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15:29:30
导语:在骨质疏松预防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预防;老年性骨折;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27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61-01
近年来,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老年人由于骨的无机盐增多,有机质的老化,钙磷比例严重失调,低骨量及骨的微结构改变等原因,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预防老年性骨折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课题。
1老年性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
老年人骨基质减少,骨脆性增加,所以很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在突然用力或用力不当时就会发生骨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反应比较慢,关节韧带比较僵硬,关节活动不灵活,走路时身体摇摆,肌肉控制力减弱,重心不稳容易跌跤,老年人对跌倒的保护反射差,因此一旦跌倒就会摔的比较严重,继而造成骨折。此外,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调节能力比较差,在身体急剧转动,或久坐、久卧之后突然起立时,容易出现眩晕或低血压,继而发生猝然跌倒。与跌倒有关的内在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骨折史、骨质量较差、肌肉骨骼疾病、平衡紊乱、性低血压、一些药物的应用等,因此应尽量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的外部环境影响。
2老年性骨折常见类型
老年性骨折容易发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骨质疏松部位,多发生在脊柱、肱骨近端、髋部、踝部、肱骨近端等,其中脊柱骨折和髋部骨折发生的较多。[1]
2.1脊柱压缩性骨折:脊柱主要是由松质骨组成,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因此很容易发生骨组织互相挤压与塌陷继而出现压缩性骨折。这种类型的骨折多发生在不知不觉中,疼痛较厉害者可以服用止疼药,在床上随便翻身,年龄稍高患者必要时可进行腰部支架。老年的驼背多是因为多次在不同部位发生这类骨折造成的。
2.2股骨粗隆间骨折:这类性骨折也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因为骨股粗隆间血液循环比较丰富,骨折后一般都能自己长好,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合理治疗,容易出现大腿内翻畸形的并发症。针对这种骨折,一般采用牵引治疗,对于高龄老年人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避免让老年人长期卧床,以防产生其他并发症。
2.3股骨颈骨折:由于在股骨颈有一个骨小梁缺少的三角区,骨结构不坚固,再加上老年人容易产生骨质疏松症,因此很容易出现股骨颈骨折。这种类型的骨折发生之后,由于该部位血供较差,骨折之后往往不容易愈合。因此,老年人一旦髋部发生外伤,要及时到医院进行X线检查,以免耽误诊断治疗。这种类型的骨折一般都会造成错位现象,因此进行手术治疗很有必要,尤其对于高龄老年人来讲,进行股骨头置换术和全关节置换术是比较好的选择,这样不仅能够较少和消除患者的疼痛,还能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预防老年性骨折的措施
老年人骨折的治疗比较麻烦,因此加强老年性骨折的预防措施比治疗更为重要。在生活中,只要我们能够科学、谨慎的做好预防工作,一部分老年性骨质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3.1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在平常生活中应进行一定的运动,坚持积极锻炼身体,适当增加活动量。研究表明肌力与骨量成正相关,运动不仅可以延缓老年人肌力的减退,防止骨量的严重丢失,还能改善老年人对身体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危险性。比如老年人可以进行长距离的散步,跳一些慢性舞蹈,打打太极拳等,这样才能保证血流中钙更多在骨髓中存留,多鼓励老年人在外面晒太阳,补充钙质需要。
3.2合理膳食增加钙的吸收和骨的形成:钙、磷、蛋白质、氯、镁、锌、纳、铜及各种维生素是维持骨和钙代谢的必备成分,这些营养是维持骨量的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2因此,老年人在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摒弃偏食的习惯,从多种食物中社区必须的、基本的营养素,比如可以多食蔬菜、水果、牛奶、蛋类等,增加饮食中的膳食纤维及微量元素的摄入,做到合理膳食,尤其对老年女性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更要引起特别关注,必要时可复用钙片、维生素D,帮助改善骨质疏松的状况。
3.3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避免老年人摔倒: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活动和居住环境,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老年人居住的地方要平,家具摆放要简单并靠墙摆放,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地方不要搁置东西,以免不小心将老年人绊倒。老年人的床铺不宜过高,夜间上厕所需要在床上停歇片刻,拉开灯缓慢下地,如果猛的一下起床下地,容易发生性低血压,导致晕倒受伤。可在老年人的卫生间中增加扶手、增强室内的光线,并对底板采取防滑措施,在春动季节铲除冰雪,增加外环境的防范措施。老年人鞋底内不宜滑,以手杖辅助行走,部分有心脏病、脑血管病的老年患者,行走时应该有专人搀扶,以防止其摔倒。
3.4避免不良生活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的,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身体的抵抗力和平衡力都在下降,身患各种疾病,很可能会服用治疗不同疾病的药物,许多药物多有可能影响骨的代谢,老年人应避免酗酒、吸烟和药物的滥用。酒精影响神经肌肉系统,麻醉人的神经,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吸烟影响睾酮的产生,促进雌激素的降低,继而导致骨脆性的增加,也容易导致老年人骨折的发生。
3.5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预防:骨质疏松是引发老年性骨折的最主要也是对根本的原因,因此加强治疗骨质疏松症是预防老年性骨折的主要措施之一。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包括基础治疗法,即进行钙加维生素D治疗;激素治疗即雌激素治疗法;降低钙素、二磷酸盐,抑制骨吸收药物治疗;氟化物、PTH及生长激素等促进骨形成药物的治疗。
参考文献
[1]付传玺. 老年性骨折的预防[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06):127
图片提供/宗 子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并发症是骨折。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它所带来的医疗费用占据国家医疗保险的百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积极预防骨质疏松,是民众个人和国家都关注的话题。虽然近年来大家对骨质疏松的预防有了更积极的态度,但由于受广告及一些药品宣传的影响.在骨质疏松的预防上仍有很多误区。本文就如何合理地预防骨质疏松作一介绍。预防骨质疏松的三种态度
目前骨质疏松预防的态度主要有三种。
1.激进型有些中老年朋友由于担心骨质疏松的并发症,或者已经有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的相关症状,同时受外界一些宣传的影响,急于求成,过度地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或者重复应用补钙产品,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作用。
2.消极型民间常有传闻,认为年龄大了,骨质疏松必然发生,补钙也补不进去,还有副作用比如肾结石,干脆不补:而喝牛奶又有胃肠道反应,也就不喝了,听天由命。结果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此时已错失机会。
3.理智型 这类人群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比较了解,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发生的概率也增加,他们会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合理预防骨质疏松
虽然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后天的努力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主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措施,即药物干预,饮食调理和适当地户外运动。下面我们分别给大家作介绍。
药物
1.钙药物干预最重要的就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谓”老生常谈”。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指南建议,老年人钙剂的补充为每日1000毫克元素钙,而我国老年人由于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中所含的元素钙仅为400—500毫克,剩下500—600毫克的元素钙应该人为地补充。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增加富含钙剂的食物(如牛奶等)来补充,即需要通过服用钙剂来补充。
