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安全教育评价

时间:2023-05-26 15:29:36

导语:在安全教育评价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安全教育评价

第1篇

关键词: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案例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166-02

案例式教学是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最初于1870年由当时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引入法学教育[1]。案例式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主要用于法学、医学和商业等学科的高等教育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式教学已日趋规范,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案例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注重能力的培养。《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是食品药学教研室针对全校各专业大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自由选修课,为使课程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的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对于案例式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研究,探讨了该教学方法在《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案例式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案例式教学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法,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案例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2],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运用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学习,其优势逐渐得到认可,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二、案例教学过程

从总体上讲,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选择恰当的案例、拟订实用且针对性较强的思考题、确定案例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

1.案例设计。案例式教学法,案例的选择非常关键,案例要具备知识性、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一个内容完整、情节具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教给学生与案例相关的重要知识、原理和方法等,加深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借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现象本质联系的认识。

针对教学课题“违禁物的添加”,选用生活实例、热点事件,选编的案例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事件起源于2008年3月,南京儿童医院把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样本送至该市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孙西钊处进行检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甘肃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的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经了解均曾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7月24日,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三鹿集团所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进行检测,结果有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在呈现案例时,可以充实、丰富与案例有关的图文资料,以冲击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

2.分析案例。案例分析应确保学生准确完整地了解事件背景等信息,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有效利用网络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对案例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从而有效习得知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需要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参与到事件之中,以当事人或决策者的身份看待问题,参与决策,从而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围绕案例基本素材展开分析,讨论交流,通过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火花。对于不够清晰的案例背景、技术标准等,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等资源进行查阅,获得由于蛋白质检测方法产生问题奶粉的缘由、三聚氰胺的最新检测方法等相关信息,以补充、印证自己的观点,直到形成结论。

3.交流案例。交流案例,包含代表发言、相互质疑、达成共识三项内容。案例交流是学生参与表达,澄清误区,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机会。在交流过程中,台下学生既要善于倾听,又要勇于质疑。教师应注重创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及环境,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发言,勿以权威自居,最后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教师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总结。

交流是相互传播,思想火花的碰撞;交流是师生间、生生间取得共识,解决问题,实现发展的纽带。交流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学生各自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间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更深层的理解,使每个个体贡献出自己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善于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解释表达给老师听,表达给学生听,实现共同提高。

三、需注意的问题

教师课前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案例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举例,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等特点,还要精心备课,收集相关图片,做好课件。

要合理设问,把握案例的指导性。每个案例所引出的问题都要紧紧围绕若干知识点,激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并且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应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当对案例涉及的问题讨论意见不同时,教师则应围绕本次课的中心内容予以必要的引导,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案例情境,贴近社会实际、学生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高效率地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如此,学生既解释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又懂得了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83-185.

[2]张磊,王少清,周鹏,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报,2010,5(1):91-92.

基金项目:辽宁省2012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205。

第2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安全;指标;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的根本途径,对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意义,但是地铁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也非常严重。运营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顺畅、高效运营的前提和保证,因此确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参考价值。

1 地铁安全事故及影响因素分析

安全事故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一般而言,地铁事故包括火灾、爆炸、车辆及线路事故、通信及信号故障、触电、机械伤害、灼烫、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等,另外还包括一些在地下车站大厅、站台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乘客疏散区、疏散通道、安全进出口位置设置不当、通道宽度不够或被其他物品堆放或商业占用,当突发事故,造成乘客拥挤、逃生困难。

根据统计,火灾是威胁地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发生火灾的总量约占地铁突发事件的65%;其次是列车出轨,占地铁突发事件13%,也是一类重要的地铁突发事件;再次就是爆炸,占地铁突发事件的8%,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接下来按照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是停电、水灾、地震等。因而,在地铁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地铁火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地铁建设的今天,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2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单项评价指标组成的整体,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系统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本着科学性、全面性、主导性、操作性及可比性的原则,建立地铁综合安全性水平层次结构模型。

2.1 安全评价指标确定及方法

目前,我国对地铁及隧道制定了相应的防火设计规范,如《地铁设计规范》(GBSO-1572003),依据其中的规定,可以对地铁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定性的评价。根据现有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国内外地铁火灾特点,采用模糊数学方法,从安全管理、消防设备和应急设备3个方面对地铁火灾安全性进行定量评价。应急设备主要包括:声光报警、应急照明、疏散诱导、消防通讯设备;消防设备主要包括:防灾报警、通风排烟、消防栓、消防水源设备;安全设备主要包括:乘客及工作人员安全、安全检查、火灾疏散预案、规章制度等。

根据地铁运营系统的实际情况,选定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地铁安全的评价方法。

2.2 判断矩阵的构造与求解

对地铁火灾子系统进行分析之后,按照影响地铁系统安全的重要程度以及影响范围已经确立了三层级的地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层次之间具有相对重要程度的关系,而每一层次的指标相互之间也存在相对重要性权值的衡量,在排序计算中每一层次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某一因素的单排序问题又可以简化为一系列成对因素的两两对比判断。为了实现定量化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引用1-9比率标度方法将对比判断定量化,构成判断矩阵。

通过专家组的访谈和地铁安全参考书,将层次指标的比较关系大体综合,得到4个判断矩阵,据地铁运营系统的实际情况,选定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地铁安全的评价方法。

根据线性代数求解矩阵特征值法,分别求得各矩阵的特征值。

2.3 一致性检验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步骤,确定判断矩阵最大非负实根后,应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将反映判断矩阵中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是否超出一定范围。由于一致性的要求,实际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判断矩阵计算,最终选定一致性检验通过的特征值所在的判断矩阵。判断因子CR

