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

时间:2023-05-29 16:01:52

导语:在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一、目前中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各院校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都做了不懈的努力,笔者从事中职班主任工作多年,感受颇多。纵观中职学生,他们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行为习惯差

很多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前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直接带入中职学校。

2.学习基础差

中职学校的学生几乎所有都是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程普遍较差,几乎是什么也听不懂,而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他们学起来相当吃力。

3.自卑感较重,缺乏自信心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因为成绩差和不遵守纪律等曾受到过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冷落,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差等生”意识,认为“三好生”“优等生”都与自己无缘。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等导致心理不健康,认为前途渺茫,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情感变得冷淡,做事缺乏热情,更没有信心。

4.意志力薄弱

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中职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

二、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进这些不良的行为和观点呢?

1.要明确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

(1)加强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的教育。中华民族有着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随着外来文化的侵袭,重视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民族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尤为重要。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我们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让中职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他们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模仿力强,并且好胜、易冲动、爱感情用事,看待问题也比较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的分析、判断和辨别能力,容易走上歪路。因此要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和法制观念。

(3)加强社会实践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要进入工作岗位,因此要开展以创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兴趣,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方向,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工作,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相关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法,开展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对自我有一个客观而公正的认识,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适应环境。

2.挖掘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在新的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也要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一要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加强与家长沟通,让家庭道德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要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特别是住校的同学,因此学校的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在课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使思想教育无处不在。三要建立文学社、艺术团等各种社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要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建设

第2篇

顾泠沅教授指出:寻找中间地带是一种智慧,一种不走极端而达到集大成的智慧. 这个不走极端的“智慧”,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之一“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其核心思想是“执两而用中”,“执两”是指要控制住事物发展变化的两极或两个维度,“用中”是指要促进这两极的“和合、和谐”,而不是简单的“折中”. 《中庸》第一章“天命章”盛赞“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思想,但西方似乎恰好相反,爱走极端,从美国摇摆多变的数学教育论文改革就可以看出. 20世纪60年代,受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影响,美国发起了“新数运动”数学教育改革,结果是过于强调数学结构思想的理解,忽视了数学基础的掌握,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实际;“新数运动”失败后,反思中美国在70年代提出了“回归基础”的口号,认为只要通过反复的讲授,大量和机械的练习,就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度“回归基础”又导致了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不足,反思中美国在80年代提出了“问题解决”口号,强调要通过“问题”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但这样又容易忽视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使美国的数学教育仍未得到理想的效果;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最响亮口号是“大众数学”,但对此的过度追求又导致了数学教育的要求和水准普遍下降,忽视了数学优秀学生更高层次的培养. 

可见,教育走向偏极必将是顾此失彼,这是把非常复杂的教育问题简单化处理的后果.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试行了十年,新课程标准吸收了不少美国“先进”的数学教改思想,但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还存在不少争议,试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为了促进现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2014年郑毓信教授撰文提出“数学教育改革十五诫”:戒条之一——数学教学不应只讲“情境设置”,但却完全不提“去情境”;戒条之二——数学教学不应只讲“动手实践”,但却完全不提“活动内化”;戒条之三——数学教学不应只讲“合作学习”,但却完全不提个人独立思考;戒条之四——数学教学不应只提“算法的多样化”,但却完全不提“必要的优化”;戒条之五——数学教学不应只讲“学生自主探究”,但却完全不提“教师的必要指导”……,这些都是要求“执两而用中”,避免教学的失衡. 所以,我们应该把“中庸”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的效果和艺术性就体现在“用中”的水平上. 

用“阴阳学说”作为数学教学的操作指导 

“执两而用中”是宏观的教育指导思想,而《易经》中的“阴阳学说”就可以作为具体操作的指导了. 

教育是复杂多变的,存在许多矛盾的、对立统一的两极,一极称为“阳”,对立的另一极则称为“阴”,这阴阳两极相对运动变化的关系在我国古老的“阴阳八卦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形象描述. 

