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

时间:2023-05-28 09:44:06

导语:在经济管理研究方向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

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必要性;现状;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下进行管理会计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现代管理会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也在进行着不断的融合与发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传统的管理会计在逐步引入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同时已经得到了逐步的发展。与此同时,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处理海量的数据信息时,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其所需的技术需求,因此对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引用,使用互联网处理技术必然会在未来的管理会计发展中得到很大的应用与发展空间。除此之外,通过对有关文件数据资料的查询我们也可以发现,西方发达国家对有关互联网+背景下的管理会计学定义已经给出了其基本定义,即通过将管理会计学与现代互联网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方式,通过利用互联网所具备的高效的数据处理、传输能力,实现高效促进管理会计效率提升的目的。因此,通过其基本定义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研究现状

首先,在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管理会计领域过程中,融合的管理会计手段仍需要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统一设计。换句话说,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在进行互联网+背景的管理会计研究进程中,所运用的管理会计方法也要相应的变换,在设计上要实现动态性。另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管理会计研究时还要对管理会计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真实性加以辨别与核实。

其次,在进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大量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引进,使得管理会计中原本简单化的操作变得比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还要复杂和繁琐。而且,还要对应用这种高端复杂的互联网技术的科学性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去提升互联网技术手段使用的普适性也自然成为了管理会计研究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最后,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所获取的数据信息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考证。换句话说,将复杂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管理会计过程中,很可能会使互联网的数据信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由于目前为止,有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相关书籍的编撰还过少,不完善,这也成为了将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发展管理会计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研究

1.大数据和云服务为管理会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

作为价值创造和精细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而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全过程的全面预算、以流动性管理为核心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价值创造型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支撑绩效评价的责任中心会计、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人力资本会计、基于大数据的内部报告与分析决策等,这些都构成企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发展的热点。

其中大数据的引入也给管理会计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与挑战。例如,传统的管理会计的模式多是基于结果而进行的分析,而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数据时代则要求管理会计不仅要对已有的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也要求对过程进行分析,因为在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数据才是造成最后结果的根本和关键原因。此外,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数据信息的瞬息万变与大量生产也要求管理会计必须不断缩短必要的分析周期,从月度报告转变为每周的分析报告,甚至每天的分析报告,而且有些变化较快的行业在很多时候需要实时的数据分析应对急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会计不只局限于一般的数据分析,对那些非结构性的重要数据分析也是其着重关注的一个部分。

如同大数据的发展为管理会计带来的巨大变化一样,云计算的发展同样也为有关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带来了新的面貌,为其提供了更新更多的应用方案。比如,在大型集团公司中应用云计算,在通过后台的数据处理和整合程序之后,能够很好的处理和完善与之相关的投资的集分权化,使消费基金得到很好的开放与控制以及在资金的上缴下拨上也能发挥出强有力的作用。此外,云计算技术的使用还能够使得公司通过建立预算沟通平台增强全面预算系统的实用性、目的性与时效性。云平台是通过现代的云技术为人们提供便利服务的重要平台之一,而且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熟知,并得到使用与认可,而自然也会得到企业的认同并将之搭建在自己的会计管理系统之中,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2.企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应用出现新热点

会计行业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转变过程,实际上不只是技术的转型,同时也是会计从业人员从理念、思维、组织结构和产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同步转型。企业的“互联网+”化促进了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并在融合过程中实现了对流动性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强化作用。根据责任中心会计,企业内部集聚的互联网大数据与各种小数据以及内部管理的报告内涵等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丰富,尽可能的实现管理会计价值的最大化目的。

产业转型的方向是现代服务业,在企业成本结构中人力资源的成本所占的比重较大,并且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上升,企业的服务机构也逐步由传统的雇佣方式转变为“雇佣+自雇”、“分包+自包”等模式。另外,借助“互联网+”的云招聘模式,不仅能够参考人才价格行情数据为精准招聘提供对标参考,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的生活轨迹、社交言行等网络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准确识别兴趣、性格及能力状况,帮助企业迅速找到适合岗位的员工,增强“人岗匹配度”。

