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01:56
导语:在测绘档案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档案工作是测绘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单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门。随着超常规跳跃式迅猛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备受人们的重视。在信息与网络的新形势下, 如何加强测绘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成了我们时常探讨的课题。如何使测绘档案信息快速地发展,实现测绘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以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为对象而制订或修订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档案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和依据。
为了使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测绘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有初始档案、预售档案、转移档案等,要实行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就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档案硬件的建设,档案存放的库房要设有专柜,做到查找方便、快捷。库房要经常通风,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鼠虫、防尘、防光,以确保安全和延长档案的寿命。其次,应指定专人管理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室业务,以便对各科业务作出统一的立卷要求。最后要严格有关的档案借阅手续,杜绝档案乱接乱发,防止档案流失。
二、实施立卷归档原则
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
关键词:测绘成果 混合架构 海量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015-02
1 现状及存在问题
数字测绘成果,指以数字形式表示的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基础测绘中形成的各种比例尺的数字地图、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和专业测绘中形成的数字成果。长江空间公司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TB级的数字测绘成果。社会各界对测绘成果资料的利用需求日益增加,而公司仍在采用建帐及制作结合表的方式进行测绘成果数据管理,加之测绘成果资料档案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致使测绘成果资料管理发展严重滞后,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测绘成果资料管理及利用的发展需求。因此,如何管理海量测绘成果资料,使其接收、存储、管理、分发及服务更加规范和高效现已成为公司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数字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数字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系统以测绘成果的管理、分发为核心,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存储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运用先进的GIS软件作为空间数据的管理平台,实现测绘成果资料的海量存储和高效管理。建成后的长江空间公司基础测绘成果管理系统支持多种方式进行基础测绘成果的检索、查阅。实现基础测绘成果DLG(数字线划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正射影像)、DRG(数字栅格图)、航空影像、卫星影像、控制成果、测绘专题数据的入库、管理和分发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实现基础测绘成果存储、保存由人工文档式的管理向以专业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管理方式转移。
根据成果资料档案的现有状况、实际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该文提出基于Browser/Server和Client/Server的混合体系架构理念,建立基础测绘成果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由后台数据库、核心业务、公众服务等三部分组成,其中后台数据库基于Oracle 10 g数据库进行各类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存储和备份;核心业务涉及空间地理数据的录入、分发、更新工作,这部分业务涉及的用户较少,对图形和数据的操作又较为复杂,要求较强的数据访问交互能力,因此,为了保证运行速度和运行的效率,其设计将采用Client/Server结构用于数据管理及GIS图形应用的功能开发。主要完成基础地理数据、控制成果数据、专题测绘成果数据的入库、更新、浏览和管理功能。测绘成果目录系统基于B/S体系结构构建,主要为各子公司用户提供测绘信息的目录查询及信息检索。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数字测绘成果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设计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系统的运行、应用和管理。数字测绘成果管理系统管理的数据有:DLG(数字线划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正射影像)、DRG(数字栅格图)、CAD分幅地形图、航空影像、卫星影像、专题测绘成果数据、控制成果等类数据。为实现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有效集成及管理,该文根据测绘成果数据的分类结果即4D成果、CAD分幅地形图、航空影像、卫星遥感影像、专题测绘成果数据、控制成果等六类数据,采用目前非常流行的数据仓库技术、SDE 技术、图属一体化及多源数据无缝集成的思想,从逻辑上构建4D成果、CAD分幅地形图、航空影像、卫星遥感影像、工程地理数据、控制成果等六大数据库。
其中矢量数据采用分层与分幅相结合的数据组织方式,以类型、尺度等方式分别构建矢量要素数据集进行入库存储;栅格数据根据数据类型、数学基础及尺度等进行组织,以无损压缩(即LZ77算法)方式进行入库存储;CAD分幅地形图根据比例尺的不同分别构建数据集,存储在磁盘阵列上以文件方式进行管理;属性数据按照独立要素类的方式单独构建,通过程序直接入库。