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钙剂很多,按它们的结构可分为有机钙和无机钙,它们在肠道吸收率大致接近,但所含元素钙不同,其中元素钙含量最高的是碳酸钙为40%,其他常用的有机钙剂如柠檬酸钙、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的元素钙含量分别为21%, 13%和9%。
钙剂的不良反应少,常见有胃肠道刺激症状、便秘等。一般无机钙(如碳酸钙)的元素钙含量高,但胃肠道副作用较多;有机钙含钙量较少,胃肠道副作用也较少。在选择钙片时首选无机钙,如碳酸钙就是最常用的钙剂,胃肠不能耐受时才选择有机钙。
在服用钙剂时可采取分次口服的方法,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同时可增加肠道吸收。建议中老年朋友补钙时可优先选择碳酸钙,价廉物美,医院可处方购得,如不能耐受再换用其他品种。至于大众所担心的一些少见的副作用,如肾结石、动脉硬化及异位钙化等,均无确切的证据证明和补钙有相关性。建议中老年朋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补钙,不要超过指南建议的每日补钙量,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以上副作用。在此强调一下,不能重复补钙。重复补钙多见于对钙剂不了解,同时服用了不同的钙片,或服用多种复合制剂的保健品中均含有钙剂而未察觉。在补钙过程中定期检测血尿钙水平,也是减少肾结石发生的措施。
2,维生素D 骨质疏松的药物预防措施中除了补钙,还有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补充维生素D。大家对维生素D也应该很熟悉,它是促进钙剂吸收和利用的重要因素,也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补钙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大家对维生素D的种类有很多疑惑,不知如何选用,也不知它们有何不同。目前我们能够应用的维生素D有三种,分别为普通维生素D.单羟维生素D和双羟维生素D。普通维生素D每日需要量约为800国际单位。在国内普通维生素D多为复合剂型,即一片药同时含有钙剂和维生素D,如我们熟悉的钙尔奇D。普通维生素D进入体内要经过两次代谢变成活性维生素D(也就是双羟维生素D,或称钙三醇和骨化三醇),才能被人体利用。活性维生素D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使用哪种维生素D,均应注意它们的主要副作用,及过量导致的高钙血症,故应定期复查血尿钙水平。
3,抗骨质疏松药物除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还应该使用一些其他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在服用一些可促进骨质疏松发生的药物如临床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即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即使青壮年也不可避免。故当患者由于疾病需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时,除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还应该定期复查骨密度,发现骨量低下时,应该加用双膦酸盐类的药物(如阿仑膦酸钠),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
饮食
饮食调理对骨质疏松的预防也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可有意识地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从而达到增加钙摄入的目的。其中牛奶是含钙量最多的,每毫升优质奶约含元素钙1毫克,故如果每日饮用500毫升牛奶,即可增加500毫克的钙。但东方人常常对牛奶不耐受,可选择酸奶或豆浆。维生素D-般不推荐通过饮食补充,因为食物中含维生素D很少,推荐通过户外阳光照射增加皮肤合成维生素D。需要注意的是,在接受阳光照射时尽量不要涂抹防晒霜,因为防晒霜可阻挡大部分的紫外线,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
户外运动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发生原因 家庭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38-01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质和骨组织微循环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生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健康问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约1.73亿,是世界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按2008年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的《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公布数据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1]。由此可见防治骨质疏松症发生刻不容缓。现就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阐述如下。
1 骨质疏松症发生原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代谢中骨重建处于负平衡状态。这是因为:一方面破骨细胞的吸收增加,另一方面成骨细胞的功能衰减。
1.1 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性激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性激素功能减退,激素水平下降,骨的形成减慢,吸收加快,导致骨量下降。其中,雌激素对骨细胞和骨髓细胞有直接作用,并通过调节这些细胞分泌局部调节因子而影响骨代谢,还可通过调节骨髓中免疫细胞和造血细胞,产生一种或多种调节因子而间接作用于骨组织[2]。另外,雄激素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对骨基质的合成有促进作用[3]。(2)甲状旁腺素(PTH):PTH作用于成骨细胞,通过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6)促进破骨细胞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血PTH逐年增高骨髓细胞的护骨素(OPG)表达能力下降,导致骨质丢失加速。
1.2 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骨密度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骨密度值为70%,由遗传因素决定,30%受环境因素影响[4]。
1.3 营养因素
钙是骨矿物中最主要的成分,维生素D可促进骨细胞的活性作用,磷、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可维持钙磷比例,有利钙的吸收。老年人基础代谢率较低,胃肠道消化功能下降,对矿物质及维生素吸收减少,导致骨的形成减少。
1.4 生活方式
体力活动可是刺激骨形成的基本方式,故一些老年人长期卧床及活动过少易于发生骨质疏松,此外吸烟、酗酒,高蛋白高盐饮食,大量饮用咖啡,光照减少均是骨质疏松的易发因素。
1.5 其他因素
其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肝素等,长期治疗可引起骨质疏松。
2 家庭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一旦生病需要卧床时心情错综复杂,情绪可表现出忧郁、悲观、焦虑、恐惧、怕孤独等心理[5]。作为患者的家属,应经常陪伴在患者身边,时时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并开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2 饮食护理
(1)营养素的供给:每天供给优质蛋白60~70 g,维生素C300 g;钙质一般每日不少于1000~2000 mg,而且食物中钙磷比值要高于2∶1[6]。特别要鼓励老人多摄入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乳制品、大豆、豆制品、海带及虾米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禽、蛋、肝、鱼肝油等。另外还需补充与骨代谢相关的其他的营养素,如维生素K、钠及必需微量元素氟、锰、铜、锌等[6]。(2)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少吸烟少喝酒,并避免高蛋白高盐饮食、饮用大量咖啡等。
2.3 疼痛护理
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的原因只要与腰背部肌肉紧张及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关,故通过卧床休息,使腰部软组织和脊柱肌群得到松弛可显著减轻疼痛。休息时应卧于加薄垫的木板或硬棕床上,仰卧时头不可过高,在腰下垫一薄枕。也可通过洗热水浴、按摩、擦背以促进肌肉放松。同时,应用音乐治疗、暗示疏导等方法对缓解疼痛也是很有效的。
2.4 预防并发症
尽量避免弯腰、负重等行为,同时为老人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或装束,防治跌倒和损伤。对已发生骨折的老人,应每2小时翻一次身,避免压疮。
2.5 用药指导
家属应监督患者合理用药,并了解某些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服用时的注意事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药物:(1)钙制剂: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注意不可与绿色蔬菜一起服用,防止因钙螯合物形成降低钙的吸收,使用过程中要增加饮水量,通过增加尿量减少泌尿系统结石的机会,并防止便秘。(2)钙调节剂:包括降钙素、维生素D和雌激素。(3)二磷酸盐:因此类药物的消化道反应最多见,故应晨起空腹服用,同时饮清水200~300 ml,至少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喝饮料,也不能平卧,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
