—外部注意力。

2.3 .提高注意力集中的几种训练方法;

2.3.1 制定比赛计划,规范程序化参赛

制定赛前和赛中的计划,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注意力集中是非常重要的。制定比赛计划不仅可以帮助运动员为自己参加比赛做准备,而自己参与设计的详细合理的计划,能较容易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操作过程上;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的参赛方案,必须要具备科学性、合理性,要充分考虑到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写出应对预案。

2.3.2 提高专注能力,保障比赛发挥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所有的活动都与注意力无法分割,感知觉、记忆、思维活动等都离不开注意力的集中,也只有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速度和准确的看起配合才能高效地发挥出来。

针对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很多,其中放松法和表象法比较适合飞碟运动员。

放松法可以使运动员参与表象有关的大脑右半球出现活动舒缓了躯体的紧张,能使心情平静,注意力集中,从而消除分心,放松可在不同时间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

2.3.3 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能提高运动员临场的适应性,使技术战术在比赛中能顺利发挥。当然,模拟训练还要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和运动员本人特点来制定合理方法,如对场地、天气、观众、裁判、对手、时差等等的情况下的模拟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前从多方面做好心理适应性准备,在比赛中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进行比赛。

3 小结

通过本人多年来在比赛中的体会,比赛中对注意力集中问题不只是单纯的、口号式的教学,飞碟射击的特点是非对抗性的。比赛到最后,对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比赛中强大的心理优势、自信、镇定、从容、专注等品质都是发挥的保障。解决比赛中注意力集中是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运用各种训练方法手段,有针对性的进行长期的训练,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地去发挥自己的水平,从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巅峰表现的出现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