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29 16:01:59

导语:在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67

森林是我国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环保价值和经济价值。但病虫害侵蚀会影响森林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森林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受到严重的损害[1]。近年来,为保障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我国强调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坚持防治与营林协调进行,有效解决了森林病虫害问题。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本文分析了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1.1 害虫种类日益增多

随着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重,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森林资源保护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然而现实却是我国森林资源近年来不断受到人为破坏和病虫害的影响。据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森林病害虫种类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35种,提升到了2015年统计的50多种,而且其种类演变趋势还有着继续增加的现象。森林病虫种类的日益增多,给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工作难度。

1.2 入侵病虫威胁加大

入侵病虫是一种生态入侵的自然规律现象。所谓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其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破坏和消弱使人难以置信。据统计,我国森林生态入侵病虫典型有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松材线虫病、枣食蝇等,这些典型的森林生态入侵病虫没有天敌,因此大量繁殖,这不仅导致了森林物种多样性减少,而且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2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问题

2.1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森林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大多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些地区受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制约,先进的病虫害防治设备或仪器投入不足,防治手段落后。这些地区大都依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来防治森林病虫害,致使森林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严重,病虫天敌逐渐减少,使一些繁殖能力较强和具有主动传播能力的顽固病虫存活,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2.2 森林病程害监测预报工作有待提高

森林病程害监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但从现阶段我国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水平来看,工作水平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2]。如我国森林动态信息收集一般由y报灯来收集,但由于种种原因,测报灯的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各地区没有按时登记、整理虫子数据,没有人对病虫害进行鉴定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未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3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对策

3.1 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宣传力度

林业企业、林业部门、人民群众等要认清森林病虫所造成的危害,必须加大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以争取全民参与到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中来。在宣传工作中要注意加大法律法规以及相应条款的宣传,认识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尤其要加强对生态入侵有害病虫的宣传,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识,以防患于未然,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3.2 构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机制

要完善责任体系,督促林业企业和机关成立特定部门,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建立分组管理机制,设立责任制。由上级带领下级,明确任务,联合防治。要确保全民参与,建立《森防病虫害目标管理责任状》的监督机制,抓好督促检查、验收工作,真正发挥森林病虫害防治责任机制的作用;加大森林病虫害工作的资金投入。各级林业部门要向上级机关争取更多的防治资金,政府应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量,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县级政府及林业单位也应尽力筹措资金,发挥全民力量,多管齐下,保障森林病虫害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提升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水平

要督促各林业管理部门即时准确地掌握病虫害的动态和范围,提升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水平。要用高科技的手段来使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加强预防工作,必要时建议使用微生物农药来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进一步规范森林植物检疫监测预报工作,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对监测预防数据要检查及复检,并实时预测,以防止危险森林资源的有害生物通过人为活动传播蔓延。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当前早稻病虫发生情况

据区植保站调查监测,我区今年早稻穗期病虫害发生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稻瘟病,稻飞虱呈重发生态势。目前,稻瘟病在全区各乡(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仍呈继续扩展蔓延之势;

稻飞虱前期迁入早、数量多,近期田间虫量增长快,呈大发生趋势,部分田块已达到或接近防治指标。纹枯病丛率15~20%,接近防治指标,正处于水平扩展和垂直扩展;稻纵卷叶螟近期大量迁入我区。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6月我区雨水较常年偏多,极易造成稻瘟病的暴发流行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和危害。早稻穗期稻瘟病和稻飞虱重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若早稻穗期防治不力,上述病虫将对早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二、充分认识当前早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各村委会、场必须对当前早稻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有充分的认识,把早稻病虫害防治作为当前农业生产一项紧迫任务。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抓紧部署,加大宣传力度,确保防治工作组织到组,宣传到户,责任到人,技术到田,尽快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把好病虫害防治关,确保今年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三、狠抓防治工作措施落实

(一)广泛宣传,积极服务。各村委会、场要通过板报、会议和各种宣传媒体等多种途径,把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及时向广大农民宣传。尤其及时把镇农业服务中心印发的《病虫情报》,张贴到村民小组,通知到户。特别是要做好偏远村组、外出务工人员之家、防治观念差的农户的宣传和指导工作。让广大农户掌握病虫科学防治方法,及时进行有效防治。

