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44:13
导语:在集成电路与应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068-03
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还是对于学生的研习来讲,都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而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工作任务为教学主线,教学主体则回归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仅仅起到主导的作用,依据工作任务需求、岗位与学生发展的需求、相应专业课程改革的需求选取教学的内容。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是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可以把握其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技能,具备探索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面学习专业其他课程做好准备。
一、高职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的特点分析
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掌握相关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知识,具备从事相关岗位的全方位的素质与综合就业技能,适应一线技术岗位的高级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与一般大学本科教育,或者是大多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大学本科教育更关注专业理论性知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则更关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高职教育中所教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没有本科教育要求高,仅要求掌握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但对实践操作技能却比中职教育要求更高,高职教育不仅要避免流于本科化,同时还要防止被中职教育同化。针对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来说,由于它在理论方面比较抽象,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去繁化简地进行理论教学,原则就在于满足学生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就可,同时还要重点加强与实践操作结合紧密的理论部分的讲解。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之后的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淡化那些繁杂理论知识的推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技能。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培养具有一线岗位(如电子产品开发、装配、检测、维护等工作岗位)职业技能的人才作为目标,结合实践操作的工作任务,并将某些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品作为教学载体,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体系化的课程教学设计。在学生学习策略中突出工作过程的实践操作方面,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与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操作动手,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经过实践性的探究、设计、调试并尝试自己制作典型电子电路,确保他们可以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从而适应就业市场对于求职者的需求。
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下面五点原则:一是在确定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以相关专业的最终培养方向作为其根据;二是经过解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之后,才可以得到确定的能力目标评估表;三是确定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时,则需要根据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四是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需要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五是依照电子生产行业的实际操作技术规范进行教学考核方案的制定。
(二)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等方面是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需要根据电子行业、电子相关企业的发展,并结合当地电子产业结构与电子相关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结合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从相关专业的具体规划设计、课程设计等步骤开始,全阶段都要加强与校外合作企业的联系,做好这些步骤才可以完成科学合理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
(三)“工作过程”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方式的基础就在于“工作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强调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也就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参与工作任务设计、执行与管理,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时候完成实际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是采取小组合作的策略,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工作任务,学生一起又或者是分小组完成整个工作任务。
如前所述,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在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是相关专业的关键课程之一。学生学习这门专业课程,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怎样才可以将在这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这是整个学习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怎么才能将这个关键体现出来呢,答案就在于突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特点与高职院校教学的特色,加强培养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分为以下环节:
1.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工作任务”。
2.资讯:首先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实验教学演示,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理论知识,然后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工作任务的布置,小组的人数一般为3至5人较为合适,学生针对自身的工作任务研讨、搜寻相关资料。
3.计划、决策:在这个环节首先由学生设计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并将其设计理念与实施策略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然后将方框图画出来,并将原理图也设计出来,选取合适的电子元件,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仿真实验,在此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度指导,并开展小组间的交流活动,最后将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确定下来。
4.实施:学生自行确定小组中成员的分工情况与成员之间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合作,院校给予相关器材的支持,让学生可以正式开展工作任务的实施。
5.检查、评估:工作任务的评价工作可以结合自我评价、各个小组间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这三种方式,并且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学生自己,小组间互评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方式,而教师在整个评估环节中只是起到一种指导调控的作用。首先要求学生以多媒体等形式充分演示工作任务设计得到什么样的成果与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学习心得,然后采用5个级别评分制度进行自评,其余小组依据其演示情况与工作任务完成成果,进行充分讨论,然后从成果、沟通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等方面给予评分,教师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点评。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教学设计
我院在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对本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所构建内容的深入分析,结合了大多数电子企业典型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过程,本着学生“够用、能分析、会操作”的原则,将原有教学体系下的基本内容(半导体元件、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振荡器、直流稳压电源、逻辑代数基础、基本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产生电路、模数转换及数模转换等)设计成了三个基本教学情境:OCL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限时抢答器电路。三个学习情境都各自有自己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载体,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学生就可以掌握电子分析和制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在OCL音频功率放大器这个主教学情境中,设计了电子元件的认识及检测、前置放大器、音响音调控制电路、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这四个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融合的环节作为子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中,能循序渐进地完成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目标。在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环节中设计了整流滤波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子学习情境。而在限时抢答器环节中则设置了第一鉴别电路、数码显示电路、计时单元电路、报警电路四个子学习情境。三个主教学情境与十个子学习情境相辅相承,构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的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对每个学习情境中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独立资讯―互助讨论―独立分析来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下面以“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为例,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了解认知阶段(对应企业“电子产品组装与检测”工作中的识读电路原理和印刷电路板装配图工作过程):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并讲解任务性质。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了解相关知识。
资讯阶段(对应产品生产流程安排):教师进行任务演示,并指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根据任务中的要求,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收集、翻阅如元器件、放大电路特点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资料,并制定出完成制作、调试电路工作任务的具体步骤。
计划决策阶段(对应产品生产材料的采购):在教师的审核指导下,学生按方案实施工作任务,对于一些关键环节进行分组讨论。例如需要什么样的电子仪器,如何绘制电路装配图,如何分析与调试电路,在制作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实施阶段(对应产品的装配、检测调试和性能分析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及时的技术指导,而学生则需要集中精力,进行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焊接、调试、电路性能分析、排除故障等工作,并做好每一步骤的记录,进行相关参数计算和分析。此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和需要老师细心指导的环节,教师一定要认真把好这一关。
检查阶段(对应产品开发制作的总结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制作、测试报告,教师验收学生的作品。
评价阶段(对应产品合格检查阶段):学生互相检查、交流工作学习心得,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最后进行总结,主要是对学生工作中的关键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评等。
实践证明,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给高职教育实施职业特色化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探讨方向。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在进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通过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学生普遍反映能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同时对学习也更感兴趣。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不是简单地改变教学模式,而是要在课程中大胆引入实际的工作环节,让学生接触实际,接触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加强校企合作是这种教学改革得以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深化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童乃诚.高职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2]钟新跃.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1)
[3]李仲秋.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序化[J].机械职业教育,2010(5)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earned value method to analyze cost and schedule of expressway electromechanical project, proposes a method that through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oject goal implementation and project goal expectations in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o obtain project schedule expenditure situation.