2.4 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相对于系统总目标的原则层指标按照重要程度递减排序为{安全管理,消防设备,应急设备}。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按照重要程度递减序为:相对于安全管理指标的{乘客及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检查,火灾疏散预案,规章制度};相对于消防设备指标的{消防报警设备,通风排烟设备,消防设备,消防水源};相对于应急设备指标的{应急照明设备,消防通信设备,疏散诱导设备,声光报警设备}。

3 地铁安全设计及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地铁防火的安全设计。

3.1 地铁防火设计

设计人员应根据相关的防火规范和规定以及国内外地铁火灾的经验教训,合理地进行地铁建筑结构和地铁列车等的设计,以控制火灾发生时的环境,为扑灭火灾和疏散人员创造有利条件。

3.2 地铁火灾监控与报警系统

目前我国地铁防灾监控与报警系统(FAS)按两级监控方式设置:第一级为中央控制室级,作为防灾报警控制中心,对全线报警系统实行集中监控管理,随时掌握全线动态情况;第二级为车站调度室级,分别设置于地铁各车站,它们是独立的报警子系统,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对火灾状况进行监控、报警,并能够实施有关的消防联动控制操作。建议增设现场(列车)级防灾监控与报警系统。

3.3 地铁消防设施

鼓励引进新型消防设施,全面覆盖地铁车站、区间隧道和地铁列车,不出现消防死角。

4 结论

地铁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安全运营是地铁运输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地铁安全的影响因素众多,指标体系的建立极为关键。按照科学、系统的原则,建立了地铁安全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评价。最后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地铁火灾事故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方法可行。

参考文献:

[1]燕飞,唐涛,郜春海.探讨我国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原则的制定[J].世界轨道交通, 2008(1):56-58.

[2]吴涛.安全评估方法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2(3):52-55.

第3篇

关键词:微信;大学生;安全教育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多数高校都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很重视,有专门分管安全教育工作的学院领导,也设立的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安全教育工作,在开展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也积极的探索改革,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安全教育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媒体报道的高校安全事故只是偶然才发生,少之又少,离自己很远,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仍然抱有侥幸的心理,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安全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

高校传统的安全教育主要通过讲座、主题班会,面谈、安全读本、海报宣传、安全教育网站等方式进行。这样的教育方式针对性强,但是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被阻碍,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比较枯燥、形式化,不符合当今“95后”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往往也使得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陷入“一头热。冷”的尴尬境地,老师热心组织,学生却消极应付,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安全教育工作受时空的局限较大

高校传统的安全教育通常在固定的场所进行,比如教室、报告厅、学生宿舍、办公室等,但是这样的方式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较大,不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接受教育的需求,无法做到信息的准确推送和受众最大化。

(四)对安全教育新阵地的建设力度不够

以微信、微博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近年来发展迅猛,新媒体也成为了高校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不可忽略的新阵地。新媒体交互性强和去中心化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越来越广泛且深刻。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对新媒体的建设仍然重视不够,缺乏专项的资金及专门的管理人员,在信息的传递上也呈现泛娱乐化倾向,主题不突出;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安全教育的微信平台,但是推送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甚至有些还混杂着消极、庸俗的信息,这些“信息垃圾”会弱化和冲击大学生已有的意识形态。

(五)安全教育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相较之下高校安全教育队伍的人员就显得明显不足,而且人员流动性较大,队伍不稳定。其次,安全教育专职队伍中辅导员居多,年轻人居多,缺乏既有思想理论功底,安全教育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人员。第三,安全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适应新媒体时代安全教育工作的专业型、专家型的人才仍然很欠缺。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一)增强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放性和建设性

首先,微信公众平台采用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受众面广,而且通过网络,信息可以直接传递到用户手机上,实现用户对信息的强制阅读。其次,微信公众平台有较强的虚拟性,这种虚拟性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平时人际交往距离感,减少了心理防范,学生敢于反馈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采用这种方式与学生交流,更能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大学生主动参与安全教育的意识。

(二)增强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首先,微信公众平台的“去中心化”、“交互性”的特点,弱化了教育者的中心地位,改变了原有单向被动的教育方式,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加强了沟通的力度和针对性,从而增强了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其次,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资讯、传递消息,生活中很多碎片化的时间能够得以利用;第三,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载体形式多样,新颖、生动有趣,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向学生传递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各种直观、形象、生动的信息,用轻松、愉快的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安全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拓宽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渠道和空间

高校传统的安全教育工作受到时间空间的诸多限制,而且教学方式方法都比较单一,这样也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微信公众平台是开放式的,平台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信息的推送,受众群体在接受信息时也不受时空的限制。所以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输便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微信平台等,一方面可以共享高校安全稳定的政策信息和前沿的动态等,也可以组织学生的网上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安全教育的空间,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教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三、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新举措

(一)构建高校安全教育微信平台

高校要重视微信安全教育平台的建设,可以利用微信覆盖率高、传播快捷、学生乐于接受的特点,搭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新平台,开辟高校安全教育的新阵地,首先,微信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式的平台,师生都可以在微信平台上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进行交流研讨的案例。其次,在微信平台中,学生也可以从传统安全教育中纯粹被动的角色转换为主动的角色,学生也可以成为安全教育信息传播的“中心”,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了安全教育的方式,提升了安全教育的效果。第三,高校可以通过对微信平台上信息的关注、收集、梳理,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利用微信平台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以控制事态发展,尽可能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可以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相对稳定的安全教育工作队伍,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首先,高校可以对校内的安全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或者有计划的安排进修提升,提高安全教育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其次,高校可以从校外引进一些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到队伍中来,或者聘请一些校外的专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优化安全教育队伍的结构。充分发挥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作用,结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新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三)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我国高校目前的网络安全教育还比较滞后,很多学生,甚至一些老师都认为网络媒体的使用只是技术上的问题,不会涉及到安全、法律等等问题。所以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法制意识。一方面,可以把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融入到《网络技术》、《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安全讲座、模拟案例实践、网络安全小品、网络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四)提高高校师生的媒介素养