(二)科学测报,深入指导。镇农业服务中心在做好早稻穗期病虫害的测报预警的同时,要在早稻穗期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各村委会、场指导防治工作。镇农业服务中心植保员要集中精力抓好病虫预测预报,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早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每个村要有人负责病虫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切实抓好早稻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

第3篇

关键词桑蚕;省力化;高效;病虫害防治

桑蚕业是我国一种较有特色的传统行业,近几年来,随着桑蚕价格的上涨,桑蚕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随着桑蚕业规模的扩大,桑蚕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变得更加艰巨,因此,桑蚕业就需要根据桑蚕业养殖的地方的地域气候条件来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病虫害预防机制,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措施来保证桑蚕的安全生产。

1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的优势

桑蚕业已经有着千百年的发展史,它也是大部分桑蚕业种植区域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由于人们以前对桑蚕经济价值不了解,使桑蚕业养殖一直都是靠天吃饭,而并非靠养殖人员自身的技术来实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同时改变人们经济状况,桑蚕业就需要引入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来尽量缩短城乡差距,同时提高桑蚕的功效,降低人们的工作劳动强度,增加人们的经济效益。广西一直是桑蚕业最大的桑蚕养殖基地,而广西贵港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为21.5℃,贵港市的主要气候灾害便是春秋干涸、汛期局部暴雨洪涝。因此,针对这种气候因素,在广西桑蚕业采取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便能省时、省力、高效、高产的进行家蚕养殖,而这种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培育的桑蚕大多都是优质、生命力强、创伤小、抗病能力强且茧质优良的桑蚕,这对提高桑蚕业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帮助。在桑蚕业利用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可以让养殖者每次每人养殖5~8种类型的家蚕,提高养殖效率,降低蚕农的工作量,同时还能提高蚕农的收入。这种情况下,便可以让养蚕合作社和养蚕小组的开设变得更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进桑蚕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1]。

2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

2.1小蚕共育技术

在桑蚕业有句俗语便是“养好小蚕一半收”,这体现出推广小蚕共育技术重要性。具体做法是:蚕农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3~6户蚕农自行建立养蚕室,然后制定工作表来监督掌控蚕室的温度、空气湿润度、卫生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引进优良桑苗

桑苗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桑蚕质量的高低,良好的桑苗在抗病性、高产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因此,通过引入优良桑苗便能节省蚕农的人力、物力,对蚕丝增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3引入优良桑蚕品种

优良桑蚕品种是获得优质蚕丝的关键,只有保证了桑蚕质量才能确保蚕丝的品质。而优良的桑蚕一般都是抗病性强、蚕茧产量高、质量又好且效益极高的桑蚕,如此便可以结合桑蚕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平均气温21.5℃、降雨量1600mm、无霜期353d的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蚕种。

2.4利用大蚕4~5龄全面省力化饲养技术

大蚕4~5龄饲养是一季蚕中饲养最繁忙的时期,这个时间段高效技术可以有春季室外大棚地铺条桑育和室内蚕台育的方式。

3桑蚕的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广西贵港区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降雨量和阳光都充足,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桑树的生长,但同时也会使桑园内的小气候闷热潮湿,如此便让很多病虫得以繁殖蔓延[2]。目前,在桑蚕业中,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过分看重和依赖化学药物

化学药物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有着效果好、成本低的优势,这便让广大蚕农在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缺乏科学用药的意识,当他们发现药物也不能完全杀死病虫时便随意加大化学药物的浓度,最终形成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而让病虫对此药物产生抗药性,让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艰难的局面。

3.2防治不够科学

在桑蚕业,蚕农在种植桑树和养殖桑蚕时大都是采取平时随意“侦查”下,当发生病虫害时便直接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的方式,使得病虫害发生初期没能及时扼制从而让害虫进入高龄期,让病虫害防治工作错失最佳时机。这种状况的发生就是由于蚕农太过注重治疗而轻视预防的重要性,殊不知防治工作中防在治之前,只有先预防才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3.3病虫害预防预报机制不够完善

桑蚕业中蚕农较为分散,各个地区不同户的蚕农桑蚕的病虫害防治时间、地点、方法、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和浓度都有所差异,这些因素便让桑蚕病虫害防治预报机制在根本上达不到防治目的,使机制平台信息不够健全,在病虫害暴发时得不到具体的防治,无法掌握病虫害发生态势。

