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02:02
导语:在高血压治疗有效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教育;控制率
[中图分类号]R5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57-02
An analysis of control state of blood pressure for clinic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ANG Chunyi1, WANG Qiuyue2
(1.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east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China; 2.Department of Endoc Rinology, the First Aff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is aimed to find out the control state of blood pressure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 blood pressure of 89 clinic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as measured stochastically.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blood pressure of 64.04%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normal values and that of 21.35% patients was within the normal blood pressure range, but with a higher value. The blood pressure of only 14.61% patients was controlled be within the normal values. Conclusion: The key to the increase in the control rate of hypertension is to broaden patients health protection knowledge, to monitor intensively blood pressure, and to us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Key words] Hypertension;Health education; Control rate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对生命与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慢性疾病[1]。研究表明,高血压对患者生命的威胁主要来自其心、脑、肾的严重并发症,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是直接与所患高血压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密切相关。假如能够有效控制并保持血压稳定在理想范围内,虽然高血压病的“病根”没有消除,但患者仍然可以“带病”保持健康,活到高龄。反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病,可能早早就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对生命与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努力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对保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89例高血压患者随测血压监测,以了解院外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
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10月~2005年3月,门诊已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9例,男73例,女16例,平均(66.7±14.5)岁。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血压测量方法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
1.2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为门诊随机就诊患者。休息5 min后,采用台式汞柱血压计测量坐位上臂血压,连续测3次血压,取平均值为基础血压,并询问服药史。
2结果
89例患者中,随测血压有57(64.04%)高于正常,19例(21.35%)为正常高值,13例(14.61%),为正常血压,见表1。89例患者中,有64例(71.91%)不规律治疗,7例(7.87%)坚持口服降压药物,18例(20.22%)从未服用过降压药物,见表2。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已被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20.22%从未接受过治疗;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71.91%存在不规范治疗、不规范用药等情况,只有7.87%的患者坚持规范用药。有64.04%的患者血压仍高于正常,只有14.61%的患者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出现上述结果主要是由于高血压治疗需要长期服药,许多患者不能坚持,在血压控制平稳后擅自将药物减量或停药,影响治疗效果;也有一部分患者在门诊治疗一直未能有效,因无自觉症状,药物亦不作更改。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所有高血压患者共同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防治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宣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健康教育,解决患者的思想问题,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长期高血压的危害。
通过宣教使人们认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控制体重、坚持运动、限制摄盐、控制饮酒和进行正规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等,可以防治高血压。针对患者长期服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问题,医生应该注意告诉患者,高血压本身对心、脑、肾及血管等有直接的损坏作用,降压药通过降低血压可以消除这种危害,对心、脑、肾和血管是有保护作用的。对大多数药物而言,其保护作用大于副作用。因此,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正规服药,是防治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最好方法[4]。
高血压的防治要规范化。高血压的变化具有时间节律性。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模式:早晨血压迅速升高到高峰水平,白天保持在高水平,傍晚下降,在睡眠期降至最低水平[5-8]。因此,防治高血压的药物选择和服药时间,应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按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确定,这样才能达到理想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因此,只有全社会共同重视高血压防治工作,通过健康教育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改变患者遵医行为,使其遵从医嘱与治疗方案、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高危因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其血压及其它危险因素水平[6-8],才能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预防病程变化及靶器官的损害。
[参考文献]
[1]胡春松,胡大一.高血压治疗原则的进展及我国高血压治疗策略的特点与变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27(4):380-382.
[2]李莉.高血压治疗:从临床指南到临床实践[J].中国临床医生,2007,35(3):67-71.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4,32(12):1060-1640.
[4]王瑜.高血压控制率低下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3):9.
[5]胡大一.2007年ESH/ESC高血压治疗指南--联合治疗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重要策略[J].临床荟萃, 2007,22(23):1673-1674.
[6]王建骏,朱理敏,王丽芬.健康教育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高血压控制率[J].实用全科医学,2008,6(6): 607-609.
[7]高玉慧,张丽莉.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18.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依从性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增长趋势, 尤其是高血压疾病, 研究发现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达2亿[1]。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40.4%, 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49~57%, 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达65.6%[2]。众所周知, 高血压患者需接受终身治疗, 为了减低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必须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compliance)是指患者在服药、饮食、生活方式改变等行为与医学建议或健康教育一致的程度[3]。本文欲了解深圳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情况,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 选取2013年6~12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265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38人, 占52.08%, 女127人, 占47.92%, 年龄在60~95岁, 平均年龄(78.62±11.45)岁。
1. 2研究方法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 高血压的诊断及分级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4]: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 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 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 血压虽然
1. 3调查方法采用本院自行编制的高血压治疗从性调查问卷表, 统一培训调查员, 并考试合格予以调查, 以保证调查的可信性。问卷以患者主, 对于文盲患者则由调查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访谈式调查[5], 药物依从性研究采用戴俊民等人使用的Morisky所推荐的问题[6]。
1. 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总有效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P
2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5份有效问卷265份, 有效率为100.00%。265名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血压治疗依从性优良者占19.62%, 依从性较好占35.85%, 依从性差占44.5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如何有效预防控制高血压是当前心脑血管、公共卫生类专家研究项目之一。有研究报道与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相比, 经治疗后能延长寿命10年以上[7]。由于高血压病呈群体分布, 高血压病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的防治。本研究发现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部分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出院后治疗依从性较差, 该数据达到44.53%, 影响治疗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 对高血压终身治疗问题认识不足等。
治疗依从性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依从性, 其中服药依从性情况较差, 表现在患者不能坚持服用降压药, 甚至有些患者自行购买其他品种的降压药或减少服药品种等。阮 蕾等人在其研究发现“服药依从性差是高血压人群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8]。因此可以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开展一系列的服药宣传和指导, 如社区义诊、海报宣传等。对于非药物治疗依从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总结当前预防医学的最新成果时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开展干预。
针对已经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 为使其长期保持住院时理想的控制血压效果, 必须提高社区老人抗高血压治疗依从性。作者建议患者首先要遵医服药[9]和改变不健康行为方式, 科学合理地控制血压, 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10], 以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 王文, 姚崇华, 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1):11-30.
[2]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25.
[3] Demyttenate K.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ors of compliance in depressin. European Neuropsychop hamacology, 2003(13):69-75.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1.
[5] 唐红英, 朱京慈, 何海燕, 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与治疗依从性的关系研究.护理杂志, 2011, 28(13):4-7.