一方面,要提高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安全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另外安全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俱进,熟悉新媒体时代的一些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方法,安全教育工作才能更加“接地气”,学生更为乐于接受,才能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在新媒体时代,信息量的繁杂和传播的快捷,对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使大学生能够主动的对繁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从中汲取有营养的信息,提高高校安全教育的效果。

(五)丰富微信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一方面,高校在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与其他新媒体资源以及传统安全教育方式的整合与利用,通过这种相互的融合与渗透,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综合体系,做到安全信息相互转载,相互影响,扩大安全教育的有效覆盖面。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涉及面比较广,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等,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安全教育应该注意高校自身的实际,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理论结合实践,将案例分析、理论灌输、活动体验结合起来多渠道开展安全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进而形成从点到面、全方位、多渠道的安全教育模式。

(六)引导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微信平台建设

高校应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大学生参与到安全教育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大学生具有丰富想象力、创造力的优势,让大学生也成为安全教育的主角。让大学生共同参与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建设,构建安全教育的新阵地。高校可以选拔优秀的学生骨干参与到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建设,由学生主动去收集安全教育的信息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送;也可以组织一些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比如公寓安全宣传周、安全教育你我他、公寓消防演练等等,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发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营造一个重视安全、学习安全、宣传安全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扩大安全教育的影响力,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张丽莉. 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为例[J]. 新西部(理论版),2013,Z2:54+46.

[2]王瑞成. 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J]. 镇江高专学报,2015(01):82-84.

[3]麻天骁.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 经营管理者,2014(36):287.

[4]李雯静.大学生微信安全教育探析[J]. 中外企业家,2015(02):184.

[5]阳永清.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162.

第4篇

太原铁路局朔州车务段山西朔州036002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其总体发展目标是按照“高速、重载”的水平进行发展。伴随着各个运输线路的拓展,在运输方面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注意,成为了国家铁路部门广泛关注的问题。在铁路路网中,通常是由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组成,在运输的过程中居于首要位置。本文就针对铁路路网中的自身特点以及安全隐患等进行分析,并积极的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处理。

关键词 专用线、专用铁路;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安全评价;安全评价体系

0 引言

在各行各业中,“安全”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渐提升,国民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对安全的需要已经变得日益增长,国家对道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铁路作为我国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国家经济运行以及对国民的生活是不可缺少的,我国铁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按照“高速”“重载”的战略目标进行发展,我国对于这两方面的战略目标也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样就使得铁路网线中的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的安全运行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我国国民以及相关的部门进行关注。面对铁路发展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问题,这就需要国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积极的应对,使得我国的铁路路网建设更加的安全健康。

1 我国对铁路安全评价与评估现状

在我国,通过有效的安全评价,能够有效实现工程以及系统的安全建设,通过在建设的过程中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一些相关原理和有效的评估方法,将在工程内部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能够根据铁路危险的发生程度来提出安全对策,在提出科学依据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铁路安全隐患问题。

在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我国的铁路发展情况进行控制,需要通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进行安全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对我国铁路安全运输中进行管理,需要最大限度的进行预防措施,需要建设相符合的政策,在制度的要求下进行安全评估,确定铁路开通是否符合验收标准,在可以安全运营的情况下,及时的上报并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2 风险评估理论

2.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评价中,了解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是关键步骤,在辨识危险之后,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准确客观对问题进行分析,确保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的安全运行。危险因素能够对人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需要进行严格的分析。

第一是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是最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因素之一,在铁路装置中呈现出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包括铁路线上一些非常重要的机械设备以及装置。

第二是操作因素,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没有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最容易产生安全隐患问题。

第三是运输过程,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中,原材料的性能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包括一些容易出现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的危险物质,在运输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这样的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的威胁到人身安全。

2.2 风险评价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的风险评价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以及专项安全评价,都是面对安全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评价,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准备,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积极的收集资料,在危险因素中进行有效的辨识,能够根据相关的数据确定合适的评价方法,使得交给相关的部门提出安全对策,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中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问题。

3 铁路专用线尧专用铁路的现状调研

3.1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分类及其管理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在我国铁路运输路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运货工作中十分突出它的优势,能运输各种各样的货物,但是由于种类繁多,就需要按照货物来进行划分。

货物种类可分成两大部分:

一个是特殊货物;

另一个是普通货物。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着重的看护特殊货物,这些货物是危险货物或者鲜活货物等,需要保证运输质量,将货物安全的运输到目的地,普通货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只需要按照一般的情况运输即可。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上,可以划分为普货线和特殊性质货物线路,在运输网上也呈现出比较重要的位置,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各个阶段进行评估,确保运输的安全,能够保障在相关部门的管理机制下,进行有效管理。

3.2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安全影响因素

3.2.1 人员影响因素分析

在整个铁路运输的过程中,人员的因素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人在铁路运输中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对铁路运输产生巨大的影响的两种工作人员包括运输系统内人员和运输系统外人员。

