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02:02
导语:在社会实践的作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通过多方接触和积累,不断丰富与调节即将成型的价值观念体系。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可以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全面、客观地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热点,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勤奋学习。让大学生感受改革开放,感受社会价值体系的各种冲击和张力,从而使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并调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进而不断矫正自己的价值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社会的变革和变化。在这种理性的调节过程中,大学生即将成型的价值观念体系因为受到现实社会的检验而会变得日益成熟。
2.社会实践对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健康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竞争时代,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参与竞争的保证。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吸收新知、开阔视野,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社会、他人和自己,通过劳动感受艰苦创业的可贵品质。在与社会、集体、他人共事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关心、尊重、理解他人,学会各种行为规范、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介自我、发展自我。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能经受挫折和承受环境变化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3.社会实践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一专多能、能适应多个职业岗位的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通过艰难的实践探索,已经获得了初步的经验,如: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启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学生“双证”制教育;实施了以职业技能为中心,加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要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尤其是通过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结合,让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有目地、有计划、有组织的深入到所学行业的第一线,顶岗实习,既学习专业知识,又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增加感性认识,掌握生产技能,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增长才干。通过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学习方法,既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又锻炼了学生的体魄,并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使职业教育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4.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开发、传播和实践,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也是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两个重要方面。创新是知识经济和素质教育的共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社会是学生实践的真实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比较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主动参与者,面对不断变化的对象和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这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各种感官、思维也活跃起来,拓展了对现实的感觉和认识的深度、广度,这就很容易产生创造的火花,表现出创造的举动,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党的十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1]。大学生作为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创造者,是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必要且重要,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背离,高校虽然注重这方面的教育,但很多时候流于形式,模式单一,效果不佳。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了当今时代特征和大学生心理特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积极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一)政治信仰淡化、迷茫化。信仰指对某种信任、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将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榜样。一直以来,都是指引我党前进的路标和行动的指南,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质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受到了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各种社会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并有不断增强的趋势,的政治信仰在他们当中遇到了巨大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心理、生理上的不成熟和社会实践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在价值观认知上存在着很多困惑。他们一方面崇尚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传统美德,一方面注重现实,讲究个人实惠,他们憎恨却又放纵自己,随波逐流,使得他们在政治信仰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和认同危机。
(二)价值选择上的多元性和趋利性。随着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复杂化以及全球化交往的深入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传统价值观,西方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错综并存,使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和特征。作为新时代、新观念的代表人物的高校大学生群体,其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同时,其价值观取向日益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在市场经济的驱使下,片面追求物质和生活上的富足,将满足自我需要作为前进和奋斗的目标,注重实用的人或事物,价值选择出现了明显的趋利性。
(三)道德行为上的示范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着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特点,也是新时期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一代道德教育的核心标准,规定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主流[2]。纵观当前,对“八荣八耻”内容不完全清楚的大学生人数不在少数,由于对“八荣”的传统美德和对“八耻”的道德失范行为不理解或理解得不够透彻,出现了考试作弊、弄虚作假、藐视生命,对善恶、美丑淡化,是非不分等不道德行为。
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使教育更加丰富和灵活。传统的教育地点通常在教室,是典型的“一对多”讲授式教育,拘泥于书本,内容较为枯燥,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广大学生走出教室,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亲身感受社会的变化,事物的变迁和生活的艰辛,形式也可以是一对多,多对一或一对一等。