[6] 戴俊明, 卫志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利用与依从性关系分析.高血压杂志, 2001, 9(1):65-67.
[7] 张娇花, 陈少群, 黄苏平, 等.出院后随访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 2011, 08(28):172-175.
[8] 阮蕾, 秦方, 闫亚非, 等.成都市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四川医学, 2012, 33(8):1333-1335.
[9] 韩艳梅, 张红杰, 魏会敏, 等.老年高血压209例治疗依从性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6):828-829.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处方分析;使用情况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为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用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对我院2015年1~6月门诊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频率、联合用药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5年1~6月门诊抗高血压药处方,共计1000张,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量、药价、联合用药)及处方总金额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对我院2015年1~6月各类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构成比进行统计。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参考2005版《中国药典》二部、临床用药须知及陈新谦主编的第17版《新编药物学》来确定,采用其主要适应症、剂量范围的中间量,个别品种参照药品说明书综合确定。以药品消耗的总剂量除以DDD,得到DDDs。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用药频度越大。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在1000张抗高血压药处方中,其中男530例(53%),女470例(47%)。患者平均年龄为(60±15)岁,无其他合并症年龄平均为(60±13)岁,有合并症年龄平均为(65±12)岁。调查显示,年龄偏大高血压患者易合并其他疾病。
2.2各类抗高血压药物DDDs 排序 位居前5位的依次是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block)。由于高血压患者个体差异较大,药物治疗范围广,DDDs值不易确定,不是推荐给临床的实用剂量,故用DDDs值进行研究时应注意其限度,见表1。
2.3单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见表2。
2.3联合用药情况 我院药物联用基本符合抗高血压药阶梯治疗原则,以二联用药处方最多,330张(占33%);三联用药处方80张(占8.0%);四联用药处方25张(占2.5%)。
3 讨论
3.1我院各类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这符合高血压流行病学数据[2]。统计结果可见,CCB与利尿剂的DDDs位居前列,说明在高血压治疗中占主导地位,是抗高血压药的两大支柱。近年来,钙通道是细胞膜上对Ca2+具有高度选择性通透能力的亲水性孔道。Ca2+通过钙通道进入细胞内,参与细胞跨膜信号转导,介导兴奋-收缩耦联和兴奋-分泌耦联,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完整性、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活动等。一旦细胞内钙超载,将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如高血压等。CCB作为抗高血压治疗药物已用于临床多年,其卓越的降压疗效、广泛的联合降压潜能、优越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使其在当今的抗高血压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方面占有重要地位[3]。利尿剂适用于大多数无禁忌证的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和维持治疗,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等。ACEI是JNC-7中唯一拥有6个强适应证的一线抗高血压药,NC-7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指出其能安全、有效降低血压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并发心功能不全、蛋白尿。长效ACEI因其半衰期长、副反应小,肝肾双通道排泄,降压平稳,几乎不引起低血糖反应,逐渐得到广泛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有心梗和心衰病史的患者,临床收益最强。对于心绞痛患者的管理也有效。β受体阻滞剂在预防高血压患者中风和心血管事件风险上没有其他几种主要药物有效;但是具有心梗以及心衰病史的患者应该使用此类药物。ARB类药物优ACEI,其耐受性较好。因为此类药物并不引起咳嗽,极少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ARB类药物的功能和作用与ACEI类药物作用相似,在临床上,如果患者可以负担得起这类药物,ARB类药物优于ACEI类药物。和ACEI类药物相似,ARB类药物也可导致血肌酐水平升高;但是一般情况下只是功能性改变,是可逆而无害的[4]。
3.2我院高血压药物的联用情况 联合用药也是高血压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5]。从本次调查来看,一联、二联处方用药方式共占94.3%,是我院门诊高血压最主要的用药方案,说明我院用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我院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基本上符合阶梯式治疗原则。医生一般选用降压作用温和、不良反应小的药物。达不到治疗要求时,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临床用药中,二联用药以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最多,其次为ACEI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这些药物都是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所列的有效配伍。三联处方中,β受体阻滞剂+ACEI+利尿剂联合方式为常见。
3.3小结 通过调查我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基本合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尽管抗高血压药品种多,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应根据药物的疗效、患者的依从性和经济承受能力及个人意愿,结合临床情况决定治疗方案。药师在工作中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审核处方,特别是对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应进行用药监护和经济学评价,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地合理用药[6~9]。
参考文献:
[1]赵秀丽,陈捷,崔艳丽,等.中国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4,86(116):148.
[2]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2015年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6).
[3]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etal. ACCF/AHA 2011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J].J. Am. Coll,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Apr,2011,25.
[4]何定峰.我院内科门诊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安徽医药,2013,11(1):78-79.
[5]唐兵,杨勇,王友群,等.心血管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方法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6-1298.
[6]张善堂,周书明,刘斌,等.某"三甲"医院2001~2003年抗感染药物用药动态分析[J].安徽医药,2005,02.
[7]汪荣华,钱崇付.马鞍山市51例抗菌类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安徽医药,2005,02.