3.管理会计提升数据价值,大数据为管理和内部报告提供数据支撑

实际上,所谓的管理跨级又被称为“内部会计”,而内部会计的关键职能之一就是通过相关的数据信息为企业预测发展前景并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制定合理的措施。例如,在全面预算方面,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会因为容易受到分析工具、记录与存储等限制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全面预算所使用的数据局限在企业内部与历史中,而且有些数据甚至是还需要进一步处理的碎片化数据,这不仅在数据统计与数理方面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与本行业其他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使得全面博弈成为了企业每年一次的上上下下的简单博弈流程。根据杜邦模型,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报告、比率计算、定额的设置以及由财务部门所做的相关费用结构分析等都将计算变得更为容易,不过也还仍然由于缺少会计责任的支撑以及区域数据及内外行业对比的分析等而很难断定其合理性与否。而互联网技术的引进,使得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在管理会计中得到运用,通过数据说话,在企业内部实现由“三次博弈”到“多次博弈”的转变,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全面大预算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第2篇

[关键词] 经济管理专业;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60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104- 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以科研型学术型为主转向以应用型为主,并着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和关键。

1 改革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环节。理论教学是以理论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教材为媒体,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听课、思考、讨论与练习来接受所要求的理论知识的教学环节。而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实验室、实训基地、企业为教学场所,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活动,以达到巩固、深化理论知识,锻炼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教育一直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搞教学、“一支笔,一张纸”搞科研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实践教学起步较晚、重视不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加强和创新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迫在眉睫。

2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2.1.1 创新意识不强

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的意识、强烈的愿望和积极的情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为是否总能自觉、有意识地支配自己进行实践活动,表现出高度的创新自觉性。我国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创新启蒙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再加之长期从事应试教育的教师不注重启发和引导,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自信,没有冒险精神,创新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

2.1.2 创新知识基础薄弱

我国高校大多数专业设置雷同,采用全国统编教材,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学科之间学习知识重复严重,课程设置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设置不够,学生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为缓慢,没办法又不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不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迁移。在封闭的校园,学生学习的都是死知识,在死知识中浸泡的学生看不到知识的价值,更没有创新的主动,仅仅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不习惯去主动探索,丰富自己,便形成了知识陈旧落后的局面。

2.1.3 思维缺乏创新

落后的教学理念以及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得我国大学生习惯于跟随性学习,形成了依赖的心理,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行而不思,创新无望;行而三思,脱颖出新。”只有不断思考,反复推敲,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实现超越。这正是现阶段的大学生们所缺乏的,多数大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且存在过于严谨、崇尚权威的倾向。

2.1.4 创新成果贫乏

由于学校办学的压力,设施不足,减少了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常常是闭门造车,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和创新成果的实现。

2.2 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而我国高校目前实践教学的现状也不容乐观

(1) 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上属于已知领域的知识验证和重复,缺乏实验技术、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独立从事实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而很难形成创新实验研究能力。

(2) 目前大部分产学研合作仅仅局限于教师,只有极少数学生有参与产学研机会。

(3) 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以及产学研的研发中心,各自发展,互不协作。

3 改革和创新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和思路

3.1 更新教学观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 重新思考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明确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传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外语等方面的知识及相应能力,能在外贸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报关、跟单、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科研方面工作的经济学科高级人才”。显然,对实践教学及其作用规定不够明确。应该强调通过实验实训,强调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人际沟通与协调、商务谈判、推销和销售管理等实际工作的经验。

(2) 要改变经济管理专业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思想,树立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观。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独立开设综合性的验证体系,并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竞赛、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等探索性创新实践课程的学习,形成与理论教学相平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起经济管理专业的理论体系(Theory)、验证体系(Test)、创新体系(Try)的“三T”人才培养模式。