图1内部的“阴阳鱼”(白为阳,黑为阴)的寓意是: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对立的两极,这两极是辩证统一的,其一是“阴阳对立”,相互制约,即“阴消则阳长,阴盛则阳衰”;其二是“阴阳相生”,相辅相乘,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和合而生”;其三是“阴阳平衡”,即事物的阴阳两极总是处于不断的相互影响、此消彼长的运动变化之中. 若能阴阳中和平衡,则“万物育焉”,即事物处于生生不息的发展状态;若阴阳偏极失衡,则事物将处于败坏状态,甚至趋向毁灭. 外部的八卦图实际上是对阴阳两极此消彼长变化过程的“量化”表示,是一种古老的数学符号. 

阴阳学说是中医的基础性指导思想,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处理数学教学中矛盾对立的两极. 例如: 

1. 基础(阴)与创新(阳) 

阴阳对立——中国的数学教育过于重视“双基”而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的数学教育重视创新,但又忽视了数学基础的夯实. 

阴阳相生——“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傻练”. 

阴阳平衡——采取问题驱动的数学课堂教学和变式训练等方法,可以在“双基”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也必然会巩固和发展数学基础. 

2. 应试教学(阴)与能力发展(阳) 

阴阳对立——“统一的、稳定的、闭卷定时的笔试,能够考查的实际上只能是‘知识’,能力是很难检测的. 尤其是创新能力,几乎无法用这样的笔试进行检验”. 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数学应试教学的原则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结果往往是“仅仅把解题作为‘知识’学习,不提高到‘创新’高度加以重视,就会异化为刻板的套路,成为单纯应试的工具. 有些学生把题目做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思政课;德育活动课

高等职业教育在适应国内社会分工变化、细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注重知识技能实用性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前职业道德困境。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多数用人单位都把职业道德作为招聘的首先。目前,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缺失成为了影响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的瓶颈。那么怎样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来扫除学生就业道路上的各种阻碍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探析缺失职业道德的主要原因,以便进一步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缺失问题将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一、当前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虽然职业道德教育已经纳入到了职业教育的范围,但是各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国高校普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在很多高校尤其是职业类院校没有开展进行。所以造成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例如:抄袭作业、恶意拖欠学费、不守信用、制作虚假证件和个人资料、到岗率不足、不服从学校的安排随意更换实习单位。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

2.职业道德教育的观念模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缺少鲜活的案例,不能及时反映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其次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教育也应该与其他专业技能学习一样被引进实践教学领域,它的本质就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重在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

3.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待于改进。目前大多数还是采取直接灌输的方法,尽管在教学中穿插了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但是所占的比重是很少的。如果职业道德教育只停留在理论灌输的阶段,那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

4.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

我国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培养和进修体系。在高职院校担任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较少,兼职教师较多。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二、运用思想政治教学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1.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除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提高职业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之外还有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运用思政课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就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职业院校的思政老师在讲这门课程的时候要把握好一个度、要把“职业道德”这部分作为重点内容来讲解。使学生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运用德育活动课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实际,深刻了解和认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不断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新理念。要坚持系统教育和专题教育相结合,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要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基本规律,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深入实践,在实践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思想道德认知。

班主任、辅导员和教职工都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那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广大教职员工发挥育人职责的载体是什么?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发挥育人功能?高职德育活动课―不仅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模式也是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这门课推倒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墙”,形成了在“实践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教育模式,为润物无声的日常教育提供教育内容载体和活动模式。

第一、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来介绍一些典型示范。 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先进模范代表,他们拥有丰富的职业技术和经验。在开展德育活动课时高职院校可以把这些先进代表请进校园,走近学生身边,开设专题报告会,为他们讲授从事各行各业时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讲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这样的德育课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鲜明的职业道德形象;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座谈会、模范事迹宣传栏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真正体会到职业道德在工作岗位上的重要作用,对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起到示范和引ё饔谩8呱械氖Φ露匝生的影响是长期而深刻的。如果教师自己都不热爱自己的职业,不认真备课,上课迟到,那么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苍白无力的。

