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01:58
导语:在老年社区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社区老年公寓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养老居住的首选,因此完善社区老年公寓的室内外环境设计成为当前我国老年公寓的当务之急。而我国老年公寓起步晚,老龄化速度增长快,出现需求与供应相悖,因而出现以下问题:
(1)存在数目少,结构分布不均衡。一些地方养老床位中近一半的床位处于闲置状态,老年公寓存在结构失衡,资源浪费的局面。
(2)服务项目比单一,层次不高。虽然一些社区老年公寓虽然设施较为齐全,居住环境和服务质量相对有保障,但是需要入住的老年人较多,往往供不应求。
(3)社会接受程度有待提高。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等历史文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被送进老年公寓是不孝的行为,目前我国老年机构建设已经处速发展阶段,这样的社会认知会严重影响公众对老年公寓的认识以及未来老年公寓的发展。
相对于其他老龄化发展历史较早的国家,他们在老年公寓设计上更多考虑满足老年人身心及行动特征,如在老年人使用的卫浴设计中,浴室内的灯光统一设置在墙面上方:考虑到老人在洗澡时的视线主要为平视和仰视,并且平视的视点较低,这样墙面上方的灯就不会引起眩光的问题,洗浴间的浴缸设有门,不用老年人爬入,可直接开门进入,减少老年人因爬浴缸进出时的摔倒几率,浴缸内的座椅可设置高低方便老人盥洗,浴缸内的安全线在使用时方便老人对水流量和水位的控制等,浴缸周围也留有空间方便工作人员帮助老人清洗。浴室地板一次成型,浴缸的地板比其他部分高出一些,避免积水。坐浴区的凳子把手可以立起来方便工作人员清洗老人身体侧面。
笔者曾调研走访过一些地区的几家老年公寓,设施大致雷同,皆位于居住区周围,服务于周边老年人,公寓内环境优雅,但外部环境不适合老年人行走活动:路面坑洼不平,坡度大,户外绿化较差,基本没有做到人性化设计,考虑人性化设计的细节其实不仅仅只是上文提到的卫浴空间,还要从老年人衣、食、住、行、娱、学、医、安全等等方面需求出发,表现在各空间区域。
1.外部空间
选址:应选择居住区内或毗邻居住区,交通方便,周围无污染,空气质量较好的地点。
总平布局:老人喜爱热闹,应选择围合式布局;较为宽敞的室外活动场地;建筑入口应具有明显的标识。
活动场地设计 :地面平缓,避免高差;活动设施安全;室外步行空间尺寸应符合老年人轮椅交错和调头;户外座椅应设有把手易起易坐。
无障碍设计:人车分流;高差以缓坡代替台阶,注意缓坡坡度设计;台阶部分注意台阶高差与宽度;路面防滑平整;道路景观不能单一;夜间照明的照度、重点照明和照明源高度设计;应有清清晰的道路、环境标识。
2.室内空间
公共交通空间:主入口的高差处理及入口平台的宽度考虑及雨棚的设置;楼梯踏步高度应低于常用楼梯高度,每级用颜色区分,并有防滑条,栏杆扶手应设置上下两条,方便不同阶段老年人使用;电梯则应留有轮椅回旋的空间尺度,按钮应低于常用按钮高度。走廊应设置较宽的宽度适合轮椅及老年人交流活动。
公共使用空间:门厅、庭院的通风采光及朝向,公共餐厅地面防滑及餐厅大小和餐桌布置;活动室的位置和动静分区、活动种类、室内外活动室之间的联系。
居室空间:入户门宽度及门槛处理;起居室的通风、采光、朝向,室内尽量避免高差,地面防滑和墙面隔音处理,家具最好选择圆角家具和稍硬一点的沙发,方便老年人起坐;卧室应留有轮椅空间,并以暖色调为主;厨房要有较好的排气设施,橱柜吊柜的高度应适当降低,水龙头开关形式应选择适合老年人体工程学的,地面要求防滑、排水通畅;卫生间则需要加强防滑和排水,安装报警装置及适合老年人的卫生洁具、扶手。
3.细部设计
扶手宽度、水龙头开关形式、门把手造型、电器开关、插座、门窗处理、光线照明、色彩;以及部分无障碍设计如:针对老年人体、智力、听力、视力衰退,突发性的病变等等。都需要我们在做社区老年公寓设计时加倍注意。
近日,“中国恒好――迎世博纪念品全球华人设计大奖赛”在上海举行颁奖仪式,19个大奖花落有主,其中由华昌珠宝董事长张国王设计的《金壁辉煌》金镶玉摆件荣获三等奖。“中国恒好――迎世博纪念品全球华人设计大奖赛”是为宣传世博、推广世博而进行的一项创意征集活动。社会各界参赛作品达4274件,参赛人员达1080人。搞得佳奖的《金壁辉煌》作品,将象征尊贵的“金”和象征美德的“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寓意天地人心、和谐共生。采用金玉镶嵌的传统技艺及双面、垂吊的独特构造方式,悬挂在小叶紫檀木制的中国馆下,链坠镶嵌寓意希望、友谊和爱心的红玛瑙,同时配有龙凤、花纹、书法等中国古典元素,在千足金镶嵌的世博会徽和玉锁上,精雕而成的海宝生动活泼,进一步体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华源远流长的“金镶玉”文化,表达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互动式电脑教学软件帮您电脑应用轻松学
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学会使用电脑成为当代中老年朋友的当务之急。易点通是清华同方光盘出版社专为中老年设计的电脑教育软件,真人语音讲解、同步字幕提示、百分百仿真界面、实时互动逐步讲解、操作教学速度自由调控,看、听、练同步完成。是无任何外语基础、或从未接触过电脑的人也可轻松掌握的。内容除基础知识外更有网络应用、文字排版、幻灯制作、系统维护还原等60多项。真正做到家有易点通,电脑应用轻松学。《易点通》398元/套咨询电话:010-83615482
1.课程实施的理念。
本课程是针对于本社区从未接触过电脑和刚开始学习使用电脑的中老年朋友。为了帮助老年朋友轻松地操作电脑,让电脑更有效地为中老年社区朋友服务,让老年朋友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本着充分把握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及接受程度的理念组织课程实施。
2.课程内容的选择。
考虑到中老年朋友的实际需求,课程可以选择大众实用而且操作相对简单一些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初步认识,键盘鼠标的学习,网上冲浪及应用下载,QQ聊天软件的应用,网络购物,电脑的安全防护。①计算机的初步认识。在学习使用电脑之前,了解电脑的结构很重要,这些是使用电脑需要了解的常识问题,如家用计算机每个部分的名称,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硬件等。了解了这些常识后,对于后期遇到的一些常见的电脑问题,也便于中老年朋友自行解决。系统操作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只有学好系统操作才能更好地应用其他的生活娱乐常用软件。②键盘鼠标的学习。键盘是电脑必须的外部设备,它是我们向电脑输入文字和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熟练掌握键盘的操作,不仅仅是文字录入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电脑的最基本要求。鼠标同样也是电脑的重要输入工具,在Windows系统下的大部分操作都是通过鼠标来完成的,所以了解掌握鼠标的使用方法是电脑初学者的必会技能。③网上冲浪及应用下载。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电脑网络。在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学会了网上冲浪可以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可以进行信息查询、读书看新闻、娱乐等。而应用软件的下载则会让老年人的网络生活或是现实生活更方便、更丰富。④QQ聊天软件的应用。QQ聊天软件是现在比较常用的聊天沟通软件。也成了目前人们网上交流的主流方式。中老年朋友除了可以与子女或亲友方便地进行在线的文字、语音、视频聊天,也可以结识很多网上的新朋友,扩大交友范围,丰富业余生活。⑤网络购物。网络购物这项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充满了诱惑与好奇,所以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好奇心设置了这块内容。如果能熟练掌握,网络购物则能为老年朋友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但是由于现在一些网络管理的漏洞,网络购物对于老年人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对于这块课程的设置是主要来满足老年人的好奇心,为他们揭开网络购物的神秘面纱,对于实际应用则因人而异。⑥电脑的安全防护。中老年朋友可能从儿女口中或多或少了解电脑病毒的危害及一些表现。虽然并不太清楚这些病毒与日常生病的病毒的区别,却非常担心这些存在于电脑、网络中的病毒会给自己带来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失。对于想学上网、经常上网冲浪的中老年朋友来说,了解一些病毒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3.实施形式与效果。
