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44:13
导语:在精细化工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产品质量与职工切身利益还没有做到息息相关,一是部门之间管理不到位,沟通不及时影响了效能最大化;二是激励政策不明显,员工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导致操作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其主要原因是:质量效益观念在领导层中牢固度不够,质量改进成果没有与主要策划者、主要实施者的经济利益挂钩。改进单位投入资金却得不到回报,因此积极性不高,有时致使改进速度迟缓,反映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形成“两张皮”现象。
2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企业标准化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
2.1解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两张皮问题
(1)领导层从思想观念上需进一步强化,杜绝本位主义,摆正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领导关注和各部门紧密配合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2)部分岗位职责存在表述不清,理解执行不到位的情况。需通过进一步加强培训,解决责任主体不知如何干、由谁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3)进一步强化考核,直接体现责任者经济利益。领导授权结合效能监察工作,解决相关职能部门的质量职能不作为情况,强化质量管理部作为体系统筹考核的问题,强化质量体系运行中的监督考核功能,和在体系运行中对于相关部门的约束力,确保体系运行的有效性。(4)奖惩的及时兑现,应建立质量管理基金,通过必要的奖励机制,解决部门及个人在体系运行中干好、干坏一个样,对于工作有业绩、有积极性、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消极、应付、不作为的要及时给予惩罚,在项目改进工作中主要策划者、实施人要依据改进成效给予重奖,实现质量效益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2.2加强过程控制是重点
加强过程控制要结合公司生产和管理工作实际,重点围绕实现精细管理“四个化”来开展。(1)生产系统化。生产系统化是推行精细质量管理的一大法宝,是精细质量管理的核心子系统,其研究对象是生产作业系统,系统化的涵义就是从作业系统全局寻求影响质量、效率、成本的全局性关键因素,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决,以达到作业系统质量、效率、成本的综合改善,我们在实际运行中在每周一的调度会基础上。要加强平时质量信息反馈,定期召开旬、月质量问题研讨会,由质检员、质管员、市场销售人员、生产调度、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人员的代表共同探讨,相互沟通,堵塞漏洞,实现采购质量、生产质量与市场的同步接轨,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得到及时有效的改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控制。(2)工序标准化。工序是产品形成过程的基本单位,工序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工序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即5M1E(人、机、料、法、环、测),构成工序标准化的六大要素。工序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是工序能力指数,工序质量直观结果表现为合格率、单位工时等指标。工序质量受5M1E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能反映外部因素的变化,工序质量的易评价性就可促进对5M1E及工作的有效评价和改善。工序标准化是精细生产、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共同的管理要求,是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职能管理共同的要求。原有职能管理模式造成工序标准化的多头管理,各项要求相互间有交叉重叠也有遗漏,工序标准存在不协调一致等现象,工序标准化应综合体现质量、数量、成本等标准要求。可以说精细质量管理目标是寻求作业系统质量、效率、成本的综合改善,对作业系统不刻意区分生产职能和质量职能,倡导多种工具方法的综合运用。构筑起作业系统质量、效率、成本综合改善的坚实基础。结合企业实际在工序标准化工作中,对重点工序、作业现场添置控制图表,每个班次定时打点连线,做出分析判断,及时采取适宜的纠正、预防措施。以确保质量问题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得到控制。(3)度量精细化。度量是六西格玛管理和质量体系特别强调的管理要求,在生产管理中常以统计一词表达相关生产结果。度量与统计是有区别的,度量隐含着与标准的比照,而统计则未强调与标准的比照,对偏差常不作深究。度量精细化主要包括六类指标:西格玛水平(Z)、工序能力指数(Cpk)、合格率(FTY、RTY)、不良质量成本(COPQ)、价值识别度量、浪费识别度量。度量精细化就是要将有必要度量的对象尽可能的纳入度量评价体系中,通过度量比较发现问题和不足,通过度量树立标杆或目标,通过度量促进改善。因此,首先应针对化工厂、精制盐洗涤等工序对度量有特殊要求的,要采用转子流量计控制洗涤液的流量流速,解决经验评估中的个体差异产生的误差。对因排料温度控制不准而影响产品质量的(如:氯化镁等产品)在强化工艺操作控制的同时,确保仪表精度达到工艺要求,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其次,解决氯化镁产品中硫酸镁含量过高问题。在提高工序能力指数,加大高温盐沉降器的沉降能力的同时(12m沉降器明显能力小,硫酸镁析出不足),加大光卤石沉降器容积及冷却结晶能力,将温度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之内,防止光卤石往后道工序飘移而影响下游产品质量。再次,精细化工厂、化工厂紧紧抓住投料计量、过程计量、产成品计量的控制的准确性,为满足后续工艺控制和用户要求创造条件。(4)改进持续化。持续改进是精细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共同强调的理念。改进持续化在精细质量管理中起承前启后作用,是度量精细化的延续和要求。改进持续化主要包括如下六类要素:市场意识、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工具方法、测量评价、奖惩措施。这六类措施是改进持续化的保障条件。让改进持续性因测量和评价而焕发生机和活力;奖惩措施将改进持续性纳入管理和激励体系中,是测量评价的延续和要求,促进改进真正实现持续性。改进持续性及构成要素主要借鉴了质量管理体系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改进持续性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理论精华,并借鉴精细生产、六格玛等理论方法中度量、改善、激励等理念方法,能促进改进持续性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第一,质量改进要以人为本,对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只有树立“抓住了质量,就抓住了市场,有了市场,有了适宜的产品质量,企业才会有更高的收益,才会高速健康地发展。培训是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或在规定的期限内考核合格后聘任,才能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第二,质量改进要树立质量效益观念。使质量效益与相关人员工作业绩挂钩,解决质量问题“讲起来重要,看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问题。第三,质量改进要通过建立质量成本账户、细化管理。以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为框架,构建33个质量成本二级科目进行记录并考核。
2.3新项目建设