关键词:高血压 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 进展
高血压(hypertension)和糖尿病一样,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群体,但近几年一些报道中发现本病发生年龄逐渐下降,有年轻化趋势[1]。本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时,非同日测量3次,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 mm Hg/90 mm Hg,便可初诊为高血压。高血压除了可单一发病,还可并发其他疾病或由其他疾病诱发,研究指出本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2]。本病需长期坚持治疗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规范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有必要对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及其方法进行探究。现就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高血压简介
高血压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指的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脏器功能或器质性损伤的综合征。本病容易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从而诱发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威胁身心健康[3]。有报道[4]指出,近几年我国高血压发生率有所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这可能和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改变有关。目前关于高血压发生与发展的机制并无明确统一定论,结合有关文献研究,总结其发病机制,可能有如下几点:(1)动脉痉挛,导致动脉血管的外周阻力明显增加,如血液循环障碍后人体血管张力增高;(2)肾功能障碍所致肾小球肿胀,滤过率降低,继而诱发血容量升高、钠潴留及血压增高;(3)中枢神经紊乱促进血压升高后诱发本病。随着高血压的研究与报道不断增多,人们逐渐发现随着年龄升高,血压也有升高趋势,其中以收缩压升高最为显着,但50岁后舒张压则有略微降低,脉压差则增加[5]。高血压患者伴有精神紧张时,还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机制失衡,造成皮质血管舒张与收缩障碍,同时外周血管不断收缩,交感神经兴奋等都有可能导致血压的增高。可见,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等都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
2 高血压常用治疗药物及方法探讨
高血压至今无根治疗法,其治疗原则在于: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坚持长期治疗,尽量改善症状,预防与控制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6]。治疗方针包括改善患者的生活行为,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治疗,以及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等,但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为主要的措施,且可选择的药物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药物取得的效果各不相同[7]。高血压治疗常用的药物类型有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为了进一步分析高血压治疗药物及方法,现就常见的药物与治疗介绍如下:
2.1 利尿剂
利尿剂是心力衰竭与高血压治疗常用药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起来,该药物在机体作用时间久,疗效佳,且对脂肪与糖分解无干扰,但对血管、心脏及肾脏影响较大[8-10]。对于其他降压药物单一治疗无效时,可加用利尿剂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而且联合治疗时,只需小剂量应用利尿剂即可,还能减少其他降压药物的用量,避免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减轻医疗负担,被推荐应用于轻度高血压治疗中。2012年研制出一种新型利尿剂哒帕胺,进一步提高了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疗效[11]。该药物作为轻型利尿药物,主要作用在血管,对扩张血管,加快血流有明显的作用,还可避免血管粥样硬化,降压作用可达到75%,同时,相比传统利尿剂而言,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也有利尿、降压作用,而临床一些研究中提出高醛固酮血症也是高血压病因之一,为此当其他药物与常规利尿剂联用效果不佳,可选择性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有报道[12]对卡托普利片联合呋塞米应用于高血压进行了对照,发现治疗组蛋白尿率低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说明其他药物与利尿剂联合治疗,可更好地降低血压,延缓肾脏病变进程。
2.2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又被称作钙离子拮抗剂,作用机制在于减少心肌和血管平滑肌钙离子通道的面积,避免细胞外周钙离子内流作用。通过对钙通道阻滞剂分子结构与作用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L型与T型钙通道阻滞剂,前者又可分为二氢吡啶类与非二氢吡啶类,典型代表分别为硝苯地平、维拉帕米,而后者是21世纪初才出现的新型药物,可选择新作用于T型钙通道并发生阻滞作用,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供血,减缓心率,且无负性肌力作用,也不会导致反射性心率过速,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患者[13]。L型钙通道阻滞剂应用相对更多,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广泛将其应用在高血压治疗中,约有2/3高血压患者只选择该药物,这可能在于亚洲高血压患者相比其他地区患者,对钙通道阻滞剂有更高的敏感性,可长期坚持治疗。目前我国常用的高血压钙通道阻滞剂以第二代、第三代为主,如尼莫地平、硝苯地平、尼卡地平等。
2.3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主要和β肾上腺素直接结合发生作用,然后发挥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β受体阻滞剂一方面可增强心肌收缩和舒张作用,另一方面可降低心肌耗氧,抑制外周肾上腺素受体,从而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在心率偏快的青中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心肌梗死、心绞痛,或哺乳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比较适用[14]。目前临床上出现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包括拉贝洛尔与卡维地洛等,可同时作用在β与α受体,适合长时间应用。但是,也有学者提出若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不当,则可能导致失眠、幻觉等中枢神经异常,部分男性患者还会有、阳痿等性功能障碍,为此高血压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谨慎。
2.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降压效果持久,无刺激性干咳,连续服用56 d可达到最佳效果,与其他降压药物均可联用,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在轻中度高血压中有良好的降压作用,甚至对改善血糖、血脂水平也有效果,对器官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15]。这类药物主要有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相比之下坎地沙坦降压作用最好,且小剂量也能达到良好的降压作用,药效持久,对逆转左室肥厚也有良好的价值。对118例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表明,对照组单用硝苯地平,试验组加用厄贝沙坦,治疗2个月后发现试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改善更显着,说明硝苯地平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效果,更好地改善降压作用[16]。
2.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作用于高血压的机制在于阻止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且对激肽酶有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降压的目标。这类药物首次应用于临床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能有效降压后,开辟了降压治疗的新途径[17]。国内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80例高血压患者采取这类药物治疗12周,总有效率高达90%,且收缩压与舒张压比治疗前显着降低,不良反应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18]。此外,该药物在治疗期间对人体代谢影响轻微,不会影响胆固醇、血脂等指标,若能配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可增强药物作用。随着联合用药增多,有学者发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也可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压作用,且对神经分泌、心率等无不良影响,安全性高。
2.6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在近几年被临床重视起来,可分为基因转移疗法与基因抑制疗法,因为高血压也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结构与表达异常所致,为此予以基因治疗除了可稳定降压,还可从根本上控制高血压发生与发展,从而控制高血压疾病的遗传倾向。不过,就目前已有的基因治疗报道来看,基因治疗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如如何选择靶基因,因为目前大部分基因治疗为单基因靶点治疗,而高血压是多基因调控疾病,单基因靶点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即便选择多靶点基因治疗,缺乏这方面的长期研究,也无法广泛开展。
3 结语
高血压发病低龄化,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多,无疑使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尽管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但用药以单一药物治疗有效为佳,而联合用药需谨慎,提高疗效同时要尽量减少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对药物作用靶点不清,缺少联合用药后药代动力学与量关系的研究。总的来说,高血压治疗药物及其方法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需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欣,卢健.咸阳市区6家医院抗高血压药物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4):747-751.
[2]柳婉婉,吴振卿.睡前服用高血压药物对非勺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4):112-113.
[3]李艳.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12):893-897.
[4]殷琪,何扬利,孙翠芳,等.个性化血压药物控制方案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4-7.
[5]刘艳秋,黄富宏,李爱华,等.4种长效钙拮抗剂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业,2017,26(21):77-79.
[6]任凌雁,靳倩,廖喆,等.贵州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相关药物基因多态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9,48(23):4017-4019.
[7]彭科娟,刘伟,朱慧君.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7(2):52-56.
[8]闫阳妹,吴涛,,等.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近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28(6):32-37.
[9]闫阳妹,吴涛,,等.他汀类药物对青少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指标、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0,29(1):33-38.
[10]李丹,宫建,孙晓辉,等.住院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利用研究[J].中南药学,2017,15(10):1470-1472.
[11]李志,杨向阳.3种治疗高血压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1(1):83-86.
[12]朴永军,付素云,王垚,等.扩血管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1):50-52.
[13]沈志娟,王冉冉.3种药物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4):3610-3611,3614.
[14]戚雅君,丁海樱,杨国浓,等.ACEI/ARB类药物对晚期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32):4517-4520.
[15]曾望远,周素云,顾申红.海口市社区高血压现状调查及全科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335-2341.