另外,为提高系统访问效率,系统采用三级格网技术对空间数据进行了索引构建,同时对虚拟内存、SDE、Oracle等配置参数进行了适当调整,以确保整个平台的稳定、安全及高效运行。
4 系统功能设计
4.1 基于C/S测绘成果管理系统
4.1.1 测绘数据录入子系统
包括测绘成果数据的增加、修改、删除、数据加工等功能;各种图形数据的批量入库及文档数据、元数据的批量入库功能。同时提供规定格式之间的数据转换工具,能支持Arc/Info Export E00,CAD Dwg/Dxf,ArcView Shape,Map Info Mif格式数据的读和写;能自动完成规定格式间的数据转换,包括单个文件转换和批处理转换。
4.1.2 测绘成果目录检索子系统
查询方式分为空间位置查询和属性信息查询。空间位置查询以1∶25万地形图数据为浏览、检索底图,在底图上叠加显示不同比例尺结合表,通过数据浏览、图幅号、坐标范围、地名等查询方式来获取用户所需测绘成果图幅号、名称、成图年代、成图方法、成果类型等。文档资料属性查询可以按照资料名称、资料编号、图幅编号、图名、比例尺、出版年代等多种检索途径,对测绘成果信息进行单一条件、复合条件、模糊查询、精确查询等多种方式的查询检索。查询结果以图形和属性两种方式呈现给查询者,图形方式以直观的空间位置展现;属性信息方式以表格方式显示具体的属性信息,如存储位置、编号等详尽信息。查询结果中的图形和属性可以关联,即点击表格中的行,在地图窗口可以高亮闪烁显示其空间位置。检索结束后可以直接进入测绘成果分发子系统进行测绘成果分发和提供。
4.1.3 测绘成果分发模块
数据分发人员能够根据图幅号、坐标范围、鼠标任意圈选以及用户提供的索取资料范围图形数据来进行数据的提取、裁切和输出。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按照国标地形图图式进行符号化、标注、图廓整饰后打印或输出图片文件。数据操作、提供完成后在日志文件中进行登记,以供测绘档案管理子系统进行数据提供统计工作。
4.1.4 控制测量成果管理子系统
控制测量成果管理子系统以1∶25万数据作为数据浏览底图,并在底图上叠加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结合表,能够根据项目名称、点名、水准点线路名称、鼠标点选或拉框、坐标范围、点位所在图幅号在测量控制点数据库中提取控制点资料,并产生报表文件打印输出,报表内容包括点名、点号、坐标、高程、点之记、点位说明、所在图幅、施测单位、坐标系统等信息。操作结束后在日志文件中进行操作登记,以便在测绘管理子系统中进行测量控制点资料提供情况统计工作。
4.1.5 系统维护模块
系统维护在本系统中包含四部分内容:用户管理、系统数据备份和系统数据还原及日志管理。其中用户管理和日志管理是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使用,系统数据备份和系统数据还原提供给测绘资料档案管理员使用。
用户管理:实现用户的增加、编辑、删除功能及对用户的授权管理。
系统数据备份:为防止灾难性的数据损失,系统中设计此功能,实现定期或自动备份数据库中的数据。有逻辑备份、物理备份及增量备份及几种方式。
系统数据还原:实现将备份的数据还原到数据库中。
日志管理:该模块对于系统的各种操作加以记录。将日志分为本地日志和数据库日志,主要是用来记录用户所作的重要操作,如登录信息、查询登记、删除信息等,即用户的操作轨迹信息和系统出错信息。
4.2 基于B/S的测绘成果目录系统
提供对测绘成果数据库中资源目录和元数据的查询、检索和共享管理,包括资源目录服务、元数据查询功能。
(1)源目录服务。
提供对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中的基础地理、影像、工程专题和三维模型等进行分类,以资源目录组织形式,对这些数据项进行组织和检索,并进行目录检索授权控制。
(2)元数据查询功能。
提供两种查询方式:按资源目录组织结构,对检索的数据项结果,可对其中的地理产品元数据(DLG、DEM、DOM)进行查询浏览;按元数据树形分类结构,使用元数据分类、实体类型、关键字或其组合进行检索,允许用户输出或打印。
5 系统性能需求
(1)实现对多源海量数据的有效管理。
空间公司现有数字测绘成果数据容量达到TB级别,系统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数据的入库、维护更新和数据浏览。系统需管理的数据类型多样包括:基础地理空间数据(DLG、DEM、DOM)、影像数据、控制成果数据、专题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数据、元数据等。系统实现对多源数据的管理,实现不同类型数据的无缝集成。
(2)扩展性需求。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便于系统的扩展。
(3)空间数据库存储优化配置。
对系统、数据库及空间数据引擎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使响应时间和吞吐量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优。加快系统运行速度,减少用户等待数据。大数据量更新或者导入时,有进度提示。
(4)安全性需求。
为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基础地理信息操作权限,确保数据安全。具有完整的数据入库、更新操作日志。
(5)用户操作简单。
系统维护方便,无需记忆任何计算机命令,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6)数据的安全性需求。
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备份恢复能力,确保在数据遭到破坏时能对数据进行恢复,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7)系统稳定,容错能力强。
6 系统创新点
(1)系统的建设改变原有测绘成果管理手工、半手工的方式,实现网络化。建立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积累数据库,实现网上数据流转以及网上查询检索、提供利用等功能。(2)基于元数据的测绘成果数据管理。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数据的标识、覆盖范围、质量、空间和时间模式、空间参照系和分发等信息。它可以帮助和促进人们有效地定位、评价、比较、获取和使用相关数据。合理组织、管理元数据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元数据的作用,使之成为管理和发现地理信息的钥匙,为地理信息共享提供保障。(3)实现测绘成果空间查询和检索。测绘成果档案独有的空间地理特性决定了它对于图形方面的较高要求,不仅要相关信息的可视化直观表达,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地理空间位置运算和处理的能力。可以实现空间查询和检索功能是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的一个突破。(4)系统数据管理采用空间数据引擎(SDE)加大型关系型数据库Oracle,实现多源海量数据的组织管理、支持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完备性、保证数据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莹,闫正龙,董延红,等.陕西省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管理平台构建问题研究[J].陕西档案,2011(4):46-47.
[2] 丁允旭.具有空间查询检索功能的数字测绘成果档案管理[J].测绘通报月刊,2005(8):61-64.