(3) 积极促进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应结合当前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其核心是进行课程体系改造,包括实习实验实训课程设置、原有课程改革,以及相关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调整,乃至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的改革创新等。

3.2 切实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实践基地的硬件与软件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包括校外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校内实验基地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要确保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以利于长期合作。要不拘一格,积极寻求大、中、小型的国企、民企或事业单位作为合作伙伴,建立确保互惠互利。校内要成立由校级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各个学院或学科就业指导小组充分参与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小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既要强调各个学院或学科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也要发挥学校职能部门作用。成功的基地建设应该形成学校、企业、学生都受益的多赢的局面。

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与校外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互为补充。学校需要大幅度增加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同时,特别要重视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共享平台的建设。

3.3 不断充实实践教学人才队伍,提高实践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工作的根本支撑,必须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制定并落实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第一,加强人才引进,特别是 “双师型”人才的引进。第二,重视教师实践技能培训。第三,稳定实践教师对伍。通过合理定编,科学设岗,以明确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的编制及角色定位、制定室环节特色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政策,保证人员数量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最后,要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有效的过程监控和质量管理。同时,要规范实践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激励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的更新与改革,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模式、途径和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质量控制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卫,崔范明,侯凯. 美国一流商学院管理类本科生实践环节及其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2] 黄继英. 国外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

[3] 张忠福.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

第3篇

1、学制:四年。

2、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市场经济。

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和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高级专门人才。

4、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资本论研究、财政与公共经济学、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专业外语、逻辑学、管理学、证券投资学等。

第4篇

【关键词】经济数学;高职;课程改革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the economic mathematics in Hunan Chemic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forming steps and objectives of this course, which i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by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erving the majors, combining the students’ factual situations, playing down the systematization and rigour,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and employing th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Key words] economic mathematic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reform

一、课程介绍

经济数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可以给予高职学生“必需、够用”的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经济问题、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经济数学课程还肩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特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循序渐进的数学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总而言之,经济数学为培养具有扎实数学基础的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而服务。如今随着网络资源共享的发展,这门重要的高职经济管理类学科也在改革中走进世界大学城。

二、课程改革依据

高职经济数学是为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服务的一门课程。通过对经济管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乃至专业技能考察标准及专业技能竞赛试题进行学习和梳理,得到了经济数学对会计、物流、市场营销等专业的重要作用。在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到的主要就业岗位中提到能够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统计等工作。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就业岗位中重要的一项是在相关物流企业、物流规划设计单位从事物流供应链规划与设计工作等。这些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中对一个学生(员工)的经济数学知识做出了基本要求。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是,要想在这个领域有较深一层的造诣,经济数学课程是必备知识。在经济管理各专业职业岗位能力中学生具备的定量统计分析、预测、运输作业决策、仓储作业决策等能力是经济数学课程所能培养的。经济管理专业中的西方经济学、物流经济学、物流运输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统计学原理、基础会计、配送与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都用到了经济数学的思想、概念、方法。湖南省经济管理专业技能抽查或竞赛中也可以用经济数学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可见,经济数学课程是与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结合度非常高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而传统的经济数学课程并未将学生的这些专业需求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我们重新思考课程定位,课程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

三、课程整体设计

1、设计理念和思路

注重高职教育中经济数学的职业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现“一个立足,一个突破,一个创新”

一个立足:立足专业需求。转化教学视角,以专业需求的角度看待经济数学,不再拘泥于经济数学课程本身的知识框架结构,专业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

一个突破:突破原有课程结构设置。不再以原有经济数学严密的知识点叠加为课程结构设置。以专业课程所需数学知识点分类作为经济数学课程结构设置依据,注重高职经济数学课程的工具性。将经济数学知识按专业需要结构重构。

