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44:05
导语:在企业技术创新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提升技术创新战略意识,加大研发投入
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首先必须提升企业,尤其是企业家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战略意识,因为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家的眼光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捕捉市场机遇和推动技术创新的能力。在中小企业中尤其如此,因为在中小企业中,企业家往往是大股东,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决策者和推动者。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确立后,加大研发投入就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推进的必要条件,世界各国的优秀企业或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都普遍重视研发投入。我国的优秀企业华为公司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坚持研发投入不低于公司营业收入的10%,正是对研发投入的极度重视和对技术创新的一贯执着,才造就了华为的卓而不凡和持续的成长动力。为了有效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一是建立企业技术研发费用投入的硬性规定,明确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费用占比,从制度层面保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的持续性;二是设立地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主要用于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加快技术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和转化利用;三是中小企业应制定和优化技术创新流程,规范技术创新资金的使用,降低技术创新投入风险,提高技术创新投入效益,从而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呈现、技术创新效益提高的良性循环,进而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
二、优化技术创新模式与路径
优选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推进路径,是推进中小企业有效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措施。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要求,以及给企业带来的竞争能力和创新风险各有不同。中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仍具有不同的个性。再者,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发展阶段差异,同样也会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不同选择。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模式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基础条件。一般来讲,当企业所处的行业具有实力超群的主导型企业时,中小企业可采取跟踪学习、模仿创新的模式,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低效率的技术创新投入;当企业所处的行业中充斥着实力相当的中小企业,尚未形成行业主导者时,中小企业则应审时度势,采取共同研发合作创新的模式,通过优化配置、合理管理创新资源来提升技术创新的效果和效率,与行业技术创新共成长。
选择了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后,如何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推进形式与路径也很重要。可采取的推进路径有:一是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二是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研发相结合;三是与委托科研院所研发相结合;四是与对外合作、合资办企业相结合;五是与鼓励企业员工自主创新、创业相结合。其中,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日益成为中小企业经常采用并行之有效的合作创新形式。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由企业、大学以及科研组织等由多方创新主体合作的行业技术创新联盟,也是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一种有效推进技术创新途径。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设法和其它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建立超紧密联系,以保证企业的合作创新伙伴关系资源。同时,中小企业必须及时筛选出符合企业自身需要且适合自身基础的合作环节,以便促进企业合作创新的利益最大化。
三、高度重视合理利用各级各类科技政策
一方面,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得益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也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的宽松、适度的优良环境。尤其是在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环境下,中小企业要加快推动技术创新,除了修练内功,提升内在动力和自主能力外,重视利用外部资源和力量,提高中小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要高度重视合理利用各级各类科技相关政策,促进有利的外部资源转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例如,在财税政策方面,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了中小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研发投入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金融政策方面,不断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担保公司和小额货款公司的发展,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借贷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全国各地也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纷纷出台了多项针对性扶持政策。如安徽等省市和地区,针对中小企业开始实施的科技创新卷制度,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卷是针对区域内的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创新资源缺乏、高校和科研机构缺少为中小企业科技服务的动力机制,而设计发行的一种区域性“创新货币”。其基本流程是:政府向中小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卷,中小企业用科技创新卷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购买科技服务或科技资源,高校和科研机构持科技创新卷到政府相关部门兑现。
四、建立起适应技术创新需要的匹配文化与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创业和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它对企业各项经营与管理活动具有深刻影响。中小企业应创建具有以下特点的创新型企业文化:一是敢于并且善于变革图新;二是勇于承担创新风险;三是要具有战略性长远眼光。另外,企业还应将创新型文化的营造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如可设置鼓励创新和创业的基金和奖金,对创新失败的容忍、鼓励和指导也要落实到制度层面。
组织架构对企业技术创新开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应建立起精于知识创造和转换、分享型的学习型组织以及扁平化的组织,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规范自身组织架构的同时不宜将组织机构设置得过于层次性和刚性化,而是从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入手,在建立企业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练方面,明确各级领导的作用和职责,把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学习型组织落到实处。
中小企业必须强化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意识,正确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小企业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知识的学习,制定相应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深刻汲取2013年曾出现的唯冠和苹果商标之争的惨痛教训。
五、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
知识以及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人才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和核心要素,而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又面临着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的现实困境。因此,为了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中小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通过人才资源的投资和引导战略实现在企业引才和用才等方面的突破,以破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瓶径。中小企业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时应注意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现有人才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通过培训来提升现有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助于中小企业在较小的投入成本情况下实现创新效率的提升。培训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中小企业往往因资金所限,较少开展外部培训,因此挖掘内部培训潜力是提升中小企业人才能力与素质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068-04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现代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快速地满足客户需求离不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相应地,新产品和先进生产工艺也便成了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具有更高适应性和动态性的技术创新系统才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从而为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的培育与发展提供保证。简言之,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构建已经成为在当前的经营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并培养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有生力量,在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繁荣、引进和建立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在增加社会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扩大对外贸易等方面的作用也十分突出。尽管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地位非常重要,但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很小,固定资产比例低,经济成分复杂,诚信程度较低,相对应的制度保障、金融支持、信息服务、中介支持体系都相对落后。因此,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毋庸置疑。并且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成功地应对相应的挑战,并把握好所面临的机遇,一个很重要的要素便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快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不同与多样的需要。显而易见,在这当中,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根本保证