4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4.1科学利用化学药物防治和农业防治

在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蚕农依然可以以化学药物防治作为主要的防治手段,但也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蚕农在防治工作中,要根据病虫害的具体情况来掌握化学药物的种类、用量及药物的浓度,特别要注意不能在一个时期内长期使用一种药物,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3]。同时,在防治工作中要结合贵港市当地冬季偏暖夏季偏高的气候条件来及时清理桑蚕养殖基地,在养殖基地还可以通过安装诱虫灯等工具来诱捕害虫。

4.2加强培训,提高蚕农基本素质

蚕农会有重治轻防的理念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桑蚕的科学防虫防病知识不够了解,缺乏科学防治理念。因此,桑蚕业要加强对蚕农技术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桑蚕养殖知识,努力教授他们对于科学防治桑蚕病虫害的知识,提高他们科学防治病虫害技能,提高蚕农基本素质。从养殖基地的实际情况来指导蚕农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综合防治工作理念基础上做好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期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4.3建立健全的病虫害预防预报机制

政府应根据村落养殖桑蚕的实际情况在各村落建立专门的病虫害防治预报机制,通过给各个村落配备专业预测设备来及时掌握桑蚕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及时播报准确的病虫害防治信息,如此才能让蚕农在病虫害预报信息的基础上实时对桑蚕病虫害进行监测,确保发生病虫害时能够利用化学防治或是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来快速应对,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桑蚕养殖不受影响。

5结语

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需要随之不断发展进步,如此才能保证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用。

参考文献

[1]冯延胜,吴义飞.桑蚕的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浅谈[J].南方农业,2016(26):71-72.

[2]施祖珍.广西桑园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蚕业,2010,47(4):11-14.

第4篇

关键词: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

1 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森林覆盖率增加,防治难度不断提高

近几年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很多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气质量差、湿度降低等问题,为了缓解各种环境问题,多处开展人工造林的运动,但是由于树种比较单一,森林防治病虫害的能力明显减弱,大约80%的林地面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虫危害加剧的现象,并且全球的气温都在回暖,气温上升给病虫害提供滋生的温床,而目前在防治策略上显得较为薄弱,无法应对突发性的大规模的病虫害发生。

1.2 病虫害种类增多,增加防治难度

随着现在气候不断异常,过去很多次要虫害在当地上升为主要的灾害,过去的病虫害还未得到有效控制,新的病虫害不断涌现,例如过去较为严重的桦尺蠖、鼢鼠、天牛(类)等虫害至今未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造成很大的损失,而新侵入的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每年病虫害对木材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影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很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1.3 顽固难治,爆发现象常有发生。

杨尺蠖、杨扇舟蛾和青杨天牛是病虫害防治中很难根除的病灶,表现出频繁出现,并且易形成规模化的破坏和杀伤力,而目前资金的投入不够造成监测系统不发达,防治工作很被动,没办法在病虫害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前将其扼杀和控制下来。很多顽固的病虫害一旦爆发造成无法控遏制的破坏。

2 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的对策

2.1 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造成损失统计每年有很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首先,根据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管理制明晰,国家、集体和机构甚至个人多方面、多渠道的开拓资金的投入力度,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其次,各级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的时间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合理规划,提前预警,根据实际的情况适时调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尽快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根据受益方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病虫害防治经费。

2.2 加强组织领导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只有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保护森林资源不被破坏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森林病虫害一旦发生,并且迅速蔓延将会导致经济和生态蒙受重大损失,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政策把控上给予一定方向性的引导,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从生态环境维护的角度看,实现森林的安全性具有一定国际意义,随着国际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为更好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生态安全、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森林病虫害与火灾等灾害相比破坏力极强,并且防止工作更加艰巨且富有挑战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2.3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随着科技手段被逐步广泛的应用,病虫害防治工作也离不开高新科技的支撑,而预测预报可以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各地还应该把预防的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在一定范围内采用合适的高新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可能出现的严重危害。目前,人工造林的面积越来越大,坚持走生态林业的道路,选择优良的种苗,不要单一化的树种,尽量实现混交林,加强森林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林场森林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实现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共同发展的道路。因国内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使用大量农药,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故应禁止使用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动物源农药、植物性农药等,减轻二次灾害的发生。进一步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在技术上改良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我国林木森林病虫害防治应加强预防措施,综合治理,再结合目前防治的实际政策下,加强领导政府的干预力度,把控方向性的决定权,在一定技术支持前实现更好的政策贯彻。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1.035