一个创新:创新原有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不再遵循 数学概念-运算-应用的教学主线,创新为以专业案例教学为主体,介绍相关数学知识点,以数学软件为主要运算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的构建

①以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程中与经济数学相联的知识点分类为依据,将经济数学课程结构设置为 数学软件的认识模块;常见经济函数认识模块;边际函数与弹性模块;简单的经济优化模块;利率、现值与终值模块;均衡问题与经济分析模块;投入产出分析模块;经济中的规划问题模块。②以专业案例为主,数学知识为辅构建课堂教学模块。③以质量为目标改革方法手段:紧扣专业讲概念;减少烦琐的理论推导;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专业需求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④以能力为目的实施过程考核:以多元评价的过程评价为主,重点考察学生的以专业视角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和素养,力求开放性。

3、课程特色:

① 打破数学学科体系框架,突出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以专业需求为依据融合经济基础知识及经济案例于经济数学课程中,注重经济数学与专业的结合。

②课程主要采用经济数学模型为案例驱动教学,使学生体会从学数学到用数学的转变。

③将MATLAB软件与数学计算训练相结合,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数学问题。

四、课程资源建设目标

借着网络空间课程建设这样一阵东风,广大高职院校的师生都可以从中受惠,经过改革实践的经济数学课程也可以成为其中一员。按照课程设计思路,建成教学一体的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教案、授课课件、概念库等资素材齐全,通过世界大学城教学空间建设系统化网络资源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实时交互,拓展课程学习。

五、结束语

作为当代大学生普遍交流与学习的场所,世界大学城正在发挥它积极的功能。这其中空间的课程建设是师生交流学习的重要资源,如何将高职经济数学这门课程的改革与空间建设结合起来,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供更好的资源为大家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孝理,经济数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

[2]覃东君,论提高职院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Vol.31.3.

作者简介:

吕靖:(1982-),女,内蒙古包头人,讲师,现任教于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刘志峰:(1966-),男,湖南益阳人,副教授,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部长,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数学课程改革。

第5篇

1.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生态制约。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我国煤炭业的无序竞争与资源过度利用方面问题突出,煤炭开采与销售中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煤炭产业生产与管理水平与世界先进产煤国相比,整体上表现出技术水平低、行业内部规模参差不齐、产业链较短、产品结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综合表现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2.煤炭企业管理遭遇发展瓶颈。当前我国的企业管理思路和发展趋势正经受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一方面,我国煤炭行业界正在努力寻求着改善自身管理的措施,但面临着要付出更多管理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能源产业竞争激烈竞争程度的发展,我国企业管理思路势必要与世界接轨。“跳跃式”的碰撞之下,众多企业并没有转变和适应的时间,措手不及,这成为制约我国煤炭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瓶颈问题。直接表现为竞争无序、管理混乱和安全事故频发等现象。

3.煤电价格搏弈凸现能源茅盾。自本世初起,“煤”与“电”之间的竞争就一直没有中断。如只看到当前煤电价格竞争的表象,煤炭行业从中收获了更多的实惠。但这里面存在一个前提性的茅盾,就是煤炭价格受市场调节,电能价格并没有放开。这种茅盾一方面使得我国基础能源领域中的均衡发展水平得不到保证,甚至是破坏;同时,它还种下了一颗不利于良性发展的种子。这中茅盾如不能通过有效途径循序渐进地加以解决,未来一旦以某种爆发的形式表现出来,其结果会是整个基础能源行业的畸形发展,给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带来不同程度地负面影响。

二、煤炭经济管理学科的定位探讨

构建现代煤炭管理学科体系,首先要准确分析她的定位:

一是基本原则的定位。从共性上,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从属于经济管理学,要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与调节及其规律与方法。同时,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又要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性,能反映和指导煤炭经济管理。作为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更要注重解决前述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兼顾研究现代煤炭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规律。因此,在服从共性原则的同时,笔者思考,这一学科发展必须彰显出行业本身特点,突出适应性和可行性原则,兼顾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发展要求,还要强讲学科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及与其他学科的协调性。