关键词: 高速公路;挣值法;分析
Key words: expressway;earned value method;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067-02
0 引言
随着交通领域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的不断壮大和发展,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特点表现为:①投资规模大、参建单位多、干扰较多,比较容易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②各工程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交叉作业较多,相互关联性较明显。如:监控中心、收费系统及管理机构的形式、规模和布局直接决定着通信系统的传输需求,也决定着用电负荷及供配电系统的设计;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收费系统及其他子系统的方案又影响到管理机构的布局;而管理机构的布局方案在某种意义上又是监控、通信系统方案确定的前提。
1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特点分析
在当今的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由于机电工程各系统之间是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因此保证各工作之间的均衡性、连续性、持续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引入挣值法就恰到好处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在使用挣值法的时候,可以先进行费用、进度综合分析控制,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可以针对费用和进度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此掌握项目结束时的进度和费用具体情况;我们通过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以及经济措施等方法确保施工进度计划,以此进行调整;然后实行纠偏措施,保证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工程的施工任务。
2 挣值法分析的原理
挣值法是通过分析项目目标实施与项目目标期望之间的差异,判断项目实施的费用、进度绩效的一种方法,又称偏差分析法。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费用和进度统一起来考虑,用预算和费用来衡量项目的进度,是项目费用/进度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方法之所以叫挣值法是因为它使用到一个关键要素――挣值,也称为已完成工作预算费用。
2.1 挣值法的三个基本参数
①已完工作预算费用。已完成工作预算费用(Budgeted Cost for Work Performed,简称BCWP),是指在某一时刻已经完成的工作(或部分工作),以批准认可的预算为标准所需要的资金总额,又称“已完成投资额”。由于业主正是根据这个值为承包商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相应的费用,也就是承包商获得(挣得)的金额,故称挣得值。当然,已完成工作必须经过验收,符合质量要求。
BCWP=已完成工作量×预算(计划)单价
②计划工作预算费用。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udgeted Cost for Work Scheduled,简称BCWS),即根据进度计划,在某一时刻应当完成的工作(或部分工作),以预算为标准所需要的资金总额,又称“计划投资额”。这个值对衡量项目进度和项目费用都是一个标尺或基准。一般来说,除非合同有变更,BCWS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应保持不变。如果合同变更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费用,经过批准认可,相应的BCWS基线也应作相应的更改。
BCWS=计划工作量×预算(计划)单价
③已完工作实际费用。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tual Cost for Work Performed,简称ACWP),即到某一时刻为止,已完成的工作(或部分工作)所实际花费的总金额,又称“消耗投资额”。ACWP=已完成工作量×实际单价
2.2 挣值法的四个评价指标
①费用偏差CV(Cost Variance)。CV是指在某个检查点上BCWP与 ACWP之间的差异,即:CV=BCWP-ACWP
当CV为负值时,即表示项目运行超支,实际费用超出预算费用。当CV为正值时,表示项目运行节支,实际费用没有超出预算费用。
②进度偏差SV(Schedule Variance)。SV是指在某个检查点上BCWP与BCWS之间的差异,即:
SV=BCWP-BCWS
当SV为负值时,表示进度延误,即实际进度落后计划进度。当SV为正值时,表示进度提前,即实际进度快于计划进度。
③费用绩效指数CPI(Cost Performance index)。CPI是指BCWP与ACWP的比值,即:CPI= BCWP/ACWP
当CPI
当CPI>1时,表示节支,即实际费用低于预算费用。
④进度绩效指数SPI(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SPI是指BCWP与BCWS的比值,即:SPI= BCWP/BCWS
当SPI1时,表示进度提前,即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快。
3 挣值法曲线图的分析(图1)
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①宏观原因:出现问题较多,主要就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计划也不够充分,物价涨幅大,工期拖延长,就导致工作量大幅增加。②微观原因:主要是因为返工情况严重,管理协调不合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③内部原因:沟通不佳,导致员工素质较差,增加成本,而且容易发生事故;④外部原因:因为上级单位、业主的干扰,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变动,其他风险因素等;⑤其他原因。
4 挣值法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举例
某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计划工期为12个月,总预算费用为4000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第6个月时项目经理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数据表如表1所示。
第6个月末时,已完工程实际成本为2460万元,已完成产值为2170万元,计划完成产值为2490万元。
成本偏差=已完成产值-实际成本=2170-2460=-290万元,说明成本超支;
进度偏差=已完成产值-计划产值=2170-2490=-320万元,说明进度延误。
费用绩效指数=已完成产值/实际成本=2170/2460
进度绩效指数=已完成产值/计划产值=2170/2490
我们可以采取挣值法的应用对项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工程效率较低、进度慢、投入延后,属于需要重点纠偏的类型,因此应该增加高效人员投入,以解决效率低、进度慢的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按时完工。
5 结束语
挣值法在我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还不是很普遍,因此在项目管理中经常会出现费用和进度失控的情况。所以笔者认为建立一个适合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的挣值法管理系统也就尤为重要,其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对费用、进度随时进行检查,通过鱼刺图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进行纠偏,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王玉峰,张伟,王海峰.挣值法在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水利,2010(05).