关键词:测绘档案;职业道德;工作人员;行政管理
0 引言
测绘档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档案资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测绘档案与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如何加强测绘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成为紧要的任务。测绘成果资料是通过测绘生产所形成的信息产品,形式包括测绘记录、图表、照片、文字说明和成果成图等。测绘档案是在测绘资料基础上产生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并按一定的归档制度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集中保管。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档案的形式也有了很大变化,从传统实物档案向机读电子档案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测绘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研究新方法、探索新模式,作好新时期现代测绘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更好地为工程建设进行规划设计、为经济发展提供数据资料、为行政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更好地发挥测绘档案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1 测绘档案的内容及分类
1)按记录的内容不同分类
测绘管理档案、生产技术档案、科研与教学档案、仪器设备档案以及基本建设档案。
2)按档案性质不同分类
基本测绘档案、专业测绘档案、特业测绘档案和现势资料参考档案。
3)按载体形式不同分类
图纸档案和电子档案。前者包括: 纸质测绘记录、图表、卡片、照片文字说明、成果成图等。后者,即经过电子计算机编辑、处理的测绘档案,需要光盘、磁盘、硬盘等存储介质进行保存。
4)按范围、比例尺不同分类
全国性测绘档案、地方性测绘档案和专业性测绘档案。全国性和地方性测绘资料档案按照 《全国测绘资料和测绘档案管理规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归口负责的制度,专业测绘资料档案由各专业部门参照规定自行管理。《中国档案分类法测绘业档案分类表》中将测绘档案分为一级基本类目 ( 15个 )和二级属项类目 ( 69个 ),给测绘系统的建档提供了归档范围、档案分类、档号编制等标准的参考依据。
5)常用的档案分类
1.职能分类; 2.时间分类; 3.作者分类; 4.专题分类项; 5.项目分类; 6.型号分类;7.区域分类; 8.外形分类。
2 建立健全测绘档案管理制度
作为测绘档案的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档案法》《测绘法》《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以及《科技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政策,充分认识其在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细则。如,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职责; 测绘档案保密制度,使管理人员严格按制度办事,在测绘档案的收集、接收、提供、借用、销毁等各个环节上,严格履行各种手续, 确保资料档案安全;测绘档案验收、建档制度,严格验收、规范建档。健全与完善电子测绘信息数据的采集、更新、运行和维护的长效机制,作为测绘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加以突破; 建立测绘档案借阅、使用、收费制度, 界定无偿使用与有偿使用测绘档案的范围,确定收费标准; 测绘档案管理、利用及开发相关奖惩制度,激励措施。使测绘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把测绘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测绘行政管理体系当中。
3努力提高测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测绘档案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素质、爱岗敬业的品格,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对内作好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对外作好保密工作。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考核,制定相关激励制度,形成良好的业务学习氛围,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聘请测绘专家讲课、座谈,开展测绘档案人员普法班、测绘档案专业培训班以及测绘高新技术普及班。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到同行业先进单位考察学习,交流经验,开阔视野。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保管员,而是信息的组织者、分析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还要在知识和技能上能应对更高地挑战,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具备开发和维护电子档案的能力。同时,测绘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定期开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从业人员责任感、使命感。
4 加强测绘档案室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全国测绘资料和测绘档案管理规定》,保管测绘资料档案应保持资料档案的良好秩序,确保资料档案的安全,尽最大限度延长资料档案的寿命。尽量做到档案室、办公室、 阅览室各自分开。对档案室的要求不仅要建筑牢固、门窗严实,还要有防火、防潮、防虫、防晒、防尘等设施。对于存放航空摄影和薄膜黑图档案的库房,还要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对于磁盘、磁带、胶片为介质的测绘档案存放要符合防湿、防潮、防磁的要求。同时,要求有警卫或指定人员看管。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测绘档案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 目前只有少部分测绘档案完成了信息化录入,大部分测绘档案还以传统管理方式保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对测绘档案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加强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保管条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是必要的。
5 研发测绘档案电子管理程序系统,加快测绘档案信息化进程
目前,测绘档案管理的趋势是,测绘数据信息录入、保存,以及测绘档案管理、利用都向电子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全国各省市正在积极进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并在部分省市开展了全国性示范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测绘成果分发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该系统具有信息、查询检索、分析处理、影象扫描、数据提供与备份、 信息开发等功能。它利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等测绘档案资料成果,通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传输网络系统,进行测绘信息,根据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经过周密的分析处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测绘成果信息、档案资料查询、数据分发及产品供应等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测绘档案管理登记系统 ( S AMS )的设计和开发给测绘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了便利。本系统包括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两部分,应用程序由多个模块组成,主要完成数据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打印等多种功能。数据库设计方面,按照测绘档案的特点,分成数字类、 航片类、 地形图类和大地成果类 4大类。SAMS的主要功能有: 用户权限管理识别,快速建立测绘档案、灵活查询、测绘成果交换、统计输出、测绘档案借还以及建立用户日志等。在专业化的信息系统的帮助下,测绘档案的发展进入了电子化时代。
6做好测绘档案的收集、验收、分类和归档工作
测绘活动中一些技术性的文件材料、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验收报告、展点图、成果表、航摄鉴定表等测绘成果资料形成过程复杂,涉及专业相互交错,记录介质种类多,如果收集、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测绘科技文献材料存档不规范、失真。收集测绘科技、生产和管理活动过程的重要科技资料,是测绘科技归档的前期工作,作好这项基础工作,对测绘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测绘资料归档前,生产单位要进行分类系统的整理,测绘档案管理部门要进行严格验收。测绘科研项目验收时,档案人员应参加验收, 了解项目的内容,明确归档范围、归档材料鉴定内容、归档移交手续。移交测绘材料,还要注意移交期限、成果最终版本、归档数据成果是否经过产品检验或项目鉴定验收、归档份数、 整理立卷要求。归档时,管理人员要作到及时、规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全国测绘资料和测绘档案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归档。对于归档范围、数据采用标准、通用格式、数据成果形成单位、管理部门责任,以及数据档案在保管、利用、销毁及运输等过程中的要求等,都要认真按标准执行。收集与归档的具体内容包括: 基础测绘成果数据、依法汇交的成果数据副本、正式出版发行的产品数据及有关的专用软件或专业设备参数等。需要整理上架、入馆的测绘资料,要及时登记、精准分类、规范编号,制作检索卡片或编入电子测绘档案目录,及时上报,方便查找; 需要编入电子测绘档案信息数据库的, 则要求档案人员熟练使用各种专业录入设备、软件进行分类归档,做好系统维护,对重要信息资料进行备份保存。
【关键词】测绘资料档案;内容及分类;措施