(二)使教育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是执行者,也可以是参与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同时可以学到很多课外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提升综合素质,这与国家当前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让他们在娱乐学习生活中接受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党总支、党支部、团学组织等组织形式多样的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巩固稳定的、长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同学们带到工厂、企业、农村去,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知晓我党的奋斗史,创造史,明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学会热爱祖国,热爱党,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任何活动的开展都具有它的目的和意义,或培养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如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各种比赛、户外运动、小游戏等;或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题的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观看红、参观红色景点、进行知识问答等;或培养同学们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真善美”的良好道德品质,如组织他们到敬老院、特殊学校、社区服务,进行“三下乡”和其他志愿者活动;或帮助同学们树立正义感、是非感等。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爱好广泛,根据当前时代特征和大学生心理特点,以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让他们从“听中知”转变为“做中晓”。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其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灵活,同学们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特点设计或参与到活动中,一方面娱乐了身心,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社会助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实践活动,较传统教育印象更加深刻,教育效果更好。
社会实践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以人民为教师,以社会为课堂,以社会事件为教材。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掌握社会的真实情况,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之明白我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大学生只有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实践锻炼,才能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会实践;就业能力;作用
项目号:1252XS214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高校学生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项目号:12—XJ14034 牡丹江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
近几年,高校教育模式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其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形势已异常严峻。如何提升毕业生的综合就业能力,使其顺利走向社会,是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实践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能够让学生较早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自身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一、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内涵的界定
我国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是这样界定的:哲学认为,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是人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运用真理、验证真理、发展真理的基础。高等教育担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了解国情、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大措施和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关于就业能力的含义,国内外没有统一的界定,我国有关专家认为,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包括五部分:一是基础能力,即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是其他就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二是基本胜任力,包括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和计算技能;三是适应能力,包括问题的解决、创造性思考、执行力和抗挫折能力;四是发展能力,包括职业发展力、责任感和诚信;五是交往能力,包括人际沟通、人际关系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社会实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众多大学生却涉世较浅,不了解社会的形势,不清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从而导致了在校期间不能很好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就业能力,对就业产生了些许的恐慌和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参与社会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以及明确自己未来的定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前先进行调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内容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分配岗位,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专业,丰富自己的社会经历,从而寻找新知识的增长点。这样安排,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地了解社会,认清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形势,从而不断提升自我、改造自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增长才干,通过与社会的接触,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实践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组织能力。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大,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较高,很多工作单位在招聘时会提出党员、学生干部优先录取的条件,这是因为这部分群体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而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则有利于他们在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任务,锻炼自身操作、组织和协调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二,创新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独立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可以较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发挥才能,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第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和锻炼了自身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第四,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接触社会,进而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地社会。