关键词:液压监测;CPU226;LM331;高速计数器;V/F变换
引言
液压传感器是工业液压监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能将液体压力信号转换为直流4~20mA或直流0~10V电信号输出,在工业自动控制中通常配合专用模拟量输入模块应用于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然而模拟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数字量信号、交流输入信号、外部强干扰源等的干扰,模拟量受干扰已经成为了自动控制系统的一个难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LM331集成电路的液压监测系统,将液压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转换为高速脉冲的数字量信号输出到PLC,既能够实现液压的实时检测,同时有效地解决模拟量抗干扰问题。
1 LM331集成电路简介
LM331是美国NS公司生产的性价比较高的集成芯片,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精密电压/频率转换器,可用于制作简洁、低成本的模数转换器。当作为压/频转换器使用时,LM331输出脉冲链的频率精确度与输入端施加的电压成比例变化,体现了压/频转换器的特有的优势,可轻松应用于所有的标准压/频转换场合。LM331为双列直插式8引脚的芯片,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LM331各引脚功能如下:管脚1是脉冲电流输出端,内部相当于脉冲恒流源;管脚2是用于调节输出端脉冲电流幅度;管脚3是脉冲电压输出端OC门结构,输出脉冲宽度Tw;管脚7是提供给比较器的基准电压;管脚8是工作电压范围为4~40V的电源Vcc。LM331集成电路线性度好、外接电路简单、非线性失真小、变换精度高,数字分辨率可达12位,并且容易保证转换精度。
2 液压监测系统架构
为了提高模拟量的抗干扰能力和节约成本,本液压监测系统使用基于LM331的V/F变换电路作为模拟量采集电路。液压传感器将接受到的压力信号转换为0~10V的直流电压信号,直流电压信号再通过V/F变换电路变换为脉冲信号,PLC接受到脉冲信号后,经过运算处理可采集到液压的实时数据,系统架构框图如图2所示,考虑到所选用的PLC有6组高速计数器,系统最大可同时采集6组液压数据,每一组数据都是脉冲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而不受干扰。
3 液压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液压监测系统需使用电压/频率转换器进行采样,为了节约成本,在不牺牲采样精度的条件下,本系统使用了V/F转换器LM331集成电路芯片组成的A/D转换电路.V/F转换器LM331芯片能够把电压信号转换为频率信号,而且线性度好,经过PLC处理,把频率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可以完成A/D转换。它具有接线简单,价格低廉,转换精度高、使用方便等特点。
3.1 模拟量采集电路设计
系统模拟量采集电路设计为压频转换电路,如图3所示,LM331采用单电源供电,电源电压Vcc为15V,模拟信号Vin的输入范围为0V~10V,模拟信号Vin通过LM331芯片进行V/F转换后,变成与电压成正比的频率信号fout=(VIN/20.9V)×(RS/RL)×1/RtCt,fout端输出的频率信号送到PLC的计数端口,PLC对频率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从而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
在电源与第7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IN为100k?赘,因此第7脚的偏置电流将抵消第6脚失调电流所起的作用,用于减少频率偏移。连接在第2脚的电阻RS由12k?赘的固定电阻和5k?赘电位器组成,用于调整LM331的增益偏差及Rt、RL和Ct的偏差。电容CIN作为VIN的滤波器取值为0.1uF,连接在第7脚和地之间,输出比较器较高的线性度取决于电路中47k?赘的电阻和1uF的电容CL产生的
差效果。电路所有的元器件都选用温度系数低,参数稳定的元器件,如金属膜电阻和陶瓷NPO电容等,能使模拟信号采集得到最佳效果。
3.2 PLC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本系统选择的PLC是西门子S7-200系列PLC中的典型产品CPU226,其集成24输入/16输出共40个数字量I/O点。可连接7个扩展模块,最大扩展至256路数字量I/O点或64路模拟量I/O点。24K字节程序和数据存储空间。6个独立的30kHz高速计数器,2路独立的20kHz高速脉冲输出,具有PID控制器。2个RS485通讯/编程口,具有PPI通讯协议、MPI通讯协议和自由方式通讯能力。
液压传感器模拟量信号通过V/F变换电路处理后输出脉冲信号是数字量,本系统设计利用西门子CPU226高速计数器的输入点I0.0~I0.5直接采集V/F变换电路的输出脉冲信号,进而用CPU226程序对信号进行处理,信号采集电路如图4所示,能较好地解决模拟量在电磁环境下易受干扰的问题。
4 系统程序设计
本系统选用的可编程序控制器CPU226有HSC0-HSC5共6个高速计数器,本系统设计将V/F变换电路的输出脉冲信号送入高速计数器HSC1的输入端,用于累计脉冲数,,控制高速计数器累计脉冲的时间通过设置定时中断的间隔时间来实现,根据累计脉冲数与预置的间隔时间,计算出被测模拟量值。
以液位测量为例子,首先把液位设定在100mm,读取每100MS的脉冲数H1,再把液位设定在200mm,读取每100MS的脉冲数H2,通过公式计算可以求得每mm对应的脉冲数X=主程序在第一个扫描周期调用初始化子程序SBR0,仅在第一个扫描周期标志位SM01=1。由子程序SBR0实现初始化。
要使高速计数器能正常工作,设置正确的参数是关键。首先要激活HSC1,设置正方向计数,可更新预置值(PV),可更新当前值(CV),把高速计数器HSC1的控制字节MB47置为16进制数FC。采集信号的高速计数器不需复位或启邮淙耄也没有外部的方向选择,因此用定义指令HDEF设置成工作模式0。然后将定时中断0间隔时间SMB34置为100ms,中断程序0分配给定时中断0,并允许中断,当前值SMD48复位为0,预置值SMD52置为FFFF(16进制)。最后用指令HSC1启动高速计数器,每100ms调用一次中断程序0,读出高速计数器的数值后,将其置零,通过HSC1计数值及变换关系来求被测的液位值。
5 结束语
