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01:53
导语:在理财业务实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成才视野;初中英语;听力训练;误区;策略
在英语的学习中,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调查表明,在英语学习中,听所获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45%,足以说明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容易出现老师播放录音,学生在下面听,听完就对答案的现象,使课堂变成了纯粹的听力测试课,无法达到训练听力的目的。由于当前的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与新课改的目标仍然存在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的英语听力教学,促进学生早日成才,也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听力是获取外界信息,与人沟通交流的最主要环节,也是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听力水平的高低,会对英语说、读、写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误区,影响学生的听力学习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突击性训练而忽视长期积累。由于农村初中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善,人们的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使得很多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没有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去训练学生的听力,而是临时抱佛脚,到考试之前才集中时间和精力对英语听力进行突击性的训练。在课堂上不停地播放听力材料,甚至会出现占用其他课程进行听力训练的现象,这样不仅教师会觉得课堂沉闷,学生更是无心认真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阻碍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
(2)注重多听而忽视了听力训练的实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时间较少、教学任务较重,部分教师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播放听力材料。在教学中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只注重训练的量,而忽视了听力训练的实际效果。由此可见,对听力训练方法的不恰当选择,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还会使学生练习听力的积极性大打折扣,甚至让学生产生对听力训练的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3)注重听力训练的结果而忽视了听力训练的过程。部分教师会把让学生听懂当作是听力教学的最终目标,进而忽视了听力教学中的必要过程。在训练听力时,一些教师会让学生一遍遍地听录音材料,只追求让学生听懂这个结果,却忽视了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语感和思维的培养,达不到听力训练的目的。同时,也忽视了对良好听力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容易形成错误的听力习惯,对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缺乏稳定和可靠的效果。
二、农村初中英语听力训练误区的解决对策
(1)听力教学与日常的课堂教学相结合。英语听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克服集中突击训练的做法。要把听力训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教学;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多样的听力专项训练,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采用先听后说、再读、再写的教学方法,使听力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7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可以在开始上课时播放教材内容的录音,让学生在听完录音后以“If your friend's birthday soon, what present will you buy?”为话题进行讨论和情景对话,然后带领学生朗读和学习课文,讲解课文的重点、难点的词句,最后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这样,就将听说读写逐步带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训练听力的同时,说、读、写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2)合理安排教学以提高听力训练的实效。在听力训练中,教师要合理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听力材料,要综合材料内容、词汇、句子结构等多方面进行挑选,以保证教学的进度。还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简化听力训练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步进行教学和训练,并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能有效提高听力训练的实效,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
(3)重视训练的过程以促进学生良好听力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在对学生的听力训练中重视训练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听力习惯。在对听力技能的训练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区分和判断连读、重音、弱读、语调等,对较容易混淆的语素进行重点讲解,如seat和sit,mouse和mouth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用英语的思维翻译和理解句子,如“能告诉我您的电话是多少吗?”可以翻译成“Can you tell me your telephone number?”但不能翻译成“Can you tell me what is your telephone number?”
在听力教学中,增加学生对国外文化和历史背景等的认识和了解,把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背景带入到听力训练中。如西方人说“You are so beautiful”,应该回答“Thank you!”而不是“No,I don't think so”;再如西方人说“I’m feeling blue”意思是“I’m feeling sad”。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英语的语感,而且还能训练其英语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听力的提升。
结语:良好的听力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训练初中英语听力,尤其是农村初中英语听力训练,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听力训练要从初一抓起,从基础抓起。教师要合理选择听力教材,对学生的听力技能训练要有足够的重视,要在训练听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总而言之,要重视初中英语听力的教学和训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长期、多样的听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听力素质,进而完成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敏.初中英语听力训练的几种有效方式[J].课程教材教学
研究,2009(1).
【关键词】“营改增” 鉴证咨询 财务影响
“营改增”破除了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制难题,由原营业税制下的“道道征收,全额征税”被现行增值税制下的“环环征收,层层抵扣”取代。以保证增值税规范运行为前提,以财政承受能力为基础,以不同行业发展特点为导向,设置合理的税制要素,使我国的税制向国际惯例趋同。“营改增”后,对鉴证咨询行业的财务管理有什么影响?本文主要结合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特征,将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有关鉴证咨询行业主要政策及相关规定
(一)增值税纳税人认定及适用税率或征收率
增值税纳税人按其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是否达到500万元为界、或会计核算规范程度,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鉴证咨询服务企业,适用税率为6%。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按3%的增值税征收率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与原来5%的营业税率相比较,税负肯定降低。因此本文举例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作为一般纳税人,适用是6%的税率。
(二)进项税额抵扣规定
从销售方或者提供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可以抵扣。但因鉴证咨询行业其成本构成中的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高,而人工成本不能产生进项税额,因此其主要成本构成中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比重较低。
(三)优惠政策
服务型企业(除广告服务外)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照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教育费附加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试点地区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二、“营改增”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管理影响分析
结合“营改增”在试点城市实施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增值税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实施细则和指导意见,“营改增”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税负(只考虑流转税和所得税)
1.对会计师事务所流转税的影响。对会计师事务所流转税的影响主要是以下两方面:一是“营改增”后,对会计师事务所征收的税率提高。二是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少。一般来说会计师事务所这类服务型企业,首先难以从上游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次成本结构占主体部分的是固定成本和人员报酬,如员工工资、业务通讯费、办公租金、食宿费等,而这些成本按税法规定是不能作为进项税额予以抵扣,成本中可抵扣的项目比重过低,金额较小,仅有办公用品、电脑设备、水电费、设备维修等费用可供抵扣。
“营改增”后会计师事务所应交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含税销售额*6%-当期进项税额。“营改增”前会计师事务所应交营业税=当期营业收入*5%。因此应交流转税是否加重,取决于进项税额。根据2013年第7期下《会计之友》上刊登的《“营改增”对检测服务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这篇文章中计算可知,当能够抵扣的外部采购成本为企业营业额的3.885%时,改征前后流转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费合计税负持平。然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由于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少,其流转税税负在“营改增”后增加的可能性很大。
2.对会计师事务所得税款的影响。根据税法规定,“营改增”之前,会计师事务所缴纳的营业税和进项税额可以作为扣除项目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扣除,从而少缴企业所得税。而“营改增”之后,会计师事务所交纳的增值税及购买物品等形成的进项税额,不可以在计算所得税前扣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缴纳的所得税就会增加。
综上所述“营改增”后很可能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税负增加。税改的目的是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营改增”使得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不减反增,难以实现税改的最初目的。
(二)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净利润