第三、安排聘请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活动的中心任务是感受、学习该单位对对其职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以及员工们在精神风貌、敬业精神、诚信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工作态度、职业礼仪等方面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四、由教师指导学生到实际操作的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实践完成后要求学生写出以“怎样才是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为题的职业道德实践体会,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事业单位形象乃至生存的重要性,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从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辨别是非,逐步变职业道德理论规范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3.运用课前5分钟素质教育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把课前五分钟贯穿到所有课程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利用课前五分钟,通过一个个成功人士的案例,学生身边的案例让他们感受到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的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后他们都面临着就业,所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对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一个成功的职业,必须具备职业的技能和职业的道德,二者缺一不可。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重视,更需要高职院校本身采取多渠道、多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强引导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夏令海.谈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7(30).

第4篇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价值

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是指语文教育具有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作用和功能。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人文教育:

1、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童言无忌”,一定要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创造一种朋友与知己的情感氛围,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

2、提供自由和自主的学习机会。在教学中,要保证每堂课给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和机会,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后,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有个人不同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感悟、思考、生成的问题必须是自由的。教师不对学生做任何引导和暗示,更不能有硬性的统一规定。

3、提供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后,总会有交流的需要,总要有机会和时间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共享或征求他人的认同,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得到丰富和完善,使个人在自由阅读中生成的疑问得到解决。

4、教师是引导者、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平等参与的一员,应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平等融洽的对话氛围。

二.古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

在阅读和鉴赏诗词时,应当深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诗人的生平和思想。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立足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则有利于我们从当时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深入体察诗人的心路历程、了解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貌。诗词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每一个优秀诗人的诗作都是具有独特生命的,因此,对诗歌的阅读和欣赏,就不仅要了解介绍生平履历,而应该落实到具体文本的“细读”和“审美”上来。也就是说,从作品文本的语音、语言、语法、章法、乃至意象组合等具体细节上一一细致审读、潜心咀嚼,在此基础之上,进入诗歌的审美艺术境界,与诗人心神相应,从而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深刻认识诗人的独特的心灵世界。

古诗词教学时,应注重文学文本的理解:一要知人论世,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诗人气质,熟悉诗词创作背景,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的前提和基础。要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必须将诗词放归“故土”,从诗词生长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诗人自身的气质来品味诗词,方能感受其真正的魅力。二要细读,理解诗词主旨、写作思路、写作手法等方面。三要反复诵读,感受到文化审美。通过诵读,能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三.寓教于乐的课程理念

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寓教于乐”,就是要求通过“乐”的手段实现教化功能,保证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行,使学生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兴趣的培养是“寓教于乐”的核心内容。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寓教于乐的关键。“寓教于乐”是师生同“乐”,若引不起学生的共鸣,那便是自我陶醉。“寓教于乐”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艺术化语言的运用。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关系到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掌握程度,思维的启发程度,兴趣的持久程度。因此,教学中要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艺术化,富于变化,有节奏感。

2、尽量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我们要尽量利用和创造更多的直观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手势、直观教具、电影、幻灯、图画等。

3、强调“表演”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演员高超的表演手段,来增强自己所授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

第5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46-02

行动导向教学作为德国职业教育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目前正在中国职业教育界大力推广。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主动投身到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去,把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与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关于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豪治总结了12个[1],杨克和迈尔从七个方面概括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典型特征[2],赵志群认为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用“完整的行动模式”(即包括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反馈整个行动过程)替代“(按照外部规定完成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使用多种辅助手段(如工作页等)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个体的知识体系[3]。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行动导向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二是学生作为行动个体,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学习行动的激发者。三是教学内容多为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的结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可促进综合性学习。四是教学过程能够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即逐步增强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训练。五是教学活动核心是完成一个可以使用、或者可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结果。 六是教学组织起始点是学生兴趣,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新的题目和问题,以不断发展其学习兴趣;形式多为小组,学生在协作中学习,有决策和创新的空间。

显然,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在面向行动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