基于LM331集成电路的液压监测系统运用LM331实现A/D转换,具有电路简单、测量精度高、抗干扰性强,运行可靠并且转换位数可调的特点,能够实现对液压进行实时检测,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 因此在液压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当然, 基于LM331集成电路的液压监测系统只是液压监测系统的一种, 使用者可以根据现场环境、精度的要求和成本的控制来选择合适的液压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1]廖常初.S7-200 PLC编程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林俊,章兢,佘致廷.利用S7-200PLC的高速计数器进行数据采集[J].现代电子技术,2004,27(8):104-106.
一、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
相比传统的成长记录袋,电子记录袋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多元的资料,资料的类型可以是文字、声音、图片,也可以是视频。这些资料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反映学生真实的进步,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
并且电子成长记录袋的存储容量较大,易于保存、查阅、携带和管理,易于操作、交流、展示,无论是学生、教师、家长还是同伴,只要通过简单培训后就能娴熟使用,学生在家里通过网络就可以管理自己的成长记录袋,教师、家长还有同伴都能随时随地通过因特网访问某一学生的成长记录,观察学生成长的点滴发展轨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校互联。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反思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双重身份得以充分体现,也是对新课标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响应。
应用电子成长记录袋进行教学评价,首先,确保学生自己拥有他们的记录袋。为了确实使用成长记录袋反映出学生作品的发展历程,也为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必须确保记录袋是他们所有作品的集合,而不仅仅是教师最终评分的作品的临时容器。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评价、自主收集作品样本、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激发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与评价。
第二,选择评价电子成长记录袋作品样本的标准。由于不同学生成长记录袋中的作品各不相同,所以,制定评价标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标准要尽量具有相互独立性,否则学生会很难评价他们的努力和进步了。
第三,召开电子成长记录袋会谈。会谈可能需要很多时间,而且电子成长记录袋还需要计算机环境的支持。定期举行成长记录袋座谈,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学生之间互评,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加学习的机会。
第四,调动家长参与电子成长记录袋的评价过程。教师要确保学生家长在学年初理解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过程的性质是什么,这也是教师新学年的一项班级教育计划。在这个计划内最实用的是鼓励学生家长定期回顾他们孩子的作品样本和孩子对自己作品的自我评价。家长越是积极地回顾学生的作品样本,就越给孩子传递一种成长记录袋确实值得做的信息。
可能还有一种情况,即参与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过程的多数学生或许根本就不理解它的教育意义,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那些需要教师评价的低年级学生身上。任何一种教育评价都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合本评估的学生。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聪明的教师可以用展示型的成长记录袋向学生和家长展示学生的成就。以备学生以后的成长记录作参考,也是学生成长历程的见证。
二、使用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关键问题
对使用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教师新手来说,一个关键性的选择就是确定把什么样的作品样本放入档案袋。在确定档案袋的内容时,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师不能为了丰富多样性而收集各种各样的作品样本,重要的是,收集的作品样本能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以便教师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或能力。与其收集那些大量的但不能反映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情况的作品样本,还不如收集那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少数几种类型的作品样本。
那么如何确定每个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的质量呢?是否有一个可参考的评分标准呢甲这里教你一种比较简便直接的方法用来评价你在教学中使用的电子成长记录袋。非常简单,你只要问学生的记录袋是否已经充分地吸纳了那些你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一个好的评价;如果是否定的,那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修改电子成长记录袋;如果回答不确定,那就需要认真地思考整个问题了。有质量的评价可以为制定出好的教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如果记录袋评价不能很清晰地提供参考意见,那你就需要适当地调整你的评价方案。转贴于
