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时间:2023-05-26 15:29:28

导语: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1篇

新闻回放:

2012年4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规划》在产业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将突破40000亿元,占信息产业的比重将达到25%;“十二五”期间行业年均增长将达到24.5%以上;软件出口将达到600亿美元;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将超过25000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超过60%。

 

《“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将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超过业务收入的10%。同时,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著名软件产品和服务品牌。

 

到2015年,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软件企业,产生3~5个千亿级企业,着力培养一批高端领军人才,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形成10个以上产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培育2~3个产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

 

新闻点评: 敢问路在何方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2012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有句老话说“要低头做事,更要抬头看路”。《“十二五”规划》的就是政府在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

商场中讲究“势”和“运”,顺势而为当可乘风破浪,逆势而行则会辛苦很多,“势”可遇而“运”不可求。《“十二五”规划》内容就是行业发展大势,几乎涵盖了整个产业的所有领域,从中也可看出作为市场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市场和产业发展的专业水平。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看,政府对市场的巨大影响勿庸置疑,也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客观需要。在第三方行业协会组织相对弱小、行业标准普遍不完善的现状下,市场的规范和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政策的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各级政府机构都在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不例外,《“十二五”规划》在内容的专业性上,业界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但客观上说,《“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发展目标实现起来难度不小。比如,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上,首次提出培育3~5家千亿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目标,而目前我国达到百亿规模的企业数量都是个位数,因此如何培育挑战巨大。

 

从发展速度上看,未来五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毫无疑问仍然是发展最快的行业领域,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已调整至现今的7%,而“十二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年均增长速度预估是24.5%。这意味着,在这一产业中的所有企业如每年的增长速度低于24.5%,将落后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另外,《“十二五”规划》中,政府对主要应用领域、技术创新突破、专业人才培养、区域市场发展等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指导,这些内容如果相关企业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消化,对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方向选择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2篇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过程

《教育咨询与观察》:德院长,您好。10月10日,《赤峰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已正式向全校公布了,作为规划写作小组的组长,能谈谈您现在的感受吗?

德院长:说到感受,我想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感到如释重负;同时又感到任重而道远。

根据《赤峰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写作组负责学校总体规划的编写工作。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是“十三五”期间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是各个子规划的基本依据,既包含对学校“十二五”的客观总结,对学校当前面临新形势的准确分析,也包含“十三五”期间学校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组织上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写作组,作为组长,我深感责任之重大。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下,“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写任务终于圆满完成,我确实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想到学校“十三五”的建设目标和发展任务,想到学校面临的良好契机和诸多挑战,我又觉得还不能松劲儿,“十三五”的建设和改革才刚刚起步,宏伟的目标需要扎实的行动来实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教育咨询与观察》:德院长,听说学校“十三五”规划的编写工作前后持续了近两年,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编写过程吗?

德院长:2014年12月15日,《赤峰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经学校党委二届十八次会议讨论通过,这可视为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写工作的起点;2016年9月30日,《赤峰W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经学校党委二届四十四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这可视为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写工作的终点,前后持续了21个月有余。

2015年5月,写作组成员赴上海参加了为期2天的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交流研讨会,全面了解了国家对于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基本要求,为编写“十三五”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导。

2015年7月,学校出台了《赤峰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工作方案》,开展了历时3个月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工作,并形成了《赤峰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为编写“十三五”规划提供了现实依据。

“十三五”规划的编写并非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讨论、多次修改才最终定稿的。学校主要领导对于规划编制工作高度关注,亲自参与,曾多次召开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研究讨论规划编制工作,对“十三五”的建设与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并组织召开多次座谈会向学校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正是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写作组的不懈努力,“十三五”规划才能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可以说,“十三五”规划凝结着全校教职员工的心血,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

“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的关系

《教育咨询与观察》:德院长,“十三五”规划中对“十二五”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您能介绍一下学校“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之间的关系吗?

