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15:29:37
导语:在护理沟通的技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语言具有无穷的魅力。语言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护理人员除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掌握沟通技巧,既要乐于又要善于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水平。
1.1寒暄与问候
这是进入语言沟通的过程,也是进行有效沟通,建立护患关系的要素之一。护士与患者交谈时,既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同时也要让患者感到温暖、亲切,所用语言掌握严肃性与亲切性的统一、坦诚与慎言相结合。
1.2询问病情
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认真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对药物治疗效果及反应,使患者产生亲切感。如果患者主动就某症状进行探讨,护士不要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而应根据患者的谈话延伸提问,使沟通有效地进行下去,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及心理需要,从而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加速护患关系的建立。
1.3注意第一印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沟通的开端,护士在第一次接触患者时要留意给患者留下的印象,要从仪表、举止言谈、工作态度等方面让患者感到可信赖。
1.4注意说话的语音和措词
与患者沟通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患者,可以在患者姓名后加上恰当称谓,如老师、教授、董事长、总经理等等,对年长者不可直呼其名,要加上诸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称谓。同时措词要通俗易懂,以免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护士还要学着在患者的语言基础上与其沟通,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引导患者说出自己对病情的认识、担心和自我心理状态等,这样护士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切忌对患者热情过度,有时过分的热情反而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1.5护士与病人真诚的交流
真诚是打动病人的良药,护士与病人沟通,多用礼貌性用语,要相信病人,理解病人,少用指示性语言,不要用损伤性的语言跟病人说话,病人来医院就诊,病情就给他带来不少痛苦,要同情、关怀、理解他们,不要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发泄在病人身上,和病人谈话时认真倾听病人的询问,耐心讲解,这样护患沟通就更顺利,避免发生冲突。
1.6学会倾听
倾听不仅是技巧,更是一个获得信息的过程。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时,护士应集中倾听对方的谈话内容,并把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及时反馈给患者,可用“点头”、“嗯”等表示自己正在仔细倾听,以增加患者的信任,使沟通更融洽。给患者提供信息时,语速要适中,所给予的信息不要太复杂、术语不要太多或含糊其辞,因为患者在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很容易将护士所给予的信息遗忘,所以应注意患者的反馈,在患者的反馈中调节自己的语速、语言、态度,以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经验的护士懂得在患者诉说时不分散他(她)的注意力,患者诉说痛苦积怨是一种宣泄,护士在倾听时力求把自己的关心、同情传递给患者,引导患者的情绪向着有意的方向发展。
二、重症医学科护理与患者进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没有语言不等于没有沟通。虽然非语言沟通的含义比语言更加模糊,但它能表达更加具体的信息。这里的“模糊”是指非语言沟通的含义在缺乏特定背景的情况下更难确定;“具体”是指在特定的背景下人们根据长期的经验能够从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非语言沟通的这些特征一方面决定了非语言沟通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2.1非语言的沟通与语言的沟通同等重要,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运用面部表情、目光、手势等身体语言更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后护士还可以运用积极的暗示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要善于在患者的表情中发现线索,将非语言的信号及时反馈为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2.2在非语言交流过程中,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对护患关系的建立也是有益的。如我们收治了一位老年男性患者,患有糖尿病并发白内障双目失明,患者血糖较高,经多次调整降糖药物仍不能控制,患者悲观厌世,甚至拒绝治疗。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疏导、安慰的同时,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加强对患者基础护理工作,如帮助患者打水、洗脸、整理床单位、打饭、洗头、擦浴、洗衣等,每天扶患者到室外散步,将患者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消除了后顾之忧,解决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难题,使患者情绪逐渐稳定,配合药物调整,患者血糖降至正常范围。
