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00:19:47
导语:在教育实践活动汇报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社会实践;模式;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社会实践成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模式主要有专业实践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勤工助学模式、创业实践模式、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等。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我们针对暑期社会实践提出了“三步走”社会实践模式。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有很多种:专业实践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勤工助学模式、创业实践模式、社会实践模式等。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最常见的即我们通常说的“三下乡”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包括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各高校团组织坚持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组织带领青年学生利用暑期下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奋发图强。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取得了很多成绩,可也存在许多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不够。高校普遍认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只是学校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高校给予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经费一般在1000~3000元,要求不少于三个学生,实践时间一周左右。如此少的经费,加之实践时间又比较长,除去交通费用和食宿费用,基本的实践费用就所剩无几,所以大多暑期社会实践并不能真正深入细致地开展,也达不到育人的功能。
(2)社会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认可度不高。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是拿着学校的钱在暑假期间完成学校给的任务,顺便旅游一把。暑期社会实践学生一般会完成一些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地方的教育、医疗等情况,有的还有教育帮扶、科技扶贫等。但限于人们的普遍认识,这些措施并不能很好地开展。
(3)学校缺乏相关暑期社会实践的培训。现有的暑期社会实践就是教师带着学生到一个地方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学生在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之前并没有得到任何相关的培训,有的甚至不知道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
(4)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认识不到位。很多学生认为暑期社会实践就是出去玩,还不用自己花钱,并没有意识到暑期实践中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获得什么。
总之,暑期社会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达到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暑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
针对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暑期“三步走”的社会实践模式。“三步走”即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和后期汇报。在“三步走”实践模式下,各院系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运用经费,采用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的方式,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进行暑期实践,实践内容涉及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支教扶贫、科普宣传等。让学生利用假期深入社会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1.前期准备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前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出详细周密的计划,确保实践顺利进行。第一,针对实践内容对参加实践的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第二,与实践单位提前沟通,及时了解实践单位的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第三,实践申报,确立实践课题,选定实践内容,认真填写《大学生社会实践申报表》。第四,做好安全预案,有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第五,组建团队,如果是个人单独实践则比较简单,个人注重形象即可;如果是团队实践则要注意团队形象,包括队旗、队服等。第六, 需要做好经费预算。
2.中期实施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实践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选取相应的指标来对实施过程进行评价。第一,实践活动是否根据实践所申报的主题、所列的计划来实施。第二,实施过程中各团队成员是否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实践任务。第三,实践过程中学生是否完成了实践记录。第四,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否全程及时地指导。第五,实践活动是否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第六,实践活动的实施保障是否完善。
3.后期汇报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之后,需要学生对实践成果进行汇报,以评价实践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实践总结。实践结束,学生将实践内容、实践感悟形成书面文字,对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从实践过程中认识自我,巩固专业知识,完善自我。其次,整理实践资料。有的实践活动涉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学生能否将实践过程中的材料分门别类、系统地整理汇报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之一。最后,实践单位的评价。学生在实践单位进行实践,实践期间效果如何,实践单位应有详细的说明。
通过“三步走”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的实施,学生在实践前期明确了实践目的,得到了培训和指导,为中期的实践实施打下了基础。到实践中期,即实践实施阶段,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团队积极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实践后期,学生对实践成果进行汇报,学校根据学生汇报、实践单位评价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和实践目标紧紧相连,学生每完成一步就离目标近一步,最终实现实践目标。
三、结论
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普遍模式,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学生根据实践内容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也运用暑期社会实践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但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学校、社会不够重视,学生个体意识不强,造成暑期社会实践只是学生、学校为了完成任务而走的形式。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暑期“三步走”的社会实践模式。前期做好相关准备,做到有备无患,让学生明确实践目标,制订实践计划;中期实施计划,达到目标,并做好实践记录,教师在中期全程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后期让学生对实践结果进行汇报,学校根据实践单位评价、学生的实践总结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来对学生的实践做出评价。
参考文献:
[1]胡金枚.论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的意义[J].企业导报,2015,(6).