2.6 运动指导
(1)运动项目:跳跃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方法,有研究者对绝经前后的妇女进行了观察,发现每天坚持做上下跳跃运动女性,1年后便可使骨密质增加,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髋部,其密度也能增加3%[7]。所以一些老人可在有人看护的条件下进行适量的跳跃运动。(2)运动时间及频率:大多数研究者把运动时间设置在30~60 min左右。锻炼频率主要根据受训者的主观感觉而定,以次日不感到疲劳为度。一般采用每周3~5 d为宜,锻炼次数太少则效果不佳,而次数太多则会产生疲劳[2]。(3)运动环境:锻炼的地方宜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进行,以增加日光照射,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磷的吸收[6]。
3 结语
通过以上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原因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了解和学习后,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做好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谢海宝.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6):541.
[2] 楼华.老年性骨质疏松及其运动干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11(52):10671-10674.
[3] 苏燕凤,罗翠云,何茜.农村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245-246.
[4] 张新军,陈冉.浅析老年骨质疏松的原因和治疗方法[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6):50-5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对象,年龄在60~85岁,平均72.5岁。男性52例,女性68例,女大于男。并发腰椎压缩骨折 37例,股骨颈骨折19例,桡骨骨折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LUNAR公司PIXI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桡骨远端进行骨密度检测,桡骨t值
1.2疼痛评估方法
1.2.1评估量表 选用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是将疼痛程度用0到10这11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被测者根据个人疼痛感受在其中一个数字记号。其中疼痛评分≤3分者为轻度疼痛; 疼痛评分4~6分者为中度疼痛; 疼痛评分≥7分者为重度疼痛。
1.2.2 疼痛评估流程 患者入院8h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评估,其中疼痛评分≤3分者35例为轻度疼痛; 疼痛评分4~6分者59例为中度疼痛; 疼痛评分≥7分者26为重度疼痛。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按原方法进行治疗护理。干预组60例采取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实施疼痛相关护理; 此后每日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至少2次评估,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活动时疼痛程度及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并记录在《骨科患者疼痛评估表》中。当患者镇痛不满意主诉疼痛时,护士及时进行评估,报告医生,并记录入《骨科患者疼痛评估表》中。疼痛评估不仅应评估患者静息状态,还应综合评估深呼吸时、咳嗽时、下地行走时,以及康复锻炼时的疼痛和对睡眠的影响程度等。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对症治疗,护理予止痛药给药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康复指导等,予以减轻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疼痛。
1.3.2干预组
1.3.2.1入院健康宣教 护士主动问好,以耐心、和蔼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科室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疾病发生的原因,鼓励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解答患者疑问; 并介绍现代医疗的先进性,对本科精湛的技术力量进行介绍,从而促进护患关系的沟通。
1.3.2.2合理饮食 注意日常的饮食,主食品种多样,粗细合理搭配;副食多吃富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对胃酸分泌过少者在食物中放入少量醋,以增加钙吸收。有研究认为低的蛋白摄入量与椎骨和股骨骨质的丢失呈显著正相关,膳食中较低的蛋白质摄入导致骨质的丢失,故应指导患者应吃适量鸡肉、瘦肉、牛奶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另外鼓励老人多喝开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中医护理:脾气虚弱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以补脾益气类药食为主,比如豆腐虾皮汤和黄豆猪骨,有滋阴补血、益肾强筋的作用,吃核桃仁、花生等坚果类食物;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以补肾强骨类药食为主,比如服用纯奶、骨头汤加枸杞等。
1.3.2.3适当的锻炼 活动肢体时动作要轻,不可突然用力。对活动能力强,无明显腰背痛患者,指导做步行训练、健骨操,提高患者的肌力和平衡能力。对体质较差,腰背疼痛明显,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予卧硬板床,鼓励患者在床上尽可能进行腰背肌肉和四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以防止骨质疏松和废用性肌肉萎缩。中医认为:气滞不行,血经不通,筋膜失养,不通则痛。传统的太极拳以及现代运动项目均可增强体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1.3.2.4疼痛护理 ①采取卧硬板床的方式,协助患者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翻身时,动作要轻柔迅速,避免碰触受伤部位。②转移患者对于疼痛的注意力,如观看电视节目,听听音乐,并多与患者聊天。③采取矫形器或物理疗法,如对疼痛部位实施低中频电疗等方式[7],进行疼痛护理。④症状较重者嘱其卧床休息,膝关节下垫软枕,保持膝关节处于功能位,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适量给予口服镇痛药。⑤耳穴埋籽:与疼痛耳穴敏感点埋籽,按压3~5 min/d,保留天数:夏天1~3 d,春天3~5 d,冬天5~7 d;⑥麝香片超声透药治疗,2次/d,30 min/次,能使机体局部消肿、消炎、活血通经,从而使疼痛减轻或消失。
1.3.2.5心理护理 患者参与疼痛管理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黄帝内经》也有"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的论述。因此心理护理的目的是通过让患者了解疼痛、参与疼痛管理来缓解疼痛。
1.3.2.6用药指导 非甾体类抗炎药应于餐后30 min~1 h服用,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选用可咀嚼的钙片和阿法骨化醇同时服用,可促进钙的吸收,饭后1 h或睡前服较好。钙剂需长期服用才能达到疗效,服用钙剂时要增加饮水量,
1.3.2.7并发症预防 加强安全防护指导,告知患者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房内设施简单,病床高矮适合,房间设防滑标志,卫生间设坐厕并安装扶手,走廊设扶手。指导老人起卧缓慢,站稳后移步,提高动作协调性。
1.3.2.8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预防OP 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目前对本症尚缺乏理想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流行病学证实,骨质疏松的预防重于治疗,只有做好早期预防,才能有效地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及其危害。Halioua 的资料表明,终生适量钙摄入和终生体力活动是减少成年后骨质丢失的有效措施,提倡预防应从孩童开始,保持终生。
1.4效果评定标准采取数字评分法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12个月后,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具体的分析判定标准如下:疼痛评分≤3分者为轻度疼痛;疼痛评分4~6分者为中度疼痛;疼痛评分≥7分者为重度疼痛。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2结果
