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01:51
导语: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飞速发展的社会已进入到数字信息时代,作为现代科学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进入小学数学课堂,也是平常之事了。小学数学教学犹若一个浩瀚的技艺海洋,其教学方式和方法可谓“百舸争流”。而利用多媒体辅助于课堂教学,就像在汹涌的波涛中添设了更多更高更亮的灯塔,引导师生破浪行舟去到达理想的知识彼岸。这,妙在“巧”用多媒体。
1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外在兴趣到内在兴趣,由短暂兴趣到持久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时,在学生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笔者采用动感多媒体画面来引导学生走进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屏幕中出现一个长方形,笔者把长方形的长慢慢变短,学生立刻兴奋起来,学习兴趣大增。当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时,笔者问变成了什么形状?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呢?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发现了长和宽相等时面积就是边长×边长。这个动画的演示不仅推导出了正方形的面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利用火箭发射的场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当多媒体播放火箭发射现场倒计时,学生都会跟着数:“10、9、8、7、6、5、3、2、1,点火!”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强大动力。教师在学生学习兴趣正浓的时候直接引入新课:“我们刚刚数的数字就是以秒来计算的,比分更小的单位是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秒’的认识。”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巧用多媒体,让学生感悟中明理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首先要求教师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到学习中去,能在感悟中明确其中的道理。因为形象、直观、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教学“0的认识”时,运用媒体创设猴子吃桃子的动画情境。盘子里有3个桃子,问用数字几表示?学生都知道用数字3表示。接着猴子把盘子里的3个桃子全吃光了,又问盘子里还有桃子吗?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没有了,用“0”表示。这样学生轻松地理解了0在这里的含义就是表示没有。
又如在教学“减法”时,创设小鸟飞走了的动画情境:树上有6只鸟,飞走了4只,树上还剩下几只鸟?学生能直观地看出还剩下2只,因为飞走的4只是从6只里面飞走的,所以用6减4等于2。这样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
3 巧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如在教学“旋转与平移”时,用变色、闪烁等手段,使学生明确运动前的物体是哪一个?运动后的物体是哪一个?运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旋转点是不变的吗?运动后物体的大小、形状、方向有什么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上述抽象概念,同时也解决了重难点。
4 巧用多媒体开阔学生视野
数学学习其实是获取信息、积累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多媒体课件的整合性较为灵活,可根据内容的需要,拓展内容知识,通过网络下载有利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料展示给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在教学解方程时,笔者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帮助学生: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两边仍然相等。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求方程的解,而且了解了天平的有关知识。如100+x=250,利用天平平衡,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即:等式两边仍然相等,就能得出x=150)。
【关键词】兴趣 直观 情景
一、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多媒体有着鲜艳吸引学生的画面,还可以配上音乐、声音,再加上孩子们喜欢的一些卡通动漫人物,孩子们的注意力就完全被吸引过来了。
比如生字教学如果还是沿用老方法,就比较枯燥乏味,孩子们会厌烦,不爱学,就会走神,做小动作,而有一位教师在上《乌鸦喝水》的生字时,他运用了这样一个课件,画面上出示了本课所要学的生字,一只乌鸦嘴里念着生字,学生按照乌鸦说的字移动鼠标带着乌鸦去叼这个并把它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也就慢慢升高了,当乌鸦把全部生字都叼到瓶子后,乌鸦回表扬小朋友说:“你真棒”,如果小朋友带着乌鸦叼错了字,乌鸦又会说:“叼错了,叼错了,再来一遍。”课堂上立刻活跃起来,每个孩子都想上去大显身手,连听课的老师都跃跃欲试,这样吸引人的课堂怎么不会让孩子们爱学、乐学呢?课堂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二、多媒体教学直观,可以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有许多实验,帮助对课文的理解,一些小实验通过教师的道具演示,可以让学生理解,可有些实验受场地、道具等等的影响无法演示,这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多媒体教学它克服了这一难题,使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并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如教学《称象》这一课时,对于曹冲称象的整个过程,文中用了一大 话来描述,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云里雾里的,摸不着头脑,其中还有一些词句如“船舷”,“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再把大象赶上岸,再往船上装石头”等等,这些学生都不易理解,教师用一些教具进行演示,坐后排的同学不易看清。可是多媒体把当时的情景一再现,学生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把整个过程清晰地印在脑海中。对于学生一些较不易理解的词、句,学生边看教师边讲述,还可多次重复出现这几个情境,让学生上台来演示,这样就有利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当学生对于这一过程理解后,教师请学生当解说员,边看动画边描述当时的情景,学生有了这一尝试,也感到很自豪,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训练了他们的胆量、口头表达能力,对于本段的背诵也就轻松地完成了。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大孩子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我们面对的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见识面比较窄,切身体验少,多媒体教学可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把他们无根据的空想变成现实展现在眼前。
如教学《北京》、《北京亮起来了》这两课时,没有孩子去过北京,见过立交桥,没有孩子见过那夜晚的长安街像银河从天而降,让他们凭空想象非常困难,而多媒体一用,北京的各种景象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北京的古老而又现代。无需老师再费什么口舌去引导他们想象,老师这时是以导游的身份向孩子们介绍北京,让孩子们融入到其中去参观、去欣赏。有了这一感性的认识,孩子们就有了说的欲望,也有了说的资本。
