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

时间:2023-05-29 16:01:52

导语:在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一、目前中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各院校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都做了不懈的努力,笔者从事中职班主任工作多年,感受颇多。纵观中职学生,他们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行为习惯差

很多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前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直接带入中职学校。

2.学习基础差

中职学校的学生几乎所有都是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程普遍较差,几乎是什么也听不懂,而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他们学起来相当吃力。

3.自卑感较重,缺乏自信心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因为成绩差和不遵守纪律等曾受到过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冷落,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差等生”意识,认为“三好生”“优等生”都与自己无缘。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等导致心理不健康,认为前途渺茫,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情感变得冷淡,做事缺乏热情,更没有信心。

4.意志力薄弱

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中职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

二、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进这些不良的行为和观点呢?

1.要明确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

(1)加强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的教育。中华民族有着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随着外来文化的侵袭,重视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民族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尤为重要。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我们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让中职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他们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模仿力强,并且好胜、易冲动、爱感情用事,看待问题也比较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的分析、判断和辨别能力,容易走上歪路。因此要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和法制观念。

(3)加强社会实践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要进入工作岗位,因此要开展以创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兴趣,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方向,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工作,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相关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法,开展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对自我有一个客观而公正的认识,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适应环境。

2.挖掘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在新的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也要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一要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加强与家长沟通,让家庭道德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要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特别是住校的同学,因此学校的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在课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使思想教育无处不在。三要建立文学社、艺术团等各种社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要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建设

第2篇

顾泠沅教授指出:寻找中间地带是一种智慧,一种不走极端而达到集大成的智慧. 这个不走极端的“智慧”,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之一“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其核心思想是“执两而用中”,“执两”是指要控制住事物发展变化的两极或两个维度,“用中”是指要促进这两极的“和合、和谐”,而不是简单的“折中”. 《中庸》第一章“天命章”盛赞“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思想,但西方似乎恰好相反,爱走极端,从美国摇摆多变的数学教育论文改革就可以看出. 20世纪60年代,受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影响,美国发起了“新数运动”数学教育改革,结果是过于强调数学结构思想的理解,忽视了数学基础的掌握,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实际;“新数运动”失败后,反思中美国在70年代提出了“回归基础”的口号,认为只要通过反复的讲授,大量和机械的练习,就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度“回归基础”又导致了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不足,反思中美国在80年代提出了“问题解决”口号,强调要通过“问题”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但这样又容易忽视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使美国的数学教育仍未得到理想的效果;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最响亮口号是“大众数学”,但对此的过度追求又导致了数学教育的要求和水准普遍下降,忽视了数学优秀学生更高层次的培养. 

可见,教育走向偏极必将是顾此失彼,这是把非常复杂的教育问题简单化处理的后果.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试行了十年,新课程标准吸收了不少美国“先进”的数学教改思想,但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还存在不少争议,试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为了促进现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2014年郑毓信教授撰文提出“数学教育改革十五诫”:戒条之一——数学教学不应只讲“情境设置”,但却完全不提“去情境”;戒条之二——数学教学不应只讲“动手实践”,但却完全不提“活动内化”;戒条之三——数学教学不应只讲“合作学习”,但却完全不提个人独立思考;戒条之四——数学教学不应只提“算法的多样化”,但却完全不提“必要的优化”;戒条之五——数学教学不应只讲“学生自主探究”,但却完全不提“教师的必要指导”……,这些都是要求“执两而用中”,避免教学的失衡. 所以,我们应该把“中庸”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的效果和艺术性就体现在“用中”的水平上. 

用“阴阳学说”作为数学教学的操作指导 

“执两而用中”是宏观的教育指导思想,而《易经》中的“阴阳学说”就可以作为具体操作的指导了. 

教育是复杂多变的,存在许多矛盾的、对立统一的两极,一极称为“阳”,对立的另一极则称为“阴”,这阴阳两极相对运动变化的关系在我国古老的“阴阳八卦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形象描述. 