1林业病虫害的现状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可以在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有的为害叶片,有的为害树干,有的为害根部,对林木的生长质量产生严重的损害,导致林木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甚至干枯死亡,更为严重的可造成林业生态系统的破坏,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林地面积不断减少,而且乱砍滥伐以及开山采矿等行为,也造成了树木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自我修复能力减弱,一旦发生病虫害很难加以控制,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制约着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总体的发展趋势而言,林业病虫害一方面频发,另一方面是大面积爆发的情况仍在加重,林业病虫害防治任重而道远。

2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2.1种类复杂性

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十分广泛,面积也相当广阔,林木种类众多,病虫害的种类复杂,防治工作难度较大。而且病虫害的发展往往都具有突发性,在发生之前往往没有明显的苗头和征兆,使得对于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治都很难采取有效措施。加上林业部门的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思想观念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仍有许多以待完善的地方,工作开展得一直不是十分彻底,往往一旦有病虫害的爆发,束手无策,尽管也做了不少努力,但防治效果不佳,仍然难以针对种类复杂的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

2.2影响广泛性

我国的林业生产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品种的单一性以及林业资源的相对集中性。很多地方一个品种种植面积能达到上万公顷,这些情况给病虫害的大规模传播提供了条件,一旦有病虫害发生,即使不是局部发展,往往是影响一大片或者整个单一品种林木,所以林业病虫害影响具有很强的广泛性。

2.3虫类顽固性

由于我国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上办法单一,难以采取各种方法综合运用的防治方案,在病虫害的防治上仍然以化学药剂的防治为主。但害虫的抗药性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在长远来看仍然不乐观。针对害虫的防治,通过不断加大药量来进行防治,而害虫在药量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抗药性也在不断加强,表现出对药物的适应及抵抗能力增强,具备了一定的顽固性,带来的危害也在不断加强。

3我国林业病虫害频发的原因

3.1林业建设不合理

近些年虽然绿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在造林经验方面还十分欠缺,对林业的规划缺乏科学的指导,林业结构分布不合理、种植过于集中、树种单一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这些问题都是直接导致病虫害大面积传播及爆发的重要原因;我国的病虫害防治仍然缺乏完善的组织建设,在病虫害的检疫、防治及测报等方面难以形成完善系统,基本上仍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缺乏协同合作、整体联动的防御体系,所以导致病虫害的频频发生,防治效果不佳。

3.2社会活动不合理

近年来人工园林面积逐步扩大,人工园林的种植结构单一,通常在同一个园林里种植同一树种,一旦有害虫侵入,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可感染整个园林。人工园林的生态系统和自我平衡能力的调节都比较弱,很容易因外界的刺激而失衡,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暖冬现象也是造成病虫害灾难频发的原因之一。由于冬天气温异常,很多害虫没有在冬天被冻死,而春天和夏天又是昆虫繁殖的高峰期,所以容易产生越冬害虫的数量急剧增加。

3.3非科学化的技术手段

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上,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控,化学药剂的使用过程中,一是病虫害抗药性增强使得防治效果不理想;二是化学药剂本身是有毒物质,也会影响树木本身的生长,导致树木本身的抗病能力降低,且污染环境;三是在化学药剂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一些林业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林业知识,不能识别害虫种类,所以很难有针对性的用药,导致一药治百虫害的情况发生。在用法和用量上也难以做到标准规范,胡乱喷洒情况时有发生,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能实现“对症下药”,这将会延误最佳的防治时间。

4防治措施

4.1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林业病虫害是一场“不见烟的森林火灾”,一旦爆发对于林业生产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必须要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上给予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加强林业病虫防治队伍建设,更新检测设备,积极展开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2提高病虫害的预测水准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的联动才能顺利完成。要不断努力提高预测水平,在设备、技术、人员队伍上都要不断完善,只有设备先进、技术一流加之人员的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才能运用科学化的检测手段和专业仪器对病虫害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才能起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控。