计算机课程培训实施场地主要是利用机房进行面授,为了方便中老年学员的学习,课堂不仅安排了主讲老师,每堂课还安排两位教师辅导学员操作。课堂实施的进度会随着学员的学习状态与效果,随时进行调整。针对中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利用教师机对学生机进行控制同时也利用投影仪进行操作讲解,让学员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演示过程。在学员进行课堂操作时,三位老师流动的为每一位学员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对于老年人不感兴趣或是通过电脑操作无法体现出乐趣的课程及时做出调整。每个模块所用时间多少的安排则根据学员们实际接受的效果进行及时调整。培训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中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很高,态度认真。不管这些中老年学员曾经获得过怎样的荣誉,在课堂上遇到他们不明白的问题时都谦虚得像个小孩。对于学习上的任何困难都努力克服,不管是天气如何都不会影响学员们的到课时间。当遇到课程与社区工作冲突的时候,这些可爱的学员都会很认真地亲自跑到学校请假。课程培训的理想效果不是期望将每个来上课的学员培养成电脑高手,只是想通过计算机培训让中老年朋友觉得电脑的乐趣无穷。同时,也希望电脑的神秘感远离中老年朋友,敢于自己动手操作,为老年人的电脑使用提供初步帮助。
二、课程问题分析与建议
1.消除老年人对电脑的“恐惧”。
培训过程中发现中老年学员对电脑似乎都有种莫名的“恐惧”,都不太敢下手操作。使用鼠标时手指都极其僵硬。也许这种恐惧来源于平时家中年轻人的“吓唬”;也有可能是对于东西的爱惜,总是怕自己一碰就坏,不太敢动。面对这种情况,在授课过程中不断鼓励老年学员们要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对于不太清楚的问题,可以多问问年轻人。鼓励学员多向孩子学习请教,消除老年人对电脑的“恐惧”,也想让学员认识到电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2.重视细节的讲解,基础知识的学习很重要。
三期的培训使我发现基础操作和细节的讲解是很重要的。在第一期的时候没有把重点放在最初的基础知识上,对于一些细节例如鼠标的握法都有所忽略。结果反应在学员身上是鼠标操作困难导致一些错误操作,通过询问老师得到了解决。对于某些学员来说在心理上会有一些压力觉得电脑很难学,后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细节不容忽略,因为这些细小的问题极有可能会导致后期讲课时候学员不明白无法跟上进度,使得最终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一部分老年学员未学过拼音,这个造成了现在主流的输入法无法起到效果。为了方便教学及其他学员的学习,目前采取的是使用搜狗拼音法中的扩展手写功能,利用鼠标实现汉字手写式输入。不但解决了文字输入问题,同时也加强了鼠标操作的练习。后期学校将会配上手写板来方便学员们的学习。
3.多鼓励,用耐心为学员们建立信心。
老年人在学习电脑时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记忆方面有着明显的困难,对于电脑操作步骤忘记得很快。学员们也知道自己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听课的时候会主动用笔记录下来。对于这个问题则是多鼓励学员操作,并鼓励学员大胆操作。当他们操作正确的时候会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学员从而加深操作步骤的记忆,也加强了学员学习电脑的信心。根据学员特点,针对一些关键重要的问题会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强调提示。在实际操作中也会边操作边提示。例如鼠标的左右键的作用,每当讲课时候遇到这个问题都会提示一遍左右键的用法各是什么。重要的基本知识从头强调到尾,不让学员反复提问以免打击学员的学习信心。当感觉有学员在某个知识点上存在问题,则会在课堂上再重复一遍该知识点,使学员感觉不是自己一个人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打击该学员的自信。
4“.理论”联系“实际”。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某些学员对电脑网络的理解上还是存在一些困难,无法理解这个电脑的本质及原理。面对这种情况在不影响学员学习效果的情况下,将一些理论知识和专业名词列举成生活中会用到的物品,对于一些操作比喻成平时会做的一些动作或事情,帮助学员去理解记忆,更有效的掌握电脑的实际操作。
三、收获与总结
一、彰显老年友善文化,着力完善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支撑体系。区卫健局把“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纳入卫健系统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严格要求辖区内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各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在机构愿景或文化中必须有关心、关爱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权益,维护老年人尊严等内容;职工手册、行为守则等规范中有对老年人态度、行为和用语等。同时,积极协调财政、医保、民政等部门,根据老年人对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医养结合等服务的需求,在人员和设备配备等方面争取支持。区财政每年投入5亿元补贴城乡居民医保及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工作,投资近2亿元高标准建成智能化社会福利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全力提供老年友善服务,解决老年人就医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积极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浓厚氛围。
