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区域规划设计

时间:2023-05-28 09:43:55

导语:在区域规划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区域规划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 关系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概述

1.1 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在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综合性学科,它是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计划、区域规划,结合城市所在地的历史、自然条件和经济建设状况,综合部署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市建设和空间布局,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它在宏观方面对城市的空间地域进行规划,延续了城市历史的生态性和持续性,保证了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由于城市规划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它的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1]。

1.2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筑工程的要求和工程技术的条件进行全面设计,并根据建筑的功能来具体确定建筑的空间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材料及做法,它必须满足室内空间的使用和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及一定时代特征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建筑设计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因此,建筑设计是一种微观层次上的空间地域的规划,主要对象是单个建筑或建筑群落的空间特性。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1 两者间的区别

第一,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目标不同。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往往是不明确的,在设计过程中,通常要同时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需要。在设计目标上,城市规划设计更加具有可调控性,整个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具体的,而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这个主体进行宏观的设计。建筑设计的设计目标往往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当设计任务确定之后,整个设计工作都围绕着具体的设计目标进行,那就是通过专业的建筑知识和设计技能来对特定的建筑制定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直至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第二,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过程不同。城市规划设计的设计过程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过程,具有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城市规划的设计年限跨度比较大,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城市进行整体上的综合权衡、调整和改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规划设计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建筑设计的设计过程通常只是针对某一问题求解的过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主要考虑的是与其本身相关的因素,对自身以外的其他事物的发展不会作出更多的考虑,只要按照建筑的功能和使用要求来进行设计就可以了。

第三,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任务不同。城市规划设计的任务是依据国家在城市建设中的各项政策和方针,从长远的角度对城市的经济建设、人文景观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并加以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是为城市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维护而服务的,它通过对城市性质的定位,对整体布局和规模进行统一规划,使城市的建设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持续性。而建筑设计的主要任务则是通过建筑设计任务书呈现出来的,它通过利用各方面的综合建筑知识和设计技能对整个建筑物的整体到局部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使得整个建筑达到设计要求。

第四,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确定方式不同。城市规划设计是从预先备好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参与审核,它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的特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建筑设计的过程是根据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其时效性较短,一般在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其性质和功能都在设计之时就定好了。

第五,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复杂程度不同。城市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形象思维,还要有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总揽全局对城市进行科学、系统、合理的规划,这不仅仅是对物质、工程的规划,也是对社会发展和环境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规划。而建筑设计中大多以象征意义为主,只需要有形象思维能力即可。

第六,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综合程度不同。城市规划的综合程度较高,需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而建筑设计由于对象是单一的建筑物,目标具有单一性,只是一个由问题到搜索答案的过程。

2.2 两者间的关联

第一,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起指导作用。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质是合理利用城市的各种资源,对城市的进行布局,并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其着眼点并不是建筑的物质形态,而是社会的整体平衡,它通过对城市的空间环境的设计,改善了人们生存空间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而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的要求和工程技术的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来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具体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建筑设计必须以城市规划设计为指导,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这样才能保障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促进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第二,建筑设计必须服从城市规划设计。在空间上,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是点与面的关系,城市规划通过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使其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1971年《马丘比》中规定:“城市中的每一座建筑及空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中的一个单元”。世界城市规划大师伊・沙里宁也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由此可见,建筑虽是城市的灵魂,但也不能脱离城市的环境,建筑设计必须服从城市规划设计[2]。

第三,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面向整个城市的整体布局,而建筑设计则是侧重于城市中的单个建筑。城市规划设计的布局,是建筑设计进行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并以此对建筑空间进行塑造与安排,同时根据建筑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反之,如果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脱节,不但会使建筑显得与城市不协调,还严重制约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它们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

3.结 论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对城市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严格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推动城市建设的动力,为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城市设计;住区规划设计;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6012(2015)11-0038-01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一些大中城市边缘地区,住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从而使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住区的规划设计没能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问题,以至于割裂了住区与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有必要从城市设计角度进行住区的规划设计,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在住区规划设计引入城市设计意义

所谓的城市设计,其实就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进行的综合规划设计。而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微观层次,因为城市居住区的整体营造同样也是城市综合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只有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居住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够实现对城市与居住区以及周围环境和文化的整合设计,从而展现一个系统和全局的美学文化观。而在住区规划设计中进行城市设计的引入,则可以更好的反映出居住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首先,城市设计的引入,可以使住区开发的各项控制指标得到合理确定。因为,城市设计可以进行地块形态和强度的确立,从而帮助住区规划设计确定土地的使用强度和特点及建筑密度等多个内容,继而高质量的完成住区的规划设计。其次,进行城市设计的引入,可以从整体角度对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单体设计进行约束,从而实现住区利益的最大化。此外,城市设计较为注重城市环境品质,可以避免住区规划设计忽略住区外的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因此能够使住区开发利益与城市整体利益有机结合。

2基于城市设计的住区规划设计

2.1住区空间布局规划设计

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居住区的空间组合和结构布局是设计的核心内容,一般包含有行列式、轴核式、点群式、周边式、环形放射式和自由式等多种空间布局类型。其中,轴核式的空间布局就是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引入城市步行街的设计方法,以轴作为建筑布局的骨架,并以核作为空间组合的重点与节点。在这样的空间结构中,还包含了沿线营建绿化和设置休闲广场等内容,可以形成空间序列上的节奏变化。从空间布局优点上来看,采取该种方法具有结构清晰和方向性强的优点,可以给居民带来变化丰富的景观层次和视觉效果[1]。此外,从城市设计角度来看,居住区的空间布局还要完成对各类功能设施的布置。比如,商业服务设施就应该被布置在住区的核心位置或临街位置,以便使居住区内部居民的需要得到就近满足。

2.2住区交通组织规划设计

从城市设计角度对住区交通组织进行规划设计,需要使居住区的道路系统与城市路网有机衔接起来。在考虑居民交通流向的基础上,需要使居住区的交通组织规划顺应城市发展要求,以便使居住区与城市更好的融合。而除了在居住区与城市、街区内部层次之间建立交通联系,还要合理进行出入口的设置,以确保居住区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一方面,在分析周围道路规划情况基础上,可以完成对居住区及周边地区的未来人口规模和交通流向的预测,并据此进行城市主次干道的延伸,以便进行城市公共交通的引入。另一方面,在组织街区内部交通时,需要注意使人车分流,并保持街区之间的联系[2]。所以,居住区内部的道路网应该由车行路、入户路和慢行路构成,并以慢行路建立街区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停车方式规划方面,居住区内部主要采取地下停车,而社会中心外来车辆采取地面停车方式。