关键词:音乐类专业 教学实践 调查分析 类型
音乐专业教育一直遵循技巧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教学实践作为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思想道德素养、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意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学实践的组织类型和实施方法亦得到越来越多的阐述和探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于2002年正式成立,在近10年的发展中,学院坚持“实践教学为主、为先、为根本”,建立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了高效运作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构,为创作、研究、教学、演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提供制度保障。学院特别注重以表演艺术优势专业作为综合实践教学系统建设的依托,全面带动各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向深度和广度开展。音乐表演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近年来,音乐类教学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加大,其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成果。
本文基于以上因素,通过整理、分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类专业教学实践的相关资料,对建院以来的音乐类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归类,总结音乐类教学实践在形式、内容与手段等方面的改变和突破。
一、建院以来音乐类教学实践的调查结果分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教学实践可分为校内表演和校外演出两大部分。本课题根据相关材料,对2002―2009年学院音乐类专业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统计、整理,将其归整为校内演出、校外实践、校外赛事三大部分。
1.校内演出(见表1)
按照演出的形式和性质不同,音乐类专业校内实践演出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学汇报演出、习唱习奏会、毕业汇报等六种。从表1情况分析,一是2002年到2009年音乐类专业举行校内实践演出共168场次,其中,教学汇报演出和毕业汇报开展得最为频繁,分别占总场次的30.95%和27.54%,是音乐类教学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二是音乐类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不仅包括常规性的教学汇报和毕业汇报演出,也大量运用了独唱音乐会、独奏音乐会、各类比赛活动等实践形式,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均占一定比重。
2.校外实践(见表2)
音乐类专业校外实践演出主要有外事演出、各类庆典演出、周末音乐大讲堂等七个演出类型,其中,外事演出是音乐类校外实践的主要内容。从表2情况看出,2002年到2009年音乐类专业校外演出共121场,其中外事演出50场,占总场次的41.32%;各类庆典演出18场,占总场次的14.77%。周末音乐大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是2008年以来所形成的新的演出形式,故本文在统计归类时,以2008年和2009年两年间的校外演出总场次为基数统计各类演出占总场次的比例,其中周末音乐大讲堂所占比重最大。
3.校外赛事(见表3)
2002年至2009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类专业学生在参与校外赛事中取得良好成绩,获省级以上赛事奖项共148项,其中声乐类获奖32项,占获奖总数的21.62%;器乐获奖109项,占获奖总数的73.65%。
二、建院以来音乐类教学实践主要类型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类教学实践包括校内演出、校外实践、校外赛事三大部分,各个部分的教学实践又可以按照实践形式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每一类型的教学实践活动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音乐类校内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
校内演出与专业课堂教学联系紧密,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展示课堂教学成果为主要目的,通常与艺术专业教学阶段相互配合。通过在不同教学阶段开展不同性质类型的校内实践活动,为学生获得舞台经验、完善舞台形象创造一系列条件。根据本文第一部分内容,音乐类校内教学实践可以分成教学汇报演出等六种类型。
教学汇报演出主要指学生进行的阶段性专业汇报,目的在于展示某一阶段教学成果,检验某一阶段的教学成效,如以班级为单位的专业演出、综合汇报演出、新苗综合音乐会等。这种阶段性的汇报演出形式能够定期检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成效,是师生反思教与学的良好途径。资料显示,音乐类教学汇报演出自2004年开始进行,到2009年止已举办52场次,是音乐类校内实践举办场次最多的类型。
习唱、习奏会是同一年级、同一专业方向进行的汇报表演,与教学汇报相比,习唱、习奏会演出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是一种练习性质的校内实践类型。学生在习唱、习奏过程中获得初步的舞台经验,在对比和交流中对自己和他人的专业水平获得较为深入的认知。教师则从学生的演奏和舞台形象中获取阶段性教学的反馈结果,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下一阶段教学提供保障。
毕业汇报是各年级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即将结束时进行的专业汇报表演,是一种总结性的汇报演出,以此展示整个学业阶段的学习和教学成果。这种完结式的实践表演是相对固定的教学实践形式,自建院以来一直平稳有序地开展至今,在整个校内实践中占有很大比重,成为演出场次仅次于阶段性教学汇报的实践类型。
独唱、独奏音乐会指在校内举办的、一个或多个学生(一般不超过三人)的专场音乐会,同时也包括师生音乐会。建院以来,共举办独唱、独奏音乐会16场,为一部分专业水平高、个人特色鲜明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充分发挥个人艺术魅力的良好平台,也为这些学生今后获得更好的艺术成就奠定基础。
各类比赛是指在校内举办的各种音乐类比赛,如卡拉OK比赛、流行音乐选拔赛、合唱比赛等。笔者从所获得的资料中发现,校内音乐类比赛基本以声乐类比赛为主,这种开放性的校园赛事不失为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其他演出主要包括迎新晚会、接待来宾的交流性演出以及慈善晚会等,这类型校内实践的内容和形式都较不固定,在校内实践演出总场次中所占比例最低。