德院长:“十二五”是学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学校积极调整办学思路,主动争取自治区和赤峰市党委政府支持,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合作,着力提升内涵建设水平,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为建设应用型综合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09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我区农村公路“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关精神为指针,继续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对农村公路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全面提升、适度超前”的方针,以提高农村公路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宗旨,以解决农村“三路”(出口路、经济路、贯通路)为重点,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为目标,通过政府引导投入,村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社会文明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公路交通条件。

二、基本原则

全区农村公路以完善道路通达密度和深度、提升公路服务等级为主要原则,突出重点、巩固成果、政府主导、协调发展,形成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网格的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安全可靠、服务良好的农村公路网,并做到有路必养、路通车通,使农村公路交通条件根本改善,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等级化、舒适化和规范化。

三、规划目标

到十二五末,实现乡道、村道无断头路,彻底消灭等级外公路。新建、改建道路19.8公里,在巩固提高行政村“村村通”的基础上,实现每个自然村通油(水泥)路,自然村出村公路连接主要县、乡道路,自然村内主干道等级化。

四、整体规划

1、2011年整修富民路(西路——防汛路)1.864公里,对原路进行处理,对路面10米铺设10公分水稳,5公分油面。建议区政府设定农村公路建设奖励基金,并批准《区农村公路建设及管理养护办法(暂行)的通知》。

2、2012年做好区骨干路网及出入市口整治提升拆迁建设工作;整修石庙-张寨-坟上道路改建工程全长1.5公里,设计路面宽6米,路面结构层自下而上为20公分灰土,18公分水泥稳定碎石,5公分沥青路面,道路两侧设石砌边沟;整修富民路的郑上路至路段全长1.6公里,防汛路至刁沟段全长1.9公里。两段路整修标准统一为:设计路面宽10米,对路基进行处理,铺设10公分水泥稳定碎石,5公分沥青路面,道路两侧设土边沟。

3、2013年新建村道须水高庄路至郑上路段1.6公里,设计路面宽度12米;打通扬州路至路,设计路面宽度30米;打通苏州路至铁魏路2.6公里,设计路面宽度25米。

4、2014年新建村道天王寺至董岗1公里,设计路面宽度5米;新建机械加工园区富春路4公里,设计路面宽度30米。

5、2015年打通科马线闫家嘴至郎君庙0.8公里,设计路面宽度5米;改建乡道Y028须水村至三里庄段2公里,设计路面宽度6米。

“十二五”期间新建、打通道路13.1公里,改建道路6.7公里,合计19.8公里。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项目实施前的调研工作,避免闭门造车,积极听取当地的村民的建议,拿出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2、根据根据2010年颁布的《省农村公路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资金筹措机制。”我们将在国省奖补资金的基础上,争取区财政增加配套资金用于“十二五”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

第5篇

关键词:专业建设 管理水平 “十二五” 规划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坚持“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发挥专业设置在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中的纽带作用,促进我院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进一步加强我院专业建设,增强办学实力、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能力,提出我院建设和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和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目标。

一、专业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期间,我院抢抓机遇、克服困难,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8年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次, 2010年11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之一,进入全国高职院校的前列。

1.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与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等大型能源、冶金企业紧密合作,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行校企合作论坛,积极探索成立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事实证明,“十一五”期间,我院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由“十五”末的7100人增加到10275人,在校生人数增加了45%。“十一五”期间,我院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和报到率均居自治区高职高专前列。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其中77%以上的毕业生在大中企业就业。

2.面向内蒙古支柱产业建设专业及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我院紧紧围绕内蒙古能源、冶金产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主动调整和设置专业,由“十五”末期的28个,发展到38个,形成能源、材料、制造类、水利工程和管理类5个专业群。特别是“十一五”后期,为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我院特色、以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专业体系,新增了矿山机电、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工程造价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专业,依托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拓宽了专业面。

3.精心培育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

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职业教育首批示范性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等7个专业被评为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等4个专业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等8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机械设计基础等9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我院通过自筹资金和争取中央财政实训基地建设专项经费,5年累计投入6700万元用于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和改造,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8700万元。

5.引进与培养并举,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我院近年来共引进硕士研究生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41人,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实施“双送”、“双挂”工程,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现有专任教师34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39人,博士、硕士112人,“双师”素质教师19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4人,自治区教坛新秀2人。

6.坚持“五个结合”,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我院在长期职业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五个结合”,即“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十一五”期间,我院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11000人。