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档案的管理也向前推进。建设数字化测绘资料档案馆是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数字档案馆的特征是:所有馆藏档案都具有模拟和数字化两种存储形式,从档案的形成、数字化到管理、提供实现全过程计算机管理,实现网络化查询及多媒体服务。概括地说,包括档案原件全数字化和档案管理全信息化两部分。具体内容有馆藏档案资料规范化整理组卷、数据录入;对破损图件进行修复;研究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制定相关的测绘档案管理技术标准;全面开展馆藏档案资料数字化处理并建库;开发数据库查询检索系统等。测绘档案资料按一级分类有:TD1 综合类、TD2 大地测量类、TD3 摄影测量,遥感测绘和其它方法地形测量、TD41 地图制图与地图印刷类等共14大类的档案资料。测绘档案的载体介质种类多、形态多、馆藏量大。从清代到现代各历史时期的测绘成果档案、图纸、图册。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测绘档案资料管理,充分挖掘和发挥测绘档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今后一段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有效地抡救并长远保存地图档案资料,方便快捷地提供使用已成为档案资料管理的燃眉之急。
一 测绘档案的内容及分类
1.按记录的内容不同分类
测绘管理档案、生产技术档案、科研与教学档案、仪器设备档案以及基本建设档案。
2.按档案性质不同分类
基本测绘档案、专业测绘档案、特业测绘档案和现势资料参考档案。
3.按载体形式不同分类
图纸档案和电子档案。前者包括: 纸质测绘记录、图表、卡片、照片文字说明、成果成图等。后者,即经过电子计算机编辑、处理的测绘档案,需要光盘、磁盘、硬盘等存储介质进行保存。
4.按范围、比例尺不同分类
全国性测绘档案、地方性测绘档案和专业性测绘档案。全国性和地方性测绘资料档案按照 《全国测绘资料和测绘档案管理规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归口负责的制度,专业测绘资料档案由各专业部门参照规定自行管理。《中国档案分类法测绘业档案分类表》中将测绘档案分为一级基本类目 ( 15个 )和二级属项类目 ( 69个 ),给测绘系统的建档提供了归档范围、档案分类、档号编制等标准的参考依据。
二、 建立测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
1、 采集原始数据。一是利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把实地测绘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编辑,然后整理成图。二是通过数字化仪,将原有地形图矢量化,转换成数据文件输入计算机,可以有效地利用原有档案,避免重复工作。三是用扫描仪将原有图纸直接扫描进计算机。它主要适用于要求精度不高的规划图、征地图等。
2、 建立测绘信息管理系统。对数字化后的原始数据,经过绘图软件进行编辑、整理和修饰,建立图形数据库。然后再将每个工程的名称、位置、工程概况、属性特征等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属性数据库。这样就具备了建立测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基础。
三 .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
1. 加强内部档案的整理工作
加强内部档案的整理工作,是实现测绘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的前期工作,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做到帐清物符。使之有规可循,有目可查。
2.大力开展测绘档案基础性建设,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积极开展测绘档案基础性业务工作,对馆藏的测绘档案资料进行鉴定工作,有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了保存价值档案资料,经过一定的审查和批准手续可进行剔除销毁,为减轻库房负担,降低档案管理成本,方便有价值档案的管理和检索。改善库房和设备的基本条件,提高档案管理业务水平,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测绘档案数量多且复杂,按标准重新组卷,重新建立分类目录。对档案的有关状况进行数量的登记、统计和分析研究。并对案卷目录和文件目录进行计算机录入,建立档案的案卷级目录和文件级目录,建立档案检索体系,初步实现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3.做好测绘档案的收集、验收、分类和归档工作
测绘活动中一些技术性的文件材料、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验收报告、展点图、成果表、航摄鉴定表等测绘成果资料形成过程复杂,涉及专业相互交错,记录介质种类多,如果收集、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测绘科技文献材料存档不规范、失真。收集测绘科技、生产和管理活动过程的重要科技资料,是测绘科技归档的前期工作,作好这项基础工作,对测绘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测绘资料归档前,生产单位要进行分类系统的整理,测绘档案管理部门要进行严格验收。测绘科研项目验收时,档案人员应参加验收, 了解项目的内容,明确归档范围、归档材料鉴定内容、归档移交手续。移交测绘材料,还要注意移交期限、成果最终版本、归档数据成果是否经过产品检验或项目鉴定验收、归档份数、 整理立卷要求。归档时,管理人员要作到及时、规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全国测绘资料和测绘档案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归档。对于归档范围、数据采用标准、通用格式、数据成果形成单位、管理部门责任,以及数据档案在保管、利用、销毁及运输等过程中的要求等,都要认真按标准执行。收集与归档的具体内容包括: 基础测绘成果数据、依法汇交的成果数据副本、正式出版发行的产品数据及有关的专用软件或专业设备参数等。需要整理上架、入馆的测绘资料,要及时登记、精准分类、规范编号,制作检索卡片或编入电子测绘档案目录,及时上报,方便查找; 需要编入电子测绘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则要求档案人员熟练使用各种专业录入设备、软件进行分类归档,做好系统维护,对重要信息资料进行备份保存。
4、实施立卷归档原则
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
结语:
测绘档案资料是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测绘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艰苦、专业性和技性较强的工作,测绘档案部门应与多方面的协同工作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脚步迅速加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的加深,测绘工作已然取得重大的进步。测绘服务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服务对象多元化以及服务内容多样化,都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关十测绘信息化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周德军、周星《地理信息世界》2007年第5期。
档案是机关、组织与个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所直接形成并保持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历史记录,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不仅是机关工作、生产建设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与可靠凭据,同样也是证明权益归属的有力证据。因此,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具备安全性、完整性与有效性这三方面的特征。安全性是指档案在收集、鉴定、整理、保管、检索以及利用等一系列过程中,应保证档案信息的物质安全与政治安全,避免出现人为或自然的损坏,不出现丢失,不泄密;完整性则是指档案的收集工作应当完整、齐全,做到没有疏漏;有效性则是指档案在检索、利用中,能够有效得以利用,以充分发挥出档案的功能作用。
二、社会管理失范的现象及对国企档案管理价值的影响
1、弄虚作假
受利益或政绩的趋势,国企中的部分领导在档案管理中刻意编造事实,违背了客观实际,导致了档案信息缺乏相应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例如,对GDP数据进行注水造假、对各种责任事故的伤害人数进行瞒报、对各种自然灾害损坏进行虚报等等。这类弄虚作假的社会管理失范现象其类型是多样的,但是其基本出发点多是由于保证利益或政绩的需要。但是,最终还是会对国企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档案的安全性、有效性是档案信息价值的基础,只有确保档案信息记录的真实、可靠,才能真实反映社会管理实践的具体情况,才能为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持。
2、形式主义
近年来,国企档案管理工作中形式主义作风仍较为严重,例如:在部分档案文件与领导讲话中,仍缺乏一定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导致所收集与记录的档案信息中重复现象非常严重;在许多文本档案中,一些指导术语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被滥用、误用,导致档案信息中缺乏实用性,其内容也没有与具体工作的指导充分结合。在国企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切档案信息的记录、收集和利用都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并尽可能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的作法。然而近年来,因档案管理工作中形式主义、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僵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可能推卸责任或逃避责任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将导致责任意识不强、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等情况发生。
3、记录失实
就目前调查情况来看,在国企中大部分认识档案的内容均发生了质量上的问题,其利用价值有限,最常表现就是档案资料的空洞以及形式化,其资料上只有学历以及工作经历和政治面貌等,所以记录只有过去,毫无目前状况,无法最真实的反正大家的实际情况,给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有效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例如:对关键事项回避记录、对事故原因及事故人数模糊记录、对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做记录等等。记录失实问题,既是由于约束力度不足而导致档案信息的记录不严格、不规范,也是由于部分领导因自身利益的驱使,而对某些问题进行模糊概况记录,甚至不进行记录。
