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

时间:2023-05-26 15:29:27

导语:在中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策略探析

虽然小学数学只是小学时期一门比较基础的学科,但是它和学生将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有着紧密联系。数学并不仅仅是理论研究的学科,同时它还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让学生们知道和把握小学数学的重点部分,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变得极为重要。所以,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逐渐被重视起来。通过以上所述,作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方法。

一、趣味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论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游戏一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在练习中设计游戏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玩”,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练习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同时还能拥有一颗积极热情的心去学习

新知识。譬如,在讲解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之后,一位老师曾经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游戏:猜电话号码。这位老师总共出了8道10以内的仅有加减法的算式,然后告诉学生:“这8道题的答案如果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好是××家里面的电话号码,请问你们能很快地将这个电话号码公布出来吗?”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运算,争着报电话号码。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可以让原本很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味性,不仅如此,学生在巩固和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还享受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举一个例子,在学3的倍数

时,我准备了这样的游戏: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按照某种顺序从1数到100,但是不能说出和3有关的数,也就是说,碰到带3或者是3的倍数时,喊“过”代替,一旦无意中说出来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例如,唱歌、跳

舞、讲故事等。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充满着刺激,学生们玩得很高兴,不仅如此,通过这个游戏,还可以让学生更熟悉3的倍数,实现教学目标。

二、课堂开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旦学生受到约束,那么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把课堂变得开放,创建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励他们自愿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抛弃以前的那种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开放,例如,当老师在黑板上把要布置的练习题书写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到讲堂上答题,自主选择同学或是老师帮助答题。自从实施了这种方法之后,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要到黑板上去答题,学生学习的热情明显被调动起来。

三、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动手实践环节十分受到学生的喜欢。在练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了很多机会参与到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学到方法,加深了解,开阔思维。譬如,在对一年级的学生传授“认识物体”时,我在练习的过程中,演示了通过这些物体组成的小机器人,并让学生在这个机器人中找到已经学过了的形体。譬如,机器人的头是球等。紧接着,组织实践活动,两个学生一组,通过所学到的形体拼成自己想要的玩具,并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仅如此,还要向他们介绍一下制作办法以及所用到的形体。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兴致都非常高,一直按照老师所说的步骤在执行。又譬如,在向学生传授“统计与概率”时,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了解有关数据的统计,我在下课的时候组织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扮演“会计”的角色,针对家里的水费、电费以及月收入等制作一个表格,并进行记录。从没有关心过这方面的小学生因为这个伟大的任务,回到家之后就会到处寻找家里的消费单,亲手制作表格,进行填资料,不仅将全部的消费都统计了出来,还做了其他相关的工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就学到了有关统计和概率的新知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模拟问题场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达到课堂教学高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富香.怎样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2(17).

[2]刘伟华.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6).

第2篇

在教学工作中,常听见学生说生物难学,生物成绩差。究其根源,主要是存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努力程度和钻研不够,学习生物和听课不得法等。听课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预习、复习、作业和应考都是围绕听课这一环节而展开的,所以提高四十五分钟生物课的学习效率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点生物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体会,希望能给师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观察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连教材、资料等都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二)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生物课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提高生物课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生物的学科特点和生物规律出发,在生物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及课后练习,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

在生物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3、学会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十万个为什么?”,“问题是学习生物的心脏”。解决问题是生物学习的首要任务,通过解题巩固和检查了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说,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生物能力高低的标准。学会生物解题,提高解题能力一般都要经历从简单模仿到反复练习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长期过程。从解题能力形成发展过程分析,在新课、作业和测试讲评课中,学生应主动与教师配合,积极参与解题思路探索,积极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要注意理解教师对例题中已知条件与设问间内在必然联系的分析,重视教师对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归纳,重视在讲解典型例题中对各种解题模式的归纳,就相当于增长了思考的时间,也就等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重视养成解题的自觉领悟和自觉分析习惯,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形成解题先易后难、“先死后活”。在解题学习活动中应区分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的不同,既要学习怎样解题、更要理解教师为什么这样解题。不但要学习教师对例题解法的分析,而且要领悟教师对概念、定律的理解,实际应用过程中知识发生、发展、形成中所蕴含的生物思想方法。