运输系统内人员主要包括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车务、机务以及工务等各个部门的领导指示人员,以及具体管理的专职人员,在运输管理过程中,他们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运输的过程中,这些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掌握专业的技能,并能够具有强大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需要在关键时刻能够掌控大局。

运输系统外人员主要是包括在运输路线附近的居民、货主以及机动车的驾驶人员等等,这些人员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事故,在铁路附近拉取危险的货物,在铁路上车辆行人强行过道等。

3.2.2 设备因素分析

在铁路运输中,设备因素也是保证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的因素,能够对铁路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运输基础设备以及运输安全技术设备。这两者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对铁路运输进行信号控制,以及提供相对应的检测设备,能够在发生自然灾害以及事故救援等方面做出调整。

3.3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常见问题及措施统计

3.3.1 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

安全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责任制度,其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设备管理制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建设体系。在管理机构方面并没有针对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运输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造成不便管理的现象。在针对制度不完善方面,并没有为了避免由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也没有根据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的具体特点设定专门的机构进行解决。

3.3.2 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方面,相关部门对其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没有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在维修记录上发现数据存在不真实的现象,对于发生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及时的采取解决的措施,监督检查对策的实施计划不够彻底,发现了问题并没有能够及时的采取积极的行动。另外,对于运输企业,在进行运输业务之前并没有和相关的铁路单位签订运输安全协议,没有足够的安全运输的意识,比较缺乏合理性,并不能达到相关的法律规定。

3.3.3 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不高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运输中,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到位,使得从业人员自身的工作素质不能达到要求,在铁路安全工作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素养,这样在工作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披露的现象。导致业务跟不上,台账以及技术资料不完善,在记账的工作环节,工作人员对于记账只是出于形式,资料准备不齐全,使得在运输阶段没有记录可以查询,带来巨大的损失。

3.3.4 事故处理缺乏完善管理

在对于相关的救援内容不熟悉,在理解上存在偏差,使得在救援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采取的救援方案不正确,对路外的安全管理不完善,对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安全带来了安全隐患问题。

3.4 措施

为了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的安全,相关的部门应该加强监督检查,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使得有法可依,加强企业中的人员工作培训力度,并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的对现场的情况作出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处理事故。

4 铁路专用线尧专用铁路风险分析

4.1 风险的表征———风险矩阵

风险的表征既是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测定风险的等级,通常采用的就是风险矩阵法,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有哪些区域发生了危险,并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列入其中,根据图示能够清楚的对比出哪些地区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比较大。

4.2 风险等级的判定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中,可以通过概率的形式将发生事故造成损害的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将数据资料准备齐全,采用精确定量的形式进行风险量化。

5 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有效的安全评价方式将铁路安全进行评估,达到安全评价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指出了铁路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李云满.企业铁路专用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6).

[2]范明,王菲.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评估研究[J].中国铁路,2009(02).

[3]宋祥波,肖贵平,贾明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机车行车安全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06).

[4]宋祥波,肖贵平,聂磊.铁路安全评价方法的探讨与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12).

第5篇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 野外生存课程

1 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生命教育”是帮助关于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学校的“安全教育”一般包括交通消防安全、人身伤害安全、饮食安全、设施安全、教学行为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密切相关又略有不同,对二者进行一定的概念辨析是有必要的。

从课程设置看,生命安全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类在其活动领域中,预防自然和人为危险、预防各种有害因素的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科学知识体系。目的在于形成人们对自身周围安全问题的自觉的负责态度,培养学生认识和评价人的生活环境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选择抵御危险的防御方法以及在出现危险时消除不良后果和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2 生命安全教育视角野外生存教育的课程构建模式

野外生存是指个体或团体在大自然环境中,在没有外界人为提供维持生命的物质及医疗的条件下,靠自身及团体的力量维持生命的能力。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新形势在逐步发展,随着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组织形式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和大自然的趋势日益明朗,野外生存课程也逐渐进入高校体育课堂。野外生存课程对学生正确理解生命、善待生命、珍爱生命、弘扬生命价值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2.1 野外生存教育课程的构建模式

2.1.1 课程目标设置

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提高生命保护的意识、知识和技能,掌握心理状态的调试方法,增强避险自救、互助技能和珍惜爱护生命的能力。对生命的尊重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必要的危机意识、自救互助能力是生命安全教育的核心。

从课程目标设置内容上,野外生存教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野外生存教育以生存作为最低要求和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对生命的重视和珍惜,获得思想道德境界的升华乃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1.2 课程内容设置

目前,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系统并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研究认为在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身体安全教育(运动安全教育、运动损伤教育、急救教育)、公共事业安全教育(灾害的逃生技能教育、自救互助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心理疏导与预防教育)和职业安全(职业环境安全、意外伤害安全)等方面的生命安全意识和知识技能。

在课程内容上,天津体育学院旅将野外生存教育课程划分为课堂理论教学;体能、技能的训练与野外生存模拟训练教学;野外实践活动教学3个模块。

野外实践教学包括野外方向与道路的识别、负重行走、攀岩、岩降、担架制作与伤员搬运、露营地选择、水源与食物采撷等内容。

2.1.3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以具体的课程为对象,以判断课程的价值及功能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体育课程评价目的的出发点应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体育素质。生命安全教育视角下的野外生存教育的课程评价是以对学生的发展为依据,而非对学生的优良中差做出评比,不依靠测试的数据作为评判。

2.2 生命安全教育视角下野外生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野外生存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包含了对自然和环境的爱护、对生命的珍惜、对突发问题的处理等生命安全教育内涵,既有理论性更有实践性。从课程内容设置可以看出,校内的模拟训练与野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的领悟生命的伟大与渺小,体验幸福与快乐,体验困难与挫折,在人际交往中体验责任和感恩,可以得到其它体育课程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第6篇