再如《黄山奇石》,文中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种奇石,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都想能亲眼看看这奇特的石头,我播放了一段介绍黄山的影片,黄山的美景展现在眼前,不仅让孩子们看到了那四种奇石真的有文中所描写的,还看到了文中没有详细介绍的“仙女弹琴”“狮子抢球”“天狗望月”,当孩子们看着这三块鲜活的石头时,我要求他们仿照课文来介绍,孩子们就说得生动了许多。影片中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石头,我适时地引导孩子快给它们起名字,谁取得名字最形象、贴切,那块石头就是你的了,这时连串的好名字就出来了,有“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孙悟空摘仙桃…… ”孩子们不仅从影片中看到了黄山的奇石,还看到了黄山的奇松,黄山的云海,孩子们坐在教室中就可以对黄山的美景一饱眼福,老师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开拓了他们的眼见。
四、有了多媒体,教师在上课时也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适时上网查寻、补充一些资料,非常便捷
我在上《蜜蜂引路》这一课时,当我问:蜜蜂有哪些特征?孩子们回答了一些,其中有个孩子问:“老师,蜜蜂的“8”字舞是怎样跳的?”当时我备课时没考虑到这一环节,因此课件中没有这一内容,我马上上网搜寻这一内容的视频,只需几秒钟的时间,蜜蜂跳“8”字舞的片段就展现在眼前了,这比教师口头解释更有效果。
有时我们准备的课件不能满足课堂需要,需要临时增加一些知识给学生,多媒体的大量信息,大容量及时地为我们提供了便捷,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
目前很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认识与实践两方面都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忽视教师主体作用及传统教学的互动化、人性化,没有认识到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学,把多媒体教学和运用计算机媒体教学混为一谈,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辅助对象不明,众“体”皆罢黜,独尊多媒体。
一、具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与形式单一
很大一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不在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仅是为了不写板书,节约板书时间。有些教学内容的确需要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很多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满堂灌”,将教材中的内容照搬到屏幕上,然后用幻灯片一张一张地展示给学生,于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成了单一的演示——讲授法。
2.教学设计过分依赖多媒体
现在很多教师使用多媒体,根本不考虑学科性质,不考虑教学内容,不管需要还是不需要,都争着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完全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优势。甚至当教学过程中突然出现停电、设备故障等问题时,有的教师会出现短时间的慌乱,严重影响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
3.多媒体课件质量偏低
课件制作质量不高的主要表现有:①使用媒体信息与教学内容无关。在多媒体课件中,很多教师滥用音响、动画及特技效果,但这些辅助材料跟教学内容丝毫没有关系。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②照搬教材内容。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使用多媒体课件就不用再板书。所以制作课件的时候,把教材全部搬上了屏幕。③课件画面结构不合理,色彩搭配不科学。这样的课件根本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二、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1.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适当”
“适时”就是指教师运用多媒体,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的教学要点,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时机。“适当”就是要把多媒体用在真正需要之处,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适度”就是多媒体的运用要做到该用则用,避免滥用,找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教师应当明白,多媒体仅仅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的手段,不是教学的唯一手段。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和适当使用课件,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变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主导”指的是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由场上的“主演”变成了场外的“指导”。“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导”字。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教师正从传统教学中的黑板加粉笔的工作劳动中解放出来,教师也不再只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人,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促进者。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是任何教学系统所不可缺少的,无论何种教学活动、教学方式,都包含教师的谋略、智慧和试验,多媒体只能是教师的实施工具。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时要牢记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如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等相关理论的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其次,要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关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熟练灵活使用多种软件(如用Authware、PowerPoint)进行课件制作,使之成为具有高素质理论,又懂得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者,学习、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是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必备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信息素养应该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总之,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只有正确认识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真正含义,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对多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正确发挥其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设计出最适合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熊桂林.教师课堂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05.