三、关于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思考
【关键词】 雷达 微电子技术 分析
在现代化的军用雷达与电子设备之中军用微电子技术属于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是现代军事信息作战的基础。在军用微电子工业当中,集成电路属于最具活跃的产品。在美国非常重视开发与应用军用集成电路。美国相关的国防部门早在十几年前曾提出^超高速集成电路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发展规划。只要真正的实现这两者的发展计划对于军用雷达与武器装备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打赢未来信息战争发挥举足轻重作用。
一、超高速集成电路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特点
1、超高速集成电路的特点。在未来的信息作战当中,电磁信号的环境十分汇集而且复杂,军用雷达与电子情报系统需要面对一百至二百万脉冲美妙的信号方面的强度,处理信号的系统极有可能需要执行几十亿条指令。面对极其复杂的信息作战环境,然而目前一般的集成电路处理信号系统的效率很难满足相关的需求。要想真正的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美军便加大力度促进超高速集成电路发展。
2、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特点。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高速集成电路以及超高性能集成电路使用至数字电路中的微波电路,它属于集成电路处于微波电路中主要的发展。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将诸多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管线集中至一个芯片上,制成许多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移相器等。仅有很少的微波单片集成电路芯片组合起来就能组成一个收发构件,用来代替很多元件。
二、超高速集成电路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
1、超高速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美国国防部门早在很多年前年对超高速集成电路的发展就已经开展实施以硅为主要材料发展计划,之后又转化成将硅和砷化稼作为主要材料并举的超高速集成电路发展计划,为了促使军用电子系统发展的快速进程。此计划主要是为了促进民用半导体商家的发展所难以解决的军用信号需要的元器件工艺,就是为了满足军用信号处理、抗辐射、故障容限等能力的有关需求所提出的。这个计划的的总提目标就是为了研制出功能先进、价格合理、高质量的超高速集成电路芯片,确保处理信号速率、功耗减少、可靠性、维护性合理提高的终点目标,并且使目前具备处理数据的速度必须提升一级。其实际的目标是为了使芯片的微加工线宽达到标准的规格,各项功能要比同样种类民用的产品高出百倍,将其的可靠性提升十倍。按照制定的范围超高速集成电路应当于1990年完成计划,共投资量达到十亿美元,通过集中开发了来实现亚微米特有的尺寸要求的技术。
2、60年代中期才得到逐渐的发展,70年代,砷化镓材料制造工艺的逐步成熟,对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发展形成了很大影响。因为砷化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比硅高出7倍,且半绝缘砷化镓的电阻率的高度达到108,因此砷化镓属于最合理的微波传输介质材料,非常适合用在单片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衬底。正是因为砷化镓技术的普遍推广,促进了工业界集团朝向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方向发展。
三、超高速集成电路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在信息作战领域的应用
1、超高速集成电路在雷达和军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超高速集成电路应用至军事雷达与电子装备系统中有效的提高了的在战场上获取情报、侦查情报、分析目标、处理数据等方面的能力;在很大幅度上,有效的提高了雷达、电子设备、武器系统在复杂的环境当中,以最快的速率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实现了信息作战武器系统的高速、高效和精准性。
2、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在军用雷达中的应用。与普通使用的陆基雷达相比较之下,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器件与之同样的雷达在相同条件下所耗费的性能提高十倍。相控阵雷达的真正优势在于产生的微波功率的与传输效率较高,发射机的功能消耗等于使用功率管的三分之一,同时接收机的灵活度也提高了2倍。另一方面的优势在于可靠性较强,在此过程中,就算其中有百分之五的构件失灵。雷达系统依然能保证供应更好更多功能工作性能。微波单片集成电路 T/R组件极具紧凑、可靠性高、重量轻、成本低等结构方面的优势。
结束语:综上所述,超高速集成电路能够有效的提高处理信号与处理数据的能力,还能增强信号方面的接收、传输、发射能力的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电路能实现构建出新一代全新的军用微电子系统,这种系统在军事信息作战领域特别是雷达和电子设备中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下一代中的军用雷达关键特征在于它器件方面的模块化与集成化,而超高速集成电路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属于提高军用雷达器件集成化、模块化过程中最重要手段之一。
参 考 文 献
[1]严伟. 微电子组装技术在现代雷达中的应用[J]. 微电子学,1994,01:59-63.