2.音乐类校外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
校外教学实践是指以学院为组织形式对外进行的艺术实践。与校内实践相比,前者较注重于检验教学成果、丰富校园文化等对内的意义和价值,校外实践活动则扩大与延伸了校内的实践舞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同时具有展示学院良好形象和提升学院影响力的对外效应。本文在分析校外教学实践的类型时,将周末音乐大讲堂、叩响音乐之门、高雅艺术进校园、钱江浪花演出、走进艺术殿堂归为系列化的社会文艺演出这一大类。
外事演出是指学生参加省政府对外工作的演出活动。根据资料显示,音乐类外事演出的主要内容为参加招待外国来宾的宴会演出。鉴于外事演出的“对外”特性,其演出内容一般为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民族器乐演奏,音乐类外事演出活动基本上以小民乐队的组织形式参与。从2002年到2009年,学生参加外事演出共50场次,外事演出是占音乐类校外实践演出总场次比重最大的实践类型。
系列化的社会文艺演出以服务社会、促进地方文化事业发展为主旨,是近年来新形成的校外实践演出形式。其中,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与杭州剧院合作举办周末音乐大讲堂始于2007年,该活动是杭州剧院所推出的演出服务品牌之一,旨在推动杭州市演出市场、丰富杭州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叩响音乐之门、高雅艺术进校园、钱江浪花演出等系列活动分别始于2008年、2009年,目前均已开展数场演出,起到了文化惠民的良好作用,在提高广大学生和群众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推动文化大省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校外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赛训结合、以赛促学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是音乐类教学实践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校外实践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实战性,学生从自身表现、其他选手的表演以及评委的评价中获得更为细致深刻的反馈,有利于学生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各种参赛机遇、获奖机会还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热情。2002年至2009年,音乐类专业学生参与校外赛事获省级以上奖项共148项,其中尤以器乐类和声乐类为主,体现了学院音乐类专业的专业特色和教学特长。
三、建院以来音乐类教学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
1.表4为校内演出情况汇总。
从表4情况分析,一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正式建院初期,校内演出规模较小,演出场次较少,实践类型仅有习唱习奏会、毕业汇报、独唱独奏音乐会三种,并以毕业汇报为主。从2004年开始,校内演出规模扩大到相对合理的水平,演出的数量和类型都有较大增加并保持平稳发展。二是建院初期以学业结尾阶段的总结性汇报演出为主,近年来逐渐形成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系统性教学实践模式。三是建院初期以同专业、同班级学生的集体汇演为主,近年来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特色的发展,举办了多场学生专场音乐演出、师生音乐会。
2.表5为对外演出、比赛情况汇总。
表5显示,2002―2007年,音乐类校外实践的主要类型为外事演出和各类庆典演出。2008年开始参与大学生艺术节和周末音乐大讲堂,2009年携手钱江浪花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巡演活动,同时亦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周末音乐大讲堂等活动。
音乐类校外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主要表现为:建院初期,主要以民乐团和小民乐队的形式参与外事演出和各类庆典活动,是陪衬式的、伴宴性质的演出。近年来,学院逐步与杭州剧院、钱江浪花艺术团等开展系列合作,举办周末音乐大讲堂、钱江浪花演出等具有社会效应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扩大与延伸了综合展演季的实践舞台,展示出学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精湛的艺术实力,进一步发挥了学院省级校园文化品牌的作用,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四、音乐类教学实践展望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建院以来,音乐类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基本上构建了一个内容和形式多样、较为系统的、有规划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基本实践、认知实践、综合性实践、素养性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分析,近年来音乐类教学实践不论从数量上、形式上还是产生的社会效益方面来看,较之建院初期都有了大的发展,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并催生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艺术人才。但是音乐类教学实践还存在创作性不足、创新性不高、市场化程度低等薄弱点,在教学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本文基于以上分析,对音乐类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初步建议。
(一)理顺校内实践的基本构架及其作用,丰富校内实践的内容和方式,在保证检验和提高在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个体艺术水平的提升,为学生展示个人特色创造更好的平台。
(二)扩大校外实践教学的广度,探索有利于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方式。积极探索将教学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的有效途径,实现实践演出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融创作于教学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演出过程中激发灵感,大胆尝试艺术创作,进行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熠娜,李蕾.论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段志敏.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案[J].河南经贸大学学报,2006(5).
[3]陆相汉,丁黎敏.“钱江浪花”艺术团现象及文化直通车的研发[J].艺术科技,2007(4).