4、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是思维的体操”。生物教学的本质就是生物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可见思维能力培养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三种思维活动: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生物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在生物活动中揭示和暴露生物家的思维活动使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复苏,然后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师生思维活动的同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中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生物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诱导、提问下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对信息的反馈把握住思维方向的调控,培养收敛思维能力。同时应敢于猜想和善于质疑,遇到与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举手提问,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5、重视小结,优化认知结构

按照教学环节,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都会对整节课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通过小结使整节课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强调知识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全面深刻。此时,同学们可不能因快下课而放松注意力,反而应认真听讲,并逐步养成自己独立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6、笔记少而精

第3篇

高中地理作为高考文综的课程之一,既具有文科课程的共同特征,又有独特的个性。(1)地理学科和历史、政治一样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背诵,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2)地理相对于理科而言,主要介绍的是自然和人文现象。地理学科是一个整体,其中一个要素微小的变化,就能引起其他事物的改变,例如,著名的“蝴蝶效应”。(3)地理具有特有的复杂、可变性,只要一个字的差异,其含义就有巨大的差异。比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就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特点。有些学生往往在考完试后抱怨没仔细看题目,这是因为平时提取有效信息时没有养成良好习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在掌握和理解地理重点知识的前提条件下,合理利用一定的做题技巧,即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做题中,养成抓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的习惯。比如,请简要评价甘肃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做题时,学生就要抓关键词:评价、甘肃、旅游资源开发条件。首先,开发条件要从资源状况、地理位置、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价。其次,联系甘肃省的实际情况,评价时要注意优缺点都要考虑。

二、有效提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现在地理题型一般是给出背景材料,让学生根据背景知识,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因此,要想答好地理题,学生需具备快速提取有用信息这一能力。根据实际经验,提取有效地理信息要做到四个方面。(1)找关键词,通俗地来说就是找与课本所学知识相关的词语。(2)仔细观察图表中的信息,包括:纵向观察、横向比较等等,还要看出图表中隐藏的信息。读图时应:读图名、看图例、析变化等等。(3)地理考题一般以系列题型出现,因此,学生在做题中要把握整体,联系前后。(4)选择题要看清题目和每一个选项,从中获取关键信息。

第4篇

1 概述

电影由影像、声、光、色彩、对白、台词和其他诸多元素组成,集观赏性、娱乐性、艺术性为一体,是当代最富有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愉悦。进入21世纪以来,原版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已成为一种核心内容和技能,它以独特的形式在英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可提高学生的英语视、听、读、写和翻译技能,还可使学生通过对电影这一大众文化的解读,对欧美社会、政治、历史和艺术等要素的分析和探讨,提升语言综合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从而使英语学习的过程更加自然、真实、生动、高效,使跨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吸收更加快捷、深刻,更加形象化。

2 原版英文电影欣赏作为英语教学的手段,其独特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是人们获得工作和学习的动力的源泉。在传统的“以课本、教师为中心”和“以考试为驱动力”的学习中,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原版英文电影语言内容丰富、语言地道、主题通俗,同时又具备视觉直观的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习得语言,英语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也得以消除,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享受。

2.2 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Krashen指出,“语言习得是根据语境和超语言信息通过理解超出已有水平的语言而获得语言能力”。原生电影教学的出发点是为学生还原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它显然不同于课堂上的场景模拟,是现实生活的各个场景以及相仿的环境的真实呈现,这为英语学习者创设了逼真的语言环境,提供了自然习得的条件和状态。再加上动作、表情、着装、背景等超语言信息的辅助作用,学生会在无意识的信息录入和有意识的学习中增强理解和记忆。这一优势是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

2.3 营造语言文化学习氛围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语言的学习必须通过学习其文化来深化对该语言深层次内涵的认识。电影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进行综合演绎,形成了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升华,使学生在感受感官刺激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和巩固了所学的语言知识。此外,电影所展示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交叉文化意识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目标语奠定了基础。因而,原版英文电影教学是学生学习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

3 英文电影教学方法

虽然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已成为一种共识,但在教学过程中,英文电影教学更多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由于师生缺乏对课堂的充分的掌控,缺乏对电影足够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成为一种表象,无法实质性的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条件。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从电影教学的特点出发,注重策略的运用,提高学习的效果。