【关键词】集成电路 现状 发展趋势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集成电路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在市场经济愈加激烈的环境中,集成电路对国家、社会、企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文中将分析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旨在促进集成电路的进一步发展。
1 集成电路的现状
集成电路发展起步较早,发展时间较长,通过不断的研发、引进与创新,其发展速度不仅逐步加快,其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通过对集成电路的持续研究,实现了对其的全面了解与掌握,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集成电路各种工艺技术在整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这主要得益于其具备批量大、成本低、可靠性强等特点。集成电路保证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其中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最为突出。同时,集成电路受到市场与技术的影响,其产业结构在逐渐调整,但是其调整需要根据整机和系统应用的现状及发展需求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广阔的市场,进而实现其价值。
集成电路中单片系统集成芯片的特征尺寸在不断缩小、芯片的集成度在逐渐提升,工作电压在逐渐降低,集成电路的优势更加显著,主要表现在高集成度、低耗、高频等方面;同时,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也在发展,其中超微细图形曝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使IC制造设备及其加工系统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集成电路在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视的便是其系统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先进的设计语言、设计流程,设计的低耗、可靠性等。为了促使集成电路形成完整的系统,实现了对各种技术的兼容,包括对数字电路与存储器的兼容、高低压的兼容以及高低频的兼容等。
集成电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而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并且集成电路促进了通信的发展,进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工作与学习都因此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学习方式得以丰富上;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集成电路得以发展,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促进了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有所发展,并在全球化、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不断进步。集成电路的发展与应用影响着全球的经济,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 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集成电路也在不断发展,不仅其各种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其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集成电路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高频、高速、高集成和多功能、低消耗,其发展趋势呈现出愈加小型化、兼容化的特征。下文将阐述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器件的特征尺寸继续缩小
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一直按照摩尔定律在发展,集成电路的更新时间普遍为两年左右,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依照此定律,集成电路的器件将逐渐进入纳米时代。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集成电路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其芯片的集成度将逐渐提升,其特征尺寸也将持续缩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不断提高集成电路产品的性价比,才能获得综合的竞争优势,集成电路的高度集成与缩小的特征尺寸,提高了其性价比,促进了集成电路的持续发展。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但随着加工技术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集成电路的技术将有所发展,在其微细化方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随着IC技术及其设计水平的提升,集成电路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且集成技术愈加复杂,而这则使得集成电路的存储量不断增加,并且其反应与传输速率都在提升。
2.2 结合其他学科,促进新技术、新产业的形成
集成电路积极与其它学科进行结合,进而形成新的技术、产业、专业,改变着传统的格局,使其逐渐融合,促使集成电路的片上系统愈加复杂。片上系统在不断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其研究也在逐渐深入,从而促进了其快速的发展与运用。片上系统技术的应用,对移动通信、电视及网络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3 集成电路的材料、结构与器件等快速更新
集成电路在发展过程中,其材料、结构与器件等在不断更新,其中新材料绝缘体上硅具有众多的优点,如:高度、低耗以及抗辐射等,在不同的领域均可以应用,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其中Si异质结构器件也具有高速的优点,同时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其应用较为广泛。集成电路的其他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器件等都普遍具有高速、低耗、抗辐射、耐温等特点,我们可以预见,集成电路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好。
2.4 集成电路的系统集成芯片
集成电路的技术在不断发展,其可以通过将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微小芯片上,进而实现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片上系统属于系统集成电路,而将集成电路的数字电路、存储器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将形成更加完整的系统。
3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集成电路因其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运用,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目前,集成电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受到制约,但随着其整体尺寸的逐渐缩小及其材料、结构与器件等的快速更新,集成电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各个领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参考文献
[1]闵昊.中国集成电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析[J].电子技术,2011,12(01):5-6.
[2]王永刚.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9,1(01):70-72.
[3]张巍,徐武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特点、问题、趋势及建议[N].江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5(02):9-10.
作者简介
钟文瀚(1986-),男,湖南省冷水江市人。201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