二、融合老年友善管理先进理念,打造智慧化机构养老品牌。面向老年人专业化养老需求,XX医院对接XX旅居养老十大品牌--XX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医院内合作举办XX养护院,建立老年患者的双向转诊机制,形成医联体的协作管理模式。养护院建筑面积7500平米,设有床位210张,有机融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实行日巡诊制度并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建立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实现“重症快速进医院、康复立即回机构”。引入“慧济国际”养老管理团队和智慧化管理运营模式,建立具有老年医学服务特点的技术规范和持续改进机制,严格按照国家最新的适老化建设规范,配备最先进的智慧化养老管理系统,从基本自理、部分自理、无法自理直至安宁疗护逐级设定11类护理标准等级,大力发展专业化的深度照护服务,失能、失智老人占比达到90%以上。同时,建立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知识、技能等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推出慧济舒适照护、慧济食坊、时间银行、志愿者之家、老幼同乐、宠物疗法多种特色智慧化服务,成为兖州机构养老的优质品牌。
三、推进老年友善服务,探索“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针对大部分老人习惯居家养老的现状,在区中医院建设医院、机构、居家“三位一体”的智慧化居家医养服务平台,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并将电子病历系统与全科医生助诊系统融合对接,打造了线上线下联动、院内院外协同、机构居家融合的信息化居家医养服务模式。通过组建以医师、专业护士、康复治疗师、专业照护师为主的居家医养服务团队,建立多学科诊疗体系,自主研发实现十多项常规检查的便携式“全科医生助诊包”,让移动巡诊、移动护理、药品配送等入社区、进家庭、到床前,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查体、疾病治疗、健康管理、功能康复、预防保健、生活照护等连续性医养服务。
同时,积极引导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XX医院合作、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XX老年公寓合作,联合推行街道社区医养模式,打造医疗养老联合体,将智慧居家医养信息平台与基本公共卫生平台进行对接,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老年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进行定期回访、科学管理,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生活照护、身体指标监管、紧急救助及慢病管理等个和远程诊疗服务,形成“居家体检医疗-健康数据上传-异常信息预警-专业团队跟踪服务”智慧型养老医疗服务链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类养老服务,全时段保障居家老人生命健康安全,切实增强医疗服务精准性、及时性、专业性。
四、聚焦老年友善环境,创新智能养老综合体。针对规模较大的新建城市社区,以“XX依养家”高端养老公寓为试点,打造“XX依养家”智能养老综合体。项目总投资6.2亿元,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其中,XX依养家老年颐养中心项目,作为XX市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我区重点工作,项目建筑和内部装修全部采用适老化设计,设置有依养家医院、休闲活动中心、长者生活起居照护区、健身服务中心等功能分区,集优质机构养老、社区日间照料、智能居家养老为一体,现已入住50余人,二、四、五层入住率达到90%。中心在老人生活照护区配备无障碍通行、低位开关、一键急救按钮,房间内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心电、血糖等健康监测设备,以及灯光、空调、电视等生活电器,实时监测老人睡眠情况、生命体征以及离床时间,方便老人生活起居,一旦发生异常系统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即刻到位处置,全天候保障老人生命健康安全。
关键词 护工 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4-0022-03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anagement for the care workers in the geriatric nursing hospitals
XING Chunling
(Hudong Elderly House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2, China)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逐年上升,人们对老年护理床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老年患者在获得优质医疗的同时,又能获得个人需要的生活护理服务,为老年患者及家属解除后顾之忧。然后老年护理院在护工管理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笔者结合老年病房护工管理的实践,对社区老年护理院护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1 老年护理病房及护工的现状
社区老年病房现状存在多方面问题,现从患者和护工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入手,对社区老年病房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1.1 患者情况
社区老年病房收治的患者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各方面机能都已进入衰老过程,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低下、自理能力下降。有些患者长期卧床并伴有肢体瘫痪或意识障碍、继发性语言障碍及老年痴呆等。多数患者常是一人多病、病种复杂,住院时间长、疾病恢复慢,生活需要护工照料。
1.2 护工情况
1.2.1 护工综合素质偏低
大部分护工的年龄在40~50岁之间,文化程度以小学文化居多。护工的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沟通能力差。虽说护工有具体的管理公司,但公司对具体的护理工作不熟悉,上岗前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培训,直接把家政人员推向医院开展护理服务。除了一般的生活照料,护工难以满足老年患者多层次、全方位服务的需要,更不能适应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需要。
1.2.2 职业稳定性差
由于护工没有固定、长期的合约机制,没有良好的待遇和福利保障[1],收入以每月护理患者数为基准,导致收入不均,工作的随意性和不良情绪使得护工队伍难以稳定,人员流动性大。
1.2.3 自我防护意识差
在老年病房,护工每天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排泄物,常常是护理好一位患者紧接着护理下一位。护工缺乏相关的消毒隔离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差,故易造成患者交叉感染[2]。另外护工上岗前不体检或不能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也成为院内感染的隐患。
1.2.4 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
在老年护理院,因为护工与患者的接触最为频繁,个别护工擅自收受患者钱物,一旦达不到家属的护理期望就易产生纠纷。有的护工在护理中不按操作规程办事,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因病情观察不及时导致医疗事件发生;有的护工自以为是为家属解释病情,引发医疗纠纷[3]。