技术创新是一种市场行为,其发展主要依靠市场经济手段,但相对一般意义上的市场行为而言,它又具有特殊性[1]。政府对技术创新大力支持极为必要。事实上,在世界各国的技术创新实践中,政府均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政府支持技术创新的优点之一是能迅速启动技术创新,但其局限性之一就是政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固有的信息不对称,即政府很难预知哪个项目商业价值有多少、能否最终成功。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政府与市场的职能既不能偏废,也不能错位。
目前,中小企业创新功能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规范引起的。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在企业创新竞争中同样如此,市场经济竞争不仅要求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更要求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和保护。虽然我国技术创新立法已形成一定的体系,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专门的技术创新法,与技术创新有关的一些亟待法律调整的领域还无法可依(比如风险投资、基础研究、科技投入等方面)。因此,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并加大执法力度。这样,可以激励中小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不断创新的目的。
中小企业在维持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大量的产品和服务及在培育企业家精神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经济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明显缺陷,特别是市场机制对中小企业进行基础研究或公益性研究以及长远目标的研究活动的调节存在很大不足,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本上处于不平等的竞争状态。因此,各国政府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制定了大量的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技术政策以及创新计划。如美国政府设立的“小企业研究基金”规定:国家科学基金与国家研究发展经费的10%要用于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上;英国推出的“对创新方式的资助计划”规定:对符合条件并低于2.5万英镑的小企业项目,给予1/3—1/2的项目补助。
虽然我国近年来陆续也制定了一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并实施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成果推广计划、新产品计划等,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仍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议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一)设立专门资助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的计划。只要中小企业的科研计划符合政府产业技术政策和专门计划指南,政府就应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以刺激中小企业向创新投资的积极性。
(二)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完善风险投资的发展环境。第一,政府要以政策性贷款和财政贴息等方式,有效引导和扶持风险投资基金,同时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如允许适当比例的养老基金、银行及保险公司的资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进行长期投资,以拓宽我国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实现投资者多元化,改变风险资本结构单一的局面;第二,要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制度即投资基金制度,同时尽快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及创业板市场,为那些尚不具备在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的产权及股票交易提供便利条件,从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撤出机制,拓宽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
(三)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发展促进基金和信用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所从事的技术开发项目提供贷款贴息、股权投资和融资担保。
(四)其他支持。如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采用特别税赋政策,以及鼓励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创新发展基金,允许研究开发型中小企业实行高折旧率的特别折旧办法等。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技术中心的设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或是技术改造货款、政府采购活动等,都应该不论企业规模,不论所有制形式,给中小企业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二、完善融资渠道: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保证
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创新动力大,一旦有资金支持,比大企业更愿意从事技术创新。当今许多微电子方面的重大创新都是由当时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完成的。但资金的严重缺乏是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近年来,虽然国家对科技型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但技术创新固有的风险性使中小企业无论在商业银行贷款上还是在政府的投入上都存在着融资严重不足的问题。而在中小企业较为发达的美国、德国和日本,政府均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如向小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和提供少量的直接特别贷款,向中小企业的长期投资提供利息补贴等等。因此,我国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如借鉴日本的做法,由政府财政援款建立专门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政府金融机构;另外,为从民间金融机构借款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借贷担保(由信用保证协会负责);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提供直接的补助金;对因相关企业倒闭而陷于资金周转困境的中小企业提供紧急低息贷款等等。
(一)适当降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允许中小企业在成立最初的几年可以适当低于市场利率的利率向国家专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下,允许国家专业银行制定合理的利率区间,使利率更具有弹性。
(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专项贷款、贴息贷款等形式的筹资优惠。例如,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无息或担保贷款,直接或间接地提供补贴。
(三)健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0世纪90年代,由国务院决定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正式启动,首期额度为10亿元人民币。同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规定》明确了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投入的不同支持方式,无偿资助主要用于支持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启动资金,或中小型企业进行创新产品研制以及开发的部分补助;对于已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中小企业创新项目,采取贴息方式支持和鼓励其使用商业银行贷款,以尽快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竞争力;对少数起点高、具有较大创新内涵和较高创新水平,并具有后续创新潜力和较大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项目,采取资本金投入方式,以引导企业、创业投资等方面的资本投入,资本金投入一般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20%,并要求在一定期限内依法回收。
(四)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成功运作的关键之一,在于一项投资一旦成功之后,风险投资者能够迅速通过资本市场将投资连同高额回报一并收回,这样才能及时转向下一个投资目标,使风险投资持续波动运作下去。也就是风险投资必须既有“入口”,又有“出口”,才能构成周而复始的滚动发展。从长期来看,这种机制的实现取决于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入的基础上,试办二板市场。鼓励风险投资公司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业务。作为鼓励措施之一,可以考虑在投资公司的纳税前利润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风险投资损失准备金,视为成本从利润中扣除。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能解决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政府的资金扶持“只能解决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缺口,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需要通过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来筹集”[2]。
(五)建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建议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银行四方共同参与,用途是为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时提供担保。政府提供大部分资金,并就基金担保的投向提出建议。社会中介组织承担基金的发起、组织和协调工作。中小企业作为会员向基金出资,会员的担保申请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获得批准。银行负责基金的保管和具体动作管理。由于互助担保基金要求会员共同出资,企业之间存在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机制,起到互保、联保的作用。
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资源有限,随着创新活动的发展,迫切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为之提供支持和帮助。从目前技术中介活动的发展来看,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对科技成果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工程化、中试和设计等方面的服务,如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等;一类是为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供信息和解决办法的各种咨询服务,如技术信息中心、创新咨询服务公司等;一类是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所、设备等硬件的服务,如创新中心、孵化器等。借鉴国际经验,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公共科技服务体系的支持,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对各类中心实行政策扶持、经费支持和任务委托,促进各类中心健康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获取稳定的科技源:同时着力促进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活动的社会化、产业化,不断完善中介服务配套设施,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各种面向中小企业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诊断、技术指导等服务;充分依托和利用现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培育孵化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等,以减少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