[4]张海红.浅谈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意义和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作者单位:邢晓丽、冯妮婷,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附中
郭义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一、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树立教师实践教学意识
进一步加强地理教学在实践活动中的环节,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树立教师实践教学意识至关重要。一方面,由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开展,为此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能力,并且这种能力至少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社会实践调查能力、正确使用各种地理仪器的能力、实地测量与野外考察的能力以及手绘地理图标的能力等。地理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参与者与领导者就必须找准教学模式,让学生花最少的力气学到最多的知识,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教师突破旧有的教学思维,敢于应对新时代下的教学挑战,在现有的教学活动中达到乐于开展实践活动,并努力提高实践活动质量的要求。当前高中地理教师在大学时代学习的方向多是与地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他们的地理知识相对较广,理论素养比较专业。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今天的高中生吸收地理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与教师的讲解,他们更多的愿意通过网络来获取有效的信息,所以笔者认为,时代的进步使得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会有很多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讲的确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是最基本的。
二、合理选取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一个恰到好处的实践活动内容会吸引学生的学习情趣,以至于不产生学习疲劳;对地理教师而言,也可以缓解课堂气氛,激发教师教学灵感,这对于教学双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活动内容,例如在讲"河流的地貌"的时候,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带领学生去实地进行考察,可以选择用模拟的方式进行讲述的。首先确定好教学的重点,然后让学生预习知识,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与之有关的问题。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三则材料:一是"水滴石穿",二是"崇明岛在不断的增大",三是"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这三则材料的共同问题:"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流水作用主要有哪些?""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流水作用突出表现为哪些方面?"
这堂课可以选择采取让学生预习完后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在每个小组内选一名学生来记录小组所讨论的内容,再选一名学生作发言人来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锻炼每个学生的能力。将实践活动的重点设计为讨论研讨类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方式会使得课堂学习气氛的异常浓烈,在无形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得到了扩散,同时对地理知识的难点与重点也有所把握与深度理解。当然,教师在实施类似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知识点中有难度的地方要尽量接近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地方",这样就有可能避免"冷场"局面的产生,例如在"河流的地貌"教学实践活动中,可对学生提出"同样受流水作用的影响,为什么河流上、中、下游河段所形成的地貌具有明显的差异?"的问题。教师切忌把问题提出后草草了事,而是需要为学生准备好提示材料和提示问题,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教学思路,减少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组内确定一名记录员、一名小组代表发言人。记录员每次讨论活动轮流当,小组代表发言人则根据各次活动讨论情况选出。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能够更多的发现问题,然后彼此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活动的难度尽可能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冷场",还会使教学目标不能顺利达到,甚至会挫伤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三、精心设计好活动方案,注重质量的提升,避免走形式
精心设计好活动方案对于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的作用,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着力点。在地理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观测能力的培养,通过自己的观测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学习气候对于植被生长的影响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这节课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户外的观测活动。
首先教师要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小组讨论,自主制定小组的活动计划。然后,教师指导组长按照活动计划明确分工,利用用中午和周末的时间,自主有序的进行气象因子的观测和植被开花顺序的物候观测,并及时记录总结。
其次,在观测过程中安排各小组带领气象小组成员每天对气温、降水、风力和风向等气象因子进行测量并认真记录。每周将观察到的各种植物的开花和发芽状况,进行汇总。有些小组的同学,为了让观测的描述更专业,主动收听天气预报,学习各种气象术语。观测活动相对其它的实践活动来说比较枯燥,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学生就有些懈怠了。针对此现象,笔者引导学生针对本组情况设置具体的活动目标,比如一周活动计划,并明确分工,这样的目标更容易实现,学生更有动力。另外建议每个小组尽可能两三个人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任务,这样他们能互相商量,彼此支撑。在教师的鼓励、引导和目标的引领下,多数小组同学都能自主的完成观侧任务。
最后,在小组汇报中,每个组都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各有特色,分析的很到位。对于学生的精彩汇报,教师都要进行及时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除了对汇报的情况进行总结,还对学生参与活动态度、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通过此次活动,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潜力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涛.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09:74-76.
