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01:57
导语:在安全教育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做到“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人为上有效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生命财产的安全。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首先要进行消防基本知识教育。通过教本、图片、板报、播放录像等形式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法律法规讲解、基本防火知识讲解、火灾事故分析等浅显易懂的教育,让他们能够掌握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正确运用,从而明显地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在建筑施工行业,职工多数是流动性大的农民工,他们的素质较低,对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对火灾的发生仍普遍存在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因此来说,通过一系列的消防安全教育,使他们知道火灾的危害性及火灾造成的沉重代价和对他们个人的生命财产威胁,对他们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让他们头脑中时刻有消防安全意识。
再者,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要让他们知道火发生时该如何应对。教会职工该如何在火灾发生后进行逃生、如何报火警、如何进行初始火灾的扑救及如何快速准确地调用消防器材等。对职工进行消防应急演练,锻炼职工在火灾发生后的应急处理能力及反应能力,检查消防小组的协调能力,确保职工在火灾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火灾扑救。另外,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要明确“消防工作,人人有责”。增强职工在消防安全方面的责任感,这主要表现在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报告,看见违反消防安全的行为时要及时制止,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监督,发现火灾要及时报警等等。
2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的要点
2.1科学性与通俗性。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要讲究科学性,运行消防科学知识对职工进行普及教育,正确引导职工对消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通俗易懂的消防知识讲解,让职工了解并掌握防止火灾发生的基本方法,了解火灾发生的征兆及主要特点。通过通俗易懂的消防知识教育,将消防的科学知识融进职工的脑海中。
2.2针对性和真实性。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要讲究真实性与有效性,教育不是口头一味的宣讲,要拿实例进行分析,针对某种突出特点进行符合事实的剖析,让职工实实在在地认识到我们所宣讲的道理,达到让职工容易接受的效果。
2.3季节性和实效性。火灾的发生具有季节性以及时期性,某种条件下某些因素具备之后较容易发生火灾,像冬季天气寒冷,雨水稀少,贮存的各种原料多,用火用电用气量增多。冬季又处于每年的首尾之际,生产、工作繁忙,加之昼短夜长人们容易懈怠,往往忽视消防安全,初起火灾不能及时发现,所以造成冬季火灾事故多、损失伤亡大。针对此种特点要抓住时机进行季节性及时期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2.4通俗易懂及趣味性。对教育内容进行加工,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具有幽默性、趣味性的汉字、图片等,将受教育学习人员注意力吸引到所讲的内容上来,让他们对所讲内容产生兴趣,进而较容易吸收消化所教育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3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的基本措施
3.1施工现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政府、公司对消防工作的指示精神,逐级落实防火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利用多种形式对职工展开广泛的宣传教育,做到人人重视消防工作。
3.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对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负责人实行问责制,对各部门管理人员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不合格者继续教育,仍不加重视者将被实行处罚制度。4.3重视并有效实施火灾应急演练活动。组织职工进行消防演练,并做好记录,了解职工对消防安全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评职工对消防应急的反应能力与组织协调配合能力。指导职工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火灾发生后不同情况下的逃生以及救援方式,做到对消防应急基本能力的熟练掌握,并且进一步锻炼个人素质,做到面对火灾的发生沉着冷静。
3.4现场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易爆材料区、生活区,按规定保持防火间距。如果条件所限,防火间距达不到标准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适当减少防火距离。另外还要注意在防火间距中不准放易燃物。在禁火区域悬挂警示牌,对职工进行告知,确保职工对消防警示牌的重视。
3.5加强对职工生活区消防安全的检查,做好消防安全的互相监督。生活区张贴消防宣传教育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对职工宿舍进行检查,并做好生活区消防安全教育,明确告知容易引起宿舍火灾的危险因素,定期对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进行问询调查,了解职工对消防安全重视程度,并对所掌握的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以确保职工消防安全意识不松懈。防灭火是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中心任务。对建筑职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职工的防灭火意识,肃清消防安全管理的障碍,促进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可以说,消防宣传工作就是消防工作的“催化剂”。基于消防宣传教育,扩大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基础知识在公司的普及,进一步提高职工预防火灾、扑救火灾和逃生自救等能力。通过消防宣传教育,能有力地推动公司、有关部门等对消防工作的高度关心、重视、理解、大力支持有效落实。
人的知识通过眼睛和耳朵进入大脑,消防宣传教育能够将消防相关的图片、文字和声音影像等从不同角度灌入人的大脑。一个实用的方法,一个简单的提示,能使人很容易懂得如何预防火灾,懂得如何扑救火灾,通过消防宣传和教育培训,能使人熟悉并掌握逃生自救常识。知识可以促进人的各项能力的提高,一个掌握了消防知识并付诸实践的人,就能有效地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就能有效地杜绝火灾造成的危害,就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及周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当今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卓越成就的今天,建立和谐、安全、稳定的社会是我们的需要。建筑业是危险行业,火灾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企业负面影响,各施工单位则必须要充分认识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
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6、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
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
7、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保持镇静,趋利避害;
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想方设法,不断求救;