4.3全方位综合治理

第6篇

【关键词】森林;虫害;防治

前言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会影响造林成活率,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因此因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形势仍很严峻,防治困难。面对严峻形势,应积极采取各项有效的防治措施,认真落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有害生物防控目标工作,发现枯死树应取样分离鉴定,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实现对危险性有害生物蔓延的控制,确保林业正常的生产秩序。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综合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及“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投入防治工作,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灵活高效的新型防治机制。 不同的病虫害其发生发展规律不同,因而其防治方法和时间各异。同一种病虫害,因受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防治时间上也有差异。以下不单独讲某种病虫害的防治办法,而是以时间为顺序,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述。冬防的时间在上年11月底至本年2月底,病虫害休眠、越冬时期。冬季的病虫害不再危害树体,但越冬基数对来年的发生程度影响很大,且冬季是病虫害休眠和越冬时期,病虫害多钻入树皮、树洞、土壤或树下的枯草中,不活动,也较集中,容易消灭;树体休眠,抗性强,可用高浓度的药液。因此,通过修枝、刮皮、深翻等措施,可降低来年的病虫基数,起到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作用。通过剪枝可剪除树体上的病虫枝,集中烧毁,降低越冬虫数。刮皮,主要是刮除老树皮、粗树皮,破坏病虫害越冬的场所。深翻,在封冬之前或早春,进行深翻、深犁,可翻出在树冠下越冬病虫害,使其冻死或被鸟、禽啄食。春防的时间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病虫害苏醒、活动期。采取树干涂毒环、涂白的方法杀死上树害虫。还可进行土壤药剂处理杀死出土虫害。夏秋防治时间是在4月中旬至10月底,是病虫害发生、危害、猖獗的时段。人工防治,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期间,利用害虫的假死现象,敲打树枝枝、震落幼虫,进行捕捉,加以消灭。还可以利用害虫的一些生活习性,进行诱集消灭。采取化学方法防治和生物防治并用的方法进行防治,针对不同的森林病虫害,在其刚发生而未流行时,选择不同类型的杀虫、杀菌剂进行防治,一般来说,夏季杀虫剂占比例大,秋季杀菌剂占比例大。

2森林病虫害防治应注意的问题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全年管理,把人工防治与药剂防治、生物防治、林业防治等方法相结合,以减轻,避免病虫的危害,确保森林树势健壮,以达到预期的造林效果。化学防制应及时,准确、有效、有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做到以下五点:第一对症下药,农药的种类很多,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和防治对象,只有准确地掌握防治对象,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时,在同一时期会有几种害虫同时发生,这就要以发生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作为主要防治对象,选用能兼治其它害虫的药剂。如在防治蚜虫时,常伴有桔潜跳甲、蚧壳虫等,防治时,要选用既能防治蚜虫,又能兼治伴生害虫的农药品种。第二适时用药,一般防治病害时,应在病害发生初期未流行之前进行,防治虫害时,应掌握在幼虫幼龄期进行。第三适量用药,药量并非是越多越好,一般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把病虫的危害控制在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或使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低于经济上允许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减少农药的用量。第四适法用药,合理采用喷粉、喷雾、涂抹、根施等,对的病虫在树上的危害期,一般采用喷粉或喷雾;对土壤越冬的虫害,在出土期则选用根基部撒施;对于隐蔽性害虫采用涂抹法。第五适位用药,病虫害在不同的时期,可能防治的部位不同。

3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3.1提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并给予高度的重视

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从保护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提高认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提高贸易信誉,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和检疫工作,以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3.2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是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发现已是严重危害时期的现象发生。

3.3采用科学的防治技术,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性农药、矿物性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

3.4加强树木检疫,遏制危险性病虫的传入

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确保资金投入,为病虫害的防治提供资金保障。

第7篇

[关键词]森林 病虫害 问题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94-01

1 当前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

1.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的、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对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蠢、苹果牙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我省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日本干蚧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1.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尽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很难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工作相当被动。

2 制约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有待推广、开发。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 主要对策与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和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四是从保护我国及我省的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加入WTO。为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提高贸易信誉,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和检疫工作,以保护我国及我省的生态安全。需要强调的是,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3.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3.3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我省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林业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界、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