二、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1.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顺应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普通本科学生相比,高职生在智能结构上自有特点, 比如长于形象思维,侧重过程性知识,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知识,相对排斥陈述性理论知识等。正是基于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职业院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使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突出做中学、学中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应凸显高职教育特点,适应高职学生“一线化”社会需求,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坚持“拿来主义”,吸收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尝试职业教育先进教学方法,从实践教学入手,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体系,避免求全求多和空洞说教,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就是说,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要求,而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均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能够体现人本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3.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4] 。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十分密切,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行统一,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学生之心、外显于学生之行。实践是促进学生实现由“知”到“行”转变的中介,离开做无法实现知行统一。只有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逐渐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三、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若干建议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2月起在戴士弘教授指导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项目教学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近两年的摸索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参考目前研究成果,借鉴兄弟院校做法,总结本校经验,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1.合理设计教学项目。专业课从工作一线找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社会生活一线找项目,如社会服务、访谈调研、公益活动、职业实践、模拟法庭等。首先要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设计教学项目。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设计职业人士访谈、校园公德调查、职场体验、志愿活动、模拟法庭等实践项目,《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围绕国情、社情、民情设计各种访谈调研项目。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项目的设计应贯彻这一原则。教师主要把握实践项目的原则方向和内容框架,具体实践项目可由学生自行设计或选择。学校可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研讨,制定年度实践项目设计指南、建立实践项目库。学生可根据设计指南自行设计项目、经教师审订后付诸实施,也可从项目库中选择已有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学生自行设计、审订通过的项目自然进入项目库。这样,学生集活动方案的设计者、选择者、实施者为一体,既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性和自主性,还可避免项目设计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2.确保项目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突破了教室、实训室甚至校园的限制,需要在社会的广阔舞台上进行,教师不可能全程参与;项目产品往往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如调查报告、访谈纪录、研究论文、活动日志等,这些产品容易仿造,甚至抄袭。如何确保项目真正实施,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精心设计的问题。首先,实践项目要列入教学计划,占一定学分,与学生的期末考核挂上钩。这样,实践项目做与不做、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本门课期末考核成绩,从而引起学生重视。其次,实践项目的考核重点是过程。教师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指导方案,进行跟踪指导,既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又进行过程考核,比如学生开展的志愿活动,教师要尽量全程参与;社区、行业的社会调研活动,教师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学生作好后勤服务;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开展社会调研、职场体验等项目,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与学生、学生家长,乃至相关部门沟通,确保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最后,实践项目的最终考核不能只交作品,要进行项目交流、开展成果展示、作品评比等活动,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深入实践。

3.完善教学保障体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党委直接领导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办公室,负责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与管理细则,负责将工作任务下达给学校相关部门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如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财务处等,要求上述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并将其工作绩效作为年度考核的指标之一,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多维互动、课内课外双管齐下的育人合力。在这个体系下,教学机构和以学工处、团委为代表的学生管理机构分别占有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延伸到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的思政课实践项目与公益服务、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三农服务等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既解决了教学机构掌控的实践教学资源偏少、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的困难,又解决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分家、互不相干的弊端。在这个体系下,分配到思政课教学机构的实践教学经费和分配到班级的学生实践活动经费得到整合,解决了因经费不足难以组织学生开展大规模考察调研、难以开展实践性强、支出较大的实践活动等现实困难,而且,辅导员参与实践项目的设计、筛选以及指导、监督、评价,解决了思政课教师力量薄弱、难以承担全校学生实践教学任务的尴尬局面,而辅导员获得相应教学工作量,调动了辅导员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薄跃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5-26.

[2]徐磊、熊明华.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2,(3): 158.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 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35

近年来,据教育部门统计,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总人数持续不断地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过分注重地区、工资及福利待遇等问题,使其择业就业标准出现偏差,这就需要高校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与就业观,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养,形成正确的责任感与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

1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原理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作为主要理论依据,它根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大学生的实际利益与需求出发,以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教学目标,充分的考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就业思想,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不断地继承与发扬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同时也应不断吸取国外的科学教育理论成果。中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留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弥足珍贵的,对我们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孔子的《论语》,它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功能,其中的每一句话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启发与帮助。同时,国外各个时期不同的思想家提出的思想政治观点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例如国外平等教育的思想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明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目前,许多高校错误的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其是对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与观念进行教育,主要的教育内容是分析就业形势与政策,讲解求职的技能与方法,信息等,这样达不到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高校应注重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延伸,不断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的教育,培养其法律意识及良好的竞争心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此外,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与现实紧密联系,教学时老师可使用教学实例对学生进行就业讲解,让学生关注现实,使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明确自己的择业目标,避免眼高手低。