2.3住区公共设施规划设计

在城市公共设施体系中,住区的公共设施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规划设计住区公共设施时,需要从城市共享角度进行合理布局。考虑到住区及周边地区的服务提供问题,应该进行就业、购物和娱乐场所的设置,以便使居住区周围的配套环境得到改善。而在规划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对外开放的模式,以便使城市的各类交往活动围绕着住区进行,继而使居住区成为城市街道的一道风景。同时,在布置住区的商业设施时,可以采取线性布局类型,以便形成便利的商业网络[3]。而这样的布局不仅能够满足居住区的居民消费需要,还能够形成街区的便利中心,继而使街道更加富有活力。此外,在教育配套设施的布置上,应该考虑居民的实际就学需求和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以便准确进行设施数量和标准的确定,继而在结合城市道路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其就学服务范围的扩大。

2.4住区空间形态规划设计

住区的空间形态不仅需要有独特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同时也应该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一方面,应该利用住区外部景观资源建设街区的视觉走廊和绿化走廊,以便建立住区与城市的视觉联系。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周围景观因地制宜的进行住区建筑布局,从而通过打造城市休闲空间实现对住区和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此外,需要从群体性角度完成住区建筑的合理布局,并加强对各街区入口的公共区域的景观规划设计,以便使居住街区的归属感得到增强[4]。而这样的布局能够突显住区与城市环境的良好协调性,并且展现一种整体和谐理念。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系统中,住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承担一部分城市功能,并致力于营造城市活力。所以,需要从城市设计角度进行住区的规划设计,以便使住区规划设计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因此,在进行住区规划设计时,应该从城市设计角度完成住区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公共设施和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从而使城市和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魏书威,魏书精,文正敏等.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碳效应评价的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2014,03:92-98.

[2]潘柳.城市人文生态住区规划设计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4,02:25.

[3]田玲,张兴国.基于城乡统筹下的农村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探讨———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J].重庆建筑,2011,01:27-30.

第3篇

关键词:居住区 绿化 设计及存在问题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区环境绿化的改善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居住区景观绿化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情趣和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美的需求,对于提高居住区的人文质量,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有重要意义,并且还可以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在楼群布局已成为定势的情况下,设计者们通过园林规划设计、铺地设计、园林小品、园林道路设计等的交融、渗透、连贯,利用各种布景手法,精心规划设计出适合人居、休闲、活动的居民小区环境,营造高质量的住宅小区自然生态环境,使居家与自然融为一体,满足人们对居住小区绿化景观的要求。

然而在设计过程,也会遇到许多存在问题,时下的景观设计多数限于规划设计和重平面规划却忽略景物绿化塑造的园林设计。绿化景观设计上也存在着片面追求风格形式、重人工轻自然,注重景物单体的形态塑造而忽略景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形态的塑造与平衡等等问题。

1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

1.1 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形态

有特色的居住小区的创造不仅仅是住宅单体、地方风格、有特色园林绿化、组团形式等方面,更有赖于规划方面的布局形态特色、居住小区的总体规划形态创意。

规划形态的选择与确定是形成创造性居住小区的关键环节。居住小区一般是由三至四个住宅组团、小区中心绿地以及相应的配套公共设施组成。关于三者的不同规划形式,便形成不同的规划形态。目前不乏一些富有特色的居住小区,但是总体规划方面尤其是居住小区布局结构形态及小区中心布局形态上的探索手法还显单一,多以“中心式”布局为主。其优点是向心力强,小区居民心理凝聚感容易形成;缺点是不同组团的享用差异性大,领域感差,景观层次感弱,近而造成利用率低。试点小区也出现了其他一些规划形态上的探索,如“点线式”、“带状式”,这些规划形态在某些方面很好的克服了中心式布局所带来的缺点,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点线式”其优点是布局灵活、新颖、景观效果和视觉效果好,但是,如果处理不容易造成结构松散,中心感差,不易形成小区中心聚合感。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小区探索新的规划模式,创造出景观效果好,居民容易接受的布局形式,满足居民的生理需要的同时,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居民的心理需要,是每一位设计师所必须面对和深入研究的。

1.2 道路与交通

小区道路根据规划结构可分别采用三级和二级路网。道路不仅供人们行走、车辆通行,而且是人们锻炼身体、欣赏风景、休闲养性、交谈融情的场所。

(1)对宽窄的要求

小区道路的宽窄对居住小区的景观效果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道路过窄就会影响交通,过宽一方面会占用绿地,另一方面会无形中鼓励机动车加速。路若较宽,不妨分解,中置绿荫小品,增加景观层次,以柔化道路界面,美化居住环境最宽处也可以衍化为小广场,聚人气,以促进邻里交流,最窄处可以仅符合规范或仅做铺装变化,简洁明了。仅用做通行。

(2)对表面材质的要求

小区路面可以是不同的材质。小区路面材质除具有实用功能外,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小区景观。不同功能的小区道路对材质有不同的要求,步行路要求路面平坦排水好、相对粗糙,做好防滑。另外根据不同的地域、气候条件可以采用不同的色调,北方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应以暖色调为主;南方城市高温持续时间长,应以冷色调为主。路面可以是沥青、石板等单一材料,也可以是多材料的复合,或坚或柔,或光或糙,以暗示倡导和适应各种活动。

1.3 水景设计

水景是居住区景观中最富有生气的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天然或人工的地形、地貌在水体的声、光、影、色的作用下与居住区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宜人的空间景观。人工喷泉、瀑布、叠石流水等各种表现形式的水景其流动性各有差异,在联系、引导居住区外部环境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1.4 铺地设计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