二是研究视角的定位。综合前述分析的问题和推动这一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笔者以为,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应从提升煤炭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出发,从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为视角,建立起从煤炭探储、开采到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全方位的科学研究体系。

三是学科内涵与研究对象的定位。在内涵和对象上,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可以这么描述:以提高现代煤炭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中心,充分吸收利用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及其他自然与社会科学的理论结果,合理借鉴系统论、控制论、哲学思维及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等方法,而加以融合的针对煤炭产业管理的一门学科。她以现代煤炭经济管理现象和规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寻现代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与发展的方向与内在规律,以期通过实施符合客面规律要求的科学管理来指导煤炭业的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良性运作、效益趋于最大化。

三、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

定位好煤炭经济管理学的研究方向和视角后,就是如何构建学科体系的问题。如前所述,这一学科不但要符合经济管理学科的共性,更要着眼于解决当前和今后煤炭行业自身的特色,并注重与相关学科的协调发展,可含括煤炭经济学、煤炭企业管理,以及能源经济及其他相关学科。

(一)煤炭经济学科可以煤炭的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国际贸易为研究点。具体研究煤炭产业的演化规律、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的需求与发展趋势、煤炭产业市场化发展趋势,区域资源型城市建设、区域资源经济,煤炭国际交易规则、煤炭国际贸易需求趋势以及时机与储备等内容。

第6篇

一、导数在经济贸易领域中的应用

经济学中的一些问题与导数的联系极为密切, 涉及到的有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边际需求等。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边际需求在数学上可以表达为各自总函数的导数。

边际利润、边际需求……等等,它们在数学上都可以表达为各自总函数的导数。

再增加一吨,利润不变;当每月产量为35 吨时, 再增加一吨,利润减少100 元。这说明,对一个企业来说,并非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利润就越高。

因此,在经济工作中,边际分析尤为重要,对边际问题的正确分析,对企业的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微分方程在经济贸易领域中的应用

为了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及其内在规律常需要建立某一经济函数及其导数所满足的关系式, 并由此确定所研究函数形式,从而根据一些已知的条件来确定该函数的表达式. 从高等数学上讲就是建立微分方程并求解微分方程. 利用微分方程可以分析商品的市场价格与需求量( 供给量) 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可再生资源的产量, 预测商品的销售量、分析关于国民收入、储蓄与投资的关系问题等。原材料的购买和库存有着一定的关系。例如:商场或厂家必须考虑购货(或原材料)和库存一定量的商品或原材料。如果一次大批量购买, 自然库存量多, 因而库存费多, 并且造成资金积压。如果小批量购买(多买几次), 库存费减少, 但因订购次数多, 必须订货费增多, 甚至会出现商品脱销或停工待料。在这两种费用一多一少的矛盾情况下, 对于商家来说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安排

订货的数量和库存量。即选择最优批量以使这两项费用之和为最小。我们称使全年(或某个时间区间)的库存和订货总费用达到最小值的订货量为经济订货量,或者总费用最经济点。

三、利用微积分进行最值分析

在经济问题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用料最省”、“容量最大”、“成本最低”、“效益最高”、“利润最大”等问题,这样的问题在高等数学中可以归结为求某一函数(通常称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事实上,当我们把一个经济变量表示成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函数时,当然想知道

这个经济函数何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了。通常,我们是用微积分中的导数来判断和求解经济函数的最大或最小