两组疼痛情况,护理干预1年后,在医院或电话随访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干预组在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从上表1可以看出干预组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技术下,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不适正在循序渐进的改善。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轻度疼痛的例数渐渐增多。现如今,在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的情况下,60岁老年人有1.3亿,其中有9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90%,男性为6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它引起的骨痛和骨折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威胁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关键词] 健康教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6-0111-04
骨质疏松症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日益升高。骨质疏松症可导致老年人髋部、脊柱等骨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质量。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这与绝经后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骨量丢失增加等有关[2]。研究显示,更年期女性骨质流失增快。目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补钙、运动、饮食调节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但有研究显示,绝经后的女性钙摄入量和运动行为并未达到理想状态。本研究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知、信、行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绝经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年龄50~65岁,绝经后妇女;未使用雌激素或其他影响骨密度的药物,能够独立完成问卷调查,本市常住人口,能够顺利进行随访,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入组前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有恶性肿瘤、慢性传染病、心肺功能障碍等不能规律运动者,最近1年内曾测量骨密度者,最近1年曾参加骨质疏松症讲座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有可比性。见表1。
1.2健康教育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健康教育。采用集体授课的方法,将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知识做成幻灯片,进行讲解,每周进行1次,每次进行30 min,并留10 min进行提问,共进行2次。发放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手册,该手册由我科自行撰写,包括骨质疏松症基本知识、运动、饮食调节等相关知识等,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增加患者的兴趣,同时更简单易懂。
1.2.2研究组 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个性化的健康教育:①在常规健康结束后的次周测量跟骨骨密度,并向研究对象解释测量的骨密度结果。②面对面指导:常规健康教育后,对研究对象每日的钙摄入量和承重运动时间进行评估,结合骨密度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膳食钙摄入和承重运动计划,并给予一次指导。③电话随访督导:面对面一对一指导后,次周进行随访,一方面调查进展效果,一方面对调查对象进行督导。对于没有完成钙摄入和承重运动计划者,了解其不能按计划完成膳食钙摄入和承重运动的可能原因,帮助其克服障碍,必要时根据具体的进展情况适当修改方案,以更有利于研究对象完成制定的计划。
1.3评估方法
1.3.1 一般社会学资料 采用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对一般社会学资料进行调查,包括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态、文化程度、有无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绝经年龄、吸烟饮酒状况等。
1.3.2骨质疏松症知识调查 采用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3]进行调查。共26个条目,包括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知识,运动、钙知识。答对计1分,答错计0分,分值0 ~ 26分,分数越高说明调查对象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认知越好。
1.3.3 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 采用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4]进行调查。共42个条目,分为7个分量表,采用很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很同意5级评分法,分别对应1~5分。除运动障碍和摄钙障碍外其余均正向计分。
1.3.4 自我效能调查 采用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5],2个分量表,12个条目。每个条目0~10分,总分0~100分。
1.3.5 钙摄入调查 采用3 d膳食记录的方法收集资料,膳食记录包括每天三餐、零食、钙剂,连续记录3 d。根据《食物成分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每日钙的摄入量。
1.3.6 承重运动调查 连续记录3 d体力活动情况,根据收集的资料,计算每日所参加的承重运动时间。
1.3.7 收集资料方法 于健康教育前调查一般资料、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自我效能量表、健康信念量表、3 d膳食记录、3 d体力活动记录。两次集体授课后当日再次调查骨质疏松症知识、健康信念、自我效能, 3 d膳食记录、3 d体力活动记录。研究组测量跟骨骨密度后,预约号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时间和地点。分别在常规健康教育后1个月、3个月,再次调查骨质疏松症知识、自我效能、健康信念、 3 d膳食记录、体力活动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F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对象对骨质疏松症认识的来源
60例研究对象中13例对骨质疏松症不了解,47例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统计其对骨质疏松症认识的来源,见图1。主要的来源是电视广播,其次是报纸杂志。
2.2 健康教育前后不同时间点骨质疏松症知识得分比较
见表2、3。在常规健康教育后1个月和3个月,研究组骨质疏松症知识总得分以及钙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在常规健康教育后1个月,研究组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在常规健康教育后3个月,研究组的运动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2.3两组不同时间点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得分比较
见表4。在常规健康教育后1个月和3个月,研究组对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的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2.4两组不同时间点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的得分比较
见表5。在常规健康教育后1个月和3个月,研究组自我效能总分、运动效能得分、摄钙效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2.5两组不同时间点预防骨质疏松症行为状况比较
见表6。在常规健康教育后1个月和3个月,研究组每日钙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后1个月,每日承重运动时间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易发生骨折,给患者带来痛苦,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危害也日益严重。骨质疏松症可导致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髋部、脊柱、腕部等,髋部骨折对患者的危害最大。髋部骨折后患者可导致终生残疾[6~9]。我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而女性的预期寿命平均将超过80岁,因此女性有平均30年时间在绝经后度过。女性在进入更年期时,卵巢功能开始减弱,不能分泌足够的雌激素,因此女性更年期开始时骨质流失的速率就开始迅速增加。WHO在1989年提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措施——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有研究显示,运动可以促使绝经后的女性性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骨质的血流量,促进骨的形成,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但是有研究显示,虽然运动和钙摄入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绝经后妇女钙的摄入量和运动并不理想。在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之前经常吃钙片者只有15例,而规律运动者只有28例。