图1内部的“阴阳鱼”(白为阳,黑为阴)的寓意是: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对立的两极,这两极是辩证统一的,其一是“阴阳对立”,相互制约,即“阴消则阳长,阴盛则阳衰”;其二是“阴阳相生”,相辅相乘,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和合而生”;其三是“阴阳平衡”,即事物的阴阳两极总是处于不断的相互影响、此消彼长的运动变化之中. 若能阴阳中和平衡,则“万物育焉”,即事物处于生生不息的发展状态;若阴阳偏极失衡,则事物将处于败坏状态,甚至趋向毁灭. 外部的八卦图实际上是对阴阳两极此消彼长变化过程的“量化”表示,是一种古老的数学符号. 

阴阳学说是中医的基础性指导思想,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处理数学教学中矛盾对立的两极. 例如: 

1. 基础(阴)与创新(阳) 

阴阳对立——中国的数学教育过于重视“双基”而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的数学教育重视创新,但又忽视了数学基础的夯实. 

阴阳相生——“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傻练”. 

阴阳平衡——采取问题驱动的数学课堂教学和变式训练等方法,可以在“双基”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也必然会巩固和发展数学基础. 

2. 应试教学(阴)与能力发展(阳) 

阴阳对立——“统一的、稳定的、闭卷定时的笔试,能够考查的实际上只能是‘知识’,能力是很难检测的. 尤其是创新能力,几乎无法用这样的笔试进行检验”. 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数学应试教学的原则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结果往往是“仅仅把解题作为‘知识’学习,不提高到‘创新’高度加以重视,就会异化为刻板的套路,成为单纯应试的工具. 有些学生把题目做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思政课;德育活动课

高等职业教育在适应国内社会分工变化、细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注重知识技能实用性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前职业道德困境。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多数用人单位都把职业道德作为招聘的首先。目前,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缺失成为了影响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的瓶颈。那么怎样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来扫除学生就业道路上的各种阻碍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探析缺失职业道德的主要原因,以便进一步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缺失问题将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一、当前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虽然职业道德教育已经纳入到了职业教育的范围,但是各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国高校普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在很多高校尤其是职业类院校没有开展进行。所以造成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例如:抄袭作业、恶意拖欠学费、不守信用、制作虚假证件和个人资料、到岗率不足、不服从学校的安排随意更换实习单位。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

2.职业道德教育的观念模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缺少鲜活的案例,不能及时反映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其次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教育也应该与其他专业技能学习一样被引进实践教学领域,它的本质就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重在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

3.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待于改进。目前大多数还是采取直接灌输的方法,尽管在教学中穿插了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但是所占的比重是很少的。如果职业道德教育只停留在理论灌输的阶段,那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

4.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

我国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培养和进修体系。在高职院校担任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较少,兼职教师较多。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二、运用思想政治教学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1.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除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提高职业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之外还有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运用思政课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就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职业院校的思政老师在讲这门课程的时候要把握好一个度、要把“职业道德”这部分作为重点内容来讲解。使学生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运用德育活动课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实际,深刻了解和认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不断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新理念。要坚持系统教育和专题教育相结合,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要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基本规律,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深入实践,在实践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思想道德认知。

班主任、辅导员和教职工都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那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广大教职员工发挥育人职责的载体是什么?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发挥育人功能?高职德育活动课―不仅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模式也是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这门课推倒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墙”,形成了在“实践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教育模式,为润物无声的日常教育提供教育内容载体和活动模式。

第一、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来介绍一些典型示范。 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先进模范代表,他们拥有丰富的职业技术和经验。在开展德育活动课时高职院校可以把这些先进代表请进校园,走近学生身边,开设专题报告会,为他们讲授从事各行各业时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讲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这样的德育课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鲜明的职业道德形象;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座谈会、模范事迹宣传栏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真正体会到职业道德在工作岗位上的重要作用,对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起到示范和引ё饔谩8呱械氖Φ露匝生的影响是长期而深刻的。如果教师自己都不热爱自己的职业,不认真备课,上课迟到,那么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苍白无力的。

第三、安排聘请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活动的中心任务是感受、学习该单位对对其职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以及员工们在精神风貌、敬业精神、诚信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工作态度、职业礼仪等方面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四、由教师指导学生到实际操作的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实践完成后要求学生写出以“怎样才是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为题的职业道德实践体会,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事业单位形象乃至生存的重要性,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从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辨别是非,逐步变职业道德理论规范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3.运用课前5分钟素质教育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把课前五分钟贯穿到所有课程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利用课前五分钟,通过一个个成功人士的案例,学生身边的案例让他们感受到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的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后他们都面临着就业,所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对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一个成功的职业,必须具备职业的技能和职业的道德,二者缺一不可。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重视,更需要高职院校本身采取多渠道、多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强引导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夏令海.谈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7(30).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 ― 0142 ― 03