1.3 管理问题
老年病房不是护工管理的主体,又因为在本病房要承担照护老人的问题,一旦护工发生差错,医院方难辞其咎。所以护工和护理院既分又合,给护理管理带来了很大麻烦。理顺老年病房护工管理的难题,对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护工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009年上海市人保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上海市医疗机构护工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要切实加强对护工的管理工作,帮助护工解决困难和矛盾;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护工的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开展对护工的职业培训,提高护工的职业技能,降低护工的就业成本。作为医疗机构,笔者认为提高护工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健全组织,加强护工管理
结合每家医院的实际情况,从组织结构设计保证护工管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比如在护理部建立医院护工管理中心,与具体业务科室管理相结合,实行护士长、责任主管及责任护士的三级管理,层层监督、逐级负责[4]。
一方面护士长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另一方面,责任护士每日检查护工的工作情况。其反馈方式采用现场检查、考核、询问患者、问卷调查等综合评价,结合医院的绩效考核,设定恰当的指标进行考核并奖优罚劣。
规范护工的劳动合同管理,即每位护工必须通过合法的用工渠道进入护工队伍,护工的劳动合同中要明确用人方的管理和监督权限,对收取灰色收入予以一票否决。规定每位护工的最高护理人数,适当提高护理费用,加强绩效考核,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多劳多得,确保护工队伍的稳定和保护护工的合法收入。
2.2 加强护工专业培训
上岗前的培训工作,可以由劳动中介完成基本常识部分,而医院进行操作实践和工作指导。新上岗的护工首先参加护工学习班,经过考核,不合格者不予聘用。对已上岗的护工,医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护工知识的培训与操作演练,使护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及专业水平。
2.2.1 职业道德
对护工进行仁爱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待患者富有同情心、爱心、耐心。引导他们团结合作,树立团队精神,为患者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服务。护理部可定期邀请有经验的护工现身说法,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关注自己的行为,逐步提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职业意识。
2.2.2 消毒隔离
对新聘用的护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以保证护工自身无传染性疾病。护工实际工作中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是疾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另外,护工普遍缺乏洗手的卫生观念,所以护工一定要学会基础消毒隔离技术,正确处理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交叉感染。
2.2.3 基本技能方面
护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论及实际操作两部分。基础理论包括基础护理常识、基本服务礼仪等[5]。实际操作能力包括正确更换衣被、患者的洗漱、翻身、按摩及被动肢体活动,各种引流管、护理、正确记录出、入量,防止患者坠床、跌倒、走失,预防压疮形成、保护性约束带的应用等,这些基本技能必须人人掌握。
2.3 完善管理制度
2.3.1 管理模式方面
建立“公司管理加医院督导”的护工管理模式[6]。护工的招聘、管理委托给护工公司,持证上岗、统一着装、统一收费标准。医院负责对护工定期进行集中培训,对护工的工作质量进行全程监管和监督。协调责、权、利三者的关系,在发生医疗事故和劳动纠纷时,能够明确责任主体[7]。
2.3.2 规章制度方面
新护工上岗,护理部首先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按照《护工岗位职责》等有关管理制度进行岗前培训。将护工职责严格界定在生活护理层面,不准拔除输液管、不准调节氧气开关、不准调节输液速度、不准擅自在病房使用电器、不准长时间聚众聊天,使护工有纪律的约束感。
2.3.3 工作质检方面
强调病区监管责任,实行护士长及护士每日巡查、公司主管随机检查、总护士长不定期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对护工工作进行全程监管。护工公司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根据考核分数奖优罚劣,做到优胜劣汰[8]。对于多次工作不达标的护工,给予辞退处理。
2.3.4 实施人性化管理
以人为本是做好护工管理的根本,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和谐管理护工的重要手段[9]。医护人员要尊重、信任、帮助、关心护工,让护工融入病房这个大家庭,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而安于本职工作。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防暑降温,改善护工晚间值班条件,增加冷暖饮水器、发放毛巾等劳防用品体现人文关怀。
护工是发展老年护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医疗护理的必要补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属的身心压力。虽然护工管理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护工管理的新路。
参考文献
[1] 朱庆华. 护工权益保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 12(23): 114-115.
[2] 王惠萍. 护工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6): 462, 472.
[3] 柳宏春. 浅谈老年病房的护理安全新举措[J]. 现代护理, 2012, 10(9): 78-79.
[4] 顾君娣. 病房护工管理的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24(10): 31, 67.
[5] 陶巍巍, 张新宇, 衣运玲, 等. 家庭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认知与需求[J]. 中华护理教育, 2010, 7(10): 471-472.
[6] 吴. 老年护理医院在护工管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1(30): 222-223.
[7] 宋玉霞. 医院护工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1): 120-121.
[8] 周亚萍. 医院护工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 医院管理论坛, 2010, 27((1): 43-44.