面对税制改革,纳税人不仅关注税改带来的税负变化,更需要关注税后利润的变化,毕竟税后利润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营改增”对检测服务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的测算的假设是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购买物资和劳务成本为200万元和400万元,且都可以产生可抵扣进项税额。计算结果是企业的税收负担虽然加重了,但企业的净利润却增加了。对于本文所举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其可抵扣进项税额远远小于检测服务行业,若将测算假设中的可抵扣进项税额设为零,结果是企业的税负加重了,税后利润也降低了。由此可见,对于鉴证服务行业而言,企业税负的是否加重,税后利润是否增加,关键在于企业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多少。假设将测算的收入用A,可抵扣成本用B代入,改征前税后利润=[A-B-A*5%*(1+7%+3%)-期间费用]*(1-25%),改征后税后利润={A/(1+6%)-B/(1+17%)-[A*6%/(1+6%)-B*17%/(1+17%)]*(3%+7%)}*(1-25%),经计算二者的均衡点为可抵扣成本为收入的4.567%。
(三)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定价机制
在不考虑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前提下,会计师事务所每1000万元营业收入应交税负在“营改增”后增加了6.6万元[1000*6%/(1+6%)-1000*5%]。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采取何种定价机制以消除因“营改增”导致的6.6万的税负增加的影响呢?对于这个问题,本文进行专门的数学推导来解决,具体过程如下:会计师事务所对当期一笔审计业务收取了1000万元的审计收费,其在“营改增”前应交的营业税为50万元,税后净收入为950万元。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提高多少审计费用以保证“营改增”后税后净收入保持不变呢?对同样一笔业务收取的审计费为M万元,则有M/(1+6%)=950,得出M=1007万元。可见,要使同一笔审计业务的在“营改增”后税后净收入与“营改增”前的持平,则应该对该笔审计业务多收取审计费7万元(1007-1000),可见“营改增”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定价机制有一定的影响。
(四)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核算
“营改增”前会计师师务所取得销售收入按规定应缴纳的营业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购进物品等取得增值税发票,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营改增”后,会计师事务所取得销售收入按规定应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银行存款等、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购进物品等取得增值税发票,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记银行存款。交纳增值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贷记银行存款。年末还要对当年应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要做转出处理等等。可见“营改增”后,对事务所会计核算要求大幅度提高,会计核算不准确、不规范,必将带来财务税收风险。
(五)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发票的管理与使用
“营改增”后,会计师事务所使用的发票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因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进项抵扣的作用,所以国家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买、领用、开具、保管以及取得进项税额的认证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增值税普通发票不具有进项抵扣作用,两种发票使用范围及作用不同,若不能正确使用,企业可能面临税务风险。
三、“营改增”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对之策
上文分析了营改增对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方面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直面挑战,积极应对,在遵守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合理降低税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直面税改挑战,借助行业协会力量以争取政策支持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依据“营改增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项目金额小、比例轻,这是其他行业所不具有的特征。因此,针对事务所的税改措施应该特别规定。当然,会计师事务所应遵循职业道德守则,直面税改挑战,严格按照相关税收法规缴纳税款,杜绝采取非法手段来避税,同时加强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沟通。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问题,可以有选择的向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以使其税负增减变动问题自上而下地得到解决。
本文建议根据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特点扩大其可抵扣的进项税项目范围,或者通过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减少税基,让该类企业达到税负降低的目的。
(二)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上游供应商
不难看出,本次试点工作的范畴包括了固定资产与软件采购商、物流与快递辅助服务、物业服务公司等为会计师事务提供服务的上游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在购买其商品或接受其提供的劳务时就可以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随着“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各个配套行业全面改革后,更多的供应商会被纳入到税改范畴之内,会计师事务所可用于抵扣的进项税额也将进一步增加,等到“营改增”在各行业全面实施后,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可抵扣税额将有可能抵消“营改增”对会计师事务所税负造成的不利影响。会计师事务所需要选择那些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且财务核算较为健全的上游服务商,以获取更多可抵扣进项税额,来降低“营改增”对事务所税负的影响。
(三)调整定价机制
对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改变定价策略将增值税税负部分转嫁给下游企业,来应对税改导致的税收负担“不减反增”的现象。而下游企业由于购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的服务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可以抵扣,其实际采购成本也会下降,因此双方都可以从中获益。由此可见,上下游企业反向变化现象使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重新选择定价策略,即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提高收费来弥补税改后的税收负担增加,而下游企业则因为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加而没有提高成本,通过市场机制地调节使得两者形成一个新的平衡。
(四)提高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快介入“营改增”试点并发展业务,帮助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此时会计师事务所需做好三方面的准备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1.要不断引进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人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后备人才建设。首先应该提高聘用人才的综合标准,要聘用那些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一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在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进入事务所后,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锻炼,从低到高,由简到繁,一步一步锻炼和提升他们的能力。此外,还要把学习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及时了解国家和地方关于税务工作的新规定、新办法,及时消化吸收,紧跟政策步伐。
2.要了解客户在“营改增”过程中的业务需求。“营改增”过程中客户的业务需求不一,有的客户希望能够全面、及时、准确了解第一手“营改增”政策信息;有的客户想调整自己的价格体系,进行涉税商业规划,还有的客户想请事务所进行税负的测算,等等。会计师事务所应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S].2013.
[2]彭燕,易嗣宣. “营改增”对检测服务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会计之友,2013(7)111-114.
[3]樊其国.“营改增”税负反增如何应对?[J].首席财务官,2013(1)90-93.
【关键词】中职金融事务专业 创新教学 信息化支持 课程改革
一、背景
本文是以“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州市的经济及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现状出发,进行中职金融事务专业课程改革新模式探讨和实践,本文以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建设为基础,进行课程改革及新模式实践探讨,树立及展示中职金融事务专业对金融行业岗位、职场的了解以及认知、核心业务岗位实训等。通过信息化新技术支持和校企联合开发模式,针对专业教学与实训打造创新的金融事务专业一站式综合实训平台,实现移动教学与平台化教学新模式结合,把专业实训系统、专业精品课程、专业资源库、职称考证与职业规划等相结合,打造金融事务专业平台门户,实现统一账户、统一管理、统一登录,并与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对接,形成了专业数字化集群。所有课件及课程资源库全部开发成电子化、标准化模式,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体验到了信息化的创新技术,让专业老师和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方便、快捷及创新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职场及职业的魅力和精髓。结合本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问题阐述和解决。
二、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介绍
金融事务专业自1997年开办以来,为广州市四大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输送了大批人才,本专业秉承“为社会服务,做大家满意的专业”的专业发展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建设宗旨,积极探索专业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学生学业评价等教育教改方面的研究。多年来为珠三角地区及广州市培养了大批金融专业人才和社会培训,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树立了良好的新典范、新标准和新模式。
三、 珠三角 金融人才需求与现状
1.珠三角地区金融人才群需求
珠三角地区广州是核心,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珠三角全区经济发展稳定,改革开放的活力彰显了区域经济魅力。由于本区域距离港澳特别行政区域较近,在眼下金融业态多元化的发展下,广州与港澳的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更多更广,本区域诞生了众多的著名金融企业。例如广发银行、民生广州银行、友邦保险、广发证券等等,在新经济环境和新模式下,金融业态发展迅猛,尤其是中小金融服务机构及民营金融机构的介入,本区域中小及小微企业较多,尤其是服务业及商贸流通和生产制造企业,在金融机构业务服务中,面对这样的客户如何进行专业化服务,这就给金融事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艰巨任务,不仅仅要求掌握金融事务本专业的技能知识和业务实操,还得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经营。在实际的金融事务服务工作中,在岗位技能和职业技能都需要转变观念和能力提升。不仅仅可以服务于本岗位工作,还可全程服务于客户的业务,从客户角度出发完成金融专业岗位所需的360度服务(例如客户企业的经营情况、金融服务的需求变化、企业金融服务的需求等等),客户的满意和客户的服务是增加客户与业务,业务与客户的粘合剂。这样的服务群体给中职金融事务专业提出了新挑战,不仅仅要求从专业能力及岗位业务能力要符合行业需求,在产品营销、产品服务及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金融产品推广和传播,例如目前的微信银行,微信服务、余额宝等互联网新产品。