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咨询、信息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重视培训工作,争取建立若干个高层次的培训示范基地,全面提高管理培训功能,特别要加强技术评估培训方面的工作,加强集成,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还必须大力支持科技咨询产业的发展,鼓励创办各种咨询公司、信息公司、从事技术交流和转让的公司,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改进组织结构,制定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的战略规划。
四、加强外部合作: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动力
中小企业只有与外部合作才可以弥补自身在技术创新资源缺乏的缺陷[3]。我国政府应加强中小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大企业及其他中小企业的合作。
(一)应加强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我国技术创新人才大部分都集中在学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而企业则面临着技术人才不足的情况,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中小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正好可以互相弥补各自的缺陷,中小企业可以更好地吸收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推出新产品,而高校及各科研院所可以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联合是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小企业发展内在需求。产学研的联合,不只是简单的技术转让,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加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从各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增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增强中小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我国台湾地区、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与大企业紧密合作。政府应通过政策手段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
(三)应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建立中小企业组织和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可以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协作。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组建研究开发组织共同研发。在德国、意大利、日本,各种中小企业组织促进中小企业研发合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四)加强与政府的合作。政府始终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保障。我国政府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不够的。政府应增加与中小企业的合作项目,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的投入。
五、加强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建设: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
企业内部动力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要的动力来源[4]。中小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推动职工持股计划和实行股票期权制度。人力资本在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的人力资本最大发挥是企业保持强劲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因此为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应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实行职工持股计划。对于技术能力强,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可采取技术入股的形式,给予专利持有人较高的股权比例,以激励企业的科技人才加大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股票期权也是激励企业员工的重要工具,在美国股票期权促进了美国高技术企业的迅猛发展。股票期权对于高技术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二)加大对职务发明的奖励。只有发明者的个人收益接近该发明的市场价值时,企业技术人员才会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技术创新上来。在我国,企业家年薪制和股票期权等表现人力资本产权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中。我国在职位发明中,连续三至五年从实施该科技成果新增留利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对完成该项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但是这种奖励与其创新成果的价值相差悬殊。企业应明确规定企业和研发人员对创新成果的所有权,承认创新者对创新成果的产权。企业在研发的开始可以与研发人员签订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合同,这样一是可以保障企业对创新成果的利用,二来可以提高研发人员的热情。
六、切实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保证
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一批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人才,也需要一大批高技术的生产工人。调查中发现,即使许多企业是从国外引进的最先进设备,但就是生产不出与国外同行同样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家们说:“我们用一流设备生产出的是二流乃至三流的产品。”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线操作工人的技能水平不高。
据报道,在我国城镇企业拥有的1.4亿名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50%,在这些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和初级技工的比例分别为5%, 35%和60%,而发达国家的同类数字分别为35%、50%和15%。这说明我国不仅技术工人缺乏,而且技术工人的结构不合理,中级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偏少。这种情况不仅反映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整体偏低,而且反映了我国从政府到社会对技术工人培养的不重视。人们普通存在着轻视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观念。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具有重大突破的科技发明和技术进步无疑多由高级知识分子推动,但大量的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等技术创新是由一线操作工人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完成的。因此,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给予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以足够的重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快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通过建立职业证书制度,全面推行技术工人初、中、高级和技师、高级技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使技术工人的技术技能水平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技能人才打通成长通道,促进技术工人主动提高自身技术技能水平。
(二)职业教育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和办学模式的多样性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多采用学校教育模式。办学模式、办学经费主要靠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与企业的联系仅发生在学生就业阶段,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职业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知识化和体系化,学生缺乏生产实践训练,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与普通教育机构的毕业生区别不大,仍然需要同样的上岗培训和岗位适应。这样,职业教育仅成为学生分流的一种渠道,没有与普通教育产生真正的职能分工。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职业教育应加强与企业在办学投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多元化、多时段的联系,学习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特别是结合各省地方性产业群的发展,吸收企业和行业协会成为职业学校的股东,创办面向地方性产业群的职业教育中心,这样不仅拓宽了办学资金来源,而且使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育内容更适应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需要,又可以利用企业的生产基地解决学生的生产实践问题,并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充的需要,及时调整办学方向,使职业学校成为区域性的职业能力开发中心,从而建立地方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互动机制。
(三)积极推动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
在美国,90%的公司有正式的教育培训预算,每年美国企业每个雇员平均接受15个小时的教育培训,大公司平均高达52.7万美元,小公司教育培训费用也达到每年平均21.8万美元。反观我国的中小企业,虽然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培训的重要性,甚至送骨干员工到国外培训,但大多数仍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因为他们认为人才培训是社会的事和员工自己的事,企业可以不停地从社会招聘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反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是一种短视的看法。
现代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设备更新、产品更新和组织更新,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多变的需求,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的存量和结构必须不断更新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人力资源存量和结构调整的一个途径是引进新的人力资源,另一种途径就是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再投资和再开发。现代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必须把企业人力资源的再开发提高到战略性的高度,对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进行大量的经常性的再培训,以适应现代竞争的要求。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乃至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4.