一、新大纲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属性,无论是在新大纲、新教材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即既要注重语文作为工具的职能,又要兼顾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新教材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如基础模块(下)第一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就通过“我的亲人们”这一主题活动,加深与亲人们的情感,充分认识现代社会的人际价值,这是人文性的体现;同时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收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方法的能力,这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二)基础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结合
作为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要肩负夯实学生基础能力的任务,还要体现出职教特色,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为此,新大纲明确提出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以及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等奠定基础。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要体现出对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又要结合职业教学进行,体现专业特色,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新教材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与职业模块,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三)语文能力与综合能力的结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实践课,它必须以学习语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力于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学习方法的整合、语文应用能力培养与人文精神教育(或职业素养养成)的融合,着重解决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所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应该姓“语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显著特点是其综合性,即要与学校其他课程有机结合,发挥语文实践课的整体功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内容、形式到所产生的教育影响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它要求课程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综合实践课中各项活动的完成,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也是综合的。除语文能力外,还包括其他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锻炼。
二、新大纲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新大纲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形式上要服务于某单元教学的主要训练目标;在内容上宜兼顾到语文教学的文化性及实效性;在知识层面上要注意到知识的梯度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三阶段和四步骤。三个阶段为:计划准备——实施交流——汇报评价。四个步骤为:①定主题、分任务、定计划、作准备;②收集整理资料,实施交流方案;③汇总反思,总结活动成果;④活动成果汇报评价。
下面以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的“‘低碳生活’社区宣传活动”为例,来解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计划准备阶段
参考教材中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制订综合活动计划,确定行动方案。在组建合作活动小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差异等,遵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根据社区数组建相应个数的活动小组,选出组长,明确分工,并围绕活动目的与要求、活动形式与方法、活动过程与时间等通过讨论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主动与专业教师加强沟通,和学生一起收集“低碳生活”的材料,带领学生走访社区,落实宣传活动的时间、场地、对象等相关事宜,指导学生运用前期学习到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制订活动计划。
(二)实施交流阶段
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周密完成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教师要把自己收集的“低碳生活”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参考;帮助学生向学校借用经费、器材(屏幕、投影仪、扩音器等),借此让学生实践写应用文单据、条据等;指导学生制作展板,编写讲解词等,以提高相关文体的写作技能;通过场地布置、落实安全措施等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各司其责、各尽所能、通力合作、完成计划。宣传活动后各组要汇总反思,写出书面总结,初步形成活动成果。
(三)汇报评价阶段
汇报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给个成绩了事,应该注重语文知识的运用,侧重活动的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教师要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小组交流由组长、同组组员进行互评;再通过全班汇报总结,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并完成小组互评。教师主要对活动计划、活动总结等相关应用文的写作进行评价,同时,按照评价细则,就小组互评结果进行确认。最后是形成活动成果,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积累经验,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素材。
三、关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
(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妥善处理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主动学习、亲身体验”这一综合活动的基本原则,十分注意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其始终处于活动的主体;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因学生智慧、经验的相对欠缺,完全自主活动的困难较大,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序展开,不能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妥善处理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创新和生成,通过机智引导,使学生切实得到情感体验,培养语文应用能力,让教与学始终处于平衡协调状态。为此,教师要努力把握实践活动的理念,不断探索、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要兼顾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活动课就应注重其活动性,要将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通过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思维碰撞、灵感启迪、情感陶冶。笔者认为,在活动中应避免出现两个极端:一是片面强调活动的趣味性而忽视实效性。活动课是通过活动这一特定的形式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学习的经验,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有所得。因此,强调活动的趣味性要以实效性为前提,不能哗众取宠,为乐而乐。二是片面强调实效性而忽视趣味性。活动课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归宿。无论是内容安排、组织形式,还是教学方法、评价手段都应体现出新颖和乐趣,如果只注重实效性,忽视活动的趣味性,学生没兴趣,敷衍了事,则活动也很难取得实效。
(三)实践性应贯穿始终
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实践性,其突破口在于为学生创设各种“行”与“做”的实践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实践和具体操作去获取新知,提高能力,发展情智。为此,不仅要积极开展各种校内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近自然,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取经验、经受锻炼。
语文综合实践课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调控能力、感情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等。一线教师要积极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探索有效教学方法,真正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林燕华.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8).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探讨
活动对象
学生为四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兴趣浓厚。已开展过一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定了解。但由于为农村学校学生,可能在课堂表现、思维活跃度、知识视野等方面略有欠缺,教师需要引导。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习如何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能用多种方式记录问题,学会用数据、事实说话,掌握筛选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积极参与讨论,乐于表述自己的见解,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热情。
活动策略
⑴课前学生要通过深度观察找到问题,充分展示证据材料(照片、观察日记、调查记录、网上下载资料、录音录像等),课堂形式更丰富。
⑵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电脑键盘敲出问题(或是教师板书问题)。
活动过程
⑴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首先给大家作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是欧阳老师,
今天的这堂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上周唐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观察、收集生活中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了,不知道同学们完成得怎样了?现在,我们就来举行“问题”交流活动,看谁记录最用心、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有谁愿意上台来和大家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呢?