1急腹症患者的特点
①多先腹痛后才发热或先呕吐后才腹痛。②腹痛部位不固定。③腹痛程度轻重不一。④压痛腹肌较突出,常有反跳疼。⑤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2 急腹症的性质
2.1炎症性疾病 一般起病较慢,腹痛由轻到重,持续性发展,体温常升高,白细胞增加。
2.2穿孔性疾病 腹痛多突然发生,为刀割样剧痛,且范围广泛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2.3肠梗阻性疾病 起病急剧迅速发生腹绞痛,有间歇期,呈阵发性加剧,伴呕吐。
2.4内脏出血性疾病 起病突然,为阵发性绞痛,易致休克,早期无腹膜刺激征,伴有轻度发热和白细胞增高。
2.5器官缺血性疾病 起病突然,为阵发性绞痛,易致休克,早期无腹膜刺激征,当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导致肠坏死时,才有腹膜炎的表现。
3急腹症的鉴别
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有以下几种,可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鉴别。
3.1急性阑尾炎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阑尾部位固定性压痛点或腹膜刺激征,伴有轻度发热和白细胞增加。
3.2急性肠道感染、结石症 起病较急,常有反复发作病史,右上腹绞痛,畏寒、发热急症较重。
3.3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常有肠部病症手术病史,持续性腹痛,阵发性腹胀加剧,可有肠型和蠕动波,肠鸣音亢进,腹部X线透视有梯形液平面,早期体温和白细胞不升高。
3.4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多有溃疡病史,腹痛剧烈,为刀割样,腹膜刺激征明显呈板状腹,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可见隔下有游离气体。
4护理
4.1术后护理 老年人热型常不规则,体温过低表示机体反应低下,应做好保温工作。高热者,常提示腹腔内感染,应做好物理降温及抗生素应用的护理,并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面色、腹部体征的变化。脉压低于15mmHg,肢端血管不充盈等表示有效的循环血量减少,各脏器功能减退。
4.2引流的护理 。
4.2.1 胃肠减压管抽出消化道气体和胃肠内容物,减少胃液可降低胃肠吻合口瘘,要注意观察引流物颜色和量。
4.2.2T型引流管要妥善固定,记录并注意观察每日引流量和其性状,如体温正常,生化指标正常,则病情稳定。2周后夹管观察有无腹胀、黄染及发热,经X线腹透检查若胆道总管通畅即可拔管。
4.2.3 观察腹腔各种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堵塞,注意观察有无脱落及漏气。并应协助患者变换, 以利于引流。
5 病人的健康教育
5.1 突出健康教育,做到因人施教,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率[2]。
5.2 消除紧张和焦虑。 紧张和焦虑是手术所造成的心理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轻度的紧张和焦虑是患者的正常心理防御,而过分的紧张、焦虑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这些心理的产生致使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从而降低对手术的耐受力[3]。应重点放在鼓励病人,应该建议少食多餐,避免短期内摄入过量的食物,戒酒。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观察是很重要的。
5.3 加强心理护理,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调动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患者出院后,体弱老年人恢复较慢,要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不宜参加体力劳动,或过量活动,保持大便通畅,吃含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参考文献
[1] 张树基,王巨德.外科诊断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2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跌倒;护理干预
老年人是社区内的一个重要群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庞大,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老人年跌倒的预防控制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为保持老年人较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减轻社会疾病负担,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的安全防护,减少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护理工作重点在于预防。
1 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分析 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1.1 年龄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调节控制功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前庭感觉能力下降、导致老年人反应时间延长,平衡不稳,增加了跌倒的风险。骨骼肌系统功能下降,下肢肌肉力量下降,而导致肌肉、关节功能减弱,移动功能下降,所以老年人因步态不稳、下肢乏力跌倒占总跌倒人数的比例较大。尤其老年人视觉,视力减退、视觉分辨能力下降将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2]。
1.2 疾病因素 多种疾病易引起老年人跌倒
1.2.1心脑血管疾病是本组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如高血压、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萎缩等,均可导致短暂的脑供血不足,致大脑缺血缺氧,使患者突然发生脑功能失调,出现意识丧失而昏倒。
1.2.2老年人骨骼、关节疾病是引发跌倒的常见原因。骨骼肌肉系统病疾病或功能退化会影响老年人的活动能力、步态的敏捷性、力量和耐受性,使老年人举步时抬脚不高、行走缓慢、不稳,导致跌倒危险性增加。颈椎病可累及脊髓和椎动脉,影响姿势的控制而发生跌倒。腰椎劳损和退行性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
1.2.3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白内障、黄斑变性及青光眼,均可引起老年人视觉异常,因看不见某些障碍物而绊倒。戴双焦眼镜的老年人容易看错地面而失足跌倒。
1.3 药物因素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由于肾功能下降,有些药物排出较慢,容易在身体内积蓄,比如长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药等,用药后除了可能产生低血糖、低血压等副作用外,同时药物的副作用亦容易引起老年患者的平衡能力下降、步态不稳、视觉障碍、反应变慢等而导致跌倒。据Nygaard研究显示,使用安定药者比不使用安定药者跌倒的危险性高4倍[3]。
1.4 环境因素 常见的环境危险因素有3类:①物体绊倒、地面光滑、光线晦暗、携带较重物品等;②穿拖鞋或不合适的鞋裤;③家具摆设不当、床铺过高过低、坐椅过软过低等因素使老年人使用困难而促使跌倒。另外室外的危险因素包括台阶和人行道缺乏修缮,雨雪天气、拥挤等都可能引起老年人跌倒。
1.5社会心理因素 有些老年人个性好强、固执、独立性较强往往容易忽视跌倒的各种危险因素,常因为高估自己的行动能力而导致跌倒;有些老年人害怕跌倒,特别是曾经跌倒过的老年人会更加害怕,走路更加小心,能不走尽量不走,这反而丧失了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肌肉肌力及协调能力下降,增加跌倒的风险。
2 社区护理干预
2.1跌倒时的处理
2.1.1发现老年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应就地平卧,先查明情况,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自觉症状、跌倒时的情形和跌伤情况,以正确判断病情,给予相应处理: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如老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1.2 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休息;发生跌倒均应在家庭成员陪同下到医院诊治。
2.2跌倒的预防
2.2.1 评估老年人的活动能力 通过观察老年人的止步交谈情况、测试其平衡功能及跌倒预测指数等方面的检查,筛查出社区易跌倒的危险人群,帮助其分析跌倒的诱发因素,再进行预防干预。
2.2.2 改善居住环境,消除环境危险因素 老年人的环境要求布局简洁、家具物品摆放适当,通道宽阔无障碍;地面应平坦、防滑;卫生间靠近卧室,家具摆置适当,床和椅的高度不宜过低,防止地面积水,增加照明;走廊、楼梯、厕所和浴室要设扶手,特别是在意外发生而周围又无人扶时,扶手对保持身体平衡能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4]。
2.2.3 日常生活指导 衣裤不宜过长,尤其是裤腿。走动是时穿合脚的布鞋,尽量不穿拖鞋,穿脱袜子、鞋、裤时应坐着把腿抬高进行。变换动作要慢,做到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危险性活动,防止过度劳累。活动不便者外出应使用助行器或有人陪伴。
2.2.4 指导老年人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根据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和平衡功能指导老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跌倒训练,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平衡训练操、运动操等。
2.2.5合理用药指导 遵医嘱服药,尽量避免易引起跌倒危险的药物,必须要用时,应尽量减少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并事先做好宣教,使老年人充分认识药物的作用,指导老年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老年人预防性使用维生素D对减少跌倒有效,每日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对预防跌倒有较好效果[5]
2.2.6健康教育 定期在社区内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跌倒健康教育,使老年人充分认识跌倒的危险和重视跌倒预防,克服不服老和怕麻烦他人的心理;指导老年人定期进行跌倒危险因素的评定,及时治疗相关疾病;消除老年人对跌倒的恐惧;指导家属和照顾者给老年人足够时间进行日常活动,不催促。
3小结
老年人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护理干预重在预防。因此社区护士应加强对老年人群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消除或纠正跌倒危险因素,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对提高社区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素珍,马伟光等.社区护理,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5.