3.1 树立良好的态度 将英文电影引入课堂,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观看电影的目的在于学习英语,而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如果只是为了消遣和娱乐,这就违背了鼓励学生看英文电影学英语的初衷。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目的,是电影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贯穿始终的教学理念。

3.2 选择合适的影片 英语教师在选片时应该选择有益于树立大学生正确观念的影片,使他们能以正确的视角来解读西方文化,并能促使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优秀的英文电影是英美国家民族特定文化的集中反映,让学们从完整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画面和幽默诙谐、寓意深刻的语言中,深切地感受到英美语国家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休闲、交流等社会实践活动,从而理解不同主题的西方文化,在比较中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此外,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不同英语程度的影片。当有限的语言贮存面临大量密集或陌生的语言输入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的很容易被消弱,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影片的选择必须切合实际。

3.3 搭配新颖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步。新颖而得当的导入,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也就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大大提高课堂课堂学习效率。

3.4 训练观赏的技巧 大部分学生在课外看英文影片时,往往选看带有汉语字幕的电影,从而形成了对字幕的依赖。电影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在不借助字幕的情况下欣赏影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引导学生减少对字幕的依赖,从而实现在真实的语境中习得语言的能力的效果。其次,要坚持从易到难的原则,让学生先体验电影的乐趣,再追求学习的效果。此外对于较有难度的电影,教师应将影片的故事梗概、情节、主要演员及时代背景,用英语向学生作简要介绍,也可以就所涉及的俚语及表达方式向同学们作以提示,以便让学生了解语义以及它们所隐含的文化内涵。

3.5 监测观后的效果 影片放映之后,教师应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交流观感、展开讨论,或要求学生作口头或书面总结,也可以就影片中某一场景让学生陈述其中暗含的文化背景或者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还可根据影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要求学生去图书馆或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扩大学习的范围,收集并讨论反馈的信息。这不但可以加深对影片故事情节的理解,对文化知识的掌握,还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学习的方法。

4 结语

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通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原声英文电影教学正是如此。利用英文原声电影将英美文化导入英语教学中,既可帮助学生学习英美语言,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又可将学生带入所要了解的社会,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及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在欣赏英文电影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进而通过模仿、对比准确理解和把握英语语言的字面义和内在义,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适当的教学策略对原声英语电影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保证学习实效性的根本保障,也是需要更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践行的基本原则,更是需要广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和创新的核心领域。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朱汉昌,史红十.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英语教学,2004(2):38.

第5篇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复习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学校比较关注的。复习课关键在于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加深,在复习课过程中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关键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开展自我反思,进行系统的学习,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在进行概括与总结后,将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压缩。这样,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不断反思,不但将之前的旧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同时还发现了新的知识点,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领悟到新内容,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的升华。本文主要研究高段复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1.通过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完全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生活中进行选材。首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反复阅读,然后让学生对该题的解答方法进行反思,根据引出的方法进行解题。学生通过对同一问题不同解题方式进行反思后,对这种知识结构豁然开朗一新、牢记于心。

2.注重差异复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在进行复习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将知识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环节与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接受程度统统纳入考虑范围内,并在教学中体现出差异化教学。所以,在进行复习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照顾后进生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要满足一些接受事物较快的学生的需求,在选择复习题时要坚持由简单到烦琐、先易后难的原则,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由简到繁的系统;切忌大批量地布置复习题,在布置任务以及考核评r时应该具有针对性。此外,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多个答案出发,对复习题进行灵活设计,这样学生通过对习题进行反思,就可以有不同解题的选择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开发自己的思维,同时学生也能够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在复习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过程中,以下题为例:桌子上放有卡片数小于30,被三个盒子所平分,最后多一张,问桌子上的卡片总数?在学生进行解答过程中,就会进行反思,如果三个盒子各放一张,就会多一张卡片,也就是:4÷3=1(盒)……1(张),如果将三个盒子各放两张最后余一张,就是:7÷3=2(盒)……1(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要求接受事物较慢的学生提交一种正确答案,对于水平居中的学生提交答案数量应在三个以上,而对于快速接受知识的学生,要求其找出所有答案。

