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44:11
导语:在课堂教学的步骤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公共英语 课堂 教学模式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不同于高中阶段和大学英语的教学,它的指导方针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必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因此,高职公共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前的准备阶段
在上课之前,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教师来讲,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教学设计的立体化,要用立体化的思想去进行教学设计,把教材内容、要使用的多媒体以及课外所搜集的相关资料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充分考虑进去。教学方式应多样化,即能够满足多种应用需求,支持多种模式的教学环境。不仅要支持传统课堂上面对面的教育形式,也能支持远程教育或网络化教学的需要。比如在处理Unique Problems in International Trade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应该充分了解课文以及与此有关的文化背景,还应了解在具体的贸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如何应对及解决。同时应该制作有关的电子教案和课件,充分考虑上课时应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于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应该利用报纸、图片、杂志以及互联网等各种资源,来做大量的工作:搜集资料、调查问卷、分析材料、整理材料,或者以电子文档或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这种大量的课后工作,不是个人来完成的而需要小组协作、共同来完成任务。这样,不仅使学生提前了解了相关的背景知识,提高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享学习的乐趣,交流学习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二、课堂的实施阶段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一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起着一定的作用。在目前的网络学习环境之下,网络、多媒体、报刊等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但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获得能力的一个不可取代的场所。因此,课堂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尤为重要。在处理Unique Problems in International Trade这一课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式先充分熟悉课文。这一课的标题是Unique Problems in International Trade,那我们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What unique problems can traders mee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r doing business overseas?(2)Why do these unique problems exist?(3)Can you show us some examples to show these unique problems?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学生可以采用scanning(查阅)和skimming(略读/跳读)的方法,也可采用讨论的方式,然后逐一回答。在这个环节中,采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形式,完成有关背景知识的学习。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立体地展现具体的情景。接下来,可以让学生以对话或演讲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假设,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遵从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课后的反思阶段
英语教学,还应该在课后进行反思。这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由高职英语教育目的三重性(教育目的、教养目的和实用目的)决定的。
高职英语教学仅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的“实用目的”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够用,要实现英语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体现高职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综合文化素质课程的作用,必须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智力,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充实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这是对知识素养的要求。
高职英语教学,还应当通过文化对比,培养学生在品格、智力等方面的全面素质,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实现语言教学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从这层意义上讲,高职英语教学的“立体化”就更加明显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应该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传授能力,还应该具有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徐红新.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农业教育,2006,(3)
一、分步骤教学概述
分步骤教学的思想由来已久,但是真正得到运用却是实施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以后。所谓分步骤教学,就是指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等划分成几个有递进、并列等关系的阶段或层次,依据各个阶段和层次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进行分步完成,通过完成各阶段、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取得教学效果。
分步骤教学结合了现代的系统学思想,将每一章节的知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各小节的内容视为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通过分步骤将各小节进行分类整合,依据知识内容的关联性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由繁变简,由多变少,增强了师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从而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分步骤教学效果的方法
分步骤教学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的教学方式,它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制定合理的教学措施,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一)课前要充分准备,明确列出各阶段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是分步骤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课前准备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的效果。
1、明确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入门课程,教师一定要把握课堂教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的列出每次教学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并将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逐一列出。
2、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了教学目标,就要针对每个教学目标存在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以及小学数学的知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多种教学方式,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
(二)课上将知识和乐趣融入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不只是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乐趣的培养过程,这也是情感教学的由来原因之一。在分步骤教学的课堂授课阶段,一定要重视知识和乐趣的相互柔和渗透,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课最关键的是教学气氛的营造,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情感教学、提问教学、互动教学等,结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多方式的讲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比如通过提问教学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让课堂活跃起来,有助于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将数学中的一些抽象知识形象的展示出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整个课堂充满一种求知的乐趣在里面。