骨质疏松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保健费用消耗较大等特点。有调查显示髋部骨折在1年内的死亡率为20%,发生椎体骨折的女性因相关的并发症增加死亡率[10]。骨质疏松导致椎骨发生压缩性骨折,可出现急性和慢性疼痛。多次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脊柱变形,导致驼背、变矮、胸廓容积下降,肺功能受到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心理状态、自尊、身体形象、心情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骨折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到其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及因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有关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支出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绝经和年龄增长是女性骨丢失的两个重要独立因素。骨作为雌激素的靶器官,雌激素水平对骨的代谢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雌激素一方面可以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的形成以及钙盐的沉积,一方面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从而能抑制骨量丢失。当女性进入更年期时,卵巢的功能就开始逐渐下降,而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会骤然下降,导致成骨活动下降,骨形成减少,而同时骨吸收增多,骨量减少迅速。因此对绝经后妇女采取减少骨质丢失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采取益于健康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效果。常规的健康教育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其效果存在不足,近年来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成为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的干预方法。个性化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结合个体骨密度测量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给予有针对性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症知识包括有利于骨健康的运动方式、运动、危险因素、含钙丰富的食物、每日钙摄入量等。健康信念可使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健康行为充分了解;然后,使她们坚信:一旦放弃这种危害健康行为、采取相应的促进健康行为会得到有价值的后果,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使她们充满改变行为的信心。自我效能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运动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日益受到重视,不仅可以预防或控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还可以矫正变形,改善关节和骨骼肌的功能,增强肌力和耐力,防止摔倒,从而使发生骨折的几率下降。集体授课直观讲解骨质疏松症的严重性、易感性、预防措施,让接受健康教育者了解采取健康行为在预防骨质疏松症中的必要性,增强其信心,并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
在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前,研究对象普遍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认知总得分较低,说明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知识普遍缺乏,也说明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在进行健康教育后,两组总分都有显著上升,并且在常规健康教育后进行调查,两组之间的分没有差异。随后研究组进行了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后1个月,两组得分均有一些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在常规健康教育后3个月,研究组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能够让研究对象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认知持续时间更久。而自我效能总分、运动效能得分、摄钙效能得分、每日钙摄入量等在不同的时间点均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说明常规健康教育结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能够改善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知信行。在承重运动时间上,在健康教育后1个月,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说明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研究对象在运动行为方面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两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以及健康知信行、预防行为进行对比,常规健康教育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改善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知信行,从而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参考文献]
[1] 陈浩,冯飞,朱富强,等. 老年骨折患者25-羟基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素与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6(1):20-27.
[2] 王兵,赵环,姜习凤,等. 绝经后女性股骨头铁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3,6(1):9-14.
[3] 陈玉平,刘雪琴,蔡德鸿. 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测定[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3): 339-341.
[4] 陈玉平,刘雪琴,蔡德鸿. 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测定[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 (3):196-197.
[5] 陈玉平,刘雪琴. 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测定[J].护理杂志, 2005,22(8):38-39.
[6] 孙琴,冯玉兰,邢学农.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3,6(1): 34-36.
[7] 沈彦明,孙陈静,尹彦亮. 老年骨质疏松症防治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9):1757-1759,1762.
[8] 萧佩多,陈润芳,徐连芳. 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离床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现代临床护理,2013,12(2):19-21.
[9] 郭伟伟,罗银珍. 老年髋部骨折护理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 52-53.
正确认识“钙”,才能更有效地补钙,只有钙质充足,骨骼才能强健。那么,让我们看看在补钙的道路上,还有哪些困惑和问题?
1. 钙摄取不足会有哪些后果?
王老伯今年60多岁了,弯腰驼背显得精神很不好,平时出门一定要拄拐杖,稍不留神还会重心不稳,常常绊倒摔跤,加上有时会感到腰酸背痛,生活很不方便。王老伯认为自己年纪大了,腰腿都不如以前灵活了,这是人老后的正常现象,是没办法改善的。那么,人老后出现弯腰驼背、腰酸背痛是否与钙质流失有关系呢,可以挽回或缓解吗?
钙摄取量不足会导致骨质疏松,严重者甚至引发骨折。中国人因为骨质疏松所表现的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常常忽略补钙问题。多数中老年人在感到腰酸背痛、弯腰驼背、身高变矮时,普遍认为这是人老骨脆的骨骼发展规律。对骨骼健康的普遍性忽略致使骨质疏松问题成为国人的一大健康隐患。
2. 骨量流失后可以补得回来吗?
小李今年刚工作,平时从来不注意补钙,他觉得钙没了就没了,到时候多喝点牛奶就可以补得回来。但是,小李的妈妈白阿姨却觉得,补钙是大事,常劝她的儿子小李多喝牛奶、多晒太阳。小李觉得妈妈小题大做,骨质流失了是追得回来的,现在操心还太早。小李和他的妈妈谁对谁错,骨质流失从几岁开始?
人在35岁左右,骨量达到最高峰值,之后就会逐渐减少,体内钙质“支出”大于“收入”。随着年龄增长,钙质流失会进一步加速。人的骨量一旦开始流失,便不可逆转。想要保证骨骼足够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症,就要随时关注骨骼。定期的骨密度检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骨质状况,一旦发现骨量不足,就要及时补钙,保证体内的钙质一直处于充足状态。即便已经进入骨量流失阶段或患有骨质疏松症,也不要怠懈,应及时让骨骼得到更好的保护。
此外,骨测数据显示,年轻人中有超过1/3的人骨量流失严重。由此证明,补钙不能因为年轻就不引起重视,关爱骨骼健康应该是我们一生都需要持续的行动,在任何年龄段都要随时关注。
3. 预防骨质疏松有什么简单有效的方法?