⑵学生上台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发现的问题。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汇报内容,进行巧妙、细致的追踪和引导,指导学生不仅要讲出发现的问题,还要讲出发现问题的情景、方法、内心的感受。如:你是从哪里看到的?你是怎么调查的呢?你了解多少呢?)
(同时,教师在追踪交流时要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的判断和肯定,鼓励和点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说得真好!观察得真仔细!记录得真认真!真会动脑筋!真别看你年龄小,在――方面你还能成为大家的小老师!你提的问题老师也很感兴趣!)
⑶分析论证问题,留下有待研究的问题。
①教师抛出问题删留的判断标准。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把它们都板书到黑板上了。这些问题中,有哪些是适合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呢?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判断的标准(此处为教师预设,要是由学生讨论出判断标准会更能体现该课程特征):
有的问题是别人已经研究出了成果,直接问老师同学或上网搜索就能找到答案的,就没有什么研究价值了;(板书:有研究价值吗?)
有的问题太难程度太深,我们作为4年级的学生是不具备研究能力的;(板书:有研究能力吗?)
有的问题不贴近我们的生活,研究起来不方便;(板书:贴近我们的生活吗?)
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如果这个问题能够通过我们的实践活动找到答案的话就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板书:能通过实践活动找到问题答案吗?)
②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看法,讲述出要删或要留问题的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或删或留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注意引导:你为什么要删掉这个问题?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呢?)
(通过课前了解知道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面包上面为什么有小洞洞?
学校卫生为什么这么差?
水是不是用不完呢?
为什么不同季节开不同的花呢?
我要怎样回报妈妈的爱?
动物是怎样生崽崽的?
鹦鹉为什么能学人说话?
为什么蜘蛛可以吐丝?
为什么火山不在平地爆发而在山中爆发?
为什么鱼离开水就会死?
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怎样扑火人才会安全?
是谁发明了电视?
为什么有火烧云呢?
为什么人在死海里不会下沉?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大致可以留下前面五个问题:面包可以从它的制作、起源、种类、保管等方面展开研究;卫生状况可以从不文明现象、卫生的习惯、卫生设施、合理使用卫生工具展开;水资源的运用可以从水的来源、水污染、水与我们的健康等方面研究;花的探究可以从花的种类、花的种养、花的用途、花期与季节等方面展开;回报母爱可以从感恩教育的角度去做,如讲故事、制作感恩卡、做一件感恩父母的事等)
⑷教师小结本课时内容,对下次课提出设想。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发现同学们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记录,搜集到了许多问题,而且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哪些问题我们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下节课我们将把今天选出来的同学们认为有研究价值、我们具备研究能力、贴近生活,而且能通过我们的实践活动去找到答案的研究问题转化为我们的活动主题,并且科学规范地将它们表述出来。
课堂反思:(课后与听课教师开展的讨论)
主题确定阶段的课堂教学环节的探讨
今天我上的这堂课是主题确定阶段第一课时。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主要想引出几点思考:
①主题确定阶段分哪几个环节?
②主题确定阶段每一环节要注意些什么?
③主题确定阶段的课时怎么安排?
⑴主题确定阶段分哪几个环节:
①学生自主汇报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②分析、论证问题;
③将问题转化为主题;
④科学规范地表述主题。
⑵每一环节要注意些什么:
①学生自主汇报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平时在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利用课堂在班级进行集中汇报交流。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的指导要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汇报过程中,除了汇报发现的问题外,还要引导学生交流发现问题时的感受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与情境,对发现问题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目标全面关注。
在交流过程中适当展示相关证据材料,让学生用材料说明观点;
教师随机板书相关问题的关键词;
②分组讨论分析论证问题
在第一环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明确选题原则,即研究主题必须有研究价值、 有科学的现实性、要切实可行。
今天的课堂抛出了四个选题要求是小学生容易理解的:有研究价值、我们具备研究能力、贴近生活,而且能通过我们的实践活动去找到答案的研究问题才好转化为我们的活动主题。
另外还有两种比较简便的论证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可以删掉,留下为什么?怎么做?一类的问题)
自己能独立解决的与需要研究的。(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作为研究主题)
③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引导:一方面,找到感兴趣的领域,找到关键词。二方面,确定研究的内容,多角度思考问题。一个问题出现后,可研究的内容非常宽泛,研究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研究这个问题。因此,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从不同角度拆分你想研究的问题。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思路,拓展思维空间。
④指导学生规范地表述主题
一个好的主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主题名称要把主题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交待清楚。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以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
简洁,主题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越简洁越好。
醒目,主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主题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常用动宾短语或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来表述:如动宾短语:关注我们身边的交通问题;了解……;调查……;如名词性的偏正短语:近视眼的调查;沿江风光带公共厕所调查;课本循环使用现象研究;……
由此可见,指导学生规范地表述主题可以从指导学生调整研究的角度、指导学生缩小研究的范围、指导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等方面加以指导。与此同时,要告诉学生主题的表述方法,一般而言,主题表述方法有陈述式和疑问式两种。如,“近五年来我市某某河某段水质受污染的原因研究”是陈述式,“近五年来我市某某河段为什么会遭到污染?”是疑问式。(以上知识要点要求指导教师掌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来灵活指导)