2、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条件之一,也是分步骤教学课堂阶段的关键所在。营造宽松、愉悦的的课堂气氛只是方式,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目的。教师一定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走下讲台,积极的和学生们进行交流,融入到学生的世界,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认知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有明显不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有着和总要意义。此外,不只是学习上的交流,在生活上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关心,从生活和学习上真心关心、体贴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三)课后训练要与课堂紧密衔接
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也很紧密,课后复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通过课后的训练、总结,可以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分步骤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
但是由于受到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会分几节课或者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教师将课后的训练和课堂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根据课堂教学的而目标设置,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再由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制定更加合理、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量的不断扩大,学生素质呈下滑趋势,教与学的矛盾日渐突出。而高等数学是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觉比较困难的科目之一,如何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的原因,并就如何改进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一门科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是其固有的特点,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所必需。然而,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量的不断扩大,学生素质基本呈下滑趋势,大多数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感到困难,为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已成为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间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改进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
一、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1.优化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体现应用性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特点,打破刚,案的框框,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做出取舍、补充,便于因材施教。比如,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学习意义,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备课时要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确定好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分析知识点的背景及来拢去脉,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结构、技能训练、发展能力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深人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内容,分清授课内容的主次、轻重、缓急,从而避免全面开花,有利于改变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状况。
2.改进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方法多样性
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可以尝试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避免千“课”一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突出“启发”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文章,利用高等数学特有的逻辑性,用“讲”来引导、启发、组织和激发学生的“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积极的思考。
善于“对比”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抓住高等数学中的各种矛盾(例:数与形、常量与变量、微分与积分等)做文章,采用对比法教学。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新旧知识的对比、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公式间的对比、不同解题方法之间的对比等
加强“直观”教学,对于高等数学中抽象、复杂的理论和思想方法,教师应尽量运用猜想、画图、类比等直观性教学法,使其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常用的“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类比,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但为什么我们平常看到的却是平面呢?其实这就是局部“以直代曲”。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供想象的空间,不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把握教学规律,完善课堂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步骤是教师通过优化整和各种教学方法、策略,把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地融人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形成的。一般地,教学的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复习导人,结合学生基础和特点,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复习。复习的方式可采用提问学生、师生协作或者教师以最简洁的语言总结等。
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有效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选好要教授内容的切人点,抓住每一个机会,创设学生愿意学习新知识的可教学时刻。教师通过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潜在知识,把数学学习任务抛锚在为未来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的任务或问题中,通过几句点拨,几笔勾画,理清知识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打开学生的眼界。
2.教师精讲示范,再现主要的教学内容
教师精讲内容时,能理清要点,用严密的数学语言把主要内容概念化、系统化、结构化,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地使用大脑中的典型题进行例题的示范讲解。实验证明教师讲解自己编的题,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对书上例题大部分可略讲,引导学生把书上例题当成参考,当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时,再回到书上,参考或模仿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3.组织学生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也是教学步骤中的主要环节,占用课堂大量的时间。因为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别较大,所以笔者在组织的学生课堂练习中尝试了一些有效练习的方法和策略,其中,在黑板上写出已做完的练习题的解答过程,即练习题题解,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简单回顾与总结,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简单回顾与总结能使师生积累有益的经验,促进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在回顾知识要点和总结方法时,教师要把重点、难点讲到点子上,讲得恰到好处。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通过师生协作或生生合作,指出学生积极的课堂表现,汇聚学生进步的闪光点,形成有效的过程评价。因此,教师要给出学生平时课堂学习及表现的量化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过程评价。
一、中学数学低效教学的原因分析
纵观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已取得了较大的改进.然而从社会建设需求的角度来说,数学教学仍然未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这具体体现在:
其一,学生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应试学习心理;
其二,学生在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意识淡薄;
其三,几乎没有中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项有关数学的工作;
其四,学生严重缺乏实践经验.
以上述四个实际为基点,笔者认为构成这种现状的根源在于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进而,又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课堂教学失效?我们还需从教师的角度来寻找答案.
1.传统思想桎梏下的低效课堂教学
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实行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教师在构建师生关系时难以放下教师架子,课堂上力求维护教师权威,而这直接造成了学生们的逆反心理,从根本上不配合教师工作.