记住电话,随时求救:
“119”----火警“110”----报警
“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
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六、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
1、 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 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 进行预防灾害,防肺结核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二、 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
2、 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 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 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三、 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 学生讨论。
2、 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 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 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五、安全教育总结
新学期开学以来,为提高年级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预防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上好新学期第一堂安全课: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内容紧扣学生实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育:
一是教育学生时刻注意交通安全,平时外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无安全保障的黑车、病车等。
二是教育学生谨防发生在身边的伤害事故,用血淋淋的事例教育学生平时严格遵守《守则》《规范》,远离学生伤害事故。
三是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严防水痘、腮腺炎等春季传染病的发生,若有发烧症状的及时自觉就医等。
同时,给学生上的安全第一课,坚持安全第一,落实安全措施的原则,着重进行防水、防电、防火、防毒、防骗、防病等知识的宣传及交通法规、卫生知识、安全常规等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的能力,为全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范文三:目的:1、使学生了解食品污染的知识,使学生了解食品中毒的知识。
2、学生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重点:对食品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授课内容:
一、食品污染食品污染是怎么回事?食品(食物)从其作物生长到收获、采摘,从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直到食用前的每个环节中,由于各种条件,多方因素的作用及影响,使原来无毒无害的食品,混进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降低了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人吃了这样的食品就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这叫食品污染。
二、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人吃了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于温度较高的夏秋季,因为这个时期的气温适合病原菌增殖和产毒,致使病原菌污染食品而发生中毒。动物性食物引起中毒表现为发热、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一日可达7-8次,发烧38-40℃。严重者血压下降抽风、昏迷、重症病人可因心衰、肾衰导致死亡。预防:加工肉类制品时必须生熟食品分开,保存时要低温贮藏或用盐腌煮肉时肉块不应超过2公斤,厚度不超过8公分,煮沸3小时以上,蛋类要煮沸10分钟以上。前一餐剩下的食物一定要回锅加热后再食用。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豆角中毒一般豆角不中毒,但食用没熟透的豆角能引起中毒,原因可能与豆角中含有红细胞凝集素没被加热破坏有关。
豆角中毒潜伏期短,最快食后10分钟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有的出现胸闷,出冷汗,四肢麻木等。预防措施:菜豆宜炖食,加工时间要长,可使毒破坏,切不能急炒,更不宜凉拌。
2、芽土豆中毒、毒蘑菇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
1、蔬菜不新鲜,腐烂变质时可能产生亚硝酸盐中毒。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也能产生亚硝酸盐。制作熟食加过量的发色剂,亚硝酸盐过量引起中毒。
2、有机磷农药中毒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
4)、尽量不吃剩饭菜。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安全教育”是江西省义务教育地方教材专题教育的模块之一。占总内容的15%,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以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1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范围及危险、危害。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应对措施: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知道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了解突发自然灾害和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对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知道生命是可贵的。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命健康知识:了解青春期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知道要远离,拒绝黄惑;知道网络的用途,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知道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措施。
2 能力目标: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作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社会安全责任感,形成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尊重生命、珍视健康的态度;富有爱心和责任感;树立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自我保护意识: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人格。
(二)内容结构
“安全教育”专题在全套书1~9册的内容分布,是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安排到各年级中的,体现螺旋递进式的结构,主题与内容要点具体见表1。
(三)编写特点
本模块是以中小学学生生活为基础,以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专题,编写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人文性。教材体现了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和谐成长的原则,努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教学: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其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奠定基础。