二、专业建设“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结合我院自身的条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加强教学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努力建设一批与其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专业群。

基本原则:1.坚持立足内蒙古、辐射全国、服务能源与冶金行业、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原则。重点建设能源、冶金、制造、水利工程类专业,发展信息与管理类专业,服务自治区支柱、优势产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适应,要满足社会需求。认真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2.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专业的发展建设,要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采取重点建设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相结合的方针,分期、分批、分级推进我院专业建设;注重开展专业建设评估,积极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力度,促进专业办出特色。

3.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强化传统优势专业,培育品牌特色专业,有计划地开拓新专业,促进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使得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从而形成各专业均衡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重点专业水平较高,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深化的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新格局。

三、专业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1.重点专业建设: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我院已形成一批颇具特色综合实力强的优势专业。启动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冶金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汽车电子技术等7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

2.传统优势专业建设:在发挥传统专业师资力量强、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充裕等优势的同时,加快这些专业的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扩大专业的适应面;逐步形成特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使之成为学院的优势专业并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如:“十二五”期间将以7个重点专业为核心,辐射和带动20多个相关专业(方向)的建设,构建与内蒙古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的优势、特色专业体系。建成2个国家级品牌专业、新建10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通过对其专业内涵的拓宽与更新,使它们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成为有较高社会声誉,有鲜明特色,自治区一流的骨干特色专业。

3.新办专业建设:在发挥原有专业优势的同时,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和我院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发尚属空缺的新专业,大力扶持有竞争力的新兴专业,积极发展以人文类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使我院的高职专业达到40个。

四、实现专业建设“十二五”规划,提高专业建设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是要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形成由“政、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二是要做好7个重点专业的建设工作,并以重点专业建设辐射和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构建与内蒙古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的优势、特色专业体系。建成2个国家级品牌专业、新建10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

三是要通过“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深化“校厂一体、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工学结合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四是要继续加大投入,建设融“教学、科研、生产、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五是要构建突出职业能力,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建成2~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0门院级精品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30门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15部体现行业和地方特色的规划教材和44部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

六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双送”、“双挂”工程,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建成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再建设5个自治区级专业教学团队、8个院级专业教学团队。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达到50%以上。教授、副教授的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35%以上,其中正高职称达到7%以上;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35%以上,重点专业有博士学位研究生;每个专业均有1~2名专业带头人。

七是要实施“社会服务五项计划”,提高我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完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应用与管理平台、学生素质教育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和领导能力建设项目,提升我院的整体实力。

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我院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实现我院“十二五”专业建设目标,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实力将会有更大的提高,教职工的生活就会有更大的改善,我院的面貌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NJ10271)。

参考文献:

第6篇

同志们:

一、加大推进力度

因此,在执行计划上,下步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时间上来算还有一个季度的时间,九月份为了大稳定,我们的工作缩手缩脚,这剩下的一个季度,我们如何打翻身仗

1.每个县回去党委会要研究。责任到领导、到科室、到人头,盯牢计划,确保完成。哪个县完不成任务,那个县写检讨。我们的项目是按照条块结合定的。哪个县没完成任务导致市里任务完不成,市里也要写检讨。

2.要讲诚信度。计划是分头上报的,既报市政府又报省交通厅,我们自己报的计划不能打自己嘴巴,要做到言而有信,行动要迅速,而不是往后推,这个诚信要政府来检验,要老百姓来检验,要自己来检验。

我们要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检讨,工作还有哪些不适应,要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抓落实。

二、加强计划的编制

三、加快规划研究

“十二五”规划市政府发了〔2009〕74号文件,提出了四个明确:即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任务、进度安排以及保障措施。省厅也召开了专题会议,刚才姜副局长进行了传达。我们的规划要做到“五为四体现”:五为即为综合运输服务,为均衡发展服务,为畅通工程服务,为衢州经济、块状经济、园区经济服务,为城际快速通道服务。四体现即:

1.要体现规划的前瞻性。不能规划放一边,计划年年搞,规划的项目放一边,没有规划的拼命上,出现“两张皮”,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前瞻性就是要调查研究,多方听取意见,合理布局路网,合理排出项目建设时间。