1.5绿化设计

植草种树,不仅仅局限用于改善空气、简单满足视觉感观的要求,而是应更贴近于人的需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更为实惠。另外,居住区绿化应以改善环境为中心,优化或重新组织居住区的风道和生态走廊,注重背阴和向阳区域的有区别的利用;种植上,尽量保持和利用原有的植物和树木,注重绿量,以树木为主,草坪为副,植物应多选取低养护、常绿、少毒害的品种,种植方式多取自然,忌平淡,应疏密相分、大小相映,宅与宅、组团与组团之间,各有侧重,强调可识别性和领域感。

1.6 设施与小品设计

设施和小品不应光是简单摆设,而是要做到自然。周全,便利。安全耐用。与周围和环境协调美观、恰如其分。同建筑一样,每个居住小区的小品都要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小区内部要保持风格的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形式、色彩、材质等方面相协调、呼应。服务设施要装饰化、小品化,突出实用价值的同时,又必须具有艺术性。

2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盲目照抄照搬,设计缺乏地域特色

众所周知,那些看来自然和谐的规划产物是与它们场地相适应的结果。然而当前的小区 设计很少考虑场地中原有的地貌特征及其与周围整体环境的联系,盲目的追求“洋景观”、 “ 古景观”, 致使很多小区出现了景观与建筑风格不一致甚至有西班牙风格建筑与中国传统 园林相结合的奇怪现象,景观设计缺乏对文化的传承和对城市文脉的响应,很难凸显自身的 特色。

2.2 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目的是给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但当前很多小区的景观设计仅停 留在表面,没有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设计缺少人情味。例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小区 的景观环境非常优美,但在设计中却没有考虑人与环境的交流,致使建成的景观“只可远观 ,不可近玩”;又如小区景观缺乏适应性,一旦施工完成就很难进行改造,随着时间的流逝 ,当居住者的年龄发生变化,生活方式发生转变时,小区内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的需求 很难得到满足。现在,部分小区中已经出现因缺乏专门为儿童、老人设计的活动空间致使他 们不得不在马路上玩耍、散步的现象;还有一些小区因设计、施工不规范造成植物与建筑的 距离过 近,既影响了底层居民的通风、采光,又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这些设计没有从居住者的角度 进行思考,忽略了人们对户外环境实用性的要求。从长远来讲,难以赢得居民的心理认同感 。

2.3 绿化设计中的问题

(1)营造景观时所用植物种类较少,缺少乡土树种。

物种选择上忽略了南北方气候、文化的差异,全国范围内小区景观设计中经常选用的植 物仅有限的几种,营造出的景观非常类似,存在对乡土树种利用不足以及不能通过树种的选 择表现地域特色等问题。

(2)片面追求“四季常绿”,致使植物季相景观不明显。

一些居住小区为追求“四季常绿”大量使用常绿物种及外来物种,造成一些适应性强、 色彩和季相丰富的落叶植物被冷落的现象,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无法感受到具有地域、 时间特色的自然景观。同时,外来物种因不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景观环境而生长不良,既 增加了绿化成本、加大了养护难度又不利于发挥本地植物资源优势、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

(3)小区的景观设计重平面轻立体,缺少生态化设计。

许多小区在设计中注重绿化面积而忽视了绿化质量,未能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合理 搭配,所设计景观只停留在地面栽植阶段。甚至一些开发商为追求效果,获取经济效益采用 大树移植和大面积铺设草坪的方法,致使新建小区中出现了大量的“火柴头”树和大面积的 草坪。既增加了养护成本又造成了绿化“体积”的不足,无法为小区居民带来良好的生态效 益,很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4篇

关键词:交通;选址;城乡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1、建设项目选址概述

建设项目选址是执行城乡规划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性质、规模、布局和城市规划的实施,同时也关系到建设项目实施顺利与否,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国家、省的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选址做出过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3条:“城市和镇应当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同时第36条:“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在《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第27条指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相关专业规划或者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核发选址意见书。

《安徽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建规〔2012〕125号)》为本省的选址报告编制工作提供了规范和指导,增强了报告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有效保障了城乡规划的实施。

2、建设项目选址与城乡规划协调

建设项目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与城乡规划工作相结合,保证其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同时,建设项目的选址工作与城乡规划工作相结合,保证城市的合理布局和规划的实施。因此,与城市有关的建设项目,其立项、选址与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各项要求。

作为区域通基础设施项目选址,与城乡规划相互协调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建设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关于用地性质、布局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建设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与周边用地进行相容性分析;建设项目选址与城市交通、电力、通讯、市政、防灾的协调性分析;建设项目选址与城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等的协调性分析。

3、省道S307涡阳至蒙城段改建工程选址编制情况

省道S307是连接亳州、蚌埠、滁州的一条重要经济干线公路,在安徽省公路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状省道S307道路为二级公路,目前已不能满通需求,道路标准需要提升,道路配套设施需要完善,升级改造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随着沿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S307交通量稳步增长,交通负荷日趋增大,超重车辆较多,现有道路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且病害呈加剧趋势。加上路面宽度只有14~22.5米不等,通行能力与等级难以与衔接路段匹配,也与其在路网中的功能、地位不相适应。且既有路段穿越部分城区、镇区及人口聚集区,与区内交通产生一定的交织,街道化状况日趋严重。为完善道路功能,提升道路等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将省道S307涡阳至蒙城段工程改建,并进行论证研究。

4、省道S307涡阳至蒙城段改建工程选址符合城乡规划

4.1与沿线城乡规划的协调

省道S307涡阳至蒙城段改建工程的选址与城乡规划的关系论证包括:建设项目与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与县城及沿线乡镇的规划协调。其中,前者的具体内容是:省道S307改建工程选址与亳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蒙城县、涡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后者的具体内容是:改建工程选址是否与蒙城县、涡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关于城市用地性质和建设要求等方面的规划相协调。

本项目在蒙城和涡阳县城规划区内采用改线方案避让规划建设区,在规划区范围外采用原线升级拓宽方案。结合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蒙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和涡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经过分析认为,省道S307改建工程选址符合上述规划要求,同时与沿线城镇总体规划保持了较好的衔接和协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协调

根据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涡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和蒙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省道S307涡阳至蒙城段改建工程用地已列入亳州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因此工程的建设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且本工程为老路改建项目,路线方案设计时已尽可能利用原路占地,符合提高交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保护耕地的要求。