需要强调的是:在主题确定课之前,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方式,在实践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引发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这样,由于问题来源于实践的情境,研究的主题将更有针对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认为,《课标》提出的“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通过多渠道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 依据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上《动手试一试》《有趣的发现》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如教学《梅兰芳》《小动物过冬》《孔繁森》等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听了他们的汇报交流,我自己也增长了见识。
(3)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我负责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小组长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2. 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英英学古诗》这一课后,我就组织开展一个“我学古诗”活动,帮助学生多了解和熟悉古诗,训练学生用说的方法来表达对诗意理解的能力。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课前'1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关键词】中职语文;实践能力;多途径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要想学好语文,就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语文学得好不好,不在于分数多少而更在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高低。这是笔者若干年语文教学的感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是体现中职语文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中职语文实践能力具体就包括“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笔者通过以下途径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依托教材,丰富创新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资源之一。因此,要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贴近生活,积极实践。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探究。如此,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
譬如在上《奇妙的克隆》这类科普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鼓励他们课后动手自己查资料,了解克隆、杂交、试管婴儿等新名词,然后在课堂上陈述了解过程,学生因此学习情绪高涨。其中一个同学将童话故事《小壁虎找尾巴》,与自己平时观察壁虎的经历相结合,很好地为全班同学阐述了自己对克隆的理解。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传授方法,学会学习。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还要多。在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常有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们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
笔者在教学时,有意识的介绍查找资料的方法及途径,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相关知识信息,培养其独立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当笔者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就会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积极主动。
可以说借助网络,教学每篇课文时,我们都可以鼓励学生课前通过搜集资料,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认识课文中的人物,了解到的资料往往比老师了解的要多得多。听了他们的汇报交流,自己也会受益匪浅。
3.提供平台,交流互动。在课堂上,笔者把全班课桌摆成梅花型,便于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在教学《项链》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笔者负责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小组长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在如何评价玛蒂尔德这个人物上,各小组之间争锋相对,却都能从课文出发,言之有据而不拘泥于现有的观点,这就很能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二、走出教材,阅读、实践激活语文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能力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只靠教材的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鼓励读书,营造书香氛围,广泛地阅读是关键。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下发补充材料等,让学生常常有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在学习 “唐诗宋词选读”这一单元时,全班组织开展一个“我学古诗”活动,帮助学生多了解和熟悉古诗,训练学生用背或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诗词意义独特的理解能力。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课前‘1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图书漂流、读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导入多元教育理念,让学生会评价交往
(1)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礼仪;培养学生道德礼仪判断、分辨能力,把所学的礼仪知识落到实处。
(2)通过自由发言,才艺表演等实践活动,让礼仪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重、难点】
如何将文明礼仪落到实处,即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仪。
【教学方法】
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设计问卷调查,借助小品表演、诗歌朗诵、快板、歌曲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和行为联系起来,实现知行统一。
【教学过程】