3.注重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复习时可将学生已经了然于心的知识点跳过,重点复习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经过反复练习,不断让学生对所欠缺的知识点进行反思,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在进行练习时教师应注意,所选内容应该具有规律性、逻辑性,同时还要保持各个知识点的联系,而且在出题时应该从基础出发,选择比较综合的题型,能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在解题时自己找到相应的方法与相关规律。通过一个问题解出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启发。

4.通过教师合理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而且需要较大的知识量。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高段复习课中,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反思放在首位;营造反思氛围,将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出来,让学生知道反思可以及时改错,发现知识新亮点,从而提升复习效率。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反思,让学生通过反思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利用恰当的环境引发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而解决其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复习课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已学知识,而是对已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育;音乐素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J624.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41-01

1 前言

作为高校钢琴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高校钢琴教育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 概述

钢琴是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钢琴课程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对于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高校的钢琴教育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在演奏能力方面需要强化,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学习创造能力,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需要对钢琴教育进行新的分析和思索,找出钢琴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制定对策,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钢琴教育和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成为现在高校钢琴教育的重点。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学生钢琴教育的教学引导,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高校钢琴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忽视音乐基础理论的教学

在很多音乐专业教育中,学生在入学以前并没有经过比较系统的训练,也没有对音乐理论学习有深入的探究,这让学生在步入高校音费习中存在理论知识严重缺乏的问题。即使这样,高校在对音乐专业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认为学生在高中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完善的健全的乐理知识,因此对基础理论的培养有所忽视,这样就非常容易让学生在钢琴训练的过程中出现低级性的错误。

3.2 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没有创新性

教师在钢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因为社会的需求出现变化,所以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但是教学方法依旧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并没有突破,缺少创新,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教材或者是教育教学体制都是沿袭传统的方式,这种单一性的教学方式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对钢琴学习缺少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学习效率非常低下,知识也比较散乱,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来讲具有阻碍性。

3.3 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即兴伴奏的重要性

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能够让学生进行钢琴伴奏,钢琴即兴伴奏也是每一个音乐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但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对学生即兴伴奏的教学,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专业性曲目的教学上,这对于钢琴学习人员来讲,就是缺陷所在,只能弹奏正谱,不能对即兴伴奏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在遇到伴奏时往往会存在不知所措的情况,面对即兴伴奏也无从下手。

4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和方法探讨

4.1 为学生培养音乐兴趣爱好

高校在进行钢琴教育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钢琴课开课之前,教师可以精选世界优秀的钢琴作品,通过教学赏析的形式,带领学生认识钢琴音乐、学习钢琴音乐,并借此培养学生对钢琴的兴趣。其次,高校可以在校内举办钢琴音乐晚会、舞会等,吸引学生参加,对学生进行音乐艺术的熏陶,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钢琴音乐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

4.2 做好音乐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

音乐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在进行钢琴音乐教学的时候,需要做好教学环境的艺术打造,营造钢琴音乐的熏陶与感染效果,为学生提供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让其切身实地的感受钢琴艺术,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所以,高校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应该创设完美的音乐氛围,然后在这种和谐氛围下,教师再引导学生参与相关教学活动,传授钢琴知识及操作技巧,提高学生对钢琴艺术的认同感。

4.3 打破常规教学理念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比重较大,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另外单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在进行钢琴专业课理论教育的同时,应该辅以多种艺术、人文科目的教导。人文与艺术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对于音乐审美与鉴赏力而言,其实是对一个人综合人文素养的考察。

4.4 为学生培养扎实、稳固的基本功

艺术的源头就是生活,因此高校钢琴教育课程要脚踏实地,紧抓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不管一个人的音乐素养、艺术修养有多高雅,都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在钢琴课教学中,教师要严格的教育学生,实时的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勤加练习,从而确保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不会降低,通过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才能够让学生坚持学习下去。

4.5 钢琴的基础知识,技能的强化培养与即兴演奏

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本身的音乐素养不高,和其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基础操作技能不熟练,缺乏足够的演练有关系,在实际钢琴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的基础技能水平进行训练,确保学生有更强的演奏能力。