[2] 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9.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客户知识管理;技术创新;模型
一、引言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先进技术知识和客户知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知识以非线性扩张的速度增长的今天,企业如果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取需要的所有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花费昂贵,而且困难重重。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学习、引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并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内外部知识的共享和整合,这样才能实现创新的成功,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与外界相关主体(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进行技术创新知识的学习与交流。
二、先进技术知识的获取及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一)先进技术知识的获取
企业在学习、引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企业必须能准确把握及判断当前先进技术发展的方向,因此,先进技术知识是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先进技术知识的获取及开发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企业只有同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技术创新,因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了企业不可比拟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一般企业从高校和科研机构获取先进技术知识的方式有:(1)专家培训:企业聘请技术专家对企业相关员工进行先进技术知识的培训,为企业后续研发做准备;(2)合作研发:建立在利益相关的合作基础上的互相学习与沟通,企业可以在实践中获得自身所需的技术和信息;(3)公派学习:企业挑选合适员工公派到高校或科研院所学习,这类员工一般为企业重点培养的、级别较高的研发人员,作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人员储备。
因为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其中很多困难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具有丰富的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二)产学研合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当前的技术环境从过去的相对稳定变得动荡多变、难以预测,技术不确定性增加,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缩短,研究开发的成本和风险增大,技术边界变得模糊,这些趋势已经成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直接动力之一。
1 大学和科研院所是知识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对企业技术创新而言,它们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源泉。技术开发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耗费时间和精力,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一般不会进行基础研究,而是着重开展应用研究。大学和科研院所具有丰富的创新人才、技术和信息储备,更有实力进行基础研究,给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基本的技术保障。
2 科研院所和大学要在科学创新中扮主角,而企业要在技术创新中扮主角。在技术创新中科研院所和大学甘当配角,为企业服务,“受制”于企业。这方面,身处美国硅谷中心、支撑硅谷创新发展的斯坦福大学堪称楷模。斯坦福对硅谷的贡献举世闻名,它从不直接经商办企业,而是以先进的创新理念传播和优秀人才培育去促进硅谷的繁荣。
3 对于没有条件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研发机构的企业,如果要想开展技术创新,必须依靠科研院所和大学技术创新的战略储备和近期的技术和知识支持,采用多种形式密切产学研结合。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成功的组织了微电子技术产学研联合攻关,使其在生产技术上超过了美国。这种创新模式被誉为产学研结合的经典范例,为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作了重大贡献。
三、客户知识的获取及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一)客户知识的获取
客户知识的获取是指企业通过与客户的接触,开发、收集和整合企业内、外部各种客户信息,并利用数据挖掘、知识推理等人工智能技术从中提取客户知识。客户知识获取的方式为:首先,企业收集现有客户和目标市场中潜在客户的人文统计信息,并分析现有客户的历史消费情况以及潜在客户的可能消费需求,掌握市场上关于客户的详细信息,从而得到关于客户的知识;企业通过关于客户的知识,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市场上的客户资源,从而为每类客户提供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而有关企业为客户提供的定制化产品的信息就是客户所需要的知识,这类知识使客户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产品,提高产品推广的响应率;产品推出后,企业需要知道客户对这些产品使用后的评价以改善产品的功能,这就是来自客户的知识。企业利用呼叫中心、客户抱怨管理系统以及客户服务人员与客户直接的交流和沟通来获得相关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并以电子文档、书面资料等形式进行存储利用这类知识,企业能更准确地了解客户需求,从而更新关于客户的知识,并能改进产品的功能,推出新的更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同时更新客户需要的知识。当新产品推出后,企业又能获得新的来自客户的知识。客户知识的获取就是在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中实现。
对客户知识的获取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关键在于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客户知识管理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始终,企业的技术创新只有不断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客户知识是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永远是持续的流程,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更新客户知识,加强自身的客户知识管理能力。
(二)客户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1 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的有序化
客户知识管理作为企业客户管理的新理念,通过对客户知识的整理和分类,通过数字化和知识化将大量无序信息有序化,将客户需求具体化,使技术创新的过程流畅,各个阶段紧密有序,为员工提供知识共享的环境,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主要还是取决于技术创新的参与者。客户知识管理的实施可以使技术创新过程流程化,便于每个参与者掌握和熟悉。在创新过程中,流程化的管理也便于参与者根据创新环境的变化而有效地对技术创新过程做出调整。创新人员既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基础知识,又要了解企业的客户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传达给创新人员,从而及时地调整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企业的客户知识管理者将各种客户知识综合整理,将客户隐性知识变为企业的显性知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2 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
企业技术创新是具有风险的,创新成果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可能根本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技术创新能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其过程也是一种创新,它包含了许多企业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从而使技术创新充满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新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所决定的。客户知识管理可有效降低这种风险。客户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现在许多企业已认识到,企业应该到客户那里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对知识的传播和收集,通过企业与客户的互动沟通,企业可从市场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为技术创新作依据和参考,减少技术创新方案中不完整之处以及可根据市场信息的反馈而及时调整创新方案。
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创新人员必须对企业客户知识进行识别、获取、开发、分析、使用和存储。客户知识管理可以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通过构建一个能够有效吸收、保持、共享和转移的知识活动的微观机构,使创新人员能方便、迅速而广泛地获取信息,快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有效地缩减创新时间,减少技术创新成本,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避免项目失败的风险。
3 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反馈的监控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是企业整个创新系统之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技术创新的每个阶段的产出都应该反馈到技术创新系统当中来。通过对每个阶段成果的评价来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做的只是一个将技术创新知识整理与存储的工作,客户知识管理应该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结合起来”。,将客户知识作为流程来管理,使企业的资源和客户知识形成一条知识链,让每一阶段的技术创新过程都可以得到检验与评价。而且,企业可以通过对每个阶段反馈信息的分析,相应调整创新战略,领导市场潮流。
4 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优势的保持
技术创新是能够扩散的,尽管企业可以对自身创造的技术采取足够的保密手段,但一旦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取得竞争优势,其他企业将会扩大资源的投入进行模仿技术创新,从而消减了技术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样一来已创新的企业必须进行再创新,也就是进行持续性的技术创新。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施客户知识管理的企业就能保持技术创新的优势,及时适应改变了的创新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跟踪与发现新的客户需求信息,转变成新的客户知识,应用新知识不断指导技术创新,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要像对待技术成果那样对待客户知识,加强企业客户知识管理,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企业的技术水平优势和强大核心竞争力。
四、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分析
(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
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的演进,许多管理的实践者发现学习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知识的产生、获取、应用和共享等成为了创新研究的重点。第六代创新模型,认为是知识和知识的运用才使得企业之间存在差别,才使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维持。因此,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先进技术知识和客户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是关键。而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它所需的创新知识可以来源于企业的内部,也可以来源于企业的外部(其他组织),产学研结合可以有效实现创新知识在各主体间的应用、开发和扩散。
单独考虑合作系统内的单一企业,其技术创新的过程包括创新决策的产生、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四个部分,通过上文客户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可以看到,客户需求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客户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家做出正确的创新决策、研发人员及时掌握客户需求、生产人员准确了解客户对产品的期望、销售人员成功留住客户。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客户知识管理的内容贯穿始终,指导每一个部门的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通过以上分析,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如下:
(二)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分析
1 企业内部技术创新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图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过程,从创新决策开始,经过研发、生产,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后,由销售部门将产品或服务转化为企业的效益。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考察市场客户的需求,并且结合现有的技术成果,企业又产生新的创新决策,指导下一轮的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客户知识管理的内容贯穿始终,指导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