这些实验的开展不仅要借助专业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还要到野外爬山涉水、接触化学试剂实验测定,因此实验的开展也存在不少的安全风险。如在野外考察中实习区域出现的有毒植物、动物的生物灾害;突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雷电等的自然灾害;机械仪器设备使用不当对人产生的伤害等;在实验室中用到水、电和某些有毒、有强腐蚀性、易燃烧的化学药品的使用不当造成的意外事故。此外还有因大学生的个人安全意识不强而出现的出行交通事故、贵重财务遗失、实验仪器损坏、登山失足造成身体伤害等问题。地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的损失,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还会导致大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实验,影响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安全第一,以生为本。”地理实验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还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但是许多高校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经费、师资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对地理实验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常常只能保证计划实验项目的开展,忽略了相关安全知识和理念的教育,或将更多的实验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导致大学生接受的实验安全教育非常有限,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实验教学存在安全隐忧。加强大学生实验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和实验教学融为一体,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各种地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地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保证参与实验的大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加强地理专业大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

建立规范的实验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的实验安全规章制度是地理实验顺利开展的秩序保障。高校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实验开出的时间、地点,参与实验的大学生数量等制定适合学科专业的实验安全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实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实验教师安全教育制度、实验人员安全责任制度、大学生实验安全守则、实验仪器规范操作程序、实验安全规范流程、野外实验安全守则等制度。此外还应建立安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对于违反实验安全的人员应尽快处罚,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只有建立规范的实验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让大学生在实验时严格遵守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正确掌握实验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明白实验的内容、操作程序和药品的性质及防护措施,才能确保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实验的顺利开展、达到地理教学效果。

开展系统的实验安全教育。人为事故是由大学生的失误而致,预防事故的重点在于强化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事故发生。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运用多种教育平台创新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地理实验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全面、系统和科学的实验安全知识。安全教育和实验教学应融为一体,将实验安全教育内容规定为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授课,并将安全实验的相关制度和资料发给大学生学习,授课以形象教育方式为主,用实物演示、规范演示、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教育方式来提高教育效果,同时通过专题讲座、课后活动演练、教学公共场所海报、图片展示实验安全教育知识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加强大学生对安全实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内容应全面,包括安全实验相关制度、实验安全规范操作规范、实验化学药品的使用规范、化学中毒、烧伤等事故的处理及防火常识的学习,内容应涉及大学生的身心安全、财产安全、出行安全等内容,以确保大学生对实验安全及防护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安全教育让大学生明白遵守安全守则,规范开展实验是保障自己和他人安全的重要基础。

实施实验安全教育考核机制。大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实验安全知识后,对相关的实验安全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大学生个体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一,对实验的机理、内容和安全知识的完全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高校实施实验安全教育考核机制,是指在大学生开展实验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和考试,考核可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安排知识问答、场景模拟、应急处理等方式考核,并把通过安全考试做为准予实验的必要条件,实行安全教育结合实验的准入制度。对于缺考或考试不合格的大学生,应安排重修和考试,直至合格后才准进入实验室。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考核机制的实施,让大学生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让每名实施实验的大学生掌握相关实验的安全知识,确实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保障实验安全教育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安全事故。

建立高效的实验安全保障机制。安全事故发生有其规律性,通过对安全事故发生规律的研究,建立高效的实验安全保障机制,将事故的发生和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首先高校要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建设安全的实验场所。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建设合格的实验室,配制先进的软、硬件物质基础设施,如实验防火、防电、防爆、防毒设备,在实验室门口张贴危险提示标志,明示实验禁止行为(如吸烟、带入磁性物体等),为大学生备置合格的实验服、口罩、手套等防护仪器。其次选择安全的野外实验场所、实验时间安排科学,对实验使用的含安全隐患的实验仪器定期安全检测,提高野外实验的装备水平,配齐各项实验安全防护设备。再次对实验用的高危仪器和药品要认真登记和安排专人保管、使用,在摆放位置做好警示标识,标识内容包括该危险药品的性质和预防、安全操作、应急处理措施,不断提醒实验的大学生要时刻规范操作,当危害不能避免时能采取正当的防护措施,将危害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后要加强实验教师的安全业务培训,并将实验安全情况列入实验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范围,落实实验教学和管理教师的安全责任。

第7篇

供电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必须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预防和减少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经济损失更可以给企业带来无法用经济进行衡量的间接效益。只有以安全作保障,才能顺利达到实现生产的目的,并最终创造企业的效益。员工在岗工作的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抓好员工在岗工作的安全,才能确保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要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员工岗位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员工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提升安全操作技能,降低本岗位事故发生率。

提升员工安全素质,强化自我防护技能要求员工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更新的今天,供电企业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随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安全教育培训是满足员工渴望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的自身需求,维护员工权益的基础保障。对于个人来说,员工应通过企业提供的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将接受和参与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企业最大的福利,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防护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提高安全素质,增强新形势下对企业安全需求的适应能力,维护自己最大的权益。

当前供电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安全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基层单位、班组负责人,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存在盲区,导致员工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被纳入单位、班组日常工作计划的现象出现,受经济效益、工作进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显现出员工岗位安全教育培训缺乏的现象。

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尚不健全随着供电企业快速发展和企业员工对安全教育培训满意度的变化,现有安全培训制度显现出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或标准的缺失,可操作性欠缺,安全教育培训职能交叉加重了基层的负担等方面的问题。