[2]贾东云.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广西轻工业,2008.
[3]刘跃军.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8.
[4]吴剑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
[5]张莉,咸洪泉,王殿坤.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读与写杂志,2008.
【摘 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知识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直观,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以计算机为教学媒体,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手段,无论在绘画设计、工艺制作、作品欣赏还是其它方面都能很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
关键词 创设情境;思维减压;展示自我;实践能力
21世纪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以计算机为教学媒体,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手段,无论在绘画设计、工艺制作、作品欣赏还是其它方面都能很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我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感受到了多媒体教学的魅力,下面我就应用多媒体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的谈谈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知识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直观,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在《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欣赏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但书上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景更是不可能,这时候多媒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我将各处搜来的图片扫描进电脑,并精心分类。上课时,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我点出用电脑制作的对比图,清楚的展示了生动别致的江南建筑美,大气古朴的北方建筑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再在个别的细节上,比如故宫汉白玉的石阶上的浮雕、天井上的图案等进行放大和特写,学生再也不是坐着听和看了,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得更清楚,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跟老师问清楚,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教学,为学生思维减压。
美术在创造过程是个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为思维减压,让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记忆。如《小黑的盛会》,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卡通人物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在卡通人物的带领下导入课题。展示图片并穿插文字和解说、彩色和黑白对比,然后对同一幅黑白画提出种种假说的可能性,用多种点线面的手法表现主体。结果,学生很快从常画的彩色画和具象画的概念中跳出来,领略到深和浅、亮和暗的强烈对比关系和表现手法,讨论出过渡颜色的力度和个人风格的装饰方法,并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完成的本堂的黑白画,其中好的作品不计其数。课中,老师没有死灌黑白画诸如明快、简练等抽象的概念,学生在课件的帮助和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讨论、总结而学习到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范画,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课堂教学,如果教师单纯讲,学生会更厌烦。教师若能当场在白板上示范给学生看,让学生看到绘画的整个过程,学生大都能专注地参与学习当中。对于不爱绘画的学生,可以先把他们培养成对绘画的评论家,让他们多多评价,间接提高他们对美术的认识,加大鼓励力度,逐渐让他们去尝试一番。比如,在上《手绘线条表达》一课时,我首先在电子白板上画几张草图,通过对简单线条的认识到组成一个新物体的变化,边讲解边画,如,在电子白板上画一个小小的圆,通过添加任意简单的一二笔将它变成气球、太阳、糖葫芦等另一种图形,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图形特点和变化规律,启发学生画出其他的图形来,画好后看看可以填充什么样的颜色。画得越多的学生,教师就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通过演示,学生参与并思考操作,启发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当学生被引上了路后,就会作出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这样美术课的要求就达到了。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高中美术教学中,综合性是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高中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有利因素,教师在课前可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灵活,多元化的美术教学。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美术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按教师引导收集信息,主动进行造型活动,任意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素材,进行简易的电脑绘画、设计等,着重于认识、理解和参与,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还可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性的学习。通过对各种美术教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整合能够使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发展、改变。通过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具有时代性,既丰富多彩又充实完整。这种学习内容直观呈现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教学快捷地提供课题所需的各类信息。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加,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欣赏需求,从而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蔡仪.《美的欣赏》.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年1月版.