2.3环境在沟通过程中不能忽视。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的病房环境不但有利于沟通,而且对患者的康复也有促进作用;拥挤杂乱的病房,使患者情绪紧张,不但影响沟通,而且不利于患者身心康复,这一点也应引起护士的注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3.041
沟通是人类相互理解的桥梁,在护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人在生病时的情绪、情感的波动大于常人,更是需要有技巧的沟通。而有效的护患沟通既可以使护士感受到患者的理解和尊重,又维护了患者的利益,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查急诊科住院患者6O例,男27例,女33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实验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均为62岁。
1.2 对照组只进行一般临床护理;实验组采用多种沟通技巧进行护理。
1.3 沟通技巧
1.3.1 入院时的沟通 护理工作是为患者摆脱疾病,患者入院时护患沟通将直接影响住院期间的沟通成败,第一印象对以后的交往有决定性的作用。要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并做出承诺。
1.3.1.1 护士端庄的仪表、和蔼的微笑可使患者感到亲切,利于之后的沟通。在做护理时谈笑风声,会使患者产生一种错觉“她会不会给我打错针”。
1.3.1.2 对患者恰当的称呼 对患者恰当的称呼往往是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的起点,如果不是“三查七对”时尽量不直呼其名,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恰当地称呼患者,同时做自我介绍,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及关怀。
1.3.1.3 入院宣教沟通技巧 入院后告知患者病房环境、设施、作息时间等,使其一入院就感到温暖,同时也取得家属的信任,沟通自然就会轻松。
1.3.2 住院期间的沟通 住院期间护士应以患者为中心,以护患平等关系为基础,通过采用技巧与患者交流,给患者温暖和安慰,排除心理负担,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1.3.2.1 收集患者资料时的沟通 当护理人员需要一些与病情有关的资料时,恰当使用倾听与提问技巧。 倾听是一门艺术,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与患者平视交谈,以表示愿意倾听;有技巧的提问不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料,更能加深对患者的了解。提问过程中,护士应作出相应的反应,并作以简单的总结,隐私内容应注意保密[1]。
1.3.2.2 治疗时沟通 护士在治疗前应先拟个计划,有目的地与患者沟通。巧妙的使用劝服、答复、拒绝技巧。劝服时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达到说服的目的;回答患者问题时,要明确、有针对性,注意缩小对方问话的范围;患者提出不合理要求,尽可能提出新的建议来代替拒绝,措辞力求委婉。
1.3.2.3 日常护理及护理查房中的沟通 在护患交流中,护士应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让患者满意; 幽默是人际沟通的剂,在护理过程中,根据病情及患者心理状况,适时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治疗;通过眼神可以洞悉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信息,护士巡视病房时环顾每位患者,使其感受到你的关怀;患者向你倾诉时,眼睛要注视对方,显示出你对患者的尊重;同时在交谈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由于专业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2]。
1.3.2.4 卫生宣教的沟通 住院患者在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智力上存在着差别,因此,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尽量用日常用语,以免给他们带来困扰;为患者发放住院须知、专科疾病和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及“一日清单”,可以赢得患者的信任。
1.3.3 出院时的沟通 当患者经过治疗疾病得到控制,护理人员应以愉快的口吻告知患者报告可以出院的信息,让患者感到护理人员的诚意[3]。
1.4 调查方法 患者出院时,实验组发给患者医院设计的“住院患者意见征求表”,对患者详细讲解表中的内容,患者理解后填写,并当场记录;对照组采用入院、治疗、发药、通知出院一般临床模式。
2 结果
实验组通过护患沟通技巧进行护理比对照组一般护理更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见表1。
3 讨论
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建立在护患间有效的沟通交流基础上的。本研究中实验组采用多种沟通技巧进行护理,效果要好于对照组进行一般临床护理。因此,作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学会利用沟通技巧,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密切护患关系,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谢根红.浅析非语言护患沟通[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3):432.
[2] 林斐.浅谈护患沟通与整体护理[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4(2):459.