2.组织能力缺失下的低效课堂教学
教师的素质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与优秀的表现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在组织能力缺失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形同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缺乏互动交流,缺乏团队合作学习,更是难以形成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课堂氛围,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失效.而换言之,教师的组织能力缺失也正是我国传统教育下的产物.
3.错误教学方法下的低效课堂教学
实践证实,“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与应用科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而前提是应用什么方法,以及如何应用方法.不同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而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行为表现,假如教师不结合实际、不考虑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而一味抄袭教学方法,势必将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二、中学数学低效教学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笔者从三个视角论述了中学数学低效教学的应对策略,即转化教师思想、组织有效课堂教学以及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1.转化思想,重新审视新课标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思想是构建有效教学的核心,对于教师而言,要重新审视新课标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工作.普高数学新课标增加了选修部分,主旨是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简而言之,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教师要能够重新审视新课标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有效课堂的构建.
2.结合课题,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表现与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表现息息相关.笔者现以《简单旋转体》一课为例(开篇略)进行三个步骤的简述.
步骤一,以多媒体展示图片,或与学生探讨一些经典建筑如何体现艺术的魅力,在探讨中导入课题并提取知识点:一些几何体的定义、结构特征.
步骤二,向学生展示几何体实体,并提取教学目标:通过实体操作,提高学生的直观感知,会用语言概述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会表示有关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步骤三,教学过程:让学生以探讨交流的方式获知几何体的定义与结构特征,并进行实践验证.
3.联系实际,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33
随着教育事业和科技的发展,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在的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方法也比之前明显增多,实验教室的设备也在不断完善。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倘若教师仅仅是枯燥的课堂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将难以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内容。因此,本文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展开了调查研究。首先,本文对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异同之处作出分析,其次,本文将阐述高中物理n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优势,最后,本文会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紧密结合作出方法建议。希望通过此次教学研究,能够让高中物理以后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更好地结合,以此来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异同之处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相同之处
教学的学科同为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相同,是基于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之上的知识延伸学习,都是在培养学生的一种自主思考能力和推断事物的能力。
教学的重难点相同,重点都是学习课本中的理论内容,难点是其理解过程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不同之处
(一)教学方式不同,教学目标不同
课堂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拿着课本进行知识讲解和分析,显得很单调,学生真正接收到的内容不多。而实验教学则是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验教室,师生共同做实验,目睹操作过程以及实验中的反映,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看。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理论,能够在解答物理题的时候直接把已学过的理论公式运用起来。
(二)教学效果不同
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教师在片面的讲解物理的理论部分,几乎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参与的部分很少。而实验教学则是教师和学生都共同参与,共同操作,共同分析的一个学习过程。实验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透彻的理解该堂课的知识内容,在遇到物理问题是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内容去解答。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优势
(一)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可以课堂更加生动形象
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课堂教学作为整个物理课堂的一个基础,而实验教学则就是强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已经学习的课本内容上,去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观察和体会。这样一来,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那些看起来复杂的理论,化难为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带殆”学生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
(二)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可以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看到整个操作过程。学生也可以自己尝试去操作,真正参与其中。而不是在一边坐等老师作出实验结论。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理论,也可以把实验过程一步一步的操作出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紧密结合的方法建议
(一)教师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学情来进行教学设计。譬如: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是相对难的磁学,学生可能接收起来相对困难。那么教师就可以先进行实验教学。由易到难,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从已学过的知识点着手,把实验过程一步一步的简单明了的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每一步都不存在困惑,然后再导入重点,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点。反之,此堂物理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难度偏小,譬如力学部分。教师就可以先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大脑对该理论大概有一个印象,然后在进行实验教学。这样可以对学生原有的记忆加深,也能让学生觉得更加形象具体,学习起来也相对轻松简单。
(二)教师要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大胆操作实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了以后,才会深刻体会到该堂课学习的内容的精髓。许多学生课堂上打不开思维,无法跟着老师演示的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的走,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尝试自己动手操作其实验的过程。熟能生巧,让学生循环往复的去操作,待到学生熟悉实验步骤了。学生就会思考关于实验的一些问题,比如:各种实验材料的比例的变化会引起实验结果的怎样的差异?这样一来就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和探讨问题。只有教师引领学生去大胆的尝试动手做实验,那才达到了实验教学的宗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分小组进行实验结果比赛和评比