2 综合性: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秀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有机整合;把公共安全知识和与相关的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把地方课程的专题教学与品德、科学课程相结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家庭、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学目标。
3 层次性。教材不是枯燥地进行理论灌输,而是将安全教育寓于鲜活的生活主题中,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习惯相结合,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统筹设计教材结构,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注意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4 实践性。教材既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又安排一定的活动性内容,从中小学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将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作为课程的主题,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方法技能,养成安全习惯,在生活和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
5 灵活性。为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材提供了一些活动建议,教师可在这些建议的启发下,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有效地开展开放式教学,设计出对自主发展更有价值、更能促进自主学习的活动方案。
6 通用性。安全教育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中小学学生的全部生活。本模块立足于学生安全生活的需要,提供最基本的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便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保障中小学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同时,在编写上既统一要求又照顾差异,考虑了城市与农村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7 趣味性。教材文字表达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有效地运用了图片、表格,做到了图文并茂。贴切的文字、精美的图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欲望,也便于自学。
教学建议
1 坚持正确导向引领,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注意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注重培养其预防和应对安全事件和事故的能力,形成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全面落实教学目标,促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 准确把握教学定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好三个定位,即教师角色定位――教师应当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基本课型定位――课堂教学不以讲读、阅读为主,而要以活动、探究为重,不能将书本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而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天地;教学载体定位――不把此教材作为课外读物,要在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托,根据本地和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及时补充、调整、选择、创新教学活动方式。
3 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应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积极从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寻找相关的教学素材,注重选取学生普遍关注和乐于交流的安全问题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开展思考、讨论、收集、调查、辩论、访谈、模拟演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丰富情感体验。
4 加强课程资源整合,运用开放教学策略。应加强本专题模块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整合,避免简单重复,以发挥综合教学效益。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演练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可以运用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可以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组织演习活动。
5 正确运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教师要坚持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原则,既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更要注重考查学生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另外,此教学内容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年级第3课。
[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入,揭示课题
1 看课件,听故事。(一个小学生不注意交通安全,发生了交通事故,父母很悲痛)
2 学生就故事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交通安全事故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给家人带来痛苦)
3 教师小结:交通安全太重要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
(二)合作学习,掌握知识
1 出示教材“启迪窗”部分的两幅图。(配图一:上学路上,小朋友跨栏杆,横穿马路:配图二:农村的小道上一辆农用车在行驶,几个小学生在爬车)
2 要求学生想一想:他们这样做对吗?有什么危险?
3 教师小结:不遵守交通规则非常危险。
4 教师引入下一个环节:上学路上,小朋友们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5 小组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才是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6 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让学生明确上学路上的基本交通规则。
7 结合你上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上学路上的交通规则?
8 读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闪闪心中明;过马路,走横线,转弯车辆要看清:安全护栏不能翻,行驶车辆不追赶;马路不是游戏场,安全出行最要紧。
(三)活动延伸,体验拓展
1 引出交通标志。(出示课件)繁华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特别多,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通的畅通,马路上有许多的交通标志和设施。同学们。你们能从屏幕上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交通标志是依照警告、禁止、指示和辅助的需要来设置的)
2 认识交通标志。以四人为一小组,将准备好的交通标志小卡片拿出来认一认,互相说一说它的作用。尔后教师将已和同学们交朋友的交通标志图贴到黑板上。
3 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交通标志和设施,各有什么作用?
4 你还知道哪些交通标志?
(四)思维冲浪,巩固新知
1 提问:是不是马路上有了交通标志和设施,就一定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2 上学路上,只要有大人接送,就可以不管交通规则吗?