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社会形势的日渐复杂,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逐渐增大,这些变化使大学生的心理情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学业的负担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等问题,大学生心理也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能否科学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其政治寓意浓厚、教育方式枯燥乏味、教育内容与生活脱离等,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而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科学性、人文性、时效性、能动性等特点,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生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清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我们可以按主体的不同将心理疏导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主体作用发挥的侧重点也不同,心理疏导的前一个阶段,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针对受教育者所反映出的心理思想问题,对错误的思想进行疏通,接着再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向正确的轨道发展,并且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紧追后续,将错误思想遏制在萌芽之中,在经过多次的疏导和引导之后,让受教育者在这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自我领会,学习怎样进行自我疏导。心理疏导的后一个阶段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在察觉到心理的变化之后,第一时间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进行自我完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由“他助”转变为“自助”,而此时的教育者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的作用,帮助受教育者进行自我疏导。正如鲁龙光在《心理疏导疗法精讲》中所说的:“心理疏导疗法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反对有意无意地把病人当成‘一架损坏了的机器’去进行‘修理’,强调在整个诊疗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充分调动病人的治疗能动性,树立自信心,引导其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2.层次性原则

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的个体,大学生虽然年龄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地域差异、家庭背景、民族习俗、生活习惯、教育经历、性格特征等差异,大学生有不同的心理、思想特点,并且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和环境因素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育者在针对不同个体收集好真实的材料之后,对大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零碎的思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根据层次性原则,针对当前的特殊情况尽可能地广泛联系,探求大学生心理思想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特别是要与大学生过去的生活经历相联系,寻根溯源,找到根本原因所在进而增强心理疏导的准确性。这样才能够在接下来的心理疏导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少走弯路,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3.民主性原则

民主的方法是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值得借鉴和传承的一大方法,心理疏导要遵循民主性原则,也就是教育者要具有同理心,应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氛围。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耐心聆听他们的倾诉,设身处地去体会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情感,让受教育者有一种被理解、被认可而不是被怀疑、被同情的感觉,像朋友般地交流谈心,这样教育者的建议才能够更加容易地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当受教育者因为某些原因而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事件时,教育者切忌使用强迫、压制的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逼供”,而应当向受教育者说明这种情况带来的不良后果,并且向受教育者保证信息的保密性。这个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同志式关系的互动过程,能够使各种错误思想充分表达出来,受教育者能够毫无顾忌、毫无保留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才能够建立起信任感,使受教育者敞开心胸、一吐为快,在问题解决后重拾信心,重返积极、健康的生活中去。

4.现实性原则

心理疏导并不是停留在嘴上的“嘴皮子功夫”,而是需要教育者深入到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根据马斯诺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类最低层次的需求就是生理需求,接着是安全需求,更高的才是追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人的自我实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心理疏导要牢牢把握人的现实需求这一原则,不要将心理疏导束之高阁仅停留在社会意识领域,要关心人的实际困难,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生存和生活问题解决好了,人们才能够更有动力和信心去陶冶和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心理疏导的过程总要联系大学生的学业、生活和人际交往,实实在在地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个人价值得到肯定、得到维护,才能更加安心,更有动力,更有激情地去创造社会价值。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不冲突,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方法

1.交友谈心法

这是心理疏导中运用最为广泛也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交友谈心法意在塑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以一种探讨、讨论的方式来让教育者走到受教育者的内心深处,以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关系为受教育者排忧解难。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心理聊天室,配备受过专业心理学知识教育并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师,以“知心姐姐”的身份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心理疏导在重视学业成就的校园里也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越来越科学化、专业化。交友谈心法以一种面对面近距离交流的形式,让教育者能够通过受教育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一系列细小而不经意的变化来察觉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状况,能够增加反映出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且通过交流来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分析大学生是一种内向还是外向的性格特点,根据不同的来访学生去选择一种适合的、更能让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引导。