随着当今社会逐步步入老龄化,最近几年各地成立了养老机构,来这里的老年人,他们大多数患有糖尿病、脑中风、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生理上耳聋、眼花、大脑反应迟钝、感觉不灵敏、行动不便、大小便不能自理等,加之退休、患病,在社会及家庭的角色地位都发生了变化,因而从生理到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会产生失落、孤独、悲观、焦虑的情绪,缺乏安全感,担心疾病治不好会离开人世,所以护理人员与他们沟通起来费时费力,有很大难度,然而只有掌握与老年人沟通技巧,才能有效沟通,真正了解他们的病情及思想动态,让老人及家属满意。
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老人,使他们感到来自护理人员真挚的关心,才能使他们愿意与护理员交流,说出自己的不适与想法。
尊重老年人:他们虽然年高体弱身患疾病,但他们都是我们的长辈,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过贡献,当今社会的文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是老一代人用智慧与辛勤劳动和不断努力进取换来的,有的人现在所患疾病还是当年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应该得到尊重,因此在与他们沟通时一定要尊重对方。
主动与老人沟通,会使他们感受到被关心、重视,从而产生与护理员沟通的愿望,愿意说心里话,为良好的沟通奠定基础。
老年人一般说话语速较慢,絮叨,担心别人听不懂或由于自己记忆差思障碍会把说过的话反复说几遍,因此与他们沟通时一定不能着急,发挥善于聆听的技巧,耐心听才能听清楚他们所要表达的问题,然后用较慢的语速耐心的一条一条的进行解释说明,有时要反复说他们才能够理解并接受。
个性化:许多老人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所处社会家庭背景不同和身体原因,对于护理员语言的接受程度有很大差异,因此在与他们沟通时充分注意到对方特殊性,有针对性的选择适于语言和沟通方式,才能有效的沟通。
注意外在形象:护理员良好的职业形象,规范的言谈举止,清洁整齐的着装,面带微笑与老人沟通,会让老人感觉到犹如春风一样清新,让人赏心悦目,沟通也就会轻松愉悦得顺利展开。
沟通时应用巧妙而得体用自己的语言和合适的称谓,会为沟通打开渠道;同时与老年人沟通时一定要尽量把问题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表述;有时应用一些幽默来活跃气氛或化解尴尬僵持的局面,会使沟通愉快地进行下去,大部分老年患者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很难说服,沟通时不妨应用幽默,换个角度去讲,开着玩笑去讲,常常会使他们破涕为笑。
认真聆听避免争辩,有时老年人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不解,误会或由于言语障碍表述不清,无论哪种情况,护理员都要耐心倾听,表现出一种很认真的样子,切忌一边干活一边听或注意力不集中,那样他们认为护理员对他们不尊重不重视甚至会惹他们生气,更不要争辩,而要在聆听完全部叙述后再追问还有没有其他问题了,之后再心平气和的耐心给与解释答复,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利用肢体语言,恰当表情,表示同情、理解、支持;当老人在受疾病折磨、情绪激动、痛苦绝望,或耳聋失听时,最好的沟通莫过于护理员主动为患者倒上1杯水、拉拉被角、点头示意、送去一个微笑、递去一个同情眼神,或伸出手为他们轻轻做做按摩、握握肩臂都会给老人带来安慰,在老人心中留下良好印象。也传递了来自医护理人员关心关爱的信息。
多给与安慰鼓励和赞扬,中国有句俗话叫“老小孩”,的确,有时老人就像小孩一样喜欢听护士多给予其一些安慰鼓励,特别是当护理员对他们表扬和肯定时,老人会表现出孩子般的满足感,有的还会表现的很不好意思,但此时他们总会报以满意的微笑或低头默认。
以上是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在与5000多位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终结出的一些粗浅经验,提供给大家探讨。
参考文献
一 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
大量临床观察及研究均证明,术前病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心理负担重等情绪及心理变化,直接影响手术效果(1)。这种变化的根源,是对手术可能造成危害后果的担忧,紧张刺激的结果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它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如术前准备时间延长、愈合慢、失血量多等。有的病人甚至要放弃手术,任其发展,更甚者想以死了之。
二 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沟通技巧
1;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我们判断病人心理承受能力、了解并安排下一步护理方案的具体方法。权威的咨询能使病人获得极强的安全感。因此,要安排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师,耐心、细致的听取病人意见和要求,向家属或病人交待病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对手术安全性、危险性不要过分扩大,要对手术安全性尽可能不说那千分之一的危险性。
2 恐惧心理护理:恐惧的注要是对手术安全性的顾虑,纠其根本原因是对疾病及手术有关知识点的无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我们要努力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病人耐心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特别是手术重要性。对知名人士、风险大、复杂手术及心理负担重的病人,要有意识地介绍有关专家是如何反复研究、商讨手术方案,并将有关专家的权威性介绍给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多么了解其病情,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术前还可以安排做过同类手术病人与其进行交流,介绍配合手术成功的经验及体会,消除顾虑,正视现实,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3 老年病人术前心理护理特点:由于老年人固执、缺乏主见和信心、依赖性强等,因此,术前多疑、敏感。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分为5个阶段:即否认、愤怒、协议、抑郁和接受(2)。特别是老年肿瘤病人,一种是不相信甚至坚决否认自己患病,不配合治疗;另一种是总认为病比医生说的要重,行为退化、自持心理严重。医护人员要深入沟通,多交流,多关怀,为其欢乐而高兴,为其痛苦而忧伤,为其怀恋而追思。注意健康教育,充分发挥病人对治疗的积极性。