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差异,思维能力也有差异。实验需要学生具备仔细、认真、专注的能力。然后部分学生能力有所欠缺,所以教师应该分学习小组,然后组织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比赛,对比赛的过程和得到的结论进行评比。表扬实验操作较好的小组,让学生找出操作的好的小组同学的特征。比如:团结、谨慎、分工明确等等。对实验操作稍差的小组的同学进行鼓励,让做得好的那一组同学来之处做得稍差的同学的不足之处,比如:粗心、不认真、小组人员关系不和谐等等。让学生学会去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五、结束语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提高中职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方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浅谈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之浅析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 关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技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若干策略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若干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崔兆万")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本文就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三条主要策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组织教学;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情感氛围;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1版《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如何在四十分钟课堂内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是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如下策略.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组织教学 2011版《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由此可见,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更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我们的教学又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生易懂、愿学、乐学,如此才可能较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让数学故事走进课堂 数学故事走进数学课堂,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能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受初中学生的喜爱.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首先声色俱茂的向学生讲述了有关发明国际象棋的故事,然后提问:国王到底有没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要求?目的在于激发起学生探求这个问题的欲望. 故事一讲完,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探索.这样,学生在故事中学习的兴趣很高,而且学到的数学知识更牢固,也许终身难忘. 让学生探索故事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会听得开心,学得快乐. 2.让生活数学走进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素材,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来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例如:一次课的开场白是:“同学们,每到换季的时候,我们逛商场看到最多的字眼是……”,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打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打折销售’.”然后由三位学生表演了一个我自编的打折销售情景短剧,并提出相关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和解决的问题.这一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处处有用. 如果我们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 上平放一面镜子,在镜子上做一个标记,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移动,直至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上的标记重合.这些方法都能达到目的,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完美的解决,而且他们对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也加深了印象,一举两得. 在实践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如价格与购物计算,长度、面积、容积的测定等,教材中有很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因此,在平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将材料进行“生活化”改造,使学生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广泛应用,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知识,帮助学生进行问题梳理 一个不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他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就容易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而缺乏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归纳总结能够有助于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好习惯,并从中找到、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独立解决问题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学生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解题方法的目的. 例5在八年级的《平行四边形》这节内容时,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答:平行四边形) 问:那么你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答:它的对边平行,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等) 问: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性质有什么区别?(答: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问:那么它的这一特殊性质又有什么用途呢?(学生举例,我们学校的电子校门就是很好的运用)这样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在一问一答中知识结构也就随之形成.这是一个知识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可见,总结归纳是把数学问题与知识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机能“平衡”认知结构的必要步骤.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梳理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而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问题解决”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这就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解决问题”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问题解决策略教学的意义,真正为学生建构解决问题策略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方法,并且让策略在学习中升华. 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就能在平时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意识去观察生活,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念.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3.让动手操作走进课堂 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初中生而言,操作可以缩短学生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距离,进行直接的认识活动.因此,课堂中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操作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热情.