2.网络咨询法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日益普及并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带给我们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渗透进大学生的生活当中,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的优势,发展线上教育,线下实践,开展网络咨询,为那些性格内向不愿意主动找老师交流或是由于其他种种原因无法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学生开辟另一片天地,发挥网络的优势为他们提供咨询的便利,以一种匿名的方式向老师寻求帮助,更加能够一吐为快,消除难言之隐。网络的便捷和快速,能够使受教育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向教育者寻求帮助,进行咨询,在最大程度上削减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教育者也可通过网络有关心理健康的一系列心灵读物和分享心理疏导的方式和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应对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真正做到贴心、快速、便捷、有效。

3.社会实践法

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从实践中我们才能获得真知,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践教育,让受教育者从做中学,亲身去体验,才能够获得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亲自动手的好习惯。受教育者通过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团体文体活动、素质拓展等去感悟生活,珍惜生命,感恩所有,通过吃苦劳动来磨练自己的意志,摆脱骄纵蛮横,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去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弥补自身的缺陷。心理疏导中的社会实践法可以由专业老师带队,可以以文娱活动、实地调研、参观学习等方式,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必要时可以给与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从中总结工作方法、所思所想,并在团队中互相交流、共同分享、一起学习,不仅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形式,而且使受教育者的感悟和印象更加深刻,增加了社会经验,为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作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使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遇事不乱,沉着应对。

4.感染激励法

感染激励法相对于进行正面疏导来说是一种较为潜在、隐性的教育方法。在这种疏导方法中,教育者自身的品德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者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和正能量能够无形之中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情感上的感化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点一滴地渗透的。除了教育者自身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外,教育者也可以树立正面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去感化、去激励受教育者,以身边的人和事物为榜样,让受教育者领悟到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从而有一个努力的方向,有前进的动力。用适当的方式疏通受教育者的错误思想之后,让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自然而然地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并且使他们树立继续完善、不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运用

1.个别咨询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心理咨询主要是面向已有轻、中度心理问题的人,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缓解心理疾病,而心理疏导是面向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帮助其疏通心理堵塞,引导社会核心思想。虽然心理疏导是面向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但是我们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以实际的需要为出发点,要善于发现集体中的特殊状况,将这种情况单独挑出来有针对性地疏导,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青红皂白一锅煮,这样只会使情况更加混乱,更加糟糕,棘手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集体中滋生蔓延,去威胁更多人的心理健康。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教育者在了解到集体的思想共性和共同存在的问题之后,可以采取集体疏导,使个人在集体中有一种归属感和亲切感,发挥集体的凝聚作用,促使集体中的每个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者在进行心理疏导时,要注意将个别咨询和集体教育相结合,灵活运用,发挥各自特有的优势。

2.思想性与政治性相结合

心理疏导本身就是关于人的心理和思想的工作,心理疏导要紧紧围绕思想性这一点,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使自己更加了解自己,让大学生在拥有强壮的体魄的同时也具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增强抵御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即不能光停留在缓解心理困惑、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上,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准确地向大学生解读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将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思想的升华。思想性和政治性的结合意在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性,使他们认清未来的历史重任,并为之不懈奋斗。

3.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这里的教育特指思想政治教育,意思是教育者要主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灵活运用心理疏导的艺术和技巧,并且在对大学生此轮的心理疏导结束后,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把握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察觉他们的心理变化,获取反馈信息,一方面巩固前一轮心理疏导的效果,另一方面依据反馈信息,采取相应措施,对方式方法作出调整或改变,以达到灵活应对的目的。在这个不断跟进、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是受教育者自己体会、领悟的过程,从而培养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疏导的能力。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去不断审视自己、反思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觉进行改正的教育方式,教会大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不良现状从。从一定的层面上来说,自我教育也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成果的另一种表现。因此,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运用能够将心理疏导做得更加深入、稳固、透彻。