3.安全教育培训覆盖面不足基层单位、班组受培训能力限制,导致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有名无实,流于形式,造成基层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严重缺失,在不断积累之后造成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偏低。

4.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当前,安全培训多以理论讲解为主,由于与现场安全工作实际出现脱节,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之前没有开展前期调研,广泛征求员工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导致安全教育培训没有真正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员工的工作特点把握安全教育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拟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基层单位、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显现出走过场,为了培训而培训,缺乏针对性等方面的问题。

5.安全教育培训评价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供电企业员工安全培训体系建设逐步趋于完善,但培训评价管理体系相对滞后,导致基层单位、班组安全培训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培训质效的考核、认证欠缺规范。

6.安全教育培训师资较薄弱一是基层单位、专业班组培训员由于长期从事繁忙的现场工作、接触的专业前沿信息较少、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导致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教育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二是由于基层单位、专业班组培训员在承担现场培训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面对和处理复杂、动态的现场作业工作,导致培训人员投入到培训教学上的时间、精力很难保证;三是一些基层单位将培训人员承担的培训任务划为义务劳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培训人员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受挫,培训效能感下降,从而影响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学质量。

做好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研究

1.企业要健全和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建设企业在完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同时,一是在硬件设施的投入和配备等方面要安排专用资金,落实具体部门,建设并完善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基地,配置必要的培训设备和设施,深入基层开展培训课题调研,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二是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基层选拔、自主培养,专业人员引进等多种方式,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师资资源的储备,建立能满足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要求的师资队伍,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效,使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2.企业要将安全教育培训与企业安全目标愿景进行有效结合安全教育培训具有形式和载体多元化的特征,但无论是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还是通过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竞赛、演讲、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始终都要同企业安全发展的安全目标愿景相结合。一是企业要将安全教育培训与员工个人的岗位追求、价值追求相结合。从关心员工各方面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安全教育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能够发自内心的真正认识到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能得到个人利益,实现个人追求,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主动接受安全教育培训,自觉汲取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二是安全教育培训要纳入企业的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中,与专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培训有机融合,确定专责部门和人员统一管理,形成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避免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使安全教育培训在培训资金、培训时间、培训场所、培训设施、培训质效等方面从组织结构和管理上得到保障。

3.企业要形成安全教育培训的闭环管理流程安全教育培训的闭环流程包括全面掌握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做好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安全教育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编制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和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等四个方面。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调查,是确定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基础,是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和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的前提,也是加强培训工作计划性、针对性、可控性和预见性的关键。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教育培训部门和基层单位、班组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落实情况;二是企业安全水平和缺陷、隐患、事故状况,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水平和“三违”现象发生率;三是员工对岗位新工艺、新设备、新技能的认知状况,应急处置技能和水平。编制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和设置培训课程,应根据各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组织机构实际,结合安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制定。计划要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措施,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首先是要明确培训要求,科学合理的控制培训进度,着重从员工安全意识的提升、安全知识的完善、安全技能的补缺等方面提高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基层的单位和班组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中,可从制度、规范、常态、学用结合等方面出发,采用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竞赛、演讲、论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唤起员工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积极性;把握好安全理念、安全启迪、事故警示、人机互动等环节,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培训;结合工作实际和安全实践经历,紧贴本单位和班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开展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习、讨论分析事故案例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是安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的保障,包括评估确定、评估方案制定、评估实施和评估反馈四个步骤。一是利用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参培人员进行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进度、培训环境、后勤服务、授课技巧等方面认可程度的评价;二是利用试卷答题、技能实操以及撰写培训心得体会等方式,掌握参培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情况;三是通过对参训者行为观察及访谈其主管或同事,评定参训者接受培训后在工作行为上的变化;四是评估培训后带来的组织相关产出的变化效果。#p#分页标题#e#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安全教育;校园安全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108-03

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单位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及其他安全事故,这其中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1]不难看出,学校安全问题仍然很突出,小学安全教育的开展刻不容缓。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此次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方法与过程

1.工具设计: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并辅之以访谈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学生版和教师版。学生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所在地区等;第二部分是实际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学生所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内容以及学生对于学校所开展的安全教育的评价等;第三部分是安全知识调查,主要从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方面对学生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教师问卷主要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的调查、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调查、安全教育的开展方式与内容的调查以及教师对于安全教育开展现状的评价和建议。

2.调查过程:分层抽取了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沧州四市的城市、县城与农村小学共18所,共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1份,有效回收率为90.1%;发放教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77份,有效回收率为77%,并对15名小学校长、20名小学教师、20名小学生以及8名家长进行了访谈。

3.样本统计:如表1所示,调查样本涵盖了河北省小学生的各种层次和类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符合教育统计的要求。考虑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难以全面准确地填写问卷,故在调查中没有选取。