三、社会管理失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研究
1、加强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1)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面对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记录失实等社会管理失范问题,对管理档案价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严于律己,实事求是,并保持严谨、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各项管理制度与管理规程得以有效贯彻落实。同时,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其必须对工作的流程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包括对档案的接收、归档以及管理等等,并将信息录入计算机内,便于信息的共享,利于国企工作的开展。
(2)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
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的形成以及档案价值的体现,都对社会管理的规范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为此,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一方面应当积极建立与落实各项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从而对档案管理的整个流程进行系统、有效的规范;另一方面,各部门还应重点从专业的角度、从完善工作建议的角度出发,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可操作性强、可行性强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2、实施立卷归档审查制度
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立卷归档环节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检查与审核工作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导致对被检查单位的档案信息缺乏全面的掌握,无法对档案的完整性、有效性作出科学的判断。为此,应当建立完善的立卷归档审查制度,从而对档案信息中的弄虚作假、记录失实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查出,并进行及时的纠正。立卷归档审查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不仅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与法制化的建设,而且通过对立卷归档环节中档案信息的质量审查,能及时发现在档案记录、鉴定、整理等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实施质量评估制度
档案质量评估制度,是各档案管理部门根据当前所收集到的档案信息,对不同立档单位档案材料的完整性、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质量评估。通过档案质量评估制度的有效制定与落实,使各档案部门能对社会管理失范现象做到心中有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且能使档案利用者更加方便、有效的利用这些档案信息资源。
四、总结
关键词:医院 会计档案 现状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76-02
医院会计档案是指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件和专业材料,是全面记录经济业务活动和资金运动的重要资料,是检查遵守财经制度和纪律的重要凭据。会计档案是专业档案的一种,它是经济活动的历史记录和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开展财务活动、进行经济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规范、完整的会计档案,不但可以帮助财务人员核查历史,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以使业务人员从中学到相关的业务知识。借鏊到先进的管理方法,对财务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正因为如此,它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财务管理水平的内容之一。无论是医院上等达标,还是国内外医疗行业各类质量认证标准的推行;不管是医院改制,还是建立现代医院制度,进行医院资本经营;无不以系统完整的会计档案资料为凭证和依据。缺少了档案这一栽体,医院的经营活动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真实的反映,就会影响到医院的管理和发展,甚至会造成许多无法弥补的损失。医院会计档案是维护医院、患者经济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凭证和依据,加强对医院会计档案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一、医院会计档案内容及管理现状
会计档案的内客因单位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医院会计档案基本由财套类、基建类、工会类组成。归档范围主要为综合管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预、决算表、工资表)、查账报告、验资报告、财务会计制度、单位、个人权益有关的其它重要文件。如合同、章程等各种会计专业资料以度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和销毁清册,还包括会计电算化后形成的电子财务档案。不同类型的会计档案规定有不同的保管年限。由于会计档案具备专业性强、信息量大、查阅频繁的特点,故医院普遍采用的是财务部门自责档案立卷整理和保管,综合档案室统一指导、监督和检查的管理办法。由于客观及主观条件的制约,从而影响档隶保管质量,给财务管理工作造成障碍。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管理机制。酋先,医院上级主管部门和会计主管部门在工作中只注意会计报告的报送质量,来把会计档案建设纳入业务评比范围;其次。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认为会计档案建设是业务部门的事情,未把会计档案纳入管理视野:第三,医院领导重视不够,总认为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管是会计人员的事,很少过问。
2.制度不健全,缺乏制约协调机制,导致会计档案管理责任不清。医院的会计资料,一般是谁自责哪项工作,所取得的会计档案资料就由谁装订成册,并由其保管。如果出差、调走或转业,资料的使用就会受到限制,离开岗位的人员对会计资料不说明、不移交,一走了之;接任的会计人员,不过问也不保管前任会计资料,容易出现说不清、道不明的混乱现象。
3.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会计档案管理知识。按熙《档案法》和《会计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会计工作有关资料必须收集归档。目前,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兼职,缺乏会计档案管理知识,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不规范。如有的档案超过保管期限,却没有度时清理登记,所有会计档案全部堆放在库房。对于尚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未在立卷备注中标明,也未单独抽出另行立卷,许多医院觉得会计资料责任重大,如果有什么重大事情,销毁后便无从查起。故而很多单位宁肯让陈年旧账堆积在库房中,也不愿主动销毁。
4.电子财务档案未纳入医院档案管理范围,档案管理内容不完整。目前医院以软盘、光盘等介质存储的电子财务数据,包括会计凭证、账簿厦程式和会计数据库等,没有相关制度指导归档;同时。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名称、版本号,与之配套的安装光盘、磁盘、用户服务卡及手册等全套资料也散落在各管理人员手中。
5.档案使用对象众多,不利于管理。由于内外部人员借阅次数频繁、量大,根本不可能全部由兼职档案员代劳。由于档案接触者多为医院财务人员,会计档案库房钥匙无专人管理,会计人员出入库房自由。查借阅资料不进行登记,导致档案丢失损坏责任无法追究。其次,其他财务人员意识淡薄。借阀后归还很不及时,致使档案散落在各经手人手中;更有甚者颠倒次序号随意摆放,或卷盒里外不一致胡乱塞回了事,导致后续者查阅困难。
6.医院档案存放环境和设备简陋,不利于会计档案的安全存放。档案库房不符合规定,普遍没有通风、遮阳、温湿度控制设备,没有正式的会计档案桓,也没有专门的存放器具,导致霉变等速度加快,不利于档案安全存放。管理工作偏重于归档入库上,疏于日常库房及案卷维护和保养。
7.会计档案整理不规范,对会计档案资料的生成、整理、立卷、装订、入库等各环节都不规范,立卷厚薄没有标准,封皮上项目填写不奎,页码未编。对于未了债权债务和重大事项未在备注中标明,各类资料没有归类入盒,没填档案类目号、卷数。
8.会计档案只有利用,没有利用效果分析。
二、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对策探讨
鉴于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顺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增强档案意识,推动会计档案工作全面开展
一是三管部门(医院主管部门――卫生局、会计主管部门――财政局、档案主管部门――档案局)都将会计档案纳入业务评比和管理范围;二是医院领导应将会计档案纳入医院考核范围,并把其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双管齐下,强化领导和职工的档案意识,充分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
(二)建立严格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会计档案的形成是由医院财务部门完成的,档案部门要督促财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收集制度、立卷制度、归档制度、保管制度、利用制度、销毁制度),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和规范要求工作,明确会计档案管理责任,抓好会计档案管理的各环节,确保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三)规范医院会计档案管理流程
要保证和提高案卷质量,须规范档棠生成、装订、整理、入库等环节,分别从出纳、会计、稽核、档案管理员一系列岗位加以监督,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
1.在会计档案收集过程中,要根据会计档隶归档范围进行收集,将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纳入收集范围,特别是电子财务档隶。大部分医院仍以纸质档案为主,电子档案为辅,在医院信息化的进程中,大大影响了医院的发展。
2.在立卷整理过程中,根据医院立卷归档