第8篇

关键词:朔州市;小杂粮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33

朔州地区的小杂粮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是,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朔州的小杂粮种植环境受到了影响,近年来,朔州地区的干旱天气较为多见,很多杂粮的病虫害防治都面临一定的困难。

1 提高小杂粮栽培科学性

小杂粮的种植人员需要提高小杂粮的种植科学性,根据小杂粮的病虫害特点,选择合适的有机肥作为小杂粮的肥料,在种植过程中,要尽可能深的挖掘土地,以便将导致病虫害发生的菌群滋生环境彻底破坏[1];实施农作物的播种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用化学方式进行杂草的去除,以便杂草对生长环境的不良影响能够得到控制。

2 实施科学的杂粮种子检验制度

2.1 完善杂粮检疫流程

种植前要由专职检疫人员对种子进行检疫处理,避免杂粮种子本身带有检疫性病虫害;要对种子的繁殖过程进行调整,以便对种子的繁殖能够实现全过程的调控,检疫制度的完善可以借鉴其它地区的杂粮种植经验,我国东北和内蒙地区的杂粮种植经验较为丰富,在薯类、豆类等杂粮的种子检疫方面具备较为成熟的范例,可以成为朔州小杂粮种子检疫的参考。

2.2 选择具备抗病性强的种子作为杂粮品种

在引进新型杂粮品种之前,必须提前做好杂粮种子的消毒检疫工作,避免新物种带来其它难以预测的病虫害;要对种子的包衣等情况加强重视,及时对种子实施消毒处理,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药剂拌种的方式对病虫害进行处理。

3 使用药物进行小杂粮病虫害的防治

在进行小杂粮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药物处理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形式,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作为杂粮的防虫药物。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g/667m2 ,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中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在实施春耕的过程中,要保证制作完成的药物能够充分渗入地下,以便药物能够充分发挥作用[2]。使用高巧进行种子处理,要保证高巧的质量分数在60%以上,豆类每份高巧30mL,兑水500 mL,拌豆种10kg,晾干后播种,糜黍、谷子每份高巧30 mL,兑水300~400 mL,拌糜谷种3~4kg,晾干后播种。如果是薯类,则要保证每100kg种子当中使用30 mL高巧,兑水500~800mL喷于切好晾干的薯块上,药物充分吸收后播种,种子的处理药物也可以使用辛硫磷等药剂,并且将病虫害的防治率控制在95%以上,如果病虫害的防治率不足95%,则必须进行方案的调整。每种药物不同剂量必须实施防治效果的检验,可以探索不同种类药物同时使用的方式实施病虫害的防治,以便药物的防治效果能够得到充分实现。对小杂粮生长期间发生的病虫要及时有针对性喷施农药进行防控。

4 完善小杂粮病虫害问题预警机制

杂粮病虫害的防治人员需要注意对预警机制进行完善,在进行杂粮种植的过程中,要充分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积极参与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在病虫害问题尚未发生的状态下,要对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准则的规划,并且保证相关信息能够在更广的社会范围内得到普及,要积极联系政府和农业主管机构的宣传部门,以便相关信息的能够更加及时准确。

政府应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病虫害防治科学知识的指导和普及,以便杂粮的生产者能够拥有充足的防虫知识储备。要将预防病虫害作为治理病虫害的关键,以预防为中心进行病虫害保护方案的综合性建立,必须保证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以便病虫害防治团队的规模能够得到切实的保证[3]。要在小杂粮种植团队当中进行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宣传,并创造有利条件提升小杂粮种植人员同病虫害防治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使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充分渗透到小杂粮种植领域,使小杂粮的种植拥有更加安全的外部环境。

对种植人员的宣传教育活动,能够极大的提升种植人员的主动预防意识,在日常的操作当中将注意对病虫害的着力控制,病虫害发生的早期现象也会引起其注意,将大大提升病虫害早发现、早控制、早杀灭的效果。

5 小 结

对小杂粮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实施科学的防治,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小杂粮的种植质量,使小杂粮的种植能够更多的惠及我国社会各界,深入的研究小杂粮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并探讨相关药物的正确使用方式,对提升我国小杂粮的种植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学荣.玉米品种和栽培措施在山西玉米高产创建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第9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发展