4 紧张、焦虑情绪的沟通:焦虑、紧张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影响很大,如何能使病人缓解不良情绪刺激,积极配合手术,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病人要态度和蔼、言语亲切、端庄大方。每一个操作及动作都要稳、准、轻、快,避免不良刺激,使病人有一种归属感及安全感。术前既使病情发生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也不能慌乱,更不能窃窃私语,要沉着、冷静,避免给病人恐怖和紧张。注意休息,晚上睡觉前可温水泡脚,择期手术病人可适当运动后入睡,症状重者可适当给予抗焦虑药物。
5 心理准备的沟通:无论大小手术,只要对术前、术中、术后可能的痛苦有思想准备,都能愉快的面对。如做胸部手术,就要介绍术后安放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不适及注意事项,胸部切口减轻疼痛的方法及术后疼痛特点。下腹部局麻手术时,要介绍术中牵拉脏器的不适和牵拉痛及放松、做深呼吸的缓解办法。骨折病人特别是脊柱手术后,病人多需长时间卧床,除术后疼痛外,还要耐受寂寞的痛苦等。这些能让病人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克服困难、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敢地面对手术。
6 环境适应的沟通:医院不同部位的环境及气氛对病人能产生极大影响,病人看到病房的血迹、病床的污浊及手术后医护人员、家属紧张忙碌的情景,听到病人的、痛苦的低沉呼唤,闻到异常的气味等。这些种种现象,对病人都是极为敏感,印象极为深刻的。我们要从病人入院开始,处处留心、事事留意,避免可能发生的一切不良刺激,创造温馨和谐、宁静舒适的就医环境,让病人及家属放心,舒心。
参考文献
1 程明秀,手术室中病人的心理护理,【J】 中国保健医学杂志,2007,15(22),
【关键词】老年患者;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1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54-01
老年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同年轻人不同,对疾病的表现也有其特点,而不同的老年人其生理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生活经历、性格特征有着巨大的差异,大多数的老年人性格温和,易于交往,但有些老人性格古怪,难与之沟通及交流,还有些老年人由于缺乏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温暖,缺乏同家人的沟通交流,疾病的折磨、生活的困难,使他们易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因此,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增进理解,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为目标,进行全面的护理,以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老年患者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行动迟缓、活动减弱、小气、爱唠叨、疑心重、固执等。随着年龄增高,精神活动、功能自然趋于缓慢和欠灵活机敏,由于器官功能的减退,感觉能力特别是视、听、味、触等的感觉灵敏度以及意志行为逐渐减退,生病住院时诸多顾虑,情绪低落、焦虑等。
2 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
2.1 同新入院老年患者的沟通交流技巧:新入院老年患者的心理表现为焦虑、恐惧与疑惑。而患者刚刚入院,面对陌生的住院环境、陌生的人群以及对疾病的担心,这时,护士应该首先主动接近病人,安排新入院病人住到合适的床位,热情地介绍住院须知、病区环境、住院医生、负责护士等,同时询问病人及家属的要求,尽可能满足其合理的需求,并解答患者的疑问,陪同并指导其做各种辅助检查,使患者入院后安心放心。
2.2 尊重老年患者:只有尊重患者的权力、人权,维护患者的权益,进行平等、真诚的交谈才能有效地实施护理。如:老年患者特别喜欢受人尊重,护士在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给予患者一个恰当的称呼,使患者心情愉快、自尊心得到满足。
2.3 耐心倾听由于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精神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脾气暴躁、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很容易对护士产生依赖、信赖和敬畏的心理变化,为此在与患者交流中力求亲切大方,以热情友善的目光正视病人,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切不可粗暴、打断或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用真诚的行动与细致、周到的护理去换取其信任。使他们愿与你接近、沟通,为进一步治疗、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言谈举止要适宜:面带微笑是进行沟通的第一步。患者来到医院,在接待的过程中, 护士言谈举止要适度,要面带微笑,言语要尊重,注意吐词要清楚。在与老年患者交谈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可使患者感到亲切。相反,如果在交谈时,护士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出匆忙的态度,可使患者感到不被尊重和重视,将会影响护患之间的沟通。