线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避让沿线的重要城镇、厂矿、工业园区、大型基础设施等因素,线路没有占用城市、工业园区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同时避开基本农田,尽量少占耕地和林地,少占土地、集约、节约用地。

4.3与城镇交通、防灾系统的协调

作为亳州市域东西的横向通道,省道S307涡阳至蒙城段改建工程选址与城镇交通、防灾系统保持了衔接和协调,在采取了相关的技术措施后,两者之间不存在冲突。

在亳州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中提出了对省道S307进行改建,并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已列入交通类重点建设项目。道路沿线区域总体交通条件较好,沿线地段施工运行可利用省道S202、省道S203、省道S305及现状省道S307,还有沿线的县道和乡村公路可以使用。

路径选线经过地区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部,其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及其大地构造分区按《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图》,属于华北断块区。线路所在区域现处在地壳相对稳定阶段,场地稳定性较好。线路建设沿线的消防、人防等其他防灾设施没有造成不利的影响。

4.4与城镇环境保护的协调

从省道S307涡阳至蒙城段改建工程的选线开始考虑水土保持,做到道路与周围景观协调,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在方案选择上做到减少拆迁,便民不扰民,使路线走向方案与城镇规划保持协调,与其衔接的主要道路相互结合。

在靠近村镇的路段适当加密绿化,以美化环境,衰减噪声和大气污染。本设计采取了尽量提高绿化率的措施,路基边坡植草绿化,在不影响视线情况下选择适当位置,种植低矮灌木配以草皮。

4.5与城镇建设管控的协调

在道路建设管理控制中,省道S307应保持与影响道路建设的要素进行有效协调,具体表现有:建立道路建设质量管理机制,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待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安全管理非常重要,严格审查各项安全措施,重点关注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管理要点、安全技术措施等。

4.6对沿线压覆矿产资源的分析

根据其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线路用地压覆部分矿产资源普查区。政府、公路局已与煤矿单位签订协议书,同意线路改建工程,对潜在的相关损毁费用提出解决方案,按相关规定对矿权人进行补偿。同时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沿线压覆矿产资源对道路无安全影响。

5、结语

建设项目选址,尤其是区域通基础设施项目选址关系到城市规划布局结构、居民生活需求关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通过分析论证,项目选址与沿线城镇规划保持了较好的衔接和协调,方便其进行实施建设,有利于降低国家项目投资成本、缩短建设工期,也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选址进行科学的、多角度的综合评价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进行符合城乡规划的论证是其选址论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规划对建设项目选址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连翠.省道S307涡阳至蒙城段改建工程规划选址论证报告.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

第5篇

关键词:小区;规划设计;生态;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理念的不断改变,人们对住宅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对住房的要求上,同时也体现在对其所在小区的整体环境和使用功能上。城市上生活节凑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人们开始摒弃以往那种过于追求奢华、追求都市化的思想,取而代之的是“生态”、“节能”、“特色”等主题的住房理念,因此,现代化的小区规划设计也应该体现这种时代主题。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关于现代化小区的规划设计思想。

二.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

生态住宅小区以生态学为基础,通过生态设计方法来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促进小区的物质文明、建设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高度统一。

1.规划选址

小区的规划选址很重要,尽量选择地下和周围环境良好的区位,避免因地形等条件造成的空气流动不畅或风速过大等问题。小区用地应结合地形特点,不应使建筑物正对迎风的湖岸或容易形成风道的山谷等地,住宅小区用地最好选择避风向阳的朝南的坡地上。

2.规划布局

在小区规划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协调好住宅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小区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型体、朝向、间距、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运用建筑空间构图原理和手法,合理布置住宅、公共建筑、道路、绿化、建筑小品等的相对位置,使它们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

3.景观的营造

在景观的营造上,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生理、心理、文化、交往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地利用住宅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发挥住宅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还应注重动物、植物的引进和生物多样性,给小区带来生气,增添小区的生活气息,创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态效果的住区环境。有条件的小区配备园林、喷泉、休闲广场、游泳池、健身会所等实施,创造一种自由漫步式的家园模式,并为小区居民提供多个交流场所,为人际交往和娱乐生活提供设施保证。各种实施还应体现出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安全和便利因素。如各个景点和广场的设计要注意居民的“可达性”,离居住区的距离不应太远,区内道路要符合残疾人无障碍通行要求,设置盲道,运动器械要考虑老人、孩子的活动特点,把安全舒适作为第一设计要素。

三.加大节能设计

我国的住宅需求量逐年增加,住宅建设也消耗掉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能源。因此,现代化的小区建设应充分考虑节能,通过对小区的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及对建筑的合理设计,来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能源。下面将从这些方面来做到小区的节能设计。

1.小区道路系统设计

小区道路同时也是小区的风道,道路布局应充分结合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应有利于组织小区的通风,并结合小区绿地空间,尽可能地把绿地中的新鲜空气引入小区,以提高小区空气质量,改善小气候环境,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可使道路的走向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以便于组织通风,同时为抗御冬季寒风的侵袭,还应使道路与冬季主导风向保持一定的角度。

2.小区绿化及景观规划

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小区环境,而且对于住宅建筑节能有重要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浓密的树冠能够将35%的太阳辐射热吸收掉,把20%~25%的辐射反射到天空,植被的蒸腾作用和其根部的保水作用还能吸收掉相当多的热量。小区绿化和水体可以有效调节湿度、降低气温、改善通风质量,从而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对小区的影响,改善住宅建筑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3.住宅单体的节能设计

首先,应控制每户的面积要适中。应避免当前过分追求大面积的住宅,提倡节约型住宅,合理地使用面积,这样可以有效节约建材、以及建造、使用、维护过程中的大量能耗。其次,住宅室内平面布置应合理。合理布置卧室、起居室、餐厅、厨卫等功能空间,考虑空间的紧凑性,避免过多的与功能无关的空间尺度,尽可能地将主要居住空间面朝南向,以利于日照、通风和空气对流。再次,要控制适当的住宅层高。层高过高,会浪费建造成本,日常使用的能源消耗也会增大;层高过低,会减少室内的采光面积,并使室内通风不畅,还会造成室内空间的压抑感,一般住宅层高以2.8m为宜,不宜超过3m。最后,控制合理的窗墙面积比。合理的窗墙比有利于建筑的采光和通风,但还应地区、朝向和房间功能出发,合理控制开窗大小和数量。