老陈患有骨质疏松症多年,平时他有喝牛奶的习惯,每次一小杯,250毫升左右,他觉得这些牛奶就可以提供一天所需钙量了,老伴给他买的补钙制品他也懒得吃。那么,老陈每天的钙摄取量是否足够,一天的钙摄取量应为多少,除了喝牛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补钙、合理运动、晒太阳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三部曲,另外,还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测试,及时了解骨质状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绝经后的妇女、老年人,或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比如吸烟、喝酒、长期喝咖啡、有髋部骨折史的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建议及时检测骨密度,尽早预防骨质疏松。
此外,补足人体所需钙质。中国营养学会调查显示,中国居民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钙仅约400毫克,而常人每天需要钙约800毫克,50岁以上的人需要钙1000毫克,每日的钙缺口约600毫克。所以,除了饮食还要适当补充钙剂,每日服用600毫克的钙剂是比较合适的。
4. 补钙可以补补停停吗?
蔡阿姨的女儿给她买了几盒钙片,叮嘱她每天都要吃,可是蔡阿姨记性不好,吃了几天就丢到了一边,几个月来才吃了几粒。有次蔡阿姨去医院检查发现已经有骨质疏松症了,医生提醒她要注意补钙。可是,她吃了几天钙片后又忘了,就这样补补停停,总是不能坚持。蔡阿姨想知道,补钙如果补补停停还会有效果吗?
补钙需要长期坚持,这是因为钙在骨骼中需要长时间累积,而不能靠一次性或短期的大量补充。研究证明,补钙3年后停止,2年后就会回复到补钙前的状况。所以,持续补钙是必须的,每日都获得充足的钙质才是强健骨骼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中老年人,钙量储备本来就非常有限,而且还在不断流失,只有持续补钙才能维持体内的钙平衡。
5. 食补可以替代钙制剂吗?
戴老伯一直觉得食疗才是最好的保健方法,吃药、吃保健品他都不赞成,即使女儿给他买了补钙产品,他也放在一边坚决不肯吃。究竟饮食能否达到钙制剂的效果,光靠食补是不是也可以达到补钙需求呢?
除非有非常科学合理的饮食,否则仅靠食物中的钙并不能完全满足日常所需。不少食物中的钙不如我们想象中丰富,比如骨头汤,据测定1000克骨头汤仅有钙20 毫克。饮食中含草酸的菠菜、竹笋等,易与钙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草酸钙。所以,除了日常饮食外,还可额外补充钙制品以满足一日所需。
6. 补钙会引发肾结石、胆结石吗?
方先生最近体检查出有肾结石,他回家后与太太说,以后再也不喝牛奶、不吃钙片了,补钙都补出肾结石了。很多人也会像方先生一样有这样的顾虑。那么,补钙真的会引发肾结石或胆结石吗?
发生结石的因素很复杂,确切原因至今不清。临床发现,绝大多数结石患者并没有补过钙,而适当补钙者也并无发生更多的结石。
肾结石多见于草酸盐结石,尿中草酸盐过饱和,是发生肾结石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样,胆结石大部分是胆固醇结石,其形成的基础为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的比例失调,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成晶、析出、成石。当上述诱发肾结石、胆结石的危险因素存在,加之人体内钙代谢发生紊乱时,才可能造成钙“搬家”,引起骨钙减少,导致血钙和器官组织中的钙过多,从而生成结石。所以说,补钙和肾结石、胆结石没有必然联系。相反,通过适量补钙还能刺激血钙的自稳系统,抑制甲状旁腺过量分泌,降低血液和器官组织中的钙含量,减少结石的发生。
7. 哪种钙制剂的剂型最好吸收?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补钙剂型,液体钙、胶囊钙、固体钙,面对形形的补钙产品,梁先生看花了眼。那么,应该挑选哪种补钙产品才能让人体吸收得更好?
固体钙、液体钙和胶囊钙都只是钙盐的不同物理形态,到达胃后,在胃酸的作用下被分解并释放出钙元素,从而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发挥其功能。
钙盐的溶解度和吸收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人体内,钙盐并不会通过普通的水去溶解,而是通过胃酸分解。人体对钙的吸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多种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并非像纯化学反应那么简单。一个钙制剂是否“好吸收”,主要是看其采用了何种钙盐。相比较而言,碳酸钙是最易吸收的一种钙源。
Tips
华盛顿州西雅图大学护理学院的助理教授吉恩・唐说:“这项措施简便易行,也确实能够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但它不能替代药物,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能够帮助高血压的人把血压下降到一定范围内。”吉恩・唐在9月17日召开的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亚特兰大)秋季的高血压专题研讨会上宣读这一研究成果。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每4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压,有2/3的病人的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吉恩・唐的研究团队选取了一群老年人,将他们随机分组。第一组老年人听一盘长度为12分钟的放松音乐,音乐中播放的是海浪的波涛声,并由一名男性指导志愿者进行呼吸和放松练习。第二组老年人听一盘12分钟的莫扎特奏鸣曲。这些人每周都要听3次音乐,连续听4个月。
在听音乐的前后期间,研究者对志愿者的血压进行了测量。在听放松音乐磁带之前,这些人的平均血压为141/73毫米汞柱;音乐疗法介入后,血压读数降低到132/70毫米汞柱。听莫扎特音乐的这组人在试验开始前的平均血压为141/71毫米汞柱;音乐疗法介入后,血压读数下降到134/69毫米汞柱。对比两组人群的血压读数,收缩压下降的差值明显,而舒张压下降的差值并不明显。
试验结束三个月后,研究者发现只有一半的老年人继续每周听三次放松音乐或莫扎特的音乐,而这些坚持者的血压还在平稳下降。
因此,研究者认为:多听放松音乐是降低血压的一个良好的补充治疗手段,老年人最好持之以恒。
用承重锻炼抵御骨质疏松
锻炼能够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吗?一位妇女对此存在疑问,因为她的母亲和姥姥都有骨质疏松。锻炼到底能不能对这种病症起到预防作用?如果可以,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合理的锻炼量是多少?专家对此进行了解答。
有骨质疏松家族病史的人确实更容易患上这种病,有1000万名美国妇女因此受到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肯定会得上这种病,没有任何预防措施来减弱它对身体造成的严重危害。
除了要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外,饮食富有营养(摄入钙质和维生素D),服用一些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进行一些体育锻炼,特别是进行承重锻炼,对保持骨骼的健康大有好处。
人们在20多岁的时候,骨骼重量达到最高值,骨骼也最健壮。30岁以前,特别是在童年时期和青春期,进行一些承重锻炼(比如跳绳和跑步)可以使骨骼愈发强壮。研究显示:过了30岁以后进行承重锻炼会起到另外的帮助效果,即防止骨质流失,保持现有的骨骼力量。
所谓承重锻炼,就是锻炼时骨骼要承受一定的重量,以刺激骨骼力量增强,密度增大。除了跳绳和跑步以外,其他形式的有氧承重锻炼包括网球、跳舞、篮球、远足和高强度的有氧健身操。低强度或强度不够的锻炼,比如骑车和游泳,对提高全面健身水平有帮助,但对骨骼没有额外的好处。
进行重量锻炼由于要克服更大的阻力,对骨骼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果要进行重量锻炼,最好是从标准的力量训练开始,使用自由重量器械或是专门的重量训练器械,让身体各个部位的主要肌群都得到锻炼。每种锻炼做8-10次,完成1-3组即可。健身专家的建议是:最好是把不同形式的锻炼、不同的组数、不同的次数组合起来,这样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院跌倒老年患者30例,将其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结果:住院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有: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护理因素等。
结论: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是由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预防措施不能单一化,应采取科学方法给予综合性的干预与防范,从而降低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机率。
关键词:老年患者跌倒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75-01
