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15:29:32
导语:在新能源的技术创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功能;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182-03
高新技术园区的创新功能是具有自增强机制的创新组织,是有机的且具有很强整合能力的组织,但是各类创新过程中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其并不是以一个完美的线性方式出现,而是创新功能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反馈的结果。而高新区内创新功能是以其非均衡非对称结构作为推动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主要是宏观层面的生产体系和知识体系的非对称失衡)。
一、创新功能的外部条件缺失
(一)硬件基础设施
硬件基础设施是创新功能发挥的基本物质保证,它可以强化和补充创新功能的作用,例如交通、通信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创新功能发挥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当前作为赶超型的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实力薄弱、内部企业实力弱小、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园区企业不能获得稳定供给的原材料和高素质的劳动力,缺乏园区品牌效应。企业的互动合作和知识交流,尤其是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交流缺少相应的基础设施平台的支持,创新功能的发挥受到基础条件的抑制,具体表现在:较高的机会成本,创新功能扩散中的高昂的时间成本,创新主体捕捉创新信息的低灵敏度。
(二)创新文化的落后
创新功能的发挥离不开高新产业园区的区域文化的支持。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在其《大力构建创新文化环境》一文中指出:观念的创新、科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无不回归于文化的创新。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新区发展过程中的保守、厌恶风险、森严等级制度、忠于企业而非忠于专业以及不重视合作的地域文化概念和缺乏非正式的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影响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新区创新功能的发挥。
二、技术中介组织的滞后
创新功能的运行过程中,创新知识的生产、知识的转移、知识的应用等活动都离不开技术中介服务的支持,技术中介以其具有的信息搜寻能力、信息甄别能力以及信号传递能力为创新功能提供独立的、公正的服务。技术中介组织主要有服务于共性技术知识生产的技术中介、服务于知识转移的技术中介、服务于知识运用的技术中介(徐雨森,张世君,2009)。技术中介组织与园区内创新主体和要素市场紧密联系,为创新活动提供重要支撑,在降低创新风险,加速成果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国外成功的高新区相比,我国高新区不论在中介服务的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一)技术生产的技术中介组织的力量薄弱
共性技术生产的技术中介组织的力量薄弱,使我国共性技术的主要力量――大学、科研院所的运行体制难以满足共性技术研究的需要,使得创新技术的研究单位忽略了知识成果的转化、转移环节,企业与科研院所出现脱节现象,导致了知识生产的供求双方相对隔绝,形成技术成果供给相对过剩,破坏了创新功能的良性运转。形成园区内研究机构存在功能和机制错位,出现“研究成果内部化”和“科研机构企业化”的倾向。
(二)知识转移的技术中介组织的力量薄弱
在创新功能中体系中,知识转移的技术中介组织能优化知识转化路径,促进出现功能的完善和价值增长,创新功能的作用强度和广度得到提升。虽然我国知识转移的技术中介组织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还存在许多问题,间接阻碍了高新园区内创新功能的发挥,园区内的部分技术转移中介组织仍保留着计划经济的某些特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生存,市场竞争意识淡薄,人员缺乏激励和约束,素质不能满足园区发展需要,中介之间缺乏国际间的合作,影响了中介的专业化和转移活动的展开。
(三)知识应用的技术中介组织的力量薄弱
服务于知识应用的技术中介组织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的主要变现形式就是企业的孵化器,其利用自身的强势资源构建具有生命力的组织,将基础设施、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本组合在一起,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最终使技术成果商品化,为创新功能提供新的动力源。当前我国高新区内的孵化器的职能比较单一,技术供给不足,主要依靠本地的大学、研究院所等技术资源,缺少全局和国际视野。孵化器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融资渠道单一且能力较弱。
三、产业共性问题制约创新功能的发挥
共性技术作为知识的一个分支,除了具有知识的一般特征外,由于其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决定了共性技术生产除了具有不确定性等一般知识生产的特征外,还包括超前性、高风险性、产业共享性、社会效益性等特征(Patrick,2001)。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产业共性问题日益突出,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链越来越长,产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而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缩短,创新的投入加大,风险提高。技术的融合推动产业间的融合,产业间出现技术共用,业务交叉,产品融合的趋势。企业面临的创新压力大大增加,单独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
马明杰指出,没有其他主体的注入,共性技术知识研发中就会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共性技术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其产业共享性与高风险及不能直接作用于生产中的特征,决定了其研究过程完全由企业投资是不现实的。同时,企业的追逐私人利益的特征与共性技术的社会性特征,是当前共性技术研究主体一直由科研院所或大学来承担的重要原因。这种模式难以满足共性技术研究的需要,产生了忽略知识成果转化、转移环节的情况。而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科技体制存在条块分割、互相脱离的现象,造成共性技术供给资源分散,供给系统失调,知识转移能力较弱,产生知识生产供求双方相对隔绝,与企业联系较少,形成技术成果供给过剩,破坏了创新功能的良性循环。
四、网络组织的负效应制约了创新功能的发挥
高新技术产业多以中小企业和采取柔性生产方式为主,企业多采用扁平型的组织结构。高度复杂的技术创新常常跨越多个科技领域,创新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日益提高,产品的技术转变速度加快,技术变革的步伐加大(陈劲,陈钰芬,2006)。高技术产业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得园区内各行为主体寻求合作以降低不确定性的冲击,形成了以各行为主体为节点的网络组织。理论和实践表明,高新园区的创新网络作为其内在发展的潜力,不断地产生技术创新,并保持可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更好的发挥自身在高新区的创新主体作用,它会不断地寻求改善自身组织的途径。
五、对策和建议
由于信息不完全和有限理性的因素,决定了政府在高新园区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通过以上创新功能发挥中的制约因素分析,本文从政府视角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外部条件缺失的政府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为高新区内创新功能提供环境支撑。良好的基础设施是高新区内技术发展的基本保证,政府在高新区发展初期应搞好规划,科学布局,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增强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完善专业物流发展的软硬件设施,建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等措施。重点建设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情报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网络为标志的网络结构的建设,只有建好创新网络的基础设施才能不断吸收创新知识,便利创新主体的进入把知识转化为技术,形成创新产品。
2.营造吸引创新的文化氛围。硅谷的经验表明,成功的高新产业园区应鼓励创新文化的生长和根植,要大力宣扬富于冒险和进取的企业家精神,重视信任与合作文化的建立,培养专业忠诚而非企业忠诚的观念,促进人员的流动,淡化等级观念和重视非正式交流等。大力建设园区品牌,依托深厚的地域特色文化,促进创新氛围的形成。完备的高新区建设过程中必将需要广泛融资,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而且园区内企业的运作和创新功能的拓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拓宽融资渠道。
(二)技术中介组织低水平的政府对策
1.共性技术知识生产技术中介。共性技术知识生产服务类技术中介在共性技术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我国共性技术知识生产服务类技术中介的水平,政府应该主导组建多途径的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制定长期规划,确立发展目标和研发方向。扶助官助民办的新型共性技术生产平台,以降低单独由政府完全投资于科研机构的研发和维持费用,大大提高了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拓展现有的技术中介组织的知识生产服务功能。
2.知识转移技术中介组织。发展高效地服务于知识转移的技术中介组织是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数量和质量的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手段。政府应鼓励区域性的生产力中心结盟,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把联盟发展成为服务标准化、质量一流的集团化服务联盟。另外,建立技术中介的信誉体系,政府应指导培育健全良好的技术信用市场体系和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失信惩罚机制,运用法律、行政、道德教育等多种手段,使失信者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济和名誉代价。