四.建特色小区

现代化的小区,还应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要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对小区准确定位,通过多元化的组织手法和多样的居住空间创造方法,结合小区所在地段、城市大环境,来塑造小区独特的主题,而不是简单地去“克隆”他人之作。

在空间布局上,着重建筑空间的层次感。巧妙应用行列式和围合式的不同组合,创造多个景观亮点,丰富建筑空间环境,对各种不同的组团进行相对独立地绿化设计,从而达到“园中之园”的意境。

还可以运用灵活的组织手法,创造丰富的艺术生活空间。小区景观可通过“远借”、“邻借”等技巧来充分借用周围的景观特点,并巧妙应用过渡、渗透、对比等丰富的组景手法,创造主题鲜明、动静结合、软硬搭配的建筑结构空间,使得整个小区显得文化品位浓厚、艺术气息强烈。如可以借用远山与小区内的水体形成山水特色。

还应重视小区规划与当地的历史文脉相结合,要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协调。小区必须从建筑风格、立面色彩到户型空间等方面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在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使小区能延续所在地区的历史文脉,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

遵从自然,保持区域的自然特征。尽可能地保留和利用原有的环境要素,原有的景观可以予以保留,有必要的进行适当修改,缺乏景观的再进行造景,利用、改造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相结合,将创作当作自然演进的一部分,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环境意境和具有诗情画意的特色栖居空间。

五.结语

总之,现代化的小区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生态节能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更加亲近自然的生活场所。

参考文献:

[1]沈清基,石岩;生态住区社会生态关系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3(3).

第6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安居才能乐业,现代安居的概念已不仅仅是有屋而居,而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的结合。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居住小区的全方位的需求,开创性地延续以文化追求、物质品质、生活环境品位为内容的人类居住理想,使现代居住小区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居住小区规划建筑设计应力求发展和突破。“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创造“人本生活乐土”更逐渐成为现代居住小区开发的共同理念。

1 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

高水平规划设计,是提高小区品位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前提。很多在市场畅销的优秀小区,都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项目调研,准确定位,然后特色高水平的规划师进行招标式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择优,从几个方案中优选其中的精华,集众优于一身,再反复研讨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任何规划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这种真正下功夫的反复提高的过程,才有可能出精品。大量实例表明,深入的市场调查,准确的市场定位,精明的策划,正确的决策,以及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是项目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规划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达到以下目标的住区:

(1)生态环境优秀的住区;

(2)山水景观优美的住区;

(3)功能质量优良的住区;

(4)人居文化上乘的住区;

(5)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

为建设这类高品位住宅区,在规划上要做到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居住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居住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除解困型、安置型居住和廉租居住的套型面积较小、房室较少之外,舒适型居住应是面积较大,房室较多,部分还可设书房、健身室等,使居住及住区能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健康(运动、保健)需求、安全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舒适需求、交往需求、休闲需求。当然,这一切都应在经济上可负担的条件下取得。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居住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科学地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组团绿化、屋旁和路边绿化。中心公园应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区外,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而应着重搞好分区中小公园或主题公园和组团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的干扰。

三是居住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居住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居住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民欢迎。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居住群落功能,布置好居住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2 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

2.1 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住宅从过去主要强调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居住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艺术培养、作画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空间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2.2 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

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3 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普通住宅应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四五十年可改造。住宅由于居住者年龄、家庭成员的变化,或由于变换居住者,应在必要时可对室内布局、分隔灵活调整;也可以两套合一套,三套变两套。

2.4 住宅空间设计多样化。

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层以至跃复式合体、三层错层式等住宅模式,使居住空间更活,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爱好。

2.5 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

新科技的发展、推广应用已由单一性逐步向集成化发展,住宅设计也应适应这趋势。

2.6 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

应适应知识经济浪潮的发展,多掌握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理论、市场信息、设计科技、政策导向,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住宅。

3 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

3.1 创造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小区氛围,从而为人们提供创造丰富精神生活的优越生活空间,为人实现自身发展及人和自然的亲和提供良好的前景。有特色的小区就能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有特色的小区也更能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人们崇尚家的感觉得到尊重和发展。

3.2 切实注重环境设计,提供自然化的宜人的环境空间。仅仅种点树,铺上草的传统绿化理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方式的更高要求,“环境有价”;认真规划设计小区景观环境,追求环境空间的人文品味,使小区环境景观与小区空间、小区建筑有机结合,同时贯穿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在设计中尽可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及原有的环境系统,最终提供尊崇自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小区环境,使居住生存、发展、享受和陶冶的四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3 认真研究市场定位,搞好小区住宅建筑房型设计,努力创造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使用舒适的室内空间,小区住宅设计的好坏,其单体平面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小区楼盘未来的市场前景。在相对有限的面积中应力求做到使用功能最合理化,为人们提供既经济合用,又灵活丰富的户型空间,住宅建筑设计,既设计建筑本身,从广泛意义上说,更设计了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对人的行为生活构成的关注应作为设计出发点之一。

3.4 不断优化设计,力求在满足经济实用而又美观新颖的原则下,尽可能节省投资,降低成本,形成发展商与购房者双赢的局面,使小区住宅既物有所值,更能物超所值,因为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既是每个发展商所希望的,也是每个购房者所期望的。没有优秀的规划建筑设计,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小区住宅。目前,建设部对今后住宅设计提出了“精密设计”的要求,这比精品设计又要更进了一步,也更切合住宅设计的特点和需求,因为居住本身是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应充分规划设计好每一平方米,从建筑布局到设备管线,从结构布置到家具摆设,一点一滴都要精心考虑,认真研究,使住宅设计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出更高的舒适度。

3.5 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为小区形象和小区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物业管理是一项全面复杂的工作,应尽早介入、参与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这既有助于小区整体形象的确定和延续,也有助于小区综合质量的提高。“回家的感觉真好”,物业管理的全程服务才使小区泛发出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才使建筑空间环境展示出其独特的生命力。万科物业管理提出物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无人管理”, “无人管理”的含义是住户处处都感受到物业管理提供的服务,都又看不见物业管理在提供服务,这种境界将使整个居住小区沐浴在人性化的和谐安宁的氛围中,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人居环境也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升。