在新项目开发建设上相关部门要沟通协调,使之在质量改进过程中,达到效果最佳、质量成本最低的要求,在以往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因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够,使企业处于显失公平的不利地位和项目投产后出现诸多存在问题。因此,各部门间主动沟通协调好关系,团结协作才能堵塞管理漏洞。但凡新项目上马,为基于事实的决策提供符合事实的信息,作为预防措施,建议凡涉及产品项目,各有关部门都要参与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信息。
3结论
面对精细化施工管理,它的许多优点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它是适应企业的发展条件而形成的。相比那些短期的、制约性比较强的管理方法。它的存在是比较受人们欢迎的,它加快推动了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升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管理精细化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理念,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完善管理流程。但在这种新型的管理方法在实施到现实生活中的时候还是会碰壁的。最典型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没有具体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具体的方法来让精细化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人们面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一项新的措施要真正能够实践,就必须要拥有一定的流程,要不然就很难体现的出来。管理流程也是最能够体现精细化管理的一种方式;因为整个流程体系就会体现出整个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发展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的。而精细化管理并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很多的时候它还是一味的在追求利益,而忘记了其他综合因素的全面发展。比如说,在资金和人才的管理上,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并不能真正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建筑工程中,比较明显的是在人才管理上,它并不能够做到真正的精细化,技术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还是比较缺乏,而廉价的体力劳动者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精细化施工管理
首先,培养新型的人才,现代的管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的管理,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以人为核心,因此施工精细化管理也离不开对人的管理。在现展经济,建筑工程的发展更加需要新型的科技人才,对人才的要求也需要精益求精,面对过去对粗放型的人才管理在现代社会是行不通的了,我们要紧跟社会的潮流方向发展,培养新型的建筑人才。其次,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发展。无论是什么发展都要一定的制度来规范引导才可以得到实现。建筑工程的施工要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就要得到相应的制度来制约,并让管理人员严格遵守制度,这样才有利于精细化施工管理制度的落实,才能达到预期中的目标。最后,要想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我们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在人员考核上要精细化,在建筑工程中我们对建筑材料的购买使用也要做到精细化,要学会用最低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润。精细化施工管理就要求我们要落实到整个建筑工程中,无论是人员考核、材料采购和施工过程中都必须做到精细化,必须抛弃传统的粗放管理才可以让更好的发展精细化施工管理。
三、结语
1.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公路运输企业的资源优化
在公路运输管理过程中融入信息化管理,能够快速有效提升公路运输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综合能力,实现针对竞争的运营以及运输方面的信息有效收集与传播,以及实现针对信息的掌握和分析。企业也能够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根据需求出发,明确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优化升级。这样,就能够让企业在有效的条件下,实现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最大化,并能够在这样的经营过程中赚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公路运输当中的企业还需要依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这种阶段调价下形成的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统计,综合分析企业的实际绩效情况,寻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综合利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科学性的优化系统。真正意义上进行资源的合理优化,实现企业的综合发展。
2.信息化管理影响下的公路企业运输管理风险管控
与其他行业当中的企业相比较,公路运输行业当中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相对更大,这主要是因为输运很容易受到道路或者是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公路运输行业尤其会受到大风天气或者是大雪天气的影响。风雪造成的公路运输道路阻塞直接关系到运输的通达与安全。相对于此,南方地区则会受到雨水等季节性的因素影响。公路运输的安全性问题同样突出。除此之外,一旦道路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紧急维修或者是类似情况,车辆就必须绕行,这就会增加运输的成本。公路运输企业想要从根本上规避上述这些风险,或者降低风险因素的出现,就需要针对这样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应对。尽可能的降低出现风险因素的几率。信息化管理当中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管控能够令企业更加及时的掌握相关风险因素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分析,降低风险系数,实现公路运输的安全顺畅。
3.信息化管理影响下的企业服务质量效率
现代公路运输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发展,公路运输企业彼此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基于这种情况,企业想要在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赢得行业信誉,只有这样才能够令其自身站稳脚跟。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公路运输企业服务水平的硬性标准,因此,通过实现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更加及时、安全、准确的进行运输就是关键。采用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当遇到安全问题时,客户也能够在最及时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找到问题所在,并实现企业的相关补救措施。