关键词:CMOS 集成电路 设计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般来说,集成电路其本身可以分为CMOS与TTL两类电路类型,CMOS具有较强的工作性能,并且其功耗较低,而TTL电路类型则具有更快的运行速度。CMOS电路由于其本身较强的性能特点,现阶段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集成电路的设计当中。CMOS集成电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于其电源、驱动、输入输出端与接口等设计时要予以重视。
1 CMOS集成电路的特点
(1) 运行功耗低。由于CMOS电路本身采用了场效应管,并且其内部结构设计大多应用互补结构,进而使得运行过程中两管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其静态功耗值无限接近于零。而实际电路工作中,电路自身具有微量的功耗,经过测量可知,耽搁门电路的静态功耗小于20mW。
(2)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电路运行中,其本身的电压噪声容量为整个电压的45%,保证值则为整个电压数值的1/3。在电压升高的情况,其噪声容量也会不断增加。
(3) 电压范围与逻辑摆幅较大。由于其COMS电路的整体结构相对简单,供电电源电压较为稳定,工作电压限制较低。在其他不同类型的集成电路中,其逻辑电平值的摆幅较大,相关指标较高。
(4) 稳定性强。CMOS在工作时,其功耗较低,内部的实际发热量较少,并且内部电气参数由于其设计需求具有更高的对称性,工作中在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内部参数可以相互补偿,进而其自身具有较强的温度稳定性。
(5) 驱动能力强。由于其电路本身具有较强的输入阻抗,因此其输出能力较强,一般能驱动超过50个输入端。
2 CMOS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探索
2.1电源
一般来说,CMOS集成电路的电压在工作状态下需要维持在3-18V左右,但是如果电路中存在一些模拟应用时,最低电压需要保证在4V以上。CMOS电路本身具有较宽的工作电压,则电流电路选择上,可以不采用相关的稳压设备。电路的电压接线需要保证电压不超压和反接。
2.2驱动
CMOS集成电路自身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在电路设计上,可以采用一些并联的方式,将一些驱动能力较强的缓冲器进行连接,进而提高整个电路的驱动能力(驱动能力的增长随着并联门数量而变化)。
2.3输入输出端设计
(1)输入端的设计。首先,要对于多余的一些输入端进行处理。在进行电路的整体设计上,要避免出现输入端的悬空状态,使得电路的逻辑关系被破环。与此同时,输入端悬空会造成输入阻抗过高,提高了外界噪声干扰效果,使得整个集成电路产生误动,造成了静电击穿问题。对于与愤懑多余输入端的设计上,要采用低电平介入的方式,如果电路工作的速度较低,则可采用使用端和输入端并联的设计方式。其次,要对于输入端的长导线介入保护。在电路设计上,要对于内部的分布电容与电感进行控制,避免产生震荡,破环内部的二极管。再次,还要做好输入端的静电防护。在电路板进行运输或者组装调试的过程中,要做好接地,虽然CMOS电路自身具有一定抗静电能力,但是也要做好人工接地预防,避免出现静电击穿。最后,要减少输入信号的上升与下降时间,减少损耗,避免虚假触发。
(2)输出端的设计。在进行输出端设计上,要做好线路保护。CMOS器件的输出设计上,要避免出现电源短接和接地短接,减少电流对CMOS管的破环。CMOS集成电路中,输出端要避免并接,进而预防不同器件参数不同所造成的导通电流过大问题。要想提高电路驱动力,就需要保证输出端的器件参数与规格相同,并且保证经过严格验证后在进行并联。如果线路的容性负载过高,则要做好有效的串联预防,并且保证瞬态冲击电流大小小于10mA。
3 接口设计
在电路接口设计上,要对于整个电路进行严格架构,并且采用运放连接时,要保证电路中电源的独立。在整个电路中,要保证CMOS的接入电压小于10V。如果采用单电源,则可以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如果CMOS电路与TTL电路进行混接,则电路中要对于电路之间电压、负载能力、输入输出电平的不同,设计一个转接电路,从而避免电路内器件受到损坏。在逻辑电平设计上,要保证其接口电路的电平匹配能力符合电路的需求。
4 结语
集成电路技术为当今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使得电路性能在每一项实践中越来越完善,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奠定了强大的基础。总而言之,CMOS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自身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进行电路设计中,要对其中几个重点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进而提高整个电路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任翔,王杨权,徐浙磊,徐闯.CMOS集成电路电阻的应用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
[关键词]NE555 晶闸管 光电耦合器 语音集成电路
中图分类号:TN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222-01
1 引言
漏电是由电器外壳与相线接触后和大地之间产生一定的电位差形成多条电流通路造成。电器漏电现象不易觉察,加之电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电器老化、人们安全用电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器漏电报警、保护电路,最大限度地降低用电事故的发生。
2 漏电报警、保护电路的实现
2.1 电路总体设计
系统主要包括光电耦合器、NE555多谐振荡器、语音集成电路、可控硅和继电器电路。其中光电耦合器用于隔离交流电路和报警、保护电路;NE555多谐振荡器用于控制语音集成电路和发光二极管进行有规律的报警;可控硅和继电器用于漏电发生时及时断开用电器电源。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当三孔插座的接地线有电流通过时,光电耦合器工作,触发振荡电路和断电保护电路,保护电路断开用电器电源。振荡电路输出脉冲触发声、光报警电路。
2.2 555振荡电路设计
555集成电路是一种将模拟与数字功能结合在同一芯片上的集成电路。它可以组成脉冲振荡电路、单稳、双稳和脉冲调试电路等。一般外接几个电阻、电容就能够设计成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或多谐振荡器等脉冲产生变换电路。本设计中我们利用555设计成多谐振荡器,组成方波信号产生电路,以触发后面的声、光报警电路。电路如图2。
555集成芯片与电阻R1、R2、电容C1组成多谐振荡器。电路上电后,电容C1通过电阻R1和R2进行充电。此时,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故555处于置位状态,输出高电平。电容电压呈指数上升,当电压达到2/3Vcc时,RS触发器置位,经缓冲级倒相后输出低电平。当电容放电到1/3Vcc时,RS触发器复位,经缓冲级倒相后输出高电平。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其中,电阻R1取、 R2取,电容C1取,周期为5s。
2.3 报警电路设计
报警电路选用NVC系列语音芯片NV020C。该芯片具有多种触发方式,如边沿触发、电平触发等,本设计采用电平触发。当电路接通电源时,由于电容的作用,芯片被瞬间触发。NVC芯片还内置一组PWM输出器,可直接驱动0.5W喇叭,且音质清晰,无需外接功放电路,一旦得电触发,便会发出内部烧录的声音。另外在555输出级上,连接一个低电平触发的发光二极管,555输出的低频振荡脉冲,在高电平时,语音芯片报警,低电平时发光二极管发光。电路如图3。
2.4 保护电路设计
保护电路主要包括晶闸管和继电器。晶闸管又称可控硅,是一种具有三个PN结的四层结构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可控硅不仅具有普通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还可以对导通电流进行控制。具有以小电流(电压)控制大电流(电压)的作用。晶闸管在承受正向电压时,并不直接导通,只有在门极也承受正向电压时,晶闸管才导通。而一旦导通,就不再受门极的影响,只要有一定的正向电压,晶闸管就保持导通。本设计中利用晶闸管的可控性,与继电器连接后对漏电器进行断电保护。电器不漏电时,晶闸管呈截止状态,继电器自然吸合市电相线。电器漏电时,晶闸管导通,继电器上电动作,断开市电相线,从而切断用电器电源,避免事故发生。
2.5 电路总体设计
总体电路如图4所示。
当电器无漏电发生时,光电耦合器截止,报警和保护电路无法上电,电路不工作。当电器发生漏电时,光电耦合器导通,后续电路接通电源开始工作,555输出低频振荡脉冲,输出脉冲为高电平时,语音芯片开始工作,进行发声报警。脉冲为低电平时,发光二级管导通,进行发光报警。同时,晶闸管导通,继电器上电,断开电路相电,确保安全。
3 小结
本文设计的电路经过多次试验,能够实现电器漏电时的声、光报警与断电保护,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电器漏电产生的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京红.家用电器漏电现象及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2] 李健.555定时器及其应用[J].经营管理者.2009(04).