4.说理引导与情感感化相结合

说理引导是运用一定的理论来启发诱导受教育者克服错误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正面说服,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坚信真理、抵制错误。但是,许多大学生在面对滔滔不绝的理论时会感到枯燥,时间长了便会产生一种厌倦甚至排斥的心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这会让他们觉得这就是命令,必须遵守,但内心对此不一定认可,到头来,既花了时间又没有收到成效。心理疏导要将说理引导与情感感化相结合,也就是要寓情于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多关注大学生的心理诉求,真正地融入到学生这个群体中来,以同辈人的角度来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育者的真诚,能够从心理上真正接纳教育者,配合教育者的心理疏导,帮助自己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接受正确思想观念的洗礼。

5.正面教育与反面批评相结合

正面教育在心理疏导中是指要以正确的理论观点为指导,在疏通思想堵塞之后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去引导,向大学生直截了当地说明一些正面的理论观点,帮助他们不断获得正确的思想。反面批评就是根据一定的事实或理论,对错误思想、错误观点或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辨析并指出其错误所在,不能一味地否定,要坚持辩证的否定,向大学生说明错在哪,为什么错,应当如何改正,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防范这种错误的观点,这样才能够有理有据,有因有果,使大学生信服,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同时,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四、结论

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在大学生个人层面、高校层面以及国家层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全社会也应当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履行其相应的职责,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全社会所义不容辞的责任,掌握相应的心理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也就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然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相关心理学知识未能广泛普及,心理疏导的运用还不够成熟,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的地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探讨也正处于此种目的,在充分了解心理疏导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础上,一方面,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就。

〔参 考 文 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鲁龙光.心理疏导疗法精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第5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46-02

行动导向教学作为德国职业教育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目前正在中国职业教育界大力推广。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主动投身到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去,把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与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关于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豪治总结了12个[1],杨克和迈尔从七个方面概括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典型特征[2],赵志群认为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用“完整的行动模式”(即包括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反馈整个行动过程)替代“(按照外部规定完成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使用多种辅助手段(如工作页等)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个体的知识体系[3]。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行动导向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二是学生作为行动个体,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学习行动的激发者。三是教学内容多为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的结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可促进综合性学习。四是教学过程能够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即逐步增强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训练。五是教学活动核心是完成一个可以使用、或者可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结果。 六是教学组织起始点是学生兴趣,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新的题目和问题,以不断发展其学习兴趣;形式多为小组,学生在协作中学习,有决策和创新的空间。

显然,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在面向行动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

二、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1.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顺应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普通本科学生相比,高职生在智能结构上自有特点, 比如长于形象思维,侧重过程性知识,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知识,相对排斥陈述性理论知识等。正是基于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职业院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使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突出做中学、学中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应凸显高职教育特点,适应高职学生“一线化”社会需求,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坚持“拿来主义”,吸收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尝试职业教育先进教学方法,从实践教学入手,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体系,避免求全求多和空洞说教,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就是说,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要求,而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均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能够体现人本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3.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4] 。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十分密切,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行统一,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学生之心、外显于学生之行。实践是促进学生实现由“知”到“行”转变的中介,离开做无法实现知行统一。只有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逐渐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三、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若干建议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2月起在戴士弘教授指导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项目教学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近两年的摸索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参考目前研究成果,借鉴兄弟院校做法,总结本校经验,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1.合理设计教学项目。专业课从工作一线找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社会生活一线找项目,如社会服务、访谈调研、公益活动、职业实践、模拟法庭等。首先要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设计教学项目。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设计职业人士访谈、校园公德调查、职场体验、志愿活动、模拟法庭等实践项目,《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围绕国情、社情、民情设计各种访谈调研项目。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项目的设计应贯彻这一原则。教师主要把握实践项目的原则方向和内容框架,具体实践项目可由学生自行设计或选择。学校可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研讨,制定年度实践项目设计指南、建立实践项目库。学生可根据设计指南自行设计项目、经教师审订后付诸实施,也可从项目库中选择已有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学生自行设计、审订通过的项目自然进入项目库。这样,学生集活动方案的设计者、选择者、实施者为一体,既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性和自主性,还可避免项目设计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2.确保项目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突破了教室、实训室甚至校园的限制,需要在社会的广阔舞台上进行,教师不可能全程参与;项目产品往往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如调查报告、访谈纪录、研究论文、活动日志等,这些产品容易仿造,甚至抄袭。如何确保项目真正实施,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精心设计的问题。首先,实践项目要列入教学计划,占一定学分,与学生的期末考核挂上钩。这样,实践项目做与不做、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本门课期末考核成绩,从而引起学生重视。其次,实践项目的考核重点是过程。教师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指导方案,进行跟踪指导,既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又进行过程考核,比如学生开展的志愿活动,教师要尽量全程参与;社区、行业的社会调研活动,教师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学生作好后勤服务;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开展社会调研、职场体验等项目,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与学生、学生家长,乃至相关部门沟通,确保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最后,实践项目的最终考核不能只交作品,要进行项目交流、开展成果展示、作品评比等活动,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深入实践。