2.5 正确使用语言,掌握语言艺术:与老年患者沟通时,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和态度,要用建议和商量的语气,不要用命令和强迫的语气。老年患者往往考虑问题较多,渴望对各项治疗操作有更多的了解。在回答与患者病情有关的问题时,在不影响保护性医疗的情况下,适当给予通俗的解释,使患者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应指导患者如何配合,并用安慰性的语言,转移其注意力,减轻不适。操作后询问患者的感觉及交待必要注意事项等,使每次护理操作成为护患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
2.6 把握沟通的时机: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彼此间身心感受也最多。因此要把握每次与患者接触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沟通,护士可以在床头交接班、晨间护理、入院宣教、打针、发药、基础护理时融洽沟通的气氛,注意坚持不懈,主动积极地与患者沟通。
2.7 良好的护理道德修养及操作技术:护士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对老年患者充满爱心、耐心和诚心。良好的技术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护士应注意自身的技术培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娴熟的技术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并与语言交流是相辅相成的。当护理技术尚存缺憾时,完善沟通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是弥补缺憾的重要手段,娴熟的技术又可增强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
总之,护理工作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在与老年患者的沟通中,更有许多独特之处,要求护士把自己所学的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把这些融合在平时的沟通中,才能更好的为老年患者服务。同时护士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对老年患者要充满爱心、耐心、诚心,给予精神上的安慰、生活上的帮助,使老年患者在一种亲切、友好的气氛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白亚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沟通技巧,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 年 12月;第18卷第12 期(总第226 期)
【关键词】 护理人员;护患关系;沟通技巧
由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内容也由疾病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1 方法
1.1 管理者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为了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培养。邀请相关教授讲座语言艺术的课程。同时提供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以拓宽知识面,了解护理学科的新进展,新观念,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为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可采取年资高的护理人员与年资低的护理人员结对子,开展一对一的活动,管理者应尽可能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并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多一点关心和表扬,少一点冷漠、责备和批评,给护理人员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
1.2 因地域的不同,在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
要努力学习民族语言,做到与少数民族患者的正常语言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有沟通障碍时,可更换懂民族语言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1.3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积极主动的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
1.4 护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要加沟通技巧理论的学习并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病房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及情绪的反应,要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将心比心地去理解患者的感受,以真诚的太度帮助患者。
1.5 护理人员要正确的评估患者接受信息的状态和能力,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沟通,提供信息时要注意用简单、明确的语言,通俗易懂,尽量不用医学术语。
1.6 护理人员要学会自我情绪的调解,正确的对待和处理个人问题,努力做到主动摆脱不稳定情绪。学会放松,把刺激情绪转换为力量用到工作上,培养果断、沉冷静的工作作风。
2 结果
2.1 良好的工作环境,护理人员的自我情绪的调解,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更加主动、积极、团结、协作,提高了护理质量。
2.2 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有礼貌的称呼患者,熟练的操作技能,运用适当的语言,消除患者的焦虑,在工作中主动与患者交流等,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提高了满意度。
3 讨论
3.1 调查显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各不相同,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也有差异,再加上护理人员忙于自身的因素,如涵养、责任心,知识面的局限等,沟通能力有明显的差异。