[3] 刘浩.555时基电路原理及应用探讨[J].电子世界.2014(11).
关键词: 电子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建设
1.引言
常州工学院立足于常州,服务于长三角地区,该地区是国内电子行业和产业的发达地区之一,对电子类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随着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呈现出多样化和高层次化的要求。面对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升级要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符合口径宽、适应性强、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大等要求,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十分重要。
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相关高校、社会的需求,以及学校与专业的具体情况等各方面因素,并以行业技术进步、企事业单位需求和毕业生的反馈为参考依据。
通过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调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理论基础实、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全面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以综合素质培养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统筹编排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市场对电子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适应信息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设计、制造与生产实践能力,具有不断学习进步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能够及时跟踪并掌握新理论和新技术,在电子电路与系统、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半导体工艺等领域从事分析、设计、制造与测试等工作。为了实现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计划的制订尤其是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3.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实现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体系模块化、层次化的应用能力培养体系。
课程体系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分为学校级、学院级和系部级三个层次。学校级通识课程模块层次教授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本数学能力、英语能力、物理能力、计算机能力及思想道德法律等基本知识。构建以电气学院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层次为电类一级学科为基础的知识结构培养体系,学院基础的培养为知识面的拓宽打下良好基础。系部级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培养为毕业生的就业和继续深造提供专业技术知识。分级课程建设体系造就了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理论知识雄厚、专业技术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等特点。
(2)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建设。
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基础课程和实际应用课程两个层面,除了必备的工程数学与物理知识外,在专业知识方面,逐步建立电子材料、制造工艺、电子器件、基本单元电路、宏单元、子系统及系统的课程体系,打通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知识培养通路。以半导体物理和器件物理核心的课程体系构成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理论基础,为制造工艺和电路设计提供知识的基本结构。以信号与系统、电路设计与测试的核心课程体系作为电路的理论基础,为电路方面能力的培养形成电子系统的知识基本结构。知识结构的分层次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养体系覆盖了整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能力点,全方位培养毕业生的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能力,重点培养从系统角度审视具体电子技术的能力。
(3)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干的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可以划分为两大体系:第一是半导体材料、器件和制造工艺;第二是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在半导体材料、器件和制造工艺上,除了传统与新型集成电路方面的应用,还与相关新型电光源、光伏材料与器件、光电材料与器件在知识结构上具有互通性。均以半导体材料为核心,引申到其他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在理论与实际应用和制造工艺上具有相似性。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涵盖了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的电路与测试方面的内容,在电路方面,新型电光源的器件、核心芯片、驱动电路等,光伏器件与电路、光电子电路与信号检测,与标准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具有共同性。在测试方面,涵盖了电学测试与可靠性测试,完整地建立了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另一个特色是在设计与应用电子系统时,具备其他专业所不具备的电路工艺与器件的底层知识,从而在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中具备更强的理解能力。
(4)全方位的课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设置理念,在课内实验、课内实践、独立授课实验、课程设计、科研实践、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方面全方位构建实验实践体系,重点培养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除了电气学院的实验中心和实验室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两个专业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和集成电路测试实验室。为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主要提供学生在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器件与工艺实验等方面的专用软件。集成电路测试实验室主要提供电路测试、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工艺等各方面的实验。在电子技术的材料、器件、电路设计、制造、测试等流程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实验室开放上,实验室开放给所有教师与学生使用,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与参与毕业设计。
(5)教学与科研结合,校企结合的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体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师承担了多项纵向与横向项目,系部鼓励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科研项目,为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验实践平台和科研平台,从而从项目角度提供给学生实训机会。在校企产学研联盟方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紧密联系常州和周边地区的企业,如银河电子、天合光能、常州普美、常州欧智等多家企业,形成校企联盟。参考卓越计划的实施,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经常邀请外校和企业专家对学生开展前沿性科学讲座与培训,为毕业生的能力培养和就业提供指导。
4.实践的效果
通过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重点进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并通过多年教学与科研实践,进行以下方面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1)完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材料、器件、工艺、电路、测试和系统的能力点分布。
(2)从社会需求角度和人才知识结构出发,逐步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增强课程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减少或删除部分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增设社会急需的专业课程。
(3)强调应用能力培养,强化理论知识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能力。
(4)探索开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集中性实践环节和创新环节,探讨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根据对本校历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九成以上的毕业生去向为长三角地区,平均每年有20%的毕业生进入国内知名高校读研继续深造,其余进入各企事业单位。通过对接收毕业生的各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毕业生进行的调查和反馈,本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促进毕业生快速进入新领域和岗位,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5.结语
通过几年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逐步得到了发展和优化,梳理清楚了本专业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分布更系统化和体系化,并通过实践进行了验证和完善,为毕业生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伟,杨恒新,蔡祥宝,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研”结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科技信息,2013(9):218-220.
[2]杨东晓,章献民,韩雁,等.电子工程类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分会2010年论文集,P20-28.
[3]沈为民,孙翎,杨凯,楼俊.“电子科学与技术”多样性人才培养.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9:66-72.
[4]张培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信息与电脑,2013,03:200-201.
[5]阮凯斌,刘银春,张洪.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施.时代教育,2012(11):28-29.
[6]殷景华,曹江,宋明歆,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信息技术,2007(6):17-19.
[7]邸志刚,贾春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体系改革及构建.中国电力教育,2013(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