3 请学生说说发生在身边的交通事故以及给自己的启示。(课件出示车祸的图片、数据)
4 小结:为了防止受伤害。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五)总结全课,启发思考
医疗活动是以医学科学技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项技术性活动,医疗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具有生命、情感、思维的患者,医疗活动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医学的高技术性、疾病的复杂性、人体的个体差异性、医疗活动的多环节性和风险性,医疗活动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给患者带来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方面的损害。医疗安全就是指医院及其医务人员,不会因主观方面的过失,直接给患者带来健康甚至生命方面的损害,使患者得到合理、安全的治疗。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院校学生获取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是从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但由于他们的医学知识还主要局限于教科书,缺乏真正的临床经验,参与医疗活动,医疗安全会受到极大威胁。由于诊疗规程不娴熟、诊疗水平和技术操作局限,势必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甚至导致医疗差错或纠纷。从医疗安全管理角度分析,不同医务人员的风险值还存在很大差异,高危因素主要来自准医务人员、低年资医师及处于特殊状态医务人员。只有加强医疗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实习医生的医疗安全素质,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
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加强医疗活动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特别是实习生只有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才能在医疗活动中增强医疗安全的自觉性,消除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而加强医学实习生医疗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医疗规章制度的知识教育尤其重要。
中国颁布的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很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重要法律规章,可以树立和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在实习阶段和将来的医疗工作中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学会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并用法律手段规范医疗工作。医学临床规章制度是日常医疗工作必须遵守和执行的基本规则,具有更直接的现实价值。例如《病历书写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查房制度》、《重危患者抢救制度》、《值班医师职责》、《保护性医疗制度》、《实习医生职责》、《实习医生管理制度》、《实习医生工作制度》、《实习医生工作程序》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可以让医学实习生严格执行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养成规范的工作习惯,为今后独立工作打好基础,并为安全行医提供保障。
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医学生在带教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可以接触观察患者、询问患者病史、检查患者体征、查阅患者有关资料、参与分析讨论患者病情、书写病历及住院患者病程记录,以及填写各类检查和处置单、医嘱和处方、对患者实施有关诊疗操作、参加有关的手术。
实习生要尽快熟练掌握病历(门诊和住院)的书写、体格检查、乳腺检查、门诊治疗、手术无菌操作与消毒技术、心肺复苏术等临床基本技能,以确保医疗安全。但所有临床诊疗活动必须由临床带教教师或指导医师监督、指导,不得独自为患者提供临床诊疗服务。未经带教教师或指导医师同意,擅自开展临床诊疗活动的,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防范医疗技术操作差错最基本的措施,强化各种技能和规范操作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前提,因此,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一定要严格执行。
加强医学技能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
医学临床技能是贯穿学生整个的职业生涯的核心,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改方法提高医学生实践技能,需要强调的是病历书写一直是实习学生技能培养的重点和难点。因为病历是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发生纠纷时的重要证据,它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也是决定医疗赔偿官司胜负、医疗过失鉴定的重要依据。医务人员必须要重新审视病历的功能、作用和社会价值,从法律的高度来看待它,要指导和严格要求实习生询问病史要时详细,检查、观察患者要认真、全面,书写病历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并及时请带教老师修改,防止因记录错误引发医疗纠纷。
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水平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医患真诚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是医学活动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据中国医师协会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的医患纠纷为医患沟通不当所致。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习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刚进入实习时常表现为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缺乏必要的医患沟通技巧,面对患者缺乏自信。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临床带教中不断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不断强化医患沟通意识。第二,是要遵守法律法规,恪守医疗道德。医患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法律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第三,要注意沟通技巧与医疗服务语言的处理,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医疗服务语言的表达既要通俗易懂又要真实准确。第四,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逐步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工作的顺应性和信任度。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所需、所想、所感、所求、所惑。才能既体现出医务人员较高的人文素养、职业水准和对患者的尊重、关爱和责任,又能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尊重。
提高带教质量,正确引导学生
