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

时间:2023-05-26 15:29:37

导语:在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

第1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 规划 职能

一、 人力资源规划(HRP)的含义和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human resource planning)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人员的供需平衡,以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人员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符合质量和数量要求的人力资源保证。简而言之,人力资源规划就是对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人员供给和人员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人力资源的供需。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其内容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还通过人事政策的制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持续和重要的影响。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调配规划很工资规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和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企业在适应的时间,适当的岗位获得适当的人员,最终获得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具体来说,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可以分解成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了满足变化的组织对各种人力资源的需求,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另一方面,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组织内现有人员的潜力,使组织及其员工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人力资源规划对于企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能确保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的需求,第二,能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序化,第三,能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有利于协调人力资源管理具体计划,第五,人力资源规划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具有指导意义,第六,使个人行为与组织目标吻合。所以,人力资源规划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人力资源规划与其它职能的关系

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地关系。

1.与薪酬管理的关系。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薪酬计划的依据,而企业的薪酬政策也是人力资源供给预测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与绩效管理的关系。绩效考核是进行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的一个重要基础。

3.与员工招聘、解聘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和员工的招聘和解聘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以人力资源规划的结果为依据,当供小于求时企业就要进行招聘,而当供大于求时企业就要进行人员解聘辞退以实现供需平衡。

4.与员工配置的关系。员工的配置也取决于人力资源规划,当预测出来后,企业就可根据预测结果和现有人员状况制定出相应的员工配置计划,来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5.与员工培训的关系。人力资源供需预测的结果是培训需求确定一个重要来源,通过比较现有和所需员工的质量,就可以确定出培训的需求,以便提高内部供给的质量。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步骤

一般而言,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制定和实施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即核查现有人力资源、人力需求预测、人力供给预测、起草计划匹配供需、执行计划和实施监控、评估人力资源规划等。步骤如下图所示: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预测与分析的过程,而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人力资源的预测工作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所谓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的分析。人力资源预测则是指在对企业过往的人力资源情况及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状况的一种假设。其任务是估计未来某个时期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要。所以,人力资源规划的预测包括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二者的差额就是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要。

1.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就是指对企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期内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进行估计。因此,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应该以组织的目标为基础,既要考虑现行的组织结构,生产率水平等因素,又要预见到未来由于组织目标调整而导致的一系列变化,如组织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的改变,生产工艺的改进,新技术的采用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力资源需求在数量和技能两方面的变化。

2.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只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一个方面,通过需求预测组织可以了解到未来某个时期为实现其目标所需的人员数量和人员技能要求。除此之外,组织还需要了解能够获得多少所需的人员,从何渠道获得这些人员。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就是测定组织可能从其内部和外部获得人力资源的数量,它应以对组织现有人员状况分析为基础,同时要考虑组织内部人员的流动状况,了解有多少员工仍然留在现在岗位上,有多少员工因岗位轮换、晋升、降级离开现在岗位到新岗位工作,有多少员工因退休、调离、辞职或解雇等原因离开组织。

五、人力资源不平衡的调整

人力资源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就是企业通过增员、减员和人员结构调整等措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需基本趋于相等的状态。调整方法这些人力资源供求不平衡的方法有:

1.供不应求的调整

(1)内、外部招聘。外部招聘可较快得到员工,以及时满足企业生产要求。但是这种方法由于外聘人员需要熟悉企业需要一段时间,见效比较慢。当企业缺乏生气和面临技术和市场的重大变化时,可以考虑从外部招聘。而内部招聘可节约企业的招聘成本,但内聘人员也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培训。(2)聘用临时工。这是外聘的一种特殊形式,可减少企业的福利开支,用工形式较灵活,如产品季节性的企业比较适用。(3)延长工作时间。有效的节约了福利开支,减少招聘成本。但长期延长时间也会降低员工的工作质量,而且受到法律的限制。(4)内部晋升。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员工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而且比外聘能更快适应环境,工作效率较高,同时节省外聘成本。(5)技能培训。必要的培训不仅能使员工适应当前的工作,还能适应更高层次的工作。能够使员工适应转型后的资格要求,还能防止冗员现象。(6)调宽工作范围。该法可达到增加企业工作量的目的,在调宽工作范围时必须与待遇相对应,否则会造成员工不满情绪,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

2.供过于求的调整

(1)提前退休。能容易减少企业员工的数量,但企业也会背上较重的包袱,而且也会受到法律的限制。(2)减少人员补充。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对空闲的岗位或职位不进行人员补充,可以使其达到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但采取这种方式往往数量有限,而且很难得到企业所需的员工。(3)增加无薪假期。可暂时减轻财政上的负担,避免企业需要员工时再从外聘员工。(4)裁员。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但这种方法相当有效。一般裁减那些主动离职和绩效底下的员工。但裁员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信心,挫伤积极性,而且可能会使被裁人员做出过激的诋毁行为,所以在进行裁员时,要制定优厚的裁员政策,如发放优厚的失业金。

3.结构失衡的调整。通常是上述两种调整方法的综合运用,企业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供不应求的员工采用相应的调整方法,对供过于求的一类员工采用相应的方法,制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部门或业务规划,使各部门人力资源在数量和结构等方面达到调整平衡。

六、结语

目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企业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人力资源规划技术也不完善。例如,有些企业面临着源源不断的员工跳槽问题,表面上看来这是由于企业无法给员工提供优厚的待遇或晋升渠道,实际上是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技术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成功的企业不仅仅只是自身情况良好,而且还营造出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规划企业的宏伟前景,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同企业共同发展,为有远大志向的优秀人才提供其施展才华、实现自我超越的广阔空间。随着中国加入WTO,所处的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P152-161

[2]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P32-56

[3]于桂兰魏海燕:人力资源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P51-88

[4]姚裕群: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5]徐培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青岛出版社,2003