2.金融人才就业岗位群分析
金融业务指经营金融产品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保险、投资理财与证券,按照目前的岗位设置标准和就业从业适应岗位,金融事务岗位集群如下分类:
涉及财经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与银行、保险及证券打交道的金融工作人员
银行事务工作岗位:银行对公对私的操作人员及会计员及柜台储蓄等
保险事务: 保险销售人员及保险外勤等
证券事务:证券公司交易员、证券公司销售员、证券公司操作员等
投资理财事务: 理财顾问助理及在金融机构服务的专属理财人员。
互联网金融人才: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员
3.珠三角金融人才现状
珠三角区域广阔,经济发达,金融行业发展快速,特别优势是近距离接壤世界香港金融中心,在金融业务发展和改革趋于前卫,结合地域优势和经济发展,金融人才需求旺盛。在目前社会环境下,金融人才系统教育和培训还不够完善。人才专业及培养的学历层次较多,高学历人才培养还不完全与金融业务全岗位相匹配,还是属于基层岗位培养与阶梯培养模式,不利于其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业务能力提升。从目前的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需求看,中职金融事务毕业生还有很大人才需求空间,一方面金融机构基础业务工作具体、岗位分工较细、且业务相对简单,本科以上层次专业人才吸引力较弱。但在中职金融事务专业人才需求和就业导向下的教学特色,人才培养对金融行业具体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较强。完全能满足金融行业基层基本业务操作和业务处理,中职人才成本相对较低。
四、专业建设新模式探讨与实践尝试
我校借助示范校建设契机,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及等方面做了些创新尝试和实践。与多个金融行业机构和组织进行产学研合作与研究,并与信息化技术公司合作,从教学设计到专业数字化资源库一站式平台建设,再到人才培养新模式尝试,通过创新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过程梳理和改革。专业老师与合作企业人员及信息化技术公司组建专业建设项目小组,利用信息化新技术进行专业建设改革,逐渐实现电子化、信息化、标准化。下面是一些进行尝试的一些实践和做法。我校也会在不断地从金融事务专业本身出发,不断提升和完善,培养出更多出色、优秀、技能超强的中职学生和专业人才。
1.人才培养层面
在本区域与众多金融机构企业、人才协会及金融服务组织,进行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模型调研与研究,走访并入户金融专业机构核心岗位,进行核心岗位专业人才技能需求提炼和人才岗位需求胜任模型,核心原则是“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培养什么人才”,把人才定位为高价值的特殊产品。
针对市场对人才需求,把金融事务专业目标界定为: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岗位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熟练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并具备专业化的金融知识和掌握金融业务的具体业务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注重初级、中级、高级不同梯队的专业人才培养,为可以胜任在银行、保险、证券及理财、基金公司等就职做好基本基础,也同时为将来从事比较专业的金融业务操作和岗位操作做好核心岗位技能储备和能力提升。
2.制定金融事务专业培养模式和模型
金融中职培养模型是以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为基础,按照核心金融行业业务为实训和实操为核心。侧重与业务实际运作和训练,贴心真实企业业务操作和作业,按照“真实企业核心业务为主”开展任务式教育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课程兴趣,进行分组互动、学生互动、老师和学生互动等。在专业知识培养角度不仅仅重视专业知识还特别注重金融行业综合能力,例如金融行业的产品营销、客户服务及素质与素养、金融行业的发展历史、关键核心工作流程、核心工作业务描述、真实的业务实操场景,关键的核心业务表单和文书等,抽象出关键业务能力模型或核心岗位业务能力模型。为后续的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例如金融行业的核心业务处理、团队协作意识、精神面貌及为人处世等技巧。让学生通过数字化资源库及精品课程及顶岗实习与实践,了解和认知金融行业所需专业知识和业务作业操作。让学生第一时间近距离进行企业真实业务了解和学习,掌握和了解金融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业务发展变化。通过与合作企业及社会用人单位合作,通过信息化技术与他们网站及用人需求整合,第一时间到专业平台。
3.课程改革层面
课程设计层面基本是以信息化数字化及标准化为准,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新技术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例如本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开发金融事务专业数字化资源平台,与学校的数字化校园集成使用,与实训模拟软件对接,并自行开发了移动比赛平台、数字化资源库、考证平台、微课堂及多门精品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学生评价、考证与综合训练及在线调研整合。尤其是教学过程中课件移动化,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学习与资源库访问和学习,通过统一账号统一登录统一管理,实现本专业资源集群和共建共享。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业管理实现数字化和移动化,学生签到、人员管理及就业信息等。逐步建设成为本区域及本校特色专业的数字化专业集群平台,让学生和老师及社会、企业等实现一站式信息与管理。
4.专业教学层面
教学层面我们进行了引企入校及订单班培养合作模式。让金融行业机构的专业人员作为专业兼职教师,从业务一线前沿及核心岗位业务操作入手,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培养。逐步打造多元化金融专业课程,培养混合式金融人才,提炼企业的核心岗位职责、岗位流程与岗位核心业务描述、尤其是核心工作业务场景,让学生在课堂就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库进行金融行业岗位及工作场景认知与了解。并伴随专业实训软件系统进行业务模拟操作和作业,形成任务式驱动或实训游戏驱动。课件建设与设计全部是电子化,考试题库全部是电子化,考试测评全部是电子化。
五、结束语
中职金融事务专业建设与改革,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尤其是新技术新经济模式与新改革的变化和尝试。从学校及本专业出发,我们还有很多艰难道路要走。还需要与各位兄弟单位学校、行业企业单位职教专家及信息化专家合作与交流。通过两年建设,逐步成为珠三角地区及本市甚至全国金融事务专业标准和样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金融综合业务 实训教学 教学改革
如何培养能适应新的金融环境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金融人才,一直是金融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安徽财经大学一直把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作为长期课题,其中的实训教学环节也是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教学环节更好地落到实处,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是目前实训教学环节中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基于此,本人根据自身的《金融企业会计》及《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对《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完善《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期在今后的该门课程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训教学环节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启发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它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金融综合业务实训》是我国各财经类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在修完《金融企业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等重要专业理论课程之后,独立开设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之一。实训课程内容包括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和信贷管理两个系统,其目的旨在加深学生对涉及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运行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金融机构业务实际操作技能及实际管理技能,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金融人才。笔者通过对近几年自己亲身参与和指导学生实训教学的思考,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如下。
1、实训业务系统不够完善,平台运行模块内容单一、知识陈旧
《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是作为金融学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开设出来的,且一直是金融专业和其他经管类专业的考查和选修课。实训课程的模拟业务操作系统,只含商业银行综合柜面模块系统和信贷管理两个银行传统业务模块系统。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模拟操作的是系统提供的几个有限的银行业务模块,如基本的储蓄存款业务、对公存款业务、信贷业务、信贷风险管理和票据管理业务等传统业务模块。虽然系统尽可能模拟银行的基本业务操作环境,但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封闭平台,且实训操作软件、实训资料一用多年不能及时更新升级。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金融理财业务,就没能及时在《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中更新出来,这与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相脱离,不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必然造成与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需求的脱离。
2、学生对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课程实训的积极性不高
在进行《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同学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重视理论课堂的学习:其一,因为理论课要经过平时的作业、测验才能拿到学分,直接涉及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问题。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会与一些相关考证相匹配,十分重要。其二,对实训课,学生普遍认为本课程开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或大三的第二学期挤占了他们考研或就业的冲刺时间,加之好过关,因此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很多学生上实训课心浮气躁,以混过关为前提,懒得对每个实验项目进行认真严谨仿真操作。甚至有些同学把实训软件操作当做专业电玩,对此应付了之。加之,实训课教学管理力度不够,实训教学往往存在课堂纪律松懈现象。同时,各级教学督导对实训课堂的督导重视程度也不及理论课堂。因此,如果没有强制性考核要求,很多学生实训操作参与积极性不高。
3、师资力量薄弱,课堂教学对实训软件严重依赖