3.知识应用技术中介组织。高新技术园区中发挥创新功能的知识应用技术中介组织主要集中于孵化器,它是服务于知识应用的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中介组织形式。围绕孵化器建设,政府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庞大的区域网络和广泛联系,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向创业企业提供大量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联系和建议。重点集中在服务的深化和细化,通过提供全配置、集约化的孵化空间,整合政府扶持、专业机构、公共平台、专家顾问等各类资源,提供针对性的阶梯式服务。
(三)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的对策
产业共性问题对产业联盟产生了客观需求。单个企业缺乏解决共性问题的积极性或能力,产业共性问题只能由政府出面解决或者由企业组成产业联盟解决。政府政策与产业联盟相结合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即政府以支持产业联盟的政策促成产业创新。产业联盟是一个由不同创新主体组成的网络,是解决创新中的共性问题而形成的机制,其对创新的有效性、多样性、持续性意义重大,它丰富和促进了区域创新系统。政府作为解决共性问题的重要力量,应该以产业联盟为依托采取多样手段大力支持联盟的建设。政府要针对区域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联盟管理办法,确保联盟发展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色的可持续性。
(四)网络组织负效应的政府对策
首先,明确政府职责,创建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高新园区内的网络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和计划手段是对立的,因此政府的职责就是为创新网络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其次,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创新网络自治的运作和企业间的信任紧密相连,创新网络主体之间要求存在高度的信任关系,信任作为一种控制机制(Brauch & Eccles,1989),能降低交易费用,防范机会主义行为,促进创新功能的合理发展。另外,加强创新网络主体间的沟通和融合。创新网络中不同的行为主体在知识、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要求政府培养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主体间开放式、深层次的创新交流与互动。
参考文献
[1] 徐雨森,张世君.社会知识活动系统中的技术中介[M].科学出版社,2009:26-30.
[2] Patrick R.Foresight and generic technology:an exploratory method with a knowledge based principle to compare France and Germany. Conference, the Future of Innovation Studies,Netherlands:20-23.
[3] 马明杰.共性技术的评价标准与政府支持方式[J].科技促进与发展,2005,(4):19-24.
[4] 陈劲,陈钰芬.开放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J].科研管理,2006,(3):1-8.
[5] 陈小洪,马骏,袁东明.产业联盟与创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9-93.
关键词:CFD技术;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64-02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产品品质高、价格低,且具有创新性;另一方面要求产品设计开发及生产周期短,以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内外研究表明:CFD技术是解决这一要求的最好途径。实际上,CFD技术是解决工程中复杂流动和传热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一门新型的独立学科。让广大设计人员学习掌握CFD技术,是提高其设计水平的具体途径。目前,国内有多所高校为本科生开设CFD技术课程,集中讲授20世纪直至本世纪CFD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我们在近五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学生要学习掌握CFD技术,一方面要学好CFD技术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大量的自主实践。更重要的是,要在自主实践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大多强化基本原理的讲授,缺少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从而造成大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欠缺。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为构建CFD技术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构建CFD技术平台
基于CFD技术课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构建CFD技术平台。具体内容包括:组建教学团队,组织教师编写教材、建设软件平台以及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等四个方面。对于组建教学团队,这是构建CFD技术平台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通过各学科方向教师自愿报名,教研室推荐,学院公开选拔的方式,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团队。这样就可以确保承当CFD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的各位教师是学院各个学科专业方向的优秀教师。因为大家知道,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对于教材的编写,现有的关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面的教材有很多种,但大多以介绍基本原理和计算理论为主,缺乏相关软件的应用及实例的介绍,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对此,教学团队需要重新制定CFD技术课程大纲,广泛收集国内外CFD技术的最新科技成果,编写反映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特色,重点、难点突出,并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材。对于软件平台的建设,教学团队应根据能源动力类各专业方向所使用的CFD软件情况,从众多商用CFD软件中挑选出适合能源动力类本科生学习和使用的软件,同时建设一个可容纳30人以上的计算机机房,并通过局域网络连接建立一个交互式的软件平台,供广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软件平台由学生实行自主维护、自主管理,教学团队只需安排任课教师不定期通过软件平台引导和指导学生实践创新。对于科研实践,教学团队需要安排任课教师组织优秀学生参与到科研实践中来,让学生通过科研实践的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让学生参与基础研究,可以从深度方面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作铺垫、打基础;让学生参与应用研究,则可以从广度方面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今后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三、利用CFD技术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目前,教学团队已经成立,分别由来自五个学科方向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组成,他们集中代表能源动力各学科的发展动向。教学团队定期召开教学会议,对构建CFD技术平台和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过程中出现的各方面问题进行研讨,大家共同协商,寻找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教学团队已经编写了一本适用于能源动力类本科生的教材《计算流体动力学及其应用》,该教材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该教材不但讲述CFD技术的基本理论,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CFD技术应用实例,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该教材已于2011年1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编写教材的同时,教学团队还利用学院现有的计算机机房(拥有50台电脑),建立了一个CFD技术软件平台,该平台拥有多种CFD软件,如FLUENT、CFX、STAR-CD、PHOENICS、Flo-EFD等,现已成为广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CFD技术的优良场所。教学团队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任课教师不定期地通过软件平台为学生解惑答疑,引导学生实践创新。与此同时,教学团队还组织优秀学生参与到科研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将CFD技术应用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中,优化设计叶片翼型,模拟计算小型垂直轴风力机的气动性能,使得风力机输出功率和效率大为提升。同时,该项目荣获2010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作品一等奖。再比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创新,应用CFD软件对水力涡轮结构进行优化,使原来的水轮机组效率提高1%,每年增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数百万元之多。还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格子Boltzmann算法,将之与IP算法、DSMC算法对比,分析不同算法之间的优劣,对格子Boltzmann算法进行改进。具体成果体现在,学生以第一作者在能源动力学科领域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高等学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待加强,为此,本文提出了通过构建CFD技术平台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并给出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和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永生,屈波,刘拓,等.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6):21-25.