二、实现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措施
1.构件公路运输管理信息化评估机制体制
在公路运输企业当中,其形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在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发展不成熟,相关经验较少,以及企业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公路运输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件,形成相关的信息化评估机制体制。通过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系统检测,不断完善和优化系统。公路运输企业当中所采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公路运输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意图建立更加有效和完备的系统评估机制体制,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系统的进步与企业的发展,也才能够促进公路运输行业实现信息化建设。
2.构建完善信息化管理运输网络系统
如今,我国的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建立的信息化管理网络都是企业内部的,往往对运输业务本身更加重视,却没有将企业影响因素考虑在内。然而,企业经营战略与运输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公路运输企业要建立起关联性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对影响公路运输经济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从而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完善的服务体系形成
客户服务体系的完整性是衡量公路运输企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只有满足了客户的实际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公路运输经济才能够获得真正发展。因此,公路运输企业要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结束语
关键词: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注意问题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已经不能满足成本管理需要,很难为施工企业成本决算提供有利的依据。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主动,施工企业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成本管理办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作为基础,坚实定量化、细微化的成本管理方式,落实成本计划、分析、核算、考核等各项内容,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精细化成本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精细化管理强调全过程。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针对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并非针对某一环节。强调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第二,精细化管理需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不断的优化成本结构,挖掘潜在的价值,尽可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全员参与性。精细化管理提倡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
二、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施工企业资源,也就造成了施工项目成本,实行成本管理需要抓住施工成本的源头。精细化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的状态,企业法人对项目缺乏有效的管控,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对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全面提。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举措。精细化成本管理突出“效益最大化”这个原则,抓住“成本管理”这个核心,强化“过程控制”这条主线,从而创造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可以使企业看到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无形中为企业内部的改革提供了动力。例如竞争机制的引入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企业中,根据个人能力的高低,业绩的好坏进行评选职称、调节薪酬已经是一种常态。任何情况下,只要有竞争的存在,总会有高低胜负的差别。在竞争机制下管理企业员工,决定干部的任免已经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种方式。竞争机制对企业发展产生一种压力,利用好竞争机制,可以使这种压力转变为企业人员的驱动力。从企业长期发展的利益来看,各企业各部门缩减成本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主要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一面,通过吸纳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见,有助于企业员工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增加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竞争中认识到团体意识的重要,通过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表彰,使他们获得来自企业内部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有助于使他们摆脱工作的单调乏味,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三、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全员管理
施工企业需要树立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理念,从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核算、执行、考核等几个方面入手,引导企业员工主动的参与到成本管理中,转变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建立更加宽阔的成本管理渠道,降低成本对企业的影响,提高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另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以及奖罚措施,对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行监督,将成本管理的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单位和员工,同时实行成本管理的量化处理,将员工成本管理考核与员工工资、绩效等挂钩,提高员工参与施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施工成本管控中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的奖惩约束、激励作用促使各个环节做好成本管控,减少成本管控风险,激发施工人员参与成本管控积极性,融入以往项目管理经验与相关规定,构建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要发挥极致对基础管理的刺激作用,减少被动局面的出现,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以优秀的人才为支撑,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