(三)社会实践可以缩短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为顺利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既是服务社会的主体,又是接受教育的客体。学生在实践中服务地方、服务社会,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感恩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完善他们的个性品质,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除此之外,社会实践也能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早日认识到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认识到自身知识能力的缺陷,从而比较客观地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其社会实践经验,促进大学生健康社会化。
三、有效推进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紧密结合
社会实践是提升大学生理论应用实际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实践可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的运用,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因此,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时,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选择和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高师院校的学生可以选择去地方中小学参加爱心家教活动,这既可以服务地方,又可以提升自身的从业素质与技能;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去一些咨询机构或是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做助理等,这既能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到社会对所学专业的需求,又能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自身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促进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
(二)社会实践要和就业创业工作相结合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就业见习是一种双赢的活动,能使高校和用人单位都从中受益。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我们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还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广泛征集社会资源,积极为学生开辟和建立更多更好的实践基地,以密切学生与实践基地的联系,从而使实践基地稳定化、长期化。
本人有幸工作生活在这样的大时代当中,根据学院就近就地贴切性、实效性、饱和性的基本原则,于2014年下半年,由所在系办外派到我院校企合作单位同程旅游即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期间,了解了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的同时,也现场体验和学习到了企业的运作,并对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本院学生进行了观察、了解、疏导和管理、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概括。
一、企业介绍
总部位于中国苏州工业园区的同程旅游,全称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唯一拥有B2B旅游企业间平台和B2C大众旅游平台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近十年的创业历程,通过在旅游在线市场上的成功运作,同程网己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之一,己成功步入中国在线旅游的前列。
业务涵盖广泛,包括酒店、机票、景点门票、自助旅游在线预订,旅游信息化、旅游软件开发、旅游目的地资讯及攻略等多方面、并先后获得了苏州创投集团和腾讯集团等几家大集体的入股投资,于2012年9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从而开启了企业的新篇章。同程旅游可以说是苏州的骄傲。
二、实践目的
同程旅游为我院校企合作单位,是进行双师素质培养、教师工作站的极佳地点。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倡和坚持教育的主体化和个性化发展。教师在社会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重点表现教师的个性化倡导,使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真正地参与到企业活动和社会实习当中去。
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而提高自我的专业建设水平,并能够加强校企合作。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努力成为全面的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也是加强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和提高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环节。
教师在实践期间必须与实践单位的相关职工一同工作、共同学习,服从实践单位的管理和考核,在熟悉和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等工作环节当中,增强自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实际应用,进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目的。
三、实践过程
同程旅游在苏州工业园区共有两处办公地点:本部设于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街崇文路创意产业园5栋,分部设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若水路1号,分部名称同程学院、因我系学生集中于分部进行顶岗实习,所以本人的大部分社会实践于分部完成。
内容1.指导本系学生顶岗实习、随时了解顶岗实习学生的现状、工作进展和精神面貌。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缓解和引导学生们的工作压力和懒散状态,鼓励其积极工作,认真向上。内容2.了解和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在进入每个新部门时,首先由培训人员对本人进行理论指导和讲解,再进行现场学习和观察、内容3.了解和发现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培训收获
(一)熟悉了企业发展历程,了解了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
2014年对于同程旅游来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年。4月携程旅行网宣布战略投资同程旅游、本部的人事总监在为我介绍时说,此次交易是以现金方式完成的,涉及金额超过2亿美元。这也是2014年同程旅游继获得腾讯、博裕、元禾三家机构五亿元投资后,获得的新一轮融资。此次投资,携程将成为仅次于同程管理层团队的第二大股东。以往的竞争对手,成为了战略伙伴,这正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有趣之处。引入携程后同程旅游在获得了资金和资源的同时,还拥有携程和腾讯两个产业资本的护航,这是同程未来发展和壮大的极为重要的战略转折。
(二)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是对学生素养方面的教育和提升、素养教育这里主要指人生的乐观态度、积极努力追求上进的精神、乐于助人、参与公益、包容精神、关注社会、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知恩图报、健康卫生、人文美学等。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校对学生进行的素养提升,在工作过程中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和帮助的。这种对素养提升的教育和培养,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和扩展开来、学生们较为突出的表现在人生的乐观态度、积极努力追求上进,在人文美学上稍显欠缺。