[2] 北京协和 医院 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210.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39-841.
[3] 胡逢祥.因跌倒所致骨折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医学分册,1999,15(1):18-19.
首先,老年人更愿意和同龄、同阶层的其他老人交往,并且由于兴趣的不同,表现出同性聚集性;喜欢和活泼的孩子们交往,渴望和子女交流,又担心和他们有隔阂。其次,老年人参与的多为低运动量的活动。由于身体上的衰退,老人们活动的范围一般比较小,多数集中在住宅附近。最后,老人对空间的私密性要求更高。当老人在进行坐憩、下棋等不希望被打扰的活动的时候,会倾向于选择私密感较强的安静的小空间。同时,老年人极其念旧,喜欢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活动。
2促进老年人交往的空间特征
行走不便、视力下降等无法抗拒的因素,使老年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的需求。因此,老人们对住区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比一般人更为显著。
2.1易于到达的空间
随着时间的增长,老年人的行动能力会有所下降,因此,他们的活动空间必须是最近的路线就能安全到达的场所。万邦伟将老年人的出行活动分布圈划分为基本生活活动圈、扩大邻里活动圈、市域活动圈和集域活动圈等。其中基本生活活动圈一般为自家内院、宅间绿地、单元入口等。这个圈子是老年人最容易抵达的地方。将活动设施尽可能布置在家附近的位置,更能引发老年人活动的兴趣。
2.2亲切宜人的尺度
老年人对空间的私密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在心理上,尺度适宜的空间能让老人更深切地体会到亲切感和安全感。扬•盖尔认为,在尺度适中的城市和建筑群,人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空间中的活动,而那些巨大的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生理上,小尺度的空间使老年人能清楚的看见空间的细部和其他人的活动,并且不需要费很大精力就能去想去的角落。
2.3易于识别的空间
老年人视力和记忆力的衰退导致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过多的信息。为了不使老年人迷失方向,住区户外空间设计必须是易于识别的场所。例如单元入口的设计可运用不同的材质和强烈的色彩进行区分;中心广场可以在空间中增加醒目的标志物帮助对焦,增强老年人对空间距离的感知;在拐角处以及高差变化的地方要用不同的色彩和材质,帮助老年人更好的识别空间的变化。
2.4完善的空间层次
奥斯卡•纽曼在《可防卫空间》一书中提到了关于空间层次的关系,即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组织模式。在住区内,交往空间的层次主要体现为,中心广场、绿地———小区道路———组团绿地、院落活动场地等———单元入口、室内。由此给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方式,这样有助于老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交往模式,既可以参加聚会活动,可以与偶遇的人聊天,又可以在花下小坐、对弈。
3促进老年人交往的户外空间设计
3.1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是住区中老年人户外活动最重要的空间之一,是住区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广场应设在住区较为中心的位置,方便住在各个角落的老年人到达。广场的尺度在满足活动需要的同时,不可太过空旷,尺度适中的广场可保证场地的亲切感,同时避免夏季的日晒和冬天的猛风对老人身体造成伤害。广场周围应保证一定的绿化率,否则容易造成老人迅速通过或只是呆在广场边缘,不愿意投入活动。茂盛的植物和多样的设施既可避免广场单调乏味,又可以让老年人一边活动一边欣赏风景,使老年人觉得心情舒畅。
3.2步行空间
为了老年人的安全考虑,住区内的道路宜采用人车分行,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步行空间包括中心绿地、广场和各级道路的人行道。步行空间设计得是否得当对老年人出行的频率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道路必须通畅平整,采用防滑材质铺地。过于曲折或高低不平的道路会对老年人活动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其次,道路要富于变化,避免景观重复性,增加层次感,让老人散步的途中不感到单调乏味。再次,对于记忆力衰减和感知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来说,道路的可识别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道路节点或拐角处设置小品、雕塑等识别物,可以增强老人对道路的识别度。此外,步行道的沿途需要设置休息空间,方便老年人随时休息。
3.3单元入口空间
单元入口空间是连接室内和户外的过渡空间,是衔接私密和公共空间的半公共空间,方便老人进出室内外在此适应环境和调整心理。同时也是出入的必经之地。扬•盖尔认为:“紧靠宅前哪怕是很小的户外区域,也比不易到达的较大娱乐区域有更多、更广泛的用途。”单元入口不可过于狭窄,除通行之外要有一定可以活动的区域,并设置可休息的空间。入口处要设置雨棚,有利于室内外更好的融合,同时方便老人在天气恶劣的时候既能躲避风雨,又能欣赏外面的景致。
3.4健身活动空间
老年人的健身活动空间主要包括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运动场地包括各种球场、跳舞等集体活动场。场地之间可用灌木分隔,避免互相影响,又不会遮挡视线,注意周边景观的设计和场地的朝向,为老年人创造舒适安逸的健身环境。健身设施可结合运动场地布置,活动设施应具有多样性,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的尺度和运动强度,并使用防滑材质。活动空间的周围应提供休息的座椅,方便老年人长时间逗留,并促进老年人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的交谈。