[16]巢世红,巢世兰.降压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减少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5):776-780.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处方
Analysi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LUO Ying
(Deyang People's Hospital Pharmacy,Deyang 618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hypertensive drug prescriptions of outpatient in the hospital,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rationally drug use in clinic.Methods The 488 prescription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were carried out surveys in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The patients with gender, age,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frequency(DDDs) and the joint application of the drug were gathered statistics.Results DUI of various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1,and the clinical utiliz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accorded with regulated dosage.Conclusion The use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is basically rational in our clinic,and the ADR of drugs combination should be avoided.
Key words:Hypertension;Drug;Prescription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出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除高血压本身症状以外,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目前,高血压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是应用药物来降低血压,因此对我院2015年12月门诊处方中抗高血压药488张处方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12月份,488张含有抗高血压治疗的药物处方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1.2方法 按照《新编药物学》中的抗高血压药物分类方法进行药物分类,并统计出含有抗高血压药的处方数,用药合理性。
2 结果
2.1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488张处方中男性患者325人,女性患者163例,分别占药物处方总数的66.60%(325/488)和33.40%(163/488)。本组488张抗高血压药处方,DUI≤1。
2.2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2.3我院抗高血压药使用的品种主要有5类。
2.4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详情,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这符合高血压病流行病学数据[5],高血压的高发期是在>45岁,本组>40岁443例,占90.78%,有45例为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血压达到且维持在正常范围,临床治疗高血压有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两种方案。临床实践中,使用单一抗高血压药就能控制血压约为40%~50%,而长期运用容易导致药物耐受性,加大剂量又会带来不良反应,故将药物联用。从表3看出,联合用药是我院治疗高血压的基本方案,联合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在高血压治疗中是十分关键的,能够使治疗有效率达80%~90%[6-7]。抗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来自临床实践的经验及近年来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进行的研究均表明,大部分患者需要两种或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才能有效的达到降压效果。因为,高血压联合用药降压作用机制应具有互补性,既可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8-9]。所以,选择疗效可靠、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的降压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慧,彭芳辰.2010~2012年山西省人民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3):195-198.
[2]张廷杰,范丽明,张静.高血压联合用药现状及评价[J].心血管病进展,2000,21(3):147-149.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4-366.
[4]赖宝芬,任斌,邝翠仪,等.广东地区抗高血压药应用状况[J].中国药师,2004,7(10):803-806.
[5]李欣,杨世民.杭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0,25(3):222-223.
[6]李璐奕,黄瑾,金辉,等.某区人民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的利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6):98-99.
[7]梁计林.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0):2688-2689.
控制高血压对预防高血压相关心血管事件有重要意义
据估计,在有危险因素的1期高血压患者,10年内如能持续降低收缩压12 mm Hg,就可以在11例患者中避免1例死亡。
对有心血管疾病或者靶器官损害的患者采用同样的标准可在治疗的9例患者中避免1例死亡。
在临床中,抗高血压治疗平均可以降低35%~40%的脑卒中发生,20%~25%的心肌梗死和>50%的心力衰竭的发生。
有效的血压控制对预防高血压相关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治疗的优势
临床试验表明,单一用药一般仅可控制40%~60%或更少患者的血压,对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以及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则血压的控制效果更差。
中国2011年高血压指南指出:“多年的临床研究归纳出降压治疗中药物应用的4个基本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在联合治疗原则中提出,联合用药具有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的优点,一般是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可以采用≥2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一开始就联合治疗。对血压≥160/100 mm Hg或中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2种药物联合治疗,或用小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因此,2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对抗高血压具有一定优势,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实际需要。
固定复方是联合治疗的重要形式
联合用药理论上具有下述优点:作用机制不同,降压作用可累加、协同或互补;小剂量联合可减少单一用药时剂量过大导致的不良反应;并用药物可钝化反调节,相互限制另一药物诱导的不良代偿;有利于兼顾患者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与并存疾病;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由于剂量的减少,可降低药物的价格。
目前,认为固定复方制剂是对高血压联合用药及个体化用药原则的补充或延伸。固定配比的复方制剂可以降低用药剂量、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从而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治疗高血压的复方药物是经过科学的筛选而产生的,其配比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些复方制剂为高血压治疗的联合用药提供了一种选择,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了一个参考,特别是对基层医生的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固定复方制剂的优势
协同降压、减少不良反应 与单药治疗相比,固定复方制剂具有明显优势,多种药物通过不同机制降低血压,疗效叠加,显著增加了血压降低的比例,可使更多的患者达到目标水平。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可对高血压RAAS机制与容量机制进行双重阻断,降压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利尿剂减少血浆容量从而降低血压,但是血浆容量降低会激活RAAS系统,由此导致的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增加会部分抵消利尿剂的降压作用,而ARB可以抑制RAAS系统,从而与利尿剂产生降压的协同作用。同时,ARB还可抵消利尿剂因醛固酮增加引起的不良反应,如低血钾等。因此,两者合用既加强了降压作用又减少不良反应,获得单药无法比拟的降压效果。