目前,多数高校的任课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对学生教授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无具体实训经验的传授,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学校金融专业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专业教师授课任务繁重的压力较凸显。这导致任课教师的教学与现实社会的实践相互脱离的现象的发生。“实训教学”作为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也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外,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同样重要,但是目前各方面都很少能够重视教师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而是过分强调实训教学过程的模式化、标准化。例如,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普遍做法是,指导教师事先将模拟系统调好,然后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进行现场讲解,再由指导教师进行操作,之后由学生模拟操作。因而不少老师陷入了只要有一个好的实训软件甚至包括能自动对学生进行操作评价的软件就能搞好实训教学的认识误区。同时,使用中的模拟实训软件也存在着角色过程简单化、片面化,操作上机械性的弊端。
4、考核方法不够科学,不能真正引导学生提高业务能力
作为一门独立开设的实践课程,《金融综合业务实训》是按班级开课,因每次实训课学生人数较多(55人/班),并通过电脑操作,任课教师在指导实训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实践的真实过程和效果。其课程考核方式通常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学生提交的课程实验报告来进行,成绩的评定一般由实训指导教师给出,而且评价的依据是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这种考核方法不够科学,不能真正引导学生提高业务能力。因为一个班级的实训过程基本相同,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也基本雷同,还存在有的学生的实验报告是直接从模版上粘贴过来的案例,或者完全依赖于同组其他同学完成而自己没有真正参与的现象。所以,仅通过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进行成绩考核,并不能全面准确地衡量出学生对实训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也不能系统地控制、掌握学生实训操作全过程而达到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实训效果。
二、完善《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的建议
《金融综合业务实训》作为一门技术性极强的经济管理类应用性学科,通过实训课程的教学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平台,但是现有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训的效果,使得学生的实训能力无法更进一步地提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的教学。
1、围绕实训教学需要及时更新实训系统,改善实训教学的软硬件条件
一是及时更新综合实训系统,使系统数据与外部实践界的数据同步,提高现实模拟程度。但并不是说一定要100%模拟真实金融运行环境,那样会由于环境的复杂和数据信息量太大使得实训很难进行下去,但是起码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实训平台的业务案例内容与现实金融界的数据保持一定的同步,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应对风险的反应能力。二是在原有的实训平台中适时增加一个动画演示金融综合业务的整个操作流程。这是因为金融综合业务不论是柜员、还是信贷的客户信息管理或信用风险评估等都非常繁杂,初学者一般很难整体理解并严格按设定的程序操作,若一个小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笔业务就不能操作成功。加入动画演示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同学们学习和模拟操作起来一目了然。三是对业务流程作易于自学习的模块化分解。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同学的学习能力特征,将金融综合业务实训学习项目分解为一个个易于掌握的子模块,当然教师做分解时要注重模块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四是对业务规则在关键流程点处的重要性进行仿真化演示。金融的业务规则一般是经过大量实践经验验证后才从中提炼出来的,是科学合理的。但其是如何产生的则被大家忽视了,正因它们是流程的核心点,我们必须把它们作为重中之重提炼出来。五是对易于导致严重后果的错误操作,应进行案例分析以避免同学走弯路。同时,要根据实训场所的情况,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如足够的电脑、一些银行业务的凭证单据样品等,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备传真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同时,设置多个专门机位,作为模拟不同权限机构的办公场所,力争使实训环境职场化、实训辅助工具真实化。
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体性,加强对学生实训引导
实训教师要加强实训纪律管理,杜绝上网聊天、看视频、玩游戏现象,营造良好的实训氛围是保证实训效果的基础。针对实训课,授课教师远非简单地坐在教师机前用个人机对话那么简单。实训教师应努力营造逼真氛围,合理组织学生,比如模拟组建公司、设立团队、分配角色以及角色调配、交换,老师要发挥指导、引导作用,充分调动每一名参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情景教学,教师在实训课堂上通过开展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安排每个学生饰演不同类别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对实训的积极性,并且参与情景教学的各个小组的学生之间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状态。采用这种情景教学的实训形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扭转学生之前的错误认识,从而积累正确的实践经验。同时,老师要在实训现场做适当巡视,对个别问题实施个别指导,共性问题、关键点在每次实训结束前留出时间做适当的讲解;适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及时总结。讲解、交流总结、点评最好在专门场所实施,或要求所有学生关闭电脑在实训场所进行。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团队作用,增强实训教学的研讨
重视实训教学不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首先,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都要担任一定的实训教学工作(同时也承担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授课工作)。其次,注重实训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强校际交流、校企交流和合作,实训教师不了解金融企业实际,不了解实际业务操作情况,要想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是不可想象的。“走出去”的同时,还得“请进来”,筹措经费,聘请金融机构的一些专家参与实训教学的授课工作,或是集中开办讲座、讲学,也是行之有效的可行方法。最后,发挥团队作用,加强实训教学研讨建立强有力的实训教学团队。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切忌单打独斗,要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研究实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切实发挥团队作用。惟有如此,实训教学工作才会真正齐头并进,得以稳定提高和进步。
4、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训考核、评价机制
实训过程和实训考核、评价机制,不能只停留在计算机或软件操作层面,要结合实训环节,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如可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考核方式,在学生考核成绩里体现其全程实训的表现。通常,评价一般由学生参与程度、过程表现、实践能力提高及提交的实训任务书等方面构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来考核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态度、完成情况、团结协作情况以及方案制定、任务实施、研讨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可通过考查学生在各实训教学环节中表现出来的对实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训操作、测试及研讨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解、思维、创造性等综合能力方面的情况。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评价的一个部分,每位学生都要对团队内成员的实训表现作出评价。最后根据学生提交资料情况,来考核学生对各阶段资料、实训报告的收集整理能力。教师评定占35%、实践能力占40%、同学评价占10%、实训资料提交占15%。全过程参与的实训考核方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成绩评定时既考虑到了考核本身的公平、公正性,同时又兼顾了学生素质能力的表现,给予学生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总之,对于《金融综合业务实训》的教学,只有各方引起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大胆探索,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受实务界欢迎的各类专门人才。
(注: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本科教学工程一般教研项目《“金融业务综合实验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acjyyb2014016。)
【参考文献】
[1] 张丽霞:提高国贸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水平的探索和研究[J].科技创业,2013(10).
[2] 夏璐: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3).
[3] 于世东、吴鹏:以课程块为基础的双层次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7).
[4] 陈惠芳: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9(12).
[5] 安萍、赵连华: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
【关键词】任务驱动 保险实训 课程研究
一、引言
传统课程模式已经不能包容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创新型教育实施的内动力,必须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界限,以创新思维对现有专业课程进行重组、整合与开发,构建具有综合性、开放性与灵活性的新型课程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及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目前,保险实训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和缺失。从资源分配来看,师资力量、实训设备等有限的教学资源投向银行和证券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从思想意识来看,保险实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不仅学生不能意识到保险实训的重要性,很多老师也不能意识到这一问题。保险实训,仅依赖于校内机房安装的保险业务模拟软件,让学生在机房中完成保单录入、保险核保、理赔等业务流程,而这些都属于保险公司的内勤岗位所需掌握的技能,但此类岗位用人需求小,并且门槛较高,至少需要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因此,学生虽然掌握了模拟软件的操作,在现实中不一定能找到用武之地。因此,有必要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保险实训课程中,对课程体系内容进行新的设计。
二、任务驱动定义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 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根据对就业市场的分析,保险行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工作岗位是寿险理财顾问。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保险实训中的运用
(一)实训内容设计