[2]刘欣,唐庆蜂.科研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新导刊,2008,(11):83-86.
[3]张新荣.实验教学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95-97.
[4]潘云霞.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17-18.
[5]刘光复.加强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青年科技,2005,(3):18-19.
[6]夏玉颜,王责成.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创新素质现状调查与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0,(2):79-83.
[ 关键词 ] 知识创造理论 高新技术企业 知识创新能力 培育路径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要在激烈的全球化浪潮和市场竞争中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地创造和更新知识。对于企业这种组织而言,知识创造活动主要是由企业和个人行为来完成组织性的知识创新过程。其特点是主要完成这一过程要依赖于组织中个人的知识创新,没有个人的知识创新活动就不可能有组织的知识创新。因此,为了保持企业知识创新的持续性,必须重视员工知识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高。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其自身的组织特点使其对员工知识创新能力的要求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并且比一般普通的企业对员工知识创新的能力都要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知识创新能力的培育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知识创造理论回顾
东西方学术界都非常关注知识创造的问题,西方学者认为组织是信息处理的系统,创新是信息处理的一部分,却没有能动的过程来考虑知识创造的过程。在实证哲学和东方哲学的影响下,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和竹内弘高(Hirotaka Takeuchi)与1995年在他们合著的《创新求胜》(《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能动的知识创新的过程SECI模型,并对知识创新的知识场――巴,以及知识创新的结果与支撑――知识资产进行全面论述。野中郁次郎认为企业内存在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两类,所谓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即那些我们难以用语言表述出来的知识;而显性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如专利、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可以被编码的知识。
野中郁次郎认为,企业知识创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过程,知识转化有经历四个阶段――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Externalization)、汇总组合(Combination)、内部升华(Internalization),即著名的SECI模型(详见图1),每一个阶段完成一次螺旋上升都有一个“场(巴)”存在。相应于知识转化四个阶段的“场(巴)”,分别为“创始场(Originating Ba)、对话场(Interacting Ba)、系统化场(system Ba)、练习场(Exercising Ba )”。
SECI模型,强调隐形知识和知识环境对企业知识创造和共享的重要性。该模型和理论很好的解释了知识创造过程,即知识通过SECI的循环转化实现不断螺旋上升。但是国内芮明杰、任洪波等学者认为CECI模型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该模型没有区分“创造”和“创新”,知识创造是在组织内部产生新的知识,而知识创新则包括采用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野中郁次郎论述的知识创新一文中隐含着创新就是产生新知识过程的假定。因此精确地说,野中郁次郎实际上是在探讨组织中知识创造的问题,只是知识创新的一个子集。二是该模型只考虑知识创造的过程中的隐形知识,而忽视了显性知识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在此分析基础上,芮明杰(2004)等人通过引入知识价值链的概念,对野中郁次郎的模型进行修正了扩展,认为企业知识价值链的主要环节包括知识获取、知识融合、知识创造、知识保护和知识扩散。并借用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造的3个基本模块,即知识场、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资产,提出企业知识创新模型(详见图二)。将企业知识创新划分为获得、选取、融合、创造、扩散和共享6个阶段,认为知识创造和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的核心阶段。同时考虑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创造。该模型对SECI模型进行了扩展和修正,企业知识创造的过程就变成了组织获取外部社会知识,在对外部知识进行筛选的基础之上实施知识融合,接着是知识创造、然后在组织各个层次进行知识的扩散,达到知识共享目的。
二、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的特征及员工知识创新能力概述
1.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的特征
高新技术是指以世界科学技术新发明为基础,以知识、技术、智力和R&D资金密集为条件的新兴的科学工业技术,他是建立在世界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之上的,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一个动态的概念。高新技术企业是指以高新技术成果为主要技术和资源投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往往非常关注知识创新的过程,而且是快速创新的过程。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创融合、知识创造、知识保护扩散和知识共享六个环节,即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价值链;二是知识价值链的运作速度要求比较快;三是知识创造和共享这两个环节是知识创新的核心环节,主导着知识价值链的其他环节。
2.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知识创新能力概述
能力是指主体生物遗传与文化遗传的基础上从事活动的功能与力量。一般来说,能力的主体分为个体和群体。个体的能力是在个体遗传能力的基础之上,通过学习与实践而获得,增长的能力;群体能力不是个体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特定群体结构、组织形式、社会行为而形成的新的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是指知识创新主体依靠知识的进步、更新而改变世界的一种能力。知识的创新能力只有与人的知识创新活动联系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的知识创新能力是指在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活动中,企业员工善于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的能力,它需要员工具有探索精神、独创意识、批判的能力。
三、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创新能力培育路径
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特征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知识创新能力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野中郁次郎SECI知识创造模型和芮明杰等人提出的知识创新模型,我们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知识创造能力的培育可以从以下三个路径展开:
1.创建组织文化,营造知识场
野中郁次郎认为知识的创造是在一定得社会交往的群体与情景中实现和完成的,即他所命名的“巴”,就是所谓的“场”。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创造和共享的过程中,也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知识创造和共享的知识场,我们把知识场的组建过程理解为当今比较流行的组织文化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成功实现知识创新和共享的基础,因此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知识的持续创新就必须得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的共享性文化,使每位员工都认为共享知识和与人分享知识是一种自然行为。知识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积极营造共享学习的宽松环境,形成以知识共享和创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树立合作竞争的关系,把个人创新与团队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2.组织结构创新,组建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称未来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学习型组织”,变动时代唯一的竞争力,是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好。高新技术企业要求知识价值链的运作速度比较快,因此学习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学习型组织不仅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将学习作为个人和企业成长的方式。具体来说,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必须追求柔性化、扁平化、减少管理层级,以增强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同时组织中的成员必须摒弃旧的思维方式,坦诚相待,了解组织的运行方向,每个人都认同组织的愿景,然后为实现组织愿景共同努力。