2.要体现规划的严肃性。王副厅长在全省规划布置会上强调,今后路的建设要看规划中有没有,规划是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形成的,原来的规划是什么情况,现在的情况又是什么,要研究清楚。在编制过程中要把握省厅重点方面:内河港口要有一个全新的建设体制,按照“政府主导、航电结合、以航为主,以电养航”的理念,规划好“十二五”建设任务,充分体现公益性特征。我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内容有四个:一是相对薄弱的国省道干线公路,高速公路浙江体制是省交投投资,也有市场化运作的,同“十二五”规划没有多大关系。二是有条件建设的通村公路、联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仍然是解决均衡发展的重头戏。三是城际扩容路。金华谋划的很好,市区到县里的道路要扩容、改造、提升,也要做好规划,江山—常山—开化应该规划快速通道。四是重要的疏港公路、省际断头路。

3.要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从两个方面审视:一是每年建设的量是不是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的,特别是有的县项目谋划的多,操作不了等于0,谋划的项目都要有一个应对的措施。二是各项目之间的布局要围绕经济、产业,围绕农业现代化,体现前面讲的“五为”,项目要排得出、实施的了,要让政府感兴趣,让老百姓拥护。

第7篇

组织领导

为强化组织领导,交通局成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机关各处室、事业各单位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局综合处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各部门也应成立相应的机构,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纪律要求,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监督检查内容

1、贯彻落实中央和工委管委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情况。主要是制定和实施本地区、本单位“十二五”规划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和省、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2、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实施情况。主要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否有序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招投标活动是否依法进行;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是否落实。

3、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主要是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是否落实、措施是否到位、目标是否完成。

4、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主要是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和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制度是否得到严格执行。

工作要求

1、精心安排布置。各单位在自查和检查时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监督检查实际,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监督检查的工作重点、时间安排和力量投入等,保证监督检查顺利有效地进行。

2、认真查找问题。对发现的问题与督促整改,强化监督与促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全面排查问题,通过自查自纠和专项检查等方式,发现薄弱环节,找准突出问题,要抓好整改落实,对比较严重和带有共性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查找根源。

第8篇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地方工程建设标准化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农宅建筑

目前,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已经公布,它更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涵盖了未来五年我国所有重要的结构性主题。在众多目标和改革中,两大主题清晰浮现: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这恰好与我区当前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相契合。在此背景下,应继续完善“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继续推进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强化监督管理,当然具体到地方标准设计,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

首先在标准的制定方面,应紧跟政策形势,把握标准制定的主导思想,继续加快地方标准、标准设计的编制速度。

依据我区目前的状况,应加强与其它兄弟省市特别是自然气候、资源条件相似的省市的技术交流,克服自身的困难,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兼顾绿色、环保、低碳等理念继续推进完善我区的节能建筑,同时要围绕“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农宅建筑”三大主题开展我区的编制设计工作。

第一主题,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是两个概念。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等)、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并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的建筑物。绿色建筑也有人称之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是“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区推行绿色建筑首先应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为切入点,加快完善绿色评价标准体系,健全评价机制,推行绿色评价标识制度。具体到我区实际情况,贯彻落实住建部对节能门窗的标识认证工作,建筑门窗节能设计工作是应我区目前发展绿色建筑的新起点,在我区建筑外墙节能设计、屋顶节能设计相对成熟,且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达到65%的前提条件下,节能门窗的设计是完善我区建筑护结构节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确保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

第二主题,可再生能源建筑。太阳能、浅层地能等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热点。我区属于太阳能比较丰富且气候寒冷的地区,在“十一五”期间我区太阳能热水技术已相对完善的情况下,下一步,太阳能采暖将是我区标准设计编制的又一课题。此外,光伏电,简单的说就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新型产业,也应列为我区标准设计的新任务。这两项标准设计的编制与实施,将极大的促进我区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发展。

第三主题,节能农宅建筑。为加快农村住房建设,我区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提出“塞上农民新居”工程这项重大决策,它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关注民生、亲民惠民的具体体现。为了更好的推进“塞上农民新居”工程,标办应从农宅护结构、农村能源利用等方面编制、制定标准,完善节能农宅工程项目,保障“塞上农民新居”工程的高效实施。