3.2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护理工作存在较多的隐患,年轻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患者的感受心理情绪反应较为忽略,护理人员忙于治疗性的操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沟通。
3.3 正确的收集病情资料,加强动态观察,并综合分析,及时作出判断,积极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与患者交流有针对性,实用性,运用这样的手段,提高护理质量,可减少护患矛盾。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生儿;护士;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22-01
护患沟通中,护士与患儿家属建立信任关系,是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护士顺利开展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1]。新生儿科是一个相对独立、无人陪护的治疗环境。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及对护理工作需求的不断增强,新生儿科护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大,风险不断增高。临床工作中,除高超的专业技术、严谨的工作态度、慎独的工作作风和具备一颗仁爱之心外,还可以通过创造更多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渠道、提高护理人员与家属的沟通技巧,创造家属与患儿更多接触的机会等措施,更加有效的提高患儿家属对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1 创造更多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渠道
1.1患儿入院时,首先运用礼貌用语,向家属自我介绍、与家属一起核对患儿信息、检查患儿全身情况。同时,为患儿家属做好入科宣教及各项护理操作的风险评估及告知,使其对以上宣教表示理解及认同。
1.2制定门卫护士礼貌规范用语。当家属为患儿送母乳或不在规定家属接待时间急于了解患儿病情时,门卫护士应热情接待家属,依照接奶流程正确接收母乳或耐心婉拒家属非接待时间的要求,但对于执意急需了解病情的,也可与主管医生协商满足家长需求。
1.3制定严格的探视制度及探视时的礼貌规范用语。每日安排30分钟至1小时的家长探视时间,探视时,家长通过探视通道探视患儿。由三位迎护士引领,一位负责核对家长身份;一位负责为家长告知患儿床位位置;另一位负责向患儿家长讲述患儿每日的奶量、体重、大小便情况及当日的治疗护理情况,此工作应由负责主管全局的责任组长担当,以利于更加全面,有效的与家属沟通,增加家属的信任度,减少矛盾和误会的发生。
1.4探视时,病区内的护理人员应以面带微笑的面部表情与家长示意,并在家长需要帮助时积极提供,如为距离较远、不能直接看到的家属抱近患儿等。
1.5 病区内可准备一些画面温馨、语言温暖的举牌,如用粉红色底色搭配卡通图案,上面书写一些如:“今天我长磅啦,爸爸妈妈放心吧!”“今天我已经可以吃奶啦,妈妈的母乳真好吃!”“今天我的咳嗽好多啦,妈妈别为我担心啦!”“妈妈,我去照兰光啦,今天见不到我啦!”等等话语,在家长探视时举牌示意以进一步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交流,并增加温馨感人的气氛,从而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6患儿出院时,再次与家属核对信息,详细宣教回家后的观察、护理、喂养注意事项及复诊随访的情况,并恳请患儿家属留下利于工作改进的意见及建议。
1.7出院后一周内,电话回访,再次加强沟通交流,特殊患儿,可回访数次。
2 提高护理人员与家属的沟通技巧。
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如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2]。对于新生儿来讲,护理人员无异于母亲,语言就更加需要温柔、亲切、诚恳、充满慈爱和同情。护理人员应时刻换位思考,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了解家属的焦急心情,用微笑的表情、真诚的语言给家长以安慰、信任、鼓励,帮助家属缓解因担心孩子病情、不能见到孩子的急躁焦虑的心情,从而调动家长对护理人员的理解,减少医患矛盾发生,提高满意率。
2.1挑选有爱心、喜欢新生儿科特殊工作性质、最好是已为人母的护理人员到新生儿科上岗。
2.2针对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开展礼仪培训,包括日常礼仪、电话礼仪、语言沟通技巧训练等。
2.3开展“微笑训练营”活动,提高护理人员微笑服务的意识及水平。
2.4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细节,即使面对不能语言沟通的新生儿,也应多微笑,多安慰、多抚摸、多关心,在满足他们疾病需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给患儿更多的关心、理解、尊重[3],从而得到患儿亲属的信任和支持。
3 创造家属与患儿更多接触的机会
新生儿科特别是NICU区均为无陪护病区,家长没有更多与患儿接触的机会。所以,只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创造时机,让家属与患儿尽可能多的接触。
3.1患儿入科时,请家长入接待室,一面核对检查,一面负责任的、详尽的入科宣教的同时,增加家属与患儿接触的时间。
3.2每日开放探视通道,让家属每天都能见到孩子。
3.3家属探视时,病区内的护理人员应尽可能的为家长提供帮助,如为距离较远的家长抱近患儿等,让每一位家长每天都能够见到孩子。对于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一定要耐心解答,绝不能用激惹的语言激化矛盾,将护患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4]。
3.4患儿特殊病情变化时,临时增加一至两次家属探视。
应用以上沟通技巧,增强了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间的亲和力,取得患儿家属信任,进一步完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达到了与患儿家属的有效交流,提高护理质量。我科现场满意率调查及出院患儿电话回访满意率均为98%以上。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3.