这一循环过程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客户知识互联”网络。明确要求各部门应该相互合作与协调,跨部门交换客户知识和分享经验。客户知识管理系统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将与创新密切相关的客户知识分发给需要的职能部门和人员,达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协同工作的目的。比如针对某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生产部门会接收到CKM系统分发的客户知识,以此为依据开展制造加工,并将制造流程信息反馈给客户服务部门,客户服务人员会结合相关客户知识,通知该客户详细的供货细节。
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
摘 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中小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形成企业所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现状 对策
技术创新是人类的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型企业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自从熊彼得提出“创新”一词后,很多学者开始了对创新的研究,大家对技术创新的定义也各有见地。林恩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弗里曼(1982)则指出,技术创新是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而我国学者傅家骥(1998)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市[1]。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依靠创新,而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创新的基础和起点。我国的中小企业规模小,在经济实力、技术基础、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使得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技术创新作为一项高投入的活动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瓶颈。中小企业要想在技术创新中有所建树,就必须进行融资。而对企业来讲,融资有内源和外源两种渠道,内源渠道就是通过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外源渠道就是通过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和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2]。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资本积累还很少,如果仅靠企业的自有资金来促使技术创新,则企业很难投入大量的研究费用。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不高,加之我国担保体系尚未完善,使得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也很困难。
2.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人才
人才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科技人才数目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该企业的创新能力。Barton(1992)指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以及企业的价值观。在我国除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之外,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数量有限,其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数量更少至又少。
3.中小企业缺乏信息获取渠道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信息,信息是创新的源泉,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科技信息,才能了解和洞察国内外同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方向,作出及时、快速的反应[3]。但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还不能及时获得企业相关的技术创新信息,尤其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
三、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应对措施
1.完善担保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尽快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鼓励诚信经营。政府部门可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传递中小企业信息,推荐好的项目,协助符合要求的企业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快制定符合国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完善立法,大力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建立信用担保和贷款担保机构,放宽银行信贷限制,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渠道。政府可组织成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统一承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
2.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措施
人才的储备和积累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聘用外部优秀人才,如高薪聘用企业所需的研究开发、技术人员;一种是通过企业内部选拔,如企业可以通过培训使其员工掌握技术。在对待人才方面企业要采取更开明的态度,允许员工犯错误;在激励人才方面,企业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既要注重物质方面的,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这样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根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中小企业可通过短期物质、长期物质及精神或内在层面激励相结合的措施。满足员工内在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而激发出创新积极性。
3.改善中小企业信息获取渠道
发展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鼓励创办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中介、技术咨询服务、技术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服务的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企业间可协同建起产业集群,集中形成核心产业,组成一个相互连接的产业链条,使其研究成果快速的转化为生产应用并投入到市场里。这样做不仅使企业快速获得产业内信心,而且还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大力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和网络化服务,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产业技术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此外,中小企业应紧密联系高等院校及研究开发机构,使技术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四、结束语
技术创新可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而中小企业则是技术创新活动的生力军和重要源泉。目前,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很多的瓶颈,但是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逐步完善和中小企业经营的日趋成熟,相信我国技术创新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张朝晖.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应对措施.当代经济管理.2009(3).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影响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动力因素,构建了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并对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进行了分析。
许多事实表明,内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因此,尽管企业外部的动力要素对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们作为外因,只有通过诱导、唤起、驱动而转化成内因,才能实现其动力效能。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要大幅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的机制与模式,探讨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这种动力是存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内部和外部、对技术创新活动产生驱动力的各要素之和。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和相对竞争优势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企业利益驱动。企业在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之前,一方面要对创新活动的净收益和创新收益的滞后期进行预测,另一方面要对创新活动的风险和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行估价,只有能在预期的时间范围内取得较高预期收益,又因风险适度、能力较强而能有较大成功概率的创新活动,对企业就会有较大的激励力量。
2.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内部创新动力要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对企业文化、激励机制、企业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在相同的环境中,在相同的创新动力作用下,有的企业进行了创新,而有的企业却没有创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企业创新活动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是否富有企业家精神。优秀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者,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者、指挥者,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至关重要。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支柱。
3.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中,与个人主体行为目标关联较密切的就是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因为个人主体参与技术创新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个人收益最大化,而能够帮助个人主体实现这一目的的动力要素就是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通过对个人主体的创新行为实施恰当的、丰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能够充分地调动个人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对个人主体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所以,企业如果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必将导致自身的创新活动失去动力和活力。
4.企业文化。除了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以外,在企业内部动力因素中,企业文化对个人主体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个人主体的行为目标不仅包含着利益目标,还包含着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而在创新实践中长期积淀和形成的企业创新文化,会通过影响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使全体员工普遍地认同和崇尚创新,并将创新成功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活动。可以说,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持续地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5.企业科技专业人才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创新能力。科技专业人才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创新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重要的动力基础,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与企业所拥有的各类专门人才的业务、专业技术水平有必然的联系。能够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科配套、起点高、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是企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