二、现实问题与原因

1.安全教育资源明显匮乏。(1)学校缺乏安全教育课程。许多小学并没有重视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安全教育的开展仅仅停留在学科渗透层面。调查显示,只有25.5%的学校有固定的安全教育课程,38.9%的学校偶尔开设,而35.6%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相关课程。然而,安全教育课程对学生安全知识影响却非常显著。在学生问卷第三部分安全知识调查当中,接受过安全教育课程学习的学生全对率为87%;偶尔接受的全对率42.9%;没有接受的全对率仅为15.1%。(2)学校缺乏安全教育专职教师。调查显示,93.1%的农村、城镇小学和69%的城市小学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教师,82.6%的学校都是班主任来讲授安全教育。但是在小学中班主任一般身兼数职,不仅要进行班级管理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精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教育的开展。(3)学校缺少安全保卫人员。调查中发现,88.7%小学都没有专门的安全保卫人员,仅有的就是门口登记处的“老爷爷”或是“老奶奶”,这其实是学校安全管理环节的一个严重缺陷。学校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保卫工作的人力资源匮乏,是造成小学校园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安全教育活动备受挤压。(1)安全教育边缘化。调查发现,安全教育在小学当中并没有占据应有的地位。小学阶段,学生也有很大的升学压力,所以学校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应试”开展。在被问及“您所在的学校开展安全教育课程的时间”时,42.6%的教师选择“偶尔随机开设”,40.7%的教师选择“集中到某一时间段开设”,只有16.7%的教师选择“每学期均有开设”,由此可见,安全教育在大多数学校当中并没有被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安全教育的地位被边缘化。(2)安全教育形式化。小学的安全教育大都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现实指导意义,学校开展安全教育不是教给学生真正实用的安全知识与技能,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并且许多小学将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安全规章制度的管理,而这些规章制度缺乏操作性,没有与学校自身的情况相结合,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规章制度很难奏效。

3.学校安全管理存在缺陷。学校将安全管理误解为“自由限制”。许多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就限定了学生在学校的活动范围以及活动类型。在对某小学进行调查时发现,操场上的单双杠旁边挂着“危险器械,请勿攀爬”的警示牌。当在随后对学生的访谈中问到“你们会不会玩操场旁边的单双杠”时,结果所有学生都回答“老师不让我们玩,那个有危险,有同学从上边摔下来过”。这点引起了课题小组的关注,在对其他的学校进行调查时,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即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安全”,限制了学生的许多自由,安全管理实际变成了一种自由限制。

4.学校疏于周围安全管理。每当放学时间,小学校门总是被卖零食、卖玩具等商贩包围。这些食品大多是三无食品,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并且商贩的拥挤易导致交通混乱,对学生的安全造成隐患。在调查时还发现,许多小学周围都有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这些都是明显违反国家相关法规的现象。小学生还不成熟,对一些事物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周围的环境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学校应当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监督管理,取缔非法经营的网吧及小摊,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真正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三、区域之间的安全教育差异显著

本次调查中还发现,区域之间安全教育的差异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农村安全教育较之城市与县城更为薄弱。85%的农村小学都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也没有固定的安全逃生演练。并且农村小学生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的掌握情况与城市、县城小学生相比差异显著,在安全知识调查当中,城市小学生全对率可达76.%,县城小学生的全对率为68%,而农村小学生的全对率仅为42.5%。(2)农村安全教育与城市和县城的安全隐患各有不同。农村、县城与城市小学生在食物中毒、失火、溺水等安全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村小学生较之县城和城市小学生更易发生食物中毒、溺水等安全问题,而城市小学生和县城小学生则更易发生交通安全问题。

四、改进对策与建议

1.完善安全教育监督、评价体制。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完善的监管与督导。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监管力度,将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督导内容,定期对相应的硬件设施、规章制度、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进行检查,并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定期汇报公示制度。国家应建立较完善的安全教育评价体系,应注重通过权威性机构对学校安全教育进行权威性的评估,所有安全教育的评估主要依据安全教育的课程标准,评价学生安全素养的获得和发展。[2]安全教育的评价可以重点从学校安全设施、教师安全教育素质以及学生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掌握情况等教育效果方面进行。既要注重理论的考核,更要重视实际操作,建立起多角度、全方位的安全教育评价体系。

2.加大对安全教育的投入与支持。(1)配齐完善安全设施。在调查的15所小学当中,7所小学的走廊、教室没有完好的消防栓。对于这些最基本的安全设施,每所学校都应具备,并且要定期检查这些设施是否完好无损。(2)聘请专业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依赖于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因此,安全教育应该配备专业教师,教给学生专业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提高学生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同时,应该对学校所有教师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保证安全教育的顺利进行。国家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合格的安全教育师资,以满足未来学校安全教育的需要。(3)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安全教育只凭学科渗透或是主题活动等开展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安全教育是不完整的、支离破碎的。安全教育只有通过开设课程,才能向学生讲授更加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3]小学生还不具备知识整合的能力,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对安全知识形成一个初步完整的建构,所以安全教育课程在小学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安全教育的课程开设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的课程要有层次,理论要联系实践。除了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学校也应该遵循《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自救、自护和逃生的实践演习活动。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时刻强化安全意识,重视对安全技能的培训,对提高全校师生的自我救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促进地区间公平。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与城市、县城相比,十分薄弱。加强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加强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对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许多农村小学缺乏专业教师、相应的配套教材,以及消防安保等安全防护设施。因此,对于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应给予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斜,缩小地区差异,确保所有小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安全教育,都能拥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在人力方面,应该重视对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师资的配置。教师是整个安全教育活动的主导,教师的综合知识与能力影响着安全教育的质量。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措施来鼓励优秀教师去农村支教,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小学。在财力、物力方面,全面实施“校安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完善各种安全教育的配套设施。

4.加强合作,形成安全教育联动机制。安全教育联动机制就是指开展安全教育时要广泛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团体等各方合作,多方共同参与到安全教育的开展。小学生在校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校的环境相对简单,学生大部分时间仍旧在家中度过,所以家庭也应该担起安全教育的重任。安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各方面知识,内容广、范围大、专业知识多、理论性强。要想实现安全教育目标,教育、宣传、管理等部门应当共同协作,密切配合。[4]安全教育不仅是教育系统的事务,同时也应该是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宣传部门等的责任。如,可以按片区划分,一个派出所承担就近的几所学校安全教育责任,例如定期派警务人员向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向学生讲授安全教育课程,积极协助学校进行安全管理等。社会各部门应该全力支持与配合安全教育的工作,从而使其全面、有效展开。