[2] 孙晓萍,王艳艳,张华.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体现.吉林医学,2007,28(12):1438-1439.
【关键词】 儿科护理; 护理沟通技巧; 护患纠纷
doi:10.14033/ki.cfmr.2017.1.0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1-0073-03
儿科患者年龄小,相比于其他科室的护理,在沟通交流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进展困难,护患纠纷较为突出,因此,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解决那些由于语言使用不当、护患信息不足、技术不够专业、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解释不到位等原因而带来的护患误解或引起的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进一步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对提升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1-3]。为了进一步完善儿科的护理工作,本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2-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就诊的患者6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工作中常规沟通和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下的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14岁,平均(6.4±1.7)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14岁,平均(6.7±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沟通方式,在日常巡视中询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和感受;观察组患者行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具体包括:(1)预防性沟通,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在对患者病情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病情的基本情况、发展及诊断结果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告知其医院采取的检查项目及后期治疗方法,使患者和家属能够对疾病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对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告知,避免出现误解;仔细聆听患者和家属的想法和心声,耐心解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在治疗中,对每日的医疗费用清单逐一讲解,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费用了解并认同,在费用较高的检查及用药时及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避免误解的发生;(2)集体沟通,对于流行性疾病及时令季节性疾病的治疗,可采取座谈方式对患者家属解释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认真听取家属的意见,提升患者和家属对科室工作的满意度;(3)书面沟通,对于儿科经常出现的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措施及预防手段等进行整理,编制健康教育宣传单,分发给患者及其家属,加深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提升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保证治疗效果;(4)统一沟通,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促使患者及家属适应角色转换,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日常沟通,了解其病情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价。对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探究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通过调查问卷来评测,评分分值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儿科护患矛盾纠纷发生8例,发生率26.67%,观察组儿科护患矛盾纠纷仅发生1例,发生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1,P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6]。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观念不断转变,现代护理工作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儿科护理工作中患者年龄较小,沟通困难,在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比其他科室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儿科护理工作重视患儿及家属的认可度,对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7]。儿科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与家属沟通中,恰当运用友好的语言、热情的服务态度及丰富的专业知识,采用多种沟通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地沟通,对于构建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健康的护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8]。
对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采取预防性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及统一沟通多种方式结合,在患者入院后,对医院及病房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使患者能够适应医院环境,更好地配合治疗[9]。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沟通,能够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对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告知,同时,对治疗和护理的相关费用进行沟通,避免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出现误解,影响护患关系;对于流行性疾病及时令季节性疾病主要通过集体沟通的方式,采取座谈方式对患者家属解释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减轻护理工作人T的工作强度,提升护理工作质量[10];编制健康教育宣传单,分发给患者及其家属,加深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了解,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11]。