6.路径依赖与路径创新。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指:技术发展的历史因素在决定未来的技术创新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这些历史因素包括:最初市场、技术管理、制度、规则、消费者预期等等。在它们的作用之下,技术创新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变化的影响,进而导致成功的创新和采用新的技术取决于现有技术的发展。但是这些历史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赞同”采用现有的技术而“反对”采用新的技术。采用现有技术的收益递增导致创新锁定于现有的非优的、低效率的技术,并阻止采用好的、优越的、可替换的技术,并最终造成技术创新的低效率。
多数情况下路径依赖是技术创新的阻力,因此,需要企业进行路径创新,以积极正确的态度,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技术创新的成果,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放弃眼前既得利益,采用打破现有技术创新路径,进行路径创新。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动力
外在动力机制主要是指企业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所发生的推动作用,包括产权动力机制、市场动力机制、政府动力机制和科技动力机制等几方面。
1.政府政策因素。政府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有建立完善的企业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的财政、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新产品税,加大R&D投入,以及建立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观是强大的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政府行为会推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2.市场驱动因素。市场是一种实施费用低、效率高的激励制度。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体系发挥着提供信息、经济激励和决定收入分配等功能,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同时,市场过程也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组织的过程: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方向刺激促使企业产生获取超额利益的预期,逆向刺激则危及企业的生存:市场产生的正向拉力与逆向压力与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结合,是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基本动力。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激励是通过市场体系要素、市场竞争、市场结构与市场规则等变量进行的。
3.科技驱动因素。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迅速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品寿命周期变短,新产品层出不穷,对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推动其不断发展。
技术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科技的发展是促使企业进行创新的基础动力。技术发明和发现具有转化为现实财富的潜力。当科学和技术的成果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会出现主动创造需求的情形,从而推动创新主体利用技术创新成果完成创新活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周期较长,可是一旦成功,将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4.产权动力因素。产权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有形资产产权是指人们对实物的拥有权,无形资产产权是指人们对非实物形态的信息、知识等的拥有权。一般而言,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要进行物质资本(有形)的投入和智力、知识资本(无形)的投入,创新的结果就形成了新产品和新知识。因此,为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必须从法律上确立私有产权的地位,通过股票赠与、股票期权、优先认股权、员工持股和专利制度的建设来保护企业家和技术发明人的创新所得,对于一大部分未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而言,更应加快建立产权制度,创新产权激励的条件。这是一种最经济有效、持续的创新动力手段,因为它使资产所有者与资产发生最直接的经济关系,资产所有者因此成为资产能否增值的最直接的当事人,产权的法律性、持久性又会使人们具有一种安全感。技术创新在这样一种制度氛围中会获得强大的动力。
5.产业集群因素。产业集群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集群内大量的企业在竞争的同时也互相进行合作创新,而且集群内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当产业集群形成创新的氛围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将大大加速技术创新的步伐。
三、外部动力要素与内部动力要素的相互关系
除了在企业外部的动力要素之间、企业内部的动力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影响之外,企业外部动力要素与企业内部动力要素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和作用。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运作方式概括为:在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来自于产业集群内市场的需求引力和竞争压力、来自于科学技术的推动力、来自于政府政策行为的支持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企业利益驱动力,成为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企业家精神对利益驱动力具有感应与放大作用,它能够直接驱动企业主体从事创新,并通过企业文化和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间接驱动个人主体从事技术创新;企业创新能力则最终保障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而成功的创新活动又反作用于技术、市场、政府、环境,激发出新的创新需求。而利润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
总之,诸动力要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企业主体和个人主体产生了技术创新活动,而技术创新活动又反作用于诸因素,引发新的创新需求;新一轮创新又会推动企业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产业集群内企业就是在内外部动力的综合作用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使创新活动呈螺旋上升地不断进行。
参考文献:
1.姜劲,徐学军.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研究.科研管理,2006
2.张宗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路径依赖.中国工业经济,2000
Summa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occupied sizable proportion in national economy, having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urc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composition introduces the main typ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i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 function of government and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政府 产品创新 服务创新 工艺创新 研究与开发
现状
绿色技术创新
Keyword :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Government Products innovation
Serve innovation
The craft innova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而且,中小企业文化及其培育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意识,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精髓,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市场经济。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述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还可能远远超出一般人的预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也并不亚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创造了许多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大企业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
由于中小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规模、发展环境以及企业体制等呈现无限的多样性,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也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类型,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的类型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u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一般说来,重要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小有大,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投入也大;后者较易做到。
u
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近些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新构思、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改变现有的组织机构推出新的服务,目前兴起的网络服务是服务创新的成功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u
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因而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产品(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常常互相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并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2)研究与开发
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可以分为自身的研究开发和合作研究开发两种类型。其中自身的研究开发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只局限于一些基础(包括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等)较好的企业,但提高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应该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努力方向;合作研究开发包括中小企业与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大企业等的合作,对于缺乏信息、人才、技术等的中小企业来说,合作研究开发活动更加合适和普遍。统计资料显示,在依靠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帮忙,以及利用各种公共资源方面,中小企业表现出更大的效率和热情。另外,积极参与政府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形式。比如近些年欧盟中小企业政策的核心就是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欧盟的研究与开发计划的框架之中。今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二、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程度与方式还有很多争论,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对的种种不利的因素,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1)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而且市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种种都迫切需要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现在很多国家政府都已经把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作为维持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各国政府采取的扶植措施都应遵循下述一些基本原则。
u
政策性扶持为主的原则
u
公平与公证的原则
u
公开原则
u
分类指导的原则
u
直接支持方式和间接支持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2)
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加之国情不同,因而,各国政府扶植中小企业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各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方式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u
法律规范
u
组织管理
u
政策指导
u
财税经融支持
u
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服务
u
实施具体的科技计划