(二)细化成本总目标,建立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施工实际情况,核算历史资料等,确定各项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会对工程施工成本造成影响,还必须建立数据化、具体化的成本目标。成本责任控制主要包括责任主体、成本控制链,施工企业需要将成本管理细化,细化到各个具体的成本管理项目中,并将各个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分配到具体的管理人员头上,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目标,提高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的效果。
(三)细化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流程
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需要贯穿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从施工招投标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事前精细化成本管理包括对企业成本的预测、计划以及重大决策;事中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对成本核算,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事后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考核各个阶段成本管理的效果。当然,这种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是不断循环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四、总结
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新型的成本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成本管理,能够提升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还需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细化成本管理目标,尽可能的控制施工企业成本,同时优化施工成本管理工作流程,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效益。
作者:刘宏生 单位: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专业化。专业化是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不仅仅是城市道路施工企业,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比如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这些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只有实行专业化才能发挥资源最大利益,企业才能集中有效的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系统化。由上述可以得知,企业的管理是解决一切串联关系的问题,因此,必须有系统地给与解决,不然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所以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整体事件,不能考虑当前问题所在,应该需要全面考虑整体流程每个衔接点及各个流程的配合。(3)数据化。目标管理(MBO)它是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组织活动的期望成果,是组织使命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化,是衡量组织活动有效性的标准。由于组织活动是个体活动的有机叠加,因此只有各个员工、各个部门的工作对组织活动作出期望的贡献,组织目标才可能实现。所以,如何使全体员工、各个部门积极主动、想方设法为组织的总目标努力工作是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2新都区城市道路工程蓉城大道段大修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
在成都市新都区蓉城大道城市道路大修时执行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其具体表现为:(1)蓉城大道大修实行“政府监督、项目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过程质量监管与验收。(2)重视道路设施的人性化和功能理念,提倡道路设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3)安全、文明、环保施工的精细化管理突出本次施工管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严格控制噪音污染、扬尘污染、低碳可循环利用材料的使用、再生技术等新工艺的应用。
3城市道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精细化相关措施
3.1建立全面的深入的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施工中应该建立全面的深入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各个管理部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责任体系,保证施工工程项目全面执行责任制,让项目质量得到保证。其次,为了实现施工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等质量控制体系,所以还需建立分享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单元。比如制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办公制度》、《工程管理》、《机料管理》、《岗位职责》、《质量控制措施及要求》等精细化管理制度来明确每个部门精细化管理要点。
3.2工程实施全面管理
[关键词]信息文化;高校;档案工作;创新;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15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1
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作为当下的主流文化,信息文化给高校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创新提出了更的高要求,而如何促使高校档案工作进一步转型,提升高校档案工作的质量,已成为当前高校档案工作者极为重要的任务。
档案的功能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服务,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的不断推进要求高校档案工作方式的有效转型和创新,笔者根据信息化的特点,结合目前高校档案工作的实际状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转型和创新。
1 创新档案服务理念意识,提高档案素养