一、直观呈现,突破难点
小学课堂教学应遵循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规律。在处理难点时,教师可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直观演示图形的变化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认识障碍。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既要求学生认识元、角、分,又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掌握元角分的关系,是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先通过卡通形象在数钱并加以录音,告诉学生"1角=10分","1元=10角"。屏幕上出现这些画面,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即1角=10分,1元=10角。然后再通过屏幕出现1元=10角的画面,接着,把1个1角变成10个1分,以此类推,最后把10个1角变成了10个10分。这样,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了1元=100分。多媒练习了1张1角的人民币可以换几个2分的人民币,1张1角有人民币可以换几个5分的人民币,1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人民币,1张5角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人民币,1 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2角的人民币,1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人民币……。教师还通过多媒体课件购物的游戏,使练习不仅仅是枯燥乏味的做题。教师在整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直观明了及富有趣味的特点,使"难点"不再"难"。学生在做课堂练习时,正确率达100%。
二、及时反馈,促进迁移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界面友好的特点,强化反馈效果。如,在讲授《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在课件中除了通过录像、图片、字幕等帮助学生认识爬山虎的脚,还在课件中设计了一些辨析题、选择题、填空题,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设计的课件中,反馈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比如,符号、声音、文字等等。每当学生答对时,计算机屏幕上就会出现笑脸并同时发出掌声或发生"你真棒"的声音,并及时显示答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学生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同学们答错了,这时电脑屏幕上会出现提示信息或会出现一些鼓励学生的话。如"继续努力"、"不要泄气"、"再想想"、"再试试"等等,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同学们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显得很轻松愉快。挖掘多媒体课件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学法迁移。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只要重点讲"春",提示学法。"夏、秋、冬"则可以利用计算机屏幕上的画面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己学习。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四次幻觉。《桂林山水》中山的"奇、险、秀",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火烧云》中火烧云各种不同的形状变化等等都可以在计算机屏幕的画面上呈现。有利于教师"举一"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反三"落实学法迁移。
三、操作简便,效率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课程标准
一、巧用多媒体,激情引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然而,兴趣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巧妙地利用声音、图象、文字、录象、动画创设教学情景,能积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求、去发现、去创造的欲望。如: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里。我在教时间单位“年、月、日”时,问一同学今年几岁了。他回答“12岁”,我接着问:“同学们说说,他过了几个生日?” “ 12个生日!”接着放小明过生日大屏幕问:“小明今年12岁了,这是他在过第3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不知道。” “不知道没关系,等你们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会明白的。”接着讲授新知识,同学带着这个迫切想知道的问题也就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特点,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实物形象,突出感知的重点,突破感知的难点。加之,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行探索、创造,可促进学生组建新的认知结构,有效的解决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节时,在实物投影仪上引入一些实物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圆柱、圆锥的现实原型,使其建立直观表象,感性认识。在具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其相关概念。这种通过原型进入有关概念的教学比直接运用模型教学更有益于学生形成和理解准确的有关立体图形的概念。再如:立体图形内容一直以来是数学教学的难点,一是画图与识图,二是空间图形的复杂位置关系条理不清,构思不清,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又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通过三维图形的旋转,表达用语言难以说清的问题。也可通过切割法、拼接法。可以很方便地讲清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变化。有了这种视听结合方式传授知识信息,学生可眼观文字图形,耳听旁白,明显提高的学习效率和记忆效率。
三、巧用多媒体,精讲多练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亦有规律。借助多媒体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人机对话,计算机对学生的答案即时作出反应,使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的结果,满足其求知欲望。不但能增强课堂密度,缩短反馈时间,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这样,不但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如教“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多媒体电脑的动画功能――让量角器在角上旋转,所反馈的教学效果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尽管整节课的容量很大(常规教学要两课时才能完成),但学生学而不感其难,教学效果相当好。再如:小学教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在教学“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时,利用多媒体把我们常见的一些人民币做成一段影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可以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又节约了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巧用多媒体,提高操作能力
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测量线段的长度,先将尺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移动的方法介绍测量方法,再显示正确与错误的一些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五、巧用多媒体,培养创新精神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在小学生中尤为突出。当表现成功时,越发激励再表现的欲望。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生的自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这一内容时,为了训练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并没有把所有的活动都设计在课件中,而是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模拟操作后,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了实际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看谁的算法多。学生经过思考、操作,得出了多种算法,再让学生上台用小棒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讲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已完全掌握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这一内容的精髓,而且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总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教育本身是一个综合过程,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才能够避免学生的思路形成定势或僵化。只有合理有效地组合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把多媒体技术灵活的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这也是当前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去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最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如果要想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起到教学语言、教学结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如在教学《居家生活讲节约》一课时,课文讲的是学生杜绝自己身边的一些浪费现象,提倡节约。为了让学生能发现自己身边的浪费现象甚至“进入”当时的特定环境,上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小红刷完牙后不拧紧水龙头,不喜欢吃就把饭倒掉,看到别人有了新文具盒,自己也要买……这些画面再配以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辅助教学,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身边存在如此多的浪费现象,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鸣。
二、运用多媒体,开阔学生视野
课文中的许多事物,由于年代久远,时空限制等,使得学生学习时,很难把握住作品的意境。利用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使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
例如《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一课在教学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为学生准备了详实的关于丝绸之路的情况,当时丝绸之路在古代贸易往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等资料,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且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使学生从心底深刻地感悟到“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道,它对这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应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直观形象中感悟知识。