三、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且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乡镇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他们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其中大企业229个,中小企业797个),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不久前,由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30家企业中,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住处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占技术创新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9.3%。调研结果还表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在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的市场信息不足。
四、新事物-----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起步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推行。绿色技术创新是既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产物。对绿色技术的研究经历了末端工艺、无废工艺、废物最少化、清洁技术、污染预防五个阶段。E.Brawn和D.Wield于1994年提出了绿色技术的概念,概括地说,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和节约原材料与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者产品的总称。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绿色产品创新,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之后不危害或少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以及可回收利用和再生的产品。另一类是绿色工艺创新,指能减少废气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降低工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成本、物耗的工艺技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化解这个危机。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企业在充分认识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重要性后,应及时把绿色技术创新提到日程上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尽管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更深入的研究有待更多的研究者的努力,从而使技术创新理论不断深化,是之成为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的武器。最后,我引用萨缪尔森(Samuelson,P.A.)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创新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许多大厂商对研究与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得那些相册地摧毁大厂商的人或宣称大就是绝对的坏的人举棋不定。同时,小企业或个人也做出了某些最有革命性的突破。为了促进迅速的创新,一个国家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方法与组织并存。”
参考文献刘东 杜占元 :《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6月
万兴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冯 懃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研究,《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
关键词 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026-02
技术创新一直是各国政府、经济学家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课题,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征的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日益提升。
1 技术创新
1.1 技术创新的概念
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最早观察到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的推动力。熊彼特是经济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创新概念的人,他于1912年提出“创新”(Innovation)一词时认为,“创新”是指企业家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的组合引人生产系统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
1.2 技术创新的特征
1)技术创新的主体
从技术创新的主体看,企业主要以自身力量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即以自主创新为主要创新模式,企业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创新,利用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设备等资源调配进行创新研发。
2)技术创新的效益性
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把创新成果推向市场,接收市场的检验,最终获得成功,取得经济效益。
3)创新的不确定性
技术创新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
2 企业核心竞争力
2.1 概念
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一文中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以及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
2.2 特征
1)增值性:核心能力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也就是说核心能力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
2)难以模仿性: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运营过程巾积累的一种特别的能力,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3)难以转移性:企业的核心能力不能像其他生产要素那样进行交易,这就使得核心能力很难从一个企业通过交易转移到另一个企业;
4)难以替代性:与其他的资源、能力相比,核心能力很难被其他生产要素或要素的组合所替代;
5)异质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长期演进而形成的独有的能力;
6)辐射性:从能力角度分析,核心能力是不同的技术、技能和知识组合融化形成的新专长,具有把核心技术辐射到各种最终产品的能力特性。
3 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技术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基本路径。而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现象是技术创新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不足,许多中小企业停留在跟进模仿创新阶段,大多限于仿制或低水平开发,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构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模式。
3.1 形成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快产学研联合步伐
要建立具有技术创新内在动力的新型制度。推进知识产权参与分配,对业绩突出的技术骨干采用股权、期权等各种激励方式;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要通过技术入股、岗位工资和建立重大奖励项目等多种分配形式,充分反映和体现科技人员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和积极性;同时,还要引导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
3.2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有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够研制开发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二是要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网络,将科研、培训和开发等关键环节整合成 技术创新链。
3.3 探索新的技术创新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采用
根据技术创新的方法,人们将技术创新分为3种基本模式: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这3种创新模式各有优缺点,采用这些模式也需要有不同的条件和要求。
3.4 建立健全技术人才体系
技术创新成功与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一是要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吸引机制 要以体现人才价值、知识价值和科技成果价值为原则,鼓励、吸引科技人员加入中小企业队伍;二是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对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技术培训;引导企业在职工教育和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 把企业办成学习型企业,足额提供教育培训经费;三是建立配套完善的人才服务机制,加快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规范化,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3.5 培育技术创新的市场观念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企业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并在市场上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才能体现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3.6 加快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研究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创优和产品创牌的系列政策法规,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靖,胡振红.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2:50-51.
[2]姚正海.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征分析[J].商业经济,2009,10:31-32,55.
[3]裴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两个要素[J].经营管理,2010,4:75-76.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技术创新全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必须是研发投入的主体,决定选题立项时的取舍。其次,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把握技术创新方向,组织和推动创新活动。第三,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选择成果运用时机,提业化保障。最后,是技术创新风险承担的主体,同时也是利益的最大享用者。
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如何?能否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很多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远远没有得到体现。这可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活动执行能力以及技术成果的产出和应用的情况中表现出来。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是指中小型企业拥有的能够投入到创新过程中各类生产要素的能力,包括资金投入、人员投入和技术设备的投入。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明显偏低;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匮乏。而且从技术创新装备投入来看,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站1%,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站41%,处于国内中等水平的占47%,处于国内落后水平占11%。因此,从技术创新的投入来看,中小型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研发的投入主体。中小企业作为真正技术创新主体的差距。。
我国已经进入可以更多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主体,在参与国内国际竞争中却显后劲不足,原因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也是最基本的,是缺乏相应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本文主要就如何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阐述看法。
2原因分析