3.完善教学保障体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党委直接领导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办公室,负责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与管理细则,负责将工作任务下达给学校相关部门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如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财务处等,要求上述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并将其工作绩效作为年度考核的指标之一,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多维互动、课内课外双管齐下的育人合力。在这个体系下,教学机构和以学工处、团委为代表的学生管理机构分别占有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延伸到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的思政课实践项目与公益服务、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三农服务等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既解决了教学机构掌控的实践教学资源偏少、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的困难,又解决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分家、互不相干的弊端。在这个体系下,分配到思政课教学机构的实践教学经费和分配到班级的学生实践活动经费得到整合,解决了因经费不足难以组织学生开展大规模考察调研、难以开展实践性强、支出较大的实践活动等现实困难,而且,辅导员参与实践项目的设计、筛选以及指导、监督、评价,解决了思政课教师力量薄弱、难以承担全校学生实践教学任务的尴尬局面,而辅导员获得相应教学工作量,调动了辅导员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薄跃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5-26.

[2]徐磊、熊明华.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2,(3): 158.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 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35

近年来,据教育部门统计,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总人数持续不断地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过分注重地区、工资及福利待遇等问题,使其择业就业标准出现偏差,这就需要高校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与就业观,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养,形成正确的责任感与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

1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原理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作为主要理论依据,它根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大学生的实际利益与需求出发,以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教学目标,充分的考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就业思想,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不断地继承与发扬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同时也应不断吸取国外的科学教育理论成果。中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留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弥足珍贵的,对我们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孔子的《论语》,它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功能,其中的每一句话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启发与帮助。同时,国外各个时期不同的思想家提出的思想政治观点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例如国外平等教育的思想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明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目前,许多高校错误的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其是对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与观念进行教育,主要的教育内容是分析就业形势与政策,讲解求职的技能与方法,信息等,这样达不到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高校应注重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延伸,不断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的教育,培养其法律意识及良好的竞争心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此外,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与现实紧密联系,教学时老师可使用教学实例对学生进行就业讲解,让学生关注现实,使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明确自己的择业目标,避免眼高手低。

3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大学生有择业与就业的权利和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资料与信息,培养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心态与就业目标,促进大学生就业。

3.1 创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位毕业生,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及时的对其进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就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与情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同时,部分就业毕业生常常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在就业时较为迷茫,不清楚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与职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进行讲解与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建立学生的就业信心。

3.2 采用新形式的教学方法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改变完善传统的只是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为适应时展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创设模拟面试等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模拟演练,总结相关的就业经验与技巧。教师也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榜样教育,将本学校不同专业、就业发展较好毕业生的就业或者创业经历进行讲解,强调他们敢于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毕业生们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各高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厂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及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增强择业技能。同时,高校应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岗位实习,使学生进入社会,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正确的认知自己,形成良好的人生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4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使学生全面的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建立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的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增强克服问题与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实现人生价值。在今后的教育中,各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刘俊峰.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6).

第7篇

关键词 学校独立思想 自由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学校独立性讨论

《脑中之轮》这本书中着重论述了教育哲学发展史上关于自由、权威、文化关系、学校制度、人权等主要内容的讨论。集中了很多家教育哲学观点,并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和评述。施蒂纳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知识是被用来塑造性格的,它形成了大脑中的轮子,使这个人受控于教会、国家或人类等,这就是“脑中之轮”,是控制人思维的手段。

他指出教育作为工具可以左右你大脑,驱使你向某个方向前进,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各家主要思想的不同也体现了教育思想的不同,如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柏拉图的理想国思想,卢梭的儿童教育、性别教育和契约思想,布鲁姆的文化主体思想,古德曼的自由学校教育思想,艾里什的消除学校教育的思想,弗莱尔的批判教育思想等等。但是都表达出了学校教育独立的思想为主流思想,并且阐述了学校应该独立的观点。