其次在标准的实施方面,应加强地方标准的宣贯培训力度

因为宣传与培训是确保工程建设标准得到贯彻实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标准正确理解、全面贯彻、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好标准的宣传与培训,才能使社会周知、使用者理解、工程建设中贯彻,最终实现标准的作用。如果只制定标准,不去实施执行,那么一切标准化的工作就等于零。所以标办应正视工作中这一薄弱环节,强化标准实施方面的工作,通过宣贯会、培训班、组织知识考核等系列活动,确保我区广大工程建设者懂标准、用标准,让这些标准融入到工程建设中,真正体现出标准的价值。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提高标办本身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好的服务于标准化工作。

最后在标准的监管方面,应尽快组建德才兼备的监督队伍,进一步开展我区标准的监管工作

工程人员学习了标准,是否实施;或实施了标准,但实施是否到位,同样对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对标准实施的监管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监督管理办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出台,也为我区的标准监管提供了执法平台和有利依据。我办应抓住时机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素质、法律素质的强化培训,保证执法人员重视、理解、熟悉工程建设标准,有利的促进我区的标准执行工作,同时尽快择优组建一支德才兼备的优秀的监督执法队伍,更好的开展我区标准的监管工作。

综上所述,结合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相应的主导思想,审视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全局,明确我区标准化发展改革的着力点,思考改进点,在现有基础上,将“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环保理念植入到工程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十二五”期间我区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又快又好发展,有力促进我区建设事业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

第9篇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一湖清水”为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和可继续发展理念,科学组织,精心实施,全力以赴加快我市乡村规划区排水管网建设步伐,提高城镇抵御洪涝特别是防内涝的能力,提升污水处置厂运行效率,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我崛起。

(二)主要目标

1年底前。基本建成污水截污干管系统。污水收集率达到50%以上,污水处置厂运行负荷率达到设计能力的80%以上,污水浓度达到设计规范的50%以上。结合大连路改造工程建设尽快形成大连路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加快东湖中途提升泵站工程和南内河线截污干管的工程建设,做好污水处置厂二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并完成小街巷排水现状的摸底工作。

2中途泵站启动运行。新建雨污分流排水系统。逐步改建排水管网。新建污水处置厂二期工程,增加2万吨/日污水处置能力,建设线截污干管工程,使我市污水收集率达到60%以上,污水处置厂运行负荷率达到设计能力的90%以上,污水浓度达到设计规范的60%以上。

3完成污水收集管与截污干管的连通工作。完成线截污干管。使乡村污水收集率达到70%扩建后的污水处置厂运行负荷率达到设计能力的75%以上,污水浓度达到设计规范的70%管网全部实行雨污分流。

4全面完成我市乡村规划区内截污干管建设任务。十二五”计划内新建道路雨污分流率达100%道路雨污分流率达40%全市所有污水收集管全部与三大截污干管连通。污水收集率达75%污水处置厂运行负荷率达到设计能力的80%污水浓度达到设计规范的75%

5基本完成市乡村规划区排水管网收集系统建设。污水处置厂运行负荷率达到设计能力的90%以上,污水浓度达到设计规范的80%以上,城区内管网雨污分流率达60%以上。

二、工作方法及要求

(一)调查摸底。对我市乡村规划区内排水系统、污水收集管网情况以及排水户排水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电子档案,及时报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并进一步做好小街巷、老棚户区及小区的内、外的排水,为重点排除弱势群体居住点的排水难和杜绝内涝作好资料准备。

(二)编制规划。根据调查摸底的现状。2011年第二季度前进一步修编排水专项规划,并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

(三)项目申报。制定市“十二五”规划期内污水管网建设方案和审批项目。依照国家政策的要求。污水管网项目资金管理纳入基本建设顺序管理,由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建设局核定项目总投资,编制和上报投资计划。

(四)组织施工。由市建设局负责组建市污水处置设施建设项目部。确保项目进度、质量、概算等方面达到规定的要求,确保建设资金合理使用。项目建成后,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项目竣工验收,设立污水处置建设资金归集专户和还款资金归集专户。

(五)运行监管。项目运行期间。市环保局负责污水进水和出水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监管,督促进水浓度达到设计要求,出水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