3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大学生有择业与就业的权利和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资料与信息,培养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心态与就业目标,促进大学生就业。

3.1 创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位毕业生,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及时的对其进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就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与情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同时,部分就业毕业生常常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在就业时较为迷茫,不清楚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与职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进行讲解与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建立学生的就业信心。

3.2 采用新形式的教学方法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改变完善传统的只是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为适应时展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创设模拟面试等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模拟演练,总结相关的就业经验与技巧。教师也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榜样教育,将本学校不同专业、就业发展较好毕业生的就业或者创业经历进行讲解,强调他们敢于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毕业生们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各高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厂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及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增强择业技能。同时,高校应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岗位实习,使学生进入社会,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正确的认知自己,形成良好的人生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4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使学生全面的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建立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的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增强克服问题与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实现人生价值。在今后的教育中,各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刘俊峰.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6).

第7篇

关键词 学校独立思想 自由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学校独立性讨论

《脑中之轮》这本书中着重论述了教育哲学发展史上关于自由、权威、文化关系、学校制度、人权等主要内容的讨论。集中了很多家教育哲学观点,并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和评述。施蒂纳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知识是被用来塑造性格的,它形成了大脑中的轮子,使这个人受控于教会、国家或人类等,这就是“脑中之轮”,是控制人思维的手段。

他指出教育作为工具可以左右你大脑,驱使你向某个方向前进,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各家主要思想的不同也体现了教育思想的不同,如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柏拉图的理想国思想,卢梭的儿童教育、性别教育和契约思想,布鲁姆的文化主体思想,古德曼的自由学校教育思想,艾里什的消除学校教育的思想,弗莱尔的批判教育思想等等。但是都表达出了学校教育独立的思想为主流思想,并且阐述了学校应该独立的观点。

2专制与民主教育

学校是可以成为自由与摆脱政治权利源泉的场所,也就是说学校不应该作为政治与社会控制人的工具。专制思想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代表,特点是对公民和统治者的教育。只有统治者知道“真理”,只有哲学王可以担任统治者,教育系统是用来控制平民与选拔精英的。马卡连科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主义的思想也体现了专制国家的专制教育的特点。想用教育控制自我、牺牲自我,学校就成为了附属品,没有自己的主导权,也就没有了独立性。

在民主国家中教育是以人的平等、自由为目标的教育。古特曼认为保护思想自由和非歧视性的原则是民主教育的两大特征。这时学校就变成解放思想、实现平等的地方,而不是在禁锢思想、走精英化教育的地方了。杜威倡导的加强学校功能、吉鲁克斯的批判教育学都表明学校开始初步摆脱政治控制的枷锁,走向独立教育。

3自由与人权教育

自由与人权代表着解除思想中的“轮子”,学校独立教育说明了自由学校的目标与《理想国》中苏格拉底设定的目标完全对立。苏格拉底是用哲学王的观点来控制个人欲望,所有公民都要服从于统治者,包括思想。对于苏格拉底而言,只有当人们学会牺牲自我时,才会有正义的国家和个人的出现。但是在自由学校运动中,教育权威被给予了个人而不是哲学王。教育权威来源的不同反映了运用知识不同的观念。对于自由学校运动而言,知识起到帮助人们获取自由和幸福的作用。

自由学校运动的观点与苏格拉底的论证对立。苏格拉底思想中认为人们没能力选择如何生活和如何管理,只有他们接受哲学王的统治并为理想而牺牲自身,人们才会幸福。另一方面,对于自由学校运动来说,正义的国家是人们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也包括的满足在内。自由学校运动强调,要避免在孩子们心中培植理想,要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自由学校运动追求一个非专制的社会,人们可以根据幸福和快乐自由地选择他们想要的组织,人们也不会被要求去为了神、国家或统治者而牺牲个人。在施蒂纳来看,控制教育形成的“轮子”就是避免学校控制个人的意识并且利用个人。这可以理解为教育利用了人,而不是人利用教育。所以我们要拥有自我就要取消大脑中的轮子,学校就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又不能限制他们的思想自由和政治自由。