档案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高校档案为全校师生服务,且越来越趋向于社会化服务,因此,在信息文化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档案服务理念,提高自身的档案文化素养。信息化要求高校档案资源要不断实现共享,要促进档案资源与档案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和谐、良性的互动关系,最大限度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实现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因此,高校必须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高校必须要秉承着信息开放化的档案服务理念,不应将档案视作学校的“私人财产”,而是要扩大档案使用率,不断增强档案的使用效率,拓展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坚持促进高校档案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在最大范围和最广领域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其次,建立和完善关于档案信息化的制度、规则,为档案信息化利用提供一定的制度和法律保障,逐渐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入到档案工作中,进而为高校档案工作的服务提供保障,促使档案服务工作理念和意识的进一步转变。最后,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人文素|的培养。高校要通过各种灵活手段培养一支具有服务精神、创新意识且专业技能、素质过硬的档案工作队伍,积极推动档案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
2 创新档案服务工作内容,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结构
档案信息资源是否能够对广大群众产生作用主要在于档案信息内容的适应性以及档案资源结构的多样性。要实现档案服务功能的有效推进,就必须积极创新档案服务工作的内容,努力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结构。因此,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不断增加档案内容、丰富档案内容,使其不仅能够满足高校师生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广大公众的现实需求。另外,还要经常性地采集各类档案信息,及时更新现有的档案资源,保持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当然,档案内容的创新和增加是要以不危害国家、学校和社会以及公众利益为前提的。与此同时,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应该利用各种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源予以整合归类,利用计算机的搜索功能使档案信息的查询、使用更加快捷和方便。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对档案信息进行修改、更新和完善,保证档案资源的即时性和完整性。此外,要着重提升档案资源的质量。在保证高校档案资源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继续开发新的档案资源服务项目,譬如档案信息的分层与分类、用户导向的信息调查与整理、个性化信息收集等。
3 创新档案服务工作机制,构建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在信息化背景下,要实现高校档案服务功能的不断转型和创新,就必须着重创新档案服务工作机制,构建良好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高校在这方面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重点推动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档案信息一体化的系统建设。重点利用高校的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将教学、管理、科研、后勤和学生工作处等各部门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做好全方位的综合管理,这样便能极大地降低档案工作的重复率,有效提升档案工作的效率。第二,努力实现各大高校之间的档案联通服务工作。各大高校之间以及高校与其他机关部门之间要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实现信息互通,以最大限度减少因地域差异带来的时间损耗,加强各高校和部门之间档案信息的整合,提升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第三,注重品牌意识。高校档案服务工作应该积极朝着品牌化方向前进。为了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内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使用,要通过参观、培训、媒体宣传、现代网络等途径,对档案信息予以推广宣传,增加档案资源的使用效应,逐步实现档案服务工作品牌化。
主要参考文献
[1]袁继军.高等学校档案馆公共服务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2]俞英.浅议高校档案工作的服务创新[J].机电兵船档案,2005(2).
[3]席畅.论档案“怀旧”文化功能及其社会实现[J].兰台世界,2014(14).
1.1 功夫茶文化的基本论述
中国的茶道虽然兴于盛唐时期,但是功夫茶到宋代达到盛世。宋代将品茶艺术传承下去并使之发扬光大。宋代文学家苏辙曾有诗曰:倾身事茶不知劳。由此可见功夫茶在宋代的地位。从宋代至今日一直最有名气的就属潮汕的功夫茶,所谓功夫茶,并不是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指一种泡茶的技术手法。功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特别的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手法,并且功夫茶讲求的更是一种精神和礼仪,这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功夫。
1.2 体验经济与旅游开发论述
国外关于体验经济的论述比中国提出的要早一些,波士顿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了体验旅游的概念,并把此概念定义为了一种流行的消费行为,并在二十世纪末提出了体验经济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并反映人们消费行为和心理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虽然中国在二十世纪末也曾提出过旅游体验的这一理论,但是至今还没有很明确的概念,那么在中国所谓体验旅游基本上指继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之后的一种以追求快乐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同时也代表着旅游者的消费观念和心理的成熟。
1.3 茶文化旅游概况论述
关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开发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宏观上茶文化的研究,我国有很多关于茶文化旅游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也给予了一些解决方案,同时也预测了相关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方向,并且也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我国茶文化旅游,此种方法主要是找到不同的地区做研究,并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研究,有茶文化旅游的地方也都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成果却是有好有坏,所以,有关专家就要更深入的研究我国茶文化旅游业产品和模式的开发了。
2 体验经济理论背景下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
2.1 国内体验经济理论下的茶文化旅游的研究现状
我国在提出发展经济茶文化旅游策略的同时将我国功夫茶文化和体验经济理论相结合,并深入研究茶文化关于体验的各种功能,例如,休闲娱乐功能、健身体验功能、审美体验功能等等。并在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避免狭义的开发,应当给茶文化旅游构建一个积极并广阔的平台,并利用旅游业更好地去继承和发扬我国功夫茶文化。