关键词: 传统教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给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为全面实施以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笔者对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谈如下看法。
1.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首先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优秀的教材,同时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边板书、边口述、边讲解、边提问,师生通过眼神、表情和语言进行交流,营造了良好的交互融洽的教学氛围。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教学效果不仅受到教师口才发挥的影响,而且会受到教师板书、绘图、版面安排等是否美观、清晰、条理、系统等因素的影响。二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得不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作为传递信息的单一信息源,不可能凭一张嘴,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对具有不同心理、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传递不同的信息,不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三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整个教学过程的进展都由教师控制,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它是将动画、影像、图形、文字、声音等有机组合并加工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机来实现教学活动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能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系统,使抽象的问题更加直观,不但可以使得板书、绘图、版面安排等美观、清晰、条理、系统,还可以图声并茂,活跃气氛与美化视觉,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理论。课件都是在教师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在统一时间内传递多种不同的信息,满足多种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进行因材施教,而学生也可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多种不同的信息,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按需要选出适合自己层次的信息学习,这样就突出了个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需要索取知识的差异性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还可以根据高层次学生特有的情况,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安排一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具有多向性、变异性、独特性的材料供其自主选择和学习,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思维自由发展的空间,任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高层次学生转化为创造型人才。
2.多媒体教学中宜采用“双主”教学模式
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先进不等于教学思想的先进,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它无法也不可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被教师关注。“双主”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基础之上的一种比较科学而全面的教学模式,它吸取了两者的长处,避开它们的不足,能扬其长避其短。
2.1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深度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教师应根据学生对学习的需求进行认真分析,然后提出最佳授课方案。因此,教师要想讲授出一堂优质课,就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制作出针对性强、知识面广、学生易于理解的课件。同时,教学内容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应根据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拓宽知识面的宽度,采取互动的模式,在传统授课的同时,适时进行课件的操作和演示,积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组织工作,加强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上,教师面对的对象是获取知识的学生。因此,教学方法应考虑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多媒体课堂教学和设计中,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表现出的丰富特点,将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多种媒体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创造融思想、知识、趣味、审美等于一体的情景交融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致,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努力。
3.以多媒体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改革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提供了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要求为师者要尽快转变角色,要具有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要放眼社会。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营造更好、更适应现代教育的新环境,促进教学观念的现代化,这样才能探索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规律,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要想搞好多媒体教学设计,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3.1制作多媒体课件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从其接受能力出发,利用自己娴熟的计算机知识,精心组织,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做好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组织工作。加强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合理运用课件进行启发式和发现式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提出假设、提示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提示、点拨、讲解,使学生对所演示的各种信息做出积极的反应,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理论,用有限的知识去解释无限丰富和无限发展着的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合理利用多媒体的有关素材展现课堂教学魅力
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实践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提高教学艺术,让课堂教学散发出愉悦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多媒体教学中所选取的各种素材必须是它们的集中体现,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需求进行筛选,大胆创新,不循规蹈矩。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鼓励学生向老师提供优质素材,通过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资源库,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调整教学素材,使整个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愉快、舒适的氛围之中。教师要切忌画蛇添足,过多的应用声像、动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思考。
3.3多媒体教学效果不应以课件制作的难易程度定论
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制作的课件不是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越简单越没有质量,只要能准确、简洁和恰到好处地服务于教学,就应该越简单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取决于实际教学的需求,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同等教学需求下,媒体素材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尽量以少而精的素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目前是各学校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多数学科都面临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局面.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向更多的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只有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才能适应这一局面,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和推广,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多媒体教学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改善课堂结构,构建能适应师生双边活动的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不断深人,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手段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运用不当又有弊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前对于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引起一线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本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进行了深人反思,获得了几点体会,现列出,以期和同行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粉笔加板书"的局限,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获取知识.而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求知欲会更加强烈,对所学内容可以加深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着.多媒体的运用,大大节约了传统教学"板书"的时间,不仅能实时、高效地传播教育信息,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程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通过使用多媒体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最优化效果.