本文模拟寿险理财顾问场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因此,需要对实训内容进行任务化分解,重新设计,并以学生寝室为单位进行分组,进行任务布置,如下所示:任务1:填写投保单任务内容:①向学生提供实务中采用的真实的投保单并提供填写范例,并让学生填写;② 要求学生对投保单进行网上录入;③组内成员相互进行投保单填写指导;任务2:保险险种分析任务内容:①每组学生搜集各类保险公司推出的险种;②分析比较这些险种的异同;③制成 PPT 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知识;任务3:保险市场客户调查任务内容:①每组设计调查方案及调查问卷并提交;②根据小组提交的方案,让学生在指定区域内进行市场调研;③制作调研报告并进行 PPT 汇报知识;任务4:保险从业人员礼仪训练任务内容:①保险公司实际参观,并阅读保险从业人员礼仪规范;②请保险公司员工对学生进行讲解与示范;③学生真实场景体验知识;任务5:电话约访与面谈任务内容:①小组内通过角色扮演和互换,进行电话约访访及电话销售训练,并处理准客户提出的异议;②在模拟场景中,进行初次面谈的话题寻找、客户引导、沟通保险观念,并了解准客户的基本信息,通过沟通确认其保险需求知识;任务6:保险计划书制作任务内容:①向学生提供真实的保险产品资料。小组成员内部讨论、总结每一种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优势及其适合的人群;②组内成员在模拟的情境与建议下将产品进行组合,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高保险保障的目的; ③让每组学生根据准客户的基本信息和保险需求,为其量身制定保险计划,并制作保险建议书;任务7:保险合同促成任务内容: ①每组学生用 PPT 形式在五分钟时间内介绍自己为准客户制定的保险计划最大的特点; ②小组内通过角色扮演和互换,向准客户详细解释说明保险建议书的内容,并处理客户的异议,促成签约知识;任务8:售后服务提供任务内容:①小组内通过角色扮演和互换,向客户详细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和主要内容,尤其是免责条款;②向小组外成员要求客户转介绍,争取获得 3-5 个准客户名单。
(二)考核方法
保险实训课的考核,可以根据每一步骤的能力要求设置考核标准,采取分任务评价的方式,既要使该课程的考核既能体现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效果,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训互动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因此,根据这样的思想,可以参照考核标准进行评价:例如,行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制订综合实训项目考核评分标准,训练结束后,老师对项目进行编号,让学生抽签进行单独考核,考核以动手操作为主,采取全程评价方式,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判,考核不合格者,可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进行补考。
(三)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条件
要促成实训内容的高质量实现,需要教学硬件和软件资源的配套。从硬件来说,实训室最好能模拟保险公司的工作环境,一部分实训也可在普通的教室内进行,但需要将桌椅重新进行摆放,以方便学生的分组和演练。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保险业务实训室,最大程度地与保险公司的工作环境贴近。 从软件上来看,需要高质量的实训教师的要求较高,最好是有过保险业从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同时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控制和协调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有所改革。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些满堂灌、填鸭式等束缚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竞赛法等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甚至可以采取课堂内结合课堂外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此时应扮演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点评和指导,真正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主旨。
关键词:实践教学;小微创投工作室;校内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52-02
当前高校实践教学主要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类平台开展,由于受校外实践基地人才需求不稳定、实训质量难以掌控以及学校上课时间的周期性因素限制,校内实践基地承担了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但由于缺乏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氛围,校内实践教学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受到较大影响,如何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提高积极性与参与性,成为校内实践平台运作的关键。浙江树人大学小微创投工作室作为投资学专业重要的校内实践基地,在校院两级领导的支持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一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高校内实践平台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尝试与探索。
一、小微创投工作室成立的背景及意义
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平均生活费达到1808.4元,其中45.54%的学生生活费在1000~2000元之间,生活费低于1000元和高于2000元以上学生的比例相当,都在32%左右,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学生的比例有8.93%;在生活费来源方面33.94%的学生有父母之外的其他收入来源;除日常开支外大部分同学都有剩余,在支出用途一项的调查发现,有58.72%有理财的习惯,但基本以银行活期储蓄为主。总体而言我校大学生生活费用水平相对较高,但在理财方面由于金额较小,往往难以参与常规金融理财渠道。另一方面,受到浙江浓厚商业氛围影响和当前高校创业政策激励,在校大学生创业热情持续迸发,信息网络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大爆发降低了创业门槛,众多拥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开始着手将创意和梦想付诸实践,但受制于资金匮乏往往在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例如我校重要创业平台星空创业联盟利用阿里巴巴旗下的“速卖通”这一面向全球市场打造的在线交易平台鼓励学生创业,平均每月有400个国际贸易快递小包、100个国内贸易快递小包,然而由于“速卖通”放款速度极慢,最长放款期限甚至要等到90天以后,令中小卖家难以承受,成为大学生首当其冲需要突破的瓶颈。基于大学生生活费用有一定结余而缺乏有效理财渠道,部分学生创业激情迸发但启动资金匮乏的客观情况,我校成立了由学生发起并主导,以匹配校内大学生资金供需为宗旨的小微创投工作室,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在校大学生为服务对象,为他们的多余的生活费提供一条保值增值的渠道,同时也向他们宣传投资理财知识,提高在校大学生投资理财的意识和技能;二是提供创业启动资金以及周转资金援助,鼓励和扶持在校大学生创业;三是为投资学专业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锻炼的平台,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校园内实现了投资业务的全真操作,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小微创投工作室功能定位及运营机制
1.功能定位。①学生实践操作平台。小微创投工作室作为由学生发起、主导的校内实践平台,设计了从产品设计、营销策划、市场推广、理财服务、咨询服务的全程实战演练,在“学”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将所学付诸于实践,更加有助于在实践操作中发现短板,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弥补知识盲点的作用。②教学模式创新平台。小微创投工作室在“教”端整合了金融、投资、财务管理及其他各学科的优质资源,并且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居于主动支配地位,以“授业、解惑”为切入点,以咨询、顾问的身份利用多元化沟通手段与学生平等自由交流,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受制于时空限制的弊端。③校园金融服务平台。小微创投工作室主要宗旨是匹配校园资金需求,借鉴基金运作方式集合大学生手中闲散资金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优化校园资金配置;同时以竞赛、讲座等多种方式宣教投资理财的理念与知识,引导大学生形成理财新理念。
2.运营机制。①组织架构。小微创投工作室以学生为主体组建专业团队,建立了主任负责制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工作室设主任1名,全面负责工作室的各项工作;下设行政管理部、财务部、客户资源部、投资部与宣传部五个职能部门;同时聘请具备投资、金融、财务、法律及创业指导相关专业老师咨询指导委员会,对工作室的各项工作进行指导。②工作职责。主任:承担小微创投工作室全面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各个部门之间和工作室对外的统一管理与协调,把握小微创投工作室的主要发展方向,管理业务的开展程度,对每个项目制定相关计划,召开每周管理人员会议等相关工作;行政管理部:负责安排值班、办公用品采购、电话与网络管理等日常办公室事务。对工作室的人员与日常事务负责,维护工作室内部固定设备,安排每次会议,负责会议纪要;财务部:负责工作室的资金安全与财务管理;客户资源部:主要负责吸收存款、贷款与资金退出。掌握工作室的客户资源,管理客户信息,维持与客户的密切联系,处理好每一位客户在小微创投工作室的业务;投资部:主要负责小微创投工作室资金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运作;宣传部:主要负责小微创投工作室各项活动的新闻推广工作、海报设计与小微其他创新式宣传工作以及小微工作室美化工作。
2.业务领域。①发售小微基金。由小微创投工作室设计的小微基金,在指导老师的审查下衍生出校园理财产品,学生通过自主设计、评估价值、预计收益等模拟后掌握金融理财产品的要点;同时通过学生的营销将产品推出市场,更具说服力与可信度。发行具有小微品牌信誉价值的基金吸纳学生的资金,塑造学生理财能力,培养投资人才。②创业咨询与贷款。小微创投工作室为在校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资询与资金支持的服务。为推广小微的融资业务,同时推行一些相应的服务,例如创业咨询等。小微创投工作室设立免费的咨询指导委员会为具有创业设想的学生提供创业辅导的服务。同时,小微创投工作室作为一个提供融资的服务平台,在调查当事人信誉资讯与偿还能力符合要求后为在校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息贷款,使小微基金可以发挥其特别的意义。③投资管理。为提高收益,每期募集的小微基金的20%将投入资本市场,由投资部具体负责,咨询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老师进行必要的指导。④理财讲座。每学期定期邀请相关的专业人才为在校大学生普及理财知识,增强理财意识。⑤知识竞赛。小微创投工作室定期策划金融方面相关竞赛,如金融知识大赛、炒股大赛等。
三、小微创投工作室运营效果评价
1.取得成绩。小微创投工作室成立以来,各项业务开展顺利,发行了小微1号和小微2号基金,共募集校园资金分别为14万元;支持一名学生成功创业;运作资金增值20%左右;举办大学生投资理财讲座3次,邀请3业界专家为在校大学生进行演讲与交流;联手我校金融协会成功举办大学生金融知识大赛。目前小微创投工作室现有成员38人,其中咨询指导委员会教师5人,组织架构基本完善。小微创投工作室较好地起到了衔接校园与社会的纽带的作用,不仅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还令他们从实践中获得更多启发,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创新性思维,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进一步发展困难。①业务拓展空间有限。业务拓展方面,目前小微创投工作室的资金吸纳有限,基金的基金池尚小,高收益的投资不足,而较低的收益无法吸引光大学生的眼光。同时,工作室尚难为大批量的学生提供一个实战演练的平台。仅仅依靠校园内部的资源导致业务拓展空间有限,亟需尝试拓展业务空间。②组织更新与稳定性。组织更新方面,目前工作室成员众多,热情高涨,但其中低年级学生比重较大,有90%左右的成员来自大一,工作经验和能力有待提高;而已经得到充分锻炼,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面则临毕业离校,使小微工作室在组织更新时可能会对运营稳定性产生一些风险。③特殊定位限制业务开展。小微创投工作室目前的既非“学生会”又非“学生社团”等一般学生组织的性质,使工作室在具体业务开展方面较难受到学校和学院相关部门的全面支持,导致业务开展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如宣传力度与渠道的限制对小微基金的发行产生不利的影响等。
四、总结与展望
小微创投工作室成立以来,在组织建设和各项业务开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作为教学实战演练的平台,它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培养实践性人才;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机构”,小微创投工作室不仅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还积极帮助他们开展营销策划、市场推广等。而与此同时,小微创投工作室要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还需要学校加大扶持力度,更提升自身整体水平,设计新型金融产品,面向社会开展业务,寻找到较大额度和较高稳定性的资金来源,探索多元化投资增值渠道。
参考文献
[1]申锋.浅论独立学院依托创业基地平台尝试创业教育的实践[J].大观周刊,2013,(13):171.