在沟通过程中对患儿及家长要给予尊重和理解,对患儿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耐心,尽可能的满足患儿的需求,在与患儿交谈时要尊重其兴趣爱好,多鼓励和表扬,对患儿恐惧、焦虑和哭闹等不良情绪要耐心对待,并以友好平等的态度进行沟通。同时,对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与患儿家长详细讲解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消除家长的不良情绪,增强信任度,有助于积极配合治疗[12-13]。在本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儿科护患沟通较好,仅发生了1例护患纠纷,护患矛盾纠纷发生率为3.33%,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为患者家属对治疗过程不了解导致误解,在护理人员的耐心解释后化解,患者及其家属跟医护人员关系融洽,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儿科护患沟通不佳,共发生护患纠纷11例,护患矛盾纠纷发生率为36.67%,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双方均有责任,由于护理人员态度不佳、责任心不足及家属对治疗了解不足、对治疗不良反应不能接受等导致护患纠纷,在医院与家属多次沟通后予以解决,患者及其家属跟医护人员关系不融洽,矛盾较多,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6.67%。结果证实通过多种沟通方式结合沟通技巧进行儿科护理沟通,护理效果较好,护患纠纷发生率较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运用恰当的护理沟通技巧,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性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统一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雅荣,刘雪利.探讨儿科护理过程中改善护患关系的方式和技巧[J].心理医生,2015,21(17):144-145.
[2]戚玲玲.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87.
[3]郭美英.沟通技巧的运用对儿科护患关系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9):714.
[4]何惠英.浅谈护患关系和护患情感交流[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93.
[5]王梦华.护患如何巧妙沟通技巧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4):139-140.
[6]张慧敏.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95.
[7]徐美.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0):78-79.
[8]年红艳.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8):165.
[9]向凤玲,郝洁.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9-70.
[10]崔妮,闫秀梅,赵晓虹.浅儿科护理纠纷常见原因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3):281-282.
[11]冯琬淇,陈全景.儿科常见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117-118.
[12]郝冰,修雪莲,程倩.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44-2045.
【关键词】沟通技巧;手术室;护理
手术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其见效较快,能直接作用在并早上而迅速缓解患者痛苦。但其在操作过程中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这会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手术效果[1]。因此,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次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类型中阑尾切除术11例,骨科内固定手术12例,胃大部分切除术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例,甲状腺切除术5例,其他4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2.5±16.2)岁;对照组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4±17.3)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护理过程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沟通技巧,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沟通技巧加以强化,护理人员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适当掌控沟通内容及进程等,选择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心态较平和且具有沟通意愿时与其进行交谈。在沟通过程中要向患者不断传递正面信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沟通过程中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情况可暂停交流,待患者情绪较稳定时再进行沟通。
1.3 沟通效果评价 在患者出院前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从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沟通有效度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等方面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大于等于85分的为非常满意,60-89分的为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整体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n=30) 18 12 0 100*
对照组(n=20) 10 6 4 80.0
注:* 与对照组比较,X2=4.09,p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的常规沟通仅将沟通作为护理的一种手段及方法,而不重视或未意识到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的影响[2]。我院自2013年开始将沟通技巧视为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点:
(1)注重言表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要注意举止落落大方,姿态协调优美,谈吐亲切温和,着装得体美观,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良好基础。(2)强化沟通技巧 手术室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强调的是护理的全方位及全过程。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向患者介绍手术要点、护理举措、预期治疗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熟悉手术室环境,消除患者紧张及恐惧情绪;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基本资料,了解患者需求,根据患者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强护理人员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系统培训[3],提高其言语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3)沟通方式 护理人员要正确运用语言技巧,沟通时要注意使用尊称,要保持语气的温和,语速要适中,语言要尽量简练易懂,避免大量专业术语的使用;在沟通时也要注意非语言交流,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眼神及身体姿态等表现,注意从细节处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4)沟通效果的控制 在沟通过程中,对于不能详细解答的专业问题,护理人员不要盲目解答,要邀请医师进行讲解,避免造成医生与护士对同一问题解答不一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
本研究中,强化沟通技巧护理组患者对整体护理总满意度达到了100%,显著高于常规沟通护理组80.0%,充分证实,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淑萍.有效沟通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3):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