3. 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知识库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库不一定指一个在技术上实际存在的知识库或数据库,他会以各种形式存在于组织中,知识的一部分可以保存组织的每个成员的头脑中,也有一部分可以保存在组织的经验、数据库、操作规范或文化中。因此,我们可以把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库分为两类:一是以储存显性知识的知识库;二是储存隐形知识的知识库。
具体来说,高新技术企业要注重企业网站、局域网和数据库的建设。企业网站面向所有用户。是界外了解企业以及进行网上交易和交流的窗口,目的在于宣传、提高企业效率以及企业和外界的沟通学习。局域网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业务往来、交流和共享创造条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只是储存与管理,它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联系起来,在人际系统交流的互动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企业知识库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信息查询、需寻求解决方案及有关经验等提供支持。
四、结论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创造和分享知识是一种无形的活动,只有人们愿意合作时,知识资本才能通过员工对知识的应用,使这种资源转化成真正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培育员工的知识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芮明杰,李鑫等.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模式研究――对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模型修正与扩展.[J].2004(5)
[2]张爽,周海炜.知识转化理论企业员工知识创新能力评价.[J].情报杂志.2006(11)
关键词:视角;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0引言
伴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深,相关的信息技术现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出的作用价值已经越来越重要。只有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够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新能源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尽管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技术相对比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对此本文及基于城市视角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前所现存的新产品研发支出过大、投入冗余、规模不合理以及资源利用率偏低能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1研究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基于城市视角下开展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即利用线性组合形式来从多项具备特定关联性的变量内提取有效信息,总结规律。核心内涵即为利用较少的主要成分来获取到尽可能多的信息内容,这样不但能够实现降低指标维度数,同时还可获得更多的原始信息。考虑到技术创新的高度复杂性特点,在本次研究中对各项投入产出影响因素进行了列举类比,并展开了效率分析,以期尽可能通过最少的指标来得到最充分的信息。从当前社会发展情况来看,技术创新效率也影响到技术创新的绩效和企业的发展情况,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2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效率分析
2.1选取评价指标
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效率评价中,涉及到很多的问题,由于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比较多,评价指标的系统过于庞大,对于相关的指标要进行分析和研究,需要通过更多的指标来完成对效率的评价工作。以下分析了两种指标的应用。
2.1.1投入指标
对创新投入维度展开评价,其中具体就包含了参与研发工作的人员、费用等相关内容。和常规性行业存在明显差异的是,汽车行业有着高度的复杂性特点,其中所包含的投入指标不仅包括各项生产要素的投入,同时还有R&D活动企业数与汽车产品开发项目总量。由因为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创新发展阶段,主要是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学习,因此主要采用技术改造以及引进经费支出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出评价。
2.1.2产出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不但选取了一般性产出指标、发明专利以及新产品产值,同时还采用了新产品利润营收来一同对呈现创新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成果市场转化能力。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有着更好的环保性特征,在产出方面还应当含括对环保性能的指标评估。
2.2创新效率的方法应用
依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6月21日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6》,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16》对10个新能源汽车主要推广城市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计算处理。①综合技术效率。在这一方面可发现各城市之间的差异情况较为显著,上海、重庆、南通、哈尔滨分别达到了1.000的综合技术效率。其中具备DEA有效决策单元的城市,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方面具备更高的效率,当前的生产要素投入及产出配置状态较为理想。②规模技术效率。在此方面可看到上海、重庆、南通、哈尔滨的创新效率达到了1.000,而最低的创新效率城市,武汉也达到了0.966,各城市之间的规模效率差距相对较小。并且规模报酬变动显示为drs的北京与武汉,其规模报酬呈递减发展趋势,这表明产出的增大情况低于投入情况,规模与投入不匹配,产业规模存在过大风险,应适当控制产业规模,将关注的重点放到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改进方面。基于以上方面的分析表明,综合技术效率相对于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技术效率,要明显低的多,特别是纯技术效率偏低是造成综合效率不能够有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今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过程中应当将技术效率作为重点发展内容。
3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措施
当前一些城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普遍存在着技术创新投入过大,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情况。分析其中所存在着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受制于技术无效和规模无效互相作用所导致的后果。单从统计数据方面来分析,各城市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方面所开展的基础性研究相对不足,多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具备独立自主品牌的十分有限。产业规模和投入产出的严重出入性导致效率严重不足,而且在新产品的研发方面过度投入,所造成的冗余现象也进一步加剧了资源浪费现象。3.1在政府层面应当进一步扩大投资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还应加大对产业发展方向的监管,以避免发生盲目性发展和因为资源配置不当所导致的浪费情况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加强对产业规模调控力度,要能够和创新投入产出规模达到良好的适应性。
3.2从企业层面来看,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除了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也要树立起自主品牌意识,加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可通过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实现跨区域流动,促进城市创新资源与技术的优化配置。最后,从社会层面应积极拓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做好宣传工作,促使在全社会范围内能够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引起广泛关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城市视角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主要会受到经济、科技、自然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影响。而要想实现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通过政府、企业与社会等各方面的联手,来促进城市间的人才与技术创新交流,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便最终达到城市间优势互补的效果,取得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傅蔷,赵雪敏,蒙文川.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应用对能源需求及城市环境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3):135-137.