其次,从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上来说,基本工作能力即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在社会实践和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以商务口语、商务英语、文秘专业为例,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服务他人、积极学习,是较为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应在教育教学中突出教导。另外在专业核心知识的满足度上来说,营销与沟通、外国语、教育与培训、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文秘,是需要继续加强和开发拓展的重要核心知识。
最后在求职服务方面,面试技巧的辅导还是较为重要的、学校应提高覆盖面较广的求职服务的有效性,同时扩大有效性较高的求职覆盖比例,如大学组织的招聘会面试技巧辅导的专项课堂等。
(三)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手绘;效果图
前言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普遍应用,人们习惯了只是借助计算机设计图样,而不能把灵感性的构思瞬间表达出来。究其原因,是其手绘建筑装饰效果图的操作水平太低。想学好手绘装饰效果图技法,不仅要学好绘画技法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工程技术的相关知识。可以从多角度分析、推敲方案,进而更能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意图,从而使设计更趋于完整,这也正是在建筑装饰设计中手绘装饰效果图的重要意义所在。
1尽可能地再现设计的完美构思
建筑装饰效果图是设计者在施工前对整个过程设计的完美构思,对构成的各个环节缜密构思,环环相扣,且在环节的衔接点上闪现出设计者的创作灵感,而再通过计算机软件或手绘出表达设计思路的形象化图表,且具有一定的建筑风格效果。装饰效果图就是让作者提前领略装饰完成之后的样子,提起感应设计者的创作灵感,体验设计者的完美构思。根据设计部位的不同,装饰效果图可以分为室内装饰效果图和室外装饰效果图。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为了更直观地体验设计者的创作灵感和思路,绘制室内装修效果图更为多见。建筑装饰效果图是建筑装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把设计思路和装饰实际过程连接起来,把设计思路在施工前得到完美再现和创作灵感的体验。在精确把握设计者构思的基础上,用粗狂的线条,用绘画的技法,通过绘制内外型的结构,把设计者的创作思路有力地展现出来,设计的重要性在于科学而准确地把握构思用以表现建筑设计构思的概略性,是设计构造的外在表现,它也是设计者捕捉创作灵感的有效手段。通过设计,我们把设计者的整体构思完美再现,体现设计者的创作灵感,追求较高的性价比,同时也要不断地探索未知的东西,借助于更直观、形象的表现手法,力争用更新的艺术形式,把艺术作品真正的内涵,富有特色的地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效果图是整个设计环节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那么怎样通过效果图来表达设计者的创作意图?笔者有一些制作的技巧。1)作图前要先做好整体规划:整个过程共几部分才能完成?每一部分有哪些必要的步骤和环节?每一环节又有哪些基本的子过程才能展示清楚?这些子过程有哪些单元构成?这些单元如何用模型来构建?在整体框架确定后,是否考虑颜色的搭配?而在材质的选择方面是否合适?应尽可能考虑全面,这样才能设计合理、施工全面。2)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各个有机部分建立起来之后,对于展现创作主要思路和闪光点的部位要重点分明,选好视角,建好模型;而对于一些次要的部位,可放在较远的部位透视,且只需画出轮廓、形状和颜色,不必考虑其细节,这样可以省掉不少功夫。3)在总的布局下一般不需要建模。4)建模的构成要素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一定要记清楚它们的命名。同时,对于所用的材质也要进行命名,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用途进行,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标准进行。5)建模的构成要素和材质进行命名后,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并按照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分类命名和保存,随着时间的推进,形成自己的材料的模型组合,对于不同的效果图,用不同的模型组合,而无需不停地试换。
2在细节上进一步体现创作闪光点
建筑装饰效果图要重视细节表现。对于建筑装饰专业来讲,手绘装饰效果图是必须过程,如果只会用一些画图软件,那他只能做工匠,而当不成设计师。建筑装饰设计者为了把设计构思交代完整,常常需要画出建筑内外的透视图,有时连建筑的侧视图也需要画出,一些需要交代的细部构造也必须示意得非常清楚,还要附上施工材料,更直观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而在制作装饰效果图过程中,有两大类问题是比较突出的:①建模的差异,在建模的过程中,整体协调上出现偏差,协调不顺畅、光滑,模型比例尺寸和装饰实际尺寸不相吻合,偏差较大,而在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过程中,由于计算精度及有效位设计等问题,在建模中常出现漏面、破面等问题;②在效果图的后期会出现下列问题:渲染图的光线是否到位、是否均匀、室内组成部分的比例是否协调?是否恰当?重点是否突出?设计者的闪光点是否再现?是否给人产生舒适、温馨的感觉?种种问题都需要后期来解决。要解决以上问题,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1)认真领会设计者的创作思路,设身处地体会设计者的创作灵感,对于模型的建立,要多检查,确认模型比例适当和协调,对于设计者需要体现的闪光点多渲染,重点突出。2)在后期,进一步考虑效果图和实际的吻合程度,根据给出的一些固定尺寸来协调某些贴图大小,如门、柜、窗户的布设等。细节的注意,是为了表现整体的风格,使人感觉到整体舒适、协调,同时色调又整体自然、和谐。为把思路表达清楚,完整、整体的和谐统一、色调的自然统一,常常须画出透视图,有时为表达完整,还须画出侧视图。而在特殊部位,为表达清楚,还须画出细部图以及分层的施工材料。
3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艺术修养
装饰效果图是将设计完美构思和选择创作灵感先于建筑成品展现在欣赏者面前,是建筑产品的最好定格,是设计构思的进一步延伸,选择最佳的方案和颜色搭配,把设计者思路以鲜明的线条、生动的色彩展现出来。在审美方面,要注意空间构成、色彩和建筑审美。在绘垂直线时,要苍劲有力,有一定的气势;绘水平线时,要稳重、平齐;斜线要衔接到位,平缓稳妥,体现柔美。色彩方面,要遵循定好主体色调,协调好配色,按照统一、对比鲜明、重点突出、匀称和谐的原则进行色彩的配置。建筑体现美感,建筑功能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体现美感,给人以美的形象,而设计成的建筑成品,就是一个美的形象,给人以愉快的心情、舒适的感觉去了解建筑赋予的美感。设计者的修养涌动出创作的灵感,从而使建筑设计成为一项艺术工作。一项好的建筑产品,体现了设计者的建筑风格,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建筑的使用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4总结
总之,手绘效果图以方便、快捷的表现方式,熟练地操作、展示设计效果,同时结合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人体工程学、色彩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将设计作品的核心进行全面诠释。虽然随着计算机辅助手段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手绘装饰效果图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为完美再现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体现其在细节上的闪光点,进一步提高其审美意识和艺术情操,我们更应重视手绘装饰效果图。
参考文献:
[1]潘俊杰,陈红卫.观空间,手绘表现与室内设计[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周长亮.手绘艺术效果图技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关键词]和谐社会 图书馆 社会发展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提到了全党面前。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论题引起了哲学界、经济学界、政治学界尤其是社会学界热烈的讨论,图书馆界也引发了对“图书馆与社会和谐”的探讨,本文试论“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决定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1.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 切实搞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和有机结合。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但物质文明的发展不能代替其他方面的发展,社会主义需要强大的物质文明,也应有政治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社会发展、现代化的进程,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物质文明发展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而图书馆事业作为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图书馆有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国家机关及其所属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工会图书馆(室)、中学图书馆(室)等系统,其中一些系统的图书馆服务侧重于科学研究,一些图书馆侧重满足普通群众的文化需要,但都在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优势,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图书馆天然具有和谐社会的作用