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时,没有局限于课本上的方法,而是充分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动手操作,引导他们通过“测一测、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探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结果有学生通过测量猜想出中位线和第三边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有学生沿三条中位线把三角形剪开得到四个全等的小三角形,再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发现了结论;有学生沿一条中位线把三角形剪开,然后拼接成平行四边形而进行猜想论证;还有学生剪拼出矩形而获得结论……,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探索和学习,符合他们这一心理特点. 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情感氛围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可能成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由此可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情感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心境下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1.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教师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尤其表现在当课堂教学受到偶然因素冲击特别是对教师情绪产生冲击时,教师应对与处理的机智.例如,一次数学课,上课时我走进教室,学生根本就“不把我放在眼里”,丝毫没有准备上课的意思,全都在讨论刚刚结束考试的物理问题.这时如果一顿训斥,学生们无疑会安静下来,但接下来的数学课肯定会因为学生由于受到训斥产生的消极情绪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没有这么做,而是带着微笑大声说:“同学们,大家对物理课有兴趣、热情高,值得赞赏,不过,要学好物理,首先要学好数学,因为数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现在已经上课了,还是让我们先把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的内容上来吧.”话还没说完,学生全都安静了下来,他们又把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数学课的学习之中. 2.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当前,数学教学已从过去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具有“基本的数学能力”.但不管是传统教学的重视“双基”,还是现代教学的“四基”并重,班级教学中学生的层次差异始终存在,优秀生和学困生的区分以及如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发展是我们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实际上“优秀生和学困生”都有各自的情感优势与缺憾,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学困生”在课堂学习时的情感态度特点可能是:“没有自信的、压抑的、恐惧的”,其外在行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而“优秀生”,除了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特点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时高度焦虑”.这些不同的情绪表现,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恰当的处理.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来起作用的,因此,指导学生选择较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学法指导既要针对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层次差异;既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又要针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指导具体的学法.如对全体学生我们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练习与作业的方法、记录和整理笔记的方法、复习的方法等等. 对优秀学生除要求他们掌握全体学生都应掌握的一般学习方法外,还可让他们掌握一些要求较高的学习方法以适应其自主深入学习.有些学习方法要求较高,操作性差,不适应学困生,但却对优秀学生帮助很大.如,在优秀生已掌握了几何证明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顺利和准确地表述证明过程后,学习方法就需要改变,他们的学习目标应变为积累各种几何题型的证明思路和解题技巧,这时我们可以及时告诉他们一种提高几何证明能力的化归方法: (1)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求证结论并画出图形. (2)联想,与自己熟知的类似问题建立联系.(3)作辅助线,寻找证题途径.(4)记录证题途径的各个关键步骤.(5)总结证题思路,使证题要点尤其是转化步骤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化归法是将求知划归为已知的方法,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几何证明题时,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找到把它转化为已知题型的关键步骤,其中已熟悉的小细节,不必再关注,只要将问题划归为已知题型时就结束.此时最重要的是记住化归步骤及证题思路即可,不再重视详细的表述过程. 学生一旦掌握了较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必将大大提高,学生也将受益终身.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这一工作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在主导思想上就要明确: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这就是教书育人.“习惯决定人生”,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笔者认为,教学中应着重注意对学生以下习惯的培养:自学课本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认真完成练习与作业的习惯,自觉检验的习惯,及时改错的习惯,定时复习的习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习惯. 总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组织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营造融洽、愉悦的课堂教学情感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2.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当前,数学教学已从过去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具有“基本的数学能力”.但不管是传统教学的重视“双基”,还是现代教学的“四基”并重,班级教学中学生的层次差异始终存在,优秀生和学困生的区分以及如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发展是我们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实际上“优秀生和学困生”都有各自的情感优势与缺憾,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学困生”在课堂学习时的情感态度特点可能是:“没有自信的、压抑的、恐惧的”,其外在行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而“优秀生”,除了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特点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时高度焦虑”.这些不同的情绪表现,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恰当的处理.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来起作用的,因此,指导学生选择较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学法指导既要针对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层次差异;既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又要针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指导具体的学法.如对全体学生我们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练习与作业的方法、记录和整理笔记的方法、复习的方法等等.
对优秀学生除要求他们掌握全体学生都应掌握的一般学习方法外,还可让他们掌握一些要求较高的学习方法以适应其自主深入学习.有些学习方法要求较高,操作性差,不适应学困生,但却对优秀学生帮助很大.如,在优秀生已掌握了几何证明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顺利和准确地表述证明过程后,学习方法就需要改变,他们的学习目标应变为积累各种几何题型的证明思路和解题技巧,这时我们可以及时告诉他们一种提高几何证明能力的化归方法:
(1)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求证结论并画出图形. (2)联想,与自己熟知的类似问题建立联系.(3)作辅助线,寻找证题途径.(4)记录证题途径的各个关键步骤.(5)总结证题思路,使证题要点尤其是转化步骤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化归法是将求知划归为已知的方法,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几何证明题时,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找到把它转化为已知题型的关键步骤,其中已熟悉的小细节,不必再关注,只要将问题划归为已知题型时就结束.此时最重要的是记住化归步骤及证题思路即可,不再重视详细的表述过程.