学校教育犹如在大脑中安装一个轮子,这个轮子起着保护思想和民主行为,并起着道德约束的作用。教育可以束缚人的思维,也可以解放人的思维。学校独立性也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在学校教育中树立人权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的独立就是要取消社会与政治控制在人脑中安装的轮子,装上自由民主的轮子;这样学校就不再是控制人的工具,不再是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思想的聚集地,教育就不是利用人而是人利用教育了。

4结语

既然教育中难免会存在诸如“脑中之轮”这样的控制,那么如何抵制这种破坏思想自由与心灵解放的“脑中之轮”的呢,如果说学校课程的单调一律使学生几乎不可能思考别的东西,那么怎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停止轮的旋转或者逆方向转的方法又或是解放自我就成为了我们所思考的题,一味的解放又对不对,“度”又怎样把握?“大脑中的轮子”就是思想拥有了个人,而不是人拥有思想。所以不要让社会、学校把轮子装入你的头脑中,而是要让思想解放自由发展。可是过度的自由又会把我们带入误区,所以自由的边框就尤为重要。学校教育受各种力量控制的情况普遍存在,无论在专制国家还是民主国家。对于受过教育人,知识是被用来塑造性格,它形成了大脑中的轮子,使这个人受控于教会、国家或人类。对于自由的人,知识是用来辅助选择。

参考文献

[1] 乔尔・斯普林格,著.脑中之轮--教育哲学导论[M]. 贾晨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麦克斯・施蒂纳,著.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金海民,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

[3] 肖绍明,肖福平.对话教育的自由精神[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5).

[4] 王丽琴.为了学生的精神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9.

[5] 湛卫清.人权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

[6] 周兴国.教育自由及其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7.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一环,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趋严峻,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对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复杂,如经济结构性矛盾、地域发展差异、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矛盾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就业指导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大学生更好的和谐就业,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

一、学生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观念落后

大学生受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存在着工作的高低贵贱之分,端上“铁饭碗”才算就业的观念普遍存在,还存有自负、自卑、攀比等心理问题,就业主动性和自主性差,抗挫折能力差。缺乏就业的信心,害怕就业。

(二)就业认知缺乏

大学生对就业难缺乏充分的认识,对就业信息缺乏基本的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择业观念趋向功利化,在就业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和国家利益的需要。

(三)缺乏诚信品质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就业推荐材料、简历、面试中的虚假信息,签约后的毁约行为等现象存在。少数毕业生在自己的履历表上弄虚作假,把别人的各种证书和发表在不同刊物上的文章进行剪贴、复印。还有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只注重自身的利益及发展,一旦发现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与自己的设想不符,就擅自毁约。给用人单位造成了诸多不便与损失。

(四)缺乏就业技巧

大学生在自我推销过程中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自信心,准备不足,导致自我推销能力不足。毕业生在就业前期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筛选就业单位、了解企业信息、巩固专业知识等,这样才能求职中充满自信取得成功。

二、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及其教育管理者用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提供价值导向。因此,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势在必行。

(一)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性质和方向

就业指导教育属于教育的范畴,而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利益集团用来为本阶级或本集团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服务的政治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指导的中心内容。无论是就业政策宣传、择业观的教育,还是就业信息的指导、就业技巧的训练等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为其确定方向。这种定向的任务就是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中,落实到择业标准、求职道德、个人成材等方面,保证在就业指导中,坚持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需要和个人意愿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确立科学的择业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顺利开展的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能促进大学生养成有利于就业的良好内在素质,另一方面又能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外在人际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内容和教育方法,调动和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意识能量,进而引导大学生做出符合时展和社会要求的择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以其强烈的社会化功能,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向大学生传递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激发大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再次,思想政治教育以其特有的功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关心大学生就业,形成全社会“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良好氛围,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整体素质的有效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是潜在的,同时也是巨大的。社会需要思想政治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社会发展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而这些素质的提高又受思想政治素质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一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素质和行为方式。通过丰富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创业观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择业观,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式