针对学生本身的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老师可以以更加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进行“钢琴练指法”技能竞赛,或者老师准备几张乐谱,难度上差别不大,在课堂上随机抽选几个学生,给他们发放乐谱,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乐谱进行演奏,检测学生迅速识谱演奏的能力如何。此外还可以随机抽选学生进行现场演奏的同时,让其他同学对演奏的效果进行评价。这样不但可以训练演奏者的看谱、读谱能力,旁听的学生听力水平也可以获得验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高校钢琴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视,并注重科学的实施措施与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 学习方法指导概述

        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谁掌握了方法,谁就成功了一半。方法是智慧含量最高的知识,是有效的、内化的、具有迁移性的、能够随时提取的知识,是智慧的象征。

        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捷径,谁掌握了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谁的学习就是高效率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根据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学习,以最少的脑力与体力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效。

        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是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 加强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对中学生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只有内、外因结合,事物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学生本人是事物发展的内因,教师指导是学习的外部条件,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而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持久努力,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发生彻底的变化,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2、现实意义

        首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适合对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生的身体处于第二次高峰期,在这一时期,身体各项指标都趋于成年人,大脑神经系统趋于健全,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中学生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中学生已经能通过自己的阅读大体上明白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但并不一定能够全面透彻地理解,也不一定能够抓住要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遇到知识和方法的困惑,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指导。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其次,据调查,在我们的课堂上,竟有72%左右的中学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85%左右的中学生还不会学习。我们研究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会发现,凡是成功的教学改革都是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们的勤奋和智商的高低。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只要学生具有中等以上程度的智力水平,只要他们掌握了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就能取得很好的发展。教师与其要求学生勤奋学习,不如给他们高效率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再次,科学家惊呼,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面对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如果学生没有学会学习,必将被社会淘汰,因此加强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迫在眉睫。教师要通过教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渗透,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作为中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三、 对中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的策略

        加强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要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中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调控的统一体。指导学生学习策略可以从指导学生准备学习策略、课堂学习策略、巩固应用策略三个方面进行。

        (一)指导学生准备学习策略,包括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课前预习

        1、在制定学习计划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制定学习计划要考虑两个因素。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对自己来说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制定计划要具体,要适合自己,要分解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要有调整的可能,要脑体结合,兼顾文理。学习计划要和老师的教学同步。可以要求学生制定每天、每周、双休日及假期的学习计划。

        其次,在完成计划时要分清主次,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要抓住自己的黄金时间做重要的事情。巧用零碎的时间记忆诗词、单词等一些具有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

        2、在课前预习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预习是最合理的抢跑。 

教师要对学生预习进行方法方面的指导,让学生通过预习,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进行的学习阶段,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因此预习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且要抓住预习的中心。学生预习可以采用“读、查、思、写”四步预习法。自读——拼读、朗读、阅读,感知课文;自查——查阅工具书、资料、参阅课文后注释等内容;自思——思考预习目标提出的要求,思考课本内容之间的关系及作业;自写——写出自己的学习笔记,疑难点,检查积累自学收获。预习时除熟知课文内容、把握教材重点外,更重要的是记录疑难问题,并引导学生尽力自己解决问题。多读理解课文,并且通过预习,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新的知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自己上课做好准备。

教师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预习,养成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指导学生课堂学习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很重要。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指导。

        能提出问题的学生都是高智商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勤思则疑,由习到惯”,疑问是通过思考产生的,教师在课堂中应刻意培养学生勤思多想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在课堂中能勤思多想,独立思考,出声思维,养成习惯则终生受益。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去探索,去思考,去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

        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求可解决问题的模型和图式,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可行性预测并付诸实施,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与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逐步提高能力。

        (三)指导学生巩固应用策略包括指导学生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和总结梳理知识

        1、在课后复习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学习的知识需要教师根据遗忘曲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指导学生尝试应用知识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巩固性运用和迁移性运用的辅导,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2、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在学习知识以后,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做作业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需要精选作业题目,让学生通过做作业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巩固,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先看书,再做作业的好习惯。在完成作业之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在完成作业中的解题思路进行思考,让学生树立从作业中找窍门,找思路、找方法的意识。

        3、在学生总结梳理知识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对中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要注意的问题

        对中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必须注重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作用。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习活动的动力调节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态度、兴趣、动机等。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首先,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成绩,积极的学习态度,兴趣,动机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力量,学生的学习成绩会迅速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他们就会变得更加热爱学习。

        其次,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力,它往往可以使人废寝忘食;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能使学生达到“以学为乐”的境界,何愁学生的成绩不提高呢?