[6]谌新民唐东方:人力资源规划[M].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

[7]陈京民韩松:人力资源规划[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8]郭洪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9]林新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许多中小企业面临人才流失严重、员工源源不断的跳槽,表象看来是中小企业对员工的福利待遇偏低而留不住人才,归究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没有把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企业的根本战略和关键环节来抓,人力资源配置存在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现象,显示出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不足和空白。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是为企业制订合适的人才策略,加快培养和造就数量充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具体来说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满足企业发展中对人力的需求。企业发展过程是动态的,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领域、经营规模等发生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例如:退休、辞职、解雇等原因会导致人员数量的减少,企业生产领域的改变会导致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经营规模的改变会导致人力需求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等。企业在积极适应市场的同时,也要分析并采取措施来调整人力资源。人力规划的基本职能就是预测企业人力供求差异并调整差异,从而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供需平衡。(2)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和工作量也日益提升,如果没有一个周密的人力资源计划,就不能准确把握企业人力状况和人力需求,企业在应对面临的机遇、风险和挑战时就无所适从。人员的招聘雇用、培训教育、考评奖惩、员工调整以及人工成本的控制等各方面,如果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统筹安排,企业必然混乱不堪,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能为其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遵循的重要工作。(3)合理控制人力成本。企业运营成本中人力成本占很大比重,员工工资支出是人力成本中最大的支出,而人员分布状况决定了工资支出总额,企业岗位设置是否健全、普通工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比重是否协调、工资标准是否合理、组织机构职是否重复等,在没有人力资源规划的情况下,这些人力配置和由此产生的人力成本是否合理都是未知的,有可能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人力成本上升的趋势。在准确预测企业发展前景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各类型员工所占的比重,达到人事相宜,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另一个重要职能。(4)企业人事决策的基础。人事决策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人才培养开发、考核评价、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健康保健和激励保障等人事方面的决策难度和重要性并不亚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错误的人事决策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客观、合理的人事决策需要以全面真实的信息为依据,在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状况、人力现状、内外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人事决策。而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合理预期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充分了解和收集企业人力基本信息,并将相应的员工晋升、报酬福利、健康保障、培训教育等人事管理计划统筹联系起来,为企业各种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和基础。(5)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想让员工积极做事,通俗一点讲就是要让员工看到好处,如果做多做少、做好做差一样,员工势必会没有积极性。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向员工展现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未来利益,明确工作中能得到什么、工作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必定会让员工绷紧神经,关注工作,从而去积极地努力争取。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更多的中小企业逐渐重视起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尚未建立,更多的依赖经验型和粗放型的管理,与大型企业或者外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尤其是在人力资源规划与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1)对人力资源规划重视不够。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远见,不注重长远谋划,总觉得规划这种东西太虚,看不到明确的经济效益,还要花费大量物力、人力和时间,并不愿意做在他们看来是无意义的事。有些中小企业制订了人力资源规划,但各部门并不重视,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在执行规划时,简单的、见效快的就做一下,见效慢、周期长的就不做,即使执行了也和规划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规划成为走过场、搞形式的一纸空文。(2)人力资源规划比较简单。许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规划比较简单,规划过程较为随意,流程比较粗糙,其内容大部分是考勤、奖惩、工资福利、工作规则等,事务性工作较多,前瞻性、预测性的内容少,不是一个长远的人力使用规划,并没有从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出发,来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甚至有些中小企业不考虑自身实际,东拼西凑大中型企业的人力规划部分内容,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脱节,没有达到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相匹配的要求。(3)人力资源规划动态性不足。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人的一生是有些相似的,从雏形到初具规模再到发展完善,其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伴随着风风雨雨,随着问题的出现到解决,在一步步走向成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瓶颈,人力资源规划要及时应对企业各阶段的特征,适时完善和调整各项策略以满足人力资源需求。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缺乏动态性,只是静态地信息收集和设定相关的人事政策,担心制度规定的变动会成为不稳定因素,力求一劳永逸,保持稳定。(4)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不健全。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传统管理模式,没有专职的人力资源机构,其职能大都由企业人事、财务等部门兼管。有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职能弱化,只是填填表格、做些简单统计等,其配备的多是一般员工或是并没有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人员,显而易见,让非专业的人来从事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做出专业的、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制订了规划,也对企业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5)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操作性。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实施,要配合规划要求,制定相关“选、育、用、留”的政策,更好的运用一些战术策略,达到落实规划的目的。而在现实中,很多中小企业有规划,但缺乏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支撑规划的实施,使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要加快发展,缩小与同行的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份额,就必须更新观念,坚持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活动安排,制订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现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试论可行对策。(1)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中小企业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明确部门职能、细化工作职责、配备专业人员,充分发挥其在选拔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和配置人才等方面的作用。(2)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机制。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面向所有员工,影响到生产、销售、服务以及整个企业,各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协作配合”的人力资源工作机制。企业决策层给矛重视和支持,各部门有力支持,员工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分析、预测、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并支持指导业务部门具体实施。(3)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企业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运用专业的统计工具和方法对原始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加工,还需要提炼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围绕企业人力现状和未来预期出现的主要问题,制订相应的对策措施。可见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编制和调整人力资源规划时全面、准确、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有效确保人力资源规划的质量和实施效果。(4)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是保证人力资源规划有效性的基础。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培养、引进、激励等多种措施,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同时,优化从业人员工作生活环境,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地位,拓展从业人员发展空间,从而增强从业人员的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从业人员工作活力,推进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5)强化人力资源规划的可操作性。完整的人力资源规划不但包括规划的制定,还包括规划的实施控制。人力资源规划由顶层的总方向、总目标与底层的具体任务安排构成。人力资源规划的各项策略要落到实处,必须要制订具体任务计划,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步骤、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职责、设置任务期限和完成时间等,使各部门易于操作和执行。当人力资源规划在执行中出现偏差时,规划人员应及时探究导致该偏差的主要原因,协调各部门共同采取纠正措施。同时,要加强人力规划执行效果的评测,分阶段对人力规划的预期效果和实际执行的反馈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和分析,为下一步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及时而有意义的信息。总之,中小企业不但要重视整体战略规划,而且要制定与整体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前瞻性、方向性和预见,制定适宜的选人、用人、育人、激人、留人的人才政策,保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八一.人力资源规划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曾建权.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

[4]郭佳伟.一个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0.