2专制与民主教育

学校是可以成为自由与摆脱政治权利源泉的场所,也就是说学校不应该作为政治与社会控制人的工具。专制思想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代表,特点是对公民和统治者的教育。只有统治者知道“真理”,只有哲学王可以担任统治者,教育系统是用来控制平民与选拔精英的。马卡连科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主义的思想也体现了专制国家的专制教育的特点。想用教育控制自我、牺牲自我,学校就成为了附属品,没有自己的主导权,也就没有了独立性。

在民主国家中教育是以人的平等、自由为目标的教育。古特曼认为保护思想自由和非歧视性的原则是民主教育的两大特征。这时学校就变成解放思想、实现平等的地方,而不是在禁锢思想、走精英化教育的地方了。杜威倡导的加强学校功能、吉鲁克斯的批判教育学都表明学校开始初步摆脱政治控制的枷锁,走向独立教育。

3自由与人权教育

自由与人权代表着解除思想中的“轮子”,学校独立教育说明了自由学校的目标与《理想国》中苏格拉底设定的目标完全对立。苏格拉底是用哲学王的观点来控制个人欲望,所有公民都要服从于统治者,包括思想。对于苏格拉底而言,只有当人们学会牺牲自我时,才会有正义的国家和个人的出现。但是在自由学校运动中,教育权威被给予了个人而不是哲学王。教育权威来源的不同反映了运用知识不同的观念。对于自由学校运动而言,知识起到帮助人们获取自由和幸福的作用。

自由学校运动的观点与苏格拉底的论证对立。苏格拉底思想中认为人们没能力选择如何生活和如何管理,只有他们接受哲学王的统治并为理想而牺牲自身,人们才会幸福。另一方面,对于自由学校运动来说,正义的国家是人们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也包括的满足在内。自由学校运动强调,要避免在孩子们心中培植理想,要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自由学校运动追求一个非专制的社会,人们可以根据幸福和快乐自由地选择他们想要的组织,人们也不会被要求去为了神、国家或统治者而牺牲个人。在施蒂纳来看,控制教育形成的“轮子”就是避免学校控制个人的意识并且利用个人。这可以理解为教育利用了人,而不是人利用教育。所以我们要拥有自我就要取消大脑中的轮子,学校就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又不能限制他们的思想自由和政治自由。

学校教育犹如在大脑中安装一个轮子,这个轮子起着保护思想和民主行为,并起着道德约束的作用。教育可以束缚人的思维,也可以解放人的思维。学校独立性也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在学校教育中树立人权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的独立就是要取消社会与政治控制在人脑中安装的轮子,装上自由民主的轮子;这样学校就不再是控制人的工具,不再是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思想的聚集地,教育就不是利用人而是人利用教育了。

4结语

既然教育中难免会存在诸如“脑中之轮”这样的控制,那么如何抵制这种破坏思想自由与心灵解放的“脑中之轮”的呢,如果说学校课程的单调一律使学生几乎不可能思考别的东西,那么怎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停止轮的旋转或者逆方向转的方法又或是解放自我就成为了我们所思考的题,一味的解放又对不对,“度”又怎样把握?“大脑中的轮子”就是思想拥有了个人,而不是人拥有思想。所以不要让社会、学校把轮子装入你的头脑中,而是要让思想解放自由发展。可是过度的自由又会把我们带入误区,所以自由的边框就尤为重要。学校教育受各种力量控制的情况普遍存在,无论在专制国家还是民主国家。对于受过教育人,知识是被用来塑造性格,它形成了大脑中的轮子,使这个人受控于教会、国家或人类。对于自由的人,知识是用来辅助选择。

参考文献

[1] 乔尔・斯普林格,著.脑中之轮--教育哲学导论[M]. 贾晨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麦克斯・施蒂纳,著.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金海民,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

[3] 肖绍明,肖福平.对话教育的自由精神[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5).

[4] 王丽琴.为了学生的精神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9.

[5] 湛卫清.人权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

[6] 周兴国.教育自由及其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7.