四、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成本控制 预测 对策

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施工工程项目在我国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在不断的增长,工程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一个部分。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是一个复杂兼具的过程,因为施工工程涉及到人员、技术、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因素的调控和支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工程管理的一个方面,通过对成本进行控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通常我们所理解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在生产成本等一些费用上的控制和约束,这是对工程成本的一种狭隘的理解。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生产成本的控制管理。生产成本,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与费用直接相关的部分,例如人工费用、机械费用、材料费用等较为常见的费用。其次,项目成本还应当包括质量成本。质量是项目的关键与灵魂,一个施工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最终也会在经济上得以体现。如果一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不合格,那么后期会追加检修、返工等一些列的费用,这就加重了项目工程的成本压力。而且质量是施工企业最好的名片,不重视质量的企业是难以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第三,不可预见的成本。除了生产成本和质量成本这两种能够明确的成本以外,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中还有一项内容,即不可预见的成本。不可预见的成本就是指工程在施工工程中经常会遇见一些在工程计划方案中没有规划到的客观实际情形,例如由于施工引起的矛盾、安全事故损失等状况,这种不可预见的成本也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需要注意的内容。

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风险预测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与技术的配合。在整个成本控制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施工工程进行风险的预测,这种预测不是盲目的想象,而是在尊重客观事实和已经积累形成的经验上对潜在的风险进行一种预测。成本控制的风险预测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招标风险。项目招标风险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工程设计风险。在施工过程中, 工程设计的缺陷常常产生大量的工程变更, 而设计变更是造成施工索赔的重要因素,造成投资额的增加,使工程项目的造价难以掌控。其次,工程量清单编制准确率不高,工程量清单反映了拟建工程的,及为实现这些工程内容而进行的所有工作,是投标人投招标人编制的工程量清单时,如果出现错项、漏项、工程量不准确的问题,可能引起承包商的索赔或通过不平衡报价等方式提高工程造价,从而损害业主的利益。再次,合同风险。合同文件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风险是在合同拟定过程中,由于合同条款责任不清,权利不明所造成的风险在拟定合同条款时往往过多地将风险转嫁给承包商,造成承包商合同履行不力,这样有失公平的合同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常常存在更大的风险。

第二,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风险。开工后方案变更较多,较大,随意性较强,造成投资控制难度加大。由于现场工程量计价签证人员对造价管理控制意识淡薄,对签证工作既不负责任也不认真,成本过程控制不力。在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复杂性、施工的复杂性都使得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都有意外状况可能发生。这些潜在的因素可能会造成成本控制的风险。

第三,材料管理风险。工程建设材料价格异常波动带来的风险,材料进场时无验收或验收不严格,施工单位以次充好,将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建设,影响工程质量。材料质量的优劣,对整个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材料管理的风险也是整个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

三、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对策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已经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和面临的风险有了一定的了解,要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工作,我们就必须针对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对策。

第一,严格的招投标控制。招投标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准入阶段,在这个阶段是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筛选,这个筛选既包括对施工单位的设计筛选,而且也包括参照他们之前的工作成绩来进行综合的考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招投标工作常常被一些利益追逐者所滥用,这是导致当前工程施工诸多问题暴露的重要原因,加强招投标阶段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以质量和成本作为公正的考量因素,来选择最适合施工项目的施工单位,这是这个阶段应该做好的工作。

第二,制定严格的成本控制目标。对于一个施工企业而言,每年的成本控制目标都是相对明确的,这种成本控制目标的明确应该具体到每一个单独的工程项目上。特别是在工程施工阶段,突形或者设计图的变动等都会使原本的成本目标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旦变化以后常常使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陷入混乱。加强成本控制目标,首先,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整体预算较为清晰,即使出现变动也应该以最初的预算为依据,不能够盲目的扩大或者压缩,这是保证整个项目有序进行的前提。其次,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核算工作,在每一段工程完结以后进行一次核算,这样既是对上一段工程项目的总结,同时又是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辉,石云.浅谈企业在工程施工中对项目成本的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 2010,(04).

[2] 宋永春,徐翰.建筑业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探析[J].知识经济,2010,(18).