2.2 我国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问题的分析
自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我国功夫茶文化也是比较受欢迎,但是,在茶文化和旅游开发上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 旅游规划开发者没有更深层次挖掘我国的茶文化。我国功夫茶文化承载着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精神,但是,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商并没有足够的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内涵,同时研究挖掘的力度也是不够,所以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就总会有一些问题,例如,旅游产品茶文化含量少、没有足够的文化特色、主题和品牌也不是很鲜明等;还有因为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们没有足够的创新的意识,所有的旅游项目都存在一定的雷同现象,很多的就是购买茶叶和游览观光等项目,不能满足游客的体验心理。
2.2.2 旅游规划开发者不够重视游客的参与心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希望旅游项目积多种多样又要很有特色,在体验经济理论的背景下,游客们更想进行具有体验性的消费,但是我国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并没有很重视游客们的参与心理,有些开发商只是为了营利,让游客不停的购买茶叶,但是,旅游六大要素中,除了食、住、行、游、购之外,还有娱,所以,开发商们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多多重视一下游客们的参与心理。
2.2.3 旅游资源开发的整合度低并宣传力度也不够。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中国的功夫茶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的同时做到提高历史文化的经济价值,但当前的旅游开发商对于茶文化这个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整合度也比较低,没有很好的将茶文化和当地的民族风俗文化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很难使我国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效益进行有效的统一,对我国功夫茶文化的开发力度不够,这就很难使产品和项目丰富起来,从长远利益上来讲,这将难以使我国茶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3 体验经济理论背景下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探索
3.1 增强功夫茶文化旅游体验性
3.1.1 注重游客的参与体验性。我国传统经济模式下的茶文化旅游主要是大力度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功能,注重产品的包装从而走价格的路线,而现在体验经济理论背景下,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就要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要更注重游客的参与度和感官体验度,从这个角度来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并更好地开发茶文化旅游的项目和产品。然而,在体验经济理论的背景下不能把每个旅游者都当作是消费者来看,而是要以消费者为中心,让消费者体验消费的过程,满足他们的参与体验度。
3.1.2 丰富体验活动的内容形式。茶文化的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场景化的体验上,还要利用历史的真实再现和人文构造等一些科技手段,把地方的民俗民风融合进来,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同时还要在茶园、茶博物馆和茶楼的基础上融合其他的文化元素,例如,让游客参与在茶园中管理,游览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采茶的项目、在茶楼喝茶的时候,表演一些当地民族的舞蹈、歌曲或者是古典乐器,让游客们欣赏,这样就有利于旅游的回头率的提高,从而,更进一步的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 开发茶文化旅游创意新模式
3.2.1 文化主题以及文化创意模式的开发。在体验经济理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客钟情于文化主题和文化创新模式的旅游了。在茶文化旅游的规划的开发中我们也可以参考这种旅游模式,在以功夫茶文化为主题的同时,可融入其他的休闲娱乐以及养生文化等因素进去,让游客们以体验为主,从而获得独特的功夫茶文化上的体验,同时更要注重文化创意的开展。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来进行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整合,再加工,例如,可以借助高科技灯光舞蹈美化的技术,将功夫茶文化更生动、更实在地展现在游客面前,做到创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完美结合。
3.2.2 现代商务度假以及养生健康模式的开发。功夫茶文化既可以养生又可以怡情,所以,茶文化的旅游就可以融入现代商务度假和健康养生的旅游模式了。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步伐过快,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就需要依托空气清新和风景怡人的茶文化旅游这一项目来缓解人们的压力,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3.2.3 以故事为主题的旅游模式的开发。这种模式一定要有一些娱乐性质,可以结合功夫茶文化的历史和传说并结合茶区的自然风光,构建一个具有戏剧性的故事,从而在表现茶文化主题的同时也可以做到丰富茶文化旅游的内容。
3.3 构建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新平台
3.3.1 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步发展。因为茶文化的旅游资源多在高山地区,有可能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在茶文化旅游开发之前就要争取政府进行一定的财力和政策的支持,在初期设施完善的条件下才可以吸引一定的游客量来旅游观光。
3.3.2 加强功夫茶文化旅游的特色开发。例如,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尤其是有名有优质的特产。从而丰富旅游市场的发展,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另外旅游开发商和旅游企业不要只受利益的驱动,对景区过度开发,这样会造成游客体验的负面影响。所以,茶文化旅游可以在特色文化建设上来避免开发商的过度开发。
3.3.3 注重旅游区宣传力度的加强。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合理的手段来进行茶文化旅游的宣传,例如,在电视台播广告、杂志宣传、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分发旅游小册子或者是举办一些茶文化旅游节等。还可以找明星代言扩大景区宣传的影响力。