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整理、组卷、编号、填写封皮,特别要注意保管期限、备考表的填写,保管期限按档案法规定填写,以便日后销毁为证。案卷盒中备考表是记栽盒中文件数量及变动情况,如有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应在备考表中加以说明。
3.在归档中,医院会计部门要与档案部门做好移交手续,医院会计部门列出归档材料目录清单。档案管理部门在接收会计档案时,根据目录清单一一清点核对,对各移交的会计材料不齐全或不合规定的资料一概不予接收,清点完之后。交接人与接收人签字确认,明确责任。
4.在利用中,档案部门要建立查借阅登记簿,严格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查借。需办理审批手续的目前多数医院原则上采用手工登记档案日常借阅情况,针对年档案库存量极大、查阅频繁的医疗单位,笔者认为有条件可单独建立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监督和控制。档案管理系统对借出档案应定期汇总信息。已归还、未归还以及借出在外时间均有详尽记栽,以便核查、追究责任人,严格防范档案资料丢失。
(四)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医院要对财务科兼职档案员进行档隶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档案管理水平。财务科兼职档案员要把做好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做好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五)加快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立法规定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使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信息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应尽快立法规范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以达到法律的超前性。
1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不够规范。虽然大多数社会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档案的重要性有较高认识,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可遵循、没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可借鉴,加之社会保险档案体系不健全,管理条件落后,缺少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致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不规范。同时由于经办社会保险的机构多,造成社会保险档案多头管理,社会保险档案案卷不统一、不连续、不完整。
1.2 人们对社会保险档案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当前,人们对社会保险档案作用的认识度较低,理解度基本为零,绝大多数人民群众都未能意识到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了社会保险档案从源头收集就存在着不小的困境。
1.3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分散多头管理现象严重。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分散型的,是多部门多机构管理。公民个人社会保险档案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中管理。社会保险档案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泛,造成不一样的社会保险档案分属不一样的经办机构,经办机构内部的档案存放在不同的业务科室,由于一个人的保险资料保存在不一样的机构或科室,且管理办法各异,查找起来相当困难。就当前而言,具体情况是人社部门管理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法定的基本保障档案也在各自的经办部门管理;卫生部门管理着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民政部门管理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档案;商业保险部门管理着公民个人补充保障的一系列保险金档案。这种现状造成多头经办、政出多门、业务交叉、资源浪费、政令难以统一的局面。而且由于这种分散的管理,使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出现了许多漏洞,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涉保”人死亡以后,其所涉及的个人保险账户并未随之终结,仍有人代领保险金,并且相当严重。
1.4 缺乏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规范和标准。目前,我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还未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在归档范围、管理形式、交接流转等方面还未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社会保险档案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关系流动、转接,一个参保人员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离退休以及中间失业等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要经过诸多环节,办理有关手续,填写保险卡及有关表格,作为最原始的资料存入个人档案。伴随人才的合理流动,还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手续等,这些详细的个人档案记载,都将是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2009年,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2010年内开展全国范围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制度”;从2010年7月1日起,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可跨省转移接续。这就要求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需要具有相当大程度上的统一性,不仅是市和辖市区之间的统一,而且是全国、省、市、县从上到下的统一。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社会保险的五个险种档案并非一个部门管理,进而导致不同的开发商参与系统建设,相互之间的互不信任以及人为设置壁垒,或者同一家系统开发商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和技术架构,导致系统割裂信息不能共享。
1.5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且专业知识水平偏低。社会保险档案种类多、数量大,不同种类档案的归档、分类和保存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撑。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配备现状来看,档案管理人员不专,兼职现象严重,而且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水平及学历不高,严重影响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水平。
2 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
2.1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立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基本保证了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随着我国保险种类的增多,以及对养老方式观念的改变,应根据新时期社会保险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新时期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规定。健全有关档案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险档案从业资格管理与培训等档案人员的制度,加强对档案工作监督等内容,完善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
2.2 增强管理意识,加强社会保险档案队伍建设,建立定期监督检查制度。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对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应增强领导干部和档案管理经办人员的管理意识,加强对业务人员的档案法制教育和专业业务培训,严格档案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业务过硬、责任心强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队伍,督促单位负责人依法履行对本单位档案工作负有的职责,并建立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建立检查结果公告制度,使违法单位与个人及时整改,以推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轨道。
2.3 加强社会保险档案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目前大多数档案室仍在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模式,查找资料费时费力,数据统计困难且不准确。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利用推广应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发信息系统,完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培养专业档案管理工作队伍,通过业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依靠科技力量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为参保单位和个人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并接受监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是支撑养老保险制度健康运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只有依法加强和规范档案管理,才能不断提高经办能力和管理水平,以推动新时期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4 正确定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历史记录,产生于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后保管时代之后,社会公众对档案的认识已经不再仅仅是行政机构的产物,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记忆、文化记忆。社会保险档案正是在个人参与社会保险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它不仅具有证明价值、参考价值,也是我国社会保险工作开展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印记,加强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是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需要,是社会保险业务本身的必然要求,也是记录社会保险事业的有力凭证。