带教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要尊重和关心理解患者,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以求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和支持,这也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一方面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良好医德形象,以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教授学生知识,使医学生能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带教老师应熟悉医疗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在其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学,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规范其医疗行为,减少医疗差错。要将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教育贯穿于医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并在临床实习阶段予以强化,打造集专业培训、法律意识、职业道德、自我防范、医患沟通、医疗安全文化氛围的系统化医学生医疗安全教育管理体系,使医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自发的以医疗安全为首位的从业意识。
保障患者的权利
1研究对象
泸州医学院2008、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每一届随机抽取3个合班。
2方法
2.1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3个合班学生在上性传播疾病前后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传播疾病认知程度、性观念现状以及学校开展性安全教育形式与必要性等,由经培训的调查员在同一时间内进入教室开展调查。2.2根据调查结果设计性安全知识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制作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主要由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回顾及重难点解析、性病的危害、常见性病的病原特性及安全套特性、怎样才能防止性传播疾病。2.3随机选择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3个合班的学生调查他们在上完性传播疾病后对性知识及性安全知识的了解。对2009级临床专业学生在进行性传播疾病教学后安排4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次性安全教育课,课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性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学效果。2.4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2008级共发放问卷348份,收回348份,回收率为100.00%。2009级共发放问卷345份,收回345份,回收率为100.00%,调查结果见表1(表12008级临床专业同学在学习性传播疾病前后性病及性安全知识的调查情况及2009级临床专业同学在学习性安全教育前后性病及性安全知识的调查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2008级学生在上性传播疾病课程的前后,对经典性病的了解(χ2=558.96,P=0.00<0.05)及对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了解(χ2=609.70,P=0.00<0.05)有明显差异,但是对于安全套能否完全防止性病、是否有过、是否有过不洁、以后不会发生不洁、是否会告诉身边的朋友或亲人性安全的知识在性传播疾病课堂教学前后并无差异。2008级学生在上性传播疾病之后和2009级学生在上性传播疾病之后上性安全教育课程之前,对经典性病的了解(χ2=0.33,P=0.57>0.05)及对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了解无明显差异,对于安全套能否完全防止性病(χ2=0.65,P=0.42>0.05)、是否有过(χ2=1.04,P=0.31>0.05)、是否有过不洁(χ2=1.34,P=0.25>0.05)、以后不会发生不洁(χ2=2.10,P=0.15>0.05)、是否会告诉身边的朋友或亲人性安全的知识(χ2=0.54,P=0.46>0.05)在性传播疾病课堂教学前后也无差异。2009级学生在上性安全教育之后,对经典性病的了解(χ2=38.60,P=0.00<0.05)有明显差异但对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了解无区别。对于安全套能否完全防止性病(χ2=562.90,P=0.00<0.05)、以后不会发生不洁(χ2=72.98,P=0.00<0.05)、是否会告诉身边的朋友或亲人性安全的知识(χ2=529.72,P=0.00<0.05)在性安全教育教学前后存在明显差异,是否有过、是否有过不洁在性性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前后并无差异。在性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前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有开设性安全教育的必要。
4讨论
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现在的初中毕业会考中,体育成绩由原来的忽略不计发展为现在占总成绩的50分,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体育活动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体育课的本质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确保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完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是每个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反思体育教学现状,贯彻“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1.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不够
目前,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娇生惯养,缺少在艰苦环境下锻炼的机会,家长视之为“心肝宝贝”,即使是正常的体育课,家长也怕学生出意外。夏天怕热,冬天怕冷,不让学生参加一些正常的体育活动,更不用说学校组织的其他体育活动,如足球比赛、田径队训练等。
2.大部分女生不爱运动
一上体育课,大部分女生就以身体不舒服为由向教师请假。有些女生确实身体不舒服,如在特殊时期;而有的女生就是怕运动,尤其一些肥胖女生更不爱运动。
3.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取消部分正常的体育活动
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校为了安全只能因噎废食,取消了一些正常的体育活动。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本来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类运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但由于球类运动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相撞、摔倒、扭伤的可能性较大,家长为了孩子安全,不支持孩子参加活动;教师为了不发生安全事故,不重视学生兴趣培养,自行取消一些体育活动,兴趣小组形同虚设。每节体育课,教师只让学生做一些广播操等简单乏味的活动。为了不发生安全事故,原来矗立在校园里的体育设施,如单杠、双杠、爬杆等都拆除了。
二、正确应对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正确面对体育教学中发生的安全问题,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每节体育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一般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这些活动能全面地锻炼学生身体,提高身体各器官技能,预防一些不必要的运动损伤,也能让学生快速投入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准备活动应根据活动项目的不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某部位进行活动。