1.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是精神食粮的宝库。图书馆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对人类的社会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将其誉为人类的百科全书、人类灵魂的宝库、没有围墙的大学等等。1975年,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国际图联关于图书馆职能的科学研讨会确认了现代图书馆的四项主要社会职能, 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这些功能使得图书馆天然的具有和谐社会的功能。
2.图书馆具有社会福利的性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我国图书馆的资金来源于国家拨款(极少部分为捐款),而对于读者来说,免费使用图书馆使得图书馆具有社会福利性质(以公共图书馆为主)。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既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同时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 20 多年了,国家应该考虑让广大的民众普遍的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国家也初步具备了这个实力。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社会再分配的力度较弱,国家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比重明显的低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日本、印度、波兰等),国家加大对图书馆等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对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建设和谐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弊。
3.图书馆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是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1)图书馆具有读者平等意识。现代意义的图书馆强调对身份、地位、财产状况等不同情况的读者平等对待,并倾向于对获取信息事实上处于弱势地位的读者群的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l995年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宣告公共图书馆在平等的基础上对所有人,不论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和社会地位,提供服务,即对全民开放能够为所有人和整个社会服务。 在具有等级观念浓厚的传统的中国,图书馆一定要坚持读者平等的原则,为和谐社会吹人新鲜空气。
(2)“读者本位”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图书馆工作从藏用并举到以用为主、从闭架到开架、延长开放时间等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这些具体的以读者为出发点和目的的措施,具有和谐社会所需的浓郁的人文关怀。
三、图书馆能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和谐社会是活力社会,即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保证社会开放和公平竞争,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人类发展历史证明,只有充满活力的民族、国家和地区,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形成更新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激发社会活力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现在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正是人们收集资料,更新知识,进行科研、发明、创造的基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科学技术的人越多,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就会越好。1997年 7 月,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图书馆情报委员会发表了《新图书馆: 人民的网络》(New library :People 's network)的研究报告,有如下精彩片段:“明天的新图书馆将成为使各年龄层次的人都能够在信息社会获得成功的重要基地:帮助他们获得就业所需要的新技能,活用信息并改善生活质量。图书馆将在产业大学、终身教育计划以及支持个人自我发展的活动中扮旗重要的角色。”马克思、恩格斯预示未来的社会本质上是“自由人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毋庸置疑,今后的图书馆将为个人发展提供越来越大的支持,个体具有活力,整个社会才能有活力。图书馆能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而社会具有活力正是和谐社会的特征之一。
四、图书馆能为民主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明天的新图书馆将使人们更充分地参与民主进程,通过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人们将获得地方、中央政府乃至欧共体的各种信息和服务,并能够与政府官员、地区首脑以及当地选区的议员进行接触和交谈。这些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联网的图书馆将给予民众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影响他们生活的决策过程”。我的体会是因为设立公共图书馆体现了让所有公民享有知的权力, 让人多知,多知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公民意识,懂得民主啊!同志提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无从谈起。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对于民主的理解不同,但将来图书馆能为民主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应该是不争事实。
五、图书馆有利于移风易俗,有利于社会安定
1.“读书明理”等俗语都说明阅读能使人进步。当人们走进图书馆这一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和其他读者一道寻觅知识的时候,这种气氛也给读者的心灵提供了“圣地”。、麻将、 封建迷信、、吸毒等,已经成了社会大害,这都与人们的心灵空虚有关。现在,大中城市实行双休日后,许多居民反映休息时间太长,不知如何打发时间,甚至许多居民因无所适从盼着上班。可喜的是,各大城市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人数增加了数倍,首都图书馆1997年借阅量就已达 40万人次。在广东、深圳到图书馆看书的人有增无减,甚至到了人满为患的地步。可见,在满足城市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图书馆有着其他文化活动和文化娱乐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为市民服务的社会文化机构,她向公众提供的服务将远远超出书的范围,她既要是一个终身教育的中心,又要是一个文化娱乐的中心。市民通过这一社会文化设施,学习知识,交流思想,欣赏艺术,陶冶情操。图书馆不仅向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而且还要向社会提供文化活动的场所 。
3.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要通过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图书馆应当通过舒适的环境、适合不同读者口味的书刊、多方式的高雅娱乐、温情而专业的服务将市民们从麻将桌上“拖”下来,同、封建迷信比拼吸引力,让人人爱读书,个个喜欢走进图书馆。那么,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水到渠成了。
图书馆具有强大的文化教育功能以及娱乐休闲功能,作为市民的文化福利机构,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地位。国家加大对图书馆这一公益事业的投入,对于提升大众科学文化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百益而无一弊。
参考文献:
[1]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2 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A 出版社,2003.