3.5无障碍设计
恰到好处的无障碍设计,既可以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得到很大的便利,又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在出入口、亭子等有高差变化的地方,除台阶之外,还应设坡道和扶手,方便坐轮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安全活动。坡道和台阶的设计要平缓,过陡的坡道和过高的台阶都会对他们的行动产生阻碍。要注意的是,坡道并不是阶梯的替代品,要同时考虑到坐轮椅和不坐轮椅的老年人使用需求,因为对于不坐轮椅的老人来说,坡道反而更危险。
4结语
养老及老年护理已经成为全社会需要关心的问题,因此不能单靠某一方面(如机构养老)的孤军奋战即能达到理想效果,经过多方学习及社会调查,我们对于失智症的治疗环境提出这样的理念:以失智年长者为中心,辅以整个社会环境(如家族亲友)、养老机构的运行性环境(照顾理念)及物理性环境(也即空间构成)三位一体的整合性环境理念,其图形模式如下图1:
图1 以失智年长者为中心,三位一体的整合性环境形塑理念
另外,我们对失智症老人各阶段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所需照护情况也做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的了解失智症老人的行为模式、照护需求以及重点:
1.1 失智症行为与障碍
1.1.1大脑老化
⑴50岁:记忆力衰退(钥匙、停车、姓名);⑵60岁:注意力变差(空间、感觉);⑶70岁:思考力障碍(抽象、语言;)⑷85岁:容易失智症。
1.1.2主要障碍
⑴记忆障碍——记忆丧失;⑵辨识障碍——时间、空间、人物;⑶认知障碍——失认、失语、失行(理解力、判断力衰退);⑷执行能力障碍、人际关系障碍。
1.1.3行为障碍
不安、幻觉、焦躁、徘徊、失禁、异食、长期卧床。
1.1.4失智程度与照护量需求关系如下
初期阶段(轻度、主要表现为健忘,持续时间约2-4年),在此阶段,失智老人照护需求量较低,并随着症状进一步加重,照护需求量也逐渐上升;中期阶段(中度,主要表现为行为及思想意识混乱,但仍有相当的日常活动能力,持续时间约2-8年),在此阶段,老人处于高度危险阶段,因此日常照护需求量为最高;末期阶段(重度,失智,会逐渐丧失基本生活能力,出现无法辨识家人、语言沟通障碍、进食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持续时间为1-3年),在此阶段,照护需求量相对中期阶段有所降低,直至老人离世。
1.1.5失智者危险状况发生率统计如下
跌倒:28.4%;坠落:21.6%;烫伤:8.1%;碰撞:5.4%;吞食杂物:5.4%;中毒:2.7%;溺水:1.4%;其他:16.2%。
1.2失智者的感觉与环境适应
调查研究表明,失智症患者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感觉和适应周边环境:⑴ 阳光;⑵照明;⑶视觉(标识标牌等);⑷色彩;⑸声响;⑹嗅觉。
通过上述方面的介入,可以有效的引导失智症患者进行自主行为能力的锻炼,以延缓失智症状的加剧速度;上文简要的论述了失智症患者的一些现状及所需治疗环境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如下优质失智症照护专区的新理念。
2、优质失智症照护专区新理念
2.1单元照顾的理念
2.1.1单元照顾的出发点
针对个别需求提供生活服务,塑造贴身的感觉,即改变以往的集体式照护模式,转为针对个别需求的照护模式,让个体更能得到全面的、体贴的、拥有个体隐私化的照护;力图将以往观念中福利院被认为是“收容所”的场所改变为“生活的场所”。
2.1.2照顾服务对象:针对失智症患者的不同病症情况进行分别护理;
⑴CDR2分以上之部分重度、中度失智症高龄者;
⑵ADL尚可,有语言、沟通残能者;
⑶注:CDR(ClinicalDementiaRating)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⑷ADL(Activitiesofdailyliving)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
2.1.3友好关系——医生、照顾服务员、失智老人
改变以往医生-服务员-失智老人之间垂直方向的阶层关系,变为水平向的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家庭、亲人、朋友关系。
2.1.4照顾单元化
居家般的生活(照顾服务员生活陪伴者),改变以往集中照顾(大组团)的模式,该种模式将老人与照护人员孤立起来,成为服务员的角色,转为分类别照顾(小组团)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照护人员的角色转换为朋友、生活陪伴者,并通过采取如下一些措施以切实改善老人的護理人文环境:
⑴没有日课表;⑵服务员不穿制服;⑶由老人自己决定生活时间及停留场所;⑷各种活动同时进行;⑸家族探访次数增多;⑹调整之后的照护单元布置如下图2所示。
2.1.5经上论述,我们提出团体家居的照顾服务理念
⑴小规模的单元照顾;⑵过家庭般的生活;⑶延续个人的生活方式;⑷尊重个人隐私与潜能;⑸增进公共交流的机会;⑹贴身陪伴的照顾服务;⑺缓和失智症状的恶化;⑻终生最后的住家;
图2 调整之后的照护单元布置图
2.1.6单元组成的概念
从前的护理经营模式是从管理、照护观点出发考虑经营规模,现在及未来的护理模式是生活观点出发设定单元规模,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主要空间的改变中:
⑴个人空间:由以往的多人共室,通过空间布局,力图实现单人个室,以保证老人的隐私;
⑵公用空间:考虑老人的日常行为模式,改变以往的大型公共活动空间,代之以较为分散的分散型小型互动空间,给老人营造更加舒适,温馨的环境;
⑶走廊空间:将以前的长走道缩短至短走道,甚至无走道,以照顾老人行动不便等问题;
2.1.7单元规模参考值