第3篇

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虽然人力资源规划的研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是学者们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仍存在一定的分歧。一般认为,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发展战略,对组织现今和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状况进行科学预测和综合平衡,以保证为组织配置足够数量和适当质量的人力资源的一系列活动。

2.国外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19世纪末期,出现了一系列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正是随着这些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是古典管理理论占主宰地位的时期,这一阶段产生了人事管理学派,追求“事”与“人”的配合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在人事管理这个阶段,员工在企业的存在不被看作资源,而是简单地以人事档案的形式体现。直到20世纪初,在测试和面谈等方面的技术出现后,人事管理开始在员工甄选、培训和晋升等员工管理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它没有进入企业战略决策范畴,也就没有制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

20世纪20-40年代,梅奥作为行为科学早期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的观点。20世纪50年代,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人力资源”的概念,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被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有些企业已经根据企业战略变化而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但是,大多数企业还在强调针对未来人员配置、管理人员接班、开发或人员管理一类等具体问题的专门化、功用化的规划。这个阶段还没有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也没有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六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人力资源规划进入发展阶段,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更加全面,各种职能活动划分得更为详细,从而实现了人力资源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化管理。在这个阶段,企业虽然意识到员工是一种资源,但并不认为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而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放在人才的供需平衡,尤其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供需平衡。

1980年至今,在众多理论学家和企业家的推动下,人力资源规划正在逐步向战略人力资源规划过渡,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越来越依赖于其快速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人成为竞争力的关键,人力资源部门已成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和推行者。

3.国内人力资源规划研究及现状分析

我国过去沿袭的一直是劳动人事管理的人事管理方法,即执行事务性、文书性的雇佣与解雇等职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力资源管理引起我国学术界、企业界的关注,但是其理论研究仍处于借鉴及探索阶段。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企业,除了劳动工资计划及员工培训计划外,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在高度集中的社会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规划更显得没有必要。从1978年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人事管理制度也随着进行相应的改革。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自不断扩大,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陆续的引进,一些具备较先进管理理念的大企业开始制定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但从总体上来讲,当时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还相当薄弱,还在起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自的扩大、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不少企业,尤其是管理基础较好的大企业开始制定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但从总体上讲,我国企业人力规划工作还相当薄弱。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还只注重于招聘、员工考勤、绩效考核、薪酬制度、人事调动、员工培训等与公司内部员工有关的事项,没有关注人才需求市场变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环境相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而对人力资源规划这一研究领域大部分企业还是一片空白。在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中发现:67.7%的公司都制定了基于工作分析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54.8%以销售计划订单为依据,但也有一些集团仅依赖于保持现有员工比率或估计等简单方法。随着我国企业管理者素质的逐步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临生存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了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预测技术和模型,该项工作只能搁置。

第4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 洛阳一拖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目标能否实现。对于任何一个公共部门而言,如果不能从全局的战略角度去研究未来人力资源的匹配,那么组织目标无法实现。目前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日益规范化和科学化,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研究,就是要深入分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从实现国有企业战略目标的角度科学预测组织人力需求结构,将个人的职业规划与企业整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个人与组织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洛阳一拖对人力资源规划实践的调研分析

(一)一拖人力资源规划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一拖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践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重新制定与完善。调查问卷主要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一拖人力资源规划实践现状”包含6个题目,重点了解人力资源规划在事件中遇到的问题、规划的内容、规划对象、规划期以及未来的工作重点。

第二部分“对人力资源规划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包括2个题目,旨在了解人力资源规划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对一拖整体发展战略及运作的重要性评价。

第三部分是一道开放问题,是对人力资源规划实践这一主题下,被调对象所关注的其他问题的补充。

本问卷与2015年6月17日,分两批发放并收回。累计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百分之92。被调查对象主要是一拖工作人员。

(二)一拖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的要项分析

(1)推动者。“推动者”是指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推动者,在问卷调查统计后发现选择中、高层管理者分别是67.6%和78.6%。另有18.7%的选择了外聘专家参与到一拖的人力资源规划。而基层参与度最低,仅占全部个案的20.4%。

(2)规划对象。对于“您认为贵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对象”,选择“技术管理岗位的核心员工”占89.7%,选择“中高层管理者” 占79.8%,选择核心团队的全体员工占60.1%,而选择全体员工的仅占36%。这些数据表明,一拖在实施人力资源规划时更关注核心人员、核心岗位,能够覆盖到全体员工的还比较少。

(3)规划内容。对于“您认为该公司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规划”。调查对象的响应结果显示:最为广泛的三项规划分别是“员工配置”、“人员补充规划”和“员工维持规划”,分别占到个案的61.2%、49.6%、41.2%;最少开展的两项计划是“退休解聘计划”和“员工关系计划”。

(三)对一拖人力资源规划的总体评价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性”还是“对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及运作的重要性”认为重要的占绝大多数比例。

二、一拖人力资源规划中出现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规划成本观念薄弱 效率较低

与私人部门相比,我国国有企业人浮于事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意味着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成本意识,效率不高。据调查在洛阳一拖中,一线生产者的一个小部门就有一个主任若干个副主任,一个师傅带三四个徒弟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一拖生产效率和效益均较低的根源在于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成本意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成本意识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根据“帕金森定律”,当行政官员对他们的工作感觉过重时,对此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受动机规律的引导,即行政官员通常增加下属而不是竞争对手,其目的是为了减少组织中的竞争对手,同时增加下属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缺乏财政预算约束。

(二)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与战略目标相脱离 缺乏系统性

人力资源规划者由于受到短视效应的影响,往往仅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就是致使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战略目标相脱节的现象。洛阳一拖作为国有企业,其大部分人员没有摆脱传统体制下的工作方法和思路,造成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制定较系统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这些都会是的组织的高层对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无法把握,同时对于人员结构的安排、职位的安排、技术和管理的培训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对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造成消极的影响。据调查,洛阳一拖下面的各级子单位,仍采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工作内容通常是贯彻执行上级人事政策、内部人员调配及职称评定聘用。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容易造成组织内部机构臃肿、因人设岗等问题。

(三)企业专注于员工的岗前培训 忽视岗中和岗后培训

培训按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岗前、岗中和岗后培训,岗前培训有利于员工尽快熟悉企业文化和公司现状。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来看,在员工入职的前期,一拖十分注重员工的岗前培训,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然而岗中和岗后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和10%。基层生产线工人所接受的培训仅仅是岗前培训,入职后的大中专学生在基层生产线中跟着公司指派的师傅,在师傅的引导下工作,有很少的机会参加培训;与基层生产线工人相比,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机会相对多一些,但依旧满足不了员工个人发展和公司需求的现状。

(四)员工离职和跳槽现象普遍 员工维持现状不佳

据调查,在一拖中工资与学历成正比,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工资平均为5000;具有本科学历的工资平均为2500;具有大专学历的工资平均为2000。全体员工的平均工资为3481元,比同行业平均水平低40%。招聘合格者正是成为公司的员工,中高层管理者在国企中可以获得较高的声望和薪资,离职和跳槽现象较低。据统计,车间工人跳槽和离职率较高,一方面,车间工作环境不好,劳动强度大,条件艰苦,薪资水平低,福利待遇差,另一方面,一部分员工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不原因忍受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而离职。