精细化学品是指那些具有特定的应用功能,技术密集,商品性强,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主要包括医药、染料、农药、涂料、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助剂和化学试剂等传统的化工部门,也包括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油田化学品、电子工业用化学品、皮革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生命科学用材料等近2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领域。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十多亿人的生存与生存质量与精细化工息息相关[1]。近年来,精细化工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化学工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当今,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也是化学工业激烈竞争的焦点之一。因此,精细化学品化学成为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课。
传统教学方法,仅仅采用“一人授课——多人听讲——期末考试”的单一形式,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古板,授课效果也受到限制。于是,针对传统的授课方法,并根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在本专业调整的新培养方案基础上,对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
1 优化教学内容
在确定教材时考虑了“精细化工”的学科特点,它不同于基础学科已经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精细化工领域的发展很快,产品更新迅猛,先进工艺改进速度快,用一本教材很难详细论述,同时教材的更新速度无法适应其发展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编讲义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它有利于教师在讲课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前沿知识,也有利于教师将科研心得贯穿于教学,启迪学生的思维。主要参考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染料、荧光增白剂、有机颜料、表面活性剂、涂料、香料、化妆品、农药,染料、荧光增白剂、有机颜料及农药方面的内容。
由于课程内容多但课时却有限(仅32学时),因此,在教学上应着重阐明具有原理性、方法性、规律性、创新性、代表性和前沿性的内容,略去不必要的生产工艺技术细节,注重培养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触类旁通,以不变应万变,为未来发展构筑宽厚的专业基础,获得广阔视野。
2 采用多媒体教学
精细化学品涉及的领域广,传统教学法“粉笔+黑板”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还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和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动态的问题形象化”、“微观的问题宏观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表达的方式多元化”。依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引入最新动态和相关图片,部分工艺流程利用Flash进行效果渲染[2]。
3 实行开放授课
由于精细化学品这门课程内容较多,涉猎领域广,单独一位老师难于样样精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主讲教师外,还邀请别的教师来客串讲课。这样可发挥各位老师的研究专长,结合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及动向,提高课程质量,使学生能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同时,又提前接触各位老师的课题,为毕业设计(论文)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分小组分课题进行调研,并作报告
精细化学品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更新频繁,为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掌握精细化工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独立寻找问题、确定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作调研报告的方法[3]。每个单元都留有2个学时,让学生自己讲。讲解内容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己选择相关的感兴趣的知识。要求学生自己利用课下时间,分小组搜集材料,并形成书面材料。在课堂上报告后,其它同学和老师可以自由提问,并进行讨论。这样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锻炼了即将就业的学生如何准备专业知识及如何展现自我。
5 精心选择课内实验,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课程内容以及实验室设施情况,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上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课时有限,我们设计了薄层层析板的制备、液体香波的配制、市售胶水的制备、抗氧剂双酚A的合成、环保固体酒精生产工艺五个实验。这五个实验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加强感性认识;另一方面这些实验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实验,学生在制备完成后可以得到实用的产品,更有成就感。
6 带领学生进入工厂观摩学习,积累生产实践经验
为使学生获得更加直接的生产实践经验,本课程还设计安排了工厂实习的机会。联系当地精细化学品的公司,带领学生参观生产线,了解实际生产过程的设计、流程及经营、服务等一条龙的生产销售过程。这种实习过程既能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通过生产实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并获得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的最新信息,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经过以上改革实践,学生的学习效果较以前传统教学有很大突破。但毕竟教师才是教师是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识水平,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才能更好的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理论-应用复合型精细化工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钱旭红.精细化工的发展与展望.绿色高新精细化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精细化工实验设计性实验
随着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涌现,化工行业迫切需要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精细化工实验是在继有机化学实验、精细化工产品单元反应、精细化工工艺学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我们对精细化工设计性实验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因注重了学生实验技能的要求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学生毕业后能成为具有初步科研能力、进行小型化工产品开发及生产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设计性实验的步骤
通过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训练使学生的实验技能有了提高后,我们才安排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按以下五个步骤来进行:
(1)设计题目的立项:教师提前3个星期给出大类设计题目,比如,我们给出设计美容、美发、护肤产品和农副产品的再利用两大类要求的大题目,并告知实验室条件和主要试剂,具体题目学生自定。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兴趣,通过上网查资料、图书馆借书等多种途径,设计了许多不同的实验题目,有面膜、面霜、洗发香波、洗涤剂、染发剂、香脂,还有果胶的提取、甲壳素的提取与应用、中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等。
(2)开题报告的撰写:选题拟定后,学生查阅并整理文献资料,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首先是概述,介绍该实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其研究的历史和最新动态;接着是实验要达到的性能指标;然后根据实验室现有实验设备和条件拟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实验材料、实验设备、详细的实验步骤与实验方法、实验进度安排、检测手段等,其中需要详细列出所需化学试剂品种、数量、规格,实验仪器名称、检测设备名称等。实验方案需经过教师审阅同意,对于过于简单的配方实验要求增加一定的研究内容。若实验教师认为有的实验药品购买有困难,则通知学生寻找替代药品或更换相应实验内容。待实验教师初步确认实验方案设计合理并且实验条件具备后,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开放的实验室:除常用实验试剂外,根据学生开题报告的实验要求,实验室还需提前购买某些特殊实验药品,并准备好仪器设备,然后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完成实验。按照预先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提前预约安排实验时间,实验次数不限,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即可。实验过程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实验中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学生对照黑板按部就班地“照方抓药”,而老师事无巨细、提前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打预防针”。由于实验的成败取决于实验方案、准备工作和实验操作等各种因素,实验过程每一步都需要自己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若出现问题需要自己动脑筋分析原因并加以克服。学生没有了依赖心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当然,学生有不清楚的地方而请教教师时,教师还是会耐心回答的。
(4)实验小论文的撰写:学生完成实验后进入实验数据整理阶段,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小论文。实验小论文的格式要求参照正式发表的科研论文要求,内容包括论文的题目、署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并对其中的图、表、公式、符号等也同样按照正式的要求。通过严格写作训练,初步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基本掌握了实验型论文的写作模式,为即将开始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做了一次很好的基础训练。
(5)小型答辩会的开展:实验论文完成后,按照毕业论文答辩的模式,请来我系的专家教授,对学生的实验论文进行一次小型答辩。每个学生花10分钟时间介绍自己实验的背景、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并进行产品展示,最后回答教师和学生的提问。答辩也是设计性实验考核的一部分,通过小型答辩会,大家不仅掌握了自己实验产品的性质、用途、物理参数,而且了解了其他同学产品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扩大了知识面,同时每个人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这为后面的毕业论文答辩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
设计性实验这种独立解决问题的全面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热情、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深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设计性试验教学改革,取得了如下成效:
(1)提高了学生自我动手能力
学生们在进行设计性实验后的体会中写到:“设计性实验提高了查阅资料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极大地提高了进行化学实验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我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设计性实验后的答辩和产品展示非常重要,它让我们很有成就感……,希望以后多开展这类实验。”
(2)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查找资料,提出实验方案,严格的实验训练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实验论文的格式参照正式的规范格式要求,锻炼了他们的实验论文写作技能,为即将开展的毕业论文打下了基础;小型答辩会的训练,提高了他们论文答辩技巧,已经为毕业论文答辩做了良好的“预演”。经过设计性实验训练的学生得到带毕业论文教师的好评。
(3)受到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肯定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了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届化工专业毕业生的情况看,除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外,很多学生去了广东、福建等沿海大中型化工企业,由于他们经过了良好的专业实验等实践性训练,他们掌握新技术很快,动手能力也很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设计性实验带来的经验与不足
1)经费紧张,开设设计性实验次数有限
很多学生要求多开设计性实验,由于设计性实验每一个实验方案所需的药品不同,药品统计后种类繁多,考虑经费问题,购买的药品数量也有限。所以设计性实验开设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学校需要重视设计性实验教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这样才能确保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继续进行。
2)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大大增加
审查学生的设计性实验方案、统计学生的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开放实验室,给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带来了大量的工作量。以统计实验药品为例,由于实验题目各异,实验方案众多,使得设计性实验药品种类多达200余种,由于学生查的资料不同,有些药品写的是商品名、别名或代号,实验技术人员要一一记录下来,再仔细归类汇总。对实验室已有的药品要统计需要的数量,对没有的试剂、材料要想办法购买,若实在无法解决,还要通知学生更换药品或实验内容……。凡此种种,需要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具有极大的耐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完成实验教学。
3)对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也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