        再次,学习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中,保持认真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把学习任务胜利完成。教师可借用奖励和惩罚的外部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的内在动机持久而强烈,从而提高学生的内驱力。

第8篇

主要围绕中学生利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动机,自控能力,兴趣和爱好;网络学习内容与注意力;需要与切身性;困难与信心;网络学习资源情况;网络学习效果与满意感;教师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以及网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在黄山市某中学高一到高三3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取有效问卷120份。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一)中学生网络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首先对被试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做了调查,主要包括是否拥有自己的电脑、上网的时间以及进行网络学习的时间,在调查的120名中学生中发现只有28%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总人数的47.5%,可见上网还不是中学生的主要课外活动,这可能是由于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这也可能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太严格,为了能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控制他们的上网时间。进一步调查发现,81.7%的中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利用网络来学习的意识。调查发现,44.2%的学生进行网络学习仅仅是出于单纯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在课下花时间去阅读与课程有关的课外读物或者登陆网站去寻找相关资料;42.5%的学生运用网络学习的目的是用来完成老师或父母布置的作业。仅有3.3%的中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学多点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他们认为利用网络来学习比较方便,比单纯的传统授课效率高。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网络学习的主动性也较差,基本上都是为了完成老师和父母布置的任务才进行网络学习,很少有学生想通过不断的网络学习来发展和完善自己。调查发现,仅有10%的学生在上网时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其余学生则易被网络中丰富多样信息吸引,自控能力普遍较差,这也大大影响了网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进行网络学习时遇到困难是否会灰心丧气,失去信心”问题上,64.4%的中学生回答会,进行网络学习时86.3%的学生会借助老师、父母或同学的帮助。经调查发现,他们在网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网络操作技能的不熟练、求助的渠道少、缺乏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等。调查发现,69.1%的中学生有依赖网络解决任何问题的想法。由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既方便又快捷,能够很快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学生会越来越依赖网络。他们将越来越不愿意认真思考,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认为网络能解决所有自己不会的问题,甚至于连考试都想借助于网络,这将给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带来较多负面影响。总之,网络学习目前对于中学生而言只是类似于百科全书或是参考答案一样的工具,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高效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还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网络学习,也还不能完全接受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经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发现,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外部因素有网络自身状况与教师指导两方面。56.3%的中学生同意在网络学习中某些网页指示不明确,让他们不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64.9%的中学生同意过慢的网速严重影响他们的网络学习效果。而老师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极其显著,82.7%的学生认为在网络学习中,老师的作用很大,他们认为自己只有在老师的带领下才能提高自己的网络学习效率,有的人认为,只有老师给自己提供相应的网站或者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他们的目标才会更明确。但调查也发现,69.5%的中学生并不认可在以往的网络学习中,教师确实曾提供了有用的帮助,这表明当前中学教师自身网络素养与网络学习能力不足,不能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从学习者个人因素层面看,首先,中学生往往不重视对网络学习方法的总结。调查中发现,57.5%的中学生很少总结自己的网络学习方法,还有9.2%的学生从未考虑过总结学习方法对提高网络学习的作用,可见中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其次,中学生没有明确的网络学习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88.4%的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不明确自己该怎样实现自己的希望,目标和满足自己的需要,仅有11.6%的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之前有个明确的规划,明确自己进行网络学习的目的。这说明中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比较茫然,对网络学习的过程还不是很了解,自然网络学习的效率不高。再次,中学生网络学习的内容较为单一。绝大部分学生在网络学习时,局限于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兴趣联系比较大的内容,这就导致了中学生网络学习的内容比较单一,这样的学习对中学生知识面扩大的作用是有限的。最后,网络学习效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69.2%的学生都没有对网络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自身很少对自己的学习效果给予反思、总结和评价。这说明,大部分中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对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研究结果,黄山市中学生网络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问题,网络学习基本上是家庭环境内进行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优良个性的同时,也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使中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而笔者从家庭教育的层面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家长应提高自身网络学习技能和信息素养