(五)员工配置存在因人设岗和任人唯亲现象

虽然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政企不分的现象依旧存在,政府常常借助自己的权利优势干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企业实现人员与职位的有效配置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一拖中就存在因人设岗的不良现象,在因人设岗的过程中岗位设置可能不够科学合理、对人员编制的控制产生一定压力、工作流程可能反而不够顺畅、工作量不够饱和或可能过于饱和、工作产出低,甚至是因为某些不合理而影响到团队内其他成员的心态或积极性等,进而对企业生产效益的增加产生消极的影响。除此之外,在一拖中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会抑制其他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干劲。

三、对一拖人力资源规划实施思路与策略建议

(一)强化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完善系统性

“管理学家明茨伯格认为:战略规划是一个一体化决策系统形成产生并发生连贯协调结果的正规化程序。战略规划的目的在于识别环境对组织的挑战,并指导组织对此作出反应,以获取更长期的竞争优势。”加强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在克服短视效应的前提下,为组织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储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才。其一要要预测未来组织结构变迁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组织结构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即组织的纵向和横向分化。其二要分析公共部门内部现有的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组织机构的业务相匹配,能否顺利完成组织目前的工作任务。其三要将人力资源规划同公共部门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

(二)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成本意识

增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效率,不但要提高成本意识,而且要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成本意识关键在于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财政预算管理。因为公共部门的开支主要是由福利和工资两部分组成的,所以最重要的预算项目通常是与人事和人员雇佣相联系的花费。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预算管理,就是在编制人力资源规划方案时,将各职能部门的事务汇总,并通过工作分析预测出各职能部门的人力资源需求,这些需求要考虑公共部门财政预算的约束。预算是一种协调项目优先权与预期收入的文件。它把特定时期的组织活动和目标,与开展这些活动、达到这些目标所需的信息联系起来。

(三)注重岗中和岗后培训和开发

持续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指导有利于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对员工提出的新的需求。其一,完善针对岗位的能力培训课程体系,促进教育培训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一方面使员工明确岗位的培训要求,了解自己学习提高的路径,另一方面可根据岗位培训要求为员工制定针对性培养计划,并将岗位培训要求作为员工考核的关键要素,建立与岗位相适应并利于开发员工潜能的员工机制。其二,大力发展电子化学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更新,电子化学习已经成为最具前景和影响的学习方式,电子化学习能够形成强大的知识管理和学习系统。

第5篇

关键词: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一、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在市场的竞争更加注重人才的应用。许多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越来越注重,投入的热情和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重点在于规划,推进企业人才应用的高效性就要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根据自身目标对人力资源管理设定的行动导向,它关乎着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实现。本研究重点在于总结目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现状,并提出人力资源规划模型为企业做以应用参考。

二、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要想建立一整套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模型,对人力资源规划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在考量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基础上依据企业发展需求所对人力提出的一种发展规划,它是对人力的一种系统管理。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需要哪种人才,下一步企业发展战略应该贮备哪些人才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规划有短期、年期、中期和长期之分。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不会一蹴而就,都是分阶段分目标来实现的,那么在人力资源规划上就会依据企业不同阶段的需求来对人力资源进行统筹管理。一般的企业都会采用应用年度人力资源规划,这与企业在计算利润等方面有一定关系。多数企业依据企业发展需求也会按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出持续性的人力资源年度规划。需要强调的是,当一个企业处于人力资源变动比较突出的时期,就需要采用人力资源应急规划。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是依据企业战略发展所提出的,它与企业需求高素质、综合技能强的人员储备有密切关系,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能够为企业发展储备足够的人力资源,企业的创新、推动力也都与人力资源储备规划有着重要的关系。

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需要考量市场与自身两方面的环境。随着知识经济竞争性不断加强,外界市场对企业在产品内涵、形象、功能、创新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竞争对象也在不断通过调整给企业内部造成一定压力,这就要求企业应不断把握企业外界的市场环境来推动自身人力资源规划的不断更新;企业内部环境同样不可忽视,人力资源规划是基于自身基础通过外界变换需求来达到人员管理,因此企业更应该深入的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以及自身所处阶段所应进行的人员储备与管理,以更有效的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

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通过企业的抽样调查,对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有了一个概况性的把握。当前,我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管理部门正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向以推动人才发展的管理模式转型。人力资根源规划整体流程越来越规范,企业在员工引入计划、培养、选拔等机制方面更加注重公平、公正,更加注重量化,企业把引入人才与自身的现实目标实现联系起来,人才实用性得到强化,但企业对于将来战略性发展所指定的人才暂时性引进方面重视不足,对长期性、过渡性以及培养性等多类型人才的把握不清晰;企业员工晋升机制相对不完善,虽然路径相对清晰,但具体实施上仍面临许多操作困难,许多员工虽然掌握晋升流程并付诸实际行动,但限于隐性的公司制度缺陷,员工晋升利益得不到保障;员工培训次数相对不足,培训质量不高,使得员工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不到保障,培养现有人才与引入人才的成本把握和培养应用性认识不清晰;员工绩效激励主要以工资为主,缺乏整体性的福利激发措施,员工在子女教育、自身医疗、住房等方面得不到保障,工作缺乏积极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虽然存在上述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在不断的提升,我国企业在适应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正在不断的调适自己,这是一个过程,但如何更快的适应市场,有针对性的解决出现的问题是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模型与应用

(一)企业人才需求规划模型

企业人才的战略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现有的人才管理,同时又对人才需求需要制定发展规划。而企业人才需求需要考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要把握企业战略性发展目标、中短期目标等,又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条件及市场需求。对于企业人才需求规划模型的建立需要建立对人才需求的预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来采用不同的预测模型。最常用到的是经验预测模型,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总结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通过把握这种比例关系可以在今后人员调整方面形成经验性的比例。这种方法是一种经验积累,一般不会出现大的调整波动。例如,一个电力企业车间,运行过程中一个管理者对应着十个被管理者,运行过程较为流畅,这种1:10的比例关系在今后人员引入或调整时就会被应用,无论是调整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这种比例关系不会发生大的变动。再比如企业生产量与员工间的比例,如果企业生产量需要提升,那么人员储备同样需要按一定比例提高。这种经验性的预测对今后企业在人员提拔、调整等方面也会经常用到。经验性预测的成立关键要素在于对以往企业运行经验的一种积累,因此企业在人才需求预测方面应重点对企业档案做好规划与分类,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经验体系,以减少偶然性的经验对人才需求预测带来误差。