通过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得出: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发展、金融行业岗位需求、金融行业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等情况;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获得启示:金融专业课程如何开设和完善;落实和加强校企合作,制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银行会计实务等实训室的建设力度,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提高金融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理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完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需求;分析
1概述
1.1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背景近两三年,广东省东莞市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在东莞市政府政策扶持和经济大环境的积极推动下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2014年东莞金融行业综合实力持续上升,银行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都快速发展,东莞还出台专门措施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中介服务机构等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特别是2014年前期,银行业净利润达80.48亿元;保险业一共实现保费收入92.64亿元,同比增长32.92%,总保费规模占全省的14.91%,继续领跑全省地级市。东莞地区金融业的蓬勃发展突出金融业岗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金融业人才的就业机会。
1.2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目的调查目的基于以下两点。一是通过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可以统计分析金融业岗位的种类和人才需求量的基本数据;二是根据调查分析得出的金融企业相关工作岗位和金融人才需求量的基本数据和相关情况,利用工学结合理念开发设计出更符合经济发展的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课程,使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课程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1.3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具体内容调查的内容包括:一是深入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二是深入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金融专业人才结构、金融行业在线职位和学历要求;三是深入调查分析金融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从业素质和技能;四是了解我国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1.4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方法第一,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地走访等方法,了解分析金融业的概念、体系、发展历史;特别了解分析东莞地区政府在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扶持、鼓励,以及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调查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行业以及相关代表企业的发展和建设。第二,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业人才需求量、金融业人才结构、各结构金融业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调查分析金融行业对不同层次金融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重点调查大专学历层次金融专业人才在金融业人才需求总量中所占比例。第三,立足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情况和东莞地区金融业发展情况,采取实证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追溯研究、访问、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及结合会计专业2014届、2015届毕业生在金融企业实习、见习中取得的第一手资料。
2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2.1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发展调查分析2003—2013年,是东莞金融业发展关键的10年。在这10年间,东莞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打造东莞上市板块,同时全力支持民间金融发展,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完善金融布局、加强金融创新、规范金融监管,将东莞建设成为金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打造金融强市品牌。2014年1月,东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风投创投、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型经济。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对金融体系建设调研时表示,金融业要进一步做好为实体经济、为镇村集体经济、为科技服务工作,力保经济运行“血脉”畅通。东莞市金融工作局了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东莞市鼓励企业挂牌全国股转系统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挂牌全国股转系统(以下简称“新三板”)。接着,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公布了关于印发《关于促进东莞民间金融街发展的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了进驻东莞民间金融街的对象、新设、增资、进驻奖励和租金补贴,支持各类机构进驻民间金融街开展小微企业和民间金融服务。东莞地区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扩大了金融业人才的需求量,同时也突现了金融业人才总量不足,呈现短缺的发展态势,以及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东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东莞地区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需要建设适应东莞金融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培育体系。东莞要建设成为金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并打造金融强市品牌,人才的配备是不可疏忽的。总体来看,目前东莞金融人才体系,无论从从业人员数量、专业技能素质和学历等方面来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人力资源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要推动东莞金融业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业人才体系建设,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来莞工作。因此,在上述背景下,对东莞地区金融业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以及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2.2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对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和金融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调查中,主要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访谈调查等方法,以及结合会计专业2014届和2015届等两届在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金融企业实习或工作的毕业生取得的相关资料(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于2015年7月仍没有毕业生,只有2013级和2014级在校学生,而同为财经系的会计专业已有两届毕业生中的部分学生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企业就任或实习,通过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可以获取金融业岗位以及人才需求方面更具体的信息)。金融企业岗位群的分析:针对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统计得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占总需求的80%以上,其他金融行业的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20%左右。这三种金融行业的岗位群具体情况如下:银行业有以下主要八种岗位:一是私人客户业务岗;二是公司客户业务岗;三是资金交易岗;四是风险管理岗;五是会计核算岗;六是信息技术岗;七是新业务(产品)研发岗;八是稽核监督岗。证券业主要有以下六种岗位:一是市场推广岗;二是客户服务岗;三是市场研究岗;四是金融工具岗;五是风险管理岗;六是资金财务岗管理研发类。保险业主要有以下五种岗位:一是保险经纪;二是保险;三是保险核保岗客户服务;四是保险产品研发岗;五是寿险精算岗。各金融行业工作岗位相对比中,银行风险管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精算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金融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也较一般行业高。具有实践经验、高学历和多种岗位经历的人才将成为流动的主流,成为各机构争取的主要对象。同时,整体金融企业岗位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比较突出,“客户服务型”、“业务操作型”岗位员工(如银行个人理财、证券交易和保险推销员)供需存在较大缺口。近几年来,金融企业持续出现的“人才高消费”现象导致金融企业出现岗位要求与员工素质错位的矛盾。虽然目前大部分金融企业已意识到员工队伍的岗位层次特点,在招收一线员工时已开始将重心调整到动手能力强、掌握业务基本技能的应聘者身上,招收高职院校或大专院校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加。但是,金融行业基层员工短缺矛盾依然突出,据“智联招聘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单是银行业基层员工缺口已达8万人,并预测随着金融业产品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加,基层员工缺口将会不断扩大。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属于大专水平,在调研过程中,着重调查统计相对应岗位需求的具体情况。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基于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情况的分析结论。银行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银行大堂经理,综合柜台业务员、银行会计、理财顾问、会计主管、会计主管。证券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产品销售经理,机构客户经理(理财顾问),操盘手,市场规划员,投资经纪人,会计员。保险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客服,保险经纪,保险人,保险核保岗客户服务,保险产品研发岗,寿险精算岗,会计员。其他金融行业(如基金公司投资公司、融资公司等)的需求岗位有:基金交易岗,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专员岗,资信评估,信贷管理。综上内容:客户经理、理财顾问、保险人的需求量最大。
2.3东莞地区金融行业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调查分析根据调查分析,东莞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一是必备能力:发展(学习与适应)能力,业务实施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二是应备能力:英语水平,领导能力,粤语能力,决策能力,动手能力。三是从业资格证书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保险人资格证书,“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四是学业文凭要求:博士、研究生、本科、专科。针对东莞地区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调查分析统计得出,在金融行业从事一些有关会计业务、银行柜台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的操作是需要具备从业资格证书的,其他的工作岗位一般不需具备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在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调查中,用人单位最注重的能力是毕业生的发展(学习与适应)能力,学习与适应能力决定该毕业生在工作上的工作效率和发展空间。在应备能力中,统计包括粤语能力,突出了地方语言特色(东莞的地方方言为粤语),一定比例的东莞居民对粤语外的语言不精通,金融专业人才掌握粤语在开展工作上非常有帮助。从人才能力要求上看,金融企业中的管理研发类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一般要求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或具有在相关行业或岗位较长时间的从业经历;而客户服务类以及业务操作类岗位的学历层次以及从业经验要求相对较低,一般招聘对象为大专学历的应届毕业生。
2.4全国高等院校,特别是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分析在我国金融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全国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也得到壮大,并向金融行业输送了许多金融人才。不同高等院校制定的金融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有不同的侧重点,具体可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金融专业,主要培养专科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课程开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着重于业务技能的培训。第二,综合性大学开设的金融专业,培养的金融人才包括本科层次的和研究生层次的。一是本科层次的金融人才培养。这一类型金融人才主要是培养基础,包括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培养;二是研究生金融人才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主要是立足于研究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还建立了快速人才培养通道,通过本、硕连读等方式加快了高级人才的培养。随着东莞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东莞地区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建设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第一,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金融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金融、金融学(投资理财方向)、金融学(国际金融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和从事具体工作的能力,熟悉经济与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性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东莞及珠三角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需求,能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学历等次:本科。第二,广东科技学院。金融专业名称: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基本理论、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证券分析技术与融资操作技能,具备经济、管理、法律、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和金融工程方面的素质,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工程技术人才。学历等次:本科。第三,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名称:金融实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金融专业基本知识及相关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具备适应岗位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营销服务技能,能够较好地与客户沟通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学历等次:专科。