我国占地面积广阔,森林资源丰富,但存在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极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不利地位。前些年我国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对生态环境保护,导致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资源更加稀少,对我国生态环境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有不利影响。因此,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对森林资源的稳固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我国森立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以及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加强,不断开展造林运动,促使我国森林资源覆盖面积逐年增加,已有大幅度提高和生长,这种现象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保护环境的大力宣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森林面积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种植过后管理不当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森林资源的进一步损失以及破坏,前期的种植工作也成为无用功。造成森林资源被破坏的原因有很多种,管理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而病虫害管理更是森林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1.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对于森林资源的危害损失严重。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秘籍不断增大,增长速度在逐渐加快,病虫害发生发展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给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难度与挑战。引起病虫害发生的情况有很多中,未来物种入侵就是重要原因之一,高发势是这种病虫害发生的显著特点,之前的病虫害还没有实现有效的控制,再次引发该种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更为强大,抑制森林资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发展。所以,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占重要地位。2.难以治理,病虫害爆发时有发生。对于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来说,由于其环境复杂多变,地域的交叉性强,这就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差异化较大,一些具有较强顽固性难以治理的病虫害,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样就极易导致大规模病虫害的爆发,甚至成灾,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森林防治工作带来较大的波动和变化。

二、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人工造林数量的不断增长与加强,致使我国的森林面积不断的增大,但是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与维护工作来说,尽管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对于我国广阔的森林面积来说,其治理和维护工作还不到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病虫害的产生及环境的影响破坏。由于大规模的人工造林,人工林品种较为单一,以及林龄结构等原因,都极其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由于近些年我国暖冬现象的发生,这就使得害虫越冬存活的基数增大,一到春季极容易出现大规模的病虫害的爆发。另外,由于国内区域贸易与交易的频繁,这就为病虫害的远距离传播与传输带来了极大的可能,使得害虫的种类和传播途径不断的开阔与发展,一些新生的病虫害的发生防不胜防,而且缺乏相应的治理管理的经验,这就加剧了病虫害的大规模发生。2.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重视不足。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没有深刻的认识,特别是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性及破坏性的认识更是不足,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不仅仅是森林资源的破坏,而且还可能衍生出众多的次生灾害的产生。例如,一旦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就会导致水土流失,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水患,以及可能产生的火灾,这都给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同时,由于其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治理工作需要长期、持续的进行。在实际的森林治理与防护中,更加注重绿化和防火,而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责任感,从而导致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缺乏实际有效的措施。3.对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措施管理不到位。对于我国目前的林业监测与预报来说,其监测措施和方法还不到位,对于测报工作的重视度还不够,没有具体完善的测报网点的建设制度,而且在人员和制度的配置上还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这就导致森林资源的防护和治理工作不能够及时地开展,使得森林资源的治理与防护较为被动。4.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到位。当前,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其力度和强度还不够。在实际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往往喷撒大量的化学药剂进行灭虫,这不仅导致了病虫的抗药性的不断增强,而且还导致环境受到较大的污染,在杀灭病虫的同时,也消灭了一些无害的生物,这给整个林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和治理,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对于目前我国的林业管理工作来说,在确保森林不被破坏的同时,还要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确保林业生态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与维护。对于林业的防治与治理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森林防护工作的科技的应用。对于我国的森林防治工作来说,其森林地域广阔,区域差别性很大,不同区域的防护和治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加大了森林防护和治理的难度。因此要加强对森林防护科研的投入,以提高森林防护的技术水平,并有效地对森林进行治理。其中要重点加强病虫害的科研的攻关和研究,并推广新的林业病虫害的防护技术,扩大宣传,加强林业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普及基本的林业防护的技能。2.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对于林业的病虫害的防治来说,生物防治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重要的技术手段,它能够对林业资源的防治和治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重点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以及以高效无毒的菌剂为主的生物制剂,逐步加大引诱剂和无公害农药的应用,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林业防治道路。

四、结语

增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就要从林业的生产与营造的各个环节加强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降低病虫害的危害范围和程度。

作者:王 艳 曾凡龙 单位:1.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林业局新立林场 2.水泉乡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钱宇航.增强森林病虫防治工作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北京农业,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