[2]孙正良,江帆,虞力英.新能源汽车发展对城市交通管理的影响[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6,34(06):108-113.
[3]李守伟,朱瑶.合作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1):137-144.
[4]聂凯,谢丹凤,李巍.新能源汽车城市物流碳排放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2(09):134-140.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行业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01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积极履行环境责任是低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按照“低碳”规则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也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顺应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
一、未来汽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汽车
汽车行业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二大行业,汽车产业及零部件生产行业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在未来的5-10年内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我国汽车产业走低碳化道路,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在节能与环保的双重压力下,新能源汽车势必将会成为未来汽车业发展的主导。新能源汽车是不以石油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国内外出现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几下几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以电动车为例,一方面电动车在启动时没有污染。而就效率而言,传统汽车的能源转化效率只有17%,电动车的效率是90%,节能效果十分明显。美国三大汽车在传统汽车消费市场上始终领先,但是最近几年,日系、韩系等一些轻型轿车在各国市场逐渐受到青睐。未来几年内将会逐步从高排量到低排量、逐步发展到电动车型。
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国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汽车行业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环境中。但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却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尤其是美国、日本、德国等这些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优惠的政策措施,促进本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目前,低排放的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生产阶段,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时间已提前到2015年。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始于本世纪初,也就是说具体时间还不到10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推广试运行阶段。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新能源技术研发及消费环节比较薄弱。
2005年政府出台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的政策措施,明确到2030年电动车将占据我国汽车市场的50%的绝对量。2006年财政部决定对环保汽车实施一定的税收优惠。2009年国务院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安排100亿元支持新能源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总之,我国的电动汽车还是一个新型的产业,社会开放性刚刚开始。
与国外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缺乏核心技术力、高成本以及服务环境差。目前,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上掌握着主动权,我国自主研发能力还比较弱;另外,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比较高,理性的消费者难以接受;再者,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还无法上牌照、充电设施等配套措施缺乏使得我国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宏观层面:政策的支持是关键
目前,我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与美日等国家相比,我国政府还需要在政策上继续做出一些努力。一方面要指导和推动企业的生产和研发,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紧密协作、政府积极扶持的三位一体的推动模式。另一方面,要引导和鼓励消费者。对消费者可以采用国家直接补贴或者税收减免、无偿提供停车场地、发给电动汽车正式营运牌证、免收养路费、提供免费的充电服务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
(二)微观层面的努力
1.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技术创新不足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国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动机组件、动力系统组件等)必须要增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带动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有关新能源研发资金的投入必须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自身加大投入,对关键零部件企业提供研发资金的部分支持;另一方面,要颁布相关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的优惠政策。要从基本上保证我国关键零部件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
2.成立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中心
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发展汽车新能源,企业内部必须确立总经理作为技术创新的领导组织者地位,成立新能源汽车技术中心,完善组织体系。该技术中心,一是要掌握关键技术和领先技术,围绕企业自身的研发强项,开展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研发;二是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移植;三是通过竞争机制,培养一批技术开发带头人和一支技术骨干队伍,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
四、转型期间关键零部件企业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与传统汽车零部件关系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一些核心技术的零部件还是主要依靠进口。因此,一方面强调必须加大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加快产业化;但是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能放弃对传统动力车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发,因为不管是从零部件产品的国内供给还是国外供给,目前还是以传统车组装为主要市场。
(二)对传统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节能、减排改造与升级
从传统内燃机到电动机的未来几十年战略转型期间,我国关键汽车零部件企业并不能够一步式跨越完成。要在传统汽车部件生产技术基础上,加速推进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促进我国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渐进转型显得更为现实。
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13-1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与农民的问题是关系到我省是否能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清洁能源将成为城市能源的主要形式。
1 中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我们国家的新能源高速发展,太阳能、生物能等等连带的产业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水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风电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太阳能的利用产业及数量居世界前端,太阳能产业在快速发展中。我们国家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上缺乏科学规划。产能过剩危机和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明显。尤以光伏产业和风能产业突出。
(2)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是新能源利用的产业从技术设备、生产环节到应用、输出,需要形成合理的整条的产业链。二是社会投资不均衡。从整体情况来看,风能和太阳能的领域投入资金较多,生物能源以及核电的投入偏少,而地热、沼气等能源领域的投入就更少了。三是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新能源在农村地区应用较少。
(3)技术创新问题。新能源发展所需的新技术是个很大的难题。
(4)新技术如何投入使用的问题。新能源规模化生产之前的成本也较高,配套设施跟不上。
(5)利益结构问题。我国在新能源方面存在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
2 我市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应做以下工作才能解决上述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1)科学论证新能源的潜力,我市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想得到充分利用,就需要科学评估城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
我市能获得新能源的资源数量和开发利用条件、潜力的评估,是利用的基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因种类较多,集中度较低,能被利用条件也不同。
(2)我市需要合理规划资金的投入,以及在合理投入时的利用规模。新能源的资金的多少与政策以及资金投入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拿生物能来说,秸秆、畜禽粪便等容易收集利用的数量与能够作为沼气应用、秸秆发电等利用的规模有很大的关系,它不仅与我市的农业政策有关,而且与我市市政府给予资金的多少、技术支持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规划的任务就是在发展与减排之间求得一个平衡点。
(3)我市需要继续调整能源利用结构,优先开发沼气、天然气,适当控制煤炭的利用,是调整现阶段能源结构的主要任务。我市是我省煤炭生产规模较大的县级市,在以往的农业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0%。今后我市需要大力发展沼气、天然气的利用率,适当优化产业结构。
(4)做好地质勘探,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要充分摸清地下煤的储藏量,制定科学开发方案,是我市今后开发过程中能够实现低碳化的关键。
3 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市政府应出台战略计划加强产业引导
根据我市具体情况,考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运行,建立和完善的新能源节能体系,建全能源管理和咨询机构,使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
3.2 加大技术创新,加大投资力度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我市目前的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因此要特别加大对主要技术的研发力度,从专业人才方面,我们需要注重新能源研发的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政策倾斜,形成集研发、应用于一体的创新体系。
3.3 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
首先是加强我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其次是完善财政补贴机制。需要在补贴领域和补贴方法上进行扩展,如财税支持等。最后是调整能源产业结构。
3.4 促进经济发展与新能源的供给需求的平衡
调整我市的能源利用政策,鼓励使用新型能源,大规模启动城乡市场,建立绿色能源的品牌。
3.5 实现多元化发展
大力发展除风能、太阳能之外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我市应重点发展沼气与太阳能的利用。
3.6 开创新能源家居理念,强化新能源需求意识
加强鼓励企业、家庭更多的使用新能源产品。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价格补贴等措施降低价格门槛,推广我市城乡新能源设施的应用。
我市要想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得到不断提升,就必须坚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战略。
参考文献
[1] 汤倩,金银亮.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现代商贸工业,
2010年第17期:14-15.