3关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建设和金融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通过调研分析可以了解到:东莞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扩大了金融行业岗位和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金融行业岗位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也促进了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专科技术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为大专学历,学历层次上比东莞地区、广东地区、全国地区许多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人才的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等学历要低。而一些大型或经营业绩优良的金融企业在招聘金融人才时,往往以学历为第一条件,如何在金融行业发展良好的态势下,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就业竞争力强、工作能力强的金融专业人才,这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教学金融专业和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出发点和核心。
3.1金融专业课程如何开设和完善为了使金融专业开设的课程知识与实践岗位工作内容接轨,在开设和完善方面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方法。基于工学结合进行课程开发是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过程实施如下:在开设和完善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先对金融企业进行详细调研,确定金融行业的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的具体任务完成分析表,挑选符合我院金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典型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和描述,归纳出行动领域并转换为学习领域,制订出学习领域框架计划,制订出具体的课程体系。
3.2落实和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联系东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根据金融企业的岗位需求和人才需求制定和优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校企合作机会,组织学生现场观摩岗位工作过程,加强就业意识和工作感受;聘请校企合作中企业方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重点培训金融专业人才的技能操作,提高技能操作水平;落实和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就业打开路子。
3.3加大银行会计实务等实训室的建设力度,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根据金融行业工作岗位的课程内容与技能实训要求,加快银行会计实务实训室的建设,并完善其他相关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技能实训的场所,提高学生银行会计、理财等专业业务处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业务技能竞争力。
3.4提高金融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金融教研室的金融专业教师,都具备一定水平的金融专业教学能力,能游刃有余地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社会经济处于不断发展中,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学校教师在校讲授专业知识时必须密切关注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到更实用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教研室应积极与学院主管部门沟通,与金融企业联系,给金融专业教师创造下企业实践锻炼机会。同时,积极聘请金融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或技术工作人员到学校授课,提高学生专业视野和实践能力。
3.5理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完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第一,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包括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金融行业的特点和工作岗位,制订专业学习计划,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建立可行的学习成效检查和评价机制。第二,加强学生在金融行业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每一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要求都很高,金融专业教师在专业讲授时应强调相关具体行业的职业道德培养,把金融行业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第三,巩固金融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培训,提高专业核心能力。巩固学生基本能力培训,使学生:能准确快速进行手工点钞,能准确鉴别假币及现金挑残;能熟练使用防伪点钞设备、自动存取款设备和工作现场的办公设备;熟悉金融专业英语基本词汇,能熟练运用基本金融服务英语口语。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业务要求与操作流程,商业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的基本知识、业务要求和操作流程,金融服务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能快速识别客户,有效地与客户沟通,独立开拓和维护客户。第四,注重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第五,帮助学生加强对金融行业就业形势的了解,做好就业准备分析,考取相关的行业从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蔡幸,高培旺.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调查报告市场论坛,2008(11).
[2]冯文芳.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J].中国市场,2015(37).
[3]赖逸飞.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大学生的生涯规划[J].中国市场,2014(26).
[4]张保帅.高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基于人才培养视角[J].中国市场,2013(46).
1. 1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要求加强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是把会计学、管理学和金融学等知识融合在一起的一门应用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其本科培养的目标是要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实务操作能力,能够将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财务管理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实践教学。
1. 2 人才市场质的供求脱节需要实践教学来调节
通过对企业和人才市场的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优秀的实战型的财务管理人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但是,高等院校每年毕业的大量财会类专业的毕业生,又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究其原因,本质在于绝大多数企业要求应聘的财务人员具有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毕业生往往是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差,这又是在校期间实践训练较少导致的。为促使人才市场供求质上平衡,就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2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2. 1 实践教学特色不突出
目前,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的区分度不大,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突出,实践教学中也多是以会计实训为主,但是会计实训与财务管理实训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高校应该针对财务管理岗位能力的培养开展相应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2. 2 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从内容上看,与会计实践区分度不高,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特色不突出,从体系上看,没有按照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律科学、合理设置教学体系,还没有形成一个将课程专项实训与综合财务实训相结合、财务模拟实训与真实岗位实训相结合的前后衔接、层次清晰的有机整体。
2. 3 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参加岗位实习是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岗位实习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业务内容,面临的具体问题也是与校内实践环节截然不同的。学校应该与企业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和开拓校外实践基地,一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关职业培训、人才培养服务,以此降低企业的人才招聘和培养成本。同时,学校也可以要求实践基地向学生开放,接纳学生顶岗实习; 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引入记账公司等这类企业进驻校园,学校为进驻公司提供办公场所等条件,作为交换,进驻企业业务对学生开放,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进驻企业里兼职。
2. 4 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既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应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而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没有参加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以钦州学院为例
钦州学院地处北部湾顶端的钦州市,为教育部首批应用型大学联盟理事高校和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钦州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承担着为北部湾经济区输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3. 1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与能力要求
地方高校设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在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零距离的实践体验。结合社会需求与钦州学院的办学定位,我们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 面向和服务广西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和需要,围绕投资融资和税务筹划,培养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制度设计、企业内部控制、财务信息化、财务报表分析等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和具体业务操作方法,具有较强的财务核算能力、财务预算能力、投资融资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财务总监能力等应用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全面获得财务总监基本训练,能够将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财务管理实践的,能够从事财务核算、投资融资、财务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理财规划、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产评估、财务信息管理、财务审计等较为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3. 2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途径
( 1) 确定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与职业发展。根据社会与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我们首先将本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分解为财务会计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财务总监岗位。其中,财务会计岗位包括出纳、会计核算、总账会计、主管会计等岗位群,财务管理岗位包括财务预算、投资融资、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财务分析、理财规划、财务审计、财务风险管理、资产评估、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岗位群,各岗位均有各自的岗位职责,职业发展路径为: 从基层岗位到中层岗位再到高层岗位。