总之,我国居住区正在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居住区环境建设方面需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一个居住区环境的好坏,不仅反映规划设计的水平,也是居民文化素养、文明程度的反映,又是社会管理、物业管理水平的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使得人们对住宅的功能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促使我们一方面要关注生活、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居住区规划中城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创造出更富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柴彦伟 ,城市空间,北京:科技出版社

朱家瑾编:居住区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黎熙元编,现代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

第7篇

关键词:燃气规划;富拉尔基;天然气引进

中图分类号:TU9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019-01

1概述

城市燃气是城市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发展城市燃气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这对于节约能源、替代居民燃煤、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保护环境、方便人民生活、促进餐饮与洗浴服务、促进工业生产以及发展城市公益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燃气功能的扩大,城市燃气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是当前非常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我区城市燃气发展现状

2.1 气源情况。城市燃气源种类有:人工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三种。在富拉尔基上述三种燃气同时供应城市居民使用,2009年人工煤气年供应量1080万立方米,有小部分供给商业餐饮、洗浴和锅炉取暖。其用气结构为居民用气占总用气量的80%,商服及其它用气占20%。

2008年引进大庆天然气,富拉尔基的几个大型企业现已用上天然气,且企业的用气量非常可观。天然气具有热值高、无污染供气压力稳定的特点。相对于煤气管道施工,天然气管道埋深浅,供气压力高、管径小施工中不用加设凝水井等环节,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供气安全系数。

2.2 城市燃气输配现状。到2009年底,我公司人工煤气输配设施有:5.4万立方米湿式储气罐1座,天然气球罐1000立方米1座、2000 立方米1座、地下输配煤气管道119.9km(其中中压管道13km、气源管道3.9km、低压及庭院管道103km),75kw罗茨加压机5台,调压站12座,中、低压管道阀门井152个,中、低压管道凝水井(抽水井)358个。

2.3 城市燃气应用现状。我区燃气的应用,主要是城市居民用气和餐饮业、洗浴服务业用气,只有小部分用于工业燃料、锅炉取暖、游泳池水加热、公共建筑制冷、空调机等。这主要是我区燃气市场发展相对缓慢,环保意识薄弱,较大型工业用气去年刚开始启动等原因造成的。在应用器具方面,现在用的民用灶具、热水器和煤气表大多都是低档次的,考虑到国内其他地区和城市燃气应用器具方面的生产发展水平已经比较高,而我区相对薄弱的状况,我们的出路是应该有选择的引进先进的技术(目前已部分安装卡式表)。

3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燃气发展的宏观政策问题。(1)政府应该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我区在今后一个时期的燃气使用发展政策和具体能源结构调整。城市燃气的发展,一般取决于城市具体的能源结构和城市能源比价,归根结底取决于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引进情况。(2)城市燃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是国家控制项目,要统筹兼顾,顺序发展。从国内外多年历史情况看,燃气不仅关系民生,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必须规范经营,确保安全可靠,杜绝无序竞争。

3.2 城市燃气输配存在问题。我公司中低压管网成环率低,供气压力平稳的可靠性差,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燃气用户的速度较快,城市管道的建设跟不上小区发展的要求,低压支线越来越多,一旦出现事故,容易造成整片地区供气中断状态。同时现有管网部分出现管线局部下沉,管内积水严重,影响供气压力,有时不能满足供气要求。

3.3 应用方面存在问题。(1)燃气应用范围不够宽,利用的程度还很低。当前城市燃气主要用于城市居民用作炊事燃料,小部分用于工业、商业餐饮和洗浴服务业燃料用,很少一部分用于集中供暖、制冷,在工业生产中用作原料的还没有。(2)民用灶具多数属于低档产品,热值率低,而不利于提高燃气能源的利用效率。

4城市燃气发展规划设想

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和我区电力工业及其他城市能源的发展状况,燃气在我区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及其他经济活动中,仍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主导性的影响,因此在本规划期内,发展城市燃气仍是我区重点发展的行业,并将成为我市支持的重点产业。

4.1 气源分配。由于大规模引进天然气并输送到用户,受到现有地下煤气管网和燃气应用器具的影响限制,有可能需要经过人工煤气与天然气混供阶段,达到理想状态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这就决定了我区城市燃气供应的基本格局,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仍以人工煤气为主,与天然气并存的局面。因此,应该做好三件事:一是从整体环境效益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出发,有计划地发展工业商业用户;二是逐步实现中心城区燃料输送方式管道化,取缔液化石油气,同时将现有的液化石油气供应能力转移投放到周边地区;三是逐步实现单种气源专供,分区域分对象分别供应天然气、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

4.2 燃气应用。气体燃料的发展方向是高发热量、无毒性,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我区引入天然气,在客观上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燃气利用功能创造了条件。在规划期内应顺序地做好两件事:一是根据天然气引进速度,有计划地提高供应天然气的使用量,同时相应地改造或更新目前在用的燃气用具;二是研究发展城市公共建筑利用燃气制冷、供暖、供应热水等。

5发展城市燃气政策措施

为保证我区城市燃气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满足工业生产、商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用气要求,在本规划期内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5.1 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城市燃气企业活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城市燃气的产业政策,重点城市燃气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允许、我区经济条件能够承担的条件下,为城市燃气企业不断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要求,不断加强对发展城市燃气的行业管理,监督城市燃气生产经营单位,不断改进和加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在不断提高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8篇

关键字: 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迅速提升,城市化进程也出现了加速的发展的状况,建筑能源需求也随之持续增高,目前,建筑能耗在我国总能耗中占25%左右。

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与设计作为住宅小区建筑全过程的起始阶段,其合理性与否将直接决定住宅建筑节能效果的好坏,并决定了是否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的节能居住环境。我国的住宅建筑的节能与设计工作的开展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与节能的标准制定、既有建筑改造、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以及节能住宅建筑认证的情况等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的住宅建筑节能与设计工作和能源发展目前正处于关键的历史阶段,所以正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式。因此,做好住宅小区的建筑节能规划与设计工作,对于推动住宅建筑节能的开展有着十分钟要的意义。