一、课题的由来(2周)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也是我们学校的一门特色课程。开学初,学校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动员会,同学们热情非常高,商定了多个学生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其中《中学生文明礼仪问题研究》被最终确定为我们班的总课题。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礼仪助你成功”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可是,如今的中学生却缺少这方面的系统教育和训练,语言粗俗、举止不雅现象随处可见。如何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值得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中学生系统地了解基本礼仪常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分工与组织(2周)
由于文明礼仪内容很多,而我们高中生平时学习又比较紧,所以,我们将总课题又细化成四个相对简单的子课题。这四个子课题分别是:同学间的交往礼仪、同学与长辈间的交往礼仪、校园文明礼仪、外宾礼仪。由赵亚飞任课题总负责人,贾佳、段一哲、杜晓静等任子课题小组长,其他同学根据兴趣参加,最后根据各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使各组力量均衡。小组成立后,再制定出小组活动计划,单独组织活动,定期进行交流,最后汇总成果。后来,根据成果汇报的需要,对小组进行了重新调整,分为小品组、诗歌朗诵组、快板组、演唱组和节目主持组。
三、研究过程(7周)
第一阶段:制定计划(1周):周密可行的计划是课题实施的保证。计划包括合适的研究方法、研究进度、预期达到的效果等。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2周):在总负责人和各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搜集资料;向礼仪方面的专家请教;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宣传;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问卷认真分析和整理。离家近的同学利用回家吃饭、休息时间抽空上网查资料。离家较远的同学则利用星期天进行搜集。同时,我还不断指导他们如何搜集材料,如何进行记录,如何撰写研究日志,为中后期的课题总结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汇总整理资料(2周):经过一段时间调查积累后,每组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撰写成小论文,制成板报、手抄报、课件等。“我们尝试了,努力了,学到了不少文明礼仪知识,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这是学生们发自肺腑的声音。
第四阶段:提交研究成果(2周):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学生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研究报告、小品表演、诗歌朗诵、快板、歌曲等形式展示。
为了能更大限度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各组成员都积极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排练,教室里、走廊上,到处都有他们辛苦排练的身影。更难忘的是他们在赵亚飞、贾佳两位负责人的带领下冒着凛冽的寒风在操场上拼命地练习!排练中他们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台词多。为了记住台词,小品组、快板组成员把“台词”记在小本子上随身携带;其中,小品组还要进行语速、手势、表情训练,快板组则要进行打“快板”训练。任务最艰巨的是主持组的串台词的编写。串词既要短小精悍,又要诠释文明礼仪的含义,几经修改,终于敲定。在排练中,由于紧张,经常忘记台词,他们就相互加油、鼓劲。在成果汇报中,同学们幽默风趣的小品表演,朗朗上口的快板、优美的诗歌朗诵、欢快的歌曲得到了评委们的好评。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感悟很深,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心得体会:
李嘉琪: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缓解了学习压力,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文明礼仪知识,明白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马奔腾:这是我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一次尝试,过程虽然艰辛,但苦中有乐,它培养了我们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赵亚飞、杜晓静:通过这次活动,文明礼仪的种子在我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生活中我们会时刻用文明礼仪约束自己的言行。
武浩天、段一哲:平常不善言辞的我们要上台表演小品,而且台词很多。这不是要脱胎换骨吗?但我们最终成功了,很感欣慰。这次活动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实践活动!
刘燕秋:我们小组的主要展示形式是唱一首校园文明歌曲。我们上网查阅了许多,最终定下了《明天会更好》这首歌。之后就是反复吟唱,练习合声。练习中,由于每个人音色不同,起初很难合到一起。我们曾想过放弃,但看到大家期待的眼神和听到大家鼓励的话语时,我们又信心十足。后来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指点,再经反复练习,终于找到了歌声的平衡。面对观众,我们努力克制内心的紧张,手拉手把歌声送给了同学们,希望能在他们心中播下文明的种子。
首先,作为一名党员,无论何时何地,我时刻保持与党的政治思想一致,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我深知只有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才能树立廉洁奉公、大公无私的思想,形成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自觉抵御各种诱惑,经受住各种考验。因此我积极参加站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在学习中,本人能把所学理论与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活动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和钻研,坚持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用实践去证实自己对理论的认知。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认真理解体会,并写下心得,逐一对照党员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不断提高自己理论上的成熟性,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
其次,在业务学习方面,我虚心向身边的同事请教,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做,努力使自己在尽短的时间内熟悉采购二室工作环境和内容。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采购知识、经济、合同等与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常识,积累自己的业务知识,拓展知识面。此外,我利用双休日自费参加了计算机培训。并取得了等级证书。使自已的知识储备和层次得到了提高。
二、以业务为本,踏实肯干,努力完成好各项业务工作
在二室工作的半年中,我在熟悉业务的基础上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配合领导完成了、训练系统、学习桌椅的大型招标采购任务。半年来共签订合同份。
第二,做好采购二室宣传报道和采购数据汇总上报工作。采购二室向上汇报材料较多,部里要求每月要有采购工作汇报,二级部门采购数据明细表。每周必须上报采购数量、完成情况。半年来,我起草采购二室汇报材料篇,统计数据报表份。同时,为增强自己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介绍站采购动态,我坚持将重大采购项目形成文字材料,投送各报社。半年来共向《军队采购与物流》、《军需、物资、油料》、《前进报社》共投稿篇,发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