由此我们做了一些数据调查,参考了一些在此方面较为成熟的护理:单元规模:⑴瑞典:团体家屋6-10人;⑵日本:团体家屋5-9人;老人保健设施12人;护理之家6-15人。⑶台湾:试办失智照顾专区6-12人;试办团体家屋6-9人。
2.1.8团体生活照顾单元的形式构成及优点
图3 团体生活照顾单元的形式构成模式示意图
上述优点主要有:⑴生活照顾单元规模小,有家的感觉;⑵空间层次分明,监护系统完善;⑶被照护单元小,照护品质提升;⑷自主性、主体性的生活场所;⑸缩短移动距离,减轻照顾人员负担;⑹依身心机能分组,有利于设备及照护计划;⑺依身心状况变化,可建立转介系统。
2.2照顾专区的空间构成
2.2.1个室化,具体包括
团体起居空间、公用卫浴设备、提供个人卧室楼地板面积,每位老人7m2以上。
2.2.2公共空间组织形式(共分三种)
⑴中央走廊型:共用空间(起居、餐饮)、照顾服务站、居室、浴室、厕所。
⑵大厅型:共用空间(起居、餐饮)、照顾服务站、居室、浴室、厕所。
⑶开放空间型:共用空间(起居、餐飲)、照顾服务站、居室、浴室、厕所。
⑷开放空间型:共用空间(起居、餐饮)、照顾服务站、居室、浴室、厕所。
2.2.3照顾专区的生活场所
⑴从医疗模式到社会生活模式
⑵单元护理空间设计
①公共空间:a. 玄关、共用空间(迎宾、便利缓冲空间、形成无形的监护);b. 访客的场所(舒适、亲切、多用途、供社交);c. 闲暇活动的角落(训练自律和自制的能力、窗外的视野);d. 家庭化厨房、餐厅(多用途空间、诱发活动、家的感觉)。
②自己的居室:a.秘密的场所;b.创造个性的空间;c.个人的收纳空间;d.室友的交流空间。
③无障碍卫浴:a.临近居室、餐厅、厨房;b.无障碍、安全设计;c.照护人员.可进入的照护空间。
④照顾人员的休息室:a.放松心情的场所,融洽的意象;b.工作与思考的场所;c.资讯交换中心,多机能空间;d.全设施及各单元休息区。
⑤户外活动空间a.有意义的散步空间:引发自主活动、无障碍环路,连接室内外、设路标、情境转化、助记忆易定向。b.有效的户外空间:提供活动场所、延伸室内外视野。
除了上述一些基本设计理念意外,对于护理空间的设计也需要从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角度出发进行细部各个区域的设计。
3、松江第一福利院原5#楼现况的问题和机遇分析
3.1总体现状分析
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宁静、建筑密度低,容积率小(低容量)绿化率高,绿化景观多样化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建筑朝向及间距满足日照要求、院内交通人车分流、机动车停车问题。
图5 为松江第一福利院总平面图,红色半透明区域为失智老人区域
根据《老年养护员建设标准》建标144-2010、《老年养护员标准设计图样》13J817相关规范中关于老年养护院的建设规模规定:老年养护院的建设规模,按床位数量分为500床、400床、300床、200床、100床五类。规模在500床以上的宜分点设置。老年养护院的房屋综合建筑面积指标以每床所占房屋建筑面积确定。不同规模老年养护院房屋综合建筑面积指标见下表1:
表1 老年养护院房屋综合建筑面积指标表(㎡/床)
[建设规模\&500床\&400床\&300床\&200床\&100床\&综合建筑面积指标\&42.5\&43.5\&44.5\&46.5\&50\&]
注:其中直接用于老年人的入住服务、生活、卫生保健、康复、娱乐、社会工作用房所占比例不应低于总建筑面积的75%。
图6 为5#楼,失智老人护理区平面图
对比目前松江第一福利院5#楼(是指老年人护理区)的现状如下:失智老人护理单元有2个,共51床;建筑面积:440X2=880m2(共2层);床均面积:约17.25m2;多为三人间及八人间,缺乏私密性;缺乏公共生活空间及室外活动空间,空间不能吸引老人,使用率低,且偏重于物理空间环境,难以达到辅助护理治疗的作用;电梯位置不合理;居室出入口过于隐蔽。针对上述一些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改造建议:
3.2改造建议
失智老人护理单元改为3个,共48床;建筑面积:440×3=1320m2(在原有2层基础上加建一层);床均面积:27.5m2;增设公共活动空间;改变原先的多人间,调整为二人间;另外,针对失智护理的特点,我们做了如下总结归纳,同时也作为我们进行改造设计的切入点:
3.2.1护理治疗是延缓病情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
3.2.2针对失智老人护理空间的设计,提出新的设计要求——循证设计——国内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偏重于物质的空间环境,难以达到辅助护理治疗的作用,甚至会加重其病情的恶化。
究其根源,是国内建筑从业者在护理环境及失智老人生活行为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研究方法主观性较强,缺乏实证研究基础。因此国内失智养老设施设计迫切需要一种基于老人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与空间结构关系研究的客观、理性的设计方法。
3.2.3以小护理单元为核心,强调居家感受——失智老人异常的精神行为,使其对环境变化更加敏感。小规模护理单元一方面能够促进老年人之间、与护理员之间的交流,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护理员工的压力较低,也能促进他们与老人之间更好的互动,提高其工作质量。
3.2.4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及内容的公共空间
——短循环游走路径;
——丰富的小尺度空间;
——亲近自然的室内外空间;
——人性化的私密居室空间
4、结语
通过本项目的改造实践,旨在达到以下愿景:增加对失智症长者类别的认知;提供优质照顾服务的理念和策划;激励家人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优质生活空间规划;通过引入支持的、陪伴的、引导的、人性化、有尊严、重品质的小单元居家式照理念及模式;从而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用心用情所筑的温馨家园。
参考文献:
[1]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