5.进行超安全教育,营造良好校园环境。“超安全教育”是指,安全教育的开展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三者协调共生、相互促进,营造健康、安全的学生成长氛围,最终使学生身心愉悦、平安成长,从而更好地达到安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安全教育的开展,不是封闭的、独立的,而是与整个教育体系相生相融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应该与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减少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当遇到冲突时能够做好自我调节,避免过激行为。加强心理承受能力,避免由此引发不必要的安全问题。而安全教育的实施当中,这两个方面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所以学校应该对此有所侧重。比如,学校可以配备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安排专门的心理咨询处,使学生真正得到关爱,使他们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身心健康地发展。

学校也应该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当中,在校园内布置安全提醒,表现出对学生生命的关怀,给学生安宁的心境和健康的发展空间。“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会学会指责。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儿童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大度。”[5]所以当儿童处于注重安全、尊重生命的环境中,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安全习惯。

参考文献:

[1]柯艺灿.浅谈新形势下学生安全教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04).

[2]郝篆香,蔡敏.美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及其启示――以南卡罗来纳州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1,(11).

[3]王秀明.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研究――以辽宁省S县小学生安全教育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4]刘畅.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与实现条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第9篇

1.1安全考试

高校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应当“安全第一,处处以人文本”。实行安全教育和化学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安全规则选修与考试。设立包括一般安全、防火、逃生、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等在内的多个专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并通过考试作为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必要条件,考试不合格者不准进入化学实验室,直至重修合格后才准进入化学实验室。例如,台湾清华大学在授课方面也尽可能以形象教育方式为主,用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教育方式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在讲解实验室灭火知识时,重点强调需要沉着冷静,及时判断火势大小、原因并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局部着火,顺手用湿布、沙子等材料盖灭;火势较大时,依据着火原因和火情使用适宜的灭火器材;火势无法控制时,及时断电关气,迅速离开并立即报警。在讲解使用灭火器材时,可以把常见的各类灭火器向学生展示,同时用示范的方式给大家进行演示。通过这样的系列课前安全教育与考试,让每名学生都掌握相关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这不仅保障安全教育的效果,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实验室安全事故。

1.2安全检查

实验室每学期均有一次定期安全检查以及不定期、不定次的安全抽查,现场普及和深化安全教育的,检查后各个实验室安全情况的优缺点都会被点评出来,并有相关工作人员具体指导如何去改进缺点和继续发扬优点,关键是平时还能保持监督。例如,台湾清华大学采取了一些很有特点的措施。例如在每间实验室门口都有危险提示标志,说明该实验室可能产生哪些危险,同时也提示禁止在该实验进行不恰当行为(如吸烟、带入磁性物体等)。每个实验室需要使用的危险试剂、药品都需要进行登记和专人保管使用,在实验室门口醒目的位置建立文件夹,放有该实验室使用的危险药品的性质和预防、处理措施的资料,不断提醒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时刻进行规范操作和安全处理。他们还专门成立环安中心来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和安全设施维护工作,往往每学期有多次的安全检查。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在进行每项化学实验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不仅要对实验机理和实验过程进行预习,而且需要查明实验中每一个用到的试剂与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安全特性,避免发生事故。

1.3教学过程中强化安全教育

传统安全教育方式往往只重视课前的安全教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并没有实质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为了能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安全觉悟,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安全监督。学生相互进行实验操作监督,对实验设施和实验环境提出安全意见,不仅使学生实验操作更加规范,而且让他们时刻具有安全意识,同时也改进了实验室环境和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引导,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学校提倡在实验前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安全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方式,对社会上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实验室以往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视野,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安全处理方式。这些安全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强化,能让学生在潜意识上强化正确的安全理念和掌握实验安全技巧,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综合能力。

1.4课后安全评价巩固安全教育效果

在课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引入学生对实验安全的自我总结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安全进行有效的总结,达到将安全教育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目的。在实验报告中增加实验安全评价一项,让学生从安全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整个实验过程:实验仪器装置是否按照要求搭建,原料称取时是否有撒漏,实验过程中废气是如何处理的,实验结束后的废料是否进行规范处置等,对每次实验操作进行安全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实验操作不规范、存在实验安全隐患的学生,虽然侥幸得到实验预期的产品和结果,但整个实验严格来说是不合格的。通过实验后的安全评价能让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自我批评和改正,真正在实验能力上得到提高。因此推行课后自我安全评价教育方式,能进一步巩固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教育效果。

2硬件措施

2.1通风系统

完善的通风设施,除了有常规的通风橱设施,还有整个实验楼层的紧急排气系统。例如,某个实验室的煤气泄漏,在警铃通告后,所有实验室的人员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安全撤离。当人员撤离后,相关工作人员对实验区域实行紧急通风换气,短时间内全部置换实验楼内空气,恢复正常工作,保证没有毒害。

2.2维护系统

化学实验室的空间都很高,而且采用外露的各种管道,各种标识警示很醒目,一目了然。出问题时能更直观更快地找到源头,方便维护;同时严格执行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防患于未然,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3应急系统

实验室廊道等很多公共地方以及各个实验室内,有各种形式的报警系统:火警、毒气警铃,紧急撤离警铃等,同时有防灾害的各种醒目的警示和疏散标识等。除了这些专业的设施外,当出现紧急情况,有警铃响时,短时间内就会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前来处理紧急情况及判断是否需要人员撤离,如果需要会协助疏导大家更有效地快速撤离。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