到目前为止,有些中小企业还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2.1技术创新还未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发挥技术创新的主导作用,关键原因在于市场尚不健全、政策环境尚不完善,技术创新还没有完全成为企业上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创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2.2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从全球实践来看,到目前为止.最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大都来自企业本身。但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企业的研发机构和研究人员不足;此外,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的情况下,分利用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力,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和共同创新,对于推动我国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技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得到企业资金支持很少,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当前需着重于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励企业把创新作为一种常规行为,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就显得极其重要。
3解决的对策
根据上述情况的分析,要在全社会着力营造“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是企业的市场选择”的氛围,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机制。在这当中,尤其要廓清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的区别,谨防政府越姐代厄,使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成为所谓的“政府工程”,否则,创新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企业的竞争力也不会大幅提升。
3.1创造有利于企业家阶层形成的社会环境企业家市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因为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既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又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而企业一般又是根据经营者技术专长设立的。在需求结构、技术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他们勇于创新,把技术创新看做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大胆向新技术领域挑战,并亲自参加技术创新活动,即使技术创新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又是技术创新的技术人员。
3.2建立市场机制“逼”企业创新只有着力营造“不创新毋宁死”的政策环境.企业才会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才会有技术创新的持久动力。比如,取消垄断、降低保护,营造一个真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再比如,设定环保法律、技术标准、市场准入门槛等,把企业“逼”上技术创新的道路。
3.3提供一些资金层面的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措施通常体现在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技术援助、咨询指导、立法保护等方面。如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发达国家利用一切手段为其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最基本的手段就是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贷款,主要有直接贷款和担保这两种形式。很多国家都专门成立了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机构,帮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取得必要的资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低息或是无息贷款。而且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贷款担保都是中小企业政策的一部分。此外,税收优惠政策比较持久、稳定,与其他财政政策相比,更容易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主要的手段有以下几种:一是对开发或实验的费用给予税收优惠;二是对向中小企业的投资给予税收优惠;三是对中小企业因为技术创新而获得的收益给予征税上的优惠;四是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这样可以加速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还可以降低当期的应税额从而减少税款。
辅助企业提高创新管理能力,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如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引导企业制定品牌、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要鼓励企业建立内部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专门的管理机构,以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为目标,塑造知名品牌;要进一步完善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支撑系统。要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建立和完善公共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共享机制,逐步实现国家各类科技设施和共性技术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
4要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4.1引进和培养和技术创新人才在这方面,许多中小企业的一些经验,值得推而广之。近几年,金华、余姚等地采取关系不转、户口不迁的柔性用人机制,吸纳数千名“侯鸟教授”、“飞行博士”为中小营企业提供研发服务,绩效明显,值得推而广之。因此,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要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吸引机制,开辟人才竞聘。“绿色通道”,鼓励和吸引科技人才加入中小民营企业队伍。其次,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第三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多数民营企业在当前仍然受规模和财力的限制,在薪资水平上无法同其他所有制的企业相抗衡,对核心技术人员产生长期激励效果受到了很大限制,于是让核心技术人才持股成为越来越多成熟民营企业的共识。让企业员工拥有企业产权是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在实施中根据该技术人才在企业取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之后,授予该员工一定的企业股份或者规定的时间内购买企业股份的权利,使得其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股权分配从实质上是实现了对技术人才的激励和约束的双重功效,既体现了人才自身价值,又降低他们离职可能性和短期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股权激励在具体应用上现在已发展出了技术配股、岗位干股分红权、股票期权等多种形式。
4.2选用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往往采取模仿和引进战略,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差,成果转化率低。我国中小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差,不能进行二次创新,容易陷入“落后——引进——淘汰——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中,企业需要不断的支付外国的巨额的专利技术使用费和技术转让费。另外,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还存在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据统计,全国只有20%左右的科技成果转化投入试生产,最终转化为商品,最终转化为商品并能形成产业规模的不足5%,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5%的转化率。只有切实提高中小型企业对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和转化能力,才能真正发挥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重引进轻消化,重引进硬件轻引进软件,结果长期形不成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注意引进后的消化吸收。
4.3加强产学研之间的互动,形成相应的互动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另外一个提高创新能力的方式就是通过产学研结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自主创新中,发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各自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彼此之间的联合是一个成功的重要的途径。中小企业研究力量比较弱,对于多数企业来讲很难的技术问题,可能研究院、大学等机构已经解决了,或者唾手可得。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89-01
一、黑龙江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市场占有率较低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条件创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种类单一,附加值较低。黑龙江省水稻加工产品只有精洁米、普通米、米糠油等几个品类;马铃薯产品只有淀粉、粉丝、粉皮、全粉等几个普通品类;大豆产品主要限于豆油、组织蛋白、分离蛋白、异黄酮、卵磷脂、维生素E、皂甙等十几个品类,多为初级产品。大部分产品销售范围仅限于东北三省。例如黑龙江省知名乳品企业完达山生产的奶制品85%销往东北地区,而国内同等乳品企业蒙牛、伊利则及时抓住市场契机,建立产销联盟,其产品早已面向全国。九三油脂大豆油的生产、销售也主要在东北地区。如此一来制约企业良好的技术创新条件创造。
(二)企业规模效益不足和品牌影响力有限影响技术创新带动能力发挥。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有15个,中国驰名商标有11个,黑龙江著名商标有8个。但相对于黑龙江农业大省的地位来说,这些知名品牌商标数量远远不够。这在客观上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从而影响带动能力发挥。
(三)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技术装备落后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思想库匮乏。人力是企业创新思想库的重要资源,技术装备也是实施创新思想的必要条件,因此两者缺失直接致使企业创新能力薄弱。
二、制约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规模较小,联盟意识缺失。大部分农业企业的规模经济程度不高,错误地认为联盟这种灵活性较高的组织形式不适合本企业,利用外界资源优势合作共赢、发挥自身优势建立战略联盟的意识欠缺,往往形成了闭门造车的经营模式,导致重复建设。即使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美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一般是我国十倍以上,全球食品加工50强排名前三名的都是销售收入在460亿美元以上的英美企业,而且它们中的大部分已经形成了管理灵活的战略联盟。
(二)优秀人才短缺,缺乏智力支持。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即使省内拥有东北林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这两所农业类院校,大多数毕业生也孔雀东南飞了。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学毕业生认为干农业无法实现自身价值,这也影响一部分有才之士不愿去农业企业工作。还有,由于教育体制因素,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脱节,培养的高校学生常常眼高手低,真正能踏踏实实为企业做贡献的还是凤毛麟角。
(三)技术创新主体错位。农业企业应该是承担大部分的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工作的主力军,但事实上是高校和农业科研单位承担起绝大部分的农业科研任务。这种情况导致有的企业有投资能力,但对技术不了解找不到合适项目,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企业过分重视短期行为,过分依赖高校和农业科研单位的研发能力,结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欲望就会逐渐减小。据调查:在中国,科研院所承担了16%的专利申请。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为4%,日本则不到1%,在美日等西方工业国家,企业承担了大部分的专利申请。截至2012年,黑龙江省农业类重大奖项的85%以上成果为黑龙江省农科院获得,而农业企业却位居滞后。
(四)影响联盟稳定性的因素多元。选择合作伙伴因素,错误地选择有“私心”的伙伴严重影响联盟的稳定性。信任因素,有些联盟双方合作就是为了机会主义的利用他方,获取对方核心技术。目标和任务因素,有些联盟一味求全求大,不注重核心科研能力的发展,背道而驰。反馈与控制因素,要保证联盟按照各方制定的目标和任务按计划有序进行,并适时对执行效果作调整和修改,最大限度地兼顾各方利益。诸多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可能会导致很多企业望而却步,丧失联盟信心,错失联盟时机。
三、构建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对策
(一)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构建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因为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在市场竞争中居多处于不利的地位,黑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必然要走规模化道路。当前应以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九三制粉有限公司这种大型企业为依托,通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式,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可以发挥省政府的扶持作用,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给予联盟业务税收优惠、手续简化,大力支持企业规模扩充。企业规模扩大后,科研优势才能发挥出来,才能为中小型农业企业形成示范效应,从而发挥龙头企业在本行业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