[2] 李抒望.科学发展观的新诠释[J].实事求是,2004,(2):
19-21.
[3] 赵玉文,王斯成,王文静,等.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R].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2008.
[4] 金灿荣.中美新能源合作还得靠内功[J].中华新能源,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国外经验;困境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123-02
1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政府政策激励瓶颈问题探讨:以保定光伏产业为样本
1.1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相关问题探讨
第一,国家与地方稳定的新能源消费市场并未形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稳定的消费市场支撑,而现阶段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市场受到严重影响,新能源产品需求订单大幅减少,给我国新能源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第二,政府新能源产业管理体制比较分散。新能源行业的领导和管理又分属于多个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的协调和指导,这样的管理机制既不利于新能源开发体制的建立,也不利于出台统一的政策措施。
第三,新能源产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光伏产业中进行对比和定位,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依然是材料、销售市场、关键设施三头在外的产业格局。生产光伏电池、电池组件等所需的高纯度硅料进口还是占有很大比重。多晶硅生产的很多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产业的关键设备依然依赖进口。研发科技的滞后,不仅使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新能源技术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也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第四,缺乏明确的新能源行业规范。光伏产业中缺乏明确的行业规范。行业规范的缺失,导致在全国范围内光伏企业的参差不齐,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良莠不一,各地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情况十分突出,光伏市场呈现无序发展的情况,这无形中也给光伏产业带来了隐患。
1.2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政府政策激励问题
第一,结构性缺陷:缺乏完整专项的产业规划。《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河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了蓝图,但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应当还有完整的专项规划,我省现在“新能源专项规划”体系中仅仅只包含了风电与生物质能,从结构上看显然是不完整的。
第二,内容性缺陷:目标依据、原则规定、研发战略、政策手段。一是政策内容中发展目标的制定缺乏依据,战略规划缺乏预见性。二是政策规划中的原则性规定较多,政策手段的实施缺乏制度保障。三是政策内容中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不够,缺乏研发战略具体设计。四是政策手段缺乏规范设计与组合,而对于宣传教育手段体现不够。
第三,配套性缺陷:大量综合配套政策的不完善。我省配套政策许多还没有完全落实。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国家政策激励体系中除详尽而科学的战略规划之外,还有着大量综合配套政策落实和出台。与此同时也明确了相应政策具体配套措施应该紧跟落实到位。
2 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2.1 发展模式
命令控制。在英、澳、德、西班牙等国,他们国内的垄断性能源企业,主要是电网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或价格计算规则,收购可再生能源产品。以色列政府强制要求开发商在新建和既有建筑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经济激励。众多发达国家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电价。在德国等多数欧洲国家,政府采用固定电价的政策,规定风电:9~10欧分/kW•h;光伏发电:45.7~57.4欧分/kW•h;生物质能发电:10.5~15欧分/kW•h,均保持在常规能源发电成本之下。
财政补贴。主要包括投资补贴、产品补贴和用户补贴。希腊、瑞典、印度对投资项目分别是30%~50%、10%~25%、10%~15%的补贴,荷兰对个人投资风电补贴20%,美国对风电补贴1.7美分/kW•h,为期10年,欧洲大部分国家对太阳能热水器补贴20%~60%。
税收优惠。印度政府规定进口风机整机25%关税,散件零关税;美国风力发电实施1.7美分/kW•h的生产税抵扣;希腊对所有可再生能源项目和产品免税;丹麦对个人投资风电免征所得税;瑞典、英国对非可再生能源强制征收电力税,分别为1.99欧分/kW•h和0.13欧分/kW•h,从而使企业选择新能源燃料。
市场产业化。美国、丹麦、德国、西班牙、英国、印度等国设置专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丹麦政府累计投入了20多亿欧元的研发经费,支持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风力发电设备与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2.2 发展经验
以上列举的发达国家新能源发展模式为河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河北省的新能源发展路线必须根据本国新能源的发展阶段,合理制订规划,定制明确而具阶段性发展目标。同时省内各地区能源结构、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有所差异,我们应明确重点,差异发展。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多方鼓励,以经济激励为主。政府应当通过法律手段鼓励和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开辟绿色通道,并且在全面促进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和经济犯罪的出现。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利用各种方式支持新能源设备制造与技术创新。
3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3.1 政府政策激励
财政补贴、收费政策。关于财政补贴政策,建议通过以下措施建立系统的财政补贴激励政策:第一,根据新能源不同产业的实际状况,制定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标;第二,定位河北省新能源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具体的财政补贴实施方案和可操作性的细则,细化地方政府预算支持新能源研发、商业推广及对资金进行监管的具体操作规程,将相关财政补贴计划规范地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第三,细则中应视发展阶段给予不同力度的投资比例,按发展进度安排由多到少的合理财政补贴额度;第四,明确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对象应具备的条件以及接受补贴者的义务,如资金用途、不得随意放弃研发或生产,以及享受优惠条件后应达到的经济和技术目标,研发或生产失败如何处理等。
税收减免政策。建议河北省新能源税收激励政策的建构,需注意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利用税收杠杆对使用新能源的主题进行税收优惠的同时,注重对传统化石能源利用税收进行消费限制;二是注意选择多种税收的手段方式配合进行激励;三是税收手段要和其他不同手段配合使用。具体包括:制定鼓励新能源技术进步的税收政策。对从事符合发展规划的新能源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单位和个人为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服务有关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所取得的收入,予以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多元化融资政策的设计。一是建议成立专项新能源发展基金。积极争取国家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以外,省政府设立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实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重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建议推动与商业化银行合作,打造绿色银行概念,提供绿色贷款,发行绿色债券。鼓励金融机构丰富信贷品种和创新抵押方式,加大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选择成长性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实施重点培育,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3.2 技术创新
我省政府应鼓励新能源企业加强风力发电设备核心制造技术的研究;加强开发与建设相结合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和产品,利用新能源全面解决建筑耗能是新能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加强生物燃料与垃圾燃烧发电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新型的生物燃料动力,逐步替代化石燃料的利用;加强潮汐发电技术的研究,充分利用河北沿海潮汐资源。
培养人才、稳定队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力基础。一方面,要加快引进人才,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培养人才。要与本省的主要大专院校建立联系,有计划地培养新能源专业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善人才成长环境。