提高依从性 高血压患者的过于复杂的方案常常影响了病人的依从性。HOT研究证实血压下降至130/83 mm Hg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最佳,但大部分病人(69%)需要≥2种的药物才能将血压降到这一目标值。UKPDS研究也证实,若要严格控制血压至少需要2种药物。若血压能在治疗数周而不是数月内达标,病人的信心和服药的顺应性增加,血压较快达标减少病人处于持续高血压状态的不良影响。固定复方制剂具有协同降压、服用方便的特点,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减少治疗费用 研究发现,若病人采用按顺序单药治疗方案,换用一种单药降压治疗,每年的药费将增加20%。而固定复方制剂对不同机制导致的高血压人群均有效,同时相互协同、相互补充,提高了疗效、减少了不良反应,降低了治疗费用。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老复方种类繁多,根据是否纯化学药分为两大类:化学药复方和化学药加中药复方。后者以复方罗布麻片和珍菊降压片为代表,传统国产固定复方制剂中以北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等较为常用。
北京降压0号 是一种降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相对小,价格比较便宜,在临床广为使用,为我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由于北京降压0号主要是由利血平、双肼屈嗪、双氢克尿噻和氨苯喋啶等老药组成,其配方的科学性以及是否适宜于当代的高血压治疗,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
复方降压片 其中含利血平、双肼苯哒嗪、氢氯噻嗪、异丙嗪、利眠宁以及小剂量维生素B1和B6、泛酸钙、氯化钾及三硅酸镁。起主导降压作用的是前3种成分。此复方制剂是根据抗高血压药联合用药的原则而组成的复方制剂,目的在于增加疗效、抵消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轻、中度高血压有一定的疗效,因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目前仍在临床上应用。
珍菊降压片 含可乐定、氢氯噻嗪、野、槐花米、珍珠层粉等成分,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应用。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相对传统国产固定复方制剂而言,新型的固定复方制剂配伍更加科学合理,有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参考联合用药方法的AB/CD法则(A是指ACEI和ARB,B指β受体阻滞剂,C指CCB,D指利尿剂;其中A、B两类药物抑制RAAS、SNS活性;C、D两类药物激发RAAS、SNS活性),新型固定复方制剂又可以分为ACEI或ARB与利尿剂固定复方制剂,ACEI或ARB与CCB固定复方制剂,β受体阻滞剂与CCB固定复方制剂以及目前不太提倡的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的固定复方制剂等。本文主要介绍已经上市,而且有应用经验的ARB/利尿剂的固定复方。
ARB和噻嗪类利尿剂固定复方制剂能更有效降低轻、中或重度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对必须联合用药的病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合理有效的选择。
ARB/氢氯噻嗪固定复方降压疗效更强 在INCLUSIVE研究中,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8周,如果血压仍未达标,安博诺剂量增倍再治疗8周。观察结果显示,固定剂量复方制剂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且耐受性良好。替米沙坦/氢氯噻嗪80 mg/12.5 mg较替米沙坦80 mg或氢氯噻嗪12.5 mg单药治疗可以大幅度降低平均卧位舒张压和收缩压。
ARB/氢氯噻嗪的固定复方治疗达标更快 氯沙坦50 mg/氢氯噻嗪12.5 mg降压的起效时间从原来单药的3周提前到1周,T/P比值从原来单药的67%,增加到85%,降压幅度也明显增加。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从原来单药的起效时间2周提前到1周。T/P比值>80%,血压降到
ARB/氢氯噻嗪固定复方不良反应小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固定复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要低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氢氯噻嗪。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大规模随机试验中,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导致周围性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氢氯噻嗪。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的临床试验中包括>1 700例患者接受联合治疗,没有出现药物意料之外的不良事件。意外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或替米沙坦单药治疗相似,大部分的不良事件是轻微的、短暂的,且不需要停药。
新型固定复方调整方便,有利于血压的持续控制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的治疗中会出现血压的波动,这种血压的波动有季节性也有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鉴于这种固定复方中的主要成分为ARB,而次要成分为小剂量利尿剂,在调整药物过程中建议,冬季可以增加ARB单药的剂量,夏季减去复方制剂中的利尿剂保持ARB的成分,这样有利于血压的稳定。
CCB+他汀类降脂药物的联合 临床中有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的固定复方(多达一)。胆固醇水平是惟一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一些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紊乱的达50%,这些患者可能已经存在进展性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ASCOT-LLA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在严格控制血压的基础上,随机接受阿托伐他汀10 mg/日或安慰剂治疗,联合治疗(氨氯地平加用阿托伐他汀比单纯降压治疗可以进一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36%(P=0.000 5)。降压+降胆固醇可以使冠心病事件发生率降低更多。
1.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11级,四川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10级,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 目的 调查西昌市当地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为政府及卫生部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在西昌市各街道随机抽取480名群众,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采取一对一提问方式,将问卷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男性250人,占52.1%,女性230人,占47.9%。被调查者在高血压健康常识方面关于健康人群每日食盐摄入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般人群每日食盐量为6~8 g)、高血压判定标准(依据1999年WHO将高血压定义为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判断)、血压波动影响因素、高血压是否为终身疾病、高血压诱因、高血压对器官危害、高血压预防方式方面的知晓率分别为21.9%、23.3%、90.0%、55.8%、89.4%、85.7%、91.7%;在高血压治疗方面关于患者是否终生服药、患者血压控制程度的知晓率分别为63.5%、80.0%。 结论 通过随机抽取结果显示,群众对一般人群每日食盐量、高血压判定标准方面知识的知晓程度比较低,相对而言,对血压波动影响因素、高血压是否为终身疾病、高血压诱因、高血压对器官危害、高血压预防方式、高血压治疗方面关于患者是否终生服药、患者血压控制程度方面知识的知晓程度比较高,因此,政府以及相关卫生部门应加强、增广在一般人群每日食盐量、高血压判定标准方面的知识普及,从居民自身意识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 西昌市;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b)-0139-02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如今高血压已成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所谓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增高,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其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1]。1949年以后,我国进行过4次大规模的高血压患病率的抽样调查,4次调查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11%、7.73%、13.58%、17.65%,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2],而50%~60%的脑卒中和40%~50%的心肌梗死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导致劳动力丧失的原因中高血压也占6%,全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而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0万[3],可知防治高血压病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4],提高群众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更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为调查西昌市当地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为政府及卫生部门提供一定参考,2013年7月13—20日,20名在校大学生对西昌市居民做了高血压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该研究将所得的资料、数据与相关文献结合整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西昌市位于川西高原,高原地区是高血压病易患地,如今国内文献对西昌市高血压知识的研究寥寥无几,所以我们调查对象定为西昌市及周边城镇居民,其男性250人,占52.1%,女性230人,占47.9%,其中男女比例约为1.1∶1。