2.5 加强社会保险档案人员业务培训。组织社会保险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升其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讲理想、讲道德、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才,加快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2.5.1 加强培训要注重提高社会保险档案人员的政治素养。社会保险档案人员队伍应该是政治头脑非常敏锐的群体,其工作应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严肃的政治纪律、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指引下进行。否则,就会坠入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误区。
2.5.2 加强培训要注重提高社会保险档案人员的专业素养。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档案法》、《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工作保密制度》、《档案材料归档制度》等制度;明确档案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归档的范围及整理要求;学习《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具有较全面扎实的实践技能。因为档案是一种知识载体,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要发挥社会保险档案的社会效益,只有熟悉和掌握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5.3 加强培训要注重提高社会保险档案人员的文化素养。例如,书写水平对于搞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社会保险档案的各个环节,如全宗介绍、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再如,掌握相关知识对于搞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社会保险档案人员应有重点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掌握现代网络知识。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要求社会保险档案人员只有熟悉和掌握电子文档、数据录入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档案管理;保障房;房地产;财务
1 引言
应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家庭的诚信档案体系,通过电视、网站、报纸、举报电话等手段,将保障性住房申请家庭的收入、住房信息等审查情况定期进行公示,以此加强社会监督力度,体现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开透明性。对于保障性住房资格审查,可以安排保障性住房申请者所居住小区的社区工作人员先对申请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核实,构建居委会、房管局、区县到市的四个层级的联合审核体系。各地住房管理部门,应该把城区内所有现有房屋的产权进行登记,将其纳入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并在全省范围内将资源信息共享。通过建立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从源头上杜绝没有保障性住房保障资格的群体通过不合理的手段获得保障性住房的情况出现。
2 建立主动退出保障房的档案管理系统
个人及家庭的收入会随着工作、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而有所改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面积大小、相关配套设施等要既要满足低收入住房家庭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又不足以对较高收入群体产生吸引力,从而减少投机性行为的产生。一方面,当保障对象的收入条件改善或者住房面积改变时,我们应该鼓励其主动退出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行列;另一方面,当发现违反保障性住房法律法规行为发生时,可以增加对相关行为的处罚力度。现行的相关法律性文件中,对于违反保障性住房相关规定的处罚较轻,多实行劝退、补交租金等方式,今后可以将罚金提高至租金的数倍、提高罚款金额,延长不能再次取得获保资格的年限,甚至规定违反规定者终生不得再申请保障性住房,还可以增加法律处罚的种类等方式。
为公众提供住房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但是为保障对象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居住小区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交通出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也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首先是加强物业管理,由于居住社会保障性住房的群体均是城市中低收入人员、收入较低,为社会保障性住房小区提供物业管理尤为重要,政府可以直接提供物业管理服务,或由社会物业管理公司运作并由政府对其提供补贴的方式来加强物业管理。其次是完善配套服务,政府应该为保障性住房的入住居民提供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锻炼设施等配套服务,为入居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3 设立专门的住房保障档案管理机构
住房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问题,必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进行统一的管理,西方发达国家均设有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来负责住房保障的相应工作,如美国的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日本建设省住宅局等。从国家层面来讲,相关机构的设置较薄弱,而且相关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及后续管理都归入国家建设部门,从长远来看,应该将住房市场中住房保障职能归入国家社会保障部门;就地方而言,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对保障性住房进行统一管理,应该将保障性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职能分开。例如政策制定机构,可以推行地方政府设立“住房保障办公室”,住房和房地产管理机构联合办公,而执行机构在可以在原有的廉租房管理中心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中心的基础上增设保障中心,负责对保障对象的登记和审查等相关工作。此外,还可以将保障性住房的开工率、竣工率、入住率均列入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评价的指标中,提高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设力度。
4 提高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强化保障房档案管理的思想意识
当前档案管理水平较低、效率不高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对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思想意识不够,没有意识到新形势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因而导致不少领域和单位仍然沿袭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保持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意识,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在思想意识方面需要要加强认识,第一,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真实、高效的方法收集、储存经济社会的数据和信息;第二,档案管理的社会功能已逐渐转向服务型功能,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服务意识,并以服务意识指导工作;第三,档案管理工作有内在的科学化要求,进而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加强自我学习和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以加快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升速度。
4.2 进一步规范的档案管理规章
保障房档案管理规章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性要求,包括制度安排、体系构建、人员配备、操作规范等各方面。当前大多的档案管理规章要么太过随意性而无章可循,要么太过原则性而有章难循。一个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规章,既要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进行制度建设,确立档案管理规章执行的强制力,又要结合各个领域和单位的个体差异,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管理规章的同质而缺乏效力,进而提高档案管理规章的可操作性。另外,在现代管理制度中,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需要规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档案管理工作也一样,针对不同的领域和单位,需要设计一套自上而下的岗位职责明细,并落实责任到具体岗位和个人。同时,根据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做到奖惩分明,随时发展问题随时解决问题。