3.3 市场保障
优化新能源发展环境,拓展消费市场。我省可以借鉴德国等国的做法,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给予明确、具体的优惠政策,确保参与可再生能源研发、生产的企业略微赢利,促使企业更积极地投入到可再生能源产业。
强力推行公用设施、设备新能源、建筑使用消费新能源政策。建议推广保定经验,出台分阶段逐步全面推广河北省各地公用设施、公用设备、公用建筑等使用新能源的相关政策。
强力推行新能源政府采购。建议以政策的形式明确对新能源产品采购范围。明确将新能源电力列入各级政府强制采购的产品清单,将新能源技术如地热能技术、太阳能技术结合到新建筑物的建设中,以及优先考虑在生产或运输等环节使用新能源的供应商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样政府采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涉及可再生能源产品在价格上的障碍,以调动企业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
建立规范的新能源技术标准与产品认证体系。建议以政策形式尽早出台各个新能源产业的行业标准,建立新能源相关的工程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和新能源产品认证体系,建立严格而具体的新能源市场准入的规则与制度,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力争为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规范、有序的新能源市场环境。
3.4 价格引导
细化固定电价制度。建议为推动新能源绿色电力的消费市场拓展,河北省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政策形式进一步明确河北省绿色电力固定电价的细则。具体而言,在政策中明确宣布对新能源发电实施固定电价政策,河北省将政府扶持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通过向省级电网企业服务范围内除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以外的电力用户征收一定比例的电价附加,建立河北省新能源发电扶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绿色电力并网发电中新能源发电项目目标电价与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差额。
关键词 格力 新能源汽车 管理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和规模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推进。2016年3月7日,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正式发行股份,宣布正式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进军。与此同时,在2016年1月,时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董明珠和珠海银隆的董事长魏银仓达成了协议,两家公司正式开展了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合作,加速了格力集团的多元化,为公司找到了一个新的产业突破点,打通了创能、储能到家电能源管理的整个系统。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二维分析架构的建立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方面,主要对公共政策进行研究,在对政策进行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政策进行科学的构建,从而形成政策方面的合力,实现功能方面的互补形式,发挥出政策自身具有的巨大作用。
首先在X维度方面,也就是基本政策的工具维度。需要根据其政策工具的不同来对其进行分析,其中可以将新能源汽车工具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这三种类型。在供给型的政策工具当中,主要指的是政府部门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起到一个推动产业的作用。在供给型的政策工具当中包含科技信息的支持、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支持以及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等。在需求型的政策工具方面,政府主要利用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的方式来推动产业的不断发展,其中可以利用贸易管制、海外机构、政府采购以及服务外包等形式。就环境型政策方面来说,主要是通过间接的影响作用来影响其产业大环境的发展,如税收优惠、财务金融支持以及法制管制等。
在Y维度方面,也就是产业价值链本身的维度,需要在对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政策的特征进行了解的同时,还要对其存在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根据其产业的发展生命周期和价值链的活动规律,新能源汽车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研发、投资、生产和消费等四个阶段。
将两个维度相结合,最后就会形成在政府政策形势之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的创新现状具有复杂性,其中具有无标度特征和随机统计的特点,也就是复杂性的网络理论特点。现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复杂的网络理论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大量的节点和节点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是各不相同的,并且分布的状况也是处于不平均的状态当中。
其中,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网络密度和平均的集聚系数等都是需要经过实际的测量来得出。在网络密度方面,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网络创新整体水平处于偏低的状态当中,充分证明了在网络创新的主体当中存在的合作关系是相对较少的,该领域当中的原始性数据就属于创新技术的一部分。在集聚系数方面,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网络系数属于较高的水平,充分说明了在技术创新的过程当中具有轴式的网络特点,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深度不够。
在网络的中心性特点方面,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网络中心性相对不高,充分表明了和其他的创新产业存在的联系是相对较少的,需要和其他处于中心位置的创新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取到更多的创新资源,提升整个产业的创新水平。
三、相关的建议意见
上文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存在着一些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利的因素,因此需要在有效的制度安排之下,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明确的指导,利用制度创新的优势来带动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对格力集团来说,本身已经具备了相当庞大的产业市场,在此种情况下,需要以市场为基本的导向,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在现阶段市场需求的技术条件还不充足的情况下,就需要从低端出发进行发展,以研发低端的小型高效率的电动车为突破口,从而快速打开我国的市场。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低端小型电动车的规模化和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来带动其小型电动车的零部件、电池以及相关的电机设备的生产行业的发展,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另外,还要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强度和发展顺序作出科学的规划,要将科研工作放在首位,并且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保持高度的重视。并且还要对传统汽车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对其中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契机和专项的组织模式之下,积极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的良好发展,其中包括汽车电子、总线控制以及底盘技术等产业,全方位提升我国的整个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另外,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过程当中,还要有效地降低电动汽车的生产准入门槛,从而在市场当中形成对小型电动车企业发展有利的局面,从而解决现阶段市场中存在的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困难的问题。对于市场来说,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局面。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当中,(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降低资源成本,避免出现由于门槛过高而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现象。