(二)企业人才序列划分模型

企业人力资源需要整合与分类,这有利于形成高校的工作团队。依据企业自身在目标规划、生产要求、技术发展、管理储备等方面的特点,企业可以将人力资源按职能管理和基础生产两部分进行划分。其中这两类的人员依据自身所处的公司角色地位可以进一步细化。企业人才序列划分模型重点是企业人力资源要建立科学化、细致化的分类标准,以便企业有序运行。例如,对企业职能管理人员可以按人员性质进一步细化为核心管理层、干部管理层和基层管理层;生产人员又可以按生产流程或生产角色来确定人员的细化,如可以分为水工、电工、维修工等等。企业人才序列模型的建立在于能够一目了然的把握人才在整个企业运行系统中的数量和质量,便于进行统筹管理。

(三)企业人才供需平衡模型

企业推进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发展需求与企业人员供给的平衡,那么建立企业人才供需平衡的模型十分有必要。从人才供需平衡的角度考量,企业人才供需平衡模型会出现三种状况。第一,企业需求与人才供给较为合理。这种情况是一种理想的人才供需状态,多数企业不会长期处于这类状态,企业良性发展或劣势萎缩都会打破人才供需平衡;第二,企业需求大,而人才供给少。这类状态是企业处于高速的生长期,对人才的需求较大,而高素质的人才供应在一定时期内又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这就造成了需求大供给少的人力资源状态。出现这类情况时,企业要基于发展目标和人才需求规划来推进人才招聘、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员工在不同岗位间的调剂来实现人才的有效应用供给。第三,企业需求少,人才过剩。当出现这一类情况时,企业就需要通过提高发展目标、增大生产规模、合并企业内部机构、建立裁员培训等措施来调整供大于需的人力资源状态。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模型既要把握总体的企业需求与外界人才供给,同时也要关注企业内部机构间的人才平衡战略。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时要细化至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不能把企业总体的平衡当作是一种理想状态,当细化至具体岗位时,部门间的人才不平衡才会发现,企业针对内部人才的不平衡才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企业还应把握自身人力资源的发展阶段,当有部分人才面临退休、下岗、放假等情况时,人才在长久性和短暂性的人才供给方面应做好提前预测,这与企业人才供需平衡模型的研究与分析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左建军.LINGO软件在人力资源规划模型计算中的应用[J].毕节学院学报,2013.4.

[2]孙耀.基于企业战略管理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D].河南大学,2012.7.

第6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现状;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27-02

人力资源规划强调人力资源对组织目标的支撑作用,从战略层面考虑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作用。因此,既包括了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系统规划与安排,也包括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策略与相应职能的系统安排。而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对可能的人员需求、供给情况作出预测,并据此储备或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以追求人力资源的平衡为根本目的,它主要关注的是人力资源供求之间的数量、质量与结构的匹配。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着眼于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预先准备人力资源,它所考虑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员,而是一类人员。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质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它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提供了指导。

1 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科学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和开发策略,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保证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人力资源规划是确保企业能够适时获得适量和适用的人员的程序,使人力资源获得经济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规划概念包括以下含义:以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为依据,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组织确定的人力资源战略转化为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措施,使组织得到长期的利益,注意实现员工的目标。

第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活跃的要素资源,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它还能不断地调整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保证企业目标完成、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序化、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计划、使个人行为与企业目标相吻合。

2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规划不清晰、目标不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但一些企业没有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使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方向不明,不知道企业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人才。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走一步看一步,目标不明确,导致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方向和目的。

第二,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快速调整。随着市场发展变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比较快,企业战略在调整,人力资源规划往往不能及时调整。先前制订出的人力资源规划就失去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造成企业所需的人才不能得到及时的供应。

第三,人力资源规划中缺乏沟通与协作性。人力资源规划需要规划人员从整个企业战略出发,经多方面沟通与协作,调研出各部门的人力资源所需状况,进而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习惯于仅凭过往数据和历史,便草草制订出该规划,其规划缺乏论证和可执行性。

第四,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制订人力资源规划中无章可循。①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不够;②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职业培训,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的寥寥无几。他们虽然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凭所谓的经验或感觉办事。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没有管理咨询的前提下,很难作出专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3 制订和有效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对策措施

第一,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目标。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首先要明晰企业战略,然后分解到人力资源方面,制订人员需求计划、招聘计划、薪资福利计划等与之相配套。人力资源部门要搞清企业未来的行业定位、经营策略、经营规模和产值目标等。这就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人才,人力资源规划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建立多维交叉体系的规划工作机制。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企业全员上下协同,上至企业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都应为人力资源规划建言献策。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由决策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线经理等协同工作,且分工负责完成的。企业决策层负责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同时,与一线经理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制订规划方案,并支持下属实施方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力资源的分析和预测,协助决策者制订规划方案,并做好方案的评价,支持一线部门实施规划等;一线经理负责人力资源的核心业务,具体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参与决策层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

第三,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管理者在决策时需要准确、及时和相关的信息资料,如果没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效率之低是难以忍受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必要对客户、业务和市场进行深入接触和了解,把握整个企业发展走向,洞察整个行业走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必须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有利于组织进行人员的学历、能力特长、素质等信息收集、保存、分析和报告,有利于决策者和管理者在编制和调整人力资源规划时能准确、及时获得相关的有用信息。

第四,提高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素质。人力资源部门从为业务部门提供增值服务,就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各业务部门的需求,围绕目标实现的高度来设计对员工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态度的要求,深入企业来调动和开发人的潜能。工作是否具有预见性、有无管理技能及对管理的操作能力成为衡量人事经理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人力资源规划是独特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领导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企业要通过对人力资源规划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要培养他们的研究、预测、分析和沟通的管理技能,提高他们的工作预见性,并要求这些从业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方面。

第五,优化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环境。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应该充分注意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具有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特色,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是面向企业的发展目标,也是面向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愿景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就难以有效实施,企业的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

人力资源规划服务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实现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和优化配置,保持企业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实施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应当把人力资源规划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有针对性地解决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科学的并且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人力资源

引言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发展突飞猛进;行业整合加快,企业生命周期缩短,地区、区域性垄断正在演变,兼并、被兼并,重组、被重组成为行业发展的常态。应对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核心在于提高竞争能力,而增强竞争能力,关键在人才。未来企业能否存在发展并在市场上、社会中有话语权,就在于今后5—10年企业的发展状态。抓住这一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机,培养人才、拥有人才,在激烈竞争中率先实现再一次蜕变,将是企业面临的基本形势和任务。而及时做好和落实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实现“人才强企”战略的必要手段,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必要措施和支撑。