1.2 调查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高血压已成为人类慢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以及高血压健康常识、高血压预防、高血压治疗三方面。接受过相关知识及调查技巧培训的调查人员在西昌市区各街道随机抽取480名群众,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采取一对一提问方式,将问卷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480份,有效回收4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方法
将有效回收问卷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样本信息
通过随机抽样调查,西昌市城镇居民基本信息见表1。从表1可看出,随机调查人群中男性对知识的知晓程度52.1%要高于女性47.9%;且年龄越大对知识的知晓程度越低,尤其集中于30~45岁阶段的人群,30岁以下人群对知识的知晓程度较高;在不同文化程度背景下,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对知识的知晓程度较高,以高中以上人群最低;本人或家属中没有患高血压者比有患高血压者对知识的知晓程度要高,由此项可见该地区高血压患病状况不容乐观。
2.2 西昌市城镇居民关于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现状
2.2.1 当地居民对高血压常识的知晓率 健康人每日食盐摄入量知晓率最低为21.9%,高血压患者判断标准知晓率较低占23.3%,高血压是否需终身治疗知晓率为55.8%。见表2。其中,男性与女性对知识的知晓程度差异不大,30岁以下人群对高血压疾病性质及健康人群每日食盐量,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为27.3%,30岁以上人群的知晓程度较高,达31.5%;不同文化背景对知识的知晓程度也不同,以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对知识的知晓率较高,达15%。
2.2.2 居民对于高血压预防、诱因、危害以及相关知识了解途径的知晓率 问卷中,居民们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途径一题中(多选),从医生那了解达到40%,居于首位,健康杂志和互联网较低,分别为16.7%、18.1%;而居民们对于患高血压的诱因了解(多选),选择超重或肥胖,遗传,吸烟酗酒、食盐摄入量过多分别为 49.8%、17.9%、45.2%,而认为以上皆是有28.8%;群众对高血压预防了解中(多选),低盐饮食 ,加强锻炼和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和保持心理平衡分别有28.5%、36.5%、37.9%,选择以上都是的有47.9%,而不知道的占有8.3%;对于高血压继发病(多选),选择冠心病、脑卒中(中风)、肾功能不全分别有34.6%、47.5%、15.2%, 以上4种都可能有27.5%,不知道的占18.5%;高血压可能对哪些器官会造成危害一题中(多选),心、脑、肾、眼分别占42.1%、46.0%、19.8%、14.8%,以上都可能的有27.5%,不知道的占14.2%。调查所得数据整理分析可知,被调查者在高血压健康常识方面关于血压波动影响因素、高血压诱因、危害、预防方面的知晓率分别为90.0%、89.4%、85.8%、91.7%,而高血压是否为终身疾病知晓率最低占55.8%。
2.2.3 当地居民对高血压治疗常识知晓率 在高血压治疗方面关于患者是否终生服药、血压控制程度的知晓率分别为63.5%、80.0%。见表3。其中,男性对知识的知晓程度为47.3%,女性为40.6%,30岁以下人群对高血压患者治疗常识知晓率为14.8%,30岁以上人群的知晓程度较高达26.4%;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较高,达16%。
3 讨论
由以上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群中对一般人群每日食盐量、高血压判定标准、血压波动影响因素、高血压是否为终身疾病、高血压诱因、高血压对器官危害、高血压预防方式方面的知晓率分别为21.9%、23.3%、90.0%、55.8%、89.4%、85.7%、91.7%;在高血压治疗方面关于患者是否终生服药、患者血压控制程度的知晓率分别为63.5%、80.0%。另外据调查,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前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0%~23%,进行为期半年教育后知晓率为90%~100%[5]。从表1可知,被调查者有42.9%处于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从而可知应加大当地居民教育力度,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可从患者个体上提高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调查称,人群中盐摄入量越多,血压水平越高,由表2得知,当地居民知道健康人每日食盐摄入量知晓率为21.9%,所以提高居民日常正确盐摄入量、饮食方面的认知可有效的减少高血压危象群众。从调查结果可看出,该地居民们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途径大多从医生方面了解,而健康杂志和互联网较低,分别为16.7%、18.1%,曾有调查显示,68%~96%的住院患者最喜欢的教育指导方式是医护讲解、病友经验介绍、出院时希望医护家访、发放专用健康教育宣传册[6]。据研究,我国18岁以上城市居民中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高血压知晓率分别为68.99%,77.18%,73.61%,75.48%和72.90%[7];说明政府及卫生部门从医护专业人员方面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灌输是非常有效,同时更应加强健康书刊和互联网上的宣传力度。在高血压关于其血压波动影响因素、高血压诱因、危害、预防方面知晓率的统计中发现,高血压是否为终身疾病知晓率最低占55.8%,而在高血压患者治疗常识知晓率调查中,关于患者是否终生服药、血压控制程度的知晓率分别为63.5%、80.0%,该数据显示相关部门在宣传上应着重于增加高血压疾病性质及高血压治疗常识方面。现在,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高血压俨然已成为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2013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全球十大死因中,排在第一、二位的分别是冠心病(12.9%)、中风(11.4%)[8],而这两种疾病均为高血压的继发症,从各个途径加强居民对高血压的健康常识、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迫在眉睫。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预防、控制高血压并及时掌握高血压的流行状况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它是我国搞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只有居民积极学习当地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从个体意识上减少高血压患病率。
参考文献
[1] 孙伟,刘秀,魏永付,等.浅谈农村高血压病的现状及对防治的建议[J].中外健康文摘, 2013(19):223-224.
[2] 高血压现状和流行趋势[EB/OL].(2012-O3-03)[2013-08-30].cnkang.com/dzjk/201103/74343.html.
[3] 王增武,黄艳红. 中国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现状[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3(2):139-140.
[4] 傅东波,丁永明,傅华.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的定性需求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2002,14(12):577-579.
[5] 王美芳,付洪喜,郑小婷,等.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调查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S2):241-243.
[6] 周蓉萍. 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知识现状及教育需求调查[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21):241-243.
[7] 赵艳芳,白雅敏,王卉呈,等. 我国18岁及以上城市居民高血压知晓率现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0(2):117-119.