1.住宅小区建筑节能规划概述

就住宅小区建筑节能规划的总体框架思想而言,住宅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之内(特别是在其试用运行期间),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稀缺性常规能源的总体消耗量。从建筑物的耗能角度上考虑,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于常规能源的消耗主要是指:空调与采暖设备的能耗、炊事与饮食的能耗、生活热水供应的能耗、生活家电的能耗及生活照明的能耗等各个方面(各部分的大体能耗对比如表1所示);其所耗能源的资源来源主要包括:化石类燃料(比如煤、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等)、热能与电能(如热气、热水)。从国际的角度上讲,建筑能耗是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能耗并列,均属民生能耗,其能耗量一般占全到国总能耗量的约30~40%。另外,由于住宅建筑用能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量大面广,所以降低住宅建筑能耗,也关系到国家的全局,对过加发展影响深远。在对住宅小区进行节能建筑规划和设计时,还应了解其现实意义。

表1 住宅建筑各部分大体能耗对比

1.1 住宅小区建筑节能的意义

人口急剧膨胀、能源严重短缺和环境严重污染是目前以及未来世界所面临的三大难题,同时也是人类为了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寻求正常途径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因为历史与近现展中出现了诸多影响发展的不正常因素,所以这三大问题也显得更为突出,并且已成为影响甚至阻碍我国的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顺利开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住宅建筑耗能数量庞大,加上其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住宅小区建筑节能事业也会逐渐的在全球建筑领域蓬勃兴起,并最终成为大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1.2住宅小区建筑规划与设计对节能的意义

住宅小区的建筑节能作为一个具有系统性质工程,因此,在对其实施的过程中应从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的应用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另外,从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的角度来讲,首先需要对住宅小区建筑的环境进行规划与设计,然后则是相关的材料、节能技术等方面的选用。住宅小区建筑规划与设计作为住宅建筑全过程的起始阶段,其规划与设计的合理性将直接决定住宅建筑节能效果的好坏,也决定了是否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节能环境;重视住宅小区建筑室内外的自然通风环境与热环境对建筑节能的影响作用。在住宅建筑物的基础建设过程的3个阶段(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建筑施工阶段及建筑的运行与维护阶段)中,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是整个基础建设的源头,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对于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而言,仅需要极少的资源,却能够决定住宅建筑整个生命过程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的特性。因此,如果从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开始推进绿色节能建筑,就抓住了建筑节能的关键所在,很好的把握住了源头,要比建筑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任一阶段都重要,组建其对于住宅建筑节能事半功倍的意义。

2.复式住宅建筑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由于部分人群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居住要求的大幅度提升,复式建筑也从初始的高端别墅向着平民化方向逐渐靠拢,在花园洋房、小高层乃至高层住宅建筑之中,复式建筑的身影随处可见。但这种住宅建筑在形式上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生活追求的同时,也对住宅建筑能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又因为复式建筑一般对体型系数的影响较小或者没有影响,所以本文将只对复式住宅建筑进行简单的描述,使其产生于上文中对普通住宅建筑的对比,而不做更为深入的探讨。

3.影响住宅小区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的因素

在对住宅小区建筑的意义进行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就需要应用各种手段来探讨影响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与合计的节能的各种因为,以其为设计住宅节能建筑提供参考,促进建筑节能设计与规划的发展。

3.1住宅建筑的朝向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东西向板式的多层住宅小区建筑的总体耗能量较南北向的高约5%,因此,朝向对住宅小区建筑的节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其朝向应该根据住宅建筑内房间的应用要求、建筑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住在地的太阳辐射、建筑的周围环境及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因素等,再通过调查、分析、研究评价而确定。

3.2建筑围护结构与建筑节能

建筑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主要是指是指通过选用墙体保温(内保温、外保温、夹芯保温、自保温等技术)、屋面节能、门窗节能等措施,尽量减少住宅建筑的使用能耗。比如,现代的住宅建筑节能多数就是通过不同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达到较传统住宅建筑节约能耗 约25%的目标,并在结合了设备节能设计之后,达到了使住宅建筑总体能耗降低了将近50%的目标。

4.住宅小区建筑能耗的计算方法

住宅小区建筑物耗能量指标计算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其依据的数学模型不同,分为两类:一是,在稳定传热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简易估算法;一是,在非稳定传热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动态模拟计算法。

(1)简易估算方法(稳态法)

简易估算方法也叫稳态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易,将供暖期或者供暖期内的各旬、各月所消耗的热量依据稳定传热加以计算,在计算中不考虑不同部分的围护结构蓄热的影响,因为采暖周期一般较长,日际的温度波动周期也长,因此,围护结构的蓄热对采暖期总体的耗热量影响也很小;且对于一般的工程设计来讲,只需得到整个建筑或者单位建筑在单个采暖期间的总耗热量,也不用详细的知道热耗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具体情况。因此在业内,稳态法被广泛应用。稳态法有:BIN方法、度日法、有效传热系数法以及温度湿频法等。

(2)动态法

动态模拟的计算方法对各种影响因素的考虑较细,因此得到的计算结果也较为精确。在应用动态模拟算法进行热耗量计算时,也必须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计算。动态法包括:传递函数法/反应系数法、有限元或有限差分等数值方法。

5.总结

本文主要对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分析,考虑其对于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可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应数据的获取,然后运用各种科学的计算方法,结合实例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可以更加促进住宅小区建筑节能的实现,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林芳.浅谈中式住宅设计[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5)

[2] 杜晓辉,高辉.天津高层住宅小区风环境探析[J].建筑学报.2008,(04).