学生一旦掌握了较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必将大大提高,学生也将受益终身.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这一工作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在主导思想上就要明确: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这就是教书育人.“习惯决定人生”,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摘 要】 高中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化学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本文指出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化学实验的必要性,通过直观地演示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以及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与知识点。本文也指出了化学实验对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提出了运用化学实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具体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督促学生掌握知识;注重实验安全,注重实验步骤。
关键词 高中化学;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被严重地约束,教学的重点过多地放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答题技巧。这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学生对化学过程以及原理的掌握程度,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化学实验贯穿始终的学科,如果忽视了化学实验,学生只能凭空想象或者死记硬背,这缺少了学生对真实实验的真切感受,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化学课逐渐变得枯燥无味,很难使学生培养出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效率自然也不高。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化学知识学不好,而且严重阻碍学生的进步,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以上的问题,谈谈如何运用化学实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化学实验的必要性
高中化学几乎全部的知识点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并探索科学的规律。把化学实验引入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直观地演示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以及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与知识点。教师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去观察实验的过程,回想实验的原理,思考实验的结果,而通过这些过程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化学实验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运用更加直观、更加有趣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化学实验对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当前,几乎大多数的高中化学实验室都已配备了基本的设施和设备,能够完全满足教师在课堂上的化学实验演示,而且也能够满足需要全班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化学实验课。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实验课时,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中观察实验的整个过程,体会化学的神奇之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演示不容易观察到化学过程的实验。把化学实验引入高中化学的教学课堂,自然就可以把化学实验的氛围带入课堂,这种氛围能够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求知欲。实际上,当把学生的注意力极大的吸引到实验上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课堂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运用化学实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的观察,发现有这样的一些学生,他们平时上课时,表现的并不积极,也不活跃,可是每当让他们做实验的时候,他们的表现比平时明显的活跃的多,也更加积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化学实验的操作,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若是让学生自主设计化学实验,这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化学实验便充分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在化学实验中,一些生活中经常碰见的现象,会更激发学生的关注,因为学生们都很急切地想弄清楚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了解了现象产生的原因之后,教师这时再告诉学生该现象的产生需具备的条件、产生的结果等等,学生们这时反而记得更好,体会与理解的更深,收获的教学效果也更好。
(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督促学生掌握知识
虽然做化学实验的过程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而且化学实验也常常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但是,教师切不可顾此失彼,忽略了让学生做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学生做化学实验,其真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来掌握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让学生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引导,让学生体悟实验过程,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当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的指导学生根据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化学变化的现象,对实验的步骤、操作方法等进行分析与归纳,从而让学生体会并牢记化学的相关知识。
(三)注重实验安全,注重实验步骤
安全、科学的实验操作方会带来科学的实验结论。所以,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验步骤,注重实验的科学化,同时,也一定要注重安全。教师要先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在每次的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好实验步骤,做好实验安全保护措施,最后进行科学的实验操作。例如,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有许多化学实验需要用到硫酸,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牢记硫酸的使用,切勿让硫酸伤害到学生或者学生的衣物等。对于实验步骤,教师也要让学生加强重视,注重实验操作的科学性。例如,实验的温度,试剂的添加顺序等等都需要重视,切不可弄的混乱。化学实验是一个不可马虎的过程,做实验时一定要注重实验的科学化,同时也要注重实验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汪淑.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1
[2]赵惠芬.利用化学实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8
1.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可以说,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尔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
2.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和“会学”。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时,可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指导作用,以达到“导”在关键上的目的。其次,在学习课前预习,划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时,或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这时学生的思想集中,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可收到最好的效果。当然,除备好课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哪些材料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考虑精讲火候,研究怎样才以讲深讲透,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使讲解富于启发性。同时要避免教师“抱着走”包办代替,唱独角戏,而应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对所学学科本身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初中英语课堂;任务设计原则
近年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也逐步开始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不少学者和一线教师也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应用进行了系列研究。本文则拟从任务型教学的特征,任务型教学的步骤以及目前初中英语课堂进行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入手,较为全面地分析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型教学的特征
关于任务型教学的特征,先后有Nuan、Feez、Skehan等人对此进行了概括。篇幅所限,我们仅引述Skehan的观点作为参考。
Skehan(1998)在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earning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任务的五个主要特征:
1.意义是首要的。(Meaning is primary.)