(一)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强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帮助学生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现在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并不是说大学生供过于求,而是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去,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因此,应该大力宣传教育让大学生树立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理念。让大学生在现实的磨炼中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不要急于一步到位,要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提升自己,把工作看作自己的一个立足点,一个发展的新起点。同时引导大学生到基层、西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服务社会。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会大学生正确的对待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学会调整个人的心态,把目光放长远,以变化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学会从长远的目标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人生漫漫,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大学生只有以坚强的意志面对逆境,才能克服它。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帮助大学生拓宽就业面。

(三)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大学生就业的前提条件。最近几年,少数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比较突出,如简历造假和随意毁约等。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信用危机,诚信教育成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首先,学校应把“诚信”作为教育的基本准则,以此来规范学校的行为,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对学生与社会负责的观念,不断完善学校的各种制度机制,增强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其次,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使大学生深刻理解诚信和法制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至上”的价值观和信守规则的法制理念。

(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在就业指导中要广泛地开展就业政策的教育和宣传,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包括扩展自主择业所需的社会知识背景,各省市就业政策,高校毕业生程序,用人单位状况及用人标准等。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介绍毕业生就业。同时要重视对大学生求职能力的培养,包括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职业精神的培训,还应加入职业技能、岗位规范、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求知的信心与勇气,提高求职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刘卫华.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策略[J]. 职业教育研究,2005(6):16-18.

[2]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第9篇

一、高职院校中心理辅导的介入

心理辅导旨在帮助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明晰的自我观念,并且把这种观念转化为实际,运用到自身的实际生活中。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辅以心理辅导的手段,目的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现实途径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从而在为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实现学生的成才。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心理辅导的优势

(一)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充实

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人本位”的思想,其在关注社会现状的同时,又重视对人的个体特征进行研究。通俗的来讲,心理辅导就是从人的个性出发,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之上寻求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在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辅导有这样一些优势,因为心理辅导本身就和其他的而教育方法不一样,其在教育的途径方面不会拘泥于课堂,而且辅导的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其又注重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团体活动等形式的运用,这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学习和训练,比简答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改进

可以说,与心理辅导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为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供了更多、更科学的方法。例如,自助式的心理测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面对将来自己的就业不知何去何从,产生迷惘的心理状态,这时,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测试的特性,为学生选择相应的心理测试,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倾向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避免学生因为这个问题而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此外,心理辅导在形式上还分为团体辅导形式和个体辅导形式,团体辅导注重学生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有益体验,而个体辅导则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其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之上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提高

虽然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从小接受的大多都是被动式的教育,这会是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先入为主的抵触情绪,而且,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对学生的教育往往都是一刀切,对学生的内心和真实感受关心的比较少,而这也是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一直以来国内的很多学者和专家,都对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其中有学者建议用国外的一些理论的和方法,但是因为我国的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概念还比较模糊,机构也不是很完善,以致在工作中操作的比较随意,效果不是很明显,这也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平日与学生的联系比较多,如果能从心理辅导能够从辅导员身上进行切入,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的优势

首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辅导员在学校扮演者多重角色,其即使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辅导员这种特殊的角色赋予了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学生眼里,辅导员往往比其他的任课老师拥有较高的威信和号召力,而且学生对辅导员也相对更加信任和亲近,这些都便于辅导心理辅导工作的展开。

其次,作为辅导员,其中工作职责与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其主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关爱学生、实现以素质育人的目标,这和职业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孩子也心理素质的目标是一致的。

再次,辅导员有开展心理辅导的空间优势,与其他任课教师不同的是,辅导员的工作对象直接面向学生并且服务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更为熟悉,感情也更加深厚,这样可以帮助辅导员很好的对学生个体的能力、心理活动等一系列问题有较好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