2.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
在体育课前,教师要检查学生人数,详细询问每一名不在场学生的去向,如有旷课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及时联系班主任,确保该学生的安全。下课后,教师还应集合队伍检查每位学生是否在场,是否有意外发生,做到善始善终,确保每一位学生安全回到教室。
3.加强体育课组织教学
教师要提前备好课,体育课程在设计、教法和组织上要科学合理。由于体育课室外活动的特殊性,教师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尽可能避免意外发生。安全问题教师要课课讲,时时讲,要教会学生进行自我保护和学会宽容,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确保场地器材和练习的安全性
每节体育课前,教师要认真检查场地器材是否安全,把一些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安全事故重在预防;课中如出现场地器材等安全问题,及时带领学生远离器材,确保学生安全。体育组应成立体育器械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一些器械进行安全检查、维护、保养,消除安全隐患。
5.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要靠师生共同维护,不能只靠教师讲,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学生才能自觉地保护自己,注意自身安全。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活动中穿插安全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安全教育。在室内健康课上,体育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安全事例通过动态效果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真正让“保护自身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自觉行为。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不只是空谈。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还应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树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提高安全意识,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安全,使学生快乐、安全地度过每一节课,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一、 知行统一
学校安全教育主要涵盖交通安全教育、卫生疾病防控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许多学校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召开宣传动员大会、张贴宣传画、举行相关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学生灌输学校安全方面的知识。随着安全教育的深入开展,不少学校开始从随意性强、零碎、即时的宣传性教育转变到利用校本课程实施系统性、针对性、计划性、科学性的教学,同时注重学科渗透。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他们的知识结构是单一的、应试功利性的,学科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传授安全方面的知识,能有效弥补学生知识结构方面的不足,丰富安全方面的认知,对指导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教育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从知到行转化的复杂过程,安全教育也是如此。仅仅重视安全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并非白纸一张,他们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等因素都会影响教育的成效。学校和教师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倡“做中学”,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良好行为的训练与培养、不良行为的改变与重塑上,实现知行统一。
1. 营造健康的环境氛围,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更多的学生能“近朱者赤”,防止“近墨者黑”,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 制订完备而有操作性的安全应急预案,并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应急能力。
3. 多管齐下,改变学生不良行为。在教室里拥挤推搡、追跑打闹、暴力冲突等,这些不良行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教师既要从关爱每个学生的角度,对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耐心教育,辅以心理疏导,改善学生人际关系;也要严明纪律,对严重影响校园秩序的行为,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
二、 师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在传统的学校安全教育体制下,教师是教育的唯一主体。作为成年人,教师无疑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作为管理者与责任人,教师处于权威的地位,而学生则是弱势群体,是被教育者,属于监管、保护的对象,他们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应该认真接受安全教育,服从学校制订的各种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网络中,师生关系是单向度的:一方面,过分强调教师主体绝对的安全责任;另一方面,学生这个活跃的生命主体被忽略,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
居高临下的安全教育体制,只能使学生的行为得以暂时地约束,却很难使学校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而且一味地压制,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当教师的权力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弱,进入管理疲劳期,学生的不良行为反而会出现更大的反弹,构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另外,为了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学校往往会制定各种制度、签订责任状,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值周教师、班主任、专任教师、保卫、门卫等各司其职)。然而,这种依赖科层权威的安全管理体制,貌似完备、坚硬,实则脆弱。监督管理方面的成本因素,教师面临的严重工作压力以及教师本身的责任心、个性、价值取向的差异等因素,都影响教师安全责任的落实。
有效的安全教育,应该在强调教师主体的同时,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俯视学生到重视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现师生的主体统一。
1. 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学校可广泛向学生征集安全金点子、安全漫画、安全警示语、温馨提示语等,并且把其中优秀的作品,郑重其事地装裱在校园显眼处,激励学生参与热情,肯定学生参与一份努力,使安全教育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终生难忘。