关键词:高血压;自我管理;临床路径式管理;效果;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10-02
高血压的致残率、患病率和致死率均比较高,是常见的慢性疾病,而我国目前高血压的治疗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比较低。如何将实施标准化、科普化的高血压系统管理方案,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探讨高血压自我管理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式管理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高血压自我管理患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统计了58例高血压自我管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为51~77岁,平均年龄为62.5岁。所有患者均按照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其中3例合并冠心病,5例有脑梗死病史,但是目前没有明显的后遗症,1例合并高血压肾病轻度肾功能不全,2例合并糖尿病。所有患者均除外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肿瘤晚期、严重烟酒嗜好、精神疾病等。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给予临床路径式管理,开展系列健康促进活动和健康教育,包括怎样合理饮食和运动,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讲座,情绪如何调节等,发放体质系数计算尺、控油壶、盐勺等健康支持小工具,交流运动、饮食、用药等自我管理情况,制定个人行动计划,对血压进行测量,针对个别和共性的问题,医生进行答疑等,所有患者均给予1年的临床路径式管理。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干预前后所有患者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疾病史、体质量、身高、体质指数、是否了解戒烟的好处、是否了解每人每天食用油、食盐的摄入量、血压测量情况、每周运动时间、控油壶、控盐勺的使用情况、食用水果蔬菜的频次、患高血压所产生的身体不适、疲劳、情绪低落、其他症状等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过去半年内看病的次数等。
2.结果
2.1盐勺控油壶使用情况及低盐限油知晓情况
所有患者盐勺控油壶使用情况及低盐限油知晓情况见下表1,干预后比干预前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运动情况
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是高血压的最佳运动形式,运动时间最适宜的是傍晚,每次运动20~60min,每周运动3~5次。所有患者干预后的运动情况见下表2。
3.3合理用药情况
干预前后合理用药情况见下表3,干预前后相比较,合理用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干预前后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测血压情况
干预前后测血压情况见下表4,干预前后相比较,患者测血压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2.5血压变化情况
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见下表5,干预后血压控制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干预前后相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盐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摄入的食盐每天多2g,则其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升高1mmHg和2mmHg,而低盐饮食可降低收缩压2~8mmHg。长期高脂饮食可引起动脉硬化、脂肪肝、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等。中国营养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食盐不宜超过6g,食用油不宜超过25g。运动疗法是高血压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合理用药是高血压治疗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方法。高血压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监测血压,其主要治疗目的是血压达标,延缓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本组应用,临床路径式管理是有效的、可取的高血压患者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正华.高居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和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9(2):85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是心血管领域内重要的课题,也是当今的社会问题。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上升的趋势。目前,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超过8000万以上,数量占世界各国首位,其防治问题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首要问题之一。
老年高血压有其特点,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舒张压水平偏低,脉压增大,波动性大,晨峰高血压现象显著,合并症多等。因此,
老年高血压治疗较青年高血压更复杂,也更困难。近年来,随着医学迅速发展,老年高血压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深入,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药物不断涌现,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及资深专家临床经验的指导,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医治,达标率升高,合并症的发生率下降,降低了反复住院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受益匪浅,获得良好转归,充分反映出我国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的发展现状。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于地域、经济、临床资历、临床经验等差异,医学界对老年高血压治疗问题仍存在分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为进一步提高老年高血压的诊治水平,目前的形势发展需要就治疗上的有关问题的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共识性治疗新策略。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与中国高血压联盟共同倡导撰写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共识专家组参考了1999年以来发表的高血压指南及有关老年高血压论述的部分内容,包括ACC/AHA(1999)、WHO/ISH(1999)、JNC7(2003)、ESC/ESH(2003)、日本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和ESC/ESH(2007)等。根据近年来有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及老年高血压防治进展情况,综合共识专家的丰富临床经验撰写而成。本共识包括前言、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特征、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危险评估、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及随访与管理,力图反映近年来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新进展、新技术以及专家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共识性新经验。旨在为心血管专科医师、老年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对老年高血压治疗做出临床决策时提供参考依据。论文nsi-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bidi-font-size:12.0pt;mso-bidi-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使老年高血压患者获得最大裨益。
1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特征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中,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1%。据此患病率和2005年我国人口数推算,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达8346万,约每2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老年高血压患病人数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其增加的主要原因有:(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根据2000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数据,年龄≥60岁的人群占总人口的10.45%,2003年为11.96%,2005年为13.00%。(2)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1991年全国高血压调查结果显示,年龄≥60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0.4%,到2002年增加8.7%,增幅为21.5%。另有研究显示,部分城市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60%。
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老年人群的健康影响尤为突出。我国队列研究显示,在相同血压水平时,伴随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其他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总心血管病发病危险也增加;在老年高血压病例中60%~85%的患者均伴有任意1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调整高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后,与35~39岁年龄组相比,≥60岁人群的总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5.5倍。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显示,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2.2%和7.6%,虽然高于全国人群的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仍处于低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有效地防治老年高血压是减少老年心血管病危害的最主要措施之一。建立和逐步完善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治方案,采取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减少总心血管病危害,努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是当今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重要目标。
2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2.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和脉压大: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显现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舒张压多于50~60岁之后开始下降,脉压逐渐增大。
2.2血压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在24h之内常见血压不稳定、波动大。要求医生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每天至少常规测量2次血压。如果发现患者有不适感,应随时监测血压。
2.3易发生性低血压:测量患者平卧10min血压和站立3min后血压,站立后血压值低于平卧位,收缩压相差>2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相差>10mmHg,诊断为性低血压。性低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视力模糊,软弱无力等,严重时会发生大小便失禁、出汗甚至晕厥。老年人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并随年龄、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的增加而增多。本论文由整理提供1/3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性低血压。多见于突然发生变化以后,血压突然下降。此外,老年人对血容量不足的耐受性较差,任何导致失水过多的急性病、口服液体不足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都容易引起性低血压。
药物引起性低血压较常见,应高度重视。容易引起性低血压的药物包括4类:(1)抗高血压药物:可使血管紧张度降低,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尤其在联合用药时,如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等。(2)镇静药物:以氯丙嗪多见。氯丙嗪除具有镇静作用外,还有抗肾上腺素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另外还能使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3)抗肾上腺素药物:如妥拉苏林、酚妥拉明等,作用在血管的α_肾上腺素受体上,阻断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作用。(4)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等,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