很多中学生不能科学地利用网络,对网络学习缺乏系统的认识与家长的指导与监管不够直接相关。针对这一问题,家长应该多学习一点网络学习的知识,对中学生的网络学习现状有详细的了解,知道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网络学习效率,而且知道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对孩子进行引导。家长还要知道网上哪些资源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利,知道哪些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哪些资源不利于中学生浏览。另外,家长在自己熟练掌握网络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应多向孩子讲解示范,让其了解网络学习的本质和意义,积极努力地引导其正确开展网络学习,帮助其少走弯路,从而更加顺利地达到网络学习的目的。

(二)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进行适时引导

网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也是影响中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对那些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7家长应该给予更严格的监督,加强其网络学习意识。家长应指导孩子形成科学的网络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效率。根据孩子的网络学习能力,给其布置略高于其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从而增强其意志力和网络学习的技能。家长应鼓励孩子在家中上网,以便进行及时的监督和引导,同时也便于传授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技能,教给他们各种网络学习的技巧。

(三)积极地总结和评价孩子的网络学习效果

再多的练习都比不上一次的反思,只有进行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地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直至掌握正确的网络学习方法。经调查发现,中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与评价,针对这一问题,家长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方法指导。刚开始,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在每一次网络学习后进行评价和总结,并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独立完成这个过程,逐渐地使学生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评价不仅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促进孩子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从而使网络学习成为中学生一种新型高效的学习方式。

(四)激发孩子的网络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9篇

关键词:中学音乐高效课堂设计策略

高效课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寓素质教育于中学音乐教学之中。即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坚持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把情感、激励、竞争带进课堂,使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一、高效课堂设计的前提是教师精心的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

首先备课标,因为课标是备课的依据,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不良的习惯,应该把课标熟记于心;其次备教材,教材是师生进行共同学习的平台,老师要整合各种资源,并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重难点了解的历历在目,力求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再次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因为教学总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在课间应多与学生平等亲切地交流,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只有充分而又精心的备课,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可见,设计高效的课堂,备好课至关重要。

二、高效课堂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充满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策略有:

1、"捕捉新奇’找’问题"。中学音乐教学领域中有许多名词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调式"、"和声"、"华彩段"等。学生初次接触有关调式与和声的歌曲时,很容易产生各种疑问,以这些疑问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知识的能力。

2、"发现矛盾’增’知识"。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很多看似相近的概念,鼓励学生找出各概念的要点,对比异同,找出联系。如"音程"、"音域"等。针对这样的问题,开始学习时很多学生会有疑惑,经过讨论,学生举出了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音乐现象。这样借助学生间相互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知识。

3、"纵横比较’更’清晰"。

在学生学习时会对有关相互干扰的乐理知识产生混淆。如音高、音调、音阶、音节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纵横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时,对中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判定就是一个难点。首先要分清四个相似概念的区别,其次要对各种概念力所能及的应用到具体到某首作品上,这样通过比较,使复杂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应尽可能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比较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获得新的乐理知识。

三、高效课堂的设计,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是知识纵横向的联想和知识与实际唱歌的结合应用等方法。

1、通过知识横纵向的联想,使错综复杂的基础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有序化。中学音乐乐理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并学会把某个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加以理解,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有效,运用起来更加准确。因此,引导学生抓住乐理知识体系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中学音乐基础知识搭建成适合自己的一张理论体系网络。

2、在构建完善的乐理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鼓励学生把所学的乐理知识应用于平时的唱歌消遣当中,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在学习有关大合唱中的分"声部"知识时,很多同学会问,"《黄河大合唱》中分声部唱法"产生原理是什么吗?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倡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乐理知识去讨论各种音乐现象的特点。这样不但知识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

3、在预习、听讲、合作探究、复习和作业、总结等各个常规步骤中,引导学生唱什么、怎么唱、为什么唱、什么时候唱。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当然,学生开始时会感到有点难度,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尝到甜头,继而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知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

四、高效课堂的设计,应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