2. 充分挖掘学生本身的教育资源,开展同伴教育。同伴是影响初中生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促使安全教育真正落实到学生心灵的重要因素之一。班主任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性的非正式群体,另一方面可以建构积极互赖、相互提醒的互助小组(以4人为宜),两者结合,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减少因人际冲突而产生的问题行为,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3. 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把安全教育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结合起来。如一些学校设立了班级安全委员,以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利用同伴影响力,提醒、督促同学改变不良行为。通过安全委员的安全日记与周记,教师能及时、动态地掌握细节化的安全问题,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有些学校,餐厅的秩序和就餐卫生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关键是发挥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以学生轮流担任助餐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管理与监督过程。
三、 现实需要与学生需要的统一
从理论上讲,学校安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但有时学校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需要,造成安全教育过程中现实需要与学生需要的断裂。
1. 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与学生实际需要之间的断裂。有的学校的安全教育,其着眼点不在于学生,而在于应付上级检查,大搞形式主义,施展表面功夫。比如只满足于做纸上安全工作,安全制度、安全预案、日查制度、日报制度,一应俱全,但知情者清楚,这些无非是拼凑造假或(从网上)下载粘贴的产物。有的学校把安全教育等同于运动式的作秀,搞些宣传周、宣传月,形式上轰轰烈烈,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远。
2. 阶段性的功利现实需要与学生成长需要之间的断裂。有些学校出于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生硬地理解安全教育宗旨,对学生作出种种粗暴简单的限制。比如严格控制闲暇生活、减少体育活动时间、否定孩子正常游戏玩耍的必要性。在所谓安全的口号下,使学校生活远离学生的精神家园,无视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
安全教育首先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只有真正进入未成年人的生活与世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才能充盈学生灵动的、健康的生命,而不是使生命受禁锢、压抑而显得呆板无力。因而学校安全教育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本身的需要。
1. 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怀学生的安全需要。如:让他们学会勇敢,正确应对校园、社会暴力,给予学生积极正义力量的支持,让学生有安全感;关怀学生友爱归属的需要,鼓励学生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活动,进行同伴交往,避免同伴危机;关怀学生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2.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安全教育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反对一刀切。我们可以通过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的活动途径进行安全教育,使教育游戏化、活动化;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相声、小品剧的创作、表演,自娱自教;可以开展社会化模拟活动,如对违反安全纪律的学生举行处分听证会,开设处理交通事故的模拟法庭等,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使安全教育成为人性化教育、难忘教育。
四、 学校努力与社会支持的统一
校园安全教育,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教育不是万能的,安全教育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投入。特别在农村中小学,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楼、宿舍楼、食堂)与周边治安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如何实实在在地支持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农村中小学的安全教育需得到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
1. 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尤其要解决危房(教学楼、寝室)问题、消防问题、体育活动场地问题,控制班级规模等。
关键词:信息安全教育 对策 建议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亲密伙伴。虽然许多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积极参加各种计算机技术等级考试,取得了各种计算机专业领域的认证证书,但在信息安全方面,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表现令人担忧。高校学生作为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高端人群,在技术上和知识积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应成为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由于网络快速发展和网民低龄化的趋势,中小学生群体的在计算机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安全意识不容忽视。认清网络安全教育的严峻形势,努力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网民信息安全意识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庞大的人口基数成为网络的蓬勃发展的基石,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为网民数量的攀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此大规模的网络应用群体,使信息安全问题成为网络安全工作者必然面对挑战。
《报告》显示,由于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整体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2010年中的41%。30岁以上年龄段网民比例上升,一方面,说明我国信息化进程中所覆盖的群体范围较广;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安全教育工作的非同步性,导致多数网民重应用轻安全,给信息安全带来极大风险。从时间上来看,30岁以上网民多数在2005年以前接受正规教育,由于当时的条件和环境限制,难以对当时的学生从网络安全方面进行足够的宣传教育。