第8篇

关键词: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强化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还能够引导大学生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一方面可以指导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一定的实际就业难题,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其实,早在2009年我国教育部就明确指出,高校应当协调党政部门、院系组织,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相关的就业难题,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提高学生职业道德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其实属于一种“契约”,需要一定以诚信为前提。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培养学生在应聘时的诚信意识,在制作简历时要本着诚信原则,填写真实的荣誉和成绩。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醒学生若在找工作中有考公务员、考研等特殊情况,就要在签订协议时告知用人单位实际情况,在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后,再就业协议中备注相关协定。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醒毕业生,就业协议一旦签订就不能轻易毁约,并须根据规定时间按时到单位报到。除此之外,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培训课程中,要鼓励毕业生调整心态,勇于从基层做起,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严格保守职业机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强化诚信教育,不仅可以增强毕业生的诚信度,还可以让大学生就业之后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获得就业单位的好评,提高高校的就业口碑,为之后的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优化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不仅面临着现实环境,还处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关注网络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创建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网络规章制度,加强网络监督,运用网络构建健康的舆论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要充分运用网络优势,创新就业指导教育的途径,根据省会的人才需求,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分析整理最新的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与热点问题,发动网友力量,寻找最佳解决途径。此外,在就业指导思想教育中,还要优化社会环境,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社会就业环境,并根据环境适时调整和改变自己,及时搜集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信息,关注市场用人状况,对自己进行合理评估,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认同感

高校就业指导中要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在就业培训讲座、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运用多种方式增强毕业生全局意识、国家意识和集体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高校要明确育人目标,鼓励毕业生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自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努力。并通过评选、发放各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激发大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和感激之情,进而增强为国效劳、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此外,高校还可以根据办学实际安排大学生参观革命老区,进行暑期实践活动。并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西部计划”、“农村振兴计划”、“三支一扶”等相关就业计划,自觉将自身发展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韦吉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趋势――提高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竞争中的含金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

第9篇

一、高职院校中心理辅导的介入

心理辅导旨在帮助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明晰的自我观念,并且把这种观念转化为实际,运用到自身的实际生活中。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辅以心理辅导的手段,目的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现实途径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从而在为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实现学生的成才。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心理辅导的优势

(一)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充实

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人本位”的思想,其在关注社会现状的同时,又重视对人的个体特征进行研究。通俗的来讲,心理辅导就是从人的个性出发,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之上寻求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在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辅导有这样一些优势,因为心理辅导本身就和其他的而教育方法不一样,其在教育的途径方面不会拘泥于课堂,而且辅导的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其又注重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团体活动等形式的运用,这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学习和训练,比简答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改进

可以说,与心理辅导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为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供了更多、更科学的方法。例如,自助式的心理测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面对将来自己的就业不知何去何从,产生迷惘的心理状态,这时,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测试的特性,为学生选择相应的心理测试,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倾向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避免学生因为这个问题而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此外,心理辅导在形式上还分为团体辅导形式和个体辅导形式,团体辅导注重学生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有益体验,而个体辅导则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其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之上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提高

虽然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从小接受的大多都是被动式的教育,这会是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先入为主的抵触情绪,而且,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对学生的教育往往都是一刀切,对学生的内心和真实感受关心的比较少,而这也是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一直以来国内的很多学者和专家,都对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其中有学者建议用国外的一些理论的和方法,但是因为我国的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概念还比较模糊,机构也不是很完善,以致在工作中操作的比较随意,效果不是很明显,这也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平日与学生的联系比较多,如果能从心理辅导能够从辅导员身上进行切入,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的优势

首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辅导员在学校扮演者多重角色,其即使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辅导员这种特殊的角色赋予了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学生眼里,辅导员往往比其他的任课老师拥有较高的威信和号召力,而且学生对辅导员也相对更加信任和亲近,这些都便于辅导心理辅导工作的展开。

其次,作为辅导员,其中工作职责与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其主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关爱学生、实现以素质育人的目标,这和职业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孩子也心理素质的目标是一致的。

再次,辅导员有开展心理辅导的空间优势,与其他任课教师不同的是,辅导员的工作对象直接面向学生并且服务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更为熟悉,感情也更加深厚,这样可以帮助辅导员很好的对学生个体的能力、心理活动等一系列问题有较好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