( 2) 确定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结构。基于岗位群的特点和能力要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财务核算能力、财务预算能力、投资融资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理财规划能力、资金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资产评估能力、财务信息管理能力、财务审计能力、财务总监能力等,构成了应用型、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能力体系,其中的每一种能力均由不同的能力要素组成。
3. 3 设置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坚持文化基础课实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课好用和选修课有用的原则,设置与能力要素相对应的实用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包括职业基础能力模块课程、专业基础能力模块课程、专业综合能力模块课程和创新创业能力模块课程。
3. 4 构建学用一体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构建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包括集中性实践课程的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42% 以上。教师按规定学分、学时开展实训教学和案例教学,突出教学目的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教学效果的实践性。
4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建设
4. 1 规划设计应用型课程标准
实践教学以应用为主线,应对单个课程进行总体设计,从整体上规定单个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评价,严格教学基本要求。
4. 2 实践教材建设
探讨适用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材建设,使实践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与资本经营的实践活动,着眼于经济发展与资本运营实践及学科发展趋势。实践教材以实务为主,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3 改革教学方法
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差异性和学生学习过程考核,优化教学方法组合,按照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任务驱动三个环节同步进行,相应采取理论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和任务驱动式项目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运用,形成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率。
4. 4 改革考核方式,明确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主要从学生应知、应会的角度来考虑,专业实习的成绩,可采用综合测评的方法加以评定。搭建一个考核内容层次化、考核方法多样化、注重过程考核的实践教学考核平台。
4. 5 培养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应用型教师
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实践教师队伍,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从事实践教学,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从事理论教学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企业挂职和培训,加强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的理论培训,培养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应用型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开发;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0-0146-03
一、引言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是高职高专金融保险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训主导型课程,也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的特色课程。课程的教学立足银行柜员的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基本规程,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努力提高学生对银行柜台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强化了学生对银行临柜业务处理的熟练程度,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度。
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
开发建设目标及内容 (一)课程开发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帮助学生在深入、全面理解和掌握商业银行柜台组织形式;掌握柜员的基本技能操作;理解和掌握综合柜台业务的主要管理规定;理解和掌握现金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业务、业务等基本规定和业务规程。
项目的开发建设,形成对学生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基本技能培训的相关资料:(1)编制形成银行各项柜台软件使用手册。(2)开发出商业银行柜员基本职业能力培养、个人存款业务处理、个人贷款业务处理、个人支付结算业务处理、个人业务处理、个人外汇业务处理、电子银行业务处理、商业银行柜面突发事件处理、金融综合业务技能练习等9个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操作模块,形成实训教材。(3)开发、编写出适合学生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训练使用的案例集。(4)形成适合实训项目培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5)准备相关银行综合柜台专用材料、工具。(6)制定形成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的相关规章制度[1]。
(二)课程开发建设内容
1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建设
基于工作任务划分模块,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基本技能的要求,全面更新课程内容与体系,整个课程由九大教学模块组成。构建了以金融保险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模块化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按照银行一线柜员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实施“模块教学+项目训练+实践操作”分层叠加的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模块化。基于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工作任务划分模块:商业银行柜员基本职业能力培养、个人存款业务处理、个人贷款业务处理、个人支付结算业务处理、个人业务处理、个人外汇业务处理、电子银行业务处理、商业银行柜面突发事件处理、金融综合业务技能练习等9个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操作模块,教学形式完全采用项目模块导向的案例教学。
(2)实训教学过程与银行柜台业务对接。实践教学中紧密结合商业银行柜台实务操作,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模拟银行、金融综合实验室进行各项业务训练,通过银行综合业务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课程共78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实践52学时,突出作为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对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流程的操作,实训项目的设置循序渐进、直接针对职业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进行简单项目训练,然后进行综合训练,项目来源于商业银行实际业务流程,实训教学与商业银行业务应用相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校内实训在仿真的职业工作环境中进行。按照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必须要有职业工作的环境,在此理念下,分院建立了模拟银行和综合技能实验室,购买了综合柜台业务的实训软件,配备了银行业务柜台,系统操作指令、业务凭证、业务公章、点钞机、实习用具,可以完成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系统模拟实训的全过程。依据商业银行临柜工作岗位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开发了金融综合技能实训项目,将本课程主要业务项目的具体操作点,作为单项的技能操作练习项目,融银行具体业务处理与中文输入、电脑传票等项操作技能为一体,强化了学生对银行临柜业务处理的熟练程度。
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模拟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氛围;实训项目的操作便于学习掌握,与商业银行柜台业务的实际工作做到了无缝对接。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课程设计、实训方式和实训内容较好地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此外与商业银行、信用社分支机构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就业前到银行、信用社进行实际临柜上岗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银行业务综合处理能力。
经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训,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的基本核算规程和基本技能,提高银行综合技能水平[2]。
2课程结构设计的开发与建设
依据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建立银行柜台劳动组织和柜台业务管理、银行柜员基本技能 、银行柜台业务规范与服务、现金和重要单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业务、电子银行业务、银行柜台安全防范、综合技能实训等知识模块。开发了金融综合技能实训项目,该项目将本课程主要业务项目的具体操作点(如存款开户资料录入、银行卡开卡资料录入、银行汇票出票、电子汇划信息录入、会计凭证批量录入等)作为单项的技能操作练习项目,强化了学生对银行临柜业务处理的熟练程度。
3注重教学方式的更新
根据职业定位的能力目标,通过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理论归纳、社会实践和实习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基本业务实训,使广大学生掌握各项业务的基本规定和基本业务规程;通过基本技能实训和综合业务技能实训,使广大学生提高银行一线临柜业务操作能力,能很快适应银行临柜岗位的工作需要。
4教材建设
综合柜员制虽然已是我国商业银行柜台业务的主要形式,但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国内实用的教材却比较缺乏。在充分研究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运行实际,收集、整理、分析各家银行培训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模拟教程》,学生使用后普遍反映教材体系合理、实用性强。
此外在教学中使用扩充性资料,将相关法律法规、人民币反假、金融职业礼仪、银行基础业务等资料案例提供给学生作为学习的参考。促进学生分析思考相关问题,关注金融业最新动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
三、课程开发建设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课程开发建设特色
(1)注重实训实践的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按实训主导型课程进行改革,增强实训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占比66%以上,课程内容安排紧贴岗位要求。
(2)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训过程、实训环境真实感强。
(3)行业专家参与的教学过程:本课程1/4课时有行业专家教学或辅导。
(4)多元素构成的考核体系: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建设完善实训教学考核体系:课程考核的分数比例为3:35:35,即平时成绩30%、实训考核35%、期末理论考核35%,体现了实训主导型课程的教学特点[3]。
(二)课程开发建设创新点
(1)探索1+1+1(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订单培养或个性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银行业务模块化教学改革,使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更适应岗位和社会需求。
(2)进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实训主导型教学改革,大幅度增加了学生实训课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成立课题组,进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技能课程方案设计”课题研究,探讨商业银行一线临柜业务操作技能,强化对学生岗位动手能力的培养。
(4)实行双证制,即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鼓励取得多项金融基本技能(点钞技术、中文输入、电脑传票、反假货币技术)项目证书,改革了金融保险专业技能考核方法,明确了考核标准。
(5)积极探索和实践“课证融合”,即课程与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结合。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包括银行公共基础、个人理财、银行风险管理等从业资格证书。
四、课程开发建设效果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对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的开发与建设,在授课时使用基于项目模块的教材,使得授课过程既规范又有效。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在银行综合柜台岗位的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深入、全面了解银行柜台的基本业务模块,熟悉银行综合柜台软件,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业务基本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度。
(1)在银行综合柜台实训项目中,引入银行综合柜台模拟软件系统。通过软件的使用培训,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一套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软件的操作。
(2)项目开发的各个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模块,形成实训教材,学生可以利用教材进行银行各个柜台业务的操作训练,教师可以按照教材进行实训指导。
(3)银行综合柜台专用材料、工具的使用,使得学生对银行柜台岗位有感性的认识,提高对这些材料、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
(4)通过银行综合柜台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按照银行实际工作要求进行业务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严谨的、踏实的金融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1]董瑞丽.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