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网民学历结构呈现了低端化趋势。截至2010年6月,初中和小学以下学历网民分别占到整体网民的27.5%和9.2%,而且这一群体比例的增速超过整体网民。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下降至23.3%。分职业看,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仍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接近1/3的网民为学生。如此大比例的学生网民群体,如果在校期间得不到良好的网络安全教育,那么当他们步入工作岗位以后,势必会成为网络安全的弱势群体,给未来网络的安全性带来隐患。中国今天的网络环境的严峻形势与2005年以前网络安全教育的薄弱与缺失不无关系。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如何在当前环境下为在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供帮助,是信息安全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研究,网民中85%以上的用户在提交个人信息时,虽然对信息安全问题存在顾虑,但为了获取免费服务、免费产品,或者为了认识更多的朋友,仍还是会在网上填写个人的真实信息。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59.2%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遇到该类不安全事件的网民规模达到2.5亿人;30.9%的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之所以存在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窘境,与用户自身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缺失有关,也是过去网络安全教育不足所带来的后果。一方面,多数网民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少数网民存在作恶心态,企图通过病毒、木马等所形成的利益链条中获益,存在作恶行为,导致网络安全形势严峻,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另外,由于即时通讯、网络安全领域出现了一家独大的情况,广大网民面临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窘境,2010年11月,腾讯QQ和360出现的纷争可见一斑。网络安全基础教育的缺失为厂商的全方位垄断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对策及建议
从各项分析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前的现实清晰的告诉我们,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已经不是未雨绸缪,而是亡羊补牢。虽然网络安全问题不可能随着网络安全教育的提升而消失,但随着网民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和网络安全技能的增强,中国信息安全整体水平将大幅提高,由于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和网络安全技能缺失所带来的损失将大大降低。
那么如何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加强在校生网络安全教育,让未来的中坚力量打好基础;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宣传教育;第三,借助专业网络安全机构力量,强化和提高网络安全教育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在校生网络安全教育
当前许多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仅仅停留在保管好密码、安装杀毒软件这一基础层面,许多学生对定期修改密码、定期升级杀毒软件这些基本安全要求或者置若罔闻,或者完全依赖软件自身功能实现。而对于病毒、木马完全依赖杀毒软件的识别和判断,对于邮件中的附件缺乏基本的识别能力。在诸多钓鱼网站面前更是缺乏辨别能力,上当受骗的例子屡见不鲜。高校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网民群体。目前部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仍停留在重应用操作轻安全培训的水平上,对学生的考核过程也以应用操作为主,缺乏对网络安全知识的考评,从指导方向上导致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漠视。所以从课堂教育角度加大网络安全知识的讲授程度,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增加相应内容,以必修和应知应会的形式让学生接受和掌握网络安全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2.规范信息安全宣传教育
以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下发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为规范,积极发挥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群众的信息安全意识,将群众的信息安全主动防御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使安全意识和计算机使用水平同步提高,尽最大可能将计算机安全领域的法盲现象降低,避免无知者无畏的现象发生。
3.借助网络安全机构力量
高校教学环节中的信息安全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渗透、钓鱼等技术手段介绍较为浅显;对于当前发生的网络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难以及时补充和跟踪当前网络发生的热点问题。高校和其他信息安全相关教育机构和宣传部门应与网络安全机构及时沟通,尽可能地将最新的网络安全热点问题和防护措施提供给高校学生和社会群体,防患于未然。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在我院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人数、性别、病情、护理人员配置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
①选派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使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能较为准确地识别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②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护理风险意识教育等;③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反馈及护理风险意识教育,举办专题讲座,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供护理人员学习,组织院内培训等方式,使护理人员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风险处理水平;④将护理风险教育的经验和体会制作成内部教材并且分发给医院护理人员。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来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1.3评价指标:
记录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后患者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以评价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选择SPSS15.0,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实施前后相关指标比较: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工作具有风险高、复杂多变等特点。护理风险伴随于护理过程的始终,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有可能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护理人员及所在医院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伤害等。研究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最大程度地降低护理风险,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是护理管理者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表明,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与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3.3%提升至94.4%。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