其次,在政府方面,还需要珠海当地的政府建立起完善的机制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利用完善的税收财政政策和健全的政府制度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制约了其发展,比如研发成本、购置成本等,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自身的优势,出台相关的财政税收政策来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持续不断地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动力。如果在当地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方针,那就进行不断的完善,建立起科学的规范准则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此外,政府部门的补贴政策也要到位,利用有效的监督方式和惩罚体系对不符合新能源汽车标准的部分勒令禁止,以此来避免市场出现紊乱的现象。并且,作为政府来说,还可以在政府部门当中建立起专项的采购基金,并且在合适的范围和情况下加大采购量,比如公交车、公务车等,格力集团和珠海银隆的新能源汽车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为自身原有的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避免市场机制所造成的短期失灵的现象,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量,从而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最后,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专利保护标准体系,高度重视对专利保护制度的建设,关键技术的专利申请也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对核心的专利提供保障。在我国提出专利申请,可以对关键技术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减少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当中存在的潜在威胁。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
四、结语
通过格力集团和珠海银隆集团关于新能源技术产业方面的创新,可以看出在当今世界范围新能源汽车都还是一个新型产业,它可以有效地减少能耗,为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的产业标准化体系,完善电力动力系统,保证电动汽车的性能符合市场的需求,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徐国虎,许芳.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1):91-95.
[2] 陈军,张韵君.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8):77-83.
1.新能源投资的优势
1.1产业链更长相对于传统能源产业种类仅仅只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种类来说,新能源的种类繁多,样式齐全。开发利用新能源所需要的生产技术与设备与开发传统能源的技术与设备截然不同,其相对于开发传统能源的技术设备来说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开发技术、心神以及新方法。因此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的投资包括了开发、开采、管理、销售、服务等一系列产业链区域,并且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该产业链投资不会达到饱和的状态,新能源投资拥有更长的产业链。
1.2获得政府支持由于新能源的特殊性导致新能源产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控制与管理,使得传统的资本无法十分容易的进入新能源产业当中。这一情况导致政府成为了新能源产业获得投资的主要来源[1]。石油、电力等行业为了实现资本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的也会对新能源产业进行一定的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新能源产业最终将会摆脱市场化经营。
1.3投资国际性传统的能源产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充分饱和,导致国际贸易争端不断显现。相对于问题不断地传统能源产业来说新能源产业满足了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容易被国际公众所接受。新能源产业的技术与资本在国际上进行流通也相对于传统产业更加容易。因此,新能源产业自从形成之时就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使得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的国际性也更加明显[2]。
2.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动因
2.1获得经济利润新能源产业被归纳于高新技术产业中,其产业的开发、设备的研制、工艺的优化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产品的是否能够成功问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新能源产业投资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高风险,高回报。私募股权投资者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最大的利润。其利用选择项目、减少初期投资、分段投入、管理监督等方式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目标。ChinaVenture2009新能源调查问卷显示,57%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的平均净利润可以达到10%-20%,36%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的平均净利润可以达到30-50%,仅仅有7%的认为新能源产业平均净利润处于10%以下。
2.2开拓新市场从ChinaVenture2009新能源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64%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可以达到10%-30%;27%的人认为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可以达到30%-50%;只有9%的人认为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只能达到10%或以下。大多数人都对新能源产业的未来的发展十分乐观,市场前景广阔。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动因之一就是新能源产业能够开拓新的市场。虽然当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传统能源占据了84.8%,总量为新能源的5.6倍,但是新能源消费平均增长速度为2.05%,传统能源的评价消费增长速度仅为0.47%。因此可以看出,新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能源的消费增长速度。
2.3履行社会责任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现状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思路股权基金投资,需要其充分发挥社会责任性的投资[3]。在兼顾自身投资利益同时实现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是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其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防止全球环境变暖;其是可再生资源,能够有利于国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的作用
3.1推动技术创新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给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给予了新的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新能源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难题。满足了新能源企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提升了资本的实际供给。新能源企业在获得足够的资金后可以快速成长,进而增加社会技术创新总量[4]。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会偏向于投资高科技含量企业,企业在获得经济投资后创新能力与力度会显著提升,企业产品的研发会更加顺利的进行,导致其技术会始终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市场环境中企业价值得到提升,私募股权资本也可以获得高收益的回报。
3.2优化产业结构新能源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难以保持稳定。可以说高风险是新能源产业的本质特征。私募股权投资相对银行来说更加具有市场性,其将企业的成长潜力与收益作为投资的第一原则。私募股权基金不单单给新能源产业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还给予了新能源企业更加有效的管理与监控。新能源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一般都代表着产业的发展方向,展示着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最高水平,因此可以对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5]。
3.3平衡区域经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能够将社会闲散的资金高的集中起来,让专业的投资机构来开展专业化的运行,见资金投入给最需要投资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益最高的地区,以辅助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减少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不同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
3.4构建和谐社会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发展。新能源产业更加满足当前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低碳经济需求,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所以,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