第9篇

关键词:住宅停车泊位 规划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进入平常家庭的数量不断增长,“北上广”等发达城市汽车保有量更是达到相当的水平。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据统计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现实情况是以前老小区对停车位指标的要求较低,甚至没有考虑停车,导致停车位严重不足,爱车晚上无“家”可归,露宿街头,本就不宽的城市道路两边密密麻麻摆满汽车,影响城市环境,甚至阻碍消防车道的畅通,以及紧急情况下消防车无法正常扑救,住宅区停车位的不足与日益增加的汽车数量的矛盾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矛盾之一。

针对城市用地紧,地价昂贵,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高和居住人口密度及车位需求量大的特点,发展地面停车或地上多层车库已不是最佳方案。为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不占地上建筑容积率指标、不减少绿地面积,向地下空间要车位已成为普遍趋势。地下车库不仅是解决停车的主要途径,同时可减少小车对地面环境的干扰,扩大地面绿化率,改善居住环境。为此,各地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条件中规定了停车泊位数量要求和限制地面停车泊位比例,并作为一项强制性控制指标,有的地区还规定地面车位不计入停车统计指标中。但是,近几年建成的不少居住区中停车位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工程实例进行初浅分析和对策探讨。

1、存在问题分析

1.1规范要求相对滞后,与时俱进欠节奏

现行的对居住区停车位作出规定的规范为2002年修订出版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至今十余年没更新。规范要求:①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②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10%;③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这十年中,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居民收入成倍增长,对车库消费能力大大提高,规范的要求也应与时俱进,提高配套停车位要求。

1.2没有前瞻性、顾此失彼,效益差

不少居住小区沿街满设商业用房,设计时偏重于商铺经济价值,而不多退道路红线设足商业车位。其投入使用结果证明,不仅存在占道停车影响交通及安全隐患,而且无停车位的商业用房的增值和经营效益远不及有车位的商业用房。

通过参观考察地下车库,发现一些早几年建成的地下车库长年空置,多数车辆仍在地面占道或损坏绿地停放。其原因有:除物业管理不力之外,主要是有的仅有消防电梯直达车库;有的车位距住宅单元出入口偏远,通行不便;不少组团内地面道路宽5米多,有路边停车余地且出入很方便。以上因素给限制地面停车带来困难,并造成了管理和环境质量隐患。从经济上分析,少设一层地下室的电梯井道和门或不设便捷通道,其投资节约甚微。其车位销售价与同类地段全部电梯直通地下室、交通方便的车位售价却相差甚远,且不受有车族的欢迎,不仅低价又滞销,还不能发挥地下车库投资效益。

1.3组合牵强,实用性低,存在安全隐患

通过走访早几年已建成的几个高层居住小区,发现均把多幢住宅的地下室连为一个大型车库,结果住宅较密的轴网使车位布置零乱、消极不能利用空间多、停车适用性差、单车位面积指标达到50平方米/车位,导致经济效益低、交通组织难以简洁通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地下车库与人防工程结合,是把使用率很低的人防空间合理地利用起来,达到平战结合的目的。经使用证明其不足之处有:一是防护单元之间开洞的限制,导致行车视线受阻,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二是因为地下各防护单元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向自然室外开口受到限制,不能引进直接对外自然通风、采光,地下空间往往给人造成阴森封闭、压抑等不良的心理感受。

2、对策的试探讨

2.1及时更新车位指标要求

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达程度,制定出符合自身停车位指标。重庆市规划局根据各种档次住宅品质不同,规定居住小区的车位指标为:中高档住宅(计容建筑面积>100)为1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普通住宅(计容建筑面积≤100为0.8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公共租赁房、安置房为0.34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廉租房为0.2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幼儿园、物管用房、社区组织工作用房等住宅配套用房为0.2个车位/100 m2建筑面积。规划阶段就控制住停车位指标,不达标不让规划通过,从源头上控制住住宅小区的车位配套数量,并在施工图报批阶段发放规划许可证前进行车位数的复核严格执行,致使住宅开发商敦促设计院提高车库利用率,减少单车位建筑面积。

2.2改善停车空间环境,提高品位,消除隐患

充分设置居住小区商业和配套公建的停车位,从景观的角度出发,做出生态地面停车位设计模式:即以大冠幅乔木为遮阳层;以灌木为隔离层;以花草为车底地面层;以硬质铺装为轮压地面层。其车位绿化覆盖率可达70%。改善全硬质地面高温和植草砖绿化形同虚设的传统做法缺陷。

住宅组团内地面交通人车分流,宅间路边绿地不设车位。限制组团内道路宽度(以4m为宜),以满足消防通车要求即可,便于控制路边停车。将地下车库与地面景观同步设计,同时考虑地下室的空间环境景观。如:①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地形高差或尽可能在地下室外壁有条件处开窗;重庆市渝中区临江门附近的魁星楼车库,合理利用两边道路的30多米高差,在高差段设置8层吊层车库,较高道路临街层及以上为商业,很好的利用了地形;②将地下车库某交通节点设计为景观天井;③适当加宽主车道,将顶盖局部敞开,形成垂直绿化景观通道;④将车位死角处顶部打开点缀绿化或把某处地面设计为下沉式景观节点。让地下车库共享外部景观,尽量把室外阳光、空气和绿化引入地下室内。在地下室出入口处采取适当的建筑处理,如扩大出入口尺度,把地面绿化向地下空间引伸,消除地下空间的封闭感和压抑感,改善地下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如此,既减少了通风、照明设施投资及运行费用,又可提高车库品质。

2.3 独立设置地下车库,结构合理,经济适用

在设计构思时,应尽量考虑地下车库空间的完整性。总平面布局设计尽可能把上部住宅沿周边布置,形成组团或小区中心花园地下车库,形成绿地下较为完整的地下车库。

尽可能将住宅底部地下室与绿地下车库分开,使地下空间各自相对完整独立又有便捷的通道联系。将轴网复杂的住宅地下室设计为非机动库、设备用房、贮藏及其它辅助用房。将这一部份地下室与人防工程有机地结合,把住宅地下室的不规整空间作为人防空间合理地利用起来,达到平战结合的目的,同时满足居民非机动车就近停放以及杂物贮藏的使用方便要求。地下车库完整独立地设置,能使结构柱网尺寸合理整齐、交通组织流畅、停车率高,能有效提高车库的经济性。

3、结束语

居住区停车泊位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分项,特别是地下车库,涉及内容繁多复杂。在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值得重视,就需要富有前瞻性的对停车位数量及车库使用率等问题思考,同时结合景观、结构、交通、人防、消防、通风、水电等相关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往往是一旦建筑设计成果经施工完毕,再优化修改就难上加难。本文对车位设计中的一些综合性问题做了一点初浅分析和探讨,但更多的认识有待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发现,更多的知识还需在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通过与更多设计师交流学习,进一步总结先进经验,设计出经济合理、使用方便、环境舒适、住户满意的居住区停车泊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