1 做好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人力资源战略目标调查与适应分析

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制约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制约人力规划战略,人力资源规划制约企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行动方案;为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匹配应做好以下分析:

一是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预测,二是确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目标,三是如何保证实现做分析和措施要求,四是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和内外环境分析,预测供求、实施评估、制定规划。

2 做好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配合分析

2.1 成长发展战略的配合

随着市场的扩充,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应采取渐进变革式和发展式人力资源战略。企业在市场不断扩大、业务不断增长时通常采取成长战略,以抓住发展机会。处在成长阶段的企业,要使自己做强做大,在原有的市场基础上扩大市场份额或者开发新市场,企业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制定强化激励机制措施,注重个人和团队的建设,尽量从内部招聘有经验的人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强化效绩管理。这种企业也可以采用任务式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企业通过对局部的变革,落实好任务、责任和权力,使员工在寻求企业发展壮大时与自身的职业生涯相结合,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2.2 维持战略的配合

当竞争对手较少,竞争力处在同一条线上,企业应采用维持战略,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再是高速发展,而是坚守自己的市场份额,防止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尽可能地获取收益和投资回报,这种类型的企业为避免改革、寻求稳定,通常会采用家长式人力资源战略,在员工选择招聘和绩效考评上,较多地从职能作用上去评判,且多靠各级主管的主观判断。在薪酬上,这种企业采用自上而下的家长式分配方式,即上司说了算。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方面,以单一的职业技能为主,较少考虑整个系统。

2.3 收缩战略与转型式人力资源战略

当企业的产品进入衰退期或者因经营环境变化而陷入危机时,需要建立适应经营环境新的人力资源系统和机制,来达到企业起死回生的目的,企业往往会采取转向经营、产业转移、企业破产和经营管理权移交等收缩战略。当企业转向经营、产业转移、企业破产和经营管理权移交时通常应该采取转型式人力资源战略,由于竞争环境的施压,企业不可能顾及全部员工的利益,甚至以牺牲部分员工的利益,通过改变企业战略、组织机构和人事的重大改变,创立新的组织结构、领导和文化,“革薪换貌”。

2.4 重组战略与转型式人力资源战略

企业重组的发展战略与转型式人力资源战略配合很合适,有些企业为寻求新的发展之路,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建立合作关系。比如兼并、强强联合、收购。 为实现合并企业的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扩大市场占有额,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的重组会使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与重组,由于重组不同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的交织,对管理人员进行团队训练,建立新的“理念”和“文化”适应转型发展十分必要。

3 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

3.1 基于企业基本经营战略

3.1.1 基于成本领先战略

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定位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实施体系,将战略落实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围绕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构建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协调、有机融合的架构,将战略转化为员工的具体行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和行动方案。一是按照前瞻性和与先进行业对标原则,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做好核心人才规划和进度实施计划,在注重外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内部员工培育培养,重视员工挖潜和选拔提升。 二是科学合理做好定员定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三是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做好核心人才规划,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系列机制办法,达到协调、全面发展要求。四是进一步改革管理机制,盘活资源存量向创新、装备化、现代化方向转移。五是把好入口关,改善结构。六是强化职工培训工作,建立学习型组织,制定不同类别人员素质提高培训规划和目标,并与奖励政策、激励措施、岗位聘用相挂钩。

3.1.2 基于企业差别化战略

采取这种战略的企业主要以创新性产品和独特性产品去战胜竞争对手,其生产技术一般较复杂。在人才招聘中,应充分利用内部提拔与外部招聘两种手段,既要充分培养熟悉公司研发、管理的人才,更要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人才招募计划,选拔各类成熟人才为公司所用。在岗位设置、工作内容分配上,矩阵结构及项目制管理较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工作规划可松散,工作内容应富有创新性和弹性空间,工作时间可宽泛。强化绩效评估工作,大力开发适合创新性科研企业的绩效管理方式。

3.1.3 基于集中化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

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基于集中化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规划方法,集中化战略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和占领于某一特定的目标,该战略虽不同于成本领先战略和产品差别化战略,但关键均在于能够比竞争对手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3.2 基于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周期快于企业基本经营战略,要求企业在人员招聘、绩效考评、薪酬政策和员工发展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和重新制定。首先,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保证。对于处于快速变化的环境和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平衡不可能自动实现,必须分析供求的差异,

采取适当的手段调整差异,这也就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职能。其次,人力资源规划是控制人工成本的重要手段。在预测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和行动方案时,有计划的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支付范围内,规划就变得尤为重要。最后,人力资源规划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努力工作。只有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让员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从而去积极地努力争取,这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非常有益。

4 结束语

当今社会,企业内外环境飞速变化,研究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服务企业战略,认真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及供给情况,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平衡点,做到两者的“耦合共生”,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安鸿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

第8篇

秋天之后将是凛冽的寒冬。2011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展望今年的经济形势时指出,“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同时强调,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危机和机遇就像铜钱的两面,翻过来是危机、翻过去是机遇。对于成长迅速、灵活多变、学习能力强、生命力旺盛,但抗打击能力较差、抵御恶劣环境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只有未雨绸缪,实施收缩战略,像大自然中的树木一样,抖掉树叶,做好准备,熬过寒冬,待到来年生机盎然的春夏,再得以快速成长。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最重要的职能战略,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实施的最重要支撑。中小企业为度过危机、赢得机遇而实施收缩战略时,最难解决、而且还必须解决好的,也是人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收缩战略时,首先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而在制定规划时,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收缩战略是以退为进的战略,战略思考的重点是在进行有序收缩的同时,更要为将来的快速扩张做好准备。要想往高跳,需要先蹲下;要想出重拳,必须把手臂收回;深秋的树木准备过冬时,要把叶子全部抖掉而只留下枝干。万事万物皆同此理,中小企业实施收缩战略,不是就此萎缩,更不是就此放弃,而是为了借此机会减轻负担、调整结构、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升级管理、培训人才、改进产品。总之,是要为未来做好准备,等到经济复苏、市场转旺时,好去抢占那些在危机中倒下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使企业快速扩张,从而实现自身的跨越式成长。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收缩战略时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借机为未来的快速扩张和跨越式发展铺平道路和打好基础上。

首先,要厘清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一是要思考清楚,并能够准确地回答出企业最终要依靠为客户、员工乃至社会创造什么价值,来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要明确企业的价值定位;二是要思考清楚,并能够准确地回答出要努力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何依靠为客户、员工乃至社会创造价值来成