目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其住院的老年患者不断增多,由于老年患者因其疾病因素的影响,加之行动迟缓,感觉迟钝,环境的改变,易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跌倒的情况。有资料报道显示[1],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率达到30%,已经成为护理安全的重要隐患。本文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院跌倒老年患者30例,将其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院跌倒老年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在59―82岁,平均年龄为71.4±3.5岁。疾病类型分为:糖尿病9例;高血压8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冠心病4例;脑血管疾病3例;骨质疏松症3例。排除标准:患者有语言障碍或智能障碍。
2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因素
①生理因素:第一,老年患者由于听觉、视觉功能的减退,不易听到或看到跌倒的有关警告信号。第二,机体在老化过程中,肌肉的强度与张力明显的减弱,运动范围在缩小,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致使老年患者肢体的协调能力不断下降,行动不灵活,从而使平衡的控制能力降低[2]。第三,老年患者因其神经传导功能减慢,使中枢反应的时间增长,不能够及时规避危险,从而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3]。从本组病例中看出,女性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这可能同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的水平下降,致使患者出现骨质疏松与代偿性的骨质增生有较大的关系。②疾病因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均会出现体力下降、头晕等症状,易发生意外跌倒情况;脑血管疾病会影响患者的肌张力;反应的时间;协同运动的能力等,易造成跌倒。③药物的因素:麻醉镇痛药、抗精神病药、镇静催眠药等在临床上已经被公认为致跌倒的危险药品[4],此类药物患者服用后,可出现头晕眼花现象,造成跌倒。另外利尿药物,患者服用后,夜尿增多,若患者长期服用,会导致低血钾或高血钾症,造成患者跌倒;抗高血压药物会引发降压不良的综合征;降糖药物会引发低血糖症,均会造成患者跌倒。④环境因素:老年患者或使用助行器的患者,会因对医院环境与地面的设施不熟悉,比如:地面不平、有障碍物、潮湿、破损、地毯松动、楼梯不规则、光线不足等,均会造成患者跌倒。⑤管理因素:第一,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发现跌倒的危险因素。第二,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对跌倒风险安全防范的意识较淡薄。
3防范对策
①加强健康指导: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有跌倒风险老年患者给予评估,向其讲解如何预防跌倒及跌倒后如何处理等。指导患者在卧床休息时,要将病床两侧的栏杆拉起,在清醒半分钟以后再起床,起床半分钟后再站立,站立半分钟后再行走等。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患者行走时要穿防滑、合脚的鞋子;穿脱衣裤时要坐着进行;衣裤不可过长;对躁动不安或意识障碍的患者留人陪护。②心理干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生病,易产生悲观、绝望的不良心理,尤其在跌倒以后,更会增加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老年患者分析发生跌倒的原因,另外也要有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渡过精神上难关。③用药与生活指导:入院前部分老年患者会服用较多种类药物,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了解其病情与用药史,给予用药和安全评估与指导,并协助医生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计划,尽量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服用降糖药与精神类药物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协助其上床服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补充钙剂的同时,要指导其多晒太阳、食用排骨汤以及适量的运动等[5]。④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定期检查轮椅及照明设施,使其能够良好运行。确保地面清洁干燥,应用防滑地板,卫生间与走廊安装扶手,门槛位置注明红色的标识。过道内不可堆放杂物。⑤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管理:对护理人员采用健康教育讲座的方式,提高其防范的意识,使其在护理工作中,能够对跌倒因素给予准确性的判断,并且将跌倒知识宣教落实到位,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跌倒有关注意事项整理成册,供患者及其家属阅读。
4讨论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是由多种原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所以,在护理中应从多渠道、多方面给予预防。老年患者因其器官功能的衰退,及疾病影响,加之环境的改变,易发生意外的跌倒情况。跌倒护理重在早期预防,在护理中要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给予干预,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措施不能单一化,应采取科学方法给予综合性的干预与防范,从而降低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机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患者的寿命。
参考文献
[1]张艳平.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高危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5):55
[2]翟秀玲.住院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36):13―14
[3]毛沫波.血液科患者跌倒原因及防范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2(12):1147―1148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致伤因素
[中图分类号] R68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6-0040-03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指股骨近端的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以及转子下的骨折,其中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的骨折占到髋部骨折的90%以上[1]。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合并较多的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度,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还可能继续升高。因此,了解老年髋部骨折的致伤因素、高危因素,积极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81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81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女性年龄50岁及以上,男性年龄60岁及以上;②髋部骨折诊断明确;③急诊入院,入院前未做特殊治疗。排除标准:①骨折1周后入院治疗;②陈旧性骨折;③病例资料不全。共有81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11例,女504例。股骨颈骨折615例,转子间骨折200例。年龄53~96岁。受伤到入院时间1~91 h。
1.2 研究方法
1.2.1 收集材料 查阅所有纳入研究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收集包括骨折前一般情况、骨折时间、致伤因素、骨折类型、并存疾病等资料。①致伤因素:认为车祸伤、跌倒伤、坠落伤等。跌倒下落的直线高度≤1 m,坠落为下落的直线高度>1 m。②危险因素:不可纠正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认知缺陷、父母亲髋部骨折病史、自身既往骨折史;易纠正因素:抗焦虑药、安眠药、皮质激素药、左旋甲状腺素、抗癫痫药等,骨质疏松症及与其相关的因素,酗酒、吸烟、性低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视力损伤等。
1.2.2 分析方法 按10岁间距分析各年龄段的发病情况,按性别不同分析与老年髋部骨折的相关性,按性别与骨折类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的致伤因素,并分析并存病与骨折发生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行×列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分布情况
见表1和图1。两组患者均以70~79岁患者的比例最高,其次为60~69岁的患者,男性患者50~59岁的患者。男女患者不同年龄段分布情况比较(P
2.2 不同性别患者骨折类型