第8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 管理 创新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在研究对象上发生了变化,随之其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不断变化下要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而快速的增长,我们应该跟踪国际经验,尽早提出中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方法创新的路径。

一、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

1.农业经济的管理创新,就是突破那些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继而创造出一种可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营造出一种能支持、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解放了思想,才能有创新思维,才能够打破经济管理的条条框框,创建出新的体制。因此,农业经济的管理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必不可少的过程。

2.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现代农业经济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想要有效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只能从建设和创新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方面入手,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就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社会稳定持续的发展,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应该抓好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3.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可以使得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能够得到具体运用和落实,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经济管理创新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努力把农业经济管理创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能力的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今社会几乎每一个领域的创新都发展迅速,尤其最重要的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都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1]。农业经济的管理不但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促使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1.农业经济管理的体制创新

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会随着农业经济发展的波折而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农业经济的波折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还是农业经济管理落后,农业的波动会随着制度的变迁而波动,落后的农业经济管理给农业带来了低效率。

一般来说,管理创新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就是管理创新。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信息的时代,农业经济显得极为薄弱,农业的科研人员经济收入水平也不高,农业的科研装备也比较落后,农业经济整体来说投入不足,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2]。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农业科研单位自身的改革不够造成的,只有在经济管理体制创新上下功夫才能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方面的改革建设[3]。

2.农业科研管理方法的创新

农业经济管理方法创新在农业科研单位管理工作的内容上,进行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在条件和资金的管理方面的创新方面,我们应该积极的开拓经费来源,通过各方面来经费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能力。我们针对现在的农业产业化结构进行调整,在改善科研条件方面多下功夫。第二,在信息管理方面,更好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优化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最后在成果的管理方面,我们应该不断进行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提高成果的含金量。

3.农业经济管理观念上的创新

在农业经济管理观念创新方面,我们首先要树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识,在进行全方位、开放式地认识问题的同时,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由于以前根深蒂固的思想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缓慢,我们应该摆脱以前的思想,用新的眼光看问题。其次是要在我们心中树立服务意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服务,服务是每一个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责。如果我们没有服务意识,管理工作是不可能做好的。

4.以人为本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

在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建设方面,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营造出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科研人员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力方面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才能尽快实现农业创新。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我们应在这样的氛围下,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总结

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不等同于守旧型管理,管理创新随着技术、市场等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更要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参考文献:

[1]梁文慧.关于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

[2]张伟力,张怡,李桂君.试论知识经济下的管理创新[J].新西部,2008.4

[3]夏文胜.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J].科技管理研究,2002.1

第9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专业需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123-02

数学是在科学发展和现代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定量化和定量思维的不断加强。现在,很多科学(特别是很多自然科学)中的数学化趋势有的已初见端倪,有的也已是呼之欲出[1],尤其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日益体现出了它的作用。学术界在探讨数学科学的技术基础及其对经济竞争力的作用时指出:在经济竞争中数学是不可少的,数学科学是一种关键性、普遍的、能够实行的技术。数学理论已成为正确理解当前经济文献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说每一项经济学的研究、决策,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2]。经济管理系的学生,也必须掌握好数学建模这一工具,只有掌握了数学建模这一工具才能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只有有效的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并能在实际现象中灵活运用建模技术,才能真正的与经济管理相融合,这就要求数学建模教师提高数学建模的有效性。

一、数学建模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从经济学的发展可以看出,每一项经济学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随着量化经济学的发展,数学模型在被应用到经济学的每个领域,数学模型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标志,经济数学模型在经济问题和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能否对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起到作用,用经济数学模型都可以做出预测。利用数学建模工具可以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预测,提高经济政策的科学性,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减少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损失,保障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例如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保持物价稳定。在经济学中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指数又分为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NPdeflator)三种。如何合理的预测各种价格指数,从而提前做出合适的宏观经济政策成为经济学面临的问题。各种价格指数的预测若不运用数学模型往往难以确定。宏观经济中需要大量的运用数学建模和数学模型,微观经济学也不例外。而且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对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数学模型能将经济学问题抽象化、模型化,这是现实经济学问题需求解决方案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经济学中开展数学模型教学可以起到验证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特别是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学问题进行模型分析,能使得学生厘清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真正掌握经济理论。运用数学模型来分析经济学问题必是大势所趋。数学模型给经济学研究工作者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方向,使得经济学的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到了定量研究,使其更加具有理性,更严谨。随着数学模型和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两门学科必将互为裨益,协同发展。