3.活跃课堂,师生互动.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气氛轻松了,就某一问题互相提问,互相论证,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和双向交流的场所.老师也成为课堂中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了.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导积极性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要在实践中摸索和提高,不能一说教学手段要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就一统课堂教学天下,不管课件质量,不问使用效果.不能认为:有就是好,没有就是不好;多就是好,少就是不好.当前不少课程就存在着多媒体运用不当或过滥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引起诸多弊端,有的还很严重,从根本上说不是提高了,而是减弱了教学效果.
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情况,就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教师用大量时间制作课件,而忽视了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的研究,忽视了主观能力的发挥.虽然备课很辛苦,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不可避免会伤害教师积极性.
2.课程全程使用课件,教师整堂课站在计算机旁,成了课件放映员,没有了板书,没有了教师生动的形体语言,忽视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
3.有些课件制作粗糙,冗长的文字成了教科书的拷贝;还有些课件制作过多追求形式,色彩变换频繁,动画效果杂乱,只突出了课件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多媒体显示速度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又无法笔记,常引起学生的反感.
应该看到,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在教学手段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克服.只要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出发,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上集中力量,深人探索,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会成为一线教师自觉的行动.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1.正确处理多媒体运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多媒体要强调其"辅",运用多媒体不是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辅助课堂教学,使教师讲授的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教学课件的运用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课件所表现的内容凝聚了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因此,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是合理运用教学课件的关键所在.
但多媒体教学不是文字、图像的简单播放,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精心设计.若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放映员的作用,课堂就会失去灵魂,失去生气,教师的形体语言和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
有些教学内容,比如图表的内容,用多媒体表达出来就形象直观,就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课件;有些内容教师通过板书讲解更清楚更细致,就不一定非用课件.例如:一些重要计算公式的推导,在教师板书讲授过程中,速度适当、重点突出,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会对这些重要概念印象深刻,比课件效果要好.
多媒体的运用表面看好象教师课堂教学变得"轻松"了,一些难点相对容易突破了,板书相对减少了,劳动强度似乎降低了.如果把多媒体的运用视为减轻教学负担,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实际上,多媒体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量不断增长的新世纪,多媒体教学具有更深刻的内涵,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拓展知识面.教师要不断把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引人教学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使得教学效率会提到更高层次.
多媒体教学更广阔的空间将是用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成熟的课件可以通过网络传给每一个学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生会一目了然,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大量的练习题、思考题供学生参考,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可以利用人机对话,促进师生互动,网络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到那时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求学过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将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2.正确处理课件外在形式与实际内容的关系.实践证明,朴实无华的教学课件只要运用恰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使用不当则会画蛇添足,辩证处理好课件的形式和内容的相对统一显得尤其重要.既要注重课件的可观赏性,又要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是课件制作首先应关注的问题.画面格式、背景颜色、动画效果等外在形式确实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花样太多反而容易冲淡讲授内容,影响学生思维,分散学生注意力.高校课堂氛围不同于中小学,理应不失庄重与严谨.但是也要注意在保证教学内容充实完整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多媒体语言,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若课件是整版整版的文字,如同教材的翻版,很单调很枯燥,这样的课件更不可取,不如不要.
课件制作应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要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画面简洁明快,字体清楚美观,动画效果恰到好处.另外,课件放映速度不可过快.把重点内容用精练的文字归纳起来,调整播放速度或延长停顿时间,再采用链接形式多次回放,这样的课件一定受同学的欢迎,这样的课件效果定会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3.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引进与自制的关系.教学课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人较大的精力和较长的时间,优秀的教学课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件制作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
成功的课件制作不能单枪匹马地干,若每个教师各起炉灶,制作课件要花费大量时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应该采取引进与自制相结合的办法.
如今许多学校积极开发、交流本学科的教学课件;一些高档次的立体化教材备有电子教案、题库等光盘;还可以从网上下载许多教学课件资料,引进课件的空间逐步开阔.但是引进的课件不能拿来就用,也不一定完全适合课堂运用,这是因为存在有学生层次、教学规模、课时数和设备条件等差异,因此,只引进还不行,还要有教师的自制过程和再创作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讲课风格,适当删、加内容或重新组织材料,加工成个性化的课件.
教研室可以通过组织集体备课的形式,在学目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的前提下,让教师展示自制教学课件,互相学习、交流素材、共享资源.使课件运用达到理性的有序的程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