[2]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孟广均.强化公共图书馆理念[J]. 图书馆论坛,2004,(6).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产品供给 和谐社会建设 影响 建议
1.城市公共产品的基本内涵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一词由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于1919年提出后,已经逐步成为公共经济学或政府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一般认为,公共产品是指在增加一个人对其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加,而排除任何人对其的分享却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即消费上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产品。
根据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满足条件,公共产品被分为纯公共产品(pure public goods)与准公共产品(quasi-public goods)两个类别。纯公共产品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制度意义上的纯公共产品,如收入分配、经济干预等;另一类是实物形态的纯公共产品,如国防、灯塔等可以用边际替代率分析的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规模经济有联系的产品,称为自然垄断型公共产品,如供水系统、天然气煤气系统等社会基础设施(social infrastructure);另一类是优值产品(merit goods),即不论人们的收入水平如何,都应该消费或者得到的公共产品,典型例子如社会卫生保健、传染病防疫、中小学教育等。
如果从政府提供的角度按照性质进行划分,公共产品可以划分为教育类、社会保障类、公共医疗卫生类、环境保护类、公共科技类、公共事业类、公共秩序类、公共行政类公共产品。按照存在或受益范围,公共产品可以分为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如防空设施)、在一定区域内存在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如城市路桥)和在单个社区存在的社区性公共产品(如居民小区绿地)。
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可以认为城市公共产品是指在存在形态和受益范围限于城市地域的地方性公共产品。从属性上讲,城市公共产品主要属于准公共产品;从区域上讲,城市公共产品主要属于地方性公共产品。典型的城市公共产品包括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城市消防、环境保护、城市道路、行政司法服务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
二、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对社会和谐的影响
在社会范围内,所有产品可以被简单地看作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总和,而人的需求又可以被划分为公共需求和个人需求。从理论上讲,公共需求主要由公共产品予以满足,个人需求主要由私人产品予以满足,在消费领域二者有着一定的互补性和替代性。从现实上讲,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阶段,公共需求和个人需求也会相互转化,即众多的个人需求可能会上升为公共需求,原来的公共需求也可能下降为个人需求。国际经验也表明,一国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正是该国公共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就中国而言,从“一般温饱”向“全面小康”、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公共生活领域的政府干预或者“公共选择”的局限性,人们对公共产品在量和质上的需求差异、政府公共供给与民众公共需求之间很难达成一种均衡,往往会导致一定的社会矛盾,形成若干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的整体和谐与持续发展。
1.影响城乡统筹发展。
由于“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采取了整体上长期偏向城市的政策”,所以“无论是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以来,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公共产品的供给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的存在会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城市居民不仅在改革开放以前享有的公共消费品、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大大优于农村居民,而且在改革开放后享有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公用设施等也优于农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是依托国家权力和公共政策的强制建立的,而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却主要依靠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积极性和凝聚力,以农民自身的贫困为代价”建立。可以说,城乡居民利益失衡和城乡发展失调在很大程度上与公共产品密切相关。
2.影响城市内部和谐。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急剧扩张,一系列影响城市内部和谐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例如,大中城市对能源的高度依赖与水电设施的安全运行,重大疾病传播与公共卫生应急,人口流动与城市治安改善,低收入阶层安居与廉租房建设,城市弱势群体与社会保障,人口增长压力与公共交通,工业企业与环境保护,生产消费活动与市容环境维护,等等。
3.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强大的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城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于实现城市居民社会福利最大化,促进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切实加强西部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必将对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
三、对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政府政策的基本建议
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着公共产品供给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承担改革成本,解决历史欠账问题;一方面又要着眼于发展,并为中长期发展创造条件。公共需求的全面增长与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理应更多地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缩小城乡之间和贫富之间差距,缓解城乡各种社会矛盾,促进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协调发展。具体而言:
1.重视城乡居民需求差别,合理确定供给内容。
由于我国社会长期处于城乡二元对立的状态,城乡居民在公共需求方面依然存在着巨大差别。我国70%的居民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部分农民还处于温饱状态。当城市居民转向对享受性、应急性公共产品的需求时,农村居民的生存性、生产性公共产品可能尚未满足。因此,在确定公共产品供给内容、供给顺序时,应该注意城乡居民公共需求内容差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按需供给。