为这样的企业,也就是要清晰企业的愿景。只有知道最终要去哪里,为什么去那里,到那里能得到什么,员工才会有努力向前的动力,才会知道当下的脚步应该迈向哪里,才能抓住每一步的行动重点,才能知道什么才是最佳路径。世界上所有执行业牛耳的领跑者和经久不衰的百年基业,都是白手起家,从中小企业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那么,为什么大部分中小企业,要么一直徘徊在一个无法突破的发展瓶颈之下不能成长,要么在瓶颈之下逐渐枯萎直至倒下。差别就在于,前者都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明确的价值定位,能够把生存和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而后者大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在追求眼前利益和应付眼前困难上,使生存和发展成为了矛盾。并且,由于没有“远虑”,还导致“近忧”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应付。于是,在恶性循环之中,逐渐走向衰落。因此,中小企业在面临危机时,不能只想到如何应对眼前的困难、如何度过危机而生存下来,而应该厘清使命和愿景,把眼光放远,着眼于危机过后如何抓住机遇、如何更好地完成使命,以及如何实现愿景之上。

其次,要再造企业的价值链和流程。企业在选择传统的通用竞争战略时,必须在追求差异化和追求低成本之间二选其一,不然就会因夹在中间而导致竞争失利。现实问题是,选择差异化,往往需要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大量的研发投入,以及超强的品牌塑造能力;选择低成本,往往需要具有规模效应和精细化管理。而这两者,恰恰都是中小企业的软肋。因此,中小企业虽然具有灵活性、可塑性、成长性,以及学习能力较强的特点,但是与大型企业相比,由于资源有限,抗打击能力较弱,如果处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势必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再遇到经济环境走弱或出现危机,往往更容易夭折。所以,中小企业要想突破发展瓶颈,不断成长壮大,必须回避恶性竞争,尤其是与大企业的正面竞争。中小企业只有依靠价值创新,进入开阔的“蓝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广阔发展空间。W.钱・金(韩)和勒妮・莫博涅(美),在《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出:“蓝海的创造,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从而获得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的同步提升。因此,价值创新只有在整个企业的效用、价格和成本行为正确地整合为一体的时候才可能发生。蓝海战略贯彻于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操作部门。价值创新就不仅仅是‘创新’,而是涵盖整个公司行为体系的战略问题。”当中小企业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是依靠创造哪些价值来生存和发展,最终理想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时,就可以对现有的价值链、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和检讨,从而清晰地掌握哪些环节对于价值创造非常重要,却资源配置不足,或者需要加强和完善;哪些环节对于价值创造并不重要,却配置了过多的资源,或者需要削弱和精简,就可以实施价值链和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的再造。于是,就有了结构性调整的方向和目标。然后,企业就可以依据结构性调整的方向和目标,制定组织调整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调整各个职能部门和操作部门的职能、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这也就为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使企业能够清楚地把握哪些部门和人员是要借收缩战略实施之机削弱和减除的,哪些部门和人员不但不能削弱和减除,反而需要加强和储备的。这样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在实施以后,才能使人力资源结构更加合理,更加适合危机过后企业快速成长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第二,实施收缩战略时,必须做好组织调整规划,为有序地进行组织精简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提供基础依据。正如前面所言,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与制定,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展开;组织调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应以企业战略与目标为核心;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应以组织调整规划为依据。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收缩战略时,必须依据企业的使命、愿景、战略和目标,先制定组织调整规划,然后再依据组织调整规划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只有以这样的人力资源规划为指导,有序地进行危机时期的组织精简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才能把危机变成机遇,为危机过后的快速扩张,铺平道路、打好基础。

首先,要依据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未来的组织架构、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又称为企业组织的目标模式。企业根据自身的价值定位,在价值创新的基础上,再造价值链、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以后,一是要通过工作分析,列出各个环节所需做的工作;二是要把所有工作按照职能进行归类,并根据具体职能归类情况重新划定部门;三是要按照“事不落地”的原则,把所有职能及相应的工作任务,明确落实到各个部门;四是要把划分到各个部门

的工作任务,按照职责进行归类,并根据具体职责归类情况划定各部门的岗位;五是要把所有职责及相应的工作任务,明确落实到各个岗位;六是要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量,来确定岗位任职人数,也就是岗位编制。这样,企业未来的组织模式就形成了,这也是企业组织变革和组织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所谓未来,一般指将来的3~5年。

其次,设计组织过渡模式和制定组织调整规划,以便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组织结构调整,并为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组织结构调整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牵涉面最广、最复杂、影响最深、风险最大的变革,如果操之过急,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企业虽然确定了未来组织的目标模式,但是不可能马上把现有组织一次性调整为目标模式。组织结构的调整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按照企业的战略发展阶段,设计好组织的过渡模式,然后随着企业战略的实施和推进,逐步过渡为目标模式。中小企业制定战略的周期一般是五年,因此,可将组织调整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并设计两个过渡模式。从现有组织结构调整到第一个过渡模式,可用一年时间;从第一个过渡模式调整到第二个过渡模式,可用两年时间;再用两年时间,从第二个过渡模式调整为最终的目标模式。那么,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也应该随之确定为三个阶段,并根据各阶段相应的组织模式,来预测不同战略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情况,并以此作为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制定人力资源政策,确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心和任务的依据。

第9篇

所谓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的分析。人力资源预测则是指在对企业过往的人力资源情况及现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评估的基础上,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状况的一种假设。其预测有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两种情况。所谓需求预测是指企业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对未来所需员工数量和种类的估算;而供给预测则是指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调配能力以及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状况的分析。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源预测的影响

根据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在对人力资源进行预测的时候有不同的策略和不同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在不同的阶段可能影响人力资源的不同因素。可以说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企业的人力资源供需始终处在不同的状态,也就是说供需平衡的状况是很少的,而供需的矛盾却是经常的。

在企业的初创和成长期,需要招聘大量的人员,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人力资源供给不足,这个时期需要做好人力资源供给的分析工作;在企业的转型期,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不是很突出,这时需要考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的能力分析,做好内部的岗位转换等调配工作,充分做好工作量的分析工作,使岗位的供需状况趋于平衡;在企业的稳定发展阶段,由于内部存在着退休、离职、晋升等问题,内部冗员开始增多,人力资源需求严重不足,这个时期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工作,以确保这些冗员的安置工作,从而能够保障企业度过难关;在企业的再造期,企业已经成功转型,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处在一个较为理性的阶段,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尽管仍处在矛盾的状况下,但由于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所以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已经较少出现问题。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也就是要解决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工作也就基本完成了。