2.4晨峰高血压现象:老年晨峰高血压是指血压从深夜的低谷水平逐渐上升,在凌晨清醒后的一段时间内迅速达到较高水平,这一现象称为晨峰高血压或血压晨浪bloodpressuremorningsurge)。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比较常见。晨峰高血压幅度计算方法各异,常用的方法为06:00~10:00血压最高值和夜间血压均值之差,若收缩压晨峰值≥55mmHg,即为异常升高,有的患者可达70~80mmHg。
2.5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并发症多且严重,包括动脉硬化、脑卒中、冠心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肾小球纤维化、萎缩,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此外,对老年白大衣高血压和假性高血压现象目前尚无一致意见,但应当给予关注。
3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危险评估
3.1老年高血压的诊断
3.1.1诊断标准:老年高血压是指在年龄>60岁的老年人群中,血压持续或三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若收缩压≥140mmHg及舒张压<90mmHg,则诊断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3.1.2注意事项
(1)应结合家庭自测血压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进行诊断:家庭自测血压对于常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评估是有益的,24hABPM对老年人群中的假性高血压、晨峰高血压及血压波动性等的评估是必需的、有效的。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血压或24hABPM对预测老年高血压的预后方面意义较大。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中推荐,家庭自测血压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mmHg,动态血压的正常值为24h平均值<130/80mmHg,昼间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5/75mmHg。
(2)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老年患者中内分泌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或甲亢性高血压等,应进行鉴别。对于突发、波动性血压增高的老年患者,应考虑是否可能患有嗜铬细胞瘤,可通过血、尿儿茶酚胺检测及腹部超声或CT检查明确诊断老年患者中肾实质性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较多,应进行以下检查除外这些疾病:怀疑为肾实质性高血压时,应在初诊时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疑有多囊肾时,同时做腹部超声检查;测尿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及血肌酐浓度等,了解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疑为肾血管性高血压时,进行腹部血管杂音听诊;检测血浆肾素活性及肾功能;测定肾脏体积;肾动脉超声检查、增强螺旋CT、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3.2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高龄本身就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属高危及极高危患者。同时,在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的临床疾病方面,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与中青年患者不同的特点。
3.2.1危险因素:老年人收缩压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而舒张压在>60岁后则缓慢下降,脉压增大;Framingham研究已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严重的靶器官损害显著相关。同时,老年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最高可达30~40%),而高血压与高胆固醇血症同时存在时动脉粥样硬化更易发生和发展。
3.2.2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疾病
(1)心脏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常见到舒张性心力衰竭,大多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88%)患有高血压,血压控制不良是诱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因素,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的出现也加重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同时,心房颤动在老年患者中较常见,我国学者研究显示,年龄>80岁的人群心房颤动患病率达7.5%。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和左心房增大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血管
血管的损害以大动脉僵硬度增加为主要表现,与增高的脉压相关。老年患者的动脉硬化常表现为多支血管动脉硬化并存(颈动脉、股动脉、肾动脉I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或有斑块),在中国,年龄>50岁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下肢动脉疾病发病率为25.4%。目前,颈动脉超声技术常用于检测血管损伤及更准确地危险分层,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12m/s已被用于评估中年高血压患者的主动脉功能异常,踝臂指数<0.9也提示周围血管损害。
(3)肾脏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肾小管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早期血肌酐可能相对正常,但eGFR或肌酐清除率有下降趋势。微量白蛋白尿异常较为常见。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大于年轻人。
(4)脑
脑卒中常见于血压控制不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CT及MRI检查发现腔隙性脑梗死以及脑血管异常的患者>65%,此人群中左心房增大及心房颤动多见。头颅CT、MRI检查是诊断脑卒中的标准方法,通过MRI进行的无创脑血管显像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MRI检测出的小的无症状脑梗死、微小出血及脑白质损伤的患病率随着增龄及高血压值增加而增加,并与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痴呆风险的增加相关。老年认知功能障碍至少部分与高血压有关,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进行认知评估。
3.3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评估
3.1.1危险评估流程(图1)老年高血压患者
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确定危险因素
确定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疾病
危险分层
图1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评估流程3.1.2危险分层,见表1。表1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注: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危险因素:SBP和DBP水平(1~3级);年龄:男>55岁,女>65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缺乏体力活动;C反应蛋白升高
4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4.1老年高血压治疗原则和目标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应考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合并心血管或非心血管疾病等综合因素,积极而平稳地进行降压治疗,通过降压控制危险因素及逆转靶器官损害,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老年高血压的目标值,JNC7和ESC/ESH2007指南指出,所有年龄患者的血压目标值都<140/90mmHg;ESC/ESH2007指南还指出,如果患者能耐受,还可以降得更低。超级秘书网
大量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对年龄>60岁高血压患者(无论是收缩/舒张期高血压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治疗均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使老年患者获益。据SHEP、Syst_Eur、Syst_China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的综合分析,降压治疗可使脑卒中事件下降33%,冠心病事件下降23%。一项荟萃分析表明,治疗年龄>80岁高血压患者,可以降低致死和非致死脑卒中以及心血管事件,但全因死亡率无下降。而近年来的HYVET研究年龄≥80岁、160mmHg≤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10mmHg的老年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使血压控制在150/80mmHg以内,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比较,主要终点-致死、非致死性脑卒中及各种原因死亡均降低具有显著意义。在SHEP试验中,血压降至<150mmHg时对脑卒中的预防效果是最强的。Framingham研究中,对>65岁有心血管并发症的老年人进行了18年的随访研究,发现收缩压在140~150mmHg的患者组心血管风险最小,提示可能是老年人的合适血压水平。
老年患者舒张压应降到什么水平尚不清楚。SHEP研究认为舒张压<60mmHg时,预后不良风险增加;Framingham研究观察到J形曲线;INVEST研究同样显示了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降压治疗有J形曲线,舒张压≤60mmHg,则心血管事件增加,这是因为舒张压降得过低,会影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但Syst_Eur研究未能证实舒张压降至55mmHg有害,故究竟舒张压降至什么程度为好还需进一步研究。2007年ESC/ESH指南指出,舒张压不应低于60mmHg。
日本2004年版的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指出,考虑到生理功能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老年人可分为低龄老年(年龄≥65岁)、中龄老年(年龄≥75岁)和高龄老年(年龄≥85岁)。对高龄老年患者,需要充分考虑降压治疗对心血管并发症和心脑肾血流灌注的影响,设定的初始降压治疗目标可略高,但最终目标血压应<140/90mmHg。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中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目标为收缩压<150mmHg,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主要由于老年人血压降低的难度大,特别是考虑到了老年患者的主要器官灌注需要,因此要采用逐渐达标治疗的步骤。
老年人降压治疗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平稳、缓慢,药物的起始剂量要小,逐渐增加剂量,需考虑到老年人易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性低血压,故需监测不同血压,尤其是立位血压,同时需观察有无其他的不良反应。
4.2老年高血压治疗的选择及流程
在药物治疗前或药物治疗同时均需进行非药物治疗,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酒精<20~30g/d),肥胖者需减轻体重,限制盐的摄入(<6g/d),减少饱和脂肪酸及总脂肪的摄入,多食水果、蔬菜,有规律的有氧体力活动(步行、慢跑),每次30~40min,每周3次以上。改变生活方式的治疗有利于降压及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降压治疗获益主要来自血压的控制,因此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是非常重要的。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应当遵循高血压防治指南,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应该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特点、高血压分级和有无并发症,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需了解既往用药有利和不利的反应、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其他共存的疾病对降压药物疗效和耐受性的影响。药物应当选择作用持续24h的长效制剂,每日一次服药,依从性较好。
已有大量临床试验显示利尿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的效果和益处。利尿剂可与CCB、ACEI、ARB联合应用以增强效果,但利尿剂要从小剂量开始,并且需考虑到对血钾、钠等电解质的影响,以及对糖代谢、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不利影响。噻嗪类利尿剂可用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
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性低血压,特别是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故不宜作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一线用药。但老年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者仍可考虑应用,如特拉唑嗪等。