2.注重居民消费需求引导,加快城乡经济开发。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政府在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紧扣时代特点,做到与时俱进。在提高城市化水平时,应该通过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引导城市居民公共消费由量的增加向质的提高转变,提升整体竞争力。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进程中,应首先保证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量的需求,适时适度促进公共产品质的提高,引导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镇化速度,促进城乡一体化。
3.搞好城市内部需求调节,加强弱势群体保护。
在改革时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很容易出现两种现象,即一部分在强势群体看来并不需要的公共产品,往往却是弱势群体所必需的;或者强势群体成为公共产品的受益者,弱势群体却成为公共产品的成本负担者。因此,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应该注意到弱势群体的话语权有限,利益表达机制弱化,需求容易被社会忽视这一特征,综合平衡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利益,搞好公共产品需求调节,加强弱势群体保护。
4.合理确定公共支出流向,促进社会相对公平。
由于绝大多数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是由公共财政支出的,因此公共支出流向对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和供给面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政府应该从满足公共需求角度出发,首先应确保公共财政支出优先用于最急需的公共产品供给,如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等。其次,应该自觉纠正“跑”项目、“争”项目的误导作用,公平合理地确定公共财政资金在面上的横向分配,防止“马太效应”在公共产品供给领域出现。
总而言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理应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变化,提供足量优质的公共产品来满足公共需求,促进个体“自由”、政治“正义”、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军鹏.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研究[J].公共行政,2003,(9).
[2]叶文辉.城市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与公共服务的效率改善[J].江西社会科学,2004,(04).
[3]刘乐山,何炼成.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解析[J].人文杂志,2005,(1).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价值观
一、研究背景
社会工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一种助人的专业。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需要人们去处理,社会工作对社会的重要意义越来越被各国政府和社会认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也曰臻成熟。随着管理机制的日益完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管理、经营、以及企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建设好企业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工作以小组工作、个案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方法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可以引荐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两种工作方法来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
二、小组工作的运用
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企业拥有的特殊能力或资源,这些资源是与知识相关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确实存在的、难以买卖、难以在企业内各部门分割的资产或能力。很多优秀的企业中都会给员工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及福利以发挥员工最大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小组工作在企业文化的建立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小组工作是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小组活动对小组成员的各方面工作进行影响。优化抗衡物质资本的社会资本,构建运用社会资本的公民社会,推进公权力制定改变收入分配格局的公共政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功能。企业最大限度地把职责和职权下放到小组中,从而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组织的活力。在企业中,可以建立兴趣小组帮着员工建立兴趣,增进员工间相互了解,减轻工作压力,坚强员工的团结。在一个企业的成长中,员工也是在不断的成长,企业遇到挫折时也是考验企业员工的能力之时,所以在小组活动中可以模拟员工遇到挫折时应该如何应对,提高员工应对困难的能力。小组活动让员工能够感受到在这个企业中自己存在的意义也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小组工作在企业中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在企业员工中存在任何问题的员工可以划分为几个问题,共同组成小组,通过小组活动让员工有最好的工作状态。优秀的企业不仅会以较高的资金待遇吸引优秀的人才,更会注意员工的精神生活层面。我们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仅要靠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完善的管理机制,企业员工是也需要被服务,而这种服务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也是精神层面的,这也是能够让人才长久的为企业奉献的好的措施。小组工作在这里就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个案工作应用