人力资源预测的重点考虑问题

以下描述适合一个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的情况。

在企业的成长期阶段,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人力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这个时期我们所做的人力资源预测工作,需要重点考虑以下一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发展战略中对人力资源岗位的需求重点是什么,如是重点发展研发能力或者重点发展市场销售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人力资源供需的预测;

2、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和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供给能力,包括所需高等院校的符合公司岗位需要的应届生的供给情况;

3、公司人力资源政策特别是薪酬政策对内部和外部人力资源的影响,如公司的薪酬政策是否处于同行业的领先水平等,这些对内部和外部的人力资源的吸引都有重要的决定意义;

4、企业内部文化环境以及外部地域的情况,如企业的品牌度较强,内部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等等,这些对我们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起到指导作用;又如企业所处的地方不是中心城市或是较为偏远的内陆县城,尽管整个人力资源供给状况较为充足,但这样的地理位置仍会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受到较大的抑制;

5、公司几年(至少是三年的)的招聘情况,录用率如何,到位率怎样等,这些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都将具有指导意义;

6、公司几年(最好是三年的)人员的离职情况,包括辞职率、辞退率等,以及离职的原因分析等等;

7、公司内部人力资源晋升的状况,晋升空间是否主要由内部人力资源补充还是通过外部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补充等;

8、大体确定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专业人员、行政人员之间的比例,这对我们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中人员的种类起到指导的作用。

人员预测的方法

我们将重点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进行重点分析。以下描述仍然适合一个成长期的企业。

成长中的企业,其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对人员的需求预测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专家预测法: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方法,具有匿名性、收敛性、结构化设计等特点。适合于没有历史数据的企业的预测;

回归分析预测法:利用多个变量大量的历史统计数据,分析寻找变量之间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用以预测变量未来趋势的一种方法。最简单的是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该方法的优点的便于利用历史数据,理论完整,在目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适合于以年为单位预测总量变化。但由于很多企业的历史统计数据时间短、样本少,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得:Y=532.4+0.0253X,其中X为销售额,Y为平均人数。

利用以上公式,如果2003年销售额计划为35亿,则2002年人员需求预测为:Y=532.4+0.0253*350000=9387人。(利用该方法需要对预测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一般企业可以直接根据人均销售额进行人员的预测工作。

还有其它的一些分析方法,如弹性系数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法、趋势外推法、经验预测法等。

以下是一个人员供给预测的方法:

比例系数法:根据各种指标历史统计比例系数预测未来指标走势的方法,在企业研发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中经常使用。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还有其它一些方法,如人员核查法、替换单位法等。

具体案例

以下所举实例,仍然适用一个成长期的企业。采用的需求预测模型是人均销售额法。所举企业是一个IT类型的企业,该企业当时正处在成长阶段,在此前没有做过人力资源规划的工作。以下具体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是指2003年的规划。另外,人力资源规划中的招聘计划不在此举例。

1、制定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

1)牵引公司各部门通盘考虑人力资源状况;

2)加强明年公司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3)提高公司用人的计划性;

4)增强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2、制定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背景

1)根据公司管理层会议确定的明年的销售目标,按照人均年18万的目标,以及年21.8万的挑战目标,制定本规划;

2)按照人均年18万的必须完成的目标计算,则明年集团总人数为574人。其中,深圳公司为472人,北京公司71人,广州公司20人,武汉公司11人;

3)按照人均年21.8万的挑战目标计算,明年集团总人数将控制在477人。其中,深圳公司394人,北京公司59人,广州公司16人,武汉公司9人;

4)上海暂不进行人员的规划工作。

3、差异分析

1)按照人均年18万的规划分析,集团明年底人数须控制在574人的范围内。现有人数为555人,按照年20%的离职率计算,现有人数到明年十月份将只有444人,通过此数据分析,明年可以增加新人130人,净增加20人左右;

2)按照人均每月1.8万的挑战目标制定人员规划,则目前现有人员数量已经超过

预算的控制人数,可见明年全年都需要进行优化和整合的工作,而不再净增加人员;

3)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各公司以及各部门在制定明年人员规划的工作中,重点要考虑的是如何减少不合格的人员,优化本部门乃至整个集团的人员结构,而非增加人员。

4、制定2003年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

1)根据公司管理层的会议精神,以及明年的人均目标,明年将不再净,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增加人员;

2)根据集团人力资源部出台的指导说明书进行编制;

3)自上而下层层指导和自下而上层层评审相结合原则;

4)基于业务目标需求,保证重点领域、重点业务原则;

5)根据可行性原则,通盘考虑人力资源供求总量以及时间相匹配的原则;

6)必须考虑人均效率提高的原则;

7)实事求是原则;

8)根据人员历史数据和现状分析原则。

5、人力资源规划编制的说明

1)年度人力资源规划编制数据:指根据公司全年度经营计划和工作需要而须配

置的人员数量;

2)人力资源部汇同业务部门和分公司共同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工作,人力资源部将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法;

3)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编制预测时仅考虑须完成部门年度任务,并在正常工作效率条件下不同岗位所需配置的人数,无需考虑储备人数、人员调配(调动、晋升、外派等)、辞职率、辞退率等因素,人力资源部在做年度人力资源规划之招聘计划时会考虑上述因素并据此将各部门的编制数据转换为年度计划招聘人数。

6、编制人力资源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

1)成本因素

年度计划完成创收额

部门整体人均创收额

2)项目因素

年度内不同时期(建议以季度为单位粗估)项目总数量

项目运作进度(新产品、中间产品和老产品数量及各自所占比例)

参考市场部今年项目整体分布分析数据(项目增长比例等)及市场和销售谈判动

项目正常情况下配置人数

3)功能块搭配因素

职能部门人员与一线业务人员之间的比例

上下级管理幅度(如一个销售正常大区经理下管理几个经理)

不同岗位配置比例(如一个项目正常情况下配置研发人员、市场人员、生产人员

等数量)

4)其它因素

组织结构的调整

整体误差率建议值:±1-2%(突发因素等)

7、编制规划的流程

8、流程说明

1)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2003年度经营计划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指导书;

2)经董事会审批同意后正式下发到各业务部门及各分公司,作为部门2003年度

人员预算的指导说明书,同时下发给各公司各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编制表格及相关的人员历史数据;

3)人力资源部对参加人力资源规划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业务部门掌握预算实操方法;

4)业务部门根据部门经营目标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在12月6日前提交到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