二、完善教学内容

数学模型,实质上将是实际问题数量化的过程,也是数学与所研究问题相结合的过程。如何利用数学语言来抽象、概括实际问题成为数学建模的关键步骤,一个成功的数学模型必须把现实对象和数学符号紧密联系起来。因此,要使数学建模得以成功运用,不仅需要专业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应用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广博的知识面[4]。

1.贴近专业,加强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应性。在数学建模的大纲中明确的指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增加一些数学的感性认识,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建模方法、建模原理和数学软件的应用。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方面、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方面、发散性思维能力方面都能得到一定培养。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学问题,使经济学的内容和数学建模的方法、原理相互融合,使数学建模成为实际经济学问题和数学原理之间的桥梁。例如,在数学建模讲解差分方程模型时,可以引入微观经济学中的蛛网模型的例子,利用学生了解的均衡价格概念来阐述差分方程平衡点的概念,将抽象的平衡点的概念与均衡价格这一经济学中接触的概念建立联系。通过这一例子既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又将经济学问题的原理数量化。通过这些具体的经济学中的例子,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又可以揭示经济学现象和问题中的数学原理,提高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是专业实例的引入,使我们的数学建模教学更能针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数学建模教学应渗透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的数学建模课程,讲授内容受到课时的限制,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因此,必须将数学建模教学渗透到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各种数学课程中去,如,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实践证明,在相关数学课程添加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不但增加了各种数学课程的趣味性,还丰富了各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同样在大学期间学习各种数学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了将数学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学习领域中。但大部分数学课程仅满足于数学知识的讲解,缺乏应用背景的介绍,脱离了实际问题的数学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学生也会觉得学习数学是没有用处的。因此要将数学建模教学渗透到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各种数学课程中去。如,在经济数学中讲解导数这一基本数学概念时,可引入边际与弹性这两个经济学概念,将导数真正的引入经济学中,既使学生了解导数的应用,又使学生了解了边际与弹性的数学原理。在每门数学课结束之前,讲授一个与该课程相关的规模较大的数学模型,并让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做作业,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对数学模型和所学数学课程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内容上,数学模型与经济学知识要有机结合,一方面按照数学上的逻辑结构循序渐进地讲解有关知识,在适当的位置插入数学模型的实例,不破坏数学课程原有的逻辑顺序;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相关的经济学知识与方法介绍其中的数学模型,特别是在经济管理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些具有特色的数学方法,例如马尔科夫过程、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等。

三、加强实践教学

数学建模要求学生面对一些理论上或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既没有参考资料,也就没有现成的求解方法,更没有答案,这就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亲身体验数学的创造和发现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要从实践当中来,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还要回到实践当中去,实践是检验模型的唯一标准,建模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因此数学建模的教学不能只限于课堂一角,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参加建模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建模的魅力,使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数学理论的真理性和现实力量,培养自己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进一步提高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的强化,必须依赖于长效完善的实践教学机制,这就要求确立合适的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加强大纲实施中的组织和管理,将实践落到实处;加强认知实习和实训实习的落实,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实际问题发生的地方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素质和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应当结合各个学生专业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5]。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是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对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也有了初步体会,提高了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在近年我校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6,(1):9-11.

[2]吴传生,李艳馥.经济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4):15-17.

[3]塔娜.经济数学模型的应用及表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23):27-28.

[4]李扬.普通高校文科专业的数学课程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09,(1):83-85.

[5]任永辉.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