个案工作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案主进行帮助,个案工作通过接案、收集资料与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实施服务计划、结案与评估五个阶段。企业中的社会工作者对企业的员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工作。企业中员工出现问题时及时做好接案前的准备。企业中的社工更多的是争取主动,主动了解企业员工的需求。个案工作需要工作者与案主之间定期进行一对一的交谈,这种交谈不是上下级的关系,需要管理者去理解员工,接纳,不要评判员工的对与错,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在企业员工中存在以外受到伤害时也可以通过个案工作帮助他寻求各方面的帮助。个案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则:人在情境中、接纳与非评判、当事人的自决,接纳与非评判。工作原则是经常运用到的,它可以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案主诉说自己的详细情况,帮助治疗。面对企业员工面临的各种问题在抉择时社工要时刻记住当事人自觉,所有的问题最终的抉择者是案主本人。对邮政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强势企业,既不是单靠资产规模,也不是单靠员工数量,而是要靠企业内在文化的理念和感召力,这就是邮政企业站起来的头脑。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可以相互贯通相互借鉴。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的地位,强调人权,很多企业为员工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更加注重员工的心理变动。很多企业在节假日为员工提供外出旅游的机会,平时为员工举办晚会以降低他们的压力等。社会工作的实务方法引入到企业的领导文化建设中,做好员工平时工作的业余活动计划,为员工降低工作压力,帮助有需求的员工,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巩固文化的建设。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测绘城市规划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前提,而测绘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产业。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完善测绘工作。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含义
城市是由不同功效的物质所构成的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通过对城市的规划,使不同功能的物质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城市系统的的最大效益。对于如何实施好城市规划,就需要对城市规划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地位
测绘工作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是一项连续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在前期的城市规划中,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测量;而在城市规划的后期需要通过测量去检测。因而,测绘工作为城市规划的管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
三测绘工作的作用
(一)组织编制中测绘工作的作用
城市规划组织编制 ,也称城市规划制定的管理和审批管理,它是政府部门为了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给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依据法律的规定,审批和组织城市规划的一种行政管理行为。城市规划的审批和编制主要包括城市详细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两个方面。总体规划包含专业规划,而详细规划则包含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1、测绘工作对城市发展方向的影响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研究和确定城市的性质、发展趋势,然后统一规划城市的建设用地。在城市的整体规划过程中,除了要了解城市的气候、经济、文化、历史条件等最基本的资料外,还必须要了解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结构、地貌特征,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掌握必要的技术指标以及对城市及其周围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进而在图纸上进行规划。
2影响城市详细规划
城市的详细规划,是指明确规划范围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土地界线,规定建设用地范围内不适宜建造的建筑类型,以及规定各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建筑高度等控制指标和标高等。而测绘在工作在详细规划中,主要是对用地的选址、工程量、拆迁量等各类用地的容积率和建筑密集度等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规划。规划设计必须要根据现状标高和地形图科学地编制用地的总体体规划,合理地地规划建筑物、基础设施、绿化、湖泊等。
3、体现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是城市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城市特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城市的内涵,另一个就是城市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一般的城市规划中,主要是运用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城市进行设计,然而对于这些自然因素,就必须要用测绘的方法去实现。
(二)测绘工作在选址中的作用
建设用地的选址,是规划部门根据城市的规划对建设用地的地址进行选择和确认,保证各项工作都要按照城市规划来进行。建设项目的选址一般要考虑到土地的兼容性,即建设用地与能源、交通、水流以及对城市的污染等条件相协调。因此,在建设用地的选址规划时,必须要在大比例地形图中进行反复的研究,核实土地的容积率、土地的使用性质等指标。根据我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在向规划部门申请建设用地的选址意见书时,必须要附加呈送测绘部门测绘的地形图,并且还要在地形图上标注选址的具置。
(三)规划管理中测绘工程的作用
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是建设用地选址、规划、管理的延续,主要是城市规划部门依据据城市规划,来确定建设用地的范围和使用面积,然后提出建设项目使用规划的标准,并核准发放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的一种行政性管理行为。另外,建设单位在向国家的规划部门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还必须要提供有测绘部门绘制的地形图,并且还要在大地形图上按比例设计出总的平面布置图。最后在经规划部门实地勘查,对总平面规划进行审查,而后确定建设用地的使用面积、控制线以及地界坐标等。
(四)在建设工程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主要是规划部门依据城市规划,对各种建设项目进行引导、组织、协调、指导、控制等,而后将其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中,并核实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一种行政管理行为。一般来说, 建设单位在向城市建设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许可证时,必须要提供测绘部门提供的 1∶1000 的地形图, 城市规划部门依据据地形图来确定建设用地的间距、高度、密度等指标,并在地形图上划出建设用地的设计范围、使用面积和拟建的工程基地。
结论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打造一个好的城市,就必须城做好市规划。总之,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城市的建设中,只强调城市规划,而忽视测绘工程,会导致城市规划不切实际,造成财力、物力的浪费;相反,只重视测绘,而忽略城市规划的管理,会导致城市建失去科学性、合理性。因此,只有将两者只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确保城市建设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