见表2。男性和女性均以股骨颈骨折的发病比例较高,但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更高,与男性比较(P
2.3 常见致伤原因
见表3和图2。跌倒导致的髋部骨折比例最高,其次为车祸。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中不同致伤原因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髋部骨折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中,骨质疏松的比例最高,男女患者均以骨质疏松的比例最高,女性其次为服用某些药物,而男性位于第二位的是酗酒,两组不同危险因素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并存疾病与老年髋部骨折的关系
见表6和图4。女性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多,男性患者以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最多,两组不同并存疾病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髋关节是人体最深的关节,属于球臼关节。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以及转子下骨折。其中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最多。老年人因多合并有骨质疏松以及其他系统的慢性疾病,是髋部骨折的高发年龄段[2]。而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因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髋部骨折的致残率也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造成老年人发生骨折有两个基本因素,内因骨强度下降,多由于骨质疏松;双量子密度仪证实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最后压力骨小梁数目也减少,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另外,因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应力较大(体重2~6倍),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就能导致骨折。由于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而女性活动相对较男性少,由于生理代谢的原因骨质疏松发生较早,故即便受伤不重,也会发生骨折[4]。骨质疏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因素,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碎情况(特别是股骨颈后外侧粉碎)及内固定后的牢固与否有直接影响。
在本研究中,老年髋部骨折的致伤原因中,跌倒的比例最高,815例患者中,有692例患者为跌倒导致的骨折,占84.9%。其次为车祸。可见老年髋部骨折主要是由跌倒引起的。老年患者神经肌肉反应迟钝,身体平衡性下降,肌肉力量变弱,发生跌倒的概率较高[5]。而老年患者又多合并有视力下降、认知力下降等,更容易发生跌倒。某些药物如镇静药、抗抑郁药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反应能力,增加跌倒的风险[6]。跌倒时髋部受到撞击,股骨结构的强度是影响骨折的重要因素[7]。老年患者多有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情况,因此跌倒时更容易骨折[8,9]。在本次研究中,492例患者合并有骨质疏松,占60.4%,在并存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并且男女患者的并存疾病均以骨质疏松的比例最高。但女性骨质疏松的比例更高,占62.9%,女性其次为服用某些药物,男性为酗酒。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这是因为女性在绝经过渡期骨量丢失加快。有研究显示,女性在绝经前18个月就开始出现骨量丢失,且丢失的速度逐渐加快,直到绝经后18个月,丢失骨量的总量可达10%。因此女性患者骨质疏松发生较早,发病率较高,成为女性患者出现髋部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10]。男性老年人因室外活动减少,钙吸收率降低等,或者其他系统疾病导致运动减少,也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后骨微结构遭到破坏,骨脆性增加,跌倒时容易导致髋部骨折。
在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中,部分是不能改变的因素,部分是容易改变的因素。年龄是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对于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每增加10岁,髋部骨折的发生几率上升2倍。在本次研究中,70~79岁患者的比例最高,考虑原因可能是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多存在骨质疏松,但其自主活动能力较强,日常活动量要大于≥80岁的老年人,因此导致骨折的几率更高。
吸烟是男性患者第二位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吸烟并不是髋部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是与骨质疏松有关,长期吸烟能够导致骨质疏松。酒精能够降低维生素D水平,也可影响骨细胞的代谢,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另外,饮酒后可导致患者步态不稳,增加了跌到的风险。父母有髋部骨折史也是老年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了,有研究显示母亲有髋部骨折病史的老年人群发生髋部骨折的概率是母亲无髋部骨折史的2倍。原因可能是与遗传的骨骼结构不同有关。镇静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精神药物等均可使患者处于震惊状态,还能导致性低血压,增加跌倒的风险。抗惊厥药物可增加维生素D3的代谢,导致骨软化症,糖皮质激素能够降低骨密度。在并存疾病中,女性并存疾病最高的是心血管疾病,男性为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多合并有其他系统的疾病,例如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钙磷代谢异常等,可增加患者跌倒的危险或者骨质疏松的可能性。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的致伤因素的具体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老年患者应注意补充钙质,适当进行室外活动,增加钙的吸收,纠正骨质疏松,尤其是对于老年女性人群。男性患者应戒烟戒酒。服用特殊药物的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减少跌倒发生的几率。合并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以及户外运动中,应格外小心,降低跌倒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老年髋部骨折主要的致伤因素是跌倒,而骨质疏松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了解这些常见因素,积极预防可以改变的因素,从而达到预防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省伟,伍书氏. 浅析创伤性髋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7):112.
[2] 高萍,梁喆,栾玲. 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术临床路径的应用体会[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4):3796-3797.
[3] 张国祥. 创伤性髋关节骨折脱位38例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5):143-144.
[4] 郎永利,李菊如,刘保剑. 老年人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同手术期的治疗[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15):100-101.
[5] 罗彩虹,谭妃英,胡文娟. 家属参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现代医院,2013,13(1):149-151.
[6] 郑彩红. 老年人使用高血压药将增加髋部骨折风险[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11(2):29-30.
[7] 戴鹤玲,孙天胜,刘智. 髋部骨密度和几何结构与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94-296.
[8] 孙强,梁庆晨.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J]. 医学综述,2013,19(5): 895-897.
[9] 吴敏,庄建华,王尧杰,等. 社区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的效果评价[J]. 浙江临床医学,2013,15(3):39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