4.3 强化对档案管理的人才培养
确定房地产保障房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层次。随着新时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的纸质档案、实体档案已经不能达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档案电子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经济社会的不断变革,使得档案管理的贮藏型社会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的需要,档案管理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于对档案的利用,即档案管理的服务型功能。如何在安全管理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得实现档案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便是当前经济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其次,重视人才、选用人才,做到“唯才是用”。在当前很多领域的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存在不少专业素养低下、缺乏职业精神、占岗不干事的档案管理人员。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单一、业务素质要求不高、重要性认识不强等原因造成的。但是,现代档案管理已面临不断科学化的时代要求,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管理已经融入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储存效率和服务效率。@就要求各领域和单位主要专业人才的选用,做到专业人做专业人,落实“唯才是用”。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全面普及的基础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当前我国财务工作已实现了无纸化,原来的手工记账凭证和档案已全面被电子凭证和数字档案所取代。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会计档案信息化的要求,所以需要针对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新特点,来加快推动会计档案管理策略的改进。
[
关键词 ]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新特点;改进策略
一、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当前会计档案已实现了会计信息全面的数字化,这对于会计日常查询、统计分析和制作报表都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有利于会计档案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加快推动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整合的步伐,加快会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但数字化的会计档案信息,其容易被篡改、破坏和泄密。由于会计档案信息会存储在电脑硬盘或是其他专用介质上,这就增加了其感染病毒的机率,一旦感染上病毒,档案信息则会失去,计算机系统崩溃,会计档案数据则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毁损和破坏。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信息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这为不法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恶意篡改提供了便利,而且篡改后的会计档案信息不会留下痕迹,数据很难恢复原状。所以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即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加强对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确保会计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更好地对其进行利用,使其能够发挥出自身应用的价值。
二、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进一步对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制定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加强信息的沟通。进一步对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来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流程,确保会计信息档案的安全性。
(二)加强会计档案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载体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会计档案仍然存在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则利用磁性介质及光盘进行存储。由于电子档案信息与纸质档案在利用时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存放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快会计档案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加快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硬件设施和软件的配备,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目前,在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计算机、扫描仪和互联网设备等一些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同时,还需要将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及档案存放地点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确保会计档案管理的高效性和效率性。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计算机系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特别是在档案查询过程中,更离不开电子档案查询系统,这样财务人员才能够快速地对原始档案进行调取,确保会计档案利用率的提高。
(三)建立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需要加快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这个平台不仅需要管理人员操作习惯相符合,而且还要保证档案的立体性、可视性、动态性、安全性和完整性。通过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单据可视性和连贯性的传递,合理进行权限分配,而且会计档案信息数据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全部采用电子单据,减少了纸质单据的利用,为会计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保障电子档案信息安全
通过设置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在计算机硬件环节防止不安全隐患,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作流程、文件信息以及信息保管方式的管理,确保会计信息安全运转。通常系统管理员负责流程的监控管理,这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系统产生的会计电子档案的真实原始性、齐全完整性的重要保证。因此,档案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关注流程管理的科学性。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更多的是梳理、提炼出机构文件处理流程,将档案处理过程的具体工作环节、内容,纳入工作流程,并对产生的档案信息统一管理,所以,必须建立会计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立电子档案数据中心、建立完整的权限体系,采取内网外网物理隔离、双机热备份等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安全,同时配备专人负责日常的维护管理。
(五)引入会计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为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会计档案管理不仅仅限于内部进行一些调整,还必须向前端的会计文件工作扩张,这就使得实现文档一体化的要求尤为迫切。文档一体化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然而在网络环境下其重要性日益彰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入会计档案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这种系统是针对某一个或若干个机构的会计电子文件,从会计电子文件的生成开始,到电子文件的运转处理,到一部分电子文件转化为会计电子档案,到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与提供利用,到对会计电子档案进行迁移或销毁为止,能够通过网络对会计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相应控制与有效管理。
三、结束语
信息化会计档案是会计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加强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发挥会计信息化的强大功能。在当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快对会计档案管理方法地发挥会计档案的潜在价值,使其更好的为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孙瑾.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J ] .人力资源管理,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