2.学习者不是只重复他人的话。(Learners are not given other people's meanings to regurgitate.)
3.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相似之处。(There is some sort of relationship to comparable real-world activities.)
4.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Task completion has some priority)
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价任务的执行情况。(The assessment of the task is done in terms of outcome.)
这五个特征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特点,也为我们用该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余几位学者的观点也大同小异。
总体来说,我们可以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征概括为几点:
强调意义和功能;
任务尽量贴近真实生活或与真实生活相似;
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学习语言。
二、任务型教学的步骤
除了遵循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在具体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较为严格地按一定步骤展开教学,这同样也是保证任务型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根据威莉丝(1996)的观点,她将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严格地分为前任务、任务中和后任务三个阶段。
前任务阶段,包括介绍话题及任务。在这一阶段,教师引入任务,与学生一起探讨话题,并着重介绍有用的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任务指令和准备任务,学生可以在其间听一听其他人所做的类似任务的录音。
任务中阶段,包括任务、计划和报告。
a.任务,学生以对子或小组的形式来执行任务,教师在期间并不直接指导。
b.计划,即各组学生准备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c.报告是指学生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如他们决定或发现了什么,最后通过小组向全班报告或小组之间交换书面报告的形式比较任务的结果。
后任务阶段,即语言焦点阶段,包括分析和操练。
a.分析是指学生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情况和在课文和录音中出现的一些语言特点。
b.操练,即学生在分析中或分析后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新的词汇、短语和句型。
在威莉丝提出的这三个阶段中,在任务前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任务中阶段,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运用己学的语言知识;而在后任务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威莉丝区分了教学中常用的六类任务:列举、排序与分类、比较、解决难题、交流个人经验和完成创造性任务。并指出基于任务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更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语言。
我们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参照威莉丝提供的教学步骤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但应注意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上步骤,切忌不顾实际,生搬硬套。
三、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较高中英语课堂晚,因此在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组织学生完成任务是一大难题。根据周亚军(2008)的调查,接近五成的老师认为任务型教学最大的困难就是组织学生完成任务,而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又是任务型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任务的完成与否是任务型教学成功实施的标志。学生是任务完成的主体,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有很多教师不可预料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当中必须充当好组织者和调控者的角色,认真组织好学生完成任务。因此,这个环节要求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比较高。此外,有近四分之一的老师认为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存在困难,很多老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转变过来,打开思路,以任务型教学的原则为指导,设计出合理、有效的任务。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在语言项目的分析上,许多教师也感到困惑。任务型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是它把对语言项目的分析放 到了最后,并且它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领会,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因此,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下使用何种方法来分析语言项目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要让学生自己习得语言规则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任务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其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遇到了一些困难,就打消了在课堂上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念头。只要我们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完全是可以克服的。
首先,我们应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在课前是一个设计师,需要巧妙地、精心地为学生设计好各种课堂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则更多的扮演一位引导者的角色,需要仔细观察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及应对一些临时出现的状况。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估。且任务型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际的交际能力为诉求,这对教师本人的语言能力也是一个挑战。因此,教师首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特别是语言交际能力,学习吸收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知识,以胜任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其次,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有机结合。由于现有的中学英语教学仍然以考试为指挥棒,因此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求新。且传统教学方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某些方面也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将二者整合。例如在语言项目的分析上,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任务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感知、习得语言项目,也可以结合传统的讲授方式,适当地对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加以说明,这样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